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香港有說不盡的緣分,從 1997 年算起,這許多年來,為了諸多原因, 來來回回總有二十多回。我既不是專購港貨舶來品的跑單幫分子,也非帶 團導遊,更無事業在港島。說起來,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何會去香港這麼多 次,直把港島餐廳當成自家廚房,彷彿有點時間就可以前往轉上一轉。甚 至,工作非常忙的那幾年,恐怕去香港的次數還比進自家廚房的次數高呢! 也因此,因緣際會曾經與朋友合作過一本香港書《轉轉香港》。然而,該 書僅著墨在香港島上,九龍一地完全空白,我一直深以為憾。 在推廣我另一本書《追櫻》的書展上,認識來自香港、非常喜歡臺灣, 甚至為臺灣寫了《遇見幸福臺灣民宿》一書的葉錦鴻先生,兩個各自對對 方家鄉懷有好感的寫作人一對上,忍不住就寫癮發作,再次起了寫香江的 念頭。經過一年曲折離奇的隔空交流,從兩人合寫臺北、香港,到各自寫 兩個城市,想法一再改變。直到最終塵埃落定,確認寫作方向。這本書的 操作迥異於以往,首刊直接跟中國的出版社合作,算是真正在大中國地區 發表我的第一本著作(從前曾有《巴黎維也納》一書是由正體字轉簡體字 出版)。然而,我仍想為它找一個臺灣的家。
華成是《轉轉香港》的出版者,也是我第一本書的娘家,能夠再次由 他們接手,實在是很幸運的事。更要特別感謝時常被我麻煩的編輯小靜與 任勞任怨的美編,這應該要在第一本書初刊時即說的感謝詞,晚了五年左 右才終於說出,希望華成的諸位不要抱怨我駑鈍才好(笑)。 本書雖不能說蒐羅盡香江之好,但確實是我多次遊港後仔細刪選出的 精華,若是遊港老手或許不屑一顧,然對初赴港者未嘗不是簡易的指南書。 只是話說在先,諸推薦地、餐廳、小食難免帶著強烈的個人喜好,若您按 圖索驥前往後不盡如意,那定是我之過,而非港之錯,先在此說上抱歉。 可萬象香江豈容錯過?哪怕您不愛我所書寫,香港還是要去的! 若有疑惑指正,煩請電郵至 jas@jaschen.com,我雖所知不多,卻必 是知無不言唷(笑)!
Chapter 1
我不知道別人如何,但我到香港,必定先赴港島,或著說,上環。 當然,說起香江,有名的應該是熙來攘往的彌敦道,是徹夜通明的 霓虹燈,維多利亞港灣的夜景和天星小輪,吃不盡的點心、奶茶、粥、 湯、麵,也最先想到周大福的黃金。這一切,多半落在人聲鼎沸的九龍, 無怪乎不管是廣東道,還是彌敦道,人潮始終川流不息。 可是我唯獨喜歡港島,尤其是上環。 上環是一派舊香港氛圍,步調要比九龍慢,人相對少些,能看的東 西稍微多樣些,在這裡就算吃同樣的港式點心似乎都比較香。人在這地 頭上暫且忘卻拚搏廝殺、紙醉金迷,還能有份不屬於遊客的從容,可以 8
慢慢踱步,緩緩看街。
「慢步」時間:早上 10 點至午後 5 點 遊玩方式:步行為主,叮叮車為輔 路線:上環地鐵站→海味街、乾貨街→生記→ 樓梯街→文武廟→摩羅上街→香港醫學博物館→ 亞洲藝術文獻庫→荷里活公園 / 水坑口街→ 皇后街熟食中心 / 蓮香居→西港城→海安咖啡室→ 源記甜品→西環
干諾道西 德輔道西 源記甜品
皇后街熟食中心 (ABC Kitchen) 蓮香居 海安咖啡室
干諾
荷里活道
道中
上環 德
