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基家訊》2024年8月號

Page 1


小角色、大使命— 我的宣教之路

余曉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去宣教?如果有,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宣教之路是怎樣的呢?我從 沒想到上帝是這樣呼召我這小角色踏上這條宣 教大使命之路的⋯⋯

我對宣教的概念

我對宣教的認識很淺。我第一次聽到與宣 教有關的訊息,是我剛出來工作不久,一位團 契的姊妹告訴我她之前曾跟著宣教機構到某地 方為當地的兒童建學校,我已忘了她的目的地 是東南亞還是非洲,但我清楚記得,從她展示 給我的照片中,束著一頭短髮,皮膚被曬得黝 黑的她,像極一個非洲男孩!雖然我覺得她的 宣教之旅很有意義,但愛美的我對這種旅程有 點卻步。

數年後,我參加的教會也開始推動宣教。

有些團契會定期出隊到澳門一所教會服侍並 帶領小組查經,也差了一位傳道人到該教會工 作。另外,也有不少的弟兄姊妹跟隨不同的宣 教機構到內地短宣。內向和怕麻煩的我就沒有 跟隨了。

上帝對我說話

我對於上帝對我說話的時間線的印象已非常模糊。但 我清楚記得祂第一次感動我去宣教,是一個平靜的下午。

那天,我帶著孩子回娘家稍作休息,我爸當時是已退休的 義務牧師,所以有空替我看孩子。那天我在看一部動物記 錄片,看到一群獅子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我突然很有感 動(我不敢說是聖靈感動,但真的很有感覺)就告訴我 爸:「爸,不如我去非洲宣教囉!」愛我的爸聽著,停了 數秒才開口:「傻女,宣教好辛苦又好孤單!如果你加入 的機構不盡責,你就孤單一人(一家人)在外甚麼支持也 沒有。」我沒有再說什麼,因為我也被我的話嚇倒,加上 那陣子總是收到一些令人擔憂的宣教士消息,所以我把這 感動藏在心裡。

第二次上帝讓我有宣教的念頭時,我已生了四個孩 子!有一天,我又看到一部記錄片是講述在外蒙古的一家 宣教士所面對的困難,但因為他有三個孩子,所以一家五 口一同努力地建設他們要住的蒙古包,又一同面對不同的 挑戰。那天我看著孩子們在想:為什麼天父要賜給我四個 孩子?是要我們有更多人手有更多勞動力去宣教嗎?我就 問當時已是傳道人的丈夫:「不如我們一家去宣教囉!」 但丈夫說:「但我的感動是牧會。」我又將這感動收回心 中。

2018年底,上帝非常突然的把我爸接回天家,我有 一段好長的時間不再與祂對話。但有一天,祂問我:「我 可差遣誰呢?」在那一刻,我的理智在吶喊:關我甚麼 事?但我的心裡回應了: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WHAT ? 我繼續不與祂對話,但我卻學習如何在經濟、禱告和心靈 上支持我們教會派出去的宣教士。

沒想過的宣教之路

後來,我漸漸重新禱告。2021年3月,上帝感動一位 朋友把移民的念頭帶給我們,我們便開始計劃移居加拿 大,當中經歷過祂不開路,但當我們極度沮喪時,祂又開 闢另一條新路給我們。最終我們一家六口在2021年12月 來到這片我們從沒踏足過、也沒家人和直接朋友的地土,

上帝卻安排了很多天使照顧我們一家。行 STREAMA 的 我,到達後就是讀書、實習、申請居留。實習公司留著我 工作了一段日子,但我工作得不快樂,加上薪水極低,便 有轉工的念頭。可是我在2個月內發了不知多少份履歷, 就是沒有回應。看著戶口存款一天比一天少,內心很焦 急!這時,上帝卻奇妙的引領我到華基聯會服侍。

當上華基聯會的事工幹事,才發現宣教並不只是建學 校、建醫院、帶主日學和英文班⋯⋯宣教事工是已經發展 到用很多不同的模式去接觸不同的群體,甚至是進入那些 不歡迎基督教的創啟地區;也有不同的方法與當地人民建 立關係,將天父的愛,盼望和福音帶給他們。

無知的我,有一次聽到牧師在崇拜後報告:明年的宣 教經費目標是$2,144,602!我第一個反應是:為甚麼一間 教會要籌集如此龐大的資金?後來才發現這目標是所有華 基教會一同努力的宣教經費目標!

除此之外,我現在才發現,華基聯會每年也支持 著很多不同的宣教事工。就2024年,華基聯會正在支 持近八十位宣教士( MISSIONWORKER )、十多位宣教 同工( TENTMAKER )、接近三十個宣教計劃( MISSION PROJECT ),當中牽涉超過六十間宣教機構( MISSION ORGANIZATION )。另外,聯會每年也會資助不同的短宣 隊,也有資助神學生接受神學訓練,並支持傳道人到海外 出席神學會議作交流,為的是要擴展神的國度,有效率地 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廣傳到地極以完成祂的大使命!

而我這小角色今天才發現上帝一直在呼召我在祂偉大 的宣教路上有份!雖然不是被派到地極,但祂卻一直裝備 我,讓我在行政工作和活動統籌上有一點點的經驗,同時 帶著關心宣教士的熱誠,使我在事工幹士一職上可以支持 著上帝的宣教事工。原來上帝給我的宣教之路看似平凡, 卻也是不可或缺的!

你呢?你又會如何被上帝感動去踏上你的宣教之路 呢?

(作者為華基聯會差傳及事工幹事)

德国短宣之看见

无比感恩神带领我今年有机会去到德国短宣。这对我 来说是一次非常奇妙并且难忘的体验。

犹记初到美坚教会时,我常常听到弟兄姐们关于缅 甸、柬埔寨,和非洲等地的短宣分享,心中十分羡慕和憧 憬。当时我还在读护理专业,看到那些宣教禾场当地医疗 资源匮乏,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也要成为短宣队的一员, 用自己所学所长来服务当地的事工。

无奈这一份短宣热情慢慢地被繁忙的工作冷却,自己 的属灵生命也得过且过。

直到今年年初被计嘉欣传道邀请去德国短宣的时候, 已经熄灭的短宣之火又再一次被点燃。我当即非常感动, 同时又觉得自己信仰生命没有达到去短宣的层面,怀疑自 己能否做好。计传道给了我很多鼓励,说去了就能找到自 己服事的岗位。于是我靠着神一步步带领,在今年6月初 与其他四位伙伴一起踏上了德国短宣的旅程。

儿童事工

这次的德国短宣之行第一项事工是服事那些由哥廷 根,马尔堡,卡塞尔三地联合举办的生活营中的小朋友。

在美坚教会的时候我从未参与过儿童事工,所以去生 活营之前我非常紧张,很担心自己会做不好。然而,当我 们的团队进入生活营后,看到将要服事的16位儿童时,我 们每个人很快进入了角色,在各自的服事岗位中有序地 忙碌起来。特别感恩计传道和Steve弟兄准备的游戏、诗 歌,Rebecca传道生动活泼的福音故事,和惠香姐妹准备 的手工制作,所有这些都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感谢神 丰盛的恩典和队工们辛勤的付出,在生活营的最后一天, 一共有13位小朋友决志信耶稣。看到他们站在台上领取决 志证书,我由衷地替他们感谢神,能够在这么小的年纪认 识并信靠耶稣,真好!

