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证道系列】
亲爱的弟兄姐妹,
主里平安!
每个世代的信徒都有属于我们时代的诗歌。我们借着诗歌彼此唱 和,抒发对上帝的情感;也通过诗歌的传唱,教导并建立对上帝的认 识。
旧约的诗篇,就是以色列人所唱的诗歌。以色列人通过诗篇对上 帝说话,上帝也对人说话。诗人借着诗篇,表达他们对上帝的渴慕、 祈求、忏悔、感恩和赞美。这丰富了我们与上帝交通的认识,原来我 们向上帝倾心吐意,并不局限于祈求帮助和供应。
诗篇也是上帝所默示的话语,向世人启示上帝,也召唤世人来认 识上帝、敬拜上帝。诗篇不止蕴含情感,也见证上帝的本质和属性、 见证上帝在以色列历史以及普世的作为。
在路加福音24章44节,主耶稣复活后与门徒在一起,对他们说: 「……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一切指着我的话都必须 应验。」虽然上帝的启示是渐进的,古时候的以色列人或许不明白诗 篇中隐藏的弥赛亚的奥秘,如今上帝的启示在新约已经完全,我们可 以有超越时间的眼光,明白上帝如何借着诗人宣告祂的救恩。
我们以往习惯于单独阅读个别的诗篇,或许知道诗篇可以分为五 大卷150篇,可能也知道不同诗篇的分类,如上行之诗、君王诗等, 但我们或许没想过,诗篇也如同圣经其他书卷一样,整体150篇诗篇 带出一个信息。
如《诗篇是我的向导》一书的作者谢挺所言, 若我们读诗篇只是间断性地或独立性地看每一首诗篇,而忽视诗篇与 诗篇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容易看到诗篇本身存在的整体信息、 整体诗篇要表达的历史处境(王朝时期、被掳时期、归回以及恢复敬 拜),以及这历史处境如何彰显信徒的灵旅。
接下来三个月的每日灵修,我们将会学习不单单阅读一篇诗篇,也同 时欣赏个别诗篇与诗篇之间的联系,让诗篇成为一个旅程,让诗人带 领我们同行这灵程,去看见自己的内心,也更认识上帝祂的所是与所 为。
从诗篇灵旅的视角来选读和撰写,是先以诗篇内在的上帝学主题与历史 背景为首,然后应用到信徒的信仰历程。这旅程分为三大部分:诗程之 始、诗程之旅、诗程之终。诗篇以第一和第二篇开始,中间的旅程包括 各式各样的文体,如哀歌、感恩、忏悔、宣教等等,象征信徒在灵程中 经历的各种情境,而诗程之终是诗篇最后五首哈利路亚诗,以赞美和敬 拜为旅程的终极。换句话说,灵程之旅首先建立在上帝的话语和上帝的 王权上,然后在信仰各方面经历上帝,最后这些经历带领读者进入信仰 的最高峰 赞美耶和华、并永远享受祂的同在。
让我们同心祷告,在这三个月的旅程中,上帝用诗篇向我们的内心说 话,引导并塑造我们的内心,去跟随祂的脚步,并仰望大卫所盼望的 那一日,「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主内 熊志辉传道
一、 概览
▪
诗篇简介
作者:大卫、亚萨、可拉的后裔、所罗门、摩西、希幔等多人
▪ 时间:从摩西开始直到以斯拉时期(主前1500~500年),经历约 一千年的时间,写成并被编辑成卷
二、 结构:分为五卷,以阿们颂作为每卷的结尾。最后一卷的第150篇诗 歌虽然没有「阿们」,但每一节都包含赞美,成为诗篇第五卷以及整 卷诗篇的最后赞颂:
卷一:诗篇第一至四十一篇
卷二:诗篇第四十二至七十二篇
卷三:诗篇第七十三至八十九篇 卷四:诗篇第九十至一百零六篇
卷五:诗篇第一百零七至一百五十篇
参考资料:
1.谢挺。《诗篇是我的向导:诗人教我的灵修学》。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23.
