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愛合一 是華基教會最關鍵的元素,弟兄姊妹常掛在嘴邊彼此互勉的説 話。創會牧長高雲漢牧師起初為華基教會釐定五個異象與使命時,「相 愛合一」(A Community of Love and Unity)就放在最先的首位。
相愛合一 是華基教會最關鍵的元素,弟兄姊妹常掛在嘴邊彼此互勉的説 話。創會牧長高雲漢牧師起初為華基教會釐定五個異象與使命時,「相 愛合一」(A Community of Love and Unity)就放在最先的首位。
黃少明
相愛
合一」是華 基教會最關 鍵的元素, 弟兄姊妹常掛在嘴邊彼此互勉的説 話。創會牧長高雲漢牧師起初為華基 教會釐定五個異象與使命時,「相愛 合一」(A Community of Love and Unity)就放在最先的首位。「我賜給 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 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 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 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 13:34-35)
相愛合一這個特質根本就存在 於聖父與聖子之間,人是按神的形象 被造,因此人就本應有愛,罪卻扭曲
了愛的真實含意,更將愛的行動泛變 為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滿足為目的! 新約福音書記錄耶穌的降世,神愛世 人,聖子耶穌道成肉身以行動顯明聖 父的愛;祂釘十架流血捨命,代贖世 人的罪而成就救恩,叫信祂的人因信 得生。信徒經歷神的愛,進而在個人 生命中表彰所體驗神的愛,世人就認 出耶穌基督的門徒了。在表達耶穌基 督愛的行動時,教會必須訂立目標, 摒棄那些擾亂心思的想法和動作,才 能顯出同心合一的意向;以免因事務 繁多,思慮煩擾,結果一事無成。
一個相愛合一的群體是基督徒 群體的獨特標誌,這也是華基教會一 貫以來所看重的。各華基教會可能在
其他論題略有差異,相愛和合一卻仍 然是惟一時常保持和實踐的元素。因 着這個標誌的重要性,華基各堂會的 領導教牧務必看重,不能漠視;並在 組建下一層教牧領袖時作出教導和指 引,因為這向來是華基教會核心價值 之一。「….祢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 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 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裏面,祢在我裏 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 世人知道祢差了我來,也知道祢愛他 們如同愛我一樣。」(約 17:20-23)
疫情過後,華基聯會逐漸回復組 織各堂教牧的團契聚會,聯繫教牧之 間的關係,不單建立感情,更是分擔 難處、配搭支援,達到堂會間各盡其 職,在神廣大的葡萄園中建立基督的 身體。
相愛合一在基督徒群體是建基於 耶穌是我們的救主基督,我們原是罪 人,無論背景來自甚麼文化、種族、 地位、學識、職業,貧苦或富足, 全都因罪在神的震怒審判下,現在卻 因基督的救恩被拯救過來。故此,華 基聯會和華基教會以相愛合一作為連 繫,與任何人交往,愛的出發點不帶 有任何偏見;惟礙於人的軟弱或過去 的背景,加上現今的認知,不小心就 會落在偏見中。「惟有基督在我們還 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 此向我們顯明了。」(羅 5:8)華基大 家庭各堂會的關係,必須猶如家庭成 員,不會因為大小而有分別,卻是互 相配搭和補足。
除了教牧層面的建造,長執領導 層和所有行政同工也是團隊重要的要 員,不過事工範圍需擴闊至不同的異 象與使命,是全方位尋索和推進的合 一途徑,其中可以配合今世代的不同 創新提案,適用於不同的社會環境和 文化;惟一不變的真理,就是將神愛 世人的信息清晰表明:「神差祂獨生 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着祂得生,神 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約壹 4:9)
相愛的「家」
近年來,世人在社會議題上常朝 兩極化的方向各走極端,不單各不相 讓,更因為互聯網的普及,充斥著假 消息、半真半假的資訊。在這個充滿 矛盾、衝突與冷酷的世代裡,人們內 心都渴慕尋找一個真誠相愛的家園; 特別在移居海外的華人心靈裡,對家 的感情和渴求,更有另一種深層的意 義。
一間華人群集、真誠相愛的教 會,必須流露基督馨香的見證。教會 傳講的福音能醫治心靈的創傷,彌補 人生的裂痕,這個「家」正是人們渴 想停留的地方。在實際推行相愛合一 上,華基教會常透過推行生命小組。
信徒按年齡加入不同團契,在團契中 又分成不同小組。因為小組人數較 少,較容易坦誠相交關顧,實踐彼此 相愛,學習互相代禱、認罪和饒恕的 功課。團契與小組的生活也能促進 信徒靈命增長,發揮領袖才能,給信 徒參與事奉,是領人認識耶穌的好途 徑。
各堂會教牧長執和同工若認同相 愛合一的大原則,彼此配搭、尊敬與 服侍,一個「家」便得以繁衍,堂會 與堂會間就能和睦共處。我們要以家 看教會,這與社會上事事計較利益不 同,家是不會計較付出的代價。主內 弟兄姊妹成為耶穌的門徒,大家雖然 沒有血緣關係,但過去不認識的人, 現在如親兄弟姊妹,因為我們有天 父的愛,基督愛世人,十架上捨身流 血付上代贖的愛,就是不計代價,作 出拯救的愛。所以我們也要同工愛同 工,信徒又彼此相愛,就不會互相競 爭或有小圈子,也不會互相指責或傷 害對方。
讓我們學習彼此欣賞、互相勉 勵、慷慨分享、恩慈施與、配搭起 來,一齊成就主的大事,教會就大大 興旺,在神的國度中見證祂的榮耀。
參考資料:
《健康教會成長要訣》高雲漢牧師編著,世界 華福2003
《看見神所賜的恩》高雲漢著,福音證主協會 2009
「相愛合一」是華基教會五個異 像中的第一個,異像的意思不是看見 一些神蹟奇事,而是明白、知道神所 交托要我們完成的事。這樣我們就能 明白為甚麼華基教會有五個異像 (其他 四個異像是培訓門徒、增長植堂、普 世差傳和關懷社區) 。
「相愛合一」是其他異像的基 礎,沒有「相愛合一」就好像哥林 多教會一樣,雖然有許多人、有許多 恩賜,但是教會的靈命很膚淺,當教 會裡的人以肉體的喜惡作為事奉的態 度,在神眼中,教會還是不成熟,還 是活在肉體中。
求主幫助我們在愛中彼此建立、 彼此扶持,願與各位分享我的體會, 讓教會得造就。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 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 分別是非(或譯:喜愛那美好的事) ,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 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 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腓1:9-11)
保羅告訴我們,愛心是可以透 過累積知識和各樣見識而增加。「知 識」是指對神的認識、對真理和對人 的瞭解。「見識」是指從日常生活中 的所見所聞,當事情出現的時候,我 們可以憑著知識和見識察覺出問題, 然後運用聖經的教導作出一種具有分 辨能力的反思,使我們能夠明辨是非 對錯,作出合乎神心意的抉擇。
舉個例子,在潮流文化中,電 影和電視常常傳遞一種不合乎聖經教 導的觀念,這種歪理在不知不覺間滲 入我們的心靈,潛移默化我們的道德 觀、價值觀,使我們漸漸離開信仰而
不自知。近來有一齣電影,有位主角 說:「婚禮和喪禮的本質都是一樣, 只不過是一場show。」乍聽之下,好 像很有見識、很有智慧,而且是在看 電影,我們也不會特別追究這句說話 的意義!
