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盛吉日記(二)1941

Page 1

葉盛吉日記 ㈡

Ye Sheng‒ji diary 1941

1941

許雪姬 王麗蕉 主編

GPN 1010XXXXXX

試版5.indd 2

1941

許雪姬、王麗蕉◉主編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Preparatory Office ITH, Academia Sinica 2017.9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ISBN 978-986-XX-XXXX-X

葉盛吉 日記 ㈡

2017/8/28 15:57


葉盛吉日記 ㈡ 1941 許雪姬、王麗蕉◉主編


陳序

向苦難世代致上最深的追思。 白色恐怖受難者葉盛吉醫師,1923 年生於人文薈萃的古都臺南;少年 時就勤奮好學,並透過文字書寫記錄成長歷程。臺南州立第一中學校(今臺 南二中 )畢業後,於 1941 年赴日求學,就讀日本仙台第二高等學校(日本舊 學制,即今日本東北大學前身),1945 年 4 月入學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 隨著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失利,葉盛吉前輩於 1946 年 4 月返臺轉入臺大醫 學院繼續學業,1949 年 6 月畢業,進入臺大附屬醫院實習。看似光明璀璨的 行醫生涯,卻在 1950 年 5 月,遭國民黨政府以曾參加共產黨的叛亂罪名逮捕 入獄,同年 11 月於臺北新店溪畔的馬場町槍決身亡,時年僅 27 歲,令人不 勝感慨。 葉盛吉醫師年輕生命隕落時,家人難過的心境可想而知;尤其遺有年幼 的獨子葉光毅,要如何讓這個從未見過父親的孩子,能夠有機會認識平凡卻 偉大的爸爸?於是葉盛吉的丈人,也就是葉光毅教授的外公,用心保留了幾 乎所有葉盛吉醫師的生前個人物件,包括證件、日記、筆記、信件、相片、 藏書、文物等,其中有收信地址是「臺北市青島東路 3 號軍法處看守所押房」 的往來書信,彌足珍貴。

II

葉盛吉日記(二)1941


人權館籌備處承蒙葉光毅教授的信任與支持,自 2015 年開始陸續將葉 盛吉醫師相關文物移交籌備處進行保管整飭,並同步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 研究所研究員許雪姬教授、臺史所檔案館王麗蕉主任合作,進行《葉盛吉日 記 》翻譯解讀計畫。由於日記內容極為豐富,觸角廣泛,為使各界先睹為 快,特於 2017 年 9 月先行出版首部曲;在促進轉型正義的此際,能與充滿人 道主義、社會關懷的葉盛吉前輩展開跨時空生命對話,格外具有意義。 《葉盛吉日記 》隆重出版,籌備處由衷感謝葉光毅教授的無私捐獻,並 謝謝投入日記翻譯解讀、出版的所有學者、工作人員們,特別是令人尊敬的 蔡焜霖前輩和許雪姬教授。 這是一本寫給所有臺灣人的心靈寶典。哲人已遠,但精神典範仍持續 引領著臺灣。讀者細細咀嚼書中圖文,當對白色恐怖所造成的創傷有更深領 略。

