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 津
漁 の 津 島
海 洄 瀾 記 憶 的 家
島 民 的 樂 園
M E M O R Y O F C I J I N 創作者: 鄭方欣 X 林弘鈞
目 錄 文獻 簡歷 序 故事大綱(起頭)
故 事 開 始
旗津門戶 - 舢舨の憶擺渡渡輪汽油味 俯瞰旗后 - 眺望昔打狗港 希望の塔
家院般的島居共享工作站 海濱語食の絡繹交織 - 海水浴場和旗后老街的饗宴 巷弄間的老磚紅屋 - 永安紅樓 昔打狗公學校の湧憶 - 嚴厲教育下 樂遊的嚮往
故 事 開 始
牽罟豐收の福 遊憩の戀 彌補過往遊憩遺憾之意
軍港凱歌悲歌の毅 - 大陳島民奔波回憶
綠洲の島居共饗 - 餐.藝.文.旅 平行場域の遇 - 種子の啟程 渺の光 - 紅毛港遷村下的哀痛 樂の傳承
歷史脈絡下 旗津內部外部空間感受變化:
文 旗津區為長條形海岸外的隆起沙洲,為一個狹長形的沙島,南北長約11公里,寬約
獻
200公尺,有如一支『旗』子橫在港外,『津』就是過渡陸地或港口必經的地方,1925 年,日本取「旗鼓堂皇,津粱永固」之義,改地名為「旗津」沿用至今。 旗津區舊名〝旗後〞,屬於高雄最早開發的地區,也是高雄最早的海港。旗津包括了旗 後與中洲兩大部落,旗後的開發始於明朝永曆27年(1673),後於咸豐年間因戰敗與英、 法、美、俄簽訂「天津條約」,自此開港通商,而旗後地區也開始蓬勃發展,成為高雄 最繁榮地域。日治時期,旗後擁有全台第一家電報局,直至1920年日本政府將市中心遷 往鼓山哨船頭,旗津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才開始降低。 前往旗津除了可利用過港隧道,也可搭乘渡輪前往,航程中的沿岸美景也成為一大觀 光亮點,每到假日總是大批遊客搭乘渡輪前來踏浪、吃海鮮、看古蹟。旗津雖小,卻有 多樣吸引人的去處,價廉物美的海產店、海產攤及新鮮海產,總是讓遊客露天下大快朵 頤。旗津各景觀點大都散雜於旗後,造就了旗後的熱鬧,中洲則較少有旅客前往。現有 的自行車踩風大道:位於二二八紀念公園至海水浴場間,環型一圈約4.2公里,是高雄 市政府為了連結海岸邊的各觀光景點而設,遊客可於下船後租輛腳踏車,就可悠遊全部 的觀光景點。 關於旗津的史料紀錄,最早可溯及荷治時期,當時高雄(打狗)港一帶(特指旗後地 區)因位於南方重要的漁場,且有地形屏障,使灣內風平浪靜,因此吸引許多季節性捕 魚的中國閩籍漁船至此,並偶有搭建草寮暫居,但這時未有聚落形式出現。
旗津文獻知識庫 :
輝哥的天空 維基導遊 高雄行政區 從歷史與空間觀點看高雄旗津當代的發展與變遷撰文/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涂懿文
文 旗津真正的人口聚落開始與出現,史學者最常根據採用的紀錄為一份墾契,紀錄提及在 1673年,閩籍漁民徐阿華因颱風而漂流至旗後暫居,後同鄉相繼而來,因此開始建立廟宇作 為精神寄託,逐步形成聚落。至清代,形成大小共十個(旗後、烏松、頂頭、大汕頭、頂赤 竹、下赤竹、中洲、七柱、土地公、崩隙)以血親為主的姓氏聚落,其中以北邊旗後、南邊 中洲為兩大信仰中心,各形成祭祀圈。但此時的聚落空間受到自然邊界的限制較為單純,地 方產業多以傳統漁撈為主,尚未進入複雜的社會關係。 隨著技術進步,輪汽船時代來臨,臺灣西岸港深不足的港口也逐步被淘汰,於是商貿更趨於 集中南北四港(安平、打狗、雞籠、滬尾)。