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三年四月八日
農曆癸巳年二月廿八日
【本報訊】九澳租批地閒 置逾二十年,官員聲稱:澳葡 政府已批准改變土地用途,發 展商多年來配合特區政府修改 建築計劃。議員關翠杏 (見 圖) 認為,政府應該公布澳葡 政府的相關文件,也要交代發 展商過去十年來,修改計劃的 時間及內容。她重申,「城規 法」雖未通過,但政府有責任 保留路環的綠化和山體。 工務局早前回覆傳媒時表 示,路環九澳一幅閒置逾二十 年的租用地,其用途已獲澳葡 政務司批准,由工業改為興建 住宅,由於,仍未完成相關程 序,所以,未發出批示。直選 立法會議員關翠杏表示,政府 需要公開澳葡政府的相關文 件,並交代其法律效力何在,
從而令公眾釋疑。 至於,工務局局長賈利安聲稱,該土地的承批公司 早從二OO三年開始,為配合政府的要求,多次修改建 築計劃。關翠杏表示,政府也要公布相關時間及內容, 例如:承批公司何時提交計劃,政府何時回應等,她認 為,政府要交代不是商業秘密,而是涉及公共部門的行 政程序。 現時,一份簡稱「路環八十」的法規規定,在路環 海拔八十米以上展開工程前,需諮詢文化局的意見,也 有一份關於路環舊城區的規劃。除上述法規和規劃所指 定的範圍外,大部份的路環是得不到保護的。外界擔 心,擁有路環土地的私人發展商,在「城規法」、「土 地法」通過前,紛紛向政府提交建築計劃。
星期一
特首:市民生命健康放首位 【特訊】因應H7N9禽流感疫情的最新動向, 行政長官崔世安已指示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全力 跟進,做好防控措施,加強監控,與世界衛生組 織、內地及鄰近地區衛生部門保持緊密的聯繫, 密切注視事態的發展,把保護市民的生命和健康 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 內地最近出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確 診病例和死亡個案增加,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及時 做好應對疫情的各種準備。行政長官向社會文化 司司長張裕發出指示,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危機 時,把保護市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政府工作最重 要的位置。 行政長官強調,過去十年,本澳應對傳染 病,無論是在設備或人員培訓方面都積累了一定 經驗;特區政府將以高度透明的原則處理疫情資 訊,密切注意疫情的變化。同時,他也希望廣大 市民密切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遵守各項防 疫指引,注意基本個人衛生,做好準備,共同應 對這場H7N9疫情帶來的新挑戰。
機場口岸紅外線測溫儀啟動至今 未發現發熱可疑個案 ▲衛生局表示,於4月6日開始在機場口 岸啟動紅外線測溫儀為來自華東地區的旅客 進行測溫,至今沒有發現任何發熱可疑個 案。而據目前資料顯示,H7N9禽流感仍是禽 或其他動物傳給人,沒有明顯證據顯示可以 人傳人,因此預防和控制的關鍵是巿民避免 接觸禽或其他動物。即使出現人傳人,一般 流感在潛伏期已具有傳染性,而由開始發熱 到病情嚴重的期間很短,因此口岸發熱篩查 只能作為輔助手段。不論如何,衛生局將密 切留意疫情變化,適時調整應對措施。衛生 局已做好準備,隨時在機場以外其他口岸開 始檢疫篩查工作。 為預防流感、新冠狀病毒等疾病,衛生 局呼籲居民外遊期間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 噴嚏時遮掩口鼻等個人衛生習慣,避免接
觸和食用病(死)禽畜或其他動物;回澳後一旦出現發 熱、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尤其是出現高熱、 呼吸困難者,應及時就醫。
