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嘴誌
2019.06 電影.點璟-- 探電影裡的微光閃爍
vol. 35 主題企劃
社教到底在做什麼? Imagine that you are watching a movie. 利益與事實哪個重要?──從影劇看現今媒體的難處 大師兄--傳道、授業、解「禍」也 誰說「老年生活」不能活得「多采多姿」 蚵子寮漁村紀事:社區、世代、音樂的碰撞 是誰殺了公主?
社教達人榜
流連於知識力量的思辨者--廖世璋 陳亮君專訪 : 美術社教集於一身 社會教育和音樂的雙重擊打: 專訪 Theseus 忒修斯樂團吉他手高翔煜 專訪徐敏雄:先信任再理解,交付自我的社會實踐者
社教日常
107 學年活動回顧
活動推薦
MAGPIE /mægpai/ 即為喜鵲, 在東方有帶來好消息之意,而在英文中則有愛說話的人、有收集癖好的涵義。
目錄 Content 碎嘴話家常
主題企劃
社教到底在做什麼? Imagine that you are watching a movie. 利益與事實哪個重要? ──從影劇看現今媒體的難處
大師兄──傳道、授業、解「禍」也
誰說「老年生活」不能活得「多采多姿」 蚵子寮漁村紀事: 社區、世代、音樂的碰撞 是誰殺了公主?
社教達人榜
流連於知識力量的思辨者──廖世璋 陳亮君專訪 : 美術社教集於一身
社會教育和音樂的雙重擊打:專訪 Theseus 忒修斯樂團吉他手高翔煜
專訪徐敏雄: 先信任再理解,交付自我的社會實踐者
社教日常
107 學年活動回顧
活動推薦
FB 粉絲專頁:Magpie 碎嘴誌 類別:雜誌型/期別:14 師大學課刊登字第:2330 聯繫編輯室:blahblahmagpie@gmail.com
1
我們自稱為 MAGPIE 般愛嚼舌的碎 嘴子,決心傳遞給大家有趣的小新聞 以及小故事,同時也希望能夠使讀者 們會心一笑,然後有絲絲幸福感。 身為師大社教系系刊的 MAGPIE 也 不會忘記詳實記錄系上的點點滴滴, 每一期都將記錄是系上同學曾經在一 起痕跡,讓這些回憶得到良好的保存。 107 學年度下學期,碎嘴誌雖僅出版 一刊,而我們希望將刊物充實、帶給 讀者們不同的閱讀體驗。 您的閱讀與支持就是我們繼續下去的 勇氣來源。 MAGPIE 全體鞠躬,感謝您。
核心價值:
社教系生表現自我的伸展台
發行單位:
社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系學會 部門/ 阿八拉象 巴拉巴拉 金妮秘書部 創辦人/ 105 級林修安 指導老師/王美文 創刊日期/ 2013 年 9 月
編輯室:
總編輯/黃詩芸 副編輯/廖郁菁
編輯群/ 林于玄、洪小茵、徐珮華、 陳孜云、蔡定筑
碎嘴話家常
平時的我不是個會主動去看電影的人,大多時候都是被朋 友拉去,偶爾也會為了看喜歡的導演、演員的作品,或者被 題材吸引而跑一趟電影院。
黃詩芸
雖然不常看電影,但總是能在其中看見許多不同的元素, 例如純粹地娛樂、記錄當下、改編小說等等,內容裡當然也 少不了傳遞理念、思考社會、融入議題的部分。無論是何種 形式,我認為電影有趣之處就在於它的多元性,「電影」本 身僅僅是個媒介,無論是哪種類型,其中必定有一些想要傳 達的東西。
比起單純地看一部片,享受虛擬的感官體驗,我更常去想 像那裡頭的場景存在於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不同的人事 物在那交會,因而有了我們所看見的電影。在那個其實不存 在的世界裡,我們的想法是否也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劇情 走向呢? 最後一期的碎嘴誌,希望大家看得開心,如果能在這其中 得到一些東西那就更好了。百十秘書部退休一鞠躬。 還是走完這一年了。
廖郁菁
以前總是哀嘆時間過得緩慢,但再怎麼緩慢,終究會把這一年走 完,如今反倒覺得這年過得太快了,還有很多事情想做、很多東 西想寫、很多方式想試。但在秘書部,你能擁有的時間就是這麼 多。 這兩年來我們做了多項改革,儘管成效未知,也盼望能成為學弟 妹具參考價值的經驗。我們試過了,試著讓這本刊物更加貼近我 們心中的「系刊」。 這一年發生很多事情,謝謝現在還在這裡的你們,謝謝孜云、小 茵、珮華、定筑、于玄。也謝謝夥伴詩芸和百十系學會的所有人, 大家辛苦了。 我仍深愛著秘書部與碎嘴誌,希望百十一部長們也能和我一樣愛 著這裡。加油囉,你們一定可以的。 也希望你們同樣喜歡這本刊物。 碎嘴誌,再見。
徐珮華
蔡定筑
林于玄
洪小茵
陳孜云
徐珮華:最後一期了 QQ 祝大家期末順利! 陳孜云:期末了,大家記得要顧好肝 R ! 林于玄:...... 期末是什麼
2
主題企劃:電影
社教到底在做什麼?
Imagine that you are watching a movie.
文/洪小茵
兩百多年前的人類比起現在是十分容 易被取悅的
現在的電影不只內容選擇上千變萬幻, 特效更是不落人後,環繞音效、3D 眼鏡 及會震動的座椅等,甚至是觀看的方式也 出現了包廂似的個人電影院或是排擠單身 狗的情侶座椅,回首兩百多年前,最早愛 迪生發明的電影視鏡只是一個小孔窺視設 備,一次只能供一人觀看,無論是從觀賞 性上還是經濟性上來看都不夠理想,畢竟, 需要跟插秧一樣彎著腰去看電影實在是太 累人了。 1895 年,盧米埃爾兄弟研發的電影放映 機解放了觀眾的腰,使得電影可以在螢幕 上放映,如此一來,觀賞性不僅增強了, 還可以同時供多人觀看,使得電影的商業 化更加可行了。
然而此時,電影的題材還是非常侷限的, 當初被認為是跨時代的作品也不過是固定 的鏡頭拍攝火車進站的畫面,即使是如此 司空見慣的畫面,在本片放映時,仍有觀 眾被火車朝自己的方向疾衝而來的畫面嚇 得躲到了椅子下面。
3
● 火車進站畫面
最早的電影出現是為了娛樂,但是現 在的電影光只能逗笑觀眾是無法生存 的。
如同前段提到,早期的電影因為拍攝手 法跟設備限制,他們所能使用最厲害的手 法不過就是倒放拍攝好的影片,而日新月 異的科技顯然不允許人類滿足於觀看進站 時的火車。憑著無限的想像力跟逐漸跟上 腳步的製作實力,可以帶著小男孩飛行的 外星人跟恐龍滿地亂跑的島嶼已深植於人 心,動畫片的出現更是暴力打入另一個年 齡層的市場,有兩個黑色圓盤當耳朵的老 鼠帶著無形的王冠稱霸所有人的童年時光。 科技的進步讓電影的廣度達到前所未有 的境界,也因為如此,在看慣了各式奇景 的我們眼中,現在的電影沒有幾個特效或 是炫麗的運鏡還真的生存不了,但轉了一 圈回來,才發現最能打動人心的卻是真人 真事的改編電影,與其做出吸引大眾眼球 的速食產品,增加內容的深度才是唯一的 解方。
短短幾十分鐘的影像 想要被理解的理念 通常不能被正確傳達
一部作品誕生後主導權便不再屬於作 者,解讀的權力落到了觀眾的口中,即使 原著想要表達甚麼意見,也可能迫於群眾 壓力被迫改口,像是知名奇幻小說哈利波 特 的 作 者 JK 羅 琳 在 2007 年 說 鄧 不 利 多 是 同 性 戀 時 獲 得 大 眾 好 評, 尤 其 尤 其 是 LGBT 團體認為此舉無疑是在為他們加油, 而當她在 2019 年透漏鄧不利多層和葛林黛 華德有過性行為時卻掀起了一片罵聲,更 有激烈的怒斥羅琳只是想靠作品提升自己 的形象,由此可見,能決定作品的真意什 麼的只有觀眾,原作通常只有點頭稱是的 份。 上面舉的例子雖然誇張,卻真實存在。 而號稱真人真事的改編電影則更誇張了, 為了得到觀眾的敬佩,甚至會把同一時代 ( 有時甚至是不同時代不同文化 ) 的傳說事 蹟強加在主角身上,神格化片中的主角, 彷彿是得到觀眾支持的唯一招數。
● 鄧不利多與葛林戴華德 資訊傳達上的不平等,再加上各式各樣 的觀眾以自己認知的角度跟立場自我解讀, 似乎更拉遠了傾聽著跟發言者的距離,隔 著多重帷幕,吟遊詩人吟唱的故事是否還 是最原本的版本此事顯然有待爭議,奧德 賽是否在卡呂普索地島上被判了他的妻子, 大致上還是取決於聽眾對那段模糊文字的 自我想像。可是即使知道自己的本意可能 會被誤解,那些還是想要傳達出去的故事 想要吼叫的聲音,仍然是值得我們透過多 重雜音去理解去感受的。
● 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
故事是否感動人心 決定於是否有人傾聽
雖然這麼說對那些真正想要拍出好作品 的人們很抱歉,但對於現今喜新厭舊的社 會,電影不過就是消費人心的商品,即使 內心知道電影的存在與我們從事的社會教 育之間關連甚少,我們仍需要靠電影去達 到某些效果,只因這項並不需要花費大量 金錢的娛樂,是喚醒大眾意識的最好道具, 舉 2014 年的電影哪拉哪拉神去村為例,因 此而從事林業的日本青年據說達到歷年來 最高,電影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文字,畢 竟對現代人來說,閱讀超過三千字的文章 便是一種壓力。然而即使在電影的世界裡, 也有那種運用了許多意象與隱喻艱澀難懂 的作品,這些作品對了少數人的胃口,卻 難以打入大多人的內心。 社教系到底在做什麼 ? 這是大家通常聽 到我們的系名會浮現的疑問,即使我們說 出了位於系網頁上的各種分支介紹也難以 讓人理解,通常話題會結束在對方疑惑地 問所以是社工嗎,然後我們挫敗的回大概 就是這樣。跟電影的概念一樣,講述故事 的手法是很重要的,即使我們知道自己到 底在做什麼到底抱持了什麼理念想要達到 什麼目的,但無法讓人理解這點就是硬傷, 並不是想要把社會教育這個稱呼包裝成商 品,只是如何讓這個詞語充滿力量,或許 是我們總有一天需要深思的問題。
4
從影劇看現今媒體的難處 ──
文/徐珮華
利益與事實哪個重要?
