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1011

Page 1

發展教育產業 國內及國際之空間 當教育遇到法律學術研討會 2009年11月23日 年 月 日

徐小波 宇智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暨執行長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兼任教授 時代基金會 執行長


題綱

21世紀的教育定位 研發成果產業化及商品化 21世紀的知識經濟需求與機會 倫理與社會公益 省思與結論 2


21世紀的教育定位


麻省理工學院(MIT)經驗 1. 根據 Kauffman Foundation 2009年2月報導,MIT校友已 創設超過25,800家公司,創造逾 330萬人次就業機會, 每年有2兆美元營業額。 每年有2兆美元營業額 疑問: 難道教育就是為了創造產值? 難道教育就是為了符合產業的需求? 教育的本意是否一定要跟經濟發展一起討論? MIT單一學校創造的產值及培育的人才對社會整體貢 獻的省思 4


麻省理工學院(MIT)經驗(續) 1.

諾貝爾獎有物理、化學、生理醫學、經濟、文學、和 平獎等六大獎類;MIT歷年來已產出『73』位諾貝爾 獎得主 其中多數是在近50年內獲獎 獎得主,其中多數是在近50年內獲獎。

疑問: - MIT如何讓經濟成就與學術成就並存? - MIT能,台灣能不能?

5


目前台灣的教育定位 – 教育施政願景 提供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可以快 樂學習成長 培養社會好國民、世界好公民,讓國家更 有競爭力,人民生活更好

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網頁版) 吳清基 2009年11月05日 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1044 最後瀏覽日期2009年11月18日

6


目前台灣的教育定位 – 教育施政主軸 11. 全人教育 2. 生命教育 3 終身教育 3. 4. 完全學習 5 健康校園 5. 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網頁版) 吳清基 2009年11月05日

11. 優質學習 2. 適性育才 3 公義關懷 3. 4. 全球視野 5 永續發展 5. 教育施政藍圖(98 – 101年)

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1044 教育部網站:http://www edu tw/secretary/content aspx?site content sn=21044 最後瀏覽日期2009年11月18日

疑問: - 當前教育施政主軸中,對於創造力(creativity)與創新能力 (innovation)的培養規劃如何?

7


教育在WTO中的定位 ¾ 是服務貿易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

GATS)中的一類服務類型,區分為 Primary Pi Ed Education ti Services S i Secondary Education Services Higher g Education Services Adult Education Other Education Services - 目前各國已開始以服務貿易的角度來看教育服務。 - 台灣有豐富的教育服務經驗與知識 台灣有豐富的教育服務經驗與知識,卻不是很重視教育 卻不是很重視教育 服務貿易。 8


經濟發展與教育服務業

MIT經驗 語言教育訓練 華語測驗、TOEFL測驗 、GRE測驗、日本語能力測驗 (JLPT) 技能教育訓練 才藝教育訓練 其他教育服務業

9


教育服務業的發展與選擇

台灣需找出發展教育服務業的利基切入點

華語學習市場? 文化創意教育服務市場? 農業技術教育服務市場? 醫療教育服務市場? (食品)安全認證教育服務市場? 技能訓練教育服務市場? 中草藥應用教育服務市場? 傳統療法教育服務市場? 其他 10


21世紀的教育發展定位與產業政策

政府目前如何定位教育服務業? 正規教育與技能、才藝補習教育間是否應考量有不同開 放政策? 台灣的教育服務如何國際化? 教育單位中不斷進行研發的目的是什麼? 研發成果需不需要產業化?商品化? 是否應考慮以產業經營的方式來經營教育?

11


21世紀的教育發展定位與產業政策(續)

教育單位的經費是否永遠都要仰賴政府稅收來支持?或 是應該鼓勵經費自籌?若要鼓勵經費自籌,配套措施應 該如何? 目前不同經濟能力背景的學生都繳交相同的學費,這種 齊頭式平等是不是真的公平? 是不是需要有更完善的學費差異化負擔措施?措施又該 如何設計? 外國留學生來台是否也應該採取差異化的收費標準?

12


教育服務產業化 教育單位

正規教育單位

技能、才藝補習 教育單位

推動法人化, 採行分層分級重新定位

推動公司化, 提供經濟發展另一契機

教育單位法人化及公司化後,較易與資本市場結合而產生極大綜效 需要完善配套法令及健全發展的環境 正規教育單位法人化;技能、才藝補習教育單位公司化

研發成果利於商品化 創造財富機制、增加稅收 進一步利用這些稅收,照顧弱勢族群

13


教育服務產業化(續)

現行的教育體制是否壓抑了創新與創意的發展? 體制調整前是否需先進行組織調整? 教育主管機關的現行組織架構是否需要調整?該如何調 整? 公立與私人各級教育單位的現行組織架構調整?該如何 調整? 教育單位的管理模式與營運模式是否需創新?該如何創 新?該如何培養創新能量與創新環境?

