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季善報

Page 1

慈怙 廣定大司徒仁波切/ 「自他交換法」開示

往空中投花,落下來的就是花

春季號

2 0 2 2

春季號

2 0 2 2

慈怙 廣定大司徒仁波切/ 「自他交換法」開示︱︱往空中投花,落下來的就是花

只是倒影別當真! 猶如鏡面所現色,為愚無知人所視, 如是棄真實此心,將依諸多之不實。 這首偈頌以「一面鏡子的映影」為比喻,教導我們捨棄對不淨顯 相的固著,以及視不淨顯相為實相的信念。好比如果一個小孩對鏡 子是什麼一無所知,那麼當他注視鏡中映影時,可能會認為鏡中有 另個小孩,因而執著於映影,認為可能會成為的玩伴。同樣地,當 猴子把鏡子中自己的映影視為另隻猴子,認為可能是競爭者,於是 齜牙咧嘴瞪視著自己的映影。 正如同鏡中映影並非一個真實存在的事物,卻激起貪執或嗔怒一 般,心中的顯相亦非貪執或憎恨的對境。不論我們談論的是映影或 心中顯相,皆不具有任何自性。重要的是,當煩惱於心中顯現時, 切勿陷入其中,如果我們跟隨煩惱,就會被它們席捲吞沒。如果我 們陷入悔恨或不快樂之中,就會被悲傷壓制。為了免於受到煩惱的 壓制,應該觀照於心中生起的任何顯相的自性。 ──本文摘自《國王之歌》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活得像面鏡子,一切自解脫 ● 噶舉大小事/根本上師的難處 ● 措尼仁波切/「好好和生命說再見」/


〈善報書摘〉

國王之歌 ──薩惹哈尊者談大手印禪修 原典作者:薩惹哈尊者 釋論作者:堪千創古仁波切 原典譯者:妙融法師 釋論譯者:項慧齡

世俗諦上無憶念,心能轉成為無心。

態,而非認識心的真實自性。因此,我們需要更

彼盡轉化勝中勝,友汝應知此殊勝。

進一步地修持第二相無念。

薩惹哈尊者從這首偈頌開始說明大手印的第

這並非意味著我們失念;相反地,無念意味著

二個部分,陳述什麼是正道。這套專門術語被稱

看見心性,看見正念本身的空性。在第三世噶瑪

為「四相竅訣」。此頌概述了這四相。

巴讓炯多傑的《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裡,這是指:

正念――憶念諸法的如幻自性 第一相是正念或憶念。當我們開始修持時,心 中充滿了念頭,這些念頭猶如水面上的波浪那般 打擾自心。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在《了義大手 印祈願文》裡寫道:「粗細分別波浪自消歇,平 緩心河漸漸歸停息」。

「數數觀察無可見之心,洞見本然不可見之義」。 因此,第二相「無念」即是勝觀三摩地或觀禪。 當念頭已經透過「正念」而被平息時,這第二相 就生起了,我們於是開始看見離於戲論的心性。

無生――現證一切諸法為無生 這分覺知進一步地擴展延伸,直到我們不但認

我們如何平息這些念頭的波浪?我們如何使自

識自己的心性,也認識此性是一切諸法的真實自

心安住?我們可以應用心的兩種能力――正念與

性。簡而言之,我們看見一切諸法皆是無生的,

正知來達到這些目的。

了無真實的生起,這即是第三相無生。

當正念是活躍的,並且持續地把心導向禪修的

這首偈頌第三句頌文:「彼盡轉化勝中勝」,

對境,正知將會自動地現起,並且在心偏離對境

在此之前,我們已經認識到心是離於戲論的,此

時發出信號。同樣地,當修行者失念時,正知也

時,「勝中勝」是指那分了證變得非常地廣大而

隨之消失。因此禪修之初,最重要的即是正念。

到了遍在的境界。我們現證這無生的功德不限於

為了強調這點,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

心性,也是一切諸法的自性。我們如此地了證一

「合掌誠勸請,欲護自心者:致力恆守護,正念 與正知!」。在大手印的修持當中,我們主要憶 念諸法的虛幻自性,因此,那是憶念世俗諦。

無念――認識離於戲論的心性

切諸法為無生,進而成就第四相「離心」。

離心――了證一切諸法的自性 第四句頌文談及「離心」:「友汝應知此殊 勝」。「殊勝」是指徹底全然地了證一切諸法的

第二相是無念。我們經由正念的修持而發展出

自性,並離於心的造作。

心安住、入定的狀態。這僅僅只是一種寂止的狀

(本文摘自《國王之歌》)

(2022年2月眾生文化出版,定價39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編輯室報告】

第一怕,自他交換法? 還記得剛學藏傳佛法的幼幼班年代,我和同學

法王傳記」,第二堂課講的,也是「自他交換

們有個「第一怕」的修持,比觀想布施身體的

法」,這是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的主要修持之

「施身法」還要怕。

一。可見這個法有多重要,難怪大司徒仁波切和

那是「自他交換法」。

法王接連開示;但這也是不容易的修持,太有感

為什麼?因為「當真」,並且沒有膽識「承

會害怕,太無感就像個觀想遊戲。要相信並如實

擔」! 那時我們真的相信:配合施與受觀想的一呼一

感受「真的能和眾生苦樂交換」,還要有膽識承 擔,這條路,有得走!

吸之間,不要說善功德的小小存款會剎那歸零,

若是像八世法王這樣的大德,觀修「自他交

更嚴重的是,他人的病氣和惡業也都會吸到自己

換」,自言身體的確會不舒服,但那需要先有甚

身上,「像他這麼壞,如果把他的惡業都吸過

深證量和禪定力;對我們這樣的凡夫,就不用太

來,那還得了!」

擔心那些非我境界的問題了,初步的意義,應

那些年頭,我們學氣功、自認為對正負能量敏 感,所以是真心相信並害怕著「自他交換法」會 把負能量吸過來、把正能量送光光。 最近,校對本期善報主題故事:廣定大司徒仁

該是先打破chicken heart,突破「雞腸鳥肚小心 眼」的格局,讓菩薩道真實的跨出一步。 所以,請一起來好好聞思修廣定大司徒仁波切 這篇「自他交換法」開示吧。

波切「自他交換法」開示:「往空中投花,落下

感謝請法單位美國三乘法輪寺(KTD)提供開示

來的就是花」,忽然想起當年這個「第一怕」,

錄音,《善報》盡快趁鮮聽打整理出來,再經譯

覺得相當「可愛」;但也覺得這種害怕裡,有一

者比丘尼洛卓拉嫫重新校訂,是我們對法友的法

種像小孩子一樣的信心,確信它是有用的,一定

供養,珍貴法寶,請享用!

會成真的。

另外,本期「善報」還要特別推薦「噶舉大小

多年後回頭再看「自他交換法」,知道這是菩

事」專欄中,子杰李通寫的「根本上師的難處」

提心的實踐法,重點是「擴大心量的練習」。就

一文,理性思維藏傳佛教最重要的命題之一「根

像大司徒仁波切說:「整個大乘菩薩道,就是廣

本上師」,錚錚直言,值得深思。連佛陀都說:

義的『自他交換』的修持」,承擔痛苦、給予快

「即使是我說的話,你們都應該像檢驗黃金那

樂,不就是一個菩薩的基本發心嗎?真的付諸實

樣,去錘它、燒它、切割它,直到確認它真的是

踐時,如果怕了,恐怕要重新檢視,菩提心裡是

黃金!」信心非但不怕以理性之眼檢視,經檢視

不是少了無我的見與修,才生不起承擔的勇氣。

仍然純粹,那才是黃金!

巧的是,最近法王 噶瑪巴在線上講「第八世

《善報》總編輯黃靖雅 合十敬啟

1


2022

春 網址:https://issuu.com/hwayue

【主題故事】

14

慈怙 廣定大司徒仁波切/ 「自他交換法」開示

發行人/孫春華

執行主編/馮淑蓉

發行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網址/http://www.hwayue.org.tw

社長/妙融法師

美術編輯/施心華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子信箱/hwayue@gmail.com

總編輯/黃靖雅

文字校對/黃志成

電話/02-8967-1019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封面提供/八蚌智慧林

印務發行/黃新創

傳真/02-8967-1069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中華郵政板橋雜字第189號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2


【法王開示】

【專欄】

2020噶舉冬季辯經法會《岡波巴四法》

4

法趣法,讓你進步得很有感 2021讖摩春季課程:第八世法王傳記

10

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

心慧時間

58

總編雲書房

60

寂寞是個金礦?

26

從健康的我,到超越「我」

【法訊】 34

活得像面鏡子,一切自解脫 多傑喇嘛/「修持與生死」開示

57

生命中的鑽石 24

〈竹清嘉措心要語〉什麼是你真正的家鄉?

措尼仁波切/「好好和生命說再見」

54

黑豆,不只是黑豆! 22

利他菩提心,往生淨土的種子

詠給.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

妙融塗鴉牆

佛陀,我胖了怎麼辦?

【善知識開示】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48

根本上師的難處

依史籍與訪察,憶念聖者行誼

噶千仁波切/精選問答錄

噶舉大小事

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64

「原來成佛,也有我的份!」 42

怎麼修持?讓心先接受

化育道場

化育書院

◎「彌陀寶懺」法會,時間:4/09(六)下午2:00-5:00

◎藏文會話班(一), 時間:4/12-6/14(每週二晚)

3


法王線上課程.《岡波巴四法》第七堂課 時間:2020年12月28日-2021年01月03日

法趣法, 讓你進步得很有感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大家吉祥如意。 昨天講到「法趣法」的部分,其中 談到首先要觀修「死亡無常」,第二 是觀修「業力因果」,接下來會簡略 地說一下「輪迴過患」的部分。

為何這裡再談輪迴過患? 輪迴過患的觀修,可以說就是中士 夫的修持,但是現在主要是講下士夫 修持的「法趣法」部分,為何要放到 這裡說呢? 嚴格來說,《岡波巴四法》是以 下、中、上三士夫的次第配合來說 的。但是如果從弟子的不同根器、意 樂角度來說,有時候會同時講解兩種 士夫或三種士夫修持的方式,對不同 的弟子詮釋「法趣法」。因此,不僅 此部論有這樣的次第,達波仁波切岡 波巴大師在其他教言講「法趣法」 時,也提到「趣入世間法」、「趣入 涅槃法」兩種。 「趣入世間法」是什麼意思呢?也 就是相信世間正見的因果業力,所以 不在此生造惡,努力為來世行善。就 如同薩迦《離四貪執》中的「貪著此 生非行者」說法一樣。 佛弟子或修行人的最低標準是什 麼呢?也就是修行目的是什麼呢?是 為了來世而修,在此上面如果再加上 「希求解脫」或者「出離輪迴的心」 的話,那就更好。 「法趣法」與「為來世而修」可以 說是同樣的意思,總的來說,無論你 做再多的修行,如果目的只為了此生 4


法王開示

而修,可以說就不是真的修持。

觀修輪迴的苦 講到「輪迴過患」,我們如何做修 持、觀修呢? 也就是你知道「持續在輪迴當中, 是不自由的;如果能夠得到解脫,才

不自由就是苦! 談到苦,我們先要認識一下什麼是 苦! 第一種苦──苦苦:先說苦裡面最 狹義的一種,也就是佛教三苦之中的 苦苦。

是真正的自由。」有這樣的認識之

比如身體不舒服,或者傷心難過,

後,努力培養想要解脫的心,同時力

這些身體和心理上能感受到的「直接

行解脫之法。

的痛苦」,就是苦苦。很多人覺得這

為何說在輪迴中是不自由的呢?

就是「輪迴唯有痛苦」中的苦,這種

主要就是我們被業與煩惱所控制。但

想法就有點太局限了,輪迴的痛苦比

我們很難現在就看出業與煩惱的壞

身心上的不舒服還要深刻很多。

處,所以從容易被觀察到的,就是業 跟煩惱的結果――痛苦,來觀察它的

第二種苦──壞苦:苦苦之後,再 稍微深一點的苦就是壞苦。

壞處。所以「輪迴過患」主要是觀修

對於壞苦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比

「輪迴痛苦」。我們再念一次「輪迴

如生活中包含了無數會使人痛苦的隱

過患」的經文:

患。我們隨時會面臨生病、失業、破

「即便人天二道較之尚好,但人有生

產、失去親人、被所愛的人或者朋友

老病死,求之不得,患得患失,恐遇怨

拋棄等等各種狀況,所以你心中隨時

敵,憂失親眷之諸苦。天人又有死墮

都會帶著壓力。除此之外,還可能要

之苦,乃無間地獄所受苦楚之十六倍

面對各種天災人禍。比如新冠疫情,

有餘。因此要深曉,無論六道之中投

就讓無數人不知所措、痛不欲生,更

生何處,唯有痛苦一途。故而,若出

別說我們都必須要面臨最大的隱患

離心未及之致,何談令『法趣法』。」

──死亡。

談到「輪迴過患」,我想也分享 自己對輪迴過患觀修這部分的一些

死的時候,一切都會離我們而去, 這就是一種痛苦。

想法。平常我們會說在這樣的輪迴

我們意識深處都非常清楚,生命中

裡,只有痛苦沒有任何快樂,為什

有多少不可控的負面情況,只是暫時

麼呢?

還沒爆發出來而已。

「法趣法」的部分中提到,只要還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安全感,沒有這

在輪迴裡面,就「唯有痛苦一途」。

些擔憂,為什麼你要努力存錢、注重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輪迴過患」。

養生,甚至努力維持各種人際關係?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我不苦,而且快

如果人生是圓滿的,我們就不會有那

樂著呢」、「如果能夠生為天人,可

麼多的負面情緒,比如驚慌、自卑、

能還會更快樂」,怎麼會說「唯有痛

隱瞞、內疚、失望、孤獨、尷尬等等

苦」呢?

的類似情緒。總之,這些隱患、壓 5


力、未知和變化都是壞苦。 第三種苦──行苦:這種苦又比壞 苦更加深刻一些。它不是感官上的痛 苦,也不是隱患,而是一種本質、性 質上的苦。 就好比我們一想到要坐牢,馬上就 會想到那種經歷是苦的,它並不是因 為身體受傷而疼痛,也不是由於飢餓 或者災難,而是一種整體上,本質上 的苦。

大的制約而自我平衡出的一種習慣, 並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那麼,所有這些無奈、限制和束縛 到底來自哪裡呢?

都是業力的牽引 它們的根源,就是煩惱和業力的牽 引。 實際上,我們完全被煩惱和業力牽

這種苦的概念,我覺得是最接近輪

著鼻子走。就像遛狗的時候,拿著狗

迴「唯有痛苦」的說法。為什麼說輪

鏈牽著狗是一樣的。於是有人就通過

迴的本質是苦呢?因為我們的人生根

抽菸、喝酒放鬆,就是因為感受到了

本就是不自由的。

這種巨大的身不由己,想借助酒精暫

找出束縛與限制的原因 我們以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想 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真的是這樣 嗎?不是的,做不到的。

時麻醉舒緩自己的束縛,但只是治標 不治本,酒醒之後,這些無奈束縛又 都回來了。 根本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就是要 從輪迴中出離出來。

我們害怕失敗、害怕失去、害怕被

那什麼叫從輪迴出離出來呢?首先

嫌棄,所以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

要知道輪迴不是一個地方,就算我們

裡。

離開了一個地球,逃到外太空也沒有

我們想要賺更多錢、學習成績比

用的。所以,輪迴不是你居住的地方

別人好或者做更多的努力,只是為了

有問題,如果輪迴是地球的問題,那

讓家人能感到自豪。不僅如此,我們

我們就不會跟這麼多的大成就者生活

人生還充滿了各種無奈,要維持生計

在同一顆星球上了。

養家餬口。或者有的時候,我們明明

所以,所謂的輪迴是我們的心理有

很厭煩一個地方、某個人,卻還是要

問題,輪迴是在我們心裡的,罪魁禍

生活在那裡,跟那個人在一起。一切

首就是我們的煩惱和業力。

的無可奈何,在在說明我們的身不由 己。

所以我們對於「苦」是什麼,真的 要有一個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不要

所以,我們所謂的自由,只比監牢

一談到苦就覺得是我身體不舒服、胃

裡的人多一點的活動空間罷了,仍有

痛,或是沒有買到iphone而難過,我

著無數的規矩、道德標準、世俗眼光

們談的苦不僅僅是這些,不能僅僅停

等限制著我們,無數的目標、工作等

留在身體難受的層面。

著我們去完成和實現。就算結了婚, 幾年過後也感覺婚姻是個牢籠。 6

我們感覺到的自由,只是相對於更

關於輪迴或人生都是苦的這一點, 其實我們真的很難體會到。為什麼


法王開示

呢?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從煩惱 和業力的束縛之中解脫出來過, 我們不知道解脫的情況是什麼。 我們常說痛苦是比較而來的。 跟一個快樂的人比起來,你才 知道自己是不是快樂或是痛苦, 就像「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 句話一樣,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感 受過像大成就者那樣的自在和解 脫,甚至我們從來沒有這樣想像 過,所以我們從來不知道自己也 可以像大成就者那樣快樂和自 在。 所以,即便我們每天非常忙 碌,也要稍微停下來想一想,我 們是不是真的能夠從煩惱跟業力 中徹底解脫,有沒有可能? 「徹底解脫」是在某一個地方 嗎?並不是的。有些人以為到了 另外一個地方或是到了淨土就叫 解脫,是這樣嗎?解脫只是換到 另外一個地方嗎?並不是的。所 以,真正的解脫是指你心裡的解 脫。外在物質的東西,無論多麼 完美,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 題,因為它們不是問題本身。所 以,問題是內心,只有通過修煉 我們的心,才有可能解決這些問 題。 以上是關於「輪迴過患」我想 跟大家說的。

法趣法真諦,持續修持會更好 再回到「法趣法」的部分。我 們講了幾個部分: 一、首先要知道「法不趣法」 是什麼情況。 7


二、「法趣法」的方式是什麼。

的失敗,性格會愈來愈好,對於此生

三、「法趣法」的標準和徵兆是什

等等的貪著會愈來愈小,驕慢或貢高

麼呢?

