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堂刊

Page 1

2017年

P1 P2-3 P4-5 P6-7 P8

9月

信望愛

主題文章 40天禁食禱告 燃亮行動(6-9月) 見證 活動預告

張德明牧師

建立一群充滿 信 望 愛 的聖潔新一代,倚靠聖靈的能力,影響世界,贏得萬民。

∼教會使命宣言

上一期堂刊跟大家分享到「信、望、愛」這三項生命素質的重要性—信、望、愛是天國人最顯著的特質,我們 過去八個月從舊約先賢的生命裡,看到他們如何為神所用,憑著信、望、愛活出不一樣的人生。今天,我想跟大家 談談信、望、愛的實踐。 信、望、愛在聖經裡從來不是口號或空談,而是看得見的生活態度。看得見的意思,是可以透過生活行事,把 信仰或信念具體實踐出來。固然信、望、愛可以有很多演繹的方式,但作為一個倚靠神恩典的信仰群體,信、望、 愛最具體的實踐,莫過如將神的恩典帶到人當中,而其中一個實踐方式,就是為別人代禱。我們因著信心為別人代 求,相信神的能力,恩典必然大過艱難;我們因著盼望為別人代求,盼望神的拯救,恩典必然臨到;我們因著愛心 為別人代求,因為關心人的緣故,願意見到神的恩典臨到。所以,無論是信心、盼望或愛心,都是為人代求的推動 力。 作為大埔堂的一份子,我們敢於宣稱,大埔堂是一個關愛的群體,是一個滿有愛心的教會。關愛最具體和最屬 靈的表達,莫過如代禱。一個有愛心的教會,應該是一個代禱的教會;透過禱告,把人帶到神面前來。耶穌說: 「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馬可福音11:17),所以教會的本質就是一個禱告的群體;若然教會不禱告,那 就會失去本身應有的特質,猶如鹽失去鹹味一樣。代禱是教會一個神聖的責任,是我們每一個都不能推卻的。 代禱既然重要,但我們卻常會忽略,不外乎下列幾個原因: (一) 我們以為禱告是牧者的任務 傳統上我們認為牧者最會禱告,所以我們慣常地將代禱的責任交在牧者身上,然而這卻不是聖經的教導。聖經 說,我們所有人都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彼得前書2:9),也即是說,我們人人都應該作 為祭司,每個人都應該可以為人代禱。不論年齡、背景,無論在學或退休,代禱皆成了基督徒寶貴的特權,也是重 要的任務。 (二)我們以為禱告是一小撮人的事 有些人認為代禱是一小撮人的事,特別是那些資深信徒的事;若然是這樣的話,我們禱告的力量便會很微小 了。既然人人都是祭司,換句話說,代禱是整間教會的事,是整間教會可以一齊實踐信、望、愛的生活模式。禱告 好比一個網絡連結,越多人參與,網絡便越強,所產生的效力也越大。當弟兄姊妹認定代禱是必須的任務時,我們 便連結起一個鞏固的網絡,用禱告抵抗魔鬼的攻擊,用禱告支援他人的需要。 (三) 我們禱告很多時集中在自己身上 不錯,我們要為自己祈禱,但不能單為自己禱告,否則我們只尋求自己的滿足而忽視了弟兄姊妹、未信主群 體,甚至世界的需要,那麼教會的存在便失卻意義了。代禱就是要跳出自我中心的框框,多留意別人,多關注別人 的需要,然後藉著信、望、愛,以具體的代禱行動表達出來。惟有當我們記念別人的時候,屬靈的代禱網絡才會結 連起來,結聚屬靈的力量,成為別人的祝福。 信、望、愛如何實踐?代禱是一個具體的表達方式。當整間教會每一個信徒都恆常地為人代禱,教會才能培育 到一個真正有信心、盼望、愛心的信仰群體來。讓我們就從現在開始,學習操練成為一位代禱者。由我們身邊的親 人朋友開始,然後慢慢擴大這個網絡,以致大埔堂稱得上是「為萬國禱告的殿」。

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