2017 年 8 月

陳序

III


葉序

纏繞著必然與偶然,「風雲兒 」基本上需具備有:(1)處於新、舊「時代 /勢力 」之交替的變動期,(2)認清歷史規律/不計成敗,(3)審時度勢/

敏銳觀察,(4)置個人生死於度外,(5)適得其所/勇於實踐/死而後已等 諸條件。時代風雲兒—先父葉盛吉之日記系列,在透過近 30 年來,一批批 隱姓埋名之善良的有心人士,於幕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終於能夠出版問 世,這無異是學術界的一大喜訊。對此,本人深感榮幸。 先父事跡最早公諸於世係以 1992 年 3 月,日本岩波書局出版的「世界 」 雜誌做序幕,揭開了有意或無意,被長期遺忘、遮蓋、曲解、誤解之「20 世 紀 50 年代以臺灣為舞台的中國(或當時世界冷戰局面下 )近代史 」。往後幾 年,通過先父昔日於日本舊制第二高等學校同窗、校友的奔波、努力,岩波 書局更進一步為他出版了傳記;將從 1938~1950 年,前後約 12 年,於圍繞日 本、臺灣、大陸三地之壯懷激烈的大時代裡,對這位革命青年醫師「上醫醫 國 」的行跡做出了註解。緊接著,司馬遼太郎也在「臺灣紀行 」一書中,行 文紀念他。日本 NHK 的 ETV 則於 1994 年 9 月 5 日,以播出近 1 個小時的特 集來追思他。日後,於當年參加二高援農團時的「志波姬町 」,更將他與民 權運動家千葉卓三郎等諸士,同被列在:為了民主憲政而獻身之先賢系譜中 的一位。 藉由描寫:典型的日常生活、以談話紀錄為中心、週邊人們的行為、辯 論的大小細節、人際往來之雜然互動等的「日記呈現方式 」,將可賦予「生

IV

葉盛吉日記(二)1941


活史 」或「世界(社會 )觀 」更具備充分的立體感,有助於建構「polyphonic (多音 )的世界 」,使讀者能兼具「參與的觀察者 」與「觀察的參與者 」。此舉 既不需將各個見解整然並列,即使錯綜分歧,也是極為自然不過。於時代變 動的巨大繪卷中,在「經濟決定論 」之一元化的說明之外,人們也不盡然非 得以依據政治/經濟事件的年表,勉強做出安排不可。將生活記述,以透過 對具有「一般性之素材 」,來嘗試進行「分析的複合化 」,此舉固然是記述的 客觀表現,同時也能提供在進行「學問之對象化」時的摸索。 於透過對「生活橫斷面 」所展現出來的細微事實分析中,能夠成為記述 「歷史構想 」者,還是得基於以「文化多層構造 」做前提的「社會認識 」。對 僅能利用資料的「現代 」,人們固然沒有必要拘泥於圍繞著狹隘的規定;即 使可被說成是「化石 」的文書紀錄,也是以透過對「過去社會 」的觀察,才 會被累積下來。採集、整理、分類、比較等諸方法的運用,祇要是正確,在 某種程度上,也可將社會史,就如同自然史一樣,通過「共識(間主觀 )」 予以描述、構想出來。以粗雜之意識形態來做出理解的所謂「均質性 」,到 頭來,回饋的「反作用 」將會是「相稱 」的。佛洛依德明確了人類存在著「內 在的葛藤」,是所謂「人的條件」之一,但這絕不是「本質」;反而生氣勃勃, 勇於承擔解決內在葛藤,更會引人側目。這種「危機 」與「轉機 」之「雙義 性 」,並非是人類的破局,而是必要的轉捩點。 「如何超越?」此正是人類進 步/發達與否的分歧點,也是活化、發揮人類潛在諸能力的契機 ( 把生命投

葉序

V


入到對抗「妨害歷史前進」的戰鬥中、把希望給整個人類 )。 於閱畢先父日記系列之後,若能再回顧過去近 30 年間,報導於臺灣/ 大陸 / 日本三地各式之新聞、評論,諒必有助讀者能獲得更具全面性的史 觀,並理解到當人們潛在諸能力被發揮後,又是如何能「再發現 」到未知 的、嶄新的「自己 」與「世界 」。如此這般被發現、被產生出來的「現實世 界 」,是與由「事物與事實 」所構成之「factuality(著重事實)」有所區別,應 被稱之為「actuality(現實性 )」。而經由 factuality 與 actuality 之結合,人們才 會開始產生「逼真感 」(a sense of reality),並認識到「參與 」實踐的「葉盛 吉們 」所「共有的世界 」。以上是本人,目前對「葉盛吉日記 」所能理解到的 「思想水平」。 最後,謹代表先父在天之靈,向主編許雪姬、王麗蕉,審訂蔡焜霖、鍾 淑敏等先進,翻譯/註解團隊的長期努力,以及人權博物館和中研院臺史所 等出版發行單位的大力支持,致以最深忱的感謝。用心閱讀後的讀者,諒必 更能體會到,這群勇於承擔這份「為歷史做見證」之工作人員的辛勞與忍耐。

