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二O一四年六月三十日
農曆甲午年六月初四日
星期一
雖有電子點票,還是要用人手分 類、清點和覆核。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有效刊物
特首選委選舉投票率八成二 選管會:顯各界支持、具認受性 【本報訊】第四屆特首選舉委員會的三百四十四個委員名額選舉昨 進行,確定教育、體育和勞工界哪八人最終無緣在之後票投特首。選舉 管理委員會表示,四千五百多人、逾八成二的投票率,實反映選舉具認 受性、獲各界支持。
廢白票逾半成 選管會昨晚上十一時許公佈初步核算結果,七個界別或界別分組 的五千四百四十八名具投票資格人士中,實際去投票的有四千五百 ○五人,總投票率為百分之八十二點六九。當中有七十張空白票和 一百九十八張廢票,分佔百分之一點五五和百分之四點三九。
七界票王梁慶庭
票站工作人員未等傳媒進 場,就已打開票箱取出選票,有 失公正。
有投票者笑言年紀大一時手 震劃錯格,須更換新選票再劃 過。
◎特首選委選舉可投票者只數千人,規模和氣氛難 與立法會的全民選舉比擬,加上官方節省公帑不作過多 宣傳,又不與○四年般協辦候選人介紹會,只讓相關界 別自己看著辦,普羅大眾大多不是不知道、就是不關注,令六二九沒社 會激起什麼漣漪。 ◎在這種選舉制度下,不會如立會般出現蛇齋餅粽、疑似賄選等明 目張膽的狀況,但一樣有「組織性」的參與,如有團體會特別安排專車 一批批車投票人來投票,也有投票人投完票後前往同一酒店,未知是否 票後茶聚一趟、交流一番。 ◎今屆首定差額與否都要投票,各界別分組候選和名額不同,有多 有少,最大如有一百二十個名額的工商、金融界,雖是等額選擇,但若 有投票人要劃足一百二十個,是相當考功力。 記者曾在有差額的勞工界投票區觀察約十分鐘,當時約有二十多人 到來投票,當中就已有三人要求更換選票重新再劃。有人笑言年紀大, 一時手震劃錯要重填。 ◎選舉程序理應力求嚴謹,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不過在塔石票 站,沒按過往立法會選舉般,待傳媒進場後才開箱點票,反而是傳媒進 來時,票箱已打開,部份套著選票套的選票已堆放在點算檯面上,難免 讓人有遐想。
花絮
林玉鳳:個人未有明顯感覺
學者言論空間收窄?
我思 我在
【本報訊】近期敢於批評政府的 學者受打壓,本身在澳門大學任教的 公民力量會長林玉鳳稱,她個人從未 遇過,也沒明顯感到學者言論空間收 窄,但強調只有保障言論和學術自 由,澳門社會才能健康發展。 林玉鳳(見圖)昨表示,若要社 會健康發展,言論及學術自由是一定 要得到保障,社會也要關注這些事 件,具體如聖若瑟大學講師因評論政 治而不獲續約,她是不希望發生,因這始終有損社會的健 康、自由和多元的言論環境。 不過,林玉鳳補充:「因為這是教會的決定,咁我們 如何反對都只能尊重,教會有自己一套邏輯。」她也指 出,學者有許多責任,其在校外只要不違法和影響學校正 常工作,校方應允許教員去評論社會等的。 對於外界認為學者發聲空間收窄,林玉鳳稱難以作出 判斷,因她自己並未曾因此而受影響過,「我唔知係我自 己比較好彩定係點樣啦,姐在我個人黎講呢,我就無明顯 感覺到我講說話的尺度係受左影響的……」 林玉鳳說:「我照搞公民圓桌、我照搞討論、反離補 我亦都係照反的!咁我自己個人就無明顯話受到啲乜嘢威 脅,我工作上面我上司亦都無從來下指令係要我唔准講任 何嘢。」 有意見質疑是政府施壓所致。林玉鳳謂,政府必須確 保不會利用自身權力和資源,如撥款等,去影響社會一個 言論,又或影響任何機構去禁制其員工不能評論社會事 務,若沒有做就應公開予以澄清,說清楚、講明白。 林提醒:「我們要面對現時社會不再是完全的威權崇 拜時代,澳門已變了!我諗大家要慢慢習慣社會有不同的 聲音,包括政府當然都要習慣這一樣嘢,有啲嘢你亦都封 唔到、亦都係擋唔到。」
