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用設計打造新基隆》-徐燕興.基隆市都發處長

Page 1

2021

10

2022

主講人

徐燕興

徐燕興,基隆市都市發展處長,為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兼任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家助理教授。從事都市更新與社區營造實務 工作近 30 年,在臺北市政府服務期間,辦理大稻埕與萬華的歷史性建築與文化 再生的工作,並追求與居民共創,而如今位在基隆的他,以海洋城市為基礎, 正在將基隆打造成嶄新的模樣。

12/27 (Mon) 15:00

17:00

實踐大學 A棟310教室

SCID 設計跨界講座


都市更新/更欣?

台灣公共政策困境

講座的開始,徐燕興處長面對台下就讀工業設計,與都市 計畫處於不同領域的我們概述了都市計畫的定義與脈絡, 像是美國怎麼從大型公共建設走到街道、景觀,回歸人本 ;以及歐洲所說的 urbanism 有別於 urban planning , 而是著重於創造都市的生活。

美國的都市計畫發展,從快速蓋起的高樓而缺少日照所 引發的公共衛生問題,進而使整代美國人達成需要日照 權的共同共識,並推動整個政策的執行符合當地需求且 合理;然而反觀台灣,直接引進國外相關案例、缺乏主 體化的空間計畫的作法,造成「學者改學者的,百姓過 百姓的」這種對社會共識的割裂情況,處長對此種處世 觀念舉了個簡單的例子:「當你衣服穿起來好胖,於是 去搜尋胖要怎麼穿衣服並照做的作法,不等於自己可以 把衣服穿得很好。」原因在於我們並沒有回頭檢視、因 應自己的身體特性進而解決問題,完全忽略解決問題的 層次,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接著由對都市計畫舉足輕重的三本書《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The city of tomorrow and its planning》、《Cities of Tomorrow》中點出 其中的共同關鍵字 “tomorrow” 來說明都市計畫與設計的 不同,並非只是思考使用者當下的痛點,而是處理明天該 是怎樣,如何讓民主社會中的人民同意明天的需求才是他 們努力的方向。 另外,他提到台灣世代間對都市計畫的認知、乃至對整個 物質體系的價值觀差異甚大,戰後嬰兒潮世代凡事追求更 新更大,看不到「舊」的價值與可能性,以及制度與政策 面的停滯等等,衍生出一些無效改變如何對台灣的社會發 展造成問題。

另一個台灣現況的割裂則是關於空間治理學術專業,相 較於歐洲現代性的制度設計:「以創造城市生活為基礎 ,再分配土地、建築」,由於台灣複雜的政治脈絡與意 識型態,並沒有一個統合、有系統的學術專業體系。日 治時期、蔣宋美齡、新自由主義甚至國父遺教的土地正 義,彼此各據一方,不鬥爭、批判也不交流意見,只求 各自有口飯吃;而影響最大的地政(土地權)則成為所有 都市計畫的基礎,造成了後續規劃權的綁手綁腳以及限 縮了各種都市計畫的可能性。


設計處理當下的需求,都市計畫則處理 明天應該如何,以及在民主社會中如何 讓人們同意明天的需求。


在台北的實作經驗 因此他開始思考如何在台灣現有複雜的制度與政策下做 出改變,回應傳統僵化的都市計畫,在台北推動計畫時 ,他察覺在都市更新中常常因為產權的斡旋,而無法順 利完成計畫,於是開始嘗試用借的、返還產權或是在計 畫後回復原狀等方式來讓各種計劃順利運行,像是萬華 榮民印刷廠圍牆的藝術家粉筆快閃創作就是如此,畢竟 比起產權更重要的是改變的能量與意識。

在2012至2014年,台北市都更處在萬華啟動了 share vision 計 畫,舉辦了40多場工作坊,討論居民對於萬華的願景,將人們 的願景變成都市計畫的法定書,試圖想將老百姓的共識凝聚決 定萬華的未來,雖然後來因為處長離開台北,計畫就延宕了, 不過這樣的經驗也是讓台灣的都市計畫多了新的視角與方法。 在此同時, URS(都市再生前進基地)也在台北各處,以「再 生」為主軸,不去破壞再重建,而是結合城市的軟實力與文化 內涵,翻轉這座城市。


重拾台灣身為海洋城市的冒險性格

海洋城市的性格

基隆—海洋城市再生

台灣為海島國家,與中國緊依,倘若台灣座標位於太平 洋中央,那麼今日面對的問題以及歷史脈絡將有極大反 轉。而身為緊依著大陸的海島國家,我們面臨著許多的 困難,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土地面積狹小造成的生存 問題。

“更新(renew)” 有過去的印象才能將其打破與創新。徐處 長認為,在台灣成為新共和後,需要去思考島嶼上土地與 海洋的倫理和美學,想達到更進一步的改變,所需的東西 除了最單純的美感外,更不可缺少的是島上的人們所持的 共識與同理。

台灣一路過來皆是談論中國5000年來的“陸的歷史”,卻 從未得知如何討論“海的歷史”。他認為台灣身為海港國家 ,卻一直以來以陸權國家的思維過著地主制度的生活, 繼承了陸地文化的血液中缺少了願意去承擔風險的基因 ,在狹小的面積中卻從未想過去冒險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遺忘了自身的優勢,也因此從中悟出了一條台灣發展 走向未曾前往的道路。