如何操练灵修
上帝是有位格的灵,意思是我们的天父上帝不是一个称呼而已,而是 父亲一样,祂愿意与我们认识、沟通、亲密同行。
灵修就是特别把时间空出来,去认识、亲近天父,借着读经来认识祂 的心意,也借着祷告与祂交谈。每天在特定时段阅读圣经、默想和祷 告,可以帮助我们经历上帝的同在及引导。耶稣生活在世上时,就多 次离开人群和门徒,单独与天父亲密交流,从中得着力量和方向,继 续完成祂的使命。
一、 灵修的目的
1. 特别来亲近上帝,与上帝交往 天尚未亮我呼喊求救,我仰望你的话。我终夜双眼睁开,为要思 想你的言语。(诗篇 119:147-148,和合本修订版)
2. 特别到上帝面前支取能力,得祂引导 祢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篇 119:105
,和合本 修订版)
3. 特别到上帝面前,使心意更新,活出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圣经都是 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 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 3:16-17,和合本修订版)
二、 灵修前的准备
时间:选一天中能够安静独处的时段,早晨或夜间都可以。 场所: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
预备:圣经、赞美诗、灵修笔记本、笔。
个人:让自己怀有清静而爱慕上帝的心。
三、 灵修的方法
灵修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与家人相处,不会总是遵 循一定的模式,我们与天父相处的时间也是一样。但我们可以借 着以下的简易方式开始操练灵修,去亲近我们天上的父。
1. 以赞美和祷告开始
· 安静下来,以一首诗篇或诗歌赞美上帝,敬拜上帝。
· 祷告时,可以参考所唱的诗篇或诗歌的内容来向上帝 献上赞美。
· 感谢上帝赐给我新的一天,并求上帝带领我这一天的生活。
· 祈求上帝的灵帮助我明白圣经 上帝的话。
2. 读经与默想
a. 读经:带着渴慕、敬畏的态度,默读或大声读出每日的经文, 至少读两三遍。
b. 默想:这段经文中,留意是哪一段、哪一句、或哪个关键 词给我感动?可以参考以下的提示来思想经文:
· 这段经文如何让我更认识上帝?
· 这段经文如何提到上帝和人的关系?
· 有什么过犯需要承认?
· 有什么应许可以抓住?
· 有什么榜样可以效仿?
· 有什么恩典可以数算?
· 有什么真理需要相信?
· 有什么诫命需要遵守?
· 有什么习惯需要改变?
c. 记录:把给你感动的经文抄录下来,接着写下默想的回应。
3. 回应与祷告
我们对上帝话语的回应,就是将祂的话语实践在生活中。耶稣说, “有了我的命令而又遵守的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人,我父要 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亲自向他显现。”
(约翰福音14:21,和合本修订版)
我们的回应应注意以下三点:
a. 个人化~是与我有关的。
b. 具体化~是我生活中具体的事情,不是笼统模糊的。
c. 可行性~是我能做到的事情。
最后,以祷告来结束。
使用今天所读的经文向天父祷告,向祂献上感谢,并祈求祂的圣灵帮 助你应用今天所领受的话语。
结语
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是一生的事。亲近上帝最基本就是借着读经 和祷告。