主題企劃:電影
● 《菜鳥的逆襲》 韓國電影《菜鳥的逆襲》中,朴寶英飾演的都羅熙是初入新聞界的職場新鮮人, 在演藝娛樂部門擔任實習記者。在一次的報導中,羅熙接觸到大明星吳志翰,並掌 握了其三年前被陷害發生性醜聞的內幕,原來該事件是由經紀公司一手策畫,且公 司仗著自己為支撐報社營運的金主,要求報社依照經紀人提供的偽造證據,寫出假 新聞詆毀明星……。
營運危機下, 利益重要還是真相重要?
「是不是造假由法律來判斷,我們只要 寫好報導就行了。」電影中,都羅熙的上 司向她說道。報社為了能繼續生存,不得 不為背後的大集團做事,在這樣的情況下, 是否罔顧了新聞的真實性?這讓我聯想到 媒體素養課提到的旺中集團,當新聞媒體 遭到財團併購,其言論立場多多少少都受 到操控,這樣是否能實現真正的媒體自由 呢?也許民眾有自由收視的權力,但在媒 體集中化及新聞壟斷下,確實降低了資訊 的多元性,並對閱聽人造成影響。
5
「我是在做一個記者該做的事情, 我想知道真相。」
整部片中,都羅熙那不顧上司指令的正 義形象也深植人心,在追求點擊率、假新 聞充斥的媒體界,能有一位記者堅持找出 真相、勇於揭發事實,可說是實屬難得。 這也讓我想到《麻醉風暴 2》中的熱血記者 沈柔伊,在劇集的一開始,因為其所屬的 雜誌社刊登沒有深度的新聞而與總編發生 口角,她認為唯有經過查證的才能算是新 聞,卻遭一句「有點閱率、有人看,就是 新聞」駁回。後來,為了追查劇中社會事 件的真相,她不畏懼任何阻礙、不惜犧牲 自己,堅持完成她認為對的事情。
娛樂性低的新聞就沒人看嗎?
去年五月,華視新聞主播房業涵在臉書 提到了華視新聞的改革──移除所謂腥羶 色的報導,而改以社會要事、國際新聞等 等,來作為主要的播報內容,也新增「打 假特攻隊」抵制假新聞。一年後的今天, 我們回頭看看華視新聞的表現,也許改革 仍未執行地十分完善、也許仍有為人詬病 的缺點,但至少有新聞工作者願意改變現 今的新聞環境,帶給民眾優質的報導與內 容。綜觀臺灣的媒體產業,除了上面提到 的華視新聞外,公視新聞、非凡新聞、寰 宇新聞,也都算是較為中立客觀的媒體, 然而,這些新聞真的有人看嗎?房主播坦 承,這些改變確實重挫了新聞台的收視率, 甚至讓團隊產生「自己是不是做錯了」的 迷惘。我想,當我們喊著「臺灣媒體沒救 了」這些消極言論的同時,是否也該思考 是哪些原因造成了現今的媒體亂象。
身為閱聽人的我們該如何做?
我們該看見的,是哪些媒體正在慢慢改 變、進步,無論其成效是大是小,只要願 意堅持下去都值得鼓勵,而我們也要反過 來檢視自己,是否有哪些行為是在助長媒 體亂象的產生、我們能夠做什麼來抵制低 劣的新聞內容,這是身為閱聽人的我們需 要一起努力的。改變絕對不會只靠單方面 的改革就有成果,受眾也必須調整自己的 心態,去決定整個媒體業的走向,這才是 業者能否繼續經營的關鍵,期待媒體業者 與閱聽人能夠共同打造出理想的新聞環 境。
● 《麻醉風暴 2》中的熱血記者沈柔伊
6
主題企劃:電影
大師兄
──傳道、授業、解「禍」也
文/陳孜云
電影簡介
《大師兄》於 2018 年上映,是一部由甄子丹主 演的香港校園電影。整部片與電視劇《麻辣鮮師》 的性質有些相似,皆是一位老師進入放牛班為學生 們解「禍」的劇情,但不同的是《大師兄》在電影 中呈現了許多社會上正在面臨的問題,如種族、 性別、教育……等等,是一部相當具有啟發性的電 影。 《大師兄》將焦點聚集於五位學生的問題上,每 位學生都反映了一項社會問題。這部電影帶著觀眾 一同去思考這些社會議題,藉此達成激起人民社會 關懷的目的。這些問題並不是只出現於香港,許多 國家皆有相似的問題存在,該如何去減緩這些問 題,相信是這部片想要讓我們去思考的。
五位學生、五項議題
項祖發,巴基斯坦裔的香港人,喜歡音 樂。童年時因為膚色而被當成異類,導致 日後沒有信心站上台唱歌。住的區域時常 被警察「關心」,總是被認為黑皮膚就是 不法分子。這個部分顯現了種族歧視的問 題。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融合的地方,族 群議題也是我們必須去關注的,我們對國 際移工、新移民好嗎?我們真的沒有種族 歧視嗎?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王得男,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 一直被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爸爸侷限,無 法去追求當賽車手的夢想。爸爸的許多話 都帶有很強烈的性別偏見,如「女生懂得 化妝才是尊重人!」、「畢業後就可以找 個好人家嫁了!」,皆是將女性框架於他 自己的思維之中的表現,呈現出社會中男 女性別的議題。 關啓賢、關啓程,雙胞胎兄弟。媽媽外 遇離家後,爸爸時常喝得爛醉,兩人在這 樣的環境下長大。這部分反映出了家庭的
7
問題,父母婚姻失和導致孩子得不到父母 親的愛,這樣的狀況該如何解決呢?我們 又該如何幫助這樣的家庭?
李偉聰,父母在一場車禍中雙亡,與奶 奶相依為命。因輪不到政府的房子,而住 在一間簡陋的小屋裡。他的夢想是有一天 能掙到足夠的錢,為奶奶買一間大房子。 「 安 得 廣 廈 千 萬 間,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歡 顏」,房價高漲、政府的社會住宅供不應 求,千百年前杜甫曾提過的問題到現在仍 無法解決,居住正義的議題下一步該如何 走呢?
教育制度議題
除了上述幾個議題,這部電影也提到了教育 制度上的問題。社會仍舊處於「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的風氣裡,教育把成績看得太過 重要,導致學生只學會如何考試,而無法學會 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我對於教育制度的議題很有感觸。我跟大多 數人一樣,跟隨著教育制度走,但不同的是, 我是一個完全順從教育制度的人。從以前我就 將得到好成績視為我唯一的任務,不知不覺就 這樣過了 12 年的生活。在要選大學科系時我 才驚覺,原來我對自己是這麼的都不了解,甚 至連對甚麼事物感興趣都不知道。我跟制度一 樣,把成績看得太重要,忘了去探索自我,忘 了思考我想要甚麼。「辦教育,不是要教學 生如何考試,而是要啟發學生讓他們選自己的 路。」這是電影中所提到的教育信念,我非常 認同這個想法。成績並不是唯一,知道自己想 要走甚麼樣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電影感想
這部電影雖然探討了很多社會議 題,不過在短短的時間內塞入那麼大 量的議題讓人覺得有點太倉促,每個 部分都探討的有些過淺,有點可惜。 另外,結局的部分也有一點過於理想。 一個老師就處理好所有學生面臨的問 題似乎有些誇張,短時間內就解決了 種族、性別、家庭等等的問題,每個 人皆過得快樂自在好像不太合理。不 過,我想電影會如此安排,有可能是 想呈現出一個理想的社會樣貌,鼓勵 大家一同朝向完美的社會邁進。 雖然這部電影有一些些小缺點,不 過我認為瑕不掩瑜。整部電影的呈現 相 當 簡 單 明 瞭, 讓 人 很 容 易 能 夠 藉 由一個個故事了解影片欲傳達的理 念。本片也相當具有正能量,讓人能 夠在看完後感覺到被激勵,並心情愉 悅。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值得觀賞的 電影,大家有空不妨去看看這部電影 呦!
8
主題企劃:電影
誰說「老年生活」 不能活得「多采多姿」
文/蔡定筑
關於老年生活,你怎麼看?
