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號
2 0 1 9
春季號
2 0 1 9
第 屆大祈願法會 ‧ 正行課程「修心七要」︱︱修心教法裡,有佛陀大悲加持力
36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第36屆大祈願法會‧正行課程「修心七要」
修心教法裡, 有佛陀大悲加持力 ●桑傑年巴仁波切/「恆河大手印」開示
當代口傳之王,宣說黃金珠鬘法寶
〈善報書摘〉
最富有的人 ──「一生成就的薄地凡夫」 密勒日巴的道歌與生命故事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呂家茵
在密勒日巴與薩惹哈的道歌中,對於任何形式 的心靈旅遊主義抱持著同樣極為嚴苛的看法,我 想在此告訴你們的是,你們應該確實體悟並理解 存在於兩種不同類型靈性旅程間的差異。 第一類的靈性旅程是以純粹尋求歡愉為基礎, 這可以被稱為「永恆的旅客之旅」。採行這個作 法,你會陷在某種世界裡而無法跳脫,每當造訪 某個美麗的地方時,你便想要往下一個目標繼續 前進。一直都是如此,那是一種癮頭。 另外一種靈性旅程是以在某個山洞裡、某處、 某個禪修小屋中落腳為基礎。你在某個地方落 腳,然後精進修行。在密勒日巴的道歌中,你可 以看見他向自己禪修洞穴四周的美麗環境進行祈 請,這是完全反旅行的作法啊!他說了關於這一 類的話:
覺知「心靈物質主義」,避免自我毀滅 「自我毀滅」是懷抱某種「心靈物質主義」心 態時將衍生的一個問題。你總是在購物,一再地 尋找所有有趣的想法,然後成為一個知識錦囊與 一位專業的吹噓者。不過,就你身為一個真實 的、勇敢的人而言,這些都是毫無助益的。在那 個層次上,你毫不信任自己。你必須一直吹噓以 提高自己的身價,持續努力用新的局勢、新的階 段、新的世界與新形式的娛樂活動來調劑自己, 情況會一直如此延續下去。 在過程中,你發表言論,然後成為一位專業人 士,因此賺進大筆鈔票。在那個領域中,你變成 一位愈來愈專精的專家。然而,到最後會變成如 一個只會喋喋不休、沒有腦袋、沒有心,也完全 無智慧的老太婆;你會變成一只空的垃圾袋。而
這是我能禪修的唯一處所,是唯一一處美麗的地
當死亡或疾病找上你時,你已經縮進那只空袋子
方。這是我的家啊!我已經找到一個棲身之處,一
裡,你會以一種非常悲傷的方式死去,而你的一
個與世隔絕之地,一個美麗的地方了。
生被徹底地浪費。所以,就如密勒日巴所說的:
而那跟你所想的方法是不同的:「這是間好旅
趁現在做些事情吧!趁你還活著,活在這個世界上
館,這間旅館在倫敦,不過下一次我要去巴黎或
時,努力在此時、在這一生裡做點事情吧!不要等
羅馬找到一個更好的住宿處。」密勒日巴的方法
到在死後的意識狀態中才想努力做點什麼。要為它
完全相反,它比較不那麼物質取向。
做點事情。(本文摘自《最富有的人》)
(2019年3月眾生文化出版,定價:43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開車停等紅燈,看見安全島上的馬纓丹,這樣美,這樣日常,不知多少人看到?
【編輯室報告】
和自己的心相應
聲吧,無聲但更大聲,在餘波似已漸息的此刻, 仍令人自省。這真是考驗修行的時刻,有多少信 心、多少定力、多少慈悲、多少智慧,都在事件 裡被顯影。此刻藉著《善報》出版回顧祈願法會
「碰!」我車子背後傳來一聲巨響。 從後視鏡看過去,一輛摩托車翻倒了。我靠路 邊停下,去看看那位騎士怎麼啦。這也是避免在 狀況不明下,冒著肇逃的嫌疑。是個高中孩子, 兩隻手指流血,但看起來除了嚇到,還好。他說 他自己騎車跌倒,不關我的事,不過他的同行朋 友卻一直對著我攝影,一付蒐證的樣子。警察來 了,問了半天,好孩子再次認定是自己跌倒,不 關我的事,警察放我走了。 嚇到的不只那孩子,也包括我,本來要開車去
期間的開示,特別有種被提醒的感覺,也油然想 起此刻正在閉關的法王曾說的:「照顧好大家, 不要讓任何人受傷害。」慈悲的心,一定安好, 我這樣相信。 本期善報是雙主題,都是今年一月甫在印度聖 地菩提迦耶舉行的「噶舉祈願法會」課程紀錄: 一﹑ 是 國師嘉察仁波切在法會正行期間開示的 「修心七要」; 二﹑ 是 桑傑年巴仁波切在法會前行期間教授的 「恆河大手印」。
台北,排了一串事,這下意興闌珊,決定調轉車 頭,回家,傳LINE把所有的事都取消,告訴朋 友,「氣不好。我要回家座上修,和自己的心相 應。」一秒鐘後,才笑起來:「和自己的心相 應,不是當下的事嗎?為什麼要回到家上了座才 相應?」 不管多會替人生作多少安排,只要一秒的無 常,很多事都會不一樣。我再次想起這個觀點。
只要放進心裡,這些都是活的祖師教言,值得 一再溫習,藉由祖師教言和自己的心相應,只要 心的力量夠強大,顯相界要颳風下雨,就隨它。 日常裡有無常,無常也可以視為日常,回到正 法,回到自心,靜下心讀讀《善報》,很多教言 都是佛陀多年前就留下來的定心丸,整理出來供 養《善報》讀者,願我們記得把定心丸吃下肚。
這難免讓人想起今年印度祈願法會期間噶舉傳承 的意外事件,在很多人心裡,同樣是「碰!」一
《善報》總編輯黃靖雅 合十
1
2019
春 網址:https://issuu.com/hwayue
【主題故事1】 嘉察仁波切/開示 第36屆大祈願法會‧正行課程「修心七要」
4
修心教法裡,有佛陀大悲加持力
【主題故事2】 桑傑年巴仁波切/開示 第36屆大祈願法會‧前行課程「恆河大手印」 18
當代口傳之王,宣說黃金珠鬘法寶
發行人/孫春華
執行主編/馮淑蓉
發行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網址/http://www.hwayue.org.tw
社長/妙融法師
美術編輯/施心華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子信箱/hwayue@gmail.com
總編輯/黃靖雅
文字校對/黃志成、黃新創
電話/02-8967-1019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封面照片/噶舉大祈願法會
印務發行/黃新創
傳真/02-8967-1069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中華郵政板橋雜字第189號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2
【善知識開示】
堪布拉布仁波切/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64
嘉察仁波切/《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課程六之五 33
聽懂佛法,心就廣大!
第一寶藏如來藏,在最近也最遠的自心 噶千仁波切/精選問答錄
40
禪修前,先培養慈悲利他之心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專欄】 妙融塗鴉牆
45
再看看吧!
〈竹清嘉措心要語〉法身得自在
丹傑異想剪貼薄
明就仁波切/《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複講暨禪修
「堪布丹傑」
引導第五堂(六之五)
【法訊】 52
終極四法,讓我們「結局」圓滿 措尼仁波切/修持問答篇
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72
不能錯過的「經中之王」──法華經 56
藏醫與佛法
與悲傷相遇,也是與好事相遇
六時養生法,跟著季節跳曼波!
慈囊仁波切/「如何在生活中學習禪坐」開示 60
龍樹藥房
自然安落,是最好的無相止
帕平發放醫藥包,聖地傳說道不盡
化育道場 ◎白度母法會,時間:4/17~18日 ◎彌陀法會,時間:4/19~21日 ◎藥師寶懺,時間:5/18日 ◎洪名寶懺,時間:6/15日
70
46
只是放鬆,品味有大手印味道的止 明就仁波切/「中陰要法」公開演講
68
78
80
化育書院 ◎中觀禪修/喇嘛滇巴,時間:4/26~28日 ◎他空禪修/喇嘛滇巴,時間:5/3~5日 ◎密勒日巴上師相應薈供/惹瓊仁波切 時間6/29~30日
◎眾生書房《就是這樣》導讀,時間:4/30 ◎心慧讀書會,時間:5/8、6/19
3
第36屆大祈願法會正行. 「修心七要」開示
修心教法裡, 有佛陀大悲加持力
4
5
屆大祈願法會正行.「修心七要」開示四之一
讓菩提心次第增長,就叫修心
第 36
這是法王噶瑪巴「不在家」的第二個祈願法會,連正行 開示都由國師嘉察仁波切代理,不像去年還有法王遠距開 示,法王參與少了,只能接受的四眾弟子,似乎漸漸找出 一種安靜祈願的方式。 金剛座祈願法會,本來就是喜瑪拉雅山區藏傳信眾的 「主場」,昨天國師嘉察仁波切的紅觀音灌頂法會,可以 看出,外國人少了,在地人多了,來自錫金、不丹、尼泊 爾及印度等喜瑪拉雅地區在地法友,扶老攜幼的擠爆祈願 會場,讓人見識到本土藏傳基本盤的實力,會場內外,少 了親近法王的興奮激動,多了一種對法的純粹感動。 在維安大幅簡化的祈願會場,布置也走素雅簡潔風格, 除了祈願法會傳統的六座精緻主題大多瑪,以及比起往年相 對低調但優雅的鮮花布置,壇城簡潔安靜得更像只是為了聞 思修,讓大家記得:佛法,本來就是這裡真正的主角。
只要能利他,做什麼、去哪裡都行! 這是第36屆噶舉祈願法會正行第一天,上午9:00,第二 座法,在大眾唱誦皈依發心、普賢行願品、獻曼達、菩薩 戒傳承祈請文、請轉法輪之後,剛依傳統去正覺大塔向佛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19年1月14日上午9:00-10: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6
陀聖像供養法衣的國師嘉察仁波切,陞法座,開始連續四 天的《修心七要》課程第一天的開示: 首先請大家生起菩提心來聽聞,也就是「為利眾生願成
主題故事
佛」的發心,來聽聞這次課程。這一
如果不是法器,就不會授予菩提心
次噶舉祈願法會,由於法王噶瑪巴指
法;同樣的,密續方面,也是觀察弟
示,我會簡略給予《修心七要》課程
子是否具有根器,才會傳予灌頂,否
的講解。
則也不會傳灌頂。但現在弟子是不是
當我們進入大乘法門,作為一個修
法器很難分辨,而且善能分辨弟子根
持大乘法的行者,最主要的修持是什
器的上師也很少了,所以現在弟子只
麼呢?就是菩提心。由於這個修持是
要有虔敬心就傳予灌頂,但過去光是
我們主要的核心,所以從出家眾受沙
有虔敬心是不夠,還要看他是不是有
彌戒,或者是進一步領受比丘戒,也
根器。
是以菩提心為主;如果不是出家眾,
現在修行者的狀況,是興趣很多,
在家眾受持居士戒,也是以菩提心
大乘喜歡、小乘也喜歡,密續方面來
為主。到了密乘,我們接受灌頂,也
說,從事部、行部、瑜伽部到無上瑜
都一定要以菩提心為基礎。尤其到了
伽部都很喜歡,興趣很廣泛。有廣泛
大灌頂,也就是完整具有四灌的大灌
興趣也是很好的,慢慢可以找到適合
頂,不只要以菩提心為基礎,還要生
自己根器的法而深入修持。所以一切
起一種特殊、殊勝的菩提心,才能領
修持根本是生起菩提心,但生起之後
受這樣的大灌頂。
要讓它不斷生起,讓它繼續穩固和增
過去佛陀住世時,或者是印度諸大
長,如果生起之後就不管是不行的。
成就者住世時,傳法要觀察弟子的根
為了讓菩提心增長,需要任何時候都
器才決定是否給予教法,譬如給予大
要有利他之心,剎那也不可以有自利
乘或密乘灌頂,大乘的教法方面,如
之心生起。
果弟子是法器,才會傳予菩提心法,
以前有所謂「上士夫十念」,一個 7
要生起,一個修行人之所以要證悟, 不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一切眾生,所 以他要登見道位。各種神通變幻也 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不是為了炫耀, 如果帶著私心而炫耀神通,就違離菩 提心。同樣的,究竟遍知的佛果,也 完全是為了利他而證得,其中剎那也 沒有利己之心。事實上千佛之所以成 佛,就是因為那一念利益眾生的心, 而幫助他成佛。 諸佛也是為了能積極利益眾生而 成佛,舉例來說,比如彌勒菩薩,他 是未來佛,未成佛之前還是可以利益 眾生,但還不能圓滿利益眾生。因為 他有很強烈的心要利益眾生,所以他 要成佛,在成佛當下,就能真正利益 到眾生。所以我們知道發菩提心很重 要,既然這麼重要,我們就要好好學 習,次第去做,所以叫「修心」。 無始以來到現在,我們都是在利益 自己,完全沒有利他之心,因此造作 了無量惡業,多生多世以來養成了很 深厚的只想利益自己的習慣。雖然我
8
發了菩提心的修行人要發願:如果我
們多生多世以來都這麼在利益自己,
有名聲、財富,對眾生是有利益的,
想得到快樂,但最終會發現並沒有得
那就讓我有名有利!願我富有,願這
到,為什麼?因為無明愚癡,想要快
些財富都能利益眾生,如果這些財富
樂,但用的方法卻是自私自利的各種
不能利益眾生,願我沒有這些財富。
惡行,結果造成惡性循環,根本得不
如果我投生地獄能利益眾生,那就令
到快樂。
我投生地獄,受地獄之苦,乃至投生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這樣提
到最痛苦的無間地獄──只要對眾生
到:「眾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愚
有利益,一個菩薩會這樣歡喜去做。
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同樣的,
總之一切都為了眾生。
不只「欲樂反趨苦」,而且想離苦還
《莊嚴經論》就這樣提到:「雖恆
造作導致更多痛苦的惡業,比如肚子
處地獄,不障大菩提,若起自利心,
餓,想吃個好吃的東西,為了口腹之
是大菩提障。」從修持上來說更是如
慾而殺眾生、食其肉,想消除肚子餓
此,修行要有成果,五道十地的功德
的苦但造作殺生的惡業,結果投生到
主題故事
地獄道去。或者想消除別人的欺負、
五比丘聽聞之後就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傷害和批評,但用的方法卻是帶著煩
位,佛陀的法音之中具足了大悲加持
惱,比如以嗔心或嫉妒去回應,反而
力,讓五比丘成就阿羅漢果位。所以
造成更多痛苦。
佛陀教法中,本就具足佛陀大悲的加
想消除因愚癡之心造成的痛苦,就 要生起菩提心,而生起菩提心最好的
持,這是很重要的。 一、觀想並祈請上師:
方式,就是修心的教法。這樣一個修
所以在最開始要作這樣觀想:行者
心法門,是佛陀傳給彌勒菩薩,彌勒
端坐在座墊上,觀想自己上方有蓮花
菩薩再傳給阿底峽尊者,尊者再傳到
月墊,上有上師安住,微笑又不失威
雪域藏地,這樣傳承了下來,這就是
嚴的端坐著,他的大悲眷顧著所有眾
我們都在修持的殊勝修心法門。
生,要這樣觀想和祈請,向安住在頭頂
前行: 修心一開始, 祈請上師悲心加持
上方的上師作祈請,要想此刻在頭頂 上端坐著的上師,他就是歷代祖師暨 諸佛菩薩的總集,接著我們要至誠的 發心祈請,祈請上師加持我生起殊勝
[第一要:前行] 首先修前行
的菩提心,要多次的這樣念誦祈請。 這樣多次祈請之後,觀想自己心
首先是修持前行法。修心的前行法
中有個光點、光團,接著觀想在頭頂
是什麼?是上師的加持,有了上師加
的上師慢慢融入我們心中,與我們心
持,才能開始好好修持,最終也才會
中的光點融合在一起,保持著這個光
有好結果,所以上師加持很重要。
團,代表上師加持隨時都在心續之
佛陀在鹿野苑為五比丘傳法,當日
中。
9
二、觀修四共加行: 接下來進入「四共加行」的修持,
生之後,投生到哪我們都不知道,過
即暇滿難得、觀死無常等內容。思維
去生父母去哪兒更不知道,這樣往前
暇滿難得,要得到能修持佛法的人身
推想,無量生中的父母都投生在六道
是很難得的,經典上說,要投生為
中的某一道,這樣來想,眾生真的可
能修持佛法的暇滿人身,要具有比投
能都當過我們父母親,對我們有過很
生為梵天、帝釋天更大的福德。再來
深的恩德。
觀修死亡無常,要思維我們離死亡越
10
哪些人做過我們父母親。今生父母往
同樣的,今生我們有孩子,從小
來越近,越來越近。
養育,給予衣食和教育等無微不至的
三、觀眾生如母、如子女:
照顧,乃至找工作都為他們很焦慮,
接著還要想眾生無一不曾當過我們
但有一天他們也會走,甚至也有比
的母親,也不曾有一個眾生未曾做過
父母還早走的,他們往生之後會去
我們的孩子。
哪裡呢,善道、惡道或者還是投生
舉例來說,我們都有父母,他們未
人道都不一定,甚至投生變成一隻狗
來都會往生,他們會投生哪裡?好的
或一隻鳥也說不定。就像今生的孩子
投生天道,不好的投生惡道,我們都
往生之後,投生哪裡我們不會知道,
不知道他們會去哪裡,最後都不知道
同樣的,過去世的孩子往生之後投生
主題故事
哪裡,我們也不會知道,還有無量過
法,從外相觀察,是不真實存在的。
去世往前推,過去的孩子又去了哪裡
■觀心性無生
呢?所以無量眾生真的可能做過我們
接著我們要問:那內心真實存在
的孩子。所以就像我們關愛孩子,對
嗎?也不是的。如果真的去觀察自
其他人、乃至動物或其他生命也要生
心,會發覺它也是空,找不到它從何
起關愛之心,因為他們真的很可能當
出生,它剎那也無法駐留,最終它消
過我們的孩子。
失了,也不知消失去哪裡,找不到。
正行: 修「勝義菩提心」, 先「思諸法如夢」
■對治亦自解 「思諸法如夢」之後,會有「一切 如夢」的認知,這即是對治;「觀心
《修心七要》首先要我們生起勝義
性無生」之後,會有「心無生住滅」
菩提心,再來才是教授世俗菩提心。
的認知,這也是對治。這樣的對治
以上講解的是修前行,接下來是勝義
的認知,也是無生、不真實存在的,
菩提心的修持。
「對治亦自解」就是這個意思。
首先要端坐在坐墊上,身體要坐
接著,心要放在哪裡?歇息在哪
直,保持身體的要點,接著數息
裡?
二十一次,自然數呼吸,這是要念頭
■道體住賴耶
思維更穩固,否則觀修思維沒辦法想
我們的心要安住在賴耶,這裡「賴
得很清楚,透過數息二十一次讓自己
耶」是指如來藏,《寶性論》中就介
安靜下來。
紹過,我們自心的實相就是如來藏, 學習過懂得的人,知道什麼是如來
[第二要:正行修兩種菩提心] [1.勝義菩提心] 思諸法如夢,觀心性無生, 對治亦自解,道體住賴耶。
藏,就安住在這裡;不知道的人,可 以發願這樣想著,也安住在這裡。 今天課上到這裡,接下來做一段觀 修: 觀想上師端坐在自己頭頂上,
■思諸法如夢 一切色聲香味觸等等都如夢如
安住在蓮花月輪之上, 祈請之後,融入我們心間的光團。
幻,為什麼如夢如幻?因為一切都 是緣起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如
(在大眾唱頌〈菩提道次第祈請文〉
夢如幻。
之後,嘉察仁波切念誦〈大祈願文〉
同樣的,也可以作另一種思維,觀
暨〈冥陽迴向文〉,大眾再誦〈如實
修任何萬法,比如眼前的房子、柱子
成就真言〉、〈十方四世諸佛菩薩祈
或一張紙,它們都不是恆常的,都是
願文〉並迴向之後,圓滿正行首日開
剎那剎那在變化中,比如這張紙就在
示)
剎那剎那變舊,所以一切也如夢如幻
註:本次課程《修心七要》中文版,為堪 布索達吉譯版。
一般。如此觀修,可以了解:所謂萬
11
屆大祈願法會正行.「修心七要」開示四之二
歡喜承擔,讓悲心與勇氣同行
第 36
首先為了利益一切如母眾生獲證佛陀遍知的果位,請大 家發起菩提心來聽聞這次教法。 修心口訣從佛陀傳給阿底峽尊者,再經過岡波巴大師及 歷代大師傳到今天,修心教法有非常多種,最精要的結 集,可謂就是《修心七要》。 七個要點之中,首先是「前行」,是昨天已經教授的內 容,其次為正行部分,又分為勝義及世俗菩提心兩部分, 勝義菩提心昨天講授過,今天講世俗菩提心,偈文包含 「雜修二取捨,彼二乘風息」等等。
世俗菩提心,從「知母念恩」開始 [2.世俗菩提心] 雜修二取捨,彼二乘風息。 由於每位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孩子與母親,尤其是曾做 過我們的母親,因此每位眾生都對我們有極大恩情。光是 一個生命,就曾在無量世之中,做過我們無數次的母親。 雖然說眾生都曾做過我們母親,但我們仍無法生起一種知 母念恩的感恩心,為了幫助我們生起念恩之心,因此要修 習修心口訣。 1.從今生母親開始: 首先,從觀想今生母親開始,來練習生起感恩之心,此 時要觀想母親在前方,從今生母親開始,會較為容易:觀 想從自己還在母胎中,想像我們身體之所以能長成,就是 靠吸取母親的養分而得。 而之後我們陸續發展出各種眼耳鼻舌等感官、手腳等, 這些五官四肢的長成,都是經由母親的養分而得到,母親 也因為給予養分而失去力量,例如懷孕期母親常虛弱、臉 色不好等,要如是思維。 接著到分娩時,母親也是要經歷極大痛苦,這是大家都 熟知的。孩子生出來後母親要無微不至給予照顧,冷餓都 要立刻照顧,甚至需要長達數年持續照顧,連照顧自己的 時間都沒有了……透過以上觀想,慢慢生起感恩之情。 2.認識的人:
主講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時間:2019年1月15日上午9:00-10:30
12
接著再擴大到從身邊周遭認識的人與動物去思維,就如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同今生母親一樣,而漸次生起大悲心,這樣悲心是需要觀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修而養成習慣的。
主題故事
3.不認識的人:
多人墮入地獄,但我沒有見過,我不
慢慢擴大去想:不認識的眾生也做
信,可否讓我看看地獄的樣子?」阿
過我們母親,由此生起大悲、感恩之
難尊者有神通,因此朝大地一比劃,
心。
地裂開,發問者就看到地獄景象。
4.一切生命: 再擴大範圍,擴展到世界上一切生
這人之後由於對地獄恐怖景象念念 不忘,因此每每吃東西時,一回想起
命。
就怕到吐出來,或正在咀嚼時,因為
5.受過大苦的眾生:
想到地獄景象,而難以吞嚥。
接著我們對於受過劇烈大苦的眾
第四世嘉察仁波切在其中描述,地
生,生起如母感恩的悲心,如畜生、
獄之火劇烈,完全非人世所能想像,
餓鬼、地獄道等眾生,地獄和餓鬼道
此火帶來的痛苦之劇烈,人道的任何
我們見不到,動物中也有些我們見不
苦痛相較起來,都相對是舒服的,當
到,但總之都對牠們生起很大的悲
地獄之火碰觸到自己身體時,會發現
心。
人道的火,根本是讓人無感的。
事實上,大多數做過我們母親的
甚至有個說法說,佛陀在佛經中並
生命,現在都在地獄中受著各種不能
未描述地獄的細節,原因也就是若菩
想像的痛苦。第四世嘉察仁波切寫過
薩聽聞到地獄細節,會因此生起太大
《菩提道燈論》的釋論,其中記載
悲心,而吐血昏倒。此處是說,很多
說,曾有人問阿難尊者說:「聽說很
做過我們母親的眾生,都正在地獄受 13
著劇烈痛苦。
有其他動物出面幫忙,或有所謂的制
6. 嗔恨的對象:
裁者出現,我們還有警察來保護規範
其次,要對於我們所不喜歡的、讓 我們生起嗔心、煩惱的對象,也生起 悲心,因為他們往昔也曾做過我們母
心生貪嗔癡,就落入「因上的惡道」
親。要不斷觀修,要生起強烈的心,
然而要看得更細微處是,苦的成
希望每一位受苦如母眾生都能離開痛
因為何?也就是煩惱,這煩惱是我們
苦、得到快樂,要持續觀修,直到生
心中一直具有的,由於心中一直具有
起真實、強烈的悲心為止,
煩惱之因,因此我們會持續感受到痛
事實上,我們真的要多去想那些受
苦。
大苦的惡道有情,有時候會想,一比
惡道有分為「果」上的惡道及
較之下,身在人道真的要知足,例如
「因」上的惡道。「果上惡道」是地
人道最大的苦就是老死,或病重臥床
獄、餓鬼、畜生,是一種結果;「因
躺在床上等等,即使生病也有藥,死
上惡道」是貪、瞋、癡三種煩惱。人
亡也是在病床上,和地獄比起來,真
類雖然不屬於果上惡道之中,但若我
的不算什麼,甚至算是舒適了。
們心中具備三毒煩惱時,也等於是處
現在看到電視、網路上看到許多
14
等等。
於因上的惡道當中。
野生動物故事,例如被捕獵、吞食等
其實只要我們心中還有三毒煩惱
等,有人說感到很恐怖、甚至晚上睡
時,我們就會可能隨時落入到結果的
不著。但從人道來想想,我們真的比
三惡道,例如嗔心生起而落入地獄
較幸運,像是其他動物被獵殺時,沒
道,愚癡生起而落入畜生道等等,因
主題故事
此在座都已經生起菩提心,也已承諾
生痛苦和苦因,如同黑色光芒一樣,
過要利益眾生、受菩薩戒等等,不能
從鼻吸入並融入心間,觀想此時眾
待著什麼都不做,真的要好好努力修
生的苦及苦因都因此消除;接著呼氣
持、培養我們的菩提心。
時,觀想善的功德,如念誦、布施等
施受法,訓練勇氣與大悲
所有功德,如同白色清涼月光一般呼 出去,讓眾生得到圓滿的善功德──
談到練習菩提心,就是自他交換的
而且並不是部分眾生得到部分功德,
實修法,將自己所修的善及各種快樂
而是每一個眾生都圓滿得到善功德,
之因,都布施給他人,這就是偈文中
也圓滿證得佛的果位。
談到的施受法、取捨法。 1.為什麼要修施受法: 俗話說,一旦養成習慣,任何事 情都能達成。眾生根器、性格千差萬
在這樣觀修之後,我們也要感到非 常歡喜,這樣透過呼吸的施受法,要 在座上反覆修持。 3.結合持咒修施受法:
別,有些人事情想比較遠,有些人比
傳統上會結合六字大明咒來修持,
較急躁,有些人比較愚癡、有些人比
也就是念一念咒就觀修施受法,相互
較聰明,這都是習慣養成,可能是多
配合來練習,這樣透過呼吸的施受
生多世的熏習而成。此時講到施受
法,幫助我們奠定修持的基礎,也幫
法,就是要配合呼吸,也就是此處的
助我們累積很好的福德功德,幫助我
「彼二乘風息」來練習,也就是配合
們在未來修持氣脈明點時,尤其噶舉
呼吸來練習。這樣一個取捨修持法,
派的「氣」的修持,能順利達成。
透過呼吸修持,也圓滿具備了六度:
因此我們要在生活中、每一座法
忍辱、布施、精進等等,都包含於此
中都這樣練習,因為往昔迦葉佛等也
修法中。
是透過如此觀修而得證佛果。釋迦牟
透過此修持,能幫助我們達到的
尼佛等往昔諸佛及將來成佛者,也都
修持結果,就是成就佛果位,也就是
是如此具備了大悲心與勇氣,去承擔
斷證功德的生起,成佛之後,功德細
眾生痛苦,以及將一切善與福德給予
微到每個舉手投足、走每一步都有意
眾生,而我們若無大悲心與勇氣做為
義,每個眼神、每個呼吸,都在利益
基礎,任何其他佛法修持,也起不了
眾生,佛陀沒有任何舉動是不利益於
作用,因此大悲心與勇氣是非常重要
眾生,或無意義的。
的。
經典記載,佛陀每一次呼吸都在利 益眾生。我們現在透過自己呼吸,去 做施受法練習,就是為成佛之果,而 做的因上練習。 2.怎麼修施受法: 我們要如何透過呼吸去觀修?首先
配合呼吸的施受法,就是座中、座 上的修持。
三毒生起時,記得眾生苦 世俗菩提心的座間修持是: 三境毒善根,諸威儀持頌
透過呼吸去觀想領受眾生的苦,將眾 15
■三境毒善根 座間生活中修持時,會遇到三種 毒,此時要轉為善根: 一、首先碰到痛苦,痛苦情況有很 多,受傷害或挨罵時,你會生起嗔心 的毒。 二、第二種境就是遇到快樂對境, 例如聽到好聽的聲音、看到好看的形 色等,會讓你生起貪心煩惱的毒。 三、第三種對境就是不苦不樂的對 境,例如看到石頭、木頭等,這是會 生起愚癡心的毒,換句話說,我們很 多時候都在愚癡狀態中,聽到聲音、 看到色法時,從勝義諦上來說不知其 本質為何,從世俗諦上來說,也不知 道其因緣為何,這就是一種愚癡。 不僅對於外在事物,我們對於自 己身體也認識不多,無論從世俗諦的 「身體如何產生」,或勝義諦上「身 體本質為何?」等,我們都不清楚, 這都是一種愚癡。 針對此三種對境,所生起的三種煩 惱、三種毒,在大乘法教中有特殊方 式轉而為善,尤其在修心傳承中,有 方式將其轉為善根,因此此處說「三 境、毒、善根」。因此這並不是太困 難,從文字上不難,但要真正在生活 中落實去做。
16
主題故事
1.貪心生起時:
3.愚癡生起時:
遇到快樂對境時,要認知到自己生
第三種毒是指愚癡,愚癡是遍及一
起了貪心煩惱,會導致你落入餓鬼道
切煩惱的,可以說就是貪心、癡心的
等,也認知到很多眾生因此落入餓鬼
根本。此時當自己生愚癡時,要覺察
道中,由此認知到貪心不好,也對這
到,這就是對於勝義和世俗諦都不瞭
些眾生因此生起悲心。
解,此時要想到一切眾生都受愚癡痛
接著觀想眾生因為貪心而受苦,要
苦,希望這些都融入自己的愚癡中,
觀想眾生的貪心及貪心的苦果,都融
眾生因此而遠離愚癡的煩惱。接著進
入到我的貪心當中,然後希望我的貪
一步觀想眾生都具備遠離愚癡的智
心也能消除,如此觀想眾生因此生起
慧,這種遠離愚癡的智慧,就是六度
無貪善心。這是看到貪心對境可以生
中智慧波羅蜜的基礎,也就是禪定,
起的觀修,而將貪轉為善的修持。同
尤其是從禪定中生起「觀」慧的基礎。
時要想,眾生也因此得到布施和持戒
這種善根修持可以幫助我們淨化很
的圓滿,因為我們說無貪和布施就是
大的惡業。佛陀時代曾有人造下極大
持戒的根本。
惡業,他不知該如何是好,跑去問佛
2.嗔心生起時:
陀說:「這世上還有如我一般惡業重
接著第二情況:當你生氣時,你
大之人嗎?」佛陀說:「有的,還有
覺察到自己生起嗔恨之心,身體上有
更多有情,造下更重的罪業。」當時
嗔恨反應、心中也有生氣的情緒時,
他生起一念不忍之心:「希望這些惡
接著要想眾生也會因緣而生嗔心,也
業有情的罪業,都能由我承擔,我入
因此受嗔心所影響,而投生到地獄道
地獄沒關係,他們解脫就好」,就此
等,此時不再只關心自己,而是想一
一念善心,讓他因此淨除所有罪業。
切如母有情眾生在受嗔心苦,希望他 們從嗔心煩惱及嗔心之苦中解脫。 因此要如何消除眾生的嗔心?要想像
接下來透過呼吸方式,做五分鐘施 受法的禪修練習。 (大眾禪修)
眾生的嗔心都融入自己的嗔心中,眾生
(禪修後,仁波切念誦〈大祈願文〉
嗔心因此而消除,由此眾生具備無嗔之
和〈冥陽迴向文〉後迴向,圓滿正行
善心,他們也就圓滿忍辱波羅蜜。
第二天第二座法的開示)
17
18
當代口傳之王,宣說黃金珠鬘法寶
屆大祈願法會前行課程.《恆河大手印》開示六之一
36
主題故事
當「口傳之王」在聖地,宣說黃金珠鬘傳承法寶《恆河 大手印》,該是怎樣一場心性教法的大事因緣? 彷彿經過文殊菩薩特別加持,開示速度又快又清晰,所 說內容廣博又甚深,且因口傳過整部大藏經,而有「當代 口傳之王」美譽的桑傑年巴仁波切,今天(1月9日)起連 續三天,在聖地菩提迦耶金剛座舉行的第36屆噶舉大祈願 法會前行課程中,講授黃金珠鬘傳承大手印經典之作:祖 師帝洛巴的《恆河大手印》。 桑傑年巴仁波切是尼泊爾邊倩寺住持暨閉關中心主法上 師,以聰慧擅說聞名,在噶舉傳承的堪布、阿闍黎、喇嘛 心目中,是偶像級人物,也是教學臨摩範本。也因仁波切 像一部活字典,說法奇快又出口成章,祈願法會的各國譯 師們,課程前也都壓力不小的嚴陣以待。 上午八點整,奉法王噶瑪巴勸請,首次蒞臨祈願法會開 示的桑傑年巴仁波切,在手持哈達的僧眾歡迎隊伍,從大 祈願會場入口綿延至前台長長的人龍等待下,素來輕車簡 從、常搭嘟嘟車出入的桑傑年巴仁波切,忽然從後方小門 迅速進入會場。在向壇城獻上哈達並禮佛三拜後陞法座。 在〈金剛總持祈請文〉之後,〈三十七供獻曼達〉唱誦聲 中,接受以竹奔德千仁波切為首的獻曼達隊伍,敬獻請法 曼達,為期三天、每天上下午兩堂長達六小時以上的法 席,就此揭開序幕。以下是上午第一堂開示摘要:
第三次,終於圓滿法王心意! 為饒益如母有情證得遍知的果位,請發起菩提心,來聽 聞印度大成就者帝洛巴向大班智達那洛巴宣說的《恆河大 手印》。 首先,[在進入說法主題之前]先說幾句話。過去,怙主 噶瑪巴尊者每年都會引領四眾弟子在金剛座菩提迦耶舉行 噶舉祈願法會。過去我並不是因為覺得沒有利益或不想 來,而沒有出席,主要是因緣上有很多事務要處理。包括 在不丹的寺院、閉關中心,僧眾希望我在冬天寒假時為他 們授課,時間上正好和祈願法會重疊。
主講上師:桑傑年巴仁波切 時間:2019年1月9日 上午8:00-11: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2009年我向法王噶瑪巴尊者供養《大藏經》口傳時,也 當面向尊者報告,由於還有很多待辦事項,所以無法出席法 會。此外,自2003年起,因為個人身體有些狀況,不宜出 席人多的場合,所以也未能參加。去年法王也指示我參加法 19
會,我雖然答應了,但後來在尼泊爾
講大手印,可能是末法時代的一種徵
仰列秀生病了,只好又再度告假。因
兆,完全不是什麼好事。依怙主詠給
此,絕非不願前來。
明就仁波切等許多殊勝轉世化身、善
一個月前,法王來信,希望我排
知識、學者、修行人、成就者、閉關
除萬難出席說法,這次我就來了,深
者們今天都出席了,我卻得在高高的
感不能再第三次告假了,而且能夠來
法座上裝得好像我懂這些一樣。因
到這個聖地,按照法王的指示,與祖
此,首先請求諸位海涵。
古們為主的四眾共修,真是很大的福 份、很幸運的事情。
大手印》。中間肯定會有錯誤,但也
雖然我坐在法座上,但不代表我有
將不揣淺陋,按照詞意進行解說。此
資格給諸位說法。在場也許有很多都
次講解的緣由,其一是為了達成法王
是登地的菩薩,但是法王的來信明確
噶瑪巴的心願;其二,即使不能證悟
要求我給予簡略的《恆河大手印》引
大手印,但是能夠有機會討論一下大
導,所以我將用引導式口傳(以口傳為
手印的詞彙及語句,也是往昔累積眾
主,重點處給予提示)的方式進行。
多資糧所致。
大手印實義傳承,
活多久,修多久
不是靠翻書作研究
從金剛總持至今日,我們的傳承
講大手印和講其他經論是不能一
一直有著所謂「弟子會比上師更有成
概而論的。用自己的理解、智能,加
就,一代會比一代更好」的說法。如
上邏輯做依據,把內容脈絡化,自己
同〈大手印傳承祈請文〉(金剛總持
分析「大概是這樣吧」「也許是那樣
祈請文)所說:「持有傳承記述(傳
吧」,這種作法,完全不存在於宣講
記)祈加持」,是真實的傳承,所謂
大手印與大圓滿的傳統之中。
真實傳承,就是實修的傳承,亦即晝
怎麼說呢?因為宣說者應該自己完
夜六時都在本然光明中實修的傳承。
全通達大手印的見修行,表達時的詞句
過去許多大德,對於大手印的字義
運用、意義的傳達,都要準確無誤,尤
了然於心,躬親實踐,使自心解脫,
其得傳授的是「實義的傳承」,而不是
方能令他人內心解脫。捨此途徑,無
「詞句的傳承」。何謂「實義的傳承」
有令傳承祖師歡喜的方法。如同遍知
呢?得先依止上師,獲得竅訣,透過修
米滂大師所言,唯有「活多久,就修
持而了悟本初光明,在沒有懷疑與猶豫
多久」,才能令真正的上師們歡喜,
的情況之下傳講。
其他的財物飲食,並無法令其喜悅。
僅靠自己的理解、自修、翻書、東問
所謂「活多久,就修多久」的實
西問,整理資料,完全不是傳講大手印
修,首先得透過循序漸進的聞思修,
的方法。然而因為時代的因素,現在的
之後達到聞思修三者無別,而不是說
講經說法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
跑到無人的山區就可以了事的。要
所以像我這樣的上師坐在高座上 20
接下來三天,我會盡力講解《恆河
將大手印的真義,納入自己的內心
主題故事
與經驗,才能自利利他,真正地以 修行供養。至尊密勒日巴也說:「我
獨處時,不自欺
沒有財物可供養,唯以修行承事如父
如果我們真的能這樣依上師教言去
上師。」所謂修行供養,是指依教奉
做,才稱得上「依教奉行的供養」,
行,依教承諾,發自內心,以三解
而不是「要你外帶麵餅你照辦,外帶
脫的方式修持,讓勝者佛陀的教法廣
蒸餃你也照辦」的意思。只是叫你帶
揚,淨化眾生的罪障,滿足上師們
蒸餃來你就帶,算不上依教奉行。透
的心願。這便是「以修行承事如父上
過聞思修行,將教言納入心中,調伏
師」的意思。
自心,才叫依教奉行。要像那洛巴依
因此,如果有智慧,就會知道:要
止帝洛巴,馬爾巴依止那洛巴,密勒
圓滿法王噶瑪巴的心願,顯然是不能
日巴依止馬爾巴,岡波巴依止密勒日
透過財物供養來達成的,因為「願以
巴的方式,沒有懷疑、猶豫、舉棋不
依教奉行供養令歡喜」這句願文,說
定的毛病。這些都是我們熟得不得了
的就是:斷除罪業,成辦善法,活多
的事蹟了,不需再用文字贅述、著書
久就修多久;自利方面,應當聞思修
立說,讀他們的傳記就好。
行,利他方面,應當講法、著述、辯
所謂「解脫行傳」(Namthar),
論,為了兼顧二利,則應該博學、持
成就者的傳記,不是記錄某人打哪兒
戒、善良,效法前賢的解脫事蹟。
出生、去過哪兒、做過什麼事等瑣碎 21
的內容。解脫行傳,是上師們如何修
有好壞的差別。只要期待、恐懼、利
持、苦行、廣大利生的情形,那些能
害的心滅了,其相應的果也就會滅
令我們嘆服,生起歡喜信、信解信、
盡。這一點,只要是學習佛陀教法的
不退轉信的事蹟,使我們的心續得以
人都清楚。
解脫,才叫解脫行傳。例如,密勒日
所以,只要還有「這很乾淨,有
巴認為什麼叫做解脫行傳呢?就是表
價值,是最棒的」這類的執著,向好
裡如一的行誼。
的、善妙的、潔淨的地方獻供,就會
像我就不是如此,我很會說華麗的 詞句,把見修行說得高妙,但因為沒 有實修,所以騙騙世間人還可以,他 們會以為:「啊呀!他真了不得,可 能很棒吧?也許很努力修行、實修很
傷我毀我者,同證菩提緣 至於面對諸佛菩薩,我們得靠修行 [才能令其歡喜]。
踏實吧?大概是個智者、成就者、譯
例如,前行教法中也說:「正式
師、瑜伽士吧?」騙世間人很容易,
內容為發願」。發願時,該有何等動
對吧?但不應該這樣的。
機,身口意的態度,都在前行教法當
應該要像噶當派祖師們的口訣所
中做了介紹。否則,我們只是「唯願
言:「獨處時,不自欺」,不要對自己
如何如何」「願如此」「願成就如何
還惺惺作態;不論他人認可與否,人
又如何」「願臻吉祥」「願無不吉
家如何評論你的一生,都不在意,對
祥」如此這般口誦,也就這麼個層次
此生沒有期待,也沒有擔憂。只要自
罷了。對吧?