8

之心愈來愈小。」

達波二叔侄的侄子貢巴慈誠寧波

「這種進步的感覺,自己會感覺到,

的親傳弟子──祥玉札巴,他是蔡巴

甚至自己的上師和法友也會感覺到你

噶舉的教主,是一位大成就者。他的

的進步,連本尊護法都會感覺到你的

教言中有這麼一句話,我想用他的話

進步。」

來對「法趣法」做個總結。祥玉札巴

「由於這樣的緣故,你的心會愈來愈

說:

清淨,愈來愈安定、愈來愈踏實。」

「總而言之,法趣法是什麼呢?是愈

「這時候各方面來看,你都會有一種

是持續修持下去,就會一天比一天進

坦然、一種無憾的感覺。你會知道就

步,也會每月每年的進步,[這樣持續

是因為沒有調服自心,所以在輪迴中

下來],你的心會愈來愈柔軟,煩惱愈

輪迴這麼久。」

來愈輕……從內心深處會去接受自己

「因此,修行如果沒有成為對治煩惱


法王開示

的方法,調服到自心的話,聞思修等

例如達波仁波切岡波巴大師對大眾

等的修行都沒有用。所以一定要將這

開示中說:「『法入道』有兩類:法

件事情放在心上。」

入道基和法入正道。」

我覺得這一段是很重要的一段。

一、法入道基:是當你意識到小乘

重點是,修行要發現自己的進步,你

的過患之後,抱著慈悲心與菩提心進

要一天比一天進步,這個月比上個月

行一切能做到的白善法,從事積資與

更進步,今年比去年要更進步。你的

淨障,亦即為了「等虛空際一切有情

心會愈來愈柔軟,傲慢愈來愈小,悲

登上無上菩提」,所以我一定要證得

心愈來愈強,我執愈來愈少等等。但

「具有三身五智的一切智智佛果」。

這不是你自己在幻想,是你真的感受

二、法入正道:意思是指隨念「世

到自己不一樣了,而且你的上師也會

俗皆如夢幻」,即不但抱持著慈悲心

說:「不錯,你有進步。」甚至本尊

與菩提心來進行所有的修持,更視萬

護法都能夠知道你的進步。

法皆如夢幻,如此即是方便與智慧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沒有進步,就代表 修行出了問題,就是沒有用對方法。

並行不離。意思即是以空悲雙融之修 持法門,進入大乘之道。

甚至你發現修行愈來愈糟,比如愈修

以上兩類就是「法入道」。

愈傲慢、愈修煩惱愈重……那你這個

同樣地,洛喇雅巴的《四法大疏》

修行真是不行了。

[第二法]法入道 接下來,再略說「法入道」。

法入道,修持不只為來世

中說:「接著講說『法入道』的支分 時,如論中說『道也』時,可以分暫 時和究竟的菩提兩者。」 洛喇雅巴大師提到法入道的方式有 兩種:入暫時的二乘之道,和入究竟 的大乘之道。

所謂「法入道」意思是什麼呢?簡

從這次用的這部經文來看,「法趣

略來說,就是你所做的止惡行善的修

法」已經講述了中士夫了,所以這裡

持,不僅為了來世,而是為了得到三

的「法入道」,最主要是指「入究竟

乘的某一乘果位而修。

大乘之道」,而不是「入暫時的二乘

直 貢 吉 天 頌 恭 大 師 : 「如此雖然

之道」。我們再看經文怎麼說會更清

『法趣法』,但仍須『法入道』,雖

楚。

然已然厭離此生,但若貪著來世人

「若欲令『法入道』,應以慈悲之心、

天果位的輪迴樂果,法就未入道。

惜彼勝己之心,及世俗菩提心為本,

因此必須知道整個輪迴的本質即是痛

了達內外萬法皆乃緣起聚合之顯現,

苦。」

如夢似幻,咸可令『法入道』。」

一般對「法入道」的認知是,希求

「法入道」的內容是很廣的,真的

聲聞緣覺菩提果位的中士夫。但是就

要詳細說還要再兩三天,明天會再簡

跟「法趣法」一樣,這是不一定的,

略講一下「法入道」,還要再講「道

「法入道」不一定只講中士夫。

斷惑」、「惑顯智」。 9


2021讖摩春季課程:第八世法王傳記

依史籍與訪察,憶念聖者行誼

開示: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注;第二個版本是現在螢幕上投影出來的――名

時間:2021年2月19日

為《歷代噶瑪巴年表》的一部三頁的手抄本。這

晚上9:00-10:00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今天是彌勒怙主金剛持大司徒仁波切的誕辰, 首先一起念誦前一世竹奔德千仁波切所撰寫的大 司徒仁波切長壽文,祈願尊貴的仁波切長壽住 世,弘揚佛教、利益眾生的心願皆能圓滿。 (法王帶領大眾誦念三次:) 蓮花攝政教與眾生怙, 未來佛陀補處「無能勝」, 祈願司徒貝瑪敦約尊, 蓮足堅固事業普弘盛!

介紹一至八世法王年表 今天首先簡略地講解第一世至第七世噶瑪巴誕 生、圓寂的年代。此次講說的年表,主要依據的 是第一世國師嘉察.巴就敦珠撰寫的「第七世法 王傳」當中的年表。一般而言,「噶瑪岡倉」祖 師所寫的年表有許多:像是巴沃祖拉成瓦所寫的 年表,以及第九世法王時期,位於「古惹」這個 地方的坤薩寺院的一位堪布岑尼貝桑所撰寫的年 表……等等。其中,國師巴就敦珠撰寫的――出 自七世法王傳的年表,是最早的一部,且其中的 內容是比較完整的,所以依此部年表為主。在國 師嘉察的年表當中,清楚記載了前六世噶瑪巴的 生卒年,還有第七世法王的誕生日。這部年表有 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記載於第七世法王傳 記《自生遍知海生金剛不敗法王傳》當中的夾 10

兩個版本,皆有完整的前六世噶瑪巴的家族名 稱、出生地、父母名字、出生年份、俗名、法 名、享齡和圓寂日期等等。 此次主要依據《歷代噶瑪巴源流》,以及第七世 法王傳記當中的夾注這兩個版本,製作了一個表 格。然而,在我製作的表格當中,沒有放家族的名 稱,誕生地名也沒有沿用古名。因為一個大家族當 中可以細分不同的名稱,細分名稱太多怕會愈講 愈複雜,大家會聽糊塗;尤其現在也不怎麼去分家 族名稱了,所以表格當中沒有放;誕生地名部分, 為了大家網路和地圖上查找方便,所以放的是現 在的地名,而沒有放原文中的古代地名。 這些我調整過的名稱,我將它標示紅色,所以 大家看到是紅色的字就知道這是我調整的。此 外,歷代噶瑪巴的名諱,也和平常我們所知道的 名稱有些出入,主要也是為了大家方便理解,我 稍微做了一些調整,和原文稍有出入,所以也標 成紅色。其他原文都是黑色的字。

釐清歷代噶瑪巴出生地現址 關於歷代噶瑪巴的誕生地的現址為何、距離位 置,以及現存情況如何等等,幾年前,我請求幾 位中國法友的協助,前往當地勘查,進行研究, 不僅有了清晰的全貌,我們還一起對於勘查後許 多疑點,比對研究歷史古籍和文獻,其中大部分 的問題也都釐清了。當然,還有許多疑點仍待研 究。


法王開示

我這次在介紹噶瑪巴誕生地所使用的 投影照片和內容,皆為當時法友們拍攝 整理的,在此基礎上,我再簡略地補充 一些自己曾研讀的歷史古籍內容作為依 據,其中杜松虔巴的部分內容比較多一 些。同時也想藉此機會,感謝當時前往 歷代噶瑪巴誕生地勘查,以及提供協助 的所有法友們,辛苦了,謝謝你們。

一世法王杜松虔巴出生地:哲霍然達 在開始介紹之前,我想補充一些資 訊:舉例來說,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 的出生地稱為「哲霍」,這個地方不僅 是第一世、第九世噶瑪巴,以及第四世 夏瑪巴.間阿卻札等等一、兩位紅寶冠 傳承者的誕生地,直到第十世法王之 後,哲霍這個地方,噶舉上師輩出,寺 院林立。不僅如此,自第七世噶瑪巴的 弟子賈莫國師等人時期開始,噶瑪噶舉 的教法,在政教兩方面都非常興盛。 但是之後,遭到蒙古固始汗的侵略, 除了奔根寺、日札寺和昆薩寺三座寺院 之外,幾乎所有岡倉噶舉的寺院都遭到 了摧毀,至今只剩下一些斷垣殘壁。由 於受到破壞,之後鮮少有人再去關注和 岡倉有關的歷史,歷經多個世代、幾百 年之後,現在許多人不清楚這些歷史, 而導致將歷代噶瑪巴、前後世的噶瑪巴 或紅、黑寶冠的兩位許多歷史資訊,混 雜而談。 也因此,一些口耳相傳至今的說法, 如果加以考據,不能說是子虛烏有,只 是口耳相傳的說法,大多偏離了史實。 這種情況不少,我們應該要多加注意和 正確地理解。所以當我們依循歷史考 據,對於地方去做考察的時候,這是對 於古人的尊重,同時確實瞭解他們的歷 11


史和行誼,讓我們得以追憶和仿效。否則,缺乏

能親眼見到一些他的相關物品。所以很多人依據

考據的各說各話,是沒有意義的。希望這樣的介

了這些人的說法,覺得杜松虔巴是誕生在「波秋

紹,可以使歷史更加清楚,除此之外,並不是在

仲秋」這個地方。

一些爭議上去討論。 接下來介紹他們實際的生卒年。

《金剛珠行記》,研究一世法王生平極佳文獻

第一世噶瑪巴誕生地是現在的甘孜州,甘孜

2010年,我們舉辦了噶瑪巴九百年紀念杜松虔

縣,生康鄉的然達底村。父親名字是:貢巴多傑

巴的活動,活動的相關書籍和文件上,杜松虔巴

袞布,母親的名字:拉拓氏‧岡加明寨,及他

的出生地就是寫「波秋」。但是,因為自己平時喜

出生年份鐵虎年(公元1110年),他的俗名:格

歡閱讀歷史和傳記,我發現,大多數文獻中寫的

培,表格寫他享齡是84歲,這是西藏的算法,如

杜松虔巴的出生地,都是「哲‧然達」,沒有看到

果實際算法應該是83歲。在水牛年的11月初三於

寫「哲‧波秋」的。所以出生地在「波秋」的說法

楚布寺圓寂。

我是有懷疑的。但有一個好消息,不久前,大概

出生地部分,就原文來說,寫的是「哲‧達」 這個地方。

是一兩年前,我拿到了一部古老的經書,當我閱 讀了裡面的文獻之後,幫助我釐清了這個疑惑。

「哲」在藏文當中,有許多不同的拼法,之後

也就是現在投影出來的《金剛珠行記》――這份

多稱為「哲霍」,是現在的甘孜縣;「然達」在

文獻,是米覺多傑的私人醫生兼侍者――比丘香

藏文中也有許多不同拼法。這裡說誕生在「哲,

嘎瓦吉美阿吉加措所寫。

然達」,但現在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杜松虔巴的

《金剛珠行記》內容主要是記載:噶瑪巴米覺

誕生地是在「波秋仲秋」,至今那裡仍有杜松虔

多傑的轉世――旺秋多傑,出生於下哲霍地區的

巴家族的後代,流傳著和他相關的故事,並且還

朗日雪山下,名為「大桑」或現在稱為「大桑

12


法王開示

囊」之處的相關紀錄。當時出生之後,第五世夏

現由江莫之侄――嶺達波治理。

瑪袞秋衍拉從嘎千大營中,派遣了比丘香嘎哇和

東行一海螺聲可達之處有二層小廟,內有佛塔,

貢千瓊坤坤嘎等十多位比丘當他的侍者,前往供

裝第一世噶瑪巴之羊皮大襖、投石器、火鐮、瓷

養衣服、茶碗等供品。其中紀錄了他們從拉薩啟

器種種於其中。

程,直到見到哲霍祖古之前,一路上的所見所

廟內壁畫乃後人所繪,

聞,包括地方、寺院的情況,和其相關的歷史。

廟周繞道上有第一世噶瑪巴腳印等等。

所以,《金剛珠行記》這份文獻算是一部遊記。

杜松虔巴於然達山谷洞中,修吉祥天女時,淨觀

當中清楚記載了上下哲霍的介紹,當地寺院的

中見天女。

情況,尤其清楚記載了許多與杜松虔巴誕生相關

而後,天女融入岩壁,壁上自然形成吉祥天女之

的內容。我覺得對於想要研究哲霍地區歷史,尤

身印。

其想要研究杜松虔巴者而言,這本遊記是非常有 價值的。因此今天我以這份《金剛珠行記》為 主,補充其他一些歷史文獻,簡略介紹一下杜松 虔巴的誕生地。

以上是《金剛珠行記》當中記載的豐富內容。

未來補足「哲霍地區與噶舉歷史」之關聯

這部《金剛珠行記》大部分內容是以偈文體寫

從上述文字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杜松虔巴的

下的,不太容易理解,為了方便理解,我整理成

誕生地是「然達」。現在的「波秋」或「崩

長行文體:

秋」――古藏文稱佛塔叫「崩」,過去大概有座

抵達哲霍時,初見上哲霍之扎日擁康山。

佛塔在那裡,因此得名;現在被稱為「波秋」,

隨後,至嶺‧達波莊園――「恰惹桑巴」。

總之這個地方,則是第四世夏瑪的誕生地。由此

距此一驛站處,有噶瑪巴寺院――「袞查瑪

可知,我們時常搞混前後世噶瑪巴,或者噶瑪巴

寺」。

和夏瑪巴的許多歷史。

此處袞查瑪山的石上,

不僅如此,由於噶瑪巴誕生地的後代家族,可

留有七世噶瑪巴坐騎「瞻林諾布」之馬蹄印,清

能搬遷至其他地方之後,也會說噶瑪巴曾經誕生

晰可見。

在他們的家鄉,大家聽到會誤認為:他們現在新

從此望一驛站之遙,乃四世夏瑪仁波切出生

搬遷的地方就是噶瑪巴誕生地。總之,對於各種

地――崩確(今稱莫窮),

不同的說法還要更深入研究才是。

由此往海螺聲可達之處,有杜松虔巴所建哲崗欽

無論如何,如果日後能夠得到第四世夏瑪巴的

寺遺址,

傳記,就能進一步研究。我們也不應該忽視那些

傳曾被薩迦派喇嘛「黑馬迦莫司徒」燒毀。

口耳相傳,但主要應該盡力依據文獻多做一些研

搭拉寺分上、中、下三處,

究。我不是說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就一定是正

寺院應屬薩迦或噶瑪噶舉,彼時仍存爭議。

確的,囿於時間,只能簡略地做以上的講解。

而後,自此再至海螺聲可達之處,

之後我應該會進一步對於哲霍這個地方,尤其

即見一世噶瑪巴出生地――「哲霍然達」。

當地和噶舉的關聯性,與第一世、第九世噶瑪

由此西望,

巴,以及第四世夏瑪巴的誕生地各方面進行研

可見昔日嶺達波妃「澤拉氏」所建色喀城堡(今

究,並將成果集結為一本書出版,希望可以補足

稱生康)。

關於哲霍歷史的空白。(第四天第一堂課)

而今已有多間陋室建於遺址之上,仍作色喀。

(本文為口譯聽打初稿,未來將再提供定稿)

13


慈怙 廣定大司徒仁波切/「自他交換法」開示

往空中投花,落下來的就是花

給與他人樂,代受他人苦, 無論生命中發生正面或是負面任何的事情, 我們都可以用自他交換來面對。 如此一來,不論做任何事、發生什麼情況, 我們都能歡喜安住。 「往空中投花,落下來的就是花」, 過去做過的種種善行, 或是希望一切眾生快樂、美好的正向力量, 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成熟。 這,就是幸福的處方箋。 14


主題故事

時間: 2022年02月26日

菩提心,必須要有菩提心,至少要能感激

翻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菩提心、欣賞菩提心。如果沒有先了解菩

聽打審校:比丘尼洛卓拉嫫 主辦單位:噶瑪三乘法輪寺(KTD) 照片提供:八蚌智慧林

由於大家的祈請,今天我給予一個比較

提心,就說要培養慈悲心、愛心,最後還 是會回到自己的習慣上。

你我他的定義是什麼?

簡短的自他交換的修法開示。這個主題還

講到菩提心,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菩提,

有一個小標題:施受法,藏文叫Tonglen

如果能正確了解什麼是菩提的話,那麼就

(གཏོང་ལེན་)。

要先知道什麼是空性、什麼是真諦,或說

利他與利己的轉換 自他交換是什麼意思呢? 每一位眾生都希望能夠快樂,不希望痛

至少知道相對上它是什麼意思,這麼一來 就變得有些哲學性了,但這非常需要的。 為什麼要做「自他交換」?自他交換是 什麼意思?

苦,你也是,我也是。大部分時候,我們

為了瞭解以上種種,我們要先知道什麼

都希望能夠快樂,希望能夠克服痛苦,這

叫做「自己」、什麼叫做「他人」,定義

是很基礎的、是大家普遍的想法跟需求。

是什麼?

但是這種想法,不知怎麼的就變成另外

我們應該知道自己就是自己,就是這麼

一種習慣:就是不太關心別人的痛苦,同

一個人;他人的話,就是有無數的他人、

時也不太為了別人的幸福跟快樂來做努

百千萬億的他人。自己一個人是非常小

力,慢慢地,就變成了一切以自我為優

的,範圍很小的。對一個修行人來說,如

先,所以這件事就慢慢變成有點衰敗了

果以自我為中心,其他都在外面,修行了

吧,可以這麼說。

半天,還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話,那就是

其實我們應該要培養一種力量,把一切

原地踏步、沒有進步。

以自我為優先的習慣反轉、逆轉過來,變

所以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我」,

成別人第一、別人優先,像這樣的一種轉

「我」的定義是什麼?「你」的定義是什

換,就是自他交換的修法。

麼?其他人又是什麼?

培養慈悲心的不敗方法

你我他,當然不存在!

以自他交換為基礎,可以說的內容很

從語言學來說,或用推論來說,每一個

多,但最主要的心髓就是「慈悲心」,這

人對他自己而言,都是「我」;對他自己

是最重要的,也是精要,也就是愛心、悲

來說,每一個人都是「他人」。對他來

心、關心以及為他人努力,希望別人更

說,我是「別人」,而對我來說,除我之

好、更快樂。但如果再加上對菩提心的了

外,所有其他人都是「他人」。所有他人

解,就能夠把愛心、悲心等等這些心,提

對自己來說,都是自己;每一個人對別人

升到另外一個更高的層次。

來說,都是他人。所以,所謂我你他,沒

講到自他交換,就要講到菩薩的修持是 為了要修持菩薩道,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

有真正實在可以捉摸到的一個獨立、不可 反駁的真正實有的存在體。 15


所謂的我你他,當然不存在!因為 當我們說「我」的時候,首先就必須 要有很多的條件,才能有這樣的我, 我有我的朋友、家人、親屬,種族、 國家等等,今天的我跟明天的我、未 來的我,也是不太一樣。 當我們心情好的時候,那個「我」 會更加的柔軟;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 候,這個我就很不穩定,一旦情緒崩 潰,甚至不喜歡自己的時候,很多人 會因此自戕、刻意傷害自己、做不好 的事情,類似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從哲學理論來看,有這麼一說:

我盡量簡單的說。所有一切眾生本

「或許討厭自己或是恨自己,就是太

自清淨,都是自然而然完美的,人人

愛自己的緣故,喜歡到不可理喻的程

本來就具足了完美、圓滿的體性,一

度,然後物極必反,愛極生恨,就變

直都是如此,我不用做任何事情,你

成恨自己了。」我想這是有可能的,

終究上也不用做任何事情,我們不需

但是相信是一回事,對當事者而言,

外求,因為原來就是完美的,這個就

他是真的厭恨自己、真的感覺到痛

是基礎。

苦,所以跟哲學理論是沒有關係的。

我想今天來聽法的大家,對佛法不

每個人都希望快樂,不喜歡受苦,但

是完全懵懂無知,有些可能求法若渴

是對某些人來說,當他們精神不穩定

又具上根器,可以馬上理解以上說的

的時候,他不一定會希望自己快樂。

那一點,但有些人不一定有佛法的接 觸,所以不是很了解,那麼還要再多

濃縮空性、慈悲的一句話 由於是噶瑪三乘法輪寺(KTD)請求 我來開示,所以我相信來聽法的大

做聽聞、多學習。

本具美好,才有可能追求完美

家很多都是佛教徒,但是這座法會在

我要說的是,沒有天生的壞人。在菩

網路上直播,部分觀看的人可能對佛

薩的教法裡,沒有本具的壞、也沒有本

法的修持並不是非常熟悉,所以我想

具的不圓滿,不管任何人或任何事,

再說一點,最主要是想再提醒大家一

沒有本具的缺點或不圓滿。因為如果

下,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任何人或事在本質上有任何不對、錯

現在要講的就是,所謂的空性或是

誤、缺點、不圓滿,我們卻祈禱希望

菩提心、菩薩的慈悲、菩薩的愛……

一切能夠奇蹟式的變好,這對我來

所有這些整個濃縮起來,就是要了解

說,是沒道理的。就是因為每一個人

「你」是誰?「別人」是誰?一切現象

在體性上都是美好、圓滿的,由於有

到底是什麼?