打狗港的機能隨之擴大,洋商也選擇在旗後設 置洋行,強化了港口與旗後的關係,同時帶動街區一帶繁榮,逐步影響旗後的空間形式。直 到1874年日軍侵臺,清政府才開始積極治臺,但多偏重軍事防禦功能,對於港口利用與機能 建造等相關建設相當忽視,但並未影響已經與國際商貿接軌的旗後地區。此時的旗後不僅商 貿逐步繁盛、人口成長快速,更成為打狗地區的商貿中心,是全高雄市商業機能最完善、最 發達,也是最熱鬧的市街。 二戰後,旗津的發展逐漸平淡,不再是發展核心,其產業也進入發展遲緩與衰退。港埠的規 劃繁複,鑲嵌於高港的旗津空間,在過程中不斷面臨產業及居住空間的調動,大多空間規劃 不僅與當地居民需求脫鈎,更為它的內部發展留下各種危機。直到1990年後,旗津島的海岸 地景被視為具有觀光潛力,因此開始了觀光大島的規劃與打造。近年高雄市政府藉此持續的 建置與開發旗津的觀光。1990年後,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治理權力消長,產生治理角力,但在 時空脈絡之下,早已堆疊出旗津複雜的空間形態,使旗津不論在內部或外部空間,都已面臨 著不均衡的地理發展。顯然落入一種空間僅受到與權力由上而下影響的穩固狀態,看似鮮少 具有能動性、各種隙縫或是角力衝突,也未看到在不同時期有如何的轉變。
獻
歷史脈絡下 旗津內部外部空間感受變化 : 二戰的空間形成
T i m e l i n e
臺灣漁業著重遠洋、力求科學機械化,漁船
歷 史 線
發展走向「汰小換大」的趨勢。 旗津產業從漁業走向商貿、
1972 年高雄港實施嚴格的無動力舢舨淘汰
造船產業進駐與發展。
辦法,進行收購、強徵與港岸禁停。旗津、
南部糖業的出口需求增大、需求迫
中洲漁民,被迫將其漁撈空間推至外海,開
清政府積極治臺。
切,先後進行濬港及三次的築港計
第二期築港工程後,打狗港
啟旗津中小型漁業發展的衰退與漁民棄漁轉
旗後商貿繁盛、人口成長快
畫,使打狗港成為現代化港口。
空間範圍已擴充至苓雅寮、
業。工業化的影響與汙染,不僅造成養殖水
速,成為全打狗商業機能最
此後逐漸超越安平港和淡水港,與
戲獅甲一帶, 不再等同旗後
產一夕暴斃,也使養殖面積大減。旗津在產
完善、熱鬧的市街中心。
基隆港成為南北兩大港。
的發展。
業型態的轉換中逐步走向勢衰及被淘汰。
市府商業性觀光推動
殖民主義與當代資本主 1624
1864 簽訂天津條約
1874
1895
1901
第二次世界大戰
南進政策以後
義的發展
日軍侵台
1913
1931
1939
1945
舢舨船漁業汰小換大 1950
1984
1961
是島內發展不均的催化劑 2009
政權轉移日治政府
港腹打造計畫
空間的規劃上持續作為打狗地
旗後因應一連串的打造計畫,
明顯看見旗后地區的市街規劃
此時的漁業空間地景也被新聞
1984 年市府交通部觀光局十項觀光
2009 年為改善渡輪碼頭站外凌亂的
區的市政、商貿中心,但早在
吸引大量勞動人口進駐,成為打
以格狀設計,意味 它進入當代
媒體所注意,如中洲一帶的養
設施整建計畫, 針對旗津風景區、海
舢舨停泊問題,實施舢舨船強制徵收
1886 年就有報告書指出港口
狗地區人口成長率最高的聚落。
都市治理的空間打造。
殖業、海面停泊各種小型漁艇
水浴場、海岸公園等設施進行開闢。
,以提升公營渡輪品質。
淤積問題,使商貿帆船日益減
但從濬港開始,範圍從旗後港岸
的盛況以及高港汙染所造成旗
2000 年後,進行觀光論述的實踐,
少。打狗港貿易量為四大港口
,延伸至對岸哨船頭一帶。
旗後沿 港岸一帶的自然海岸地
