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二O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農曆甲午年正月二十七日
星期三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有效刊物
新入學幼兒
憑條留學位 【本報訊】 教青局要求入讀 幼兒教育首次註 冊學生需憑註冊 憑條繳交留位 費,首年於本澳 註冊入讀K1至K3 學生,於四月一 至十日期間需憑 註冊憑條到學校 教青局講解註冊憑條流程 繳交留位費,每 名學生只能於該期間向一間學校繳交留位費,教青局希望藉此措施, 減低幼兒教育階段,尤其幼低(K1)的留位學生水份,讓校方及早掌握 資源及作出安排。又認為,此措施對家長及學校均較便捷。 本澳二零一一年出生率為五千八百五十二人,按每年入讀幼兒 教育人數約為當年出生率九成計,一四/一五學生幼兒教育將有 五千三百名學童入學。全澳五十七間幼兒教育機構,今年約開辦 一百九十九班K1,提供六千三百多個學額。
讓校方可及早因應學生數目作出教學安排,同時能掌握學位數目。按 每年入讀K1人數與出生率推算,今年學位充足,家長無需憂慮。
「幼兒教育學生首次入學註冊新措施」 有家長說明會 △教育暨青年局在身份證明局的協助下推出「幼兒教育學生首次 入學註冊新措施」。對象為2014年12月31日或之前年滿3歲至5歲,且 首次於本澳報讀幼兒教育的兒童(2009年至2011年出生)。目的是為 了讓首次報讀本澳幼兒教育兒童的家長能在自由選校的原則下,儘早 為子女確定擬就讀的學校及進行註冊。同時在不影響學校自由收生的 原則下,簡化學校招生的行政工作,及早掌握學位情況,為開學做好 準備。 為了讓家長清晰了解上述新措施,教青局將分別於2014年2月27 日及28日的中午1時15分至2時15分,以及晚上7時半至8時半,於約翰 四世大馬路7—9號教青局一樓仲尼堂舉辦四場相關說明會。歡迎家長 踴躍參加。 報名及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教青局,電話:8397 2309。
教青局教育廳廳長梁慧琪提醒,每名學生只可 憑註冊憑條,向一間學校繳交留位費,避免一名學 生同時向多間學校交留位費,最後不入讀的情況。
註冊憑條流程
特首回應新聞自由
30秒講完
【本報訊】對於澳廣視員工大爆公司內部存在自我審查等嚴重問 題,行政長官崔世安只回應稱,新聞自由是政府的核心價值,從來都有 去確保,也從未有干預,又認同其好重要、需要。惟他語畢即轉身離 開,未再回應記者提問。 崔世安昨在出席婦聯慶三八活動後短暫受訪不足一分鐘後,就在隨 從等擁護下轉身欲搭乘降機離開,無意再回答其他問題,在場傳媒則開 始力追澳廣視近期被連爆的問題,場面一度混亂。
指係特區政府核心價值
醉夫姦妻被控
正談離婚
最終「無路可去」的崔世安企定再受訪,著提問的「慢慢講,唔好 迫」、「唔好整親條氣」、「你想問我乜嘢,你問」。聽畢要回應關 於澳廣視員工三發公開信大爆公司前線編採受壓和內部存有自我審查等 諸多嚴重情況,以及本澳有新聞自由被指是謊言的問題,崔世安直言: 「回應好簡單」。 崔世安說,澳門基本法已明確澳人享有言論、新聞和出版方面的自
同居一室 ‧
【 本 報訊】一 雙正在談 離 婚 夫 婦,夫喝 酒後持刀 強迫妻與 他發生性 行為,妻 事後報警 將 夫 拘 捕,調查 後控以強 姦罪。 涉 嫌 男 子 姓 蕭 , 四 十 一 歲,任職 賭 場 兌 碼,其妻 四 十 餘 歲,夫婦 與兒子居 住氹仔南 京街一單 位。 案 情 指,夫婦 因感情問 題,正計 劃離婚, 目前暫時 居住同一單位。日前凌晨,蕭帶酒意 要求與妻發生性行為,被妻拒絕後, 蕭竟揮菜刀威逼,妻終於就範。 妻被強姦後即逃離單位報警,司 警經調查,於前日在單位內將蕭拘 捕,控以強姦罪名。
