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盛吉日記(一)1938-1940

Page 1

葉盛吉日記 ㈠

Ye Sheng‒ji diary 1938–1940

1938 1940 許雪姬 王麗蕉 主編

GPN 1010XXXXXX

試版5.indd 1

1938–1940

許雪姬、王麗蕉◉主編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Preparatory Office ITH, Academia Sinica 2017.9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ISBN 978-986-XX-XXXX-X

葉盛吉 日記 ㈠

2017/8/28 15:56


葉盛吉日記 ㈠ 1938–1940 許雪姬、王麗蕉◉主編


陳序

向苦難世代致上最深的追思。 白色恐怖受難者葉盛吉醫師,1923 年生於人文薈萃的古都臺南;少年 時就勤奮好學,並透過文字書寫記錄成長歷程。臺南州立第一中學校(今臺 南二中 )畢業後,於 1941 年赴日求學,就讀日本仙台第二高等學校(日本舊 學制,即今日本東北大學前身),1945 年 4 月入學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 隨著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失利,葉盛吉前輩於 1946 年 4 月返臺轉入臺大醫 學院繼續學業,1949 年 6 月畢業,進入臺大附屬醫院實習。看似光明璀璨的 行醫生涯,卻在 1950 年 5 月,遭國民黨政府以曾參加共產黨的叛亂罪名逮捕 入獄,同年 11 月於臺北新店溪畔的馬場町槍決身亡,時年僅 27 歲,令人不 勝感慨。 葉盛吉醫師年輕生命隕落時,家人難過的心境可想而知;尤其遺有年幼 的獨子葉光毅,要如何讓這個從未見過父親的孩子,能夠有機會認識平凡卻 偉大的爸爸?於是葉盛吉的丈人,也就是葉光毅教授的外公,用心保留了幾 乎所有葉盛吉醫師的生前個人物件,包括證件、日記、筆記、信件、相片、 藏書、文物等,其中有收信地址是「臺北市青島東路 3 號軍法處看守所押房」 的往來書信,彌足珍貴。

II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人權館籌備處承蒙葉光毅教授的信任與支持,自 2015 年開始陸續將葉 盛吉醫師相關文物移交籌備處進行保管整飭,並同步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 研究所研究員許雪姬教授、臺史所檔案館王麗蕉主任合作,進行《葉盛吉日 記 》翻譯解讀計畫。由於日記內容極為豐富,觸角廣泛,為使各界先睹為 快,特於 2017 年 9 月先行出版首部曲;在促進轉型正義的此際,能與充滿人 道主義、社會關懷的葉盛吉前輩展開跨時空生命對話,格外具有意義。 《葉盛吉日記 》隆重出版,籌備處由衷感謝葉光毅教授的無私捐獻,並 謝謝投入日記翻譯解讀、出版的所有學者、工作人員們,特別是令人尊敬的 蔡焜霖前輩和許雪姬教授。 這是一本寫給所有臺灣人的心靈寶典。哲人已遠,但精神典範仍持續 引領著臺灣。讀者細細咀嚼書中圖文,當對白色恐怖所造成的創傷有更深領 略。

