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民文化行動 2019 工作報告書
我們盡力貢獻己身的外交合作,屢受中國打壓。位於強國邊 緣,我們力守假新聞與非洲豬瘟侵擾台灣社會,並致力以自 由民主價值作為行動結盟的原則。然而,國內仍存在誤將中
國威權專制的高行政效率等同國家競爭力,甚至緬懷黨國威 權統治,完全忽略台灣民主自由、多元發聲不僅是可貴價 值,也才是國家強韌之基礎。
1
理事長的話
2019 年的台灣,在國際貿易與詭譎的外交浪濤中致力求穩。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扎根的台中舊城區,百年前曾是中部地區的
政治經濟重心,是「文化城」的心臟所在。因此,2019 年 2 月首屆「自由路上藝術節」,便是希望透過藝術創作與文化展 演,邀請社會大眾深刻且普遍地瞭解台灣民主發展的曲折,進
而珍惜由前人拼搏與犧牲,所成全後人的民主自由。6 月,香 港爆發反送中抗爭後,我們舉辦「港台同行」系列講座與記者
會、「2019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聚落串連」等活動,共同表達 民主人權是我們唯一接受的政治願景。儘管今年初我們成功守 住台灣的民主自由,向國際表達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然而 如何將激情深化為對台灣的信心,則是接下來的挑戰。
一年來,好民的活動有近萬人參與響應。我們舉辦了 1 場紀 念音樂會、3 場戲劇演出、4 場電影放映、4 場記者會、4 場 議會小旅行、5 場展覽、5 場集會行動、7 場培訓課程、9 場
審議討論、13 場講座與活動、15 篇新聞稿、聲明與短評、遞 送 7 件人民請願案、臉書粉專人數也成長 56%。2020 年,本
會依然會向市民發出更多邀請,邀請市民一起深化思辨市政議 題,共同打破對市政想像的侷限,以及述說民主運動的在地故 事,思考台灣人為何以及如何繼續在自主、平等、尊嚴中面對 曲折的歷史,促發更多主權獨立的意識覺醒與信心。我們剛滿 四歲,我們很年輕,但我們會像前輩一樣,為了好國好民的理 想奮勇向前。
理 事 長
2
目
錄
理 事 長 的 話 目
錄
出 版 資 訊 2019 工作成果 好
國
0 1
台
同
好
04
0 7
1 7
好 民 請 願 運 動 1 9 市
政
監
督 2 5
成
員
培
力 2 9
群
3
眾
對
未 來 展 望
3 3
05
行 1 3
民
3 1
03
自 由 路 上 藝 術 節 09 港
2019 年 度 財 務 報 告
話 2 7
捐 款 資 訊 / 授 權 書
3 4
發行單位
社團法人臺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主
陳旻淇
發 行 人 編
執行編輯 美術設計
林芳如
陳穗妮 蘇雅慧 陳怡溱
協
會
辦
公
室
地
址
台中市西區民權路 53 巷 10 號
電
郵
service@ccat.tw
電
話
官 臉 劃 劃
網 撥 撥
戶 帳
書
名 號
發票捐贈愛心碼
+886 4 2223 1523 www.ccat.tw 好民文化行動
社團法人臺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807(永豐銀行) 003 018 000 3878 9 0320
4
作 工 成 果 組織行動
1 5 8 341 2438 8698
場募款餐會 場國內組織交流 場次街頭行動與擺攤 人次參與志工培力與聚會 個臉書粉絲頁新增按讚數 人次參與自辦活動
自由路上 藝術節
5
1 1 1 3 5 5 5211
場戶外電影放映會 場大型音樂會與倡議市集 場導覽活動 場戲劇 場展覽 場專題講座 人次參與
好民請願 運動
1 1 4 5 6 9 75
日審議實務工作坊 場議題綜合座談 場議會小旅行 場專題課程 篇好民短評 場審議及訪談場次 培訓
14 名學員
人次公民參與
港台同行
2 4 4 4 5 5
場絹印活動 場電影放映 場集會遊行 場記者會 場講座 篇聲明、新聞稿
6
好國
7
「好國」 代表守衛國家主權的堅定決心。
因此,我們持續透過工作與行動帶大家了解台灣民主的發展進程及 喚起對獨立建國的盼望,期待終有一日建立名為「台灣」的國家。
