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練習誌Vol.6

Page 1



Contents

vol. 6

發行人語

文 / 曾成德

自主學習教育的培力

02

04

〈「點亮」學生的價值,讓成就感帶領學習〉

王偉華╳曾成德 p.06

〈重新「知覺」世界的路徑:⼼智圖與⾃主學習〉

王鼎銘╳曾成德 p.12

自主學習+:工具+資源

18

〈文化資產街坊好朋友?——如何從在地資源找到學習的新鮮感〉

殷寶寧 p.20

〈學思達,每一天的自主學習〉

黎曉鵑 p.28

〈在展覽中,選一則訊息帶回家〉

張維真 p.24

〈漫談自主學習:從設計到演算創作〉

侯君昊 p.32

自主學習╳:教育現場╳實用經驗

36

〈教與學的機緣交融 Serendipity in Serenity〉

李丕寧 p.38

〈結合美感與國際教育的自主學習課程〉

劉淑芬 p.46

〈幫助學生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個人——理解新課綱下的自主學習〉 〈我們在學習中與「自主」的距離〉

〈打造自己的學習之旅——多元自主學習經驗談〉

劉桂光 p.42 蘇俐洙 p.52

Hannah ╳ Max ╳ Selene p.58


發行人語

可以稱為第一位「文藝復興人」的西方人本主義家 / 藝術理論家 / 數學家 / 收藏家兼考古學家亞伯提

(Leon Battista Alberti, 1404-1472)曾經在他著名的文獻《論繪畫 Della pittura/On Painting》一書裡說: 「能夠拉弓沒有意義,除非你能夠將你的箭瞄準目標。」

亞伯提的名言來自於他書中對畫家們的提醒:「一個人如果無法完全理解他所嘗試的事[的意義],他

就不會有所成。」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是中學,在小學的學習階段建立了基本的語言與算術以及自然、 社會等世界認知還有基本公民與美學素養之後,面臨了不同環境與陌生學伴又伴隨著一時無法適應的青 春期身心理變化,許多學子在此一階段突然失去了學習的動力,無法理解學習的意義。

在瞬息萬變的當代,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訊息與科技,掌握足夠的能力因應世界,已經是所有人的挑戰。 也就是說,「終身學習」對於淹沒在狂流裡的「大人們」是沒有選擇的。然而「自主學習」名目再美、

立意再佳,對於一個對世界問為什麼、對自己問我是誰的中學生,當「學習」本身不是自己的選擇,而

是沒有意義或無法理解時,都不過是夸夸其談。以亞伯提的話來說就是:不理解學習事物對象或學科領 域的意義,就沒有學習動機;那麼自然無法射中靶心,也就沒有學習成果。

因之,學習如何「自主學習」需要意義、方法與動機。這一期的《美感練習誌》企圖越過所有的領域, 探尋如何「自主學習」。我們問:為什麼要學習?有沒有什麼「眉角」或資源?如何創造學習動機?如

何帶引學習? -- 為學子們問,也為師長們問。以及,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如何與學伴共學並如何自我 探詢?在內容上以三個單元呈現,包括學習的培力、工具與資源,以及現場與經驗。

其中,王偉華教授談必須能夠讓學子認知學習的價值,激起好奇心;王鼎銘教授談從習到學,從感知到 智慧,以及「目標、計畫、紀律」與合作學習;殷寶寧教授談素養導向的在地學習,藉著社區走讀導覽

進而由環境觀察轉化成學習動能;張維真老師提出展覽可以在體驗中感受到訊息,並身體帶著大腦,在

2


刺激思考中往前學習;黎曉鵑老師談自主學習移動到學校教育的現場,並以學思達法在教學鷹架中養成; 侯君昊教授以自身經驗出發談自主學習基礎態度,並鼓勵朝向未來的數位工具與演算創作跨領域學習。

此外,李丕寧校長建議要有讓學習者覺知自己、反思自己、實踐自己的學習路徑,在經驗與實踐中遇見 想像力與驚奇。劉桂光校長建議要幫助學生提升動機、培養能力、建立成就感等,也就是「學習如何學 習」,並帶出了老師「教練」的陪伴、引導與帶領。劉淑芬校長則以實例說明跨域共學、分組提案及策 展等產生「有意義的樂趣」; 蘇俐洙老師提出教學現場的各種現實問題並提出建議解決方案,並以「學

習陪伴者」的觀點現身說法;最後,但可能是最有意思的是三位大學與研究所學長姊以「過來人」的觀 點分享: Max 喜歡 1+1=3 的無限連結,Hannah 喜歡將時間塞滿,Selene 喜歡預想一個稍微困難的目 標,三個人也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學伴」的重要。

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這幾年來一再受到外界的見證與肯定。我們計劃的出版品、展場設計、網 頁設計等周邊相關成果,紛紛獲得國內外的大獎,如:Good Design、DNA Paris Design、Dezeen、

Shopping Design、金點設計大獎等。然而我們也知道這些成果是我們在美感與設計教育計畫這條路上 的「學伴」,也就是參與計劃的種子 / 社群老師們以及課程裡的學子們,所一起努力累積得來的果實。

這一年來我們不僅以中學課程往下扎根,更以此為基底往大學與小學邁進。我們與藝術生活學科中心協

力打造了中學與大學間的橋樑,共同參與線上課程的製作,銜接大學設計科系的基本設計課程;我們與

《週刊編集》大手牽小手,以《安妮新聞》和老師們一起研發跨域實驗課程,和文化館舍如科學教育館

等配合展覽打造體驗推廣課程⋯⋯希望整個社會都是我們的學伴,讓我們一起前進,從自我學習到終身 學習,從學校到家庭,從美感教育到美感社會。

曾成德|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主持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科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

3


自主學習教育 的培力 4


本章談及建立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當下 的教育環境和體制培養自主學習。現今教育不再僅

是傾囊相授的知識傳遞,而重視學習過程的經驗, 如思考、認知、感受等,試圖從五官的觀察和發現 理解事物不同面向。老師們同樣在教學場域中經驗 不同的方式和情境,本章特別邀請曾成德老師分別 與王偉華老師和王鼎銘老師進行對談,從多重的角 度切入,討論對於自主學習的不同想像。

圖片提供——濯亞國際學院

5


「點亮」學生的價值, 讓成就感帶領學習 對 談 —— 王 偉 華 ╳ 曾 成 德

6


王偉華

現任臺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曾任東 海大學博雅書院院長,推廣實踐愛

的 精 神 教 育, 推 展 學 生 眼 界 及 心

胸,帶領學生在各種體驗活動中, 實踐博雅的教育精神。

曾成德

畢業於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碩 士,現任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 新計畫主持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跨領域設計科學中心主任、國立陽 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 (攝影-謝定宇)

7


・學生於暑期前往位於泰緬邊界附近的蒙納教會,進行兒少關懷的服務,也同時發掘自己對於社會的價值

在制式教育中迷惘的學生們,總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老師該如何點亮學生 的自我價值,觸發學生對於學習的好奇心?又該如何找到學習的成就感呢?

看見學生冰山底下的「價值」

王偉華(以下簡稱王):討論「自主學習」,必然

曾成德(以下簡稱曾):今天訪談中,最核心的問

自主學習,必然是在制式學習的前提之下。那麼是

題就是「如何才是一個成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 現場中,學生總是感覺對於學習這件事情沒有動力,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似乎缺乏一個被「點 火」的力量。王教授您在高中到大學的學校教育中, 如何觸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呢?

8

文——謝翰哲

無法脫離「制式學習」。因為離開學校,進入社會

以後的任何學習都是「自主」的,所以現在討論的 不是因為制式學習不夠完善,所以才需要學生自主 去學習呢?其實不論是「制式」,還是「自主」,

都只是學習的一種方法而已。因此談論「自主學習」

的意義,就得回歸到學習的起始點,也就是討論「為

什麼要去學習?」這個問題。學習的動機是源自於


對於知識的渴求,如果學生想要學習的知識無法由

的互動中,看見彼此的價值,同時也肯定自己的價

這是一個學習的循環,學生透過學習得到成果,成

多的事情。

制式教育中獲取,那麼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果會促使學生繼續學習。

曾:所以學生的學習動力,並不全然來自於老師的 稱 讚, 或 是 成 績 分 數 的 顯 現 這 些 外 在 給 予 的「 成

果」。是來自於自己能夠獨立解開一條方程式,或 是理解一篇文言文,這樣透過學習而自己給予自己 的「滿足感」嗎?

王:沒錯,其實更精確的說,是「自我價值」感。

每個人都是認為自己有價值的,否則就不會努力生

活了,這個價值感,會推動自己去做認為有價值的 事情,所以老師要開啟學生的「價值」開關。

曾:如果老師的肯定並不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 那麼老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肯定自己, 進而追求自我學習呢?

王:其實啟動這個開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幫助他

值。讓學生們在這樣的成就感中,推動自己去做更 王:學習團體是個很好的想法,但也不必然依靠「成

果」來驅動學習,也可以從學習的「原因」著手, 也那就是「好奇心」。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學吉他, 很多人在學生時期都渴望學吉他,但是吉他的學習 曲 線 中 的 前 期, 有 段 長 時 間 曲 線 扁 平 的 枯 燥 期,

那麼為什麼學生仍然願意去學?因為除了「學習曲 線」,還有一條「好奇曲線」。高度的期盼會驅動

自己做這件事,如果兩條曲線在高處相遇,就算對 吉他的好奇度下降,成就感也會帶著自己繼續往前

走,也就實現了自主學習。因為好奇心而學習到的 知識,會比學校直接給予的份量,還要來得更多也 更好。

創意都有著自己的失敗履歷

人。我曾經帶著學生去幫助偏鄉的小朋友,在一段

曾:雖然好奇心能驅使學生學習,但是在國高中的

你一樣」,這讓那個平常愛翹課、成績不好的學生,

何要學這些?」學生們不理解為什麼要學微積分、

時間的相處下,小朋友對學生說「我長大以後要跟 驚訝這樣頹廢的自己也能成為典範,一瞬間覺得自

己充滿了價值感。學生其實需要的就是「點亮」他 的價值感。再以「冰山」來舉例,人們大多只看見

水上的一小部分,忽略水下的十分之九。水上顯見 的部分是「價格」,例如薪水數字、成績與學歷的

學生們,最直接的困惑都是:「我真的不知道我為

三角函數,他們並不認為學習這些知識,能為生活 帶來什麼實質的幫助,也不覺得學習這些東西能夠

創造自我的價值。比起考試與社會的期待與要求, 學生們更多的是「不知為何而戰?」的疑惑。

高低,而水下的則是「價值」,他是一個人的思維

王:其實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在於人類本來就會「思

的重要性,因為「價格」是依賴「價值」支撐的。

學生時期的困擾,就會覺得有意義。我們並不能全

模式、底層邏輯。我們必須讓學生認知到「價值」 學生對自身的價值感越高,越容易追尋自己的夢想,

顯現在水面上的價格自然也會隨之變大。價格的成

就感會驅動學生,繼續追求自身的價值,形成正向 的循環。

讓好奇心帶著成就前進 曾:那麼老師是不是得要理解學生的學習意願,看 見學生冰山水面下的價值,擔任這個循環的「啟動」

者的角色。接著組織「學習團體」,讓學生在彼此

考」。若走過這些制式教育之後,再來回頭看之前 盤否定制式教育,因為教育本身給予了學生思考的

基礎。就如同我們不可能連英文字母都不懂,就要 能夠感受莎士比亞所帶來的美。問題並不在於制式

的學習,而在於強制要求學生「跟隨」制式教育設 下的規則。

我們要求學生要自主學習,但又強迫他不能離開制 式學科。如同我們一邊要求學生要跟隨老師制定的

規則,卻又要求學生要有創意。可是「創意」本身 就是跟平常的想法不一樣,當學生展現創意的時候

就會打破規則,就會被制度懲罰,這樣限制學生, 又要怎麼培養「自主」跟「創意」。

9


・在執行種植的計畫中,體會著蔬菜最真實的樣貌

作為老師,我們要在年輕人犯錯的時候給他信心,

王:我認為對失敗的學習,得讓他們經歷「痛苦」。

學生能夠「犯錯」,讓他們有可以「嘗試」的空間。

然後在寒冷的冬天把他們帶到北海岸。他們會從一

而不是把他「打爆」。老師應該要放寬心態,允許 因為創意的本質就是非常規的,自然有許多錯誤機

會,只因為錯誤就批評學生,那就是在扼殺學生的 創意。

曾:這說得很好,我們常教育學生要在履歷上寫下 「成功」的經歷與成果,但還有一種更重要的部分,

那就是「失敗」的履歷。教育應該培養孩子接受自 己的「失敗」,因為失敗不單純只是一種結果,它 更是開起下一場「挑戰」的動力。

師生都應該多一點心態上的學習,老師要能夠容許

「嘗試」,而學生要能夠容許「失敗」。對失敗的

接受,不僅是師生雙方在心裡素質上的培養,也更 能夠在下一次的學習中有更多的彈性和動力。那麼 您又是如何輔導學生學習失敗的呢?

