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事工的5Rs

Page 1

跨代事工的 5Rs 余惠娥 引言

在西方,有關跨代事工的構思和實踐相繼推出,但若教會不甚瞭解跨代理念就貿然推動, 可能使跨代事工變成得罪每一個世代的事工。例如,奧伯格( Ortberg)就曾說到,當一個人不 瞭解跨代崇拜的意義何在時,就會對其作出以下的定義:「跨代崇拜是一個不同年齡段的聚會, 通過混合風格的禮拜儀式,使每個人同感不悅。」1

有鑑於此,本文嘗試提出 5Rs,亦即 Reformation(重塑概念)、Reaffirmation(重新確認)、 Restoration(重新恢復)、Recollection(重拾記憶)和 Reimagination(重新想像),2期使華人 教會對跨代事工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重塑概念 Reformation

刻意跨代事工(Intentional Intergenerational Ministry;簡稱 IIM)3是一個在西方教會、社區、 企業和機構中開展的運動,為要解決後現代「家庭功能不彰」和「社會冷漠」的問題。 它的目 標是形成一個運動,將耶穌基督那無條件之愛的跨代信息帶進一個老化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正受 苦於世代隔絕、分離、忽視。今日的中、西教會也因「過度」倚賴分齡事工而受苦於世代隔絕、 分離,導致許多信二代對教會缺乏歸屬感,而這正是他們離開教會的原因之一。 4面對居高不下

的流失率,西方基督教學者回到聖經,重新探索神對信仰世代傳承的心意,而跨代事工應可成為 重新挽回下一代的重要關鍵。 然而,在這個由「分齡」所定義的社會裏,教會各個年齡層的人普遍已習慣留在「分齡」聚 會這樣的舒適區(comfort zone)。因此,跨代性(intergenerationality)並不被認為是教會所應 有的心態( mindset ),或所需著重的核心價值( core value ), 5 甚至被視為是一種反文化 (counterculture)。6感恩的是,西方基督教會在跨代事工這領域摸索了將近半個世紀之後, 已 於近年開始蓬勃發展。這可從不同的出版社陸續推出多元、富有創意的跨代教材得到印證。反觀 華人教會,跨代事工普遍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包含諸多原因,其中首要的是對兒童(期)的 誤解,以及不瞭解跨代性的立論基礎。以下兩個段落將分別回應這兩個議題。

1 John Ortberg, “Closing the Gap: Enter the Fractured World of Multi-Generational Church Leadership,” in Effective Intergenerational Small Groups (Carol Stream, IL: Christianity Today International, 2010), 4.

2 Thanks to my professor-mentor Dr. Dennis Ngien of Tyndale University for the incisive categories which help the presenta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Ministry.

3 「刻意跨代事工」這片語是由甘博恩(Gambone)所創建,指的是一種事工形式;在其中,「整個教會委身於讓

James V. Gambone, All Are Welcome: A Primer for Intentional Intergenerational Ministry and Dialogue (Crystal Bay, MN: Elder Eye Press, 1998), vi.

4 David Kinnaman and Mark Matlock, Faith for Exiles: 5 Proven Ways to Help a New Generation Follow Jesus and Thrive in Digital Babylon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2019), 33, 113.

5 Cf. Brenda Snailum, “Implementing Intergenerational Youth Ministry Within Existing Evangelical Church Congregations,” Christian Education Journal 9, no. 1 (2012): 168.

6 John Roberto, “Our Future Is Intergenerational,” Christian Education Journal, Series 3, Vol. 9, no. 1 (2012): 109.

。」
可能多的世代參與在盡可能多的教會[生活裡]

重新確認 Reaffirmation

教會通常只看到兒童的兩個面向:他們與成人一樣都是罪人;他們是發展中的生命,需要大 人的指導和引領。這使得教會在發展各樣事工的時候,往往忽略兒童參與的可能性。艾倫(A. L. Allen)感嘆,「兒童正遭受現代教會的邊緣化和壓迫;現代教會並沒有把他們當作其事工的

共同參與者。」7

隨著兒童(期)研究在基督教學術界的發展,上述之片面、狹隘觀點已受到學者的質疑。事

實上,從聖經和神學的角度探索,我們不難發現,兒童(期)包含多個,有時甚至相悖的本質。

現簡述如下:

 兒童期具有永恆的價值

鑒於兒童期具有永恆意義,基督徒應該致力於認同、珍惜兒童於教會的同在。

 兒童是神所賜的禮物、祝福、喜樂之源

因此,當教會願意擁抱、歡迎孩子時,教會將蒙受極大的祝福

 兒童是整全的個體和小門徒

因此,兒童值得受到與成人相仿的對待,同享全面的教會生活,包含服事。教會成人需置兒 童於事工之中(children “in” ministry),與他們一起事奉(serve “with” them)。