青年事工

我们在德国的另一项事工是服事哥廷根当地的职青信 徒以及慕道友,与他们建立联系,做关怀工作。

由于在生活营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到来自哥 廷根的年轻人,开始时信心有些不足,不确定他们愿不愿 意接受邀请来参加聚会。我们唯有一起同心祷告交托给 神。非常奇妙的是,计嘉欣传道当时在生活营与其中一位 来自台湾的年轻人交谈时互相加了联系方式。这位姐妹正 好是哥廷根教会的同工,并且平时她也负责组织年轻人聚 会。感谢神,这位姐妹帮我们组织了一些年轻人到访我们 的Airbnb 聚会。在星期六晚上,总共有13位弟兄姐妹和慕 道朋友来到我们当中,和我们一起吃家常菜,玩桌游。其 后的分享环节,这些年轻人都非常坦承地敞开心扉,分享 他们的生活点滴和信仰状况,令我印象深刻。

通过这次与年轻人的交流分享,我看到神藉着不同的 方式和时机显明祂的带领。当我们信心不足、软弱向祂求 告的时候,祂就替我们成就。正如经上所说,“神能照着 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 求所想的”。(弗3:20)

后记

感谢神将短宣的感动放在我心里,并让我紧紧抓住了 这份感动,从而体验到这一趟难忘的短宣旅程。神借着这 次的旅程让我看到德国当地宣教士的辛苦付出以及华人福 音事工的需要。我也常常为德国的宣教事工祷告,愿基督 的爱继续在德国这片土地上结果,得着更多失丧的灵魂; 愿神兴起更多热心的弟兄姐妹们来服事祂,支持世界各地 的短宣事工,一同兴旺福音!

(作者为美坚华人基督教会会友)

德国访宣见证主恩

“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太福音16:24)”。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28:19)”。

这两节经文我从2018年刚开始听讲道时就常常聽见牧 者们提到,因此记忆犹新。起初我并不明白这些教导的含 义,只觉得是一些事不关己的崇高理想。随着信仰的进深 和生命的成长,我真切地体会到,主耶稣基督真是我生命 的救主。靠主耶稣基督将福音传给世人,是神赐给我们每 一位基督徒宝贵且荣耀的使命。

我们身处在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战乱、灾害层出不 穷,但神以祂完全的信实、公义、和慈爱,教导装备祂的 儿女们,使福音传到神所定意的地方。感谢神!在2024年 的初夏6月,我参加了由多伦多国语华人基督教会的陈曦牧 师、师母和弟兄姐妹们组成的访宣队,前往德国进行了13 天的访宣,旅程中充满了喜乐与难以估量的收获。

在德国访宣的准备阶段,我已深刻地感知和确认神大 能的带领和装备。在出发前一个月的准备会议中,得知我 们要去帮忙服事的营会报名人数不足,需要为此代祷。因 此,我们在出行前更加迫切地寻求倚靠我们的神,同时在 教会中也请弟兄姐妹们为此代祷。神垂听了我们的祈祷:

在出发前10天,透过网上会议,我们得知报名人数不仅已 满,且还增加了等候报名者名单,哈利路亚!

我们于6月6日抵达德国,7日参加了由哥廷根、卡 塞尔、马尔堡三个团契合办的生活营会。在为期三天两 夜的营会里,牧师预备了讲道;还和其他两位队里的弟 兄姐妹准备了关于主内饶恕、教导孩子,和事奉方面的 三个工作坊;我们还作为组长带领营会清晨灵修,我个 人还兼任营会的医护。感谢主,在生活营中,大家渴慕 学习神的真理,彼此关怀对方的需要,互相代祷,坦然 无惧地为主作见证,显明圣灵运行在神每一位儿女心中 所动的美善之工。

营会结束后,我们又去到马尔堡,参与当地宣教士 刚传道夫妇在那里的事工。马尔堡是一座13世纪始建的 城市,也是二战期间少有的没有被毁坏的城市之一。

马尔堡因着马尔堡大学而享有大学之城的美名,市内遍 布气势辉煌的古典建筑。这里每年吸引许多中国留学生 来求学,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面临着生活、学业、人际关 系、适应不同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压力,经常会出现各种 身体病症和心理不适,但能获得的帮助十分有限。所 以,去学生餐厅向中国同学们发福音单张,是访宣中重 要的事工之一。我们也向他们介绍了马尔堡当地华人教 会,邀请他们参加教会的敬拜和聚会,让他们有机会认 识救主耶稣基督。

走在这座充满古典情调的城市中,尽管大街上的商铺 林立,商品五彩斑斓,然而看着高耸的却空荡的教堂, 心感唏嘘,不禁联想起马太福音9:6节: “祂看见许多的 人,就怜悯他们;因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 般”。 当耶稣看见世人的需要,祂的内心深处就被搅动, 立刻怜悯他们。感谢主!祂是大牧者的好榜样。我们应仿 效主耶稣悲天悯人之心,勇敢地走出去关怀有需要的人。

这次短宣使我进一步地理解和认知到耶稣基督是一切宣教 的核心。

虽然短短十几天的时光,我们同行五位弟兄姐妹每一 天朝夕相伴,组团出去经历神的同在与大能是何等美好的 见证。同时,我体会到宣教离不开团队中每个人的各司其 职。正如腓立比书2章3节提到,“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 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我们五人虽有不同的年龄、学历、生活经历及不同的性 格,但同一的福音使命却把我们招聚在一起。在这个团队