感謝主,有主內的同道(以斯拉 培訓網絡.蔡春曦牧師) 1 察覺出問題, 並在媒體中響起警號提醒我們。婚禮 如果只是一場show,那麼,結婚的 一對男女就像舞臺上的歌星,觀眾買 票入場,表演完後,各散東西,但聖 經教導我們,婚姻是一個委身、是一 個在神面前雙方立下的盟約,彼此警 醒、彼此保守身體的聖潔,不容許有 第三者的介入。所以,婚姻不是一場 show。婚姻固然是男女雙方用誓言立 下的盟約,同時也指向神人的關係, 聖經常常用比喻教導我們,基督是新 郎,教會是新婦,基督為教會捨己顯 明祂對教會的愛,而教會則用順服來 回應基督的愛。
「喪禮是一場show」?這句說話 的背後是表達我們對生和死的看法, 如果死亡背後沒有審判、沒有永遠的 生和死,我們為什麼要堅持公義、公 平和公正呢?選擇一條政治正確的 路,在風光大葬之下,平平安安的睡 進棺材,不是很好嗎?
但聖經教導我們死後還有審判, 今天我們選擇什麼道路,就會去到什 麼樣的終點。喪禮不是一場show,喪 禮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還有生命的 人要為永恆做準備,因為越過死亡之 後,我們再沒有機會做選擇。
1 https://www.youtube.com/ watch?v=olLtMvmSlIc&t=74s
為什麼保羅為我們祈禱,要我們的愛 心在知識和見識增加的時候,愛心能夠多 而又多呢?因為愛心不單單是講感情,愛 心還要接受知識和見識的批判,避免我們 落入感情用事的陷阱。請看保羅繼續說: 「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 就是這個原因。到最後,愛心增多,不是 單單我們個人德行的增加,而是為了讓神 得榮耀。
二、要看見別人的長處
我勸友阿蝶和循都基,要在主裏同心。我 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 人,因為她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 還有革利免,並其餘和我一同做工的,他 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腓4:2-3)
在教會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因為一 些非教義性的事情發生爭執。在腓4:2-3 保羅提到兩位婦女:友阿蝶和循都基。保 羅沒有告訴我們她們發生什麼爭執,然 而,他勸她們要同心。換句說話,即是她 們不同心。
在這裡,我們看見保羅處事很有厚 道,因為,如果她們犯了大錯,保羅也不 會故息,必然斥責她們,因此,保羅用比 較溫和的措詞「勸」來幫助這兩位姊妹, 他怎樣勸這兩位姊妹呢?保羅沒有直斥其 非,嚴詞譴責她們怎樣破壞教會的和睦、 怎樣影響其他信徒,失去見證,保羅反而
是公開告訴她們,也告訴教會,她們過 去的辛勞,她們怎樣和保羅一同勞苦。換 句說話,保羅教導我們,當我們和別人發 生爭執的時候,不要單單看對方的短處、 不要翻別人的舊帳,先想想對方的優點, 先想想對方在主裡的勞苦,不要朝著對方 的死穴窮追猛打,窮追猛打是要置人於死 地,這不是主教導我們愛人的道理。
然後,保羅請求教會的弟兄姊妹幫助 這兩位婦女。「真實同負一軛」的意思是 「真心與我共勞的同工」,他很可能是保 羅熟悉的一位同工,還有其他的同工革利 免,和其餘與保羅一同做工的弟兄姊妹。 請看,保羅記得每位參與服待的弟兄姊 妹,雖然他們的名字沒有在書信中出現, 但他們的名字已經記錄在生命冊上。名 字已經記錄在生命冊上是提醒我們不要灰 心,人會忘記我們為主作的一切,但主不 會忘記,因為祂已經把所有為主作工的人 的名字記在生命冊上。
親愛的弟兄姊妹,有時教會生活會叫 我們傷心,但保羅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 他的長處,把焦點放在別人的長處上,並 容許弟兄姊妹幫助你、勸戒你,讓你從傷 心難過的陰影中走出來,實踐相愛合一的 異像。
(作者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牧師)
活在越來越兩極化的世代, 衝突與矛盾經常在我們當中
出現,由於各自有不同的價 值和觀點的堅持,很難取得一致的共 識與立場,無論是個人與個人或群體 與群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分歧。環視 教會的群體當中,也有出現類似的情 況,我們確實需要反思「相愛合一」 的教導,重新認識和實踐聖經在這方 面的要求。
兩杖的合一
「合一」的主題早已在舊約以 西結書出現,耶和華吩咐以西結先知 以兩根木杖作比喻,預言南北兩國將 會重歸合一。追溯以色列王國歷史, 自從所羅門王死後,北國以色列與南 國猶大開始分裂,重修兩國復合的企 圖始終沒有成功。上主曉諭以西結以 一根木代表以色列,另一根木代表猶 大,把這兩根木杖連接在一起,就 說: 「主耶和華這樣說:『我很快 就會把以色列人從他們所到的列國中 領出來,又從四圍聚集他們,把他們 領回故土。我要使他們在那地上,在 以色列的群山上,成為一國;將有一 王作他們眾人的王;他們不再是兩個 國,不再被分為兩個王國。…他們會 做我的子民,我會做他們的神。』」( 結37: 21-22, 23)*
同屬一個民族的兩個國家復合談 何容易,能夠成就兩國合一並不是人 的作為,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有一 王作他們眾人的王」,他正是「[主]的 僕人大衛是他們的王;他們眾人都要 歸一個牧人。…[主]的僕人大衛也要做 他們的君主,直到永遠。」(結37:24, 25)* 這位主的僕人就是彌賽亞,而這 個國度也就是彌賽亞的國度。那麼, 只有在神的主權旨意下,「合一」才 能真正的成就,當我們眾人都順服在 主的王權之下,我們就能真正的體驗 「合一」了!
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七章的 禱告中,祂為著那些因門徒的話而信 祂的人祈求說: 「使他們全都合而為 一,就像父啊,你在我裡面,我也在 你裡面一樣;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 你賜給我的榮耀,我已經賜給他們, 使他們合而為一,就像我們恆常是 一。」(約17: 21, 22)* 很明顯耶穌在祂 的臨別禱告中特別提到「合而為一」 的主題,此「合一」並非表面的合 一,而是像父與子的合一,是一種深 度的合一:父在子裡面,子也在父裡 面一樣。先是目睹祂的榮耀,繼而有 份於父與子之間的合一。跟著耶穌繼 續禱告說: 「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 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合而為一…並 且知道你愛他們,就像愛我一樣。」( 約17: 23)*
耶穌在這禱告中不斷提到「合 而為一」,可想而知這是祂極之關注 及重要的事情,這也不是人靠自己的 意願而達成的,從以上的經文我們可 以發現多處提到「使他們」:「使他 們全都合而為一」,「使他們也在我 們裡面」,「使他們合而為一」,「 使他們完完全全合而為一」。這樣看 來,我們也需要求神使我們完完全全 合而為一,其中的關鍵是讓主在我們 裏面,正如父在主裏面,且知道父愛 我們,就像父愛主一樣。
彼此的相愛
耶穌知道自己離世回到父那裏 的時刻到了,祂與門徒吃晚餐時,其 間起身離席為門徒洗腳,祂說: 「我 是主,是老師,尚且洗你們的腳,你 們也應當彼此洗腳。我做了你們的榜 樣,是要你們也照著我所做的去做。 」(約13:14-15)* 隨後吩咐門徒說: 「 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就是要你們彼 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 樣彼此相愛。」(約13:34)* 這處出現 了兩次的彼此:「應當彼此洗腳」,
何健華牧師
「要你們彼此相愛」;另外兩次的示 範:「我做了你們的榜樣」,「我怎 樣愛你們」;最後兩次的照樣的去 行:「你們也照著我所做的去做」, 「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這樣我 們也許會發現「洗腳」與「相愛」有 著某程度的平衡相對,「洗腳」與「 相愛」都是代表著謙卑的服侍,要做 在別人身上,而主做了我們的榜樣, 主怎樣愛我們,我們也照著主所做 的去做,就是我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 了。這是主的吩咐、榜樣和命令。
如此看來,相愛不應停留在說話 和口號上,在心態上是要存一個謙卑 以及樂意的心,透過行動和服侍將愛 心表達出來,有主作了我們的榜樣, 主怎樣愛我們,我們也要怎樣彼此相 愛。這是一種內在生命的流露,由於 主住在我們裏面,父住在主裏面,叫 我們知道父愛我們,就像父愛主一 樣,我們就以父對主的愛,以及主對 我們的愛,切實彼此相愛。