津、中洲、 苓雅養殖牡蠣的綠
旗後廟前的商業空間重劃;觀光魚市
旗後一帶過去作為區中心現代化;中
形,被現代港口工程平整化,
化事件, 都反映旗津島在漁業
、觀光季、旗鼓節等觀光活動推廣,
洲則因港埠徵收及工業規劃使用被列
直到 1913 年後二期築港的開始
同時也能看到新造的人造港灣
論述之下的重視。
可以發現市府強化以島內整體資源與
入禁建,保持傳統的聚落及社會形式
,因應港口機能的持續擴大,旗
與海堤。
景觀串連的構想,強調觀光轉型、土
。
地使用創新、交通革新以及區段的功
在時空脈絡下,旗津島的發展存有不
能性配置。
均的空間規劃,觀光空間發展,更催
二期築港工程以後
漁業復甦
市府強調觀光實踐與轉型
開港通商 洋商設置洋行,帶動 街區繁榮
之末。
後的腹地已不敷使用。
化了島內發展不均的狀態。(過港隧道 日後成為洲際二期貨櫃的吞吐道路, 對旗津島民進出造成巨大威脅)
簡 歷
簡 歷
旗津,舊稱「旗后」,孤懸島外,舊時最早開發之地,為內外船舶往來津渡之處。 昔日此地文風頗盛,文人曾組織“旗津吟社” 以“旗鼓堂皇,維揚我武;津梁鞏固,克狀其猷”自勵,光復後遂取旗津為區名。 「旗津」,一個樸實、美麗堅毅,依山傍海並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小島。 對靠海而生的討海人而言,讓被迫在歷史痕跡、政治操作、城市汰換下導致發展不均的 旗津場域,為簡樸純真的島民提供在地性共融共樂的空間成為使命,這空間伴隨著深入 挖掘的漁村記憶,而漁民的討海生計日常,是當時對於家的滿懷印象,為了維持一個家 ,必須照顧且背負的責任。
然而,漁村的真實生活感受卻於今漸漸消殆,因此我們希望透過這些空間輕撫它們心理 的缺憾,成為回憶的安慰跟真實的空間沉澱。 旗津都市紋理中的兩條命脈-中洲及旗津路詮釋著歷史脈絡的轉移及生活風貌的差異性 ,於歷史長河中一連串破港、聚落的遷移形成現今局面,固有的漁村文化逐漸被時代所 汰換,如今成為觀光大島,而內部街道卻成了人們歷史記憶上的斷片,此刻,請隨著我 們探究如何將在地日常於都市紋理中交織、滲透而形成一處傾聽風聲、悉娑悄語、成長 的搖籃以及島民的心靈角隅樂園,討海人的家。
簡 歷
序 :
樂園-新序章 共融場域規劃設計 序 「家是避風港;成長的搖籃;日常生活的展演」 圍繞生計、勤奮且珍視的家園,往往流漏人們最真實的一面,讓人可以全心毫無保留的待在心中渴望 的歸屬,創造並收集快樂的地方------旗津の樂園 討海人的家。
擷 取 自 【 港 都人生:旗津島民】
故 事 大 綱 :
身為大陳島民的阿嬤正在和孫子說爺爺當時在民國44年江山島戰役戰後逃難被美國護航來台灣時,當時 為了在台灣生存下來,來到旗津這塊小島上,爺爺平時搭著舢舨船出海捕魚養家的辛勤英姿歷歷在目, 說著說著:『我們要感謝旗津成為家族的新根來滋養,不過現在都不太一樣了呢...』
故 事
留下淚的阿嬤摸摸乖孫的頭
大
孫子:『真希望能看見以前阿公和你們生活的樣子!』
綱
隔天,津之精靈聽見阿嬤的心聲,希望幫助阿嬤找回快樂,於是決定揮動魔杖,將阿嬤變成15歲的樣子 ,原本步行有難度的阿嬤竟可以再次在家的樂園奔跑時興奮的不得了! 不過精靈的魔法需要代價,他們 的任務是在他們的家園-旗津這片土地上,收集快樂之憶。 於是阿嬤與孫子動身尋找散落在都市紋理中的兩條命脈-中洲及旗津路的平行場域下所遺落的信物,只要 找對記號,快樂的信物就會發光,最終將會拼成旗津島家的樂園之形,將展開收集家園快樂之地的時空 旅程......