2017 年 8 月

陳序

III


葉序

纏繞著必然與偶然,「風雲兒 」基本上需具備有:(1)處於新、舊「時代 /勢力 」之交替的變動期,(2)認清歷史規律/不計成敗,(3)審時度勢/

敏銳觀察,(4)置個人生死於度外,(5)適得其所/勇於實踐/死而後已等 諸條件。時代風雲兒—先父葉盛吉之日記系列,在透過近 30 年來,一批批 隱姓埋名之善良的有心人士,於幕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終於能夠出版問 世,這無異是學術界的一大喜訊。對此,本人深感榮幸。 先父事跡最早公諸於世係以 1992 年 3 月,日本岩波書局出版的「世界 」 雜誌做序幕,揭開了有意或無意,被長期遺忘、遮蓋、曲解、誤解之「20 世 紀 50 年代以臺灣為舞台的中國(或當時世界冷戰局面下 )近代史 」。往後幾 年,通過先父昔日於日本舊制第二高等學校同窗、校友的奔波、努力,岩波 書局更進一步為他出版了傳記;將從 1938~1950 年,前後約 12 年,於圍繞日 本、臺灣、大陸三地之壯懷激烈的大時代裡,對這位革命青年醫師「上醫醫 國 」的行跡做出了註解。緊接著,司馬遼太郎也在「臺灣紀行 」一書中,行 文紀念他。日本 NHK 的 ETV 則於 1994 年 9 月 5 日,以播出近 1 個小時的特 集來追思他。日後,於當年參加二高援農團時的「志波姬町 」,更將他與民 權運動家千葉卓三郎等諸士,同被列在:為了民主憲政而獻身之先賢系譜中 的一位。 藉由描寫:典型的日常生活、以談話紀錄為中心、週邊人們的行為、辯 論的大小細節、人際往來之雜然互動等的「日記呈現方式 」,將可賦予「生

IV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活史 」或「世界(社會 )觀 」更具備充分的立體感,有助於建構「polyphonic (多音 )的世界 」,使讀者能兼具「參與的觀察者 」與「觀察的參與者 」。此舉 既不需將各個見解整然並列,即使錯綜分歧,也是極為自然不過。於時代變 動的巨大繪卷中,在「經濟決定論 」之一元化的說明之外,人們也不盡然非 得以依據政治/經濟事件的年表,勉強做出安排不可。將生活記述,以透過 對具有「一般性之素材 」,來嘗試進行「分析的複合化 」,此舉固然是記述的 客觀表現,同時也能提供在進行「學問之對象化」時的摸索。 於透過對「生活橫斷面 」所展現出來的細微事實分析中,能夠成為記述 「歷史構想 」者,還是得基於以「文化多層構造 」做前提的「社會認識 」。對 僅能利用資料的「現代 」,人們固然沒有必要拘泥於圍繞著狹隘的規定;即 使可被說成是「化石 」的文書紀錄,也是以透過對「過去社會 」的觀察,才 會被累積下來。採集、整理、分類、比較等諸方法的運用,祇要是正確,在 某種程度上,也可將社會史,就如同自然史一樣,通過「共識(間主觀 )」 予以描述、構想出來。以粗雜之意識形態來做出理解的所謂「均質性 」,到 頭來,回饋的「反作用 」將會是「相稱 」的。佛洛依德明確了人類存在著「內 在的葛藤」,是所謂「人的條件」之一,但這絕不是「本質」;反而生氣勃勃, 勇於承擔解決內在葛藤,更會引人側目。這種「危機 」與「轉機 」之「雙義 性 」,並非是人類的破局,而是必要的轉捩點。 「如何超越?」此正是人類進 步/發達與否的分歧點,也是活化、發揮人類潛在諸能力的契機 ( 把生命投

葉序

V


入到對抗「妨害歷史前進」的戰鬥中、把希望給整個人類 )。 於閱畢先父日記系列之後,若能再回顧過去近 30 年間,報導於臺灣/ 大陸 / 日本三地各式之新聞、評論,諒必有助讀者能獲得更具全面性的史 觀,並理解到當人們潛在諸能力被發揮後,又是如何能「再發現 」到未知 的、嶄新的「自己 」與「世界 」。如此這般被發現、被產生出來的「現實世 界 」,是與由「事物與事實 」所構成之「factuality(著重事實)」有所區別,應 被稱之為「actuality(現實性 )」。而經由 factuality 與 actuality 之結合,人們才 會開始產生「逼真感 」(a sense of reality),並認識到「參與 」實踐的「葉盛 吉們 」所「共有的世界 」。以上是本人,目前對「葉盛吉日記 」所能理解到的 「思想水平」。 最後,謹代表先父在天之靈,向主編許雪姬、王麗蕉,審訂蔡焜霖、鍾 淑敏等先進,翻譯/註解團隊的長期努力,以及人權博物館和中研院臺史所 等出版發行單位的大力支持,致以最深忱的感謝。用心閱讀後的讀者,諒必 更能體會到,這群勇於承擔這份「為歷史做見證」之工作人員的辛勞與忍耐。