這個基礎,我們才有可能追求完美。

16


主題故事

當我們充分了解沒有本具的壞人之 後,我們就可以來做一些事情。

2019年爆發的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嚴重肆虐全球,迄今已

雖然我們可以看到,世上有很多

有數百萬人罹病死亡,各國科學家致

不完美的地方,比如種族的歧視、很

力研發疫苗,讓疫情得以控制,雖然

多人無處為家,因為飢荒、生病,甚

目前尚未完全脫離疫情的危害,但已

至戰爭互相殘殺等等造成的死亡,這

經露出了希望曙光,疫情有望可以終

些不幸的事情在全球各地上演著,如

結,這些都是大家努力的結果。但如

果他們的內在本質上是完美的話,目

果事情內在本來就是壞的,其實是沒

前這個狀態只是暫時的,只是在這個

有任何方法可以對治處理的。

相對的條件下是不完美的。以此為基 礎,我就可以談到「自他交換」,以 自為他、以他為自來修法。

逆境只是暫時,因為不是本有

修自他交換之前,先了解本質 為什麼可以解決呢?因為它不是 本有的、不是內在本具的一個現象。 就好像負面、痛苦,並不是一切的本

世界上或許有一群人活得很快樂,

質。我們是佛教徒,特別是大乘、金

但也許有些人容易動怒不開心,我們

剛乘的佛教徒,都是未來的阿羅漢、

對這些人要生起純淨的慈心跟悲心,

未來的佛。這點我必須要說清楚,因

他們生氣不開心並不是因為他們本質

為可能會有誤解。我說我們是未來的

上是壞的,只是暫時不順心,所以我

阿羅漢、菩薩、佛,並沒有說我們是

們要為他們祈禱,或是實質上為他們

未來的佛教徒,因為成佛並不一定要

做些什麼事情,這是可行的。

成為一個佛教徒。

譬如原本看似無藥可醫的疾病,

就好像佛陀,他成佛前是一位王

我們想辦法讓人類減少罹病的機會,

子,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佛教,佛教

最後找方法來治療此病。類似這樣的

是悉達多王子成佛之後所教授的法。

情況,其實有很好的一個例子,就是

為什麼悉達多王子可以成佛呢?因為 17


不苦不樂,這個可以再深入地說,但 不是現在。 當我們遇到快樂或痛苦情境的時 候,這些都是身心非常清楚的經歷, 在這個時候,就用自他交換來做一個 菩薩行者的修持。

如何留住幸福快樂? 遇到非常順利的因緣情境會覺得很 高興,這是無可厚非的,沒什麼錯。 但是修菩薩道的行者在這時候應該要 知道,幸福快樂雖然是好的,就像 最明亮的光,但終將也會結束,因為 是無常的。所以當開始發出閃光的時 候,就已經走向結束的時候,就像時 針每分每秒滴答滴答的走著。 所以當快樂慢慢消失的時候,不應 該覺得很驚訝或措手不及,應該知道 這些就是會結束的。 擁有任何快樂情境,就是曾經對其 他眾生做過好事,所以才能夠得到這 樣的快樂時光,但是快樂時光也會過 去,所以我們必須修持菩薩道。 他認知、證悟了什麼是內心真實純淨 的本質。

都能夠快樂,自己獲得幸福快樂的時

如果我們要修自他交換法的話,就

候,願意將這個幸福快樂獻給他們、

得先了解前面所說的「本質」,才能

轉化變成他們的。把幸福快樂獻給別

進一步談「自他交換」到底是交換什

人,不只希望他人接受到我們經歷的

麼東西?

幸福快樂,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得到加

我們在生命中經歷了各種事情,把

倍的幸福快樂。因為幸福快樂肯定是

它歸納起來,就是幸福快樂、痛苦還

無常、不永久的,如果希望現在享受

有中性的不苦不樂。

的幸福快樂能夠永久,方法就是把它

所謂中性的,就是你問他:「你在 做什麼?」「我在工作!」 「你在做什麼?」「我只是這樣子 晃著!」 類似這樣就是中性──不好不壞、 18

對自他交換來說,我希望每一個人

轉給別人,希望別人也幸福快樂,不 會有任何痛苦,這就是我們的迴向、 自他交換法。 當經歷痛苦的時候,我們應該要知 道,那是因為過去自己對其他眾生做


主題故事

過什麼不好的事情,做過讓他們產生

要吃安眠藥,那是完全的放鬆,神經

痛苦的事情,因此現在這個情境、因

系統能完全放鬆,也是一種好事。

緣,轉變到自己身上,因此自己也受

但是對於禪修者來說,清醒時候比睡

到痛苦。因此,與其在痛苦時候討厭

著時候是比較能夠保持覺知的,睡著的

自己恨自己,更應該要了解:現在所

時候,可以說是處在中性的時候。

受的痛苦,是過去所造的業的結果。

往空中丟石頭,掉下來的就會是石頭

六道的苦樂,人類的日常? 過去證悟的祖師們曾經教導,以西

這種情況就好比:如果你往空中

藏國王松贊干布來說,他曾經教、寫

投花,落下來的就是花;如果你扔的

過很多關於「嗡瑪尼貝美吽」的觀音

是一顆石頭,落下來的就會是一顆石

修誦法門,把它簡化來說,就是所有

頭。如果你往空中投了花希望它不會

眾生可以分為六道:天道、修羅道、

落下,這是不可能;同樣地,如果你

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丟了石頭,卻希望它不要掉下來,這 也是不可能的。

從修行佛法的角度來看六道,並不 是說最好的就是天道、最壞的就是地

因此,過去做過的種種善行,或是希

獄道。其實居於六道中間的人道,是

望一切眾生快樂、美好等等,這些正向

修行的基礎,因為人類可以經歷到六

力量就會回到自己身上成熟、結果;

道中的每一道。

反之,如果對一切眾生做過不好的事

當我們經歷幸福、美好情境的時

情,不好的結果就會落回自己身上。

候,覺得好像天人一樣,如果看見別

所以不論過去做過什麼事情,不論結

人過得比自己好,甚至覺得自己比不

果是什麼,都必須要自己去承擔。

上他人美好,我們會嫉妒,嫉妒就是

所以我們現在要想:當自己遭遇苦

修羅道的特徵。

痛的時候,發願不要有人跟我一樣,

當我們不斷追求幸福、快樂,此

希望自己受的苦痛能消融他人的苦痛

刻就是人類,不論身心等各方面都很

與傷害,甚至把他人的痛苦放在自己

難有一分一秒的休息,都不斷的在努

身上、替他人受苦。並希望自己遇到

力著。就好像我們從上空鳥瞰高速公

痛苦的時候,以智慧面對,用這樣的

路,可以看到川流不息的車輛,來來

情況來利益他人。

去去、快速的移動、奔馳著,為了能

過去無量生跟未來無量生,無論生 命中發生正面或是負面任何的事情, 我們都可以用自他交換來面對,即便 是中性時候,都能做自他交換法門。

夠得到幸福快樂不斷奔波勞動,這就 是人類。 接著是畜生道。雖然很多動物很聰 明,譬如海豚、狗等等,但是這些動

如此一來,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

物多數是被人類馴服的,大部分為人

們都能夠安住、冷靜下來,不會再去

類的奴隸。譬如大象非常有力量,即

東想西想,如果不小心昏沉睡著了,

便力量比人類大多了,但是大象還是

也不是什麼壞事,能夠睡得好、不需

會被人類馴服,做了人類的奴隸。 19


六道中第五是餓鬼道。餓鬼是一直 處在痛苦中,但是餓鬼痛苦不像地獄

第三、當我們看到負面訊息、看見

那樣的痛苦。吝嗇貪婪的人,就像餓

他人行為失控時,不論是在電視或網

鬼一樣。

路上,應該把它看成是無常最實際的

當我們愚癡、犯錯的時候,我們就 像動物一樣,當我們生氣、嗔心生起 的時候,事情就會變成負面,甚至還 可以導致互相殘殺等等錯誤。

讓我們回到最初

一個展現,是輪迴的染污,因此要把 這些負面的現象視為一個教導。 第四、如果有人對你產生嫉妒, 即便自己也許並不是真的那麼成功, 但別人看在眼裡就是嫉妒,因此有了 某種的反應。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

因此所謂六道,其實人類本身就

應該這樣想:他們就是自己的上師,

具有六道。而六字真言「嗡瑪尼貝美

因為他們讓我想起自己的缺點,提醒

吽」是觀世音菩薩的咒語,能夠幫助

自己什麼是無常,不會因為自己的成

我們轉化六道形成的因緣。從宇宙最

功得意忘形。所以當遇上這種人的時

高的天界到最下層的地獄道以及中間

候,把他們當成是提醒自己或教導自

的人道,都能一一轉化,令眾生得到

己的一個機會。

解脫,回到最初本質的純淨,得到究 竟的證悟,這就是最高的一種轉化。

第五、還有一種情況是遇見忘恩負 義的人。有一種人經常抱怨別人對他

自他交換的基本重點如下:

們不好,明明我們幫了他們很多忙,

第一、我們應該尊重所有一切眾

但他們卻埋怨幫得不夠多。像這樣的

生,待他們像如意寶一樣。由於所有

人,應該把他們當做是我們的上師。

的眾生,過去的佛才能夠成佛;由於

他們在教導我們:付出不該求回報。

一切眾生,現在的佛正在成佛;由於 一切眾生,未來的佛都能夠成佛。 所以,我能夠成佛,是因為眾生緣 故;你能夠成佛,也是因為眾生的緣

西方有句諺語:「No strings attached.」意思是說不附帶任何條 件,也就是不要因為自己做了什麼事 情,就希望有任何的回報。

故;所有人能夠成佛、解脫,也都是

第六點、也可以說是前面幾點的總

有一切眾生的緣故。所以每一位眾生

結:不管是直接或是間接,只要是對

就像如意寶那樣。這個要廣說的話,

他人有害的事情,我們都不去做。我

就有很多可以講,無論如何,我們都

們沒辦法避免所有一切不好的事情,

應該尊重他人。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

但至少避免去做任何負面的事。

外形、呈現什麼樣的狀態,或是在怎 麼樣的情況下,都要尊重每個眾生。 第二、任何時候,一旦生命中出 現負面情境,不管是身語意哪一個情

20

況中。

第七點、這是非常重要一點:不 應該為了炫耀或得到讚賞去做好事。 而是純粹為了讓自己更好、讓別人更 好,好比賢劫千佛裡的四位佛。

況,應該馬上覺知到,就不會被負面

第一位佛是拘留孫佛(梵語:

情緒帶著走,讓自己沉溺在負面的情

Krakucchanda),他是保護在恐懼


主題故事

中的眾生,免於輪迴。 第二位賢劫千佛是拘那含牟尼佛 (梵語:Kanakamuni)他修持苦 行,因此成就佛果。 第三位賢劫千佛是迦葉佛(梵語: Kāśyapa),也稱燃燈佛,是修忍 辱、安忍成就佛果。 第四位賢劫千佛是釋迦牟尼佛(梵 語:Śākyamuni),是2600年前成佛 的,是由於布施供養而成佛的。 以上祈請是自他交換修法,另外還 有今天沒有時間說的其他修法:六度 波羅蜜、十波羅蜜、菩薩道、菩薩十 地……都是為了利益眾生。

呼吸之間,觀修自他交換法 最後要說的一個重點是,我們還可 以通過呼吸來修自他交換法。 呼氣的時候,把我們所有的美好 善妙,都獻給一切的眾生,自己的快 樂幸福、善根功德都進入一切眾生的 相續;吸氣的時候,所有的眾生的痛

在這個主題能夠多做學習的話,特別

苦、障礙、煩惱、挫折等負面東西,

是關於「修心」,市面上相關的書籍

都把它吸進自己體內,然後全部燒

很多,譬如《修心七要》、《修心八

毀。就像太陽可以照亮萬物,現在它

頌》、《修心百頌》等等,都源自佛

可以燒毀一切。

陀的教法。之外,藏經裡也有很多是

把一切眾生的苦痛等負面東西都吸

大成就、大學者的著作,不論是寧

進來燒毀之後,就會產生智慧、慈悲的

瑪、薩迦、馬爾巴噶舉派、香巴噶舉

光芒,再呼氣出去的時候,所有的智慧

等等都有,我們都可以學習。

跟慈悲就又都出去,觸碰到每一位眾

現在我們來祈願眾生能成佛,特別

生,他們就能得到我的健康、知識,智

是這兩年經歷了新冠疫情大流行,隧

慧、美好、安康,一切的美好。這就是

道之後的光明應該即將到來,我是這

透過呼吸來修持的自他交換法。

樣想,至少希望是如此。祈願一切都能

自他交換法門是一個非常大的題

和諧共處,願一切的生命都能夠免於

目,由於大家祈請,所以我盡量用極

痛苦。現在請跟著我一起來做迴向!

短的時間來做講解,但在短時間內其

(開示錄音:美國噶瑪三乘法輪寺KTD提供,

實是比較難講得仔細。如果大家希望

聽打:徐姮巧)

21


噶千仁波切/精選問答錄

利他菩提心,往生淨土的種子 有利他心,你可百分百完全確定自己死時,將能到極樂淨土,不會受太多苦,也不會害怕死亡。

問:我該如何避免迷惑,甚至是在面對死亡的挑 戰時,也不忘記本尊?

因此必須絕對相信自己的利他心,即不會受太 多苦,也不會害怕死亡。

答:我們應學習結合所有本尊為單一的本尊,

你也將了解其實所有病痛是好的,能藉此淨化

祂們全包含在單一的本尊,究竟而言,單一的本

自己的惡業,而疾病是前世殺生的業,如今我們

尊是「法身」,這是圓滿次第的涵義。法身是

在淨化此惡業。

「阿彌陀佛」。 在世時,應該熟悉極樂淨土的功德,並再三祈 願能投生淨土,培養完全的信心,相信自己死時 會投生淨土。 淨土是佛以福德創造的,其實所有安樂皆是福 德的產物,或許你可以擺設阿彌陀佛的法相,讓 自己真的熟悉,基本上認為如果自己現在死去, 已做好準備去極樂淨土。 要達到這種確定,必須思維極樂淨土的功德、 阿彌陀佛的悲心、智慧與大力,接著專一發願要 投生極樂淨土。 臨終時,你無懼死亡,並知道自己已準備好, 會去極樂淨土,能這麼想是因為平時的串習。 在那一刻,你只需這麼想,在頃刻之間只想阿 彌陀佛和極樂淨土即足矣,不需想其他的。 重要的是必須「串習」,由於輪迴眾生有強烈

這是地獄的目的,我們到地獄淨化這些惡業, 最終能獲得解脫。我們能透過經歷痛苦而獲得解 脫。 擁有珍貴人身,經歷痛苦是很好的,有道是 身為人,即使是最小的痛苦也能淨化極大的惡 業。 一次的頭疼能淨化多劫投生惡道的業,以珍貴 人身來說,最小的痛苦其實能淨化在惡道的無盡 痛苦,因此這其實是件好事。 如果發生了,由於一個小小的痛苦能淨化大量 的惡業,我們該認為自己多麼幸運。 如此了知時,病痛帶來的痛苦也會相對減少。 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在活著時加以串習,使自 己臨終時能馬上憶念阿彌陀佛。 人們常問這個問題,他們也問我:「我死後會 去哪裡?」

的我執及負面習氣,要馬上有這種確信是困難

其實你該看看自心、問問自己。

的。

六道輪迴的種子就在我們的內心,種子當中任

由於我執,很難直接觀想,因此以破瓦的典

何一個最強大的將會成熟。譬如:

籍為例,其中提到最殊勝的破瓦是修「利他

若是嗔,將成熟為地獄;

心」。

若是癡,則成熟為畜生;

若有利他心,你可百分百完全確定自己死時,

若是慳吝或貪婪,將投生餓鬼道;

將能到極樂淨土,這是因為自己具有利他菩提

若是執著或慾望,則投生為人;

心,這是淨土的種子。

若是傲慢,則成為天人;

22


仁波切開示

若是嫉妒,則成為非人。 我們能看到內心有這些種子,雖然它們被稱為 六種不同的名字,如六道,它們不外是六種煩惱 的運作。

一旦辨認了這些種子,接下來必須知道防止自 己投生該處的方法,也就是培養「慈心」。 若培養慈心,自然會投生淨土,這是我們稱之 為珍貴菩提心的原因。

這是為什麼有嫉妒心的非人一直經歷鬥爭,而

你該做的是守護慈心。若有珍貴菩提心,將得

天神則經歷壞苦及投生惡道等,這些痛苦的種子

到暫時的增上生及究竟的決定勝,因此,你必須

都是內心的六煩惱,任何一個最強烈的將會成

辨別內心的種子並淨化它們。

熟。 若想知道自己會投生何處,你必須看看自心, 只有你能看見內心有什麼樣的種子。

你將投生何處的問題應該由你自己觀照自心來 解答。(系列十一) (本文由噶千佛學會提供)

23


仁波切開示

竹清嘉措心要語

什麼是你真正的家鄉? 「其原處」一詞和我昨天引用的道歌 相呼應。在這首道歌中,密勒日巴說 「原處」意指了悟自身的真正本質。如 果你想知道自己真正的家鄉為何,它就 是你的妄念和一切萬法的本質。 ──西元2014年3月,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宣說於勝乘林 尼寺。 英譯中:施心慧

24

What is your real homeland? The phrase "on their own ground" echoes a song that I cited yesterday, in which Milarepa said that to speak of our own place means to recognize our true nature. If you wonder what your real homeland is, it is nothing other than the abiding nature of your thoughts and all other phenomena.


助印 噶瑪巴言教,讓更多人知道! 一滴水,流入大海,怎樣也不會乾涸; 當我們的點滴之善,流入佛法大海, 就能潤澤有情的心…… 2000年,噶舉教法集結會議上,法王噶瑪巴呼籲應有一 份教界的雜誌刊物。當時,考慮這種長遠的文教事業所需 的經費以及人力,沒有人有勇氣承擔。 然而能讓上師歡喜的佛行事業、行誼,是一刻也不能停 的。因此化育《善報》誠惶誠恐地發心承擔,在上師、三 寶的加持,與大眾的發心護持下,幸能不斷成長。我們不 敢忘記,也不會忘記,這份對上師、三寶的責任。因為, 這就是最好的修持,也匯集大眾對三寶的護持與發心。 法王

噶瑪巴的開示、教示,尊貴上師們的教言,字字

句句,都深烙在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的一滴佛法小水滴, 匯集成為法海,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在有情的內心開 花、發芽。 以此祈願,噶瑪巴

護持 專線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話/02-8967-1019 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想繼續收到

傳 真/02-8967-1069

□我選擇看電子《善報》。

請回信告知!

□我選擇看紙本《善報》。 姓名:﹍﹍﹍﹍﹍﹍﹍﹍﹍﹍﹍﹍

各位敬愛的法友,阿彌陀佛: 感謝您們發心支持《善報》,讓法王

千諾。

噶瑪巴和各大仁波切的智慧

電話:﹍﹍﹍﹍﹍﹍﹍﹍﹍﹍﹍﹍

甘露,利益更多佛弟子。為響應法王環保呼籲,希望法友多運用網路閱 讀,減少紙張、油墨、黏膠、運輸等資源損耗,您可點上http://issuu.com/ hwayue閱讀。如果您想繼續收到暨典藏紙本《善報》,麻煩您來信告知, 我們希望讓需要的人收到,讓來自十方的護持,發揮最大利益。 如您希望繼續收到紙本《善報》,因道場人力有限,請盡量以email告 知:hwayue@gmail.com,或來信: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化育道場《善報》編輯部收,或傳真:02-8967-1069,並請再次提供您的

地址:﹍﹍﹍﹍﹍﹍﹍﹍﹍﹍﹍﹍﹍ ﹍﹍﹍﹍﹍﹍﹍﹍﹍﹍﹍﹍﹍﹍﹍﹍ 電子信箱:﹍﹍﹍﹍﹍﹍﹍﹍﹍﹍﹍ ﹍﹍﹍﹍﹍﹍﹍﹍﹍﹍﹍﹍﹍﹍﹍﹍ 請您影印,填好後,剪下,黏附於明

姓名、地址、電話、電子信箱。 化育道場 敬啟

信片(或裝入信封)寄回。感恩!


