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 2013 10 ack

Page 1

B叠

PHOTOSHOT/VOSTOCK-PHOTO

俄白钾肥公司或再 联盟。钾肥大战似 已告终,中国处于 利好地位

B6

www.tsrus.cn 本专刊为《环球时报》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

2013年 10月 26日

深入研究苏联历史 走出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不会重蹈苏联覆辙 《透视俄罗斯》记者 欧阳蕾

本期专刊导读 ●俄总理访华促能源同盟。两国总理 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1个双边 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其中四个最重 要的都与能源有关。__B2 ●走进莫斯科骚乱区探寻移民飞地真 相。莫斯科南部比留廖沃区举行集会 并引发骚乱。为何民众的愤怒在此处 爆发? __B3 ●走进俄中合建江苏田湾核电站。10 月18日俄中专家们参与了田湾核电站 4号机组浇筑仪式。__B4 ●俄对华粮食出口潜力大。俄中两国 本可以通过增加农产品贸易大幅扩大 双边贸易规模,但现行的植物检疫禁 令制约了这一发展趋势。__B5

REUTERS

月初,由中国中央编译局与人民出 版社合作编撰的9卷本《苏联史》 第一批5卷在中国出版发行,分别为: 第一卷《俄国革命》、第三卷《新经济 政策的俄国》、第四卷《斯大林模式 的形成》、第八卷《勃列日涅夫的十 八年》、第九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 期》。丛书展现了能引起中国精英阶层 兴趣的苏联各个历史时期。如何才能不 重演“老大哥”的悲惨命运?这已成为 许多中国人经常提出的问题。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 尔·季塔连科表示:“江泽民同志当选 总书记后,指示中国社科院集中主要精 力研究苏联解体经验。过去30年有关论 著被大量发表。中国正努力寻找一种方 法,既可以避免重蹈别人的覆辙,也可 以避免自己犯错。”现阶段,中国重蹈 苏联历史覆辙的可能性有多大?俄专家 认为,苏联的命运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北亚文明比 较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 诺夫表示:“中国重蹈苏联覆辙的威胁 只在1986年出现过一次。当时的中国改 革与苏联改革很相似。两国知识精英都 曾向往西方,如西方的价值观和西方的 生活方式。经过1986年和1989年两次震 惊舆论的事件后,中国精英阶层迈出了 具有决定性的两步,这是苏联未能走出 的。第一步即所谓的1986—1989年‘体制 停滞’。第二步则是邓小平‘南巡’讲 话后,中国开始选择走市场化改革的道 路。”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 斯—中国”中心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 尔·彼得罗夫斯基同意这一观点。他认 为,中国不受重蹈苏联覆辙威胁的原因 有二:第一,得益于对苏联经验教训的 认真研究;第二,中国的改革从经济入 手,而并非像苏联一样从政治入手。“ 两国的历史起点大致相同。中国改革走 的是一条更合理的道路——政治权力掌 握在共产党手中,实行一党制,以及维

星期六

1991年8月19日的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第一步。 护经济稳定并实施经济改革。因此,曾 经存在的体系并未被动摇。苏联的改 革从政治体系入手,苏共失去领导地 位后,国家体系也随之土崩瓦解。”两 个几乎同时开始改革的国家却走上不同 的发展道路。彼得罗夫斯基在对影响这 一进程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时表示, 苏联的军事和社会支出负担沉重,而中 国则不存在这一问题。“不要忘记,对 军工综合体的支出几乎占苏联经济总量 的75%,而社会负担也很沉重。这种情况 却完全没有在中国出现。中国并未积极 参与军备竞赛,而且现在才刚刚建立起 完整的免费医疗、教育和养老体系。” 在毫无条件地承认研究世界社会主 义前领导经验的重要性的同时,俄专家 提醒中国同行,不应从苏联解体事件中 得出太过单一片面的结论。通常被视为 导致苏联解体主要原因之一的改革具有 三大特点,即公开性、与西方合作以及 私有化。罗曼诺夫表示:“如果所得出 的结论是中国媒体不应批评政府以及 媒体必须受到绝对管束,那么很容易走 回苏联改革前的老路——要求公开透

明。如果中国政府选择苏联改革前进行 的类似冷战时期与西方对抗方式的话, 同样会毁掉这个国家。如果中国取消私 有财产,并作出企业收归国有且摒弃市 场经济的决定,那么就会产生灾难性的 后果,但中国已经在沿着另一条道路发 展。”罗曼诺夫认为,改革是对勃列日 涅夫停滞时期的回应,而中国目前面临 的主要挑战是在未来10—15年保持经济 6%—7%的年增长率。然而,即使发生经 济增幅急速放缓的情况,苏联经历的事 也不会在中国上演,因为中国经济的发 展环境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深度,而这一 点正是苏联所没有的。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管委会成 员亚历山大·伊萨耶夫总结道:“上世 纪80年代初期,苏联与中国的起点大致 相同,但二者却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如今中国正在崛起,而俄罗斯可能已跌 入谷底。中国何时将到达顶峰尚无法确 定——有人说2030年,也有人说2050年, 不过,重要的是,无论到达巅峰还是跌 落谷底,事态总会朝相反的方向继续发 展”。▲

● 俄中美如何在中亚寻找利益平衡 点。今年9月,习近平推出“丝绸之 路经济带”超级项目。现在,俄罗斯 面临三种选择。__B7

了解更多关于现代俄罗斯的 消息,登录 www.tsrus.cn 上海合作组织很快将增加两个亚洲大 国——俄罗斯支持印度和巴基斯坦加 入该组织。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发表署名文 章,具体阐述俄罗斯政府将采取何种 措施推动国内经济在危机后的进一步 发展。

俄罗斯免费医疗:陷入两难境地 《透视俄罗斯》特约记者 苏梦夏

联时期,政府决定通过完全取消收 费的方式避免民众遭遇不公平医疗 服务的情况。由于保障民众获得大规模 医疗服务,在实施初期的确取得巨大成 功,如治愈很多传染病患者,肺结核病 患数量大大减少,疫情得以控制。

苏联时期:患者权利难保证 然而,苏联的免费医疗体系逐渐将 富裕的精英医生变为自己医疗“工厂” 中的普通员工。医疗机构无法盈利,依 靠国家预算,常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 这直接导致医疗研究发展缺乏资金。

事实上,这也无法保障患者权利, 包括病患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知情权、同 意或拒绝接受治疗的决定权以及病情保 密权。而这些病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在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受到法律保护。 亚历山德拉的父亲于1970年末罹患肺 癌。当时,主治医生可以不将实际诊断 结果告知患者,但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 下将其病情通知家属。医生叹气道:“ 能活多久就让他活多久吧。”亚历山德 拉与母亲也支持医生不进行治疗的决 定。亚历山德拉父亲一年后病逝,自始 至终不知道自己的诊断结果。尽管他也

许已经猜到了,也猜到自己被剥夺了治 疗与否的决定权。至于亚历山德拉,她 的世界观也随着时间发生了改变,后半 生都因替父亲做决定而感到自责。 此外,苏联时期患者没有选择诊所 或医院的权利,甚至自费都无权选择。 在何处就医由所登记的居住地点确定。 重病患者可能被送往更高级的医院接受 治疗,但也需由其所居住地的医院决 定。即使付钱也无法直接前往你所选择 的医生处就医。于是,人们开始托关 系,找门路。 (下转B3版)

真能在淘宝上买到俄罗斯面包吗?一 对俄罗斯夫妻讲述其在中国的生活, 对故乡和俄罗斯美食的怀念,以及如 何做起这个生意的。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