2017 年 7 月

VI

葉盛吉日記(二)1941


許序

我與「葉盛吉日記 」的緣分,要從我何以結識葉光毅教授,以及取得他 提供的「葉盛吉文書 」說起。1991 年我被行政院聘為研究二二八事件工作小 組的成員之一,由於有被視為國民黨官方御用學者的身分,因此初期在訪 談受難者或其家屬時,可謂到處碰壁。是年 6 月我單槍匹馬到我成長的臺南 市進行訪談工作,雖有一些收穫,也感到有所不足。我大學同學楊婧娟(時 任長榮女中教師 )告訴我,她認識一個葉光毅教授,他父親好像是二二八的 受難者,就帶著我去見葉教授。那個晚上,我聽到令我動容的故事,也了解 葉教授完好保存了其父親所有的資料。雖然很想繼續發掘這個案件,但因

1992 年 2 月就必須完成「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南部篇 ),而我負責嘉義、 臺南、高雄、屏東、澎湖這個嘉義以南地區報告的撰寫,其中還包括 2 個重 災區,一是嘉義、一是高雄,我只能暫時割愛「葉盛吉文書」。

1992 年楊威理日文版的《ある台湾知識人の悲劇:中国と日本のはざま で葉盛吉伝 》出版、中譯版的《雙鄉記 》於 1995 年出版後,我特別為葉光毅 教授感到高興,終於由最了解葉盛吉的二高同學楊威理執筆完成葉盛吉的傳 記,顏世鴻也在其大作《青島東路三號 》一書中說:「在馬場町犧牲的臺灣 1

菁英,葉盛吉兄算第一位有了傳記。」

1

顏世鴻,《青島東路三號 我的百年之憶及臺灣的荒謬年代 》 (臺北:啓動文化, 2012) ,頁 62。

許序

VII


2009 年 11 月我擔任臺史所所長期間,想起了當時去看「葉盛吉文書 」 時,部分日記已有蟲蛀的現象,應盡快進行數位典藏,因而打電話給葉光 毅教授,請他讓我們整理「葉盛吉文書 」並將之數位化。沒想到葉教授一口 答應,我帶王麗蕉、劉淑慎、黃燕秋等檔案館的同人一起南下到葉教授家整 理,當時還商請學妹、成大歷史系教授劉靜貞及她的助理來幫忙。當日要一 面做點交,一面進行目錄製作,一個下午下來,累得人仰馬翻,我推測工作 可能還要持續一、二整天。我向葉教授建議,是否先裝箱運回臺北,容後再 完成目錄。我斗膽地問,料想葉教授長年保存「葉盛吉文書 」,一旦離手他 一定會感到不安和躊躇。沒想到獲得葉教授首肯,真是感激不盡,當日他簽 署採集同意書,明訂臺史所的借期至 2014 年 12 月(約 5 年 )。於是我連夜租 車,將所有「葉盛吉文書」帶回臺北。之後徐徐整理,終於如期完成。 然而一份重要的史料,若未有人進行研究、翻譯、出版,讓社會大眾了 解,誠為遺憾;更兼中研院臺史所一向有解讀、出版日記,並收錄於「臺灣 日記知識庫 」的傳統,因此葉盛吉日記也排入解讀的時程。不過,因為排在 前面的還有黃旺成日記、林紀堂日記、陳岺日記、陳懷澄日記,因此解讀到 葉盛吉日記可能還要 10 年。我個人認為「葉盛吉文書 」如果能寄藏到國家人 權博物館籌備處,是比放在臺史所更為適當,且可以較快地進行解讀的時 程。經向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王逸群主任、葉光毅教授兩人聯繫,竟得雙方同 意,而在 2014 年 12 月 18 日於臺南簽約,當日臺史所提供「葉盛吉文書 」所