里我们彼此更加亲近的认识,每天与主同行。牧师帮助同 工,同工也帮助牧师,彼此守望相助,促进了我们之间的 关系,也操练了彼此谦卑顺服。

感谢创造天地万物和赐生命的主,祂以宝贵的恩典救 赎我们,并亲自吩咐呼召祂的儿女遵从传福音的使命和嘱 托。主耶稣基督亲自成为我们的榜样,教导、装备、和带 领门徒宣教,也一再提醒我们宣教的意义。亲爱的弟兄姐 妹,宣教并不局限于去到远方,也不是刻意苦待己身,更 不应一时冲动莽撞行事;宣教贵在持之以恒、甘心乐意地 信靠主,谦卑顺服,并且“都是照神自己所预定的美意, 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 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 (以弗所书1:9-10节)

(作者为多伦多国语华人基督教会会友)

華基教會 ACEM Churches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 (TCCC)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100 Acadia Ave., Markham, ON Canada www.tccc.ca

城北華人基督教會 (RHCCC)

Richmond Hill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9670 Bayview Ave., Richmond Hill, ON Canada www.rhccc.ca

美堅華人基督教會 (MCCC)

Millike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90 Bamburgh Circle,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mccc.on.ca

麥城華人基督教會 (MHCCC)

Markham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77 Milliken Meadows Dr., Markham, ON Canada www.markhamchurch.com

北約華人基督教會 (NYCCC)

North York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Canada www.nyccc.ca

多倫多國語華人基督教會 (TMCCC)

Toronto Mandarin Chinese Community Church 2230 Birchmount Rd.,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tmccc.ca

西區華人基督教會 (WTCCC)

West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560 Erindale Station Rd., Mississauga, ON Canada www.wtccc.ca

尼亞加拉華人基督教會 (NRCCC)

Niagara Regio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Kent School

4700 Epworth Cir., Niagara Falls., ON Canada www.nrccc.ca

奧城華人基督教會 (ACCC)

Aurora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The Campus Church 14430 Bathurst Street, King, ON Canada www.auroraccc.ca

旺市華人基督教會 (VCCC)

Vau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Vellore Village Community Centre 1 Villa Royale Ave., Vaughan, ON Canada www.vaughanccc.ca

貴湖華人基督教會 (GCCC)

Guelph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Priory Park Baptist Church 8 Torch Ln., Guelph, ON Canada https://guelphccc.ca

喜樂山華人基督教會 (MJCCC)

Mount Joy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2750 14th Avenue, Suite G-05, Markham, Ontario L3R 0B6 Canada www.mjccc.net

Cornerston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CCCC) 9680 Ninth Line, Markham, ON Canada www.cornerstonechurch.ca

巴拿馬貝諾諾美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Evangelica China de la Comunidad de Penonome Miraflores de Penonomé provincia de Coclé Panama

阿根廷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Comunidad Cristiana Valentin Gomez 3560, Cap. Fed. Buenos Aires, Argentina

阿富汗群體植堂 (AFCCC)

Af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M3B 1T1

蘇格蘭紀事

我和祂的故事

金秋10月的某一天,我們離開熟悉的生活,到了英 國蘇格蘭的一個城市。離開的那天,我信心滿滿,相信神 與我們同往。

就像大家的想法一樣,我以為英國的生活條件和北 美一樣舒適。搬進我們租的房子之後,才發現裡裡外外還 不如我四十年前在中國的住處的房子。室外長青苔的石 牆,室內長霉點的牆,一個陰冷潮濕的住處。面對走出舒 適圈的第一個挑戰,我幾乎失去信心。神藉著丈夫的細心 照顧來陪伴我;神藉著一位愛畫畫的師母用一幅畫來鼓勵 我;神藉著屬靈同伴們每週上 Zoom 見我,鼓勵我,為我 禱告;神藉著閨蜜的關心,傳遞從祂而來的愛。在我哭著 禱告的時候,神用祂的愛緊緊環繞著我,幫助我適應當地 的生活。神使我在困難中學習抬頭仰望祂。

我們的故事

我們加入的宣教機構(基督教華僑佈道會)安排我們 去蘇格蘭,與當地同工一起合作,帶領三個地方的三個大 學團契。每週有三次固定的學生團契活動,隔週有家庭團 契的活動;每週二在我們的住處有查經小組。

在蘇格蘭的這些日子,我們認識了很多學生。我們與 這些學生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也越發能感受他們的處 境和需求。陪伴他們經過困難,聆聽他們被聖靈感動的故 事,見證神在他們身上的工作和他們生命的改變,也分享 他們在生活中的點點欣喜。

神使用我們成為祂愛的管道,將祂的愛傳遞給有需 要的年輕人。在這半年裡,我們體會到用心做飯是一種事 奉;像爸爸媽媽一樣的陪伴是一種事奉;像哥哥姐姐一般

耐心聆聽也是一種事奉。神的恩典使我們能堅持,也有所 成長。

吃飯的故事

我們使用啟發課程作為學生團契每週活動的主要內 容。聚餐是啟發課程的三大元素之一。但我們對能否提供 晚餐有很多顧慮:幫忙做飯的人手在哪裡?購買食材的錢 從何而來?學生們一起聚餐又能撐多久?

禱告之後,我們開始提供簡單的晚餐,一盆葷菜、一 盆蔬菜,外加一鍋米飯。兩個星期後,當地家庭團契的4 個家庭知道我們的難處,就願意每個月準備一個葷菜。這 就減少了我們每週做飯的壓力。在我們還沒有把團契活動 的需要告訴任何人的時候,在多倫多的一位師母已經有感 動,為學生團契的活動奉獻了一筆錢,用在啟發課程的聚 餐。啟發課程結束時的最後一頓晚餐,都是學生自發性的 美味。神的供應就是這樣的充充足足!

她和祂的故事

到蘇格蘭的第二天晚上,我們就在超市裡偶遇了一 個女生。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不愛笑,或者說不會笑。 她受邀來到學生團契的啟發課程。在第一課的時候,神就 用我們的分享打開了她的心。後來她告訴我,她曾經憂鬱 了很久,覺得人生沒有盼望、沒有歡喜。但遇見我們的那 一晚,有個聲音對她說:「走出家門去!」於是她就冒著 大雨出門,不經意中走進了這間超市,認識了我們。上完 啟發課程第二課,她開始對聖經有興趣。我們約好從福音 書開始,每天讀一章。結果她第一天就讀完馬太福音共28 章,因為她以為整本馬太福音就是聖經中的一章。她就這 樣開始,一直堅持和我一起讀經到今日。

在陪伴她的過程中,她慢慢地敞開地說出她的故事; 她也願意聽我們告訴她耶穌的故事。神也眷顧她,讓她在 聖誕節前夕,找到在當地大學的行政工作;這是她不曾夢 想過的。

她計劃今年獨自走西班牙的朝聖之路,好思想神在她 生命中獨特的作為;我也盼望她能再一次經歷神。

(作者與丈夫均為多倫多國語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基督教華僑佈道會宣教士)

海上崇拜

等候了一年多,期待已久的北歐郵輪之旅終於到來 了!有一天我正在靜思,心中忽然想起,整個郵輪旅程只 有一個星期天是在海上。該如何度過這寶貴而不一般的主 日?