基督的群體本來是合一和相愛 的群體,阻礙我們合一和相愛的因 素,可能來自我們對價值和觀點那份 堅持,讓我們放下來自自我的不同, 重尋聖經裏的觀點與價值。在神的主 權旨意下,真正的體驗「合一」,順 服在主的王權之下,成就真正的「 合一」,讓主住在我們裏面,體會主 的愛,祈求神使我們完完全全合而為 一。我們要謹記主所賜給我們新生, 命令要我們彼此相愛,主怎樣愛我 們,我們也照著主所做的去做,要怎 樣的彼此相愛。
(作者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牧師)
* 環球聖經譯本
「相愛與合一」是教會基督徒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 管是在團契查經、聚會講道,這都是經常提到也聽到最 多的話。相信只要是剛信主的基督徒,如果在教會接受洗 禮,很多人的見證裡面一定都會提到,他今天之所以會 來教會,是因為教會與其他世界的組織不同,因為這裡有 愛,而他被吸引了。或者說,他來教會的最大原因就是 看見並感受到弟兄姊妹的關愛,所以他留下來,也信了耶 穌。
基督徒彼此相愛是《聖經》的教導,是主的命令。
因此,在教會中經常被提起,講台上也一定會經常提醒信 徒要遵行主的命令。最熟悉的經文,莫過於約翰福音13章 34-35節: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 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 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這節經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一個命令,就像「 大使命」一樣,主耶穌吩咐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使萬 民作祂的門徒。因此,傳福音是教會與信徒的使命。如果 你是一位真正的信徒,也必然要遵守主的命令。但是,為 什麼主稱這是一條「新命令」呢?因為《舊約》講愛人如 己,並要愛鄰舍,這是律法裡最大的誡命。人藉著愛人表 達對神的愛,一個人因愛神而有力量去愛人,這兩者是密 不可分的。而愛人的真正基礎是尊重自己,然後發現每個 人裡面都有一個「自己」,也應當被尊重。
但《新約》講的是彼此相愛,與《舊約》有所不同, 是新的,是過去沒有講過的。愛別人或鄰舍本來就不容 易,但《新約》強調的「彼此相愛」,是指「蒙救贖的人 與蒙救贖的人之間的愛」,是神兒女之間的愛。約翰一書5 章1節說: 「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3章1節 也說:「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 的兒女;我們也真是祂的兒女」。
因此,我們因信基督而得生命,成為神的兒女,都 是蒙神的愛。神愛你,也愛我,我們的愛來自同一個源 頭——神。所以,彼此相愛便成為教會向世人作見證的重 要標誌。
合而為一
談到合一,在約翰福音17章21-23節經文中: 「使他們 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
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 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 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 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 樣。」
主耶穌在短短的幾節經文中四次提到「合而為一」 ,可見在主的眼中,這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
然而,今日的教會在強調彼此相愛和合一的同時, 往往忽略了合一的基礎必須建立在《聖經》的真理之上。 真正的相愛是超越肉體層面的愛,而不是世人所認知的親 人之愛、朋友之愛或夫妻之愛。基督徒的相愛若僅僅局限 於這些人際間的情感,那就只是膚淺的愛。如果教會的 合一,只是因為彼此意見相同、看得順眼,因此能合作愉 快,那麼這樣的合一並不是真正的合一,只是世人所說的 同夥之交。
主耶穌所教導的「合而為一」,不是「你合在我裡 面」,也不是「我合在你裡面」,而是「大家都在主裡面 合而為一」。唯有大家都在主裡面,順服主的旨意,遵從 《聖經》的教訓,才能達到真正的合一。如果一方在主裡 面,另一方卻不在主裡面,便無法達到合一,唯有雙方都 在主裡面,才能實現主所吩咐的合而為一。
事實上,世上也存在某些合一的團體,例如一些犯罪 集團、強盜或土匪,他們彼此「合一」,為了共同的利益 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然而,基督徒的合一並非如此。我們 的合一是因為基督的愛在我們裡面,使我們彼此相愛,合 而為一。
真正的合而為一,是指重生得救、蒙聖靈重生的神 兒女之間的合一。至於信徒與未信者,或未重生的信徒之 間,只能做到儘量和睦相處, 正如羅馬書12章18節所說: 「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但若要達到主所吩咐 的完全合一,唯有基督掌權在人心中,聖靈運行在我們裡 面,才能結出合一的果子。
總結
因此,基督徒的相愛合一,是神的命令,也是教會 的重要根基。然而,這種相愛合一必須建立在《聖經》的 真理之上,才是真正蒙神喜悅的合一。願我們教會與所有 神的兒女,都能分辨真理,順服聖靈的帶領,實現彼此相 愛、主裡合一的目標。
(作者為多倫多國語華人基督教會傳道)
兄姊妹在基督里的相爱合一对教会 的发展非常重要。在马可福音3章25 节,主耶稣基督说: “若一家自相分 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在加拉太书5章15节, 保罗也警告加拉太教会的弟兄姊妹: “你们要谨 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灭了。” 主耶稣 非常看重教会的相爱合一,在约翰福音17章中, 祂向父神的祷告中一再强调属祂的人要在祂里面 相爱合一。祂为身边的使徒祷告说: “圣父啊, 求祢因祢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 一,像我们一样。(约17:11)” 接着,祂继续祷 告: “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 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祢父 在我里面,我在祢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 叫世人可以信祢差了我来。祢所赐给我的荣耀, 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 一。我在他们里面,祢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 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祢差了我来,也知道 祢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17:20-23)
主耶稣的祷告提醒我们:祂的名保守信靠 祂的人合而为一,祂的荣耀使信靠祂的人合而为 一。而信靠祂的人在祂里面相爱合一,对履行福 音使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使世人可以信、可 以知道是天父差了主耶稣基督来,也知道天父爱 我们这些信徒如同爱主耶稣基督一样。
挑战。
有时,教会这个由信靠主耶稣基督的人组 成的信仰群体,甚至不如社会上一些为着世俗利 益聚集的团体更团结,这实在令人惭愧。而导致这 种情况的,很大程度上是魔鬼仇敌在破坏教会的 相爱合一。
仇敌魔鬼是教会纷争、分裂的制造者。牠 起初就以谎言引诱夏娃犯罪,导致人与神关系 的破裂。今天,魔鬼仍旧以谎言、试探、诱惑、 打击等手段制造教会内部的纷争。我们必须时刻 警醒,因为连未受罪玷污的夏娃都受诱惑,更何 况我们这些有罪性的人。如果我们不时刻依靠圣 灵,就极易被魔鬼利用,从而破坏教会的合一。
此外,我们败坏的老我也是教会纷争、分 裂的内在因素。老我的骄傲、固执己见、争强好 胜、喜爱作头等,常常成为撒旦破坏教会合一的 工具。当教会出现矛盾时,我们的老我倾向于责 怪他人,而不是反思自己。这导致矛盾加剧,破 坏教会的合一。然而,如果我们都愿意以耶稣基 督为合一的根基,彼此包容,在非核心信仰问题 上尊重不同意见,很多纷争是可以避免的。
