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2月 395期
以馬內利 謝安國
這幾年的聖誕節,總覺得有
這節經文出自以賽亞書7章2節,生動地描述出猶大王
一種負面的情緒瀰漫在歡快
亞哈斯在位期間面對亞蘭和北國以色列的夾攻,戰事不
的氣氛中,揮之不去。物價 居高不下,沉重的房貸,大
利,只好固守耶路撒冷的光景。耶和華差先知以賽亞曉 張漢平 諭亞哈斯,勸他不要膽怯,因為攻擊猶大的亞蘭和以色 列王的兩個兒子只不過是「兩個冒煙的火把頭」,行將
環境政治局勢的不穩定,都
熄滅,所能造成的傷害有限;更對亞哈斯強調,耶和華
叫人心中不安。而近3000年
才是掌控歷史的主,在未來六十五年之內,以色列國
前,猶大王亞哈斯在位時,
必遭傾覆,不再構成威脅。神深知亞哈斯信心軟弱,曉
也是人心惶惶,「王的心和
諭他應向神求一個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 處。」(賽7:8-11)意即甚至不可能的兆頭都可以求,然
百姓的心就都跳動,好像林
而亞哈斯卻以「不試探耶和華」為藉口拒絕神的旨意。
中的樹被風吹動一樣。」
其實,既然是神主動發出的邀請,他若能聽命而求,又 怎能算是「試探神」呢?
並且不費吹灰之力收了一個自願跪舔亞述成為附庸的猶大小 弟,作為日後繼續南征埃及的跳板⋯⋯亞述王的狼子野心因 而更加膨脹。難怪先知發預言說:「耶和華必使亞述王攻擊 你的日子臨到你和你的百姓,並你的父家,自從以法蓮離開 猶大以來,未曾有這樣的日子。(賽7:17)」 亞哈斯不肯聽耶和華的勸,想靠小聰明避大禍,卻不 料埋下了日後更大的隱患。他以為依靠耶和華沒有意義, 以為政治和軍事的問題必須以政治和軍事來解決,自以為聰 明,卻成為愚拙,因為他不認識耶和華是全地的主、是掌管 歷史的主。
原來他早已有解決「不安」的方法:在《列王紀 下》16章中記載了亞哈斯王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向其俯 首稱臣,奉上耶和華殿中和猶大王宮中所有的金銀為賄賂, 乞求亞述王出兵替他解圍。
《馬太福音》1章21-23節記載,天使在夢中對約瑟 說:「他(馬利亞)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 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 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 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
耶和華藉先知宣告:「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 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的意思)。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吃奶油與蜂蜜。 因為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你所憎惡的那二王之 地必致見棄。(賽7:14-16)」而「童女」在這裡意為「年輕 的女子」。上帝宣告她所要生下的孩子名叫「以馬內利」, 在他二歲或三歲以前,攻擊猶大的亞蘭和以色列必遭挫敗, 猶大將安然無恙。
從「不安」到「平安」,我們唯有信靠耶穌基督—祂 名叫「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有神的同在,有祂掌管 萬有,我們就不必害怕,不需膽怯了!
言下之意,耶和華勸亞哈斯和他的臣民「應謹慎安靜 (7:4)」,等候父神的作為。然而他竟選擇了自以為最可 行的解決方案—與亞述結盟。在他看來,在當時能解除對猶 大軍事威脅的勢力,只有亞述的軍隊。那麼,亞哈斯寧願站 隊亞述王而不求耶和華,究竟是對是錯呢?
以馬內利住在我們中間,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我們看見了、經歷了,要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 靠神而行」(約3:21)。把真光顯露出來,把以馬內利的希 望和平安傳遞給心中充滿不安的人,在黑暗的世界中為主發 光,與黑暗抗衡,活出天國子民的風範。
雖然以亞述的實力換猶大的和平不失為當時的一種解 決方案,但猶大王亞哈斯尋求亞述作為猶大的靠山卻大錯特 錯。耶和華吩咐過他要謹慎安靜地等候神,因為神知道亞述 本就計劃出兵攻打亞蘭和以色列,猶大根本不必卑躬屈膝去 討好亞述,只要憑信心依靠神、固守城池,待神定的時機一 到,危機自然而然便能解除。
(作者為北約華人基督教會主任牧師)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作為大國崛起的亞述王,最不願 意看見的就是亞蘭、以色列和猶大三國結盟對抗他。亞述王 早已未雨綢繆,要趁著二王進攻以色列並且久攻不下,後方 空虛之際揮軍南下,兵鋒直指大馬士革。如此一來,亞蘭後 方告急,首尾不能兼顧,只能退兵回防,那麼耶路撒冷之圍 自然迎刃而解。現如今,亞哈斯自己送上門來俯首稱臣,亞 述王的既定策略不僅不受影響,還白白得到一筆飛來橫財,
2
今天我們也處在極大的「不安」中,但我們不要犯當 年亞哈斯的錯誤,把希望寄託在某位強勢政治人物身上,以 為他一出手必能平定天下;或者把希望放在某政治聯盟組織 上,以為靠這組織就能締結和平穩定;又或者信靠某種理想 化的制度,以為靠制度上的優勢就能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