人……終有一天會慢慢走向衰老,獨自面對生活的一切,迎向無法預知的挑 戰。那麼,什麼樣的生活是你想像中的樣子呢?我想,這會是我的回答,希望 能到生命結束前的最後一刻,依然做著自己最喜歡的事,吃著自己認為最美味 的食物,好好享受這一生直到最後一秒。 你呢?是希望有個平靜安穩的晚年生活,還是熱切地嘗試新事物到最後呢?
一路玩到掛
你害怕因為年老而導致機能衰退嗎?你畏懼在瘋狂追夢 中死亡嗎?
有金錢資源,卻忙於追逐商業利益的 Edward 與擁有 夢想,卻輸給物質現實層面的 Carter,他們住在同一個 病房,從最初的不對盤,到共同完成「願望清單」上的事 項,他們學習互相鼓勵、一起成長,讓忙於一生的自己, 為生命的最後,增添幾筆寶貴的價值,畫上動人的句號。 你……恐懼死亡嗎? 你恐懼未完成心願而死亡嗎? 你恐懼缺少對生命熱忱的死亡嗎?
我……畏懼突如其來降臨的死亡通知單,但卻更懼怕在 醫院等待死亡的時刻。對於我來說,只要生命依然在燃 燒,就還有活下去的勇氣,其實身體衰老並不可怕,真正 可怕的是對生命的絕望。 那你呢?心底懼怕的究竟是什麼呢?
9
推手 「西方人妻」與「東方父親」看似毫無 相關的兩個人,卻同住一個屋簷,過著各 自的生活,彷彿沒有交集的兩條平行,但 現實卻並非如此,文化差異、年齡差距, 再加上語言不通,而導致缺乏交流,造成 他們看不慣彼此。
身處異國他鄉的朱老,懷念著家鄉的一 切,面對生活種種的不適,他慢慢學習用 自己最舒適的方式,在西方生活。最後的 他,選擇搬出兒子的家,獨自生活,我佩 服朱老的勇氣,在語言不通的國度,為了 兒子的家庭和諧和自己的老年生活,他願 意開啟獨居的日子。 當我們逐漸邁向老年時,什麼能成為陪 伴你到最後的呢?
「太極拳」成為朱老晚年生活中的一大 樂趣,而「烹飪」成為陳太太生命的一部 分,他們都成為正向老化最佳的例子,有 著數於自己的人生,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有一天,我們終將變成獨自一人,那時候 的你,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當 78 歲的爺爺遇上 8 歲的男孩,究 竟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為了收集最後一個「幫助老人」的 徽章,促使童子軍 Russel,碰上不易 親近的 Carl,他們一同前往南美洲冒 險,完成 Carl 與他妻子 Ellie 兒時的 夢想。
旅程中,男孩對一切事物的好奇以 及對生命的熱忱,逐漸溫暖性情冷淡 的 Carl,一老一少、一冷一暖,這個 看似矛盾的組合,卻又顯得很融洽, 好像這對搭擋本該就在一起,一旦換 掉其中一人,都會顯現如此的不合適。
天外奇蹟
我特別喜歡將氣球綁在房子上飛起 來的畫面,因為那彷彿是 Carl 在告訴 我,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擁有屬 於自己的夢,即便看似無法完成,甚 至荒唐可笑,也不要放棄放手一博、 讓夢想成真的機會,因為有些時候, 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就如 同他妻子 Ellie 一樣。所以請在我們 還 有 能 力 的 時 候, 好 好 放 手 去 嘗 試 吧!或許你會在追逐夢想的路途中, 再次感受這個世界的不同與美好。
10
高年級實習生
主題企劃:電影 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 Ben,選擇在退休以後到一間時裝公司當 實習生,卻意外闖入公司主管 Jules 的生活。原本因為年齡而不被 看好的他,卻在最終因為智慧而成為 Jules 的朋友。
Ben 顛覆了我們對高齡者的一切想像,他勇於學習新事物、正 向的面對生活、高興的迎接每一天,並選擇在步入高齡後,再次 進入到一間公司,成為「高年級實習生」。這樣的他,是否極具 魅力呢? 你是否曾在腦海中描繪自己的老年生活呢?
是每天在家裡附近的公園散散步呢?還是四處旅遊,看看不一 樣的風景呢?又或者如同 Ben 迎接生命中的挑戰呢?
其實無論在你的想像中「老年生活」是什麼模樣,都請記得一 件事——「永遠不要讓自己後悔」,因為時間一直向前走,有天 當我們回過頭時,可能已經無力改變什麼,所以把握當下,成為 自己喜歡的模樣,或許會成為我們這一生中都在追求的目標吧! 祝福每一位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成為自己心中最喜歡的模 樣!
11
17 位平均年齡 81 歲的長者,為期 13 天的摩托車還島之旅。 他們以台中作為旅程的起點,每天平均騎乘高達 87 公里的路 程,過程中,伴隨著高血壓、體力不支……等,因為年齡的 增長,而帶來身體機能衰退的情況,但卻無法澆熄他們對於 追逐夢想的熱情。
不老騎士
「有一天,當你八十歲還有多少做夢的勇氣?」這是不老 騎士宣傳海報上的標語,當你看到這一句話,會怎麼回答呢? 你是否曾想像過,當自己已過古稀之年,正邁向耄耋之時, 會是什麼樣子呢?是拄著拐杖到公園散步、坐著輪椅到醫院 就診,還是騎著機車和朋友環島呢?
「他們平均 81 歲,卻『做』著 18 歲的『夢』」每一個人 心中都住著小男孩或小女孩,即便歲數增加,男孩與女孩依 然擁有一顆最單純的心,他們有著對世界的想像,也有著對 未來的憧憬。在付出行動之前,他們只敢將男孩與女孩藏在 心中,做著未能實現的夢,直到這個世界願意給他們一個機 會,去付出行動、重拾年少時的夢,真正的去「做夢」! 如果社會給你一個機會,那麼當你年邁時,也敢和他們一 樣做夢嗎?做著兒時的夢……。
你的老年生活?
看完上面各式各樣精彩的例子,是否讓你不再如此懼怕六十年後的生活 呢?現在的你,是否對於未來的日子有著新的想像呢?但無論如何,我都祝 福你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12
主題企劃:電影
蚵子寮漁村紀事: 社區、世代、音樂的碰撞 海攤傳來的聲響
波光粼粼的海面在陽光照射下耀眼著, 浪花或輕或重地拍打著岸邊,無意間奏出 了些許旋律,使我彷彿能透過螢幕聞到海 風帶來的獨特鹹味。這裡是高雄梓官區的 蚵子寮,鄰近高雄大學的一個小漁村,近 年來逐漸轉型成為觀光漁港、魚市場,也 曾在十大魅力漁港選拔中獲得第一名,有 些人因此而知道了蚵子寮漁港,並將其收 進觀光口袋名單之一。
而有些人,則可能是透過幾年前的「蚵 寮漁村小搖滾」音樂祭,認識或聽聞了蚵 子寮這個地方,2015 年上映的《蚵子寮漁 村紀事》,就是導演施合峰以此為主要背 景拍攝而成的紀錄片。
從零開始,規劃籌備一手包辦
「一個漁村居民們辦的音樂祭?」這也 許是很多人在知道蚵寮漁村小搖滾後的第 一個反應,我也不例外,一邊猜想著他們 的動機,一邊好奇活動經費怎麼來,也懷 疑著會有人特地去參加嗎?在看了《蚵子 寮漁村紀事》後,這些疑惑一一被解開, 同時也證明我太小看他們的力量了。
13
文/黃詩芸
被問到辦活動的初衷,從事漁網業的郭 進順爽朗地笑說:「一開始只是想叫樂團 來演奏,我們在那烤肉、喝咖啡、啤酒, 躺在海岸邊的沙灘上感覺就很舒服。」當 時的他可能從沒想過,這個原本單純的想 法至今舉辦了三屆,且規模都不算小,吸 引不少獨立音樂愛好者前往,成了地方音 樂祭的代表。
提到籌措經費的過程,康憶慈說他當時 只要遇到認識的朋友、廠商或是客戶,劈 頭就問「你有相信我嗎?如果有,那麼一 萬塊先給我,再來跟你說我要幹嘛。」經 過多次交涉,才能累積出一部分的經費, 這樣的過程相當仰賴人與人間的關係以及 信任,其中也有著非常直率的情感互動。
替家鄉做出一些改變
號召力與凝聚力,在整個活動裡也是極 為重要的。當地蚵寮國小、國中的志工們 在知道要舉辦小搖滾後,馬上就跟著響應 加入其志工團隊,他們一心只想著要把活 動辦好,即使幾乎不認識那些表演者,也 能隨著音樂搖擺、享受當下的氛圍。也有 人在回過頭後,才發現自己參與了相當盛 大的一場饗宴,並親手替自己的家鄉寫下 了歷史。
漁港旁有個空地,是作為修補漁網用的 場地,小搖滾舉辦前,他們特地提醒漁民 將魚網收起,這樣才能當作停車場使用, 那時有漁民說了句「場地那麼大,停不滿 啦!」殊不知 4 點開放的停車場,在一個 小時後就被參加小搖滾的外地客停滿。
「看到人潮的時候我真的起雞皮疙瘩。」 在地青年林福茂在最初知道要辦音樂祭時 很訝異,他同樣懷疑著是否會有人因為音 樂,而特地造訪他口中所說的鄉下地方, 但在親眼看見外地人潮湧入時,我想那份 感動的確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
不只是音樂祭
靠海的蚵子寮只能賣海產嗎?郭進順在 籌備過程中不斷思索當地的文化究竟在哪 裡,他找了許多在地青年一起幫忙,試圖 共同淬鍊出屬於蚵子寮的核心。
確定要辦第二屆小搖滾時,整體規模似 乎已不再只是社區營造,反而擴大成了全 臺灣各地都有人在關注的活動。當時團隊 發行了《大潮報》,內容包括蚵子寮的歷 史、舊地圖與現今行政區對比等等,曾芷 玲希望透過這份刊物,說故事給未曾親眼 見過蚵子寮過去模樣的人們聽,可以是離 鄉青年、小孩、或任何對當地有興趣的人。
認為需要一些新的主題與內容,不希望這 成了為辦而辦的活動因而暫時停辦。如同 音樂人謝銘祐所說「有人點了一把火,能 不能延續,放自然就好。」三屆活動沒缺 席過的他,在看見 2012 年第一屆小搖滾的 活力後,將火苗帶至台南安平,在同年的 秋季舉辦了「南吼音樂季」,即是蚵子寮 精神的延續,讓當地人自己籌辦當地的音 樂季。 回過頭來看,居民們舉 辦蚵寮漁村小搖滾或許說 不上有什麼目的,從原初 只是想在海邊聽音樂,到 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蚵子 寮、 知 道 在 那 有 很 美 的 海灣。看著畫面中被夕陽 照映著的舞臺和臺下的人 群,就算沒能實際參與, 我也能想像當地人散發出 的熱情,以及遊客們又是 如何被音樂吸引、感染, 進而開始認識蚵子寮。 他們成功了嗎?我想在 某種程度上,答案是肯定 的。
● 大潮報
除了出版刊物,他們在小搖滾當天還搭 起了活動帳篷,成了簡單卻十分具有當地 氣息的「文創館」,展示的畫作及老照片 裡藏了一則則蚵子寮的故事,「以前阿公 他們都是這樣的喔!」一位爸爸對著他的 小孩說。此外,更有在地畫家尤辰允講解 畫裡的歷史,帶領遊客認識蚵子寮。
專屬於蚵子寮的精神
2015 年第三屆小搖滾結束後,主辦人們
14
主題企劃:電影
是誰殺了公主?