觀 城西 日 道 落 處 )
輔
亞洲藝術文獻庫 (AAA)
生記
道
中
文武廟 香港醫學博物館
(
西環碼頭 (觀日落處)
西港城
多次來港,起初的一兩天大抵都是這樣過的: 先到上環走走,一轉繞進生記喝魚片粥,再來也許看看海味街的乾 貨,若很有興致便可以從西港城一路走到文武廟附近,順路在荷里活道 漫步。或窩入海安咖啡室發呆,或跳上路面電車兜風看景。中午也許在 皇后街熟食中心覓食,也許去距離皇后街熟食中心不遠的蓮香居。總之, 上環有許多美味小食,吃是不愁的。長長的荷里活道有許多藝廊可以看 看,也有公園能坐。差不多將近黃昏時再走到西環,那是從前「鬼佬」 喜愛的聚集之地,小巧的酒吧眾多,喝一杯啤酒的時間,恰好可以面海 看看日落。 這能算是我敝屣自珍的一日上環行程,且容我野人獻曝一番。
9
旅遊香港,基於某些原因,絕大部分住在港島北角一帶。北角、 上環各屬港島兩側,來回需跨越整個港島,但交通上很方便,搭乘 地鐵不過一會兒功夫。如果很有閒情,偶爾也會跳上俗稱「叮叮車」 的路面電車,搖搖晃晃地前往。 香港本來就小,又已來過許多次,基於好好休息的原則,我通 常不七早八早趕著出門。於是閒閒走在上環時多半已是十點左右, 街上人不多,店家也一副開門不久的閒散模樣。
海味街與乾貨街 從上環地鐵站出來,沒幾步就有幾條街可看,比如永樂街、文 咸西街,又或德輔道西、高陞街。這幾條街都是香港有名的乾貨街, 專賣南北雜貨,猶如臺北的迪化街。不過氣氛要閒散些,因為沒有 迪化街那樣眾多商家競爭,老闆們也就不那麼較勁,你賣你的海參, 我賣我的鮑魚,一片平和。 雖然都是乾貨,其中也有講究,永樂街和文咸西街主要賣的是 參茸、燕窩之類補品,在店裡翻揀的客人彷彿也要貴氣一點。德輔 西道就是海味街,走入其間,空氣中鹹魚、蝦米的氣味瀰漫鼻腔。 高陞街主打藥材,香港人熱愛煲湯,中藥行便將藥材挑選出來,包 裝成十全大補湯、人參當歸湯、養氣湯、美顏湯、平肝疏肺湯等, 專供忙得不見天日的港人買回去一扔鍋裡了事,至於效用如何?就 不得而知。 即使不買乾貨,在這帶走逛仍頗有趣味。滿眼樓高參天,卻不 10
見摩登,倒有種古味。街道狹窄,招牌寬大,雙層巴士從招牌下驚
險駛過,一老者在其後悠悠推著兩大簍筐的三輪車緩行,畫面卻極 協調,一點都不衝突。 不過,特意在早晨來上環主要還是為了填飽肚子,畢街上的生 記專賣好粥,而我恰好特愛喝粥。
11
12
生記 粥,本來就是華人飲食文化的一絕,據說黃帝時代就有,基本 上有米飯的地方就有粥,只是各地煮粥的方式、原料不盡相同,品 相也不一樣。比方臺灣的鹹粥,湯中見米粒,粒粒分明,粥中不僅 可放軟糯之物,即便是乾蝦米、鮮筍絲、青蔥花也能放,跟袁枚在 《随園食單》中談到的粥:「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 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完全不是一回事。 廣東粥講究大火生滾,小火熬燉,那樣貌就像袁枚筆下「水米融洽, 柔膩如一」的粥了。 起初我會到上環生記,是因為讀了蔡瀾先生的推薦。蔡瀾在《蔡 瀾常去食肆 150 間》裡,第一間推薦的就是生記。這還不夠,書末 的「八大早餐」去處第三間又是生記。於是按圖索驥前往一探究竟, 看看這間「老香港無人不知的完美粥店,吃過一定上癮」的生記, 到底如何了得。 與九龍區同樣頗負盛名的粥店富記相比,生記雖小,可是清潔
