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2014

Page 1

第一版

農曆甲午年七月十一日

二O一四年八月六日

星期三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有效刊物

三抑鬱男女相約跳海 一死一獲救一心慌未跳司警查有否涉刑事

交通警員在車禍現場調查

的士撞死 九旬老婦 【本報訊】黑沙環昨凌晨發生致命交通意外,一名年近九十歲老婦橫過 馬路時,遭一輛的士撞倒,送院後証實不治。交通廳呼籲目擊者提供資料。 死者八十九歲,意外發生於昨日凌晨約五時,現場為黑沙環菜園路。 肇事黑色的士編號 MR 二二六 X,男司機五十七歲。 據的士司機事後的口供稱,當時他駕車沿菜園路向馬場東大馬路方向 行駛,老婦突然橫過馬路,他收掣不及將老婦撞倒,而有關地點並非橫過 馬路設施。救護車接報將倒地昏迷的老婦送往山頂醫院救治,由於傷勢過重, 經搶救無效斃命,意外現場地上遺下死者的血漬,鞋及雜物,的士的擋風 玻璃爆裂,可見撞力之大。司機接受警方酒精呼氣測試,証實沒有喝酒。 交通廳正調查該宗意外,呼籲目擊意外經過,或能提供任何資料人士, 致電二八三七四二一四,與交通廳聯絡。

【本報訊】三名疑有抑鬱症 的男女,日前相約於昨午到舊 大橋跳海自殺。當一男一女於 橋上躍下西灣湖,餘下的四十 多歲女子疑因心慌未有跟隨跳 橋。向一名途經警員求助,消 防和海關據報搜索救起一名背 部撞傷的婦人,另一名二十多 歲 青 年 經 蛙 人 搜 索 將 之 撈 起, 送院証實已死亡。衛生局稱三 人為山頂醫院精神科門診病人。

正報創刊於一九七八年 正報有限公司

三人為山頂精神科

JORNAL CHENG POU LIMITADA

社長:龔樹根

門診病人

社址:澳門南灣大馬路57-63號 一樓E-F座(恆昌大廈) Av. da Praia Grande, no.57-63 Edif. Hang Cheong 1/E-F Macau.

衛生局就三名精神病患者 跳海事件發出消息,稱三人為 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門診病 人,經評估不屬強制住院治療。 但三名患者一直按時到專科門 診覆診,並為其中兩名患者提 供了最新型長效的抗精神病藥 物作治療。對於事件中有一名 患者不幸死亡表示惋惜。

編採部電話: 廣告部: 傳真:

海關和民署人員合力將跳海婦人救起

病患者病情

相約舊大橋跳海 昨日中午一時許,一名駕駛電單車警員途經舊大橋時,見一名 四十四歲女子吊站於氹仔往澳門方向近澳落斜中段橋面,神情慌張, 地面有一雙鞋。遂上前查問該女子,她聲稱見兩名同行友人剛越過欄 杆跳下湖中。警員查看見湖面有一名身穿紅衣的婦人飄浮著。心知不妙, 即通知警區派員救援。 未幾,大隊消防和救護員趕抵現場,海關人員到西灣水上活動中 心聯同民署人員駕駛三艘快艇及木船到場協助救援。由於身穿紅衣的 五十四歲婦人因背部撞傷,飄浮於湖面等待救援。海關和民署人員合 力將她拉上快艇,由快艇送返水上活動中心上岸交由救護車送往山頂 醫院救治,未有性命危險。 另外,同時跳海的另一名二十五歲,姓陳男子失去踪影,海關派 出蛙人落海搜尋,經多番搜索始發現該名男子,立即將之撈上快艇送 上岸,當時男子已無呼吸心跳,經送往山頂醫院搶救証實已經死亡。

稱因生活不如意尋死

在馬場中心街唯德花園前遭的士撞倒老婦由消防員送院急救惜因傷重不 治斃命

政府持開放態度 聽取城規會和公眾意見

2896-5976 2896-5972 2896-5741 2896-5744 電郵:chengpou@macau.ctm.net

警員又於舊橋現場向報案的女子了解情況,她聲稱三人於筷子基 一間精神康康中心認識,而三人均因生活不如意有自殺念頭,於前晚 相約決定於昨日一同前去舊大橋自殺。三人於昨日中午約十二時三十 分到達舊葡京對開的舊大橋上斜中段位置,期間她臨時不想死,所以 沒有跟隨兩人跳湖。又因她情緒仍不穩定,救護員遂將她送往山頂醫 院檢查。 司警員對案件初步調查列作有人墮湖死亡案,確實死因有待法醫 檢驗後確定。案件交由調查科跟進及查明是否涉及刑事。