保罗在以弗所书4章2-3节教导我们: “凡事 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 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谢
飞
鹏
在约翰福音13章34-35节,主耶稣指出,我 们这些信靠祂的人在祂里面的相爱合一,是世人 认出我们是祂门徒的一个标志。祂说: “我赐给 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 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 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因为弟兄姊妹在主里的相爱合一如此重要, 保罗在以弗所书4章2-3节劝勉我们要:“凡事谦 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 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圣灵把我们放在主耶稣基督里面,要我们一 直住在主里面,并在主里面相爱合一。但很多时 候,人并不顺服圣灵,这就导致在主里的相爱合 一产生难处。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情况都告诉我 们,教会众人在主耶稣里面的相爱合一常常受到
这 提醒我们在面对矛盾时,首先反省自己的态度, 是否谦虚、温柔、忍耐;是否用爱心互相宽容, 用和平彼此联络;是否竭力保守圣灵所赐的合 一。如果我们都愿意放下自我,同心高举主耶稣 基督,教会就能越来越相爱合一。
最后,我们要深知,合一的根基是基督。 在核心真理上,我们要同心坚持,在非核心问题 上,我们要彼此包容、尊重。当我们同心高举主 耶稣基督,竭力保守合一,教会的见证必然更加 荣耀神。
求神帮助我们。
(作者为美坚华人基督教会国语堂主领牧师)
親愛的華基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經過長途的飛機旅程,短宣隊一行五人在2月4日上午 到了泰國清邁,主恩教會的羅新路牧師親自駕車到機場來 接我們,先到酒店放下行李,然後去吃地道的午餐,再去 參觀The Doctor Prince Mahidol Museum,館內工作人員向 我們介紹了泰國皇室成員促進泰國醫療現代化的貢獻,及 離不開宣教士在發展醫療工作上的努力。下午,羅牧師向 我們講解了教會近年的發展,和安排了我們未來數天的工 作。
2月5日,吳牧師在上、下午分別向主恩教會的同工和 新天聖經學院的老師講了兩場講座,題目是《在這人工智 能AI時代之健康的教會》,用兩三個小時介紹了保羅在提 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的教導,指出傳道人要關顧信徒們的 全人健康需要,在兩場講座中,4位短宣隊隊員都分別講了 各自的見證。中午與當地的一位牧師Suktian到咖啡廳做了 一個文化交流談話,了解泰國人教會的發展,我們整天都 很充實。
隊員Octavia在短宣隊中很照顧每位成員,像眾人的母 親,卻在今晚出外用餐時跌倒,幸無大礙。
2月6日探訪兩個家庭小組。
2月7日探訪戒毒所。
2月9日,短宣隊在清邁主恩教會崇拜,這裏有泰語、 英語和華語崇拜,吳克定牧師則在華語堂證道,牧師用五 餅二魚的故事教導會眾全人關顧的重要,並介紹了Gibson Centre的工作。崇拜後,短宣隊乘車到泰北昌孔馬小芸教 育中心,晨光學校和永通浸信會探訪,下午5時多平安到 達。
2月10日日間,學校職員帶領我們認識校園、教會和教 育中心的環境,晚上則參加宿生的晚禱會。
在隨後的兩天便展開我們在教育中心的工作,早上7時 帶領同工祈禱會,8時半參加學生分級崇拜,下午吳牧師教 導中心同工「講道法」,短宣隊組員則教導初中學生的聖 經課。
2月12日晚上參加教會禱告會。在教育中心的工作對組 員很有挑戰性,也有很好的學習。
在這兩天,我們認識到教育中心對老師和學生的衣著 和紀律都很嚴謹,有一定的標準要遵守,學生很有禮貌, 但老師只有約10人,而學生則有400多位,所以他們的人手 很是短缺。
短宣隊在未來兩天仍會在昌孔教育中心繼續工作,求 神給各人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2月15日早上7時短宣隊離開教育中心,經陸路過泰寮 邊界,於晚上到琅勃拉邦,求神給短宣隊在行程上順利平 安。
求神賜福給昌孔馬小芸教育中心,他們在人手和財政 上能夠得到及時的供應,使當地的學生在佛教的環境中仍 有認識主的機會,得著神的救恩。
多謝各位弟兄姊妹的代禱,願神祝福! 2025年東南亞短宣隊 敬上 2025年2月
柬 埔寨的雨季,板黏的泥土 像浸透了水的綿紙,踩上 去柔軟而濕滑,仿佛要將 人的腳吸住。濕氣彌漫在空氣裡,如 一層無形的薄膜,緊貼著皮膚,令人 窒息。
初來這個小山村,一切都顯得 陌生。建好的鐵皮屋建築物簡陋,四 面透風,鐵柵欄樣的門在風裡嘎吱作 響,每次大雨來臨,仿佛隨時都會被 暴雨衝垮。屋外,熱帶的綠色植物瘋 長著,枝葉深深淺淺地交疊,滿院有 近一米高的草將土地裹進一片粘稠的 陰影之中。然而,這種生機之下,卻 隱隱藏著不安的氣息。
第一天到達清理房間和大堂時, 在牆角意外發現了一道幽暗的影子。
起初,以為是光影錯落,定睛一看, 才發現那是一張蛇蛻過的近兩米長 的蛇皮殼。長長的、完整的貼在地面 上,褶皺清晰,幾乎保留了蛇的全部 形態,仿佛蛇只是短暫地離開,隨時 都會回來填充這副空殼。
那一瞬間,一種難以言喻的寒意 湧上喉嚨。我的妻子很害怕蛇,她在 起初的日子裡,每晚都要查看一下房 間各處。還好,我對蛇不是很害怕。 慢慢緩解了一下這樣的氣氛。
硬的光澤。牠的眼睛大而突出,幽深 地帶著警惕,也帶著某種超然的凶 冷。牠凝視著我們三人,像是在衡量 我們的存在。
我們示意大家屏住呼吸,沒有動 彈。只見蛇的身軀沉穩地遊弋,緩緩 沒入草叢,如一縷滑行的影子,消失 得無影無蹤。
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這裡, 不只是我們的居所,更是牠們的領 地。從此我們買了幾雙長筒雨靴,要 進草裡或扔垃圾時都要穿上以防不 測。
到達幾天後的一個清晨,雨後 的空氣潮濕而清新。我和妻子以及一 個同工剛剛一起在草棚下吃過早飯, 草棚周圍的草叢裡,一點黑色微微晃 動。起初,我以為是風,直到牠緩慢 地移動。才知道牠是一條黑色的蛇, 從草間探出頭,鱗片在晨光裡泛著冷
很快,我們發現蛇的蹤跡無處 不在。屋簷下、牆角、田埂上,廚房 裡,倉庫裡甚至是我們的大堂裡。夜 晚,風吹過樹葉的窸窣聲裡,總似乎 夾雜著輕微的滑行聲。
村裡人說,雨季時,蛇常常順 著屋簷的縫隙會爬進房間,盤踞在角 落,靜靜地等候。牠們或許只是尋找 一個避風港,但有時,也會將房間的 主人當作入侵者。他們說這裡的蛇幾 乎都是有毒的。周圍村落也聽說過人 被蛇咬死的情形。
有一次,我們和一個從美國來 的短宣隊成員在路上行走,一條翠綠 色的蛇猛然躍入我們的眼睛,牠似乎 受了驚,蜷縮起來,發出細微的嘶嘶 聲。我們站在原地,不敢動彈,直到 牠緩緩舒展身體,重新溜回到草叢。
某個主日清晨,我們剛剛結 束主日崇拜。一群孩子尖叫著:“ baosbaos!”我們這才注意到一條很
大一米多長的粉紅色蛇在大堂外的地 上遊行。還有一次倉庫裡看到一條眼 鏡王蛇(Cobra),所有的人都撒腿 就跑。我們就請了工地上的工人幫我 們處理了。當然,廚房裡我們常常會 看到蛇入室被粘在老鼠板膠上無法動 彈。我們的鞋都放在門外,好幾次早 上要穿鞋時看到有蛇圍在旁邊吐信。
漸漸地,我學會了如何與牠們共 存。
有一個傍晚,我坐在屋前的石階 上,看著天邊的晚霞一點點沉入地平 線。空氣裡帶著泥土潮濕的味道。忽 然,一條小蛇從不遠處緩緩遊過。牠 的身體纖細,鱗片光滑,像夜色裡流 動的影子。
我沒有退縮,而是靜靜地看著 牠。牠似乎察覺到了我的目光,停 下,微微抬起頭。
我想起 《約翰福音》3:14-15:「摩 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 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
是的,蛇影仍在,考驗仍存,但 真光已降臨,即使與蛇共舞,又何足 懼哉?在這片土地上,在這趟鄉村宣 教的旅途中,我們並不孤單。
(作者為華基聯會支持之柬埔寨宣教士)
夜裡,我就著微弱的燈光,瀏覽 關於如何防蛇的網頁。
蛇是冷血的,牠們在溫暖的石 頭上沉睡,也在潮濕的草葉間潛行。
牠們沒有耳朵,卻能感受到空氣的震 動;沒有聲帶,卻能通過微妙的舌信 傳遞訊息。有一些蛇是進攻獵手,如 眼鏡王蛇,而大部分則是對人的存在 很敏感。牠們吞食昆蟲、鼠類,有時 甚至是同類。在這片被雨林包圍的土 地上,蛇不僅僅是一種生物,而是 一種象徵——死亡與重生,毒性與治 癒,神秘而古老的存在。牠們也常常 成為當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見到蛇蛻的 皮時,自己心裡湧上的那種不舒服的 感覺,到底來自何處?是對蛇本身的 恐懼,還是某種更深的、不願直面的 東西?
