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遇見佛陀》下冊

Page 1


第二部分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前言 聽著這些豐富燦爛的佛

踏進朝聖的旅途後,我

教歷史再踏進朝聖景點中,

們便踏入了佛陀的一生。 在旅途中,信奉印度教

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卻是當地

的 導 遊 Kuma 先 生 說 得 一 口

的荒涼遺跡,這樣大的落差,

好故事,把佛陀的生命軌跡

怎能不升起對佛法得來不易

盡他可能的對我們展演一遍。

的感慨?

除此之外,家師果如法

而 Kuma 先 生 自 己 就 和

師也會利用時間在車上或旅

佛陀一樣是剎帝利(註)人,他

館中對大家開示。他會補充

看起來大概四十歲上下,可

導遊沒提到的觀點或角度,

是他的觀念幾乎和幾千年前

或是南北傳佛教和印度教對

相差不遠,我們從他對自己

佛陀不同的詮釋,以及在修

生活的敘述中,理解了從他

行上對正確觀念的苦口婆心。

的角度看現代印度上層階級

每到一個景點,我們就

婦女的生活,真的還是和古

複習許多歷史或傳說,以及

代相差不多。

當地的風土民情。

他說,現在未婚的女人

我 們 沉 浸 在 Kuma 以 印

還可以去受教育或工作,一

度式觀點下的佛陀故事之中,

旦結婚之後,剎帝利與婆羅

令家師也有很多不同的感受

門階級的女人就必須關在家

與體悟,伴隨而來的是更多

裡,每天頂多幫忙一些煮食

豁然開朗的理解……

的工作,其他的事情都不能

剎帝利 古印度四種姓之一,意譯土田主,屬於國王、大臣

182

等統禦民衆、從事兵役的種族,所以也稱「王種」 , 階級僅次於婆羅門。釋尊也同屬此階級。


做,家裡會有傭人代勞。

是男人的附屬品,永遠沒有

他和老婆還是父母指定

自主的自由,生命受到很大

的婚姻,並沒有戀愛自由,

的束縛壓抑。所以當她們聽

婚後的婦女要依從家裡的男

到佛法時非常嚮往,也希望

性而活,在家裡除了看電視

能過這樣真實修行的生活。

就是吃東西,所以這些婦女

但是在印度沒有一個宗教敢

婚後很快就變胖發福。

對她們做這樣的開放。

直至今日,印度的女人

以前是在書中讀到這樣

仍然不能隨便出門,甚至連

性別不平等的故事,但現在

工作都不可以。他老婆要出

親 耳 聽 Kuma 的 述 說, 都 令

門必須由父親或是丈夫陪同,

我們十分感慨,尤其是家師

如果需要購物,也多是 Kuma

感受更是良多,所以家師便

去買回來。

做了非常多關於女眾出家的

現代印度仍然對女人的

開示。

個人活動諸多約束,更何況

接下來的篇章,便是從

是在佛陀時代?當年讓女眾

家師的開示中,選錄了一些

出家,出門托缽四處弘法,

當時十分有感受的開示,在

根本是不會被國家社會允許

這些開示中,我走過了這趟

接受的。

朝聖之旅,也走過了心中的

當時的印度女人,就算

起伏與猶豫。

是王族親貴的夫人,也仍然

第二部分

183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關於佛陀修行 世俗紛紛擾擾,我們要如何珍惜修行的善因緣?

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印度

暗但仍有一點點天光,晨霧

朝聖,不過這一次的因緣十

非常的濃,天氣有點冷,我

分特殊,我也是第一次這麼

獨自行走,感受到一份孤寂。

仔細的了解很多以前對印度

四周靜到只能聽到自己

想法混雜的地方。 這一次有著與佛陀一樣 同是剎帝利種人的導遊 Kuma

吸聲、心跳聲,大部分的人 此時都還在睡眠之中。

先生作陪,以他豐富的資歷

佛陀選擇的這個國度,

加上對佛教與印度文化的瞭

在清晨還帶有一份寒意,中

解,從他的解說,給我許多

午卻熱的像夏天,讓自己在

啟發和感想。

生活與境界上都不能安逸、

在路上,佛陀的偉大行

不能自在,而正正就是在這

誼、 事 蹟、 教 誡 等 等 故 事,

種不能安逸自在的環境中,

都從我的腦海浮現而過,有

才能讓自己在道業上去吃苦,

蠻深的感慨。

去明白苦,然後才知道去修

在某天早上六點左右, 我一個人走到外面,四周黑

184

的腳步聲,甚至是自己的呼

道來離苦。 古代的先賢大德要歷經


多少的生死,千辛萬苦爬山

生命覺醒的意識,我們害怕

越嶺,走過沙漠,爬過雪嶺,

獨處,害怕孤寂,害怕黑暗,

甚至從海洋乘船而來。千萬

我們用追尋娛樂享受來當成

個人裡面只有少數幾個能達

生活的充實與人生的豐富。

成他們的目的,是這麼的辛

但實際上都只是一種欲

苦才能到達佛國,才能聽聞

望的滿足,都只是對生命的

學習佛法。

恐懼,我們藉著外在的事物

而今天的我們因為生活

來減輕內心的不安全感,所

和科技的進步,很容易就能

以害怕獨處。好一點的人會

接觸到很多的佛法。然而,

藉著佛法使自己的身心稍微

這份容易,這份普及,有否

比較安定,但是生命究竟的

從我們的內心裡引起對法的

實相為何?該如何真正得到

珍惜還有恭敬?

解脫,得到真正的自在?我

我們有借用方便的科技

們卻從來沒有認真的對待過。

來快速處理自己的公私事,

想想佛陀時代的弟子們,

以便挪出更多的時間做生命

都是在水邊林下早晚精進努

上的實修嗎?還是用現代科

力,那樣簡單的日子與面對

技的方便而讓自己更掉到五

生活的清苦,怪不得他們能

欲塵勞的享樂裡?

對生命有真正的主宰與自在。

大多數生活在世俗中的

而反觀我們,大家真的

我們,大概很難有這份自我

不敢去碰觸這樣的議題,往

第二部分

185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往都是用外境的事物來逃避

否則,我們每天因循度

或是麻醉自己內心的問題,

日, 生 生 死 死, 死 死 生 生,

或是不去想它,只是任由時

現在的苦是過去造的因,現

間就這樣過去算了。

在造的因又成為來世的苦,

佛 陀 出 生 時 說:「 天 上 天下,唯我獨尊。」

這就決定了我們的今生和未 來。

真正能使生命得到自在

我 們 去 朝 聖、 去 頂 禮、

與歡喜,遠離一切顛倒恐懼

去膜拜,如果內心沒有期許

的人,只有我們自己,只有

與自我要求,縱然是抱著虔

自己才能清清楚楚的面對身

敬的心,仍然是有所求的生

心的欲望與執著,才能真實

死心,這樣給你瞻仰再多次

的了解生命的實相。

也離不開生死的妄執。 所以,佛陀的出世到底 帶來怎樣的啟示與意義?這 是每個人自己生命的課題。

186


任何的旅程都有結束的

否則,縱然有千百佛陀

一天,但結束並不代表永遠

的出世,依然喚不醒瞎眼癡

的停止,如何使生命在起點

心的眾生。

就是終點、終點就是起點,

希望我們不要辜負父母

處處都能夠確實掌握,不著

所生的身體,尤其不要辜負

在外相或是內心煩惱的執著

已經接觸佛法的這個好因緣,

與攀緣中,才是真正的走過

接觸佛法是真實生命的開始,

生命,這時才能覺察到佛陀

也是一種出生,該如何去成

的出世,為何可以替你帶來

長它,端賴我們如何去精進

生命的光明。

努力。 如果我們能以至誠的態 度,從內心升起醒覺的心, 便能用內在清淨的眼深刻感 受到這趟朝聖旅途所帶來的 生命意義。

第二部分

187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是否曾經想過,這個世界這麼大, 佛陀為何要選擇在印度出生呢?

