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35

Page 1


本書使用指南 本書將人生難題分為原生家庭、工作與職場、感情、婚姻、性格、 人生 6 大類,每大類底下各提出數個常見難題,每個難題的解答會依 照以下格式呈現:

《題目》 最想問的人生難題,共 52 題。

《示意漫畫圖》 以單格漫畫方式,簡明扼要呈現出問題。

《常見提問》 條列個案實際提出的難題,即使遇到相同的人生難題,仍會因 人、時、地的差異而以不同形式的問句提出。

《親友團觀點》 尋求周遭親友協助時,常會聽到的建議或答案,主要是列出「不 恰當」、「不正確」的部分,以作為提醒 ( 當你想要助人時 )。當然 有些親友團的建議是「標準答案」,這部分會列入以下 2 個觀點呈現。 每個觀點都會以星等標示「雪上加霜度」,5 顆星表示詢問度最 高、造成的傷害最大,依此類推。

《醫師觀點》 以心理學、精神醫學概念為根本,再搭配醫師的臨床經驗與專 長,列出可行的建議或答案。同時,因為篇幅有限,而許多回答都牽


涉到特定心理機轉、精神醫學概念,因此節末附上「心一點靈」,讀 者可以透過這部分所提供的訊息自行深入了解──除了給你魚吃,我 們還希望你能學會自己捕魚。

《心靈觀點》 持平而論,有不少人生難題很難只從理性的邏輯分析加以處理 (最典型的例子是生老病死、老天不公),有時得從更深層的角度切 入,調整看待、面對難題時的心態。雖然有不少人透過「宗教」來自 我協助,但是因為每個人對宗教的接受度不同,因此本書將不會提到 特定宗教的概念,而是從更廣泛的「靈性體系」角度切入。

《心一點靈》 若有其他需要補充的說明,會列在這裡供讀者進一步搜尋,包括 參考書籍、關鍵字等。 雖然大略分為 3 個觀點,但每個層次底下會有不只一個建議或解 答。畢竟面臨同一個問題時,由於當下的人、時、地等不同條件,顯 然不可能有「一招半式打遍天下」這種好事。讀者必須依照所需,選 擇最適合當時狀況的解答加以仔細閱讀、思考,並且實際應用在面對 與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問題的「答案」固然重要,但獲得答案的「過程」 其重要性更加不可忽略! 最後的提醒:本書不應該,也無法取代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如果 本書提到的人生難題已經造成個人情緒、生活上的嚴重干擾,仍須直 接就醫尋求協助。


4

作者序 一本結合 2 位精神科醫師智慧的自助助人寶典 賴仕涵

在身心科門診中,個案除了與醫師討論自己的「病情」與「症狀」 以外,其實花更多時間的,往往是詢問生活中實際遭遇的諸多「人生 難題」。然而在現行健保制度的影響下,1 節 3 小時的門診時間內, 醫師少則看 20 位個案,多則可以破百。這麼一來,連討論病情變化、 藥物副作用等「迫切」問題都不見得有足夠時間了,更遑論要談到「非 迫切」的生活困擾了。然而身為身心科醫師,我們也很清楚這些「非 迫切」的困擾不但可能造成症狀的不穩定,甚至根本就是造成個案目 前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 另一種常見狀況則是,個案雖然還未達到疾病的程度,但因為深 受生活困擾之苦,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協助,卻發現 醫師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回答、解決自己的問題,進而失去對醫療系統 的信任,導致日後嚴重到真的有需要就診時,反而不再尋求醫療協助。 在上述兩種狀況下,經濟狀況許可的個案尚能選擇自費心理治療 的服務,每週花費 2,000 到 5,000 元不等與心理師會談 1 小時。至於口 袋不夠深的大多數人,就只好尋求身邊親友、或者其他「千奇百怪」 名目的協助。運氣好的,有機會得到一些好建議,協助自己度過難關, 但這樣的機會其實不多。臨床上實際看到現象,往往是能夠「維持現


狀」就算祖宗積德了,「雪上加霜」的結局反而更為常見。 身為理當助人的身心科醫師,處在當前的外在現實條件下,我們 除了深感無奈,也發現自己其實還能做些努力與改變。於是,有志一 同的 2 位中生代精神科醫師,決定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貢獻,進而促成 了本書的誕生。 正式展開內容之前,有 2 點補充與提醒: 1 本書僅針對「人生困擾」提出解答與建議,因此不會討論到,