這一刻,我想到那些被遺棄的蛇 蛻皮殼。牠們是某種存在消失後的痕 跡,也是另一種新生的開始。蛇在成 長的過程中,不斷褪去舊皮,一次次 地掙脫過去。而人呢?是否也在一次 次地脫去某種東西?
恐懼,偏見,執念,過往的傷 痕?還是……某個曾經以為不可或缺 的自己?
華基教會 ACEM Churches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 (TCCC)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100 Acadia Ave., Markham, ON Canada www.tccc.ca
城北華人基督教會 (RHCCC)
Richmond Hill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9670 Bayview Ave., Richmond Hill, ON Canada www.rhccc.ca
美堅華人基督教會 (MCCC)
Millike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90 Bamburgh Circle,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mccc.on.ca
麥城華人基督教會 (MHCCC)
Markham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77 Milliken Meadows Dr., Markham, ON Canada www.markhamchurch.com
夜深了,風吹過樹葉,發出簌簌 的聲音。黑暗中,某個角落裡,一條 蛇或許正悄然遊走。但這樣一次次, 我不再太害怕和尖叫。
在宣教工場的日子裡,我漸漸明 白,蛇的存在不只是對恐懼的提醒, 更是對成長的見證。牠們一次次褪去 舊皮,在掙扎中迎接新生。而我們 呢?是否也願意脫去過去的懼怕、疑 惑和掙扎,披上新的信心與盼望?
北約華人基督教會 (NYCCC)
North York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Canada www.nyccc.ca
多倫多國語華人基督教會 (TMCCC)
Toronto Mandarin Chinese Community Church 2230 Birchmount Rd.,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tmccc.ca
西區華人基督教會 (WTCCC)
West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560 Erindale Station Rd., Mississauga, ON Canada www.wtccc.ca
尼亞加拉華人基督教會 (NRCCC)
Niagara Regio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Kent School 4700 Epworth Circle, Niagara Falls, ON Canada www.nrccc.ca
百里市華人基督教會 (BCCC)
Barri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Inniswood Baptist Church 460 Yonge Street, Barrie, ON Canada www.barrieccc.ca
奧城華人基督教會 (ACCC)
Aurora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The Campus Church 14430 Bathurst Street, King, ON Canada www.auroraccc.ca
旺市華人基督教會 (VCCC)
Vau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Vellore Village Community Centre 1 Villa Royale Ave., Vaughan, ON Canada www.vaughanccc.ca
貴湖華人基督教會 (GCCC)
Guelph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Priory Park Baptist Church 8 Torch Ln., Guelph, ON Canada www.guelphccc.ca
Cornerston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CCCC) 9680 Ninth Line, Markham, ON Canada www.cornerstonechurch.ca
巴拿馬貝諾諾美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Evangelica China de la Comunidad de Penonome Miraflores de Penonomé provincia de Coclé Panama
阿根廷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Comunidad Cristiana Valentin Gomez 3560, Cap. Fed. Buenos Aires, Argentina
阿富汗群體植堂 (AFCCC)
Af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Canada
我與華基的故事:
從1983年從美國學業有成回 歸加拿大後,便要落地歸根 找教會。父母當時在華基聚 會,兩個妹妹也在華基樂倫堂聚會, 順理成章地,華基就成了我屬靈之 家。
在1983年華人基督教會也有了自 己的堂址,是現在國語華基的基址。 當時陳琛儀牧師負責英文部,我也 參加了英文堂參予敬拜事奉,成立了 英文堂詩班;每星期日下午練詩前有 聚餐,是詩班員輪流負責膳食,讓我 們嚐過不同的國際性食物,十分回 味。聖誕節時又組織Handbell Choir和 Choral Choir,到不同的老人院和醫院 報佳音,當時一班活力充沛的年青人 聚在一起快樂事奉;我又組織了一個 女聲三重唱,他們歌聲美妙,不時有 獻唱,高中低女聲配合得天衣無縫。
2. 麥城華人基督教會
受了高雲漢牧師的宣教植堂影 響,1990年當麥城華基籌備成立時, 我也是植堂的一份子,去了麥城繼續 敬拜事奉。當時是租借一間中學作粵 語崇拜,每星期六晚都有崇拜彩排, 敬拜小組都很用心預備,崇拜是用很 創新的方式進行,鼓勵會眾積極參 予,有很新鮮和新奇的感受,在麥城 時也有成立麥城華基詩班獻唱。
在1991年參加了高雲漢牧師第一 次的短宣之旅;一行八人到泰北短 宣,贈醫施藥,英文教學、聖經訓練 和音樂輔導,各人各按其職,忠心事 奉,令我眼界大開,感受深刻,也孕 育以後幾十年裡參予30多次的短宣, 和1997年離鄉別井的「中宣」之旅。
大約在1992年尾,華基城北堂要 開始英文堂崇拜,我的好朋友楊光大 醫生,是大學同學又是泰北宣教同 伴,邀請我參加英文堂核心小組和敬 拜小組,一齊事奉。本著植堂開荒的 意念,我便參予城北英文堂的敬拜事 工。當時三位姊妹,自編自彈自唱, 很用心又忠心,大家都很享受這個敬 拜事奉。