印度這個國家很特殊,

188

的主流人物。

在氣候上,冷可以冷到凍死

但是在印度,要是不幸

人,熱也可以熱死人;在社

生為賤民的話,幾乎注定這

會上,富可以富到擁有全天

輩子沒有翻身的機會!你沒

下的享受,窮可以窮到幾世

有機會可以去受教育,沒有

都不得翻身。

機會去學習其他技藝,也永

一般國家不論東西方,

遠不可能有高攀高貴人家的

在人民的自我努力與機運上

機會,因為連去替貴族做服

比較平等,基本上只要你肯

務都不可能。

努力、肯奮鬥,再加上機運,

位於社會最低賤的人,

大大改變自己的人生是很有

婆羅門跟剎帝利人都不會跟

可能的,但是這在印度卻很

他交往,所以他們無從學習

難。

技藝和知識,就連婆羅門教 中國以前也是封建的社

都認為他們是沒有資格有宗

會,但自從春秋時代以後百

教信仰,是污穢到不受神庇

家爭鳴,連平民也都有機會

佑的,是沒有再生再活的能

受教育,也有機會成為國家

力的。


所以印度社會很不平等,

連回教都受印度原來的生活

在這個有悠久與高深文化的

影響,跟早期阿拉伯時代那

國度裡,竟然存在這麼懸殊

種回教、和現今中東的回教

的社會不平等階級,這在世

國家也都不太一樣,形成印

界上是少有的,人性被踐踏

度特有的回教生活。

或被歧視都可以說是最極端

印度文明完全和別人不 一樣,就連被大英帝國統治

的。 在古代印度,身為最低

超過兩百年,可以說是接受

賤階級的人連一般老百姓出

西方文化最早的亞洲國家,

入的路都不能走,他們只能

但在社會認知上也都沒因此

利用晚上做一些最下賤的工

有甚麼改變。

作。甚至他們走路的時候,

印度社會觀念的普遍性

還要搖一個鈴提醒別人,不

之廣之深之大,一直到今天,

要過來碰到我。

即使歐洲殖民對他們的生活

社會如此極端的不平等

是有影響,但是對他們四姓

與不自由,正是印度整個社

種族的傳統觀念,還有他們

會、 階 級、 文 化、 宗 教 信 仰

特殊的社會、宗教文化背景

的一種特色,而且千百年來

的影響卻微乎其微。

改進的狀況非常非常的少。

而佛陀所強調的新思想

縱然就是回教入侵了印度並

─一切眾生平等,佛性人

且造成這麼大的勢力,但是

人具足,一切諸法本來清淨,

第二部分

189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沒有一個所謂的真正主宰的

經跟所有老百姓的生活理念

神,連男女也平等,沒有任

完全打成一片融為一體。你

何的歧視 ─在當時是比原

很難去改變他們了,他們認

子炸彈的威力還要強大的。

為就是這樣子。他們的觀念

如果是在別的國家,對

已經很難改變,所以你們現

比出來的力量就沒有這麼大

在 聽 我 們 的 導 遊 Kuma 說 的

又深刻。

觀念就是這樣子了,他們從

西方的天主教以及基督

小受大人的影響,而且幾千

教到亞洲來傳教,哪兩個國

年來都是這樣,他們認為就

家是經營最久但是成長最慢

是如此,是很正常的,所以

的呢?

沒有辦法很快的改革。 所 以, 佛 陀 選 擇 印 度,

一個是日本,另一個就 是印度。

真的是別具意義。

西方的宗教在印度跟日

就如同蓮花只能在淤

本很難產生很大的影響力,

泥中才能生存,佛在印度出

這是甚麼原因?就是他們自

生,也暗示了我們就是要在

己本身的信仰,那個信仰已

五濁惡世中才能淬煉出光輝。 如果佛陀生長在一切都很完 美的地方,豈不是無法吸引 世界上無數的眾生來離苦修 道?

190


從小受寵的少年悉達多為何沒有成為紈絝子弟?

我們從一個經典裡記載

少年太子是個很有感受的小

的故事來看起,這是佛陀後

孩,他天生的慈悲心,以及

來自己說的。

同理心,使他成為一個沉默

他回憶起在兒時和父親

寡言,不會特別沉溺嬉戲的

一起到郊外巡視 ─看見辛

孩子。所以他對苦的感受力

苦的農夫在烈日下耕田,而

很強烈,對四周一切的情感

老牛拖著沉重的犁還不斷的

變化也很敏銳,因此他雖然

被鞭打,從土裡被翻出的昆

擁有當時最好的一切物質生

蟲和蚯蚓被鳥雀競相啄食。

活,卻不會被物質所迷惑,

這樣的景象,使他後來忍不

他觀察著周圍的一切,並且

住在樹下端坐沉思。

在內心思量以及疑惑著。

淨飯王見了問他何以悶 悶不樂? 他說,看到世間的眾生 互相競爭吞食,心裡頭覺得 很難過,所以才沉思起來。

既然太子是個很有感受 的孩子,他當然也會感覺到 生命中的苦。 我們可以推論出他一定 有著以下的幾種苦:

從這個故事可以推斷出

第二部分

191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喪母之苦:

192

家人民福祉的壓力,還要保

太子的姨母對他很好,

持國家的和平獨立,在四周

但他一出生就喪母,他是如

許多虎視眈眈想要擴充自己

何的想念母親呢?更何況母

的大國家之間,是很困難的。

親的死想必和自己的出生有

如果要搶先一步擴張自己又

關係,對於如此善感的孩子

要動用軍事,這一定是善良

而言,一定有許多說不出來

的太子最不能接受的狀況。

的疑惑和苦悶放在心底是外

所以這個煩惱不但很大而且

人所不知的。

真的很苦。

國事危機:

不合理的社會階級:

當時的國際事務其實很

當時的社會階級非常嚴

紛亂,小國家要長治久安的

苛,就算他本人沒有直接接

生存,其實是不容易的,要

觸到後面兩種低階種姓的人,

維持國家繁榮人民安居樂業,

他在讀書學習時,一定也被

還要抵抗可能的強國入侵,

灌輸了社會階級不可動搖的

光是靠一些例如聯姻的方式,

觀念,而且那是十分嚴格的

其實效果仍是有限。太子從

宿命論,低階的人生生世世

小跟在父親身邊,一定也參

永不脫離,而且上兩個階級

與國事的決策學習,自然很

的人生活水準和其他平民相

清楚那個狀況。要肩負起國

差很多,太子不可能不知道。


這樣極度不平等的社會環境,

教育,以及種族該有的優越

一定使他隨著成長而困惑有

感,一定有莫大的矛盾和衝

加,早已埋下想要找尋答案

突。

的伏筆。

因此他沒有變成一般的 紈絝子弟,反而在自己的生

貧富差距太大:

命中體會和觀察了許多點點

他父親給他的一切享受,

滴滴。這都使他成為後來擔

一定會使他對物質生活有疑

負大任的資糧。所以居住宮

惑感,因為他的其他宮女奴

殿生活優渥的少年太子苦不

僕一定和他不一樣,貧富的

苦?當然苦。如果體會不出

差異和種族的差異,讓他在

人生裡有苦,就不可能想要

年少時就覺察出生命的苦,

去求道尋找答案了。

這些感受在和他所受的貴族

第二部分

193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太子要離家當時,他是否有甚麼內心的煎熬呢?

194

太子發現對於情感的貪

這樣的輪迴看似毫無止盡,

求成為了人生的痛苦,因為

甚麼時候心靈才能自由自在

他早就觀察到父親淨飯王對

沒有負擔,才能不畏懼無常

他的寵愛與不捨,以及姨母

的來臨與生命的壓力呢?

