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展:五○年代高雄的南天一柱

Page 1


五○年代高雄的南天一柱 黃冬富 著

指導單位


目次 出版序 ............................................................................... 004 推薦序 ( 按筆劃排 )

何政廣 ..................................................................... 006

蔣伯欣 ..................................................................... 008

蕭瓊瑞 ..................................................................... 010

作者序

.............................................................................. 012

前言 ......................................................................................................................................... 017 從「高雄美術研究會」到「南部美術展」.......................................... 025

劉啟祥與「高雄美術研究會」的創設 ................................................................. 026

「高雄美術研究會會員展」與「高雄市美術展覽會」、「南部展」.......... 042

「高雄美術研究會」創始會員簡介 ..................................................................... 052

劉啟祥 (1910~1998 年 ) .................................. 052

劉清榮 (1902~1981 年 ) .................................. 053

鄭獲義 (1902~1999 年 ) .................................. 057

張啟華 (1910~1987 年 ) .................................. 059

李春祥 (1911~1988 年 ) .................................. 062

施亮 (1912~1974 年 ) ...................................... 063

林有涔 (1914~2010 年 ) .................................. 066

劉欽麟 (1915~2003 年 ) .................................. 067

陳雪山 ( 益霖,1919~ ? ) ............................... 069

林天瑞 (1927~2003 年 ) .................................. 069

宋世雄 (1929~2005 年 ) .................................. 071

詹浮雲 (1927~) .................................................... 072


南部展的發展歷程

................................................................................................... 079

高、南、嘉輪流主辦的早期南部展 (1953~1957 年 ) ...................................... 080

「臺灣南部美術協會」之定名 (1961~1970 年 ) .............................................. 100

南部美協的初期發展 ......................................... 100

從「青年美展」到「十人畫展」 ..................... 124

美術氛圍變革中的南部美協 .............................. 136

南部美協的分裂與重新盤整 (1971-1986 年 ) .................................................... 139

展出序號之變革以及會員之盤整 ..................... 140

公募徵件的人才培育 .......................................... 152

美術生態的改變以及高雄市現代畫學會之創立 (1987~1997 年 ) ................. 157

後劉啟祥時代的南部美協 (1998 年 ~) ................................................................ 166

結語 ........................................................................................................................................ 179 主要參考文獻 ................................................................................................................ 186 附錄

........................................................................................................................................ 188

188

附錄一 臺灣南部美協發展示意圖

189

附錄二 南部展.臺灣南部美術協會年表

附表索引

085

【表一】第一至五屆南部展參與情形一覽表(1953~1957 年)

111

【表二】臺灣南部美術協會 1961-1970 年會員參與展出一覽表

142

【表三】臺灣南部美術協會 1971-1986 年會員參與展出一覽表

154

【表四】南部展 1970-1978 公募制度徵選作品暨受賞統計表

162

【表五】臺灣南部美術協會 1987-2002 年會員參與展出一覽表

170

【表六】臺灣南部美術協會 2003-2016 年會員參與展出一覽表


出版序

李玉玲 /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藝術畫會的凝聚和組成,為一地藝文脈動的重要表徵,同時也相當程度地反映了當 時社會環境的政經變化。透過觀察臺灣歷史上各美術社團的活躍時間、組織結構、 運作機制乃至成員背景等面向,是我們理解臺灣各地區美術風氣形成的線索,也是 使臺灣美術史書寫更加鮮明、完備的基石。

回顧臺灣過去的美術社團活動,最早可溯至以日籍傳統書畫家為主要成員所組成的 「臺灣書畫會」,其自二十世紀初以來,便開始在原臺北「登瀛書院」所改之「淡 水館」頻繁且活躍地舉辦展覽相關活動。以臺籍人士為主要成員的美術社團,則以 1920 年代中期由臺北師範學校石川欽一郎師生所組成的「七星畫壇」為最早。而創 設於 1928 年的「白日畫會」( 後改名「南方畫壇」) 則可謂日治時期高雄地區畫會 的代表。