海 洄 瀾
旗
的
津
記 憶
的 時 間 脈 絡
持 續 航 行 著 . . .
由 你 我 來 講 述 旗 津 的 故 事
Story started...
旗 津 門 戶 舢 舨 の 憶 擺 渡 渡 輪 汽 油 味 旗 津 門 戶
科普小卡: 民 國 5 7 年 旗 津 變成 孤 島 之 際 , 手 搖 舢 舨 船 與 動 力 舢 舨 船 成 為旗津居民與高雄市區的連 結 , ( 載 送 民 生 物 資 、 與 大 船 間 的 聯 繫 ) , 在 公 共 渡 輪 未 開 始 與未營業時, 就已在旗津這 個 地 方 航 行 近 一個 世 紀 之 久 。 隨 著 旗 津 舢 舨 船 的 徵 收 與 銷毀,台灣地區的木造船航 行 史 更 邁 向 全 面消 失 的 悲 歌 。
旗 津 開 創 基 地 -舢 舨 木 造 船 傳 統 技 藝 傳 承
說完, 精靈 將景象倒轉為當時阿嬤生活的時空場景,阿嬤眼角閃著淚光輕撫著港邊一搖一擺的 舢舨船,「好久沒看見了...」 阿嬤的指尖滑過早已被海水浸濕的粗糙木板模,感受著,突然這塊木板發光了起來並輕輕地墜 落在阿珍的手上,阿嬤找到了第 一 塊 信 曾經的
舢舨記憶
物
,代表舢 舨 船 在 時 光 軸 線 上 的
擺渡生命
,
是寶 貴 的 。
阿珍眼中充滿亮光,興奮充滿精力的對阿布說: 「走! 精靈 帶我們去看看爺爺,我知道一個地方,可以盡覽當時家的漁村景象,我們可是樸實 堅毅的海浪之子呢!」
舢 舨 記 憶 擺 渡 渡 輪 汽 油 味
俯 瞰 旗 后 眺 望 昔 打 狗 港
希 望 の 塔
俯 瞰 旗
旗 后 山
后
阿嬤阿珍和孫子阿布興奮地跑上山 俯瞰整個高雄港及北端旗津景象
昔 過去旗后山漁村、 閩 式 建 築 純 樸 樣 貌 、 駕 著 大 港 漁 旗 的 討 海 人 、 搭 著 舢 舨 船 出 航 捕漁景象歷歷在目...
津之精靈 再次讓時空轉為過去,這時遠方傳來陣陣吆喝聲, 阿珍指向正在近海捕魚的阿公阿俊,當阿珍再次看到英俊健壯的阿俊時,忍不住地大喊: 「阿俊!」並用力揮舞雙手; 遠方,海風輕撫阿俊的臉龐,似乎隱約聽到自己的名字,嘴角微微揚起心想: 「好像聽到阿珍在叫我,時間不早了,也該回家了!」 旗后山上的阿珍對孫子阿布說: 「你阿公當時很勤奮的照顧家庭呢,駕著舢舨船出海捕魚是我們的生活。」
旗后山小 小 科 普 : 旗 津 屬 高雄 市 轄 區 , 得 名 於 日 治 時 期 高 雄 本 地 第 一個詩社「旗津吟社 」 , 包括 旗 後 、 中 洲 兩 大 聚 落 。 旗 津 孤 懸 島 外 ,與鼓山、鹽埕、前鎮 、 小 港 區對 立 , 原 為 沙 洲 半 島 , 南 端 與 台 灣 本 島 相連,19 6 7 年因高 雄 港 第 二港 口 興 建 而 被 截 斷 , 高 雄 最 大 汙 水 處 理 廠坐落於此處,扼著 打 狗 隙 ,為 內 外 船 舶 往 來 津 渡 之 處 , 本 區 地 理 位 置可為高雄港抵擋飄 沙 強 浪 ,在 交 通 上 因 近 年 來 高 雄 過 港 隧 道 通 車 使 得旗津對外的交通大 為 改 善 ,又 因 其 觀 光 資 源 豐 富 , 古 蹟 眾 多 , 逐 漸 形成觀光導向地區。
今 旗后山
眺 望 昔 打 狗 港 希 望 之 塔
燈 塔 燈塔的希望感受 俯 瞰 阿珍看著阿布說: 旗
「阿公捕漁捕得太晚,都是看著這個不滅的燈塔為他指引方向呢!」
后
