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15:00
29
主講人 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創辦人
徐景亭
17:00
輕鬆最累、麻煩最好、沒事找事。 藉由設計的介入,賦予日常活力,讓設計進入每 個人心中。從生活細節尋找靈感,關注在地,並 持續尋找新的創意。
0/9 3
2
1 : 01 : 0 5
0
-
7
0
東 海醫 院
徐亭 景
藉 由 設 計 的 介 入,賦 予 日 常 活 力,
讓 設 計 進 入 每 個 人 心 中。從 生 活 細
節 尋 找 靈 感,關 注 在 地,並 持 續 尋
找 新的 創意。
01
在 想 畢 製 時 我 會 去 思 考 :﹁以 前 的 我 是 怎 麼 樣 的 我? 未 來 我 要 成 為 怎 麼 樣 的 人? 這 個 未 來 可 以 是 明 天、下 禮 拜, 也 可 以 是 畢 製, 有 時 候 我 們 應 該 把 焦 點 看 遠 一 點 ,想 想 畢 業 後 要 做 什 麼?﹂
沒事找事做,我從大學時就是這樣 (苦笑) 大學生活 充實與瘋狂
關於畢業製作
徐景亭老師高中念的是美工科,升大學那年, 自認成績不好的她,為了努力考大學,甚至還 住在補習班宿舍,強迫自己與成績好的同學們 一起拼鬥、一起唸書,這段時間徐景亭自嘲為 人生最努力讀書的一段時間! 徐景亭有著瘋狂(充實)大學生活,「沒事找事, 做,我從大學時就是這樣」她說道,在學期間 徐景亭努力讓自己接觸各式各樣形式的藝術與 設計領域,三不五時就在台北四處溜噠、看展覽 、逛藝廊,跟藝術空間的朋友一起交流,甚至 還相約開團一起去歐洲看設計展! 從大二開始,徐景亭每個禮拜都往期刊室跑, 為的就是去看最新的雜誌,每次總是從第一排 書架開始看,以先快速瀏覽圖片為主,不只看 工設的,也看服裝設計、建築等其他設計領域 ,就這樣尋找自己喜歡的作品跟設計師,看到 喜歡的就用數位相機拍下來,回家再用(撥接式) 電腦查資料。 徐景亭高中時就有個留學夢,想去紐約學設計 ,大學畢業結婚完之後,受到荷蘭設計師的強 烈影響,最後去荷蘭攻讀研究所,原了當初那 個留學夢,也在荷蘭做出很多有名的作品。
在演講中,有同學問到徐景亭在大學最後一年 當時是如何構想畢業製作的?這個問題可能對 所有設計系學生來說,是四年中最困難與想不 透的一件事,而徐景亭也和學生們侃侃而談自 己當時的心路歷程,回想當時在一個科技相對 不發達的時空背景下,沒有雷射切割、3D列印 技術,所以就不停的在各種材料加工廠間穿梭 奔波,就為了把一個細節一個螺絲用最好的方 式呈現! 徐景亭說說到:「在想畢業製做時我會去思考 :『以前的我是怎麼樣的我?未來我要成為怎 麼樣的我?這個以未來可以是明天、下禮拜, 也可以是畢製,有時候我們應該把焦點看遠一 點,想想畢業後要做什麼?』」,提點同學們 在苦思畢業製作的題目之際,要避免把眼光放 的太短近,應該先思考畢業後的將來自己想做 什麼樣的事,再逆向回推到畢業製作的題目, 徐景亭認為,畢業製作將會是學生畢業進入社 會時的第一張名片,如果未來想從事的是交通 工具設計,那畢業製作的題目就不應該離交通 工具太遠,人生所做的事都會是環環相扣。
工作經驗 大學畢業後先到了藝術家工作室工作,在大二的時候 就很常去藝廊等藝術空間參觀,因為高中就是讀美術 相關的專業,也在那時候跑去義大利與德國看了許多 藝術展覽,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經驗,很推薦大家在還 未出社會之前可以多看看多走走。 後來到了網路公 司待了一個月,再到了產品設計公司開啟了策展之路 ,同時也在因緣際會下幫某位老師代課,才開啟了教 書之路。
Gina認為第一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在公共藝 術家工作室工作的時候,與他們一起看展活動時覺得 非常開心,無論是工作的環境與相處的方式相較於一 般的產品設計公司也比較多采多姿,但在工作的同時 又覺得這個工作好像有點太藝術了,藝術相較於產品 來說好像有點太主觀了,對剛於出社會的Gina來說 ,他開始思考這是他想要做的事情嗎,他且不希望未 來都是面對同一個業主照著藝術家老闆的喜好去完成 每一件事,Gina想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認識更多其 他的業主,雖然只在藝術家工作室待了一年的時間, 但仍與那位藝術家保持聯絡,且也因為這份工作成長 很多。 