文/廖郁菁
你還記得白雪公主的故事嗎?
從前從前,城裡有一位公主,她生得美麗動人,待人溫柔親切,無論貧富、 老幼、男女、階級,她總是輕聲細語、悉心呵護,彷若將城裡的每一個人都當 作為自己最珍愛的瑰寶。每一個人都喜歡她。 後來後來,她遇見一個「巫婆」,對方妒忌她容貌姣好、人緣廣泛,暗地使 盡手段欺凌公主,表面上卻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最終,她實在無法忍受公主 的優秀──她用計將公主拐騙離開城中,在森林裡殺死她。 這是你最熟悉的童話故事嗎?
15
你相信嗎?
《告白》是湊佳苗最負盛名的作品,但 她的另一部經典也不容錯過:《白雪公主 殺人事件》。 名字就像是城裡美麗的公主、實則其貌 不揚的城野美姬,在一天夜裡縱火殺死美 麗親切的同事三木典子,將她棄置在森林 公園之中。每一個人都是這麼說的。
● 赤星
每一個人都是這麼說的。除了她自己之 外。
赤星,最近那起女焦屍案件啊……
狩野里沙子,死者三木典子的直屬後輩, 在焦屍被尋獲後,率先主動連絡了八卦記 者赤星雄治。她悄聲地說,竊喜地說,無 辜地說,提供的「線索」將所有矛頭指向 公司裡被死者處處針對的前輩,城野美姬。 是什麼樣的心態促使她主動向八卦記者 爆料?在抽絲剝繭後,里沙子被揭露為真 正的兇手;但除此之外,熱愛加油添醋的 民眾於現實生活中也所在多有。警匪追逐 現場、凶殺案現場、靈異事件現場,圍觀 者有多少人對事件本身抱持關心,又有多 少人單純只為看熱鬧,全然未顧及當事人 的心情?我們看見現場的刺激,懷抱參與 其中的興奮,然而警察緝凶的無畏、受害 者遇害當下的驚慌、靈異見證者的恐懼, 我們僅像是觀影者一般地迅速掠過,儘管 那分明是我們最該關心、最該致力照護的 部分,臺灣所謂的「人情味」卻被反向應 用在群眾效應身上了嗎。
當然你會辯解:嘿!又不是只有我這樣, 我們還是會去關心當事人的感受啊,而且 這跟主題有什麼關係?
殺人犯,去死吧!
一個人的爆料引發後續的連環效果:里 沙子的「悄悄話」經由赤星的轉載刊上社 群平台,隨後引來社會一連串對於美姬的 質疑。同事的話、科長的話、大學閨密的 話、故鄉鄰居的話……彷若滾雪球一般, 缺乏明確證據與當事人自白的捕風捉影, 將美姬給硬生生地釘上了靶心,成為所有 人的眾矢之的。
● 三木典子
蝴蝶效應,幾個人的隨意臆測與相信, 不需要經過惡意操弄,只要輕輕撩撥,幾 句汙衊就能化作殺死人的利刃。 駐日本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正是以 如此姿態死去,你還記得嗎?
收到了勁爆消息! 死者是肥皂公司的「公主」?
與時俱進的科技將截然不同的人們共同 拉入了一個大圈圈──社群平台彷彿將全 世界七十億人口點、線、面地連結起來, 無論身在紐約或東京都能同步收到相同的 消息。資訊流通方便又快速,每個人都能 經營「自媒體」,將己身訊息如病毒感染 一般連環向外擴散。 故 事 中 的 推 特(Twitter, 日 本 常 用 社 群軟體)正是扮演這樣的角色。狗仔記者 赤星雄治將自己偶然從舊友里沙子那方聽 見的小道消息,以「Red Star」之名在推 特上傳播;本來只是一介無名小卒的他, 因為不可靠卻驚世駭俗的消息霎時大紅大 紫,甚至製作談話性節目,將美姬因妒殺 人的故事搬演得有聲有色。
16
主題企劃:電影 了記者該有的倫理與道德標準。
不過,這些不正是你最愛看的嗎?
● 里沙子
作為社教系、作為學生媒體的一員,除 了譴責赤星的行為之外,我們也應該去反 思他行動背後的因素。擔任記者的初衷一 直都是企圖追求真相,但媒體是被觀眾養 大的,深入又複雜的節目有人要看嗎?一 面斥責媒體素養低落,我們不也是正一面 開心接收他們提供的低俗內容。媒體素質 是由收視率催生的,而收視率又由觀眾催 生。你說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並不一定,但 若你未曾試著改變現狀,又有誰能來驗證 這真的沒有可能?從一個追求理想的記者 淪落為抓著八卦尾巴跑的狗仔,或許我們 都有責任。
故事的最後,談話性節目主持人說了「對 不起」,為了的是誤導觀眾的看法,感到 非常抱歉。 ● 城野和科長 人類哪裡是什麼萬物之靈呢,人心其實 很容易操弄,只要懂得竅門便能輕易上手。 對赤星而言,他奢望能聲名大噪,因此毫 不猶豫地以他人的名譽作為代價換取。美 姬真的有殺人嗎?不重要,根本不重要, 無論是赤星本人,或是他所任職的電視台, 乃至於社會大眾,沒有人在乎消息的真實 性,只要有話題,媒體想呈現什麼都可以。 於是美姬成為媒體抓緊你目光的犧牲 品,她的名譽與清白是人們茶餘飯後最津 津樂道的話題。你知道嗎?有個女的只因 為忌妒別人就殺掉她喔!捅她好幾刀還縱 火燒屍,可不可怕?當然可怕。能殺人的 一直都不只有利刃,還有你的嘴巴。
喂,叫那個律師說「可能」
赤星不僅操弄輿論的趨向,更進一步增 加娛樂性,強調偏頗觀點、擷取特定片段 的影片放送。他公開自己收到的線索、違 反受訪者意願拍攝影片、製作談話性節目、 邀請專家以加強民眾對他的信任,還在社 群平台上大肆談論觀點與臆測,在在違反
17
被汙衊的城野美姬呢?沒有人對她有過 任何一句道歉。
我快要不認識我自己了
間接導致芹澤雅也的手受傷,可能影響 他拉小提琴的穩定度──城野美姬原以為 自己一覺醒來,將會被以這樣的罪名論處, 然而迎接她的是更為不堪的事實。 協助自己的後輩指稱她是殺害「公主」 三木的兇手、直屬後輩形容她眼神瘋狂又 笑容邪惡、發生過關係的交往對象撇清兩 人關係、大學閨密將她的本名暴露大眾甚 至公開性癖、故鄉舊識舉證她是會詛咒的 巫女…… 一夜之間,曾擁有的一切全然覆滅。
與摯友夕子相同,美姬畢生最大的痛苦 就是她的名字。從小到大,她特殊的姓名 為她帶來過多少麻煩:只因她相貌平平, 卻擁有「城裡的美麗公主」意味的姓名。 於是,她被貼上妒忌的標籤。
姓名是一種符號,透過姓名來連結特質, 為他人取上千百種綽號,好像是泛善可陳 的現代人最喜歡的閒暇娛樂。儘管美姬在 職場上從未表達過任何對於美麗同事典子
的妒忌,他人依舊會替她想像,替她描繪 好社會大眾期望的藍圖,好似妒忌才是她 唯一該擁有的情緒。
刻板印象是中性的,你對任何角色一定 都會有既存的印象,因為那是建構你認知 世界的基模(schema)。但刻板印象不應 框架住真實的現象,「城野美姬」聽起來 似乎只有典子那般美麗的人才能符合她的 意義,然而其實它可以是任何人的名字, 誰都不該因此汙衊誰。
論盛行時否認與美姬交往的事實一樣,只 是為了拍除沾惹的「塵埃」罷了──因為 美姬被指控為兇手,而典子是欺壓後輩的 惡人。如今典子死了,再也沒有人能證實 緋聞的真假,還活著的人,當是盡快洗白 自己,以求生存。 這樣說起來,或許典子與美姬在某方面 來說,也是同病相憐的受害者吧。
故事其實是這樣的
美麗公主死去的消息傳開後,頓時在城 裡引起軒然大波,每個人都在懷疑那名忌 妒公主美貌的「巫婆」,然而被指控的嫌 疑犯卻消失無蹤。結局的最後,第一個告 發巫婆的公主侍女自首為殺害公主的兇 手。
她說,公主其實一點也不親切,只是個 會利用美貌來欺壓他人的惡人,而侍女和 巫婆一直都飽受欺凌。為了達成殺害公主 的計畫,侍女選擇利用了毫不知情的巫婆, 再將所有罪狀全嫁禍給她。
● 美姬、典子
最後來說說有趣的事。小提琴家芹澤雅 也在事後澄清自己與典子的緋聞,說並不 認識這名女性。電影中未拍攝到的情節是 小說的最末段,作者這麼說:其實典子和 雅也是真的在交往,否則典子又何來的音 樂會 VIP 券呢? 而雅也澄清的用意,恐怕也像科長在輿
● 美姬與後輩們
18
社教達人榜
流連於知識力量的思辨者──廖世璋
文/蔡定筑
第一印象?