2017 年 7 月

VI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許序

我與「葉盛吉日記 」的緣分,要從我何以結識葉光毅教授,以及取得他 提供的「葉盛吉文書 」說起。1991 年我被行政院聘為研究二二八事件工作小 組的成員之一,由於有被視為國民黨官方御用學者的身分,因此初期在訪 談受難者或其家屬時,可謂到處碰壁。是年 6 月我單槍匹馬到我成長的臺南 市進行訪談工作,雖有一些收穫,也感到有所不足。我大學同學楊婧娟(時 任長榮女中教師 )告訴我,她認識一個葉光毅教授,他父親好像是二二八的 受難者,就帶著我去見葉教授。那個晚上,我聽到令我動容的故事,也了解 葉教授完好保存了其父親所有的資料。雖然很想繼續發掘這個案件,但因

1992 年 2 月就必須完成「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南部篇 ),而我負責嘉義、 臺南、高雄、屏東、澎湖這個嘉義以南地區報告的撰寫,其中還包括 2 個重 災區,一是嘉義、一是高雄,我只能暫時割愛「葉盛吉文書」。

1992 年楊威理日文版的《ある台湾知識人の悲劇:中国と日本のはざま で葉盛吉伝 》出版、中譯版的《雙鄉記 》於 1995 年出版後,我特別為葉光毅 教授感到高興,終於由最了解葉盛吉的二高同學楊威理執筆完成葉盛吉的傳 記,顏世鴻也在其大作《青島東路三號 》一書中說:「在馬場町犧牲的臺灣 1

菁英,葉盛吉兄算第一位有了傳記。」

1

顏世鴻,《青島東路三號 我的百年之憶及臺灣的荒謬年代 》 (臺北:啓動文化, 2012) ,頁 62。

許序

VII


2009 年 11 月我擔任臺史所所長期間,想起了當時去看「葉盛吉文書 」 時,部分日記已有蟲蛀的現象,應盡快進行數位典藏,因而打電話給葉光 毅教授,請他讓我們整理「葉盛吉文書 」並將之數位化。沒想到葉教授一口 答應,我帶王麗蕉、劉淑慎、黃燕秋等檔案館的同人一起南下到葉教授家整 理,當時還商請學妹、成大歷史系教授劉靜貞及她的助理來幫忙。當日要一 面做點交,一面進行目錄製作,一個下午下來,累得人仰馬翻,我推測工作 可能還要持續一、二整天。我向葉教授建議,是否先裝箱運回臺北,容後再 完成目錄。我斗膽地問,料想葉教授長年保存「葉盛吉文書 」,一旦離手他 一定會感到不安和躊躇。沒想到獲得葉教授首肯,真是感激不盡,當日他簽 署採集同意書,明訂臺史所的借期至 2014 年 12 月(約 5 年 )。於是我連夜租 車,將所有「葉盛吉文書」帶回臺北。之後徐徐整理,終於如期完成。 然而一份重要的史料,若未有人進行研究、翻譯、出版,讓社會大眾了 解,誠為遺憾;更兼中研院臺史所一向有解讀、出版日記,並收錄於「臺灣 日記知識庫 」的傳統,因此葉盛吉日記也排入解讀的時程。不過,因為排在 前面的還有黃旺成日記、林紀堂日記、陳岺日記、陳懷澄日記,因此解讀到 葉盛吉日記可能還要 10 年。我個人認為「葉盛吉文書 」如果能寄藏到國家人 權博物館籌備處,是比放在臺史所更為適當,且可以較快地進行解讀的時 程。經向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王逸群主任、葉光毅教授兩人聯繫,竟得雙方同 意,而在 2014 年 12 月 18 日於臺南簽約,當日臺史所提供「葉盛吉文書 」所