之後到了廣告公司正好那時候是網路發達的時候,老 闆覺得Gina很有想法,也問了她有沒有興趣學怎麼 架設網路,因此那時候的她早上上班,每個禮拜四的 晚上就開始跟著大家一起學架設網路,在那個網路開 始興起的年代也算是走在時尚的尖端。 1999年是Gina的一的很大的轉折點,921發生的那天 是在網路公司上班報到的第一天,同時在東勢的老家 又是在重災區,當時的Gina感到心情十分複雜,一 邊要擔心東勢的災情,而另一邊在台北的同事卻是在 討論著下班要去麥當勞集點數,對於價值觀感到極度 的落差,因此只在網路公司待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
策展是需要有主題、議題而不是只是present 。
開啟策展之母的路 2002-2006年開始在浩瀚產品設計公司工作,同時在那時候開啟了如今的「策展之 母」這條路。 在2003年,那時候在構想公司15周年的展覽時,Gina自告奮用的給了老闆意見,她 認為需要請專業的室內設計師一起合作,該交給專業的人一起完成。在與老闆溝通的 過程中也遇到很多衝突與問題,因為當時老闆只是想簡單把一百件作品展出就好,並 沒有想要規劃出一個主題性,但Gina希望整個展覽的脈絡能在展覽中可以被看見而 不是只是展示作品。那時候的她充滿想法也充滿熱誠,給了公司很多自己的意見,希 望整個公司可以從整個背景,各部門的運作以及公司核心價值去被大家看見去讓大家 了解公司的設計層面等等的。那時候甚至辦了當時很少見的workshop,目的是讓公 司精神被大家看見與了解。
關 於 策 展,我 覺 得 在 學 校,像 是 我 們 在 工 設 系 的 訓 練,許 多 都 只 是 在 ﹁發 表﹂ ,如 何 溝 通 與 介 紹,但 我 覺 得 策 展 就 必 須 將 想 表 達 的 議 題 或 是 主 題 透 過﹁展 覽﹂傳 遞 給 觀 者,不 然 就 只 是﹁展 示﹂而 已。
透過展覽,建立對話,傳遞精神,創造價值。 策展經驗談
近期展覽案例
Gina老師在設計公司工作時,曾經要幫公司舉 辦15周年展覽,當初在接到這項任務時,認真 的針對公司的精神與挑選出的展品進行規劃, 雖然在當時老闆對於老師主題性的提問並不太 放在心上,但老師還是照著思維邏輯裡所認為 「策劃展覽」必須有的內容去安排。
舉例來說,在2018年年初時,老師接到了工藝 中心《手造工藝BODY MAKING》這項專案, 當時僅有大約一個多月左右的時間規劃,老師 除了嘗試突破公家機關的慣例,將抽象的主題 融入視覺與宣傳品中,也透過與工藝師的對話 ,將作品逐漸形成的過程透過器具的擺設,並 讓觀者透過動手體驗來理解工藝。
最後展覽呈現時,不僅成功說服公司其他部門 也一起每周舉辦當時非常少見的「工作營」, 後來也接續的為公司策劃了一次次的展演,奠 定策展經驗的基礎,在日後不管是成立工作室 時的作品發表,亦或是與不同單位合作的專案 ,都能將主題的特色完美發揮。 如同演講主題「沒事找事」的態度,老師在成 立獨立工作室《東海醫院DHHs》後,也用著同 樣的方法,面對後續的一次次展覽規劃:展覽 並非只是將展品一一陳列,而是根據展覽的主 題與核心精神,利用包刮空間、展品、視覺、 文案、展示方式與互動方式等,將脈絡透過不 同的手法呈現給觀者,如此才能稱之為「展覽 策劃」,將訊息傳達出去。
還有個比較有趣的經驗,是《工家美術館》, 因為改建時將此空間改為展演空間,旁邊便是 正在進行修建的工寮,老師發現這個場域的核 心人物之一—貨車司機,有許多與機具間有趣 的關係或是互動,因此在經過實際訪問與觀察 後,將貨車頭以許多不同的樣貌呈現,例如一 位將車內保持如同房間般整潔的司機,與工地 的刻板印象有著非常強烈的對比,其他還有檳 榔攤、五金雜貨與便當店等風格的車頭區域。 此外,往後策劃的《台灣文博會-茶3.1415》、 《坐座做•做座展》、《嘿,早餐吃什麼?》,或 《桃園文博會-走桃花》,都是近期得到廣大迴 響並成功將策展的設計思維融入的展演活動。
演講精華
Gina在提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展覽時 , 表示對她來 說每個經歷都非常印象深刻 , 只要能給她一些自由
的發展空間 , 她都會盡心盡力的做好 。 Gina更提點 了同學 , 要思考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 ? 如果是為
了錢 , 那牙一咬 、 撐一下 , 能滿足客戶需求也是沒 問題的 , 不用為了堅持自我而不食人間煙火 。 能保