本書的研究核心「臺灣南部美術協會 ( 南部展 )」自 1953 年開展迄今已達 65 年,為 大高雄地區藝術家交流互動之重要平台,不但培育不少優秀的美術人才,對於南部 藝術生態亦帶來相當程度地影響。審視早期在高雄、臺南、嘉義三地輪流舉辦的南

—4—


部展,至後期在會員組成與運作機制的調整與變革,其開創、突破與改變皆彰顯了 一種屬於臺灣南方藝術富有溫度的軌跡。作者在不同層次的主題性視角之下,探究 南部美協以及南部展的發展歷程,其中不僅縱向式地探析從「白日畫會」、「高雄 美術研究會」( 簡稱「高美會」) 到「南部美術展」的轉變過程,亦橫向式地梳理在 此之中的關鍵人物劉啟祥以及劉清榮、鄭獲義、張啟華、李春祥、施亮、林有涔、 劉欽麟、陳雪山、林天瑞、宋世雄、詹浮雲等諸位創始會員的創作風格、生命歷程 與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可以說,本書嚴謹地將南部展—一個在南部藝術發展史扮 演獨特角色的美術社團,進行了一場全面性的觀看。

高雄市立美術館自開館以來,始終致力於建構南方多元的藝術史觀點,在企圖關照 在地藝術生態、展現在地文化藝術脈絡的自我期許下,於 2018-2019 年跨年度辦理 的《South Plus: 大南方多元史觀暨地方學特色建構計畫》,即試圖實踐更加多元、 厚實的南部美術史料建置,以深化高美館與在地藝術創作發展歷程的緊密連結。《南 部展:五○年代高雄的南天一柱》專書的出版,不僅緊扣高美館從過去至今地處南 臺灣的美術館使命,亦如為南部藝術史的圖像完整,充實了另一種可能。

—5—


推薦序

何政廣 / 藝術家出版社發行人

在臺灣美術文化版圖上,二次大戰結束後,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於 1946 年開辦以 來,伴隨全省美展延伸出藝術同好相聚的美術團體和畫會相繼誕生,它們的活動推 展傳揚各自藝術理念,因此觸動此一時期臺灣美術發展變革。八O年代起,臺灣創 造了經濟發展奇蹟帶來正面效應,全民體認藝術文化的重要及其價值,促使美術館 的興建與誕生,臺灣美術史成為顯學,提升了藝術文化品味。

高雄市立美術館出版藝術學者黃冬富教授著作《南部展:五○年代高雄的南天一柱》, 是高美館委託研究計畫的成果,黃冬富教授以其踏實專精的田野調查研究能力完成 這部著作,提供的不只是一部臺灣南部美術發展的一段歷史,我們從中可以讀到南 部藝術家的藝術,也讀到產生藝術的環境與條件。

臺灣地區美術團體和美術活動,早期以來都以北部為主。黃冬富在本書中指出:在 日治時期全臺共 52 個美術社團當中,臺北市佔大多數,臺中和嘉義並列第二。高雄 市到了日治末期,已然發展成為全臺第二大都市,然而日治時期全臺 52 個美術團體 當中,高雄卻只有一個「白日畫會」而已。直到戰後初期的 1950 年代有突破性的發 展,1952 年 3 月「高雄美術研究會」成立,該會主辦的第一屆高美會會員展 1955 年 4 月於高雄市合作金庫三樓舉行。而在 1953 年 11 月則有第一屆「臺灣南部第一 屆美術展覽會」(簡稱「南部展」)於華銀高雄分行舉行。黃冬富提到籌組這兩個