由於這次郵輪之旅有來自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參加, 心想:若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能在同一條船上,同心敬拜 同一位創天地造海洋的偉大的神,這幅畫面該會是多麼的 美!此外,參加郵輪旅行不僅是一件開心的事,而且能夠 與志同道合的屬靈夥伴們在同一條船上經歷與主同在,更 是喜上加喜。我們非常期待這一個在船上的禮拜天,想必 天父也會等著我們前來敬拜祂!在有了這些想法後,我便 毅然在群組裡向即將同行的弟兄姊妹提出進行「海上崇 拜」這個活動,看看他們的反應如何。

地與海奏出歌韻磐石唱讚美歌聲

風雨電也歌頌雲霧同頌吹送

全地奏響聲勢無比

頌讚聲永不衰竭 全地要敬拜事奉

高唱萬有之上 榮耀無限之處

全屬我主尊貴耶穌所有

讓讚美如風天空海闊飛

讓讚美浪花般海中濺起

高唱萬有之上榮耀無限之處

全屬我主尊貴耶穌所有

上船後第二天,幾位負責人就向船公司申請租用船 上的會議室用作星期日崇拜之用。一切安排就緒,就利用 WhatsApp 群組發出邀請,最初是向一些同行的朋友,後 來在船上遇到不同教會的弟兄姊妹,於是亦向他們發出邀 請。

這一個主日是海上日,天氣風和日麗,郵輪在風平浪 靜的海面上安穩前行。眾人在聚會前到達會議室外面靜靜 地等待,因為在我們之前,已有一群講越南語的弟兄姊妹 同樣選擇了上好的福分,已經在會議室中舉行崇拜。

當一切就緒,我們一眾四十七人歡聚一堂,超過我們 原先的所想所求。我們首先來個大合照,然後聚會開始。 先由一位弟兄領唱兩首詩歌:

地與海奏出歌韻磐石唱讚美歌聲

風雨電也歌頌雲霧同頌吹送

全地奏響聲勢無比

頌讚聲永不衰竭 全地要敬拜事奉

高唱萬有之上 榮耀無限之處

全屬我主尊貴耶穌所有

讓讚美如風天空海闊飛

讓讚美浪花般海中濺起

高唱萬有之上 榮耀無限之處

全屬我主尊貴耶穌所有

讓讚美如風天空海闊飛 讓讚美浪花般海中濺起

高唱萬有之上 榮耀無限之處

全屬我主尊貴耶穌

讓讚美如風天空海闊飛

讓讚美浪花般海中濺起

高唱萬有之上榮耀無限之處

全屬我主尊貴耶穌所有

頌讚聲永不衰竭

頌讚聲永不衰竭

在船上,我們唱著讚美的詩 歌,情緒激昂;在海上,風兒輕 拂,浪花飛濺。此情此景,我們的 心中對造物主的榮耀溢滿了難以言 喻的讚嘆。

詩歌敬拜之後,由另一位弟 兄用聖經話語分享他屬靈的感悟 ⋯⋯這一次海上崇拜的聚會在感恩 和愉快的氛圍中落下帷幕。

(作者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移加遇見祢佈道會專題報道之一:

大會組委的分享

流散的香港人

香港人的出走在很多地方都像出走到香港的人的故 事,都因著在家園裡發生了不能讓他們留下來的害怕和憂 慮而要逃離家園,成為流散族。和許許多多以前留在香港 的中國人的經驗不同的卻是,這一次的流散是由於母體的 擊打和集體對付。他們原以為回歸母體是一個可信的承 諾,畢竟,分離了百年以上的隔膜要一下子的連合,實在 需要時間。誰不知,在二十多年的磨合中卻清楚知道其艱 難,最後以大碰撞告一段落。

這些經歷告訴香港人很多數不清的思考和體驗,到底 中國政府怎樣看香港人?政治分歧應怎樣處理?處理不好 是誰的責任?國家與地方之間怎樣共存而尊重?自由的和 平表達需要有界線嗎?國家安全包括持不同政見的公民的 安全嗎?民主這種制度要保障的是甚麼?

香港人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集體同心同德,這些集體 記憶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善良,不可抹去,也不應被忘記, 它們從來都是善而非惡。一個城市的人用他們認為可以付 出的代價,在法律保障的範圍下去爭取他們被承諾的制 度,那些移民海外,從沒爭取過就得到民主的人,實在沒 有任何發言權,莫說批評。

來到一個全新半新的社會國家,絕對是對人生的整體 力量的考驗,如果我們這些來自香港卻又離開了很久的舊

香港信徒,要有甚麼可以分享的話,我們可以做的不多, 卻又是好多好多。譬如機場接機、請食飯、提供子女入學 經驗。

陳華恩牧師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主任牧師 ICANSEEYOU籌備委員會主席

I CAN SEE YOU

我們為這次佈道會定名為「 ICANSEEYOU 」,旨在闡 明傳福音的真正意義。即使我們再努力,完成千百萬件事 情,並進行精心細緻的統籌,上帝的計劃總是超過我們所 能想像的。關鍵不在於我們做得有多好,而是在於我們是 否在神面前俯伏求告祂。因此,我認為這次福音活動的主 題應該是我們要倚靠聖靈、上帝和主耶穌基督,讓人們看 到上帝在我們身上的作為。

我很榮幸被邀請擔任這次福音活動的項目經理,過程 中學到了很多,也有很多體會。2024年是加拿大多倫多 迎來最多新香港人的一年,因此,許多教會都在推廣活動 中面臨人數增長和幫助新移民適應生活的挑戰。我們希望 透過福音訊息來打動一群人,尤其是年輕人,讓他們從看 不到神的作為到認識信仰的真實性。