科普小卡: 特色說明 古蹟本體 長 約 1 1 0 公 尺 、 寬 約 42公 尺 。 旗後砲台 古 蹟 本 體 為 長 方 形, 平 面 呈 「 目 」 字 形 , 約 略 東 北 -西 南 走 向。空間配置上, 北段為兵 房 ( 操 練 區 、 生 活 區 ) 、 中 段 為 指 揮 區 、 南 段 為 彈 藥 庫 及 礮 臺。礮臺門口有向 外張開的 八 字 牆 , 用 紅 磚 斗砌 而 成 , 兩 側 門 柱 上 砌 「 囍 」 字 圖 案 , 地面磚砌踏階亦用 花式圖案 鋪 砌 形 式 精 美 , 是吸 收 西 洋 技 術 並 融 合 中 式 思 想 的 中 西 合 璧式砲臺,在臺灣 近代史上 可 能 是 第 一 座 融 合西 洋 技 術 與 中 式 建 築 思 想 的 礮 臺 。
基 地 選 址 1
家 院 般 的 島 居 共 享 工 作 站 高 雄 築 港 出 張 所 平 和 町 官 舍 群 舊 址
沉 著 的 旗 津 , 有 一 處 屬 於 在 地 島 民 自 由 來 去
工 作 、 休 憩 的 場 域 , 如 同 自 家 院 子 般 的 存 在
沉 著 靜 謚 の 空 間 氛 圍
可 以 在 這 個 基 地 被 發 生
巷弄的迂迴感、長排屋天際線、貓咪、天空、平和町的天際線
家 院 般 地 島 居 共 享 工 作 站
家 院 般 的 島 居 共 享 工 作 站 高雄築港出張所平和町官舍群舊址 基 地 選 址 1
以前阿珍的父母親常常來到出張所工作,對阿嬤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呢! 阿珍帶著孫子阿布與島民們一同作息,他們靜靜的坐在象徵祈福豐收的船頭意象平 台相靠著,望著這愜意,吹著海風,宛如當時阿珍的父母親工作時,還小的阿珍會 在後院自顧自地玩,這樣的後院感受平靜細膩地蔓延開來,島民共享工作室成為屬 於在地居民的喘息之地,享受旗津海風中細緻的鹹味。
科普小卡: 高雄築港出張所平和町官舍群舊址簡介科普: 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高雄築港出張所平和町官舍群保存的平和町官舍群及其 周邊歷史遺構(包含咾咕石駁坎)為高雄築港事業之起源空間之一,該場域自 最早的鮫島廣商行開始,到形成平和町的過程中,有附著複雜的歷史變遷, 現存之官舍群,除了見證了築港工程時期五位日籍技師之生活場域外,還有 少見但維持相當完整性的醫務室空間。
旗津三路 海水浴場的夏都海濱風情
海 水 浴 場 和 旗 后 老 街 的 饗 宴
巷 弄 間 的 老 磚 紅 屋 巷 弄 間 的 老 磚 紅 屋
永 安 紅 樓
科普小卡 科普: 旗津老街天后宮後巷,隱身一棟100多年的紅磚老屋,目前為黃家所有,因年久失修, 老屋仍在,但容顏卻已褪色,走進屋內仰望便可直通天際,成了名符其實的「透天厝」。隨 著時光推移,老屋風情依舊,終究吸引年輕創業者注意,開啟「紅磚老屋再生計畫」,讓再 生夢想發泡。紅磚老屋有個吉利的門牌號碼:旗津區永安巷八號,因此他將古厝再生計畫, 取名為「永安發」,這個名字像是船名,除了象徵旗津區過去以漁業為主的產業型態,也期 望透過永安發的名號,為老屋再一次帶來豐盛川流的人氣。
基 地 選 址 2
牽 罟 豐 收 の 福
遊 憩 の 戀
校 後 空 地
牽 罟 帶 來 的 祝 福 - 維 生 的 豐 收
彌 補 過 往 遊 憩 遺 憾 之 意
牽 罟 豐 收 之 福 遊 憩 之 戀
阿珍有些感慨的離開打狗公學校,帶著孫子阿布繼續它們的冒險,突然, 小朋友的玩笑聲傳來!