己的心清淨,此生就是解脫的行傳。
22
有相應的善報。反之亦然。
但即使發這樣的願,也會希望能夠
同理,閱讀上師傳記時,一字一
成真。願望要成真,首先仰賴動機。
句地消化也沒什麼作用,眼睛睜個老
若以菩提心為前導,則一切心念、行
大、周身毛孔直豎,裝作很虔敬的樣
為都會成為偉大的菩薩行,如此一
子,也無濟於事。該做的是,發願
來,諸佛菩薩方能成為任何發願的順
「願我也能如此隨學祖師行誼」,並
緣。正如我們常念的《了義大手印祈
為此祈請諸佛菩薩加持。要承諾、發
願文》:「諸上師眾本尊之壇城,十方
誓這麼做。實際執行上,要能由衷、
淨土勝者佛菩薩,垂念於我令我一切
有毅力地排除萬難去實修。如此一
願,如實成就賜與諸順緣!」要「如
來,就叫做修行供養。
實成就」,就得把握動機──要合乎
財物供養只能算是自己累積福報
菩提的行為,合乎菩提的動機,合乎
的方式,是最下等的供養,諸佛菩薩
菩薩道,合乎菩提的實修,合乎菩提
不需要我們的香花。有些人偏好某些
的方式,才能「如實成就」。否則,
花,覺得漂亮,就有「這個較好」的
若受貪欲、嗔恚、我慢、嫉妒所支
執著心,於是對其他不美的花,就有
配,念再多願文,都很難如願以償。
「這個較差」的分別心。只要還有淨
正 如 怙 主 龍 樹 菩 薩 在《 中 觀 寶 鬘
穢、優劣、利害的執著,其果報必然
論》明確所闡述:「若涉貪嗔癡,彼
主題故事
即屬不善;若不貪嗔癡,彼即為善法。
珍貴而重要的實修方式,以及《入行
不善生惡趣,世世受苦楚;以善生上
論》提到的都是:「任何傷害、批評我
趣,生生得安樂。」因此,我們要善加
的眾生,對我成就菩提都有大恩,所
調整動機。要體解偉大的上師直貢怙
以願與他們同證菩提!」因此,我一點
主吉天頌恭所言:「前行較正行更為深
不需要人家對我有信心、虔誠、恭敬
奧。」曉得什麼叫做動機,什麼是應
心,但從佛陀教誨的聞法方式來說,
有的思想。否則,我們聚在一起,做
聽聞教法時該怎麼調整動機,對說法
著這樣那樣的瑣事,有什麼意義呢?
者應有如何的發心,聞法者該有如何
對我而言,是服從勝者噶瑪巴的教
的動機,經典中都有很明確的記載。
言,因此來拜見諸位的,說白了,我 是因為無法推辭的嚴峻教言才來的。
法緣:第十六世法王噶瑪巴所傳
說真的就是如此,我沒什麼忌諱,有
再來,我求得《恆河大手印》的對
什麼就說什麼,你們聽得進去也好,
象是偉大的依怙主[頂果]欽哲金剛
無法接受也罷,我也無可奈何。心裡
持,欽哲金剛持則說他是從真實金剛
想的是另一套,嘴巴上卻說得漂亮,
持、一切壇城之遍主──吉祥勝者之
照本宣科,這類事情我做不來。
王第十六世噶瑪巴讓炯日佩多傑處求
當法王說:「去吧!」我只有說: 「遵命。」如果違背了根本上師,會
得的。所以我的傳承也可追溯至吉祥 勝者之王噶瑪巴讓炯日佩多傑。
往下墮落的,我是怕墮落才來到這邊
不過,如果我說我曾經受過仔細的
的。否則,說真的,我坐在這上面,
引導,那就是騙人的,我只受過口傳
在座也有不少人是有意見的,也有人
與引導結合的教授。當然,我如果這
認為「他也太高調了吧」「他沽名釣
樣扯謊,你們可能就會想:啊呀!這
譽」,百分之百是有這些的。本來
真是特別好呀!不過,對我來說,這
就會這樣,沒差。所謂讚嘆與詆毀,
就成了自欺。倒不是騙人的問題,而
都是緣起的規律。有讚美一定就有批
是自欺了。
評,不可能大眾一致認為:「啊呀!
我從來沒實修過這個教法。其他
真殊勝」,若認為所有人都會對我畢
人可能學習過,也實修過,晝夜六時
恭畢敬,心悅誠服,那就太誇張了。
都在本初光明的境界之中,行走也是
所以兩種情形都會發生,而且這樣也
大手印,安住也是大手印,吃飯也是
好,取個平衡。對我來說,會認為:
大手印的實修,以大手印的實相印持
「喔!這邊讚嘆我,那邊批評我了,
一切威儀,這樣才稱之為「於大手印
這樣比較平衡。」這樣我比較開心。
得自在」「契入大手印」。否則,紙
否則,全是一片溢美之詞,哪天從雲
上談兵地分析「大手印是這樣」「大
端掉下來,那可慘了。所以,如果走
手印不是那樣」,算不得「意義的傳
下坡,就稍微拉一下,爬太高就稍微
承」,不過是「詞意的傳承」罷了。
下修一點,這不是挺好的? 所以,批評也無妨。在噶當派中
然而,我所求法的傳承上師,則是 以證悟令內心解脫,於心中不生耽著 23
之士,我相信自己還是得到了他們加 持威力的,所以透過我將這個法傳給 諸位,相信對諸位而言還是有利無害 的。這樣澄清一下,就一目瞭然了, 對吧? 若非如此,我在這邊講著名的《恆 河大手印》,聚集了這麼多聽眾,也 許有人會認為:真的、假的?人總是 希求名望的,也許現今一般人對名 望沒那麼奢求,修行人卻特別希求名 望。如果聚集上萬、十萬聽眾,就會 讓人覺得:啊呀,利生事業的確廣大 呀!如果加上法座上疊了很多紅包, 利生事業就更大了!回程若還有能夠 帶走的紅包,那利生事業還更加廣大 了。如果不是單槍匹馬,還帶五六個 侍者駕臨,利生事業則更大。假使都 回家一個星期了,錢還算不完,利生 事業還要更大了。不應該如此。
實踐上師所說,用在心上,才是加持 所謂利生事業,是指從金剛持到 自己的根本上師之間,傳承的加持威 力未減,空行的暖熱未散,一個實修 的、具有實義的傳承。我們得這樣認 識所謂的加持。 否則,吹口氣,頭痛就好了,持咒 加持一下,迷亂的夢就沒了,我既不 承認,也不相信這樣的上師。為什麼 不相信?因為我過去多次罹病,求了 很多「加持」,但一點效也沒有。這 是我最強而有力的證據。將自己所見 做為依據,就是如此。要以他人所見 為憑,則得仰賴神通,但我也沒這本 事。既然只能靠自己所見為憑,那麼 因為這些所謂加持,對我的身心狀況 都沒幫助,所以我不相信。 24
主題故事
那麼我相信什麼呢?我相信:祈
而所謂信心,不是心口不一、口頭
請上師,實踐上師的教言,將之用於
說說的信心,而是無條件的發願:「乃
心中,無誤地加以運用,肯定有益。
至證得菩提間,願不離上師您的身,
會認為這樣有用,不是因為經典這樣
不離上師您的語,不離上師您的心
寫,而是透過自己盡可能地思維,放
意!」對上師的身語意有強烈的定解,
在心中,才肯定這麼做必定有加持,
認為:不管上師會不會打罵,都認為這
才會相信:遇到困境時,憶念上師,
位上師就是真佛,就算三世諸佛菩薩
憶念三寶,深心祈請,必定能化解困
親臨,也不會比這位上師更殊勝。如同
境,這是真實的。我們用不著期待什
經典所說「一片赤誠衷心的信任」。
麼,自己的上師正如法本所說:「您
要能付出「赤誠衷心的信任」格外重
是上師,您是本尊,您是空行,您是
要,但在今日可謂難上加難。這些道
護法。」上師就是三身的本體、三根
理都是知易行難的,不需多說。
本總集之主宰。這種思想不應該是口
重點在於,要符合上師的心意。
頭禪,而應真的深信「除您之外,別
要做到這點,應當注重聞法。比起聞
無其他」。
法更重要的是思辨,比聞思二者都重
但我們總是在低潮時,認為「除
要的是修行。所謂賢妙的解脫行傳,
您之外,沒有更差」,對吧?這就是
就是透過聞思修行三者結合、彼此不
我們依止上師的態度,是吧?邊頂禮
脫節的方式而利他。一個人的賢妙解
邊唸「皈依您」,如果自己口袋能攢
脫行傳無非三事:首先善加聞思,中
點錢,就會喃喃自語:「皈依上師!
間善加運用所聞思的義理在心上下功
我的根本上師確實與眾不同!」有點
夫,加以修持,最終,由於聞思修臻
地位的話,就想:呀!我的根本上師
於究竟,所以能夠真正的自利利他,
真是太特別了。但只要被上師唸兩
故稱其生平為解脫行傳。有這樣的解
句,事情不如己意,就會自我解嘲:
脫行傳、賢妙的三事,便已圓滿上師
「好啦!我的上師在這方面有點問題
的心願。
也是難免的,也許去找其他上師會好
基於此,我將運用這個機會,向大
一點…。」對吧?我們依止上師的態
家稟報,若有謬誤,敬請海涵。若沒
度,就像在店裡買東西一樣。
錯誤,則是上師們的大悲所致。我常
依止上師不該是這樣的。例如,馬
這樣想:有時候講經比較順利,講兩
爾巴大譯師給瑜伽自在密勒日巴多少
個偈或兩頁內容,沒有增減宣講的過
苦頭吃?多麼虧待他?簡直是人類史上
失,沒有謬誤,闡釋正確,算得上合
未曾發生過的事件,對吧?但密勒日
格,人家也認為講得很好,對他人內
巴終其一生的實踐修行,就是「依教奉
心有利益,肯定是根本上師的大悲、
行」。今日,我們光是聽聞「至尊密
恩德所致!如果講錯、顛倒了,就是
勒日巴」的名號,便能在內心種下解
我自己的問題,自己的錯誤──一定
脫種子,如此賢妙的解脫行傳從何而
是我表達能力不足,義理理解不足,
來?來自虔敬心,要靠信心與虔敬。
慧力不足,缺乏智慧,沒有精進,欠 25
缺聞思,見識淺薄或是欠缺上師意趣
來手印為記。」此理在《月光大手
的教證。若有益,就認為是上師的大
印》中有明說。本來大家都在用「大
悲,格外對上師虔敬祈請,試著透過
手印」這個詞,或使用Mahamūdra
上師瑜伽的修行方式,如此增進自己
來表達,不過,正如《虛空藏所問
的實修。
經》所言:「所謂如來手印為記」,
同理,這次講經如果講錯,是我的 問題;如果沒問題,是上師的大悲。
正論:先說什麼是「大手印竅訣」
印」,那麼,據《虛空藏所問經》所 說,則是:「謂真如性無別,此謂手 印。」此中,「真如性無別」的「真
接著講正論。
如性」,是指一切有情本初實相的自
經題:大成就者帝洛巴之《恆河大
然狀態,也就是一切有情本來的、原
手印》。這個法本光是根本頌就有許
始的、本存於心中的實相──在大手
多版本。不過我用的是夏瑪‧袞秋榜
印中稱其為「樸實」、「無改造」、
(
,也稱為夏瑪‧
「原始性」),大圓滿中稱為「自生
1525-1583,
覺性」、「普賢」等,有非常多被用
袞秋衍拉
為第五世夏瑪巴)使用的根本頌。我
來表達此義的名相。
想用這個來講解應該不錯。按照吉祥
有這麼多名相,但要表達的卻只
勝者之王噶瑪巴的囑咐,前幾天大學
有唯一的一件事──真如性。「真如
者堪布格桑尼瑪請求確認此版本。因
性」一詞中所說的「真如」,就是
為我自己有好幾種版本,也不知要用
「實相」的意思。實相「非由因所
哪個版本,所以如果能夠針對噶舉祈
造,非依緣而生」的自然狀態、樸實
願法會訂出一個定版的話,就可以按
本性、原始性,就是真如。
這個版本來教學,也就答應了。我就 按後來網路公告的這個版本來教。 其中,根本科判分三:序分、正 宗、末義。
壹、序分 一、經題 首先是序分,開始為經題。 梵語經題:瑪哈穆札鄔巴喋夏
26
也就是說,若先探究「何謂大手
至於所謂「性」,是指:從本質而言, 或從自性而言,此意義的功德本身層 面,佛與有情是無別的。也就是說, 從此功德層面而言,凡有情所具功 德,佛必有之;佛所現證之果,於眾 生位,則以「基」或「種子」之面向 而存在。這個事實,就叫做「性」。 [1.不增:沒有新增的] 經典說:「於此真如性,無可分衍
藏語經題:大手印竅訣
者。」說的就是「不增」──無法以
梵語「瑪哈穆札鄔巴喋夏」翻為藏
外緣而創造,無法依於道而創造,只
語就是大手印竅訣。
管對它「既有的實相本身」加以認
(一)什麼是「大手印」?
識,便稱為「無別」。
一般來說,「手印」(恰加)這個
其中,《虛空藏所問經》中對此
詞,在《虛空藏所問經》有言:「如
(手印的)法相做了直接的說明:
主題故事
「不增,不變。」所謂「不增」,是
性、法相而真實成立的話,那麼,無
說一切有情內心相續的功德,是本來
論如何運用對治,也將無法使之滅
具足的,並非經由實修、宗義而新獲
盡、斷除,如此一來,運用對治來斷
得的功德。
除過失,就成了無意義的事了。為何
當瑜伽士修持大手印時,例如按
無法滅盡?因為假使染污是自性存、
照大手印四次第出現的情況來說,像
本來有、可存在的、本質上可成立
是專一、離戲、一味、無修等修持或
的,再怎麼對治,也不可能有將之遣
實踐,絕非新得到、新成立、新添增
除的時候。
的法。那麼,認識處於有情原始本性
與此相反,若知染污非實、非原
的本初實相──或稱之為自然、質樸
始本有,知其本性,染污自然就清淨
的實相,並對此認識加以培養,藉此
了。若知染污的自性,則染污會自
培養之力,使此認識越趨明朗,直至
然清淨、當下清淨而解脫。以此功
現證,屆時若將所現證之功德加以取
德,說為「不增」。所謂「分衍、新
名,方名為專一瑜伽、離戲瑜伽、一
增」,是指:假設有二法,在實相
味瑜伽等。而不是說專一瑜伽的實修
中,本來就可以成立二種相異之法,
是一回事,離戲瑜伽的實修是另一回
如此一來,就有了分衍、新增。但實
事,這當中沒有絲毫新增的事物。
際卻沒這種事。
就要這樣理解「不增」。對吧? [2.不減:沒有要去除的] 所以,所謂「不增」,意指不衍
假使在原始性中並沒有蓋障,便 無法另外分衍出染污,所以說「不 增」。《寶性論》與《現觀莊嚴論》
生任何過失,沒有任何過失。所謂的
都說了吧?《寶性論》說:
「過失」或「染污」假使是具有自
「此中無可破,無少可立者, 27
諦觀真實性,見實勝解脫。」 所謂「可破者」(所要遮遣、遮破
經論的要旨,懂得取捨,懂得無誤地
的),指的就是染污、過失,因此當宣
運用,這才是所謂精通經論的學者們
說「無可破」時,就是指無法成立染污
「對經論總綱的通達」。否則就算是
的自性,而不是說「沒有染污」。
不擅於此道了。所以,當我們按照口
染污是存在的。正因為有染污, 所以在般若法門《現觀莊嚴論》中才
28
所謂慧力,是能夠直接切入各個
訣傳統,說到「不增」時,是怎麼個 不增?是「沒有衍生出染污」。
說:從初地乃至圓滿菩提,都有各階
在運用《寶性論》的教證「此中無
段本身的對治與所斷,對吧?按一般
可破」時,是從實相的角度來說的;
說法,由於有煩惱等染污,依靠對治
既然是實相,那麼染污當然是無自性
令染污滅盡,於是現證果位。
可成的;由於染污之自性無法成立,
然而,現在是屬於口訣的傳統,所
所以不用去除染污。假使染污是一種
以不用教證、理證、智力、分析,而
本質性的存在,那麼再怎麼努力,都
是直接給予指認,所以稱為口訣。大
無法消除它。然而,我們還是想方設
手印或者稱為「多哈」的道歌當中,
法要去除染污,是吧?
上師透過直接的引介,認識自己內心
但對瑜伽士來說,由於內在已經斷
原始、自住的、本有的功德,才用
除了增益與損減,從增益損減中解脫
「口訣」這麼個名相。因此,假使一
出來,內心獲得定解,則修所生慧由
提到「不增」時,就開始想到「與中
內萌生時,便沒有「分衍、新增」。
觀的教證理證不符」、「與因明的教
怎麼說呢?因為既然染污並不是自性
證理證不符」,這就是缺乏慧力的表
存在的,也不存在於原始本性中,故
現了。
說無垢──染污自性不成。若知染污
主題故事
無自性,即為解脫。
造作有緣之雜質,毋庸改造自他之內
若非如此,假設十分堅持「染污存在
心!」所謂「無有根基」,在我們實
於本性之中」,則對治變成了顛倒,這
修時,實修的根基、架構、目的、實
樣一來,想要「滅盡染污」的心,就成
踐,需要什麼呢?就是要斷除根基
了癡心,也即「對方便無知」、「缺乏
──要斷除輪迴與涅槃之根,要直搗
方便善巧」。所以,並不是否定使用
實相、內心之巢穴。若不能如此,縱
教證理證的必要性,而是說:當內在
然吹噓見修如何高超──講解著大手
獲得確定時,無有染污;因為無有染
印、大圓滿,或者透過無上密四灌的
污,所以不需去除染污。
實修,或者空性大悲藏等道理,說得
這就是上述教證的「此中無可
再怎麼動聽,對內心都沒有幫助呀!
破」,以及《虛空藏所問經》當中的
用口頭吹噓著高深的見地與行為,是
「不增」。
無用的。
[3. 斷除根本:]
(二)什麼是「竅訣」?
《入菩薩行論》也說:「惑不住於
所謂竅訣、口訣,是要懂得將見地帶
境,非根非中間…」若問煩惱是否存
入實修之中,禪修要運用於實踐的面
在於境上?並非如此,它在根或者虛
向,行為也要用於實踐。如果懂得將
空中嗎?也不是,亦非存在於根與境
見修融入實踐,便稱為瑜伽士。如果
之間。也不是在這些以外的地方。若
能斷除增益與損減,那就是瑜伽士。
「以上皆非」,那煩惱究竟在哪兒?
反之,不能斷除增益與損減,是指
由於煩惱雖無自性,但執著其有
盤起髮髻,將金銀材質的金剛杵做為
實在之本體,因此透過煩惱傷害,在
髮簪,腰間纏著金剛橛,穿著皮靴,
輪迴中承受著無止境的痛苦。所以,
手拿
對於具足善巧、能知取捨、智慧卓
吽!呸呸!殺呀!砍呀!」將來面臨
越者,實修之根本,便是「煩惱無
死亡,仍是個愚迷凡夫,比別人多了
自性」。這就是中觀,這就是大手
什麼呢?只多了頭上那成堆的頭髮,
印,這就是大圓滿。當然,這些法各
拿黃金去打造金剛杵的錢,也等於浪
有獨特之處,例如大手印與大圓滿的
費掉了,只是留給日後的人們還有機
行者都會說自己的特色,例如實修大
會拿這來使用,也不過就是如此。屆
手印的就會強調大手印的特色,但
時就該自己面對「吽吽!呸呸!殺
由於「無論實修什麼,都有相同的內
呀!砍呀!」的聲音了。對人家喊著
涵」。就如同樹根枯槁了,則樹幹、
「吽吽!呸呸!殺呀!砍呀!」很容
樹枝也會跟著枯槁;假使[反過來]想
易,等到自己被人家喊著砍殺時,那
要砍斷樹枝,導致樹根乾枯,那只不
才有得瞧。
過自尋煩惱罷了。
鼓與金剛鈴,口中誦著「吽
因此,不要落得如此下場。在心
所 以 , 正 如 薩 惹 哈 所 說 : 「無有
中斷除增益損減,是極為重要的;還
根基,心性如虛空;無法言說,心亦
有,行為上不要流俗,這點也很重
難估量;於彼平常心識本來面,不染
要。以上是「斷除根本」的解釋。 29
實修四聖諦,才是真實皈依 實修時,說了一堆規矩:「這也不 行做,那也不能做」、「這不能吃,
所謂瑜伽士, 「鬆坦掌握實相」才算數
那不能看」、「不能入城,不准返
我們現今認為所謂成就者、修
鄉」,這些都不是為了用規矩來約束
行者、瑜伽士,只是一種title(頭
人的,而是首應注重正確取捨之處。
銜)。但不要這麼想,這種想法是無
佛世尊轉法輪時,首先不也轉四 聖諦法輪嗎?他成佛後,說道:「應
30
捨業果之行為,才算真實皈依。
益的。所謂「瑜伽」(藏音「納就」 (naljor)),包括兩個面向:
知苦,應斷集。」──此為輪迴的因
一、「納(nal,自然實相)」就是無
果;接著又說:「應證滅。」為了證
造作、實相,或者大手印所說的質樸、
滅,所以應當依靠能令證果的道,故
自然、鬆坦、原始、原理等意涵;
說:「應依道。」──這是涅槃的因
二、「就(jor掌握、達到) 」則是
果。這四方面的因果道理,被稱為共
對於「安住在這樣無造作的實相中」
通教法。我們所謂共通,不是說修起
的實踐,從而獲得「掌握」,「達
來很簡單,也不是較低階的、不重
到」[實相]境界。因此,瑜伽的
要的,而是因為它們屬於下乘、法
意思,即為:對平常的(自然的)真
相乘、密咒金剛乘[三乘]全都修持的
實義獲得掌握、自在,達到這樣的境
法,為具共通性的實踐方式。
界。達到這種境界者,稱為瑜伽士。
以此緣由,稱之為共通──亦即
既然如此,要當瑜伽士,就要有
四聖諦。若無四聖諦,我們就沒得皈
瑜伽士的實修,不是嗎?例如,當我
依了,對吧?嘴巴雖然累積念誦著:
們受持法行時,就有:進食瑜伽、往
「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
來威儀瑜伽、就寢睡眠瑜伽、晨起光
僧。」但皈依的根本,則回歸到四聖
明瑜伽等許多類型。然而,我們都做
諦上。要實修四聖諦,就要獲得對無
不到呀!肚子餓的時候,就只顧得上
誤取捨業果之智慧,從而奉持無誤取
飽餐一頓了,哪有閒工夫去思考「進
主題故事
食瑜伽」呢?不可能說:「喂!喂!