對他視如己出,即使宮廷內

普通人可能覺得,我好

的生活衣食無缺,可是父母

好的享受現在的幸福就好了,

之愛就是會時時掛念著孩子,

幹嘛想那麼多呢?但是從小

永遠都要擔著那一份心。而

就深思熟慮的太子,受到了

他也有愛妻,感情愈好,愈

婆羅門教義的許多薰陶,他

是難分難捨的互相牽掛,這

會去反覆的拿自己的生命去

時候兒子出生當然更加感嘆。

和教義做比照和體會,愈是

這一切看似人倫幸福,

幸福,他愈是不安,而他也

家庭美滿和樂的人生,只是

見到了周圍的許多人,不論

更加令他疑惑。無常隨時都

是家人或是平民,這些人們

會剝奪一切,這樣的幸福是

全都籠罩在一樣的痛苦裡,

不會長久的;很快的,他馬

哪有因為貧富貴賤,無常與

上會經歷更多的生老病死,

貪愛執著就少一點呢?


太子早已經思索著離家

在黑暗的皇宮裡做最後一次

求道的可能性,唯有這一條

巡視,他可能稍早前已經特

路,才能帶大家脫離痛苦,

別陪伴過父母,最後也來到

因為他如果找到真理,能幫

臥房探望熟睡中的妻兒,以

助的人將是無遠弗屆,遠遠

他如此敏感的人,怎麼會不

超過管理一個國家的人民。

難過呢?

這樣的好處怎能不讓悲天憫 人的太子心動呢?

可是他更清楚自己的責 任在哪裡,他不會辜負這樣

出家求道的思索一定要

的親情割捨,因為是這麼的

在心裡醞釀很久,不會是一

捨不得,所以他一定要讓這

個青年衝動下的決定。所以

一切都值得。

他早就做足了吃苦的心理準

他對著陪他出宮的隨從

備,也很清楚出家修道和宮

說:「 請 轉 告 父 王, 若 我 出

廷生活是很不一樣的,也必

家修行無法戰勝生老病死的

定打聽過要往哪裡去尋師求

苦惱,絕不回宮見父王。」

道,這些離家的過程可能都

從他這個誓言來看,他

在他內心中反覆推敲了很多

離家時的內心是承受極大的

次,也開始在找尋可以離開

痛苦的,而且他也在心裡發

的機會點。

了大願。

然後,在二十九歲那一

發願,到現在一樣是我

年的二月份深夜,他偷偷地

們修行不可或缺的一個方法,

第二部分

195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所以我們早晚課唱誦的四弘

了捨棄親情而苦惱,也為了

誓願,都一直在提醒我們不

放下國家的責任而苦惱,但

要忘了修行的目的和初衷。

是他給我們一個典範,就是

我們來想想,如果是我

為了修行,可以放下所有眷

們自己,當你暗別了父母妻

戀的人事物,堅決的踏進自

兒,踏出你出生長大的家,

己的決心裡,沒有成就絕不

而且是一個充滿愛與幸福的

回來。

家時,正常人會有何心情? 儘管你決心出家,我們

案就不再回來的決心,我們

未斷的貪戀還是在拉扯著我

可以拿來想一想自己對於修

們。太子當時還沒有開始修

行的決心又有多少呢?

行,想他也必和我們一樣為

196

太子下了一個不找到答


佛陀降魔成道,到底甚麼是魔呢?

釋迦牟尼佛在成道前有 件事很重要,就是降魔。

例如色有色區寰宇,識有識 區寰宇,寰宇就是範圍之內,

1. 死魔:每一個人都免

而「色」就是執受有色身、

不了一死,生死無常來臨時

有相可見的意思。色界天照

就是死魔現前。

樣有五蘊,只是色界天的根

2. 煩惱魔:煩惱現形時, 我們身心都做不了主,隨著 自己的業及煩惱起心動念。

比我們殊勝、微細。 修行會使我們的五蘊各 起十種變化,十種層次都非

3. 陰 魔: 五 陰 魔, 五 陰

常不可思議,大多數的人都

就 是 色、 受、 想、 行、 識 等

不了解,反而執著自己是否

五蘊。五蘊怎麼會成魔?這

得了神通,修行是否有了轉

是修行上所產生的現象,《楞

變,這些都是著相,都是障

嚴經》上提到五十陰魔,陰

礙。而著在境界變化上,無

魔不是陰間黑暗的魔,「陰」

法從境界出離就叫著魔。從

是指「蘊」,在修行禪法很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精進用功時,我們的五蘊色

色、 受、 想、 行、 識 都 可 產

受想行識都會起種種變化,

生變化,凡夫從有執受、粗

第二部分

197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198

染的色,變成淨根淨塵現象

一般的天魔是指欲界的

的根時,就會產生種種變化。

魔。天魔認為整個宇宙、山

如果有禪定的經驗,就會感

河大地,乃至所有的生物都

受到小小神通的變化,但定

是他創造的,都是他的子民,

中所呈現的境界,所見到的

應該要受他掌控。人類如果

一切,往往皆非我們粗妄的

修道以後,可以不受自己欲

浮塵根所能知道的。

望的驅使,遠離欲望的貪念

4. 天 魔: 天 魔 有 兩 種,

執著,成為真正自我的主宰

一種是色界天的天魔,一種

者,這樣就不是天魔的子民,

是欲界天的天魔。修道的人

天魔也無法再駕馭控制他。

最先要降欲界天魔,而色界

對人類來說,只要是陷

天的天魔跟欲界眾生接觸最

落在凡人的弱點上而無法自

多。色界的天魔叫色究竟天,

拔,就是著魔,這些弱點就

也就是摩醯首羅天,摩醯首

是人的著迷處,例如名利財

羅天有三頭四臂,騎著大白

色等等的變化;或是人的恐

牛,印度教最大的保護神就

懼處,例如怕死怕損失等等

是這種造型。

的怖畏處,還有思想顛倒之


處,這些心性上的變化都容

超越那些障礙之後,就能達

易被魔給掌握,讓你沉迷在

到完全的解脫。

其中不想出離,或是陷入其 中出離不得。

對修行者而言,魔考的 來臨代表著一個試驗,魔並

所以修行者必定會遭遇

不可怕,而是修行者能不能

魔考,看看你通過了這些凡

通過考驗,超越自己的貪著

人的障礙了沒?

與執取。

因此,佛陀在證悟前降 魔對他自己是很重要的一個 關卡,對於世人更是一項重 要的示現,他降的不是外魔, 而是人類自己的心魔,那是 人們無法解脫的束縛,更是 枷鎖,佛陀降魔的過程代表 著修道者內心的轉變,並且

第二部分

199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天魔是如何阻礙佛陀成道呢?