10

我會告知要帶學生出去旅遊,要他們只帶輕便行李,

開始出遊的興奮,轉向疲憊、生氣,最後接受這一 切。到了露營地點,就會要求他們要各自分開,獨 自在野外獨處十個小時以上,這段時間就是他們自

己與自己的對話。這趟與期待有所落差的旅程,總 會讓參加的學生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在經歷疲

累後的高度沮喪,透過反思與獨處逐漸發酵,當他 們再度回到學校時,這些痛苦重新產生的自我價值,

成為一個生命的印記。未來再次遭遇困境時,就會 回想起當年的過程,那樣的痛苦經歷會轉換成為動

力,讓他們告訴自己:我可以做到的。而這個當年 的生命印記,會繼續陪伴他們走過未來人生的起伏。

曾:感謝今天王教授對於「自主教育」的各種分享。


・透過團體出遊,讓學生經歷不同的心境轉換

・由博雅學生組成的白日夢團隊,前往清泉崗的偏鄉教會帶領國中生進行有關科系與職業探索的課程,透過看見他人的需求,進而奉獻自己

圖片提供——王偉華

11


重新「知覺」世界的路徑: ⼼智圖與⾃主學習

從⾃⼰的感官出發,在世界之中深入過去、現代與未來,從中發現⾃我的內與外, 發現⾃身與他⼈的差異。 對 談 —— 王 鼎 銘 ╳ 曾 成 德

12


王鼎銘

美國⾺⾥蘭⼤學科學技術教育博 ⼠,現任國⽴清華⼤學學習科學與

科技研究所教授,曾任捷克共和國 國家科技顧問,研究領域為數位藝 術教育與圖像思考學習等。

曾成德

畢業於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碩 士,現任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 新計畫主持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跨領域設計科學中心主任、國立陽 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 (攝影-謝定宇)

13


學習本⾝會帶來⼀種經驗的改變,可是學習者如果無法覺知這 份經驗的轉變,便可能還是被動的。

學 / 習、抽象 / 感知: 兩種不同的認知路徑

這固然是期望培養學生抽象思考能力,卻未必適用

曾成德(以下簡稱曾):我想先從「培養自主學習

謂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概念,讓

的關鍵是什麼?」開始,或者從你的領域、經歷,

包括你身為大學教授、父親以及曾經是學生的身份,

你如何看待自主學習的方法,如何讓學生產生學習 的動機(motivation)?

王鼎銘(以下簡稱王):從我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學 習經驗來看,我覺得學習本身會帶來一種經驗的改

變,可是學習者如果無法覺知這份經驗的轉變,學 習便可能還是被動的。如果被動的學習經驗持續的

話,很多人會認為那就是學習成就。但是,學習經 驗的持續並不來自於考試成績得到肯定,那是外在

的;相反地,學習經驗的持續應該來自於內在,因

為內在經驗的察覺才是可以讓學習持續下去的因素。 我覺得傳統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學科的教學,強調 的是學科知識的灌輸及重複性的記誦,往往是先讓

學生學習一套理論、定義,企圖為學生建立一套認 知的框架,再讓學生自行探索、印證,以致老師時

常扮演主導的角色,學生則是處於被動的角色。但

是,這樣的學習,學生總是不明所以地學習了一套 抽象的語言,而無法明瞭其中的意義、也不知道要

必都是「先學而習」,而是有另一種顛倒的路徑—— 「從習到學」。這類似於杜威(Johh Dewey)所

學生與生活環境產生。學生可以透過這樣的「做中

學」,在過程中經由身體感覺(sense)習作的體驗, 產生屬於自己的知覺(perception),進而逐漸形

成某種智慧(intelligence),同時就可能成為自己 持續學習的動機。如同安海姆(Rudolf Arnheim) 在《 視 覺 思 考 》(Visual Thinking) 中 的 提 醒:

「人類是有感知能力的」,而知覺並非被動載錄外

在 的 物 質 世 界, 反 倒 是 一 種 主 動 的 關 注。 從「 感 覺」、「知覺」、到「智慧」的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es)就會形成屬於學生自己的內在經驗與動

機。這樣的內在經驗,便有別於無法從抽象理論對 應到具體的經驗的困境,而是讓學生主動地從現實

中具體的經驗,形成認知、真實經驗,並同時認識

自處的世界。所以,有些學生適合先學習理論再去 應證,但是有些學生其實適合從實驗「做中學」。

學科、知識歷史的引路人

如何印證,甚至如何能映照自身的經驗,以致不少

曾:這就是為什麼化學實驗在高中這麼重要,學生

學生要試著找到自己「內在」的動力,支撐自己學

到的部分似乎從一個比較廣泛的角度切入,我想往

人在探索的路途中迷走、乃至因挫敗而中止。因此, 習下去。

曾:學生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這點很關鍵。在中 學階段,其實很多學生,包括在座的你我,過去可

從實驗中才有可能覺知與建立自己的經驗。剛剛提

下延伸,如果是以老師的角度,你覺得老師要扮演 怎樣的角色,或者如何幫助學生建立這些學科的學 習經驗?

能都會背數學公式、三角函數,也知道如何解題,

王:當然,剛剛提到的兩種學習路徑未必是衝突,

我想問的是,那麼學生要如何從一般學科建立自己

師扮演的角色。老師應該要充當引導者,更明確的

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又為何而戰。因此, 的學習經驗,以及找到自己的「內在」經驗,或者 該怎麼找到?

王:剛剛提到的學科教育,往往是「先學後習」,

14

於全部的學生,也未必是唯一的路徑,因為學習未

文——廖紹凱

學生在其中也都可能產生挫折,因而更重要的是老 是引導學生整合抽象思考與現實世界。因為任何一

個學科都有其歷史,所以對於這些學科內抽象的理 論語言,老師必須提供學生探索歷史的機會。例如, 化學這個學科,可能是濃縮人類過去幾百年所累積、


歸納的知識,如果只是告訴學生已被歸納的化學知

識,而無法讓學生了解知識被建立的原初與過程, 那麼學生便無法切身的「知覺」這個知識。因此,

你覺得他們要怎麼習得(pick up)自主學習?有沒 有什麼可以幫助他們自己練習的方法?

如果老師能夠說明,並且帶領學生回到 18 世紀化學

王:我是 1992 年回到臺灣,開始在藝術設計系教

驗同樣的實驗,了解當時化學家所面對的問題,以

於當時學生的繪畫思考習慣。學生習慣從構圖、著

家是如何在空氣中發現氧氣的歷史場景,讓學生體 及如何思考與解決問題,那麼學生才有可能沿著歷 史的軌跡理解當下所學習的知識,因為認識世界也

該包含人類走過的軌跡。當學生經由模仿與重複, 體驗同樣的實驗,就沒有所謂的「自主學習」,因 為當學生知道過去做了多少不同實驗與行動,這體

驗就形成了他的內在經驗,就有可能在這個既有的 知識基礎,向前邁進。

用工具輔助,延伸「感覺」 曾:鼎銘老師給了高中老師一些帶學生產生自主學 習的方法,透過知識的歷史與實驗還原來幫助學生

理解知識,甚至啟發學生。想請你繼續補充這部分 相關的想法。或者另一個問題,如果對象是學生,

授影像處理的課程,當時影像處理還很新,也不同 色、空間形成等步驟完成繪畫的構成,但是影像處 理正好是相反過來。這問題讓當時的我非常困擾, 要如何讓學生理解影像處理?要如何讓他們經驗這

樣的概念?最後,我請學生先離開教室,到校園各

處拍攝他們自己認為校園中最美的地方與最醜的地 方。最後,我從每個同學提供的不同的照片,教學

生分辨照片的顏色、形狀等每個不同的物件,讓原 本學生認為醜的照片在實作中一步步地被改變。這

個經驗讓我思考很多,因為過去在美術領域中,可 能只有少數的人具備繪畫的能力,但是數位工具卻 提供每個人都擁有美感的工具,正如同可能只有少 數人具備畫出對稱形象的能力,數位工具卻提供輔 助更多人畫出精準的對稱。如果老師只告訴學生校 園到處可見抽象的三角函數,那麼學生可能無法理

解,但是透過數位工具或影像處理,就能呈現屋頂 的角度,其實就是三角函數中的正弦(sin)、餘弦

15


(cos);又或如透過數位工具,讓他們看到一片樹

是對於學生呢?比方說,我們都曾是學生,也知道

們所生活的世界,那麼當學生無法從「感覺」出發

的痛苦與困境,那麼有沒有什麼學生能產生自主學

葉的對稱。因此,如果說,教育是要讓學生了解他

理解生活的世界,出問題的未必是學生,或許只是

因為缺乏輔助的工具。換句話說,如果學生像是無

習的竅門?想聽聽你的想法。

法看得很遠的眼睛,數位工具就是輔助他們的望遠

王:我會建議依照張忠謀先生說的「終身學習」三

供他們工具,讓學生更快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就

解自主學習的切入角度。雖然張忠謀先生提出成人

鏡,幫助他們理解周遭生活環境的工具。當老師提

可能開始去模仿,去做某個東西,甚至自主地深入 與創新。

一百個小時後的自主學習: 目標、計畫、紀律 曾:講得很好。我們剛剛討論很多關於老師該如何 幫助學生產生自我學習的方法與扮演的位置,甚至

是如何透過數位工具輔助學生。換一個角度,如果

16

學生往往有不知為何而戰的困擾,甚至是在學習上

要素:學習要有目標、有計畫、有紀律,當作是理

學習的態度,但是正因為學生們是不一樣的,因此 他們各自的目標、計畫、紀律也必然是不同的。我

自己認為,前兩者都必須仰賴學生自己思考,而紀 律的部分或許需要老師的協助,因為對於學生而言,

紀律或許是最困難的部分。當一個學生,知道自己 的專長、興趣喜好,選擇學習鋼琴或者學習英文,

就可能產生一個目標與計畫,想要更深入的探索。 另一部分,由於個人的天性不同,要從入門到專業 的時間各有不同,要如何維持有效率的、有持續性 的累積,便考驗學生自己的紀律。比方說,一個學 生只要二十個小時就可以入門,而一百個小時就可


以開始自主學習,那麼在大學一堂課三小時,上下 學期各十八週共五十四小時的時間,就是對一個學 科的了解,在這之後,學生就可以開始自主學習。

曾:剛提到學生的差異性,形成他們不同的自主學 習的計畫,但關鍵還是在於自我察覺與紀律,當然 也談及老師扮演的角色。另外想請問你,作為大學 的教授如何看待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或者換個方 式,在面試時,你會怎麼挑選學生?