VIII

葉盛吉日記(二)1941


有數位典藏高解析度影像,計 5,392 頁給葉教授。2014 年 12 月 29 日,人權館 派員至臺史所辦理所有文書原件(10 箱 )和參考資料(5 箱 )移轉至人權館典 藏。2015 年 2 月 4 日〈葉盛吉文書 〉開放於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檔案 資源系統」,供各界查詢文書目錄和到館調閱數位影像。

2015 年初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決定在 5 年期間要積極進行解讀、出版葉盛 吉日記的工作,乃委託中研院臺史所進行此一工作。因年度預算編列制度, 必須分期進行,第一期計畫是進行葉盛吉日記 1938-1941 年翻譯解讀,計畫 期程自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5 月,為期 10 個月。第二期計畫是自去年 12 月啟 動,今年(2017)底必須完成第二期主要的工作,即進行葉盛吉 1942、1943 年日記翻譯與註解,並出版第一期已經譯註的兩冊日記。茲值出版前夕,謹 說明「葉盛吉文書」的採集經過及「葉盛吉日記」出版工作進行的過程。

2017 年 8 月

許序

IX


目次

陳序…………………………………………………………………………………… II 葉序……………………………………………………………………………………IV 許序………………………………………………………………………………… VII 圖像選編………………………………………………………………………… 2 凡例…………………………………………………………………………………… 20 葉盛吉日記的整理、翻譯與解讀 …………………… 22


1941

1月

…………………………………………………

45

2月

…………………………………………………

77

3月

………………………………………………

103

4月

………………………………………………

133

5月

………………………………………………

161

6月

………………………………………………

189

7月

………………………………………………

220

8月

………………………………………………

255

9月

………………………………………………

282

10 月

……………………………………………

309

11 月

……………………………………………

334

12 月

……………………………………………

358


圖 1ʊ 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八日葉盛吉為報名同年九月東京府立一中 補習科入學考試,於東京市杉並區高圓寺菊水寫真館拍攝的個人照。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YSJ_05_01_0001-0007,「臺灣史 檔案資源系統」 。

2

葉盛吉日記(二)1941


圖 2ʊ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一月五日葉盛吉為報名高校入學考試, 於東京市杉並區高圓寺菊水寫真館拍攝的個人照。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YSJ_05_01_0001-0009,「臺灣 史檔案資源系統」 。

3


圖 3ʊ 葉盛吉就讀臺南第一中學校時期照片,第二排左 6 為葉盛吉。 資料來源:〈葉盛吉文書 〉 ,識別號:YSJ_05_01_0002-0001,「臺灣 史檔案資源系統」 。

圖 4ʊ 一九四一年二月臺南第一中學校畢業生 紀念合照,第一排左 1 為葉盛吉。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 YSJ_05_01_00020002,「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4

葉盛吉日記(二)1941


5


圖 5ʊ 一九四一年二月葉盛吉獲頒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柔道三級證書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YSJ_01_01_0002,「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圖 6ʊ 一九四一年三月臺南州第一中學校畢業證書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YSJ_01_01_0005,「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圖 7ʊ 臺南州第一中學校所頒擔任學寮寮兄之獎狀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YSJ_01_01_0003,「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圖 8ʊ 臺南州知事所頒之品行方正學業優秀獎狀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YSJ_01_01_0004,「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7


圖9

8

葉盛吉日記(二)1941


圖 9、10、11ʊ 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通知簿,內容記載葉盛吉在求學期間 的學業成績、勤怠情形以及身體檢查結果。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YSJ_01_01_0001-0001、YSJ_01_01_00010003、YSJ_01_01_0001-0005,「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圖 10