得多。既然是為了喝粥而來,眼睛裡當然也只注意到粥,雖然此處 也賣茶餐廳的奶茶、三文治之類飲食。粥的品相大致以魚腩、魚球、 魚片,以及豬肉、豬肚、豬潤(即豬肝),還有牛肉、雞肉、皮蛋為主, 作為各式排列組合,卻屬魚粥類多一些。一碗要價不貴,正午 12 點 半前結帳或午後 2 點半入席,還可減價 3 港幣。 點了據說是招牌的魚片豬潤粥,送上來好大一碗。一喝粥底, 大骨的香氣濃郁,帶點海味。粥滾燙,初端上來時魚片還有點生, 但不一會就熟了。待稍涼,送入口是極腴極鮮。再試豬肝,軟嫩而甜。 米,糯而不見形;湯,稠而不覺膩;果然是「水米融洽,柔膩如一」 的好粥。 雖然並不是每間「蔡瀾推薦」都合胃口(老實說很有一些是不 太中意的),但生記粥品於我而言果然是一試成癮,以至於每回來 港的第一頓早餐,都是在生記解決,若非如此,彷彿全身不對勁, 上生記吃粥簡直就像進入香港的儀式一般。 順帶一提的是,「生記粥品」隔壁就是「生記清湯牛腩麵」, 兩家的老闆同個人,其牛腩名聲不下於粥。若是與友人同來,往往 一粥一蘿蔔牛腩分食。若是閣下不幸不愛喝粥,來碗牛腩也不錯。
海味街、乾貨街 地點:如果要詳細區分,那麼永樂街是參茸燕窩街、德輔道西算是海味街, 高陞街則是中藥街。這些街相距不遠,港鐵上環站 A2 出口即為永樂 街,再往西環方向步行約 5 分鐘可達高陞街及德輔道西。
生記 地址:上環畢街 7-9 號地下(香港的地下即代表一樓) 電話:(852)2541-1099 營業時間:06:30 ~ 21:00,請記得生記有減價時段。 公休:周日及周三
13
吃罷生記,本來習慣去西港城對角的香港餐室喝杯奶茶。不算 好喝,純粹因為餐廳妝點得懷舊,又正臨西港城,邊啜奶茶邊賞城 樓,也別具風情。可惜香港餐室已歇業,於是改而順著禧利街背海 而行,穿過皇后大道中,沿著弓弦巷,去走樓梯街。 沿途沒有什麼美景,不過路線同時能穿越窄小民居之巷,也能 一看交通幹道。沿街幾間當鋪、涼茶店子,人車皆少,走起來很是 舒暢。香港的當鋪頗有特色,不分新舊,招牌形式一定是蝙蝠型元 寶下連著一個圓,圓圈裡大大寫著個「押」字。除了澳門,在他處 還未看見類似的當鋪招牌,想來是港人講究口彩,製作個蝙蝠抓錢 來的招牌討吉利吧? 香港當鋪本來很多,上環一帶因為霓虹招牌較少,當鋪招牌就 特別明顯,在高樓之間格外突兀。喝不成奶茶隨街挑間涼茶鋪喝茶 也好,看雙層巴士在高樓間、當鋪招牌下來回穿梭,非常老派。 雖然我吃其他東西或許還挑剔點,但對涼茶卻是不挑的。香港 溼熱,即使不是夏天,隨意走走仍能熱出一身汗。這時涼茶鋪子就 是救命清涼丹,不拘是雞骨茶、菊花茶,還是二十四味茶,花幾港 幣買一杯就地喝下,透清涼。若還要拘泥非某某字號不喝,不過是 苦了自己而已。 涼茶一般都略帶甜味。然而,有一次或許是我身體虛弱,略有 傷風症狀,喉嚨疼痛,店家說應該要喝感冒茶才能好,一杯下喉苦 入心肺,喉嚨痛沒多久卻緩和,相當有用。這樣的涼茶店多半也賣 龜苓膏,偶爾亦會點一盅來嘗嘗。 14