軍 港 凱 歌 悲 歌 の 毅 軍 港 凱 歌 悲 歌 之 毅
大 陳 島 民 奔 波 回 憶 旗 津 軍 港 舊 時 悲 歌 故 事 身為大陳島民的阿嬤阿珍,已經80好幾了,有了精靈的幫助再次得以像個15歲的女孩一般,這次是真的可 以像普通孩子一樣的快樂無憂無慮,還記得當時跟著父母躲避砲火襲擊來到台灣的過往,好像故事一般,如 此不真實卻是存在的寶貴歷史! 科普小卡: 戰火的故事
離別大陸
—
解放軍登陸突擊部隊向一江山島的制高點203高地進攻 大陳島撤退
西元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2月8日-24日,中華民國政府在美國第七艦隊護航下,將大陳島上的2.8萬餘名 居民(包含上下大陳島、漁山列島與南麂列島等居民)全部撤退臺灣的作戰計畫,這批「義民〝政治難民〞 」登陸後,因「義無反顧」、「摧家毀舍」選擇追隨國軍遷往臺灣,故被稱為「大陳義胞」。 9月3日,解放軍對金門發動大規模的砲戰,後稱「九三砲戰」,從而引發第一次臺海危機。 11月14日,於大陳島駐守的太平號驅逐艦遭解放軍魚雷快艇擊沉,國軍於大陳地區戰力迅速萎縮,只能固守 各島失去主動權。11月,解放軍戰機先後濫炸砲擊「大陳島」及「一江山島」。 西元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1月,解放軍空軍對大陳島發動空襲。 取得客觀條件優勢後,西元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1月18日,解放軍發起「一江山島戰役」,激戰一日過後 攻下一江山島。由於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屏障,失去一江山後,大陳島直接暴露在解放軍火炮射程內,防守 也相對困難很多;加上以距離而論,臺灣到大陳島較中國大陸到大陳島的距離遠,在物資補給與戰力維持上 相對不易,解放軍的米格-15戰鬥機也在當地擁有空中優勢。
國民政府撤出大陳島
同時,中華民國方面也與美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而金門、馬祖及大陳島都不在共同防禦的範圍之 內(防禦範圍僅限於臺灣與澎湖),經過多方評估後,最後中華民國政府決定主動撤離大陳島,將大陳島上 的居民與軍隊全數遷移至臺灣,加強鞏固對臺灣本島的防守。 大陳島撤退後,中華民國在大陸地區只有金門、馬祖兩個據點。撤離的大陳居民先是都在基隆港上岸,而後 在基隆停留大約一至兩個星期後,政府按漁、農、工、商等志願名額協助義胞登記職別,再陸續安排分發安 置到全臺灣各地,包括臺北都會區、桃園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等縣市, 都有大陳島的居民被安置,而他們的後代更是散布在全臺各地。今天在臺灣仍可以見到「大陳新村」、「一 江新村」等安置大陳居民的地方所在。 旗津大陳社區彩繪牆 為表揚他們對中華民國政府與反共立場的支持,這批撤離的居民在當時多被稱為「大陳義胞」。由於他們的 命運曾與中華民國政府緊緊結合,抵臺後的大陳居民大多對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及蔣家有著很強烈的情感 認同,日後投效軍旅、公務者不在少數。而在大陳居民的居住區更是有人修建「蔣公廟」,廟內祭拜蔣中正 ,以表達對其感恩之意,其中以高雄市旗津區大陳新村的「蔣公感恩堂」最為人所知。多數大陳人講台州話 ,為吳語的一支,抵臺後難以與臺灣的主流族羣閩南人溝通,因而陷入孤立狀態。 參考資料: 反共義士 / 大陳義胞 / 大陳島居民在一江山島戰役後撤退來台 https://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412995346