当然,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默想上帝,因为上帝是无所不在的 不仅仅是在教会,不仅仅在我们跪下来祷告的时候,上帝才与我 们同在。在做家务、坐巴士的时候,上帝都与我们同在。但我们的问 题是让读经变成了义务,成了一个该尽的仪式,或是因为不知道怎么 灵修,因害怕做不好而不去做。
我们天上的父,喜爱我们亲近祂。天父不看我们灵修做得对不对,因 为圣经的应许是,“要亲近上帝,上帝就必亲近你们。”(雅各书4:8, 和合本修订版)
参考与摘录:
1. 《灵修指引》,
https://simplified-odb.org/appointments-with-god/devotion-guide/
2. 《新生命、新生活》,大使命门徒训练
12/4
124
13/4 诗篇 125-126
14/4 主日证道
15/4 诗篇 146:1; 150:6
16/4
17/4
诗篇 90:1; 91:9
诗篇第三卷的最后一篇诗篇,诗篇89篇,指向大卫之约的失败 (诗89:38-45),并询问上帝祂厌弃与祂仆人所立的约要到几时 呢?(诗89:46)诗篇89篇没有给出答案,但90篇开始了历史新页, 告诉我们只有耶和华作他们世世代代的居所,只有祂是王。耶和 华的永恒性与人的有限、特别是大卫王朝形成鲜明的对比。诗篇 90篇带领我们回到先前,也就是大卫之前的摩西时代,让我们知 道一国的兴衰建立在信靠耶和华之上,而非建立在地上的王国。 诗篇91篇承接90篇,更具体说明什么是以耶和华为居所,并且解 释耶和华会如何对待信靠祂的人。
对被上帝管教的以色列人而言,他们的出路是归回耶和华他们的 上帝,以祂为居所是他们今后生存的关键。当我们在被管教的时 候,也能有如此悔改吗?对我们而言,以上帝为我们的居所是什 么意思呢?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2/4 (二)
诗篇 90:1-12
居所也就是家。当我们和家人出外旅行的时候,或是住在旅馆, 或是住在亲友家。虽然此时此地不在自己的家,但此刻家人的同 在就是「家」的所在之处。对于在旷野漂流的摩西,上帝就是他 的家。不管人事、时局变化,摩西的心始终定位在上帝那里。 因此,在金牛犊事件之后,摩西写下这首诗篇,表明人生苦短、 充满罪恶,在上帝面前不可隐藏,如此人生更加难受。我们人在 短暂的年日要如何避免上帝的愤怒呢?
既然人生苦短,因此当人越早归向祂,便能尽早饱得上帝的慈爱。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90:13-17
虽然人生苦短,但我们仍然可以向上帝祈求,盼望上帝转回、赐 下祂的慈爱与喜乐。
「耶和华啊,我们要等到几时呢?」(13节)回应诗篇89篇世人 对上帝的哀求,「耶和华啊,这要到几时呢?」对上帝来说, 「千年如已过的昨日」(4节),但对人来说,等待是漫长的。在 哀情中,我们仍然可以向上帝求问、哭诉,「上帝啊,要等到几 时呢?」
反思:在上帝面前安静自己,思索内心深处,是不是也有一些哀 痛、苦闷之事,不曾也不敢向上帝求问呢?在这人生短暂遭难的 日子,除上帝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哭诉与依靠的对象了。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4/4 (四)
诗篇 91:1-13
以上帝为居所是什么意思?「住在至高者隐秘处」「全能者的荫 下」「我的避难所」以及「我的山寨」,这四个词组给你什么样 的图像与感受?
