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初行 01 09
/
18 17
吳宗儒 建築/攝影作品集 001
吳宗儒
蜀道初行
基本設計作品成果 校園觀察紀錄 -p.03 直稜體與曲面結合之公共藝術品 - 細數 -p.07 面與體的聯想 -p.15 光的濾器 - 三弄 -p.17
建築攝影紀錄 高雄
大立精品百貨公司 -p.27 屏東 承受自然簷屋 -p.29 東港 天主教堂 -p.31 旗津 生命紀念館 -p.35
基本設計作品成果
01
02
校園觀察紀錄 動線安排 故事掌握
03
在這次作業中,我並未曾走遍校園, 過程中,我只記錄平時從停車場到教室的路線, 在路線上有三棟是我常進出的建築物, 並在平面圖上以漸層區分樓層及其使用率, 有停車場、購買食物、進行社團的活動中心及閱讀和上課的圖科大樓, 而在觀察中紀錄了平常熟悉常見或是想再進一步認識的植物, 將其用手機紀錄後,觀察其特徵,再加入自身想法平面化這些植物, 包含大王椰子樹、龍柏、朱槿、雞蛋花、黑板樹、印度塔樹及林投, 還有其學名、俗名、科屬和用途。 最後繪畫出植物立面,標示出各樹種間之高度關係。
04
直稜體與曲面結合之公共藝術品 細數 物與人之間的關係
「設計,如同創造生命,要持續反抗庸俗跟平凡的事物, 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準備好犧牲自己去創造了嗎?」
08
選定地點是校園內人潮最多的地方, 其波浪狀亦呼應海韻之門水的意象。 曲線靈感是來自於衛武營文化中心 再結合古根漢美術館的外表 呈現自然的曲線以及人為加工過的鋁片 成為兩個直稜體和曲面體結合的塊體 並以一透明支柱撐起於上方的曲面體, 與下方的體構成形體的對話。 這兩個塊體他們很相似 本質也都相同 有著一樣的鋁片表面和玻璃纖維內裡 不同的是曲面上變化 以自然曲線營造洞穴、波浪意象, 並以金屬表面呈現武裝,形成一種矛盾的對比, 又在兩體間鑲滿鏡面,透過相對的鏡子, 看見無數個自己,甚至是扭曲的自己, 分辨真與假的我,認清真實與陌生的自己, 並在認識自己之後,更愛自己, 給自己更多信心,去面對無常的日常。
基地與模型資訊 位置:圖科大樓前草皮 比例 : 1 : 20 範圍:5x4x3 公尺,約六坪 材質:主體玻璃纖維,鋁片貼皮, 曲面部分鏡面貼彩膜。
毓秀館 地點選定於學餐、圖科及守護樹之交集處, 此處為正修校園內人潮匯流處。 外型如大鵬鳥駐立在校園內,即將展翅飛翔, 似每位學生在校園內充實自我,準備在未來璀璨。 名稱取自校歌「鍾靈毓秀」一詞,校地雖不廣,但卻人才輩出。 毓秀館為一地下室空間, 由一坡道引導至中心處,坡旁的牆壁, 可懸掛畫作和展演海報, 地下空間便作為活動報名及作品展出處。 鑑於守護樹下常搭棚舉辦活動, 而翻覆建棚拆棚,費時耗力,故選定一地設置資訊館。
14
面與體的聯想 量體堆砌與虛實對話
「年輕的設計師們,不具備真正的個性或是強大的力量, 所以不要看太多,看得太多會迷失自我。 可以抄襲喜歡的設計師,但是得不斷地抄襲再抄襲,直到發現自己的風格是什麼。」
此次設計以設計二之平面圖為發想, 在於啟發重疊與律動之美, 保留兩條接觸頂點的 30 度線和 45 度線, 在旋轉圖中另一條線,使其分割圖面成兩等大之對邊梯形。 再延續設計二之長方體外觀, 再將立面各剖兩條, 使整個量體分割為十二個大小不一的塊體, 一層由透明線狀柱體斜撐起, 二層為鋁片標示出樓層區別, 以及亮眼紅色沖孔遮陽板, 點亮整座建築,留下深刻印象。
16
光的濾器 三弄 當靜謐有了秩序 光明就有了欲望
「關上電腦,拒絶網路上的一切;如果有什麼是喜歡的, 得親自走到現場,去觸摸、去品嘗、去感受, 不然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情感,如果想要創造些什麼, 17
需要貨真價實的感動,而不是膚淺的視覺。」
18
19