更無法「治療」疾病。因此如果這些困擾已經造成嚴重的情緒問題或 對實質生活產生影響,在嘗試解決問題的同時,仍應至身心科就診接 受治療。 2 前文所提的身心科現況,雖然的確普遍發生在臺灣各地,但

並不表示所有醫師皆是如此。在艱困惡劣的現實條件下,仍有許多醫 師秉持初衷,花費大量時間與個案會談,協助回答及解決生活中的難 題(收入比起其他醫師當然就少了許多)。在此特別強調,並向他們 致敬。如果你的醫師就是其中一員,那麼恭喜!你應該不需要這本書 了?──其實不然,因為你或許無法詢問他每一個問題,所以你仍可 透過本書,學習協助周遭的親友面對、解決這些難題!


4

作者序 面對挑戰,你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蘇渝評

我們從小到大總會面臨許多需要 做出抉擇的挑戰,大至結婚對象的 選 擇、 工 作 的 去 留、 住 在 什 麼 地 方 ……, 小 至 像 左 方 這 張 圖: 每 天上班必經的路線突然施工過不去 了,今天要怎麼去公司的問題。 人生的問題都是沒有標準答案 的,因為人生的選擇沒有什麼答案是最正 確的。如果人生的問題最佳答案就只有一個, 那豈不是太無趣了?每個人就像電腦設定好的程式,過一樣的生活就 好了? 高中努力讀書就對了;大學想辦法進臺大醫學系就對了;畢業後 留在臺大醫院當教授就對了;一路做到退休就對了?──如果真是這 樣,現在的臺北市長就不會是個醫生了,對吧? 對於問題的解答,老師說的不一定是對的;親人的安排不一定是 最有利的;醫生的建議也不見得是最好的,但是,多聽聽別人說的、


4

多看看別人的想法,可以讓自己在尋找人生難題的答案時有更多的選 項。很多人遇到問題時,習慣用 O X 的是非題答題方式來做決定, 或者是 1

2

3 的單選題來做選擇,然而聽聽老師的話、思量親人

的安排、參考醫生的建議,你的是非題或單選題就能擴大變成 a b

c

d

e …… z 的多選題,而這當中,或許就能找到最貼近自

己需求的一個,甚至數個答案呢!

就像一開頭的上班必經道路施工中,被警告標誌擋了下來,左邊 那條路雖然也可以到公司,但是想想那還得繞遠路而且經過人潮擁擠 的菜市場,一想到就煩,那麼怎麼辦?你要怎麼去公司呢?你只有忍 耐菜市場的「擁擠去公司這個選項」嗎? 想像一下:你可以調頭走超出圖片的另一條道路;你可以把機車 推到人行道上慢慢推過這段施工再上車;你可以把車停在路邊走過施 工路段再改搭公車;你甚至可以打個電話跟老闆請假,公司連去都不 用去了!──或許你會說:「這不是腦筋急轉彎嗎?」沒錯,人生所 遇到的問題與挑戰,常常需要讓腦筋轉個彎才能找到解答!但別人的 答案也不一定適合自己,假如你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單薄書生,當然 推機車上人行道的選項就不適合你啦!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的腦筋轉個彎,面對人生的挑戰能變得輕鬆 一些!對了,如果你有個好朋友叫哆啦A夢的話,就打電話請他送任 意門過來不就行了嗎?(笑)


4

Contents

目錄

本書使用指南 作者序/賴仕涵 一本結合 2 位精神科醫師智慧的自助助人寶典 作者序/蘇渝評 面對挑戰,你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CH1 原生家庭 1-1 1-2 1-3 1-4 1-5 1-6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所以一定要乖乖配合? 兄弟姐妹應該一輩子相親相愛、互相支持? 對外人和對自己人怎麼差那麼多? 我可以「不管」家人嗎? 資助孩子的「限度」? 家人(父母)帶給我的「陰影」怎麼解決?

