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
人 啟
事
Tainan , Taiwan 710
關於
我
2018
經歷
. 07
- 09
台北
研華 科技 暑期 小組 實習 競賽 獲得 . 07 參 創新 與 - 09 電子 設計 紙應 中國 競賽 用場 網龍 金獎 域的 網絡 2016 研究 公 . 08 參 司 與互 與介 暑 - 09 期 動桌 面設 實習 台南 的前 計 新光 期使 三越 2016 用者 Harr . 02 盤點 研 究 o 商 d 與 s 2014 品、 外觀 Dad 銷售 設計 . 07 dys美 、收 式餐 銀 廳 協助 淸潔 、製 作餐 飮、 收銀 2017
工作
1 06 202 2 9.0 1 0 2 6 201 1 201
計組 業設 所工 生 術 學 藝 交換 應用 大學 大學 工 通 交 克理 學系 格捷 工程 布拉 土木 學 大 中央 女中 南 台
活
動
經
歷
坊 學員 學員 考工作 工作坊 設計思 大 交 會設計 社 8 與 1 0 介 2 公關組 娛樂媒 生聯展 應藝所 藝所師 應 2017 大 員 交 作坊 學 808080 # 工 術 7 材藝 201 媒 合 複 應藝所 7 工 1 志 20 眉義築 工 交大峨 樂節 志 2015 解放音 屆 二 長 第 部 動部 2014 長 學會 活 動組組 土木系 活 201 3 營 1 20 8 央土木 活組長 生 一屆中 人機 第 營 宿 3 新 1 迎 0 2 互動 合 聯 員 木 組 「 組 文土 與虛 I 宣 中 2 F 廣 017 節 IW 實介 2013 ERE 放音樂 解 屆 面設 # 一 長 8 第 AC 宣 0 美 3 8 社 A 0 201 音 8 P」獲 計期末 熱 0交 中 「 女 草 南 2 專 台 大應 得最 017 草煙 2010 藝 佳人 題 物」 TAI 氣獎 參展 所師生 CHI 聯 20 展 以「 在地 17 展 我陪 覽 —以 與 故宮 為例 獲 」小 獎 論文 參加 語言 能力 多益 閱 多益 讀 寫作 &聽力 7 &口 說 50/99 270 0 /40 0
2 0 2 1 . 1 2
Is it her ?
她
藏 Ⅰ
翻
在 盒
Ⅱ
子
線
Ⅲ
箱
索
解
碼
倒
櫃
後
盒子是秘密,
而我是一個老物件,由不
Ⅰ
盒子 學校的名字、認識的人、看過的書、使用過 的物件、著迷一樣的電影、喜歡相似風格的 音樂,代表人生時間軸上的連串事件。
時間軸上的事件是路線、組成框、組成方塊 ,我視為「盒子」。而有著一樣形狀和材質 的 盒 子 人 的 會 是 一 樣 的 人 嗎?
同老舊的盒子組裝而成。
Ⅱ
線索 每個人在生活中的領悟,凝視不同的地方, 產生解讀與賦予價値的能力,因應著待過的 場所、活動、行為、事件,形塑成多個不同 機能和不同肌理的盒子,這些細節的差異, 我稱之為生活的「線索」。
盒子裡的紙條和物件作為時代下遺留的線索 ,透過我為第三人稱打開三種盒子,作為旁 白敍述,與觀者一起輕撫、傾聽、凝視,在 線索堆裡拼湊,尋找到我。
盒 子 † 紙 條 自 由 1 9 9 9 - 2 0 0 6 年
「縱然帶著永遠的傷口, 至少我還擁有自由…」。
一個中長髮男人爬上頂樓 的梯子,順著風,她不確 定他要往哪裡去,伴隨著 旋律與不淸楚涵義的歌詞 :那一年伍佰發行白鴿專 輯,那個時代是台灣搖滾
。她望著KTV的大螢幕與 跟隨歌詞色塊唱出文字的 媽媽。
學習單 她最喜歡某位老師所編製的學習 單,國語課的學習單上是每個字 演化,她沉浸在一張張有著動物
暑假作業
線、直線構成文字的過程。數學
水果的輪廓被黑色墨水工整地印