「離補過後‧打壓加強」是本報上周 六一篇專訪報道的標題,不錯,在「反離補 法案」一役的所謂「公民勝利」、「公民覺 醒」的政治情勢下,當權者並沒有政治覺 悟,在施政上改弦更張,尊重輿情;卻倒過 來反撲,要打壓「滅聲」! 近來一些積極參與社會和經常評論時政的學者遭到各 種「招呼」就是明證;除了幕後的白色恐怖,台前又怎可少得 「網絡評論員」們的輿論引導工作,大肆抹黑敢言學者,繼續 為政府權貴護航更是常識!兩招並舉下,當權者看似已守穩了 陣地,更大的反制或會在選委選舉後,以保崔世安更體面地成 功連任。 政府官員三番四次強調「新聞及言論自由」是澳門特區 的核心價值,但市民大眾從來看不見政府有捍衛這個「核心價
社長:龔樹根 社址:澳門南灣大馬路57-63號 一樓E-F座(恆昌大廈) Av. da Praia Grande, no.57-63 Edif. Hang Cheong 1/E-F Macau. 編採部電話: 廣告部: 傳真:
2896-5976 2896-5972 2896-5741 2896-5744 電郵:chengpou@macau.ctm.net
中區收件處 米糙街一號長春閣參茸行轉 電話:2837-5389 承印:精工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馬交石炮台馬路昌龍工業大廈1樓D 新聞紙第 10678 號 今天出紙壹張紙 每份售貳元
今次選舉首用電子點票,減省工作時間。
今屆差額最多的第三界別勞工界,投票率最高,達百分之九十二
選管會收十八宗投訴 未調查先譴責 選委會昨午譴責未經核實的投訴行為 【本報訊】昨日中午,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 收到十三宗投訴,當中涉及投票人被扯著、攔著, 管委會予以譴責。但是,在傳媒追問下,管委會主席 宋敏莉表示,沒有說過那些投訴已經屬實,仍有待調 查。直至傍晚,管委會合共收到十八宗投訴,警方也 收到一宗。發起抗議行動的蘇嘉豪表示,投訴是不符 事實的,對於身為法律界人士的宋敏莉未有調查結果 便譴責,感到可惜。
選民投訴被人攔扯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開始後三個半小 時,選舉管理委員會(下稱管委會) 主席宋敏莉在記 者會表示,直至中午,收到十三宗投訴。她說:「那 些投票人投訴,在進入 (投票) 場地時,被一些人扯 著、攔著。」她又表示,投訴主要涉及塔石區的投票 站,管委會譴責上述行為。
本報記者詢問:上述是嚴重指控,管委會有否核實投訴 是否成立?記者也指出,在投票站外觀察二小時,見不到進 入投票站的人受到阻礙。宋敏莉稱:「因為,我們收到投 訴,我們一定要記錄,跟著展開調查。所以,(目前) 要等 候調查結果。」她表示,沒有說過那些投訴已經屬實。 若真有阻礙投票,管委會可否要求警方介入?宋敏莉表 示,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報警。選務工作人員先採取勸 諭的方式,但是,若情況嚴重或勸諭無效,不排除通知警 方。若涉及暴力的話,投訴人可直接報警。 選舉在傍晚六時結束後,發起抗議活動的蘇嘉豪表示, 他們是全程克制的、理性的,以溫和的語氣詢問投票人,更 沒有阻擋,管委會收到的投訴不符事實。主辦單位早已向義 工說明,只向投票後的市民派發傳單。對於宋敏莉等法律界 人士,沒有核查投訴的真偽便公開譴責,蘇嘉豪感到可惜, 質疑官方早有劇本。