8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成立宗旨之一,即
戲劇
育。藉由認識台灣這座島嶼的過去,
二八水風雲錄掌中戲:陳篡地醫師
持續深化在地的文化思想與人權教
尋得對文化的認同,對自身定位的確
劇場:罐頭躲不了一隻貓
認,也在歷史的洪流中看見不公義和
待平反的種種,進而思索我們能為 「被遺忘的過去」做些什麼。
2019 年是鄭南榕前輩為自由殉道的 三十週年,為響應鄭南榕基金會所發
起「自由之路藝術節」的全台串連 行動,本會籌辦首屆「自由路上藝術
節」,一場屬於台中在地的藝文盛
會,劃開市民對「文化發聲」的想像。
9
戶外活動 不義遺址今昔:孫立人將軍紀念館導覽 蚊子電影院:關鍵對話
Born To Be Free 自由路上音樂會暨 NG
GO 市集
從日常出發的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不是封存在文獻中的教條,它可以是飲食的元素、衣著的展
現、美學的思考、建築與風景的堆疊,是日常生活中不容分割的提醒。
透過「展覽」、「講座」、「表演」、「戶外活動」四種藝文形式,傳遞 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真相,也讓市民看到民主得來之不易。
在自由路上藝術節中,透過不同於主流的視角,從政治受難者家屬、女性 遺眷、社會集體創傷等層面,切入透視極權政府壓迫下的社會影響。
我們強調自身覺醒,並擴大參與力道,從民間發行的各種議題 T 恤、藝術 家創作理念、冤案平反行動等主題,討論不同位置所能投入的反抗途徑。
展覽 無懼邁進台獨路:邱萬興攝影展
查某人 ê 二二八:劉振祥攝影展 我的社運年代:議題 T 恤展
Eyes in the sky 天空の目:井早智代創作展
講座 政治受難者與家屬的經驗:從心理諮商的角度出發 誰是白色恐怖的加害者與受害者
無辜人被判有罪 沒有人是自由人:從冤錯案看台灣司法的轉型正義 創作即是反抗:自由路上的藝術工作者們
10
除了和舊城區多個地點串起連結,也和歷史一起站在所居土地上,
如:舉辦孫立人將軍紀念館導覽,走訪在地的不義遺址;邀請彰 化二水明世界掌中劇團,在台中火車站前廣場演出《二八水風雲 錄》,演出陳篡地醫師在二二八事件爆發後,組織民兵對抗國府 軍隊的經過,藉以認識台灣的抗爭史;在台中公園舉辦大型音樂
會暨倡議市集,透過樂團音樂理念及 NGO 擺攤互動,體會「爭取 百分百言論自由」在現代社會的傳承與延續。
此外,藝術節另有兩大亮點,一是邀請國外藝術家井早智代駐村, 以複合媒材進行創作,展現對台灣民主人權及西藏獨立議題的人
道關懷;另一則是在戶外廣場辦理大型蚊子電影院,連結台灣過 去「拉椅寮看電影」光景,讓不同的群眾駐足,開啟映後的對話。
11
一起走在自由路上 籌辦的過程中捲動許多青年志工投 入,一同成為轉型正義的倡議者,並
透過他們的創意,提供多元周邊活動
的發想,如:街頭對話、口述採訪等, 豐富整體活動。
藝術節的辦理也收到許多市民的反 饋,透由藝文媒介,拉近與艱澀議題
之間的距離,創造不同世代齊聚討論
的場域,產生資訊與意識形態的交流。 民主與自由需要不斷地實踐,才得以 打破侷限,逐步成為更臻成熟的有機 體,我們還走在自由的路上,未來將 每年定期舉辦「自由路上藝術節」, 盼能不忘過去,持續充實文化底蘊。
12
港 台 同 行
2019 年 6 月,香港民眾因反對政府宣布修訂《逃犯條例草案》,而爆發大規
模的抗爭。抗爭的群眾認為該條例修法大幅放寬嫌疑人引渡的要求,不僅修 法過程不符合程序正義,更有可能危害個人權利,因此,向港府提出「撤回
惡法」的要求。然而港府對民眾的訴求遲遲不願回應,也使得抗爭行動逐漸
擴大,於香港遍地開花。面對群眾的集結抗議,香港政府不斷提高鎮壓強度, 以不合理的粗暴手法,如:噴灑胡椒噴霧、發射催淚瓦斯、橡膠子彈等方式, 驅離抗爭者。
香港政府侵犯人權的鎮壓行為,不僅引來國際高度關注,在台灣各地也相繼 出現許多聲援活動。好民文化行動協會作為一個長期耕耘人權教育的公民團
13
體,自然不能置身事外,我們開始思索,並展開行動。
同心護民主 8 月 17 日,本會與全面罷免等其他台中公民團體,共同於台灣大道美村路口 地下道發起聲援香港的連儂牆,希望透過文字力量,給予香港前線抗爭者支 持,同時也讓更多台中市民了解香港社會當前現況。9 月份,也接續於台中
