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6月 365期
苦難中的 信仰行旅 陳華恩
苦難之一:意外之妄 德州鎗擊事件過後,一位十歲左右的 生還者傷心地說她所有在學校認識的朋友 都死了。 苦難突襲我們的世界,此起彼伏。愚 昧、野心、人為錯誤、誤判、童年陰影、 性格失衡、制度崩壞、政經勾結⋯⋯每一 樣都可以帶來令人痛苦的事件。這就是我 們的世界。似乎任何奢望一個無惡無痛的 烏托邦都只是幻想,或人為、虛假、短暫 的迪士尼樂園式的製作。
苦難之二:野心之妄 烏克蘭被曾經的戰友,今日的鄰邦打 得稀巴爛。 愚昧、野心、謊言、不計後果、無同 理心、曲扭的人格、政治角力⋯⋯大規 模地影響且蔓延全世界。《聖經》對世 界的罪惡揭露得淋漓盡致,表列清晰: 《馬可福音》7:21-23、《羅馬書》1:2931、《哥林多前書》6:9-10、《加拉太 書》5:19-21、《提摩太前書》1:8-11、 《提摩太後書》3:1-5。直面現實生活中 人的惡與罪,能不沮喪嗎?這世界到底還 有沒有希望?
上帝介入 上帝並沒有袖手旁觀。祂對世界的現況有話 說、有行動、有回應。痛苦的來源,罪是頭號。上 帝盯著它們,劍指罪惡,並且說明罪是無關祂事,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而虧缺了神的榮耀,沒有表現出 被造之人應該使他的造物主得榮耀得快樂。從基督 耶穌被釘死的那一刻我們知道基本的兩件事:第 一、人罪大惡極,把一個手無寸鐵的傳道者冤屈成 有政治圖謀,一切能想像到的人性軟弱和罪惡集結 起來形成了基督被殺的前因,這些罪惡和軟弱包 括:政治軟弱(彼拉多)、盲從附和 (喊釘死耶穌 的群眾)、既得利益集團心態 (祭司長和文士)、 賣主求榮(猶大)、懦弱 (彼得)、無知(法利賽 人及熟讀經書的人)等;第二、上帝愛世人愛到一 個地步,當世界還在罪中即差遣自己的兒子進入罪 惡世界,為人犧牲流血成了代罪羔羊。使世界可以 再生,人的生命可以出死入生。基督事件的基本解 讀就緊連於這兩條。這兩條,罪與愛,也成為基督 信仰的基本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