Figure-Ground & City Metaphors
Inspire by Colin Rowe & Oswald Mathias UngersTaipei’s 台北城:圖底關係與城市島嶼之隱喻
Content 前⾔與介紹 ⽅法的形成 實例操作 台北市中正區|徐懿 台北市內湖區|茹承濬 台北市中山區|劉馨琪 台北市⼤安區|羅⼤晏 整理與比較
前⾔ 與 介紹
前⾔:Colin Rowe 與 O.M Ungers Colin Rowe O.M Ungers 《拼貼城市》 以Figure-Ground 探討城市「整體」的關係。 「城市是不同時間的拼貼。」 《辯證的城市》 不回應都市涵構,認為城市有微⼩建物⾃成「島嶼」。 「利⽤城市中的微⼩城市定義出新的城市。」 Amphither linear
O.M Ungers:都市列島(Archipelago)與城市隱喻(City Metaphors) O.M Ungers 《辯證的城市》 不回應都市涵構,認為城市有微⼩建物⾃成「島嶼」。 「利⽤城市中的微⼩城市定義出新的城市。」 O.M Ungers 《形態學:城市中的隱喻》 「視覺是將思想與形式聯繫起來最有效的⽅法」 提供⼀種都市概念層⾯的解釋,展⽰形象、隱喻和類比, 以超越設計的感知來表達不同條件下相似的通⽤設計原則。
介紹:柏林圍牆與都市列島(Archipelago) 上 張 ⽚來 ( Field Trip SMLXL p. 223-229 ) 柏林圍牆的建造促成城市島嶼論(Archipelago)。 柏林圍牆的空虛、獨⽴性對比了現代主義的 「形隨機能」(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 ,影響都市島嶼論 (Archipelago) 以及超級街廓(Superblock)的形成。 1977 年:Ungers 與 Rem Koolhaas 等⼈提出「城市中的城市——柏林 : ⼀個綠 ⾊群島」( The City in the City: Berlin: A Green Archipelago )
介紹:城市隱喻(City Metaphors )的緣起 O.M Ungers , <City Metaphors> ,(Man TransForms:Aspects of Design) 與柏林圍牆相同,「建築師的意圖和⼤眾的接收之間存在⼀種空間、⼀道鴻溝 」 1976年 紐約 Cooper Union Design Museum 第⼀屆「⼈的⾰新:設計觀點」 裝置設計展覽 ( Man TransForms:Aspects of Design) 旨在「展⽰⽣活與⽣活的情境」 (a show on life and situations of life) 「視覺是將思想與形式聯繫起來最有效的⽅法」
介紹 中⼼/聚焦 《形態學:城市的隱喻》:⼀張地圖、⼀幅影像、⼀種隱喻。
介紹 (the object)」、「感性的現實(the perceptual reality):類比 conceptual reality):想法(the idea)」,並表現為「計劃、影 word)」。操作⼿法:「計劃、影像、詞語 (the plan the image the word)」。 「現實的三個層次」 「事實的現實(the factual reality):客體 (the object)」 「感性的現實(the perceptual reality):類比(the analogy)」 交會/接觸 「概念上的現實(the conceptual reality):想法(the idea)」
介紹 以上六張圖⽚來源:Oswald Mathias Ungers <Morphologie: City Metaphors >
⼩結 《形態學:城市隱喻》(1967年) 《城市中的城市——柏林:⼀個綠⾊群島》(1977年) 提出時間相差不遠,⼀個實際化地嘗試重新建構戰後的失落城市, 另⼀個則在無邊際與比例的圖⾯基礎上將城市島嶼 獨⽴出來進⾏聯想與隱喻。 因此,我們接下來的實作實驗也會先提出⼀套⽅法,讓操作過程被框架、 但又容許無限的創造與聯想的可能。 兩者看似對⽴於實際計畫與虛幻思想的兩端,卻同樣提供了⼀個「框架 」, 讓城市或想像能在框架下⽣長、容許差異的存在。
⽅法的形成
⽅法:融合《拼貼城市》與《形態學:城市中的隱喻》的可能性︖ O.M Ungers 《形態學:城市中的隱喻》 「視覺是將思想與形式聯繫起來最有效的⽅法」 提供⼀種都市概念層⾯的解釋,展⽰形象、隱喻和類比, 以超越設計的感知來表達不同條件下相似的通⽤設計原則。 Colin Rowe 《拼貼城市》 以Figure-Ground 探討城市「整體」的關係。 「城市是不同時間的拼貼。」
台 北 市 看似不相關的、多樣的事物概念化解讀,他描述⼀種思維過渡的過程,「從同源概念到形態 concepts of homology to the concepts of morphology),這樣的⽅法無法根據科學或測量的⽅ 種概念層⾯的解釋,展⽰形象、隱喻和類比,Ungers 希望以這種超越⼀般設計的感知來表達 通⽤設計原則,並揭⽰「現實的三個層次」—— 「事實的現實(the factual reality):客體 「感性的現實(the perceptual reality):類比(the analogy)」以及「概念上的現實(the reality):想法(the idea)」,並表現為「計劃、影像、詞語(the plan the image the ⽅法:融合《拼貼城市》與《形態學:城市中的隱喻》的可能性︖
實作⽅法說明 ⼀、在台北四個⾏政區分別截取2.4公⾥*2.4公⾥正⽅形範圍 ⼆、將範圍內製作成⿊⽩Figure - Ground ,觀察及分析其圖底關係 三、以 Figure - Ground 範圍作為尋找「城市島嶼與隱喻」的基礎,分別在各⾏政區找出有趣的圖形區塊 四、將 Ungers 在《形態學:城市隱喻》 ⼀書中所使⽤的⽅法套入:「計劃、影像、詞語 (the plan the image the word)」 五、台北城的城市島嶼與隱喻完成,將所有發現彙整、總結實驗。 ? 英⽂ 中⽂
實作期望 以親⼿繪製、觀察、分析與討論的⽅式, 探索身處其中的台北城, 並嘗試理解 Colin Rowe 與 O.M Ungers 在製作圖⾯時的感受。
實例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