2021詠給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第四日開示

從健康的我,到超越「我」 「空性」是《心經》最主要的意義,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去修持《心經》,將意義帶到我們的修持上。

時間:2021年9月5日台灣晚上8:00-9:30

題,雖然沒有次第的練習禪修,但透過一再對自

中譯:妙融法師

己提出這些問題,也能夠成就「止」的禪修。因

把《心經》意義帶到修持和生活 《心經》是佛陀最重要的空性禪修教導之一。 雖然「空性」的道理是《心經》最主要的意義,

為,問題本身就是專注的對境;問題的意義意 涵,也成為了「觀」的對境、「觀」的修持。 提問式修持的重點是,我們的「焦點放在哪 裡」。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如何去修持《心

有些人覺得「我」好像在頭部,有些人覺得

經》,如何將《心經》的意義帶到我們的修持

「我」在心間,也有些人把焦點放在嘴部。所以

上。單純從文字上解釋《心經》並不困難,真正

這裡的重點是,你覺得這個「我」是哪裡的話,

的挑戰和困難,是將《心經》的意義帶到修持以

那就向這個方向去問問題、去提問。

及生活當中。

我們來做個問卷,「『我』是在哪個部位

從禪修的面向來看,主要分為兩類:

呢?」如果覺得在頭部請選一,如果在嘴部這邊

一、「止」的禪修:就是包括之前提過的呼吸

請點二,如果覺得在心間就選三。

禪修。 二、「觀」的禪修:以《心經》來說,觀的修 持,就是看著這個「我」、看著「我的感受」、 看著「我執」。

看「我」,有三招 但要如何去看「我」呢?以藏傳佛教來說,有 很多方式,主要有三種方式。

(問卷結果出來)大部分的同學覺得在心間, 但在西方的人會覺得這個「我」在頭部,少部分 的人覺得在嘴部。 總之,不論感覺「我」在哪個地方,就對著這 個方向去問:「我是誰?」 方法三、深入去問自己更多問題:問更多的問 題,不重複同樣的問題,而是更深入的觀察提 問。例如:「『我』是這個身體嗎?」「『我』

方法一、純粹只是看著「我」:就像第二天的

是我的感受嗎?」「『我』是這個名稱嗎?」

課程提到的,是「不問問題」的方式,純粹只是

「『我』就是這樣的思想嗎?」「『我』就是

看著「我」的感受,看著「我」的概念。

這樣的頭銜嗎?」「『我』就是擁有權勢的人

方法二、重複問自己「我是誰?」:向自己提

嗎?」等等更深入地去提問。

問。首先可以提出一些容易的問題,例如:只是

前兩種方式我們之前都練習過了,第一種「和

問「我是誰?」或「我來自哪裡?」「我到底是

我的感覺同在」,第二種就是提問「我是誰?」

什麼?」就只是一直重複地提這個問題。

今天我們就要更深入地,針對每一個部分去質

有一些傳承的修持,就只是專注在不斷地提問 26

疑、去提問。


仁波切開示

深入去問「我是誰」的練習 首先,身體輕鬆地坐直,放鬆身體 的肌肉, 現在先覺知到自己的呼吸。 接著提問:「我是誰?」 「我是這個身體嗎?」 「如果我是這個身體,那這個身體 的哪個部分是我呢?」 「我是感受嗎?」 「我是各種念頭以及情緒嗎?」 「我是一個名稱嗎?」 「還是我是工作呢?我是工作上的 一個職位嗎?」 「我是地位嗎?」 然後,現在放鬆你的身體還有心, 就這樣安住一會兒。 下次當你非常生氣的時候,可以 問這些問題。當你覺得很沮喪的時 候,也可以問這些問題。當你覺得 很貪著的時候,也可以問這些問 題。當你感覺很憤怒、嗔恨的時 候,也可以問這些問題。還有當你 覺得很困惑的時候,也可以問這些問題。 一開始,問這些問題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感 覺更困惑,也有些人覺得很頭疼,有些人甚至覺 得很害怕,也有人感覺很開心。但無論如何,這

(問卷結果出來)有44%的同學是喜歡「不問問 題」的,有48%的同學喜歡「問更多的問題」, 最少的就是「問重複的問題」,只有12%。 這裡的重點是:如果你現在是喜歡哪一種模式

些問題對我們幫助都很大。

的話,那麼你應該就從這個模式開始去練習。

初學者從喜歡的修持模式開始練習

修持感到疲乏時,轉換不同模式做練習

我想再問大家一個問題。關於我們進行過的三

雖然在藏傳佛教系統來說,我們有很多的傳

個練習:第一個練習:不提問的方式;第二個練

承,但是,重點是我們需要把握住三個重點,也

習:重複的方式,也就是重複的問題,一再重複

就是三合一的方式去練習。

的提問著;第三個練習:問很多很深入的問題, 去問、去找這個「我」。 你們最喜歡哪種方式呢?哪一個模式呢?

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我們依據自己不同的 性格狀態,所以我們就可能會相應於不同的模 式。比如有些人就會覺得「直接與自己的感受同 27


在」,是比較容易的,也就是不問問題的方式相

「我的」也是空性

較容易;有些人會覺得「很單一、重複地問一個

接下來我就要表演一個魔術。

簡單的問題」是容易的;有人會覺得「問更多的問

昨天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明就仁波切在哪

題」這樣做起來比較容易。所以,如果我們只設限

裡?」當時,我覺得我的這個表演,沒有表演得

在某一個方法上、某一模式上,我們其實就很難

很好,沒有很成功,所以,現在我就要來表演一

知道,到底哪一種方法才是真的適合或相應的。

個真正的魔術了。

有種情況是:在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某一種方 法,自己特別喜歡、特別相應,但是當你修持了 好一陣子之後,可能會覺得有點疲乏和無聊,這 個時候如果你換另外一種方法的話,你瞬間會覺

我們要再做一次的問卷,就是:「你能看得到 明就仁波切嗎?」 「1、2、3」(仁波切用綠幕把自己藏起來,只 看得到大拇指的一小點)

得:「喔!這個方法才適合我。對我才是比較好

「你能看得到明就仁波切嗎?」

的。」因為覺得特別新鮮,你就很願意去練習

好的,看看大家的結果是什麼。

它。但是過一陣子之後又會覺疲乏和跟無聊。所

(投票結果出來)還是有41%的同學說是可以看

以,去改變或轉換不同的模式來做練習,其實每 一種模式之間都是互相幫助的,最終的目的就是 讓我們能更好的去認識這個「我」。 28

到的。看起來我的魔術表演沒有很成功。 剛剛是開玩笑的!總之,大部分的情況下,我 們都會覺得這個「我」,是單一性的存在;在大


仁波切開示

多數的時候,我們也覺得這顆頭是「我」、這個 肚子是「我」,或者心是「我」。 但是,當我們在與人溝通的時候,我們表達的 方式會是:「我的手」、「我的頭」、「我的身

我們問任何一個人,大家都會說這顆(右手的) 番茄小,這顆(左手的)番茄大。 好,那麼,魔術開始,現在我會把看起來比較 小的番茄變大。所以,請看著喔!

體」、「我的心」。所以,從這樣的表述,我們

(仁波切右手換拿一顆更小的番茄)。好!那

可以發現,其實這種種部位並不是「我」,但

麼,現在哪個是大的(番茄)呢?看看我,我是

是,它是「我的」什麼東西、「我的」所屬。

不是很厲害。我什麼都沒有做,就可以把原來是

換句話說,身體它並不是「我」,但是它是 「我的」身體。或者,這個心並不是「我」,但 是它是「我的」心。平常我們想的時候,覺得這 些都是「我」。但是當我們在表述、在與人溝通 的時候,我們卻會說那是「我的」什麼。

小的番茄變成大的番茄了。 所以現在這個番茄是大還是小呢?你其實沒有 辦法說是大或是小了。 所以我們可以說「大或小」,本身並不存在, 「大或小」無法自己單獨存在。如果與另一個小

因此,當我說:「我的身體」、「我的心」的

來比較,就是大;當它與大的比較時就變小了。

時候,那麼,這個「我」又是在哪裡呢?因為透

這裡的邏輯是:如果所謂的「大」是真實存在

過我們的表述,我們會發現到「我」並不是身

的話,那麼它就要永遠都是大的;如果所謂的

體,「我」也不是心,好像有一個另外很單一的

「小」是一種很真實的存在,它就應該是要一直

「我」是在那裡的。但是,當你很認真的去看著

都是小的。

那個「我」的時候,其實你並找不到它。它只是 一個概念。

所以空性的意思是:「並沒有自主的存在」, 就是它「本身沒有一個自生自性的存在」,因此

當我們真的仔細去觀察分析時,會發現這個身

它可以是無限的,就好像如果你想要寫一些東西

體也並不真的存在,心也不真的存在,一切的現象

的時候,就需要有一張白紙,在白紙上我們才能

也不真的存在,它們都是空性的。就像我們之前提

夠塗寫;如果白紙上都填滿了,我們就沒有辦法

到的四種甚深,這四種甚深裡的第一個甚深就講

書寫了。

到:「色即是空」。這是我們之前也討論過的。

第二個甚深:空即是色 今天我們要再來討論第二個甚深——「空即是 色」這個內容。

空性是沒有自生自性的存在

如果你想進行一些數學計算,首先你是需要有 「零」做為基礎。如果沒有零,所有的計算都是 不可能發生。此外,整個天空,整個的空間,就 是因為它是空的,因此我們可以在這裡,一切可 以在這裡存在著、發生著;就是因為是空的, 所以一切都有可能性,所以我們說:「空即是 色」。

當我們說空性的時候,並不是說它是空無的,

我們會發現兩件事,一個是「空」,一個是

不是什麼都沒有的;事實上,就是因為空,所以

「色」,但是,這兩個是不同的東西嗎?其實它

能發生一切。

並不是一個分開不同的東西,事實上它們是一體

我還要再進行另一個魔術。「1、2、3」(仁波

的,就好像「火與熱」以及「水與濕潤」是一體

切雙手各拿一顆番茄)。大家可以看到嗎?這是

的狀態,因此在《心經》提到:「色不異空,空

兩顆番茄。你們看看,哪一顆番茄比較大呢?我

不異色」。所以,要去了解它們是一體的,並不

左手拿的番茄是比較大的,右手是比較小的。

是不同,並不是分開的。這是非常重要。 29


好了,我們現在了解了《心經》。所以這個四

惡業與輪迴因為是空性的,因此我們能夠解脫

個甚深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們了解了道理,其

輪迴、解脫惡業;如果它是真真實實存在的話,

他是很容易的。

我們就不能真的解脫。那麼,對於涅槃也是一樣

八甚深 接下來,我們看的是「八甚深」。 所以,在這裡,其實可以分兩大類:第一類的 甚深屬於「四個甚深」,這是我們之前一直都提 到的;第二類的甚深稱為「八個甚深」。

的道理,換句話說,當你知道涅槃是空性的時 候,那本身就是涅槃了。

不增、不減 接著講「不增不減」。因為一切都是空性的, 所以因此也沒有什麼可去增加的、可去增長的,

「八甚深」主要談到:就是因為是空性的,所

也沒有什麼是要去減少的,或是要去排除的。一

以我們是沒有辦法去給予定義的。因為並不真實

旦我們能夠認識「沒有什麼可去增減」的時候、

的存在,因此也無法有任何概念,以及沒有任何

認識到空性的時候,我們就是成佛了,就是證悟

的特性和定義。

了。

不生、不滅 因為空性並不真的存在,沒有真實的存在,因 此我們可以說是無生的——就是沒有出生、沒有 發生。換句話說,我們也都是沒有出生的、沒有 發生的。

到這裡,我們把見地的部分講完了。

第四大綱:禪修 接下來講修的部分。事實上,修的部分——也 就是禪修的部分,我已經教給各位了。 我是以經驗的教導、引導來作為我的教學模

因為是無生——可以說是「不生」,所以也不會

式。如果我們要等到之後講到才來做練習,可能

有死去,換句話說也就是不會滅去——「不滅」。

時間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是一邊修、一邊體驗、

所以也可以說,因此我們也都是不會死掉的。

一邊講解,這就是我的模式。所以在禪修的部

但是,我們的感覺上卻覺得我們有出生,我們 甚至在經歷著衰老,最後好像也會走向死亡。這 一切的感覺,事實上都只是一種幻象、惑相而

分,可以說我們之前就已經講到了。

四念住:覺知「身受心法,都是空性」

已,一旦我們證悟到空性,我們就不再死亡了。

我們的禪修是建立在四種基礎的覺知上,也就

在證悟了空性的情況下,我們不在任何地方,卻

是去覺知身體、覺知感受、覺知心,以及覺知一

又遍於一切地方。

切現象——也可以說萬法的現象。

不垢、不淨

佛陀最初在瓦拉那西鹿野苑給予教導的時候, 他其實就提到了四個覺知,它的專有名詞叫:

接著談「不垢」及「不淨」。不垢不淨是說

「四念住」。那時,佛陀就說:覺知身即是身,

「沒有惡業了」,「也沒有不善的、不好的部

覺知身是無常;覺知感受即是感受,感受是無

分」。為什麼呢?因為是空性的。

常,以及心和現象萬法都是同樣的道理。這是佛

也就是,這一切並不真實的存在。同時所謂

陀初轉法輪時的教導。

「能夠解脫業力」的或著「解脫輪迴」的這個面

佛陀之後在第二次轉法輪的教導,也就是在靈

向是空性的。輪迴、業是空性的,各種垢染也是

鷲山給予二轉法輪教導時,這時佛陀說:身是空

空性的,涅槃也是空性的,所以這樣多棒啊!

性的,受是空性的,心是空性的,以及一切的現

30


仁波切開示

象萬法都是空性的。 這裡講到的「修」,就是《心經》裡的「是故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這裡其實我們之前也 練習過了,也就是我們要去認識身是空性的。 一,身是空性 我們之前做的練習是去問:「我是誰?」「我 是身體嗎?」「如果是身體的話,是哪一個部分 呢?」透過這樣的問題,我們就會一步一步地發 現:身體是各個部分的組合。再往下觀察下去, 我們甚至沒有辦法找到任何一個實質的部分,於 是我們透過覺察、覺知身體,我們看到一切都是 空性的。 二,受是空性 「無受」這個受也是一樣的,感受也是空性 的。比如舒適、不舒適等等的感受,這個練習, 我們並沒有一起練習過,但是它和身體的練習是 同樣道理,是以此類推的。 三,心是空性 接下來講到「無想、無行、無識」,這三個就 屬於覺知心的層面,也就是覺知心是空性的。 四,法(現象)是空性 前面說覺知身是空性的、覺知受是空性的、覺 知心是空性之外,還有最後一個,也就是覺知一 切的萬法現象都是空性的。所以經典提到了「無 眼耳鼻舌身意」,還有「無色聲香味觸法」,這 可以說是指一切的現象。 一切現象之外,還有「無眼界,乃至無意識 界」,這裡主要談到的是在《阿毘達磨》以及許 多經典當中所提到的「蘊」、「處」、「界」, 這其實就是指一切的法相,一切的萬法。一切的 萬法,一切的現象都是空性的,所以在這邊講的 都是無、無、無……。

覺知「十二因緣,也是空性」

講到:「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 無老死盡。」 所以在修持上來說,都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

此外,不只如此,還有十二因緣也是空性的。

指:我們心上所顯現的一切的相,都是空性的。

從十二因緣的第一個無明開始,到最後的老死,

當然,不論你是修持四甚深也好,或剛剛講到的

這十二個因緣的循環也都是空性的。所以在這裡

八甚深,其實都是可以的。 31


到這裡,修的部分就結束了。再接下來就進入

沒有要去減少什麼,或者去排除什麼、去阻止什

到應用,或者說行持的部分。

麼,因為都是空性的。

覺知「連四聖諦,也是空性」

認識空性,但要尊重世俗諦

補充一下,這一頁還有講「無苦集滅道,無智

剛剛講了一大堆,好像是我們不需要去做什

亦無得」,也就是連四聖諦――「苦集滅道」也

麼,連要去達到什麼、做什麼好的,都是不需要

是空性的,最後連智慧以及證得,也都是空性

的。但是,在這邊有個很大的一個「但是」,這

的,所以,覺知萬法是空性的,到這裡為止。

個「但是」就是――在我們還沒有完全證悟空性

第五大綱:行持 接下來就講我們要如何去行持、去行為。

不刻意制止,也不刻意增長

之前,我們仍然還是會有所得的,還是要有所達 到的,我們還是需要做好,我們還是會有業力, 而且我們還是會有因緣緣起的各種力量,這些都 還是發生著的。 這就好像仁波切剛剛拿起這個杯子,這個杯

這裡是說,我們在生活當中,其實就不需要過

子,以及杯中有水。雖然這個杯子是空性的,這

度的去制止什麼、阻止什麼、減少什麼,以及要

裡面的水是空性的,甚至我也是空性的,但是,

去增加什麼或增長什麼。比如:我們要做得好、

我們不能因為「這是空性的」就不喝水了,因為

要有善業、要去布施、要積聚福德、要成為好的

不喝水,我們是會渴死的,即便死也是空性的,

佛教徒、要成為一個多好的什麼人等等。這樣的

但是,在我們還沒有證悟空性之前,這些還是會

一種刻意的增長——多做什麼、增加什麼,是不

再發生的。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現在仍在這

需要的。既然沒有所謂的達到或得到什麼,因此

種迷惑的幻象當中,因此在行為上我們要做的

32


仁波切開示

是,必須要去尊重世俗諦,要尊重世俗的層面。

《阿毘達磨論》。

所以我們還是要知道是有業力的,因此我們還 是要積聚善業,我們還是要去助人,我們要布

提問二:如果沒有「我」,誰在感受身體的疼痛

施,我們要修忍辱,我們要做好人,要做一個好

呢?日常生活中,有一個「我」去工作、去交朋

的公民,我們要成為一個好的佛教徒;這一切,

友、去學習等等,沒有了「我」,日常生活好像

在我們現階段來說還是必須要有的。

不能運作了,這個困惑怎麼處理呢?

見地寬廣,行為謹慎

答:這個問題,主要是突顯了可能是對於空性 的認識有點錯誤了。所謂錯誤,就是把空性還是

當然,當我們在做這一些好的行為時,在我們

當空無的方式去理解。我們有提到,空性並不是

的心上仍然可以保持著一個很寬廣的見地,這個

什麼都沒有的,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個「我」,

見地就是認識到一切都是空性的,我們認識到輪

並不是一種空無的狀態,它只是並不真實的存

迴其實也就是涅槃,一切的苦與煩惱也是空性

在。

的。因為透過這樣的認識,我們的心是非常坦蕩 與無懼的。 所以,你的見地可以是非常的廣大、非常的沒 有恐懼、非常的寬廣,但是,我們在行為上還是

我們之前就提到,雖然「色即是空」,但是我 們也要認識到「空即是色」。所以,我們之前講 的四個甚深,我們是四個方面都是需要去認識與 理解的。

要非常的謹慎、小心、良善;在行為上,我們還

我們之前就講到,所謂「我」,其實是可以有

是要認識到、要知道、要尊重世俗的一切顯相。

三種層次的。第一種層次叫做「不健康的我」,

接下來講:「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這個是我們要放下的。因為它對於「我」的認知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

是單一性的、恆常性的、主宰性的,就是認為

想,究竟涅槃。」就是當我們了知空性之後,我

「我」是這樣的一種存在,真實的認為「我」是

們的心就不會滯礙在心的種種概念上面,因此我

一種「單一」、「恆常」、「獨立」、「主宰

們能夠真正的沒有恐懼,無懼,以及沒有痛苦。

性」的存在,所以這其實是不好的。

(仁波切口傳)

問答 提問一:德噶禪修時說的「覺知」和五蘊中的 「意識」有什麼不同?或者,它們一樣嗎?