當有人出家或成道時, 魔宮會震動,魔王也不只少

天魔是欲界天最高的成

一個子民而已,因為成道之

就者,是欲界天中地位最高

人通常會帶很多人一同修行

的, 所 擁 有 財 富、 名 位、 享

精進。佛陀成道後,魔王害

受、女色也是最好的。所以

怕擔心魔子魔孫減少,所以

他獻出的美女當然比人間的

也經常來到佛的面前,請佛

更妖嬌美麗,而且還做出種

陀早點入涅槃。

種舞姿來誘惑,佛陀仍然不

道業成就之前會有很多

200

佛陀都不為所動。

為所動。

考驗,天魔的考驗最大。佛

魔王不知如何是好,最

陀要成正覺時,魔宮大震動,

後惱羞成怒,率領千軍萬馬,

魔王大恐慌,他馬上來到佛

頓時大地黑暗,雷電交加,

前告訴佛陀:你已苦修六年,

千軍萬馬衝過來,眼看就要

不要再這麼辛苦,你所修已

將佛陀碾碎,他依然如如不

經很足夠,只要你放棄修行,

動,結果刀劍未刺到佛陀之

我讓你做全世界的統治者,

前就掉落地面,化成朵朵蓮

並許以名位權勢、金銀財寶。

花,惡形獠牙的士兵都變得


慈眉善目,最後魔王也變得

體會到《地藏經》所言:「世

毫無力量。

間眾生舉手投足之間無不是

魔王跟佛教因緣很深,

業、 無 不 是 罪。」 如 有 這 樣

在佛未成道前,他就給予種

的覺醒,就能以法來安住自

種障礙,一再阻礙佛陀成佛,

己,給自己規誡,也才知道

所以小乘經典中有關佛陀成

懺悔。如果自省自覺力很差,

道八相記載,有一個很重要

根本無法發覺自身有何過失。

的相,就是降魔。但大乘經

所以成就道業的過程中

典的八相並沒有降魔的說法,

一定要降魔,假使體會不出

大乘認為佛魔本來一體,所

自己身心有甚麼過失,有甚

以佛魔其實是無二無別。

麼需要改進,處處都覺得自

事實上沒有魔,佛就不 成,道就不成。就像黑布上

己很好,那表示你的修行尚 未上手。

有再多黑點也顯現不出黑點

我告訴很多人要常常自

的形像,而白布上只要有一

我反省,行懺悔時才能發覺

點小黑點就清晰可見。

自己身心的過失。如果一日

平常我們生活在五欲塵

三省吾身都做不到,如何做

勞中,身心為魔的子民有魔

到佛法所說,念念之間知道

的想法,自己就是魔,還自

自己的起心動念,遠離過惡

以為不屬於魔所控制。道業

呢? 菩 薩 畏 因, 眾 生 畏 果,

能用上手的人,才可以隨時

我們修行未能上手的原因,

第二部分

201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往往是在微細的起心動念之

再大的悲心願力也沒辦法。

間無法掌握,用功使不上手,

所以這些眼淚是感傷眾生不

功夫修不好,這就跟魔相應。

解佛法的珍貴,繼續用顛倒

當魔王獻上自己絕色的

的思想生活,不想振作,不

女 兒、 名 位、 權 力、 財 富,

能了生脫死,甚至不分辨佛

乃至威嚇的武力,佛陀都不

法的正確性,這是佛最大的

為所動之後,最後無計可施

難過。

之下便對佛陀說:「我沒有

佛力再大,佛願心再高

辦法阻止你成正覺,但是我

再廣,眾生如不願自我精進

可以變做你的徒弟來破壞你

努力,任何人都沒辦法。

所教的正法。」這就像獅子 身上的蟲是從獅子身上來, 依靠獅子存在,卻時時刻刻 要吸獅子血肉。 佛陀聽完後掉下幾滴眼 淚,因為這一招是佛陀無法 抵禦的。佛陀可以做到不受 外力的誘惑,但是若眾生自 我墮落,不知振作,錯失修 道的因緣,甚至曲解正法, 破壞佛法傳遞,縱然佛陀有

202


甚麼是神通?

我們常在經典上看到佛

前做了很多福報善事,死後

陀入定,接著就放光等等一

能在天上享樂的人,是屬於

些神通變化,還有佛陀聖弟

報通。例如水裡的魚,牠的

子也很多都有不可思議的神

報通就是能在水裡游,鳥就

通力量,我們不免會想,佛

是能夠在天上飛,這些與生

陀時代的修行者好像都很容

俱來的能力就是報通。

易有這些神通現象,現在修

鬼也有通,當人進入中

行的人為甚麼就沒有這些神

陰身時就會有這些通了。所

通力?

以我們可以超渡一個死在外

甚麼是神通呢?神通的 「神」字,是不可預知、變

地的人,因為他能不受距離 位置的侷限就能感受到。

幻莫測、使得一般人無法想

或是有人問,我的先人

像以及揣摩的能力,而另一

一輩子都沒聽經聞法,死後

個意思就是指天人,在中國

讀誦經典給他聽會有用嗎?

稱為神。

所做的這些功德他會接收得

天人其實也具備了天人

到嗎?會的,尤其是自己的

的通,又稱天通,他們是生

親人來為往生者做佛事,很

第二部分

203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204

容易就能一念相應。因為在

多人會看到或聽到不可思議

中陰身時聽聞佛經很快就能

的境界或現象,這些感受在

獲得心靈上的安定,就像溺

沒有體驗過禪定境界的人而

水者馬上抓到救生艇那樣,

言,往往會認為是入魔,但

不像活著的時候還會受到自

這些也只不過是修行上的宗

身思考和經驗習慣的牽制。

教體驗而已。

鬼道裡的眾生還是有

這不僅僅是在佛教,其

分福德比較多的,例如在台

他宗教的修行也會發生類似

灣常見的城隍或是某某帝君

的現象,因為只要你制心一

等等,依佛經來說,都屬於

處後,不論用何種宗教方法

鬼道眾生,而餓鬼道多一個

都能感受到這些自然現象。

「餓」字,代表著他們長時

而當修行者進入第四禪時,

間沒有福報與因緣。

已經沒有念頭上的起心動念,

所以天通和鬼通都屬於

反而容易著在定的深度裡面,

神通的一部分,這種神通不

不容易產生想要修神通的念

是經由修證而來的,所以屬

頭,因此並非所有的修行者

於報通。

都有神通。

佛經中所強調的神通,

中國民間有很多人能通

通常是指修通而非報通。修

鬼神以及修煉道術,也都必

通是指經由禪定的修行而開

須要苦修才能有神通,但有

發出來的神通。在禪定裡很

時候卻因為外力干擾,如被


有福德的鬼神附著在這個修

類的很不一樣了。

行的人身上而加強了那些神

佛陀的聖弟子也不是刻

通的力量,使修行者誤以為

意去修神通的,是經由禪定

自己修成了神通。

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相應到,

因為修行者心中祈請要

但他也知道這非究竟,所以

得到某些能力,就常常會招

還會更進入滅受想定等等的

徠與之相應的鬼神,所以雖

去用功,並不著在第四禪。

然自身也要努力修行,但是

如果是一層一層禪定修來的

這類鬼神相應的神通現象,

阿羅漢就會有神通,但如果

並非靠一己之力修成的,他

是經由聽經聞法頓時了解諸

的進退差異就很強烈,身心

法本自空寂的聖弟子們,雖

狀況也無法產生像天人那樣

然也達到阿羅漢,但是從慧

的安定和自在,這樣並不算

解脫者就不會有神通。

修通,雖然也有修,但只不 過是去相應一些小術而已。

佛陀在講經說法時經由 入定而出現的神通,可以說

中國道教的出家真人,

是一種觀機逗教的接引,就

他們也是照著經典打坐修行,

像一些有經驗的人,他可以

過程也很嚴謹,這類修成的

從聽眾的反應去了解當時大

道通,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受

眾的身心狀況,就可以知道

用,自己身心狀況也都呈現

自己當時該以甚麼方式去教

安定自在,這就和乩童那一

導或解說。

第二部分

205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我們每個人嚴格說起來

如果在平日生活也都能應用

都有神通,只是掉落在分別

這種定的智慧,這當然也是

執著之中,所以無法長期的

神通的一種。千萬不要以為

產生神通的作用,若是經由

像小說一樣,會法術那些神

修行就能夠產生作用了。例

奇的事才覺得是了不起的神

如在打坐時身心很安定,這

通。

種定的力量也就是一種神通,

206


從佛陀降魔一事,我們如何明白生命充滿障礙考驗?