神的意念不同我們的意念!在 1994年社會經濟不景,我在醫院的工 作沒有了,我下崗了,但卻有機會到 神學院進修。在1996年夏天有宣教士 朋友告訴我,有一個宣教機構(MSI)在 中國有個英文老師空缺,問我有沒有 興趣。經過禱告和環境的印證,我在 半年內以英文堂執事走上宣教之路。 因為時間倉促,不能自籌經費,除了 華基聯會宣教部支持半費,感謝城北
堂支持其它全部,讓我安心在中國一 年半專心教學。我在1997年2月到中 國,到1998年8月回加國;繼續在城北 教會聚會事奉,在2000年完成神學研 究碩士課程。
4. 城北華人基督教會 -- 國語堂 自1998年,中國大陸移加的人越 來越多,教會決定要開辦國語堂,但 當時能說國語的事奉人員不多,我因 為曾經在中國作英文老師一年多,能 說一點點普通話,在求才若渴的情況 下,我也在2000年以傳道人的身份參 加國語堂事奉,負責音樂敬拜事工。 我們有敬拜小組,每星期都要選歌 曲,練歌和樂器伴奏,因人手有限, 十分忙碌。又成立了一個很引以為傲 的國語堂詩班,因為其中的幾位弟兄 歌聲低沉渾厚,聲如洪鐘,連粵語堂 的男聲也望塵莫及。詩班員分別來自 香港、大陸、東南亞、印尼、台灣等 地,除了每星期練詩,還輪流負責詩 班膳食;印象最深刻的是城北華基國 語堂詩班在2002年11月舉辦的大型音 樂聚會「愛在深秋音樂見證分享會」 ,邀請「紐約藝人之家」牧師李水蓮 牧師分享;佈道會分兩天舉行,我是 指揮,帶領25人的詩班,還有四人樂 隊伴奏,兩天詩班員的服飾都不同, 唱隊組合也不同,在當年是新嘗試, 新作風;大家同心合意,奮力練習, 齊心努力用歌聲傳福音,大家都有很 深刻又甜蜜的回憶。
除了負責音樂敬拜外,我還是 以賽亞長者團契團牧,他們是退休人 士,但卻是最有活力的一羣,沒有階 級年齡之分,大家相處融洽,為團契 齊心努力。
神的意念不同我們的意念!2005 年中我發現患癌,暫時放下教會工 作,接受放射治療和化療,經過一年 的休養,要回教會復職,但身體仍然 衰弱,不能承受忙碌工作,在2007初 決定辭去傳道人一職。
2007年中隨父母到北約華基新堂 聚會,2008年任崇拜及聖樂主任, 負責粵語和國語堂的崇拜事工,包括 聯合詩班(廣東國語)指揮,教會節期 崇拜(復活節和聖誕節)等;後來做義 務特約同工,繼續擔任嘉年團導師、 嘉年主日學老師、跨代興趣小組導師 等,又不時參加短宣隊,十分忙碌和 活躍。跟著疫情發生,很多事工停 下來,事奉也慢下來…,隨著科技日 新月異,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一代 崛起,青出於藍,跟不上新科技新創 意,加上自己身體慢慢衰退,我的事
奉節奏也慢下來,在教會內只是幫助 敬拜事奉,教會外幫助老人院事工, 盡點綿力而矣。
感謝主,雖然在華基大家庭中遊 牧40多年,都是秉承高雲漢牧師的 宣教植堂信念,在每一個教會都不停 事奉,不停宣教,學習良多,靈命長 進,有美好經歷和回憶。願神悅納我 所作的工,願衪的名得榮耀。
(作者為《華基家訊》編委會成員、北約華人 基督教會特約傳道)
我與華基的故事:
口述:趙榮富 筆錄/整理:漢森
我是在1977年4月從美國大學畢業後(4個禮拜)申請 移民來加拿大,隨後加入了華基教會這個大家庭,至今已 近50年。
當時聽我的大學同窗介紹說,多倫多有三間華人教 會,分別是華基、多浸和以蓮(即現在的北約浸信會), 而他自己參加華基的聚會,因此我對華基有初步的印象。
然而,作為初來咋到、生活很不安定的新移民,我面 臨的壓力不是來自於尋找教會,而是來自於尋找工作。為 了廣發求職信,我前往多倫多大學圖書館,打算影印個人 履歷。結果,我在圖書館的影印機旁與高雲漢牧師邂逅。
看見我一臉彷徨的樣子,儘管與我素昧平生,高牧師卻主 動上前來跟我打招呼並自我介紹,交談中得知我如盲頭蒼 蠅般尋找工作時,便熱情地說他會咨詢教會的弟兄,看看 能否幫忙牽線搭橋,於是記下了我的電話號碼。感受到高 牧師的真情與關愛,從此我與華基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的華基生涯起點
出人意料的是,僅僅事隔一天,我便接到高牧師打來 的電話,邀請才剛剛認識了一天的我到他家裡吃午飯!更 讓我始料不及的是,吃完午飯後,高牧師居然大膽地邀請 我跟他一起去探訪其他移民家庭。來自高牧師的這一份難 以置信的信任,令剛剛走出校門,沒有任何資歷,找工作 四處碰壁,情緒低落的我重拾自信。從此我開始了華基教 會大家庭的生活。此後每逢星期三下午,他都會帶我去做 家訪,有一次還找來另一位年輕人同行,高牧師介紹我與 這位名叫吳克定的小夥子認識,而他後來成為了多倫多華 人基督教會的主任牧師。
猶記得興建Birchmount的堂址時,在高牧師身先士 卒,身體力行帶領下,全體會衆通力合作,出錢出力,許 多教堂內部裝修項目諸如鋪地磚、安裝廚櫃等許多工作都 是由弟兄姊妹們親力親為。華基教會第一間教堂很快便落 成了。高牧師和吳國寶牧師經常參加不同小組聚會,親身 示範教導我們帶領小組查經。加上胡章漢長老、陳顯榮執 事等信徒領袖齊心配搭,通力合作,教會得蒙神的祝福, 人數不斷增加。
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我便於1977年9月進入懷雅 信大學進修Public Health,在此期間與後來成為我妻子的 Harita 姊妹相遇、相知、相愛,婚後我們夫妻也一起參加 華基教會生活。而我妻子從始至今一直參與華基牧愛幼兒 園的管理工作。(詳見《華基家訊》2025年二月號)不知我 們夫婦可否稱之為「華基夫婦」呢?
蒙神恩典,我們這個小家庭早已打上了「華基」的標 籤,融入華基大家庭成為其中一分子:我兒子Gordon是在 華基教會出生長大,他未滿兩個月大時,太太Harita就每 星期日帶他到教會嬰兒房,他也在華基教會決志和受浸。 從兒童詩班,Pioneer Club, 到 Kyrios… 他在華基步步成 長,直到長大在英文堂的敬拜小組事奉。
後來因為陪伴我母親的緣故,我和妻子轉到北約華基 教會聚會。感謝神,我的父母和岳父母都在北約堂受浸成 為基督徒。幾乎在同一時間,我亦開始了北約華基教會執 事的事奉。
「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b)」 無論是在半個世紀前的愛正堂,還是在今天的北約堂,我 們家一直在華基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實踐著當年約書亞向 神的承諾,樂此不彼。
(受訪者為北約華人基督教會執事、阿根廷華人基督教會長老)
唐瑞芯傳道
會能夠服侍松柏新村的長者,實在是神賜給教 會的恩典。我們的服侍對象,都是住在那裡的 長者,最年長的已逾百歲!雖然他們大多數已 經信主,但因各種不同的原因和限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 每個主日到教會崇拜。所以,教會在每個月的第二及第四 個星期四,都會到松柏新村作查經班的外展服侍。
我們藉著詩歌、聖經信息、小活動、禱告,讓長者即 使沒有機會回到教會崇拜,也能聚首一堂,同心領受聖經 教導。我們亦會有代禱的時間,讓長者分享他們的感恩和 需要(特別是為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藉著禱告,學習交托。
感謝神,神的愛和恩典不單在長者身上彰顯,他們更活出 愛,實踐愛鄰舍、彼此相顧的教導。記得有一次,其中一 位姊妹帶著很多潤喉糖來到聚會,聚會後分發給幾位喉嚨 不適的長者,說她知道有長者不適,於是為他們預備,被 關顧的長者即使不適,但仍笑容滿面,不忘說感謝神讓他 們經歷鄰舍的愛。這個畫面實在令人感動。
這班長者當中,更有一位姊妹於去年12月接受水禮, 讓一眾長者一同為她歡喜快樂,同時讓他們能共證主恩。
一人受洗,眾人對主的信心也得到堅立!
願神繼續使用教會的外展服侍,祝福更多長者。願一 切榮耀歸主!