正報創刊於一九七八年 正報有限公司
因應內地H7N9禽流感疫情,衛生局啟動澳門國際機場的 紅外線測溫設施。
場莊荷。剛於三月取得電單車 駕駛執照。 事發於前(六)日晚上十 時零五分,有途人發現在西灣 湖景大馬路媽閣向旅遊塔方向 右邊行車線,近籃球場對開的 花圃上有一名青年頭部受傷昏
之送往山頂醫院搶救。交通警員在傷者倒臥附近發 現一個相信為傷者肇事時甩脫的「水殼」頭盔,而 花圃矮石礐有懷疑電單車撞擊花痕,與附近發現的 肇事電單車右邊車身的花痕吻合,相信事發時電單 車先撞石礐,倒地滑行數十米至左邊行車線路中始 停下,而男駕駛者則倒臥花圃上,懷疑所戴的「水 殼」頭盔甩脫引致頭部嚴重受創。
駕重型鐵馬撞花圃 青年前晚在西灣湖景大馬路駕電單車撞花圃死亡 【本報訊】一名於上個月剛取得駕駛執照的 青年,前晚駕駛一輛重型電單車在西灣湖景大馬 路撞向花圃重傷,送院搶救一句鐘後証實死亡, 交通廳對事故展開調查。 死者姓梁,梁,二十四歲,澳門人。任職賭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有效刊物
九澳批地閒置廿年再改用途
關姐促公開文件
第一版
新牌仔魂斷湖景路 迷,數十米外行車線上有一輛重型電單車ML四八XX 倒於路中,懷疑發生交通事故,立即報警。
「水殼」頭盔飛脫頭部重創 消防救護員到場,見傷者頭部傷勢嚴重,立即將
JORNAL CHENG POU LIMITADA
社長:龔樹根 社址:澳門南灣大馬路57-63號 一樓E-F座(恆昌大廈) Av. da Praia Grande, no.57-63 Edif. Hang Cheong 1/E-F Macau. 編採部電話: 廣告部: 傳真:
2896-5976 2896-5972 2896-5741 2896-5744 電郵:chengpou@macau.ctm.net
中區收件處 米糙街一號長春閣參茸行轉 電話:2837-5389 承印:精工印刷有限公司 地址:馬交石炮台馬路昌龍工業大廈1樓D 新聞紙第 10302 號 今天出紙壹張紙 每份售貳元
傷者送院搶救至晚上十一時二十四分,証實死 亡。由於事故中警方未能替傷者進行酒精測式,未 能確定其體內血液酒精濃度,未知是否酒後駕駛或 高速失控自炒及其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事故原 因。
不是發展商想怎樣就怎樣 【本報訊】內地幾乎每日都有新增 H7N9個案,而且有死亡個案,面對新一 輸疫情,澳門論壇昨日探討「禽流感爆 發,衛生系統怎招架」。出席嘉賓仁伯爵綜合醫 院醫務主任李偉成表示,本澳雖然沒有傳染病 專家和醫生,但有傳染病學相關的醫生,加上十 年前沙士後加強了通報機制、硬件等設施,一旦 H7N9傳入澳門,相信有能力應付。 H7N9在江浙滬一帶近不斷有新增個案,加上 中東又有新型流感,兩者加上沙士十年的陰霾 下,令人關注到澳門的防疫系統如何應對有關工 作。澳門論壇昨日邀請嘉賓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 主任李偉成、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察部 協調員林松、民署衛生監督部部長吳秀虹、公立
山頂醫務主任:信有能力應付疫情 醫院醫生協會理事長戴華浩,以及北區社諮委委員 雷民強、中區社諮委委員林宇滔,共同探討「禽流 感爆發,衛生系統怎招架」的議題。 兩名社諮委委員指出,本澳經過沙士後,市民 或醫護人員對於衛生防疫意識有所鬆懈,憂慮本澳 的防疫工作如何應對今次新一輪疫情。並且不希 望,醫療資源為照顧有關病人而要對一般病人作出 取捨。又希望,加強部門間的疫情通報機制及訊息 發放機制,讓市民能得悉。 本澳雖然沒有傳染病專家和醫生,李偉成表 示,但有傳染病學相關的醫生,例如呼吸道感染專 家,加上十年前沙士後加強了通報 機制、硬件等設施,一旦H7N9傳入