佛陀降魔這件事,到底

就。例如我們在路上看到的

要向我們詮釋甚麼?就是希

印度人看起來好像是樂天知

望大家在生活之中不要怕任

命,隨順因緣,事實上是一

何障礙,也不要怕任何苦難

種自我放棄,他們很認命,

任何考驗,只要你身心有所

不會想要去抗爭。真正信受

準備,對於一切的考驗橫逆

佛法的人相信自己是有清淨

定能有所承當,自然也就可

佛性,有圓滿本覺、圓滿功

以度過。如同我本來就不會

德要去發揮努力,即使生活

游泳,如果突然掉到水中一

得很困難,內心也沒有放棄

定手忙腳亂,而對一個已經

自己,這和我們見到的印度

泳渡台灣海峽的人,突然掉

人完全是兩樣。

到水中不僅可自救還可救他

大家在各自的生命裡要

人,所以這災難對他而言不

去體驗魔道並不可怕,可怕

再是災難,不再成為障礙。

的是自己的心魔,魔由心生,

不要把魔當做大障礙,

心 裡 的 欲 望、 障 礙、 忌 妒、

能夠面對魔的考驗,不屈服

毒害的念頭思想,都會造成

於財色名位,反而更容易成

生命困苦,變成清淨心佛心

第二部分

207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的毒品。如果沒有常常去觀

最難以掌握的是心魔,一不

照,一念之間也許就造成很

小心就反被它控制。所以降

多錯誤,勿以惡小而不計,

魔不是成佛才需要做,身為

勿以善小而不為。例如對某

佛弟子,時時刻刻都要有修

人一時不滿,念頭愈來愈嚴

行、歷練與準備,萬一天魔

重,最後就會造成身口的傷

真正來臨要障礙你時,你才

害,夫妻朋友之間也都如此,

能不為所動。

這就叫魔害。 念頭一起時,不要一直

免走火入魔。之所以會走火

陷在裡面,要立刻去觀照,

入魔的人,是因為知見不清,

從佛法上去審思,觀照自己

盲修瞎練卻自以為有修行,

為何又掉入自我意識,掉入

這種人才容易走火入魔。魔

我 執、 我 見、 我 貪? 想 到 此

是指無始以來的業惱習氣,

就馬上跳出來,遠離不好的

能以正確的方法面對魔的考

念頭。尤其對自己的親人,

驗,其實也可以幫助我們消

因為愈是親密的人,我們自

業障成就佛道。

我要求的心愈鬆懈、愈不檢 點,愈容易起衝突。 相信對外在生命考驗的 魔,大家都經歷過許多,只 要有決心毅力必然可以走過,

208

有人說不能亂修行,以


如何方法修行才能圓滿?

記得有一位師兄說,這

受有這一份功德成就可得的

一次之所以參加這個朝山,

話,那都是掉在相上用功,

是因為看到經典裡面說朝山

是執相而修,那麼永遠不得

有多少多少的功德,經典說

實相。

怎麼樣怎麼樣的不可思議,

所 以 在《 金 剛 經 》 講:

所以趕緊要把握這樣的機緣,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希望能夠從朝山得到這些功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德。

甚麼是如來?甚麼是我們自 這樣的發心當然很好,

己的清淨心?你依序在生活

但是這些功德都只是諸佛菩

的修行之中,在身口意的努

薩對我們凡夫的方便法。我

力之中不離開這個清淨心,

們放不下身心一切的執著,

以這個清淨心做本修因,念

對外境妄取妄求的時候,諸

念不執著、念念不貪取、念

佛菩薩不得已而告訴我們有

念不攀緣、念念不分別,而

這些功德可得,至少讓我們

且還不掉入在斷滅相裡面,

有一個還不錯的東西可以去

行其該行,為其該為,任何

抓取。但是如果心中常常感

事相的功德因緣都不欠缺,

第二部分

209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這才圓滿。 就像佛陀,連穿針之福

造就,但是也不可以流於放

他都要惜取。佛已經成佛了,

逸懈怠。在生活裡面我們去

但是他還替弟子去穿針線。

了解與體會,把生活活出它

所以並不是成佛以後或是見

真正的快樂自在。但是快樂

性悟道以後就甚麼事都不用

自在,不是因為物質的享受,

做,反而是任何事件或任何

或者暫時沒有苦難,就認為

的人天福報,不管是持戒、

眼前的自在就是如此,要知

布 施、 忍 辱、 精 進、 禪 定、

道真正的快樂自在和圓滿,

智慧,都要一一的在我們生

是來自於我們生命對實相圓

命裡面親自去圓滿、去充實。

滿的真正體悟,那才是真正

否則這所謂的朝聖又能

的快樂。

夠獲到甚麼呢?牛牽到北京

一切的因緣都是即生即

走了一圈回來,牠就是神牛

滅的,沒有永遠的存在,也

了嗎?牠就可以變聖了嗎?

沒有永遠的佔有。你想佔有

所以不要欺騙自己,一切世

或想永遠存在這都是虛妄的。

間的相都沒有永遠的圓滿,

很多人不管是到寺廟裡面誦

永遠都只是如幻的假相,它

經拜佛,或是像這樣來朝聖,

只是眾緣和合而成的,包括

為甚麼都不能在很短的時間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裡讓生命跟佛法相應呢?

亦復如是。

210

佛法不是要大家刻意去

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以


自己的生死心把佛法包裝過,

並不是要捨棄現在所有

附著佛法而掉落到虛妄中,

的一切美好才是修道,而是

反而以為自己是在精進努力,

要去珍惜每一段的因緣和學

其實還是用自己的妄心,有

習,要感受到佛菩薩的恩德,

所求的心、分別心、貪著心

只有落實自己的修行才是真

在努力著。

正的感恩報恩,否則都叫做

其實我們在剛開始努力

虛緣。

的時候不可能做到無欲無相 或者無求,所以不需刻意去 放大它,只要提起正覺的念 頭就可以了。這點很重要。 要達到佛法裡說的無欲無求 還有無相,那不光只是用想 的就可以做到的。只要你時 時刻刻知道一切諸法當下是 眾緣和合的,當下是空寂的, 當下是不存在的,當下是即 生即滅的就好。所以要隨順 因緣,珍惜每一段的因緣, 而不要去妄取它,也不要去 妄執它。

第二部分

211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佛陀也遭遇過人生挫折嗎?

佛陀的一生並非毫無挫

但是當佛陀晚年的時候

折的,他也經歷過許多看似

去到南方,又遇上了提婆達

不順利的因緣,就像我們凡

多的叛佛,以及王舍城的阿

夫一樣,也有起起伏伏,但

闍世王把自己的父親活活餓

是佛陀面對困難的心態是和

死,這南北兩個大國的國君

我們不一樣的,他也坦然接

都是最護持佛陀的,最後卻

受當時的狀況。

都被自己的親生兒子害死,

成佛並非是成為無情無

任誰心裡都會覺得難過。佛

感的人,所以當他遭遇舍衛

陀最後也都沒有留在這兩個

國的琉璃王要滅掉釋迦族時,

大國,選擇四處遊走。

佛陀也出面阻止了三次,但 是仍敵不過因緣業力。而舍

212

政治動盪不安

衛國是佛陀一生教化最長時

佛陀在北方的祇園精舍

間的國家,竟成為消滅自己

和南方的竹林精舍講經說法

家國的元凶,這多令人感慨?