在訪談之前,廖世璋教授問了我一些關於「碎嘴誌」的內容,並熱情的將 編寫雜誌的武功秘笈傳授給我,甚至還開玩笑地和我說:「你以後就不用來 上我的課了,因為我已經將所有寫作排版的精華都傳授給你了!」當我從一 位西裝筆挺的教授口中聽到這句話,不免有了反差萌的第一印象。
「他」是誰? ● 廖世璋,師大社教系教授。
● 專業: 文創產業與文化事業、文化資本與社區藝術營造、 文化政策法規。
● 著作:
《 知 識 因: 知 識 演 化 論 (知識社會學)》、《文 化創意產業》、《博物館 社會學:以社會文化理論 對博物館的考察》等。
19
「知識」是什麼?
廖世璋在訪談最初,問了我這樣的問題: 「知識到底是什麼?」
所以我開始思考,從小到大,我們透過 各式各樣的管道接受多元的知識,包括: 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那麼究竟什麼是 「知識」呢?
他說:「知識就是一組你所相信的所有 信念的所有東西。」所以當我們對於某些 事物有一套你所相信,並堅持的信念的, 那就會成為你的知識。那麼「知識」其實 就是一個「人」與「社會」接觸的媒介, 我們透過「知識」與「社會」產生連結, 所以如果社會在變動,知識是否也會隨著 社會的變動,而有所改變呢?
「永恆」的「真理」?
廖世璋以一名專業學者的角度,說出了 這麼一段話:「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知識 是一個演化的過程,知識是社會的,社會 所生產出來的,可是社會是變動的,所以 知識是不是變動的?包括『真理』。」
當我從他口中聽到這一段話時,當下除 了震驚、似懂非懂的反應,甚至有一種醍 醐灌頂的感受。我開始懷疑,難道我們一 直認為的知識,會隨著社會、文化或時代 的變遷,而產生改變,就連世代相傳、永 恆不變的「真理」,也未必真的能永世流 傳、永不改變嗎?此時,他只是微笑的將 我一切反應看在眼裡,並說出他的經典名 句:「所以社會學沒有標準答案!」
「結構」VS「解構」
「知識因」=「知識」+「基因」
我們以宗教為例,如果知識是結構,那 就不會出現歷屆的神職人員,對聖經產生 補註與詮釋。反之,如果是解構,那這個 世界是否有一天會崩解呢?所以當你重新 去認識它的之後,就會發覺其實「知識」 在「演化」。
「基因」VS「知識因」的演化?
當我們站在知識作為社會所生產的概念 底下,會發現它其實在協助知識的演化, 而知識就像是基因在演化,而這個正是「知 識因」的概念。 此時,廖世璋對我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 題:「到底是基因在演化,還是知識因在 演化呢?」當下我並沒有馬上做出回答, 只是很認真的思考他的提問,同時間他笑 笑的看著苦惱的我,並未告訴我答案。雖 然現在的我依然還沒有想出一個答案,但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想邀請大家和我一同 思考這個問題,「你認為究竟是什麼在演 化呢?是基因還是知識因?」
結語
最後,廖世璋想透過我向大家提問:「如 果人生不是在資本主義底下,是以金錢做 單位,那應該以什麼做單位?」
他的回答為:「以知識為單位,因為人 生就是一連串去學習、去運用知識的人生, 所以大家對萬物感到好奇。」因此,他推 薦大家去看「知識因」這本書,因為你會 在閱讀的過程中,改變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甚至重新認識自己,而且正因為社會學沒 有標準答案,所以你可以盡情地詮釋書中 的含義,再次思考「我是誰」!!
不同的人接受同一個訊息時,會有不同 的詮釋。如此一來,你認為「知識」究竟 是「結構」還是「解構」呢?
20
社教達人榜
陳亮君專訪:美術社教集於一身
文/陳孜云
● 陳亮君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 師大社教系碩士生
● 重要經歷
2018 貢寮國中 藝術深耕計畫 講師 2018 臺北眾力方程式「一間歡迎所有人的開放畫室」計畫 共同發起人 2018 信義房屋全民社造行動計畫 楷模獎 2018 青銀共創基地「城市匯流工作坊」講師 2018 萬華社大公民週「在樂趣中探索」創作體驗課 講師 第一次看見亮君是在社會教育概論的 課堂上,她擔任了那堂課的助教。從她 的舉止、談吐中,我可以感覺到她是一 個溫暖、有內涵、有想法的人。美術系 的背景、各種社區計劃的參與經歷,都 讓我對亮君更加好奇。透過敏雄老師的 牽線,讓我有了這個機會透過訪談去更 認識、更了解她。
北藝大美術系帶來的禮物
在就讀北藝大美術系時,亮君經歷了許 多失敗的經驗。在北藝大,老師講話都比 較不好聽,因此時常會感到挫折。但這樣 的訓練讓亮君覺得自己的心臟變得比較大 顆,比較能夠承受失敗,這是她在北藝大 得到的一個很棒的收穫。
21
亮君說,北藝大美術系是採放養式的教 學模式,沒有考試、老師也不太會理會你。 在這樣的環境下,讓她學會如何找到自己 做事的節奏、如何設定目標並完成它,也 讓她比較有意識的確認自己在哪裡,自己 要做什麼決定,以及自己為甚麼要這麼做, 這是北藝大美術系為她帶來的禮物。
轉換跑道的歷程
亮君在就讀北藝大美術系時,為了測試 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在美術領域工作,而到 了美術館兼職。在兼職的過程中,她感覺 自己很狹窄,其一是因為自己從小到大都 侷限在美術領域,其二是因為她發現會到 美術館的人,能看得懂、能與藝術家對話 的人,大部分有一定的資本或教育程度, 能接觸到的都只有與自己相似的人,無法 去瞭解其他人在想甚麼、其他人在做甚麼, 這也埋下了她之後決定要到社教所就讀的 動機。
夢想城鄉在當時開設了一系列的課程, 叫做「成為萬華人」。由於亮君是萬華人, 想好好認識自己住的地方,也想去除眾人 對萬華貼上的標籤,因此參與了這項活動, 這也是她第一次踏入夢想城鄉。在活動中, 亮君認識了敏雄老師。當時正處於生涯困 境中的她,詢問了敏雄老師意見,敏雄老 師向她推薦了社教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 考慮後,亮君接受了敏雄老師的建議,決 定跳脫過去的框架,至社教所就讀,與更 多人進行對談。
美術與社教的結合
亮君認為,美術系與社教系的本質是一 樣的,都是想要與人溝通、與更多人產生 連結。只是兩者之間的媒材不同,美術系 是運用一些肉眼可見的材料,社教系則是 透過活動設計去達成溝通的效果。而兩者 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溝通的對象,美術系的 對象大多是跟自己比較相像的人,社教系 則較為廣泛。
社教系讓亮君瞭解如何設計一個活動, 如何將活動對應到欲溝通的人,而美術系 的創作經驗也成了活動中的養分,她將此 兩項技能相互融合,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夢想城鄉帶來的改變
在參與完夢想城鄉一系列的活動後,亮 君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在夢想城鄉,有 一群夥伴能夠與自己一起學習。它不只是 一個共學團體,也是一個支持性團體,每 當遇到困難時,總可以從那裡獲得支持。 與大家變成夥伴後,讓亮君想繼續在夢想 城鄉待下來,和大家一同為萬華做點事。
亮君認為,自己在夢想城鄉學習到了要 多與自己相處,先安頓自己,瞭解自己為 甚麼在這裡做某些事後,再開始下一個行 動。學會與自己共處後,亮君覺得比較能 接受自己的狀態了,過去有時候會不喜歡 自己,很快的否定一些事,但在夢想城鄉, 夥伴的出現讓她學會先不要否定這些東 西,瞭解到所有東西都是很值得被討論的, 都是值得不要那麼快否定掉的。 亮君過去在北藝大時,每個同學的人生 方向都相當清楚,自己則對此有些保留, 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要做藝術家、不確定自 己適不適合,但整個環境彷彿都在告訴自 己成為一個藝術家才是成功的人,讓她陷 入兩難的情況。 在夢想城鄉,亮君學會讓自己待在問題 中久一點,不要急著批判自己,給自己多
一點時間,去釐清自己的內心。夥伴們也 很願意陪著自己待在人生的困難中,一起 討論、一起思考。在這裡,擁有一個很神 奇的人際連結力量,夥伴們皆在自己的困 難中停留,彼此之間相互陪伴,被陪伴的 同時也陪伴著他人,一起跨過艱難的時刻。 亮君也因此發現自己擁有陪伴別人的能 力,因而想透過自己的力量去陪伴他人。 她將所學應用於活動設計中,透過創作、 工作坊的方式帶給他人力量。「雖然無法 幫他人做選擇、無法幫對方解決人生問題, 但我可以陪伴著對方,一起待在這裡。」 她說。
若你想成為社區工作者……
亮君建議對社區領域有興趣的同學,在 決定自己要從事社區工作之前,必須先瞭 解自己為什麼想要做,才不會做到一半就 沒有動能繼續支撐自己。
若確定自己未來要往社區走的話,亮君 認為,誠實是最需要具備的特質。因為社 區工作者最重要的事就是與人相處,在工 作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要想辦法 跟他們溝通、與他們工作,就需要真誠的 對待他人,不知道就不知道、有問題就問、 做錯就道歉,對一切誠實。除此之外,亮 君也認為,從事社區工作必須學會保持與 人相處的彈性。她認為應該要學會去認知 彼此的相處極限,在這個極限中探索雙方 的相處模式。「人是不斷變動的,不要太 快認定一段關係是失敗的,因為並沒有真 正失敗的關係,而是雙方要想如何一起去 面對這段關係中的困境。」亮君這麼說道。 透過這次訪談,讓我得到了許多不同 的觀點,包括亮君對於美術與社會教育 的見解、人生中遇到困境時的想法、對 人際互動的看法等等。這些觀點都為我 帶來了新的啟發,很高興能夠有這個機 會與亮君進行交流,是一個相當不錯的 經驗!
