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後的精神介質

Page 1

A b ook abo ut how to cap tur e s ens e o f n atu re

Pin-Hsuan

Huang


介 質

的精神

黃品瑄 — 畢業個人展


{物質生活裡的氛圍 }

產品如何帶給居家空間不同氛 圍的想像呢? 在拯救人類物質 層面之產品遍布台灣市場下, 創作者嘗試以調節精神層面的 功能為產品概念主軸,它便是 「氛圍」的營造,從 廣大的感 知中抽取「自然感」氛圍,透 過光,與不同介質,實驗一系 列帶有自然氛圍的光影,並交 織成不同的有機感受。透過產 品設計的手法,呈現於室內空 間。

黃子 / 台南 , 台灣 下午,坐在奶奶家的花園裡,當 陽光透過紙張,她描繪著葡萄和 西瓜的輪廓在小學暑假作業本上 。開始明白許多答案也許存在大 自然中,長大後的她想或許自然 可以是這樣純粹地融入生活。


○ 第一件燈具{ 掛燈 。 安裝方式/懸掛 接電/是,1個插頭

{ 詮釋自然的存在 }

尺寸/100*100*160 重量/5 - 6 kg

重力、風力、太陽照射角度, 許多存於大自然中的現象造成 戶外物體光影的變化,如此不 規則的變動是迷幻、放鬆的, 亦是自然光與一般燈具所散發 的固定光源不同之處。創作者 以光影的「動態感受」為主要 核心概念,亦受Alexander Calder的Mobiles系列的雕

○○○ 第三件{兩串風動裝飾 。 安裝方式/懸掛 接電/否

尺寸/30*30*60、40*40*80 } 。

塑品啟蒙,在室內環境實驗動 態感,逐漸將自然感捕捉至作 品核心。並以產品設計的角度 切入在組裝、收納等細節進行 更簡化地的設計。

○○ 第二件燈具{ 立燈 。 安裝方式/平放地面 接電/是,2個插頭 尺寸/42*35*155 }



{ 它是一件裝置、 雕塑、 還是產品呢?

在此命題下,製作過程中它便產生了一個有趣 的矛盾,它的存在會是「一件裝置、一件雕塑 還是一件產品呢?」,創作者試圖回應「三者 若能兼具的,會如何置入在空間中?」,亦是 作品中欲詮釋的精神。


「 家具在不使用時,便是家中的雕塑品。 它有兩種表情。 」


01



︹ 透 過 一 層 層 物 質 終 於 到 達 眼 睛 裡 ︺ { 層次 } 當我們抬頭仰望,從水底望向水面、 從地面望向樹的尖端,陽光透過一層 層霧氣、灰塵、雨水等不同原始特性 、不同厚度、不同距離的自然介質, 產生不同層次的透射到達我們的眼睛 裡。 總共以四片各為透明、霧面玻璃層層 堆疊,搭配一上一下的燈光,營造出 抬頭仰望時,不同位置的光穿過充滿 不同物質的空間時、時而模糊、時而 清晰的視覺感受。

{ 風的流通 }

將玻璃裁切成不規則有機造型,烤 成兩側相反方向之曲度,象徵風與 兩者隨時可以從不同角度進出物質 狀態,增加原本較重玻璃片視覺上 輕盈感,能隨風動的視覺狀態。


烤彎 與光 質的 上的

{ U 動 } 以彎曲金屬管懸掛玻璃,彎曲的線條 和玻璃的有機形狀融為一體,強調居 家柔和感。寬約為一公尺,剛好是人 張開雙手的距離,當人在下方,能在 下方形成一個由光投射區域所定義的 空間。看似平衡的彎管,卻因懸掛而 不穩定,在隨風一晃一擺之間,光影 亦隨之變動。


{ 皮 革 }

在玻璃片與金屬支撐 使用皮革當作緩衝的 材質,避免玻璃因為


撐之間 的彈性 為受到

金屬管兩端以及懸掛處一 樣使用皮革搭配,提升產 品居家、溫暖、自然原生 感。


02

::: St

Lak


tone And ke :::


DIS

TU

RB


{ 干 擾 } 想像石子投入湖中干擾 原本波紋的畫面、樹影 傾斜地打在室內牆上, 忽然一陣風來將樹影打 亂‧‧‧等。 當我們望著同一靜置空 間,外來物件的移動, 會影響陽光原本映照於 空間的規律紋理,光與 影之比例亦變得不再一 致、重覆。 以皺摺玻璃球為干擾介 質,在原本已透出光影 的玻璃圓柱內,繞著軸 心旋轉,改變原本固定 的光影痕跡。嘗試模擬 光影由靜止被干擾的時 刻。


OTOR MOTOR MOT


{ 馬 達 } 使用者透過控制馬達開關, 決定干擾與否。

{ S } 側柱以S造型在三維空間中彎 曲呈現,讓光源的位置變化更 多。使用者任意調整光源往上 或往下時,光影亦會往x.y軸上 產生些許位移。


{ 皮 革 }

使用原色皮革搭配 的金屬,提升產品 、溫暖、自然原生


配冷硬 品居家 生感。



03



{ 光的痕跡 } 經過不同物件的反射表面,我 們發現陽光由外落地到室內、 。有時候回頭從不同物件切面 上找尋陽光的移動線索。 它是這麼多變的,隨著風向和 室內擺設的角度,它不一定每 次都在同一個位置出現,不論 是在室內或室外。

{ 空間中的風 } 風在肌膚上的輕拂、緩慢而隱 形,伴隨陽光映落在不同位置 而發現風的存在。 將金屬薄片在三維空間內繞成 幾個有大有小的封閉的有機圓 ,透過線條在環境中勾勒空間 、隔間感,中間空洞的區域為 視覺上增添微風通透的意象


{ 切面上的反射 }

風吹動不同角度的金屬 薄片,光打在不同金屬 切面上而映落於不同位 置,光痕跡的移動也使 風的存在更具體化。



{ 物質之外, 生活精神 }

空間中,氛圍的想像又與個人習慣的生 活型態相關,一邊思考著此命題,創作 者同時幸運地在2019年取得前往歐洲交 換學習的機會,大至感受不同的裝置、 產品下所表現的狀態、使用的材質,小 至與人們間生活的差異,意識到那些差 異下所優先選擇的休閒、舒服、放鬆、 純粹、重視精神的意念,更是深植於創 作者的內心,似乎在物件能找到一種「 精神介質」,透過材質療愈自我、或是 佈置空間的成就感、等等,回台後,便 照著此意念著手創作。

每個人在選物與居家擺設時無非都有一 套內心的設計信仰,它能追溯到個人生 活的本質與長期的應對態度,衡量物質 與精神的方式,我稱它為個人「生活精 神」。除了透過展示作品的詮釋,創作 者更期望透過展覽訴說製作過程中,逐 漸在內心形塑的設計信仰,與一同長成 的新生活精神。


{ 對談:房子裡的精神介質 } ((洽談中))


The experiment about material and Light From 2019 Sprin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