的時間都很長,這兩大根據

佛陀後來便離開了北方這個

地最後卻都被新王瓦解了。

傷心之地。

僧團的出家人當然就沒有人


再護持了,由於這麼多人的

教根本沒有機會去弘揚。

吃住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佛

當瞭解到佛陀在晚年的

陀在晚年的時候就帶著弟子

社會背景、當時的政治叛亂

四處去弘法。但事實上就跟

還有加上宗教對佛的排斥力

孔子一樣,說好聽的叫周遊

量,就知道佛陀為甚麼會選

列國,其實是求食於四方,

擇在這麼偏遠荒涼的拘尸那

四處流離。

羅入滅,那個小地方的國君

佛陀在這之後就再沒有 遇到比這兩個國家更大的地

是沒有權勢的,而且還是個 婆羅門教的地方。

方了,其他的國家都非常的

由此可知,佛陀在晚年

小,沒有甚麼力量,所以佛

的時候比前期的弘化更加辛

陀繼續四處遊走。他晚年的

苦,早期二十五年間都比較

生活條件和早期差很多,沒

固定居住在同一個地方,如

有以前頻婆娑羅王或波斯匿

果有移動,也只是王舍城跟

王做為兩大外護時所得到的

舍衛國這南北兩個大國之間

那麼完整與良善,因為一國

跑,到了晚年反而跑了更多

之君不支持的話,就算有大

其他的小國,主要原因也是

居士想要護持都會有困難,

這樣。

鑑於社會上婆羅門教的舊勢 力依然很強,如果國君在政 治上不給予一種保護,新宗

得力弟子相繼入滅 佛陀晚年時的另一個挫

第二部分

213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折就是他兩個大弟子 ─一

也是佛陀的弟子,曾經也禮

個是舍利弗、一個是目犍連,

敬佛陀教法努力修行,當他

都比佛陀早往生,他們都是

小有所成之後,卻仍未馴服

佛陀的兩大臂膀。

內心的惡念,便開始不服佛

在僧團裡舍利弗跟目犍

陀的教導,積極想要取得僧

連幾乎都是代替釋迦佛在做

團內的領導地位,但都被佛

弘化,而且他們兩個感情非

陀所斥,最後他懷恨在心的

常好,在僧團裡面也很有人

離開佛陀的僧團。

緣。他們跟大迦葉不同,大

當時阿闍世王子對於權

迦葉是屬於苦行的,他對於

力十分喜好,提婆達多便利

原來印度婆羅門教的東西也

用神通力來取得王子的信任

很死守,以苦行為職志,佛

之後,兩人一拍即合,王子

陀勸誡也不聽,因此他也比

也非常配合他。之後提婆達

較不和其他人在一起。所以

多便慫恿王子做出許多大逆

真正在僧團裡面負責教化,

不道的行為,如逼死父親自

而且影響力最大的,其實是

立為新王。而阿闍世王十分

舍利弗跟目犍連,可惜都比

信賴提婆達多,令他有更多

佛陀早走。

權勢可以胡作非為,其中一 項便是破和合僧,使僧團分

提婆達多叛佛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堂弟,

214

裂,還有許多次害佛的計劃。 即使是佛陀也都無法阻


止被貪瞋癡慢疑所燃燒的弟

王臣貴族的支持,是因為結

子所造的罪業,雖然提婆達

合了原來印度教的舊勢力。

多在臨死前懊悔的重新皈依

當時佛陀思想的影響力其實

佛陀,但他所造的惡業還是

已經非常大,對他們來講就

要在地獄裡受完。這段反佛

像洪水猛獸,所以只有唆使

的經過當然也使得教化推行

新王才能穩固印度教的舊地

受到許多阻礙。

位,這是因為在印度的國王 雖然權力很大,但事實上他

社會風氣的改變 ——婆羅門教勢力的興起

是受整個大家族還有婆羅門 教或者剎帝利這些人的影響,

當時社會還有一股婆羅

如果他們不支持,新王是不

門教的反撲力量,這兩個王

容易這麼迅速得到支持的力

子之所以會叛亂成功並取得

量的。

第二部分

215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關於女眾出家 佛陀為何三番兩次的不同意女眾出家? 最後又同意了呢?

216

當你切身以佛陀的教誡

今日我們常在台灣佛教

來修行時,還有去真實理解

界很多雜誌看到,有很多比

各種經典之後,就會深信佛

丘會拿八敬法的戒條來要求

陀是多麼慈悲。佛陀的慈悲

女眾遵從;而女眾比丘尼則

不管在大乘小乘的所有教理

會拿經典中女眾修行成佛的

之中都是貫通的,他對待男

例子,來反駁這些男性沙文

女眾真的沒有分別。只是一

主義。結果一方用律典,一

個教理要推行於廣大社會,

方依經典,在各執己見之下,

希望大眾都能修行,就必須

兩者當然無法互相理解融合

要合乎當時社會上的觀感,

在一起。

所以當時不得不拒絕女眾出

其實不僅是八敬法,佛

家的請求,這也是不得已的

陀制定其他規範女眾的戒條

決定。所以後來制定八敬法

也都比男眾嚴苛。不過這不

(另文詳述),除了要留意

是因為佛陀不慈悲,而是有

當時的社會觀感,也是為了

其時代性及條件性的考量。

要去除當時女眾的問題,以

佛經中一再強調眾生平等,

及保護女眾的安全。

怎麼還會有男女的差別呢?


所以,如果不回歸到印度早

境,所以才沒有讓女眾出家。

期的社會背景來看,的確很

印度的小孩成長過程中,

難找到真正的原由。

跟父親的關係都比較疏遠。

自古以來,印度社會裡

佛陀出生七天後,生母就往

女性的地位都很低,而古代

生了,所以佛陀小時候都依

的印度女人,就算她是王族

賴著姨母的照顧,因此我們

親貴的夫人,也仍然是男人

都稱佛的姨母、也就是後來

的附屬品,永遠沒有自主的

的大愛道比丘尼為佛母。

自由,生活中受到很多的要

大愛道聽到佛陀講法後

求及約束,即使千年後的現

非常的嚮往,就決心跟隨佛

在, 我 們 還 是 可 以 從 Kuma

陀出家修行。當時迦毘羅衛

談他老婆之中感受得出來。

國後宮很多王室夫人,乃至

佛陀當然認為一切眾生

於宮女們聽到大愛道的決定

皆具佛性,人人都可經由出

後,也想跟隨她一同出家。

家修行取得正覺,絕對不會

於是,大愛道就請求佛陀讓

有男女、種族四姓的差別。

女眾出家,佛陀最初並沒有

其他新興宗教也有四姓自由

答應。

的這種說法,也同意任何人

有一次,佛陀在迦毗羅

種都有信仰的自由,唯獨就

衛國弘化後要離開,大愛道

是沒提讓女眾出家。佛陀也

為了向佛陀顯示她的決心,

是考慮當時社會的背景及環

於是與宮女們剃掉自己的頭

第二部分

217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髮,脫下身上的珠寶衣飾,

接受她們出家。佛陀當然覺

換上粗糙的布衲衣,用行動

得很為難,但是考量當時的

來證明自己最大的決心。然

社會條件,以及比丘尼們日

後長途跋涉的趕往佛陀要弘

後的人身安全等等問題後,

化的路上,再三懇求佛陀讓

還是堅決不答應。 後來,阿難為佛陀取水

女眾們出家,可是佛陀還是 不允許。 但是這些女眾們誓死都

跪在外,於心不忍,就回去

不願意回去,準備如果佛陀

把消息告訴佛陀,並且對佛

再不答應,大家寧願就此為

陀再三的請求,佛陀最後才

求法犧牲生命。這些女眾開

答應而讓大愛道一行人出家

始每天不吃不喝,並且長跪

了。

在僧團外面,希望佛陀能夠

218

時,看到女眾們不吃不喝長


佛陀一開始為女眾制訂八敬法, 感覺還是很鄙視女性,這又是為甚麼呢?

雖然佛陀接受女眾入僧

7. 不同比丘住一處安居,也

團,不過為了改進她們與生

不得遠離比丘住處太遠安

俱來的諸多習氣(當然男眾

居(為便於請求教誡故)。

也是有很多習氣),佛陀制

8. 安居圓滿,應求比丘為比

定了八敬法:

丘尼作「見、聞、疑」罪

1. 百夏比丘尼,要禮初夏比

的三種自恣(根據所見所

丘足。 2. 不罵比丘。 3. 比丘尼不得舉比丘過,比 丘得舉比丘尼過。

聞所疑的犯戒事實舉罪)。 八敬法看似對女眾的不 平等,事實上佛陀絕不是這 樣的用意。

4. 比丘尼受具足,須在二部

因為當時印度女人沒有

僧伽中受(先於十人尼僧

受過知識上的教育,也沒有

伽中受戒,再求十人比丘

外出遊歷社會的見識,她們

僧伽為之作證)。

只被教導要忠於丈夫、慈愛

5. 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在二 部僧伽中懺除。 6. 每半月須求比丘教誡。

兒女等等人倫之間的情愛而 已。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平常 沒事最容易說三道四、譏嫌

第二部分

219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旁人,況且上等階級的女眾

也無人侍奉,這是非常非常

被伺候慣了,也許還容易看

不容易的。

不起人而態度傲慢,如今出

而且佛陀時代,除了像

家卻要捨情斷愛,自我約束

祇園精舍等等幾個比較有規

身心,生活上落差非常巨大。

模的僧舍以外,多數四處遊

印度上兩個階級的女人結婚

化弘法的男眾弟子,都是在

後,過的是養尊處優的生活,

水邊林下打坐、居住,並沒

幾乎連親手做羹湯的機會都

有遮風避雨的住所。而當時

沒有,每天閒閒在家裡只是

印度社會治安並不好,有了

等著老公回家。這樣的習氣

女眾弟子後,佛陀為了保護

要過著出家人清苦儉約的生

她們的人身安全,就規定女

活,不但要四處托缽,而且

眾必須要有固定居住的處所, 不可以像男眾一樣到各國去 弘化,避免遭遇如猛獸惡人 等等的傷害。甚至戒律中也 提到,若女眾比丘尼在身不 由己的情形下受外力強暴, 不算是犯淫戒。因此,八敬 法是基於當時女眾的資質及 生活環境的考量而制定的, 並不是要壓低女眾的地位, 長養男眾的傲慢心。

220


女眾出家對於印度有甚麼樣的影響?