這樣的狀態反而會使我們沒有辦法去交朋友、 沒有辦法去幫助別人,甚至會因此毀掉了自己、 傷害了自己,所以這個是我們需要放下的。 第二個層次是「健康的我」。擁有「健康的 我」的時候,像現在我們能夠上課、能夠修行、

答:德噶所說的覺知,其實是包含著我們剛剛

能夠修持慈悲、能夠助人、能夠布施等等,這些

說五蘊裡的受想行識,可以說受想行識的本質與

都是屬於「健康的我」的體現。所以,「健康的

基礎就是覺知。我們另外給它一個名稱,它也可

我」是存在於世俗諦層面的,但是也需要去尊重

以稱為「自覺」,也可以稱為「自明」,也就是

於世俗諦,就好像我們也需要喝世俗諦的水。

和我們使用的「覺知」是相同的意思。

所以這種一般正常健康的世俗層面的「我」,

五蘊當中的識蘊,其實只能「認識」,它是

是應該完全被接受的,是可以的,我們也是用它

「沒有辦法去辨別」的這樣一種心識,它沒有辦

在運作的。那麼,至於第三種「我」,是超越了

法去分辨是好、是壞、是樂、是苦等等,它是沒

我的「我」,這也就是《心經》在講的空性。

有辦法分辨的。這個五蘊的說法,主要是來自於

(系列三〈圓滿〉) 33


措尼仁波切/2021線上課程.第二堂「好好和生命說再見」

活得像面鏡子,一切自解脫 在這一面本覺的鏡子當中,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反影。 但是一切出現的反影,最終都是會自解脫的,包括死亡,都會在這一面鏡子當中自解脫。

時間: 2021年6月27日第二節:下午4:10~5:30

濘路上開車」這件事情,我是有一點猶豫。之前

翻譯:施心慧

我也談到,其實所有的修持都是為最終的告別作

審定:台灣芬陀利迦佛學會 聽打:徐姮巧

「你知道怎麼開車嗎?」 有一個問題是總會提到:可不可以給我一個很 棒的口訣,教我開車的時候,如何穿過泥濘的道 路?

準備。所以在生處中陰,也就是還活著的階段, 如果沒有把死亡納入活著的階段裡,光知道死的 過程、還有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等,都只是概念 上的事情。

把死亡帶入修持,才能面對死亡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把死亡這件事納入修持,

這是非常好的問題!我的答案是:「你知道怎

那你的修持跟死亡之間就沒有建立起橋樑(連

麼開車嗎?」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開車,對不起,

結),所以就算你清楚五大何時會次第消融,紅

你得要先學會開車再說,之後我再給你口訣。

明點什麼時候會出現等等,其實對你是沒有幫助

像這類的問題是一再重複提出來的,現在人們

的,因為當死亡來臨,不管你知道它的過程或不

都很沒有耐性,他們想在沒有接受過任何駕駛的

知道過程,這一切本來就是會發生的。但如果你

訓練課程之前,就要去開那種泥濘道路。就像很

在修持中根本沒有把死亡題目納進來,就算你知

多人會問我:「可不可以多說一些關於臨終的教

道這時候是紅明點出現,也不知道那個時候要做

法?」

什麼。所以其實真正重要的,我們需要的,我們

死亡過程是一步步發生的,事實上現在並不需

能做的都取決於「現在」。

要知道這些,但是要怎麼經歷那些是很重要的,

「現在」很重要,「現在」會影響「那個時

這個部分就取決於我們還活著的「生處中陰」階

刻」。也就是說,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我們到

段,而最終的告別或者臨終是另外一個中陰,所

底有沒有把死亡納入修持裡,以及我們的修持進

以就算你知道死亡過程會經歷哪些徵兆,在概念

行得如何?因為臨終的時候,我們會如何去面

上都很清楚,可是如果沒有真正的修持,就好像

對,取決於現在的我們怎麼做修持,這影響是非

你並不知道如何開車的話,那麼就不懂怎麼樣去

常大的。

運用這些關鍵的要點。所以前提是,你必須要懂

因為這個很重要,所以我現在想要花一點時間

得怎麼開車,要先理解這件事的原理,口訣才有

來談談,怎麼樣把死亡帶入我們的修持,讓它成

可能成為實用的要點,否則那些東西不會起太大

為修持的一部分。這個部分其實跟立斷的修持很

的幫助。

有關係的。

對於「沒有接受過駕駛訓練,就來談如何在泥 34

現象(實相)分為兩類:一種是自性是變動


仁波切開示

的,另一種是自性是不動的。對於 這兩種實際狀態,我們必須都要理 解。在動的現象裡又可以分成兩 種:一是屬於不清淨的、迷亂的現 象;另外一種是屬於清淨偏向於本 智的面向,生跟死都是屬於變動現 象中的一部分。 由於我們不清淨的業力跟煩惱, 產生了迷惑顯現,所以就有了出 生跟死亡的顯現,但是在實際的狀 態中、在實相當中其實是無生無死 的,在顯現的狀態中是有生有死 的。 為什麼在實相中是無死呢?因為 真實的實相是無生的。因為這個原 因,我們就必須要認識到無生的實 相。實相本身是離戲的,為了要認 識這一點,我們就必須要認識到本 覺。如果我們能夠認識無死,就會 知道所謂的死亡也就是法身。

開始打破概念框架吧! 在談這些的時候,必須要讓我們 的概念能夠跳脫平常習慣的概念, 如果我們一直卡在現在這一場夢 中,就無法有不同的思考。 舉個例子,譬如你昨天晚上做 夢,夢到了一隻大象,這隻大象是 無生的,也就是這隻大象事實上從 來沒有出生過,但是牠卻因為你而 生起。 「請問,大象的父親是誰?」

措尼仁波切說:「你是沒有辦法抓住虛空的,但是你可以成

「沒有!」

為虛空。我們要做的是去覺知它,然後讓自己處在那樣子的

但是這隻大象顯現出來會被你經

狀態中,就讓自己處在那個鏡子的狀態中,然後接納所有的

驗到,那你會想:那隻大象是無生

反影,讓它們都能夠自解脫。」

的嗎? 現在談的內容其實非常的甚深, 35


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很神祕的狀況。

變動與不動如何相依?

方式發生,包含死亡、包含昨天發生的一切、包 含所有一切,都是一樣的現象,沒有什麼大不了 的。就如同「昨天」已經逝去,「今天」來了。

我們剛剛講到,怎麼將死亡帶入修持。首先要

有個稱為「死亡」的事件來了、走了,都是可能

理解實相有兩種狀態:一是變動的狀態、一是不

發生的。但那面大鏡子「明空雙運」從未止息。

動的狀態,在變動的現象裡又可以分成兩種:一

所謂的死亡,跟其他任何一個反影都沒有什麼

是屬於不清淨的現象,另外一種是屬於清淨偏向

差別,就只是反影,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所謂

於本智的面向,生跟死都是屬於變動現象中的一

的死亡,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它不過就是個

部分。

反影而已,一個東西死去,然後就會帶來另外一

屬於變動的現象還包括哪些呢?在現象的變動

個生命的開始。

當中,無論是外在的現象、理智心的活動、情緒

這一切的反影、一切的現象,就是這麼一來一

等等的變動中,我們都需要找到「不動」,認出

去、一來一去,就只是這樣子而已。所以在不動

來!而且我們也要知道,事實上就是因為這不動

的這面廣大的鏡子本身,它是空性跟明晰不二的

的現象,因而容許所有的變動能夠發生。這一切

狀態,而這個明空不二是不會消失的。

的變動,當它從不動發生的時候,是以鏡中影像

可是當我們這麼說的時候,並不代表這個心

的狀態出現,在現象的變動當中,無論是外在的

的本質、這個明空不二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一、

現象、理智心的活動、情緒等等的變動中,我們

恆常的狀態,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它就是

都需要找到「不動」。

萬法實相的狀態存在那裡。所以在這個不動當

這「不動」容許所有的「變動」以鏡中反影的 36

中,就產生了所有的一切變動,這一切的變動


仁波切開示

看似以生、住、滅的方式不斷的循環發生著,

一切,包括我們的念頭、情緒、煩惱甚至美麗的

我們所謂的生跟死,都屬於這個變動循環中的

怪物,我們應該讓這一切,都容許在鏡子裡發

一種現象而已。

生、存在。即便它們在鏡中都反射出來了,我們

當我們談到要想達到「不畏死亡」的狀態,就

依然不失明空的狀態。

必須要認識這一切,否則的話,我們的執以為實

這裡很重要的事,就是要學會怎麼去舞蹈,你

(reification)、執取會固著在很狹隘的某個特

並不會因為你想要保持明空的狀態,然後就去阻

定的時間中,你就會失去現象之間彼此的連結。

擋一切反影的發生;你也不會因為讓這些反影發

這裡並不是做廣告,但是我真的很鼓勵大家去上

生,而失去了明空的狀態,如果我們只能處在其

「立斷」課程,這個課程也不一定就是要由我來

一的狀態中,我們就不是在進行一個二諦雙運的

教授,如果有適合的好上師,能夠教導,大家其

舞蹈。

實都是應該去上課。類似能夠指引心性、幫助你 認出心的本質的所有的課程,都應該去上。 因為如果沒有認出心的本質,那麼就沒有辦法 在中陰的階段好好的經歷,就算你現在對中陰的

我們通常會有一個毛病,就是不想含納其他的 東西,只想要有一面非常清淨的鏡子,也就是我 們想要空性,但是卻不要任何的顯現;但問題 是,這顯現本身就是空性啊!

過程都有清楚的認識,但在沒有認出心的本質的

「想要沒有任何顯相的空性?」

狀態中,這一切不過是一些資訊而已,在我們真

請大家一定要相信我,事實上你找不到不帶任

正面臨中陰的時候是沒有幫助的。為什麼呢?因

何顯相的空性。所有的空性都是跟顯相並存的,

為你並沒有真的拿到經歷中陰的那個駕駛執照,

如果你找到了沒有任何顯相的空性,那這空性就

也就是你並沒有認出心的本質!

會變成一個恆常的東西。

一切不過是反影!

你要記得,鏡子裡一定都有反影的。你看過任 何一面鏡子沒有反影的嗎?不光是你漂亮的臉,

所以,我們應該要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想辦

還是你把鏡子朝向任何方向,裡面總是會映照出

法讓自己能夠安住在子光明當中,讓自己保持一

什麼東西。比如佛陀的反影、證悟的反影、地獄

個開放的狀態,接納所有的一切,因為這一切本

的反影、自己的臉等等,鏡子一定多少都會有一

來就只是反影而已。

些反影的。這些反影會改變,鏡子不會改變,所

所以我們可以讓自己打開,接受這個反影的世

謂的動跟不動,永遠都在一起的。

界中所發生的一切,這些最大的一件事可能就是

問題是所謂動的部分,可能是不一樣的東西在

死亡吧!但是我們要知道,死亡也不過就是這個

動,它可能是清淨或不清淨,就連阿彌陀佛的淨

反影世界中的一個反影而已,有這樣認識的時

土也是變動的啊!譬如我們塑造出來的佛像,佛

候,當我們面臨死亡的時候,就可以讓自己成為

像雖然放在這裡不動,看起來是不動的,事實上

那一面鏡子,然後在鏡子當中讓死亡的反影能夠

也是不斷在變動的,因為它就是一個無常的東

顯現,這就是我們現在就要練就的,不斷的修持

西,更不用說在淨土中的阿彌陀佛,絕對是會動

讓自己在死亡的時候,真的可以成為那面鏡子。

來動去的。

顯現本身就是空性啊!

因為鏡子裡出現的大部分反影都是不太好的反 影,所以希望最好什麼反影都不要,基於這樣的

當我們在進行修持的時候,我們安住在心的本

狀態,我們常常凍結了自己的本覺,這樣凍結的

質中,希望在這個狀態裡,我們能夠接納所有的

禪修後,頭就會緊繃得像鐵塊一樣。如果這麼 37


做,所謂的舞蹈、流動或開闊等等,這些都會不 見了。這就像你想抓住一個沒有辦法抓住的東 西,但是還是企圖想去抓住它。

沒法抓住虛空,但可以成為虛空

死亡也是反影,讓心放鬆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我們可以認出明空不二的話,我們就可以 說已經認出了本覺,當我們認出本覺的時候,我 們就會知道,在這一面本覺的鏡子當中,會出現

你是沒有辦法抓住虛空的,但是你可以成為虛

各式各樣的反影。但是一切出現的反影的最終,

空,所以我們要把「試圖抓著虛空」這個企圖丟

都是會自解脫的,包括死亡,也是跟其他的反影

掉,我們要做的是去覺知它,然後讓自己處在那

一樣,都會在這一面鏡子當中自解脫。

樣子的狀態中,就讓自己處在那個鏡子的狀態

所以我們並不需要去疑惑死亡到底還距離我們

中,然後接納所有的反影,讓它們都能夠自解

多遠,或者它有多麼的可怕。事實上,能夠這樣

脫。

的認識死亡,它何時要來都是ok的,因為你都已

我們常常說我要讓嗔恨、貪欲、嫉妒解脫、讓

經準備好了,所以你這個「死亡」並不必須一定

一大堆狗屁嘮叨的事都能夠解脫,可是碰到美

要照你安排的某個時間來,因為我們已經隨時都

好、喜歡,包括愛等等,就不想讓它們解脫,如

準備好要面臨我們的死亡,而且我們都做好了準

果我們帶著這樣的態度修持,那這個修持就是偏

備,包括適當的去跟某些對象做告別。

頗的,所以,包括「死亡」,我們都應該將它含 納入修持當中。

因為這時候,你已經對自己的心非常了解,而 且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修持,你更清楚當你面臨死

我有一些想法,但語言上可能沒辦法適當的表

亡的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只有你自己知道的那個

達,不過大家應該都能明白,重點就是無所畏

部分,那個時候應該怎麼做,你都已經非常清楚

懼,然後不要挑三揀四,也就是你必須要讓自己

了。至於死亡第一個階段,也就是面對其他人,

面對所有的現實,包括所有的一切。不管好、壞

你都已經處理好了。不管是你的婆婆或者任何跟

或者是有壓力、沒有壓力等等一切現象,甚至死

你有關聯的這些人,包括你身後財產如何處理,

亡。

你都已經安排好了,還有一些你應該要說抱歉的

我們都要讓這一切都變得是很平常、清淨且友

人,你也說了抱歉,即便沒有辦法當面跟他們道

善,而且你對它們都是知道的,不是在無知的狀

歉,但是你在心裡也跟他們道歉了。當你能夠把

態下,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死亡到底有什麼可

這一切對外、對內的部分都完全準備好的時候,

害怕的?也就不需要害怕死亡了。

你就已經有了那個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所有發生的

而且,你知道自心的本質就是佛性,也知道真 正的實相其實是無生的。但是在這個無生的實相 當中又是明空不二的。

現象。 所以有一句話說:「所謂的瑜伽士,也就是真 正修行的行者,他是隨時都準備好要告別的。」

我們要知道,明跟空一定是一起發生的,可是

所以做為現代的瑜伽士或者瑜伽女,就是你已經

明的部分是會展現各式各樣的變動,不管是清

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就像之前的假設,即使現在

淨、不清淨,各種的不同的變動,都是會發生

你只有30天的生命了,也沒關係,因為你都已

的,但一切的變動的本質又都是空性,所以這裡

經準備好了,也許再多給一點時間,不論是60

面就有空的不變,但又有明的變動,這兩者永遠

天或90天,其實都沒有關係,因為當懂得把死

都是在一起的。

亡納入修持,你的心就會變得很放鬆,而且這個 放鬆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放鬆。

38


仁波切開示

其實我最近做了滿多相關的修持,那是非常特

態,把死亡帶到我們的修持。不管你做的是什麼

別的一種放鬆狀態。我們人生中,死亡可能是最

修持,是如夢如幻修持或是阿彌陀佛、本尊的修

恐懼的一件事情,但因為你已經把死亡納入修

持等,這一切其實跟死亡的主題都是有關聯的。

持,就沒有什麼事情好再害怕的了。

所有的修持都跟臨終有關連 所以我們要知道,所有的修持都跟我們的主題

我們要知道,所謂的死亡還有再生,其實是一 個完整的過程,所以死亡並不是獨立的事情,所 有的一切都是有關聯的。重點是,我們要知道怎 麼把它連結起來。

相關,並沒有一個獨立做告別的教法,因為所有

講到修持的部分,你可能會產生一個疑惑,你

事情都是有關連的,它們連接起來才能夠發生。

可能想:「我現在做的是皈依的修持,皈依修持

我相信大家都是非常聰明,都了解我們要做的

跟死亡到底有什麼關聯?」

事就是好好觀察自己,讓自己做的修持都能夠幫

是有關聯的,包括慈悲、心性甚至氣脈、微細

助我們從中解脫,能夠幫助我們面對臨終時的狀

身的修持,或是持咒、迴向、累積福德資糧、佈 39


施、繞塔等等,這一切都跟主題「死亡」有關連

道中陰的各種階段細節,那些知識對你也是沒有

性,而且它們本來就是相關的,重點是我們要去

任何實質幫助。因為當你真正死亡的時候,你身上

認識,把它跟死亡主題連結在一起。

沒有配戴好該有的工具面對它,也就是說,我們現

問答

在就應該好好的學習怎麼樣去認出心的本質,理 解所有一切中陰的顯相都是如夢一般。

問4:我母親臨終的時候是進了加護病房,之後

如果你沒有這些認識,在那個時候,就算有再

就陷入半昏迷的狀態,轉到安寧病房之後,仍處

多的知識也沒有辦法讓你解脫。所以實際上在我

在昏迷不醒的狀況。請問仁波切,如果自己處在

們經歷死亡的過程當中,會有一個很短暫的時

這種狀況下,應該怎麼做呢?那個時候還有覺知

間,你會好像昏倒一樣,當這個感官無法運作之

嗎?又或是像失智?如果腦部有惡性腫瘤的話,

後,會有短暫、類似昏倒的狀態,這時間非常的

其實感知會變成是扭曲的,那個時候可能連佛號

短,在那之後,你的明性很快的就會到來,這個

都沒有辦法持誦,這種情況應該要怎麼辦呢?

明性到來的時候,你有沒有辦法掌握那個時間去

答:很好的問題,我會說不要擔心。

做你該做的事情,就取決於你的業力是怎麼樣,

就算你在臨終的時候是處於昏迷狀態,甚至失

你的業力會在那個時候發揮效用。

智的狀態,如果你現在就能好好的修持,讓自己

所以請大家現在就開始做修持,一直修到你沒

準備好的話,那麼遲早這一切都能在你面前揭示

有辦法再修的時候,你累積下來的一切修持會對

開來。

你有幫助的。

為什麼這樣子講?因為你自己的業力從來都不 會搞錯,業力是怎麼樣?它自己就會產生它相對 應的狀態,業力絕對不會忘記什麼或者說不是這 樣的狀況,業力一定都是非常精準的。就算我們

問5:如果沒有把握重要的時刻,該怎麼辦呢? 答:那就試著抓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機 會,但重點就是你現在就要做修持。

在臨終的時候是處在昏迷的狀態,但其實也有很

就算錯過了死亡過程的重要時刻,可是如果之

多人說,在昏迷的狀態裡,還是有明晰在裡頭

前你已經累積了很好的善業,好好的做修持、累

的。

積福德資糧等,那個時候你的善業就會照顧你,

當我們死亡,外在的氣息停止的時候,其實在

所以你是不需要擔心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累

那個階段之後,有一段時間會有更強烈的明性出

積兩種資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因為當我們

現,這個時候你已經不再需要倚靠外在身體的感

錯失了智慧資糧該發揮作用的時候,至少還有福

官來運作,所以這時候也跟大腦沒有關係了。當

德資糧在那裡,也是可以幫到我們。

你不再依靠外在的感官去認知事物的時候,這時 候反而會為你打開另外一扇大門。 當明晰出現的時候,是你自心本身在運作,跟 你的身體沒有關係。所以才會說,最好是我們活 著的時候就要好好的修持,這是很重要的。透過 修持創造出來的業和習性,那個時候就能夠帶領 我們解脫。

問6:如果往生的時候真的能去到極樂淨土,那 我還能跟隨自己的上師嗎?因為我一直希望能夠 生生世世跟隨上師。 答:你這個願望很好,但是不要擔心,你跟著 阿彌陀佛就對了,阿彌陀佛就是你的上師。 你不要去分:「這個是這個上師、那個是那個

所以事實上,你並不需要有這類的擔心,最重要

上師、我喜歡這個上師、不喜歡那個上師,然後

的還是現在就要修。如果你現在不做修持,就算知

我一定要在證悟之前跟隨某個上師……」這些想

40


仁波切開示

法其實都是貪著。你要知道你的上師是一個如夢

譬如我們現在都還健康的時候,如果可以經常

般的上師,你很珍惜跟隨上師的機會,但是不要

生起這樣的信念,就算我是死在加護病房,我也

緊抓著不放。說不定真的去到了阿彌陀佛極樂淨

會祈願在那種狀況下,任何在我身體上的移動都

土,你從感知上會認為阿彌陀佛就是你的上師,

不會影響我安住在自心本質中。在健康的時候,

也是不一定的。

就要常常發起這樣的心念,如果你現在經常有這 樣的意念,那我相信在真正死亡的時候,情況會

問7:仁波切說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不一定是已

有所不同的。

經證悟成佛,這樣算是一種解脫嗎?您說往生到

我們所面臨的死亡是怎麼樣的狀況,其實是很

阿彌陀佛淨土修行不會退轉,這是指初地菩薩

難說的,所以我們要準備好接納任何的狀況。因

嗎?