—6—


展覽及畫會的領導人物就是劉啟祥。這位早年赴法國、日本深造的畫家,曾被藝評 家吳天賞譽為「臺畫壇上像彗星般出現的大人物劉啟祥」(1941 年 9 月《臺灣文 學》),為「南部展」寫了一篇序,題為「再造春天」文中提到:「當年自故鄉柳 營落籍高雄之後,會合本地同道籌組『高雄美術研究會』,隔幾年又創立『臺灣南 部美術拹會』;即想藉前者凝聚的本地區素具人望之同道的心力,來策畫、研究、 推動後者實際的展覽活動,以推廣美術文化並發掘人才。本會從一九五三年成立迄 今,每年均如期舉行『南部展』,且印行展覽目錄為誌。年來縱有起伏昇落,聚散 無常,然ㄧ貫秉持的自由創作風尚與純粹求藝的精神,依然是大家共同的理想和目 標。相信當年本會成立的宗旨,並不會因時空環境的變遷而有所改變,它仍是熱切 求藝者切磋琢磨的場所,是不斷進境的人問道求證的地方。但願所有獻身此道的人, 常懷追求的熱情努力獲取新知,體現生命光彩,庶幾為本會創造另一個春天。」劉 啟祥道出了他熱烈在家鄉的這塊土地上推展藝術活動的心願。

黃冬富教授在本書中對於劉啟祥推動南部展的歷史及南部代表性的藝術家活動及作 品風格都有詳盡論述。並對臺灣南部美協、南部展的發展歷程編製簡明的年表,作 了完整的書寫紀錄,閱讀黃冬富教授所著《南部展:五○年代高雄的南天一柱》, 可以在他娓娓道來的敘述中穿越歷史的時空,認識南部美術。

—7—


推薦序

蔣伯欣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

綿延不絕的藝術長流 《南部展:五○年代高雄的南天一柱》一書,是高雄市立美術館近年來以研究計畫案, 拓展高雄美術史最為豐碩的成果之一。本書鎖定的兩大主軸,分別是戰後藝術家自 發共組的指標性社團「高雄美術研究會」,以及進一步以社團為中心,擴大凝聚南 臺灣藝術家活動的「南部展」。本書從地理疆域劃分美術流派和風格,更新、擴充 了地區性美術探究的範圍,成就一部南部美術史的新風貌。在當前地方學知識方興 未艾之時推出,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

黃冬富教授自 1980 年代中後期以來,投入臺灣藝術史研究已超過三十年,一般人知 道他作為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副校長在教育界的貢獻,卻忽略了他在研究史上的先驅 地位,其首部著作《臺灣全省美展國畫部門之研究》(1988),是後進吾輩在碩士 班時期必讀的專書。黃教授長年耕耘屏東和高雄兩地的美術史研究,已出版多本藝 術家個人經歷的專著,透過深入細究前輩藝術家的創作歷程,精確評析作品風格和 技法的轉換過程。近期則將視野擴及到戰後臺灣美術教育和美術學科的考察,尤其 黃教授將自身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訓練背景,以及在小學、師校的美術教職任教 經驗,體現在全國性的師範學院檔案和田野調查上。在我看來,是一代學者對於自 身生命史最真切的學術關懷,令人感佩。

—8—


此書以南臺灣標誌性的地區性美術社團——「臺灣南部美術協會」破題,即可端看 出黃教授從原名為高雄美術研究會的「臺灣南部美術協會」為中心,包含以藝術家 劉啟祥的生平經歷為主要探視高美會創立的依據,進而將焦點延伸至創始成員活躍 參與的南部展。南部展的部分,則是可以從第一屆訂定將由高雄、臺南、嘉義三地 輪替主辦的宗旨,了解到展覽期望能夠串連且集合南部美術凝聚力的願望,因此也 可謂突破從單一藝術家或藝術團體來界定地區性美術的限制。此書以高雄為出發點, 縱向觀察高美會創始至今的發展歷程,細膩地歸類創始成員的創作經歷和參展狀態、 畫類作品的選件等數據統計;橫向探查高美會成員與南部展間的參展與藝壇互動。 黃教授尤其長於掌握綿密的地方生態、師承體系,有如西方倡議研究長時段、環境 史的年鑑學派,既有巨觀恢宏的視野,又不失細膩深究的耐心,正是黃教授治史之 特點,其解讀藝術歷史之功力,猶如大河劇般綿延不絕。