憂懼等濁垢,卻也不沾染任何一分。
喂!我們還沒修進食瑜伽咧!」絕對
雖然這些濁垢就在心上,但心的實
是先吃再說吧?所以根本無法修持進
相,則不染諸垢。
食瑜伽。出門時,連鞋子都來不及穿
正如《寶性論》所說:「如寶、水、
了,談何往來威儀瑜伽?晚上睡覺
虛空,恆時無煩惱。」這些都是譬喻:
時,蓋上被子就要呼呼大睡了,哪管
有污垢的珍寶,本質上沒有污垢,遇到
什麼穿著瑜伽咧?就寢睡眠瑜伽就更
善於冶金的巧匠,能夠將雜質與純金
別提了,都是不自主地就睡著了,這
完全分離;混濁的水,水本身是沒有混
不就無法修瑜伽法了嗎?
濁物的,因為水的本性中從來沒有混
這些事情拿來說說倒是可以。像我
濁這回事,所以可以經由過濾而得到
這種人,講課時滔滔不絕地數著:進
純水;在空中,即便有再多的雲、煙、
食瑜伽、往來威儀瑜伽……,說得天
塵,虛空也不會被這些物質玷污,為
花亂墜,結果,無論講者或是聽者,
何呢?雖然它們存在於虛空中,但虛
雙方都跟所說的內容毫不相干。
空的本質中並沒有那些東西。
無根亦無基,心性如虛空 所以,斷除增益、損減,稱為「無 有根基」。
所以,「如寶、水、虛空」是譬喻 所依,所要譬喻的意義則為「恆時無 煩惱」。表象看來,貪等煩惱似乎是 已經沾上了的污垢,是帶著染污的狀
斷除根本之後,說的是:心性如
態、迷亂的狀態,煩惱顯現為心理狀
虛空。虛空當中,邊際、中央、方向
態,所以若以「不帶增益損減的心」
等概念,都是心的產物,念頭施設的
去觀照內心的原始性,會知道:心的
東西而已,實際上,從其本性,也就
原始性中,無論何時都不沾染煩惱的
是虛空本身來說,根本沒有邊際、方
污垢。所以「心性如虛空」的譬喻,
向性、中央這些事。因此,無論是善
主要涉及:心無中邊,如同虛空,無
分別念、惡分別念、期待、憂懼、淨
有淨穢,心的真實自性,既不沾染輪
穢、二取,都屬於分別念,而在我們
迴的過失,也不涉及涅槃的功德。不
那「無有根基」的心性中,能夠瞭然
沾染功過的原因為何?因為其中沒有
地、輕盈地照見自住俱生智慧,所以
要被排除的過失,也沒有要接受的功
說「無有根基,心性如虛空」。
德。綜合以上所述,故說:「無有根
虛空是無礙的。在虛空中,潔淨
基,心性如虛空。」
與污穢都會發生,優劣諸法都可以出
薩惹哈又說:「無可言說,心亦難
現,增益、損減等改造法,也可以在
估量。」那麼,利用中觀、唯識等宗
虛空中運作。話雖如此,虛空本身卻
義,運用名相、語言文字、能詮、所
不會被上述情形所染,虛空本來就不
詮等概念,試著透過名相,看看能否
染諸相。同理,我們的心性無有根
比度如此內心實相,或用能詮方便來
基,既然沒有根基,則我們的心性之
衡量它,是徒勞的。因此說:「無可
中,即便有再多輪迴、涅槃、期待、
言說。」因為它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31
所以無法言喻。 「心亦難估量」是指:由於受到二
維可以衡量的,也不是絕頂聰明的
取所束縛,以凡庸、二取的念頭,是不
人,創造個新途徑、新名詞就可以達
能解悟真實的。由於實相本身超越二
成的。這是無上的,既不屬輪迴,也
取,所以這個「超出內心臆造、施設
不歸涅槃。
範圍」的實相,是永遠無法以二取心而
達波仁波切(岡波巴大師)在大
證悟的。之所以說「心亦難估量」,
手印中,總是用「平常心」一詞。當
並不是在「心可估量」的前提下,卻估
達波仁波切解釋輪迴之所以出現的原
量不出來,而是因為實相本身已經超
因時,他的解釋是:「由於無法把握
越了作意,超越了作意的相,超越了
平常心,於是產生輪迴的迷亂。」也
分別念,超越了戲論,完全超越一切
就是不懂得護持平常心的本性,對平
執著的形式,無有任何憑依──因為
常心起貪著,讓平常心流於恣意,讓
無憑依,所以說「不可言說,心亦難
平常心順著對境、外緣而轉,平常心
估量」。《寶性論》也說:「非言語所
受到對境、外緣所束縛,平常心被對
說,第一義諦攝,離諸覺觀地,無譬
境、外緣支配,因此無法把握平常
喻可說,最上勝妙法,不取有涅槃,
心,於是看到美好的事物就起貪,不
非三乘所知,唯是佛境界。(依後魏中
美好的就排斥,若有美名就開心,若
印度三藏勒那摩提譯本)」實相超越
有惡名便反感,諸如此類,都來自於
語言,所以並非語言之對境,唯歸於
平常心被對境、外緣所轉,任由貪嗔
勝義第一義諦;它也不是分別念的對
二取心橫流蔓延,這就失去了對平常
境,所以無譬喻可說;它最為無上,
心的掌握。
所 以 既 不 屬 於 三 有,也 不 算 在 涅 槃
就像我們站不好好站,就會撞到、
中,因此「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超越
摔倒,不只摔倒,還要送醫院。怎麼
一切所行境。對吧?
會這樣?沒人推你,怎麼就送醫了?
《莊嚴經論》也說,實相超越能
當初走樓梯時,如果一步一步踩穩,
詮、所詮、能思、所思,所以是「不
不就不會摔傷、撞到頭了?因為不好
可言說,心亦難估量」。
好走,腳走著走著,眼睛卻看後面,
把握不住平常心,就輪迴了
就摔了,也就只好送醫。會有這種事 吧?這就是不好好把握。
若問:「既然如此,那要如何觀修
同理,若不把握平常心,什麼該發
呢?」薩惹哈說:「於彼平常心識本來
生、不該發生的亂七八糟事情,都會出
面」,意思就是要護持「平常心」。
現的。若能掌握平常心,就不會發生閒
「平常」一詞,意味著:無改造、
話、詆毀、惡兆呀!所以說:「於彼平
不做什麼、不期待更好、不憂懼更
常心識本來面。」此處所稱平常心,
糟,若不雜染期待與憂懼的二取,便
就是實際狀況、實相、原始性──不
稱為「平常心」。
做什麼的內心原始性。(第一堂課上
這樣的平常心,自然原始就如此 32
的,不是藉由持宗義論點者,運用思
半結束,下半內容待續)
仁波切開示
第35屆噶舉大祈願法會.《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課程.第五堂(六之五)
第一寶藏如來藏, 在最近也最遠的自心 授課上師:國師嘉察仁波切
任何實有的執著,不會經驗到苦而感到傷心,也
時間:2018年2月24日上午8:00至10:00
不會因為經驗到樂而生起貪著,此時對於行者而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法會會場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首先請大家生起「為利等虛空一切眾生證得遍 知佛果,因此前來聽聞教法」的菩提心。我們這
言,苦樂毫無差別。 ■平常心,沒有要斷的、也不需對治法 貪善覺受執著自解脫,惡念妄想淨歸法界中, 平常心中無取捨得失,祈願證悟離戲法性諦。(21)
次講解的內容,是第三世法王噶瑪巴讓炯多傑著 作的《了義大手印祈願文》。
保任守護「證悟」,不要貪著「覺受」
之前談到覺受最主要有三種:樂、明以及無 念。偈文第一句「貪善覺受執著自解脫」的「自 解脫」一詞,代表不需任何對治法,各種執著自
在浩繁的大手印教本當中,這部著作言簡意
然解脫,就如同波浪自然消融於大海一般。
賅,並且是以與眾不同的祈願文形式,來講解大
偈文第二句「惡念妄想淨歸法界中」,之前談
手印法門。昨天我們談到分別「覺受」與「證
到妄念有分粗重和細微等,這一切念頭生起的當
悟」的不同,重點在於你要保任、守護你的證
下,就自然淨歸於法界,無需刻意做任何對治。
悟,不要貪著覺受,能這樣做到的話,修持和證
噶舉派稱心的實相為「平常心」。就像當我們
悟就會有所進展。
說某某人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時候,他沒有因為冠
■健行三昧,無畏摧伏一切煩惱
上響亮的頭銜而變得比較尊貴,也沒有因為身患
修持大手印的時候,都會生起許多覺受,這時
疾病而變得比較低下,他沒有受到任何好壞情況
依止一位有經驗的上師,並在他的指導之下繼續
的影響而改變。同樣在對待自心的時候,我們只
修持。持續修持之後,證悟就會逐漸開啟,修持
要讓它安住在它本來的原貌――實相當中就好,
穩定到達一個時間點時,行者從此不再被覺受所
不需吹捧,也不用貶抑它,這就是保有平常心的
影響,這被稱為大手印禪修的「離戲」階段。這
意思。了悟大手印的成就者,也從未試著改變平
時行者已然澈觀法性真諦,就算有煩惱生起,也
常心而讓它變得更好,一個不喜佛法者或者一個
會被修持之力所摧破,因此不再有任何生起煩惱
惡人,他的平常心也不會因此而變得不好。
的恐懼,這也被稱為「健行三昧」1。
例如密勒日巴這樣一位大成就者,他心續的本
傳統上用獅子來做比喻,牠對任何其他猛獸,
質――平常心,證悟之後和他未證悟前一樣,並
例如豺狼虎豹等等都毫不畏懼,以此來比喻大手
沒有變得更好。我們還未了悟、得到成就的心性
印能夠摧伏任何煩惱,絲毫無有畏懼。這也被稱
實相,和馬爾巴、密勒日巴等等大成就者們的心
為「如幻三昧」,此時照見萬法如夢如幻,毫無
性實相,是毫無差別的,甚至和佛陀心續中的法 33
身,也毫無差別。唯一的差別是佛陀和成就者
持,果位自然即成道用。換句話說,行者無需任
們,已經淨除了各種覆障,心性實相得以全然開
何道法、對治法,而是果位本身展現為所修的道
顯,我們則不然,我們還活在顛倒錯亂之中。
法。所修是大手印,果位也是大手印,這即是
因此這裡提到對待平常心時,不需斷捨任何 「所斷」(應該斷除的對境),也無需採取任何 「對治法」,所以說「無取捨」。例如煩惱這樣
「道果無二」。
你的如來藏,開顯了幾分?
的所斷,其實是無法被斷除的,因為一切煩惱如
輪迴涅槃的認知,和基於此認知上的一切作
夢如幻,根本無有可斷之處;同樣,也不需採
為,都是依於如來藏而起。凡夫未悟此理,因
取、添加什麼對治法,因為一切煩惱、妄念的本
此顛倒錯亂地輪迴。眾生的愚癡在於「視有為
質即是平常心。密續儀軌當中也提到「五毒煩惱
無」,例如我們本有如來藏,眾生卻以為沒有;同
即五智」,五毒煩惱的本質即是五種智慧。
時愚癡地「視無為有」,例如本來無我,卻誤認
■道果無二,果位自然展現為道法
有我。由於這樣的顛倒錯亂,而造作殺生、欺騙
此處所謂無取捨得失的「得」,意思是佛果和
等各種惡業。這都由於眾生未悟如來藏而導致。
成就的達成,並不是得到什麼新的果位,而是你
現今世界上可見有大量抓鳥、捕魚等活動,但
開展了本俱的平常心,如此而已。因此依大手印
這些動物的本質也不離大手印、如來藏。為何會
傳統來說,「道」與「果」是無二的。
有人因為殺生落入地獄中?就是因為未悟自己內
何謂「道法」?就是幫助我們消除煩惱障礙的
心具備如來藏本質,也不瞭解其他動物同樣具備
對治法;那何謂「果」?是指各種覆障清淨之
如來藏、大手印本質。
後,實相得以完全開展。換句話說,所淨的核心
■眾生、菩薩、佛,只是如來藏開顯程度不同
就是平常心,能淨的道法的核心也是平常心,這
總而言之,眾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是依於如來
裡的「道法」,指的即是智慧和三摩地,藉由慧
藏;相對而言,無量眾生之所以會墮入地獄等等
和定來淨除、對治這些覆障或煩惱。而心性實相
惡道,也是因為不認識如來藏與大手印而落入
大手印也就是智慧波羅蜜,也就是三摩地,其實
的。菩薩是指「了悟部分如來藏的行者」,由於
心性實相本來無有動搖,這樣的本質就是三摩
觀見到部分的實相,因此菩薩能夠以布施、持
地,因此當我們說「我在修持三摩地」的時候,
戒、忍辱、運用智慧為眾生說法等等行誼來利益
這並非意味著要新增加或得到什麼,只是讓本自
眾生。而圓滿的佛陀,圓滿、完整地觀見如來
俱有的三摩地本質開顯出來。
藏、大手印,因而示現出十二種行誼。
同樣,緣眾生的悲心和對佛法的信心,也是平
因此,我們修持大手印的行者要瞭解到:凡
常心、心性實相的本質,因此我們才會對於未悟
夫、菩薩或是圓滿佛陀等等,雖然各被貼上不同
的眾生生起悲心,並且對於能夠開導迷惑眾生的
名稱,但他們的基礎,都是如來藏、大手印──
佛法生起信心。當行者了悟心性實相之後,這些
一、眾生:眾生不明瞭一切客塵煩惱,都如夢
本俱的特質就會逐漸開展出來。
如幻,並非真實存在。事實上,被稱為「眾生」
一個過去生中造作了極大的罪業,例如殺害了
的一切有情,他們的基礎,就是這些煩惱背後的
許多人的惡人,他們未來之所以還是能夠懺悔、
如來藏、大手印,這也是為什麼在密續的本尊觀
淨除罪業,並且積聚善業,這都是因為他們本俱
修當中,會觀想一切眾生都是本尊。對於噶舉派
的心性實相的能力而能成辦。
行者而言,一聽到、想到「眾生」時,不是眼睛
總而言之,行者若能做到「道果無二」的修 34
所見的外相眾生,而是「如來藏」。這樣的觀念
仁波切開示
不僅有助於觀修,而對於菩提心的生起也會很有 幫助。
■如來藏沒有保鮮期,不會變好或變壞 不論是如來藏全然未開顯的眾生,或者是部分
二、菩薩:同樣的,所謂的「菩薩」,不是外
清淨的菩薩,全然開顯的佛陀,如來藏都不會有
相上的文殊、觀音等形象,而是如來藏、大手印
任何改變。眾生歷經例如地獄、餓鬼道等等惡道
一半清淨、一半還未清淨,換句話說,只開顯出
的無量痛苦,但無論他在經歷何種痛苦,其實相
一半的實相。
如來藏並未有任何增損,因為如來藏是實相,痛
三、佛:提到「佛陀」時,我們知道指的就是
苦只是如夢的假相,假相是無法動搖實相的。
「法身」,也就是圓滿開顯的如來藏、大手印。
如來藏永遠不會過期壞掉,世界上再堅硬的事
當然我們說佛陀也有色身,但那僅是度化眾生的
物都有壞滅的時候,因為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
善巧方便。
剎那法,剎那剎那地形成,也剎那剎那地在壞
總之,佛學名相不是一般的世俗名稱,這些名
滅。而如來藏、大手印並非因緣和合法,因此沒
相背後都是有其深意的,掌握了這個要點,行者
有變異。如來藏是沒有時間的,事實上,時間只
在義理的領會和實際的修持上,都會得到助益。
存在於錯亂的顯相當中,因此經典在闡述甚深義
因此對於佛陀所講說的顯密典籍當中的不同佛學
理時,會說那是「無時之時」。
名相,都要帶著這樣的觀念去聞思,那麼你就會
■安住如來藏,佛菩薩利他無疲厭
領會佛法;但是如果帶著世俗的眼光,以為是世 間的名詞術語而學習佛法的話,你是無法領會佛 法深意的。
一位菩薩之所以能利益眾生,是因為他開顯了 內心不變的如來藏。 現在位於尼泊爾的聖地之一(南無布達),是 35
佛陀過去生中曾經捨身餵虎的地方,他之所以能
們見到這些事物時,卻無法觀見實相。
夠做出如此殊勝的布施,就是因為了悟了大手
同樣佛陀也曾說「不要試著尋覓菩提,也不要
印。當時過去生的佛陀安住於如來藏、大手印的
試著除去煩惱。」換句話說,佛果不是向外去
正觀當中,老虎完全無法傷害到這樣的正觀,因
求,而是當眾生向內了悟了自心實相,那麼佛的
為佛陀安住於自性而遠離一切恐懼與痛苦。老虎
菩提就開顯出來。同樣,也不需刻意去斷除煩
飲血噬肉,對佛陀來說,一切僅如夢幻,就如同
惱,只要悟到了煩惱的實相,煩惱即得斷除。
當我們知道槍林彈雨只是一場電影的時候,對那 樣的畫面就不會感到恐懼。
在一些佛經當中,會看到佛陀嚴厲地提到落 入常、斷邊的過患,並且提醒弟子要對此戒慎恐
過去密勒日巴尊者不吃不喝很長一段時間,骨
懼。但是也看到佛陀在一些經典中提及「無需畏
瘦如柴,但他並不覺得辛苦,因為他能正觀一切
懼常斷邊」,這意指無需斷除常邊或斷邊,因為
痛苦如夢似幻,大手印實相是不會餓到也不會變
只要了悟常斷二邊的本質,當下也就斬斷了各種
瘦的,密勒日巴的自性就是大手印,因此他就是
邊執。因此會說所有菩提佛果的功德都是無有差
安住於大手印的正觀。總而言之,大菩薩們能做
別的,就像是太陽和太陽光無有差別一樣,無法
廣大利益眾生之事,都是由於堅固不動的如來
找到沒有太陽光芒的太陽。佛陀的菩提果位,就
藏。因此諸佛在輪迴未空之前,會善巧方便地變
是智慧波羅蜜;而眾生心的實相,也是智慧波羅
幻出無量色身來利益眾生。
蜜,就是大手印,而大手印就是一切眾生心的本質。
例如釋迦牟尼佛誕生於娑婆世間,示現十二種 行誼,最後示現涅槃。之後又示現成菩薩,發菩 提心、行持六度,最終又示現成佛,然後涅槃, 之後又示現為依止某位上師的弟子等等,直到輪 迴未空之前,他的色身變幻無盡。這一切都是因 為不動的如來藏的力量。如果不是因為正觀大手 印或如來藏,一個人無論再怎麼努力,終將無法 達成如此廣大利益眾生的成就,他利益眾生的力 量終有用盡的一天。由於法身不是剎那的生滅 法,因此不會耗盡,利益眾生其實如夢如幻,佛 菩薩不會感到辛苦。 ■遠離作意勤修,還是要勤修 此偈最後一句發願:「祈願證悟離戲法性 諦」。這樣的深意,佛陀在《大法鼓經》中也有 闡述,佛陀說:凡夫的心和佛陀的菩提無有任何 差別。同樣在《月燈三昧經》中佛陀從不同角度 說道:「色及色性及以如來等無有二。若能如 是見諸法者,是名行法無礙。」2對於佛菩薩而 言,當他們見到任何色法,譬如看到一個人、一 個動物,或者房子、石頭時,正觀到的即是實相 如來藏。然而凡夫由於無始以來的顛倒執著,我 36
按照大手印傳承而言,為何我們仍在錯亂、在輪 迴?就是因為我們不知如何安住在實相當中。 修持大手印法門,不是在努力外加一些什麼修
仁波切開示
持,這裡唯一要努力的,只是消除錯亂而已,因
阿賴耶識,而是種入阿賴耶識的自性,就是阿賴
為一切問題都歸咎於我們的顛倒錯亂。如果行者
耶智當中。
懂得如何消除錯亂,就能安住在本然的實相當
這和一般習氣的種下方式有所不同,阿賴耶識
中,大手印的傳統稱此修持為「遠離勤修之勤
積聚的是各式各樣的習氣,然而所謂在阿賴耶智
修」,意思是:不是要勤修達成多一些什麼,而
或者大手印實相當中種下習氣種子,不是在累積
是減少、消除錯亂。
新造作的習氣,它被稱為「種下聞法的習氣」,
接下來,對於以上所說的道理,有經驗的大手印
意思是透過佛法的聽聞,而讓潛能開顯出來。例
行者,就自然安住於實相當中。如果是初學者,就
如今天聽聞了佛法、生起了信心,自心實相就會
試著這麼去修持,種下一個善的習氣種子。
因此展露一些,然後又持守戒律,自心實相也又
■把聞法習氣,種到阿賴耶智中
開展一點,如此這般地每天持續一點一點地禪
習氣種子主要是種在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當
修、持戒,這所有的善行,都在幫助本俱的實相
中,而我們每天剎那剎那都在種下無數的習氣種
逐漸開顯出來。這樣開展實相的過程被稱為「種
子,例如早上起來盥洗,這個習氣種子就種在阿
下聞法的習氣」。
賴耶識當中。接著早餐喝茶,也在阿賴耶識種下
這種聽聞佛法的習氣,例如聽聞到過去沒有聽
種子,總之一切剎那當中所見之色,都種在阿賴
過的甚深教法,這樣的習氣是很有力量的。尤其當
耶識當中,一切剎那當中所生的念頭,也都不斷
你聽聞到的當下,如果又能依之實修的話,這又再
地在阿賴耶識中種下習氣。
次加深聞法的習氣。接著我們禪修兩三分鐘,懂得
然而我們對於佛法生起信心,或者聽聞、隨喜 大手印法門,這一切也會種下習氣,但不是種入
禪修的人就如是禪修,不懂得如何禪修的人,也可 以試著去禪修,這也會幫助你加深習氣。
37
(禪修)
快樂,這兩者有所不同。當我們修持發心或觀修
■該怕的不是外境,是自己的心
時,首先修持的是悲心,因為有了悲心,慈心會
我們世間凡夫都會有一種恐懼,這種恐懼來自
自然生起。佛法中不僅提及悲心及慈心,也談到
於擔心外在有什麼事物會傷害到自己,讓自己很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這一切都可以包含在
痛苦,因此會想盡辦法不被傷害,總之我們害怕
悲心當中。
的都是外在的事物。
剛開始修持悲心的時候,首先生起的是世俗帶
然而一個修行者,尤其修持噶舉大手印的行
有分別的悲心,如同母親照顧孩子一般。然而事
者,他們知道其實無需害怕外在的事物,事實上
實上,一個母親之所以自然對於孩子生起悲心,
害怕也沒有用,真正應該要害怕的是自己的心,
是因為母親心中的如來藏本俱著悲心,因此,我
因為一旦心沒有安住於實相,而是渙散顛倒的
們真正觀修開啟的悲心,是我們如來藏本俱的悲
話,那麼又會落入輪迴受苦,這才是最需要害怕
心,這是最重要的。如來藏的悲心不會受到影響
的事情。
而改變,它不像是世俗的悲心,偶爾會被遺忘或
世間凡夫追求的是外在的感官享受,認為那才 是快樂,或者嚮往出名、有權有勢等等。然而事
失去。 ■我們也能像密勒日巴,完全開顯如來藏
實上,感官的享樂沒有任何意義,雖然會得到一
當我們在修持自心實相大手印時,不僅會了
些短暫的快樂,但是隨著年紀漸增,這一切快樂
悟到自己的實相為何,同時也會了悟到一切眾生
的真相,也就是痛苦的本質就會顯露出來。就如
的心的實相即是如此,這是同時發生的。續典中
同電池的電,是一點一點累積充飽,也因此在逐
提及一句話說:「觀修一切眾生。」行者因為了
漸使用之後,就會用完一般,世俗的快樂也有耗
悟到實相遍及一切眾生心續的自性,因此當他在
盡的一天,隨之就開始痛苦了。因此這種快樂是
禪修自心實相時,就是在「觀修一切眾生」的自
一點也不牢靠的。
性。
唯有安住在自心本性、大手印實相,才能帶來
眾生心的自性雖然沒有任何差別,但是由於眾
究竟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會完盡,也不會剎那變
生各自的覆障不同,因此每個人還是要各自努
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種快樂不是從外在添
力。密勒日巴尊者曾說:「未來噶舉的弟子,如
加、累積而得來的,所以自然也不會剎那剎那地
果無法像我一樣精進的修持也沒有關係,因為我
消失不見。這樣的快樂才是穩定的,是值得信賴
的實修,將能夠幫助弟子們的修持輕易達成。」
的。總之身為大手印的行者,你所害怕的和所信
我們弟子之所以可以得到這樣的利益,就是因為
賴的,需要跟一般世俗人的不同。
我們的實相和尊者的實相是一樣的。所以密勒日
了悟如來藏,自然湧生悲心 接下來談到的是,悲心與大手印無二的修持祈
巴尊者也說:「未來了悟大手印的人,將無有間 斷的出現。」道理是一樣的。 總之,尊者在修持自心實相時,也就是正觀修
願:
持眾生的實相,因此可以透過尊者修持的力量,
一切眾生本性恆為佛,未悟如是故轉輪迴中,
幫助我們未來不用那麼辛苦。然而眾生各自有著
祈願心中生難忍大悲,憫念苦痛無邊眾含識。(22)
不同的覆障,這就需要依靠各自修持的力量而斷 除,但是尊者的力量也在背後利益著我們,就像
一般而言,善心分為慈心、悲心兩種。悲心的
之前所說,因為實相是沒有差別的。所以如何斷
意思是希望眾生遠離痛苦,慈心是希望眾生得到
除煩惱覆障呢?就是依靠尊者斷除覆障的力量,
38
仁波切開示
加上自己實修的力量而斷除。 事實上,我們不僅得到密勒日巴尊者的力量, 還有馬爾巴大師實修的力量、岡波巴大師實修的
還有另外一個名稱是「空悲藏」,意思是空性本質 當中具有的悲心,也可以稱為「自生本俱悲」。 這樣的悲心要如何生起呢?就是安住於實相
力量,和歷代噶瑪巴的修持力量,在眾緣和合之
時,悲心本質就會開顯出來。
下,我們的大手印修持才得以順利。
■沒有悲心而修忿怒尊,可能投生為厲鬼
■從世俗悲心,次第開展如來藏悲心 自性實相的悲心,恆常遍及一切眾生;而妄念 所成的世俗悲心,卻是時有時無的。就算是不淨
大乘的修持,從最初的皈依發心,到觀修、持 咒、禪定,一直到最後的迴向,這一切都不離悲 心。甚至觀修忿怒本尊時,也要以悲心而修。
階段的凡夫眾生,在其如來藏的自性當中,也存
經典中說,如果沒有悲心而觀修忿怒尊,例如
在著這樣的悲心,只是它受到暫時的瞋心煩惱所
帶著我慢、嗔心而觀修的話,來生將會投生為鬼
遮蔽,因此顛倒錯亂地在作用著。
類或羅剎。過去藏地有些行者,由於不具備無所
「一切眾生的本性恆常是佛,但是卻顛倒落入
緣的悲心,而是帶著煩惱、嗔恨、我慢而觀修忿
輪迴當中,實在可悲。」我們首先以這樣概念思
怒尊,因而投生為厲鬼,據說這個厲鬼的模樣,
維的世俗悲心為起首,然後慢慢安住到勝義實相
就和他生前觀修的本尊長得一樣。希望大家不要
的悲心。初學者如果不先生起概念性的悲心,是
重蹈覆轍。這一座法講到這裡。
無法知曉何謂實相的悲心。這種實相的悲心也稱
1梵音為「首楞嚴三昧」或「首楞嚴三摩地」。 2《月燈三昧經》卷5。(CBETA, T15, no. 639, p. 581c2-3)
為「無所緣的悲心」,是遠離一切戲論的悲心。它
39
噶千仁波切/精選問答錄
禪修前,先培養慈悲利他之心 我們一定要先了解到自他眾生是沒有階級的;反之,若一開始不修慈悲心, 那麼在修止的過程中,會生起貪嗔之心,自己都不知道。
問:有些宗派禪修的方式是專注在眉心輪等位
處在一個強大生氣的力量狀態,請問仁波切,遇
置,請問這樣對修行有無助益?為何有時眉心輪
到這種狀態我應該如何做?
會無故跳動不止,就連在禪坐的時候也會這樣, 為什麼呢? 答:當我們在做禪修的時候,首先要先管怎麼 樣去成辦「止」,也就是說,你要曉得「過去念
答:這也是要透過由止而入觀的功夫,你先能 夠以止來令心安定,之後以觀來照見,照見什麼 呢?如同剛才所說的,純粹的照見「妄念是否生 起」這件事情。
已經滅了,未來念還不生」的那個「當下」的狀
就像是《佛子行三十七頌》裡面所講的「具足
態,能夠清明的了知那個狀態。當然你要能夠清
寂止生勝觀」:有了寂止的前提之後,進一步
明的了知那個狀態,需要修練止的工夫,具體的
的,你以勝觀的功夫去看。看什麼呢?比方說嗔
修練包括有所依的止跟無所依的止,這些修練方
心的過失,這是平常就需要薰修的,見嗔心的生
式是很多的。
起、了解嗔心的過失,那麼就可以避免你所講的
如果你反覆練習止的禪修之後,會暫時出現無
這種當下的狀態。這一切都還是需要先以「寂
分別的狀態,會感受到如同廣闊虛空一般的體
止」作為前提,否則你平常沒有寂止的功夫,也
驗。那時候就會有一種覺察,就是「妄念是否生
不薰修業力因果的道理;一旦不曉得業力因果的
起」的覺察,僅僅只需要這樣的覺察而不要隨著
時候,就會容易受到嗔心的支配。那麼如果你能
妄念走,也就是放下妄念不隨它轉,如此一來,
夠先以止而見到過失本身,這就是一種智慧,以
止的功夫就會越來越純熟。那個輪的部分就不去
那樣的智慧能夠對治嗔心,然後你要去培養、保
管它了。
持的,就是那樣的智慧,之後你才有辦法轉化嗔
而且在修止之前,你一定要先花工夫去培養慈
心為本來的智慧。所以這是有一個過程的,先培
無量心和悲無量心,也就是四無量心當中的慈和
養止,再以智慧來照見嗔心的過失,之後就能轉
悲。你要先培養無有分別的慈心和悲心,了解到
化嗔心為智慧。
自他眾生是沒有階級的。反之,若一開始先修止
我執跟煩惱他們可以說是好朋友,如同前面所
卻不修慈悲心,那麼在修止的過程當中,你會生
說的,你必須要先認出煩惱,才曉得你在對付的
起貪心或嗔心,自己都不會自知。
敵人是什麼。當你認出了它,煩惱的波濤才會有
嗔心大?先以止對治,再用觀轉化
機會平息。認出它以後,你必須要反覆觀煩惱的 過失,要不斷地去看它的缺點,之後當你生起嗔
問:有一次我生氣,氣到只知道自己在一個很強
心的時候,才曉得說:喔,這個是嗔心,我生氣
大的嗔心力量的狀態,已經忽略了讓我生氣的對
了,它有什麼樣的問題。好像你先曉得誰是仇
象、生氣的事件、生氣的環境,只感覺到我自己
敵,認到他的時候,就曉得這個是強盜、這個是
40
仁波切開示
小偷,你曉得他就是你要對付的對象,然後才有
來,不管是獨自一人修,或者是與眾人相處,就
辦法解決它。
沒有太大的區別。到了那樣狀態的時候,你就算
常持正念,行住坐臥皆禪修
一個人在寂靜的山林當中修也好,還是像你這邊 所說的跟人家相處的時候比較容易產生失去感
問:請問仁波切,禪修靜坐時,我可以很容易近
受、或者說體力消耗很快的狀況,將不會發生,
乎相續不停地沒有什麼妄念,而且身體氣力豐
就不會有座上跟座下的分別了。
沛;為什麼在下座後日常生活中,繁忙的事物,
尤其是像在吃東西的時候,有些食物是你喜歡
密集的與人群接觸後,雖然也無太多妄念,但是
吃的,有些是你不喜歡吃的,總是會遇到那個悅
卻體力消耗的很快,一天下來,很快沒電沒體
意跟不悅意的狀態、接受跟不接受的,這個時候
力?請問是心影響身體嗎?我平常每天都有運動
也可以運用正念。比方說,這個東西對我的身體
一二小時的。
健康有益,即使它不好吃,我也應該要吃;這個
答:關於這一點就是,必須要了解,要將座上
東西對我的健康有害,即使再怎麼樣美味,我也
修的體驗運用到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當中。我們
應該要捨棄。這個就是運用正念在飲食上面,也
平常講四種威儀,指的就是行住坐臥等的日常生
就是說自己能夠支配自己的意圖跟想法。另外,
活。你想將座上修這樣的體驗運用上的話,就必
當你跟眾人相處的時候,應該要多修慈愛心跟菩
須要透過「正念」的功夫,將座上修的經驗跟感
提心,想著他們過去世都曾經做過我的父母,所
受帶到生活當中來,與生活結合起來。如此一
以我應該要對他們好好地觀修慈悲心、愛心。如 41
此一來,就能夠將所有的修行運用到日常生活的
優點,以此來生起慈愛心,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行住坐臥當中,這是我個人的經驗談。
如果你的心是非常的正直、非常清淨的,別人怎
還有像夜間睡眠的時候,如果能夠修「嗡啊吽
樣說都沒有關係的。往往有時候我們想要幫助別
金剛頌」的修持的話,就會有助於即使在做夢的
人,但是有人會有不滿、挑剔的時候,反對者永
時候也能夠保持正念。
遠存在的,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就算是佛
多觀他人優點,少看他人過失
陀他也沒有辦法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所以如果 能夠有七成的人滿意,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問:面對他人的毀謗,除了學習忍辱之外,有無
情了。假使今天某一個人他有三成的面向是很糟
更圓滿的修行方式呢?