14 18 22 26 30 34


CH2 工作與職場 2-1 職場無朋友?為什麼同事好難變死黨? 2-2 如何面對討厭的同事、主管? 2-3 我該同流合汙還是獨善其身? 2-4 拒絕不了別人怎麼辦? 2-5 工作壓力很大該怎麼辦? 2-6 工作應該全心投入?適時偷懶? 2-7 換個位子就換個腦袋對嗎? 2-8 我是草莓族嗎?一直換工作怎麼辦? 2-9 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2-10 職業婦女的悲哀 2-11 還不了的人情債?

40 44 48 52 57 62 66 70 74 78 84

CH3 感情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為什麼總是遇到爛桃花? 男朋友很花心怎麼辦? 為什麼總是等不到適合的對象? 初戀(與過去戀愛史)的「詛咒」 改變另一半可行嗎? 為另一半改變不對嗎? 為什麼他(她)總是不懂我的心? 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90 94 98 101 105 109 114 118


4

Contents

目錄

CH4 婚姻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麵包與愛情的抉擇 該不該改變另一半? 夫妻間能不能有秘密? 想當頂客族?該生養下一代嗎? 另一半外遇,我該怎麼辦? 不離婚對小孩比較好嗎? 整形、瘦身真能挽回另一半的心? 夫妻不能吵架?吵架不好? 不知道怎麼跟婆家(娘家)相處,怎麼辦?

124 128 133 138 142 147 151 155 160


CH5 性格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我無法接受自己的個性! 緊張兮兮未雨綢繆? 外向好還是內向好? 自卑好還是自大好? 該怎麼改變「想法」?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名人傳記、勵志書籍害人不淺? 社群網站害人不淺!

166 170 174 179 184 189 194 199

CH6 人生 6-1 為什麼要活下去?人生意義何在? 6-2 為何總是快樂不起來? 6-3 找師父?找醫師?我應該選哪一個? 6-4 信教 v.s. 學習身心靈概念? 6-5 宗教帶來的罪惡感 6-6 過得好好的,為什麼還要想這些有的沒的? 6-7 我怎麼這麼倒楣?老天不公平! 6-8 這世界怎麼了? 6-9 為什麼要行善?助人有何意義? 6-10 人生的抉擇好難啊!

206 210 216 221 225 229 234 239 245 250



CH.1 庭 家 原生


1-1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所以一定要乖乖配合?

喬伊在父母的陪同下走進診間,才沒多久醫生很快就知道問 題出在哪了。 「我爸從來不尊重我,可以說是獨裁!」喬伊說著轉過頭看 著父親,「你為什麼偷偷把我的志願填完?我早就跟你們說過我不 想讀醫學系!」 「雖然醫療體系崩壞了,但至少這條路算是比較平順的,爸 爸還能罩你……」當醫生的父親說。 「我就是不想跟你做一樣的事!我不想跟你一樣,救了人還 被告!」喬伊叫著。 「喬伊,你就聽爸爸的話吧,他也是為了你好 啊!……」母親打圓場說。 「為了我好的話就得聽從嗎?我長大 了,我自己的將來自己決定!」喬伊忍不 住狂哮。 「好!你的將來自己決定!那你 就自己打工付學費養活自己吧!」父親 氣得甩門離開診間,只留下狂暴中的喬 伊和擔心的母親……

常見提問 ‧「孝順」表示盡孝,就得「順從」,所以應該聽父母的話? ‧ 成年以後,在法律上算是完全自主了,還要繼續聽父母的話嗎? ‧ 和父母總是意見不同,該怎麼辦?

14


親友團觀點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他們歷練比你多很多,又不會害你,你就聽他們 雪上加霜指數:★★★☆☆ ‧ 都已經西元多少年了,哪有父母親還管子女管這麼多的?更何況你都