,化為好幾顆水果,算術符號則
淺的鉛筆痕跡構成相似的水果輪
、植物、物品等等圖象簡化為曲 課的數字因為有了單位而具體化 變成動詞,將一行算式轉變成一 幕幕市場交易的景象。她總是將 學習單視為一個小世界,塗上各 種顏色。
刷在作業本,下一頁則是不同深 廓。望著手上鉛筆來回描摹輪廓 的過程,小小腦袋裡正煩惱著如 何「描摹」的精準,甚至是「描摹 」的意義。
爸爸帶著她坐在戶外佈滿短短、 軟軟小草的花圃。她拿起本子, 下午的陽光透過紙張,原本工整 印刷的輪廓化為淡淡的光影映落 在第二頁。爸爸拿起鉛筆,說: 「妳看跟隨不同線條,調整紙張
小鴨燈管與墨斗
輪廓記錄下來…。」
牆上殘留一條沾有墨水的水平線
;陽光角度,妳可以很輕易的將
,是那一年爸爸重新裝潢家裡, 製作許多自家用木家具的痕跡。 走入她的房間,是一個新舊結合 的木書桌,重新訂製的全新書桌 裝上依然是傳統複合式書桌附有 的小鴨檯燈。
盒 子 †† 紙條 刻度
2006-2009年
她從牆上的針孔般小洞, 似針孔成影般的感受,我
站在她身旁一同凝視著15 歲的謝政傑與一群學生站 在洞穴外的世界,高舉右 手,群眾們一同閉起雙眼 像在和世界許願,此時播 送著:「我希望是一隻候 鳥…I dream of,I
dream of,我希望….」 ,並隨著音樂一上一下揮 舞著手。
盒 子 † †† 紙條
新符號
2009-2011年
2008年蕭閎仁發行第一張專輯,主打歌看袂
落去的MV裡,他發著自己頭像的傳單,一下 子他從箱子跳躍而下大喊:「My name is b e f r e e!… 」 。
拼貼的手稿 一本幾乎閤不起來形如手風琴簧片扇面展開般的資料 夾中,小心翼翼地翻閱著一頁頁透明袋如案件的證物 ,是她繪製的各式傳單手稿、粗糙印刷的海報、T恤 稿、大學指考成績單。
Ⅲ
解碼 音樂與影劇中的聽、視覺無形體元素如喚起淺意識的刺激物,將我 帶入已消逝的時代。具體的物件作為線索,透過輕撫、凝視、想像 、拼湊出她的完整樣貌。
盒子† 國小的 自由 「學習單、暑假作業、小鴨桌燈與墨斗」
文字、數字、算數符號,「溯源」回原始的圖像與生活現 象,她發現也許學習,甚至是要將某種新語言傳達給別
人時,「感受」語言的本質與意義,會優於生硬地去記憶 語言。顏色是她為每個圖像賦予性格的方式,透過色彩 能建立自己的小世界甚至定義裡面的每一個人事物。
認知到原來汲取知識可以跳脫教科書,甚至存在於日常 與自然中,生活便是許多簡單科學的見證,甚至靈活、 知識與我們一同活著,伺機而動、而變化;而問題能被 視為一個有趣活動的開始,從問題到答案之間有不同路 經可以選擇、思考、甚至就地取材。
這時期,單純的文字與數字並不是建構世界的全部,在 她小小的世界裡逐漸被扎下根。
盒子†† 國中的 刻度
盒子†††
「沒有尋獲任何物件」
高中的 新符號
洞穴作為一種生活狀態的隱喻, 洞穴是人類最早的建造的建築, 屬於封閉式,沒有光,沒有風。
「拼貼的手稿」
洞穴裡的針孔呼應柏拉圖的洞穴
嗜到人生而自由的甜味,也噬到
理論,到底內外世界何謂眞實、 正 確?
在女校的三年,我走出洞穴,初 自律的苦味。多采多姿的活動中 ,即便工具與技術的匱乏,仍能 透過徒法煉鋼、低成本的方式, 結合團隊中每個人的特別,合力 將紙上描寫的白日夢實現。甜是 來自於自由下所任意創造的一種 快樂,充滿著成就感與逐漸在身 上成熟的獨立感。
在那裡,很多事情總是不會被定 義,小時候的對於文字和數字的 狹隘世界觀,逐漸被前衛的價値 觀灌溉,搖滾樂所傳遞的自由思 想,像風一樣自然飄入。如同那 些象形文字逐漸長成繁體字的過 程,我小小的世界,開始能組織 散亂的線條、構成具體並賦予意 義、成為一個新符號,新文明。
It is her.