VIII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有數位典藏高解析度影像,計 5,392 頁給葉教授。2014 年 12 月 29 日,人權館 派員至臺史所辦理所有文書原件(10 箱 )和參考資料(5 箱 )移轉至人權館典 藏。2015 年 2 月 4 日〈葉盛吉文書 〉開放於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檔案 資源系統」,供各界查詢文書目錄和到館調閱數位影像。

2015 年初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決定在 5 年期間要積極進行解讀、出版葉盛 吉日記的工作,乃委託中研院臺史所進行此一工作。因年度預算編列制度, 必須分期進行,第一期計畫是進行葉盛吉日記 1938-1941 年翻譯解讀,計畫 期程自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5 月,為期 10 個月。第二期計畫是自去年 12 月啟 動,今年(2017)底必須完成第二期主要的工作,即進行葉盛吉 1942、1943 年日記翻譯與註解,並出版第一期已經譯註的兩冊日記。茲值出版前夕,謹 說明「葉盛吉文書」的採集經過及「葉盛吉日記」出版工作進行的過程。

2017 年 8 月

許序

IX


目次

陳序…………………………………………………………………………………… II 葉序……………………………………………………………………………………IV 許序………………………………………………………………………………… VII 圖像選編………………………………………………………………………… 2 凡例…………………………………………………………………………………… 26 葉盛吉日記的整理、翻譯與解讀 …………………… 28


隨 想

1938

澎湖臨海教育

1939

日本修學旅行

1940

日記

7月 7月

…………………………………………………

………………………………………………

50

102

4月

………………………………………………

320

9月

………………………………………………

337

10 月

……………………………………………

399

11 月

……………………………………………

416

12 月

……………………………………………

423


圖 1ʊ 一九四○年七月二十九日葉盛吉身穿滑翔機飛行員衣著,於 臺南市銀座田中寫真館所攝獨照。葉盛吉在就讀臺南第一中學校時 期參加滑翔機社團,相當熱衷,並取得二級滑空士證照,在日記中 留有許多相關活動的記載。ʊ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 YSJ_05_01_0001-0003,「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2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圖 2ʊ 為了申請入學考試,一九四○年十二月五日葉盛吉於臺南市 銀座田中寫真館所攝之個人照。ʊ 資料來源:〈葉盛吉文書 〉 ,識 別號:YSJ_05_01_0001-0005,「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3


圖 3ʊ 葉盛吉於一九三六年進入臺南第一中學校(今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就讀,一九四一 年畢業,就學期間住在學校的宿舍。在一九四○年的日記中,留下許多在學期間對同學、老師 與校園生活的記錄。ʊ 資料來源: 〈費邁克集藏〉 ,識別號:T020302_05_0181,「臺灣史檔案 資源系統」 。

圖 4、5、6ʊ 葉盛吉於一九三八年七月十一日至十八日, 與臺南第一中學校的同學一同前往澎湖接受臨海教育所 寫的日記,記載在由日本三省堂出版的「隨想 」筆記本 上。此書影為原寸大小。ʊ 資料來源:〈葉盛吉文書 〉 , 識別號:YSJ_02_01_0001-0001、YSJ_02_01_0001-0002、 YSJ_02_01_0001-000-0003,「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4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圖4

5


6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圖5

7


8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圖6

9


圖7 ʊ 葉盛吉 在澎湖臨海 教 育的日記 裡, 生動 地描寫 澎湖市 街的美麗景色。 他在 一九三九年七月十二日的日記寫道: 「走到碼頭,正要下沉的夕陽染在港內的房屋上,漣 漪般金黃色的波浪聲潺潺作響,在渡過平安悠閒的時光時,聽到要回港的小型輪船聲!