52

個人生難題

的話嘛……

最想問心理醫師的

人生有法度

已經成年了,哪有一定要配合父母親的道理? 雪上加霜指數:★★★☆☆ ‧ 現在是民主的時代啦!就投票嘛,一人一票看誰獲得比較多的支持! 雪上加霜指數:★★☆☆☆

醫師觀點 家裡頭遇到意見不一的問題時,大部分的人會很著急,會想要盡快 得到一個答案,很直覺得會想辦法說服對手(比方說父母),辯贏了就 成功了。然而當家庭裡有這類攸關人生與未來的題目時(例如工作、婚 姻),大多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辯出一個結論出來的。 因為,事實上你和家人都一樣,沒有人能夠確定自己的選擇是 200% 正確的。所有的選項都有好有壞,就像辯論比賽一般,辯論結束並不會 得到真理。辯論結束,我們頂多只能說甲隊的辯論技巧比乙隊好,所以 甲隊勝利──但是,甲隊支持的論點仍然不是真理。 子女與父母間的衝突也是如此,吵架沒有解決問題;辯論也不一定 能解決問題,因為解決問題的重點並不在「答案」,而在「追求答案的 過程」。 解決問題、追求答案最忌諱的就是「先畫靶再射箭」,當子女已經 先畫了個靶、父母也畫了個靶,雙方開始討論要怎麼射箭根本是沒有意 義的事,大多都是不歡而散的情緒化收場。即使一方獲得了勝利(箭射 中了自己畫的靶),卻也傷了和氣。 不如就和父母親一起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談吧!要父母親「平心靜 氣」的先決條件是:你得先耐得住性子、忍住脾氣。先約定彼此要好好

15


討論各種選項的優劣,避免說出像「啊你不懂啦!」、「你死腦筋啦!」、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要多!」這類的情緒化字眼,針對問題與 各種選項將想到的優缺點用紙筆寫下來,這有助於雙方看清彼此的癥結 在哪,試著協助思考該如何化解困難。當你的想法能讓父母親完整接收、 父母親的想法也能讓你理解,接下來不論最後的決定如何,雙方也才能 「服氣」。 更重要的,在這追求答案的過程當中,或許你能和父母一同找到更 多的可能性:或許兩個選項是能有交集的,也或許你們找到了其他雙方 都可以接受的選項。對於父母的話,做子女的不會只陷入「只有配合與 不配合」的是非題泥淖中啊!

心靈觀點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是會互相帶給彼此影響,朋友亦然,戀人亦 然,家人自然也不例外。不過人們常會忽略的盲點在於,即使是「晚輩 對長輩」其實也是如此,箇中原因當然與我們從小所受的東方傳統文化 觀念脫不了關係。 透過彼此間的對話、溝通,目的並不是為了說服對方「全盤接受」 自己的想法,而是「拉近」彼此的差距,減少因想法差異太大所造成的 負面影響。原因是:每個人的個性、生活背景不同,想要好好相處當然 沒那麼容易,即使親如家人也難以避免。 或許你會質疑:對同輩、晚輩也就罷了,難道對「長輩」也要如此? 難道要不聽話、不配合?難道要「改變」父母?這豈不是「不孝」嗎? 1 如果你決定「一輩子」都聽父母的話、配合父母的安排,且有把

握能一直堅持下去,恭喜你,你將會被提名為「新二十四孝」之一! 2 問題是,真能做到的人太少了,常見的狀況往往是:基於孝心抱

著「一定要乖乖配合」的心態,一味採取壓抑、忍耐的方式面對,往往 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情緒崩潰、爆發,和父母惡言 相向、甚至負氣出走斷絕關係。如此一來,反而與自己原本的期望背道

16


而馳──不但沒做到「孝」,反而是標準的「不孝」! 3 因此,較妥善的做法應該是「視情況不配合」。何謂「情況」?

天時、地利、人和是也。用比較簡單明瞭的說法就是「要會看人臉色」。

不會太輕鬆,一定要有毅力與耐心。記得「日起有功」這句話:有努力 就有改變的機會,那怕只是一丁點的改變,只要堅持的時間夠長,累積

52

個人生難題

4 最後重要提醒:這樣的「改變」過程絕不可能太快,實行起來也

最想問心理醫師的

人生有法度

到一定程度就能發揮「滴水穿石」的效果!