「祢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祢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 篇六十五篇11節
(作者為北約華人基督教會粵語堂傳道)
《舊約聖經》中的《約伯記》記載約伯與他的三 位朋友激烈爭論,似乎沒有結果。最終神在旋風 中向約伯顯現,對他說: 「我奠立大地根基的時 候,你在哪裡?你若有見地,就只管說吧。你一 定曉得,是誰定地的尺度,是誰把繩尺拉在大地 之上?地的根基座落在甚麼之上?是誰安放地的 角石?…[是]我為海規劃界限,安置門閂和門, 說:‘你只可到這裡,不可越過!你狂傲的波浪要 在這裡止住!’“自你有生以來,你何曾吩咐過早 晨,使黎明知道自己的本位[?]」 (伯38:4-6,10-12)
《環球聖經譯本》神向約伯問了連串的問題,逼使 他承認自己只是人,看見創造的奧妙,明白祂的作 為是何等奇妙,作為被造的人沒有資格去質問祂!
也許我們會覺得神對約伯的提問和挑戰,帶 來極大的壓迫感,要令他屈服下來。然而約伯在泥 塵中懊悔說: 「從前我只是風聞有祢,但現在我親 眼看見祢。因此我鄙棄自己的言論」 (伯42:5-6)。
他「懊悔自己傲慢地質問神的公義…自以為被虧 欠而要求[神]回答[自己]。」(1)黃儀章博士指出: 「人往往將神約化至一條精簡的法律:神必須賞善 罰惡。然而,約伯記改變了這一切;它將神釋放, 讓神有自由統治,有自由作神…神是創造主,[作 為受造物的人類],最終…是[要]降服於神的主權。 」(2)那麼,《聖經》中的創造主題是表明神的主 權,祂定下了「物質」以及「道德」的秩序,一 切受造之物包括人類都是規範在神所定立的秩序之 中!
創造的主題在《聖經》之中,其重要性是要提 醒我們有關神的自由主權,而我們被創造的人要降 服於祂,活在祂所創造的秩序中,遵行祂的旨意, 要以神為神。
註
(1) 黃儀章,《活出智慧人生:舊約智慧書信息研究》,香港:天 道,2018, 頁178-179
(2) 黃儀章,《活出智慧人生:舊約智慧書信息研究》,香港:天 道,2018, 頁184,188
巴西华传 教会 (CURITIBA) 古城主恩 堂
亲爱的牧者同工与弟兄姊妹们,主内 平安:
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主 恩满溢!
首先与大家讲一声抱歉,没有附 上1月的代祷信!但仍然感谢大家代祷 记念。
感谢主,在过去的1月,让我可以 在内国享受安静休息,与家人共渡了 一个久违的新春节日。在中国期间, 主要是在家里陪伴父母,没有去太多 的地方。期间有去过香港,因为经验 不足,只办了一次香港往返签证,所 以去香港的时间比较仓促,早上去, 晚上回程。而且当时自己也有咳嗽, 非常严重,一说话就咳嗽,不方便说 话!看到太多一直为我代祷的弟兄姊 妹,他们非常热情与我搭话,但我只 能点头回应,无法回应弟兄姊妹的热 情,让我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期望下 次有机会,可以预备充足,与弟兄姊 妹畅所欲言。
在国内期间,得知有一些从巴 西回流到中国生活的弟兄姊妹,就想 着联系当地家庭教会的一些弟兄姊妹 一同去探望他们,约他们一起食饭, 介绍他们彼此认识,籍此鼓励回流到 国内生活的弟兄姊妹可以重新回到神 的面前,参加聚会,有教会的生活, 在生命中时常依靠神。感恩,在这期 间,有来自加拿大的一对夫妇,他们 每年都有来到巴西短宣,这次得知我 回中国,而他们也刚好在香港,所以 他们也回到国内探访我,也探访我的
家人,同时,我们也一起去探访由巴 西回去中国生活的弟兄姊妹。
每次回到中国,家庭教会都邀 请我在当中有一次的证道分享,感谢 主,给我机会可以在国内分享神的话 语,造就弟兄姊妹,也造就我自己。 愿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
探访由巴西回到国内生活的姊妹。伍春燕 姊妹(左)来自加拿大短宣的姊妹(中) 台山家庭教会的黄春莲姊妹(右)
探访由巴西回到国内生活的李晓雅姊妹。 她骑电动单车的时候因为爆车胎以致摔倒 住院,而且还要做手术。带帽的是李晓雅 的妈妈。
探访我的父母和我出生的地方。
探访我的民渔民同学和参观他们的船上生活。
1月份古城主恩堂举办了一个盘菜宴活动,邀请华人一起参加宴会,彼此认 识,建立关系,也邀请了里约的弟兄姊妹到古城短宣参与这次活动。感谢主, 这次活动,古城主恩堂与里约教会的弟兄姊妹携手合作,果效也非常大。这次 活动出席人数包括弟兄姊妹在内,共有100人,其中华人被邀请参加出席的人数 有70人左右。透过这一次活动,让教会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福音对象。救神带领 日后的跟进工作。也感谢里约短宣弟兄姊妹的辛劳与付出。愿荣耀归给我们在 天上的父!
古城主恩堂将会在3月3号举办一个户外水上乐园活动,在2月期间会做一切 筹备工作,包括租场地,租巴士,邀请福音对象参加等等。这次活动主要以家 庭活动形式。邀请年轻人和他们的家长,让家长因着年轻人的参加而参加,角 色互相效力,让彼此都可以得益处。
另外我的身份证已经顺利办理好,多谢大家代祷记念!
主日崇拜
古城主恩堂网上聚会如下:
星期三的巴拿巴团契
时间:晚上8:30 – 10:00
星期六晚葡文青少年
实体聚会 6:00 – 8:00
星期日的主日崇拜聚会
时间:下午5:30 – 7:00
代祷事项
实体聚会:
星期一的查经小组聚会
时间:晚上7:30 – 8:30
星期六葡文青少年实体聚会 晚上6:00 – 8:00
星期日的主日崇拜聚会
时间:下午5:30 – 7:00 | Zoom﹕8417343983 密码:111111
1 请为盘菜宴日后的跟进事工代祷。
2 请为水上乐园的筹备工作代祷。
3 请为年轻人福音事工发展代祷。
感谢你们的关爱与代祷!愿主的平安常與你们同在!