衛生局稱一直緊密跟進跳橋事件中三名精神

△就昨日有三名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本地男女,懷疑相約在嘉 樂庇總督大橋近澳門的橋口跳橋,而其中 1 名男子死亡一事,衛生局 表示,三人為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門診病人,經評估不屬強制住院 治 療。 但 三 名 患 者一直按時到專 科 門 診 覆 診, 院 方社工也不斷跟 進 其 病 情, 並 為 其中兩名患者提 供了最新型長效 的抗精神病藥物 作 治 療, 同 時 也 給予三名患者多 方面的社會生活 支援。 衛生局對於 事件中有 1 名患 者不幸死亡表示 惋 惜, 強 調 精 神 病 患 者 的 康 復, 除進行適切治療 外, 親 屬、 朋 友 和社會的接納及 支持也同樣重要, 才可為精神病患 者提供一個必不 三名男女精神科病人昨午相約到舊大橋跳海 可少的康復和生 自殺造成一人死亡。 活環境。

中區收件處 米糙街一號長春閣參茸行轉 電話:2837-5389 承印:精工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馬交石炮台馬路昌龍工業大廈1樓D 新聞紙第 10679 號 今天出紙壹張紙 每份售貳元

【特訊】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昨日表示,城市規劃委員會是一個好的 平台讓委員向政府提供意見,政府一貫持開放態度,聽取委員和公眾對城 市規劃及各項規劃條件圖給予的意見。 城市規劃委員會成立至今召開了六次平常全體會議,委員對規劃條件 圖草案進行討論和提供意見。劉仕堯表示,城規會是一個好的平台讓委員 提供意見,政府同時也透過公開展示規劃條件圖草案收集公眾意見;待正 式規劃條件圖出台後,便可知悉城規會和公眾的意見是否被採納其中。 劉仕堯稱,對於未來全新的規劃條件圖,以及對土地的總體規劃和詳 細規劃,政府態度是開放的,歡迎城規會和公眾繼續給予意見,政府再作 深入研究。 此外,身兼促進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組長的劉仕堯表示, 樓市現時存在泡沫風險,政府也一直勸喻投資者和置業人士須注意,並於 早年推出措施防範,以維持金融穩定性和經濟安全性。小組會密切監察最 新情況,隨著市場發展和經濟變化推出適當措施。他又指出,小組內有多 個部門進行技術分析,提供足夠數據讓政府作出決策,即使政府換屆也不 會影響小組運作。 二十多歲男子救起巳無呼吸

中總發起募捐行動 【特訊】澳門中華總商會為表達對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六點五級強烈地 震受災同胞的關愛和支援,除撥款叁拾萬澳門元捐澳門紅十字會轉災區賑 災外,更發起募捐行動,籲請該會會務負責人、部委、團體會員及工商界 人士本「血濃於水」親情,慷慨解囊,幫助災區同胞解決燃眉之急和重建 家園。中總呼籲發出後得到積極回應。日前已收到第一批捐款共五十七萬 三千元,包括馬有禮、劉滿伉儷各捐港幣壹拾萬元,賀一誠、賀定一合捐 澳門幣壹拾萬元,何厚鏜捐澳門幣八萬元,吳漢疇捐澳門幣五萬元,何榮標、 何嘉倫、何凱玲三人合捐澳門幣二萬元,高開賢、黃樹森、阮建昆、蕭順軒、 梁少培、彭岳華、陳兆榮、鄧健威各捐澳門幣一萬元,黃嘉豪捐港幣一萬元, 李國輝、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澳門中華總商會婦女委員會各捐澳 門幣五仟元,劉樂南、麥耀發、周施韻、李文壽各捐澳門幣三千元,崔家 榮捐澳門幣二千元,梁鳳開、黃浩榮、黃浩彪、江大明各捐澳門幣一千元。 中總將於日內將第一批捐款五十七萬三千元送交澳門紅十字會轉災區 賑災,截至目前,連同中總捐款叁拾萬元,中總共為災區籌得善款八十七 萬三千元正。 【特訊】交通事務局計劃於本月 中實施“新馬路 / 營地大街”站分 流措施,將現時停靠該站的 4 條離 島巴士路線,遷移至近同善堂中學 新增設的巴士站停靠,而 12 條澳門 線和夜間線維持停靠原站,局方期 望透過站點分流,理順新馬路巴士 站的候車秩序,並提升該道路巴士 路線的營運效率。 位於新馬路 ( 往殷皇子馬路方

通壓力,交通事務局參考新馬路近 永亨銀行巴士站之分流經驗,計劃 於新馬路近亞美打利庇盧里附近增 設 一 巴 士 站 ( 近 同 善 堂 中 學 ), 以 對 現 有 停 靠 路 線 作 出 分 流。 調 整 後,12 條澳門線及夜間線包括 2、3、 3A、3X、5、6A、7、10、10A、18、 N1B 及 N3 路線會維持停靠原來的 “新馬路 / 營地大街”站,而離島線 11、21A、26A、33 則停靠新增站點,