共同辦理《We:connect 護台抗中 / 牽手歌唱撐香港》的集會行動,同時也 與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中辦公室、台灣青年基金會召開記者會,號召 3 台
遊覽車,一百餘人北上參與《929 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以行動力抗 極權。
除了串聯其他團體,集結群眾表達共同「捍衛自由」、「守護民主」的訴求, 好民文化行動也陸續辦理 3 部電影放映、4 場講座及 2 場絹印活動,分別從
「採訪現場」、「兒童人權」、「香港政教關係」、「香港社會變遷」與「難
民庇護政策」等面向切入,探討此次抗爭行動對於不同層面的影響,並找出 台灣社會能提供支援的著力點。
我們認為在中國因素之下,台灣和香港有著命運的共同體,台港風雨同行的 過程中,捍衛香港的人權與自由,也顯示出台灣守護人權價值、民主自由與 國家主權的決心。
14
15
16
好民 17
「好民」 是對自身的期許。
同時,我們持續透過在地行動,深化公民社會,增進市民對於在地議題的 理解,並鼓勵投注討論與參與,培力更多的好民,撐起民主自由的台灣。
18
從審議到倡議 根 據《 臺 中 市 議 會 人 民 請 願 案 處
低 議 會 監 督 門 檻, 讓 代 議 士 與 市
理 辦 法 》, 市 議 會 應 接 受 民 眾 興
民 的 關 係, 從 私 授 委 託 回 歸 公
革 建 議, 將 修 正 現 行 法 規、 革 新
共 化, 促 進 民 主 的 直 接 參 與。
市 政 制 度、 遭 遇 政 府 機 關 重 大 侵 害 者 之 請 願 案, 提 入 議 程, 交
2018 年 度 推 動 的 好 民 請 願 運
付 相 關 委 員 會 處 理。 然 而, 好 民
動, 經 過 人 才 培 力、 開 講、 專 家
文 化 行 動 協 會 自 2016 年 起, 開
諮 詢 圓 桌 會、 好 民 大 會 及 承 諾 書
展 議 會 觀 察 行 動 至 今, 發 現 人 民
簽 署 記 者 會 等 階 段 後, 由 本 會 做
請 願 的 權 利 並 未 被 廣 泛 使 用,
為 請 願 人, 於 2019 年 4 月 共 遞
即 便 人 民 自 主 發 起 請 願 案, 送 案
送 7 件 人 民 請 願 案, 其 經 過 議 會
至 議 會 後 多 半 並 不 受 到 重 視。
受 理, 進 入 各 委 員 會 討 論 後, 送 交 第 三 屆 第 一 次 定 期 大 會 討 論。
2018 年, 本 會 於 是 發 起「 好 民
19
請 願 運 動 」, 以 審 議 民 主 概 念,
針對法規類四案:修改《臺中市議
設 計 從 審 議、 請 願 到 倡 議 的 一 連
會人民請願案處理辦法》、《臺中
串 行 動, 透 過 前 期 審 議 階 段,
市議會旁聽規則》、《臺中市議會
彙 整 市 民 對 同 一 議 題 的 意 見,
錄 影、 錄 音 管 理 規 則 》、《 臺 中
聚 焦 共 識, 進 而 撰 擬 成 人 民 請 願
市議會聽證會實施辦法》,獲得台
案。 企 盼 藉 由 好 民 請 願 運 動, 降
中市議會回覆如右:自律規則修正
20
建議案,本會法規研究室以錄案納
案 則 函 請 臺 中 市 政 府 研 議 辦 理。
入將來修正時參考;針對議題類三
本會冀以請願運動革新市民與議
案: 騎 樓 淨 空、 交 通 友 善、 社 區
會 的 關 係, 促 使 議 會 重 視 人 民 請
長 照, 得 回 覆 如 右: 檢 送 臺 中 市
願, 並 捲 動 市 民 透 過 審 議 討 論 關
政 府, 並 請 其 妥 處 逕 復 請 願 人。
心 市 政 之 目 標, 面 對 第 一 年 的 階 段 性 成 果, 好 民 請 願 運 動 已 做
臺 中 市 議 會 針 對 本 會 後 續 要 求,
為 叩 關 議 會 的 敲 門 磚, 提 醒 議 會
於 2019 年 6 月回函將原 7 件人民
重 視 人 民 提 案, 應 如 同 市 府 與 議
請願案排入第三屆第三次臨時會
員 之 提 案。 而 2020 年 度, 我 們
之 程 序 委 員 會 進 行 審 定。 再 度 審