White Lie

心 一 點 靈

直譯為「白色謊言」,就是中文的「善意謊言」。在身心科門診處理過 數不清的家庭問題後,我必須說「親子關係」是最需要運用 white lie 的場域。 理由很簡單:父母親與子女至少差距 20、30 歲,在當今劇烈變動的環境 中,已經不只是一個世代,而是數個世代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差異。因此, 要苛求為人父母全盤「接受」子女的想法,或者硬性「規定」子女全然遵從老 一輩的意見,原本就是不可能、也不恰當的。也因此,適時的 white lie 就扮演 了重要的「潤滑劑」角色。 再進一步解釋,white lie 說好聽叫做「見機行事」,說難聽就是「陽奉陰 違」。只不過,不能只注意到「違」的概念,而是要先做到「奉」,而且要做 得自然、做得漂亮。 試問,有多少年輕一輩父母是從不給小孩吃零食、喝冷飲的?但是為人 祖父母者,又有多少會欣然接受這些「不健康」食物進金孫的肚子裡?如果你 明知父母很介意,每次給小孩吃這些食物後,應該「老實」向他們大聲報告, 或者故意不提、說些 white lie ? 再試問,在年少輕狂的大學時期,夜遊、通宵唱 KTV 都是稀鬆平常的聚 會活動,但有多少父母會很放心子女半夜還和同學出門玩樂?如果明知父母很 容易操心,但又不願意被同學視為不合群,你會「老實」一一交代行蹤,或者 學習說 white lie ?當父母耳提面命叮嚀你太晚不要出門時,你應該據理力爭說 服他們,或者先做好「奉」(避免他們擔心),真有必要「違」時,該去還是 得去? 前文所提到的「視情況不配合」,唯有與「white lie」妥善搭配運用,才 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17


1-2

兄弟姐妹應該一輩子相親相愛、 互相支持?

小玲被她的老公帶來門診,才剛坐下眼淚就掉下來了。 「醫生,我很擔心她被家裡的壓力給壓垮了,所以帶她來看 醫生。」小玲的老公說。 「我原本以為我們四個兄弟姐妹感情很好的,」小玲一邊擦 著眼淚一邊說,「沒想到為了照顧年邁父母的問題,竟然每一個你 推我、我推你的……」 「自從爸爸中風之後,我只要有空就 回老家看他們兩個老人家,現在媽媽 年紀也大了有點失智症,應該大家 要輪流照顧他們兩老的,卻沒有 人想幫忙。」 「我們兄弟姐妹以前感 情很好的,結果現在要一起出 錢 出 力, 卻 每 個 都 推 說 沒 辦 法 ……」 小 玲 說 者 又 哭 了, 「畢竟是自己的爸媽啊,我還 以為大家會同甘共苦的……」

常見提問 ‧ 既然是兄弟姐妹,不就應該永遠相親相愛嗎? ‧ 父母要我什麼事都聽哥哥的,可是他常常做出不好的決定,怎麼辦? ‧ 我這個妹妹從小就眼高手低,一直跟我借錢說要創業卻老是失敗,我 該拒絕嗎?

18


親友團觀點 ‧ 家醜不可外揚啦!

‧ 家人就該互相扶持、互相幫忙啊! 雪上加霜指數:★☆☆☆☆

52

個人生難題

雪上加霜指數:★★★☆☆

最想問心理醫師的

人生有法度

‧ 胳臂不可往外彎,不論如何家人都要團結一致啦! 雪上加霜指數:★★☆☆☆

醫師觀點 我總是直接了當地反問:「為什麼兄弟姐妹就『應該』一輩子相親 相愛?」 從理性角度探討 兄弟姐妹屬於民法上的「二級血親」,從「親疏遠近」的角度切入, 比起與父母、子女間的「一級血親」關係原本就較為疏遠。即使和同屬 二級血親的祖父母相比,因為少了親子照顧之情,相對而言也同樣較疏 遠。至於配偶,就法律上所賦予的角色,位階甚至比血親還來得高。 為什麼建立「親疏遠近」的概念很重要?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金錢、 物質都是有限的。如果手足欠了幾千萬向你借錢,你應該犧牲自己家庭 的生活費用,或者先從「親疏遠近」的角度思考,優先顧好子女和另一 半?就算你是億萬富豪,錢對你而言不是問題,你同樣只有一天 24 小 時,當被迫做出取捨時,你應該犧牲自己和另一半、子女的相處時間, 或者優先陪伴他們? 從感性角度探討 年幼時大家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個性、生活習慣也都尚未發展成 熟,相處起來比較不會有問題,當然也比較容易做到「相親相愛」。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兄弟姐妹各有不同的求學、就業、婚姻、人