弓弦巷與樓梯街相交,樓梯街則是我認為很有意思的一條小街。 香港街道命名偶爾會讓人莫名其妙,比如糖水街上一間賣糖水的店 都沒有,卻偏是這樣甜蜜蜜的名稱。不過樓梯街是另一回事,這條 街確確實實就是一座樓梯,窄窄小小。因為偶有幾個景能讓人聯想 起巴黎爬上蒙馬特的窄梯,所以總會來走走。樓梯街旁特別有趣的 是幾間棺材店,這些棺材店既不陰沉、也不晦暗,甚至不古舊,跟 周遭的老派氣氛完全不搭邊,不僅門面新穎,還頗具設計感。其中 一間走的是現代極簡風,潔白俐落,簡直像設計工作室,一點也看 不出是賣棺材的地方。 從樓梯街向上走,不一會就能看見荷里活道了。
文武廟 荷里活道是香港早期開發的一條路,連接上環和中環。起初看 到路名,以為跟美國好萊塢有什麼關係,還曾大吃一驚,想著英國 殖民地怎麼跟美利堅合眾國扯上關係了?後來才曉得,荷里活道的 命名遠要早於好萊塢,命名之因源自於此道兩側原本種有冬青樹。 冬青的英文名是 Hollywood,翻成粵語就是荷里活,因而得名。只是 目前走在路上已經看不見任何一棵冬青樹,倒是歷史久遠的文武廟 還屹立不搖,香火鼎盛。 文武廟,顧名思義就是文神武將兼拜的廟宇,一般來說較少見。 荷里活道上的這間文武廟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和關聖帝君,不過看起 來以文昌帝君較為聞名,每回香港朋友聽我要上文武廟,第一個反 應總是:「你是要考什麼試嗎?」 當然,說起文昌君、財神、註生娘娘,或許是民間信仰中信徒 祈求最為明確的神祇。關聖帝君管轄的是什麼呢?您若問我,一時 還真說不上來。不過在臺北主祀關聖帝君的行天宮香火鼎盛,據傳 是因為非常靈驗之故。
15
16
香港也有一間以靈驗聞名的廟宇,黃大仙祠。我去過一次,很 豔麗的一間廟,雖然名列香港一級古蹟,卻少了點歷史氣氛。兩側 拉人買香燭金紙的小販頗多,有模有樣的命相小攤排列成行,很有 趣味。聽友人說,若是在大年初一前往,占地不算小的黃大仙祠會 擠得水洩不通,全是來搶頭香的信眾。我雖沒親眼見到盛況,即使 再三想像,依舊無法吸引我登門再訪。 氣氛上文武廟與黃大仙祠截然不同。上環文武廟身為香港歷史 最久的廟宇,從清道光二十八年間(1848 年)屹立至今(黃大仙祠 約為 1921 年建立)。可能因為供奉的是文昌和關聖兩帝君,來求學 問、求考試運氣的人畢竟比求財、求事業的多幾分書卷氣,不論香 客多寡,大體總是安靜的。雖也有小販阿婆前來推銷,手段卻高明 許多,先是遞給你一個紅包紅符,說是祝你體健心順,你笑納了才 說這要幾港幣。這麼推銷的阿婆也就一、兩人,都是慈眉善目,說 話溫婉。於是你會心想:也不過是五元、十元的事。笑笑算了,彼 此開心。 我去過文武廟許多次,大多是對廟裡天花板上吊著的卷卷線香 著了迷。這樣的線香臺灣雖然也有,可沒那麼大,也沒見過這樣一
字排開、氣勢磅礡地掛滿一屋頂。不大的地方香煙繚繞,大紅圓柱 銅牛鐵馬四立,雕梁畫棟地帶著東方味的富麗端泰,肅穆而誘人。 我時常在這裡想起香港電影中歃血為盟的場景,彷彿那熱血義氣的 情節只能在這種地方展開,畢竟此處還拜關公不是?黃大仙祠那樣 入世的地方太普羅,怎麼都只能聯想到提著菜籃的婆媽,嘴裡叨念 著保佑哪支股票大漲才好。 始終搞不清楚能不能在廟裡拍照。起初幾次去毫無規定,再後 來有了面小告示禁拍,可是拍照的遊客甚眾,也未見有人看管阻攔。 最近幾次去不可攝影的告示不見了,但三兩成群的遊客卻沒人舉起 相機。這可以說是文武廟之謎吧?