梯級不准停留
本報記者現場所 見,上述梯級的表面沒有黃格,也見不到不許停留的標示。 事實上,選務工作人員曾多次勸諭 (不是指令) 派發單張 的青年離開梯級。當他們被質疑理據何在時,其中一名選務 工作人員說:「不好意思,我是不適宜解釋,因為,我不熟 悉。麻煩你們先離開,我們找人再解釋,好不好?」 另一抗議活動發起人周庭希認為,塔石體育館A館大門 外放有入口和出口的大型指示牌,越過它們後才是進入投票 站範圍,而且,當局也無法出示不許在梯級停留的文件。管 委會的隨意推定和延伸解讀,違反公共機關應有適度原則、 善意原 則,這 是絕對 不能認 同的, 他 也 感到失 望。
另外,宋敏莉在中午的記者會清晰說明,票站外的地面 劃設黃格,那裡是不許停留的,其範圍包括華士古達嘉瑪公 園前往塔石體育館 A 館的梯級,然而,昨日卻有人停留。
【本報訊】昨早九時至傍晚 六時,團體多名年輕義工穿著印 有「自己政府自己揀」的白色衛 衣,向投票後的市民派發單張。 單張印著「特權階段小圈子選舉 醜 澳門只有 0.14% 特權選民 年輕義工向投票後的市民 (400人) 有得選特首」等大字。 派送傳單 單張的內容也指出,在現行 政治制度下,六十萬人的特首只由四百人選出。四百名選舉委員 (選委) 繼續享受政治特權,強行代替全澳市民於八月尾投票決定 命運,絕大多數澳門人淪為選舉配角,冇份投票。而且,選委候 選人幾乎全部由商會和大社團內部黑箱推舉。 其中一名派發單張的青年是大學生林同學,她希望透過這行 動,讓昨日投票的人知道自己正在做甚麼,也希望行動引起傳媒 的報道,令更多市民關注。她思考,是市民不意識到「小圈子選 舉」的問題,或是不認為「小圈子選舉」有問題。 林同學認為,「小圈子選舉」的結果,就是特首只會照顧
抗議活動發起人多次與選務工作人員議論能 否停留在梯級
團體青年站外抗議小圈子選舉 四百人,不用向全澳市民負責,就算出錯,也不用向全澳市民 交代。然而,一所大學的學生會已由學生一人一票選出來,出 錯後至少必須向所有學生交代。 另外,每年發起香港「七一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 楊政賢發出聲明,聲援本澳昨日的「反政治特權」抗議活動。 他認為,由四百人組成的小圈子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踐踏澳 門人的平等選舉權。 楊政賢表示,由少數權貴選出來的政府,就必然導致貪污 腐敗、官商勾結,推出的政策只會剝削普羅大眾,而非真正照 顧到市民的需要。他說:「澳門和香港人,同樣面對龐大的 專制政權,然而,我們不能失去信心,要為自己的未來奮鬥到 底。只要團結起來,堅持到底,屬於人民的民主普選終於都會 得到落實。」
青年人在投票站外拉起要求真普選的 橫額
委選舉的投票站外集會抗議「小圈子」選 舉。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崔世昌認為,各人 有各人的言論自由,他沒有意見。另一名 政協委員馮志強則批評,有關做法不文明。
李沛霖投票後被良心成員追問 【本報訊】昨 早,中華教育會 副會長李沛霖投票 後,被新澳門學社 和澳門良心成員跟 著查問「小圈子選 舉」的問題(見圖)。 李沛霖表示,今次的選舉是完全按 照《基本法》辦事,《基本法》對社會發展作出長期的安 排,今天的經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 蘇嘉豪反駁,很多市民分享不到經濟成果,選委可以 取得低價土地,有需要的市民卻得不到一個公屋單位。他 說:「如果,你 (李沛霖) 說,澳門經濟繁榮,其實是你 們經濟繁榮。你們維護的和諧穩定,是你們既得利益者的 和諧穩定。」蘇嘉豪也表示,根據《基本法》規定,每個