今年對多倫多教會來說是非常活躍的一年,是疫情後 教會活動恢復並蓬勃發展的一年。無論是講座、音樂會還

是家庭樂活動,都應有盡有。我們委員會這幾個 月來集中討論的重點是如何從教會層面邀請朋友 來了解神的作為。年輕人非常重視感覺,尤其是 音樂和視覺上的吸引力,因此我們組織了影音製 作團隊。感謝導演Yung惠美的專業指導,讓我們 在構思和採集故事方面有了專業的幫助。影片團 隊不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拍出重點內容,還與 主角進行了深度訪談,揭示了他們許多心酸的故 事。

作為一名新移民,我深知在構思「香港人市 集」時所面臨的挑戰。對教會來說,這是一個比 較新穎的嘗試,需要打破傳統,進入社會。我們 市集的籌備過程中,一群勇於冒險和創新的香港 人,願意將他們的技術和愛好展示在攤位上,進 行商業藝術與專業的展銷。香港人確實是聰明且 能克服困難的民族。

從這次活動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年輕人充滿 活力和歡笑,從佈置攤位到敬拜隊伍,他們的推 動力非常強勁。如果傳統教會能夠放開胸懷,願 意給予年輕人更多嘗試的機會,相信我們這一代 的傳福音策略必將更加有效率。其實,主耶穌傳 福音也是以團隊形式進行的,而不是靠一個英雄 人物。未來的福音活動需要更靈活、多樣化,更 貼近現實生活,不單止 ICANSEEYOU 意思是我們看 見上帝,亦是我們能夠看見身旁的陌生人需要, 才能作個有使命感的同路人。

葉彪

ICANSEEYOU福音活動統籌經理

還需要佈道會嗎?

有人認為佈道會是屬於歷史的傳福音方式,不再適用於這個 網絡時代。

耶穌清楚告訴我們福音要傳遍天下末期才來到(太24:14) 。生命見證是每個神的兒女生活中所該有的表現,吸引身邊的人 來認識主。我們也需要讓在門外徘徊的人有機會在眾人面前見證 聖靈的工作、基督救贖的大能。

這次的佈道會藉著見證、透過科技、各種媒體、還有不可或 缺的禱告,讓一家三代聞訊來參加,以致福音的種子在他們的心 中結果、一起接受救恩,這是何等奇妙的恩典!

蔡家愉傳道 ICANSEEYOU籌備委員會會員 多倫多華人福音教牧同工團契 (2024年度副主席)

活動後感

自從2019年在香港發生的事件,香港改變了,多倫多也改 變了,粵語事工由寂靜成為興旺。「移加遇見 」福音聚會可算 是這個改變的標記。操粵語的人未必是香港人,但是這個粵語聚 會一定是為香港人而設。其中「香港人市集」內各樣事物令人回 味。香港奶茶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擲彩虹遊戲」 簡直是眾人的童年回憶。雖然攤位眾多,但是目標只有一個,就 是叫人相信福音。很多香港人在移民前從未參加過教會活動,因 著時勢改變,心靈開放了。神使用這次福音聚會,有人在當中相 信耶穌。縱然有人還未信主,但是福音的種子已播種了。

鄒葉建 ICANSEEYOU籌備委員會會員

按照早期教會的歷史資料顯示,《聖經》中《路加福音》 和《使徒行傳》的作者是醫生路加。關於路加的身世,後人

所知甚少,只知道「路加」是一個外邦人的名字,他是保羅 的親密同工,也是新約作者中唯一的一個外邦人。他在《路 加福音》的寫作中仔細形容病理,使用了三百多個醫學術

語,可見他善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記述事情上。然而,路加 不單是一位醫生,根據東正教會的傳統,他更被認為是第一 位聖像畫家1。

中世紀時代,普羅大眾大多數都是文盲,教會便使用圖 像作為教導工具,被視作「可見的福音」(visiblegospel)或 「視覺神學」( visualtheology )。當時聖像作為人與上帝交

流的媒介,能引發信徒有靈性的啟迪,被稱為「向天堂開啟 的窗戶」(windows to heaven)2。

作者繪畫的聖像

非人手造的救主像

據聞歷史上首幅聖像稱為埃德薩(Edessa),那是一 塊有兩個角打了結的方形布巾,上面印有非人手所創造的 耶穌基督像。這幅聖像亦稱為曼迪利恩( Mandylion ), 希臘文 Mandylion 意思是「穿上」。其來歷有兩個說法, 根據天主教傳統,當耶穌背著十字架前往各各他的途中, 遇到了女信徒維羅尼卡( Veronica ),她用自己的面紗為 耶穌擦面。耶穌的容貌圖像竟奇蹟地印在面紗上,因此這 幅聖像被稱為《非人手造的救主像》 3。另一個傳說是關 於埃德薩國王奧加里(Abgar V of Edessa)4,話說國王得 了痲瘋病,就派僕人去請求耶穌醫治。耶穌拿了手帕,把 自己的臉貼上,然後讓那僕人帶畫布回去給奧加里。當國 王看到手帕上顯現的基督像,他的痲瘋病便立即痊癒了 5 。後來《非人手造的救主像》被視為「聖像中的聖像」, 受到歷代聖像藝術家的追捧,不斷地被臨摹。後來有文獻 的記述,這幅聖像被運送到君士坦丁堡,安放在法羅斯聖 母教堂(Pharos Chapel)。1204年,十字軍攻佔君士坦 丁堡,從此《非人手造的救主像》便失去蹤影了 6。

耶穌復活升天後,門徒和主的跟隨者醒覺要用文字 記錄基督的事蹟;福音書的作者便嘗試用不同的角度描述 耶穌基督。據說路加見過晚年的馬利亞,他有可能為馬利 亞作畫時,聽到她提及耶穌的童年往事。故此《路加福 音》對耶穌的童年事蹟和馬利亞的遭遇,有獨家而詳細的 記載。路加不單運用文字來傳遞真理,還親筆繪畫聖像, 作為「不識字者的聖經」,他實在是當時美學與符號學的 先驅。在八世紀的文獻中提及,路加繪畫了馬利亞抱著聖 子的聖像( icon )。一般人認為路加畫了三幅馬利亞的肖 像,畫面多為馬利亞用左臂抱著孩子,用右手指向耶穌。 這類聖像統稱為《示道之母》( Hodegetria ),意思是她 指示通往的道路(One Who Shows the Way),引申主耶 穌是救贖的道路 7。根據14世紀的傳統,路加的其中一幅 作品用了拿撒勒聖家族的木桌為畫板,繪製了《羅馬民眾 圖》(Health of the Roman People),現存於馬傑奧爾聖 母大教堂(Basilica Papale di Santa Maria Maggiore)裡8。 據說現在大約有四十幅路加的藝術作品存留於世9。

