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對於台灣-高雄旗津這片土地的觀察,發現旗津過往漁村的洄瀾成為設計概念的故事記憶點。透過空間的形塑與創造,從搭乘舢舨船的啟航記憶到舊時打漁人運用牽罟的技術印象、以及過去舢舨船航行的抽象意象,在旗津的過去-現在-未來時間軸線上不斷航行著的記憶,象徵著身為海洋後代的旗津島民之樸實堅毅精神,滲透在居民生活日常場所,巷弄的島民交談聲、廟埕空間下棋的耆老,騎著單車乘著海風上早市的島民,一幕幕的畫面流漏著最真實的生活感......
我們想將豐富的旗津文化,像是: 舢舨文化、大港漁旗、軍港及大陳島民、戰爭記憶、漁村島民等透過改念轉化為空間場域: 「在地島民工作室」、「共融遊憩場所」、「自然療癒農田餐廳」、「眺望塔」的型態,希望遊客或是居民;大人或是孩子;青年或是長輩,都可以在這片土地上,享受旗津的味道、旗津的風聲、樹的嗦嗦聲、彼此交流著,發展出一個個附有崇高公共性的共融場所,在鄰近居民生活的中洲路段兩側的空間是慢活的體驗-縫隙的窺視、泥土的芬芳都體現著我們希望能被傳承與講述的旗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