人有選舉和被選舉權,但是,百分之九十九點八六的澳門 人,在今次特首選舉中,被剝削了選舉權。
馮志強不覺得是小圈子選舉
回應今屆四百人選特首已有進步 李沛霖回應,今屆有四百人選特首,相對以往的三百 人,已是提升了,這也是整體政制討論過程中得出的結 果,民意是應該得到尊重的。 蘇嘉豪指出,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教育界的選委不 能代表他們;很多學生提出,為何老師、校長等可以投票 選特首,然而,自己的父親卻不可以。李沛霖回應,對於 上述問題,每個人有不同看法,社會要一步一步發展。蘇 嘉豪反駁,一九七六年已有民選立法會,但是,現在只增 加數個百分比的直選議席。 另外,據澳門電台報道,對於有團體在行政長官選 吳區認為拒絕投票 選出選委也是一種表達 拒絕小圈子選舉的態度
【本報訊】議 員吳國昌、區錦新 由於昨在立法會開 展進行政長官選舉 委員會委員中立法 會的議員代表投票 前未能獲主席接納 提出致意而離席抗 議。二人表示,將 於今日於立法會大 會上再度提出致意,爭取重新啟動政制改革。又認為,沒有投 票選出相關委員,也是一種拒絕小圈子選舉的態度。 吳國昌表示,會議前已向立法會提出於昨日的大會上提出 致意,僅獲立法會副主席林香生回函中附件立法會顧問的意 見,指﹕「僅單獨一項議程,不適宜提出。」吳、區認為,在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當日,提出致意重新啟動政制改革是 適當時機。雖然昨不獲主席同意提出致意,今日將會再於立法 會大會上提出致意,也向社會表態,昨日不成功,今日仍會繼續堅持。 被問到離席不作投票,會否影響支持他的市民信心?他表示,立法會過去 透過內部協商,推選出代表,即使未能透過議員身份出任選委,亦可以透過其 他社團出任選委。又表示,一直都有表態拒絕參與這種小圈子選舉,今次離席 抗議拒絕投票選出選委,也是其中一種表達拒絕的態度。他又認為,過去各界 別選委基本上都是等額今屆僅個別界別多出數名人士參選,相信是製造有選舉 的假象。又希望,四大傳統陣型能改變作風,不要只為利益者而支持,不受市 民監管,不尊重民意,不然會逐漸失去管治威信,將來更艱難。
馮志強強調,澳門一直按基本法辦事選舉產生行政長 官,亦不覺得是小圈子選舉。馮志強認為,目前沒有必要 討論特首普選,因社會沒有訴求,只有好小的聲音。但他 指出,特首普選是事在人為,需大家溝通協商,若本澳四 大社團內部有共識,中央亦可以考慮。
政協選委一致通過何厚鏵建議名單 昨日,三十一名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選出十六名第四屆 行政長官選委,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吳小麗在選舉後接受傳 媒訪問時表示,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在會上宣讀建議名 單,獲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一致舉手通過。