黃教授的治學嚴謹、著作等身,明明是臺灣藝術史學界的第一代奠基者,卻從不以前輩 大老自居。近年來我因關注南方論述,而常行後學晚輩之禮向他請益,黃教授總是謙遜 地提供真知灼見,反過來說想問我的看法。此等諄諄身教,更是勉勵後進為學不敢鬆 懈。於今得知《南部展:五○年代高雄的南天一柱》即將在高美館隆重出版,對於當前 吾人重建臺灣藝術史,發展多元史觀,意義深遠,甚為重要,我非常榮幸為之推介。

—9—


推薦序

蕭瓊瑞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所教授

「南」的本意是一種金屬制的樂器,也就是包括青銅編鐘在內的鈴、鐸、鉦……等。 上古時期,這類樂器流行於盛產青銅的長江銅腰帶地區的部落;之後,傳入中原, 成為殷商民族的樂器之一。《詩.小雅.鼓鐘》有謂:「以雅以南」,《毛傳》注曰:「南 夷之樂曰南。」也就是說:南蠻的這種樂器,就稱「南」。既是樂器,「南」也成了「文 明」的代稱。

由於「南」來自長江,對中原人士而言,「南」也就成了方位的代稱,所謂的「南方」 是也。《詩.邶風.凱風》有云:「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意思是說:溫暖的南 風吹來,吹過了你像刺棘一樣尖銳的心。

基於上述的史實,南方在中國古文明中,便有了「文明故鄉」的想像;而歷史上所 謂的「文藝復興」,也往往是發生在南方。

— 10 —


臺灣南部,從今日考古發掘的資料看來,也是人類文明首先踏足的地方;在距今約 3 ~ 5 萬年前,地球史上最後一次的冰河期,人類正是經由位在澎湖、臺南間的臺灣 陸橋,來到這個島上;而到了近代歷史開端的荷據時期,臺南安平仍為全臺政經中 心。這種情況,歷經明清,直到日人據臺,因日本位在臺灣之北,為了控制上的方便, 從基隆登陸,乃以臺北盆地作為首府;不過,也在日治時期,高雄開港,逐漸取代 了臺南的安平。

今人不識歷史,長期以來,始終以為臺灣「重北輕南」是既存的事實,殊不知:那 只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現象。

黃冬富教授是臺灣資深的美術教育學者兼藝術史學者,近著《南部展:五○年代高 雄的南天一柱》一書,以豐富的資料,重建了戰後臺灣南部美術界的活絡史實,足 以糾正一般人對南部歷史的無知與誤解。

歷史是建構文明尊嚴最重要的基石,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用心規劃與支持下,黃冬 富教授的此一巨著,應是重建南臺灣文化尊嚴的堅實基礎。

— 11 —


作者序

黃冬富 / 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

四十多年前我就讀於臺中師專時期,總在每年的三月份,以國畫 ( 水墨 ) 和書法作品 參加林之助老師所主持的臺灣中部美術協會所舉辦,每年一度的「中部美展」之公 募徵件,期盼藉以檢視自己的作品程度,也盼望藉由獲得獎項以累積畫歷,增強自 己的信心。記得當年與林老師閒聊中,也得知了高雄地區還有劉啟祥所主持的「南 部展」,臺南地區則有郭柏川所主持的「南美展」,這兩項展覽和中部美展一樣都 是具有指標性的區域性美術展覽。後來自己也曾送件參加南臺灣這兩個展覽,當時 以參加者的立場,只覺得有許多展覽提供學習美術的人不少表現的舞臺以及觀摩學 習的機會,的確是很好的事。

從事教職不久,加入了臺中呂佛庭老師指導成立的國風畫會 ( 中華民國國風書畫學會 前身 ) 以及臺灣中部美術協會,成為畫會會員之後,方始覺得美術社團之運作,固然 可以刺激會員之創作,相互切磋觀摩,同時也可在帶動社會美術風氣方面,發揮某 種程度之功能。然而不論就個人或團體方面,在人力和經費之付出卻極為可觀,沒 有相當的藝術理想以及社會責任者,很難長久持續於美術社團的推動。

— 12 —


1991 年左右,我接受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委託撰寫《高雄縣美術發展史》一書時,在 探討到劉啟祥與臺灣南部美術協會之部分時,曾經數度專程請益於劉氏長子耿一兄, 以及當時已年逾九十高齡的鄭獲義老先生,對於臺灣南部美術協會以及南部展的性 質和發展歷程方始有比較深入的瞭解。