摩羅上街 文武廟附近有許多賣古董的店家。 如果有錢又有好眼力,是個行家,那麼就應該要到荷里活道上 走走看。這裡的幾間古董鋪子都相當富麗堂皇,商品精美細緻,從 價格上看每樣都是真貨,件件價值不菲。當然實際上交易划不划算, 全要看個人造詣,可沒法保證哪間店家真正是童叟無欺。
17
18
也有很稀少的工匠在這條街上工作
街上賣的雜貨
很可惜我時常囊空如洗,又不懂鑑定,因此最精熟的是荷里活 道上店家的櫥窗。邁步進門是不敢的,只能隔著玻璃過過乾癮。那 一色汝窯、細瓷、銅鼎、字畫,跟我的指尖沒有丁點緣分。不過, 跟荷里活道平行的摩羅上街,就完全是可以挑挑揀揀的地方。
歐美人士很愛來此尋寶
初次到摩羅上街,並不知道能看見什麼,會想去是因為它鄰近 文武廟,再者是受它的別名影響。摩羅上街又名「貓街」,我聽朋 友偶然提到,於是不求甚解而直觀認定,這必定是一條貓很多的街。 結果大錯特錯。 我在摩羅上街上下左右地尋找,別說貓了,連狗也沒見一隻, 倒是許多小攤販,賣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因為一直在認真找尋貓 的蹤影想拍照,也就沒什麼顧上逛小攤,腦海中只隱約記得攤子上 的東西金紅交錯,相當東方。後來查資料,才搞懂原來之所以又名 貓街,實際上非但跟貓無關,反而跟「老鼠」有關。 從前港人叫印度人「摩羅」(雖然若看港片都會以為是叫阿 三),因為同是英屬殖民地,所以在香港印度人相當多,亦有不少 印度警察。某些印度警察趁地利之便,在當時上環警察局附近的這 條街上販售充公沒收的贓貨,因此這條街才會稱為「摩羅上街」, 意為印度人之街。而贓貨被港人稱為「老鼠貨」,那麼叼著老鼠貨 走人的上門顧客自然就是貓囉!一條街上都是貓客人,這條街當然 又名為貓街了。
19
20
不管這典故是否真實,目前的摩羅上街已經看不到印度警察兼 職的小販,客人中八成為金髮碧眼的金絲貓(西方人)。這很正常, 攤子上賣的仿古小物件,不就是針對遊客而兜售嗎?逛逛還是可以 的,偶爾會在這裡看見骨製麻將或旗袍花瓶的仿古物品,議價之後 以低廉價格入手,總會有種小家子氣的成就。 可這又何妨?觀光嘛! 若是第一次到港,可以從這裡順行到必列者士街,看看香港中 華基督教青年會。這裡雖名義上不對外開放,若要進去走走也無人 阻攔。從前魯迅在此演講過,日軍入侵時在這裡教授過日、德語課, 後來才又恢復原本用途,作為慈善的 YMCA。建築本身非常有特色, 因受本地風格及芝加哥建築學派影響,紅磚為面,山形牆樓,極為 少見。上環一帶歷史建築多,此處即為香港的一級歷史建築。 再往前稍走幾步,就會到堅巷,可以去看看香港醫學博物館。 此處原是病理學院,如今是香港法定古蹟。外觀為一棟英式愛德華 樓房,很有情調。步行至此會有些熱和累,不妨進去歇歇,順便看 看從前的細菌檢驗如何操作。地下室接種牛痘的介紹,二樓的古實
21 香港醫學博物館
22
來這裡享受冷氣看看書,是盛夏香港很享受的事
驗室模擬,也都有些趣味。即便毫無興趣,花幾港幣在美麗建築裡 喝水、吹冷氣,看窗外日照芭蕉葉,也自有一種悠閒。倘若並無閒情, 總要在戶外留影,才不辜負上環這美麗閑靜的一隅。