王:我覺得我們過去聯考好個處是,我們只要維持 一科到兩科好,就可以繼續學習下去,但是現在的 學生被要求每科都要很好,所以這制度其實是過於

理想,沒有一個人會是贏家,只是方便老師挑材。

如此一來,在這裡面的每個人,其實都是學校制度 下的產物,而學校課程的特點就是斷代史,學生只 知道現有的知識,但他不知道過去的發展歷史。因 此,學生在面對老師要挑學生的時候,必須要呈現 什麼樣的能力?我認為學生除了感知自己、察覺自 己,還包括學生願不願意從課本呈現的斷面,深入 某 個 部 分, 探 索 其 中 的 基 礎 知 識, 以 及 了 解 從 過

去的源頭如何抵達現在的斷面。對我來說,真正有 創造力的部分,便是在於學生能否抓得住源頭與現 在。因為如果學生可以抓得住的話,當他越是追尋,

越會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與不需要什麼,未來的可能

心智圖法與合作學習 王:我曾在小學運用心智圖法(MindMapping)培

養學生創造力,請學生用心智圖的方法將汽車相關

的部分寫出來。心智圖最後的成果是,有些學生可 能寫不出幾個,有些學生可能寫了十個、二十個。

雖然這些體現學生各自的「感覺」與「知覺」的差 異,但是教育的目標,並不是要比較出學生的程度,

那是考試的目的,而是要讓學生完成學習。因此,

我會請學生分組,再相互交換,並且請學生用不同 顏色補上自己沒有想到而其他同學想到的部分。這

樣一來,老師就不需要一個一個指出缺少什麼,因 為學生透過與同儕間的合作式學習,就能夠掌握關

於汽車的相關知識,或者達到一定的水平。在過程 中,每個人都是差異的個體,具備不同的知識水平,

同組學生的責任是如何幫助組員理解某個概念,老 師則是補充所有同學沒有提到的部分,並且完成整

個教學目標,提出統整性的東西。因此,心智圖是

一種輔具工具,目的是測驗不同的認知心智狀態, 而非心智的高低,合作學習則是讓學生完成整個的

學習基礎。這也是另一種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透

過合作式學習,有技巧與方法,讓每個人看到彼此 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經驗與世界。

性就可以在過程中投射出來,而學生本身的差異性

曾:感謝今天的分享。你提醒了我一個重要的事,

當一個學生曾花時間專研臺北的摩登建築,能說明

智圖,說明自主學習也可以在課堂上出現,不是因

也會顯現出來。例如,在大學甄試入學的面試中, 五十年前,乃至一百年前與之間的演變,而非只是 提到當前的臺北 101 時,就比只說明想當建築師的

學生,更讓人看到他真正的興趣、好奇心,以及被 培養出的可能性。

曾:剛講得很精簡,卻很精準,也提到一個很有趣

的概念。你說到我們現在的中學教育都是人造人, 那意思就是說,因為現在的教學模式,導致老師教 給學生的只有課本內的資訊,沒辦法完整述說知識

就是課堂上也有自主學習。課堂的合作式學習與心

為分組,就沒有自主學習,而是有技巧與方法,可 以看到彼此的差異,而且透過每個人從不同角度看 到的差異,就會帶進不同的東西進來。「自主學習」

在鼎銘老師的談論中,起碼可以被理解成四個方向。

「自」:自己內在經驗;「主」:主動性,來自紀律、 出發點;「學」:抽象定義的框架;「習」:感知、

操作式的理解。甚至,學校的「學」與學生的「習」 也不是一分為二,而是可以從中交叉的自主學習。

的歷史,以致學生無法完全理解、無法知道過去,

也不知道未來在哪。但是,或許可以從學生在基礎 知識的學習中,有沒有持續追尋,有沒有提出為什 麼會這樣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力。這種好奇心、探

索力,可以幫助面試考官看到學生展現的個性、內 涵,或者是學生被培養出紀律、自主學習的可能, 而不只是考試。

心智圖法合作學習模式

運用於高職設計課程探討

17


18

自主學習+ 工具+資源


本章談論如何運用教育環境或周邊的資源增加學習 的能力與效率。老師們透過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 以及生活及當下周遭具連結性的人事物,讓學生較 容易進入學習情境中,產生興趣進而有效自主學習。

本文特別邀請殷寶寧、張維真、黎曉鵑與侯君昊幾 位老師 ,從文化資產在地資源、展覽、日常生活以

及設計思考等面向分享如何善用工具與資源培養學 生自主學習。

・《2018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 Memory & Music》特展,臺北文創|圖片提供——archicake

19


文化資產街坊好朋友?

——如何從在地資源找到學習的新鮮感 殷寶寧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現職國立臺灣藝術大 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中華民國文化研

究學會理事長。專長領域包含建築與文化研究、文化資產與 博物館、性別研究等。

20


108 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培養孩子對周邊環境的

可以看到「水道」管線設施,訴說著淡水的區域開

您是否想過,在學區長大的孩子,對自己從小到大

想像這條路命名為「水源路」。從水源街沿著清水

敏銳觀察與感知能力,為其中的重要環節。不知道 成長的街坊環境,究竟有幾分熟悉?是否可以說得 出自己長大街區的歷史故事?認識那轉角不起眼的 老房子,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歲月痕跡?

近年來相當流行的走讀導覽活動,讓大人小孩,可 以藉由雙腳雙眼加上耳朵,收集更多的空間故事。

發軌跡。「滬尾水道」是新北市的市定古蹟,不難 巖米市街、到淡水真正地老街「重建街」,再往埔

頂「多田榮吉故居」,這棟日式住宅曾經是淡水第 一棟指定古蹟的日式住宅,也是淡水早期擁有自來 水的私人住宅——透過水道網絡,我們看到不一樣 視角的淡水發展故事。

經由古蹟點的串連,連結起線狀、面狀一直到整個

然而,孩子們不僅只是被動聽故事而已,孩子也可

能讓故事串起歲月痕跡,認識我們所在的歷史。舉

嗎?當年,正是孩子們透過鄉土教育戶外踏查,積

區域的發展故事。老屋不再只是破舊老房子,而是 例來說,從淡海輕軌的淡江大學站,一路可以上溯

到淡水的水源地,「滬尾雙峻頭水場」是臺灣最早 的自來水廠,1899 年開始運轉,沿著水道走,仍然

以是主動挖掘故事的人。還記得北投的溫泉博物館 極爭取保留下這棟美麗的建築,也開展出日後我們 看到,以北投溫泉博物館為節點所帶動,環繞著「溫 泉文化」為主題的各種地方創生行動——這即是一

圖片提供——南郭國小陳宥妤老師

21


・幼兒園路上觀察繪圖

種以在地文化為基底內涵、帶著孩子們認識自身家 鄉的教育實踐。

相當類似地,在中臺灣,也有老師帶著孩子們這樣 積極踐履著。彰化市的南郭國小,資優班的陳宥妤 和吳嘉明老師,以學校緊鄰的南郭郡守日式宿舍建

築群為題,引導學生從環境整理、田野調查、收集 資料到開發出各種教案設計、讓孩子們在宿舍建築

動活的、動態的歷史,積極引入讓孩子也可以動手 做,從實作來認識歷史,也串接更多學科的思考。 以在地景美集應廟為主題,讓高中生以「樂高積木」 來搭建這座廟。為了更了解這座廟,實地踏查之餘,

景美夜市的故事伴隨美食,成了孩子們重新認識自 身與在地的最佳連結。

裡上課,認識木造建築,舉辦與規劃展覽等等,師

在地城鄉資源固然是現成的教材,但如何應用新開

成為能夠關注社會、積極參與社會,進而累積為自

請同學一起善用地方文史資源議題,共同開發桌遊,

生們協力做的不只是落實教育的價值,而是讓孩子

我成長動力的行動尖兵。這些行動有效地跟地方共

同帶動該建築群列為彰化縣定古蹟,定名為「彰化 郡宿舍群」。

而新北市三重空軍一村,眷村社區旁的三重高中老

師團隊,包含吳怡慧、賴亞伶、李芳儀等不同領域 老師,積極善用臺灣特有的內戰與 1950 年代冷戰兩

岸對峙產物,讓臺灣學生學習之餘,也和德國來訪

發的工具來轉化,也是種挑戰。除了樂高積木,邀 儼然是新世代更具整合性的寓教於樂方案。桃園壽

山高中歷史老師蘇健倫,整合國貿、廣告設計、應

用英文等不同科別學生的專長技能,以當地美食、 旅遊與文化觀光資源,發展出的桌遊,不僅是四處 受邀分享的有趣教學提案,更帶著學生一起參與博 物館的提案競賽與展覽,帶給學生更為豐富多樣且 動態的學習經驗。

交換學生,討論二戰、納粹大屠殺與集中營等負面

過去,高度仰賴教科書、有著制式內容的教學方式

握線上溝通機會,和日本師生分享這樣的教案設計,

視角,從俯拾皆是的在地資源,找到新鮮有趣的教

遺產的歷史詮釋;即使今年疫情的全球擴散,仍把 各種積極表現,屢屢獲得肯定。

但別以為認識身邊文化資產就只有硬體環境面向的

22

議題而已。萬芳高中的歷史老師黃小萍,期許能推

圖片提供——南郭國小陳宥妤老師

已面臨時代嚴峻挑戰了。如何透過素養導向的學習

學提案,對教學現場老師來說,也是新的挑戰。期

許藉由不同在地故事分享,透過協力網絡,為第一 線的老師帶來想像力的激盪。


・集應廟活動照

・以桌遊設計為主題,引導不同科別同學課堂熱烈討論

圖片提供——萬芳高中黃小萍老師、壽山高中蘇健倫老師

23


・《去你的南極 GO ! GO ! South Pole》特展,橘子關懷基金會

▎在展覽中,選一則訊息帶回家 張維真 曾任 archicake 企劃總監,現為吾然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 2018 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樂農館核心策展團隊,《凝視雨

都-藝術家的基隆》專書計畫主持人,擔任 2015-2016 年臺

北街角遇見設計計畫主持人,三次參與策劃 2017 年、2014 年、2013 年臺北設計城市展。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國立 清華大學中文系學士。

24


關於展覽的一個冷知識

覽早已脫離了作品、蒐藏品的脈絡,有些展覽甚至

說到「展覽」,很多人會先聯想到「策展人」,在

過「展覽」來訴說一個故事、推出一個感官體驗,

英 語 的 世 界 裡,curator( 中 文 普 遍 翻 譯 為「 策 展

人」)的字源來自拉丁文的 curatus,即 care 管理、

連一個「物件」都沒有,但這並不妨礙主辦單位通 或者宣揚一種理念。

照顧之意,也就是說最剛開始的 curator 是「負責管

我們都可以從一個展覽中,獲取一些浮光掠影、一

指涉的可能是文件、物件、藝術品、甚至動產或不

展覽帶給我們的五感體驗。而作為觀展者,我們如

理、負責照顧的專職者」,而看照、管理的對象, 動產的財務等。

則訊息、一個故事帶回家,有時候甚至可以「享受」 何從這些五光十色的展覽中,讀取我們需要的訊息?

這不難與我們所知古典的展覽聯想,古典的展覽是

閱讀一個展覽

者想要傳達的意涵,可能是分享同好會、可能是帝

博物館裡的常設展通常是最能夠體現該博物館核心

作品、蒐藏品的展示,透過展示,表達主人 / 管理

國強大的展示,也可能是宣揚某一種理念或者想像。

這與現在很多「展覽」可能很不相同,現在許多展

價值的所在,2020 年底重新更新的國立臺灣文學館 「文學力─書寫 LÁN 臺灣」常設展,便是經典的案

例,作為一個國家級的文學館,此經典展必然需要

圖片提供——格式設計展策 攝影——汪德範

25


在有限的空間內,娓娓道來關於臺灣文學發展的脈

絡。通常這一類的常設展,關於一國一地之文學、 歷史,最經典的手法便是以編年體作為展示的主軸,

或者隱形的脈絡。當然,如果走進展間,單單只有

一個年代一個年代的展板展示,雖然清楚明暸,但 不免無趣,且難以讓觀展者體會事件與自身的關係。

展覽背後的主軸不脫臺灣文學史發展的時間序列脈 絡,但是「文學力─書寫 LÁN 臺灣」便以四面包圍

的大型投影螢幕「注意,你已被文學包圍了」來破 題,那些示威標語、廣告 slogan、報章刊頭的影像 出現在四周的投影牆上,提供觀展者一個平易近人

的開頭與提示:文學館裡的常設展,不是只有展出 那些仰之彌高的經典大部頭,而是先提供觀展者一

個線索:文學與我的關係,主動的關係是你可以參 與文學; 被動的是,你的日日年年,早已被文學包

圍,端看觀展者如何透過這個展覽,再一次介入文 學、再發現文學。

位於美國堪薩斯城的 國 立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博 物 館

(National WWI Museum)也是以編年的方式講述 1914-1919 的世界大戰,但是展覽開頭便以「為何

戰爭?——戰爭是一種權力重新分配的手段」來破

題,打破一般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總以故事從「奧 匈帝國皇儲費南迪遭槍殺」開始說起的陳腔,轉而