拜占庭藝術

聖像畫是傳統的拜占庭藝術 (Byzantine art),聖像(icon)一字源 自於希臘文εικν( eikon ),就是 「圖像」(image, likeness)的意思。 東正教神學家認為聖像具有教義、救贖 論和宗教神秘體驗的意思10。聖像畫面 不是為了表現華麗色彩和準確的比例, 而是指向神聖不能眼見的真理。聖像被

指為具有與經文相同的功能,能喚醒信 徒沉睡的靈性。聖像畫家必須是信徒, 作畫前要先獻上祈禱;在作畫時要保

聖像畫家筆下的《路加作畫》

12世紀下半葉,由不知名畫家繪畫的 《非人手造的救主像》

持靜默,並要向所畫的聖者持續祈禱。聖像畫要以全天然的材料來 繪製,通常聖像畫劃分為:基督聖像畫、聖母聖像畫、聖徒天使聖 像畫和節日聖像畫;聖像畫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圖案及銘 文。「路加作畫」亦是聖像畫家所喜愛繪畫的題材,路加被畫在左 邊,右邊有一個畫架,畫架上正是《示道之母》圖。有時路加的身 後還會繪畫一位天使,象徵聖像畫家也有從神而來的啟示。

聖像並非得到所有信徒的認同,神學家奧古斯丁( Aurelius Augustine )認為聖像會引致信徒誤解真理,只有文字才是傳遞信息 的可靠媒介。又因著不少神學家認為聖像違反了十誡中的第二誡: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出20:4) ;故此發生了持續多年的「聖 像破壞運動」(Iconoclasm, A.D.726-843)。大量寶貴的聖像藝術品 被毀掉,當中包括了路加的傑作,實在是神學與文化的重大損失。

(作者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會友、《華基家訊》編委) 路加的《羅馬民眾圖》

註:

1. Gilles Weissmann,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Icon Painting (Search Press, 2012) p8。

2. 溫偉耀,《在天若地 靈性的根基和深索》,香港,明風出版,2022年,p267。

3. 徐鳳林,《東正教基督聖像的起源和類型》,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二十六期,2007年,p211-212。

作者的聖像繪畫示範視頻連結: https://youtu.be/TnkFraUn3jU

4. 埃德薩是上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座城市,大概是現在的土耳其南部。

5. Gilles Weissmann,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Icon Painting (Search Press, 2012) p7。

6. 徐鳳林,《東正教基督聖像的起源和類型》,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二十六期,2007年,p214。

7. Black Madonna of Częstochow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ck_Madonna_of_Częstochowa 。

8. Salus Populi Roman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lus_Populi_Romani 。

9. Gilles Weissmann,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Icon Painting (Search Press, 2012) p8。

10.徐鳳林,《東正教基督聖像的起源和類型》,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二十六期,2007年,p210。

城北堂和平福音事工之

尼泊爾事工

尼泊爾和平項目(2024--2028 年)

2024年是尼泊爾 PEACE 項目的啟動年。城北華基 通過華基聯會向尼泊爾 PEACE 項目承諾了未來5年的資 源。 PEACE 項目是一個全球性的整體任務計劃,其首字母 縮寫「PEACE」:

P - 建立教會,讓未得之民認識耶穌。

E - 通過持續的門徒培訓和靈性成長,培養僕人式領導 者。

A - 幫助窮人、弱勢群體以及因自然災害而陷入經濟困境 的人。

C - 關愛病人,通過社區健康教育,需要醫療照顧的人提 供資源。

E- 教育下一代。

那麼,我們如何在尼泊爾實施PEACE計劃呢? 建立教會和傳福音

2024年2月,我們的主領牧者(崔皓明牧師)和宣教 牧者(許思凡傳道)與尼泊爾中華基督教會的團隊一起前 往尼泊爾進行實地探訪。我們首先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會 議,向尼泊爾的兩個當地教會夥伴傳遞異象。大約一百位 牧師和教會領袖參加了會議。在合作教會的幫助下,我們 為這個項目招募了14名尼泊爾宣教士。

僕人式領導者提供裝備

宣教士們在PEACE大會期間接受委托,被派往十二 個城鎮和村莊。他們是「和平使者」,其使命是在被派往 的社區裡傳揚耶穌。

我們為宣教士配備了數字設備,以便可以定期從大本 營遙距開展門徒培訓和輔導。通過遙距培訓,他們分享了 自己的見證和挑戰。在為彼此禱告的同時,我們也將他們 的擔憂托付給主。他們並非都能說流利的英語,但感謝神 為我們提供了翻譯。

幫助窮人

緊急地震救援:2023年11月5日,尼泊爾西部省份一 個偏遠地區賈賈科特( Jajarkot )發生了5.7級地震,導致

150 多人喪生,多人受傷,數千人失去家園。這個鮮為人 知的地方的居民所遭受的苦難卻不止於此:因為他們並不 在許多國際組織和新聞機構所關注的範圍內,雖然遭受了 災難,卻苦於無人提供援助。凜冬將至,城北華基立即啟 動了一項救援計劃,以幫助這些弱勢群體。三個救援計劃 在不同的時間被執行。總共有550個家庭接受了食品分發 計劃,這些食品幫助他們度過了寒冬。政府已批准100戶 家庭提供建築材料,這將用於修復被地震毀壞的家園。

有兩位哺乳期的母親帶著她們的幼兒前來申領物資。 可她們來晚了,當發現登記表上沒有她們的名字時,不由

得彷徨失措。感謝神!祂沒有忘記那些有需要的人。最後兩袋大 米給了她們。這是因為有些村民只拿走了毯子,卻把大米留給了她 們。兩位母親歡天喜地地走了:一位母親抱著兩個蹣跚學步的孩 子;另一位母親則帶著兩袋大米。因為 「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 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4:19 )」

在二月份的「家庭自願信托」活動結束幾個月後,我們向 Kesap 牧師所在的村莊送去了食品。他非常感激上帝帶領我們來到 他所在的那個鮮為人知的村莊,並記住了他們的需求。

長期可持續項目

尼泊爾人口眾多,生活貧困,失業率極高。尼泊爾有3000萬 人口,550 多萬尼泊爾人在國外就業,通常從事低薪工作。作為外 籍工人,他們經常受到剝削,與家人分離,收入微薄。