立法議員廿二選委代表選出 【本報訊】立法會昨選出二十二名議員為行 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中立法會的議員代表。 三十一名出席議員中,二十三名議員得票,按得 票數目而將得票最低一名議員錫出。 投票程序於昨日下午三時於立法會大樓內進 行。在立法會主席賀一誠宣布開展投票程序前, 議員吳國昌、區錦新提出致意,促請重新啟動政 制改革。賀一誠以昨日僅單一項議程為由,拒絕 讓吳、區提出動議。吳、區二人基於動議被拒, 經主席同意可於今日大會上提出後,離席以示抗 議。經過一輪擾攘,由第一及第二秘書,崔世 昌、高開賢監票下,餘下的議員進行投票。
廿三議員爭逐梁榮仔落選 三十一名出席議員,共投下三十一張選票, 沒有廢票和白票,蕭志偉、陳虹、歐安利、黃 潔貞、何潤生、鄭志強、劉永誠、李靜儀各獲得 三十一票;陳亦立、施家倫、鄭安庭、陳明金、 宋碧琪、唐曉晴、麥瑞權、林香生、陳美儀、黃 顯輝、梁安琪各獲得三十票;關翠杏獲二十九 票;張立群獲二十六票;高天賜以十九票取得最
後一席。梁榮仔以十票而落選。 梁榮仔表示,由於首年進身議會,已預料 不能成功躋身二十二名之列,相信這亦是議員 各自表達意見的過程,與自己政治表態無關。 高天賜表示,行政長官零九年的參選競選承諾 尚未兌現,希望行政長官競選連任時,能提出 更多政綱。在提高施政透明度、高官問責上多 體現,才能平息社會怨氣。梁安琪則表示,要 視乎政綱才決定是否支持行政長官連任,而賭 牌、博彩業多元的發展亦會是考慮之列。至於 普選,她相信要循序漸進。又認為,選管會人 數增加已體現了民意代表性的進步。 立法會選出第四屆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 員。
本欄言論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JORNAL CHENG POU LIMITADA
差額、投率最多 勞工界積極參與
吳區離場抗議
值」的決心,卻多次看到破壞它的小動作,敢於批評、敢於 表達自己意見的公共知識份子被「打壓」,甘自閹割為權勢說 話的「公公知識份子」卻得寵;「離補」風波已讓人看清一些 公共知識份子的原形,雖然沒與「公公知識份子」沆瀣一氣, 卻對不公不義事情選擇沉默,令人失望,須知沉默有時都係一 種罪,在中國古已有對知識份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期 許,也是知識份子對自己的一種「自天」的責任;在西方世 界,知識分子被認定是「天生的反對派」,因為他們從不是現 存秩序的一部分,也就是說,知識分子是社會的主要反思力 量。 其實在澳門,知識份子無需「寧鳴而死」,只要說自己 相信的話,誠實的表達自己,「不默而生」就已合格。 東方生
正報創刊於一九七八年 正報有限公司
七界中,工商金融界、文化界、專業界和社會服務界是等額選舉, 其一百二十、廿六、四十三和五十名候選人,不論結果,必然當選。今 屆「七界票王」自是來自投票人數最多的社服界,是得一千○九十一票 的行會發言人梁慶庭。 至於有差額競爭的三界中,三十一人爭廿九個名額的第二界別教育 界,總投票人數有二百五十三人,投率為百分之八十六點六四。菜農校 長王國英得二百二十九票最多,而陳春新和曾紀川則是該界中無法得票 上百,排最後兩名墊底出局。 另一「差二」的第二界別體育界,總投票人數有五百三十九人, 投率百分之八十點六九,得票排首的為年初才成體委的郭寶泉,有 四百十五票。六十九票的王凌冰、四十六票的吳恆發在爭奪該界十七個 名額中落敗,兩人也成為七界中得票最少。
致意動議未獲接納
無需寧鳴死 必不默而生
