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二O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農曆甲午年二月廿七日
星期四
【特訊】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昨日刊登第58/2014號行政長官批 示,委任人才發展委員會成員,任期為兩年,批示自公布翌日起生效。 在該批示中所委任的人士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代表柯嵐和譚嘉華; 另在相關領域公認傑出的人士及專業人士包括:陳志峰、蘇映璇、劉 良、彭樹成、余永逸、柳智毅、馮家超、戴華浩、戴明揚、姚偉彬、葉 兆佳、戴黃桂玲、梁慶球、吳志良、梁伯進、尹一橋、馬志毅、吳在 權、盧德華、陳美儀、蕭婉儀、黃志雄、米健、楊俊文。 特區政府於2014年1月設立人才發展委員會,配合行政長官在2014 年施政報告所指之構建本地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委員會直屬行政長
官,由行政長官崔世安擔任主席,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擔任副主席;其 他成員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任蘇 朝暉(並擔任秘書長)、政策研究室主任劉本立、教育暨青年局局長梁 勵、澳門大學校長趙偉、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旅遊學院院長黃竹 君。 人才發展委員會的職責主要是制定、規劃及協調澳門特區總體的人 才培養長遠發展策略,構思並落實人才培養的短、中、長期措施和政 策,特別是構思制定「精英培養計劃」、「專才激勵計劃」及「應用人 才促進計劃」,研究設立鼓勵人才留澳及回澳的機制等。
委員會可設立專責小組,專責小組按委員會的委託,負責研究、撰 寫及跟進有關人才培養的建議書及措施。如有需要,委員會或專責小組 可以邀請公共部門或私營部門的代表、社會各界別團體的成員出席會 議,以聽取其意見。委員會可設有負責科學與技術研究的顧問,在澳門 特區或海外在相關領域公認傑出的專業人士中委任。委員會下設一秘書 處,直屬委員會主席,負責提供委員會及專責小組運作所需的行政、技 術及後勤支援,以及執行主席所交託的其他職務。 特區公報昨日同時刊登第59/2014號行政長官批示,將若干職權授 予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批示自公佈日起產生效力。
需時處理有意承運者 科技委員會匯報去年工作
Nadia 表示,澳門大學是本澳最高學 府,師生理應負有社會責任,理應關心和 支持有需要的市民。若有越來越多大專師 生為善豐苦主發聲,「可給政府壓力,起
未被撕走的「聲援善豐苦主」海報
大學生不氣餒繼續貼
社長:龔樹根 社址:澳門南灣大馬路57-63號 一樓E-F座(恆昌大廈) Av. da Praia Grande, no.57-63 Edif. Hang Cheong 1/E-F Macau. 2896-5976 2896-5972 2896-5741 2896-5744 電郵:chengpou@macau.ctm.net
中區收件處 米糙街一號長春閣參茸行轉 電話:2837-5389 承印:精工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馬交石炮台馬路昌龍工業大廈1樓D 新聞紙第 10599 號 今天出紙壹張紙 每份售貳元 劉仕堯 【本報訊】政府租賃維澳蓮運資產到下個月屆 滿,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表示,已申請續租多三個 月,爭取時間處理有興趣承運者,並對對方接手審慎 樂觀,但也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包括如電視服務般由 政府成立全資公司去做。 劉仕堯昨列席完立法會小組會議後回應說,營運 蓮運相關巴士服務之工作非常複雜,現時市場的確存 在有興趣營運者,為此政府需要多一些時間去分析處 理,正向法院及破產管理人申請租多三個月,「我們 更好、有多一啲時間,做好跟進的工作」。