從長遠來看,「尼泊爾和平項目計劃」在夥伴教會的幫助 下,在我們的宣教士服事的地區實施水栽和魚菜共生系統。尼泊爾 75%的土地為山地,肥沃的平原很少,而且通常為富有的地主所擁 有。窮人通常淪為地主的僱工,甚至遠赴印度的農場工作。即使有 些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他們的小塊土地也只能在9個月的生長季 節中維持6個月。因此,他們不得不在印度從事農活或體力勞動。 「水培系統」需要的地塊面積較小,很容易在尼泊爾山上的梯田中 種植。這裡到處都有充足的水源、陽光和人力。該系統的設計是模 塊化的,易於組裝和複製。我們的計劃是使其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 的社會企業;我們將提供啟動該項目的啟動資金,使該企業最終能 夠自力更生,在未來為這些部委提供支持。(插圖是一個典型的小 型魚菜共生系統)

照顧病人

我們將對宣教士進行社區健康佈道方面的培訓。我們再次看 到這是神的旨意。祂將對宣教士進行社區健康方面的培訓,而宣教 士也將把這些寶貴的知識傳授給各自的社區。這將使村民過上健康 的生活,同時也是向他們宣傳耶穌的機會。健康和有益健康的生活 方式可以減少生病的風險。

教育下一代

我們開辦了一家宿舍名為 ShantiGhira ,意為「和平之家」。 這是為來自人口販運猖獗地區的貧困少女提供的宿舍。她們的家庭 住在偏遠的山區,步行上學單程就要兩個小時,因此,許多少女缺 乏基礎教育,年紀輕輕就淪為妓女。宿舍由我們的宣教士管理,她 們將有機會聽到福音。學校距離宿舍只有半小時的步行路程,隔壁 就是當地的教堂。這真是上帝的旨意。

NEPAL PEACE PROJECT (2024-2028)

2024 is the inauguration for the Nepal PEACE Project. RHCCC, through ACEM has committed resources for the next 5 years to the Nepal PEACE project. PEACE project is a global and wholistic mission plan following the acronym:

P – plant churches and make Jesus known to unreached people group.

E – equip servant leaders through continue discipleship training and spiritual growth.

A – assist the poor, the less privileged, and those in financial plights caused by natural calamities.

C – care for the sick, through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providing resources for those who needs medical attention.

E – education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So how do we implement PEACE in Nepal?

Church Plant and Evangelism – In February 2024, our Lead Pastor (Pastor Ho-Ming) and Mission Pastor (Pastor Stephen Hsu) together with the team from RHCCC made a Field Visitation Trip to Nepal. We started with a two day conference and cast the vision to two local church partners in Nepal. About one hundred pastors and church leaders attended the conference. With the help of partnering churches, we recruited 14 Nepalese missionaries for this project.

Equipping the servant leaders

The missionaries were commissioned during the PEACE Conference and sent off to twelve towns and villages. These are the “person of PEACE” and their calling is to made Jesus known in their communities.

We have equipped the missionaries with digital devices so we can conduct regular discipleship training and coaching remotely from our home base. Through remote training, they shared their testimonies and challenges. We lift their concerns to the Lord as we prayed for one another. Not all of them are fluent in English, therefore God provided us with interpreters.

Assist the Poor

Urgent Earthquake Relief – On November 5th 2023, an earthquake of 5.7 magnitude struck Jajarkot, a remote district in the western province of Nepal. Over 150 lost their lives, many more sustained injuries and several thousands lost their homes. This is a lesser-known place, and but their suffering are no lesser. Because they are not in the radar of man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news agencies. They suffered without help. With winter fast approaching, RHCCC dispatched an immediate rescue plan to help the less privileged. Three relief programs were sent off at different times. In total, 550 families received the food distribution program which had sustained them through the winter months. The government has given the approval to supply building materials for one hundred families. This will go towards repairing the damage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Two nursing mothers with their toddlers came begging for the supplies. They came late and panicked when they found that their names were not in the registry. God did not forget those with needs. The last two bags of rice were given to them. This provision came because there were villagers that only took the

blankets leaving the bags of rice for them. The two mothers went away with joy, one carrying two toddlers and the other mother with two bags of rice. For my God shall supply all their needs according to His glorious riches that is in Christ Jesus. Philippians 4:19

A months after our February FVT, we sent food supply to Pastor Kesap’s village. He was grateful that God led us to his lesser known village and remember their needs.

Long term sustainable project

A large population in Nepal live in poverty with an extremely high unemployment rate. Nepal has a population of 30 million, and more than 5.5 million Nepalese take up employment outside of their own country, usually in low paying jobs. As foreign workers they are often exploited and separated from their families, while earning a paltry income.

For the long term, the Nepal PEACE Project envisage with the help of partner churches to implement hydroponics and aquaponics system in the area where our missionaries are serving. 75 % of the land in Nepal is covered by mountain. Good fertile flat land is scarce and often owned by wealthy landowners. The poor usually ends up as farm labourers for the landowners and travel as far as India to work on farms. Even if some farmers have their own land, their small plots will sustain them for 6 months out of the 9 months growing season. Hence, they resort to working in India as farm-hand or manual labourers. Hydroponics system needs a small plot size that easily fits in the terraced plots on the mountain in Nepal. There is a good supply of water, sunlight, and human effort everywhere. The system design is modular, easily assembled and replicated. The plan to make this a sustainable social enterprise; we will provide the initial capital to start up the project so that eventually, this enterprise will be able sustain on its own and support these ministries in the future. Insert is a typical small scale aquaponics system.

Care for the Sick

We will train our missionaries in community health evangelism. Again, we saw this as a providence of God. Through the connection with a partnering church, God sent us a Nepali trainer representing CHE (Community Healthy Evangelism.) He will train the missionaries in Community Health, and they will in turn transfer such valuable knowledge to their respective communities. This will enable the villagers to live in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at the same time an opportunity the make Jesus known to them. Living healthy and wholesome lifestyles reduces risks of sickness.

Educate the Next Generation

We have started a hostel, called “Shanti Ghira” meaning “PEACE Home.” It is a hostel for the less privileged teenage girls from a district where human trafficking is rampant. Their families live in remote mountain area, and it can two hours each way for them to walk to school as such, many of the teenage girls lack basic education and ended up working in the sex trade as prostitutes. at a very young age. The hostel is supervised by our missionaries, and they will have to opportunity to hear the gospel. The school is only a half hour walk from the hostel and a local church is next door. This again is truly God’s providence.