22
社教達人榜
社會教育和音樂的雙重擊打: 專訪 Theseus 忒修斯樂團 吉他手高翔煜 文/林于玄
第一次見到高翔煜是在甫開學的二月, 社區資源開發與應用的課堂上,那時我還 沒料到自己會因為舉辦四六事件的展覽而 翹掉幾堂課,他可能也沒有想到他將來進 到這間教室的次數一隻手掌就算得完。下 一次看到高翔煜時,他已經站在所謂音樂 祭 的 舞 台 上, 雨 城 宜 蘭 依 舊 飄 著 雨, 台 上的忒修斯樂團唱著他們的歌《駐水 [ tū tsuí ]》。
駐水的人 ──「我活著不打算長壽。」
駐水,台語溺水,寫給島嶼,也寫給在 島嶼漫水的時節裏緩步被淹沒的人。「敢 會記 血肉無影/敢會記 身軀無蹤/敢有人 知影自由哪像一場美夢/佇水底 佇夢中 佇 咱的心肝頭 乎咱未來希望」台上的少年們 唱得激情,背景是風雨飄搖的宜蘭、風雨 飄搖的鯤島,而這些聲響,聲響可以傳得 多遠?
23
「沒有人會對於台詞放在歌中,或一首 歌九分鐘有商業上的正面判斷;當然,也
沒有人想要討論世界或者結構,環保或者 經濟等等議題了,特別又全然暗喻,全然 晦澀。」預算接近赤字,於是自己錄音、 混音、寫歌,這些都是基本的,接著是自 己拍 mv、自己做 mv、自己做影片,自己 做簡單的、影像的、平面的,什麼的。 剛從教室移動到文薈廳,坐在我對面的 高翔煜笑著說:「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對任 何事情都過分認真的人。」過分認真的人 今年的期望是在樂團上發行九首歌,甚至 希望每一首都有影像。大量的單曲,全職 的音樂工作者不會做的愚蠢事情,兼職的 手工藝匠師沒有時間、空間做到的事情。 樂團裡,大家要上學,上學完還要上班, 上班完再來做音樂,九首歌聽起來就像是 狂妄的夢話。然而從三月到我寫下這些文 字的五月中旬,忒修斯樂團已經發行五首 單曲。
駐水的人,做著理想主義者的夢。「我 活著不打算長壽。」他這樣寫著,只希望 能夠在僅有的時光中熱烈燃燒,盡可能不 愧對一開始的自己。
其實寫歌是很社教系的
休學半年,再度回到師大校園的高翔煜, 面對社會教育系和音樂創作,他說:「到 大三大四,我會覺得說,其實有些在社教 系上的課是就算我在做藝術創作的時候, 都有關連性的。或是也是因為我做的事情 是藝術創作,所以有很多社教系的課其實 是我有辦法沾上邊的,它某種程度是養分, 但是它某種程度也會讓你覺得很麻煩,這 是必然的事情。」 以忒修斯的 2019 單曲第肆號《憨孫仔 gōng sun-á》為例,便是透過《成人發展 與老化》一書中,對家庭的關係與形式, 背後對個體帶來的影響做的歸納與闡述發 想,所創作出的單曲。「長大回家 陪你去 逛菜市場/左手粗糙 牽著你 我忘了說話」 孩子長大、離家,父母、爺爺奶奶進入「空 巢期」,高翔煜回想和奶奶相處的過往, 把綿長的情感寫進繁複的文字中。 提到繁複的文字,常常被朋友們調侃文 藝腔的他說:「我們有些歌雖然寫得大家 都不是看得太懂,但是我覺得因為自己上 了這些課程,然後逼迫自己去多瞭解一些 社會學或是文化研究的東西,反而在想要 觀察人類的現象的時候會多了不同的想 法。」
思考)或人文地理學給的框架,是我在思 索土地、社群的一個開頭,時間跟空間的 多樣化是我思考歌詞與主體 / 客體很常討 論的東西;另外也特別感謝當初我休學的 時候,很願意坐著聽我很狂妄,自以為是 完善規劃的郡羽老師,您作為學術導師的 支持程度遠超過形式。最後當然還有一些 老師是給我很不好的記憶跟知道人生要用 很多方式才能齊全的,比如開著政治不正 確玩笑教學行銷學門的老師(Well 長大發 現這都必須跳脫學院,必須持續性地在第 一線才有辦法轉化運用)或者把概論課程 變得冗長乏味,使得大家對於社會教育開 始萎縮想法的前輩教授們。 我想指的是,社會教育的確過於抽象, 但社會科學本來就是充滿不確定性與大量 反芻閱讀於思考的事情,更甚至實作動作 是勝於綠皮教科書們非常多的(縱然我不 一定做得到太多)這時代必然是運轉得令 人無法感到舒適的,這是現代社會的環境 基本樣貌,但活得痛苦不也還得活著才能 保 有 參 與 場 域 運 作 的 權 利? 我 們 可 以 抱 怨,但可以多做一些事情。
「愚人」到「凌星凝望」
自二〇一五下半年成立到二〇一九,忒 修斯總共發行了十四首單曲,途中歷經更 換鼓手和吉他手,走過將近四個年頭。從 「理不完的瘡 癒不完的傷/體無完膚啊 是 沈默的人呀」唱到「在你我 肩並肩 依偎星 芒之下/離散了 吸積了 緣份依然聲響」, 就算星光纖弱,聲響微小,至少我們還能 歌唱。
鳴謝
特別謝謝幾位老師,礙於時間與篇幅我 沒有一時之間提到太多因為社教系或者因 為這個社會寫歌的某些片段與記憶,但整 整三年多的求學時光,社教系給我或不能 給我的都很清晰。 像是敏雄老師在社區(我多以社群觀點
24
社教達人榜
將社教系的空間變成宛若一個小型社區 的人,是這一年剛接下社教系主任職位的
25
專訪徐敏雄:
從教室走到社教逸廊,逸廊的牆上同樣 貼著臺灣圖形,一個點一個點地拉出各地 的博物館、文學館、文創產業園區等,另 一面則是貼著一架架的「夢想紙飛機」, 承載著當時剛入學百十一新生的未來期 許,有人想當社教背景的最強心理師、有 人則期望在大學四年間可以找到自己的人 生目標。而這些,都是由系上師生共同創 造出來,屬於社教系的風景。
先信任再理解, 交付自我的社會實踐者
文/廖郁菁、黃詩芸
踏入教大七樓,「社即是空」四個字映 入眼簾,一旁貼著一張張簡報,從大眾的 想像、社區營造的元素、到系上社區服務 隊 的 例 子, 在 在 訴 說 著 什 麼 是「 社 區 營 造」。另外一邊則貼了臺北市、新北市的 區域地圖及臺灣全國地圖,上頭貼有許多 便利貼,每一張都寫有各具特色的社會企 業、社區、機構及店家,第一次看見的當 下我就被吸引住了,心中莫名有種激動、 興奮的感覺,彷彿整個臺灣都因此而有了 連結。
徐敏雄。對我們而言,他可能只是個系上 的教授,但在外頭,多數人或許是從「臺 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創辦人兼執行長這 個身分去認識他的。夢想城鄉坐落在龍山 寺、萬華社區大學、艋舺公園附近,以剝 皮寮為據點,關注當地無家者與弱勢議題, 希望透過走進街區、深入當地,翻轉大眾 對於萬華的印象。
從書本踏進社區實務場域
小時候在萬華長大的徐敏雄,在大學時 學的是社工。社工領域有所謂的「三大方 法」,分別是個案、團體與社區,但他坦 白說,自己在當時最不喜歡的就是社區, 因為非常抽象,他甚至費心將英文課本摘 要成中文釘成一本;明明覺得自己學得不 錯了,但在實務場域仍然不斷碰壁。
「我發現大學念的社區工作,好像跟現 在要做的事情是完全分離的。」他分享在 就讀碩士班時到嘉義智障者家長協會擔任 社工員的經驗,他協助串連社區裡的智障 者家長,形成互助團體,但腦袋卻一片空
白,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當時他才發現, 在大學時讀了那麼多的理論基礎,而仍然 不清楚這些東西在工作現場該如何運用。 我們好奇,原先討厭社區工作的他,又 怎麼會自願到嘉義從事社會工作呢?當我 們拋出這個疑問,徐敏雄坦率地回答:「其 實那時候我失戀啦,想要找一點事情來證 明自己的價值。」然而做著做著,他漸漸 發現自己可以將最喜歡的「團體」方法帶 進「社區」,只要把差異性與地域範圍擴 大就能融合兩者。
假設今天沒了社區這個場域,許多知識、 想像、收穫等事物都只能被限縮在一個有 限的小空間裡,例如個案訪談和團體室討 論,踏出門就什麼都消失了。但做社區這 件事,通常會試著從鄰里關係著手改變, 讓好的東西內化成一種生活習慣,當居民 踏出社區時,他們仍然可以維持著這些生 活方法。
一時衝動帶來的自我成長