仍 將 以 倡 議「 人 民 請 願 」、「 議
理 後, 雖 排 入 法 規 委 員 會 及 各 委
會 旁 聽 」 相 關 法 規 之 優 化, 持 續
員 會 審 理 的 流 程 中, 但 審 理 結 果
遞 案, 要 求 臺 中 市 議 會 的 透 明 革
仍 如 同 初 次 送 案: 法 規 類 四 案 因
新, 不 應 持 續 以「 議 會 內 規 」 為
涉 及 議 會 開 會 辦 法 修 正, 由 議 會
藉 口, 規 避 修 法 及 議 會 自 律。
法 規 研 究 室 研 議 辦 理; 議 題 類 三
21
培力民主新芽 延 續 2018 年 啟 動 的 好 民 請 願 運 動,2019 年 5 月 至 6 月, 好 民 文 化行動協會開啟新一年度的「好民 請願運動」,透過「請願運動培力 工作坊」,6 堂系列課程及審議民 主模擬場次,持續培力對地方公共 事務及民主政治有熱情的學員。在 地方政治工作者的帶領下,認識地 方里政事務、台中地方派系與台中 市議會組織架構。同時,透過審議 民主實務工作者的理論與實務分 享,學習審議民主的帶領討論與主 持的方針。 今年度我們共培訓了 20 名學員, 協力 2019 年好民請願運動的研究 事務與主持工作。藉由此一途徑, 除了培力更多「好民」,同時也搭 起平台,讓更多關注在地議題的夥 伴擴大彼此交流。
強化在地連結 2019 年請願運動,初期我們將議 題鎖定在與市民生活緊密相關的公 共場域:公園,期待透過審議式民 主的討論,讓公園的樣貌能夠滿足 多元群眾使用的需求。除進行台中 市內 15 座共融公園的盤點與研究 外,也實際拜訪西屯區何安里、上 德里里長,了解地方對於轄區內進 行之「共融公園」改建工程的看法 及里民於改造計畫中之參與狀況, 作為請願運動議題之可行性評估。 同時,也藉此強化好民與在地社群 之連結。
22
革新地方市政 2019 年 6 月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好民文化行動協會與多個台中在地公 民團體於台灣大道美村路口的地下道發起撐香港的連儂牆行動。活動期 間,台中市建設局卻依現行《臺中市公園園道綠地行道樹道路附屬設施 認養維護辦法》指出,活動發起單位未事先申請,要求清除便利貼等牆 上物,否則將予以裁罰。 後來雖經過各方努力,市府暫時同意市民於地下道牆面張貼支持香港文 宣,但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地下道作為行人通行的公共場域,如何成 為更安全、友善且落實公共化的空間。
公共空 間公共 化 安心的 通行環 境 多元的 空間想 像
23
因此,下半年度,我們將「人行地下道」設定為請願運動議題,啟動由 下而上的改革行動。串連台中在地 9 個公民團體,以「打造安心的通行 環境」、「創意多元的空間想像」、「落實公共空間公共化」為目標, 透過 8 場審議民主討論與訪談的方式,蒐集市民及不同領域專家學者的 意見,並於 11 月辦理綜合座談會,偕同參與團體與專家學者共桌討論, 聚焦共識,產出針對台中市人行地下道現況的硬體革新及空間活化建議, 如:優化無障礙設施、強化監視系統與照明等安全設備 .... 等,同時並針 對《臺中市公園園道綠地行道樹道路附屬設施認養維護辦法》、《臺中 市陸橋地下道管理要點》兩大法規,逐條檢視,提供修正意見,撰擬推 動人行地下道革新的人民請願案。計畫於 2020 年台中市議會上半年度定 期會開議前,完成遞送請願案之程序,提供由下而上之政策修正之意見。
24
市政 監督 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人民透過
延續自組織成立以來進行的議會觀
選舉將權力委託代議士進行監督和
察 工 作,2019 年 度, 我 們 於 上、
治理, 縣市議員具有出席會議、審
下會期共辦理 4 場「議會小旅行」,
查議案、監督質詢、政策研究等職
邀集市民共同參與旁聽與觀察,並
責,縣市首長則負責綜理市政。
於議程結束後,由本會人員帶領討 論,交流觀察心得,期望能透過鼓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自 2016 年成立
勵市民參與旁聽、觀察,開展參與
以來,持續進行議會旁聽與觀察。