亞 洲 藝 術 文 獻 庫 ( AAA-Asia Art Archive) 除了古董店、歷史建築,荷里活道上常見到的還有小型藝廊。 這些藝廊絕大多數都歡迎人進去參觀,買不買在其次。其中不乏一 些有點名氣的世界級藝廊,偶爾也會辦些小型展覽。在張國榮、梅 豔芳逝世十周年時,這裡的某間藝廊辦了一個香港十年展,將這近 十年的大事以拼貼、繪畫、攝影、動態影像等方式呈現。半數展品 反映的是,近年來大批中國人入港對當地造成的影響,看著看著不 由深深感嘆。 我從 1997 年以前便開始遊歷香江,那個年代在香港開口說國語 是一件相當不討好的事,如果不能講廣東話,那就要講英語,說國 語是會遭人白眼的。香港回歸中國後,能說國語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觀看這樣的展覽,也是深入了解香港的方式之一。 不帶情緒而能舒服享受藝文的空間也有,那就是位於荷里活道 好萊塢商業中心裡的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 亞洲藝術文獻庫嚴格說起來是藝術類圖書館,在 2000 年由幾個 香港企業家贊助而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可以說是亞洲區首間藝術專 門圖書館。規模不大,以圖書館來說相當小巧,傳聞是由別號「小 甜甜」的已逝香港女富商龔如心提供的場地。雖然面積不大,館藏 卻相當豐富,很值得一看。即使對藝術沒有特別熱愛,亞洲藝術文 獻庫也是個安靜舒適、可以發呆的地方。某日我在此處看完劉小東 的作品集,伸長了腿坐在面向荷里活道公園的落地窗,窗外一片綠 意,陽光正好,耳中只有極小的翻書聲,以及空調呼呼地吹響,徐 緩中時間彷彿靜止,不禁忘了身在香江。
23
24
從書香中起身,再到樓下的荷里活道公園和水坑口街,這個曾 有恥辱之名「占領角」的舊地,從前是一片水坑,後來遭英國人無 情霸占。如今除了英文名稱「Possession Street」,竟是一點昔日的 痕跡也沒有,在晴朗朗的藍天之下,只留一片公園綠地。
樓梯街、文武廟、摩羅上街 地址:文武廟在上環荷里活道 124 至 126 號 交通:港鐵上環站 A2 出口,沿禧利街走至皇后大道中右轉,沿樂古道旁的 樓梯街往上走,約 5 分鐘就會到荷里活道。摩羅上街就在文武廟旁。 提醒:參觀文武廟不用付費,但時常有大媽上前送平安符之類,拿了可就 要付錢。如果不想要,笑笑拒絕即可。
香港醫學博物館 地址:位於香港島半山堅巷 2 號 交通:沿樓梯街向下步行,左轉入堅巷便可抵達。如從上環站出發,步行 約需 15 分鐘。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六 10:00 ~ 17:00,周日及國定假日 13:00 ~ 17:00,聖 誕節前夕及農曆除夕 10:00 ~ 15:00。 公休:周一、元旦、農曆年初一至年初三及聖誕節。 門票:成人入場費用 20 港幣;兒童、60 歲以上長者、學生或傷殘人士 10 港幣;家庭套票(供包括兩位成人及最多三位兒童使用)50 港幣。
亞洲藝術文獻庫 (AAA) 地址:上環荷里活道 233 號荷里活商業中心 11 樓 (荷里活道與水坑口街交界) 開放時間:同一般公司行號,進入後請務必輕聲細語。
荷里活道公園 / 水坑口街 地點:位於上環荷里活道,在水坑口街的西面。 交通:港鐵上環站 A2 出口,經禧利街、樓梯街及荷里活道西行,就能看到 這座中式公園。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