告訴觀展者:歐洲的帝國制度已經陳腐失序,新的 權謀者、新興的勢力需透過一種手段來達到歐洲霸

・《書寫文學力─書寫 LÁN 臺灣》 常設展,國立臺灣文學館

權的重新分配,而當時他們選擇的手段是發起戰爭。

體驗一個展覽

一戰全展基本上也是圍繞著時間順序,推進戰爭的

2018 年夏天,位在臺北的松菸誠品店前,長出了 50

趣:「美國為何參戰?」「英國是如何加入戰爭的?」

有一張椅子、一副耳機,每個黑盒子都有一個年代

敘事線,但是在展板上有趣的提問吸引觀展者的興

「如何動員全國投入戰爭?」這些分章的標題,都 提供想要了解一戰發展與影像的觀展者,一個又一 個的窗口,可以深入了解。

博物館的常設展其實是一個快速又全觀式的方法理 解該博物館的主題:一個城市的歷史、一個國家的 誕生、一段文學的長河、一個街區的發展。時間軸 是永恆的經典,但是展示手法可以帶領觀展者進入

不同的切面,勾連自身的經驗,深化理解,引發參 與或討論。

個黑盒子,這 50 個黑盒子裡面沒有珍稀的展品,只

的編號,從 1968 年到 2018 年,每一位觀展者在此 開始尋找自己 17 歲時大街小巷都播放的那首金曲。

年長母親的 17 歲在工廠裡度過,她的黑盒子裡有

「月朦朧,鳥朦朧」,母親說當年不太知道鳳飛飛 在唱什麼,但是這種「溫溫柔柔的音樂」很適合踩 踏著縫紉機一邊工作、一邊聊天、一邊聆聽。小阿

姨的 17 歲很不一樣,她會唱張艾嘉的「忙與盲」, 她與母親不一樣,她唸了女中,準備考大學,她說 她不要進工廠,她要走自己的路。

50 個黑盒子像是一個個魔法空間,把每一個人都拉

進時空隧道,這個黑盒子看空無一物、簡簡單單,

26

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2018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 Memory & Music》特展,臺北文創

卻有很多細節:黑盒子的尺寸仿若早期的電話亭,

若尋常展覽的明亮,展板也不是容易閱讀的高度,

門,所以可以與第二個人、第三個人一起分享,就

身體挑戰。

不大、可以容身,一個人剛剛好,但又因為沒有封 像是 17 歲班上的那首大合唱;黑盒子的另一側則有

整個展場設計都讓觀展者管窺體驗造訪南極的極限

半透明的紗帘,如果你 17 歲的那首歌是私密的、失

展覽是一種工具

隱蔽的空間。

展覽從來就是一種工具,透過這個工具,或可以展

這類體驗的展,您不妨將自己交給展覽,讓身體的

版圖,也可能是某個畫派的集結取暖,當然也可以

戀的那首歌,只要半個旋身,面向紗帘,就是一方

經驗暫時先於大腦的思辨,盡情的打開耳朵、睜開 雙眼體驗展覽所給予的聲光與動感。所以,到了「川 流電湧——2019 台電文資特展」您一定要嘗試壓

力管打造的溜滑梯,用身體體驗動能的轉換;又如 2019 年 12 月在松菸倉庫裡的「去你的南極 Go !

Go ! South Pole」,為了讓觀展者體驗「南極到底

有多難」,進主展場前,觀眾必須通過設計有超強

示出主人寰宇蒐奇的能力,或者是殖民帝國的全球 述說 / 再發現 / 翻轉一段歷史故事、提供一種繽紛的

感官體驗,或者出版書市大集合,或者喝一口茶、 賞一款最新型的綠能車,這些都是展覽可以提供的,

端看觀者者的喜好與需求,找一個角度切入,花一

個半日的時光,經歷一段旅程,選擇帶一個經過消 化的訊息回家。

陣風的狹長通道方能進入主展場,而主場的燈光不

圖片提供——archicake

27


・閱讀課本找出形式原理的特徵,小組討論、運用形式原理排列圖片

▎學思達,每一天的自主學習 黎曉鵑 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

系,專長藝術教育和視覺設計。曾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 經張輝誠老師啟發,2013 年著手研究與落實高中藝術學思 達,翻轉藝術教育課堂,經驗成形後開始帶領工作坊,並於

2020 年研發出視覺化的備課工具《學思達牌卡》,協助教 師規劃學思達課程。

28


・(上圖)引導學生觀察蘋果的色彩細節,覺察 :「蘋果不只有紅色!」,再找出蘋果色票,在自學與思考中引發好奇心(下圖)接著以 CMYK 四色,點繪蘋果,表達自己對色彩的觀察,並體驗印刷套色

2020 年 11 月,天下雜誌 710 期提到,未來人才要

僅僅依賴同學告知,而是先自己搜尋質性和量化的

幸福力。其中的自學力、主動積極的學習熱情,於

的歷程,「自主學習」經常發生且唾手可得,困難

具備五大特質:創思力、跨域力、科技力、自學力、

108 課綱推動素養教學之際,顯然占據重要地位。 當高中課表出現「自主學習」,教學現場有一些疑 問浮現出來:為什麼要「自主學習」?如何「自主 學習」?「自主學習」要做些什麼? 為什麼要「自主學習」 「周末,婷婷和同學去西門町,傍晚肚子餓了想找

資訊,再與同學商量做出決定,這就是「自主學習」

的是如何將這樣的態度轉移到學校教育,讓學生面

對知能學習時,一樣有熱情、好奇心和探究能力, 換個角度想,若學生在教育中能養成這些能力和習

慣,一旦畢業後考試消失了,面對生活情境,一樣 可以終身保有自學、問題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來了,如何在學校教育中養成自學?

間餐廳吃飯,她拿起手機、打開 Instagram 搜尋『西

如果課堂時間絕大比例是單向講述,的確很難養成

學討論,選擇了一家有美感又評價不錯的餐廳。」

也少有機會思考和表達,若是教師調整一下課堂設

門町美食』,又點開 Google 地圖查看評價,並與同

這是個常見的生活經驗,當婷婷面對問題,她不是

自學能力,因為學生不需要主動學,老師就會給, 計,這些可能性就會浮現。

29


學思達:自學、思考、表達

養成好奇心與探索的習慣

學思達的一項重要訴求就是養成自學能力。學思達

理解學思達教學之後,不難發現思考問題、小組討

的學習鷹架中自學,並不是放任學生自己學。下方

學習中幫助學生自學。思考問題,是養成個人好奇

的自學,是學生經由老師專業的課程設計,在課堂 是《學思達牌卡》五張教學步驟主卡,牌卡中央為 步驟名稱,底下是副卡類別名稱,也是操作各步驟 時,需要考量的方向和細節,例如「學生自學」需

要考量「學思達講義製作」。關於學思達教學設計 如何累積學生自學能力,下方灰底中便以學思達牌 卡搭配文字,說明各步驟內容。

論、學生表達、老師統整等,都是在每一天的課堂 心和問題意識最好時機,像是教師依文本進行不同 認知層次的提問,例如:「什麼是構成?」、「形 式原理有哪些特徵?」、「美感(或設計)與社會

的 關 係 是 什 麼?」、「 藝 術 家 如 何 以 形 式 傳 達 想

法?」、「這個世界如果沒有了藝術,會變成怎樣?」 或是依課堂目標設計課堂任務,例如:「請選擇一

❶ 學生自學與思考問題

教師依課綱與教學進度,確立教學目標、課程架構、擬定學習表現和檢核評量,接著安排教學步驟、篩選適合的補充資料、

搭配教科書進行提問或任務設計、撰寫學習指引等,編製成學思達講義。學生於課堂中依學思達講義開始自學並思考問題, 過往以教師單向講述為主體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自學為主體,老師的提問或任務設計引導著學生自學,帶著學生對文本產 生好奇,學生學習將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探索、從單一轉為多元。 ❷ 小組討論

學生若是思考問題時遇到困難,可先在同儕間尋求協助,此時教師係以同質或異質分組、團隊計分等課堂機制介入,開啟小 組討論。小組討論時,除了交流自學結果,同時也是學生練習表達的時機,因聽眾僅小組成員,人數少,可降低緊張感。 ❸ 學生表達

學生經歷自學、思考和討論,再於全班面前進行口語、文字或圖像表達,是為曾經的思考負責,並練習公開表達,此時也是 教師檢核學生學習是否有達到成效的時機。 ❹ 老師統整

老師統整即是學思達裡的講述,但與單向講述不同,係建立於學生學習經驗之上,假設以往教師需以 40 分鐘講述傳達知能, 此時可僅以 5 分鐘完成,因學生已學習和思考過,老師只需將精華歸納統整、延伸補充或帶著學生進行後設思考,以最有效 益的方式鞏固學習經驗。

30


・以自學、思考、討論、表達、統整,取代單向式講述,累積學習能力

種比例,分割 8 公分的線段為至少三段,寫出每一

自學不能省略,所有教學設計都是為了以最高效率

「閱讀課本、找出形式原理的關鍵字,再排列圖片

短促,可省略討論步驟:自學→思考→表達→統整。

段的公分值」、「參考範例,畫出兩圖之間的形變」、 道具呈現形式原理」這些提問或任務設計,便是培

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好奇心也因此

產生,有了好奇心,也就有了學習熱情和進行探索 的動力。

達到教學目標。例如,若需要個人思考又課堂時間 若是文本偏易,則可直接進到小組討論,進行團體

思考:自學→討論→表達→統整。若是學生表達已 充分足夠,教師甚至不需要花時間統整:自學→思 考→討論→表達。

小組討論和學生表達,不但可以增強學習動力,也

不容易,但值得開始

與同儕一起攀爬知能群峰,讓學生對學習增加信心

當學生習慣單向講述、被動接收知識技能,自然不

就算失敗了亦可再調整再嘗試。老師統整則是整個

道在學校也可以培養這樣的能力,這時就是教師發

可累積溝通和合作能力,學生在教師建構的鷹架中

與勇氣,降低無助感,即使攀爬的路途有上有下, 課堂的收束,也可以是下一節課的自學起點。

於一節課當中,學思達教學步驟可以不斷循環,也 可以依教學目標和課堂時間產生變化,但唯有學生

學思達官網

學思達牌卡說明書

美感教育構成講義

知道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不知該如何著手,更不知 揮教學專業,協助學生一步步累積學習熱情、養成 自學能力的時機,就像嬰兒學步,一開始搖搖晃晃,

多麼不容易,經過每一天的練習,走著走著,不經 意間,已然起跑。

形式原理講義

< 蘋果 > 的 CMYK 四色點構成講義

改變中的 < 蘋果 > 講義

圖片提供——黎曉鵑、盧玟伶

31


・(圖 1)聖家堂中殿天花

漫談自主學習: 從設計到演算創作 侯君昊 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碩士與設計博士,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具備應用數學、視覺傳達、電腦

輔助設計、數位媒體等背景。擔任陽明交大未來空間與設計 資訊學研究中心主任、陽明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創 新長、陽明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協同指導。

32


課外人生

專長在複合媒材的多元創作表現,以及串連各種領

我從小就有濃厚的繪畫興趣,卻沒有機會走正規美

是一種結合需求、理想與實務的領域。不是憑空創

術教育,而是不斷在阻力中尋找練習與創作機會, 甚至經常與「正常」的升學價值觀衝突,一直到研

究所階段才正式進入設計領域、邁向專業之路。雖 算不上逆境求生,但曲折蜿蜒的學習歷程、困境中

域,其中「設計」便是體現這些能力的核心。設計

造,而是在複雜問題中釐清脈絡、整理出適切方案 的統合能力。不僅藝術與科學並重、主客觀兼具, 也要同時做到自我實現與滿足他人需求。

尋求出口的韌性,讓我對自己的自主性格甚感驕傲。

如果對設計感興趣,必須先理解設計涉及廣泛的知

設計堂奧

力慢慢培養起,大致有:觀察與紀錄、歸納與分析、

我在小學到高中階段,不愛唸書、就只知道畫圖, 一路從水彩、塗鴉、漫畫、素描、插畫等不同媒材

和技法的嘗試,大學從傳統工具到電腦持續接觸不 同的創作媒介。一直到研究所才明瞭自己的興趣和

識和能力,不是一蹴可及,但可以從基礎態度與能 探索與嘗試、表現法與美感、系統性整合與規劃以 及參與評論與交換經驗。

其中,「觀察與紀錄」是最重要、也最容易做的練習, 每天閒暇時間、上下學途中都可以進行。舉例來說,

圖片來源——Wikipedia CC BY-SA 2.0 - SBA73

33


試著經常對自己提問(同時也是一種思考練習):

巴賽隆納的聖家堂經過後人分析,發現了高第運用

①哪些事物特別吸引我的注意?這些事物吸引我的

精緻繁複而神聖的空間形式,背後的方法與邏輯其

地 方? 與 我 的 關 聯 性? 與 他 人 和 客 觀 環 境 的 關 聯 性?這些事物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

②觀察到什麼重複出現的事物?重複的模式?與周 遭人事物的關係?與時間和空間的關係?