的、是缺陷的,另外七成是好的,那我們就可以
答:大圓滿傳承的巴楚仁波切曾經這樣子講
說這個人基本上是很有功德的、非常優秀的;如
過,就是針對他人毀謗,除了修習「忍辱」之
果反過來七成是比較糟的、三成才是好的,那我
外,有沒有更圓滿的修習方式?基本上還是要去
們才會說這個人的缺點比較多。所以,不要只去
「多觀他人的優點,少看他人的過失。」
觀別人的過失,而要常常去觀別人的優點。
巴楚仁波切曾說:我們要多觀自己的過失,以
比方說,朋友之間相處,如果總是懂得去觀別
免生起傲慢心,要少看別人的過失,多看別人的
人的優點、長處的話,彼此相得益彰的情況之
42
仁波切開示
下,他的功德也會增上,對你也有好處。對自己
惱時,我會像身歷其境一樣,心裡上演一次他們
的話,就要多觀自己的缺點,讓自己的學問得以
的過程,經歷那種煩惱與痛苦,最後我生起慈悲
增長,對別人的悲心也會增長,而且也可以避免
心,祈求菩薩讓我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為何我
自己的傲慢心。在這個世界上,當然有很多人有
是需要透過這樣的過程體悟呢?
學問,可是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要因為學問而
答:如果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感受到內心憂苦的
傲慢。如果因為學問而傲慢的話,往往會遭人不
話,實際上是一件好事,因為代表著自己有悲
滿的,越是有學問的人,越要讓自己的內心能夠
心,而且這樣的悲心能夠非常強而有力地淨化你
寧靜調柔,否則的話,最終吃虧的將會是自己。
的罪障。不過,也不要一直把這樣子的悲心跟憂
對治嗔心,要修安忍
苦留在自己身上。要怎麼樣不把它留在身上成為 自己的負擔呢?我的建議是應該要觀修佛菩薩,
問:請問如果生活中有討厭的人,遇見就容易生
要憶念本尊、憶念佛菩薩跟憶念自己的上師。因
氣、不高興或吵架,是不要相處呢?還是要勉強
為當你在憶念佛菩薩跟上師的時候,就可以透過
自己對對方好?
我執的消融來遣除內心的憂苦,不管誰是你特別
答:照理說你應該要觀察,之所以有這樣的對
有信心的對象,是至尊度母也好,還是任何的佛
立性,是因為自己煩惱的過失,所以更應該要修安
菩薩都好,當你憶念他,在內心生起他的形象,
忍,而且你應該要曉得你們之間處不來的原因,是
運用這個方法可以讓你的妄念暫時停歇。當妄念
因為你用嗔心對待他,他也用嗔心對待你,當兩顆
產生了暫時停歇的空檔的時候,你的心就比較容
嗔心在一起的時候,就像是拿兩塊冰塊互相撞擊
易寬坦放鬆。如此一來,就比較有幫助,而且也
一樣,他當然只會有破壞性而已,所以在這樣的情
可以幫助到對方;即使對方因為業力的關係,他
況之下,你就更加應該要修「安忍」,而修安忍能
今生沒辦法透過你的修持馬上獲得好處,來生也
夠培養智慧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可以消融你的煩
有好處的。所以不管是你對哪一位上師、善知識
惱,彰顯你的智慧。如果你真的辦不到這一點,盡
有信心,或者對什麼樣的諸佛菩薩有信心,就儘
量不見面可能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管去憶念。
不過如果真正要去做的話,照理說你應該要曉
而且,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憂愁、痛苦這
得,在過去生之中他也曾經做過我的父母,他真
些事情,就某種程度而言也是值得慶幸的事
正就是我的父母,而且我們有非常親密的關係,
情。因為在我們現在擁有暇滿珍貴人身的這個
所以今生結為朋友。而現在因為某些因素導致他
時候,可以透過在這個很短的生命型態時間當
不喜歡我,所以我更加應該對他以更強烈的包容
中,以痛苦的形式消除許多嚴重的罪業。比方
心和更強烈的關愛心,去看待他、安忍他對我的
說,現在是人受了一點小苦,可能就消減了必
傷害。就像在直貢傳承的發心文裡面講到說,對
須在地獄受折磨的多年煎熬,這好比你有黃金
於一切害我的怨敵、對我懷有敵意的這些敵人都
的話,很快地就可以透過黃金來清償大筆的債
應該要願他們獲得快樂。你就是要去想著,他就
務一樣。就像怙主吉天頌恭尊者,他是一位真
是我的父母,他只是暫時上因為某種因緣而不喜
正成佛的尊者,當他修行的時候也是非常辛苦
歡我,所以我要格外的對他修安忍。
的,背了很多的債務,有很多的疾病,但是他
痛苦,讓我們生起悲心 問:我是敏感體質,有時候別人跟我說他們的煩
不以為苦,反倒想著願我能夠代受一切眾生 苦,以這樣的想法去做禪修,後來他不僅自己 解決了疾病的問題,而且他的法門教派的傳承 43
者也一般都獲得了健康的加持。 而且痛苦有時候真的是有益的,就像是手術一 樣,往往很多人是透過苦難來入佛門、來接觸佛 法的。或許由於有苦難,所以內心當中開始懂得
母吧,這樣子想久了之後,久而久之也就成為習 慣了。
上根轉煩惱為智慧,中根以正念對治
慈悲的道理,淨化了許多的罪業。因此,我們應
問:希望仁波切解釋「五毒轉五智」的方法。為
該要學習了解「痛苦」的優點、功德何在? 在
什麼「看著」煩惱、五毒、我執等等會「自解
外表看起來好像痛苦就是一件很不堪的事情,可
脫」?
是如果你從內在去加以體認的話,它確實是非常
答:關於五毒轉五智或者五毒自解脫的問題,
有益的;就跟剛剛所說的如同手術,你必須要經
談的都是如何以五毒轉化為五種本然智慧的方
驗過程,但是經過之後對你最終是有益的。
法,關鍵都在於「正念」。前一堂請大家觀想吐
慈悲菩提心多大,福德就有多大 問:曾經有人跟我說,福德資糧不夠大,幫助別
氣的「吽」字,或「吽」字周圍有火焰的觀想, 實際上就是提起正念,讓你不忘失「明空雙運」 本性的方法,此方法可以了知五毒為五智。
人時需要量力而為。我說我們修法迴向是希望藉
在正念的前提之下,一切妄念分別和煩惱,都
由上師、三寶來加持他,希望他能更好,不是
會成為有助於正念的柴火。比方嗔心生起的時
嗎?我們的力量雖然不大,但是可以祈請上師來
候,因為能夠提起正念,因此當煩惱妄念生起
加持,不是嗎?心量不是無限的嗎?
時,就能夠當下察覺「這是嗔心」;這覺知力本
答:沒有福報的話,是不是就不要幫助別人
身就是帶有正念的,有了這樣的正念,就不會隨
了?福報這種事情是可以培養的,透過不斷地禪
嗔心而運作,而是心非常清明的了知到嗔心。這
修、不斷地生起利他心跟慈愛心,它就可以愈來
樣的清明性,叫做「大圓鏡智」,這就是「嗔心
愈擴展,隨著你的慈愛心愈強,你的福報當然也
本性為大圓鏡智」的道理。
就愈大,利他的力量也就愈強了。比方說,你可
以上是用嗔心為例來說明,轉化五毒其他諸毒
以去照顧年幼的孩子,或者是年長的長者,讓他
的方法也是一樣,一味藥能治百病,這味藥就是
們不受到不穩定、不安全的因素而感到害怕。這
「正念」。
些事情不是說一定要受外在形象上或金錢大小而
在修行佛法的時候,要轉化五毒或對治煩惱,
衡量,所謂的福德並不是這樣衡量的,福德是看
上等修行者可以運用密宗所講的五毒轉為道用的
你慈悲心大小來衡量的。
方式──當五毒現起時,就看到五種本智的自
福德跟你的慈悲心是非常有關的,你如果認為
性,這是上等者;中等者要按照《佛子行三十七
福德不夠,所以你就不發慈悲心、不去利他的
頌》第三十五頌所講的:「煩惱串習則難治,士
話,那福德就會一直退損一直退損。相對地,因
執念知對治劍」──提起正知正念的寶劍加以對
為福德可以改造,所以你愈是發菩提心、愈是利
治,運用六度波羅蜜多的對治力來對治煩惱,比
他的話,那它就愈能夠獲得改變。而且,這樣的
如對治嫉妒心要修佈施、對治嗔心要修慈愛、修
改變是從內心當中可以改變的,當不斷憶念他人
持戒可以做到不傷害他人的心念跟行為,懂得修
是自己的父母,想久了,你確實會這樣子認為
安忍就不會有嗔怒,這些六度波羅蜜多的修法,
的。比方說,我自己的嗔心非常地嚴重,總很容
都是拿來具體運用對治煩惱。如果懂得用慈愛心
易生氣,但是總是試著說我還是要利他一下,或
來對治煩惱,一切不善都將會轉為善法。
者總是想著我可能還是要把別人當成是自己的父
(本文由台灣噶千佛學會提供)〈系列一〉
44
仁波切開示
竹清嘉措心要語
法身得自在 猶如虛空無邊中戲論, 心亦超越有無戲論故, 心與虛空勝義中無別, 如是了悟法身得自在。 ──密勒日巴道歌〈八自在〉釋論,西元1991年夏 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作於「洛磯山佛法中心」。 藏譯中:施心慧
Mastery of the Dharmakaya Just as space is beyond the elaborations of center or end, Mind also transcends the elaborations of existence or nonexistence. Therefore, there are no such distinctions in terms of the ultimate truth. Realizing that is mastery of the dharmakaya.
45
第35屆噶舉大祈願法會.《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複講暨禪修引導第五堂(六之五)
只是放鬆,品味有大手印味道的止
複講暨禪修引導上師:詠給.明就仁波切
大家請以七支坐法坐好。
時間:2018年2月24日下午2:00-3:30
現在我們心中要這麼想想著: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藏譯中:妙融法師
課程一開始,首先要發起菩提心,就像我們昨
今天我在這裡聽聞佛法修持,就是要讓等虛空的 六道如母有情, 都能認證心中本自具有的如來藏,
天課程所說,我們今天在這裡能聞法、禪修,都
由於眾生不知道自己具有佛性如來藏,而流轉在
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等虛空一切如母有情眾
輪迴當中,
生。一切如母有情從一開始本來都就具有佛性如
因此今日我要讓一切眾生都登至佛果,
來藏,對這個一切眾生都具有的如來藏,不需要
為了這個目的,所以我今天要在這裡聽聞佛法、
去做增減、取捨、破立,它是赤裸、鮮明、如如
修持禪修,
的存在我們心性中,人人都有,不只是人,連小
首先在心中這麼想著。
狗、小鳥、小蟲等等所有三界輪迴的一切六道眾
現在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來做止的禪修。
生都有,現成都有著這個珍貴的心性如來藏。
首先做呼吸的禪修,把心放在出入息上。
然而,一切眾生對自己本具這如來藏並不知
接下來慢慢的我們一起來修持「身念住」和「受
道,這個「不知道」就是「無明」,因為無明而
念住」。
生起煩惱,因為煩惱而造作業力,業力就造成業
首先把心帶到頭頂,放鬆頭頂所有肌肉,看著頭
果,業果成熟就產生了三界輪迴而流轉三界輪
頂上任何的感受。
迴。雖然三界輪迴的痛苦是如夢一般,但六道眾
只要知道有什麼感受就可以了,不用抑制也不用
生因為無明,不知本來沒有痛苦存在,反而造作
製造,什麼都不用做。
出痛苦,於是在三界之中遭受各種痛苦,這是多
現在把心從頭頂帶到臉上,讓臉放鬆,並且看著
麼可憐啊!
臉部的各種感受,
於是我們要發願,我要讓等虛空的一切有情眾
現在把心帶到後腦杓及背部。
生,了悟自心如來藏,成就佛道,從這種如幻的
再讓心到上背及下背,整片的覺察感受。
痛苦中解脫,為了這樣的目的,所以我要來這裡
現在把心帶到胸口,看著胸口的感受。
聞法修持。這就是所謂發起菩提心。
現在把心帶到胃部及肚子。
菩提心禪修
現在把心帶到左手臂、右手臂,兩隻手,還有每 隻手指頭。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花一兩分鐘來思維、禪修 菩提心: 46
再來把心帶到左腿、右腿,到雙腳腳底。 現在把心帶到全身,如果覺得熱,就看著那個熱
仁波切開示
的感受,
到:手印,就像是一種印章或印璽,總歸來說,
覺得累的話,就看著累的感受。
就是一切萬法都不出大手印,大手印包含一切萬
覺得想要睡著了,就看著那想睡的感受。
法,一切世間、出世間,輪迴、涅槃的萬法,都
又或者看著心中的情緒、煩惱,
包含在大手印當中。
比如有點不高興、不舒服、擔心或者有點苦悶的
一、經乘大手印:就是佛語的大手印,主要出
感受。
自《三摩地王經》,這是大手印佛語經典上的依
只要你去看,就不會被它掌控
據;另外還有《寶性論》,是大手印在論典上的
就像昨天說的,你能看見河水時,就不在河水當
依據。
中。
二、密咒大手印:主要依據密咒中各種方便
現在慢慢張開眼睛,讓你的心自然的這麼坐一會
道,比如說各種本尊修持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
兒,安住一會兒。
第,尤其在這裡主要是指圓滿次第,以氣脈、明 點的修持,而轉化凡夫身為金剛之身;藉此以生
好,今天禪修做得怎麼樣?覺得昨天禪修好,
起大樂般若本智,且了知大樂本智其本質即是自
還是今天好?看起來好像每天越來越進步了,好
性空性。對於由方便而生起大樂來說,比如透過
像這樣修一個星期下來大家都會成就的。
灌頂裡的四灌意義灌,而生起俱生的智慧,這就
三種大手印 法王指示,今天要特別針對大手印作一些解 說。 基本上大手印有三種:一、經乘大手印,二、 密咒大手印,三、心髓大手印。 大手印,字面的意思,昨天國師嘉察仁波切說
是密咒大手印。「那洛六法」主要做的,也就是 一種密咒大手印的修持。 三、心髓大手印:指的是上師口訣的引導,將 我們本然的平常心、本來的平常識,直接指引出 來。在這裡,不必像經乘大手印那樣,需要許多 思維分析;也不需要像密咒大手印,依靠灌頂或 氣脈明點等各種方法上的修持,才能認識到大手 47
印。在這裡需要的是對上師的虔敬心,還要發起 菩提心,主要透過上師的指引,而直接認證出心 的本質。這樣的修持就稱為心髓大手印。 大手印總體來說,主要表達的是什麼呢?就像 國師嘉察仁波切今早所說的,我們都具有如來 藏,認出自心本具如來藏的方法,就是大手印的 口訣。簡略來說,就是認不認識的差別,只要認 出自心本性,就是解脫,就是佛果,就是遍知的 果位;不認識就是無明,由於無明而輪迴。 只有認識出與認不出的差別之外,我們無需 去造作什麼、修整什麼、成就什麼,捨棄什麼、 阻止什麼,什麼都不用做。為什麼呢,因為這個 如來藏,是我們從來就任運本有的。就像《寶性 論》中所說:「此無任何所遮遣,亦無纖毫所安 立,真實正觀真實性,真實見已即解脫。」這是本 自任運的,是本來離垢的,是此刻當下就有的。 就像我們現在在思考,即便在思考的時候,也 是在如來藏中思考著。比如說「好熱呀」、「這 天氣是越來越熱了呀」這些想法,也是在如來藏
有三個方法:一、止的禪修;二、觀的禪修;
之中這麼想著。同樣的,不論生起什麼樣的貪嗔
三、止觀雙運的禪修。
癡慢嫉各種煩惱,也是在如來藏之中生起的煩
一、止:所謂止的禪修,是「由修而得到見
惱,而信心、虔敬也來自於如來藏。因此,輪迴
地」;先由練習禪定開始,心性漸漸得到展現、得
的基礎是如來藏,涅槃的基礎也是如來藏。但是
到開顯,這是由修得到見地,由禪修而入見地。
如來藏的本質,卻不會因為在輪迴而變得糟糕, 也不會因為成佛而變得更美好。
二、觀:是透過找心的口訣,上師讓我們去找 心,透過各種分析找尋的訣竅方法,慢慢的由見地
就像《了義大手印祈願文》所講到的:「不了此
上認識了心性,然後無散亂地保持安住在對心性
義輪轉輪迴海,了達此義佛陀無他矣,一切此是
的認識中,這是由見地而得到禪修,由見而入修。
此非皆無有,法性含藏之義願了知。」所謂「此
三、止觀雙運:是修止也修持觀,讓止和觀結
是」這個「此」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這個心能夠知 道、能明白、能感受的一種本質。一種能想起、能 思考、能覺得歡喜、能覺得痛苦,這樣一種平常 之心,它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如來藏。 若能認識出這個心的本質如來藏,這就是佛。若 認不出這心的本質如來藏,就只能遊蕩在輪迴。
三種方法,幫你認出如來藏 那要用什麼方法認出如來藏呢?嘉察仁波切說 48
合在一起,兩者並行去做。
帶著大手印味道的止禪 前兩天我們做了一些禪修的練習,你們覺得以 上這三種,第一種是由修而入見,第二種是由見 而入修,或第三種見修是一體的──你們覺得自 己是哪一種?要舉手。 各位覺得前兩天所說的,是由修而入見呢,還 是由見而入修呢?看起來多數人舉手認為是「由
仁波切開示
修而入見」。答對了。 前幾天我們一開始先做了禪修,並沒有介紹說
《寶性論》中說的「此無任何所遮遣,亦無纖毫 所安立,真實正觀真實性,真實見已即解脫。」
明見地,這樣的教導方式,危險比較小,即便在
當我們這麼一再一再地去修持之後,慢慢地就
教導大眾上也是可行的。但是心性指引的主要修
能認識到心性,也就是說自然的認證出心性。但
持,是不能在大眾前宣講的,這是很嚴格的過
是在這裡有個很重要的口訣,這個口訣就是「住
程,學生需要先完成四加行的修持,練習止修等
動覺」,如果能把握著「住動覺」來修持的話,
等準備,不然是不能對其宣講大手印心性的指引
就能自然認證出心性。
教導。所以今天是不能說的,一般來說,也沒有
這麼修持時,在方便法上,更要帶著大悲心與
「在大眾面前講說心性引導」的傳統,除非各位
對上師的虔敬,最後一定要迴向,最基本的這樣
已經先有次第的去做修持。
去修持的話,就能認出心性。
然而為什麼不能直接就對大眾指引心性呢?因
能這麼完整地去修,就必定能夠成就。一旦能
為即便這樣做也是沒有好處的,大手印是需要配
認識自心本性,解脫就會從內心深處生起。於是
合著體驗來進行教導,所以並非是一般認知上能
不論發生什麼都可以,即便病也好、死也好,無
學到的知識,也不是突然的就被某種神力所能指
論到哪裡都安然,不論在做什麼也都安適;否
引到的。我們必須透過自身的次第修持體驗,待
則,無論你這一生在世俗上多麼努力,就像早上
時機成熟之時,就如早上嘉察仁波切所說的「成
嘉察仁波切所說,不管你多麼努力追求財富、名
熟」,也就是內心的時機到了,並配合上適當的
聲與權勢,你心裡仍然會有種不滿足、不如意、
指引引導,於是就能認證出心性。
不安全等等的不對勁、不舒服的感受。
前兩天給的禪修教導是止的禪修,是任何人都 可以修的,是不分大乘、小乘的,也是屬於大手印 裡一種普遍共通的禪修,雖然是止的禪修,但已經 是帶著大手印的味道和大手印的部分在其中。
修止,也要「無散,無修,無造作」 為什麼說「止的禪修,有帶著大手印的味道和 內涵」呢? 因為我們昨天提到「無散,無修,無造作」這 三個要點,在這三個要點之上做止的禪修,不需
住動覺,乍見心性的三扇窗 接下來又要讓你們有個選擇,我們的課一直都 有好多選擇哦。你們想先了解認不認識的差別 嗎?就是《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裡說的「未悟此 理流轉輪迴海,了達此義佛陀無他矣」;還是想 先聽「住動覺」這三個狀態的介紹?大家舉手, 看來是「住動覺」獲勝了。 一、 住:所謂「住」就是安住,就是自然安放著 心,心是什麼樣就怎樣的自然放著。
要做任何成阻或破立,怎麼說呢,任何念頭生
二、 動 :所謂「動」就是心中有各式各樣的想
起,不論它是善的、惡的、無記的(中性的),
法,想到吃、想到住、想到過去、想到未
或者好的、壞的、猛烈的,或是昏暗不明、清朗
來,各種繽紛的妄念想法。我們的心平常就
朗亦或是樂陶陶,無論發生什麼,這一切都不出
有這兩種狀態,一種就是沒什麼念頭,有點
覺知,這一切的發生,也不會改變覺知,一旦知
呆呆鈍鈍的,一種就是有著各式各樣的想法
道了就是覺知;不知道時,知道這個「不知道」
和感受。
也是覺知;覺得頭大了,知道這個「頭大了」也
三、 覺:第三種狀態叫「覺」,這個覺或覺知是
是覺知──因此不論生起什麼,都是從心中生起
什麼,從體驗上來說,就是「知道」,知道
的,而這個心,又是遍滿覺知,於是這完全符合
心在安住的狀態,安住就成了禪修;若知道 49
心是在各種動的狀態,於是動也成為禪修。 因此,只要有「覺」,於是「住」時能成為 禪修,「動」時也能成為禪修。
終於做完了,也會覺得非常舒適放鬆。 還有,深呼吸之後,也會覺得比較放鬆。有些 人心情不好心裡不舒服時,也會深呼吸讓自己放
一)、讓「住」成禪修
鬆。所以現在我們一起深呼吸,一二三呼出去,
現在說說如何讓「住」成為禪修,平常說這是
怎麼樣,有沒有比較放鬆?
體性的禪修,或說是無所緣、無相的禪修。這也 分成兩部分:
這是第一步驟,只是讓心這麼放輕鬆,如果你 不知道怎麼做禪修,第一步就只需要這麼放輕
(一)只是放鬆:
鬆,或者你知道怎麼禪修,這個時候也不要做禪
只是讓心放輕鬆而已,不用做什麼禪修,各位
修,只需要放輕鬆。我們一起來練習「只是放
都懂得怎麼放鬆嗎?這很容易,我們每天都在放 鬆著,尤其這幾天下課五點半的時候就是這個狀 態,一下課回到寮房,把法衣往床上一扔,人往
鬆」,不是在做禪修哦,你們先看我怎麼做: 先深深吸一口氣,閉氣十秒,再呼出去(仁波 切示範「哈」吐出去!),
床上一躺,大喘一口氣,那就是放鬆呀。這很容
慢慢讓氣在外面待一會兒,然後再吸進去,
易吧。尤其是祈願法會最後一天,那真是無比的
接著再自然呼吸。
放鬆,雖然我們都很期待祈願法會,但祈願法會
這麼重複做幾次。
還真是滿累人的。
你們不用像我一樣捏著鼻子,我捏著鼻子,只
又或者做大禮拜,做一百拜就很累了,要休息
是讓你們知道我在憋氣。吸進去的時候,憋十秒,
一下,喝口水,整個人癱坐在墊子上,那時也很
呼出去時讓身體放鬆,心也放鬆,接著自然的吸
放鬆。又或者很餓的時候,開飯時盛到飯吃到
氣。接著自然呼吸,再深吸深呼,這樣做三次。
菜,一整天都沒怎麼吃,覺得有點慌,心想什麼 時候才能吃到飯,終於到了開飯時間,你看到愛
首先身體坐直。
吃的菜,盛了一大碗,吃完洗完碗筷,整個人非
吸氣,憋住。
常滿足放鬆。像這種時刻很多,比如考試考完,
呼出去!
跑步跑完坐下來,還有工作一直做不完做不完,
放鬆坐一會兒,正常呼吸,像平常一樣。
50
仁波切開示
身體放鬆,心也放鬆,不需要做禪修,
我們說不禪修,只是自然的放著,但也要不散
因為沒有在做禪修,
亂。我們要做的,只是不散亂的這麼輕鬆放著。
所以妄念來了也可以,去了也可以。
心它有一個特質,就是它本來就是清清楚楚、明
再來一次。吸氣,憋住。
明白白的,它可以聽到、可以看到、可以感受
呼出去!
到,你不用阻止抑制這一切,你沒有昏倒失去意
正常呼吸。
識,同時你也沒有「我要做這種修持、那種修
放鬆的坐一會兒。
持」的想法,不散亂同時也不刻意做什麼修持,
一起做最後一次,
剛剛放鬆時,是不是就是這樣呢?我們再做一次
一二三,一起吸氣,憋住。
練習:
呼出去!
現在只是讓心自然放著,不用再做深呼吸了,
放鬆,現在正常呼吸。
把身體坐直,
繼續放鬆的坐一會兒。
讓心「是什麼樣,就什麼樣」的鬆鬆放著。
好,各位覺得怎麼樣?這樣做三次練習,覺得 確實有放鬆嗎?(多數人舉手)覺得沒辦法放鬆 的請舉手,沒關係,知道自己沒辦法放鬆,這樣 也就可以了。第一個步驟講完了,大家也生起了 一些體會。
不用禪修,只要不散亂 好,如何呢?覺得這個做得比較好的舉手?覺 得之前「只是放鬆」做得好的舉手? 多數人覺得前次比較好,是因為那時心中沒 有太多希懼的心,那時我說「只是放鬆,不用禪
(二)無所緣禪修:
修」,你會覺得「放鬆我也會呀」,沒有什麼太多
第二個步驟叫無所緣禪修,或無相禪修,或叫
期待和恐懼的念頭,以為只是放鬆,不是禪修。
體性的禪修,這是很重要的。它很重要,可說是
但後面這次我講了這是「無所緣禪修」、「無相
止的禪修裡最關鍵的,我不確定今天該不該說,
的禪修」,講了要「不散亂,但也要無修」等等,
認為該說的請舉手?大家都要我說哦,因為太重
你會開始想我有沒有做錯,我怎麼知道這就是無
要了,我本來感到小氣不想說,但看到大家抱了
相禪修、無所緣禪修?我怎麼確定?或者覺得只
這麼大希望……(大眾鼓掌),我都還沒說呢。
是這樣坐著,也沒什麼特別,這樣無相禪修、無
第二個方法,無相禪修到底是什麼?其實這個
所緣禪修也太平常了吧?不是應該要有喜悅、空
禪修的練習,我們已經做完了,我們剛剛不是一
空的、清明的感受嗎?心裡有了很多想法。
起放鬆的坐了一會兒嗎?其實那就是無相禪修,
其實本來就不需要什麼特別的,重要是只要不
就是無所緣體性禪修,我剛剛跟大家說,只要心
散亂就可以了。所謂散亂是什麼意思?可能你坐
輕輕鬆鬆放著,不要做禪修,這只是第一個步驟
在噶舉祈願法會會場,你身體坐在這兒,但你的
只是放鬆,其實剛才那樣做已經做完了。
心可能跑到餐廳去,甚至還點好了餃子,餃子都
因為對於大手印來說,是沒什麼可修的,所
上來了,你正打算吃下去……,這就是散亂掉
以:「無修,就是最殊勝的修」,也就是什麼都
了。只要你保持意願坐著,只要你還試著放鬆,
不用做,只是讓心自然放著,「是什麼樣,就是
仍然試著努力去做,那就表示你沒有散亂掉。
什麼樣」的放著。但這麼放一會兒之後你就會散
接下來休息一會兒,休息時也可以做禪修,不
亂了,突然回過神,想到「我本來在禪修怎麼忘
需要太長,每次兩三秒、兩三秒的放鬆,安住一
了」。
會兒。等一下回來我要考試。 51
明就仁波切/「中陰要法」公開演講
終極四法,讓我們「結局」圓滿 首先是放下一切,再來是迴向一切眾生,接著要有歡喜面對的動機, 最後是祈請諸佛菩薩加持我們走向解脫之路。
時間:2018年10月29日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主辦單位:台灣德噶 翻譯:妙琳法師 圖片提供:台灣德噶
就可以認識出那是在作夢呢? 是的!如果你認識到自己是在作夢,那你就自 由了! 比如熊、老虎追過來,你可以跟牠說「嗨!你 好嗎?」甚至可以跟牠來個熊抱等等,牠們也不
四、臨終中陰:認出母光明而解脫
會吃了你。如果你認出自己是在作夢,即便在水
四大消融之後,進入黑暗,然後感覺心打開,
裡、火裡都不怕,你不會下沈、不會被燒,也不
這樣的過程,不只在睡覺時會發生,也會在死亡
會被石頭壓到,你是自由的!四大消融之後,我
時發生,那個過程會很長,會很清楚。首先你會
們就會遇見母光明,如果你在此刻認識出來的
有下沉的感覺,接著是飄移的感覺,再來是燃燒
話,你可以在其中安住幾個小時或是幾天。我的
感,再接著是被吹走的感覺,四大消融之後會感
父親就是在這樣狀態安住了三天。
覺黑暗無意識,然後突然心打開。死亡時,這個
我的父親在圓寂前感謝了所有人,一一感謝照
過程會非常的清晰,這就是「母光明」。無論你
顧他的醫生、護士,接著在床上用小便斗小解之
是不是佛教徒、不管男女,只要是人類,死亡的
後就正坐著,當時我父親的醫生希望他能躺下
時候都會經驗到。有人死而復生,就會分享他們
來,但父親仍說要這樣坐著。然後呼吸慢慢緩慢
經驗到的這個歷程。
下來,身旁護士給他氧氣噴劑,呼吸了幾下,他
一般人在睡眠的時候可以做這個測試,比如你
的嘴巴就閉了起來,然後呼吸消失。他坐得很
出席一個無聊的會議,你就讓自己睡五秒鐘,醒
直,面容上帶著微笑,整個臉都煥發著光彩,就
來後心會很清晰,覺得休息足了,有這樣經驗的
這樣三天。在這三天之內,沒有做任何的防腐,
請舉手!那一刻發生了什麼?那就是連結了母光
三天之後身體才倒了下來,才開始膨脹,出現屍
明,但如果睡很久,就不會這麼清新。
斑和氣味。
如果那一刻你把握住了,然後進入禪修,就無
我的外公去年圓寂,他99歲高齡圓寂。外公
夢了。那幾秒鐘感覺心很平靜,但接著就進入無
沒有正坐,是以吉祥臥方式過世,也是在臨終禪
意識,然後就從夢中醒來,你一醒過來就知道那
定中安住了三天。那時我在美國,馬上買了機票
是夢,所以知道夢是什麼狀態。
趕回尼泊爾,我到達後的幾個小時之後,外公的
有經驗過惡夢嗎?問大家一個問題。比如夢中 你被熊追趕、撞車、地震或者是突然身邊有顆大 石頭滾落壓住你……無論經驗到什麼樣的夢,你 如何可以從惡夢中脫離,但又不需要從夢中醒來 52
禪定就結束了,身體躺平,開始有了氣味。
五、法性中陰:知道自己死了,就求生淨土 所以,如果知道修持的方法的話,大家都可以
仁波切開示
做得到,這是個非常好的機會,你看到母光明那 一刻就會解脫。如果不知道,死後就會在無意識 中睡三天。我們入睡後無意識大概就是10~20分 鐘左右,但死亡的時候,這樣的無意識狀態是三 天至三天半,接著醒來之後會覺得有一個「意生
當那個「大日子」來臨, 四個方法讓你「結局」圓滿 大家想知道「臨終中陰」怎麼修持嗎?死亡前 有四件很重要的事:
身」(註:習氣所化、意念所生的身體,不是物
一、放下:首先要放下。要立遺囑趕快立好,
質性的色身),如果那刻知道自己死了,你還可
有什麼要交代的趕快交代,接著要練習放下。譬
以安住在本然心的話,你就有機會解脫,就像夢
如可能當時已經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了,醫生告訴
中知夢一般,就可以從夢中解脫。
你已經沒有辦法了,這個時候就要練習放下。如
死後醒來的那個中陰叫作「法性中陰」,就會
果覺得還有什麼放不下,那就把一切都供養給聖
感覺有意生身,會看到很多光。在整個法性中陰
者。知道如何獻曼達嗎?這時就把你所有放不下
裡,會看到心意和頭腦的展現,就是寂靜尊和忿
的,都觀想成曼達供養給諸佛菩薩:你的房屋、
怒尊,如果你對淨土有信心,對阿彌陀佛淨土有
錢財、漂亮的衣服等等,都把它們供養出去。
信仰,這時候就可以去阿彌陀佛的淨土。你只要 心裡想著要去極樂淨土,就可以在極樂淨土。就
二、迴向:如果你做任何善事,要記起來,要 感到歡喜,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世界和平。
好像如果知道自己在作夢,你是自由的,對吧!