10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安靜地划過去的小舟!有靜,也有動!落日紅紅地照著。心中湧出了旅遊的孤寂感與人 生的趣味。啊,沒想到今天的此時此刻竟然站在這裡!」(參閱本書頁 68、69。)ʊ 資料來源: 〈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YSJ_02_01_0001-0010,「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11


圖 8ʊ 從高雄港出發前往澎湖所搭乘的鳳山丸 ʊ 資料來源:澎湖廳教育會編, 《民風作興資料 》 ,(澎湖:編者,1937) ,頁 25。 「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 ,識別 號:B0149_00_00。

圖 9ʊ 澎湖馬公市街頭 ʊ 資料來源:〈費邁克集藏 〉 ,識別號:T020301_04_0265,「臺灣 史檔案資源系統」 。

12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圖 10ʊ 澎湖島馬公市街全景,為大久保百貨店發行,所蓋的紀念章,上有支那事變南海 之重鎮馬公紀念字樣,日期為 1990 年 12 月 19 日 ʊ 資料來源:〈費邁克集藏 〉 ,識別號: T020301_04_0274,「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圖 11ʊ 澎湖神社 ʊ 資料來源: 〈費邁克集藏〉 ,識別號:T020301_04_0264,「臺灣史檔案 資源系統」 。

13


圖 12

14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圖 12、13ʊ 葉盛吉於一九三八年七月十四日日記描寫前往馬公重砲聯隊參訪。 資料來源: 〈日治時期臺灣風光明信片〉 ,識別號:T0440P0065_4_0055; 〈葉盛 吉文書〉 ,識別號:YSJ_02_01_0001-0014,「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圖 13

15


圖 14、15、16、17、18ʊ 葉盛吉於一九三九年七月與臺南第一中學校同學前往 日本畢業旅行,自基隆港乘坐蓬萊丸前往日本,於門司上岸後,先後前往長崎、 熊本、大阪、京都、奈良、東京等名勝遊覽,除了記錄每日的參訪行程外,並在 日記內留有有許多觀光景點的紀念章,甚至畫上插圖。

16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資料來源:〈葉盛吉文書 〉,識別號: YSJ_01_01_0001-0038、 YSJ_01_01_0001-0039、YSJ_01_01_0001-0078、YSJ_01_01_00010079、YSJ_01_01_0001-0092,「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

圖 14

17


18

葉盛吉日記(一)1938 –1940


圖 15

19


頁末紀念章

445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葉盛吉日記 / 葉盛吉著 ; 許雪姬 , 王麗蕉主編 . -- 新 北市 :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 臺北市 : 中研院臺 史所 , 2017.09 456 面 ; 17×23 公分 ISBN 978-986-05-3397-2(第 1 冊 : 精裝)

1. 葉盛吉 2. 傳記 783.3886

106015677

葉盛吉日記(一)1938‒1940 著 者 主 編 審 訂 翻 譯 註 解

葉盛吉 許雪姬、王麗蕉 蔡焜霖、葉光毅、鍾淑敏 黃毓婷、吳昱瑩、伊藤桃子 王敬翔、陳凱雯、墜如敏

出 版 者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 131 號 電話:(02)2218‒2438 傳真:(02)2218‒2436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 電話:(02)2652‒5350 傳真:(02)2788‒1956

排版印刷

勤蜂設計網有限公司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 50 號 14 樓之 19 電話:(02) 2375‒4852

定 價 500 元 出版日期 2017 年 9 月 ISBN 978‒986‒05‒3397‒2(精裝) G P N 1010601329 著作權所有 • 翻印必究


葉盛吉日記 ㈠

Ye Sheng‒ji diary 1938–1940

1938 1940 許雪姬 王麗蕉 主編

GPN 1010XXXXXX

試版5.indd 1

1938–1940

許雪姬、王麗蕉◉主編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Preparatory Office ITH, Academia Sinica 2017.9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ISBN 978-986-XX-XXXX-X

葉盛吉 日記 ㈠

2017/8/28 15:5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