這次設計以佛寺為起點發想, 並基地選定於澄清湖內之九曲橋、陶然閣附近, 以中國傳統曲目意象貫穿其中, 包含散板的引子、規律的入板、主題的三種變化及漸慢的尾聲。 直射、反射及間接,玩弄光影的三種變化;此為一弄。 運用光影、風動及水波之自然元素,營造生機感;此為二弄。 過去、現在及未來,隨時間而形成意識意象的三種變化;此為三弄。
- 生死的彼岸 從湖面跨入建築,隔絕塵世喧囂, 而再竹林通幽處,風動修篁,伴隨平靜湖面走上坡道, 然坡道終點忽然一轉,進入狹長洞口,映入、手觸皆是漆黑, 唯有一道天光接引由前方照下,隨之轉之, 再一強光直照雙目,越往前進,白光越強,人之意識亦逐漸模糊, 行至彼端,在側往圓開口處前行,進入主題。
20
- 煩惱的中流 隨四季時間變化, 可在禪修講堂處照見建築與光所成之過去佛、 現在佛及未來佛隱含意象, 五彩光線,矩圓各形,代表過去種種無論善壞好惡,皆為因之養分, 光線直切,形成一三角形樣,意喻當機立斷之智慧,珍惜現在, 宛如身處洞穴隧道之中,所說為持佛號、行五戒、得智慧。 另在此處,不僅是以肉眼洞見光之變化, 更能在靜坐時,以肌膚感觸夏日炙陽、冬日暖陽, 由空間時間轉移感受更多感知刺激。
- 涅槃的彼岸 由鑲有佛頭的版後沿梯走下,可看見圓窗借澄湖之景平緩身心, 轉而進入建築物下方,建於湖面上之廊道, 映照波光粼粼,耳聽微風拍葉,走往漸暗路徑, 而最後穿過矩門,強光照眼,重回婆娑,抵達涅槃彼岸。
23
- 檢討 再評圖完圖後, 很可惜的是由於是使用全黑紙板材質, 故光影效果不如預期中明顯, 而指導老師也點出我設計的瓶頸, 在發想階段, 老師曾要求我把整個模型、思路打亂、重整, 但憂於時間﹐並未付諸實現, 而我也在記錄模型 時,突然發現我一直被自己所困住, 逃不出黑色、方塊、垂直、斜坡、支撐、翠竹, 雖不斷說服是個人特色, 但這將會是我未來努力突破之處。
24
建築攝影紀錄
25
26
大立精品百貨公司 直曲 重複
地點 | 高雄市前金區 設計 | UN Studio 竣工 | 2008 年 主題 | 旋轉 樓層 | 地上十層、地下二層 28
承受自然簷屋 重複
地點 | 屏東市 設計 | 清水建築工坊 竣工 | 2016 年 主題 | 自然 樓層 | 地上四層
以屋簷為出發, 探討「構築」想像的起源, 運用杉木紋清水混凝土, 展現對於自然的尊重, 並以錯落的陽台, 創造半戶外的空間對話。 30
東港天主教堂 光線
彩色玻璃映照在花崗岩走道上呈現對稱美
地點 | 屏東縣東港鎮 設計 | Rainer Louis x 陳仁和 竣工 | 1960 年 主題 | 神聖 樓層 | 一層挑高 承受三角形斜屋頂載重之蓄水池 32
為一坐西朝東而平面略呈扇形之教堂, 以不透光、霧面玻璃營造神秘感, 內部強調水平美, 屋頂由兩片大三角形構成, 牆壁似雙手環抱之弧形, 坪數雖不大,再加以前方亮光, 形成開闊明亮感。 結構採以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 地面以磨石子崁銅條, 且顏色灰白交錯,並大小不一, 以六十年代而言, 是相當前衛之手法。
34
旗津生命紀念館 光線 動線 直曲
地點 | 高雄市旗津區 設計 | 趙建銘 竣工 | 2015 年 主題 | 寂靜 樓層 | 地上三層 36
由慢慢長長追思之路想憶習慣、臉龐,轉而進入如子宮般的輪迴意象建築, 逝去不是死滅,而是重生的旅程,而連接觀海平台,聽浪濤猶如親人耳語, 穿越水牆坡道,回首周遭靜謐,道別過往。
運用尺二磚構築外牆,多孔的滲透空間,打進層次的光影, 讓量體的輕與重、人造與自然產生對話,再佐以風和水,交織寂靜的追思空間。
38
蜀道初行 吳宗儒 建築 / 攝影作品集 001 封面紙材 : 雪銅紙 內頁紙材 : 彩印紙 100 磅 印刷製作 : 金信行 BLACK : C=60 M=40 Y=0 K=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