華基聯會

1.華基聯會宣教部2024年6月30日止的財務 報告:2024年差傳預算總額:$2,144,602 。一月至六月:差傳基金需求(預算) $1,072,301;實收差傳奉獻 $743,867; 差傳基金尚欠$328,433加元。

2.華基聯會差傳部議決於2024年度資助以下 全時間實習傳道:麥城華基–黃天生;愛 正華基–Johnson Zhong;城北華基 –鄺 志恆、王立新、杜鑫。

3.華基聯會差傳部議決:將於2025年起,暑 期實習傳道申請截止日期定於每年3月15 日,敬請各教會留意。

105 Gibson Centre

1.中心將於8月31日(週六)上午10點至 下午3點舉行烏克蘭文化活動「A Day in Ukraine 」。現場可以品嘗正宗的烏克蘭 美食,體驗烏克蘭語,欣賞音樂和民俗 舞蹈表演,售賣精美手工藝品。入場免 費,歡迎所有人士參加。查詢請瀏覽: 105gibson.com/ukrainian-cultural-fair-2024 。

2.中心將于2024年8月17日(週六)晚上 7:30-9:30舉辦「繽Fun流行音樂籌款夜」 。所有門票收益將用於支持105 Gibson中 心的社區服務項目。門票現正公開發售, 詳情:105gibson.com/funmusicconcert。

3.2024年青少年夏令營現已開放報名。 活動將於8月30日至9月1日在Madeba Campsite舉行,對象14-22歲青少年。 營費:$230,包括交通、住宿、所有餐 飲和小吃。詳情: www.105gibson.com/ youth-services。

城北華基

1.第167屆浸禮已於7月6日舉行,有64位朋 友接受浸禮。

2.夏日繽紛同樂日已於7月27日(週六)完 滿結束。

3.鮑維均博士週六聖經講座於8月10日上午9 時舉行,講題:「新約的上帝是舊約的上 帝嗎?」

4.李立權傳道考古與釋經講座將於8月24日 (週六)上午 9時舉行。

5.2024「男人的天空」父子營將於9月6-8 日在Fair Havens Retreat Centre舉行,三日 兩夜住宿、膳食、水上活動、教材及紀念 品。

5.哀傷同行小組將於9月11日至11月13日舉 行(共10次)。透過彼此的分享,聖經真 理的導引,幫助哀傷者走出憂傷,重拾喜 樂與盼望。

美堅華基

1.粵語堂8月3-5日在Redeemer University 舉 行夏令營,約有60人參加,講員黎惠康 牧師。2.國語堂於8月3-5日有約15個家庭 (40多人)在郊外露營。另外,國語堂將 於8月24日在Colonel Danforth Park舉行郊 遊。

3.兒童日營共有約50位小孩參加,求主繼續 帶領他們在主內成長。

4.英文堂在9月1日舉行燒烤活動日。

5.國/粵堂第二季主日學將於9月8日開課。

北約華基

1.8月18日舉行浸禮。

2.簡朱素英牧師與丈夫簡兆榮弟兄於8月 1-22日前往阿根廷短宣。

3.謝陳偉恩師母於8月3-28日前往牙買加短 宣。

4.9月15日教會三十週年晚宴。

國語華基

1.8月9日至10日舉行教牧執事退修會。

2.8月18日教會浸禮。

西區華基

1.8月18日舉行浸禮及入會禮。

2.「活力人生」逢星期四早上10:30至12:30 在教會舉行,內容包括:太極運動、乒乓 球及棋類運動;另有茶點招待及生活分 享。

3.教會於7月27日舉行了戶外「讚美操」社 區外展活動。

尼亞加拉華基

1.暑期兒童聖經夏令營(VBS)將於8月 5-16日舉行。

2.8月18日將舉行戶外敬拜,鼓勵弟兄姐妹 以不同形式參與宣教的活動,並將舉辦爲 短宣的特別奉獻。

奧城華基

1.8月11日國語堂將開始《新生命》課程 。

旺市華基

1.教會與加拿大建道中心於7月13日合辦聖 經講座「利未記神學重點」並日間釋經訓 練,由高銘謙博士主講。

2.感謝主,14對夫婦完成美滿婚姻家庭啟發 課程(國/粵語),並於7月28日舉行畢業 禮和慶祝會。往後每兩個月一次重聚,堅 固弟兄姊妹彼此的關係。

3.教會於暑假為高中生和大學生舉辦周五晚 夏季小組活動,藉此團契和讓年輕人更多 瞭解如何與上帝建立關係。

貴湖華基

1.7月21日教會召開了會員大會,通過聘用 梅世君牧師的動議。梅牧師於8月1日開始 出任教會駐堂牧師。

2.8月18日教會將組織一年一度的戶外崇拜 活動。

3.8月19-23日教會將舉辦了第三屆VBS。

浸禮

城北:粵語部—陸德齡、陸恂、Irene Yim Wan Leung、陳仲博、Cindie Woo、吳子謙、饒璐華、嚴紅梅、楊 德忠、Raymond Sai Ho Cheung、 李兆寧、譚秀芳、饒志斌、Hiu Yan Kwok、張家甄、梁信希、文浚 瑋、Junlan Zhang、羅安盈;國語 部—Jeremy Zhao、Julie Zhu、崔 秋江、李文英、董紅星、賈莉、張 璐、陳雪鵑、陳倩雯、高慷、郭 海、Forrest Lee、李享、劉立波、 劉彬堂、宋艷、蘇紫桐、葉越華、 張清強;英語部—Joseph Luk; Abel Fu; Angela Yin; Christie Lou; Edrea Soon; Glenda Yi-Xuan Tsai; Jimmy Chen Liu; Jing Cruz; Leo Wong; Nikki Jones; Paul Ka Hay Lam; Victoria Michelle Yeung; Walter Cheung; 青少年部—Abby Wang; Adrienne Kwong; Allen Chen Liu; Cedric Lee; Clarisse Lin; Curtis Lin; Eliot Tong; Evelyn Pang; Gladwyn Lau; Hannah Joy Duan; Katelyn Wong; Maggie Zhao; Samuel Lan

離世

城北:楊志鵬、同工楊志淩的母親楊葉寬 賢於6月30日及父親楊津於7月5日安 息、嚴火夢薇於7月16日、黃慧玲姊 妹於7月底安息主懷。

瀑布:張慧瓊姐妹於7月12日清晨安息主 懷。

www.acem.ca

移加遇見祢2024大多市佈道會

香港人市集攤位 佈道會現場

講員呼召

麥城華基兒童暑期聖經日營團體照

城北華基夏日 繽紛同樂日

旺市華基美滿婚姻家庭啟發課程畢業禮

旺市華基聖經講座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華基家訊》2024年8月號 by acem.monthly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