由,「這 個亦係我 們行政方 面,特別 係特區政 府核心的 價值!從 來,都係 要 確 保 這個(言 論、新聞
和出版)係有這個自由。」
剛說完 即不答 他繼而談到:「我呀,不論幾時,都係深信這個價值,係好重 要,亦都重來無干預新聞的自由,亦都覺得係需要有新聞的自由, 好清楚。」講完這近三十秒回應後,他即再次轉身離去,至於對澳 廣視員工公開信看法、澳廣視存有自我審查等問題一律未有再理 會。
澳辦亞太旅遊部長會議照計劃進行 此前的訪問中,崔世安則回應原定在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財 政部長會議移師北京的消息。他稱自己也是剛得悉,不評論香港事 務,而本澳並無收到任何這方面的官函。目前政府已為在澳舉行亞 太經合組織旅遊部長會議籌備了工作小組,正進行一系列工作,努 力準備中。
社長:龔樹根 社址:澳門南灣大馬路57-63號 一樓E-F座(恆昌大廈) Av. da Praia Grande, no.57-63 Edif. Hang Cheong 1/E-F Macau. 編採部電話: 廣告部: 傳真:
2896-5976 2896-5972 2896-5741 2896-5744 電郵:chengpou@macau.ctm.net
簷篷救命
只留一位‧學位充足‧無需憂慮
JORNAL CHENG POU LIMITADA
兩歲女童四樓墮下
由於各校各自招生、公布取錄名單、收取留位 費等,不少家長同一時間向多間學校繳交留位費, 但最終只入讀最心儀的一間,不少學位資源未得 到善用,校方亦未能準確掌握學生數目而作出教師 安排。教青局今年向各校幼兒教育階段推行註冊憑 條措施,統一各校首次公布幼兒教育階段錄取通知 時間,不得遲於三月三十一日,家長由三月二十二 日起,可到全澳三十多個醫療券列點,憑投考入學 的學童身份證,列印註冊費憑條,並於三月三十一 各校公布錄取名單後,於四月一日至十日期間,選 定所讀報的學校後憑註冊憑條到校內註冊及繳交留 位費。四月十四日,各校將公布錄取候補生名單, 家長如要為該計劃內已繳交留位費的學童轉校,可 於該期間,向校方申請,教青局將作出相應安排。 家長若於列印憑條時按指示輸入其個人的本澳手機 號碼,註冊後將獲手機短訊確認報讀,亦可透過教 青局互聯網查詢子女確認報讀的情況。措施只適用 首次註冊的K1至K3學生,不適用於曾註冊入學的學 生。
崔世安開腔回應澳廣視問題
正報創刊於一九七八年 正報有限公司
女童自四樓墮落天井壓凹簷篷再墮地受傷 【本報訊】擺華巷昨日下午發生墮樓 案,一名兩歲女童自四樓住所房間爬出窗 花墮下天井,幸得一樓鋅鐵簷篷承托始墮 地,撿回性命,救護員據報到場將口部溢 血的女童院急救,警員對事件調查。 昨日下午約四時五十分,擺華巷政府 總部橫門對面德泰大廈地下單位男戶主, 忽聽聞天井位置傳出重物墮地聲響,查看 見一名年約二歲半的女童躺於天井地上, 而對上約二米高位置一幅鋅鐵簷篷被壓凹 陷,懷疑地上女童是從樓上單位墮下壓 凹簷篷再墮地受傷,即於天井高呼有人墮 樓,並報警求救。
中區收件處 米糙街一號長春閣參茸行轉 電話:2837-5389 承印:精工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馬交石炮台馬路昌龍工業大廈1樓D 新聞紙第 10574 號 今天出紙壹張紙 每份售貳元
壓毀簷篷卸力墮地仍清醒
四樓一單位女戶主聞聲查看房間,見 失去女兒蹤影,大驚下立即下樓了解,到 地下單位的天井見女兒受傷地上,由地下 單位男戶主協助將受傷女童抬出街外等待 救援。未幾,消防救護員抵至替女童作初
步檢查,女童仍然清 醒,沒有表面傷痕,但 口部溢血。救護員立即 將之送往山頂醫院搶 救。
獨留房間疑攀 窗失重心墮樓 警員到四樓肇事單 位調查,初步相信事發 前單位內有女戶主和一 名工人及戶主女兒,疑 有人先後到廁所和處理 雜務,留下二歲女兒於 房間,期間女兒頑皮攀 上窗台,穿過窗花俯出 窗外,失重心隨即墮下 天井肇事,警方仍對事 件作進一步了解原因。 警員到發生墮樓單位了解情況