三、動機:接著要想:「今天我要死了,多好
同樣在中陰階段,你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可以想
啊,死亡不是終結,比我想像的更值得學習,是
著要到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瞬間就去到淨土,那
個奇妙的探險之旅。我可以因此而得到機會認識
時候你就退休了,從輪迴退休了。
本質,也可以幫助一切有情認識本質。」動機很 53
重要,要覺得歡喜並去面對,而且也接受到這麼
我要認出我的本質去利益一切的眾生,
好的中陰教法,知道如何修持,多好!
幫助一切眾生都能認識到他們的本質。
四、祈請:接著憶念起平時祈請對象,比如阿彌 陀佛或是觀世音菩薩等諸佛菩薩,向他們祈請。 接著讓心安住於本然,放鬆,自然安住,就這 樣安住著。 記得我們做過的練習嗎?就是這樣安住著,你
接著向所有證悟者「祈請」, 祈請他們的加持伴隨你走向解脫之路。 接著在本然心中安住。 你們可能感覺到下沉,感覺到飄浮,
會感覺到下沉,不用在意,經驗到飄浮、燃燒
不必在意,持續讓心在本然狀態中安住。
感、被吹走,不要在意,持續的安住著……慢慢
出現燃燒的感覺,感覺到被吹走消失,
的心沒有了意識、感覺黑暗,接著你會突然間感
不要在意,你的心、你的覺知是不會消失的。
覺心打開了,變得非常清晰、平靜、喜悅,在這
接著你感覺到黑暗,幾乎陷入無意識,
種狀態安住著。
你不會完全的無意識,
這樣的練習就是子光明。我們說臨終時刻會經
突然間你的心完全的自由了,當下清晰、寧靜,
驗到「母光明跟子光明相遇合」,我們現在的練
沒有時間,沒有前後,無比的歡欣,但又超越語言,
習就是子光明,如果平常有子光明的練習,就有
感受自己無處不在,又無處可尋,就這樣安住著。
機會在臨終的時候經驗到母光明,經驗到子母光
好,現在打開眼睛。你會發現:今天我還沒有
明相結合。 我有很多朋友都是在禪定中往生,像智慧林有 一位老人家,往生之後,就是在禪定中待了一個 星期。我們要不要一起練習一下?準備好了嗎?
死,多好啊!感恩自己還活著,還能呼吸,有眼 耳鼻舌身意、可以看、聽、感受多好,還可以行 走多好! 如果明天不再醒來,該怎麼做呢?就是要這樣 做,那麼你的「結局」一定是圓滿美滿的。
想像今天就是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 去覺知有沒有什麼是我們還執著的,親人、朋
問答
友、錢財、名聲?
問:我們剛剛在做練習的時候,一開始覺得很好,
如果還有任何執著的,就當作曼達獻供出去。
但是做到向聖者祈請的時候,忽然生起很大的恐
接著讓心在本然狀態中安住。
懼,這讓我覺得很害怕,怎麼樣處理這種情緒。 答:如果你生起了恐懼,可以安住在開放的覺
現在做「迴向」。
知裡,這個恐懼會來也會走。
感恩自己做過的任何善行, 感恩家人、朋友、社會給的任何支持與幫助。
問:經典說,臨終一開始有粗行想,在四大分解
(安住片刻)
的時候,心可以憶念起善念,可以憶持修持;但
將你記得或記不起的一切善行,都迴向給一切眾生。
細想生起,就無法有概念,教法都會忘光,臨終 時候到底該依止哪個做法呢?
接著生起一個「動機」:
答:有沒有記起都不用在意的。如果得了阿茲
今天我要面對多棒的一個探險之旅,
海默症或一直處於昏迷無意識狀態會很困難,但
這樣一個臨終死亡,帶給我認出本質的解脫機會,
如果現在就開始練習,即使失憶或無意識,在消
讓我認出母光明而解脫,
融階段會有機會想得起來。
54
仁波切開示
問:關於臨終中陰決定我們要往生哪個地方,只
個問題,如仁波切的父親,當外氣已斷,內氣還
要照仁波切所教的練習就可以嗎?業力有沒有可
在身體,那內氣斷後,光明還繼續嗎?
能會影響?如果我們在意外事故中往生,中間有
答:世俗諦的心會受到身體影響,直到我們完
很大的痛苦,進入中陰之後,痛苦還會繼續嗎?
全的認識到自性,完全的解脫,完全的認識到覺
如何超越痛苦進到您所帶領的觀修?
知,才能超越這種影響。如果有人是在事故、意
答:如果你沒有認出自己在中陰,就只能隨順
外突然往生,消融過程會非常快;但像我父親這
業力,就像你如果沒有認識出自己在作夢,那就
樣的圓寂過程,他的心跟身體是完全融合的,當
只能依循夢的法則,對吧?夢裡的火會燒到你,
完全證悟時,心就不受身影響,就沒有什麼內、
夢中水會淹到你。但如果你認出自己在作夢,那
外之分。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認出自己在中陰,業力就無 法控制你,為什麼呢?因為在死的過程中,業力 的感知、粗重的能所二元、身體都消融了,沒有 這些強烈的概念,業力是無法控制我們的,這時
問:助念八小時有幫助嗎? 答:可以幫亡者做破瓦、念祈請文,或念中陰 的法本。
候就有機會解脫。 第二個問題講到意外事故往生。我們平常就要
問:我家人罹患食道癌,即將往生,他不信佛,
建立習慣,安住在開放的覺知、安住在間隙中。
可能會謗法,我想請堪布到家裡幫他修破瓦法,
好比突然嚇了一大跳,你會怎麼樣,你可能馬上
如何幫他呢?如果要拔管,我們會不會有殺業?
叫出佛號「阿彌陀佛」。所以現在要建立安住在
答:如果這位將往生的人不喜歡佛教的方式,
開放的覺知裡,一旦意外發生,只要能安住你的
不要勉強。破瓦法可以隔空做,真正的破瓦是解
心,你可能瞬間解脫。
脫法,認識本性、本質,是不屬於任何宗教的。 如果真的往生了,三天之內為他念中陰法本是很
問:死後遺體放入冰櫃,會不會影響死後安住時
有幫助的。
間? 答:一般建議往生者死後不要動遺體比較好, 直接放在冰櫃是可以的。
問:我身邊的人更相信自然科學,但我希望分享 佛法給周圍的人,讓大家相信輪迴、相信佛法, 我如何能夠幫助他們認識生命本質,讓他們息滅
問:生有中陰的重點是不是指接受無常?捐贈器 官、大體,還可以禪修中陰教法嗎?
煩惱心,一起趣入佛法,有沒有善巧方法? 答:不用在乎他們是不是會成為佛教徒,而是
答:是的,生有中陰最重要的練習就是接受無
真的要他們受到法教利益。所以如果你能分享自
常,所做的禪修練習,認出本性、自性,都是生
己的經驗,把你學到的東西,比如愛與慈悲,在
有中陰的練習。捐贈器官的人,做為一種佈施是
你身上展現出來,讓他們看到你的轉變,這樣會
可以的;但如果想捐贈遺體,要先提醒自己:
有幫助的。
「等一下見到母光明後,我的身體是要佈施出去 的」,要先這樣提醒自己。
我們常說身教重於言教,有些學了禪修的法 友,常問我如何讓伴侶學佛?我就說:「不要用 教的,就做給他看!」(系列二〈完〉)
問:第一個問題,平時安住在開放覺知中,如果
聽打:徐姮巧
有突然的震動,會受到影響,死後也是嗎?第二 55
措尼仁波切開示/修持問答
與悲傷相遇,也是與好事相遇 有一天你會發現,透過悲傷,能與出離心與慈悲連結,因為它們都是同一個家族。
拖延症、優柔寡斷是微細身的扭曲狀態嗎? 學員:優柔寡斷、無法決定去做某件事,但總是 想著它,這種拖延症是一種微細身的扭曲狀態 嗎?如果是的話,我們如何與它「握手」? 仁波切:無法做下決定(優柔寡斷),這可能 是微細身的問題。 特別如果你是家中排行老三或者是老二,通常 都是跟著老大的意見,沒有太多決定的權利或機 會。由於從孩童時代都是如此,於是慢慢就失去 了自信,也成為了微細身內的怪物、印記。我以 前也是這樣子的,不知道該如何下决定。 因為我想要誠實的回答,想要給予正確的答 案,所以,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看到了我的怪 物就在那裡! 有一次,我才從美國回到尼泊爾,就接到了隔 年有關課程行程的電話。學生說:「我們已經預 定了您的機票,是英國航空的飛機……當你到達 舊金山的時候,要注意這些、那些,通關後某某 先生將會在機場的某地方接您,並載您到下榻的 飯店。請問當您抵達的時候,想要吃點什麼?」 一年之後的事,我怎麼會知道?要怎麼決定 呢?我應該要如何處理呢?於是我說:「噢, 好~我會讓你知道的。」 幾周之後,電話再次響起;我又回答「喔~我 會讓你知道的。」那時真的要把我弄瘋了,他們 不斷地打電話來! 後來我想這樣是行不通的,我應該下決定的, 反正食物終歸是食物,總是能吃的。所以我就選 56
了一種,有可能是墨西哥食物,我也不記得了。 哇,真的是太開心了!再也沒有人打電話來! 那時我想:「很好,下決定真的是件對的 事!」。 對我而言,現在說「對」或「不對」已經不成 問題。我們通常感覺「拒絕」滿不仁慈的,不像 菩薩。但是現在的我說「不」多於「是」。自此 之後,生活容易多了。對我而言,下決定再也不 是問題。所以,這種「無法下決定」(優柔寡 斷),算不算是怪物,可以去深入探究。 問題來了,先稍暫停思維一下,然後下決定, 那沒有不好,但如果你每次到那附近時,就想避 開,不想去碰觸,那可能就是怪物。在認知上, 你無法決定,因此你先跟這個(認知理智上)握 手,慢慢地往下去與情緒阻障握手。當情緒障礙 打開了,那效應會進入到認知的心,這時便會在 心上建立起自信,你就有能力做決定了。 請記得,去決定事情並不需要有完全的把握與 確定。 也許你連結著完美主義,完美主義也是一種怪 物。如果一直這樣,就太沈重了!因為如果這 樣,每一個決定在你的心裡、腦子出現時,你都 會覺得不夠滿意,等待著下一個、另一個陽光、 光芒出現。所以,請在需要時就做出決定,並且 知道:在你決定的時刻,沒有事情是完美的。 你知道問題也可能產生,但是事情一定可以解 決的。運用各種可以解決的方式、方法,來調 整、改變。所以要做的修持是:深入去看,去做 握手修持,去看看是什麼東西在那裡。
仁波切開示
學生:然後我開始試著深呼吸、保持平靜,試著
如何跟悲傷做「握手」的修持?
感覺那個空間,可是心又自然處於關閉狀態。
學員:當我做握手修持的時候,「悲傷」對我是
仁波切:你何不與原始的悲傷相遇,讓自己去
很困難的情緒。不像其他的情緒,常常一閃而過
感覺悲傷?不要去鼓動、挑動,也不要去阻擋,
或平息,悲傷有時不在那裡,有時非常強烈,即
讓悲傷可以被表達。你有感覺到害怕嗎?
便我想給予空間,但是心會自然關閉,進入止修 狀態,我試著要給予空間,但是心仍自然處在關
學生:有,像是去了悲傷那裡,好像這悲傷會一
閉狀態。
直持續,沒有盡頭,會有這種恐懼、害怕。
仁波切:你是如何給悲傷空間?你如何給予空 間?
仁波切:我認為一方面你遇見悲傷,但在某處 你沈溺在悲傷中,像是跟悲傷一起走了,其實不 是這樣做的。你遇見悲傷,與悲傷待在一起,像
學員:我想像有一個實際的空間,有空間圍繞在
右手搭放在左手上,這麼待在一起,但不要讓你
它周圍。
的手成為一個方法。你什麼都不做,就是讓悲傷
仁波切:所以你是用想的。
表達自己。試試看!如果有恐懼、害怕不讓悲傷 表達出來,就先跟「恐懼、害怕」握手,先暫時
學生:對,我是去想。而且感覺有個空間,像是
忘掉悲傷。
在說「悲傷可以待在那裡。」
你的問題是悲傷,每個人有自己的問題。如果
仁波切:然後發生了什麼?
你對「悲傷」做握手修持時,突然擔心這樣的練 習會讓自己悲傷,這「擔心的情緒」跑出來,就 57
可以先跟「擔心的情緒」握手,然後讓「悲傷」
方式,就是變成基督徒,何不呢?既然覺得他們
在旁邊等一等。也就是在做握手修持時,如果有
有更好奉獻方式,你何不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其他狀況出現,就先跟那個狀況握手,這表示你
(仁波切表示這是半開玩笑的)在那個時刻,要
在跟它們溝通,你沒有忽略它們的情緒。
去覺察,自己是被什麼障礙住而無法像那位基督
有時可以跟它說說話,可能在悲傷中有些緊
徒一樣表達愛,去了解自己,同時去了解愛被什
繃,可能因為害怕,所以阻擋了其他東西。可能
麼阻礙了。之前我曾提到,我們內在都有一些堵
有主要因素,也有許多次要因素,所以我們需要
塞、障礙,這內在的障礙阻礙了我們的愛與慈
與圍繞在周圍的部分握手。有時也需要與念頭握
悲。純淨的愛和慈悲是我們內在本具的,但能否
手,比方說與悲傷握手時,生起了「這可能不會
表達出來,要看那障礙是什麼。
有用」、「可能我不知道如何握手」等念頭,這
希望你能夠去覺察、感覺到它(內在的堵塞、
時,就與那樣的念頭握手,念頭打開了,再回到
障礙),對它仁慈,然後打開它來,打開這個障
悲傷。這時悲傷可能軟化了一些,也可能還沒
礙,慈悲和愛就會流露出來。
有,那麼就是待在那裡(與悲傷在一起),而在
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有時候我們會有一種麻
那之中找到止禪的安定力量。悲傷也需要經驗
木感,特別是忙碌、時間不夠的時候,一切都會
「止(shamata)的禪修」,但要從悲傷中去找
僵化固著,這種僵化固著變成一道牆。如果不去
出止禪,而不是把止禪拿來對治悲傷。
面對處理它,反而試著要從外面做些什麼,是不
試著與悲傷相遇,慢慢地,有一天會覺得:
會有任何幫助的,不會產生有機的效果。當然,
喔~感覺悲傷也是ok的。可能悲傷還帶來其他好
還可以做不同的學習與修持,一旦自己連結到內
事,可能透過悲傷能與純淨的出離心連結,與慈
在的「本質愛」,那麼再來就是「表達的愛」。
悲心連結,它們都是同一個家族。
表達的愛分為:父母的愛(教養的愛)、羅曼蒂
如何有智慧的傳達愛
克的愛、責任的愛、還有虔敬以及慈悲的愛等 等,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像水可以變成不同
學生:仁波切的書《中陰解脫門》提到:中陰的
的顏色,但水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這水的基本本
間隙並非佛教徒專屬的,而發現間隙需要靠心的
質就是自己內在的愛(本質愛)。
本貌,那其他宗教如基督徒,是否也能有這樣的 發現呢?
愛可以很健康的,像父母親的愛是基於關心, 但父母的愛必須帶有智慧,否則可能變得關心過
有一次一位癌末的基督徒看到我,他不知道我
度,對孩子而言,變成一種凍結的狀況。從愛的
是佛教徒,一心一意的要替我禱告,那一次我心
觀點來說,父母親可能認為孩子(對方)必須如
裡受到很大的的衝擊,因為他是一個外道,卻能
此做,但需要以智慧來檢視,思維該如何表達才
對佛教徒如此大慈大悲,那種愛是屬於哪一種?
能恰當的傳達這份愛。
平常做什麼修持,可以達到那種大慈大悲?可以 利益他人?
這種情況就像日本的庭園。日式庭園看來像很 天然、原始,有老樹、有枯木、有新生的樹,看
仁波切:當然!愛與慈悲是共通的,並非佛教
起來像原始、多是自由自然地生長。但仔細觀
徒的專利。心性就是心的本質,真理就是真理。
察,會發現花園中有許多照料,有園丁巧妙的把
有不同的方式來描述真理,有不同的方法找到真
各種元素結合在一起,但那份照料和關心是安靜
理,但真理是永恆不變的。
的,而天然原始、開放的生長是顯而易見的,花
關於要如何才能有大慈大悲這個問題,有一個 58
園中有絕佳的平衡。這當中是需要有關懷的,但
仁波切開示
如果關懷中沒有智慧時,會造成關懷顯而易見而
習修持、正念修持、對洞見了解,有一天會找到
破壞了天然原始、開放的美,這就會變成新加坡
根源,發現自己的基礎變得安定,從這個基礎去
花園,所見到的只有關懷:只能有新生的樹,只
表達愛,那時表達的愛會是很健康的愛。那時父
能長成同一種樣式,移除老的樹木等等。
母可以對孩子表達很健康的愛,而不會將自己有
真的很好的日本庭園,像是原始花園,但細心觀
的沒的都傾倒在孩子身上。
察時,會發現當中有著愛與關懷,但同時有著天然
通常我們有種純淨的愛,是從無條件的愛開
原始、開放自由~這也是所有的父母親想尋找的,
始,但當我們對其他人表達愛的時候,卻變成有
在關懷與自由的教養方式中找到平衡。當然,給予
條件的愛。這有條件的愛的來源原是無條件的
太多的自由會造成問題,然而給予太多關懷也會造
愛,但當對方接收時,卻變成是有條件的愛。
成問題~所以這當中要有藝術~為了要有美好的藝 術呈現,我們需要在愛中注入智慧。 為了要能呈現這種美好的藝術,我們需要知道 自己內在有些部分被阻塞、障礙住,以致我們無
舉例來說,我們都有接收過父母之愛的經驗, 那時都是以一種有條件的方式進行的。雖然那是 從無條件的愛開始,但表達時,卻成為有條件的 愛:
法帶著正確的平衡去表達、展現,要去覺知這個
「你書讀得很好,我買巧克力給你吃。」、「考
部分,我稱之為怪獸,美麗的怪獸,是美麗的怪
試成績如果好的話,我就給你買『iphone19』的
獸在阻擋,去覺知這怪獸~慢慢地、慢慢地它會
手機」(仁波切開玩笑表示因為到大學畢業那時
打開來,要對它仁慈,從這個角度、那個角度四
已經是『iphone19』的時代了)。
處看看,跟它打招呼:哈囉!怪獸,你好嗎?這
所以常常像這樣,是從好心腸開始的,但如果
是誰造成的呢?我媽媽。(開玩笑的)可能是因
缺乏智慧,就像是賭博談條件似的:如果你這樣
緣和合而成的,所以不要朝那個方向去思索,這
那樣,就可以這個那個的。但原來動機其實是想
樣的思維方式已經過時了,現在的療癒方法已經
在教育上幫助孩子的。
不朝這方向去了,在18、19世紀時他們會去找
到最後,我們學習到就是愛是有條件的。我們
尋問題的根源。但是現在去找尋根源不是好的方
以無意識的方式學習著,不是有意這麼學習~而
式,但我們還是有著這些阻塞障礙,所以仁慈地
我們也無意識地以這樣的方式對別人傳達愛。那
去面對它,將它打開來。
樣的愛永遠都無法讓人感到滿足。因為那愛當中
許多事情不斷的在發生,有些是我們可以掌握
有著恐懼、有種空虛感、不完整的感覺。如果想
的,有些則是無法控制的。有些事是在我們很小
要一種完整、圓滿的愛,就要回到源頭,就是
的時候就發生的,有些則可能是因為業力習氣,
「本質愛」。 這是一種基本覺得ok的感覺,從
而這些所有的接收到的,透過文化、教育、環境
那安好的感覺中來表達愛。而不是:「我覺得不
等塑造了我們,我們就這麼相信著「我們所感覺
太好,我需要你的愛!」。我們都是如此想、如
到的」、「我們所看到的」是真的是對的。只有
此寫、如此宣傳的,對這有種羅曼蒂克的幻想。
一種角度、一種理解方式,但有時,相反的感覺
想一下:自己是用哪一種方法給予愛?用哪一
出現了~忽然發覺原來自己所相信是錯誤的。不
種方法接收愛?我們有愛的基礎嗎?或者我們是
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是一種程式。
膚淺的、以自我利益的角度在給予及接收愛?
要去知道自己的程式。要跟自己內在本質相連
我不會下結論,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去連結、去
結:本然的心、本然的愛、本然的慈悲,去熟悉
感受「本質愛」。
它們,一再、一再的去連結,使其穩定。透過練
(本文轉載自「台灣芬陀利迦網站」〈系列三〉) 59
慈囊仁波切/「如何在生活中學習禪坐」開示
自然安落,是最好的無相止 「不思過去,不想未來」,只剩當下這一剎那的心識,就安住在這心識上面,不做任何調整造作……
時間:2018年7月21日
行者就能夠得到加持,累積福報,消除罪障,而
主辦單位:菩提三乘林佛學會
得到涅槃果位。這是經常念佛的功德利益。
藏譯中:張福成 圖片提供:菩提三乘林佛學會
今天我們所練習的觀修方式,有「有相安止」
這開示是指,如果一個人對佛信心很強烈,這 樣觀修佛,佛就會安住在他的前方,因此得到加 持、得到福報,一定會有這些功德。
和「無相安止」兩種觀修方式。為了讓大家熟
緣取佛像做觀修,因此經常被認為是非常重要
悉,在解說「無相安止」之前,我們再說一次
的觀修方式,因為這樣的觀修能夠累積福德、得
「有相安止」的觀修方式和利益。
到短暫的利益,自己的禪定實修也能夠達成。
一、有相安止
(二)無所依,數息法的利益
「有相止」的第一種「有所依」是緣取佛像來
數息法觀修,是以數息來攝心,內心專注在數
做觀修;第二種「無所依」是數息法,數出入息
息上,內心的慌亂、不寧靜,能很快得到平息,
來做觀修。
也能很快達到專一的安住。數息法觀修常被認為 是一切禪修的基礎,因為有時在情緒很不穩定的
(一)有所依,以佛像為所緣的利益 第一個方式是緣取佛像來做觀修,以這種方式 做安住修,有什麼功德利益呢? 1.安住:首先可以幫助我們的心安住,能夠達 到等持(平等安住);因為緣取佛像專一安住之 故,能夠達到安止。
情況下,不容易馬上緣取佛像做觀修,好像有點 困難;但是如果這時用數息的方式來實修,就比 較容易進行,情緒上很容易得到平復,效果容易 馬上產生。
二、無相安止
2.加持:另外一個功效,因為是緣取佛像,所
緣取佛像做禪修,或是數息的方式做禪修,都
以會累積資糧,累積廣大的福報。正因為是緣取
有一個所緣對境,一心專一安住在上面禪修。現
佛像,因此得到福報,加持進入內心,這功效也
在所要介紹的第二種方式,是沒有形象的所緣對
會有。
境,一心安住在無所緣對境上面來做觀修。
《三摩地王經》中曾開示經常觀想佛像有什麼
身體的關鍵要點也是毗盧七支坐法,跟前面一
樣的功德利益,經文中談到,衣食住行中經常觀
樣。呼吸的部分也是自然的放輕鬆,內心關鍵要
修佛的話,我們就會在佛的前面安住,因此就容
點就是:不去想過去,不去想未來,那現在的心
易得到涅槃果位。意思是經常觀想佛,內心經常
是什麼樣子呢?就在當下心上面慢慢的調整,自
念念相續去念佛,佛陀就會安住在行者的前面,
然安住。這是一切禪修的前行。
60
仁波切開示
(攝影:gawa woser)
前行做好之後,如何禪修呢?要在不破不立的 狀態之中來做實修。那要如何進行呢?
不要去回憶以前發生的事情; 未來的事還沒發 生,「未來心不可得」,不要去思維、計劃以後 我要去做什麼。因為「不思過去,不想未來」,
(一)先有所緣,再無所緣
所以只剩下當下這一剎那的心識,就安住在這心
1.有所緣:首先做有所緣的觀修,先選一個有
識上面,不做任何調整造作,直接放在當下的心
所緣的對境,專心安住在上面實修,如果實修好
識上,就叫「自然安落」,自然停歇安住,是不
的話,此時內心是明而無妄念的。
花力氣的。
2.無所緣:當心能如上述那樣安住在明而無妄
用「自然安落」的方式,放在當下的心識上,
念之中,之後再把所緣的對境放下,讓明而無妄
這時,現在一剎那的心識本質就會出現,它的本
念的狀態繼續維持下去。此時內心還是專一安
質是明而無妄念的。因為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
住、明而無妄念,保任心的續流持續安住下去,
不可得,所以當下心識的本質就會出現,它是什
這就是無所緣、無相止觀修。
麼呢?就是明而無妄念。
以上是從有相觀修開始到無相觀修,這是一種 方式。 (二)自然安落
再說一次,安住的方式是什麼?就是自然安 落,不費力氣改造。把過去的念頭去除掉,未來 的念頭去除掉,剩下現在一剎那的心識,現在一 剎那的心識我要安住在上面的,這時,不花力氣
另外一個方式,也是無相安止最好的觀修方
用自然安落的方式放在上面。放在上面的時候會
式,就是「自然安落」。我們要讓內心無妄念,
看到當下一剎那的心識,所看到的是什麼?是明
過去的念頭都過去了,所以「過去心不可得」,
而無妄念。看到當下心識的時候,也就是明而無 61
妄念出現的時候,就保任這樣心的續流,繼續的
清澈明晰,沒有念頭產生,這是明而無妄念,就
專一安住。這是保任續流的功夫,也是無相觀修
是安止的本質。
的方式。
所謂「安止」,指的是什麼?
安/安住:其次,無妄念的心識本身是專一安 住的。在妄念止息的狀態之中,有正念維繫它, 因此沒有渙散,就能夠專一的安住,這是安住。
我們經常談到安止──安靜的止息,此時的觀
所以安跟止,這二者都要兼具。就是在明而
修的狀態是什麼呢?例如緣取任何所緣的對象之
無妄念,這安止之心的本質上,用正念、正知
後,讓心專一安住。還有一種是內心的念頭全部
的力量去維繫,讓內心繼續安住,讓心的每個
止息,內心專一的安住,在如此實修安住。因為
剎那都跟前面狀態一樣安住下去,就是保任心
有了安住,因此,有一個明晰無妄念的心識,用
的續流。
正念的力量,去維繫這明晰無妄念的心,沒有渙 散,在這種狀態中持續的安住。 在這種狀態之下,安止本身可以分成兩部分: 就是止息跟安住。 止/止息:首先第一個是妄念止息,這稱之為
九住心中,三種住心的練習 九住心是一種修習「止禪」的過程,透過九個 階段的訓練,心就可以專注於一個對境,讓心進 入「一境性」,達到正定的修行。
止,這是沒有念頭、妄念,所有念頭全部止息。
九住心分為九個階段:1.內住、2.續住、3.安
一般心識都要有一個明白了知的明晰力量,但是
住、4.近住、5.調順、6.寂靜、7.最極寂靜、8.專
即使明晰的力量有了,它也會妄念紛飛。我們平
注一趣、9.等持。今天要特別就前三個階段來反
常就是這個樣子,妄念紛飛、想法很多,這是平
覆練習,首先解說一下各階段安住的要點:
常的狀態。現在不是,現在是明且無妄念,內心
62
1. 內住:內心沒有妄念紛飛,沒有渙散,心
仁波切開示
沒有跑出去、能專注在觀修的對象上,不管是有
明晰,此時就暫停。可以暫時休息,起來走一走
相、無相,能夠安住在上面,這是九住心的第一
或輕鬆的坐一下,然後再繼續觀修。處在不理想
住心。比如前面談到無相止的觀修方式,當內心
的狀態時,可以這樣做。
的本質出現的時候,是明而無妄念的,這時就專 一安住在上面,這是內住。 2. 續住:之後繼續保任心的續流,讓內住的狀 態能夠持續,這就是續住。這是第二住心。 3. 安住:續住時,念頭一定會出現,一定會胡 思亂想、妄念紛飛,如果念頭出現時能夠不追逐 念頭而去,內心還能回到自己觀修的內容上,繼 續安住的話,這是安住。
掉舉:同樣地,如果內心渙散、念頭很多,這 時身跟心的注意力都要放在「低處」,把注意力 放到身體的下盤,讓氣沉下來,那麼浮動的念頭 就比較容易沈靜下來。如果念頭還是沒辦法中 斷,那這時也是暫停、休息一下,之後再繼續。
短時間、多次數,禪修首重品質 剛開始學習禪坐的時候,要掌握「時間短、次
從第一住心、第二住到第三住心,要反覆的練
數多」的原則,每一座的時間都是短短的,但是
習。我們今天就用「無相止」的方式,來練習這
禪坐的次數很多,所以是時間短、次數多,這樣
三種住心:
的實修容易做到比較純粹,減少缺點。因為禪修
1.內住:把關於過去的念頭放下,把關於未來
的品質很好,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反之,假設禪
的念頭放下,只有當下這個心識本身,之後以自
坐的時間比較久,但是禪修品質不好,就會變成
然安落的方式,直接放在當下這心識上面。
一種壞的習慣。
2.續住:此時,心識的本質會出現,明而無妄
因此,就實修來說,一座的時間長短是次要
念,讓明而無妄念的狀態繼續維持下去,就是保
的,要重視的是禪坐的品質好不好。剛開始實修
任續流的功夫。
數多時短,打坐的數量多,每座時間短。努力練
3.安住:保任功夫繼續做的時候,當然妄念會
習一段時間之後,應該漸漸變成「次數少、時間
出現,這時不要追逐妄念而去,內心要回到觀修
長」,修座的次數減少,但安住的時間可以變
的本質上,持續安住。我們照著這方法練習。
長,要往這方向去進步。
(練習三分鐘) 這裡要跟大家說一下,我們禪修的時候,不要
覺受或狀況都是自然的,繼續修!