新營運者需悉數使用回蓮運巴士 予一些時間,總之就是會盡快去完成,而他們對成事是「審慎樂觀」的。
不便公開有興趣者身份 被問到該有興趣接運的,是新福利、澳巴,還是一間新公司,劉仕堯答道, 「我都唔方便同你講係咩人」、「太多我亦都唔方便係呢度講」,重申是有有興 趣者,政府也正在跟進相關工作。 接手者須悉數使用蓮運現有巴士和員工,劉仕堯謂,政府會分析對方是否有 力承擔蓮運兩組巴士路線服務。而過程中,官方兩大原則是確保不會影響巴士服 務、影響市民出行,以及保障蓮運員工福利。 劉仕堯說,他們已「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去工作,但不適宜為此訂時間 表,因當中涉法律和破產問題,結合一起就是「一個好高的難度」,冀外界能給
政府全資做巴士?機會不大 社會關注,若最終無人願買,政府會否如免費電視服務般成立一間政府全資 公司去買下蓮運來做。對此劉仕堯直言「睇情況呢個(機會)不大」,但亦不排 除任何可能性,「因為依家都未有一個最後的結果,咁你(全資公司)作為一個 後備方案又好,當為一個點的方案(都好),定要符合我的原則」。 另有關租用蓮運資產及營運巴士服務的費用,劉司稱手頭沒資料不了解,過 去交通局局長汪雲應有對外交代,若沒有則可能牽涉破產處理問題,「有一啲可 能要大家唔能夠公開,或者係要點樣,呢方面我暫時答你唔到」。
崔世安見香港廣東外商公會青委 【特訊】行政長官崔世安昨日在政府總部會見香港廣東外商公會青年委員會訪問團 (見圖),就繼續深化粵港澳整體合作,以及更好發揮青年在地區合作中的作用等課題 進行交流。 行政長官歡迎榮譽團長戴德豐及團長霍啟山率領近30人的代表團來澳訪問,了解特 區新發展,並參加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他指出,青年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希望該會的港澳青委可以為國家的發展、粵港澳區域合作及港澳兩地社會經濟發展共同 努力,發揮力量。 他續稱,澳門與廣東省及香港特區的關係一向密不可分,且國家「十二五」規劃明 確各自的合作和發展定位,澳門特區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正不斷努力注入更多 非博彩元素,邁向綜合旅遊方向。同時,推動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展開「三個 中心」的建設,進一步發揮澳門作為中葡服務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澳門特區也積極 投入粵港澳區域經濟合作,參與珠海橫琴及廣州南沙的發展。期望通過多方向的努力, 突破澳門本身的客觀制約,長遠達至可持續及健康發展。 榮譽團長、香港廣東外商公會主席戴德豐介紹該會的成立歷史及宗旨,該會主要由 在粵投資的港澳企業界為支持廣東發展而成立,未來也希望繼續加強粵港澳業界的合 作。在中央的支持下,該會希望大力推動港澳青年參與社會事務和建設,擴大青年在社 會上的影響力。 團長、香港廣東外商公會常務副主席兼青委 會主任霍啟山介紹青委會架構,指出青委換屆 後,即來澳門訪問,希望藉此進一步增進港澳青 年的聯繫,促進兩地合作發展,未來也會開拓與 廣東省各市的關係,努力加強粵港澳合作。 會面中,該會青委就粵港澳區域合作前景、 港珠澳大橋提供的機遇、港澳合作及澳門的發展 和制約等課題表達意見及建議,並與行政長官暢 談交流。
澳大校園聲援善豐苦主海報被撕走 【本報訊】澳門大學學生前晚在校區 內張貼一百七十張海報,發起聲援「善豐 苦主」的黃絲帶行動,希望喚起師生關注 和支持善豐小業主,但是,他們昨早返回 校園後發現,大部份海報已被撕走,他們 將會繼續張貼,期望可以組成支持「善豐 苦主」的小組。 一群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學生發起聲援 「善豐苦主」的黃絲帶行動。前晚,他們 在校園內張貼附有黃絲帶的一百七十張海 報,上面寫著:「澳門人 不再沉默!戴 上黃絲帶!!!聲援善豐苦主!!!由我 們全澳大做起!!!」然而,他們昨早發 現,絕大部份海報被撕走。 黃絲帶行動發起人 Nadia 認為,小 業主們辛苦工作才購得一個居住單位,現 在卻遇上這情況,一定要追究責任。她認 為,在馬路紥營三十小時是出於不得以, 雖然,這對市民造成影響,仍是應該得到 支持的。她說:「不想小業主妥協,想他 們追究責任。事件開始降溫,不想他們的 心火熄滅。」