澳門,相信 有 能 力 應 付。林松則 表示,本澳 多次沒有爆 發大型傳染 病,原因不 是 在 於 好 論壇探討澳門防疫系統 彩,而是在 大型登革熱 爆發後,政府加大了醫療資源的投入,以及建立了 通報機制,提升硬件和居民意識等。
論壇移師室內規矩多多 【本報訊】停辦三個月的澳門論壇昨日 重開,但移師到綜藝二館舉行及修改了部份 規則,節目主持稱,由於今年是立法會選舉 年,為了體現公平原則,以及盡量避免有人 利用節目宣傳,節目有權拒絕任何參與人 士或有意參與人士作為現場觀眾發言,有關 責任需自行負責,並交由選管會處理。出席 人士三十行動聯盟會長高岸峰認為,即使有 意參與人在節目上發言,亦不會影響選舉宣 傳,相信參與人會負責,不認同有關規距, 認為是封殺,對此失望。 曾表示有意參加今屆立法會選舉的團體 三十行動,該會會長高岸峰昨日如常出席澳 門論壇,但由於修改了規則,基於是該團體 人士,論壇上不獲准發言。對有關規則,高 岸峰認為,是封殺,對此失望。又相信,有 意參與人在節目上發言,亦不會影響選舉宣 傳,相信參與人會負責,希望主辦單位可以 修改規則,令出席人士可以暢所欲言。他感 到,論壇的新規則以及移師室內後,增加了
論壇移師室內後觀眾大減
保安員人員, 又禁止出席人 士喧嘩,失去 了觀眾與嘉賓 的互動性,令 之變為時事節 目,失去論壇 氣氛。 另有出席 澳廣視稱論壇新規 論壇的市民表 則參考鄰近地區做法 示,論壇移師 室內後沒有氣 氛,沒有接觸到市民意見。 澳廣視中文頻道新聞及資訊節目部副總 監袁泳貴表示,經澳廣視執行委員會和編輯 委員會溝通後決定復播節目,該公司將在軟 硬件方面全力支持節目。對於新規則不接受 有意參選或參選人發言,他稱,是基於臨近 選舉期,在於公平原則,以及參考鄰近地區 同類節目的做法。
高岸峰認為論壇失去互動性
海上安全講座提升業界安全意識 【特訊】港務局昨日為負責環澳門水域 的航道及港池疏浚工作的海上作業人員舉辦 海上安全講座,向有關人員講解環澳門水域 的航行環境和海上安全作業注意事項,以提 高船員的安全意識,保障海事安全。 環澳門水域的航道及港池均需要定期進 行疏浚,以確保航道及港池有足夠的水深供 船隻航行。隨著近年本澳各項海上工程陸續
【本報訊】民署昨聯同三個政府部 門、十三個民間機構團體,合辦「重公德 同樂日」,藉以提醒大眾要做個有公德心 的好公民。 同樂日假塔石廣場舉行,現場設有攤 位遊戲、展覽、舞台劇和話劇等,吸引不 少市民參與。民署表示,希望透過這些輕 鬆和互動方式,提醒大眾除做好自身本份 外,更應顧及左鄰右里和其他人感受,尊 重別人和幫助弱勢社群,做一個有公德心 的好公民。 主辦單位又說,公民教育工作需循序
展開,環澳門水域的海上交通亦日趨繁忙, 同時亦增加了航道及港池疏浚工作的複雜 性。為進一步提升負責疏浚工作的相關海上 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以及加強了解現時環澳 門水域的最新海事活動情況,港務局轄下的 航海學校昨日為負責相關工作的疏浚船船員 舉辦了海上安全講座,進一步加強環澳門水 域的海上航行安全。
華士古達嘉馬花園停車場出 入口處增設違泊偵測系統。
慕拉士華士古違泊偵測系統爭月底啟用
關翠杏認同,政府需要向外公布,現正審核多少 個路 環的 建 築 計 劃 。 她提 高 聲 調 說 : 「 沒 有 規 劃 的 (範圍),根本是不想有發展。應該保留原貌,才不規 劃。」她也說:「不要理解為:因為沒有規定,(發 展商) 提甚麼都可以,政府喜歡怎樣批准也可以。很 簡單,權在我 (政府),不是你 (發展商) 要怎樣就怎 樣。」 她指出,公眾期望路環仍是澳門的市肺,那裡的 山體也是本澳僅餘的,即使,立法會仍未通過「城規 法」,政府有責任保留路環的綠化和山體。她說:「政 府一定要照顧社會的訴求,不能純技術決定一切。因 為,錯了就不能回頭。這是涉及澳門人的將來,大家都 很關注。」