帶著對社區逐漸膨脹的熱情,徐敏雄在 2008 年到萬華社區大學做融入式課程,帶 領老師與學員關心在地公共議題,後來卻 發現社區大學內有許多既有的任務必須完 成,有些計畫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就必須暫 停,無法做到想像中那麼深入。
首,在歷經十五年的教學生涯當中,得到 最多收穫的其實是過去在協會的這四年, 雖然很痛苦,但他深刻感受到,這四年是 協會以及社區帶給他最多成長的一段時 間。
成為率先付出信任的「笨蛋」
然而,同時從事教職與負擔協會的工作, 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徐敏雄選擇先信任再 理解,透過對夥伴的完全信任,共同分工 完成協會的任務。他笑稱自己很幸運,夢 想城鄉的工作與他的教學緊密相關,讓他 在協會的行動不只能完成他對社區營造的 理想,也成為他撰寫教師升等評鑑研究論 文的材料。「我不是用拼的,我是很自然 地做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先信任再理解?初次聽到這個概念的我 們,對他的想法感到驚訝與好奇。他反問 我們為何習慣先理解再信任?是害怕受傷 害嗎?他提出解釋,彼此猜忌與不信任只 會造成關係的破裂與故步自封,成為第一 個願意相信別人的「笨蛋」,才可能引發 付出與回饋的正向循環。
而到了 2011 年底,發生了議員應曉薇潑 水驅趕無家者的事件,讓他開始反思有沒 有其他方法能夠去面對萬華地區的貧窮議 題。在社區大學做了四年課程的他,認為 自己似乎缺了些什麼;議題就真實發生在 社區裡,卻總覺得走不出去、沒那種真實 感,「我很討厭自己只會出嘴巴、在圍牆 裡亂喊的感覺。」當時在暨南大學任教的 他,找了幾位學生、老師及社區工作者, 就這樣一頭熱地栽進「夢想城鄉」這個組 織的創立。 「我後來後悔了,非常後悔。」當時單 純從事教職的他,沒有意識到成立一個協 會會有多麼辛苦,必須跑申請流程、尋找 各方資源、四處拜託朋友等等。徐敏雄坦 言,他至今仍偶爾會感到無力、後悔,然 而過程中他也不斷思考,對於自己這一輩 子來說,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他現在回
26
社教達人榜
做社區營造也同樣需要有人當領頭羊, 獨自付出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吸引他人加 入。他提醒,不要認為自己的付出是一種 「犧牲」或「交換」,而是將其當作自己 喜歡的事情,無論回饋多寡都仍無怨無悔。 經營社區營造是長期的、艱辛的、成果 緩慢的。徐敏雄分享自己曾因教學評量不 及格,因而落入低潮期的經驗。那陣子他 拒絕踏出舒適圈,圈外的每個人都成為他 不被接納的恐懼;後來他發現自己應該主 動做出改變:他不企求短時間內便能被喜 歡與支持,他先承認自己的不足,需要他 人的協助,引起他人合作的意願,這才是 起 點。「 觀 念 轉 換, 總 是 要 有 些 重 大 挫 折。」他相信社區營造也是如此,受挫之 後尋找新的解決方式,促進觀點轉換的循 環,在經營的過程中漸漸培養出對社區豐 沛的情感。
操作情緒以催生行動
徐敏雄擔任系主任的社會教育系,是一 個著重於包括社區營造等領域的、學習方 向廣泛的科系,身為學生的我們,除了坐 在教室內聆聽老師長篇大論之外,是否能 對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呢?他認為,只要 學生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就能在過程中 收穫甚多。
也許學生的資源拮据,能付出的少之又 少,但最基本的參與就是「陪伴」:「即 便你們沒有做什麼,來支持、聆聽就OK 了。」陪伴之餘,學生也可以善用文字能
27
力進行報導,透過不同媒材去行銷,來傳 遞社區營造的重要性與成功案例,讓更多 人了解這個領域,了解後才會有參與的可 能性。徐敏雄相信,行銷的關鍵就是「炒 作情緒」,寫報導就能讓讀者對議題產生 支持或反對的情緒,「理解是最表淺的, 重要的是情緒要引發。」而情緒的誕生正 是催動一切行動的基礎。
提到情緒操弄,我不禁想到去年十一月 公投的結果,徐敏雄則對此提出特別的看 法。「你要讓對方覺得被接納、安全了, 他才願意試試看,改變才有可能產生。」 當指證他人的錯誤時,若對方感到羞愧、 難堪,只會迴避改變意見的可能。透過接 納與交付,展現倡議議題的優點,更能帶 動整體的思想變化。
追求速成卻忽略溝通的社會
話鋒一轉,來到政府及社會的大環境層 次。徐敏雄並不贊同現在的社區營造進行 式。社會資源是一塊大餅,大量搶奪的結 果就是太過重視時效性,速食文化呈現出 過於簡單的設計成效,忽略過程中的深入 溝通與聆聽,社區營造的成果淪為陳列架 上的商品,表面好看、但撐不久。「太強 調結果,以至於忘記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事 情。」他說。 令徐敏雄痛心的是,現在的社區多數不 歡迎大學生進入營造,他們認為大學生在 利用社區,想在短期內搬演出成果給政府 和社會看,經營半年到一年便離開,根本 無法深入紮根。
曾有一位里長向他傾訴,進入營造的學 生擅自將他們寫成破敗老舊的社區,「好 像他們是救世主,來這邊拯救了我們那種 感覺。」徐敏雄挖掘造就這一切的根本原 因便是「信任」,因為沒有人相信長期投 入會得到結果,沒有人願意當「笨蛋」第 一個主動付出,於是所有事情又回到最初 最簡單的原點:不要以「交換」心態投入 社會實踐,不再只會理性算計利益風險, 要主動踏出信任的第一步,大家一起行動, 才能讓社區營造成為永續發展的事業。
全球化浪潮下失去獨特性
徐敏雄最後以都市更新與社區營造的 比較作結,他點出全球消費文化的強大 力量,讓多數人相信「跟別人一樣」的 風潮便是時尚,那種力量很可怕,足以 吞噬掉個體的主體性和獨特性。
因為比起深層且赤裸地面對內在最真 實的感受,跟大家都一樣容易多了;而 都更案便是如此。以政府強制且高傲的 力量強行輾平所有差異,社會是泰勒化 機器,於是每個社區都成為高樓大廈的 樣品,每個我們都成為大量產出的玩偶。 不再擁有差異性的全球化讓生活變得快 速簡單,也埋葬了所有岔路發展的可能。 然而,這樣單調的社會是我們想要的 嗎?我們豈不是不斷在全球化的文化浪 潮下,極力逆流而上保留住屬於自己的 一份特色?
在相同與不同之間,社區營造要做出 改變,最重要的就是協商與妥協:「批 判思考不是一味的否定,」徐敏雄表示, 保留住自己最在意的一塊,其他方面雙 方各自讓步,方能成就最大公約數認同 的成果。「大家會妥協,這才是最好, 而不是通通你贏我輸,那是撕裂。」 訪談結束時,天色方才完全明亮, 早晨九點半的陽光穿透寥寥雲朵,抹 去了社區與社會的模糊晦暗。徐敏雄 說,他很高興我們來採訪他,他樂意 聽見多元的聲音,這是社區營造的核 心,也是溝通與信任的第一步。 社會實踐是一個過程,需要長期的 檢視與行動,太過重視結果只會使自 己更加挫敗。他引用齊克果的名言: 「你今天利用愛去做一件事,你不會 被騙、沒有後悔,很值得,因為這些 本來就是你想做的。」而社會實踐便 是如此。
28
社教日常
2018/10/05-07 百十一宿營
「社氏十一度,地教裡的魔咒」十月上旬, 由 110 級 搬 演 的 精 彩 劇 本 迎 接 111 級 新 生 抵達師大!儘管彼此還不熟悉,透過刺激有 趣的團隊活動也能迅速連結,更加深與大二 之間的感情。還記得晚會中令人戰慄的懸疑 劇 小 提 琴 家 之 死、 或 是 情 緒 澎 湃 的 愛 情 劇 「阿中的愛情故事」嗎?還有還有,恐怖刺 激 的 密 室 逃 脫、 歡 樂 破 關 的 RPG、 全 身 溼 透的水大地、以及樂融融的舞會遊戲更不能 忘記。今年就換你們來帶給新生這般歡樂!