點一四,總投票人數有八百四十四人。在六十三人中,得票最多是有 七百五十五票的工聯體委會主任阮愛武,而距第五十九位差三百票左 右的梁銘恩、趙蘭瑛、陳美容和黃慶鏘四人落選。 選委會昨晚七時半總結朝九晚六的投票情況,主席宋敏莉表示, 經分析相關情況,八成二的投票率反映各個界別對今次選舉活動是積 極參與和支持,也反映出選舉之認受性,「我覺得因為呢啲代表,佢 都係每一個界別咁樣去選出嚟,我覺得佢係呢個方面來講,係有認受 性」。 宋又稱,各票站運作正常,整個投票秩序大致良好,另收十八宗 電話投訴和一宗警方轉介個案,大多涉票站外反小圈子選舉的活動。 今早選舉總核算委員會將舉行會議並公布正式選舉結果。
第四版
農曆癸甲午六月初四日
CHENG POU
二O一四年六月三十日
消失的製衣業.... 高低起跌六十年
七十年代不少大規模製衣製工人都要帶『廠證』返工
天虹製衣廠工廈的褪色廠名訴說澳門製衣業衰落 益增加的訂單和發展需求,至於新開辦的製衣 廠,有選擇古老大宅、民間新廈、或自建新廠 房來設廠,例如規模頗大的『時代』製衣廠, 選擇了在俾利喇街與羅神父街交界,當時已空 置的『寶血蚊香』工場一部份,改裝成為可容納數百人的大型廠房,『萬國』製衣 廠則在內港十六號碼頭二樓內設廠房,『太古』製衣廠在夜呣街的舊大宅內設廠 房,而『環球』製衣廠則在南灣街的較新建的大洋樓改成為可容百人的工廠,『天 虹』製衣廠則在美副將馬路興建一幢大型的工廈廠房,成為當時澳門最大和最具規 模的製衣廠。六十年代末,澳門的製衣廠如雨後春筍般,遍布在澳門不同地區。 踏入七十年代,澳門的製衣業正值快速發展,澳門藉著與葡萄牙的關係,成為 『多織簽訂』(MFA)成員,澳門的成衣製品出口受到配額制度的保護,促使 澳門製衣業更加壯盛,此時在澳門開設的製衣廠,其生產已是多元化,製成品已 不單是白恤衫、汗衫、睡衣等,各式各樣的衣著都有,以配合世界市場的需求, 澳門『內衣工會』亦追隨時代步伐, 於一九七二年易名為『製衣工會』。 在七十年代,澳門製衣業的急速發展 下,覓地方開設廠房是發展中的急切 需要,『樂都』製衣廠在急切尋找 地方開廠下,唯有在『寶血蚊香』工 場另一端設廠,與『時代』製衣廠做 『隔離鄰舍』。澳葡當局為推動紡織 及製衣業的發展,將一些地區的地段 劃作工業用地,包括黑沙環、馬場、 青洲、筷子基、提督馬路、美副將馬 路等不少地段,用來興建工業大廈, 讓更多投資者可以有地方設廠,並推 行開放政策吸引外來投資,使澳門的 製衣業發展更迅速,專門縫製生產牛 仔褲的『梅真尼』、『萬宜』製衣 廠,選擇了在雅廉訪羅神父街建工廈 設廠,而『利惠』製衣廠則在青洲區 設廠房。
熟悉的名字....走過一甲子
羅神父街的梅真尼製衣廠舊址只留下廠名 工 .廈 內廠房作其他用途
澳門的製衣業曾是澳門最重要的出口工業,澳門製衣業是由上世紀五十年代開 始發展,經過六十年代的『發展期』,七十年代的『高速增長期』,八十年代的 『黃金時代¬』,九十年代的『下滑期』,新世紀的『頹勢年代¬』,經歷六十載發 展興衰,至今;澳門製衣業已復興難再,從事製衣業的澳門居已很少,與全盛時期 相比可謂判若雲泥。 早期的澳門製衣業,大部份的製衣廠主要是縫製恤衫,一般是白恤衫為主,又 或是生產汗衫、睡衣,故此一般製衣成品都被稱為內衣(與外衣有別),因為睡衣 是在家中穿著的,汗衫是著在最底,而白恤衫則是普遍白領階級穿著的,白領們要 在白恤衫上再穿上外衣(所謂西裝)才上班,由於製衣成品主要是穿在內裡,或在 家中穿著的,故此都稱為內衣,因此澳門製衣工會的前身,名為『內衣工會』,香 港亦如是,當時的製衣工會也稱『內衣工會』,澳門內衣工會於一九五八年成立, 當時會員只有一百四十多人。 