新馬路/營地大街站月中起分流 向 ) 的“新馬路 / 營地大街"站現時 共有 16 條巴士路線停靠,分別有 2、 3、3A、3X、5、6A、7、10、10A、 11、18、21A、26A、33、N1B、N3, 其中澳門線及夜間線有 12 條,離島 線有 4 條,該站經常出現同一時間 有多台巴士停靠,對該路段的交通 狀況做成一定壓力。 為減輕因巴士靠站而引致的交

該站點同樣命名為“新馬路 / 營地 大街”站。 由於新增的站點較接近新馬路 單線轉雙線車道的分隔線,因此, 配合上述站點的分流措施,交通事 務局會一併調整新馬路的中央分隔 線、行車方向交通標線和行人斑馬 線標線,並會輕微調整“金碧文娛 中心"站的位置。

未有跳海女子向消防員講述情況

氹仔基馬拉斯空中綠廊第四季諮詢

社諮會冀早做社區滲透免遭反對 【 本 報 訊 】 離島社諮會副召集人阮若華和委員高冠鵬 氹 仔 基 馬 拉 斯 總結會議 空 中 綠 廊將於第四季公開諮詢,政府爭取儘快確定方案,做到年 底招標、一七年落成。離島社諮會希望政府設法做好社區 滲透,提早、主動發放更多訊息,以免居民反對而令項目 延誤。 離島社諮會昨開會,請來交通局交通規劃處長蕭日鵬、 工務局土工技術暨道路處處長陸惠財和民署道路渠務部道 路處處長戴漢平等,介紹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綠廊規

劃方案。 會後副召集人阮若華和委員高冠鵬總結說,各委員皆 認同有關設施落實,能對人車分隔、連接輕軌和綠色出行 起著非常有效作用,紛紛就這條長約七百多公尺的步行系 統融入社區提出許多意見。 倆人透露,會上討論到諮詢和資訊發放時,委員們要 求當局要想方設法,用盡任何辦法將相關訊息傳遞予市民, 尤應主動出擊,由現階段到諮詢期間做好社區滲透,如提 供更多效果圖等簡易方式,讓每名市民清楚知道項目如何 建設施工、有何功能效果等。 高冠鵬表示,他們要求當局提早將一些訊息、更細緻 內容提供予社區,讓居民有更多時間、更好地去了解諮詢

內容,讓諮詢起來更有質量,不要重蹈現時輕軌澳門段半 線諮詢情況。 阮若華稱,他們看到之前諮詢出現居民不太理解內容 的情況,因為往往在諮詢未開始前相關訊息內容薄弱,到 諮詢方案出來時,許多居民提出一些反對意見,「變咗對成 個項目,係出現左一啲延誤情況,呢個我們係非常擔心」。 高又謂,現時空中綠廊設計是只是由南京街起始,沿 基馬拉斯大馬路延伸至未來運動場輕軌站,他們建議當局 考慮東端再由孫逸仙圓形地延伸至湖畔大廈,西端可延伸 至海邊單車徑和休憩區。 他倆引述官員稱,有關諮詢會在第四季頭啟動,爭取 年內拍板,年底招標,於一七年完工。

新城A區增公屋量為回應社會需求 【特訊】政府近期收集到的社會意見,均反映住屋的訴 求持續增加,居民對政府多推出公屋的願望更是殷切,亦 有不少聲音認為新城填海區應該優先興建公屋,滿足居民 需求。故此,政府從過往兩次新城填海區規劃公眾諮詢的 規劃基礎上,經深入研究與討論後,決定提出加大新城 A 區公屋單位的供應量,以回應社會和廣大居民對住屋的需 要。

按人口比例適當增建公共設施 新城區作為未來本澳極為重要的土地來源,政府決定 在之前兩次公開諮詢的基礎上,將 A 區土地的主要功能 調整為以公屋為主的居住用途。A 區擴大公共房屋土地資 源,主要壓縮了商業用地,交通、公共設施用地不會因此 有減少,更會因應居住人口上升而同步適當增設醫療、教 育、社區配套、康體及基建等公共設施,並與公共房屋同

步興建。在公屋的裙樓亦將設置商舖,為中小企業提供發 展空間。經調整規劃,估計 A 區可提供公共房屋約 2.8 萬戶, 私人房屋約 4 千戶。

規劃部門會透過科學和技術分析,全力配合政府“居有其 所,安居樂業”的政策目標,訂立完善及滿足居民需求的 方案。

規劃活化社區建宜居新城 政府強調,會在規劃上活化整個 A 區, 在交通、道路、社會設施、商業元素、中 小企發展、就業機會等方面透過科學分析 做好規劃,使 A 區成為一個宜居的地區。 在 2016 年填海工程竣工後,政府便會隨 即展開基礎建設。 “新城 A 區土地使用新規劃概念性介 紹與意見收集”將於接下來的星期日(9 日)結束,有關公眾意見會融入年底進行 的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三階段公眾諮詢中,

新城 A 區將於 2016 年完成填海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