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事工 在移民教會中 搭建世代橋樑
在北美的移民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中,出現了一個獨特 的挑戰:如何跨越不同輩分之間的代溝,締造一個真正的 跨代基督化社區?
移民教會的經歷
筆者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家庭移民 的親身經歷。1977年,我的父母打 包了兩個行李箱,含淚告別了家人, 登上了飛往加拿大的航班。對他們來 說,登陸後的首要任務是什麼?在這 片新土地上找到一個教會—他們需要 一個能理解他們、支持他們與主同行 的全新的生活社區。
這並不僅僅是我一家人經歷, 而是許多北美華人移民教會共同的基 礎。教會不斷成長,服務新移民,為 他們提供文化避風港。然而隨著時間 的推移,情況有所變化:孩子們出生 了。這些加拿大出生的孩子像我一 樣,雖然膚色、樣貌與父輩相似,但 我們一出生就說英語!
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無可避免地 推動了教會內部不同事工的發展,每 項事工都要兼顧不同輩分的需求。這 種多代方法雖然看起來很實用,但也 會帶來了教會肢體分裂的危機。
在筆者成長的教會中,曾親眼目 睹了多代社區的挑戰。我們經常以「 同一屋簷下的三個教會」模式運作: 老年—粵語使用者、中年—雙語群 體,還有就是我們這些說英語的年輕 人。我們能彼此兼容,偶爾也一起參 加活動,但很少真正發生聯繫。
這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尷尬情形: 我被夾在「兩個世界」之間,深感沮 喪。我愛我的教會,但我也渴望它變 得更符合我這一代人的需求。我漸漸 意識到:僅僅是「多代」不足夠,我 們需要「跨代」。
從多代到跨代
多代教會不同於跨代教會。多代 教會通常會陷入以下三種模式之一:
1. 傳遞: 老一代向年輕一代進行單向 交流。
2. 容忍: 不同世代共存,但各自為 政。
3. 接管: 一代取代另一代,其結果往 往是繼承了遺產而沒有在此基礎上 發展。
要真正成為跨代教會,必須作出三個 關鍵性轉變:
1. 從傳遞到對話
我曾經認為我的角色是吸收老一 代的智慧並傳遞給年輕一代。但我學 到,真正的成長須透過真誠的雙向對 話來實現。
促進跨代之間有意義對話的關鍵 在於正視自己的軟弱。正如使徒保羅 在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7-8節中提到, 我們要彼此關愛,不僅分享福音,還 要分享我們的生活;要接受福音真 理,讓我們能坦承面對自己的弱點, 並願意向他人學習,不論其年齡大 小。
2. 從容忍到合作
愛能超越忍耐,這需要人們彼此 積極合作和相互服務。老一輩通過培 養後來者來表達愛,而年輕一代則以 尊敬前輩作為回報(帖撒羅尼迦前書 2:9-10)。這種彼此犧牲服事、相互感 恩之心為教會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在城北華基,我們有意地建立起 跨代事工團隊。看到一位青少年和一
位退休者在外展委員會中並肩工作, 各自貢獻出獨特的觀點,這是非常有 益的。
3. 從接管到夥伴關係
最終目標不僅僅是繼任,而是 建立起真正的事工夥伴關係。作為前 輩,不應把下一代僅僅視為學生,而 是視為共同塑造未來的夥伴。這需要 親近—即關注並投入彼此的生活中, 正如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1-12 節中所言。
繼任者的挑戰
繼任也許是跨代事工中最具挑 戰性的任務。它不僅僅是改變領導角 色,而且在接受變化的同時促成持續 性。成功的繼任者需要:
˙ 通過有意的共度時光來縮短物理距 離
˙ 通過正視軟弱和信任來彌合情感鴻 溝
˙ 通過共同的祈禱和願景促成同感一 靈
展望未來
移民教會具有獨特的文化和跨世 代融合,在接觸日益多元化的世界方 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通過跨代事工, 這些教會可以締造出一項超越傳承, 繼往開來的屬靈遺產。
在猶豫不決之際,我會用羅馬書 8:28提醒自己:「神使萬事都互相效 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即使我們 在彌合代溝時的掙紮,其實也是祂計 劃的一部分。當我們行走這一段跨代 事工之旅時,願我們有勇氣開始艱難 的對話,促進有意義的合作,並在不 同輩分之間建立持久的夥伴關係。
畢竟,我們教會的未來、也是我 們向世界所作的見證,正取決於此。
討論問題:
移民教會中的跨代事工
˙
正視自身的軟弱如何有助於教會環 境中世代之間的有意義對話?又有 哪些潛在的挑戰或風險?
˙
討論教會領導繼任中的「夥伴關 係」與「接管」的概念。這種方法 如何影響領導層過渡時的活力?
˙ 跨代教會如何能擁有獨特的定位來 接觸多元化的社區?
˙ 年輕一代如何在引入必要變革的同 時尊榮前輩的遺產?相反,前輩如 何為新思維和領導力騰出必要的空 間?
(作者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主領牧師)
English Summary:
Introduction:
The essay addresses the unique challenge of bridging generational gaps in immigrant churches to create a truly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ty.
The Immigrant Church Experience: Rev. Tsui shares his family's journey of immigrating to Canada and the importance of finding a supportive church community.
He highlights the common experience of Chinese immigrant churches growing and ministering to new immigrants, but facing challenges as new generations are born.
From Multi-generational to Intergenerational:
Multi-generational Patterns: Transmission: One-way communication
from older to younger generations.
Tolerance: Different generations coexist but operate separately.
Takeover: One generation replaces another, focusing on preserving legacy rather than building upon it.
Intergenerational Shifts:
From Transmission to Conversation: Emphasizes two-way conversations and vulnerability.
From Tolerance to Collaboration: Encourages active collaboration and mutual service.
From Takeover to Partnership: Focuses on partnership in ministry and trea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as partners.
The Challenge of Succession:
Succession involves fostering continuity while embracing change, requiring intentional time together, vulnerability, trust, and shared vision.
Looking to the Future:
Immigrant churches are uniquely positioned to reach diverse communities by embracing intergenerational ministry. The document concludes with a call to courageously start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foster collaborations, and build lasting partnerships across generations.
Discussion Questions:
How can vulnerability contribute to meaningful conversations between generations?
Discuss the concept of "partnership" versus "takeover" in church leadership succession.
How might an intergenerational church be uniquely positioned to reach a diverse community?
How can younger generations honor the legacy of older generations while introducing necessary ch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