留一些自我的案子被Gina視為「作品」, 並且在這場 演講分享給同學 ; 也有些案子單純為了服務客戶 ,
她只負責把案子完成 、 收錢了事 。 兩種案子對Gina 來說都有各自的價值 , 畢竟還是得賺錢過生活 。
「歷經生死關頭」對Gina來說如同家常便飯 , 每場展 覽的籌備她都如同歷經生死關頭 , 同學們常經歷的
評圖前模型做不完 、 快來不及的狀況 , Gina有最多 經驗 , 但她也因此練就了一顆不怕死的心臟 。 Gina 表示如果同學也想走這種危險路線的話 , 反應能力
就得夠快 , 也需要能夠隨機應變 ; Gina也從另一個 角度切入 , 在情況危急時更要學會慢下來 , 對她來 說時間再怎麼趕 , 如果整體的主軸架構沒先定下 ,
Gina也無法繼續進行下一步 。 面對緊急的情況時 , Gina會獨自花一天靜靜的把她要做的事情好好思考
一遍 , 將主軸 、 文字 、 標案一一寫好 , 之後一切行
動都照著這個脈絡發展下去 。 Gina認為以她的方法 做設計師很累 , 但也更有趣 , 她也找不到比設計師
歷經生死關頭的Gina
更適合她的職業了 。
對我來說時間再怎麼趕,如果整 體的主軸架構沒先定下,我也無 法繼續進行下一步。
如何找到目標 ?
在談到人生規劃時 , Gina認為以她的方法做設計師很累 , 但也更有趣 , 她也找不
到比設計師更好玩的職業了 。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難題 , 而Gina曾面對了921地震時
無法上班的問題 , 也在高度自我要求的過程中遇到重重障礙 ; 她在年輕時想做的事
情非常多 , 卻沒有預算與能力 , 該如何排定每件事情的優先順序也是一大難題 。 她 回憶到 : 30歲以前常常與同學討論設計師的薪資較少 , 然而30歲後便漸漸沒有這 類話題出現 , 因為大家不是已經轉行 、 就是早已認命了 。 Gina也曾經想過轉行 ,
但再把各行各業的優缺點都寫下並仔細分析後 , 設計師的自由還是令她最嚮往的 。 Gina鼓勵同學將自己想與不想的事物寫下 , 並分析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 她認為這
就是設計方法的一種 , 生活就如同設計提案 , 同學們必須在各方面找到最適合自己 的平衡與取捨 。
演講精華
當設計師的目的
曾有段時間Gina認真思考過,如果自己要從
事別的行業要做什麼?她認真地寫下關於設計工 作的優與缺,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最後 發現, 「設計」這件事情依然她唯一擅長且有興 趣的。
人需要挫折與懊悔 有越多經歷越好 工作都會有開心與不開心的時候,這些東西就是訓練 家人是她最大的阻力卻也是助力,不斷透過分享、參 與和溝通,至今,讓家人成為最支持她的人。
外面的工作,提出方案的要去處理這一塊,要因為自
己多話要去處理很多事情,但學到的比坐在裡面的多
,同時也獲得了很多的廠商資訊、與增加合作的機會, 從中知道報價的流程,多做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多 練習,從中增加材質之間的組合美感。
相信我!輕鬆最累,麻煩最好,沒事就找點事
總結
在做設計不能只單一在這裡,而是要廣闊的去看它類的設計,多聽多做多看,沒事找事
做,或許忙了一點,但自己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穫,人生雖然很多事情會讓人錯手不急,但 一定都會有辦法解決;藝術家的創意並不是一定要自由奔放,做好一個作品,仍然必須 要有規劃,這證實了她對於設計的憧憬,設計是理性與感性的碰撞而生。
「認清自己、接受自己、突破自己。」也是她送給同樣努力生活、實踐自我的女孩的鼓勵;
每一個人都有優缺點,在看清自己的本質後,要學習接受自己的好與壞,不要原地踏步, 這樣才能進一步去突破社會對於女性與自我所設立的框架。
工作分配
徐昇鴻 A0606013
日工三甲
沙英群 A0706035
日工三甲
演講主持
專刊排版
海報設計
校稿
公關聯絡
林奕隣
A0606049
日工四甲
現場攝影 公關聯絡 文案整理
封面製作
王智德 A0606037
日工四甲
公關聯絡 海報設計
Q & A 文案
戴佳錩
林宜親
文案整理
海報設計
A0802122 日服二乙
現場紀錄
Q & A 文案
A0606053 日工四甲
專刊排版 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