③觀察到什麼不同的事物?差異何在?為何產生差 異?與周遭人事物的關係?與時間和空間的關係?

④該如何紀錄這些事物?記錄的目的、方式和媒介? 該如何組織與整理這些紀錄?

⑤針對這些特別關注(或感興趣)的事物,我的理 解足夠嗎?還有什麼可以探索?我想做些什麼?以 現有能力,我可以做些什麼?

練習過程中,盡可能隨時發揮創意和創造力,讓自 己的觀察、分析、探索、呈現、討論,都能產生普 適性、獨特性、差異性、跨域性的觀點和作法。 數學、科學與運算之美 我從小討厭數學,到研究所之後才稍微解除壓力,

實並不困難,只是從未被揭露而已(圖 1)。當代 科技藝術中的演算法創作也相同,都是試圖掌握創 作邏輯而不是最終創作結果,這種運用法則創作的

例子,最早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的莫札特,他為了

應付宮廷舞會大量需求而發明的小步舞曲骰子遊戲 (Musical Dice Game),透過事先準備好的樂段素

材,演奏前再擲骰子選取、決定演出順序,便可以 隨時產生新曲子!

數學、科學與演算創作的美,在於隱性秩序和關聯 方式,也就是作品的企圖和形成機制,像是一個「創

作的黑盒子」,其實也就是數學函數的觀念(圖 2)。 這類創作是思考與表現工具的完美結合,而且與素

材有密切關係。例如用繩子吊掛底部挖洞的水桶, 擺動時形成的水痕圖案是某種玫瑰曲線,那圖形不

過是一組簡單的數學式,卻有無窮的可能性。很多 時候看不見的事物不代表不存在,只是我們沒有察

覺到而已,它可能是風、磁場、重力這種無形力量 (圖 3)或關聯性,也可能像石灰質累積為鐘乳石般 微小變化的累積結果。 玩轉演算創作

但依然沒有好感。直到出國唸書後,才翻轉對數學

當代愈來愈多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採用演算創

之間的密切關聯性以及趣味。同樣,我雖然愛寫程

興創作,這並不表示創作者必須成為數學家才能創

的觀念、而且愛上它,因為親身體驗到數學與設計 式, 一 開 始 只 是 為 了 解 題 和 自 動 化, 而 不 懂 欣 賞

程式的美,直到多年後懂得欣賞邏輯與語言結構才

對 程 式 有 另 一 層 認 識。 這 種 以 特 定 方 法 與 程 序 操 作事物關聯性的創作,稱作演算創作或生成式創作 (Generative Art/Design)。

・(圖 2)創作黑盒子就像數學函數,只有設計者知道黑盒子內容 34

聰明的手法融合生物和幾何法則,創造出充滿曲線、

作工具,例如參數化建模、演算法創作、互動式即

作,而是愈來愈多好的創作工具(甚至不少免費或 開 源 工 具 ), 大 幅 降 低 了 數 學 與 運 算 的 門 檻, 例 如:Pure Data、Processing、Structure Synth、

N o d e b ox 、 v v v v 、 C o n text Fre e A r t 、 R h i n o / Grasshopper⋯⋯等,都很適合初學者入門。


・(圖 3)現象形成的背後必然有無形力量與關係。左上圖為內華達州金字塔湖沙丘,國家地理雜誌《自然質感》圖集;右上圖為埃及達克拉 綠洲沙丘,攝影師—Vyacheslav Argenberg,維基百科;左下圖為越南美奈沙丘,攝影師— Elena Ermakova;右下圖為納米比亞新月形沙丘, 攝影師— Sue Flood,GETTY IMAGES

要 探 索 演 算 創 作, 首 先 還 是 仰 賴 觀 察 能 力, 多 培

養 自 己 關 注 周 遭 事 物 的 構 成 方 式 和 運 作 機 制, 例 如 比 例、 尺 寸、 數 量、 形 式、 功 能、 屬 性、 運

動、 動 態 ⋯⋯ 等 關 聯 性。 建 議 可 以 從 已 知 的 模 型 和 法 則 開 始 接 觸, 例 如: 特 殊 數 學 圖 形、 黃 金 分 割、 冰 裂 紋、 費 氏 數 列、L 系 統(Lindenmayer System;L-System)、Voronoi、 圓 堆 積(Circle

Packing)、反應擴散(Reaction Diffusion)(圖 4)、 魯 布 戈 德 堡 機 械(Rube Goldberg Machine) 等。

切記這些數學或科學關係是用來創作,千萬不要變

成痛苦的解題過程,那就適得其反了!別忘了,各

種領域知識都很適合融入演算創作!生物藝術、基 因演算、化學反應創作、動力機械藝術、文字運算、 地理資訊、天氣資訊視覺化⋯⋯非常精彩呢。

演算創作不是直覺式揮灑,而是系統與機制上的創

作,可以從廣泛興趣中吸收養分,透過基本知識與

・(圖 4)反應擴散現象常見於化學反應和生物生長現象中(以 Photoshop 外掛 Coralis 生成)

工具的學習,以及良好的設計與執行,正足以作為

延伸閱讀

創作興趣都可以嘗試!

月號

兼具思考與實作、感性與理性的自我挑戰,只要有

① 聖 家 堂 設 計 法 則 可 參 閱 書 籍 Gaudi Unseen: Completing the Sagrada Familia(作者 Mark Burry)及國家地理雜誌 2010 年 12

② 小 步 舞 曲 骰 子 遊 戲 可 參 閱 維 基 百 科 Musikalisches Würfelspiel( 德 文 原 意 Musical Dice Game) 及 http://www. playonlinedicegames.com/mozart 線上展示

③ 演 算 創 作 工 具 可 參 考 http://blog.hvidtfeldts.net/index.php/ generative-art-links/ 列舉清單

35


自主學習 ╳ 教育現場 ╳ 實用經驗 36


本章分別從老師及學生的角度,全方位討論自主學

習的經驗與做法。李丕寧校長、劉桂光校長、劉淑

芬校長、蘇俐洙老師從現行教育課綱及環境,以及 教 育 體 制、 學 校、 老 師、 學 生 各 角 色 立 場, 談 及 進 行 多 向 關 係 互 動 與 跨 域 合 作 的 可 能 性。Max、

Selene、Hannah 三位學長姊則分享了實用的學習 經驗談,包括興趣探索、建立學習目標、資源運用、

升學輔導、學伴互助等課題,送給學弟妹寶貴的學 習建議。

圖片提供——黎曉鵑、盧玟伶

37


教與學的機緣交融 Serendipity in Serenity 李丕寧

現職濯亞國際學院實驗教育機構校長。2014 年決定回臺灣擔任濯亞國際學

院的創校校長,致力於建立一間「關係有溫度、學養有深度、見解有高度、 生命有寬度」的實驗學校,陪伴家長和孩子一同成長,盼望既能傳承華人 優質文化,更能接軌世界創新教育,興起華人成為各行各業的領導者。

38


隨 著 近 年 教 育 部 課 綱 的 改 革, 體 制 外 的 實 驗 教 育 也 試 圖 開 闢 不 同 的 實 踐 理 念,豐富學習的路徑,使學習者能夠學習覺知自己、反思自己及實踐自己。

近來各國皆以 OECD 陳述的 2030

面對壓力及衝突等以非認知能力

而且持續學習的成長型心態。

圖像有兩個部分:三股的繩子和

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營造學生適

百年前,杜威啟發實驗教育的藍

程設計與教學,促使教師引領有

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生

幸福學圖像為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個羅盤,三股的繩子敘述知識、 情意、技能和後設學習;羅盤則

說明預見(Anticipation)、行動 (Action)、 反 思(Reflection) (簡稱 A-A-R)的意涵,包括轉化

型素養,創造新價值、負責任、

支持認知能力。臺灣 108 課綱素

性學習環境,發展跨領域素養課 意義、有策略、能思考的教學活 動,創造師生共同學習反思、分 析、創新、協作和自主學習的文 化,以培養學生學會如何學習,

圖,創造進步主義開放式思考的 有不同的學習路徑,重視學生的

興趣,但是也因為過度失衡的學 習者為中心,進步主義的實驗教

育 跌 跌 撞 撞 後, 失 去 引 領 創 新

39


教育的地位。面對知識經濟資訊 科技的迅速發展,傳統和創新之 間, 過 去 生 存 者 是 最 適 者(the

連,才能達到真正學習的目的。

fitted),現在的成功者是不斷反

面對世界各國及臺灣的教育改革,

adaptive)。 臺 灣 實 驗 教 育, 百

遞,而是提供內在知覺、情感、

思、 不 斷 修 正 者 的 適 應 者(the

發齊放之外,我們思考實驗教育 是否有實踐不同的課程理念?啟

發學生的興趣與天賦?培育職志 心流的技能與恆毅?讓學習路徑 多元化,學習面向多樣化,以致

學習者能夠學習覺知自己、反思

自己及實踐自己。借鏡過去進步 主義實驗教育,學習科學學者提 醒:「學習者為中心」需與「知

識為中心」及「學習評量為中心」 三環相依相扣,同時在「社會為

40

中心」的環境氛圍裡四者互惠互

課程設計已不再是注重知識的傳 思考與外在環境互動的經驗及意 義建構的歷程,是師生共同創造 的過程。例如:藝術顏色不再是

名詞,而是每一次「看見」和「發

現」經驗的理解和敘事,是動詞, 是旅程,如同希臘文的「課程」

是「 跑 道 上( 的 樣 貌 )」。 美 國 教育家艾斯納(E.W.Eisner)認為

美學的培養並不僅止於藝術技術 或鑑賞力,而是在於創造力和求 知方法(the way of knowing),

是 一 種 認 識 論, 具 有 覺 知、 鑑

賞、 評 鑑、 批 判、 反 思、 理 解、 行動、創新、預見,是一種經驗

(experience)和實踐(praxis)

的求知方式。美學課程孕育師生 所建構的綜合時刻,將知識、靈

性、身體結合在一起,使時間、

地方和意義達成美學的調合,因 此激發學生的參與,增進學習的

動機,以達到學習歷程中的自發 性、自覺性、自主性及啟動力與

持續力,因為在學習中挖掘興趣 與探索答案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心 悅」與「誠服」。

美 學 的 教 育 啟 發 教 育 的 美 學, 教 育 哲 學 家 葛 琳(M.Greene)


倡 導 的 詩 情 畫 意 的 時 刻(Lyrical

情境學習,還原學習真相;根基

成為自主學習互惠的循環,這樣

「空白時間」,如同站在一幅畫

信、 勇 於 貢 獻 的 非 認 知 能 力 素

的想像力(imagination)和驚奇

Moment),認為教與學之間要有

前,在那幅畫與欣賞者之間的空 白距離,有那「交融」的時刻,

是一種學習者發現自己的存有 (being),這就是自主學習的喜

樂,而無論是時間或距離的留白, 讓人可以有思考、有想像、有安 靜、和創作者不期而遇的相知,

就是 Serendipity in Serenity,在 美中機緣巧合相遇的時刻。

濯亞實驗學校以學科內容知識和 跨越領域的融合知識並行,用以

探究學習的全貌;現象的問題意 識、議題的解決方案,體驗真實

於勇於作夢、勇於冒險、勇於相

養目標,找尋和挖掘學習者的天 賦和興趣,啟動學習者的自覺自

的教學旅途就是美感教育所倡議 (wonder)。

發,師生皆學習者,一起創造學

從探索學生的天賦開始,師生一

為動詞。實踐在教學上,教師提

義化,彼此在機緣中巧合交融,

習經驗,使之意義化,讓課程成 供相關議題的文本或圖像,學習

者 依 據 自 己 的 經 驗 去 詮 釋、 提 問、反思、探索,再以合作學習

的社會建構式學習,教師適時提

供鷹架,幫助學生思考與探索方 向,在互相質問中繼續反思及求 證,再以口述或撰寫報告呈現學 習心得,並以同儕互評方式成為 再學習的跳板,彼此互搭鷹架,

起共同創造課程,讓學習經驗意 達到學習者自覺自主的學習,如

同課程學家認為整個社會和文化

是 課 程、 藝 術、 科 學、 數 學、 語 言等等的整合課程,而真正的學

習要導向寧靜,在寧靜中學生參 與創造,如同「定、靜、安、慮、

得」習得的素養,成為師生教學 者和學習者機緣交融的喜悅。

圖片提供——濯亞國際學院

41


理解新課綱下的自主學習 —— 幫助學生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基礎醫學——細菌與病毒小論文

為什麼要推動自主學習 ?