对诗人作者来说,上帝与他有着亲密的关系,上帝也是他的保护 者。这诗篇是上帝给信靠祂的人的应许。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上 帝子民也会遇见苦难,但上帝最终会拯救他们,就算不是在当时 的困境,也会在灵性上或末后的日子成就祂的救恩。魔鬼也引用 11-12节来试探耶稣。上帝会保护耶稣吗?是的,上帝会保护祂的 受膏者。但是,在耶稣受苦与钉十字架的事上,上帝隐藏祂的保 护,因为上帝有更大的心意,要借着耶稣的死来拯救世人。
反思:在我们以为上帝没有保护的时候,是不是很快地下定论上 帝失信了?还是愿意继续相信上帝有更好的美意要成就,就算自 己始终不会知道这美意是什么?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5/4 (五)
诗篇 91:14-16
诗篇89篇记录上帝的受膏者大卫的失败,引起上帝的愤怒,诗人 问,「这要到几时呢?」(诗89:46)?诗篇90篇,摩西带我们回 到大卫之前没有王朝只有上帝的日子,并求上帝转回(诗90:13); 到了诗篇91篇,上帝亲口对受膏者发言,要将祂的救恩显明给他 (14节)。一个信靠上帝的人无需停留在悖逆、感叹的处境;反 之,他可以向上帝呼求、以上帝为避难所,以得到祂的救恩。 反思:上帝对悖逆之人的愤怒,为何会借着祷告和祈求而反转? 救恩为何会临到悖逆之人?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90-91
这两首诗篇揭开诗篇第四卷,带领读者回到先前以色列人在出埃 及时与上帝同在的光景。这光景以摩西为代表,重新激励上帝的 子民从罪中回转,归向上帝。
以上帝为居所的观念重现在两首诗篇中,91篇更具体地解释上帝 的居所,意思就是以上帝为避难所、保障、隐藏在上帝的翅膀下、 并且以上帝为盾牌。上帝为居所也就是以上帝为心灵的家、以上 帝为倚靠、以上帝为安全的保障。
在诗篇90篇,永恒的上帝与人生短暂的人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当人信靠以上帝为居所的时候,上帝对他们的应许是足享长寿, 不再是七十年或八十年都活在上帝的震怒下,而是他所活的日子 都丰丰盛盛地在上帝的旨意里面。如此,生命就不在乎长短,而 在乎它的内涵,而这内涵在于是否认识上帝和上帝的心意。
反思:你的生命是否以上帝为你的居所?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91:1-16
主日证道:拥抱智慧:从人生苦短到信靠恩主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8/4 (一)
诗篇 120
诗篇120篇至134篇属于「上行诗」,也称为「朝圣诗」,共15首。 犹太传统认为上行诗是利未人在每年住棚节上耶路撒冷朝圣时的 诗歌,他们每上圣殿的一层阶梯就唱一首诗歌。这十五首上行诗 对应朝圣者上圣殿的十五层阶梯。「上行」即是「上去」的意思, 也有「上去敬拜」的意思,又因「上去」原文正是「燔祭」的意 思,象征人要上去才能敬拜。
诗篇120篇,诗人居处远在圣城之外。诗人身处异地,并与恨恶平 安的人同居,米设和基达象征一个远离上帝的异邦及危险之地。
人远离圣所,也就是远离上帝的同在,象征临近死亡。诗人的挣 扎在于他渴望平安,但身边的人却要战争,因此诗人渴想前往耶 路撒冷,即平安之城,与平安的人住在一起。
反思:你现在与恨恶平安的人同居,或是与平安之人同住?你的 心是否向往与平安之人同住?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121
远离圣城寄居异地的诗人,这时已接近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城位 于山上,众山也围绕着她(诗125:2)。因此,在继续前往耶路撒 冷城之前,120篇里面对危险的诗人看见围绕这城的众山,有感而 发,「我的帮助从何而来?」(1-2节) 诗人连着六次使用「保护」,来形容上帝周全的保护。若没有敌 人或危险,何需上帝的保护?当时外邦的神明会打盹会睡觉,因 此不打盹的耶和华的保护是可靠的。耶和华必保护诗人的出入从 现在直到永远。上帝的保护不仅周全,更是不分时候、全方位、 全时间、全生命的保护。
反思:你和你亲近的人是否面对生命、疾病的威胁?你是否挣扎 于相信上帝的保护?在创造天地的耶和华看来,你所面对的威胁 与问题,与祂相比,孰大孰小?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10/4 (三)