為有可能是意外而死,或者是在很可怕的狀態下

答:是不是已經登地了,這個很難說,可以確

死亡,只要我們現在不斷的發起意念,祈願不管

定的是,如果你真的去到阿彌陀佛淨土,那是很

碰到什麼狀況,都可以死亡後認出自心本性,都

保險的一個地方,代表你不會回到輪迴當中的六

能認識出母光明,那就會產生很大的一個力量,

道。那時候的你,應該還沒有證悟,依然要繼續

它會影響我們實際死亡的一些狀態。在這邊,你

修持,讓你能夠遠離一切的遮障、捆縛。除非你

的意圖就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斷的修煉然後證悟,以化身的狀態再回到輪迴 中,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譬如我們某天必須要在早上4點鐘起床,即便 在睡前你生起這樣的意圖,然後你去睡覺,睡眠 中,你可能做夢或忘記了等等的,大多數情況下

問8:如果是死亡的時候不在家裡,很快就被放

就會在4點自己醒來。我自己就常常這樣子,睡

到冰櫃去,這個對於認出自心的本質會有很大的

前只是把鬧鐘設好時間,然後做幾次的觀想,隔

影響嗎?

天就會在早上4點自己醒來。

答: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一個答案,

你並不需要一直緊緊的說:「我要怎麼樣、要

為什麼呢?因為其實在以前的那個時代沒有冰櫃

怎麼樣」,不需要這樣,只要保持好你的意圖就

這個東西,這件事情在教本裡是沒有提到的。教

可以了。當你抱持著一個好的意圖,就不用太過

本裡經常提到的就是死亡以後,最好不要過多的

擔心。實際上,在死亡的時候,當母光明出現的

移動。我想放在低溫冰櫃這件事,可能不會是個

時候,你自然就會想起來,因為那個時候,你的

問題,移動身體這件事可能問題比較大。譬如你

意圖、福報跟業力就會牽引、幫助你能夠想起

是修行人,你在死亡的時候讓自己處在禪定的狀

來。

態,可是如果你的大體被大幅的移動,這可能會 開啟你身體的某一些門或入口,可能會讓你的心 識從不是很好的地方跑出去,這是可能會產生的 問題。

OK,謝謝大家,謝謝所有來參與這次課程的 人。 最後我們一起迴向,以我們累積的福德善根, 祈願所有疫情與災害都能夠平息,世界和平吉

如果可以的話,死亡後的身體如果可以停放不

祥,祈願所有的眾生,能夠懷抱愛跟慈悲,將所

動至少1天,那當然是最好的,可是現代這個時

愛的人納入愛與慈悲的大傘之下,以這樣子的善

候,很多情況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但是即使有

根,祈願我們都能幫助他人,面對他們臨終的狀

不可控的外在狀況,在這個重要的時刻,我們自

態,也讓我們自己能好好去經歷自己內在的旅

己的意圖到底是怎樣,就很重要了。

程,直到我們證悟。(系列二) 41


多傑仁卿喇嘛/「修持與生死」開示

生圓二次第,喚醒內心的佛 因為被八識障蔽,我們從無始輪迴以來就開始輪轉,生圓二次第就是用來對治這樣的污垢、煩惱。

時間:2020年06月21日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活動攝影:周影 聽打:張維珊

修持皈依發心,就是最有力的護輪 我們再回到轉心思維,先以轉心四思維作為基 礎。 這次課程法本,是以《守護》這本書來做基礎 講說,雖然《綠度母修持法:滿諸欲求》的儀軌 裡沒有特別標明皈依跟發心,但是康祖法王跟我 們說,可以自己找皈依跟發心的字句來念誦。 皈依跟發心的偈頌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四句 偈。

皈依跟發心為什麼重要呢?因為外道跟佛教 (內道)是不同的,向外求道是外道,往內心求 道是內道、也就是佛教,佛教是不向外求的,是 向自己的內心求。 所以,外道、內道的差異在於皈依,大乘、小 乘的差異在於發心。發菩提心與否,就決定了自 己是小乘或大乘。即使是修大乘法,但如果沒有 發下菩提心,不要說是大乘的行列,也絕對沒有 辦法把本尊的觀誦給確實做好的,沒有辦法出現 任何的成果。 所以皈依發心是很重要的。雖然《綠度母修持 法:滿諸欲求》儀軌裡沒有,但是我們可以自己 護輪跟結界。 結界跟護輪指的是,你要先驅魔,然後設定一

皈依發心念誦的時候要想什麼呢?各位看過皈

個區域,這個區域基本上都是大如虛空、遍滿

依境嗎?在念誦皈依發心的時候,中央的主尊其實

三千大千世界的範圍,在這當中,你修持你的

就跟皈依境一樣,同樣是金剛持,只是前面本尊要

法,然後諸魔不侵。有這樣的說法。但為什麼要

轉變成接下來要觀誦的儀軌本尊,作為主尊。

結界呢?結界的意思是,自己的能執之心跟所取

比方說,如果是度母的話,就把度母當成主

的外境,這二執心沒有清淨之前,都需要護輪、

尊,如果今天是修護法,那主尊就是瑪哈嘎拉。

需要結界,因為我們永遠都會認為有鬼、魔等會

也就是說,你要觀修的那一尊是在你的正前方而

傷害我。

來祈請、來皈依發心。當然,你要想著的是,為

但是要理解的是,其實一般初學者不太可能遇

了讓曾為我母的一切有情,能從輪迴苦痛中解

到鬼跟魔,一般都是自己嚇自己。為什麼這樣

脫,我願皈依佛法僧三寶,為了達到從輪迴解脫

講?舉個例子:春天的時候我們播種,因為春天

的目的,我現在以什麼樣的法,比方以聖救度母

比較不會出現冰雹或者雷暴雨,往往都是在快要

的法門來進行觀誦,這是屬於皈依的部分。

收成的時候,雷暴雨才會產生,把那些快收成的

發心也是一樣,為了讓曾為我母一切的有情,

穀粒打掉。以這個例子來說,對於初學者來說,

皆能從輪迴的苦痛中解脫,我願意以觀修度母或

那些障礙是不會產生的,障礙都在快要成就前才

是忿怒蓮師等儀軌,發下菩提心。

會出現。就像釋迦牟尼佛,他要成道的前一個晚

42


善知識開示

上,才出現用刀劍等等攻擊他的魔兵魔將。

出忿怒尊,並以威猛咒對抗五鬼,但五鬼全然不

所以基本上,初發心的時候,假設外面真的有

怕,反而一付隨時要衝過來的模樣。此時的密勒

鬼魔的話,鬼魔也是懶得理我們,他光是出場的

日巴突然想到:啊!我在幹什麼?仰仗馬爾巴譯

車馬費就不夠了,他根本不怕你,而是你快要成

師的恩德,已經給我心性引導,告訴我一切外相

就的時候,他才怕你,所以才要來騷擾你。

都是由心所顯,為什麼我還把對境執為真實?然

密勒日巴成就前的五魔考

後要去降伏他們呢? 於是,他開始心住大無畏,也就是心住明覺,

密勒日巴也是這樣,經過魔考之後,就突飛猛

契入明空不二的狀態當中,以了知如夢如幻的坦

進了。大家看過密勒日巴的道歌嗎?在他快要成

然,對著那些鬼魔唱誦道歌。各位可以去看那首

就之前,出現很多鬼魔,這個時候就要看心態

道歌,意思是說:你們不要急著走,我今天時間

了。如果把鬼魔執著為是外面某個地方來傷害你

還很多,大家留下來慢慢聊天……類似這樣。唱

的,那你就跟他沒完沒了;如果你認定鬼魔都是

完歌之後,密勒日巴就自己先衝過去,那些鬼嚇

由自心顯現,只不過是念頭外顯的幻境,無論什

到不曉得該怎麼辦,就五個融入兩個,兩個融為

麼樣的鬼魔都傷害不了你。《密勒日巴歌集》的

一個,最後化為一縷煙就不見了。

第一章,應該是〈密勒拾柴記〉,裡面就有提到 他去外面撿柴的時候,回來看到他的洞穴裡面有 五個阿咂拉(藏人對印度人的稱呼),就是印度 鬼的意思。這五個阿咂拉,一個坐床上,像說法 一樣,兩個像在聽法一樣,一個在翻經書,一個 是無所事事的逛來逛去。

唯有學佛人,才視外境如夢幻 這是修行的心態,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人會把 外境當成如夢如幻。 不瞞各位,我會看網路影片,曾看到很多宮廟 都說他們的王爺或元帥降妖多厲害,但把外境執

看到這情景的密勒日巴認為,應該是我在這山

為真實,這樣硬碰硬是很危險的事情,假設對方

洞觀修,從來沒有供贊過鬼神,所以鬼神心生不

比你強,或假設對方是挾著強大的因果前來的

喜而來騷擾,那就唱個歌來供贊,讓他們歡喜一

話,那正神這一方就完蛋了。

下。出乎意料的是,唱完歌之後,本來五個在做

這個就是佛教徒最大的差異,只有佛教才會去

自己事的那些鬼,全部怒目相向看著他。密勒日

理解:外境都是內心的迷亂相所顯,你是我的迷

巴心想:啊,原來這些鬼魔是來挑釁的,於是現

亂相,所以我只要控制我的內心就好,不需要跟 43


你東拉西扯。非佛教徒會這樣想:怎麼可能是自

所以各位不要以為中陰解脫很簡單、其實沒有

心的外顯,明明是真真實實的。其實不是只有外

想像中那麼簡單,如果我們不刻意、不強烈的去

道會這樣想,有時佛教徒本身也會這樣想。

對治這種執實的念頭,在中陰要解脫,是很難、

和亡者擊掌?一執實就拍出聲!

很難的。 所以一定要好好的祈請,一定要好好的理解:

再講一個故事。有一個仁波切的弟弟死掉之

「一直到自己執實二元對立之念息滅之前,護輪

後,他在睡夢中陰裡去尋找他的弟弟,然後就看

跟結界都是需要的」,雖然一切都是內心的迷亂

到弟弟在中陰裡飄蕩,不願意投胎。他問弟弟:

相所顯,但這個步驟還是必須去做的。

「都已經這個時候了,為什麼不去投胎?」 「我找不到好人家投胎啊,每次看到那些人家 都是骯髒、污穢,沒有一個可以讓我學習佛法的 地方。」 「你就好好祈請你的上師本尊就可以了,反正 中陰都是如夢如幻、都是虛假的,你還有什麼好 執著的?」 「不,中陰是非常真實的,不可以說它是虛假 的。」

佛有無漏本智,我們有如來藏 再來就是生圓二次第,生圓二次第的標題是: 如何喚醒內心的佛。為什麼呢?因為生圓二次第 就是手段,就像把睡著的人叫醒一樣。 我剛跟各位說過,眾生皆有佛性,佛稱之為俱 足二淨:體性本淨與驟然垢淨。從體性來講我們 跟佛都是一樣的,體性本來就清淨的,差別在於 我們有驟然而起的污垢,驟然而起,一般叫「客

那位仁波切很自信的跟弟弟說:「絕對是虛假

塵」,即是突然生起的無明,把佛性障蔽了,因

的,不然我們兩個來擊掌看看,你絕對碰不到

為如此之故,我們與佛不一樣。佛有無漏本智,

我,我也碰不到你。」

我們有如來藏,我們成佛的時候,就會轉化成無

結果居然「啪」一聲拍出很大的聲音出來,弟 弟就說:「你看,這是假的還是真的?」

漏本智或轉化成佛智,這是完全一樣的。 那差別在哪裡?因為被八識聚給障蔽了。障蔽

那個仁波切當時自己的解釋是說:「啊,真是

了之後,我們的覺性、佛性顯現不出來。舉例來

可憐,即使我們這種有修行的人,執實的念頭也

講,就像鏡子,鏡子可以照亮一切,可是如果沾

是這麼強大;即使是在中陰這種虛幻的階段中,

滿灰塵,什麼形象都顯現不出來,這就是無明。

還是把這一切都執為真實。」

44

因此,雖然眾生具備如來藏、具備佛性,但是


善知識開示

因為被八識障蔽的緣故,所以我們從無始輪迴以

南傳佛教或小乘是怎麼看待「我」的呢?比

來,就開始輪轉,如果現在不努力,仍會無止盡

方,如果問各位這是什麼,你們會說這就是杯

的在輪迴裡不斷輪轉,看不到盡頭的。

子,假設這個杯子的材質是用泥土做的,用榔頭

怎麼對治呢?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宗、

敲碎之後,哪一個碎塊是杯子?沒有!我們都會

每一派都各有各的教法,在密宗的話,就是以生

說這是杯子的碎塊,但沒有一個杯子的存在……

圓二次第來對治這樣的污垢、煩惱。

就這樣一直分析分析,分析到最細的微塵,還是

為什麼叫生圓二次第呢?因為這兩者是不可以

不見杯子或瓦罐的存在,找不到所謂的瓦罐或是

分開修的,不能只觀修生起次第,不觀修圓滿次

我的存在。南傳佛教、小乘是用這樣子去分析

第,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叫生起次

「我」的。

第、圓滿次第。 一、生起次第:就是淨化執著迷亂相的方法, 叫做生起次第。 二、圓滿次第:圓滿次第就是破除執著生起次 第為真的貪戀。

執見為常,笨似豬;執見為空,笨勝豬 再來看密乘,就不是這樣子看待「我」。密乘 是順著你所認定的「我」。好,你認定這個庸俗 的身體是「我」,我就讓你這個庸俗的我變成清

這是什麼意思呢?比方說,顯教裡會說,我們

淨的我。這是什麼?就是觀修本尊的形象,我不

都有我執,因為我執,所以才會墮入在輪迴。我

叫你把你的「我」破除,而是讓你用念頭去對治

執又分為人我跟法我,人我就是:我認為這個身

你的念頭,這就是生起次第的方法。

體就是我,你罵「我」,喔!你罵「我」了,所 以「我」就生氣了。

所以在生起次第的觀修上,或者說在本尊形相 的觀修來講,就是為了破除這個迷亂相、執以為

但是實際上,在顯宗裡就問你,所謂的「我」

真的假我,用本尊的天我來加以淨化,但是我們

在哪裡?然後你就開始從頭髮到腳趾頭一個個去

說過,破除對天尊的貪戀是必要的,為什麼要破

分析。

除對天尊這種真實的貪戀呢?

頭是我嗎?頭不叫我,頭如果是我,它就叫

比方說,今天我們被綁住的話,綁住我們的是

「我」,不會叫「頭」。那我就會說,如果頭是我

鐵鍊,如果把鐵鍊的材質換成黃金,也是綁住!

的話,我就不會說我的頭,我可能就叫「我頭」。

不會因為是黃金,就不會被綁住,一樣都是被綁

手是我嗎?手也不是我,手如果是我,我就不

住。因此,即使把庸俗的我改成天尊的我,但是

會叫我的手,就叫「我手」。 就這樣一直一直分析下去……皮是我嗎?肉是 我嗎?骨是我嗎?五臟六腑是我嗎?都不是!

還是沒有辦法獲得真正的解脫。 那要怎麼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呢?就必須要 有圓滿次第來配合,所以一般我們會說,生圓雙

執著為「我」,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身、一個是

修、生圓雙融、生圓二次第,就是這樣子來的。

心。心是我嗎?嗯!那就心是我啦!如果說心是我

如果要證得「無我」,首先就要破除「我」。

的話,那你所謂的心在哪裡,它什麼顏色、什麼

假設破除我之後,那個實相是什麼呢?那個實相

狀態?它是圓形、長方形、三角形?它在你的身體

就是──原本即存在的實相。原本即存在的實相

什麼地方?撥開身體去找,找不到這個「我」。

如何存在呢?我們得去證得,那就叫見地。

所以我們可以很確定說:「我」是不存在的。 所以在身、心二者都不存在的時候,從哪邊去 尋找「我」?顯宗是這樣去看待這個「我」。

我們講修持要見、修、行,見地是非常重要 的,用現在的話來講就叫觀念,用正確的觀念來 修持。但這個觀念又有點不太一樣,是我們要契 45


入空性的見地,然後在空性的見地中,去產生生

執常還要恐怖的!

起次第的「修」。而要達到正確見地,首先要破

所以,真正的見地就是「非常」、「非斷」,也

除的就是:常見跟斷見。什麼叫常見跟斷見?執

不是「常、斷二者皆是」,但也不是「常、斷二者

著一切為恆常、執著一切都真實存在的,這叫常

皆非」(四邊見),就沒辦法用嘴巴講。最好的

見;認定什麼都不存在、一切都是虛假、空無,

譬喻是什麼呢?一般佛經都用吃糖果來譬喻。今

這叫空見。

天我們不要說吃糖果,我們給各位吃任何一個東

執常跟執空都不對,但是如果非要執一見的 話,你們認為空見好還是常見好?薩惹哈尊者是

西,要大家講出這個東西的味道的話,你有辦法 描述到讓聽的人完全感受到那個味道嗎?不會!

印度八十大成就者之一,是龍樹菩薩的老師,也

比方今天去吃了好吃的東西,譬如喝了一杯咖

是根本上師,是全印度成就者裡,證量最高的,

啡,哇,這杯是有史以來最好喝的咖啡,那請問:

他講的話都被奉為修行的圭臬。他說什麼?