佛 陀 讓 女 眾 出 家, 就

動還要嚴重。它是一種對當

像一顆定時炸彈,造成社會

時社會宗教及文化價值根本

生活的不安。因為印度女眾

的破壞,是倫理道德生活從

對男人只有臣服,就像導遊

根部鏟除的暴動,所有固有

Kuma 說他家中的花用都是他

的思想、家庭倫理、社會秩

決定,他要給五千就五千,

序等等通通都要改變,畢竟

高興給六千就六千,老婆只

女眾人口也約佔男性的一半,

有聽從的份兒。甚至老公銀

這一半的權益當然會撼動整

行有多少錢,老婆都不可以

個古老的印度社會。

問。在中國古代,婦女雖不

這個震撼不僅引起印度

如今日有這麼大的權限,但

教及其他宗教的不滿,連佛

也沒有像印度這樣受到如此

陀弟子也認為女眾的教育程

嚴格的約束,由此可知印度

度低,要教育她們很難,而

女人跟中國女人差距有多大。

且女眾已習慣了她們原本的

因此女眾出家,簡直就

生活及觀念,要她們改變習

是一種婦女解放運動,這比

染,適應修行生活實在不合

千年之後的美國婦女民權運

道理,因此很多僧俗弟子們

第二部分

221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都不同意佛陀讓女眾出家。 在印度,女眾受教育的

所以佛陀制定八敬法,

機會幾乎是零,即使是貴族

主要是為了要保護女眾。而

夫人也沒受過婆羅門教教理、

現代女眾出家人在討論八敬

知識,完全只是學習如何做

法時,多是侷限在枝節上的

老婆及稱職的母親。成長環

意氣鬥爭,沒有從根本環節

境造成她們的知識見聞如此

去探討當初佛陀制下八敬法

的閉塞,出家以後所面臨的

的原因。其實大家只要到印

是毫無所知的世界,生活方

度走一趟,就可以了解佛陀

式的改變對她們的身心都是

絕對是慈悲的,無論是誰,

很大的挑戰,甚至有危險。

四眾弟子絕對都可以出家。

所以,佛陀時代女眾出家人 才這麼少。

三千年後的印度現在, 女眾要出家仍然是千難萬難。

即使從原始佛教到後期

婆羅門教的人在晚年期會過

部派佛教,雖然有所謂的四

著修道的生活,很多人捨掉

眾弟子,但女眾僧團的數目

家庭去過獨身的修行,可是

仍然很少。就連後來南傳的

只有男眾有這種權力。因此

經典也幾乎不見女眾大德的

直到今天,印度還是看不到

書本註解或弘揚,這不是女

女眾修道者。

眾不修行不努力,而是先天 環境受制使得她們對艱深的

222

理論很難去作領會。


佛陀曾說女眾出家會使正法住世時間由 千年減為五百年,這是為甚麼?

我們常聽到,正法原可

女眾加入僧團後,不僅

住世一千年,但女眾出家後

讓僧團內部產生許多問題,

減少五百年。要是將這一切

也引來外道許多的非議。例

的罪過歸在女眾身上,對於

如最早期女眾出家時,還沒

這點我不是很滿意,也反對

有所謂式叉摩那戒(式叉摩

這樣的說法。

那, 又 稱「 學 法 女 」, 除 了

佛教正法在印度流傳的

受持沙彌尼戒,還加持六法

時間少了五百年是事實,始

戒二年)。所以有些已婚婦

作俑者當然是阿難,若非他

女來出家前已經懷了孕,後

一再懇求,佛陀不會答應讓

來便在僧團中生下小孩,結

女眾出家。因為佛陀早已預

果就被人誤會譏嫌。又有些

知後世對於女眾出家的觀感

女眾因盜賊侵入僧團而被凌

評價依舊不佳,以及女眾在

辱,造成當時社會很大的批

社會上的地位一樣低落,這

評,因此對佛法及佛教僧團

很可能會是外界抓到的有利

造成很大的傷害。

把柄,會使佛教正法無法流 傳。

其實正法住世減少五百 年的主因,還是印度教本身

第二部分

223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224

無法放捨,也不容許他人來

不允許對方來批評我們的家

挑戰自己特有的宗教文化與

庭、國家或人格,尤其不能

傳統觀念,這樣的民族性格

踰越自己最尊貴的絕對點。

也深植在很多人心中。就像

當有人越界時,就會起而反

我們可以去幫助別人,但絕

抗,哪怕對方是自己的朋友


也一樣。

速,也都很受到歡迎。直到

印度人認為印度教所保

佛陀答應讓女眾出家,便傷

有的一切是他們的財寶,是

害了原來護持者的最後底線,

與生俱來的驕傲,不可改變

這些人為了保護自己固有的

也無法改變,失掉了這些文

文化、特質,而與佛陀產生

化特質,自己都將一無所有。

對立。

印度是一個非常奇特的

看看現今印度仍然如此

國家,只要是神都有人信仰,

的輕視女性,就能知道這個

都可以長久流傳下來,就好

觀念已經深植到印度的文化

像台灣的土地公到處都有人

中,所以當時支持的信眾也

拜一樣,更何況佛教無論是

無法再繼續護持佛法,很多

教理或修行各方面都有很好

傑出的人才不來護持佛教,

的制度及傳承,怎麼可能在

也讓佛教不能順利推展至各

印度銷聲匿跡?很多書籍多

地,最後佛教就在印度滅亡

將佛教的毀滅歸咎於回教的

了。

入侵,對於這種說法我一直

當 然, 回 教 入 侵 印 度,

持著保留的態度,這一次來

以及密教的興起、僧團腐敗

到印度朝聖,我終於得到解

與部派分化等等,都是造成

答了。

佛教滅亡的重要原因。可是

原先僧團沒有女眾加入

當回教入侵時,和佛教同期

前,佛陀的教法傳佈得很快

創立的耆那教並沒有滅亡,

第二部分

225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所以也不能完全歸咎於回教

利種,他的觀念思想幾乎與

的入侵。

幾千年前的印度貴族階級相

所以正法住世減少五百

同。透過這次機緣與對他的

年的主因,並不是因為女眾

觀察,我才能明白這些歷史

傷害僧團而造成的。以當時

文字背後的原因,如果不了

出家女眾的人數、力量,並

解印度人的心理是無法解開

不能干涉僧團整體的運作。

的。

以前印度出家女眾很少,而

我們要了解佛陀接受女

且都住在城中的庵堂,獨自

眾出家的真正意義,以及制

成為一個團體,沒有任何男

下八敬法的用心。女眾也要

眾可以進入。除了求法的時

知道佛陀制定八敬法的本來

間或每月初一、十五誦戒時,

目的,並不是瞧不起她們的

會請一位比丘大德來作為她

緣故。所以,大家也不要因

們的戒師或教導經典外,女

戒律中的八敬法就把女眾地

眾沒有時間、也沒有機緣去

位給抹煞了。

接觸男眾僧團。 感恩有這趟旅程,讓我 解決了沉積多年的問題。這 次的因緣真的很好,可以遇 到導遊 Kuma。Kuma 是一個 自我種姓觀點很強烈的剎帝

226


為甚麼南傳佛教的比丘尼戒法失傳了?