2016 年秋天,承高美館之擡愛,委以本書之專題研究計畫案,雖然一年的研究期程 並不算短,但由於自己定居高雄已逾 40 年,加上對於內容所觸及之不少前輩、老友 都頗為熟識,因而不敢掉以輕心。不過站在學術的制高點上,撰寫時卻又儘量提醒 自己拉開距離以保持客觀態度,是以投入此書的心力以及內容成果,勉強自覺尚無 愧於高美館之委託。

有不少人常將郭柏川在 1950 年代初期於臺南市發起成立的「臺南美術研究會」( 簡 稱「南美會」,舉辦的展覽簡稱「南美展」),與劉啟祥於高雄發起成立的「臺灣南 部美術協會」( 簡稱「南部美協」,辦理的展覽簡稱「南部展」) 經常相互混淆而分

— 13 —


不清楚。實際上南臺灣美術界的這兩大陣營,在 50 年代曾經合作過,共同促成 50 年代早期南部展之盛況。只不過其後不久基於彼此理念不同而未繼續合作。為了梳 理南部展以及臺灣南部美術協會之發展脈絡,我特別繪製「臺灣南部美協發展示意 簡圖」( 附錄一 ),以立體呈現其分合發展之來龍去脈,希望讓讀者能夠一目了然。

早年南部展可能由於文書處理人手之不足,文字紀錄中常出現誤植以及錯別字的情 形。如參與早期南部展的嘉義西畫美術社團青辰畫會 ( 簡稱「青辰會」),是由陳澄 波弟子們所組成。由於當年南部展之活動紀事條項中誤植為「春辰會」,其後一直 未作訂正,導致在梳理其與戰後臺灣美術社團發展之關聯時,產生了相互鑿枘之現 象,此書在進行過程之中,著實也花了一些精神,進行文獻資料的勘誤和釐清之工 作。希望對這一段史料的建構有所裨補。

資料蒐集過程中,承蒙一向對劉啟祥深有研究的高美館曾媚珍研究員,慷慨惠借其 多年來所蒐集之相關資料,更專程陪我拜訪曾擔任臺灣南部美術協會總幹事長達 30 年的張金發 ( 已故 ) 先生之夫人張林秀香女士,尤其透過媚珍的協助,得以向張夫人

— 14 —


借閱整套整理得非常有系統的南部展和臺灣南部美術協會的資料 ( 由張啟華文化藝術 基金會所出資整理 ),對於本案基本資料的建構,助益極大;現任臺灣南部美術協會 理事長劉俊禎先生 ( 劉啟祥先生第五子 ),也毫不保留的惠借整箱的南部展畫集等資 料以及數位檔,尤其可以補足前述張金發家屬所保存資料中,近十多年來比較欠缺 之區塊。此外,在訪談相關人士過程中,詹浮雲先生、張林秀香女士以及蘇連陣、 劉俊禎兩位前後任理事長,都提供不少寶貴的訊息;學者林保堯、蕭瓊瑞、盧明德 教授以及高美館的李玉玲館長和曾媚珍、羅潔尹、張淵舜等研究員,也在撰寫的過 程中提出不少指導建議,點出了個人撰稿所忽略的盲點,對於本書之周延性以及嚴 謹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助益。特別感謝何政廣社長以及蕭瓊瑞教授、蔣伯欣教授之賜 序勉勵,讓本書更增光采。學棣柳宛汝協助本案的文書處理,高美館的吳慧芳、蘇 郁雯小姐在編輯和校稿時相當用心,於此謹並致謝忱。