【特訊】交通事務局 按序在本澳多個地點增設 車輛違泊偵測系統。其 中,慕拉士大馬路巴士 站(榮陞花園大廈對出)及 華士古達嘉馬花園停車場 出入口處的違泊偵測系統 已完成硬件設備安裝,現 正進行相關測試,預計本 月底可投入運作。隨後, 局方將在現場設置指示標 誌,提醒駕駛者設備運 作。 車輛違泊不僅造成交 通擁擠,使車輛流量降 低,還會增加發生交通事 故的機率。為通過科學手 段整治有關情況,避免影 響正常的交通秩序,繼設 於宋玉生廣場中土大廈正 門及建興龍廣場正門兩個 巴士站、南灣大馬路時代 商業中心巴士站及羅理基 博士大馬路的違泊偵測系 統後,交通事務局按照計 劃於去年底開始陸續在本 澳多個地點增設車輛違泊 偵測系統。 首階段逐步在西墳馬 路、慕拉士大馬路、水坑 尾、公共行政大樓及?仔寶 龍花園的巴士站;華士古 停車場出入口處;中華廣 場及培道小學的一段行車路段共8 個地點安裝硬件設備。至今慕拉士 大馬路巴士站(榮陞花園大廈對出) 及華士古達嘉馬花園停車場出入口 處已完成違泊偵測系統的硬件設備 安裝工作,並進行對外測試,以更 好地掌握系統的準確度及操作性。 測試期間,警方暫不會利用系統檢 控違例。 至於餘下6個地點將加緊完成 硬件設備安裝,並於接續時間進行 對外測試,以儘早投入運作。 違泊偵測系統主要透過影像分 析功能,以全自動無間斷對管制範 圍進行影像數據收集,當個別車輛 進入相關區間,並超出預定時間停 留,再配合周邊環境,便有條件判 別為一“關注事件”,警方可進行 復實及作出判斷有關車輛是否違例 泊車。如是屬實,警方會根據有關 系統所得的影像證據,向違例車主 發出告票。 據現行《道路交通法》規定, 違例泊車可被科處300元至600元不 等。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勿在巴 士站、停車場出入口或主幹道停泊 車,以免影響巴士上落客或道路交 通暢順。
政府團體辦同樂日推公民教育 漸進、一步一腳印地持續開展,未來署方 將續與各機構通過不同方式,共同為推動 本澳公民教育工作、提升本澳公民的人文 素質而努力。 參與民署組織義工隊逾十年的黃姓市 民表示,平日透過策劃活動協助民署宣揚 好公民訊息,覺得市民的公民意識日漸提 升。 民署重公德同樂日
第四版
CHENG POU
農曆癸巳年二月廿八日
二O一三年四月八日
星期一
土教育經過多年推廣
鄉 和具體實施,從早期 的理念萌芽,學術討論,輿 論倡導,到最近幾年透過課 程改革,將更多本土知識內 容引入學校課程,配以學校 嘗試以學會、興趣班、專題 研習、講座、校外參觀等形 式大力推動,已成為學校教 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例如: 小學常識科、品德與公民科 等都引入鄉土教育內容; 有更多學校成立「史地學 會」、「歷史學會」、「地 理學會」等學生組織,有系 統地開展鄉土教育;更多老 師出於理念認同或自身興趣 而自覺地在日常教學中加入 本土知識……凡此種種,都 顯示鄉土教育在學校教育中 蓬勃開展,使鄉土教育從
《澳城記事-望廈1849》的插畫。由受訪者提供
東望洋燈塔訴說澳門本土歷史
要的內容,亟待探討。時間有限,知識無窮,基本原則應是:構建一個脈絡分明、層 次清晰的本土知識體系,使課程設計者、學校、教師和學生有章可循;有所學,必然 有所不學,反對把太瑣碎的本土知識列入正規課程;化零碎為統整,各年級、各科目 之間應各有側重分工和協調。 再次,提升鄉土教育的質量層次。傳統教育理論認為教育目標有知識、情意、技 能三個維度,鄉 土教育當然也不 例外。使學生認 識本土知識是鄉 土教育的知識目 標,透過循序 漸進地學習本土 知識,生成愛社 區、愛澳門、愛 國家的情懷,並 從中培養出獨立 思考、批判性地 參與社會事務的 技能,卻更為重 要。惟有如此, 才能達成鄉土教 澳門開埠四百多年歷史,很多澳門人其實認識不多。 育的眞正目標。