 兒童是脆弱的

因此,教會應當成為一個保護、關懷兒童的地方。兒童的需要應該被滿足、有關兒童的正義 需要被提倡。

 兒童具有屬靈洞見/能力

因此,成人應該尊重兒童,聆聽他們的聲音。

 兒童是屬靈的榜樣

因此,教會應該認識到兒童能為信仰群體帶來正面的影響,並且豐富成人道德及靈性生活。

 兒童是需要救恩的罪人 因此,教會需要正視兒童的罪性;他們像成人一樣需要神赦罪的恩典。

 兒童是發展中的生命,需要指導和引領8

因此,教會理當成為父母的後盾,一起肩負起培育兒童屬靈生命的重責大任。

盼望以上這些有關兒童(期)本質的探討,能促使教會重新與兒童緊密連結,視其為教會整

體的一部分,提供他們與成年人一樣的全面教會生活。神呼召教會在發展各項事工的同時將兒童

放在心上,而跨代事工正是一種充滿願景、大有可為的進路。

重新恢復 Restoration

不瞭解跨代性的立論基礎是另一個華人教會忽視跨代事工的主要原因。事實上,跨代性深植 於聖經與神學之中。首先,聖經有多處經文支持跨代進路,包含:

 跨代的聚會:例如,住棚節(申 31:12-13)、耶穌教導的場合(太 18:1-5;可 9:33-37;路 9:46-48)。

7 A. L. Allen, “Children as Disciples, Not Simply Discipled: Reconsidering the Role of Children in the Christian Church,” 2014, 9, http://www.inter-disciplinary.net/probing-the-boundaries/wp-content/uploads/2014/05/allenchildpaper.pdf.

8 更多關於從聖經和神學的角度探索兒童(期)的討論,見余惠娥,《給孩子全面的跨代教會生活》 (臺北市:中

國主日學協會, 2020), 27–52。

 信仰的世代傳承:例如,詩篇 145:4 說:「這一代要對那一代頌讚你的作為,他們要傳揚你 的大能。」

 全齡的聖約群體:例如,創 17:7 指出,神立約的群體不只是亞伯拉罕這一個世代,還包含 他的子子孫孫。

可見,跨代事工早已存在於聖經時代;如何恢復相關的實踐,是今日教會當深思的課題。

其次,神學也為跨代性提供重要的根據。Banks 指出,在新約中,兩個被用來描繪信仰團體

的基本圖像是「家庭」和「身體」。 9

教會如家庭

新約描寫教會成員為神家中的一分子;這屬靈大家庭的頭就是父神(加 4:6)。基督徒不僅

僅是神的兒女,而且也是在基督裡的父母兒女、兄弟姊妹。例如,保羅視阿尼西謀為兒子(腓 10 節)、非比為姊妹(羅 16:1)、魯孚的母親為母親(羅 16:13)。視信仰群體為家人也出現在 耶穌的教導。當被告知母親兄弟來找時,耶穌的回答是「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接著, 耶穌為家人做出定義: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可 3:33-35)。耶穌在此擴 張了家人的定義,亦即,教會必須成為一個群體;這群體是以「家庭形式」的關係為特徵,而典 型的家庭是由不同世代的人所組成。

神乎召他的兒女建立教會,讓教會成為神的大家庭,但分齡聚會使不同年齡的人被隔絕在不 同的孤島,無法建立家庭式的關係。如何透過跨代事工建立孤島之間的橋樑,讓不同世代的人重

新連結,建立神的大家庭,是當代教會面臨的極大挑戰。

教會如身體

在新約裡,身體是另一個隱喻用來代表基督徒群體。保羅談到教會的弟兄姊妹是「基督的身 體,而且每一個都是其中的肢體」(林前 12:27;新漢語譯本)。接著,保羅鼓勵所有的基督徒 尊重和重視每位成員(林前 12:21-23)。他描述每個基督徒為身體的某 部分,例如,眼睛、手、

腳。每一部分對整個身體都是重要的,一旦某部分被忽略,身體就會受苦。可見,每一位教會的 弟兄姊妹都是重要的,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特別是那些相對弱勢的肢體,例如、兒童和年長者。

在弗 4:15-16,保羅進一步強調這個基督身體的隱喻並描述基督是這個身體的頭。靠著基督

全身都連接得緊湊,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 己。然而,教會普遍忽略保羅的教導,將不同世代的肢體分開,特別是軟弱的肢體,例如兒童、 少年。基督的身體破碎了,無法完全發揮彼此相助、相愛的功能。無怪乎大多數信二代長大後對 教會沒有歸屬感。這是當代教會血淋淋的教訓。如何止血? 教會當落實保羅的教導,透過跨代事