「味道怎樣?」「嗯,就苦苦的、苦中帶澀、澀

薩惹哈說:「執見為常,笨似豬;執見為空, 笨勝豬。」 所以,執常跟執斷都不對。可是如果你非要有

中回甘。」假設我沒有喝過咖啡或沒有喝過那麼 好喝的咖啡,我會想:「苦苦的怎麼又回甘?」 其實這就跟佛在佛經裡講的空性是一樣的。

一個見地觀念去認執的話,那執常見,會比執斷

對於沒有證得空性的眾生,佛會用種種的譬喻

見好,為什麼?因為執常見的人會認為因果是存

去說:「喔,你不知道咖啡,咖啡就跟茶一樣,

在的,行善會得樂果,作惡會得苦果,所以我要

有點苦,然後苦中又回甘。」好的咖啡就是那樣

行善止惡,他會往好的一方去走。

子的味道。可是我看過的茶是金黃色的,那咖啡

認為一切都空的,沒有善、沒有果、沒有前

是什麼樣呢?咖啡要怎麼泡呢?咖啡要怎麼出現

生、沒有來世,一切都是虛假、騙人的,都不存

呢?對於完全沒有概念的人,佛就會講很多很

在,沒有證得空性,卻以空去印證一切的時候,

多,這是這樣、這是那樣。

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這比豬還要笨! 如果認為什麼都是存在、什麼都是有,那是跟 豬一樣笨,可是卻會因此獲得輪迴的福報。雖然

然而,不管講多少、不管我們多麼會描述咖 啡,都沒有比真的喝一口來得好。自己喝了就知 道「喔!是這個,是這麼一回事!」

不是三輪體空,但會在輪迴當中獲得福報。所以

所以當上師給我們心性引導的時候,就是讓你

我們看到很多老婆婆,雖然不懂佛理,就是每天

自己去品嘗那個東西的味道,但那個味道,上師

念阿彌陀佛或廟裡拜拜,她認為一切真實,阿彌

也沒有辦法說「誒,給你,就這個了」,他只能

陀佛真實存在、淨土真實存在、什麼都是真的存

用語言或動作來告訴你,怎麼樣去嘗到這個味

在、佛經講的是真實的,因果也是有的,我行

道,怎樣拿起杯子,然後正確的把咖啡喝下去,

善,就會獲得樂果,什麼都是有的,她不懂佛

就是這樣子。如同偈云:「眾生之罪掬水不能

理,但她認為一切都是有,這樣去行善,就會獲

洗,眾生之苦佛手不能除;尊之證悟亦不遷於

得該有的如幻的福報。

他,示以法性大樂令解脫。」

反而是懂一些佛學的人,沒有真的參透佛學的

所以,生圓二次第就是讓我們可以「真的喝到

人,就會認為佛就講是空啊,什麼都是空,不是

咖啡」的方法,我們如是的去理解、去修持。以

四大皆空嗎?哪還有什麼福報要累積,哪還有什

生起次第的角度來說,我們的五根識(眼識、耳

麼法要修,一切都是空的,為什麼還要再修?這

識、鼻識、舌識、身識),所看到的境相都是錯

就是空見了!那這是不行的,執斷就是這樣,比

誤、迷亂的。(系列八)

46


〈新書書摘〉

王子翹家後 總指導:第十一世巴滇巴沃仁波切 作者:菩提公園

〔總指導〕 第十一世巴滇巴沃仁波切

緣起 隨著時代變遷,人類理解世界的方式總在不停發生變 化。 佛陀時代2500年後的今天,在詞義幽深的典籍中皓首 窮經,探索那終極的智慧珍寶,顯然並不適合所有人。

仁波切以「巴滇巴沃」(意為 「俱德吉祥勇父」)之名乘願再 來,歷代巴沃仁波切均以無比的智 慧與慈悲,授予具信者獲致證悟之 加持。

我們使用語言文字的方式、進行邏輯思維的過程、接收

第十一世巴沃仁波切(1994~)祖

資訊的媒介管道、以及自我表達的途徑方法等等等等,

拉瑪威紮央尊者,是第十七世大寶

莫說與遙不可及的洪荒古德相比,即便與50年前的人類

法王鄔金欽列多傑在九歲時所認證

也大相徑庭。

的第一位轉世祖古,被喻為是大智

本系列漫畫是資訊碎片化時代的一種嘗試,我們努力 對佛學系統基礎概念進行解構,並盡力以契合現代人意 趣的方式表達出來。 如果通過這些小品,能讓現代人觸及佛陀智慧的閃 光,哪怕只如白駒過隙般匆匆一瞥,或僅僅會心莞爾一 笑,那將是件多麼奇妙的事啊。 在此特別感恩頂禮大恩上師,第十一世巴滇巴沃仁波

文殊師利的智慧化身。 仁波切是目前唯一留在藏地的法 王子,以乃朗寺為駐錫地,從小喜 歡於山洞中閉關禪修,幼年時即顯 示出累世修行功德。 03年舉行坐床大典,正式授為道 統教法的繼承者。後於諸位傳承上

切在本作品創

師尊前接受岡倉噶舉所有傳承教授

作過程中,自

與灌頂。目前仁波切為各地具緣學

始至今給予的

生傳授佛法教理與實修指導,敦促

鼎力支持與悉

精勤修學,以無礙任運行廣大利生

心指導。沒有

之事業。

上師的加持這

歷代巴沃仁波切對每一眾生皆顯

一切都不會存

現其慈悲心,仁波切一再強調,一

在。

切眾生從小昆蟲到人類,所渴望的

(文/菩提公園)

僅是幸福和免除痛苦。因此,仁波 切決心奉獻其一生為實現眾生願望 而努力。

(2022年3月眾生文化出版,定價36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根本上師的難處 作者:子杰李通(隆德寺佛學院阿闍黎) 譯者:當代漢藏佛學院翻譯小組 丁于珊

噶舉 大小事

佛教大約從第八世紀開始在藏地弘揚,

傳佛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既陌生又令人

一直到二十世紀,佛法成為西藏所有一切

驚艷的一種學問,藏傳佛教祖古認證等的

信仰、哲學及道德的準則。

說法,更是令人歎為觀止。此時,到國外

在西藏,沒有與佛法不合的宗教,也沒有

的西藏上師,大多是十分具格的,也為很

與佛法不同的觀念與典籍,佛法被藏族人

多人帶來利益。基本上,可以說,是藏傳

深植於血肉、深入於骨髓中,進而形成藏

佛教得到了成熟結果的階段。

人的血脈,任何佛法的說詞都正中人心, 任何與佛法不合的說詞,都難以入心。

好中有壞,利中有弊

然而,好中也會有壞,利中也會有弊。 以基督教來說,一開始宗教人士以信仰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對西藏的經濟、政

反動而興起,但逐漸地,許多基督教的教

治及科學的進步創新,或多或少造成一些

會也成為信仰反動的對象。而佛教最初是

阻礙。但從宗教面來說,由於藏人思想

以放棄經濟及政治的權力而興起,但逐漸

上的這種慣性,使得宗教人士只要根據佛

地,卻有許多僧團在經濟和政治的權力上

法,任何說詞都不為過。站在宗教的角

日益壯大。

度,這是利大於弊,這樣的說法,在我看 來,確實是與事實相符的一種結論。

就像所謂的民主,主要是指政治權力上 的民主,然而卻有少數政治人物一再的濫

再者,從二十世紀到現在,藏傳佛教自

用民主一樣,藏傳佛教起初以擁有在國際

中國大陸依次傳入香港、台灣、菲律賓和

上自然弘揚的優越機緣,但逐漸地,行為

馬來西亞等亞洲地區,同時也自印度傳入

不當的人越來越多,導致現在國際舞台

歐洲及美洲等。藏傳佛教在世界各地弘揚

上,藏傳佛教似乎也陷入危機當中。

至今,已經不再只是喜馬拉雅的區域宗 教,而是國際性的藏傳佛教了。

48

藏傳佛教陷入危機?

這當中有許多原因。但在我看來,其中 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上師和祖古們的

適逢當今世界各地宗教方興未艾,各種

供養及恭敬的習俗。再者,即使藏傳佛

宗教在不同的民族地區興盛的情況下,藏

教具備聲聞的出家傳統、大乘的發心和見


地,以及密乘的修法及口訣,但在這三者 中,西藏仍被認為是以密乘為其主要的傳

根本上師難尋,修持如何是好

統。因此,藏傳佛教徒們對上師極為恭敬

因為,佛法有非常多的修持方法,譬如

的習俗,是薩迦、格魯、噶舉、寧瑪等所

四聖諦、止觀、六波羅蜜等,這些並非都

有西藏教派共有的特色。

得要依止一位上師來修持不可。而藏傳

「上師所說的都要看作是正確的,上師

佛教所謂的上師,相較於一般所說的善知

所做的都要看成是好的。」「上師不只是

識,更屬於是密咒乘所指的上師。這種師

佛本人,甚至更勝於佛。」像這說法是藏

徒關係,是要依於灌頂來產生的。只因為

傳佛教徒們耳熟能詳的,這使得對佛法有

沒有這種關係,就說修行對他人沒有利益

無信心的標準,反倒取決於對上師是否有

和加持的講法是太超過了。但藏傳佛教在

信心。

外國弘揚幾十年以來,能夠這樣仔細分清

作為大乘基礎的那些大乘經典,對於聲

楚的人就顯得罕見了。

聞的戒律等有清楚的開示;而密咒乘的典

現在藏族的上師們對於佛法所說的修行

籍,做為密咒乘修持基礎的同時,也對

次第與經乘密乘的差異,並不依照各個民

於大乘的見修等有清楚的說明。但即便如

族、性別的細微內心狀況加以區分,而是

此,藏人仍強烈的認為密咒乘不僅是一切

無論遇到誰,一開始就強調密咒乘依止上

法中最主要的,也是一切法的總集。因此

師的重要性,以及要找到根本上師的方

會認為,想要做一個清淨的佛教徒,不浪

法。這使得許多藏傳佛教的新進者因為找

費時間地從一開始就進入密咒乘的修持是

不到確定的根本上師,以至於幾十年來心

很重要的。

中經歷一連串的痛苦,甚至一再哭泣的大

而進入密咒乘肯定要有上師,沒有上

有人在。

師,無論如何修行都不會有多大的利益。

事實上,首先,並非所有的佛法修持都

上師也不能隨隨便便就依止,普遍的說法

需要這樣的一位上師。其次,密咒乘修持

是,既然要依止,就要依止根本上師。因

雖然需要上師,但也不是像夫妻成家一

此藏傳佛教一開始在國外弘揚的時候,藏

樣,一旦請法就要迫切地認定為根本上

族的上師們就根據西藏原有的普遍講法來

師。上師和弟子之間因為語言不通的障

引介佛教。

礙,所造成的過去幾十年來,外國的佛教

因此,不只在亞洲,甚至之前佛法從未弘 揚過的歐洲和美洲等地區,也出現過不少

徒們在尋找根本上師時遭遇到的困難,我 懷疑這樣的事情,是否曾在西藏發生過。

具格的藏傳佛教修行人,有些甚至可以說 更勝於藏族。但他們很多人卻因為這個普 遍性的論調,遭遇到不少不必要的困難。

師徒傳奇之說,反成為困擾 在大多數的密續當中,對於上師的特質

49


都有不少的開示。雖然對於依止上師時, 上師和弟子之間要如何相互觀察也說了很

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女孩們,就一般的心

多。但在西藏,觀察上師的傳統,還比不

理狀態來說,會對年輕而相貌英挺的祖古

上與根本上師之間是否有緣分的說法。因

們生起較大的虔敬心。一開始,信心的眼

此,在馬爾巴和密勒日巴,以及阿底峽和

淚止不住的流出,沒幾年之後,又因為覺

種敦巴等許多上師的解脫行傳中,描述一

得被騙了而淚流不止。

個弟子親見上師時,與其說有互相觀察的 情況,倒不如說是一聽到上師的名諱就湧 出信心淚水、晚上睡不著覺、上師長時間 等待弟子前來…類似這樣令人驚嘆的故事 非常多。

50

分道揚鑣。

事實上,我們的感覺是一種可靠的想法 嗎?

「上師是人做的,食子是麵糰做的」 就像我們大多數人都特別喜歡吃對自己

藏族上師們一般在開示上師和弟子之間

有傷害的食物,不喜歡對自己有益的食物

的關係時,會以馬爾巴和密勒日巴等人的

一樣,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和感覺就是

解脫行傳來說明修行佛法必須要尋找根本

這樣將我們拉進輪迴當中,如此一來,帶

上師,找到了要認出,也會說很多關於上

領我們到解脫和證悟的清淨之道的信心,

師以神通授記的種種情況。

又怎麼能夠生起呢?

由於這種想法的牽引,想要進入藏傳佛

我們在輪迴的三界中流轉,至今還走不

教的外國人們,為了要尋找具緣的根本上

到盡頭,難道不就是至今仍被自己的感覺

師而來到西藏、印度、不丹和尼泊爾等

欺騙、誘拐所導致的嗎?我們一般都喜歡

地。這些人自己本身並沒有辦法無疑地確

身材相貌好的人,很多人甚至在挑選上師

認上師。當他們在向一位上師詢問這方面

時,也像是在挑男女朋友或夫妻一樣,對

的問題時,投機的上師們就會佯裝自己就

於身材、相貌姣好或年輕的,特別有虔敬

是具緣上師來矇騙弟子;而真正的上師們

心,這難道不是自欺欺人的把戲嗎?

就會說:「我沒有神通,我不知道根本上

聲稱修持藏傳佛教的人,要時時憶念上

師是誰。」於是使得那些好聽的傳說無法

師,不管做什麼事時都要憶念上師,當講

成為修行的驅動,反而出現不少造成師徒

述者和聆聽者都是男性的時候,大概不會

之間麻煩的情況。

有什麼問題。但近來佛法的初學者大多為

很多尋找上師的人,對於具有威儀、幽

女性,當藏傳佛教的上師也對她們做同樣

默、給弟子好的承諾或特別有名的上師特

的陳述,一段時間之後,信心和愛情就像

別有感覺。不論是對以上任一個特質產生

牛奶和水混在一起,不說別人看不明白,

確信和想法,不但對師徒關係沒有助益,

連自己都沒辦法分清楚。生活或是心裡,

反而造成信心危機而退轉,漸行漸遠甚至

老公的地盤也給被上師佔據了。形成這樣


的關係,不只造成在許多心理健康或家庭 關係等的傷害,當這種情況加劇並暴露出 來的時候,連帶地,人們對佛法和上師、 僧人的一般印象也變得不好了。

釐清根本上師,不陷入狹隘理解 再者,所謂「根本上師」的說法,也是 在西藏才逐漸出現的狹隘理解,到後來變

不只是女性,在進入藏傳佛教的男性心

得好像只能作為「唯一的上師」來理解。

裡也是。依止上師時間久了,對上師的教

但剛開始開始所謂的「根本上師」是指自

導方式搞不清楚好壞,因而不知所措。有

己親身請求灌頂和法教的對象。而「傳承

時上師本身也有錯,但因為擔心與上師的

上師」,則應理解為上師所持有的法教與

關係衰損會造成三昧耶毀壞,因而備受愧

傳承源流法脈的祖師們。對所謂根本上師

悔和心理煎熬的人亦不在少數。他們之中

的理解如此之混亂,真是前所未見。

有很多人,一遇到上師就當成是已經到達

雖然有人聲稱只能依止一位根本上師,

解脫的盡頭,結果其實只是在輪迴中流轉

如果是這樣的話,帝洛巴和帕當巴桑傑等

罷了。

傳記當中大多數的成就者和上師們,都要

這些就是西藏一個著名的諺語所說的: 「上師是人做的,食子是麵糰做的」。我 想,了解這點,就沒必要那麼難過了。

被視為有違背戒律的過失了。 因此,在許多上師之前得到教授後,在 其中任何一個法上專注修持而主要去個別

51


依止的上師,會在習慣上稱他們為根本上

是,密咒乘的傳承很重要、加持很重要、

師。也有的是依次第修行後對上師生起越

淨觀很重要。

來越大的感恩之情,並漸次看到上師的許 多功德,而可以將之視為根本上師。

來源、傳承、口訣、覺受和能力上都具格

因此,沒有必要一見鍾情似的,見面第

的上師,弟子自己怎麼想就怎麼做的話,

一天就要生起強烈的信心。沒有那種情況

是傷害大於利益的。相較於此,把上師當

卻仍舊具格的師徒很多,就像也有些上師

成是基督教或回教所說的上帝或神一樣

一開始是親戚朋友,但後來成為了師徒。

(這二者是做判決的人,也是決定上天堂

再者,在一般佛教傳統上,依止善知識

下地獄的人,就像是機場海關的工作人員

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沒有一位具

一樣),像拍公司老闆馬屁一樣地,把討

格的善知識,很多修行的方法以及正確的

上師歡喜當作是佛法修行的最主要部分,

做法都不會了解。要有上師和根本上師很

這難道符合佛法的基本理念嗎?

重要的這點,是在密咒乘當中特有的傳

密咒乘的教授當中提到要將上師視為真

統,但並不是佛教一般的慣例,我們必須

正的佛,這是修行次第和進入傳承加持當

知道這點。

中的一種方法。把上師的一切都視為佛,

討上師歡喜,不是修行! 在修密咒乘的時候,上師很重要的原因

52

因為很多的修行法門,如果沒有一位在

如果說只要是上師就是佛的話,那麼收一 些弟子來當上師,也成了可以快速成佛的 密法了。把上師說什麼和做什麼都看做是


好的,前提是對方為具格上師,而不是因

成教派間的矛盾,使得弟子無能為力,對

為對方的知名度。在西藏,一個上師示現

上師的佛行事業造成傷害的情況也很多。

什麼惡劣行為,就聲稱有可能是大成就

就像現在一些國外的功德主,對上師和祖

者,而把帝洛巴和那洛巴等一些印度的成

古的財物供養遠超過他們所需要的,導致

就者當成例子扯在一起。但這些人除了丟

很多人有一種既定的看法,認為只要是祖

人現眼外,有哪些是被認定為成就者的?

古,就是有錢人。這麼一來,漸漸地,不

印度成就者們的解脫行傳,是將歷史和 傳說混在一起講的,很難將那些描述當作

只是浪費掉了祖古的人生,連帶相關的寺 院和法脈受到傷害的情況非常多。

史實看待。就算是當成歷史來看,他們惡

如果我們要做對佛教有助益和有意義的

劣的部分,也是一般人是無法接受的,即

事的話,在宗教方面的事情上,一定要仔

使我們所期待的後來美好的部分,也是超

細觀察、謹慎處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

越常人的震撼行誼。他們的示現,使得他

得很重要。

們毫無爭議的被視為成就者。 當今國內外名聲敗壞的佛法上師越來越

依法不依人,撥亂反正

多,那些人的許多行徑連佛陀的教法都無

總結來說,佛陀的教法弘揚到現在已經兩

法示現,又如何能示現為活著的佛?我想

千五百多年了,這段時間佛教徒有好有壞,

他們與其勉強地做佛教徒,不如老實做個

而致使印度、中國和韓國等地區的佛教衰敗

人還好一點。

的原因,主要也是因為某些佛教人士的行為

供養承侍過了頭,不是好事 然而,這不全都是上師的問題,跟我們 做弟子的也有關係。 我們看到很多的情況是,當我們對上師

所導致。藏傳佛教中也有相似的情況,所以 密咒乘的持教者們在這方面一定要有所警 惕,否則就會如同一些國王行徑會導致國政 的衰敗,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上師的行為也導 致以他為主的教派日趨衰敗。

供養承侍過了頭,對上師反而弊大於利。

總之,佛陀對弟子一再教誡「依法不依

還有,藏人們將上師當作佛一樣,讓他一

人」。這個學處,是追隨佛陀教法的我們

直待在寢室當中,這對上師的健康再傷害

無論如何也不能忘記、也應該要了解的。

不過了。有些為了守護上師的尊貴,別說

否則,佛法就不僅止於清淨而已,也會有

要求法了,連見一面都不行。這導致上師

過度美好的難題。

和弟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或者,對上師過於稱揚讚頌,也造成很 多人無法看到上師真正的功德,反而生起 顛倒的信心。有時還因為這樣的情況,造

其實,佛教徒既然是人,就有好有壞。 很多人是因為分不清楚法和人的差別,才 產生許多沒必要的問題。 西元2022年1月30日

53


塗鴉牆

〈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四

佛陀,我胖了怎麼辦? 在物質高度發達的今日,體重過重

的身體承受著肥胖的痛苦,常常因為

成為了不少人的苦惱。這不只是美觀

這樣肥胖的身體,感到慚愧、羞恥,

的問題,而是涉及影響到健康與生活

而且我討厭受這樣的苦。」

品質。 體重的失控,原因其實也不少,飲 食、活動、睡眠、壓力、甚至是基因與 病變,都有可能是肥胖的原因。看看 這些原因會發現,長期在某方面或各 方面的失衡,肯定會形成某種結果, 肥胖就是所有可能結果的其中之一。

人應該要自己常繫念注意,每次飲 食都要知道減量。 如此痛苦的感受自然會減輕,也能 好好消化並且確保壽命。 那時,正好有一位名叫鬱多羅的 少年,他也坐在這個場合中,於是波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由於物質匱

斯匿王就告訴這位少年說:「你能記

乏,生活普遍艱辛卻也簡單,因此這

得佛陀剛才所說的話嗎?以後,每到

樣的問題可能並不普遍,但是部分的

飲食的時候,就替我誦出來可以嗎?