從自主學習的角度來看,高中學

新 課 綱 的 核 心 理 念 是「 終 身 學

自主權、需要成就感、需要被認

習」,如果我們的學生不能學會 自主學習,那麼這樣的核心理念 也不可能被實現。要幫助學生學 會自主學習,首先要面對的應該

是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問題,提 劉桂光

現任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校長、 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曾任

國家教育研究院測評中心研究教 師。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 究所博士班。

42

生有三個特性需要被關注:需要 同。也就是說:如何讓這三個特

性被落實在自主學習的規劃中? 因此,我們認為自主學習的規劃 要滿足這三個特性:

升學習動機的策略與方法也許很

❶ 自己決定要做什麼?自己進行

因此,自主學習真正要做的不是

求;❷ 其次是透過自我的評量與

多,但「自主學習」會是關鍵! 產出成果,而是幫助學生「學習

如何學習?」聚焦在「學習動機 的提升」、「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生成就感的建立」上。

內容的規劃,以對應自主權的需 反思,不與他人比較而讓學生找

到成就感;❸ 最後是透過學習的 分享、結果的反思與延伸,提升 學生的自我認同。


在這樣的概念下,各校應該要掌

握自己學生的學習經驗找到適當 的策略與方法,我們有三個規畫

括學習策略與方法的使用,計畫 與時間的規劃……等等。

的面向提醒:

③ 自立自主

① 自發自為

正」:學到了什麼?包括對學習

「 清 楚 為 什 麼? 要 學 什 麼?」:

為什麼學?包括學習的自我動機、 學習目標、價值判斷與抉擇、意 志力……等各方面。 ② 自律自省

「知道如何學?掌握及運用自主 學習策略」:如何學?什麼時候

學?跟誰一起學?在哪裡學?包

「針對學習結果提出反思和修 結果的理解,對學習效果自我評 價、自我判斷、行為調整……等 各方面。

目前多數學生的學習動機是非常 低落的,所以很多老師將這一代 的學生稱之為「無動力世代」,

因此在推動自主學習時老師很自 然的會擔憂學生的學習動機這麼

低落,基礎能力不佳,學科都學

不好,他們有能力做好自主學習 嗎?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推動自

主學習時,應該要思考如何面對 學習動機與能力的問題,而不是 只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認為自主

學習應該要具備什麼樣的態度與 能力?然後就很用心地規畫了很 多的課程與方法給學生,卻忽略 了學生所處的狀態,接著又因為

成效不佳而失去推動的信心與動 能了。

分享一個我們實際經歷的小故事:

在推動自主學習一段時間之後,

43


在推動自主學習時,要真實地看到學生的存在,並站在被動引導的位置,以提問 的方式幫助學生思考,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而非問題的答案。

我們校內的夥伴進行了期中的反 思。過程中我問了一個問題:「如

果要給自主學習的學生評分,大

而久之就失去學習動力了。

家 會 給 幾 分 (1-10) ?」 多 數 老 師

我們在過程提醒老師可以透過被

為我想給 7-8 分。於是我就問負責

為學習的需求而主動發出求助的

都給 3-4 分,我當時有點驚訝,因

這項業務的圖書館主任,他說會

給 8 分,這時換大家驚訝了,但 我卻想聽聽主任的想法。於是他

說:「我看到學生們是從 -4 分成 長 到 4 分, 所 以 我 給 8 分。」 這

個回答引起大家一陣哄笑,卻也

點出了我們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 關鍵重點:「不是只有看到標準, 而是真實地看到學生的存在!」

因為長期以來,學校的規範性太 強了,家長的介入太深了,所以

高中生渴望自主的心總是被壓制。 期望有成就感的念頭可能也因為 單一的評量方式,而隨時處在可

・透過魔術方塊,練習數學 LBL 層解法

44

能考不好或被淘汰的處境中,久

動引導的角度,盡可能讓學生因 訊息,並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

來解決問題。我覺得自主學習就

是在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方 向,如果你要自主學習,你就要

找到一個你想學的內容,不管什 麼都可以,只要你有興趣你想學 就好?」

思考,協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

不過也有老師採取較為積極的方

的主題是「解剖學」,他就是老

生的主題需要很多的基本功與方

題並習得相關的能力。有位同學 師在這樣的方式引導下進行了第 一次自主學習之後,繼續申請了 第二次。他的心得是:「我第二

次自主學習就把沒讀完的再加進 去,然後每個單元多一個禮拜去 讀。老師給我很好的引導,不斷

的提問刺激我思考。原本的那本

書內容不足,學校的圖書館也沒 有相關的書籍,所以我用假日的

時間去醫學專用書店找相關書籍

式引導學生,老師的理由是:學 法學的鍛鍊,所以她就分享說:

「我在學生擬訂好主題之後,就 先幫他們上了幾次課,讓他們掌

握 基 本 概 念, 並 且 知 道 如 何 自 我練習之後,就讓他們自行發揮 了。」原來學生找她學習日文,

老師認為語言的學習若能先有概 念會更有效能,而被她指導的學 生也確實因此有了很好的開始。


・浮雕便是美——實作模型技術

・手繪女性原創角色

兩位老師雖然風格不同,但也照

也不要因為少數學生做不到就據

問題了。而不是聽從大人的要求,

當自己的主人,並引發學生的好

校、對自己失去信心。而師長們

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想要改進缺點,

顧到了我們提醒的原則,讓學生 奇、思考,引發更多的學習動能。 有一位同學就分享說:「從小學

到高中,有很多課程都是配合學 校給予的去完成,唯有自主學習

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興趣專長 去享受及學習。在這一堂課裡,

做自主學習前必須清楚自我的方 向和目標,一旦訂好目標就要堅 持到底,不管是什麼樣的技能都 能使我們有收穫的學習。過程中

遇到任何疑問,都能和指導老師

協調 ( 時間來 ) 詢問。」我想我們 的自主學習規劃確實達到了當初 設定的目標。

因此我們認為要先讓學生真正的 自主,先不要擔心品質的問題,

此規範了很多事情,讓學生對學

在這個過程中找到適當的位置, 做個「教練」來引導、陪伴與觀

察,放手不放任、指導不主導,

放著優點不發揮,卻拼命地投注 到頭來很可能是徒勞無功的,畢 竟缺點會一直與我們同在。

成為孩子們的學習夥伴。讓學生

讓我們一起回到教育的核心,幫

翻轉過去學校提供課程塞給學生

人 ,做更好的自己、更溫暖的他

在實際執行中發現自己的需求, 的狀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

提出他們想要的學習。這樣的狀 況一旦發生,才有可能改善學習 動機低落的問題,進一步也才有

能力發現自己的品質問題。透過 自主學習,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優 點,在過程中找到讓自己的優點 更加發揮的方式。在這個尋找的 過程中,同時也發現自己需要增 加哪些能力,好讓自己的優點更

助學生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個 人。因此,自主學習不只是為了

升學,而是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 創造各種可能,習得各種可以遷 移的能力。讓學生相信,自己有

能力可以學會、熟練某一件事,

而且在其中有自主掌控的能力,

可以把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做到 完美,可以幫助自己成為想要成 為的人。

加的強大,缺點也就不足以成為

圖片提供——劉桂光

45


・藝術方舟 - 客家染客風展覽一隅:藉由校園植物採集、繪圖、植物染及環保風呂敷巾手作課程,學習友善土地及自身文化

結合美感與國際教育的自主學習課程

劉淑芬

現職新北市立永平高級中學校長。個人懷抱熱忱投入教育工作,歷經三所

學校校長,於校長任內致力經營充滿「愛、希望與榮耀」的學校。秉持終 身學習精神,不斷充實專業知能,期能學以致用,營造多元展演舞台,激 發師生潛能,培育具有國際素養的未來世界公民。

46


透過跨域共學、分組提案、建置自主學習專區及策展等多元環節,幫助學生 在愉悅的心情下學習,在實踐的活動中昇華自己,達到自主學習的初衷。

「從永平出發,向世界找答案」

假日或課餘時間進行,老師們必

教學的教室,教學現場由教師講

們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活動

造成一些工作負擔,於是思考,

複合式展演場地,發展特色課程,

是本校的學校願景,多年來,我

中,希望培養學生具備多元能力,

成為具有國際移動力的世界公民。 每 當 四 國( 德、 日、 馬、 韓 ) 姊 妹校蒞臨本校進行國際交流,師 長們會事先規畫培訓課程,利用

須付出額外時間指導學生,難免 如何將本校的國際交流課程納入 平日的課堂教學中?適逢 108 課

綱實施,老師們討論如何在校訂 必修、多元選修或彈性學習節數

時間來發展特色課程?本校教學 場域也規劃選修跑班、分組小班

述的舞台,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 如結合在地的溪州川流學校本課 程、藝術策展活動課程、英日和

英德小導遊課程、明日餐桌永續 課程⋯⋯等,期許學生以多元化 呈現自主學習成果。

47


・藝術方舟以「正常」為題,巧妙詮釋被霸凌者的內外心境與對話

何謂「自主學習」呢?

跳脫框架,共學共備跨域合作

運用空間,讓孩子能徜徉在人文

顧名思義是老師能自主上課?亦

藝文領域與資訊科教師成立教師

學基地猶如開啟創作力的潘朵拉

實「自主學習」在各校的教學現

備,從規劃課程架構、發展目標,

或學生能隨心所欲自主學習?其 場呈現多元樣貌。本校經過課程 發展委員們多次討論定調:「108

課綱的推行是課程創新發展的契 機,我們期待將國際教育納入校

本課程架構中,讓每位學生都受 益」。大家認為「自主學習」是

學生發揮「自發、互動、共好」 的最佳體現,於是善用「自主學

習」結合跨域教學,培養學生「科 技運用、美學創作、提案發表、

公民參與」的多元能力。現以本 校高一美術班的美學策展課程,

淺談永平高中「結合美感與國際 教育的自主學習課程」。

48

專業發展社群,進行研修跨域共

了解學生能力與不同需求,整合 校內、外資源,規劃自主學習課

藝術情境中涵養美學素養。此美 寶盒,化身在本校四季廣場林蔭 間,豐厚每位學子承載著不同的 想像力和可能性!