JORNAL CHENG POU LIMITADA
編採部電話: 廣告部: 傳真:
【本報訊】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去年 收到一百二十八個項目申請,為歷年最 多,評審了一百二十三個項目,其中批 准九十個科研項目,批出金額超過一億 元,以中醫藥及計算機資訊科技的項目 最多。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委員鄭冠偉 解釋,由於科研人員、設備、消耗材料 等費用均上漲,以致項目申請金額也增 加。
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委員會昨公布去 年項目申請情況。去年收到一百二十八 個項目申請,評審了一百二十三個項 目,批准九十個科研項目,批出金額為 一億元零七百多萬元。其中以中醫藥的 項目佔最多比例,佔百分之二十六點 六七 ,其次 是計算機資訊科技的項 目,佔百分之十六點六七。有四十二個 項目結題,共發表論文二百一十四篇, 培養三十五名碩士研究生和一九名博士 研究生。去年用於項目的資助,包括對 重點實驗室的資助,共支付了八千一百 多萬元。鄭冠偉解釋,由於科研人員、 設備、消耗材料等費用均上漲,以致項 目申請金額也增加。 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同時共批准了 一百八十四個科普項目,批准金額為 一千五萬多萬元,參與活動的學生/學 員共有六千一百一十七人次,包括有 二十七間中小學校,三間大專院校,三 個社團。 二零一四年澳門科學技術獎勵共收 到四十九項科學技術獎申請,包括:自 然科學獎十九項、技術發明獎十九項、 科技進步獎十一項,收到特别獎申請一 項。此外兩所本地大學共推薦五十一位 博士研究生及四十位碩士研究生申請研 究生科技獎,除一項取消申請外,其他 四十八項都通過形式審查。目前正進行 評審。預計今年六月份舉行評審會議, 評出獲獎項目。亦推薦了本澳科研人員 角達國家科學技術獎及何梁何利基金科 學技術獎。再次推薦三名專家進入國家 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専家數據庫。 在推動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 方面,過去三年,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爲 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提供了合共 六千二百萬澳門元的建設經費;除了建 設經費外,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亦為實驗室的科研項 目提供資助,截止今年月底,共批准了重點實驗室 申請的六十五個項,批准金額約一點二億元,目前 仍有十六個項目審批中。 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委員會主席唐志堅表示,今 年將繼續做好科研的評審,也會繼續支持資助科 普,進一步推展學校及社團科普資助計劃,舉辦多 個科普夏令營、教師科普考察團;支持澳門國家重 點實驗室的建設;推動科技獎勵措施的進行,藉此 進一步加強本澳的科技研發氛圍:培養和吸引人 才,充分利用與内地建立的科技合作機制,積極推 動兩地科研和產業的合作和交流,藉此提升本澳的 科研水平和能力。
正報創刊於一九七八年 正報有限公司
碼政府不會亂來」。雖然,海報已被 撕走,但是,這群大學生不會氣餒, 將會繼續張貼,更希望能夠組成支持 善豐苦主的小組。 校內張貼是要預先得到批准,他 們確實未有提出申請。Nadia 指出, 大學學生會一直要求校方設立民主 牆,但是,仍未得到實現,學生仍未 完全享有在校內自由表達的權利。她 質疑,澳門大學校方偏幫政府,壓抑 微弱的不同聲音,也續問:「這與內 地的大學有何分別?」
更正 三月廿六日,本報標題 為「不負責任政府 推小業主 瞓街」的報道提及:「這是 我們感到很難過的。已經夠 痛苦了,我們把痛苦加於他 人。」現更正為「這是我們 感到很難過的。已經夠痛苦 了,我們不想把痛苦加於他 人。」
一人遊行,多名疑似便衣警員同行
社工局調升民間機構津助
科發基金收百廿八申請歷年最多