政治的多元途徑。
然,過去的觀察經驗讓我們深感議
25
會問政品質不佳,主要原因在於代
此外,我們透過招募志工針對台中
議士的問政常淪為個人或政黨謀求
市 政 議 題、 市 政 府 各 局 處 專 案 報
利益的媒介,而非就「公共性」進
告,進行資料蒐集與整理,撰擬成
行通盤的制度革新,因而形成地方
摘要、評論,將艱澀的市政資訊,
代議制度失靈的狀況。
轉譯成淺白的短篇評論。
今 年 度 共 產 出《 台 中 州 廳 的 未 來?》、《「2019 中 臺 灣 元 宵 燈會活動檢討專案報告」檢討了 沒?」》、《讓台中成為孩子們安 心 成 長 的 快 樂 天 堂 》、《 人 去 政 息?「被」轉型的青審會未來會更 好嗎?》、《臺中購物節不滿意度 1%,有影某?》、《從台中網球中 心的用途變更_看盧市府的運動產 業政策》等 6 篇短評。透過降低資 訊閱讀的門檻,擴大傳遞範圍,讓 市政參與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
26
群眾 對話 27
自創立之初,好民文化行動協會便以厚植公民社會為己任。今年,我們 嘗試主動出擊,走入街頭,透過與群眾對話,了解市民想法,亦推動市 民關心公共事務。 4-6 月間,共進行了 5 場街頭行動。邀集志工於假日時段,前往臺中文 化創意產業園區、刑務所、台中文學館等人潮聚集的公共據點,透過與 市民近距離的互動,介紹好民的成立初衷、近年的工作成果,以及正在 進行的各項工作專案。一方面提升組織曝光度,另一方面蒐集市民對於 台中市政的想法與意見,作為請願運動議題設定之參考。 11、12 月期間,則參與 3 場大型活動的市集擺攤,有策略地讓參與市集 的特定群眾認識我們,同時,我們設計了趣味性的「九宮格連線」賓果 遊戲,向市民介紹「請願」、「轉型正義」、「香港反送中運動」等議 題知識,讓公共議題不再生硬、冷冰。
28
成員 培力
29
W ELCOME
2019 年透過自由路上藝術節及好民請願運動兩大專案,共招募近 50 名 認同本會的理念,且有意共同投入行動的志工。 我們透過讀書會、工作坊等形式進行內部成員的培力。邀請長期關注移 工議題的「1095,文史工作室」,透過《移工人生》桌遊帶領志工認識 在台移工處境,了解移工議題;辦理內部讀書會,透過《社區如何動起 來》、《殺戮的艱難》、《召喚法力》等讀本,認識不同議題,共同討 論如何以個人的身份,在日常和異溫層展開對話;思考透過好民此一組 織的力量如何捲動更多人參與行動,同時,提供討論公共議題,交流想 法,相互學習的平台;亦透過共識營,盤點內部資源與工作成效,並訂 定來年方向與目標。 期許自己在厚植台灣公民社會的同時,也能夠彼此陪伴、相互學習與成 長,和台灣社會一同前進。
30
年度財務報告 收
捐款收入
1,575,598
專案收入
2,188,743
其他收入
206,451
總 收 入
31
入
3,970,792
2019 年
收
支
餘
額
774,094 元
註: 其 中 738,363 元 是「 自 由 路 上 藝 術 節」捐款之尚未支用餘額,該餘額將應用 在 2020 年度相同專案。
支
出
人事支出
1,536,968
專案支出
1,017,264
行政支出
600,208
其他支出
42,258
總 支 出
3,196,698
32
未來 展望
2020 年,我們將以「自由路上藝 術節」作為行動開端,「以藝文行 動開啟公民社會之改革」,持續透 過多元的藝術媒介,回顧台灣民主 發展進程,傳遞自由之珍貴價值, 建構獨立建國之意識;藉由 「好民 請願運動」,培力對審議式民主有 興趣的市民深化在地公共議題的討
扎根民權 走在自由 邁向建國
論,促進地方政治生態的革新;經 由「好國好民系列講堂」,厚植市 民對於國家主權及地方市政的深入 了解,藉以培力更多投入倡議與革 新的行動者。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從 2016 年 3 月 成立至今,已屆滿 4 週年。未來, 我們仍將秉持初衷,持續扎根台中, 深化市民對於轉型正義、民主政治 的理解;擴大對於市政監督的參與, 冀以達到深化公民社會之目標。 在成為「好國好民」的路上,期待 您與我們繼續同行。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