在阿難舍利塔旁,我們

尼師本來就很少,因此傳戒

看到泰國出家人帶領居士在

的人數漸漸消失,最後南傳

做修行的唸誦,其中有一些

比丘尼的戒法就失傳了。

全身都穿著白衣的光頭女眾,

沒有人可以傳戒,想出

她們就是八敬女。在泰國、

家的女眾就以八敬女的方式

柬埔寨、緬甸都可以看得到,

修行。在泰國,她們會在大

這其實是比丘尼的演化。

寺廟邊蓋一個小庵堂住,吃

為甚麼有這些八敬女

飯不需像男眾外出托缽,只

呢?因為南傳國家的比丘尼

在道場外面擺一個缽讓人家

戒法在戰爭中失傳了。傳授

投錢布施,然後拿錢去買食

比丘尼戒與戒法,要有十師

物來炊饌。她們沒有出家的

親傳親證才行,即使戰亂時

身分,但是過的是出家生活,

也要五師以上才可為人授戒。

有時也會請比丘到她們住處

當年泰國、斯里蘭卡、緬甸

講說佛法。

等東南亞國家經常戰亂,燒

其實南傳國家比丘戒法

殺擄掠中,出家人四處逃難,

也失傳過很多次,沒了戒法

生活難以安定。又加上女眾

的國家就會往有戒法的地方

第二部分

227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228

請來傳戒大德及戒法,男眾

新在斯里蘭卡興起。後來緬

的出家人數量夠多,不至於

甸戒法失傳時,又從斯里蘭

像女眾那樣整個消失。例如

卡請來戒師重新傳比丘戒法。

斯里蘭卡曾經因戰爭失去比

如此一來,比丘戒法才沒有

丘戒法,於是從緬甸請來戒

因為戰亂而在東南亞國家中

師帶來戒本,把比丘戒法重

斷。


中國古代為何會貶抑女眾出家人的地位呢?

中國社會不像印度對女

為甚麼會這樣呢?以前

眾有這麼多的約束,但是女

社會比較封閉,消息比較少,

眾出家也是很不容易的,所

大家到寺廟拜佛,聚在一起

以中國從有佛教到民國近代

就會閒聊,這些來拜佛的老

之前,出家女眾都很稀少。

人、婢女們就把家族發生的

中國的庵堂其實多是有

事拿來八卦一番,彼此交換

錢人家的小姐或者丈夫去世

最新劇碼。因為沒有真正的

的夫人,不願意再過世俗的

善知識來教導她們,尼師們

生活,家族有能力的就撥出

聽久了也跟著傳遞八卦,結

部分產業成立庵堂,供養自

果庵堂就成了是非之地,也

己的親人,所以她們不需向

漸漸無人要布施給庵堂,有

外托缽求乞。後來有些人家

的甚至變成風化場所,結果

道中落,這些出家女眾就必

非常悲慘。

須出面接觸一般香客布施,

其實不只是女眾的道場,

這就很容易產生許多弊病。

男眾的道場也是如此。例如

古代所謂三姑六婆,其中一

六祖的祖庭南華寺,在明朝

姑就是尼姑。

憨山大師時,也變成不像修

第二部分

229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行的地方。當時寺裡除了供

的面貌。憨山大師還慨嘆,

奉六祖肉身的小室還常年點

當時的出家人只要能守本份

著燈,其他的地方連燈燭都

吃素、做早晚課、種田辛苦

沒有,很多出家人連早晚課

過日子,就是祖庭所謂最好

誦都不做了。而且寺裡很多

的弟子,不懂佛法是甚麼也

財產分給各房以後,有的被

無關緊要了。有些出家人甚

變賣了,寺院門口蓋了很多

至比世俗人還不如。這些都

屋子作為旅客休息、吃喝玩

是因為沒有真正懂佛法的大

樂賭博的地方,連官府都看

德去弘化指導,出了家也不

不下去。

知道如何去修行,最後變成

後來憨山大師去了以後, 才又慢慢的將祖庭恢復原來

230

只是會生活過日子而已。


今日女眾的修行帶來甚麼的影響力?

今日的女眾都很有能力,

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她們

包括我的徒弟都做得比我好,

都是真正的大丈夫,所以女

修得也比我好,絕對可以成

眾菩薩們一定要先能肯定自

佛,證得真正的大法。

己。

人頂多是在習氣上有差

雖然因社會環境的種種

別,今日女眾的整個心力、

因素,以前女眾出家人並無

毅 力、 決 心、 勇 氣, 以 及 所

法在中國及各地產生大的影

學的知識、智慧,都跟男眾

響力,但至少代表了佛法中

沒有差別,與往昔及今日的

的四眾平等,以及男女平等。

印度女人,是截然不同的。

讓女眾出家是佛陀真正平等

尤其是華人女眾,一定可以

的大原則,我們毋須再去比

對未來的佛教有很大的助力。

較它產生甚麼影響,影響會

今日有很多道場是女眾

隨時代改變而不同,但這種

護持,很多女眾出家人在教

信念千古不變,我們見到的

育或研究各方面都很出色,

是佛陀真正的慈悲、平等。

例如家師圓寂以後,法鼓山 還是欣欣向榮,女眾師兄弟

第二部分

231 果如法師的開示─

關於佛陀修行與女眾出家


我在二○一○年五月十六日於台灣玉 佛寺出家,當時我的七個攝影徒弟都有來 參與。趁此機會,我請他們各自拍攝一輯 對於我出家和當日剃度儀式的感覺的照片 或影片。 我希望能夠藉此帶出一個訊息──熱 愛攝影的人,不論遇到甚麼事情,尤其是 值得紀念的,都會抓緊機會拍攝下來。我 一直提倡的拍攝方法,就是以感覺先行, 因為只有這樣的創作,作品才有機會感動 別人。 因為創作空間不應該有任何限制, 所以我教他們不要只是自困在當天拍攝的 東西上,任何能夠表達他們內心感覺的照 片,都可以加進去。為了表達得更淋漓盡 致,我還要他們加上適當的音樂,把照片 剪接成影片,讓大家有更深切的感受。 這次我們一起合作創作,就是要身體 力行,給大家一個示範,如何在有限的條 件下,仍然可以創作出能表達內心所想的 意念;同時告訴大家,想要在攝影創作上

232


進步,是要不斷給自己製造機會,就算沒有遇到特別的事情, 也應該按時訂立一些 project 去要求自己完成。 希望看完這些作品之後,能夠給大家創作上的啟發,日後 能有更多不同題材的作品,可以互相切磋分享。

常霖法師 ①

① Mimi Sun 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BGOn-F-He8

⑤ Toby Wong 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MaETubfTFk

② Martin Lam 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HOS4cGN8lM

⑥ Katy Wong 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UHbtgpJ2o

③ Raymond Kam 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Y_4KspVyPQ

⑦ Mei Chan 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vXaWFWvnD4

④ Terence Pang 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sT14c7kwxQ

附錄

233


文字整理 王舒俞

部分照片提供 Martin Lam、Raymond Kam、Terence Pang、 Katy Wong、Shrila Chan、Patrick Fong、 資濟時、廖安麗、葉錦添

部分照片修執 Toby Wong

製作過程給予寶貴意見 佘凌清、沈麗文、黃慧娟

234


在印度,遇見佛陀 作者

常霖法師

文字整理

王舒俞

相片提供

常霖法師

執行編輯

趙鳳娥

美術設計

郭志民

出版及發行 經濟日報出版社

香港北角渣華道 321 號

柯達大廈二期 6 樓

電話

(852)2880 2444

傳真

(852)2516 9989

網址

www.etpress.com.hk

電郵

etpress@hket.com

出版日期

2011年

承印

美雅印刷製本有限公司

定價

港幣 $108

ISBN

978-962-678-690-1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出版社已盡一切所能以確保所刊載的資料正確無誤,惟資料只供參考用途。對於任何資料 錯誤或由此而引致的損失,出版社均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