抱著「希望禪修能做得好」的期望之心或是「懷
就禪修的功德來說,明而無妄念的覺受會出
疑做不好」的擔慮之心,這些都不要有。但在禪
現,對於這些覺受,不能有貪愛之心;同樣的,
修上座前,還是需要警醒自己單純的好好禪修。
觀修出現的一些毛病、過失,譬如妄念紛飛或是
狀況題:妄念紛飛或昏昏欲睡,怎麼辦? 禪修時,觀修的功德會出現,過失也會出現。 觀修的過失、毛病是什麼呢?就是昏沈、掉舉, 也就是陷入昏沈、或妄念紛飛:
陷入昏沈之中,也不要有懷疑之心,不要灰心、 沮喪,期望、懷疑,都不要有。因為這些情況都 是禪修過程,應該用前面所談到的方式對治,這 樣禪修就變得很純粹。 因此,不管是觀修的缺點或是功德,任何一種
昏沈:如果陷入昏沉,我們要依身體要點再稍
出現的時候,都要把它當做是禪修的過程自然會
微調整坐姿,端正一下身體,內心再稍微專注,
產生的。把它當做過程之後,不要有期望、懷
身體動一下,總之,要讓內心清醒。如果這些方
疑,也不要有貪念、執著,回歸到自己的禪修
法做了沒有用處,還是會陷入昏睡,內心還是不
上,繼續做實修。(系列三) 63
堪布拉布/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聽懂佛法,心就廣大 所有的法都在修我們的心,聽法越多就會越謙卑,對於經典的文字,要從心裡去感受, 因為如果佛法的教學只是在文字上,那跟世間的教學沒有兩樣。
時間:2017年10月21日
你真的沒有懷疑,真的相信這條道路是正確的,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你就會選擇出家。岡波巴大師認為,正確無誤的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攝影:妙願法師
事情是出家。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位漂亮的女生要出家,就 會有人問她:「妳這麼漂亮,為什麼要出家?」
首先我們要具備清淨的動機和正確的行為來聽 聞,佛教非常注重動機和行為,動機好可以輔助 行為,就可以有好的結果,請大家帶著好的動機 和正確行為來聽聞課程。大家一起看《勝道寶 鬘》第63頁:
「出家」是個垃圾桶?
這話聽起來好像醜的人才要出家;如果有年輕 人要出家,就會被問:「為何你這樣年輕要出 家?」這話聽起來好像是老人才要出家,寺院好 像是老人院一般。很多人的觀念認為:不開心、 不快樂、有憂鬱症、醜的人才要出家,「出家」 這名詞好像成了垃圾桶一樣。 會這樣想的人,如果不是佛教徒就算了,但往
十項無誤的事 1. 不貪著任何東西,由在家趨於出家為僧,是 不會錯的。
往都是有學佛的人在說。譬如已經皈依三寶,但 出家還是晚點再說,甚至身為佛教徒的父母親也 不認為出家是一件無誤的事,否則他們會鼓勵小
2.頂戴恭敬賢德上師、善知識,是不會錯的。
孩出家、走上求道的路。現在往往把出家當作醫
3.同時聞思修佛法,是不會錯的。
院,等我老了、身體不好或是失業了才去出家。
4.見解高廣而行為謹嚴,是不會錯的。
我們是不是真的相信出家是一件無誤的事?
5.心胸廣大而持戒細密,是不會錯的。
如果你是佛教徒或是修行者,一定要對修行有
6.智慧大而我慢小,是不會錯的。
一個正確的認識,修行並不光是為了這一世,是
7.口訣豐富而修持精進,是不會錯的。
為了生生世世,我們必須要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時
8. 覺受與證悟殊勝而沒有我慢與驕傲,是不會
候去修持。生命是無常的,我們是否有機會在死
錯的。 9. 能 獨自居住,又能與大眾同住同行而不散 亂,是不會錯的。 10. 沒有自利私心,對利他具方便善巧,是不會錯 的。
亡來臨前去投入修持?因為佛法又深又廣,並不 是等你退休或等你有空就可以達成,修持並沒有 那麼容易。 我們可以看到,西藏人常常是在年輕或小孩子 的時候就出家了,年紀大才出家應該是沒有的。
關於第一點「不貪著任何東西,由在家趨於出
反之,華人不論男女,有不少是在結婚有小孩之
家為僧,是不會錯的。」大家有沒有懷疑?如果
後才出家,這對西藏人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我
64
仁波切開示
們要了解,出家修行是一條無誤的道路,但如果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上師,所以我知道真正的師
抱持著只是生活不好或年老的人才要出家,這對
父是怎樣的。不管他地位多高,即便已經70多
傳揚佛法來說,是很大的傷害。
歲了,即便生病,甚至過年,也還在上課教法,
佛教的見解是無害他人,不殺、不偷盜、不說
每天都是過了淩晨12點或1點多才睡覺,凌晨
妄語,如果今生可以做到,你馬上就可以利益到
2、3點就起來打坐念經,不會因為工作而影響
周圍的人。但就因為上述那些錯誤的觀念,認為
到他們學習,我在這種師父身邊長大的。
都是不好的人才去出家,讓大家無法接受佛教, 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直指學生錯誤,才是具德上師 接著看第二點「頂戴恭敬賢德上師、善知識,
這裡的賢德上師是這樣的為弟子教授法教,但 一般弟子最相信的上師,反而是那些騙子,就是 只會對你說好聽的話。舉例來說,我知道晉彭措 美法王會在大眾面前直指學生的錯誤,這種才是 具德上師。
是不會錯的。」這裡我們必須要說明何謂賢德上
「具德」是一種很難的事情,宗薩欽哲仁波切
師?並不是穿著喇嘛的衣服就是賢德上師,而要
說,現在藏傳佛教已經很商業化了。你記得一
有智慧、悲心。所以上師不是為了你的紅包、為
點,具德的上師會為你不斷的說法,這是我的經
了自己的名聲,而是不斷地為你教授法教,這才
驗。話說回來,我不想讓弟子太難過,有時也會
是賢德上師。即便生病躺在床上,還是要上課,
幫弟子加持一下,但加持並不是目的,真正的加
因為弟子需要法,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弟子,這個
持是上師的悲心,如果你受到上師的悲心而感
才叫慈悲。
動,那就是加持。 65
越學心量越小?肯定學錯了! 第三句「同時聞思修佛法,是不會錯的。」對 初學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聞思修佛法,經典要一
教的見解,就是心胸要廣大的見解,心量狹小的 人是聽不懂的,不是文字上的不理解,是因為它 的心根本無法接受,無法理解這些心胸寬大的 法。
遍一遍的研究,對於經典的文字,要從心裡去感 受,而不是在文字或文義上打轉,文字只是一點 提醒,真正的教學是教心。 所有的法都是在提醒你的心,聽法越多,你會 越來越謙卑。如果你真的在聽法, 你的心會比較寂靜調柔,你的煩惱會被降伏, 假設你知道某樣東西是有毒的,就不會吃它。如 果佛法的教學只是在文字上,那跟世間的教學沒 有兩樣。漢傳佛教的基礎建立在規矩,有規矩後 才有見解,比較不會被邪魔歪道給騙了。 「心胸廣大而持戒細密,是不會錯的。」我們
十四種無意義的行為 1. 已得人身卻不思正法,如至寶山空手而歸, 毫無意義。 2. 已入法門卻心繫家累,如飛蛾撲火,毫無意義。 3. 在持法大德前卻沒有信心,如在海邊乾渴而 死,毫無意義。 4. 不能對治四根本煩惱與我執的法門,就像斧 頭和樹幹捆在一起,毫無意義。 5. 不能對治煩惱的口訣,就像病人拿著藥物而 不服用一樣,毫無意義。
現在可能剛好相反,心胸越來越小,譬如有門派
6. 心中未能確信〔法義〕,卻口若懸河地宣說
之見,承諾沒有實現,持戒亂七八糟,這樣修持
法本,就像鸚鵡在念誦一樣,毫無意義。
是無法順利地達成的。學佛是要減少對立和煩
7. 用偷竊強奪或欺騙所得到的財物去布施,就
惱,沒想到煩惱變得更多。尤其你是學習大乘、 大手印、大圓滿的人,心胸一定要廣大,因為所 66
如皮襖入水一樣,毫無意義。 8. 用傷害眾生所獲得的財物供奉三寶,就像切
仁波切開示
割兒子的肉給母親一樣,毫無意義。 9. 為了滿足此生私欲而裝模作樣與忍辱,就像 貓躲老鼠一樣,毫無意義。 10. 為了現世的名聞與供養而廣行善業,就像用一 個葫蘆與一袋酒槽,來交換無價的如意寶一 樣,毫無意義。 11. 見聞雖廣,身心卻流於凡俗,就像醫生自染惡 疾,毫無意義。 12. 口訣豐富,卻沒有實修體驗,如像富翁弄丟了 倉庫鑰匙,毫無意義。 13. 自 己未證法義,卻對別人說法,就像以盲導 盲,毫無意義。
16. 傳授口訣給他人,自己卻與法不合,是學佛人 的過失。 17. 自己不能獨住,又不知隨順處眾,是學佛人的 過失。 18.受不住樂,又忍不了苦,是學佛人的過失。
不能獨處的人,別來閉關中心! 第17點「自己不能獨住,又不知隨順處眾,是 學佛人的過失。」這點很重要,閉關中心的人要 特別注意。閉關中心有一種人,平時在房間待不 住,常常出來四處跟人聊天說三道四,總是覺得 這個人不好、那個人也不好,自認為自己是好
14. 認為由方便所生起的覺受是最殊勝的,卻不追求
的,完全不知道自己不好。如果這個人是好的,
究竟的意義,就像把黃銅當作金子,毫無意義。
應該是以慈心、悲心看待他人,應該是喜歡而不 是討厭。這個是最危險、最可怕的,閉關中心新
十八項學佛人的過失 1. 住寂靜處,卻為此生而修,是學佛人的過失。 2.身為領袖卻作自利的事,是學佛人的過失。 3.佛學廣博卻不避忌罪惡,是學佛人的過失。 4. 口訣豐富但身心卻流於凡俗,是學佛人的過失。
來乍到的人,如果看到這種只會管閒事的人,信 心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不要看別人,要看自己,一切不好都是自 心的顯相。 有位法友還說:「上師你不是一直都在看我們的
5.持戒謹嚴卻貪念極大,是學佛人的過失。
缺點,我為什麼不能看他們的缺點?」這位法友
6. 覺受與證悟雖好,卻不能調伏自心,是學佛
目前還在閉關中心,還說是我的弟子。但大家不要
人的過失。 7. 已入法門,卻不能斷除俗世的愛憎,是學佛 人的過失。 8. 捨棄世俗修學佛法,心卻困於生計,是學佛 人的過失。
忘了,上師的責任是看弟子,弟子的責任是看自 己,否則你就不用上課了。尼泊爾閉關中心有幾個 人,看不到好的、只看壞的,批評的都是他的金剛 師兄,這樣是違背戒律,是非常不好的。 為什麼我們平時不快樂?因為心靜不下來,都
9.雖解義理而不修持,是學佛人的過失。
去尋找外在的因素,變成閉關中心的一個魔,你
10.雖然立誓修持卻不能貫徹,是學佛人的過失。
讓所有的人都害怕你,讓所有的人不開心,這樣
11. 所做都是佛法,行為卻不能自立,是學佛人的
就變成密勒日巴說的「有刺的蕁麻」一樣,誰都
過失。 12. 雖然食物是自然而來,心卻仍要東謀西求,是 學佛人的過失 13. 將修行的力量完全用來救助疾病與小孩,是學 佛人的過失。
不敢碰你,就好像害群之馬一樣。 我們學佛的人不要傷害、障礙別人,該擔心的 是佛法上的學習,而不是擔心生活上的瑣事。希 望閉關的人要好好學習下去。總而言之,如何獨 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想要閉關的人,要懂得
14.為了財食而教人口訣,是學佛人的過失。
如何獨處。(系列六)
15.以心機自讚毀他,是學佛人的過失。
聽打:林伊琦 67
塗鴉牆
再看看吧!
這些年的幾次經歷,讓我對無常有
同時點擊報名的動作,衝破了系統預
了不同的體會。曾經只覺得無常是一
定好的關閉設限。就在想盡辦法補救
次次在眼前或好或壞的發生,也有時
善後的同時,我收到了通知,告訴我
把這些明顯的變化看做是一次次的結
要「更換場地」,原因是仍然有不少
果,然而現在更深地體會到,無常是
人沒有報上名。
還在變化著的過程,以及沒有完結的 篇章。
承辦大型課程,無常來敲門
「更換場地」意味著許多以為已 經完成的工作,將要重新再來一遍。
2017年我承擔了一次大型的佛法課
比如說重新找場地,重新談合約與價
程活動,是一個必須在海外舉辦而且
錢等等。在整理好了上千筆報名的資
人數是兩千人左右的一個說法課程。
料後發現,事實沒有想像的混亂,一
簡單的來說,這個活動經歷了各種的
時報不上名的人也都漸漸的報上了。
磨難,度過了一次次難關,最終還是
膽顫心驚的過了幾天,更換地點的宣
因為種種原因被取消了。也許故事說
判並未發生,我鬆了一口氣,並且體
到這裡,我們可以給這樣的結果標
認到,無常就是隨時保持著「再看看
註上「無常」的句號,然而,這個故
吧」的心情,也許可以不用為著每一
事與經歷於我而言,並沒有因為「取
個發生,立刻做出過度的反應。
消」而結束。
68
無常不是句點,一關接一關
平靜了一陣子,一天突然地被告
還記得在開放報名的時候,瞬間湧
知,因為某些不得已的考量,活動
入的報名人潮讓報名系統瞬間崩潰,
要「更改日期」。當下聽到這樣的訊
原本預設好的截止人數,因為有太多
息,很難不反應的我,還是流了一身
專欄
大汗。因為這也意味著關乎上千人的 變動。幾乎無法入眠的度過了一個星
▲無常就是隨時保持著「再看看吧」的心情, 也許可以不用為每一個發生,立刻做出過度的 反應。
期,再次地,以為要面對的巨變沒有 發生,我們被告知日期不用改了。這 時我想起了「再看看吧」,對於自己
母親似乎走到了這一生的尾聲。「取
不淡定的這些天,覺得有些莞爾。
消課程」這看起來似乎是災難性的結
開課的日子將近,沒有意外的話,
果,卻讓我終於有了一段不再有行程
再過不到兩個月,一場忙碌熱鬧又啟
的時光。善後麻煩又苦惱,但是我竟
發人心的法宴將會展開。然而再次
然感到鬆了一口氣,不假思索地前去
的,一個突然的告知,讓人無法鎮靜
母親身邊,朝夕相處的陪她度過了人
──「取消課程」,這四個字讓我瞬
生最後的一個月。事後我在想,如果
間經驗到了一點空性(我猜想),但
課程順利地發生了,我會否將面對一
是因為有了幾次的震撼練習,這次很
生揮之不去的遺憾。
快的我想起了「再看看吧」,畢竟這
如今回顧著2017年的各種發生,發
句話的後面,有著「未必好,未必不
現很難在每一個發生的當下,給予好
好」的伏筆。
或壞的定位。因為那樣的當下本身也
行事曆中難得的空白
在改變,並且釋放著難以預想的力道 與影響。
這次確實發生了。在收拾了一點
因此「再看看吧」,不論此刻發
兒殘局之後,原本將會很忙碌的一段
生什麼,誰又知道無常這個生命的伏
時間,突然地我看到行事曆中出現了
筆,會寫出什麼令人拍案叫絕的好
難得的空白。卻也在這個時候,我的
戲。「再看看吧」!
69
丹傑 異想 「堪布丹傑」 剪 貼 簿
「一部確實的譯本是透光的,它既不
這四字意義深遠,
會遮蔽原著,也不會妨礙原著。」
充滿仁波切的祝福
──華特‧班雅明
「堪布丹傑,你的父母親好嗎?」 這是仁波切通常會問我的第一句話。
那是一個很平常的下午。在尼泊
重 點 在 於 前 面 那 四 個 字 ── 我 的 名
爾,距離首都加德滿都約十五公里的
字。仁波切總是會一個字一個字的,
山上,我提著輕便的行李,走往仁波
慢慢地說出他賜給我的這個法名,
切的住處。這裡沒有繁文褥節,侍者
好像是在玩味著每一個字的含意。
的笑容也很簡單。我先被安排在一個
「丹」的意思是佛陀的法教,「傑」
小房間休息,等待約半個小時後,我
的意思弘揚、使其興盛,這兩個字
被通知可以晉見創古仁波切了。
是在入學時得到的法名。「堪」有知
身為弟子,這樣的晉見對我來說是 很重要的。然而,就算這麼多年了,
70
識、學問的意思,「布」是指人,這 是我後來被仁波切賜予的頭銜。
每一次的晉見,我還是莫名的緊張。
一開始我懵懵懂懂,只覺得這四個
「嘿,放輕鬆。只是見仁波切,沒什
字,充滿了仁波切對我的祝福。後來
麼大不了的。只要記住一點:誠實以
藏文、經教有些基礎,也中譯了幾部
對。」我不確定這段1997年的清晰
藏文古籍,覺得這四個字含意很深,
的自我對話回憶,和20年後這次來到
但也不難理解,就像前一段的解釋一
尼泊爾時的心裡狀態有什麼不同,但
樣。但現在,我發現這四個字是最難
我知道的是,現在的我,多了一種態
翻譯的,因為當中所包含的神聖的精
度,就是知道修行是自己的份內事,
神,和血淚、個人的東西,根本是無
換句話說,重點是要對自己誠實。
法傳譯的。
專欄
每一次會面,都是嶄新連結 偶爾我會問自己:在佛法的道路
的」演講、課程、翻譯等等活動,注 入一股活力。
上經歷這麼多年之後,和仁波切(上
離別對某些人來說,並沒有那麼
師)之間的聯繫,難道只剩下偶爾的
困難。因為總是有許多的藉口,例如
探望?或是更多的時間,只剩下這個
一通緊急電話,或者某個重要簡訊,
他賜予我的法名陪伴著我嗎?現實上
都會在離別時很突然的出現。那天我
來看,就是如此,但也不盡如此。晉
離開仁波切時也是如此。上前獻完哈
見仁波切,不僅是因為弟子該有的禮
達,望著仁波切的笑容,手中握著螢
數和傳統,當然也不是世間對於長輩
幕還亮著的手機,倒退離開他的房
的慰問和探望,而是因為我知道,從
間,朝向未知邁進。
修行的角度來說,每次的短暫會面,
就像華特‧班雅明所說:「一部確
都會發生一次嶄新的連結,我不知道
實的譯本是透光的」,我覺得誠實的
會得到什麼啟發,因此不抱有任何的
自己就是最佳的譯本,因為唯有誠實
期待。也因此,每次的會面,都為往
的面對自己,佛陀、仁波切的光芒,
後的分離,提供了無盡的養分,為自
才有可能傳遞出去。
己的生活當中,和「堪布丹傑」這個 特殊名稱相關的,姑且稱為「利他
「堪布丹傑」。隱約我又聽到了仁 波切的呼喚。
71
化育活動報導‧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不能錯過的「經中之王」──法華經 女人不能成佛?惡人不能成佛?不,這些都是偏見!在佛陀晚年所說的《法華經》中,告訴我們: 「三乘只是一乘,成佛之乘」,「一切有情皆可成佛」。
時間:2019年02月16日 地點:化育道場
教裡稱為科判。科判是經過祖師大德或對這部經 很有研究的學者羅列出來的,方便我們讀經的時
開始上課之前,我想要做一個小小的調查。在
候,能更了解整部經典的內容與大綱,所以大家
座的各位菩薩,讀過《妙法蓮華經》的請舉一下
要學會看科判,最好也要學會把科判做出來。不
手,不是太多。希望這次上課,能夠引起大家誦
管你讀的是經還是論,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
讀《法華經》的興趣。
法。
《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二十八品,短短的九
在第二、第三講,我會跟大家講說《妙法蓮華
堂課想要講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講義
經》的基本架構,透過科判看各品大意是什麼。
當中,我列出九堂課裡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雖然沒有辦法在九堂課裡把整部《法華經》講
讀經先修課,學會看科判
過,但是至少可以讓大家知道《法華經》大概是 在說什麼。
第一堂課,首先想要來談一下《法華經》在中
第四、第五講部分,大家可以看到我列的主題
國的流傳,以及對中國佛教的影響。第二堂課,
是七譬喻,主要是因為漢傳佛教徒對《法華經》
我會先把《法華經》七卷二十八品整個主要架構
可能不是那麼了解,但是至少可以知道經典裡有
與各品大意,跟大家先做一個講解。
七譬喻,這也是《法華經》的重點,我們就先把
大家看講義裡有一些表格的東西,這在漢傳佛 72
它拿出跟各位講。
法訊
接下來的六、七、八、九講,我要跟大家談的
功,他把《法華經》當成他的日課,常常讀誦。
是《法華經》的內容,將用教、禮、行、證四個
有一次他突然問我:「佛陀在《法華經》裡到底
大主題歸納。但因為時間有限,這次可以談的部
在說什麼?為什麼《法華經》叫做經中之王?我
分,可能只是其中關於教的部分,也就是佛陀在
不知道它的重要在哪裡?因為《法華經》裡面就
《法華經》要教給我們的是什麼?我們先有一個
是一個一個的故事,一個一個的譬喻,到底這部
了解,其他部分就看什麼時候有因緣,再來跟各
經是重要在哪裡?」當時我也愣住,想半天,那
位繼續說下去。
時候真的是體會不到。我不曉得剛剛舉手說誦過
「只要讀誦且信受《法華經》,一定能成佛!」
《法華經》的人,是不是體會到《法華經》重要 在哪裡?為什麼被稱為「經中之王」?
雖然現場很多朋友沒有讀過《法華經》,沒有
以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來說,第一個宗派是天台
關係,我們一周才上一次課,所以我鼓勵大家發
宗,天台宗的智者大師主要用功的經典就是《法
個心,從這周開始,把這部經典共七卷二十八
華經》。智者大師以《法華經》為宗骨,開展出
品,重頭到尾誦過一次。一次讀誦完畢,可能需
天台宗的教派。天台宗教派是中國八大宗派最早
要將近八、九個小時,所以建議大家一天讀一
成立的宗派,中國所有佛教宗派,可以說都受到
卷,一天讀一卷差不多是一個多小時,這樣一周
天台宗的影響,從而確立教觀雙修是修行者應該
正好可以讀完七卷,如此一來,我們對《法華
要走的路線。
經》至少有一個了解。
對於修行者來講,你要在成佛的路上修學,必
不少學佛的人,把《法華經》當成定課。現場
須要同時兼顧兩件事情:一是在教理上,你要學
的朋友,平常讀誦的多半是藏傳佛教的經典,對
習並了解佛陀講說的教理,二是你要止、觀雙
漢傳佛教經典可能不太熟,雖然如此,但是我相
修,也就是所謂禪修上要很努力、要下功夫。天
信大家一定認識觀世音菩薩吧?初學佛教的信
台宗在教、觀兩方面都非常強,所以影響到後來
徒,大部分都會從讀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
其他的宗派。
手,事實上,它就是《法華經》裡非常重要的一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法華經》就是這麼的重
品,只要你有誦過,就跟《法華經》結上緣了。
要,但是如果你沒有讀過《妙法蓮華經》,上這
《法華經》在佛陀講的經典當中,是非常重要
幾堂課的時候,你會覺得隔靴搔癢,無法體會這
的一部經典。為什麼很重要?因為在這部經裡,
部經為什麼這麼好、這麼精彩,所以希望大家安
佛陀給他所有的弟子、阿羅漢們授記。佛陀說:
排時間讀誦《妙法蓮華經》。
「只要你有因緣接觸《法華經》、而且信受《法 華經》,就授記你成佛。」
佛經七種立題
大家知不知道授記成佛是什麼意思?就是佛陀
在進入今天主題之前,先跟大家說明《妙法蓮
跟你保證,你在學佛的路上一直往前走,最後就
華經》的經題(經名),了解經題,就可以快速
一定會成佛。所以不管怎樣,我們一定要跟《法
掌握這佛經的主旨要義。
華經》結上緣,只要誦過《法華經》,無形當中 就受到佛陀的授記。
為什麼被稱為經中之王? 記得我讀佛學院的時候,有一位同學非常用
佛陀講了那麼多部經,每部經典名稱都有它的 意思。中國的祖師大德把所有佛經的經名做了歸 納後了解到,佛經透過三種元素來命名:人、 法、喻(譬喻),透過三元素組合有七種立題的 方式,就是所謂的單三、複三、具足一。 73
單三命題
具足一者
經名的立題可以只用單一個人做為命題(單人
具足:也就是說這部經是人、法、喻三個元素
立題),也可能只用單一個法(單法立題),或只
都具足了,譬如《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一部
用單一個譬喻(單喻立題),來當做命題的方式。
非常重要的經典,分量比《法華經》更大,有
單人立題:經名的立題方式只用人的元素。譬
八十卷及六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裡三元素
如《阿彌陀經》,阿彌陀佛是一個人名,所以表
都具足,佛是人,大方廣是法,華嚴是譬喻,譬
示這部經的經名只用了一個人元素。
喻佛所說的這部法是像花那樣的莊嚴,而且廣
單法立題:只用一個法來當成這部經的經題。 譬如《涅槃經》,涅槃是一個法,用這個法做為 經名,就叫做《涅槃經》。 單喻立題:以單一個譬喻來立題,譬如《梵網 經》。梵網是一個譬喻,拿來比喻這部經,所以 叫單喻立題。
大,所以是人、法、喻三者全部都具足。 有了這些概念後,以後看到任何一部經,你就可 以去分析,這部經是七種立題上的哪一種立題。
九旬談妙,一個字談了90天 《妙法蓮華經》的「妙」是用於形容「法」。
梵網是什麼呢?梵是指大梵天,在梵天王的梵
「法」這個字包括非常廣,可以說人世間所有你
宮裡有網羅幢,網上的每個孔都有小珠,這個小
看到的任何一件事,都是一個法。當然,這包括
珠就好像是聖誕燈飾的led燈泡,眾多的小燈泡
世間、出世間一切所有的法。不管是有形無形、
光光相照、莊嚴美麗。《梵網經》內容就像這張
有漏無漏、有為無為,或依報正報,或動物植
梵網,每一個點之間都有關聯,光光相照。
物,或精神或物質,所有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到
複三命題 複是兩個以上的元素組合在一起,複名有三種 即:人法立題、人喻立題、法喻立題。 人法立題:譬如《文殊問般若經》,文殊是文 殊師利菩薩,是一個人,他問的是般若,般若是 一個法,所以這部經是用了人跟法兩個元素。
的都是法。 每一個法都能看到諸法實相,你看不看得到是 另一回事,但是事實上,每一個法都包含諸法實 相在裡頭。只要你能體悟,透過每一個法,都能 令你有所感悟,都能讓你修行。只是你有沒有足 夠的智慧,明白法裡所包含的實相是什麼。 佛所說的法,精深微妙、無比無上,不可思
人喻立題:譬如《如來獅子吼經》,如來是一個
議,故言妙法。那到底有多妙呢?智者大師曾經
人,獅子吼是一個譬喻。什麼叫做獅子吼呢?獅
為了要講《妙法蓮華經》的這個「妙」字,說了
子是萬獸之王,牠一吼起來就能震住百獸,野獸
90天,也就是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講說妙法到底
聽到獅子吼都懼怕三分,《如來獅子吼經》用獅
有多妙,所以有一個典故就叫做「9旬談妙」。
子吼來形容如來所講的經,是因為如來所講的經
各位想想,光形容妙法,要如何說到90天?但
就像獅子吼一樣有力量,能調伏我們的煩惱與無
是智者大師就是用了90天的時間談一個妙字,
明。
所以從這裡可以知道,祖師大德們的智慧真是不
法喻立題:元素是法跟譬喻,譬如《妙法蓮華 經》,經題裡的妙法,指的是法,蓮華是譬喻。 佛陀為什麼用蓮花來譬喻這部經呢?等下我們再 來談。 74
可思議。
蓮花喻法,佛陀的三種涵意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妙法蓮華經》的經題,這
法訊
部經是法、喻立題,為什麼佛陀用蓮花來譬喻一 個法?
《法華經》跟佛陀之前講的經典不一樣的地 方,在於《法華經》除了有跡門的示現,還有本
各位有沒有發現,佛教當中最常用的花是蓮
門的示現。所謂本門示現的意思是,佛陀把他到
花,很多佛菩薩手上拿的都是蓮花。其實從日常
娑婆世界來教化眾生最終的目的跟本身真實的背
生活當中,大家就可以感受到蓮花在佛教中是非
景,在《法華經》裡全部告訴大家,這在他之前
常重要的。為什麼蓮花會被佛教這麼重視呢?為
的經典當中是從沒有提過的。
什麼佛教都用蓮花來做譬喻呢?
我們都知道,《妙法蓮華經》裡所有的佛,不
這部經的「妙」字是形容法,這法的妙,佛陀
只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就算其他的佛在其他世界
用了蓮花來形容、用蓮花的譬喻來形容法的妙。
示現的時候也是這樣,一定是到了最後臨涅槃之
為什麼用蓮花來譬喻呢?世界上的花那麼多,為
前,才會講《妙法蓮華經》。他把到娑婆世界教
什麼唯獨用蓮花呢?
化眾生的目的,以及身家背景告訴我們,這部分
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說,佛陀之所以選蓮花,是
就叫作本門。而跡門是因為眾生根基不夠,所以
因為蓮花有三個特點,正好符合佛陀涅槃之前在
佛必須用一些權巧、方便的方式來教導大家,這
婆娑世界說了49年的法所應用的方法。蓮花有
是他垂跡應化的部分。
哪三個特點可以用來譬喻妙法呢?