主仆: 张应造 2025年2月7日
盘菜宴活动的照片记念
陳鈞陶
前
羊在生物分類學上屬於哺乳類偶蹄目 動物,屬於牛科或稱為「洞角科」, 「洞角」一名源於這類動物的角是中 空的。牛科包括了「牛」、「羊」及 「羚」等多種有角反芻類動物。羊若 細分,有接近一千種。人類為了羊的 毛、肉和奶,早在公元前一萬一千年 至九千年間已開始馴養羊。
《聖經》《創世記》四章二節首 次提及牧羊:「亞伯是牧羊的」,可 見牧羊業歷史悠久。當時亞伯將他羊 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 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創4:4) ,這裡記錄了第一次獻頭生的羊為供 物。傳統上,羊群中頭生的羊是不可 剪毛的(申15:19-20),因為頭生的要 獻給神,呈獻祭牲不可有所保留。羊 性情溫純,毫無防禦能力。綿羊順服 主人,是合群的動物。《聖經》常以 羊群代表神的子民;詩人說: 「你們 當曉得耶和華是神!我們是祂造的, 也是屬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 草場的羊。」(詩100:3)
《聖經》提及的羊
《聖經》提到羊的次數較任何動 物為多,《聖經》提及綿羊達七百次以 上。《創世記》說到羊為獻祭用;《啟 示錄》首尾呼應揭露羔羊坐在寶座上。
《聖經》通常以羊群來稱呼神的子民( 耶13:17,20,25:34,35;賽40:11;徒 20:28,29;彼前5:2)。羊肉是以色列 人的美食,所羅門王的禦膳規定每日用 綿羊百隻(王上4:23)。
1.本性馴良
「 祂 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 (或作『他受欺壓,卻自卑不開口』 ), 祂 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
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 祂 也是這樣 不開口。」(賽53:7)
「我卻像柔順的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 ⋯⋯」(耶11:19)
2.軟弱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 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太10:16)
3.需要引導和看顧
「 祂 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 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 般。」(太9:36)
二、羊的特殊意義
1.羊代表跟隨耶穌基督的人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 們,他們也跟著我。」(約10:27)
2.羊代表被神賜福的人
「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 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
3.綿羊代表被神揀選的人
「⋯⋯萬民都要聚集在 祂 面前, 祂 要 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 羊山羊一般...」(太25:31-45)
為何以綿羊代表神揀選的人? 綿羊與山羊有何分別?原來在聖經 時代,山羊和綿羊是混合牧放的,但 各有各領頭羊。山羊屬是牛科動物的 一個屬,廣分佈於亞歐內陸和非洲有 較。人類馴養山羊的最初目的是為了 便於取得其毛和奶。但公山羊味羶且 肉質粗糙,不是食用佳選;山羊皮經 常被用製造水袋或酒袋,還會製成羊 皮紙用於書寫。山羊尾較短,角長而 直。山羊可供群體或單獨飼養。山羊 天性聰明和好奇,經常會不顧危險走 上峭壁,以致險象環生。
附圖: 梵蒂岡博物館 藏的「好牧 人」雕像
綿羊則是群居動物,羊角為捲 曲螺旋狀。綿羊不可單獨飼養,寓表 信徒要和睦同居,不可離群;綿羊有 有橫矩形瞳孔,具有遼闊視野象徵信 徒要放眼永恆;綿羊能辨認牧人的面 孔,並認得主人的聲音。縱觀綿羊的 特性,綿羊需要牧羊人帶領引導,牠 們認知牧羊人,會忠心跟隨,故而《 聖經》以綿羊代表神揀選的人。
梵蒂岡博物館被稱為「博物館 中的博物館」,收藏了幾個世紀以來 的藝術、考古和民族人類學藏品。梵 蒂岡博物館裡有一個「好牧人」大理 石雕像,由早期基督教佚名藝術家創 作。造型是有一個牧羊人扛起一隻小 羊在肩膀上。大家不要以為牧羊人因 路途險要,才把小羊扛在肩上;其實 這個雕像反映伯利恆牧羊人的習慣, 當牧羊人看到羊群中最頑劣的小羊隨 處亂跑,就會打斷牠的後腿,然後再 駁回骨折,扛起牠三個月待牠完全康 服。小羊因此熟悉了牧羊人的氣味, 以後就會跟隨牧羊人左右,其他的小 羊也會有樣學樣,以後這隻小羊便會 成為群羊的領袖¹。這個「好牧人」雕 像,反映牧羊人培育領頭羊的用心。
(作者為城北華基教會會友)
華基聯會
1. 2025年差傳支出預算總額為$2,082,702。 懇請各兄姊切切為宣教事工禱告和慷慨奉 獻。
2. 華基聯會主日學教師培訓課程:傳遞生命 之道(共八課,上下學期各四堂)線上報 名:https://bit.ly/3PEH5db。教員:鄭偉 樑老師 (Dr. Ernest Cheng, EdD) 授課語言:國/粵雙語;授課地點:華基聯 會辦事處;日期:3-4月、6月 詳情及查詢:acem.ca;Tel:(905)4792236 ext. 300。
城北華基
1. 男人的天空2025春季課程:2月15日至5月 10日(逢週六)舉行,主題:「尋找退休後的 天空」
2.《生命之道》實體研習:《雅歌》。4月10 日至5月29日(逢週四),共8課。
3. 聖灰日教會祈禱會於3月5日(週三)晚上8時 在教會舉行。
4. 教會於3月5日(聖灰日)至4月19日在網站 發放由靈命日糧提供的大齋期靈修資料。
美堅華基
1. 國/粤/英受難節崇拜於4月18日(週五)舉 行,復活節主日崇拜於4月20日舉行。
2. 復活節聯合浸禮於4月19日早上於善牧堂舉 行。
3. 粵語堂於5月至9月(主日崇拜後),在教會草 地擺設福音攤位。
4. 粵語堂由2月至5月舉行《給自己的信》--愛的操練行動。聚焦於主耶穌的大誡命 「愛人如己」的學習及操練上。
5. 國語堂3月30日舉行福音主日,題目是: 《神的啟示》。
6. 兒童部︰課後英文班 (重啟課程),日期: 3月27日至6月12日(逢星期四)。時間:下午 3:45至5:30對象:一年級至六年級。
查詢及登記請聯絡阮仲謙牧師mccc.timy@ gmail.com。
北約華基
1. 預苦期系列活动:3月5日聖灰星期三祈禱 會,四十天靈修經文,受苦節崇拜。
2. 謝安國牧師夫婦3月9-27日前往阿根廷短 宣。
3. 4月13日復活節举行本年度第一次浸禮。
國語華基
1. 教會最近舉辦了PPT培訓,旨在提高領詩人 員製作詩歌PPT的質量。
西區華基
1. 本堂執委會退修日將於3月22日舉行。
2. 教會福音主日將於3月30日在中文及英文堂 舉行。
3. 教會將於3月30日至4月13為食物銀 行 (Food Bank) 收集食物。
4. 兒童情緒管理課程 第一期由3月29日至4月 19日(共四堂)逢星期六早上10:00-11:30在 教會舉行。
5. 「活力人生」逢星期四早上 10:30 至 12:30 在教會舉行,內容包括:太極運動、乒 乓球及棋類運動;另有茶點招待及生活分 享。
6. 「讚美操」逢星期六早上10:00至11:00在教 會舉行。
7. 輕歌妙韻將於3月28日晚上7:30在教會舉 行。
8. 日裔長者於3月19日在本堂舉行社區午餐及 講座。
尼亞加拉華基
1. 經過會員班學習後,以下兄弟姊妹申請成 為瀑布堂的會員:丁紅漫、高順軍、黃德 明、劉益平、沈鈞、姚晶晶、曾琴、朱廣 輝。
2. 為65歲以上金齡人士的事工迦勒團契3月份 開始第一次活動,共有12人參加(包括同 工)。
旺市華基
1. 教會於2月8日晚舉辦新年福音聚餐,約20 多位新朋友參加,有些慕道朋友表示願意 接受耶穌,並參加之後的福音主日學,感 謝神。
2. 10位青年領袖和年輕人於2月22日參加了青 少年培訓會議,此次聚會有超過 1300 名青 年工作者/領導和學生出席,感謝神。
3. 英語部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委員會,為3月 9日的兩週年慶典作籌備。
奧城華基
1. 教會於2月2日舉辦國語堂領袖訓練,由曉 璐牧師帶領。
2. 教會於2月15日舉辦了「家庭和親職」講 座,有80位弟兄姊妹參加。
貴湖華基
1. 2025年教會執事退修會已於2月22日舉行。 退修會主題為「跟隨作新事的主」。退修 會帶領人是梅陳美玉傳道。
2. 教會將在復活節期間舉行受洗典禮。
離世
城北:李美琼姊妹於2月20日、阮來有(Roy) 弟兄於3月1日
美堅:阮來友弟兄於3月1日主懷安息 北约:郭劉秀珍姊妹
0B6 Canada Tel.(905)479-2236 | publication@acem.ca www.acem.ca
華基聯會舉辦善用AI人工智能座談會
北約堂聖灰星期三祈禱會
旺市堂2月8日福音聚餐
國語堂PPT製作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