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中通訊第10期(2018.6)

Page 1

東中通訊

第 10 期 2018 6月號

「兒童博物館」 新港教會 劉炳熹牧師 在美國四處走走看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因此「兒童博物館」的核心概念是什麼,

整體文化對於兒童教育的注重,每個社區公共

再從一個核心出發延伸各種體驗活動,讓孩童

圖書館皆有一定的規模,再者就是大大小小、

能夠實際動手參與、學習,配合整個空間所要

各式各樣的博物館,都提供給家長非常充足的

訴說的故事,就是啟動構思的第一步。老屋修

資源教育兒童。回到新港後,開始與宣教團隊

復的意義,在於與在地歷史發展脈絡連結,再

討論暑期營隊的進度時,我們將「兒童博物

次讓每一段漸漸失去記憶的故事活起來,賦予

館」的概念丟出來,計畫7/14小新星夏季學校

今日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新的可能。讓毀

的結業成為博物館開幕,延伸到9/2暑假的結

損、廢棄的東西擁有新的可能,就是我們所要

尾,把整個教會空間打造為讓兒童可以體驗、

訴說的核心價值,因此無論是廢棄的輪胎、木

學習、創新的遊樂空間,讓每個人在這裡留下

材,加上整棟老屋,都將成為體驗的一部分。

美好的回憶。

青少年開始製作泡泡水,比賽誰能做出最 大的泡泡;弟兄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切斷廢輪 胎,打造看似為翹翹板的道具,都將成為「兒 童博物館」的關卡之一。看見孩子們試用道具 時,想出各種千奇百怪的玩法,我們就知道, 屆時只需要適當的引導及安全規範,小朋友們 將自己變出新的可能,創造出超乎想像的體 驗。我們沒有龐大的資源可以重金打造新穎的 設備,但憑藉著每個人的熱情與付出,教育的 真諦就從此刻開始產生。 最後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社區」,我們

一開始大家對於「博物館」這個名詞感覺

希望讓兒童博物館屬於整個社區,也由每個參

非常的迷惑,因為往往我們對於博物館的想像

與的大人小孩一起說新的故事。鑑於兒童博物

,就是非常的巨大,放在裡面的物品又多又有

館的各種器材還是有其損耗及維護,我們需要

價值,擔憂著以我們有限的空間來說,會否讓

收少許的體驗教材費,但小新星夏季學校的學

來訪的旅人感到失望。一次又一次的對話與澄

員們會獲得體驗護照,他們一方面可以免費體

清後,稱為「兒童」博物館,那麼主要的客群

驗外,另一方面也學習在暑假裡接待新來的小

就是針對親子,小朋友會喜歡的博物館,比較

朋友,教不會的孩子們一起玩。同一時間,協

不容易是典藏高級藝術品的地方,不易看懂,

會也會招募在地國、高中生甚至家長擔任志

聽導覽也不專心,很容易就失去興趣。

工,一起成為兒童博物館的夥伴,向每個暑假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