什麼叫垂跡應化?我們都知道佛有法身佛、報
一、為蓮故花:什麼是為蓮故花?蓮是為了孕
身佛、化身佛,釋迦牟尼佛應現在娑婆世界的時
育蓮子而開花。大家有沒有吃過蓮子?蓮子是蓮
候是化身佛。在此經本門的時候,就告訴我們真
蓬結的,蓮花掉了就看到蓮蓬,蓮蓬裡面就有蓮
正釋迦牟尼佛的報身、法身是怎樣的一個狀態,
子,但是蓮花含苞待放時,只見其花不見蓮子,
如果他不告訴我們,我們一直看到的就都是釋迦
這部分正好能用來譬喻佛的跡門。
牟尼佛的化身佛,也就是屬於跡門的部分。這部 75
分用蓮花來說就是:當蓮花還沒有開的時候,是
一步一腳印的持續修行,你所學所修的,一定不
看不到蓮子的,就像佛陀在講跡門的時候,你不
會白費。因為只要是正法,都是在累積資糧,所
曉得佛陀的本門是怎樣的一個狀態?這是第一個
以就算是權法,也要了解權法當中有實相,實法
特點,也就是從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開始,我們
當中也要有權法顯現。
知道它最終是為了要結蓮子;換句話說,佛陀的
三、花落蓮成:蓮花的第三個特點是,當花凋
整個教法雖然一開始顯現的是跡門,但是最後所
落之後剩下蓮蓬,蓮蓬裡的蓮子也已經成熟,這
要告訴我們的是本門。
叫做花落蓮成。
二、花開蓮現:蓮花的第二個特性就是花開蓮
意思是說,當佛陀把跡門的教導到一定程度且
現。花開的時候,雖然蓮子還沒成熟,但你已經
臨涅槃之際,他會把他的本門告訴我們,所以這
可以看到花的中間就有一個蓮蓬,蓮蓬裡面開始
時候會把《妙法蓮華經》拿出來講,告訴我們佛
有蓮子,所以當一朵蓮花打開的時候,你已經可
陀的本門是什麼?這個時候他也要廢權顯實,告
以看到蓮蓬以及蓮蓬裡的小小蓮子,這就是花開
訴大家權法的修行只是三百里的化城而已,你的
蓮現。
目標應該放在遠方的成佛。就算你證得阿羅漢的
花開蓮現,是譬喻開權顯實。意思就是說,佛
解脫也不是成佛,這離成佛還有一大段路,阿羅
陀講法,雖然一開始講的是權巧方便的教法,什
漢解脫後面還有菩薩道要行,菩薩道累積福德因
麼是權巧方便的教法呢?譬如我們初學佛法,第
緣成佛了,這才是最終學佛的目標。所以佛陀在
一階段是先知道因果,確認我們只能行善不能造
最後講出他本門的時候,就是要告訴大家,你要
惡,但這一階段的教法是佛陀要我們學習教法的
把之前學的那些權法放下,要繼續追求實法,這
最終目標嗎?不是!它只是我們學佛過程裡的一
部分就是花落蓮成,喻廢跡立本。
個小小的目標。
因為蓮花的三個意義,正好可以拿來譬喻佛陀
略懂得教理後,進一步要學什麼呢?接下來學
這一世在娑婆世界教化的過程,所以拿蓮花來譬
打坐、學空觀,開始行菩薩道,再來學佛的最終
喻妙法是非常恰當的,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在眾多
目標訂在哪裡?訂在成佛,這是最終目標。但是
花中選中蓮花的緣故。
很多佛教徒不敢訂定這樣的目標,懷疑自己能成 佛嗎?那我們絕對要告訴自己可以,不然就白學
問答
了。雖然這是一條漫長、遙遠且辛苦的修行路,
問:剛才講到人、法、譬喻三元素,其中《大方
但是目標訂對了,朝著目標往前走,總有一天一
廣佛華嚴經》它包括了具足三元素,這樣推論,
定會到。但是,如果目標不是訂在成佛那裡,那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不是經中之王?這部分我
你很容易就走偏、走歪了,所以一定要知道學佛
有點疑惑。
的目標就是:一定要成佛。
答:不是的!具足三的意思並不是說《大方廣
雖然佛陀一開始用權巧方便的教法教我們,但
佛華嚴經》具足一切經法,不是這個意思。具足
事實上,這些方便的方法最後都要引導我們顯
三的意思是,這部經的經題包含了人、法、喻三
實,看到諸法實相,知道我們真正目標是在哪
元素。關於經題,有的佛經只有一個元素、有的
裡,真正目標就是開權顯實。所以蓮花在不斷開
佛經有兩個元素、有的佛經有三個元素,《大方
的時候,蓮蓬裡的蓮子也是不斷地成長。雖然我
廣佛華嚴經》的經題正好包含人、法、譬喻三個
們一開始學的是權法,學的是比較淺顯的教法,
元素。(系列一)
但是不論是小乘、大乘、密乘,只要在修行路上
聽打:徐姮巧
76
助印 噶瑪巴言教,讓更多人知道! 一滴水,流入大海,怎樣也不會乾涸; 當我們的點滴之善,流入佛法大海, 就能潤澤有情的心…… 2000年,噶舉教法集結會議上,法王噶瑪巴呼籲應有一 份教界的雜誌刊物。當時,考慮這種長遠的文教事業所需 的經費以及人力,沒有人有勇氣承擔。 然而能讓上師歡喜的佛行事業、行誼,是一刻也不能停 的。因此化育《善報》誠惶誠恐地發心承擔,在上師、三 寶的加持,與大眾的發心護持下,幸能不斷成長。我們不 敢忘記,也不會忘記,這份對上師、三寶的責任。因為, 這就是最好的修持,也匯集大眾對三寶的護持與發心。 法王 噶瑪巴的開示、教示,尊貴上師們的教言,字字 句句,都深烙在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讓您的一滴佛法小水 滴,匯集成為法海,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在有情的內心 開花、發芽。 以此祈願,噶瑪巴 千諾。
護持 專線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話/02-8967-1019 傳 真/02-8967-1069 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想繼續收到
□我選擇看電子《善報》。
請回信告知!
□我選擇看紙本《善報》。 姓名:﹍﹍﹍﹍﹍﹍﹍﹍﹍﹍﹍﹍
各位敬愛的法友,阿彌陀佛: 感謝您們發心支持《善報》,讓法王 噶瑪巴和各大仁波切的智慧
電話:﹍﹍﹍﹍﹍﹍﹍﹍﹍﹍﹍﹍
甘露,利益更多佛弟子。為響應法王環保呼籲,希望法友多運用網路閱 讀,減少紙張、油墨、黏膠、運輸等資源損耗,您可點上http://issuu.com/ hwayue閱讀。如果您想繼續收到暨典藏紙本《善報》,麻煩您來信告知, 我們希望讓需要的人收到,讓來自十方的護持,發揮最大利益。 如您希望繼續收到紙本《善報》,因道場人力有限,請盡量以email告 知:hwayue@gmail.com,或來信: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化育道場《善報》編輯部收,或傳真:02-8967-1069,並請再次提供您的
地址:﹍﹍﹍﹍﹍﹍﹍﹍﹍﹍﹍﹍﹍ ﹍﹍﹍﹍﹍﹍﹍﹍﹍﹍﹍﹍﹍﹍﹍﹍ 電子信箱:﹍﹍﹍﹍﹍﹍﹍﹍﹍﹍﹍ ﹍﹍﹍﹍﹍﹍﹍﹍﹍﹍﹍﹍﹍﹍﹍﹍ 請您影印,填好後,剪下,黏附於明
姓名、地址、電話、電子信箱。 化育道場 敬啟
信片(或裝入信封)寄回。感恩!
藏醫與佛法
六時養生法, 跟著季節跳曼波!
大致上來說,季節變化的時候,人體內的三因
教授:達哇醫生 日期:2013年5月8日
素會發生變化,容易引起三因失調,大家可以看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看誘發三因病的時間和季節關係表。(見A圖)
這堂課講起居養生,將會談到季節的認識、分 類以及藏曆與陽曆的對比,還有誘發三因的時間 和季節的關係。
隆病的人,晚上的時候睡不著,或是黎明時候醒 過來之後再也睡不著,尤其在夏天雨期的時候更 是如北。但如果是比較嚴重的隆病,那麼是不分 春夏秋冬都是不好入睡。
與六時相合,健康不難 因為西藏冬夏長、春秋短的特殊氣候環境,所 以藏醫的季節養生術是將一年分為六個季節,也 就是兩個月為一季,將一年分為六個季節,分別 為初冬、隆冬、春季、盛夏、季夏、秋季。《四 部醫典》特別強調,每個季節的氣候變化,都會 引起人體內的三因素發生變化,藏醫養生術對藏 區針對性較強,每個季節都各有其養生的原則, 大家從其中學到一些概念,就可以按照自己居住
赤巴病的誘發時間是中午和午夜,也是由於五 元素運作的關係。有的人剛入睡的時候不是很 熱,但睡到午夜的時候就會變很熱甚至出汗,尤 其是在秋天。 培根誘發時間是早上,大部分季節是在春季, 為什麼呢?因為春天轉暖,人體表面的毛細孔也 開始張開,體內的熱能逐漸散失,所以培根病比 較容易發作。
養生,跟著節氣走
的地方去分析。 藏曆與陽曆的對比表
78
一般來說,隆的誘發時間是晚上和黎明,很多
藏醫《四部醫典》將一年分為六個季節,時節 變化會引起人體內發生變化,因此,每個季節都
六季
藏曆
陽曆
初冬
十月和十一月
九月和十月
隆冬
十二月和一月
十一和十二月
春季
二月和三月
一月和二月
三因
誘發時間
誘發季節
盛夏
四月和五月
三月和四月
隆
晚上和黎明
夏天雨期時
季夏
六月和七月
五月和六月
赤巴
中午和午夜
秋天
秋季
八月和九月
七月和八月
培根
早上
春季
各有其養生的原則。 三因病時間關係表(A圖)
法訊
初冬時分起居:這時候天氣寒冷,毛孔閉合,
曬。像西藏的冬天,家家戶戶都是靠火爐來取
因此人體內部的熱量開始積聚,新陳代謝加快,
暖,房子裡一定有一至二個火爐,有些是鐵做
如果吃的熱量不夠,身體就會出現畏寒的現象,
的,條件簡陋一點的就用土造,通常就是燒木材
所以可以在湯裡放一些花旗蔘之類的補品,盡量
或是草皮、牛糞等等,溫溫的感覺很舒服。
選擇含甘、酸、鹹三味較多食物來食用,多曬太 陽,多熱敷。
按摩用油也有禁忌
西藏姑娘皮膚白裡透紅的秘密 隆冬時分起居:隆冬跟初冬的起居差不多,就 是天氣更冷,所以可以稍微適當的增加一些油膩
可是如果胃消化功能不好、胃寒或是年紀大一
的東西。以前的西藏人,幾乎一輩子都不洗澡,
點的人,晚上不能吃太多東西,但可以經常用一
很恐怖是不是?女性也一樣,甚至連臉都不常
些芝麻油塗身體。特別是對隆型還有年紀稍長的
洗,看起來就是黑黑髒髒的,什麼呢?因為他們
人,可以去做一些身體按摩,但按摩一定要在空
常常要燒牛糞、擠牛奶,尤其是擠牛奶的時候,
腹時候做,吃飽後不能做按摩的。
她們多餘的牛奶就直接往臉上塗,就這樣一層又
藏醫對按摩用油很注意,譬如冬天就不適合用
一層的塗抹。但一旦有重要的節日,那些年輕的
薄荷之類的清涼油,可以使用像芝麻油等性溫的
姑娘們穿得漂漂亮亮洗了臉,皮膚是白裡透紅,
油類來按摩。藏醫裡對赤巴型的人特別要求,因
好看得不得了,原來那一層層的牛奶塗在臉上是
為赤巴型人本身的身體就熱,所以用油按摩完
可以防曬。冬天如果皮膚乾裂,就擦黃油,所以
後,藏醫裡的方法是把豌豆乾炒後磨成粉,然後
他們身上有很濃的酥油味。
用這個粉去擦乾。培根或隆型的人就不用如此, 可以讓按摩的油直接滲透到體內就可以。
西藏人穿的袍子都用羊皮做的,腰肥襟大,白 天當衣穿,到了晚上,腰帶一解開就當舖蓋,冬
此外,初冬要注意保暖,衣物可以保護我們的
天冷的時候,上面再壓一個毛毯,是用犛牛的毛
四肢關節,免得年紀大了飽受關節酸疼之苦。另
織成的,比較粗重不透風,壓在上面就感覺很
外,初冬可以多曬太陽,但是曬太陽是有學問
熱。(系列二十二)
的,赤巴的人不能曬太多,最好的時間是在早上
聽打:臧珞琳
十點到十一點之間,中午太陽大的時候就不要
▲冬天新陳代謝加快,如果吃的熱量不夠,身體就會出現 畏寒的現象,所以可以在湯裡放一些人蔘等補品,盡量選 擇含甘、酸、鹹三味較多食物來食用。
▲藏醫對按摩用油很注意,譬如冬天就不適合用薄荷之類 的清涼油,可以使用像芝麻油等性溫的油類來按摩。
79
龍樹藥房
帕平發放醫藥包,聖地傳說道不盡 文.圖/張琦
在距離加德滿都市中心南約25公里的地方,
成為藏傳佛教信仰者仰慕和朝拜的聖地。但馬拉
有一個尼瓦爾民族古鎮帕平(Pharping),從名
王朝後期,加德滿都山谷盛行濕婆女神派,曾經
字後綴ping來看,熟知當地歷史的人應該知道,
有一段時間,帕平古城南邊的女神廟德克欽嘎麗
它是一個利查維時代就已經存在的古老城鎮,距
(Dakshinakali)的名氣超過蓮花生大師的古蹟,
今至少1600年。
而且印度教濕婆派也將蓮師聖地給予不同的解
蓮花生大師在此12年,獲得成就 古城的風格跟其他許許多多的尼瓦爾古城一 樣:紅磚木窗,古色古香。由於位於加德滿都山
釋,直至藏傳佛教的大師在帕平大量地修建寺廟 後,當地的居民才重新認識帕平與蓮師的關係。
佛教與印度教的共同聖地
谷的最南端,在古代是連接加德滿都和尼泊爾
如今的帕平,已是佛教和印度教共同的聖地。
南部、甚至印度的一個重要驛站。大約1200年
尤其近三、四十年,儼然成為自生大佛塔和滿願
前,當蓮花生大師從南方進入加德滿都山谷時,
大佛塔之後的第三個藏傳佛教寺院的集中之地。
覺得此地環境幽靜適於修行,雖然當時山谷內
從人口結構上看,帕平古城主要是尼瓦爾人,
已經有自生大佛塔(Swayambhu)和滿願大佛塔
周圍以達芒人為主,因為近幾年當地人大量出售
(Boudha),但他還是選擇在此地修行,而且
土地,所以現在是各民族混雜居住。帕平除了有
一待就是12年,並在此成就。
蓮師閉關和成就山洞的聖地外,金剛瑜伽女廟
由於從利查維時期至今,當地都有佛教信仰
(Vajra Yogini)也是帕平重要的聖地之一,廟裡
者,佛教古蹟都被保存了下來,所以這裡也保留
供奉的金剛瑜伽女像,據說是那洛巴大師贈送給
了蓮花生大師閉關修行和成就的山洞,如今已
弟子的。而南面的德克欽嘎麗則是很重要的密宗
80
法訊
女神廟,過去歷代國王常常去膜拜,如今每逢周
近民眾義診,只是當日正值寺院僧眾在印度參加
六,數以千計的加德滿都人蜂擁而至朝拜女神。
大法會,只有零星幾個看護寺院的喇嘛和寺院診
龍樹藥房多年來一直跟這裡的藏傳寺院保持著
所的一位負責人在。在此,我們總共贈送15大包
聯繫,舉凡B肝普查、預防傳染病、寺院診所管
藥物,將會利益寺院的五十名成年僧眾。
理人員醫學識字培訓甚至大地震後的寺院義診,
離開Ripa寺院,我們繼續前行,沿途經過蓮花
帕平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地方,這次醫藥包發
生大師成就的山洞,金剛瑜伽女廟,蓮師閉關山
放,我們自然不會忘記這個到處是聖地的地方。
洞等,終於來到Urgen Dorje Chholing寺院。這是
這裡的寺院,尤其是Ripa Siddhi Sangathan
一家擁有兩百多位成年喇嘛的大寺院,那天我們
Monastery和Urgen Dorje Chholing,兩間寺院診所
抵達時,正好是寺院大法會休息的間隙,所以有
管理良好,診所的負責喇嘛曾受過龍樹藥房的醫
眾多喇嘛迎接。我們直驅寺院診所,贈出49大
學識字培訓,他們除了定期出巡照顧寺院僧眾,
包藥物,這裡的設備和衛生環境都非常良好,踏
也不忘照顧周圍的貧困民眾。因此,捐贈藥包給
上歸途前,喇嘛還贈送佛書與我們結緣。
這兩家寺院,意義是非凡的。
未來將專門調配僧眾醫藥包
迄今為止,醫藥包共發送了三家寺院,心中有 一些感受。因為僧眾和民眾的生活方式不太一 樣,所以家庭藥包的原內容贈送給僧眾不一定那
2019年的第一天,龍樹慈善藥房的工作人員攜
麼合用。接下來的藥包發放,我們會將寺院藥
帶藥包驅車來到聖地帕平。第一站是Ripa Siddhi
包的藥物進行調整,專門為寺院的僧眾購買藥
Sangathan寺院,2017年我們曾來此為僧眾和附
物,滿足僧眾的實際需求。並以25人和50人為 單位,進行打包。
自生大佛塔的傳說 回程路上,途經一座叫達烏達哈(Taudaha) 的小小湖泊。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它的傳說故事 卻是跟自生大佛塔(Swayambhu)有關。 傳說故事是這樣:文殊菩薩聞此處有聖跡,特 意從五臺山經西藏趕來朝拜,修建佛塔禮敬大日 如來,並在塔旁結廬修行。他垂憐於當地山民的 虔誠與不易,拔出寶劍劈開龍湖周圍的群山,讓 湖水從峽谷中泄出,湖泊化作萬畝良田。自此加 德滿都成為流淌著奶蜜的豐饒之地,風調雨順, 人民安居樂業。湖水乾涸後,水裡的龍王就沒有 了住處,如果它離開,就會引起乾旱。於是文殊 菩薩請龍王在山谷南端,即現在的帕平達烏達哈 住下,以保證加德滿都山谷有豐沛的雨水。 尼泊爾是個充盈著無數聖地的國家,而每個聖 地都流傳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讓世世代代的後 ▲受過龍樹藥房醫療培訓的喇嘛代表接受藥包,意義非凡。
人仰望和讚歎。 81
歡迎光臨
因果福利社
羊絨圍巾 質感升級 保暖、輕盈的 喀什米爾羊毛圍巾/披肩, 經典素色,實用百搭, 便宜入手,正是時候。 (1000~10000元/條)
尼泊爾手工皂, 買五送一 喜馬拉雅山天然草藥製成, 不含香精及任何添加劑, 特別適合敏感肌膚使用。 (250元/個)
供佛聖品 推薦您具備供養、 環保意義的好香與好爐
簡約風.木質臥爐 美洲黑胡桃木,良好穩定,抗蝕性強, 中等密度,堅韌硬木。 7~8吋 價格1,000~1200元
不丹香,天然無香精 不丹皇室嚴選香品,遵循千年古法, 融合數十種喜瑪拉雅山區珍貴草藥製成。 樹汁黏合,不添加人工香料及助燃物質, 氣味清新宜人,乃香中極品。
山煙供藥香 300元/30支(盒)
不丹極品藥香 300元/30支(盒)
不丹Nado極樂香 400元/30支(盒)
不丹花草香 300元/30支(盒)
更多產品,歡迎來電「因果福利社」02-89671018#16黃師姐 網店網址: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劃撥帳號:19778815 戶名: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消費滿1000元免運費 傳真:02-8967-1069
台灣地區 ‧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眾生小舖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因果福利社: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台灣以外地區 (請來信詢問:hy.chung.shen@gmail.com)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
愛的六字真言 (增訂版)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第15世噶瑪巴.卡恰多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傑、第17世噶瑪巴.鄔金欽列
定價:300元
多傑、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施心慧 定價:350元
法王教你做菩薩
崇高之心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由內而外改變世界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320元
定價:390元
就在當下
深藏的幸福
──108則創造更美好未來心要
──回憶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語
作者:諾瑪李維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英譯:妙悅
譯者:感恩
定價:399元
定價:500元
因為你,我在這裡
吉祥如意每一天
──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傳記與教言
──大寶法王口訣日曆
作者: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倫多祖古
定價:280元
定價:350元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
慈悲喜捨每一天
──17段「乘願再來」的心願
──讓愛無限延伸的365項修練
作者:米克.布朗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280元
定價:360元
84
上師之師
為什麼不這樣想?
─ ─歷代大寶法王噶瑪巴的轉世傳奇
――大寶法王給迷惑世代的12
原著:勉東倉巴仁波切、八蚌欽哲仁波切、堪千創古仁波切
堂課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口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499元
定價:380元
見即解脫
大願王
──尊聖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釋論
瑪巴傳記與教言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作者:報恩
譯者:妙融法師
定價:360元
定價:260元
妙法抄經本2──普賢行願品
仁波切說二諦
隸書寫經:
──《知識寶藏.二諦》釋論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作者: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鄔金欽列多傑
釋論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定價:399元
譯者:陳履安 定價:360元
師心我心無分別──法王教
大手印大圓滿雙運
你喚醒虔敬心的365則心法
原典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釋論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280元
譯者:噶瑪策凌確準 定價:380元
法王說不動佛
恆河大手印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大成就者帝洛巴二十九偈金剛頌」釋論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原著:帝洛巴尊者
定價:340元
釋論: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 藏譯:噶瑪慶烈蔣措 定價:380元
書名:法王說心經
放空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從內心深處放輕鬆
定價:390元
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譯者: 堪布羅卓丹傑、 噶瑪慶烈蔣措、張福成 定價:330元 85
乾乾淨淨向前走
你是幸運的
──從〈三十五佛懺〉步上成佛
──直指快樂修行的道路
之路
作者: 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譯者:林瑞冠
定價:340元
定價:360元
修心
請練習,好嗎?
──七種自利利他的「心靈煉
──明就仁波切「開心禪」引導
金術」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林谷祖古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
譯者:呂家茵
定價:350元
定價:330元
除無明闇
為什麼看不見
作者:第九世大寶法王
──「看見」的關鍵就在「心」!
噶瑪巴旺秋多傑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講述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施心慧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60元
定價:330元
恰美山居法1─5
動中修行
──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讓世界靜下來,或讓自己靜
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下來?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作者:創巴仁波切
定價:420元~450元
譯者:靳文穎 定價:280元
直指明光心
自由的迷思
──《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
作者:創巴仁波切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譯者:靳文穎
譯者:施心慧
定價:340元
定價:420元
願惑顯智
座墊上昇起的繁星
──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作者:岡波巴大師
譯者:施心慧
釋論:林谷祖谷仁波切
定價:390元
譯者:呂家茵 定價:420元 86
藏密氣功
佛陀標準時間
──從「以氣修心」到「心氣
──讓當下的無限可能覺醒
合一」的解脫道
作者:舒雅達(Lama Surya Das)
作者: 噶千仁波切
譯者:項慧齡
譯者:羅鐸仁謙等
定價:380元
定價:360元
休息在陰影中
愛與微細身
──「轉煩惱為道用」的六堂課
作者:措尼仁波切
作者: 堪布 卡塔仁波切
口譯: 台 灣 芬 陀 利 迦 翻 譯 小
譯者:金吉祥女
組、施心慧
定價:380元
定價:399元
醒了就好
禪修的美好時光
──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噶千仁波切教你禪修「止觀」與「生圓」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噶千仁波切
執筆者: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霍博雅
譯者:林瑞冠
定價:390元
定價:420元
覺醒一瞬間
鍛鍊智慧身
──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藏傳瑜伽運動的修持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蘿絲泰勒金洲
譯者:連德禮
譯者:爾娟
定價:399元
定價:350元
別上鉤
自心伏藏
──轉「怒火」為「清涼」的6堂課
──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作者:佩瑪.丘卓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中譯:普賢法譯小組、蔣巴.丘卓
定價:290元
定價:290元
帶自己回家
行腳
──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
──明就仁波切努日返鄉紀實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妙琳法師
攝影:殷裕翔 文字:黃靖雅
定價:450元
定價:480元
87
中陰解脫門
我心即是白度母
──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
──「白度母」實修教授
事
作者: 噶千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譯者:霍博雅
定價:360元
定價:399元
當蒲團遇到沙發
虔敬就是大手印〔新修版〕
──拯救你名存實亡的禪修
──《四座上師相應法》實修教導
作者:奈久‧威靈斯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項慧齡
原作:第八世噶瑪巴 米覺多傑
定價:390元
定價:350 元
動中正念
第一護法:瑪哈嘎拉
──透過禪修和日常覺知
作者: 確戒仁波切
與自己為友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創巴仁波切
定價:340元
譯者:陳慧梅 定價:380元
菩提心的滋味
彌陀天法
──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原著: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釋義:堪布卡塔仁波切
口譯:朱穆金、多傑喇嘛
中文口譯:張福成
定價:350元
定價:399元
金剛亥母實修法
藏密臨終寶典
作者: 確戒仁波切
──藏傳佛教30則還陽實證暨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投生淨土指南
定價:340元
作者:東杜法王 譯者:金吉祥女 定價:399元
四加行,請享用
中陰與破瓦
──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
──如果,明天不再醒來,你準
作者: 確戒仁波切
備好了嗎?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根本頌:蓮花生大士
定價:340元
作者:噶千仁波切 定價:380元
88
斷法
金剛語
──眾喜之園與施身法釋論
──大圓滿瑜伽士的竅訣指引
作者:天噶仁波切
作者:祖古烏金仁波切
譯者:金吉祥女
譯者:連德禮
定價:350元
定價:380元
沒事,我有定心丸
真好,我能放鬆了
──三乘法教.系列六之一別
――三乘法教系列六之二 別解
解脫道(上)
脫道(下)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項慧齡
譯者: 項慧齡
定價:460元
定價:430元
上師相應法
幻輪瑜伽
原作: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毗盧遮那大師所著《日月和
講述:堪布噶瑪拉布
合之幻輪》釋論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定價:350元
譯者:歌者 定價:480元
雪域達摩
無畏獅子吼
──聖者帕當巴桑傑的傳記與教言
──大圓滿之甚深教法
英譯者:大衛默克、喇嘛次仁旺都仁波切
作者:紐修.堪仁波切
中譯者:霍博雅
定價:430元
定價:440元
除障第一 ──蓮師伏藏法「普 巴金剛」暨「金剛薩埵」實修引導
看著你的心──「證悟的老
作者:蓮師、秋吉林巴,頂果欽 哲法王、烏金祖古仁波切等 英譯中:妙琳法師 藏譯中&審定:喇嘛貝瑪 定價:380元
原典作者:巴楚仁波切
老和尚給你兩顆糖
椎擊三要
──94歲長老仁波切手把手教止觀
──噶千仁波切大圓滿頓悟法
作者:堪布卡塔仁波切
原典作者:大持明者極喜金剛
譯者:陳怡妃
造頌及注釋:巴楚仁波切
定價:350元
開示:噶千仁波切
狗」巴楚仁波切這樣直指心性 釋論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譯者:林生茂(噶瑪慶烈蔣措) 定價:350元
定價:399元 89
化育文教基金會徵信錄 中華民國107年12月捐款資料
1,285元
800元
林韻珍
劉保美
50,000元
1,200元
740元
中華印經協會、葉鴻濱
房麗卿、柯能騰
李豐榮&陳裔玲
30,000元
1,100元
700元
黃正麟、楊錦郁
呂永光、蕭秋永
彭文蓮
10,000元
1,000元
688元
林君穎、范雷震、Hung Suet Yu
葉征勇、葉宥呈、王友培、王秀鳳、王佳芬、
楊程皓
8,000元
王毓婉、王懷鈞、任偉忠、印皖明、朱純益、
王士潔
吳上康、吳文琳、吳如瓊、吳安邦、吳建玲、 吳錦釵&林軒秀、吳麗芳、呂孝蓓、呂悅如、
660元 李月瑟
5,000元
呂劍榮、宋俊松、宋俊松、李文秀、李合峰、
600元
廖珮安、黃姿燕、廖珮安、趙蓬軒、Sophia
李叔桓、李幸儀、李玲儀、李致穎、周 平、
徐珮琪、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
Man、陳易文(Edmund Chan)
林文芝、林佳樺、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
汪西琳、昌艷屏、林泰隆、邱智賢、張雅鈴、
林明毅、林彥呈、林郁凱、林翠凰、邱 菊、
彭純姬、楊秀娟、劉綠瑛、蘇景暉、顧嘉展
3,600元
姚德明、施志忠、柯能騰、洪如鴻、洪來春、
張明華
洪昌宏、唐 銑、徐禎陽、桂達彥&莊桐晞&
500元
3,000元
桂朗迦&陳秋燕、高明芳、張三妹、張木樹、
洪金德、林湘如、洪梓軒、洪 戎、丁坤鎮、
張志吉、張秀滿、張順治、張嘉穎、張與芬、
于翠華、尹乃熾、方仁駿、方天人&方歆寍、
張麗華、曹育瑋、曹晉嘉、梁純淨、梁靜芳、
方天人&方歆寍、方淳萱、方莉伶、王文玲、
許岳年、許秋月、許梅英、許淑玲、許慧斕、
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王克仁、王宏煌、
郭俊亨、郭愛俐、陳玉貞、陳玉貞、陳秀玲、
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王建成、
2,000元
陳芊如、陳昭蓉、陳素珍、陳彩芬、陳惠玲、
王美玉、王茂德、王英蘭、王貞文、王淑蕙、
李丙登、卓小樂、周麗霞、洪稚盈、唐瑞梅、
陳睿鴻、彭 佾、曾欽一、曾綺屏、游智偉、
王雪娥、王隆洲、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
陳麗宇、黃淑麗、潘靖雅、蔣東安
辜麗芬、黃淑貞、黃麗容、黃顯智、塗天和、
王碩傑、王蓉華、王燕珠、王燕珠、古乃思、
葉帝余、葉思欣、葉源潔、葉瀞月、廖玲華、
史楚心、白水旺、白純菁、石永禎、任秀貞、
廖珠善、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
朱育儀、朱育儀、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