19


生經歷,個性與想法的差異隨之越來越大,處理起事情(尤其是家務事) 自然會不同調、甚至產生衝突──小從該怎麼幫父母祝壽,大至該如何 處理財產皆然。 在這種狀態下,還奢求比照年幼時的相親相愛,難以接受外在現實 條件的改變,當然會造成自己的調適困難,甚至對手足互動帶來反效果! 當然這並不表示手足間就「不能」相親相愛,而是「心態上」要調整: 能夠相親相愛是很大的幸運與福氣(高標準),不能把它認定為每個人 「應該」都必須做到(及格標準)。這麼一來,才能較為實際、客觀的 看待手足間的互動,減少不必要的失望與憤怒。

心靈觀點 在身心科門診中,很多時候會發現,個案的困擾來源其實並非「事 件本身」,而是對事件「先入為主」的「心態」與「想法」。用最簡單 的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應該」──兄弟姐妹「應該」一輩子相親相愛; 另一半「應該」了解我在想什麼;老闆「應該」體諒我身體不好;擋在 前面那輛慢車的駕駛「應該」讓我先過。 因為抱著這樣的預設想法與心態,一旦事情不如自己的期待,就會 感到氣憤、沮喪。唯有記住「應該」這個關鍵詞,提醒自己隨時檢查腦 中是否又冒出這兩個字,才有機會進一步學習調整它,進而減少對自己 的負面影響。 或許你會說:總不能事事委屈自己,有很多事情的確是「應該」吧? 確實如此。因此,學習重點應該放在「分辨」哪些事「應該」的比例比 較高,哪些事「應該」的比例比較低。 用個最極端的例子:我們不應該傷害、殺害別人,這件事看似天經 地義無可反駁,但其實它也只不過是「應該」的比例比較高罷了,而非 「絕對」──當歹徒持刀砍向你,而你手中有一把槍,你「應該」怎麼做? 把槍丟下讓他砍嗎? 相較之下,諸如前面所提的幾個例子,「手足一生相互友愛」的「應

20


該」比例當然就低了許多。 什麼原因會讓你覺得「應該」和兄弟姐妹相親相愛呢?老師教的? 父母叮嚀的?上人開釋的?還是你自己這麼認為的?

著「不這麼做會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父母、對不起上人、對不起自己」? 「應該」做的事,常意味著「捨不得不做」──不論是哪種形式的

52

個人生難題

「都有吧!」你可能會這麼說。仔細想想那樣的「應該」是否意味

最想問心理醫師的

人生有法度

捨不得。會讓你捨不得背棄兄弟姐妹的原因,可能是基於自己和手足間 的感情,也可能是父母交給自己的任務,除了親情還會是什麼呢? 「應該」做的事,也常意味著「不這麼做將來會後悔」──不論是 哪種形式的後悔,而後悔必定暗示著發生了某種程度你不願見到的傷害。 那麼,如果不跟兄弟姐妹相親相愛、互相扶持,你覺得會發生怎麼樣的 傷害呢? 如果那可能的傷害很大,大到你無法承受,那麼你「的確應該」別 讓這樣的傷害發生;「的確應該」去做那件應該做的事。如果那可能的 傷害也沒什麼,那麼你也就「不是那麼應該」去做那件事了。 說穿了就是家庭手足間手牽手轉圈圈,「應該相親相愛」這個向心 力、與「不值得相親相愛」的離心力,孰強孰弱罷了啊! 所以,這個手足讓你對相親相愛這事產生遲疑的離心力,究竟有多 大呢?

心 一 點 靈 為什麼「應該」害人不淺? 以下從三個切入點說明:為什麼太常想到「應該」很容易害了自己? 1 當你常常抱著「應該」的想法與人互動,很容易不知感恩、不懂珍惜,而這

樣的心態往往就會造成失去。這在親情、感情、婚姻上都很常見:子欲養而 親不在、失去的永遠最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2 當你常常抱著「應該」的想法過日子,遇上不可能凡事如你所願的人生,必 定會屢屢感到挫折。結果不管是感情受挫、求職不順、投資失利,或者本節 所提到的內容,當然都會讓你心情大受影響! 3 當你常常懷著「應該」的想法面對未來,很容易把自己搞得草木皆兵、緊張 兮兮,甚至進退兩難、影響判斷與決定。

2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