歷史記著這些事兒 有關暗殺阿馬留事件,在澳門亦能查找有關記載,但不同書籍郤有不同版本。 如費成康所撰寫的《澳門四百年》(1988年版),當中談及:在鴉片戰爭剛結束的 1843年,澳葡當局同年派員在澳門及廣洲與欽差大臣耆英等多次進行談判。談判 時,葡人聲稱清政府將香港無條件地割讓給英國,又實行五口通商,使他們受到極 不公平的待遇,並將蒙受巨大損失,所以要求豁免每年五百両的地租銀,由葡萄牙 士兵駐防整個澳門半島。最終有關要求被清政府拒絶。 及後,葡萄牙加緊侵略,如狂熱的殖民主義者阿馬留出任澳門總督後,採取殖 民計劃,如向城中店鋪收房稅、地稅、向工人收人頭稅等。1848年,阿馬留從澳門 界牆的水坑尾門起向北開闢往龍田村背後,直出至關閘的道路,路經東望洋山麓, 把該處有許多中國居民的墳墓夷平,骸骨扔入大海,同時他又非法宣布關閘內的所 有地須向葡萄牙當局交稅,各舉措是為了擴大「殖民地」。1849年8月22日,龍田 村青年沈志亮聯同郭金堂等人於關閘一帶伏殺阿馬留。 上述記述大概是指控阿馬留具侵略性,是窮兵黷武的管治者,但有書籍郤把阿 馬留描述是英雄,是改革的先驅。葡萄牙歷史學家徐薩斯所撰寫的《歷史上的處澳 門》(1902年版)提及,阿馬留上任後,徵收地租和醞釀中的所得稅引起的小小稅收 郤引起一場暴亂。阿馬留澳門進各種改革,打算在城門與關閘之間的農村地區開闢 馬路,因而下令將此處眾多的中國人墳墓遷走。他充分考慮到中國人的敬祖傳統, 特意宣告他沒有冒犯的意圖。同時他還向那些窮貧華人提供資助。阿馬留強調葡萄 牙對這一地區由來已久的權利,還讓中國人認識到即使他們最顧及的感情,也不能 阻礙殖民地耽誤許久的改革大業。於1849年8月22日,距離關閘三百步遠處,一個 中國男子趁阿馬留接濟一名老婦時持草刀劈下他的頭顱。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會長林發欽 談及本土的歷史教育,到底教育界如何推動?澳門歷史教 育學會會長林發欽指出,澳門中學生只有中史及世史科,有關 地區歷史在課程編排上,郤是長期缺席。澳門回歸後,政府
》作者楓靈 1849
鄉土教 育
《澳城記事-望廈
「文本課程」落實成為「課室課程」,從而實實在在地 使這一代的中小學生比上一代掌握更多的本土知識。 學校教育是鄉土教育的主要途徑,但不能成為唯一 的途徑,家庭和社會的參與同樣重要。由於社會已普遍 認同鄉土教育,社會相關活動因而越來越多,從歷史文 化社團舉辦講座、名勝導賞、工作坊,到傳媒積極參與 宣傳推廣,及至相關書刋大量出版,社區圖書館、博物 館的推動等等,形成一股百花齊放的鄉土教育現象。 今天,鄉土教育雖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同樣面 對諸多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在學校教育中,由於課程改革從低年級做起,目前小學做得比較好,中學 需要加快腳步,在小學的基礎上深化相關內容。大學教育方面,通識課程應開設更多 本土知識科目供學生選修,部分重要科目如「澳門歷史與社會」等甚至應該列為必修 課。 其次,本土知識體系龐雜,在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如何系統地學習最重
歷史,是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 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 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歷史的另一個含義,是對過去 事件的記錄和研究。歷史印證社會、國家、地區發展的 歷程,亦是帶動人們為社會未來發展的思考、路向,而 本土歷史,正是本地區文化社會發展的印記。 學者指出;因為教育的專業背景影響,一直以來; 澳門中學生只有中史及世史科,有關地區歷史在課程編 排上郤是欠缺。由於本士歷史課題缺乏,令學生們對本 士歷史的認知較為淺薄,或有所差誤,加強本土歷史教 育是有必要的,畫作家梁倩瑜就希望能透過繪本作品,探討歷史與現代社會的關 係。
楓靈繪本
澳城記事
談及本地歷史,不知有多少人會主動提起?早前,本地年輕作者楓靈(原 名:梁倩瑜),發布了其首本繪本作品《澳城記事-望廈1849》。她以1849年阿 馬留將軍被刺殺事件為創作背景,探討歷史與現代社會的關係。她說道:「很多 人說歷史與現代距離甚遠?但不會主動了解而妄下判斷,這種疏離感是源於人們 對歷史的無知,若經自身了解而感到距離感,這才是真正疏離。」
本土歷史
幾多認識?