18歲的我往28歲出發,努力把我交給妳。
拋 光 與 傳 播 者 黃品瑄,可以稱呼我山子,主修工業 設計,現階段的我想成為一位在工業 設計領域中的「拋光和傳播者」。
喜歡古董與老件家具,喜歡逛二手店 ,拾取不完整的二手物改造為另一件 新物件,喜愛拯救物件,延續其在製 造者甚至購入者當初賦予與期待的欣 賞價値。
喜歡產品被置入在空間後,經由人的 習性而產生的隨機和偶然姿態。甚至 是將眼光從注視物件拉遠至觀察空間 盒子裡,人、空間、物件所產生的共 存氛圍,朝向使三者各自自然生長, 而形塑成一個和諧、有機的場所。
喜歡追本溯源每件事,樂於協助別人拼湊故事,觀察他人拚湊
的邏輯與故事中的矛盾現象,探討事物的本質。從故事中萃取人性
的思想與慾望,回應給對方一個從黑暗中不斷挖掘的某種「原始」物 質,在探索本質的過程中,我發現在故事中的黑暗角落更能找到白 天日照下看不見的獨特光芒。視「黑」是一種「透明」,能看見不易 被注意而珍貴的微光,這樣的黑也代表人事物的缺陷。
我擅於將被解讀為的「缺陷」、「不完美」的特徵轉化為一種人事
物本質裡不可被取代的獨特,透過我的話語與眼光去「拋光」這個物 質,在不改面原始凹凸形狀的狀態下,一層層的磨出展現其原始的 獨 特 靈 光 (AUR A) , 它 便 是 每 一 個 現 象 下 原 始 意 圖 的 良 善 本 質 。
我習慣稱呼產品為較不帶某種意義的「物件」,我視物件為載體
,將我的意志和精粹後的使用者的內部精神孕育為一 「信仰物件」
,藉由我的意識去理解、輕撫並詮釋作為一種「拋光」。透過信仰物 件,「傳播」使用者的生活信仰,與我生活在這個時代下所產生的「 創作的個人性」。
因此物件的產生,擅於從使用者的感受或經驗抽取感性的元素
,表現為產品的特色,求學路上的理工背景使我著重於前期發想的 合理性,擅於利用資料蒐集的能力,綜合地尋找根據。亦專注於結 構設計與物件機能的平衡,並透過多次眞實草模與場域的模擬,去 反覆驗證概念、根據、成品之間的眞實與關聯性。
身為工設人,我認為實作的過程是比起作品本身更美和精緻的
部分,如同我們會去看各種家具的細節,而能成為細節是來自於與
「技藝詮釋者」之反覆討論、修改、調整與共識後的重重試驗與製作 過程。「技藝詮釋者」指的是提供技術的人,是工廠裡的師傅。
在作品製作的過程中,我發現技藝的價値不只是提供一個技術
,而是技術背後由時間與身體淬鍊出來的技法,擁有技法的人並能 隨機應變,面對不同物件的型態能調整製程,操作技法的人,相對 於機器的大量製造,人能精粹「技法」而自我「詮釋」於物件的「活製 造」,技法昇華為一種「技藝」,技藝者本身就將自己成就為一件「 藝術作品」。
因此除了只是將作品交付給對方外,面對協助製作的師傅,我
慣於將概念、隨結構而成的造型結果,與師傅分享,交流想法,並 在似聊天的討論中盡力尋找解決方式與共識,再執行製作。由於我 樂於觀察、欣賞這些活生生的藝術作品,喜歡與不同廠商和不同領 域的專家交流,從中領教不同材質的加工方式與同材質下各自專精 的部分,使我擅於在不同的作品所需的價格、時間、品質、材料、 機能的限制下尋找一個合適的「技藝詮釋者」。
這樣的我,綜合來說,在群體、團隊中通常扮演協助的角色,
樂於嘗試、挑戰,擅於探討本質而能撿拾許多素材的我總能發現廣 泛的資訊,並提供團隊中的人不同靈感、刺激。
目前發展方向為,嘗試將設計思維應用於不同領域與產業,觀
察自身專長與設計背景下如何能激發出更多變化與合作,並多方涉 獵不同新、舊的產業下的發展脈絡與邏輯。更久的未來,期許能成 為一位工業設計背景的自由接案工作者,不單單是產品設計,更能 夠跨越到裝置、藝術等等適合我所扮演角色、需要我的專業之不同 案子中,給予更多的推進力。
註 : 「 拋光 」 為材料加工後與上色前的步驟,凝視物件來回打磨使之變光滑
的過程。注視的時刻眼光聚焦在某物件,周圍的事物逐漸在視線褪去,隱身於 黑暗,這樣的「黑」我視為一種「專注、執著」的瞬間,而光隨時乍現。
你也在尋一個合適的詮釋者, 我也努力暴露藏於技能和學歷下的活特質。
人
啟
事
Pin Hsuan Huang
s2737840@gmail.com
886+ 921 512 565
@hillhill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