程。教師們也提出「Spot-light 計

翻轉教學,分組學習提案發表

教學情境,規劃校園美學空間,

以往課程的進行多為老師講述得

Spot-light 藝 術 方 舟 」 就 在 校 內

設此門課後,老師鼓勵學生跨出

畫」,開發特色課程,營造美感

於 是 社 區 美 學 基 地 ——「 藝 境

四季廣場誕生,此為本校多功能 藝術展演空間,美學藝文活動從

校外藝術家駐校到校內學生展演 ⋯⋯等,型態豐富多元,此概念 是從「行動博物館」的想像出發,

構築校園美感的美學步道,結合

自主學習計畫提供學生藝術策展

多,學生參與實作較少。然而開

學習舒適圈,提出自己的學習計 畫。我們先將學生分成八組,教

導有關策展的先備知識與技能, 鼓勵結合國際教育的美學構想, 提出個人的自主學習計畫,並於 學期末進行策展發表。初始,孩

子們不知所措,提出的計畫遭受


・策展「感觸」的學生利用樓梯轉角間,詮釋身體感官的感觸畫面與悸動

・學生學習日本和菓子製作、日本茶道文化,佈置符合台日風格的節氣餐桌

49


・「留白」策展——改造老舊樓梯間,彩繪出一個輕鬆愜意的轉角

要求重寫的不計其數,歸咎為大

典範學習,建置自主學習專區

學生有案例可循,老師們提供學

缺乏自主提案的規劃能力。此一

由於提出自主學習計畫是新的學

透過觀摩分享與典範學習,學生

認實作的可貴與解決問題的重要

但是學生提出的計畫品質卻落差

多數的學生早已習慣被動學習,

步一腳印的真實過程,讓學生體 性,其中有關觀察、體驗、整合、 歸納、實踐、參與、發表的重要 能力,都是逐步培養。老師改變

以往「講述法」的傳統教學模式,

將重心轉往教師社群共備、同儕 觀課、課後議課…等,讓課堂教

學注入新的風貌。學生不僅要主 動學習,更需要關注小組夥伴的 進度,發揮討論協商能力,解決

彼此協作衝突,才能團隊合作完 成小組任務。

50

習經驗,教師們雖然認真教導,

甚大,師長們堅持學生必須重新

梳理學習經驗再次提出符合水平 的自學計畫,經過多次討論後,

老師們提議建置數位平台提供自

生的優良作品讓其他同學能參閱, 們終能提出符合期待的自主學習 計畫了,此「共學共享」的自主

學習專區,引導學生自主行動學 習,成為本校師生課程對話的重 要學習平台。

主學習專區的必要性,讓親師生

策展發表,結合美感與國際教育

與經驗傳承。本校自主學習專區

教師自發性辦理有關美感教育和

學習計畫教學」方便學生學習運

參訪活動、實地操作,展現課程

能擷取有關訊息,有助建構知識

包含規劃「自主學習 igt 播課系統 用,另外也提供自主學習實施要 點、細則及申請流程與範例,讓

國際教育的研習,透過專家展演、 多元性,豐富學生學習內涵。教

學場域則配合實作活動,整個校


園都成為學習的場域,老師們希

白」策展,則是孩子們發揮想像,

透過自主學習策展,讓本屆高一

學習,期以多元化展現學習成果。

個輕鬆愜意,可以暫時空白的小

發揮創意想像,透過實作運用,讓

望從教學發想到以學生為中心的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們提出的各 組自主學習方案,創意十足,成 果令人驚艷。於樓梯轉角間,發

現學生能運用畫面詮釋身體感官 的感觸與國際視野;也有學生以 歷史時間為主軸,規劃串起過去、

現在和未來的想像空間;另一組

為全校學生打造暫離課業壓力的 烏托邦,坐在展場下方,陽光篩 過五彩布面,涼風襲來,世界繽

紛祥和起來;孩子們於四季廣場 間,建置立體造型,表達想掙脫

考卷世界獲得「重生」的意象;「留

企圖改造老舊樓梯間,彩繪出一 小角落;有一組學生提出「復古 風」計畫,透過情境佈置,表達

對祖父祖母的思念,藉著祖父的 日記手稿、照片,穿越時空回到

復古時代,見證祖父母的堅貞愛

情 ; 自主學習的小小策展人延續了 學長姐結合美學與國際彩繪學校 的國際圍籬,展演出精采的策展 活動,讓校園充滿美麗的驚喜, 喚起師生間細膩的互動與關注。

老師們欣喜地分享:「『努力的

過程最美好』,當 108 課綱啟動,

美術班孩子有了不同的學習風景, 校園增添許多感動與藝術氣息。」 其實,最高的學習境界是「漂浮

學習(Floating Learning)、樂在

其中」,高一美術班師長們結合 「寓教於樂」的理念,引導學生

運用校園美學空間進行課程教學, 讓學習充滿「有意義的樂趣」: 事事有樂趣、處處皆意義。讓學

生在充滿愉悅的心情下學習、在 實踐的活動中昇華自己,讓學生 對學習產生熱情,提升自己的抱 負水準及成就,這才是推動自主 學習的初衷。

圖片提供——劉淑芬

51


・每週六日擔任志工的學長解說,學弟觀摩 ( 培訓 ),並一起進行環境清潔與維護

我們在學習中與「自主」的距離 蘇俐洙

現職國立新竹高級中學教師,教育部遴選 108 年環境教育大使成員,代 表 參 加 泰 國 曼 谷 世 界 環 境 教 育 大 會(Worl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gress, WEEC),向議場各國環境教育工作者介紹臺灣環境教育成果。 新竹市教師會評選 109 年新竹市高中職組 super 教師,環保署評選為第七 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個人組優等獎。

52


108 課綱實施後,最值得注目的就

如何在 108 課綱中的彈性學習 18

從 功 利 的 升 學 主 義 來 看, 自 主

包含了三個項目:修課記錄、課

期的多元表現方向,事實上也可

新 社 高 中 歐 靜 瑜 校 長 說 過:

是「學習歷程檔案」,它的內容 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

教學第一線的老師都知道,目標 放在「學測」的同學,升上高三

難以兼顧「課程學習成果」與「多

元表現」成果的產出。更何況是 鎖定「繁星」與「指考」的學生,

小時 ( 自主學習 ) 引導學生達到預

以從大學招生委員會的資料中獲 得參考,大學端仍傾向於選擇與 自身科系相關的多元表現,例如:

理工科系偏好科展得獎紀錄、語

文科系偏好全國高中生讀書心得 比賽名次或中英文檢定。

學 習 的 多 元 性 顯 得 狹 隘, 但 「 教 改 要 縮 短 的 是 —— 老 師 與『 願 意 』 的 距 離。」 教 師

是臺灣 108 課綱教育改革的第一 線執行者,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多 元的自主學習,同時也是教師專 業的展現。

從高一開始,更是不需要在意學

接下來就先聚焦「自主學習」的

案」中,如何在多元表現這一項

學生與老師所面對的困境,與校

習歷程檔案。因此「學習歷程檔 呈現出「自主學習」的成果,是

教育現場的一大挑戰。然而教師

討論。以下先就本校一年半來, 大學招生委員會資料

方採取的應對措施進行討論:

53


・學長與學弟進行解說志工活動

學生方面

老師方面

教室上課,教室無法釋出成為自

➡ 剛升上高一的學生,對「自主

➡ 由於課程變動幅度加劇,校方

因為在使用上,必須要有老師在

長方面獲得自由使用手機的機會,

理、兼課教師來開設多元選修課

學習」尚無概念,尤其剛剛從家 在自主學習的課堂時間,多以玩 手遊、聊天、看小說等娛樂方式

打發時間。直至學期末感受到繳 交學習歷程檔案成果的壓力時,

才開始努力翻箱倒櫃尋找自己一 整年中還算「有價值」的成果, 並開始恐慌了起來。

➡ 有些學生希望可以在自主學習

時間能有空間進行各項實驗,但

實驗室基於安全考量,無法在沒 有指導老師的狀況下開放。音樂、 美術、體育、家政等藝能科,也 有類似問題。

54

保守起見,在 108 學年度多以代

程 ( 有學分且必修 ),至於自主學

主學習的場域。各種專業教室也 場的限制。新舊課綱的交接期間,

教室及教師數量皆無法足額兼顧。

習 (18 小時非必修 ) 則限於開課教

校方應對方式

主學習,直接落在導師的責任範

➡ 為 109 學年度高一學生由學校

仍在舊課綱的高二與高三授課。

課程包含:自然科學研究法、社

師人力不足,所以有 12 小時的自 圍,因為許多專任老師 ( 非導師 ) 但校方為減輕導師負荷,仍克服 萬難,邀請各科教師協助開設了

12 門自由選修的 6 堂課微課程,

規劃了 4 周一期的基礎培力課程, 會科學研究法、圖書館利用、資 料處理。

並邀請大學教授合作開設 6 次大

➡ 學校安排課程諮詢教師,到高

習方向。

多元選修、彈性學習的運作方式,

型講座,提供同學多元的自主學

➡ 舊課綱制度,尚有兩個年級在

一各班宣導課程學習歷程檔案、 以及對升學的影響,讓學生理解 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新生訓練時讓 108 學年度的同學上台宣傳自主學習課程並招募新生

・參加環保局在食物森林舉辦的記者會,並接受記者簡短的採訪

➡ 109 學年度設立了自主學習業

在 108 課綱實行之前,我時常在

此結合我的微課程內容,將學生

畫培力課程。並以四個班級的導

取經費辦理各式戶外體驗學習活

學習微課程兩者結合。持續培訓

務的協行教師,協助各班導師規 師組成一個共備課程單位,共同 準備相關的四個培力課程主題。

➡ 編列經費並成立自主學習平 台,讓開設自主學習課程的老師

與修課的學生有一個方便及時的

常規課程中融入環境議題,並爭 動,提升學生環境教育的技能與 態度。這些經年累月設計修正的 教材,原本只能在寒暑假期間與 平常例假日進行,剛好成為自主 學習微課程的養分與靈感。

溝通管道。

於 108 學年度撰寫「環境教育與

➡ 109 學 年 度 下 學 期, 由 於 與

請學務處讓同學自由登記,招募

108 學年度相較,必修課程時數減 少,教師人力較為充裕,學務處

與教務處繼續合作,持續鼓勵各

科教師開設 12 門 4 周兩期 ( 暫定 ) 的自主學習微課程,並於同時段

搭配大學教授進行大型講座活動。

GIS 地理實察活動」開課計畫書, 了 20 位學生,順利在自主學習時

段開課 ( 學生以公假方式抽離原班

的志工服務學習與環境教育自主 解說員進行環保局食物森林的環 境教育,並提升學生從事志工服 務學習的學術性層次,而非只是 勞力打掃等工作。

在此要真的感謝學務主任范主任 的鼎力支持,如果沒有行政上的 know how 提 點, 我 就 無 法 順 利

開課成功,並一路堅持到第二年 ( 希望有第三年 )。

教室到課 )。

下一個學期,適逢新竹市環保局

想要培訓位在動物園的食物森林 環境教育場域的駐點解說員,以

55


・學長與學弟進行解說志工活動

56


把舞台交給學生,自己則擔任學生自主學習時的陪伴者,從旁協 助並將環境教育引入課程及搓合校內外資源,加入參訪、志工服 務 學 習、 解 說 員培訓課程等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更多課外的知 識,豐富高中生的學習歷程。

步驟 1 ➡ 嘗試尋找有共鳴的學生:

步驟 6 ➡ 把舞台讓給學生,透過

新生訓練時間,讓 108 課綱的學

弟的學習模式。同時建立團隊感

利用新生報到日、暑期開學前的 長們,親自上台,在全高一新生

面前,宣傳志工培訓的自主學習 課程內涵與課程特色。

學長們帶隊解說,一對一帶領學 情,維持自主學習團隊的熱情,

並傳承這一門志工服務與自主學 習課程。

步驟 2 ➡ 在新生訓練的兩天當

步驟 7 ➡ 舉辦各式培訓課程,解

新生,在開學前的周末,跟學長

北埔大分林山賞油桐花、南庄老

中,邀請有意願登記參加的高一 們一起到志工服務場域初體驗,

讓同學更加實際的體驗自主學習 的樣貌。

步驟 3 ➡ 學校行事曆確定後,根

據學務處的綜合活動行事曆,協 助修課學生完成 16 堂自主學習計

說員解說技巧課程:高峰植物園、

街與蓬萊溪護魚步道、八卦力部 落及觀賞螢火蟲等等,讓同學聆

聽解說並觀摩專業解說員的樣態。 把自己當作學習者,與修課同學

一起討論找答案,也藉此拉近師 生的關係,慢慢建立團隊感情。

畫書,並交給圖書館審核備份,

步驟 8 ➡ 透過鼓勵學員參加各式

原班教室到課 )。

意地圖、新竹市環保局的食物森

自製點名單 ( 學生以公假方式抽離 步驟 4 ➡ 申請一間專科教室,為

iNaturalist 自 願 式 參 與 的 公 民 科

學網站、校園生態環境教育解說 QR code 教 學、 問卷 統 計 與 分 析 ( 量化研究 ) 課程準備。

步驟 5 ➡ 與生物科、環保局、生

物生態專家、逢甲大學 GIS 講師,

以及各個文史工作室、社區發展 協會、梧桐基金會等合作,開發

各式地理實察與環境教育課程, 讓學員的自主學習更加多元。

競賽與活動,例如:地理實察創

林小小記者會、環境知識擂台賽 等等。維持同學對志工活動與自 主學習課程的興趣。

步驟 9 ➡ 調整心態與步調,自主

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自發性與 態度,每個同學有自己的步調與 時間規劃。老師應該設定自己是 陪伴者,不要給自己進度壓力,