基隆市是台灣參與歷史重要位置,以及將台灣納入全球化 最佳的出發點。徐處長在回到基隆以後,將自己視為城市 更新計畫這個大型基因工程中基因再調整的位置,而他認 為基隆身為海洋城市再生的關鍵是:城市認同與市民榮耀 、開放的態度與樂於合作的精神以及領導力與良好的夥伴 。另外,他也期待能以政府部門的角色創造出更多集體消 費生產性的治理計畫。


實踐與實驗 基隆,一座美麗卻哀愁的城市。擁有典雅且蘊含歷史文 化的街景和貿易港口,卻在台北港興起與國際空運的競 爭加劇後逐漸沒落,基隆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貨櫃貿易的 失利,更重要的是參與國際化的競爭、觀光人潮的再生 與更多的邁向全球的策略。因此徐處長在基隆市都發處 推動了市港再生標竿計畫和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 畫。 市港再生標竿計畫是與大台北首都圈發展配套的計畫, 也是基隆整體都市發展的核心。透過再生計畫,將作為 國家門戶的基隆市港的各種歷史記憶、文化場景、地方 價值、都市設計及意象等面向,進行再造與重塑,逐步 強化城市的活力與能量。徐處長特別提到,他從來都是 以將多個單點延伸成面去做思考,不讓任何一個點落後 或過分突出,因此他希望基隆市能在喚醒人的記憶裡的 同時卻又添加新意,並能真正地與市民的生活融合,讓 整個計畫不變成一個空虛的畫面與噱頭。 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則是將時間涵蓋到西荷時 期往前推至民主台灣的今日。希望經由歷史現場的選點 再造,再現「世界中的基隆」之歷史場景,400年來積累 在土地上的故事。在追求歷史現場和美感再造中,再一 次加入了商業和經貿的要素,讓產業需求與觀光人流能 同時被滿足。 此外在基隆市也推動了實驗性的景觀計畫,像是86設計 公寓作為實驗教室與淡江大學建築系、英國藝術團體 assemble等單位合作了許多工作坊,也陸續有藝術、議 題、社區人士的進駐,還有像是社區工班、老屋偵探社 等計畫,都是想讓都市計畫除了政府端在推動以外,也 能讓城市的居民可以更直接地參與。


同學分享 聽完這次基隆市都發處徐處長的演講,做為較常去基隆的我而言感受特別深刻,從小開始就經常 去基隆閒晃,而基隆近年來的相關城市規劃明顯感受到很多區域都被重新設計,甚至興建了新的 區域讓一些以前沒有的商家進駐。 另外,聽完演講後才知道,都市設計規劃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從規劃、建模型、解決各 種問題…等,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處理的,好的都更不只是能夠解決問題的根源,更 是讓老百姓們住得舒適!對徐燕興處長來說「共創」是其追尋的信念,不論計畫大小都不放棄創 造「參與」的機會,相信這樣的改變才是深刻且永續的。


Q

老師當初是甚麼契機決定踏入公家部門? 之後選擇去基隆服務,除了自己是基隆人之外有甚麼原因嗎?

A

一開始是因為無法出國進修,又沒得到國科會的機會,就去參加國家考試,沒有像你們想像 的一樣思考畢業要走哪一條路,只想著怎麼做得更好。 我是基隆人,心理自然是想回基隆的,決定前有鼓勵的,自然也有說基隆相對台北難發揮的 聲音,因為很兩難,就決定交給我老婆跟媽媽決定,結果他們都叫我回去哈哈,也可以說是 因緣際會,所以我後來都加班到很晚,他們也沒辦法說甚麼。

Q A

Q A

請問老師有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案子或事情? 基隆目前的概況是雖然具有共創開放性,想要跟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出來,希望更好的社會可 以出現,但做完之後,民間相關的事情還是沒有那麼深刻。當然,與過去的基隆比較而言已 經有很明顯的變化,新的年輕人、新的社群漸漸開始出現。比如現在你們去看各縣市的設計 展大部分都跟URS有關係,它們對URS來講是時機,是剛好的人事時地物配合在一起,如果 能加上更多的著墨延伸,可以生產出更大的力量。

在講座中感覺很多計畫在推行時,都會卡在根本的制度問題,想詢問老師是否會感到雖然抱 有願景,卻很無力的時候? 另外選舉會不會中斷正在運行的事情? 還好欸,但你可以看到這些做事情的背後都有對制度改革的想像,有一個意志在那裏,就像 URS慢慢推動,那些制度也會逐漸鬆開。重要的是,你要把意念放在裡面,別人自然會慢慢 看到。 以基隆為例,基隆要發展就必須有產業、交通、捷運...等等,我跟大家討論發展企劃時都在 講這幾件事,後來就慢慢開始推動了。 當然選舉會放慢整個節奏,但基本上不會讓整個計畫消失。


日 工 三 甲 / 工 業產品設計系

江虹霖

海報設計 記錄統整 專刊製作

夏聿璐

現場主持 公關聯絡 心得撰寫

張容嫣 資料收集 專刊文案

盧譽心 現場攝影

Q&A文案

林峻維 器材準備 專刊文案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