劉巡宇、劉鎮誠、蔡明珊、蔡國偉、蔡惠英、
朱慶瑜、江明煌&江涂純、何阿春、何俊穎、
1,500元
蔡蕙聯、鄭永鈴、燕慧珍、蕭茗珍、蕭寶惜、
何俊龍、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
王素君、王淑真、江玉琴、卓遵式、侯瑞華&
賴溫如、謝瑞祥、簡煌石、藍志恒、魏叔琴、
余珮琦、余楊祥、余漢民、吳仁氣、吳秀蘭、
林錦源、陳祥榮、楊勝發、楊 陽、劉惠禎、
羅文華&羅國雄、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
吳岩弘、吳長娟、吳建台、吳 玲、吳美嫈、
賴金鳳、鍾小元、蘇育玲、冠毛謝特蘭公天竺
顧正琥、郭陳秀琴、郭陳秀琴、盧國雄&郭惠
吳清田、吳惠芳、吳詠儀、吳鳳玉、吳鳳萍、
鼠波卡
玉闔家、宇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卓輝有限公
吳慧姬、吳慧敏、吳嬡琴、呂崇明、巫建龍、
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司、寰力企業有公司
李永富、李宗玉、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
李偉泰、張桂英、陳宏嘉、陳佳銘、陳佩芬、 陳暐鈞、傅銘輝、楊智鈞、蔡承恩、鐘寶釵、 陳秀毓&胡立勳&胡立偉
1,600元 三寶弟子
90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普賢行願品〉
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李彥承、李美照、
黃秋愛、黃書凰、黃素真、黃啟源、黃莉娜、
150元
李素華、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
黃富美、黃種進、黃德舜、黃潮岳、黃錦鳳、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李雅雯、李榮俊、李蘭生、沈亦芳、沈亦芳、
黃瓊葵、黃麗珠、黃耀祥、楊玉瑩、楊兆庭、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沈如蘭、沈瓊姿、周宜靜、周承杰、周昭榮、
楊金玉、楊沭芳、楊雪霞、楊雯惠、楊琤茹、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周美麗、周慧玲、易麗華、昌艷屏、果榮宇、
楊錦雲、楊豐瑞、溫先儀、溫先慧、溫慧萍、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林友涵、林文津、林世民、林台福、林宏諭、
葉士青、葉俊郎、葉淑鈺、葛文盛、詹石娥、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杏枝、林秀玲、林秀薇、林良美、林佳縈、
詹東興、詹麗瑩、鄒雪梅、雷悅俐、廖士欽、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林坤緯&林佳融、
廖幼華、廖玟斌、廖國妙、熊梓檳、褚宏文、
林坤龍、林松德、林俊榮、林恆如、林恆如、
趙宇修、趙曼萍、趙麗萍、劉文英、劉夙玲、
120元
林珍貞、林紀屏、林紘瑞、林紘瑞、林清莉、
劉克偉、劉彤芳、劉秀媛、劉邦弘、劉芳莉、
李羿寰、李靖宣
林淑文、林淑芬、林淑惠、林慈娜、林碧燕、
劉芙蓉、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劉家東、
林 鳳、林麗玲、林 美、邵瓊珠、邱志良、
劉書豪、劉淑貞、劉連英、劉瑞吟、劉瑞明、
100元
邱玲美、邱惠敏、邱鸞嬌、金瑞芝、俞秋漣、
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歐陽富、潘郁仁、
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柯素情、洪光輝、
潘郁仁、蔣靜華、蔡育維、蔡宜勳、蔡昆泓、
洪玫英、洪美理、洪若娟、洪偉峰、洪掌珠、
蔡明義、蔡金麗、蔡昭珠、蔡美勤、蔡夏明&
洪進福、洪鈴雯、洪嘉謙、胡學強、范俊海、
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蔡庭容、蔡國偉、
倪素娥、孫美升、孫樂平、孫麗婷、徐嘉妤、
蔡國偉、蔡淑美、蔡淑敏、蔡鳳梅、蔡慧真、
徐嘉妏、殷勝田、翁玉玲、翁銀芳、翁慧貞、
鄭旭昇、鄭俊鴻、鄭國強、鄭惠娟、鄭裕民、
翁燕玲、高瑞月、高燕菁、高燕鳳、常 琳、
鄭緯立、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鄧立生、
張永興、張玉燕、張白芬、張 勉、張茂松、
蕭弘清、蕭華菁、蕭鈺樺、蕭澍經、賴育祈、
張郁琳、張晉瑋、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
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賴清哲、賴翠蓮、
張順成、張瑞珍、張瑜芬、張慧敏、張慧婷、
錢翠微、駱金興、謝婉雯、鍾彥廷、鍾昱樓、
張濬源、張耀方、曹麗華、梁美銀、梁清傑&
鍾起惠、鍾瑞貞、鍾賜嬌、韓秀鳳、簡慧玲、
梁心宥、符兆偉、符兆偉、符湘萍、莊素月、
顏存義、顏俊豐、顏銘鴻、顏輝煌&賴珮珍&
莊惠珺、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許岳年、
顏孝承&顏榕佑&顏 家、魏一純、魏偉珍、
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許麗月、郭玉霞、
羅文喬、嚴允寧、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
郭秀貞、郭秀滿、郭素蘭、郭淑卿、郭惠修、
蘇莉萍、蘇瑞德、蘇麗容、釋清山、顧正琥、
郭斐玲、郭麗堂、郭耀宗、陳乃菁、陳子諭、
謝董幼里、蔡陳秀絨、廖徐臺妹、陳周林華
陳文山、陳台運、陳正慧、陳玉珍、陳玉淡、 陳玉葉、陳玉寶、陳白雪、陳吉立、陳君瑋、 陳宏志、陳秀珠、陳秀淋、陳秀鈺、陳佩棻、
陳睿蕙、陳清木、羅義傑、羅義欽、羅昱承、 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 李碧容、林靖汾、施蘭鳳、陸秀英、黃士銓、 黃小俐、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鄭劉濱& 因美娥、蕭天佑、張簡元欽、吳杜淑芬、陳朱 時子
400元 林秀珍
陳宗緯、陳念祖、陳芳英、陳采詩、陳金葉、
300元
陳俞儜、陳冠亨、陳威任、陳映文&陳宣瑋&
李錦平、沈清標、沈柏憲、沈煜翔、朱育儀、
梁宇芮、陳柔諭、陳珍枝、陳美玲、陳美倫、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陳美瑩、陳美鏡、陳香吟、陳家琳、陳素慧、
林倩如、周則銘、陳美鈴、劉環生、蔡秋風、
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陳清泉、陳勝基、
盧伯竑、盧采伶、謝春園、顏存義
陳惠如、陳華珍、陳瑞梅、陳麗娜、陳麗鳳、 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彭昇平、彭秋真、
200元
曾文慧、曾功銘、曾孝文、曾奉懿、曾映鈞、
王啟章、艾貽芳、吳水塗、呂美鳳&林倩如、
曾美鳳、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曾蘇銘、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徐清華、
游亦安、程顯宏、童小鈴、黃子芳、黃守都、
康麗珠、陳洋鉦、楊秋子、劉怡宣&劉福相、
黃安堂、黃芝蘭、黃政富、黃春銘、黃津鈺、
張簡媛翔、羅紫萍&羅高彩敏
91
中華民國108年01月捐款資料
1800元
鄭湘穎、燕慧珍、蕭茗珍、蕭寶惜、謝沅恩、
蘇育冠
謝凱琳、謝瑞祥、簡煌石、藍志恒、魏叔琴、 羅文華&羅國雄、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
120,000元
1,500元
周云麗
王劍江、江玉琴、杜竹菁、卓遵式、林美秀、
闔家、蔡欣蓉&蔡文能&林月珠&蔡振量&蔡楊
50,000元
林道財、侯瑞華&林錦源、楊勝發、楊雅蓉、
份&林助&林丁炒&林明煌&林宏岳、宇得國際
董青蓉、賴金鳳、鍾小元、簡素惠、蘇育玲
企業有限公司、卓輝有限公司、裕圓富企業有
1,300元
限公司、寰力企業有公司
黃怡文
800元
1,200元
徐珮琪、李佳欣、劉保美
吳秀梅、房麗卿、柯能騰、徐小黃、徐采霞、
700元
蔡念君、鄭湘穎
彭文蓮
1,100元
688元
呂永光、蕭秋永
楊程皓
1,000元
660元
王友培、王文愷、王秀鳳、王佳芬、王佩絹、
李月瑟
中華印經協會、蔡志英
13,000元 姚文珊
12,000元 沈妝絨
10,000元 林君穎、邵福材、范雷震、趙謝雲雅、王方鳳 兒
8,000元 王士潔
王毓婉、王懷鈞、任偉忠、印皖明、朱純益、
釋常觀、顧正琥、林陳金花、盧國雄&郭惠玉
6,000元
吳上康、吳文琳、吳如瓊、吳建玲、吳錦釵&
600元
吳瑛理、陳小娟、潘豐乙&潘雅文
林軒秀、吳麗芳、呂千慧、呂孝蓓、呂悅如、
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汪西琳、
呂劍榮、宋俊松、宋俊松、李文秀、李文龍、
昌艷屏、張雅鈴、彭純姬、楊秀娟、劉俐君&
李亦男、李合峰、李叔桓、李幸儀、李金福、
金嘉卜、劉綠瑛、蘇景暉、顧嘉展
高明芳、黃姿燕、趙宇修、趙蓬軒、林郭秀鳳
李致穎、周 平、林文成、林文芝、林玉好、 林亞吓、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
585元
4,000元
5,000元
鄧涵方
林俐君、林素琴、林翠凰、林麗娟、林蘭英、
梅靜軒
邱 菊、姚德明、施志忠、柯能騰、洪如鴻、
500元
3,500元
洪來春、洪昌宏、唐 銑、徐信財、徐禎陽、
江俊德、彭睦翔、洪金德、林湘如、洪梓軒、
杜金美
桂達彥&莊桐晞&桂朗迦&陳秋燕、涂菊梅、
洪 戎、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方仁駿、
張三妹、張木樹、張可薇、張秀滿、張美齡、
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方淳萱、
張順治、張慕貞、張麗華、張耀元、曹育瑋、
方莉伶、王文玲、王文珠、王永森、王克仁、
曹晉嘉、梁純淨、梁靜芳、許岳年、許秋月、
王宏煌、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
許淑玲、許慧斕、郭俊亨、郭愛俐、陳玉貞、
王建成、王建雅、王美玉、王茂德、王英蘭、
2,500元
陳玉貞、陳秀玲、陳昭蓉、陳素珍、陳彩芬、
王貞文、王淑蕙、王雪娥、王隆洲、王義光、
杜金美、許秀冠、蕭殊鳳
陳祥榮、陳惠玲、陳鉦棋、陳睿鴻、陳慧君、
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王瑩萍、
彭 佾、曾欽一、游智偉、辜麗芬、黃全利、
2,000元
王燕珠、王燕珠、古乃思、史楚心、白水旺、
黃美蓉、黃淑貞、黃淑惠、黃歆茹、黃麗容、
白沈明、白純菁、石永禎、任秀貞、朱益村、
王仙容、李丙登、周淑華、林蘭英、洪稚盈、
塗天和、葉帝余、葉源潔、葉瀞月、廖玲華、
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江元璋、江宗錦、
唐瑞梅、康錫煌、郭芳廷、郭俊麟、陳秀毓、
廖珠善、廖淑美、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
江明煌&江涂純、何阿春、何俊穎、何俊龍、
陳梅貴、陳麗宇、黃淑惠、黃淑麗、葉念毓、
熊瑞玲、趙家蓁、劉巡宇、劉鎮誠、蔡宜達、
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
廖肇亨、蔣東安、蔡文能、蔡念君、簡瓊芳
蔡明珊、蔡國偉、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
余楊祥、余漢民、吳仁氣、吳秀蘭、吳岩弘、
3,000元 張桂英、陳宏嘉、傅俊輝、傅銘輝、楊智鈞、 蔡忠和、鐘寶釵、三寶弟子、楊慶盛闔府
92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於嚴淨。~〈普賢行願品〉
吳長娟、吳俐澐、吳建台、吳 玲、吳美嫈、
陳華珍、陳瑞梅、陳鉦棋、陳麗芳、陳麗娜、
300元
吳惠芳、吳詠儀、吳鳳玉、吳鳳萍、吳慧姬、
陳麗鳳、陸勝慧、陶道安、傅惠美、彭昇平、
劉環生、李錦平、沈清標、沈柏憲、沈煜翔、
吳慧敏、吳嬡琴、呂崇明、巫建龍、李永富、
彭秋真、曾文慧、曾功銘、曾孝文、曾奉懿、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李宗玉、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李明楓&
曾映鈞、曾美鳳、曾梅華、曾頂嘉、曾鳳宜、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李明君&尤玉梅、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
曾蘇銘、游亦安、程顯宏、童小鈴、黃子芳、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周則銘、
李彥承、李美照、李素華、李張紡、李淑觀、
黃守都、黃安堂、黃芝蘭、黃政富、黃春銘、
林明煌、林金蘭、郭麗雲、陳美鈴、蔡秋風、
李智煜、李貴美、李雅雯、李榮俊、李蘭生、
黃津鈺、黃秋愛、黃書凰、黃素真、黃啟源、
盧伯竑、盧采伶、謝春園、顏存義
沈亦芳、沈亦芳、沈如蘭、沈瓊姿、周宜靜、
黃莉娜、黃富美、黃種進、黃德舜、黃錦鳳、
周承杰、周昭榮、周美麗、周慧玲、易麗華、
黃瓊葵、黃麗珠、黃耀祥、楊玉瑩、楊兆庭、
240元
昌艷屏、果榮宇、林友涵、林文津、林世民、
楊金玉、楊沭芳、楊書屏、楊書屏、楊雪霞、
李靖宣&李羿寰、李豐榮&陳裔玲
林台福、林宏諭、林杏枝、林秀玲、林秀薇、
楊雯惠、楊琤茹、楊錦雲、楊豐瑞、溫先儀、
林良美、林佳縈、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
溫先慧、溫慧萍、葉士青、葉俊郎、葉淑鈺、
200元
林坤緯&林佳融、林坤龍、林松德、林俊榮、
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詹麗瑩、鄒雪梅、
林恆如、林恆如、林珍貞、林紀屏、林紘瑞、
雷悅俐、鄔書林、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
林紘瑞、林清莉、林淑文、林淑芬、林淑惠、
廖國妙、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
林慈娜、林碧燕、林 鳳、林麗玲、林 美、
趙麗萍、劉文英、劉夙玲、劉克偉、劉彤芳、
邵瓊珠、邱志良、邱玲美、邱惠敏、邱鸞嬌、
劉秀媛、劉邦弘、劉芳莉、劉郁琦、劉娟伶、
金瑞芝、俞秋漣、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
劉娟美、劉家東、劉書豪、劉淑貞、劉連英、
柯素情、洪光輝、洪玫英、洪美理、洪若娟、
劉瑞吟、劉瑞明、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
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洪嘉謙、
歐陽富、潘郁仁、潘郁仁、蔣靜華、蔡育維、
胡林森、胡學強、范俊海、倪素娥、孫美升、
蔡宜勳、蔡昆泓、蔡明義、蔡金麗、蔡昭珠、
孫樂平、孫麗婷、徐尚藝、徐嘉妤、徐嘉妏、
蔡美勤、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
殷勝田、翁銀芳、翁慧貞、翁燕玲、高瑞月、
蔡庭容、蔡國偉、蔡國偉、蔡淑敏、蔡淑鈴、
150元
高燕菁、高燕鳳、常 琳、張永興、張玉燕、
蔡慧真、鄭文海、鄭旭昇、鄭俊鴻、鄭國強、
呂美鳳&林倩如
張白芬、張 勉、張茂松、張郁琳、張晉瑋、
鄭惠娟、鄭裕民、鄭緯立、鄭麗玲、鄧士陞、
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張順成、張瑞珍、
鄧允怡、鄧立生、盧麗香、盧彥霖&盧 彤、
100元
張瑜芬、張慧敏、張慧婷、張濬源、張耀方、
盧國雄&郭惠玉、蕭弘清、蕭華菁、蕭鈺樺、
陳睿蕙、陳清木、羅義傑、羅義欽、羅昱承、
曹麗華、梁美銀、梁清傑&梁心宥、梁清傑&
蕭澍經、賴育祈、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
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江美珠、吳東源、
梁心宥、符兆偉、符兆偉、符湘萍、莊素月、
賴清哲、賴翠蓮、錢翠微、駱金興、謝婉雯、
李碧容、林靖汾、施蘭鳳、陳清城、陸秀英、
莊惠珺、莊智清、莊萱琳、許光政、許岳年、
鍾彥廷、鍾昱樓、鍾起惠、鍾瑞貞、鍾賜嬌、
黃士銓、黃小俐、黃柏翔、楊博凡、楊博宇、
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許麗月、許麗芬、
韓秀鳳、簡慧玲、顏存義、顏俊豐、顏銘鴻、
蕭天佑、鄭劉濱&因美娥、陳朱時子、吳杜淑
郭玉霞、郭秀貞、郭秀滿、郭素蘭、郭淑卿、
魏一純、魏偉珍、羅文喬、羅 雲、嚴允寧、
郭惠修、郭斐玲、郭麗堂、郭耀宗、陳乃菁、
蘇天賜、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
陳子諭、陳文山、陳台運、陳玉珍、陳玉淡、
蘇曉芬、蘇麗容、顧正琥、顏輝煌&賴珮珍&
陳玉寶、陳白雪、陳吉立、陳君瑋、陳宏志、
顏孝承&顏榕佑&顏 家、謝董幼里、蔡陳秀
陳秀淋、陳秀鈺、陳佩棻、陳宗緯、陳念祖、
絨、廖徐臺妹、陳周林華、黃麗如闔家、高世
陳怡君、陳芳英、陳采詩、陳金葉、陳俞儜、
霖闔家、葉明福闔家
陳冠亨、陳威任、陳映文&陳宣瑋&梁宇芮、 陳映文&陳宣瑋&梁宇芮、陳柔諭、陳珍枝、 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陳美鏡、陳香吟、 陳家琳、陳素慧、陳國賢、陳堅誠、陳敏慧、
于元泰、王啟章、王淑君、石清陽、艾貽芳、 吳水塗、徐清華、康麗珠、陳洋鉦、楊秋子、 廖湘慧、劉文正、劉沁彥、劉采和、羅紫萍、 釋天湛、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劉福相&劉怡宣、張簡媛翔、羅紫萍&羅高彩 敏
400元 于子淵、李佳亭、林秀珍、曾子恩、楊有增& 楊幼梅
陳梅貴、陳清泉、陳勝基、陳惠如、陳朝揚、
93
芬、張簡元欽
中華民國108年02月捐款資料
1,524元
軒秀、桂達彥&莊桐晞&桂朗迦&陳秋燕、歐
風潮音樂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陽雅琪、郭義煌闔家、Vivian Tsang、宇得國
1,500元 100,000元 葉鴻濱
50,000元 中華印經協會
30,000元
江玉琴、卓遵式、侯瑞華&林錦源、胡崇禎、 楊勝發、賴金鳳、鍾小元、蘇育玲、蘇淑娟
1,322元 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1,200元
際企業有限公司、卓輝有限公司、寰力企業有 公司、裕圓富企業有限公司
800元 劉保美
740元 李豐榮&陳裔玲
李錦平、汪翀名、房麗卿、柯能騰、黃清記闔
700元
家
彭文蓮
1,100元
688元
呂永光、鄭文海、蕭秋永、謝蕙曲
楊程皓
1,050元
660元
許惠美
李月瑟
1,000元
600元
王友培、王秀鳳、王佳芬、王翊展、王毓婉、
尹乃熾、任秀貞、李先雨、沈秉澤、汪西琳、
8,000元
王懷鈞、任偉忠、印皖明、朱純益、吳上康、
昌艷屏、林之喬、張雅鈴、陳睿蕙、彭純姬、
王士潔
吳文琳、吳如瓊、吳建玲、吳麗芳、呂孝蓓、
楊秀娟、楊清雲、劉綠瑛、蔡念君、鄭湘穎、
呂悅如、呂劍榮、宋季妍、宋俊松、宋俊松、
蘇景暉、顧嘉展
李文秀、李合峰、李叔桓、李幸儀、李致穎、
500元
江綾綢
12,000元 丘清華
11,000元 三寶弟子
10,000元 朱純益、沈青娟、林君穎、范雷震
5,000元 李麗美、張俊傑、陳國清、陳祥榮、黃姿燕、
李根遠、周 平、林文芝、林正祥、林玄真、
趙蓬軒
林亞吓、林宗材、林怡君、林怡君、林明毅、
4,000元
林涵儀、林翠凰、邱 菊、姚德明、施志忠、
張嘉穎
柯能騰、洪如鴻、洪來春、洪昌宏、唐 銑、 徐禎陽、徐慧敏、康羽妮、張三妹、張木樹、
3,000元
張秀滿、張順治、張麗華、曹育瑋、曹晉嘉、
尹顯慧、余文玉、林和珍、張桂英、郭姿蘭、
梁純淨、梁靜芳、許岳年、許秋月、許淑玲、
陳宏嘉、傅銘輝、楊智鈞、蔡紹禧、鐘寶釵
許慧斕、郭俊亨、郭愛俐、陳玉貞、陳玉貞、
2,000元
陳秀玲、陳昭蓉、陳素珍、陳彩芬、陳 荻、 陳惠玲、陳睿鴻、彭 佾、曾欽一、曾綺屏、
李丙登、邱建芳、洪稚盈、唐瑞梅、翁彰明、
黃淑貞、黃璽樺、黃麗容、塗天和、楊雅蓉、
陳麗宇、彭郁錚、曾月麗、黃淑麗、葉宥呈、
葉帝余、葉源潔、葉瀞月、廖玲華、廖珠善、
廖慧禎、劉昇顯、蔣東安、賴美智
廖淑絹、廖淑絹、廖震元、熊瑞玲、劉巡宇、
1,800元
劉貞秀、劉鎮誠、蔡中庸、蔡明珊、蔡美娟、
蔡淑萍
蔡國偉、蔡惠英、蔡蕙聯、鄭永鈴、燕慧珍、 蕭茗珍、蕭寶惜、謝凱琳、謝瑞祥、簡煌石、
1,700元
簡瓊芳、藍志恒、藍秉溢、魏叔琴、羅家玲、
蕭晴真
關慧瑛、蘇尹男、蘇愛婷、蘇瑞信、顧正琥、 羅文華&羅國雄、洪戎&洪梓軒、吳錦釵&林
94
丁坤鎮、于翠華、尹乃熾、方仁駿、方淳萱、 方莉伶、王文玲、王文珠、王仙容、王永森、 王克仁、王宏煌、王建成、王美玉、王茂德、 王英蘭、王貞文、王淑蕙、王雪娥、王隆洲、 王義光、王詩仁、王碧華、王碩傑、王蓉華、 王燕珠、王燕珠、古乃思、史迦沛、史楚心、 白水旺、白純菁、石永禎、任秀貞、朱育儀、 朱育儀、朱益村、朱純益、朱淑珍、朱慶瑜、 何欣憓、何阿春、何俊穎、何俊龍、何貞媛、 何景輝、何維孝、余叔錦、余初郎、余珮琦、 余楊祥、余漢民、吳仁氣、吳秀蘭、吳季樺、 吳岩弘、吳長娟、吳建台、吳 玲、吳美嫈、 吳惠芳、吳詠儀、吳鳳玉、吳鳳萍、吳慧姬、 吳慧敏、吳嬡琴、呂崇明、巫建龍、李永富、 李宗玉、李俊德、李彥承、李美照、李素華、 李張紡、李淑觀、李智煜、李貴美、李雅雯、 李榮俊、李蘭生、沈亦芳、沈亦芳、沈如蘭、 沈瓊姿、周宜靜、周承杰、周昭榮、周美麗、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普賢行願品〉
周慧玲、昌艷屏、果榮宇、林友涵、林世民、
葛文盛、詹石娥、詹東興、詹麗瑩、鄒雪梅、
250元
林台福、林宏諭、林杏枝、林秀玲、林秀薇、
雷悅俐、鄔書林、廖士欽、廖幼華、廖玟斌、
蕭莉秝、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林良美、林佳縈、林佩金、林坤隆、林坤標、
廖國妙、熊梓檳、褚宏文、趙宇修、趙曼萍、
林坤龍、林松德、林俊榮、林恆如、林恆如、
趙麗萍、劉文英、劉克偉、劉彤芳、劉秀媛、
240元
林珍貞、林紀屏、林紘瑞、林紘瑞、林清莉、
劉邦弘、劉芳莉、劉郁琦、劉娟伶、劉娟美、
李靖宣&李羿寰
林淑文、林淑芬、林淑惠、林湘如、林碧燕、
劉家東、劉書豪、劉淑貞、劉連英、劉瑞吟、
林 鳳、林麗玲、林 美、邵瓊珠、邱志良、
劉瑞明、劉聖裕、劉聖耀、劉銀河、歐陽富、
200元
邱玲美、邱惠敏、邱鸞嬌、金瑞芝、俞秋漣、
潘郁仁、潘郁仁、蔣靜華、蔡育維、蔡佳杉、
施夙倩、施秀鳳、施俊名、施麗玉、柯素情、
蔡宜勳、蔡昆泓、蔡明義、蔡金麗、蔡昭珠、
洪光輝、洪玫英、洪金德、洪美理、洪若娟、
蔡美勤、蔡庭容、蔡國偉、蔡國偉、蔡淑敏、
洪偉峰、洪掌珠、洪進福、洪鈴雯、洪嘉謙、
蔡慧真、鄭旭昇、鄭俊鴻、鄭國強、鄭惠娟、
胡學強、范俊海、范慶賓、倪素娥、孫美升、
鄭裕民、鄭緯立、鄭麗玲、鄧士陞、鄧允怡、
孫樂平、孫麗婷、徐尚藝、徐嘉妤、徐嘉妏、
鄧立生、蕭弘清、蕭華菁、蕭鈺樺、賴育祈、
殷勝田、翁美貞、翁銀芳、翁慧貞、翁燕玲、
賴明福、賴盈達、賴振華、賴清哲、賴翠蓮、
100元
馬毓穗、高瑞月、高燕鳳、常 琳、張永興、
錢翠微、駱金興、謝婉雯、鍾彥廷、鍾昱樓、
王淑君、任秀貞、任怡潔、任祐辰、江美珠、
張玉燕、張白芬、張 勉、張茂松、張郁琳、
鍾昱樓、鍾起惠、鍾瑞貞、鍾賜嬌、韓秀鳳、
吳東源、吳姿儀、李碧容、林靖汾、施蘭鳳、
張晉瑋、張國源、張涵傑、張雪枝、張順成、
簡慧玲、顏存義、顏俊豐、顏銘鴻、魏一純、
陳清城、陸秀英、黃士銓、黃小俐、黃柏翔、
張瑞珍、張瑜芬、張慧敏、張慧婷、張濬源、
魏偉珍、羅文喬、羅 雲、嚴允寧、蘇天賜、
楊博凡、楊博宇、蕭天佑、吳杜淑芬、張簡元
張耀方、曹麗華、梁美銀、符兆偉、符兆偉、
蘇宜人、蘇念慈、蘇素卿、蘇莉萍、蘇瑞德、
欽、鄭劉濱&因美娥
符湘萍、莊素月、莊惠珺、莊智清、莊萱琳、
蘇麗容、顧正琥、謝董幼里、蔡陳秀絨、廖徐
許光政、許岳年、許珮瑋、許素華、許淑靜、
臺妹、陳周林華、林坤緯&林佳融、江明煌&
許琳琬、許麗月、許麗芬、郭玉霞、郭秀貞、
江涂純、方天人&方歆寍、方天人&方歆寍、
郭秀滿、郭姿蘭、郭素蘭、郭淑卿、郭惠修、
王俊惠&傅文良&王為公&王宣賀、李明楓&
郭斐玲、郭麗堂、郭耀宗、陳子諭、陳文山、
李明君&尤玉梅、李明楓&李明君&尤玉梅、
陳台運、陳玉珍、陳玉淡、陳玉寶、陳白雪、
蔡夏明&賴嘉茵&蔡廷為&蔡淳婷、顏輝煌&
陳吉立、陳君瑋、陳秀淋、陳秀鈺、陳佩棻、
賴珮珍&顏孝承&顏榕佑&顏 家
陳宗緯、陳念祖、陳怡君、陳芳英、陳采詩、 陳金葉、陳俞儜、陳冠亨、陳柔諭、陳珍枝、 陳美玲、陳美倫、陳美瑩、陳美鏡、陳香吟、
王啟章、艾貽芳、吳水塗、周玲玉、徐清華、 康麗珠、陳洋鉦、董家妤、廖湘慧、羅紫萍、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劉福相&劉怡宣、張簡媛翔、羅紫萍&羅高彩 敏
450元 李佳亭、高百毅
陳家琳、陳根發、陳素慧、陳國賢、陳堅誠、
400元
陳敏慧、陳清泉、陳勝基、陳惠如、陳華珍、
周姵廷、林秀珍
陳瑞梅、陳鈴如、陳麗娜、陳麗鳳、陸勝慧、 陶道安、傅惠美、彭昇平、彭秋真、彭睦翔、
300元
曾子恩、曾文瑞、曾文慧、曾功銘、曾孝文、
朱育儀、周則銘、柯佩芬、陳美鈴、陳國治、
曾奉懿、曾映鈞、曾美鳳、曾梅華、曾頂嘉、
楊秋子、劉環生、蔡秋風、盧伯竑、盧采伶、
曾鳳宜、曾蘇銘、游亦安、程顯宏、童小鈴、
謝春園、聶名妤、顏存義、呂美鳳&林倩如、
黃子芳、黃守都、黃安堂、黃芝蘭、黃政富、
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呂美鳳&
黃春銘、黃柏翔、黃津鈺、黃秋愛、黃書凰、
林倩如、呂美鳳&林倩如
黃素真、黃啟源、黃莉娜、黃富美、黃種進、 黃德舜、黃錦鳳、黃瓊葵、黃麗珠、黃耀祥、 楊玉瑩、楊兆庭、楊金玉、楊沭芳、楊雪霞、 楊雯惠、楊琤茹、楊錦雲、楊豐瑞、溫先儀、 溫先慧、溫慧萍、葉士青、葉俊郎、葉淑鈺、
願君長壽離病苦,
275元
受用自在與福樂,
陳文智
來世淨土願相逢, 願君修行利眾生。 ~密勒日巴尊者〈迴向文〉
95
〈善報書摘〉
恆河大手印 ──「大成就者帝洛巴二十九偈金剛頌」釋論 根本頌作者:帝洛巴尊者 釋論作者: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 譯者:噶瑪慶烈蔣措
所謂「心」,在為尋覓心者指引心性時,〈智
好,都深恐玉碗會破掉。總之,因為他太愛這個
慧上師引導文〉中提到:「心是什麼?心是什
羊脂玉碗了,只是稍微有點摔到,馬上就要呼吸
麼?心是什麼?」連續問了三次。所以,當問說
窒息,好像口中塞滿糌粑一樣,非常痛苦。因
「心是什麼?」的時候,直接由具足善巧的上師
此,無論仁波切說了多少次開示關於「心」、
對具格弟子說「心是什麼?」時,就會認識到,
「心所」的口訣,他根本聽不進去。他的心非常
這「當下的心識、胡思亂想、明明白白、各種念
頑固,根本沒辦法化解。
頭顯現的這個」,就是「心」。除此,沒有任何 超乎當下之外的心能被引介。
看著當下的「明覺」!
後來,欽哲旺波想了一個善巧方法,有一次他 為許多人開示教法時,就把羊脂玉碗放在桌子 上。當侍者倒茶的時候,羊脂玉碗掉落到地上, 掉落時,侍者驚叫一聲「啊!」然後生起非常強
說到當下的「明覺」時,就是指「當下剎那
大的恐懼。此時,蔣揚欽哲旺波以神通力,讓羊
的明覺」。過去心已滅,看不到;未來心還未發
脂玉碗沒破碎,碗中的奶茶也沒有倒出外面。然
生,看不到;現在心剎那剎那消逝,也看不到。
後就在侍者生起強烈的恐懼,想到「這下羊脂玉
說到「現在的心」時,是指剎那的心識。沒經過
碗要摔破了」的時候,欽哲旺波說道:「喔!現
觀察、辨察時,會說是「現在的識」;但如果審
在,看著你的心!」當他一看自心時,馬上就認
析觀察的話,也是沒有「現在當下的心識」。過
識了心性,在這當下就成為了一位瑜伽士。
去的已經去向過去了,未來的向著將生起這一 方,沒有這個「現在的心」,因為心是剎那剎那 的在逝滅著。因此說到「心」的時候,是直接指引 的,直接在「這是什麼」之上,說「看著心!」。
當珍貴的羊脂玉碗摔落時,你看見了什麼?
就像這樣「用心看著心的體性」! 因此,這裡說到「心」、「心」、「心」的時候, 一般在大手印指引心性時,有個審察的基礎── 「當下的心識」,無論好的、不好的念頭都可 以,這就叫做「心」。
現在我們要說個故事。前世蔣揚欽哲旺波有個
那麼,所謂「心」是什麼呢?就是當下這想著
侍者,負責看管欽哲旺波的一個羊脂玉碗。在我
事情的「想事情者」、能感受一切的這個「明
們西藏,羊脂玉是很貴重的,因為太貴重了,侍
覺」。不需要再複雜的去想:「心的性相是什
者對這個羊脂玉碗非常貪愛執著,因為太執著
麼?」、「心的分類是什麼?」這些都不需要。
了,無論走到哪裡,參加聚會也好、到廟裡也
(本文摘自《恆河大手印》)
(2019年1月眾生文化改版再刷,定價:38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新書介紹〉
就是這樣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釋論 原典作者:第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讓炯多傑 釋論者:國師嘉察仁波切 釋論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文/李建弘
《就是這樣》是第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讓炯
門,不是在努力外加一些什麼修持,這裡唯一要
多傑所著《了義大手印祈願文》的釋論,釋論
努力的,只是消除錯亂而已,因為一切問題都歸
作者是法王子國師嘉察仁波切。《了義大手印祈
咎於我們的顛倒錯亂。如果行者懂得如何消除錯
願文》如同禪修大師明就仁波切所說:「看起來
亂,就能安住在本然的實相當中,大手印的傳統
是祈願文,但其實是大手印的修持藍圖,大手印
稱此修持為「遠離勤修之勤修」,意思是勤修並
的見修行都包含在其中。」以祈願文的形式,將
非達成多一些什麼,而是減少、消除錯亂。
大手印的實修口訣放在其中,次第井然,讓心的 實相從模糊而浮現輪廓,幫助我們親見法爾如是
害怕無濟於解脫
的生命真相。《了義大手印祈願文》,不只是通
再者,世間凡夫都會有一種恐懼,擔心外在有
往的目的地清淨,整個追索真相的過程中,祈願
什麼事物會傷害到自己,讓自己很痛苦,因此我
「生生世世不聞罪惡聲,及以苦痛哀鳴皆寂靜」
們總是想盡辦法想讓自己不被外在的事物傷害。
直至「享用善樂吉祥汪洋聚」。這是條徹頭徹尾
然而,作為一個修行者,尤其修持噶舉大手印的
清淨的道路。
行者,他們知道其實無需害怕外在的事物,事實
減少錯亂,就是這樣 釋論作者,法王子國師嘉察仁波切開示《了義 大手印祈願文》要義,直指「眾生之所以輪迴痛 苦,就是因為種種的錯亂。要如何脫離痛苦,就 是減少錯亂。同時,我們不只是減少自己的錯
上害怕也沒有用,真正應該要害怕的是自己的 心,因為一旦心沒有安住於實相,而是渙散顛倒 的話,那麼又會落入輪迴受苦,這才是最需要害 怕的事情。
真快樂不需添加物
亂,也要減少所有眾生的錯亂,因為自他痛苦的
唯有安住在自心本性、大手印實相,才能帶來
原因是相同的。有此領悟,才會生起大悲心,幫
究竟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會完盡,也不會剎那變
助自己離開只顧自己解脫的角落。
換,因為它不靠外在添加、累積而得來的,這樣
為了解脫,我們想辦法離開追求世俗的盲與 忙,我們追求所謂大手印的修持,但我們經常
的快樂才能永恆又當下即是,就是這樣。 (本文作者為《就是這樣》主編)
也忘記一切事。嘉察仁波切指出:修持大手印法
(2019年4月眾生文化出版,定價:36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春季號
2 0 1 9
春季號
2 0 1 9
第 屆大祈願法會 ‧ 正行課程「修心七要」︱︱修心教法裡,有佛陀大悲加持力
36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第36屆大祈願法會‧正行課程「修心七要」
修心教法裡, 有佛陀大悲加持力 ●桑傑年巴仁波切/「恆河大手印」開示
當代口傳之王,宣說黃金珠鬘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