也就不會給學生壓力,不必要求 學生一定要有華麗的「成果」,

每周撰寫的「歷程」心得本身就 是自主學習的一環。

圖片提供——蘇俐洙

57


多元自主學習經驗談 —— 打造自己的學習之旅 提起「自主學習」,自 108 課綱上路以來,這個關鍵字一

直是熱門話題,許多教師、家長和學生對此都感到無所適

從。美感計畫團隊邀請到三位學習經驗有別於臺灣體制內 學校的學生:Max、Hannah 和 Selene,分別談談他們學 習的心路歷程以及對自主學習的心得。

回顧三位學長姊的求學足跡皆包括了臺灣與北美,Max 和 Selene 在臺灣讀完美國學校後,才到美國繼續進修;Max

已在大學拿到生物學學士學位,目前繼續攻讀資訊工程研 究所當中;Selene 正就讀大學二年級,雙主修犯罪學與腦 神經科學;而 Hannah 在今年獲得了大學的入學獎學金。

採 訪 —— 蔡 惠 婷、陳 致 宏、廖 文 聖、魏 郁 心 文 —— 魏 郁 心

58

有關自主學習怎麼做,他們想告訴現在或許正在摸索的中 學生自我探索的重要性,保持好奇心、瞭解自己喜歡做的 事是第一步。


多元探索 發掘自己的興趣所在 —— 嗨,Max, 我 們 想 暸 解, 你

從小是怎麼培養興趣呢?我們知 道你小時候喜歡考古學,後來大 學主修生物,又修了心理學、商

學,以及現在讀資訊工程研究所。

因為在臺灣,文科理科的分野較

自己學到的東西,像是 1+1= 3 的 感覺。」

因為我很喜歡接觸各領域的東西, 喜歡開始思考怎麼做一些跨領域 的連結;這邊學到了一樣,那邊

背景的差異,互相討論的過程真 的很有趣,也讓我對於未來讀大 學有更多想法。

——嗨,Hannah,你有提到對很

件很有趣的事情。

烘焙、音樂,這些被一般大家視

起思考並結合,對我來說這是一 我在小時候就對生物領域非常感

些不同的興趣取向嗎?

料,在學校也積極參與許多類型

Max :「我喜歡跨領域的嘗試連結

各個國家的同學,大家因為文化

學到了一樣,如何把他們放在一

明顯,但你的學習歷程是比較開 放的,可以分享要怎麼去找到這

了一年的交換學生,遇到了來自

興趣,平常會閱讀相關的書籍資 的科學競賽。在高一的時候(相

當於臺灣的九年級),到美國當

多活動都很感興趣,包括滑雪、 為課外休閒的事情。對你而言,

參與這些活動對於學科的學習有 什麼幫助嗎?除了興趣以外,還

有哪些事情可以成為你所謂「自 我驅策的力量」呢?

圖片提供——Hannah

59


Hannah : 「嘗試沒有壞處,只有

——嗨,Selene,你目前主修犯

書,讀完之後發現我對這樣類型

歡的是什麼。」

學階段你是透過什麼方式,接觸

了心理學跟生物學的課程,覺得

不斷的嘗試,才知道自己真正喜 我覺得如果每天都只有學校的事, 其實很無聊;所以有這些課外活

類似活動或相關性質的經驗,去 了解自己對這部分是有興趣的?

動,生活會比較豐富,做每件事

Selene:「試著釐清自己是什麼

的事情都會去試試看。除了各種

了解自己喜歡做什麼。」

情都會比較開心。我只要有興趣 運動之外,還嘗試像戲劇、影片

樣的人,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

製作、玩各種樂器還有科展競賽,

我 在 國、 高 中 的 時 候, 參 加 最

時 間 去 學, 會 去 看 一 些 Youtube

United Nations, 縮 寫 MUN),

只要是有興趣的事情,就會投入 的影片或是看書來研究,有相關

的活動也都會去參加。我目前的 志願是當獸醫,除了從小就很喜 歡動物的原因之外,有一年的暑

假到水族館當志工之後,因為這

個經驗,讓我確定自己未來要往 這個方向努力。

60

罪學與腦神經科學,想請問在中

多 的 活 動 是 模 擬 聯 合 國(Model 連續參加了五年左右,每學期都 會去好幾個國家比賽,也是因為 這個經驗,所以有很多議題研究、 解決困難、辯論等等的經驗,也

因此對人文學科有比較多興趣。 還記得我讀過一本專門談「犯罪

者的腦子跟其他人有何不同」的

的議題很有興趣。後來在學校上 自己學到的生物、腦神經科學這 些東西,加上我原本就有接觸的 犯罪、社會學,覺得這兩個東西

去做結合就變得很有趣。我會好 奇對於一個犯罪的人他的大腦、 心態還有成長過程,他們跟一般

人有什麼不一樣?我們的司法如 何保護他們等,所以讀大學之後

就試圖把這兩個不同的主修連結。

善用資源 找到適合自己 學習的方式 ——你在臺灣求學的階段,有比


・(左頁)Max 從小熱愛地圖、世界、國家、文化、生態(右頁)10 年級當交換生時藉著學校異地教學機會,並自主設定了一個計畫,記錄下華盛頓特區 的每一個國家的大使館與國旗,最後並且以最簡單的電腦影像排版軟體,自己製作了一本作品集為記錄

較常運用的學習資源嗎?你認為

活動表現來評估是不是有需要加

覺得其實願意提供學習機會的單

有什麼樣的幫助?

見,而且不只是針對升大學,如

出改變並有所進步。

學校或是校外活動對你的學習上 Max : 「在學校可以學到很多,但

學習如果只限於學校,我覺得能 學到的東西蠻有限的。」

我覺得跟輔導老師(counselor)

強的部分,會提供他的想法或意

果學生沒有想要繼續升學,想要 走技職路線,他們也會給予很多 協助;但像是有些同學本身對未 來沒有想法,輔導老師就會督促 他積極一點。

面談是很不錯的學校資源。可能

校外資源的話,印象最深的是高

學校的體制比較特別,學校會安

也有參與實驗。因為我覺得早一

臺灣的同學不太熟悉,因為美國 排輔導老師固定與每位學生安排 時間面談,有點像是升學顧問的 感覺。我們通常高二開始會跟輔

導老師進行討論,第一次諮詢都 會先了解同學的興趣、專長,或

是平時學習的狀況等等。若是已 經有未來想讀的科系或大學,輔

導老師就會進一步去看在校成績、

位,他們會喜歡看到學生嘗試做

中曾經到大學的生物研究室實習, 點接觸可以多累積經驗還有知識, 所以就嘗試直接寄信或是打電話 去問一些大學有沒有辦法提供這 種機會。但不是所有的申請都會 被接受,也有很多被拒絕的經驗, 但我覺得就算被拒絕一、兩次,

可以藉機了解自己是不是有不足 的地方,改進之後再去申請。我

・Max 參與夥伴學習計畫,與同學參加國際 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並獲得中學生報的報導

圖片提供——Max

61


——想問你在高中的時候,應該

屬於越忙就越有效率的人,所以

科目,那你有沒有什麼學習的訣

樣我會需要在有限制的時間內完

相互交流 學伴的協助與激勵

額外的東西,會把注意力放在要

——在學習中,除了學科老師或

都會有一些比較擅長跟不擅長的 竅?你會透過什麼樣的動機或方 式去維持有興趣的事物,保持對 學習的熱情呢?

成很多事,就比較不會思考太多 做的事上,然後實際地去執行。

Hannah : 「在有限的時間裡,只

Selene:「我會預想未來的學習

能力。」

然後全力前進。」

有全心投入,我才能發揮自己的

計畫,設定一個稍微困難的目標,

我其實最不擅長的就是數學,但

我沒有特別的訣竅,像是我不擅

我們常常在課後利用通訊軟體討

想辦法去苦讀、面對它(笑)。

班上的同學都很有向心力,所以 論。另外學校有設定一個特別的

長的科目是化學跟數學,我就會

課程,就是有 40 分鐘讓學生可以

我會把目標想像成一個遠方的燈

問題,這個對我幫助滿大的,不

為了達成它,開始想辦法準備,

去找各科的老師,諮詢課業上的

然很多時候學生跟老師都沒有太 多課後時間可以討論。我自己是

62

我才會把我的時間塞得很滿,這

是輔導老師之外,身邊的同學也 是可以互相學習的對象,想問問 你 們, 學 伴(Study Buddy) 對 於自主學習,是否有幫助?幾位

是否可以分享你和學伴一起自主 學習的經驗?

Max:「在跟學伴討論的過程中,

可以確認自己還不夠清楚的概 念。」

塔,了解自己要往哪走後,就會

我會跟我的學伴約定固定的時間

像是顧好學科成績或是閱讀相關

以鞭策我們去設定學習目標,例

的資料。

(例如一週一次)一起讀書,可

如每個人被分配課程中的其中一


Hannah :「讀書小組可以掌握彼 此的學習進度或是互相解答課業 上的問題。」

在高中時,比較接近學伴的經驗

是我們學生自己創建的聊天群組。 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群組,我們會

在群組裡詢問自己課業上遇到的 問題,同時也會幫別人解答。

上 大 學 之 後, 正 好 遇 到 疫 情,

所 以 都 改 成 線 上 遠 距 教 學, 學

校建立了一個協助學習的機制 (Recognized Study Groups), 有個線上平台可以讓我們在裡面 找到上同一門課的人,然後組成 一個讀書小組。我覺得這很有幫 助,因為正好在疫情大家都自我 隔離的期間,有機會藉由這種方 式一邊學習,一邊與人產生互動,

其他人聽,這種方式幫助我們跟 上課程進度,也同時確認大家是 否已經理解。

在讀書會提出問題也是一個很有 效的方式,這樣可以讓大家在讀 書時互相幫忙,一起克服課業上 的困難,也在教別人的時候反覆

一起在線上與老師討論。

自主學習 給學弟妹們的建議 Max: 「去了解那些職業的真實狀 況跟生活。」

「自己將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Keep,來彼此提醒我們要完成的

事,另外我們也會一起搜尋大學 的科系或是一起找實習機會,互 相討論彼此的興趣跟未來目標。

才能找到那一個最適合你的領域」 我想對已經對某些領域產生興趣 的同學說,不要對該領域有早期 的偏見,以我主修的犯罪學為例,

一般人會以為是跟犯罪現場有關, 許多學生就會因此誤以為自己對 該學科很有興趣,但其實那只是 其中一小部分。如果同學未來想 要往某個領域發展,一定要事先

蒐集相關資料,了解其發展性及 可能性,看看自己能否接受,知

道自己真正喜歡的部份是什麼後, 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

道當下所做所學是不是未來的趨

Selene:「一起學習,也一起討

朋 友 會 共 用 我 們 自 己 的 Google

可能性,知道自己能接受哪些,

們掌控彼此的學習進度,也可以

建議不知如何選擇的同學可以朝

我其實沒有正式的學伴,跟我的

Selene:「了解這些領域發展的

Hannah : 「未來的世界各個領域

確認自己是否融會貫通。

論感興趣的事物與未來方向。」

實狀況。

也督促自己。另外由於大學學業 較重,這個讀書小組可以幫助我 個概念,並在下次讀書會講解給

所以還是必須要了解該職業的真

「自己未來期望的職業為何?」、 這方面思考,如果還是沒有想法,

或許試著從自身經驗著手:比如

都是相互關聯的,我們永遠不知 勢。」

我想建議那些希望找到學習動力 的同學,像我本身非常熱衷課外 活動,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投入 課外活動,把握時間完成課業上 的問題。如果詢問老師的當下不 能獲得解答,我會透過力所能及 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學習,像是同 學、書籍或是網路上的資料。如

果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可

以在平時多關心世界上不同議題。 當學業不再是束縛時,就能找到 超越學業的成就與樂趣。

參加過的活動、社團經驗等。找

到自己能持續的事情,至少不要 找不擅長、不喜歡的部份;有些

同學常常會有把興趣當成未來職 業的想法,但是在很多興趣成為 職業後,會產生與想像上的落差,

圖片提供——Hannah

63


64

圖片提供——黎曉鵑、盧玟伶



封面照片 《����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 Memory & Music》特展,臺北文創 照片提供 archicake 攝影 汪德範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