政府申續租蓮運資產三個月
通脹導致申請金額也增加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有效刊物
特首委任人才發展委員會成員
【特訊】社會工作 局將於4月起全面調升民 間社會服務機構的定期 津助金額,升幅為7%, 藉以支持機構穩定人力 資源,優化服務條件。 特區政府積極支持 民間機構開展各類型 的社會服務,透過各項 政策措施,為社會上有 需要的人士,尤其為弱 勢社群提供各項適切服 務,以改善生活條件。 社會工作局繼本年1月向 受津助的民間社會服務 機構額外發放一筆特別 津助(相當於一個月的 定期資助金額)後,將 於4月份起,以高於實際 通脹的幅度,進一步調 升機構的定期津助金額 7%,新增津助將於4月起 開始發放,涉及本年度 增加開支約澳門幣3,000 多萬元。社會工作局將 致函各受津助機構,說 明有關津助調升的具體 安排。 社會工作局相信,上述措施 可協助民間社會服務機構舒緩因 通脹造成的營運壓力,提升人員 待遇,穩定服務團隊及優化服務 條件,為服務使用者提供更佳的 服務。 另一方面,社會工作局正全 面開展社會服務機構資助制度的 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支持民間 機構開展各項服務,持續提高本 澳居民的生活水平。
一個人的遊行‧五十警員招呼 【本報訊】一個人遊行到政府總部遞信,為的只 是向特首崔世安求助,望能改善義字五街區的營商環 境。警方卻派出不下五十名警員「服務」一名請願人 士。令人質疑,是否特首害怕或警方濫權,製造「白 色恐怖」?縱使,記者當場向看似較高級的警官查 詢,他們卻一言不發,立即遠離。
義字街商戶望准推電單車入區購物 昨午,義字五街商戶陳明儉發起遊行,前往政府 總部遞信。他表示,年前,民政總署把義字五街區 列為行人專用後,雖然,環境較以往安全,但是,人 流隨之減少,銷情下跌。所以,促請行政長官崔世安 批准市民牽推電單車進入義字五街區,購物後瞬間離 開,讓該區更能服務市民。然而,這遊行及遞信只有 【本報訊】正 在立法會討論的建 築及城市規劃範疇 認證法案涵蓋規管相關類型的公司,第一常設委員會 關注當中能否強化對公司責任之監管,擔憂若規範不 完善,「雙重責任」會變成無人負責。 一常會昨細則性討論《建築及城市規劃範疇內的 認可、登記、註冊和執業資格法律制度》,正式進入 文本討論階段, 運輸工務司司長 劉仕堯等政府代 表列席。 主席關翠杏 會後表示,近兩 小時會議完成 討論法案一條 條文,就是首條 「標的」,其說 明該法訂定有關 「建築及城市規 劃範疇技術員的 資格認可和登 記」、「負責編 製計劃、推導和 監察工程的私營 關翠杏總結會議
陳明儉一人,他覺得,其他商戶和小販有顧忌。 雖然,這是一個人的遊行,警方卻派出一下五十 名警員執勤。包括:遊行沿途約十名疑似便衣警員同 行,不時進行監拍;在政府總部內外,停泊了兩輛載 著特警的中型巴士,也有一輛載著軍裝警員的小巴, 還有交通警員等。同時,在政府總部外面和對面的行 人道,均有鐵馬架起。當記者向站鐵馬內的七名看似 較高級的便衣警員詢問:為何動用這麼大的警力?他 們立即離開,一言不發。 事後,治安警發言人黃志宏在例行記者會回應, 安排警員到現場,目的是協助相關活動人士表達訴 求。他又指稱,現場是比較多人購物、買菜、路經的 地方,當局會適當派出相應警力協助。
一常會討論建築城規認證 部門技術員的註冊和執業資格」及「負責編製計劃、 推導和監察工程的自然人商業企業主及公司」之法律 制度。 關翠杏指,最大爭議的屬最後一項,不明白為何 一份針對專業人士認證制度要加入公司這部份。經政 府解釋,因現存相關規範在都市建築總章程裡,現移 植過來一同處理,當中主要考慮是,現發展趨勢是一 間公司或一隊人去處理一個項目,只最後由一個人負 責簽署,所以有需要去規範。 一常會要求政府下次解釋,新法對三類企業主及 公司規範與現行的有何調整,不要再等行政法規出台 時才交代,還要求提交現有多少間這三類註冊登記公 司、申請註冊程序與要求等文字資料。 有善豐事件在前,委員們關注新法如何強化對公 司責任監管與要求,「萬一出現問題時究竟係個人責 任定公司責任」。政府則回應加入規管公司是「雙重 責任」,更保障公眾利益。 但委員們擔心,如果規範不完善,雙重責任可能 就變成無人負責任,所以她們希望政府對此能有一個 更詳細資料給委員會,讓人覺得條文是可操作,並能 確保公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