14


正規教育單位法人化

正規教育單位轉型為法人,可以引進企業管理模式 目前制度下,公立正規教育單位會面臨國家機構角色的 限制 公立正規教育單位與民間設立的教育單位可並存 弱勢族群可由公立正規教育單位受教 不要限制民營產業的投資架構

15


正規教育單位法人化(續)

政府應重新檢討正規教育單位的角色定位 政府應重新區隔各級正規教育單位所負社會責任的高低 推動社會責任層級高的正規教育單位法人化 法人化有利於正規教育單位營運的有效性及時效性 法人化有利於讓教育資源釋出 活絡產業發展 法人化有利於讓教育資源釋出,活絡產業發展 法人化有利於開拓國際市場

16


技能、才藝補習教育單位公司化

教育服務在台灣被定義為公益產業,非營利產業 技能、才藝補習教育單位目前只能以補習班發展,無 法組成公司 對教育服務產業發展形成限制 法組成公司,對教育服務產業發展形成限制 以MIT為例, MIT為non-profit corporation,可不分配利潤給投資 人,但可到海外結盟,然而現行的台灣教育單位組 織型態是否可去海外佈局?

17


技能、才藝補習教育單位公司化的價值

提供經營體系,引進公司治理 籌募資金 股利運用 進行跨國經營佈局 增加成長機會

18


技能、才藝補習教育單位公司化的優點

較容易自資本及金融市場取得資金,添購高級的教育設 備、擴充教育事業體系、延聘各國人才,相對減少納稅 人的負擔 提供更多的社會基層教育服務 透過立法,要求提撥若干盈餘,辦理人才培訓、基礎 教育 社會教育服務 教育、社會教育服務 永續經營,建立百年基業 取得公司資格後,公司要件可以永遠存在 財產合法登記 取得公司資格後,財產可以直接登記於公司名下,加 強資產透明度 19


公司化與法人化 較易推動教育單位國際化

透過公司模式,較易進入國際市場 若無公司化,即使外商有意投資台灣教育單位, 會遭遇困難 公司化與法人化可以提高研發成果的運用範疇 與彈性

20


研發成果商品化


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架構 技術移轉

智慧財產權 研究與發展

全球化企業

研 發 機 構

創投基金

產業界 以知識為本的 產業與人力資源

政 府

資本市場

學術界

中小企業

新創企業 創業精神 22


科技研發價值鏈 技術研發中心 技術授權中心 技術移轉衍生 建立銷售網絡

23


技術研發中心

市場導向的智財商品化佈局

研發技術的分項、分段研發成果評估

傳統思維:技術研發-專利保護 市場導向:技術研發-市場價值-財務價值 核心技術之機密性質 商品化可行性

強化國內及國際委託研發佈局

策略聯盟 異業結合 24


技術授權中心

推動協同開發,於研發初期即引進評 估機制 技術授權中心之組織設計 特定/非特定授權與多方合作 國際授權之可行性與方便性

25


技術移轉與衍生公司

技術移轉、賣斷

評估機制建立

技術公司化 - 衍生公司吸引資本市場 資金投入,尋求未來股票上市(IPO)或 產業併購 產業併購(M&A)機會 機會 Holding company Operating company 26


建立行銷網絡

永續化經營的概念 國際同業併購 國際通路併購

27


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需求與機會


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需求與機會

國際市場的開拓:

大陸需要台灣發展經驗 新興國家也需要台灣發展經驗

華語學習風潮興起 知識流程外包(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趨勢 t i )趨勢 29


倫理與社會公益


教育單位的發展應考量 倫理與社會公益

應對市場需求深入瞭解

已存在的需求 vs. 創造新的需求 改善教育政策 提昇教育內容 加強培養理論與實務兼備的人才

當前世界性議題需要大量、多元的人才

全球暖化 - 需要綠能人才、節能省碳人才 人口老化 - 全球都需要保健醫療人才 糧食短缺或是食物安全問題 - 全球都需要農業發展人才 改善生活品質 - 全球都需要文創產業的人才 31


省思與結論


省思與結論

當前的教育架構如果不改變,當別的國家開放以公司形 態經營教育時,台灣是否會受到目前的組織限制而阻礙 了教育的發展? 教育單位法人化後是否可提供更多活力? 未來是否應適度開放教育單位公司化? 學費差異化收取是否較為公平? 現行的獎學金數額是否足夠?發放(審查)制度是否完善?

33


省思與結論(續)

教育單位法人化與公司化可以提高其彈性與活力 教育單位法人化與公司化對於國家整體競爭力以及人 民生活的影響不應被輕忽 適度開放教育單位的公司化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社福政策與產業發展間其實可以找到平衡點

34


謝謝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