圖 11

9


圖 12

圖 12、13、14ʊ 葉盛吉於 1941 年所撰寫的日記。日記本為博文館發行的「英文懷中日記」 ,高 13.5 公分、寬 7.5 公分,方便攜帶書寫。內頁為左翻橫式、一頁可記載三日,並已印製好當天日期,故 可書寫的空間並不多。每頁底部皆記載一句英日語相互對照的名言、俚語或是小知識。 資料來源:〈葉盛吉文書 〉, 識別號: YSJ_02_01_0002-0001、 YSJ_02_01_0002-0002、 YSJ_02_01_0002-0003,「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10

葉盛吉日記(二)1941


圖 14 圖 13

11


圖 15

12

圖 16

葉盛吉日記(二)1941


圖 17

圖 18 圖 15、16、17、18ʊ 在一九四一年的日記末,葉盛吉記載了收支與信件往來資訊。 為了練習英文,甚至在六月五日開始使用英文記錄收支項目。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YSJ_02_01_0002-0082、YSJ_02_01_0002-0083、 YSJ_02_01_0002-0091、YSJ_02_01_0002-0092,「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13


圖 19

14

葉盛吉日記(二)1941


圖 19 、 20 、 21 ʊ《受驗旬報 》 (第 10 卷 第 43 號 ) 。 《受驗旬報 》是提供給前往日 本(包括滿洲國、朝鮮 )留學者的升學資 訊來源,也提供日本各殖民地考生重要的 升學考試參考資料。 一九三二年創刊, 一九四一年十月後更名為《螢雪時代》 。葉 盛吉於一九四一年一月底的日記欄外即記 下《受驗旬報 》二月號中本刊出版者赤尾 好夫所撰〈卷頭言:焦るな〉的文句,並透 露出自己對於未來考試的徬徨感受。 資 料來 源:〈受 驗 旬 報(螢 雪時 代 )〉, 識 別 號: 8 O B S1 _ 5 2 _ 0 7 _ 0 0 0 2 - 2 2 9 、 8OBS1_52_07_0002-230;〈葉盛吉文書〉 , 識別號:YSJ_02_01_0002-0009,「臺灣史 檔案資源系統」 。

圖 20

圖 21

15


圖 22、23、24、25ʊ 一九四一年六月葉盛吉前往京都的平安高等預備學校,準備重 考所留下的日記內容。日記欄外不時出現葉盛吉的考試目標與激勵話語。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YSJ_02_01_0002-0031、YSJ_02_01_0002-0032、 YSJ_02_01_0002-0033、YSJ_02_01_0002-0034,「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圖 22

16

葉盛吉日記(二)1941


圖 23

17


圖 24

18

葉盛吉日記(二)1941


圖 25

19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葉盛吉日記 / 葉盛吉著 ; 許雪姬 , 王麗蕉主編 . -- 新 北市 :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 臺北市 : 中研院臺 史所 , 2017.09 392 面 ; 17×23 公分 ISBN 978-986-05-3398-9(第 2 冊 : 精裝)

1. 葉盛吉 2. 傳記 783.3886

106015677

葉盛吉日記(二)1941 著 者 主 編 審 訂 翻 譯 註 解

葉盛吉 許雪姬、王麗蕉 蔡焜霖、葉光毅、鍾淑敏 黃毓婷、吳昱瑩 王敬翔、陳凱雯、墜如敏

出 版 者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 131 號 電話:(02)2218‒2438 傳真:(02)2218‒2436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 電話:(02)2652‒5350 傳真:(02)2788‒1956

排版印刷

勤蜂設計網有限公司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 50 號 14 樓之 19 電話:(02) 2375‒4852

定 價 500 元 出版日期 2017 年 9 月 ISBN 978‒986‒05‒3398‒9(精裝) G P N 1010601330 著作權所有 • 翻印必究


葉盛吉日記 ㈡

Ye Sheng‒ji diary 1941

1941

許雪姬 王麗蕉 主編

GPN 1010XXXXXX

試版5.indd 2

1941

許雪姬、王麗蕉◉主編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Preparatory Office ITH, Academia Sinica 2017.9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ISBN 978-986-XX-XXXX-X

葉盛吉 日記 ㈡

2017/8/28 15:5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