2018/09/05 伯樂大學堂 學系之夜
初入師大,陌生的校園中無依無靠,首先帶領 百十一新生快速認識新校園的便是百十系學 會!搞笑的劇本一一彰顯出各部工作的性質, 跑關介紹也更加詳細地認識了各個部門的細 項。若你想積極參與社教系的活動、與同學和 學長姐變熟?趕快依據你的興趣一起來加入 吧!無論你是活潑或是安靜、天馬行空或是體 力無限,系學會絕對有一個屬於你的歸處!
2018/10/20 系烤 2018/11/02 制服日
穿上高中制服,當年青澀與單純的心彷彿隨著 陳舊的服裝一起被穿回身上。在教大一樓歡 樂地相擁、拍照,尋找著同樣出身抑或同樣色 彩的符號,在一片笑鬧中,抓緊青春的尾巴。
29
火盃的烤驗──以一簇火苗揭開美食與解謎的 饗宴!還記得溽暑的夜晚,晚風的清涼中乘 著些許熱氣,火光熒熒映出每個人的笑容,而 我們一起唱著歌,翻著肉,在愜意的火烤與談 笑中,為這一夜畫下大學生活愉悅的逗號。
2018/11/15 啦啦比賽
「社教,冠軍!」高喊著這樣的口號,去年 奪得全校亞軍的社教系今年終於冠軍了!一 樣由思思教練操刀的設計,舞蹈組筋疲力盡 卻仍奮力苦練,道具組通霄加緊腳步工作。 無 數 個 看 星 月 與 吃 宵 夜 的 晚 間, 回 想 起 來 都 成 為 最 美 麗 的 回 憶。 細 菌 人 與 青 椒 車, 還 有 愛 心 與 打 破 玻 璃, 我 們 終 於 冠 軍 了!
2018/11/20、22 雙輔學程說明會
剛進師大茫然迷惘,科系好多、學分學程也 好多,我該怎麼做才能申請上第一志願?學 輔部為此舉辦了「雙輔學程說明會」,希望 能為想要雙主修、輔系外系或修習學分學程 的大一新生們,提供更多有用的經驗分享。
2018/11/29 社教搖籃
社教四年級的學長姐們,聽起來似乎離我們非 常遙遠,但他們卻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你還 不知道社教系的出路、或是對未來感到徬徨無 措嗎?學輔部邀請將畢業的學長姐們,與我們 分享他們獨樹一格的選擇:從經營甜點業「甜 點倫」的莊人傑、到在樂團界闖出名氣的林泓 宇,一個個都是足以我們學習的經典榜樣。
2018/12/15 系遊
叮 咚! 還 記 得 一 早 傳 來 的 國 王 命 令, 要 我 們 到 動 物 園 尋 找 真 相 嗎? 隨 著 散 落 在 園 內 各 處 的 謎 題 解 答, 觀 賞 著 動 物 的 同 時, 我 們 也 隨 之 舒 展 平 時 緊 繃 的 身 軀, 補 足 不 足 的 運 動 量! 結 合 遊 戲 與 動 物 教 育, 體 育 部 舉 辦 的 系 遊 讓 你 全 身 動 起 來!
30
社教日常
2019/03/18-22、25-29 社教週
主打媒體為主題,社教週「媒好食光」開賣 啦!總籌兩位學輔部長發揮創意,結合主題新 增拍攝比賽,讓不少人趨之若鶩。除此之外, 今年社教週也販賣數項美味餐點,港式奶茶與 雞蛋仔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儘管日夜煮茶 的日子相當艱辛,也不斷擔心股長與股員的 問題,社教週仍然圓滿結束,讓學輔部兩位 部長相當欣慰,開心地大呼:我要退休了!
2019/05/15 工社之夜
連續四年與工教系合辦的活動開始了!今年以 「遺憾」為主題,將一齣齣精彩表演搬上檯 面。是前世今生的主題劇、浪漫感人的愛情 劇、驚悚可怖的懸疑劇、熱情四射的舞蹈或高 昂嘹亮的樂團表演,在在是社教與工教辛苦數 月的成果,無論是哪個股中間都曾經歷過陣痛 與磨合!當天現場高朋滿座,表演也十分順利 地落幕,讓四位總籌與所有工人十分感動。
31
2018/12/18 四系聯合耶誕晚會
迷 離 的 燈 光, 晦 暗 卻 燦 爛 的 閃 爍 著 不 明, 首 次 與 四 系 合 辦 的 耶 誕 晚 會 來 了! 不 同 於 以 往 在 校 內 輕 鬆 享 樂 的 形 式, 今 年 主 辦 的 公 關 部 將 場 地 移 至 校 外, 更 添 加 不 少 前 所 未 有 的 娛 樂 及 酒 水, 讓 我 們 暫 時 擺 脫 書 本 與 社 團 堆 疊 的 壓 力, 放 鬆 嗨 起 來!
2019/03/27 系卡
野聲動物園,好膽你別走!由視聽部籌備的 年 度 大 活 動 系 卡 於 下 學 期 舉 辦, 視 聽 部 員 們 化 作 一 隻 隻 野 生 動 物, 為 我 們 帶 來 一 場 場 趣 味 表 演! 帥 氣 的 舞 蹈 令 人 忍 不 住 大 聲 叫 好, 經 典 的 饒 舌 更 是 引 起 現 場 狂 熱 的 氣 氛。 由 大 四 老 學 長 到 大 一 新 生 菜 鳥 們 輪 番 上 台 展 現 一 己 之 長, 最 後 系 卡 在 分 組 歌 唱 競 賽 中 落 幕, 留 下 快 樂 美 好 的 愉 悅 回 憶。
2019/05/17 名人講座
走出與以往迥異的路線,現代社會的資訊傳播 將不再囿限於大眾傳播媒體,人人都可以是 「自媒體」。隨著網際網路與社群平台日漸發 達,傳播資訊的方式也逐漸擴大。今年公關部 邀請知名 YouTuber「壹加壹」,活潑可愛的 雙人組將與我們分享經營自媒體的心路歷程。 2019/05/26 系野
2019/06/29 ~ 07/01 社教營
聽說系上有一群人最近正為了一個暑假的神祕 活動而勞碌奔波……?沒錯,第四屆社教營 即將到來啦!他們為了讓來自全臺各地高中 生們能夠認識社教系,不惜付出自己的肝, 努力地寫企劃書、練劇本、想活動、做宣傳 等等,籌備過程中充滿辛酸血淚。剩下不到 一個月的時間,這群人會怎樣帶著高中生踏 進社教系,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社響旅人呢?
由體育部主辦的「最後的野餐」於炎熱的五月 天舉辦,卻絲毫不減參與者們的熱情。儘管 與社服隊出隊撞期,仍有不少人前來捧場。今 年體育部將場地訂於熱鬧的花博公園,樹蔭下 的草地上鋪滿三大塊野餐墊,提供舒適宜人的 休息處。三隻小豬豬率先為系野拉開序幕:協 力賽跑、取綽號、猜紙條、射飛鏢遊戲,雖然 有些尷尬卻仍獲得滿堂喝采。最精彩的莫過於 轉圈暈倒畫口紅的遊戲了!不僅比快也比美, 暈眩出醜的態樣也成為眾人的笑柄。除此之 外,兩隻小狐狸摩蓋與文佳的音樂表演也為 炎炎夏日帶來和煦的微風。最終系野於清涼 的晚風中落下帷幕,結束這場快樂的野餐。
To be continued...... 32
活動推薦
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
2019/04/27 ~ 2019/07/07 台北當代藝術館 二樓主展區
「時間是記憶最大的敵人?」 二十一世紀最簡單的迷路,是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上個世紀最傷的一顆心,是「有家歸不得」; 這個世紀掉下的第一滴眼淚,竟然是「無家不得歸」。
Summerise 插畫展——画什麼哲學? 2019/05/11 ~ 2019/07/07 金車文藝中心 承德館
透過超現實的插畫風格加入小巧思,將哲學家的故事 趣味化,推廣哲學的思維與哲理,期許社會更加美 好。
聚膠行動 #TapeArt 全球首展
2019/07/13 ~ 2019/09/01 松山文創園區 多功能展演廳
歐美潮流新指標 貼出來的膠帶藝術 空間、視覺、美學 新型態觀展體驗
吸茶展 Suck My Culture
2019/04/23 ~ 2019/07/28 松山文創園區 台灣設計館 01/02/03 展區
「簌!簌簌!簌!」 現代臺灣人的內建基因裡,「吸」一口茶 是與生俱來的技能。
33
感謝您閱讀本期碎嘴誌 百十秘書部下台一鞠躬! 也希望您能給予我們一些回饋 讓我們帶給各位更好的碎嘴誌 立刻掃描 QR code 填寫回饋表單→
圖片來源
|封面| Viktoria Alipatova / Pexels https://www.pexels.com/photo/person-holding-brown-film-2262403/ |蚵子寮漁村紀事:社區、世代、音樂的碰撞| 取自蚵寮漁村小搖滾官方 Facebook |社教達人榜| 皆由受訪者提供 |社教日常| 啦啦比賽場內照由校園記者蕭富升提供 工社之夜由溫慶源提供(FB:Cloudy Wen) 其餘皆由各活動負責人提供 |活動推薦| 取自台北當代藝術館、金車文藝中心、松山文創園區官網
34
ACE MAGP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