诗篇 122
诗人走近圣城,这时站在圣城的城门口,他看见这城,想到耶和 华的圣殿就心里欢喜。因耶路撒冷为平安之城的意思,因此这首 诗篇不断重复「耶路撒冷」和「平安」两字。但是,作者的语气, 带着一丝忧虑,焦点从他欢喜去耶和华的殿转为他对耶路撒冷的 关注,6节他说「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从过去的历史中, 耶路撒冷是众民族争夺的对象,可以说这城常常缺乏平安。在新 约的时候,耶稣看见耶路撒冷城就为她哀哭,说:「但愿你在这 日子知道有关你平安的事,不过这事现在是隐藏的,你的眼睛看 不出来。」(路19:42)从旧约到新约、甚至到现今,耶路撒冷都 缺乏平安。
反思:平安之城不平安,不只是耶路撒冷,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受 迫害的教会与众弟兄姐妹也都不平安,我们也用祷告为他们求平 安和福乐。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123
这时的诗人来到了圣殿内,举目向上帝发出迫切的祷告。这诗篇 也是一首群体哀歌。诗人形容自己和同伴仰望耶和华的心境,他 使用两个比喻来说明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仆人的眼睛望着主人的 手、使女的眼睛望着主母的手。主人的手一垂一扬决定仆人接下 来的行动,因此仆人和使女的眼睛需常常注视主人的手。更准确 的说,注视主人的手势,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仆人听从主人的 吩咐、仆人忠心服事主人;而主人供应仆人的需要,也保护他们 的权益。
3-4节的两个「极点」,表示诗人和他的同伴被人藐视和讥笑已经 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他们已经忍耐很久了,他们快受不了了,因 此他们的眼睛向着耶和华,直到祂怜悯他们。
反思:我们向上帝求怜悯不是因为自己配得,而是因为上帝的恩 典,祂怜悯我们。你有什么忍受到极点的事吗?你害怕在祷告里 「麻烦」上帝施恩给你吗?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124
诗人回想上帝过去的帮助,「如果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原文 的意思是「站在我们这一边」。以色列人说:如果不是耶和华站 在我们这一边,当人起来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活生生地被吞 下去了(1-3节)
最后一节经文是诗人的总结,承认以色列人的帮助在于耶和华的 名,而祂,就是造天地的上帝,呼应诗人在诗篇121篇说的:「我 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诗121:2) 反思:耶和华上帝站在你的一边,也站在所有求告祂之人的那一 边。这是造天地的上帝给我们的应许。我们在祷告中为有需要的 人祷告,祈求帮助与安慰。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125-126
在诗篇125篇中,诗人重申他对上帝的信靠,并祈求耶和华善待正 直人,惩罚恶人。耶和华如围绕耶路撒冷众山一样地围绕祂的百 姓,带给人一幅完全被上帝保护的画面。并且,祂的保护是没有 时间限制的,是永远的。上帝也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义人和恶人。 诗篇126篇,背景在被掳之后的以色列。第4节回到之前诗人向上 帝发出的祈求,他求上帝使他们被掳的归回。这是一个求上帝恢 复的祈祷:恢复生存、恢复敬拜、恢复上帝与人的关系。南地在 以色列的南部,以干旱为名,但意想不到的雨水会一瞬间转换南 地的处境,使之焕然一新,有青草和树木。而被掳的人犹如撒种 的人,他们流泪撒种、带泪出去,却必欢呼收割、带禾捆回来。 收割在这里指被掳归回的喜乐。
我们为在艰难困苦之地的教会祷告,求上帝听到他们的呼声,教 会得到复兴 忠心传讲上帝的道,人也渴慕聆听,悔改归向上 帝。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124; 126