非常感謝高美館願將此書出版,在付梓之前,也特別藉此篇幅,向五○年代為高雄 美術界拓荒,帶動高雄美術風氣的早期南部展成員們,以及後繼之接棒者,謹致誠 摯敬意。

謹識

2018.9.18

— 15 —


前言

— 16 —


前 言

— 17 —


前言

美術史上藝術家的結社,在西方可追溯至中世紀時期,藝術家們一 如技工和匠人般地組織其同業工會,以保障會員之權益和作品之市場。 發展到十七世紀中期法國巴黎的皇家藝術學院,除了由研究性的聚會與 傳習來推展藝術理念之外,更舉辦會員之作品聯展,甚至後來更發展到 公開徵件而擴大參與層面的型態,而使畫會團體在美術運動過程中逐漸 佔有著相當的地位。 如果從比較寬鬆的標準而言,中國在四世紀中期晉代書聖王羲之與 其藝文界同儕有名的「蘭亭修楔」,以至於七、八世紀之間盛唐的畫聖 吳道子與其數量龐大的弟子群,建立起嚴謹的分工和工序之藝匠團體, 都可以稱得上藝術家結社的先行者。至於具有同業工會意義的「畫行」 一詞,首見敦煌沙州出土的十世紀初期,五代歸義軍曹氏時期的一組 《節度押衙董保德建造蘭若功德頌》的文稿中,有「…厥有節度押衙

知『畫行』都料董保德等,…」之記載,1 這「行」字作為行會名稱初 見於唐代,是近現代對於諸行同業組織的總稱或泛稱。2 因此,中國至 晚在十世紀初的五代十國已有畫行,甚至其開端可再上推兩百多年前的 盛唐時期。此外,大陸學者許志浩的《中國美術社團漫錄》一書,則將 十七世紀後期的盛清時代,由曹重、朱雪田等人於上海所組織的「墨林 詩畫社」以及李廷敬於上海創辦和主持的「平遠山房書畫集會」歸為有 資料記載、成立最早的書畫團體之一。3

1. 姜伯勤 (1996)。《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 14。 2. 曲彥斌 (1999)。《行會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頁 10-11。 3. 許志浩 (1994)。《中國美術社團漫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頁 1。

— 18 —


日治以前臺灣尚無美術社團,據 1910 年 9 月 27 日的《臺灣日日 新報》所載,日治初期 1898 年 ( 明治 31 年 ) 左右,鄰近總督府背面的 淡水館開放成為民間藝文活動的場所以後,很快地成為日治初期本島美 術活動的重要據點,檢視當時《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從 1901 年開 始,即有以日籍傳統書畫家為主要成員組成的「臺灣書畫會」,每月借 用淡水館舉行月例會,活動型態有會員書畫展、揮毫會、以至於日本江 戶以來的名家 ( 如:谷文晁、尾形光琳、與謝蕪村等 ) 與當代書畫家共 同展出的「古書畫展」等,4 其活動次數非常頻繁,甚至到了 1906 年 淡水館關閉以後,臺灣書畫會依然轉往其他場所 ( 如:臺北俱樂部、鐵 道俱樂部…等地 ) 繼續舉辦相關活動,雖然活動次數為之大幅度遞減, 但仍斷續延伸十多年之久。此外,尚有東京丹青會、硯友會、清畫會… 等日本傳統書畫團體,也都曾在淡水館舉辦活動,而且這些書畫社團往 往也與臺灣書畫會有著某種程度的互動交流。「臺灣書畫會」是駐臺之 日籍書畫家所組成的美術社團,其成立時間距今已相隔 113 年,堪稱開 臺灣美術社團之先河。 從美術社團成員之身份面加以檢視,日治時期前半段,臺灣雖然已 有美術社團之活動,然皆由日籍人士所主持,至於臺籍人士的組成,則 待 1920 年代中期以後,其中 1926 年 ( 一說 1924 年 )5 由臺北師範學校

4. 《臺灣日日新報》,1910 年 9 月 27 日。並參見顏娟英 (1998)。《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

雄獅圖書。頁 3。

5. 《臺灣省通志稿 ‧ 卷六學藝志藝術篇》( 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 年出版 ) 以及謝里法的《日

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 臺北:藝術家。1978 年出版 ) 都將七星畫壇的成立年代標為 1924 年,然

據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之報導,則為 1926 年 8 月下旬七星畫壇於臺灣博物館舉辦第一回展出

( 前揭顏娟英《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基於出處原始性之考量,故本文採 1926 年之說法。

— 19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