楓靈向記者憶述她對有關歷史的「偶遇」。她談及,從2009年在北京完成學 士課程後回澳,到步的第一印象是澳門變化很大。她認為,本澳於2005年至2009 年倏然發展,回來頓生陌生感。至2009年年底,與一名內地友人於牛房倉庫欣賞 本地戲劇《冇眼睇6:望廈1849》,此劇是以阿馬留被刺殺事件為中軸。劇終 時,其友人問及有關歷史,她只能答出有關人物,對於歷史的來龍去脈,卻是啞 口無言。 《冇眼睇6:望廈1849》曲終人散時,演出的片段一直縈繞在楓靈心裡。她 說:2011年參加一次繪本工作坊,該工作坊導師建議學生在創作時可從詩詞或歌
關閘馬路蓮峰廟門口刻有葡國國徽的大石是阿馬留被斬殺之處 曲找靈感,她一想便想起那個本地戲劇。 楓靈擅長用水彩作畫,在創作期間彷彿與她的固有認知對話,如在印象中, 澳門多為低層建築,現則有很多金光閃閃的建築物,故此在繪本有描繪新舊建築 對比的畫面。另外,亦畫下不少地標建築,如阿婆井、旅遊塔等。有關文字的鋪 排上,單是文字稿已修改了十三遍,她在故事鋪排上沒有直述暗殺阿馬留事件, 她解釋道:「曾想過把歷史情節巨細無遺呈現,但考慮到歷史本身很沉重,與色 彩斑爛的繪本有點格格不入,於是改變敘述角度,修改至現在的版本。」
女孩木馬
「實在我並不知道,來自哪裡。」乃繪本故事中其中對白,該故事講述—名 小女孩陪同一隻失憶的小木馬尋找記憶的故事。楓靈自言對本澳歷史認識十分淺 白,透過這個創作,是認識澳門的好開始。她說:「1849年,距今已160多年,這 麼悠久歷史與現在有何關係?以往念中史、歷史時,都是死記硬背,人會忘記是 因為人對歷史的疏離感。」 有關歷史事件沒有敍述出來,反而透過隱喻手法,希望能使讀者關注本土歷 史。她續指,「別說自身城市的歷史,很多人連父母—代所經歷的也不關心。」 她認為,我們常說歷史與現代距離甚遠?只有結論郤不會主動了解而妄下判斷, 這種疏離感是源於人對歷史的無知,若經自身了解而感到距離感,這才是真正疏 離。
1849年興建的關閘門樓正是澳門本土歷史的印記
鄉土教育 加強了對教育的投入,又加強對法律法規 加強對教育的監管及引導。現在則是實務 階段,如寫入「基本學歷要求」,收集整 理有關教材,他對本澳推動鄉土教育感樂 觀。 以暗殺阿馬留事件為事例,歷史有不 同版本,或是不同敍述實屬正常。林發欽 指出,歷史是一門求真的學科,透過歷史 資料的整理及分析,希望無限接近歷史真 相。在推論過程中,不同族群、不同的歷 史觀按著個人認知及民族立場理解已被挖 掘的歷史資料,故所作出的評價有偏差。 他強調,同一歷史事件有不同敍述是正 常,大家在看待歷史事件上不要太極端, 不能說沒有真相、沒有是非黑白。相反,正因為有分歧,對推 動歷史研究郤是有幫助。他認為,當代教學,教師不會單向傳 知識,而是向學生教授不同史料,學習多角度思考史料。
關閘的興建設立是澳門本土歷史的重要部分
不可或缺
談及本土歷史教育的發展,他表示:澳門的歷史源遠流 長,葡萄牙人逗留澳門有四百多年,比香港更長,可見歷史文 化資源豐富。在本澳回歸後,對本土歷史的文化教育,尤其是 中華文化教育的歷史教育相對缺失。有關本土關懷,本澳教育 界早有呼聲,要求加強本土歷史教育,這是宏觀的社會背景。 林發欽續指,在教育專業的背景上,澳門中學生只有中史 及世史科,而地區歷史在教程編排上,郤是長期缺席。在回歸 前,於初中歷史已設有本土歷史課程大綱,但由於本澳教育界 以私校為主,在執行上不一,是有理論,沒有統一的教學大 綱、教材、相關教師培訓及統一的課時等,實際上教與不教又 是另一回事。
推動鄉土教育
尋找記憶
林發欽感樂觀
林發欽歸納,回歸前十年,為本土教育的啟蒙階段,多談 論推動鄉土教育的目的、意義及操作。在回歸後十年,社會上 己展開推動「鄉土教育運動」,所謂的鄉土教育,泛指與在 地,與澳門有關的知識,包含歷史、地理,天文、社會植物、
物質與非物質的等知識,這是一門主題式教育,沒有完整的知 識體系。 林發欽對本澳推動鄉土教育感樂觀,因看見學校校長、 教師也關注 有關議題, 亦已形成共 識 。 他 認 為,待有關 教材完成編 寫工作,及 為 教 師 提 供相關培訓 後,將來需 設立定期評 鑑機制及適 時修正有關 教學工作。
文/圖:陳秭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