主日证道:上行之诗:从远离圣所到重回圣城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146:1; 150:6
整个诗篇的灵程之旅从上帝的话语和王权开始,到途中的高山低 谷,再到最后以颂赞耶和华为终结,描绘了诗篇本身存在的信仰 历程,同时提供给现代的我们一个灵性成长的一面镜子。
正如 《 韦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 》 ( 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论到「人的终极是要荣耀上帝,以及永远享受祂」, 诗篇灵程之旅的终点正是人借着敬拜来荣耀上帝,并且永远的享 受祂的同在。这赞美从个人(诗146)、延伸到诗人的信仰群体 (诗146-147,149)、再扩张到天上的使者以及地上一切的活物 (诗148),最后延续到全宇宙的交响乐(诗150)。
在被掳后的处境中,归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是许多选民的梦想, 更重要的是借着重建圣殿而恢复敬拜、恢复正常的上帝与人的关 系。诗程之旅的终点在于颂赞耶和华、让祂作王掌权,在宇宙、 在人间、也在个人信徒的生命中。
反思:你要怎样操练这样一个时刻尊主为大的生命?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146
这首诗篇以「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哈利路亚)开始,作为敬拜 的宣召。在第3-5节,诗人对比地上的君王和耶和华,以此来激励 人要信靠耶和华。地上的君王和世人没有丝毫拯救的能力,因为 人是属地的 他的气息一断,就归回尘土。无论是身分地位高 的贵胄或身分平凡的世人,只要这气息一断,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而耶和华是创造者、也是保守者,祂更加配得人的信靠。祂的公 义和怜悯,显出祂是完美与理想的君王。
反思:地上是不完美的国度,也有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天上的 君王会如何期待祂的教会彰显祂的公义和怜悯?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17/4 (三)
诗篇 147
诗篇147篇延续146篇的主题,将耶和华的神性和临在用更详细的 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这首诗篇的内容也引用以赛亚书、约伯记、 申命记与诗篇的一些内容,诗人灵活引用旧约其他经卷的信息, 使用在新的赞美诗中, 诗人也用不同的形容,例如建造者、聚集者、医治者来表达耶和 华的作为,最后回到我们熟悉的保护者和创造者,呼应前面的诗 篇。最后两节经文特别提到上帝的道,也就是祂的话。上帝的道 也指祂的道路,连接诗篇第一和第二篇所说的道路(诗1:1、6, 2:12)。上帝的道只显现给属祂的百姓,外邦国家却不知道。诗 人借此激励上帝的选民珍惜他们宝贵的身分,以及突显他们与外 邦人最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选择走在耶和华的道路上。
反思:耶和华的道路只向祂的子民显明,这是何等特权!求主帮 助我们走在祂的道路上。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18/4 (四)
诗篇 148
诗篇148篇接续147篇中上帝的创造,除了提到气象之外,更提到 天上的景象。整首诗篇同样是以「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哈利路 亚)作为首尾呼应的结构。第1-6节的焦点在天上的乐团,第7-14 节的焦点在地上的乐团。整首诗歌从天到地、再到地上的居民、 最后的赞美停留在以色列人 上帝特殊的选民身上。
我们以为赞美就是需要发出声音,但这诗篇中的万象怎么发声赞 美上帝呢?原来天上地下的一切都在自己受造的位置上,用自己 的方式彰显创造主上帝伟大至极的荣耀。
反思:
受造界以被造的身份,活出被造的目的与秩序,就是在赞美、归 荣耀与上帝。我如何看待除了人以外的受造物?如何在他们当中 也看见上帝的荣美?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19/4 (五)
诗篇 149
这首诗篇和最后五首赞美诗一样,都是以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哈 利路亚)作为首尾呼应的结构。第1-5节承接之前诗篇提到的赞美, 第6-9节却转为圣民要报复列国,上帝能更新一切是因为祂争战得 胜。在诗篇第二篇,上帝和祂的受膏者要审判列邦,此时在诗篇 的倒数第二篇,我们看到一个权柄转移的方向,从上帝和祂的受 膏者转为上帝的圣民。上帝圣民的使命就是审判外邦,让所有邦 国都顺服在上帝的权柄之下。
反思:主耶稣再来的时候,我们要与祂一同做王。弟兄姐妹,你 懂得怎么做王吗?你知道王的心意吗?你开始学习怎么按着你王 的心意学习治理这地,活出祂的公义和怜悯吗?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20/4 (六)
诗篇 150
诗篇150篇是整个诗篇的最后一篇,也成为赞美结局中的大结局。 若诗篇第1和第2篇是灵程之旅中的起点,诗篇第150篇就成为旅程 的终点。与诗篇第1篇一样,诗篇第150篇有6节经文。第1-5节都 是以赞美开始,每一节里面都有「赞美」这字,最后一节呼应所 有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诗人从天上开始呼吁人来赞美上帝, 首先在上帝的圣所,然后是穹苍宇宙,也就是上帝所创造的全部 世界。诗篇第150篇不仅超越全地敬拜,更是超越人的敬拜,而拓 展到整个动物界。凡有气息的,不管是否有悟性能认识上帝,不 管是否能讲话,不管是牲畜、飞鸟、或爬虫,只要是有气息的, 都来赞美上帝。这不是最全面、最终极的敬拜吗?只有全宇宙的 上帝才配得全宇宙的交响乐来赞美祂。这终极敬拜带出恢复的画 面,不再是堕落被罪玷污远离上帝的世界,上帝的创造已被更新, 因为上帝所造的万物,在美妙的音乐和舞蹈中齐声颂赞上帝、享 受上帝。
反思:这终极的全宇宙敬拜交响乐,也带出一幅全宇宙被更新的 画面。你心里是否渴慕看见这画面?是否让这画面也成为你的祷 告与赞美?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146:1; 147:1; 150:1-6
主日证道:天地颂扬:从个人赞颂到全地敬拜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22/4 (一)
诗篇 127:5; 128:1
诗篇127篇和128篇属于一组诗篇,它们同属上行诗,但这两首诗 篇与其他上行诗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焦点放在家室和儿女身上。 这两首诗篇也以「有福的」彼此连接。
「建造房屋」是这两首诗篇的主题之一。这一方面指建造以色列、 另一方面指建造家室、特别指建造所罗门的家室。儿女既指所罗 门和大卫的后裔,也泛指敬畏上帝之人的孩子。信徒的灵程之旅 不单止停留在个人与上帝朝圣的关系上,也与个人的家庭以及下 一代息息相关。
反思:我们个人敬拜上帝的关系,也必然影响到我们的家庭。求 主帮助我们,以祷告把我们的家庭 无论是父母、配偶,或是 儿女、孙辈,都交在上帝手中,求祂赐福。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23/4 (二)
诗篇 127
诗篇127篇第1节以两个「若不是」的短句开始。「若不是」表示 所说的已成就,也就是耶和华已经建造好房屋。房屋,可指一个 建筑物、居所、家室、家族;当用在君王身上,也可指王朝 (dynasty);也可引申为建筑物里居住的人(household),例 如挪亚和他的全家(创七1)。在这首诗篇中的下文,就描绘出一 个家或家室的情境。而在上行之诗的背景中,房屋指的是上帝的 殿。因此,这一节的房屋是个双关语。被掳后的以色列人能重建 耶路撒冷的城墙与圣殿,背后是上帝的作为,而不是凭借自己的 辛劳付出。认识到上帝是重建者,也是保护者,辛劳的人才能安 享睡眠的恩赐。
反思:我是否因自己的工作而夸耀自己?还是谦卑在上帝面前, 感谢祂的建造工作?也为那些劳碌忧虑而不能眠的人祷告,能在 主里享有平安。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24/4 (三)
诗篇 127