戰火的故事 江山島戰役發生在63年前的1月18日,在這座總面積只有1.75平方公里的小島 上,我國國軍與共軍奮戰了近3天,王生明將軍率領7百多位官兵英勇奮戰,最 後戰死沙場。這場戰役更促成美國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對兩岸局勢的影 響相當重大。 在1955年1月18日清晨,中國共軍集結登陸部隊,從早上8點開始,空軍開始 對一江山島進行轟炸,一個小時內就投射了1.2萬發,接著到了中午12點左右 ,砲兵開始砲擊,對駐守大陸東南沿海的各島嶼,展開猛烈攻勢,取得優勢, 一江山守軍陷入孤立無援狀態。歷經61小時的苦戰之後,擔任守軍指揮官的王 生明將軍最後向大陳防衛部通話時表示「要將最後一顆手榴彈留給自己」,最 後引爆手榴彈,壯烈犧牲。
打狗灣的舊時影像
軍港的舊時影像
軍港及軍艦的聳立
大 陳 島 民 奔 波 回 憶
基 地 選 址 3
綠 洲 の 島 居 共 饗 餐 . 藝 . 文 . 旅
開 創 基 地
療 育 的 自 然 氛 圍 下 , 在 地 居 民 和 遊 客 共 享 饗 宴 的 聚 集
社 區 綠 洲
都 市 淨 地
呼 吸 的 植 栽 系 餐 · 藝 · 文 · 旅
阿珍和孫子阿布離開軍港,漫步走向旗津開創基地... 開創基地舢舨、大港漁旗、津之蜜蜂....等記憶被留下
這裡總是在地島民時不時出門走走或是參加活動的發生地! 廚房灶咖的烹飪課、舢舨工藝的製作,是一個旗津文化活動與事件的堆積角隅,阿珍一直很想來到這裡 學習,甚至成為文化傳承者,原本因為年紀增長,雙腳漸漸不靈活的阿嬤有些失意,不過, 津之精靈 的 幫助讓阿珍有機會可以帶著阿布一起來到開創基地遊玩、並終於可以一起創造屬於他們的快樂回憶了呢!!
綠 洲 的 島 居 共 饗 餐 藝 文 旅
綠 洲 の 島 居 共 饗
-
餐 . 藝 . 文 . 旅
基 地 選 址 2
大陳島民的彩繪牆面記錄下家族記憶
阿嬤阿珍和阿布走在開創基地的街巷中,再次看見大陳島的族譜家序,摸著彩繪牆面微笑著。 大陳老家的回憶再度緩緩的、不斷的流露在阿珍的腦海中! 阿珍向孫子阿布說著大陳戰火及勇敢的故事: 「我和阿公兩人都是因著戰爭離開家鄉,終於來到旗津島生存下來了! 阿布,我們身為大陳人勇往直前的魄力血脈,這根不可斷!」
科普小卡:
大陳人的戰爭回憶再次湧出
「旗津社會開創基地」原為海軍第四造船廠技工宿舍,透過
戰俘的後代 - 大陳新村(實踐新村):
中山師生共同合力整修為現在開闊明亮的文創空間,常舉辦
大陳在浙江溫嶺縣,曾經是和金門、馬祖一樣的台海
各種社區活動、藝文展演以及文化復興工作坊,包含「舢舨
前線戰地。由於堅守不住,1955年有2.8萬大陳人撤
船」、「藏仔寮」、「大漁旗」的再現,「舌尖上的旗津」
退來臺,「片版不留資匪」,這是徹底的移植臺灣。
、「旗津食物銀行」計畫推動,以及每年舉辦的「技工樂活
今日在旗津的大陳新村約有4000名大陳義胞,當地大
節」,重新為當地帶來新生活力,成為由學生、居民共築的
陳人的信仰中心「中正廟」、「蔣公感恩堂」巷子裡