工,重新連結各世代,建立基督的身體。

重拾記憶 Recollection

北約華基於 2019 年 6 月通過「跨代性」作為教會的核心價值之一。緊接著,我們教會成功

籌組跨代事奉團隊,推動跨代興趣小組、跨代家庭小組,以及里程碑的慶祝活動(為我們教會高

中以上的畢業生祝福,並贈送我們教會自己彩繪、牧師簽名的石頭)。2020 年 3 月因新冠疫情

肆虐, 跨代家庭小組轉為網上聚會。雖然跨代聚會透過網路進行,有相當大的局限,但疫情無 法阻擋跨代家庭小組的成長。在 2021 年中,疫情比較緩和的時候,小組不但恢復實體聚會,而

9 Robert J. Banks, Paul’s Idea of Community: The Early House Churches in Their Cultural Setting, rev. ed.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1995), 49.

且還跟英文堂的青少年合辦每月一次的跨代家庭團契。 2022 年夏天,跨代家庭小組與來自不同

年齡段的英語堂會眾舉辦了一場跨代燒烤之夜。小組也在 2022 年聖誕節期舉辦 場朋友之夜,

邀請非基督徒同來慶祝耶穌的生日。

有一次跨代家庭小組的聚會主題為「家庭是一個偉大的團隊」。鑒於每天緊密相處的家人有

時難免會彼此傷害,因此,該次聚會就加入默想這一環節,來思想主耶穌饒恕的恩典。在閉上眼 睛聆聽、默想寶貴十架這一首歌之後,每位小組成員都要寫一封短信,請求家裡某一位成員的饒 恕。當中,有一個五口之家;其所有成員都寫信向家中的一個孩子道歉。那孩子在收到全家人的 致歉短信之後 ,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跨代家庭小組除了一起崇拜、互相扶持之外,也同心事奉。例如,在我們教會所舉辦之為烏

克蘭和阿富汗難民募款的社區服務活動中,整個小組 起參與獻詩。此外,小組成員也按著個人

恩賜參與事奉,例如,有好幾位孩子願意獨唱詩歌,而大人參與樂器演奏、臉部彩繪、預備食物 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社區服務活動是由我們教會的年輕人主導,邀請教會不同堂會、

不同世代共襄盛舉。這使我們教會跨代、跨堂事工的推動,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重新想像 Reimagination: 三工場&五面向 分齡事工有其優點及必要性,但必須與跨代事工相輔相成。主耶穌呼召十二位處於壯年時期

的門徒與他一起勞碌奔波,宣揚天國的福音,即是一種「分齡」事工。然而,主耶穌也看重「跨 代」事工。在他的跟隨者中,不乏孩童的身影(約 6:8-13)。事實上,耶穌曾斥責那些阻擋孩子

來到他跟前的人(可 10:13-16)。值得留意的是,雖然主耶穌沒有成立自己的家庭,但根據他十

二歲時在聖殿與宗教領袖的深度對話,我們可合理推斷,耶穌曾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上述 的「分齡、跨代、家庭」與費登堡和羅倫斯所提出的「信心發展三工場」相呼應。10這三工場的 精髓在於,教會透過「分齡工場」來分別裝備不同世代的基督徒,透過「跨代工場」來同時造就 他們,並使不同世代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最後, 在得到教會分齡與跨代的餵養之後,每位基督 徒須回到「家庭工場」,委身於鞏固家庭這個小教會,進而同心建造教會這個大家庭。11

當教會嘗試平衡地搭建「分齡、跨代、家庭」這三工場的架構之時,須思考如何將全面的教 會生活納入此架構之中。全面的教會生活包含五個基本面向──慶典、學習、關係、服事和屬靈 操練。12如何將這五面向的教會生活落實於分齡工場,大多數的基督徒應該有一些基本的概念,

但如何將其推廣至跨代和家庭工場,則需集思廣益,「刻意」為之,特別是在兩文三語、有著語 言隔閡的教會。雖然挑戰是嚴峻的,但透過跨代事工(無論在教會或家裡)挽回、堅固下一代以 傳承使命是教會無法迴避的責任。願神興起華人教會的僕人、使女透過跨代事工來復興家庭

10 Ben F. Freudenburg and Rick Lawrence, The Family-Friendly Church (Loveland, CO: Vital Ministry, 1998), 111–13.

12 Cf. John Roberto and Jim Merhaut, “A Congregational Toolkit for Becoming Intentionally Intergenerational,” in Generations Together: Caring, Praying, Learning, Celebrating, & Serving Faithfully, ed. Kathie Amidei, Jim Merhaut, and John Roberto, Kindle e-book (Naugatuck, CT: Lifelong Faith Publications, 2014), 97–98.

與教 會,使神的大家庭固若磐石,基督身體緊密連結。 (作者為北約華基教會傳道)
11 黃國維,《家庭神學:獨身、婚姻和家庭的神學反思》 (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22),17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