这首诗的第3-5节围绕着儿女的主题。儿女也就是后裔,土地和后 裔是当初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的两大关键,也是大卫之约的主题。 上帝应许大卫要为他建立王朝,他的后裔要为上帝建造圣殿,而 他的后裔也必坐在以色列的宝座上直到永远(撒下七11-13)。 儿子(与女儿)是耶和华的产业,这表示孩子并不只是属于人间 父母的,更是属于上帝的,上帝在孩子身上有主权。孩子所走的 路要照着上帝所指示的路而走,而非照着父母的私意而行。若我 们理解孩子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意思就是孩子是上帝给人间父 母的礼物和家产,人就需要保护教养儿子,忠心于上帝托付给父 母的责任。对于没有孩子的人,我们可以有属灵的孩子,在教会 的大家庭里塑造下一代,帮助他们走在上帝的道路中。这些孩子 也都是上帝赐给我们服事祂之人的产业和赏赐。
反思:我是以怎样的态度看待家里和教会里的孩子?是否为他们 行走在耶和华的道路而流泪祷告?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25/4 (四)
诗篇 128
在127篇中,「有福的」出现在第5节「箭袋充满的人便为有福」, 意思是,多儿子、后裔众多的人是一位有福的人。在旧约的文化, 儿子继承父亲的名字、保留父家的产业、儿子可以出外打仗、娶 妻生子继续繁衍下一代,从属灵的角度,也是成就创世记生养众 多的命令和应许。
128篇的「有福的」进一步说明,不是箭袋里的每一个儿子都是一 样的,只有那些敬畏耶和华、遵行祂的道的人才是有福的。一位 有多儿子的父亲是有福的,但这位父亲需要成为一个敬畏上帝、 遵行祂道的人,不然他不算是有福的。纵观以色列王朝史,好王 的定义是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而恶王就是行耶和华眼 中看为恶的事。所以,「凡敬畏耶和华、遵行祂道的人便为有 福」,指的是听从、顺服、选择走上帝道路的人,他们是有福的。 反思:教养下一代,从自身开始。你是否敬畏上帝、遵行祂的道? 为你的心祷告。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诗篇 128
诗篇128篇明显和诗篇127篇为一对彼此相应的诗篇。其中,有福 的、平安、儿女、耶路撒冷城都是相同的主题。但128篇更进一步 的说明127篇所暗示的房屋和城池就是指耶路撒冷,也就是锡安城。 个敬畏上帝的人是一个蒙福的人,蒙福表现在工作、心情和家 庭三大层面。在工作上,他会吃劳碌所得来的成果;在心情上, 他会常常快乐(享福);在家庭生活中,他有多产的妻子和围绕 满桌的儿子。
最后两节是诗人对敬畏上帝之人的四个祝福:赐福、看见耶路撒 冷的好处、看见后裔、愿以色列得平安。 「愿你一生一世看见 耶路撒冷兴旺!愿你看见你的子子孙孙!」(5-6节)这一祝 福超越一个家庭的繁盛,表明了对教会得荣耀的期望,归根结 底表明了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后裔要像天上的星那样多这一弥 赛亚王国的异象。
反思:家庭和教会都要兴旺,这得福的根源在哪里?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27/4 (六)
诗篇 127-128
诗篇127篇中的房屋不仅和一般的家庭生活有关。若从128篇提到 的锡安、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出发,再回头看127篇,就会发现原来 当中的房屋有双重意义。「房屋」既是指家庭,也是指圣殿。 「城池」既是指人所居住的城市,也是指锡安城。而耶和华是建 造「房屋」和看守「城池」的上帝。这提醒我们,人需要倚靠耶 和华才能生存下去,因为若不是耶和华建造和看守耶路撒冷,人 的劳力和警醒都是枉然的。
这两首诗篇继续诗人的上行之旅,也从个人的灵性成长扩大为家 庭的祝福,再扩大到为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的平安来祈求。我们需 要为平安之城求平安。因为,我们家也是这城的一部分。
反思:我是否为教会祷告?我如何为教会的牧者、执事、各肢体 来代祷?我如何为下一代的灵性成长来祷告?
默想笔记
回应与祷告
主日证道:合家欢乐:从建造房屋到全家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