兩歲女童自睡房墮下現場
沒有新聞界亦沒有新聞學 香港《明報》副刊──「星期日 生活」,刊出標題為「關於新聞自 由」的文章,整理一些人的感知與 認證,其中一個是「阿蛋 (澳門記 者)」,這人正是筆者。意想不到的是:「澳門代表」 只有一人。而且,相比於其他人 (教授、資深新聞從 業員等) 的說法,真是「高下立見」之感。(筆者的當 然是「下」) 上星期四,一名本澳記者透過提問:「你心目中 的新聞自由是甚麼?」筆者回答:「為甚麼這麼問? 新聞自由早在學術上說得非常清楚。」原來,她接到 《明報》記者的訪問,想聽多些不同意見。由於「趕 稿」,筆者聯想到甚麼便覆甚麼,字句非常簡短,且 沒有思路可言。內容如下: 「不甘為奴吧…… 做專業要求的事吧…… 不受 操控吧…… 依專業理念行事,不受外來或內在的干 預……」突然,回想就讀大專的年代,在新聞學課本 裡,其中一個關於新聞自由的陳述:市民擁有發表言 論的自由,新聞界擁有採訪、報道、出版的自由;同 時奉行編輯自主,不受干預。 於是,筆者為《明報》提供標題為「澳廣視前線 編採爆有自我審查 白文浩承諾維護新聞自由」的報 道,以作例子,它是二月二十日的《正報》頭條新 聞,極可能令不少人覺得刺眼。而且,這報道的截圖 出現在香港的主流和網絡媒體,正所謂「醜事傳千 里」,更一定令某些人震怒和不滿。報社有否因此受 壓?筆者只能答:「不知道。」但心想:「聲稱沒有 壓力和不安,你信嗎?」 以上報道緣於二月十九日,筆者在立法會採訪 時,見到澳廣視前線編採人員的公開信。候任澳廣視 執行委員會主席白文浩列席會議後,一眾記者上前追 訪。在這例子裡,新聞自由是甚麼?就是記者可以自 由地接近消息來源 (如:受訪者),更可自由地,甚至 尖銳地提問。沒有新聞自由是甚麼?例如:立法會人 員阻撓;記者不敢提問,因為,怕被受訪者投訴,而
特稿
一名女子昨晚在工廠街被潑腐蝕性液體受傷。 【本報訊】工廠 街昨晚發生潑腐蝕性 液體傷人案,一名持 內地証件女子途經上 址時被潑腐蝕性液體引致上身多處灼傷,兇徒逞 凶後逃去,警方調查相信兇徒與女事主認識的, 案件由司警跟進。 昨日晚上近十時,一名持內地証件的女子途 工廠街近澳門大廈路段時,一名男子突然走近向 她潑洒腐蝕性液體,女子被潑液體後高呼求救, 兇徒得手後棄下盛載腐蝕性液體的器皿於地上, 拔足逃去。 街坊聞聲報案,救護員到場見女傷者上身衣
內地女被潑腐液 物有被灼穿或灼焦痕跡,經檢查女傷者臉,頸及 上身多處受傷,救護員立即將她送往山頂醫院急 救。
兇徒與傷者認識 女傷者曾向警員報稱兇徒是她相識的,故在 未有防範下受襲。司警員稍後據報到場搜証,追 緝涉案男子下落,原因有待調查。
遭「河蟹上司」指責。 提了「好問題」,聽了「好答案」。之後,記者便 要在訪問內容中,專業地找出「重點」,且如實地報 道。沒有新聞自由是甚麼?就是記者「避重就輕」,為 的是避免「得罪人」而惹來麻煩。新聞自由又是甚麼? 最後,資深編輯既可預測報道刊出後的反彈,且按專業 判斷把它定為頭條新聞。傳媒機構的老闆則只有尊重和 默許,不會因為私人利益或感覺而說三道四。 新聞自由的內涵,大專的新聞學導師「應教」, 學生「該學」,畢業後當上記者的,更應勉力實踐。 近期,關於澳廣視的報道接連刊出,為何大專新聞學 導師、學生、學生團體不發一言?就算他們有質疑或 批評,總不能視而不見,默不作聲吧!若果,本澳真 如一名教授 所言:沒有 新聞界。原 因應是先沒 有新聞學界 吧! 香港《 明報》副刊 ──「星期 日生活」: 「關於新聞 自由」http: / / n e w s . hk.msn.com/ sunday/%E9% 97%9C%E6%96 %BC%E6%96%B 0%E8%81%9E% E8%87%AA%E7 %94%B1 本報記者 「關於新聞自由」 (《明報》 疋虫 「星期日生活」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