在六十年代初,是澳門製衣業進入發展時期,此因為香港的紡織和製衣成品, 受到英、美及歐洲多個國家限制進口,加上受到葡國和前葡屬東非市場的刺激,很 多外資企業都到澳門投資設廠,工廠開得多,從事製衣業的工人亦大增, 由從事製衣業工人的增加可反映當時製衣業的發展情況,因在六十年代,製衣 業的員工已由五十年代末的一千數百名激增至逾萬人,從製衣業工人的增加,印證 了澳門製衣業在不足十年間的迅速發展,且 在六十年代,不少香港製衣廠商來澳門開始 分廠,當中包括極為知名的『天虹』、『德 祥』、『時代』、『梅真尼』、『萬國』、 『萬宜』等等。 由於六十年代初,澳門是沒有甚麼工廠 大廈的,更何況是工業區,在製衣業的迅速 發展下,一時間合格的廠房難求,原本在澳 門『土生土長』的『大鵬製衣廠』、『聯合 文/圖 黃生 製衣廠』等『老字號』,分別在原地的新橋 區和下環區,擴展其原有廠房,以應付日
七十年代不少澳門家庭,有勞動力出外工作 者,在製衣廠工作佔很大份額,三、四人同時從 事製衣業者為數不少,製衣業成為當時的龍頭產 業,是促進澳門經濟繁榮的主要元素之一。 八十年代可算是澳門製衣業的黃金時期,當 時澳門的製衣廠可謂多不勝數,製衣工廠有約 八百間,若翻查八十年代的『澳門工業年鑑』便 可知一、二,年鑑上刊印了約三百家製衣廠的 廠址、電話號碼等資訊,這些刊登在年鑑上的製 衣廠都是『大廠』,包括『天虹』、『大鵬』、 『德祥』、『梅真尼』、『萬國』、『樂都』等 等,而未刊印在經濟年鑑上的製衣廠還有很多, 尚未計哪些小型的『山寨廠』。 在製衣業的『黃金時代』不少廠家為吸納更 多工人,紛紛在不同地區開設分廠,以方便不同 地區居住的工人上班,不少製衣廠設有兩、三間 分廠。除開設分廠外,製衣廠都會推出一些福利 條件去吸引工人『入廠¬』,例如『價高』(縫工 每打價錢高)、『糧準』(不會遲出糧)、『加 班有津貼』、『有獎金』、『有廠車接送』、 『假期有薪津』(當時仍未有勞工法)等,由於 當時製衣業人力資源出現不足,一些大廠為吸引 家庭主婦『入廠¬』,特別在工廠內設有托兒服 務,讓『師奶』們可以帶同幼兒到工廠開工,反 映出製衣業『黃金時代』的盛況。 在製衣業全盛的八十年代,本澳紡織製衣業 的出口值,在澳門產品出口總值中所佔的比分極 大,佔七成以上,在歐美經濟活躍的帶動下,市 場需求增加,加上大量新移民湧入澳門,補充 了廉價的勞動力,使澳門製衣業保持其競爭優 勢,技術水平亦同時提升,不少『大廠』進一步 擴充,員工多達五百,每屆農曆歲晚新春,『大 廠』多會舉辦聯歡宴會,讓所有員工齊齊同聚享 用,答謝員工們一年來的辛勞,為廠方賺錢。 可惜進入九十年代,澳門紡織品的配額優勢 逐漸削弱,加上生產成本上漲,導致製衣業的增 長出現明顯放緩,再因勞工短缺問題,在九十年 代中,澳門製衣業已呈下滑頹勢,香港及外資 廠商紛將工廠北移或將投資轉往南亞地區,在 多種經濟因素下,澳門的製衣業在踏入廿一世紀 後,更加一蹶不振。今時今日,澳門製衣業已難 見『大廠』,澳門製衣業就如同其他製造業業一 樣,漸淡出澳門的經濟主體。 經歷六十載,從開始發展、高速增長、黃金 年代至下滑頹勢,澳門製衣業只可轉型發展,眾 多在工業大廈內原為製衣廠的廠址,都已易主 易業,新橋區內的『大鵬』廠址已建成商住大 廈,曾作為『時代』、『樂都』兩製衣廠廠房的 『寶血蚊香』工場地段,早已建成為『幸運閣』 和『香林新村』的高樓大廈,『樂都』亦遷往附 近的寶豐工業大廈,南灣街的『環球』製衣廠原 址今已變成名店商舖,『萬國』製衣廠更早已遷 出十六號碼頭,而曾是澳門製衣業老大哥的『天 虹』製衣廠,現只留下空置的廠房,羅神父街的 『梅真尼』製衣所在的工廈,雖仍掛上『梅真 尼』名字,但工廈已非專門縫製牛仔褲的工廠, 至於在製衣業全盛年代的製衣工人隊伍,不少已 轉職於現時澳門的龍頭產業──博彩業,或相關 行業。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