旗津文化新亮點。
的是「蔣公報恩觀」,主神是蔣中正,其他還有大陳
中山大學旗津社會開創基地位於高雄旗津北汕尾,日治時期
鄉土的神明。
為重要的漁船製造基地,國民政府來台後,在此設立了海軍
大陳新村的房舍,相當狹隘,許多老房子努力增建中
第四造船廠,並搭建了技工宿舍。隨著國軍單位整併及技工
,大陳移民在撤退60週年紀念時,在新村圍牆上做了
榮民陸續遷出,技工宿舍成了被人們遺忘的廢墟,面臨拆除
彩繪,路上保存著少量早期水泥平房,是當初大陳人
的命運。2012年透過社區和民意代表與軍方交涉後暫緩拆
來到台灣的起家厝,相當有思鄉情懷。
除,並協調中山大學接管,活化為社區共享空間,2014年
蔣中正的形象比較像一般銅像,頭頂的黨徽仿中山陵
啟動「邊緣社區認同再造」計畫,建立跨系、跨院、跨校網
的設計。左手邊有馬前總統的手書。
絡,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醫學院等單位合作,舉辦各 項在地文化調研與社區活動,致力推展旗津技藝傳承、高齡 照護及環境永續等課題。
過往海軍第四造船廠技工宿舍的開創基地 成為當今旗津文化的匯集與活動事件之源啟 舢舨擺渡印象
津之蜂的孕育
旗津風味佳餚の造咖
戰火的過往...
基 地 選 址 4
平 行 場 域 の 遇 種 子 の 啟 程
閒 置 綠 帶
常旗綠 空行 地 津 平 場 域 的 相 遇 收 集 喜 悅 、 快 樂 的 源 頭 連 結 到 純 樸 、 在 地 本 色 , 也 就 是 旗 津 的 步 調 、
氛 圍 、 歷 史 、 文 化 、 風 的 聲 音 、 沙 的 樣 子 . . .
渺 の 光 紅 毛 港 遷 村 下 的 哀 痛
樂 の 傳 承
渺 之 光
正當阿珍帶著阿布結束旅程之際,遇到同為兒時玩伴的紅毛港人阿君,阿珍大叫著說: 「阿君阿君!我是阿珍呀!」 阿君拄著拐杖,戴著和小時候一樣的紅色遮陽帽望過來,阿君聽見那熟悉的語氣看到15歲外貌的阿珍驚奇 地說: 「你...是阿珍嗎?」阿珍把他們的奇遇故事告訴阿君,他們回憶道當年紅毛港大規模遷村、人民的掙扎與不 捨等,激動的交談著,得知後來阿君在新高雄有了重新的生活呢! 孫子阿布在一旁聽著他們娓娓道來兒時仍處在腦海中的紅毛家園依稀斑駁的記憶... 阿君帶著荷蘭祖先留下的老照片,是當時的福爾摩沙! 阿君說:「我這次回來家園,想來走走看一看。」
阿珍對津之精靈說: 「精靈,可以將照片的景象沾染出來嗎,讓阿君看看!」 精靈用深邃的雙眼看著他們,點點頭,這時魔法圍繞在他們身邊,一圈圈的煙霧中含著好多的金粉 ,漸漸的他們看不到附近的景色,霧濛濛的 幾秒鐘後,映入眼簾的是照片中當年的景象! 阿君牽著阿珍,阿珍也牽緊孫子阿布的手,他們熱淚盈眶 看著這樣的景象好久好久,不能釋懷 他們的心靈無語且悄悄的、彭湃的流動著...
(昔)以前紅屋磚瓦的純樸漁村景色被精靈渲染出來,紅毛港人流淚了...
渺 の 光 渺
紅 毛 港 遷 村 下 的 哀 痛
樂 の 傳 承
之 光
紅毛港聚落的文化
科普: 紅毛港人世居在此、代代相傳 所累積下來的「潟湖」、「蝦苗養殖 」、「捕烏魚與卡越仔」、「角頭廟 」、「帆筏風華」五大文化特色。紅 毛港聚落雖然因為遷村而走入歷史, 但紅毛港人的生活和精神確是園區裡 永恆的記憶與傳承。
私 達 の 家 . 私 達 の 樂 園 我 們 的 家 . 我 們 的 樂 園
漁 の 津 島
未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