皇室成員們,也是佛陀的弟子,就面

假若能夠這樣的話,我就會給你十萬

臨著「過重」所帶來的痛苦。

金,也會常給你食物。」

大王,你胖了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 樹給孤獨園。

鬱多羅回覆大王說:「我會做得 到,也會在飲食時諷誦世尊的話!」 這時波斯匿王聽過佛陀教導之後, 就歡喜又隨喜地作禮後離去。當時,

那時,波斯匿王他的身體因為肥

鬱多羅知道大王離去後,就來到世尊

胖,有著只要身體一動全身都會流汗

面前,再次學一遍佛陀剛剛所說的教

的痛苦。他來到佛陀住的地方,向佛

導偈言,此後在大王要吃飯前,每次

陀頂禮雙足,然後就退坐在一邊,氣

飲食的時候,少年就會為他諷誦道:

喘吁吁。 那時,佛陀告訴波斯匿王說:「大 王,你的身體實在是太胖了!」 大王對佛陀說:「是的,世尊!我

54

那時,世尊就對大王開示道:

佛陀世尊曾說此偈: 「人當自繫念,每令知節量, 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 就像這樣,波斯匿王由於節食,漸


漸地身體變瘦了,容貌也端正了。他 走到樓閣上,恭敬地合掌並右膝著地

「五觀堂」。 至於在藏傳佛教中,也有一個普遍

的跪著,面向佛陀所在的地方,說了

流傳出自龍樹菩薩的偈文:

三次:

「受餐如服藥,知量去貪嗔,

「皈依敬禮世尊,如來、應、等

不為肥憍傲,但欲住持身。」

正覺!由於教我在飲食時,要知道節

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哪一種型態

量,這帶給我現世的利益、後世的利

的佛教體系,對於飲食的態度,都是

益、現世後世的利益。」

保守且克制的。佛教的飲食觀,不只

食物是藥

是吃素而已,更更重要的,是要確保

關於飲食,在許多經典記載中,佛 陀都會提醒弟子們要節制飲食、減少 飲食、不要貪吃、練習知足。在漢傳 佛教的寺院教育中提到,飲食的時候 應該要保持五種認知: 1.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反省自 己做了多少功德,想想食物的來之不 易。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反省自己 的所作所為,是否能夠承受這些供 食。 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對上等食 物不因美味起貪心;對中等食物不起 痴心;對下等食物不因不好吃而起嗔 恨心。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將食物視 為滋養四大假合肉身的良藥。 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為了修行 辦道,成就道業,所以食用食物。 這五種認知被稱為五種觀想,簡 稱五觀文,是唐朝道宣大師所提倡。 這也使得後來寺院的齋堂,也被稱為

hua

55


自己不貪,或者至少,不那麼貪。

不貪吃是王道

原典出處:《雜阿含經》第1150經

這次佛陀一看到波斯匿王,便直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

不諱地說出了大實話,提醒國王「大

獨園。時,波斯匿王其體肥大,舉體流

王身體極肥盛。」白話說就是「大王

汗,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你實在太胖了」這個事實。當然,佛

氣息長喘。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

陀這麼一針見血地表達之後,提出了

「大王身體極肥盛。」大王白佛言:

正向有建設性的節食建議。

「如是,世尊!患身肥大,常以此身極

從這篇紀錄中可以看到,在面對

肥大故,慚恥厭苦。」爾時,世尊即說

各種各樣的弟子時,佛陀除了在法理

偈言:「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

上、修持上給予教導之外,也在生活

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時,有一年

行為上,給予提醒與教導。也可以看

少,名欝多羅,於會中坐。時,波斯匿

出,佛陀認為國王的肥胖主因,來自

王告欝多羅:「汝能從世尊受向所說

於飲食沒有節制所造成的。

偈,每至食時,為我誦不?若能爾者,

直至現代,人人都能過得如當時的

賜金錢十萬,亦常與食。」欝多羅白

國王一樣富足,甚至過得更好,一切

王:「奉教當誦。」時,波斯匿王聞佛

都在飛速地進步著、豐盛著,但是對

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時,欝多

於食物的渴求與貪執,卻仍然一如往

羅知王去已,至世尊前,受所說偈,於

昔地持續著。

王食時,食食為誦,白言大王:「如

我們為了吃,付出了超過實際需求

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

太多的時間、精力與金錢。重點是,

見,而說斯偈:「人當自繫念,每食知

過於關注吃、在乎吃、享受吃與炫耀

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如

吃,足以讓我們同時吃出不可思議的

是,波斯匿王漸至後時,身體傭細,容

貪嗔痴。

貌端正,處樓閣上,向佛住處合掌恭

這也許是人類爬蟲腦的印記投射,

敬,右膝著地,三說是言:「南無敬禮

亦或是生物性的原始需求,不過既然

世尊、如來、應、等正覺,南無敬禮世

我們已經身而為人,那麼,客觀地去

尊、如來、應、等正覺,與我現法利

看待與認知食物;理性地對待且認清

益、後世利益、現法後世利益,以其飯

自身實際的需求,這是有了進化認知

食知節量故。」

系統的萬物之靈,才能做出的明智選 擇。

56

原典這麼說:每食知節量


黑豆,不只是黑豆! 塔姆醫師 的尼泊爾視角 一個信仰金剛乘佛教的尼瓦爾人,從加

宗教是分不開的。比如,他們認為日常生

德滿都老區搬到谷地新社區,一天,他去

活中使用的各種物品,簸箕、掃帚、木

買黑豆發現,新居附近居然沒有一家店鋪

臼、木杵等都是某某神和菩薩的代表,所

賣黑豆。

以對那些物品也很尊敬,從來不會用腳去

店主向他推薦黃豆被拒絕後說:「兩種

碰那些東西,使用完畢後,會很尊敬地放

營養都一樣,只是顏色不同罷了,為什麼

在該放它的地方。每次使用它們時,又會

不能要黃豆呢?」他說:「我也知道黃豆

很自然地想到相關的神、菩薩,這也變成

黑豆都屬於同一種植物屬,它們的營養成

了一種修行。

分基本也一樣,但黑豆和黃豆就是不同, 我只要黑豆,不要黃豆。」

同樣,尼瓦爾人獻給護法的套餐食物,每 樣也都有象徵意義,比如乾扁米片代表土地

兩人正在理論的時候,有位路人建議到

神、黑豆代表瑪哈嘎拉、薑代表瑪哈嘎麗女

距離不太遠的帕坦市老區買,並說,你沒

神、蘿蔔乾代表象鼻神、青菜代表庫瑪麗女

辦法跟這裡的店主講清楚「為什麼一定要

神等等。這樣向護法供養具有代表意義的食

買黑豆的道理」。

物,不僅滿足了護法神,同時也會聯想到相

尼瓦爾人並不是不吃黃豆,他們也不認

關的其他神。在這裡,各種食物已經不只是

為黑豆比黃豆味道好或者營養成分高。他

食物了,它們的營養成分也已經不重要了,

們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在乎豆子的顏色,

重要的是它們代表的意義,這就是黃豆為什

食用的時候,黃豆、白豆、棕色豆或黑豆

麼不能代替黑豆的原因。

對他們都是一樣的。但一涉及到拜神,準

節日期間供養在神廟前的食物。

備獻給護法的「套餐」,就會嚴格要求必 須用黑豆。這個時候,黑豆就不只是一種 豆、一種食物,而是一種象徵,所以沒有 其他顏色的豆子可以代替它。 過去在加德滿都谷地三城生活的尼瓦爾 人,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與宗教信仰合為一 體。沒有接受過灌頂的普通人,每天專門 做宗教功課的時間並不多,但日常生活與

57


生命中的鑽石 心慧時間

今天(2021-10-04)看到一則新 聞,美國一對退休夫妻前往阿肯色州 的鑽石坑州立公園參觀,結果在地上 撿到一顆4.38克拉的黃鑽。

對不能錯,否則作業是會被退貨的。 升上高二後,所有老師都換了。雖 然只被這位古怪又可愛的老師教了一

幸運?也許有那麼一點,但是更重

年,但是寫了一年的報告後,老師教

要的是──你能不能看見,並且把它

的層級標示已經深深印在心中,之後

撿起來。

在寫其他科目的作業時,很自然就會

高一時,班導師是位英文老師。 她有點年紀、身材高 削瘦,聲如洪

應用上這套方式。那時只是覺得,這 樣作業很清爽乾淨,看起來很舒服。

鐘、充滿活力,性情令人難以捉摸,

上了大學之後,幾乎每一堂課都

有點像是瑪麗包萍或魔法褓母麥克

必須做大量的筆記(那時沒有錄音

菲,只是年紀更大、更古怪一些。

機,只能自己手寫記錄,沒記到就沒

為了提昇同學的英語能力,老師給

了),考試時,除了記憶之外,主要

了很多課外功課,包括每天早上六點

就是要靠這些筆記了。做筆記時,也

要聽「空中英語教室」的廣播節目,

很習慣地用這套層級標示方式。慢慢

還要寫報告之類的(相信很多人和我

地,我發現這樣的層級標示,並非只

一樣,在睡眼惺忪地聽一堆英文生字

是一種制式的符號標示方法而已。

時,感到苦不堪言)。

58

級標示(即英文的科判綱目),就絕

事實上,在運用這種方式的同時,

對於某些原則性的事情,老師非

在心中已經對於內容進行了歸類和層

常堅持而且嚴格,例如書寫報告的形

級的區分,也就是說,在心中已經做

式。寫報告時,要用什麼格式的活頁

了整理與編輯。要做這樣的歸納整

紙都有規定,特別是書寫時所用的層

理,必須對於內容或訊息進行立即的


外,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各種情況時, 這套方式似乎也在心中自然啟動,將 遇到的每一個狀況都歸到它所屬的位 置,在腦海中描繪出整體的清晰架構 和細節。這變成我的某種自動駕駛模 式,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 時至今日,我已經無法分辨,是因 為自己天性就喜歡清晰有條理、不太 能忍受混雜不清的情況,所以和這套 方式特別相應,又或者是這套方式啟 發並鍛鍊了我的思維模式。我想,非 常可能兩者皆是。 可以確定的是,高一在與英文報告 奮戰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想到那些規

hua

定日後會產生什麼影響。 在我們生命的旅途中,有許多看來 大量分析與判斷,才能夠讓每一項內

不起眼、甚至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加

容都適得其所。而如此做下來,對於

以留意的話,也就這麼不留痕跡地從

內容的整體自然就會有全貌性的理

指縫流逝而過。但是,如果可以看到

解,對於細項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有

那剎那的閃光,掌握住它並加以切割

了清楚而有條理的認識。

打磨的話,或許日後即是顆璀璨奪目

進入職場後,除了書面的報告之

的鑽石。

59


雲書房

总编

寂寞是個金礦?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好萊塢有句名言說:「寂寞,是個金 礦。」意思是,挖下去,就是金光閃閃的 商機。

今天「總編雲書房」會想談這個話題,

寂寞是個金礦,熟女的寂寞更是個大金

是因近日在臉書上看到一位昔日共修團體

礦,有需求,就有商機,這是資本主義的

的學妹、今天已是某個領域的心靈導師,

供需法則。

坦然的說出她上熟齡交友平台「互動」的

於是,寂寞不只成為大採購的藉口,我

經驗,誠實得讓我大吃一驚。

們還會在新聞報導上,一再看到這樣的情

別想歪,沒有什麼香豔的情節啦,上了

節:一個單身或空巢期的大姊或阿姨,到

年紀,費洛蒙逐年遞減,動物性的衝動也

銀行,要匯出她省吃儉用的存款,給她素

跟著漸垮的肌膚一起消退,所以熟齡交友

未謀面的戰地情人,有位照片長得像布萊

平台顯然重點不是「那個」,而是心靈陪

德彼特的受傷將軍或無國界醫生,透過翻

伴,或者,重點來了:愛與被愛的可能。

譯app對她噓寒問暖,讓她相信「這次是真

我必須說,我的學妹好勇敢,通常心靈

愛」......但阿姨要匯出的金額,大到按響了

導師不會這樣勇於暴露自己的脆弱面,和

銀行行員心中的警鈴,因此藉口拖延並且

因為脆弱而做了她的仰望群可能會失望的

報了警!

事:參加交友平台。

騙財不騙色,這是最近愛情詐騙集團會

但她坦然說出她想要個伴侶,勇於付出行

幹的事。聽起來很樣板,不太有創意,但

動加入,和一位學者展開線上交友,學者天

老餌仍會釣到新魚,因為寂寞是詐騙集團

天流水帳式的傳給她各種生活照片,不但從

的金礦!

不見面,甚至不交談,沒有隻字片語,惜墨

當然,還有些情節沒這麼激烈的供需模 式,比如大哥大姊熟齡交友平台,照片上 長得體面斯文的中年紳士,不加入也會主 動給你傳訊息,一樣噓寒問暖來全套,我 發覺我身邊的女性朋友有時也會接到這種 釣魚訊息。

60

「再老仍然想被愛吧!」

如金,更別提談心。後來呢,她覺得實在太 無趣,就不再回應,不了了之了。 不過,這樣古井無波的人,怎麼會上交友 平台呢?「再老仍然想被愛吧」,她想。 接著換我好奇,勤於做心靈修持的人, 也會覺得孤單嗎?學佛的人也會寂寞嗎?


太忙的人,有資格愛嗎?

預言,他突然走的時候,我果然不在他身 邊,在千里外遙遠的尼泊爾。

因為我的學妹很勇敢的分享這樣的經驗,

所以我一直有「遺棄情結」,覺得「不陪

所以我也想說說人話,講講自己的經驗,看

伴,就是一種遺棄」,也覺得沒有陪伴能力

看「當學佛的人覺得寂寞時」會怎樣。

的人,最好別談戀愛,才不會害人害己。

我的伴侶過世快八年了,他是在很突然 的情形下去世,沒有道別,就走出生命終 點線,因為太突然,這樣的生離死別有種

其實很羡慕修行版的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連皮帶肉的撕扯感,我曾經痛到血肉模

因為忙,而不敢愛,聽起來不是太健

糊,到今天想起來都還是覺得恍然:「你

康。但愛是要負責的,如果沒法負責,那

怎麼已經走了這麼久了啊?」但夢見他的

就不要開始。

次數,隨著時間的河流著流著,的確也漸 漸少了。

不過,有時我看到共修團體中,有些夫妻 是同行的師兄姊,修行路上,既是眷屬、也

這些年,我的姊姊有時會為獨居的我擔

是道侶,有著生命共同的信仰和努力目標,

心,問我:「妳應該找個伴,老了還是有

心裡還是有些羡慕。我心目中的「執子之

個伴比較好……」,我總是不假思索的立

手,與子偕老」,其實是長這樣的。

刻回說:「太忙了,沒空想這個。」 所以當我看到可能比我還忙,工作、照 顧家人應該已經占滿所有時間的學妹,竟 然還有空上交友網站,覺得很驚訝,但也

如果在慧命上會互相障礙,就謝謝慢走 不送,我們在生命的遠方各自安好吧。 簡單的說,我更嚮往的是能夠一起修 行,在內在的旅程可以作伴的法侶。

馬上意會過來:忙碌和寂寞,是兩回事,

學佛到今天,很清楚,能有這樣的眷屬

不會因為很忙就不寂寞的,生活很擁擠,

因緣,是福德,必有前世的善因,要從現

但心情很孤單,所以一直想要有個伴,想

在開始努力,不是沒機會,但很困難。

要愛與被愛。 但我對「忙和愛」並存這件事,很存 疑,其實這是源自我的心病。

我有個認識不久的閨蜜,最近曾積極的 要介紹男性朋友給我,我跟她說:「不用 哦,因為我跟護法神祈求一個清淨如法的

我的伴侶還在世的時候,我很少陪伴

伴侶,結果來了一個很白、很安靜、顏值

他,總是在共修、閉關、編修法本中,假

很高、脾氣很好的。」她為我高興的說:

日老是不在家,心裡歉疚,但繼續往外

「誰?我認識嗎?」我只好接著說:「只

跑。他過世前幾年,有一次忽然沒有前言

是......她有一條尾巴、四條腿!」

後語的說:「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不在

我說的是黃吉祥同學,我的貓!

我身旁」,接著再怎麼追問,都問不出

是的,最近我結束獨居的日子,床上有

出了什麼事。後來,這像是一個悲傷的

伴了,經常在我身旁睡得呼嚕嚕的,我每

61


天甜言蜜語,說很多次「我愛你!」―― 她是一隻貓。

被迫複習的「遺棄情結」 每天被工作追著跑的我,自認為不是太

四條腿的也好。 然後我發覺自己陷入某一種輪迴,就是 再次發覺「愛,就要陪伴」,再次有種熟 悉的歉疚感生起,我「不能陪伴,等於遺 棄」的「遺棄情結」醒來了。

在意寂寞這件事,不會為它做太多事,但

在台灣疫情三級警戒的時候,我和很多

在伴侶過世六年後,我養了貓。像很多寂

人一樣在家上班,黃吉祥同學很滿意我整

寞的都會男女會做的事,找個什麼來陪,

天在家的日子,身心非常平衡,長成一隻 小胖貓。但漸漸的,疫情趨緩,我開始外 出、要到辦公室,經常晚上回到家,還要 線上上課。動物是很直接的,當他們覺得 被忽略,就直接用身體語言說清楚――在 床上尿一泡! 在我專注寫稿、用背影對著她三小時 後,她在我們共同的床上尿了一泡,而且 接著又發生了好幾次,我家棉被超乾淨 的,因為天天洗! 好吧,生命中沒做好的功課,都會換種 形式重來一次。即使是養一隻貓,都要陪 伴,陪她重複玩無聊的拋接遊戲到她累 趴。但在她甜蜜的咬著逗貓棒來找你的時 候,如果你連陪她玩的時間和力氣都沒 有,可能要想想是不是有愛的資格。

寂寞未必是壞事,看它朝向哪裡 我不想承認吉祥是種寂寞的產物,讓我 比較舒服的說法是「可愛是必需品,生活 要來點甜」,而嚴肅一點的說法叫做「再 做一次愛的練習」。 寂寞的人養貓?沒這麼嚴重啦,想要練習「愛與陪

說了這麼多寂寞的現象和後遺症,其

伴」的人也是。圖為黃吉祥,很直接很誠實,不高

實,做為一個對內在的旅程興趣更大的

興就撒泡尿,高興就四腳朝天,呼嚕嚕的用身體

人,是不會止步於寂寞的表相。讓我們試

說:「現在我很幸福!」

62

著「往內看寂寞」吧,對一個想要認出真


相的人,生命中沒有什麼不能直視的,包

鬆。不會想要消滅它,因為希懼的心會帶

括寂寞。

來更強的對峙感,長期的對峙只會帶來緊

寂寞是什麼?它為什麼經常先是一個 洞,再來是一種填充物,最後變成一個傷 口?所以,寂寞是一種煩惱嗎? 不一定,佩瑪丘卓尼師把寂寞分成兩 種:熱惱的和清涼的,她說:「一般人感

張和疲厭,不會有安住。 ――如果是修觀禪的人,會去看寂寞的 本質,直視它的變動無實。寂寞是無常 的,寂寞是無我的,看到,就釜底抽薪 了。

到寂寞,通常指熱惱的寂寞,你感到心神

――如果是修菩薩道的人,會修「自他

不寧,想找人說話,或跟人在一起,你總

交換」施受法,配合呼吸,觀眾生的寂

覺得有些不對勁,掙扎從沒停過,直到從

寞如黑煙,隨吸氣吸入自己心間,再觀

外界找到解決;相反地,清涼的寂寞一開

珍愛、照顧、陪伴如白光,隨呼氣吐出給

始是同樣的感受,但是你可以放下不安和

一切有情。這要有承擔的膽識和分享的熱

掙扎。因此你有清涼的寂寞時,自會放

情,「在寂寞中生起菩提心」,這是一

鬆,而且享受當下,不會有同樣慘澹的劇

個菩薩樂於去做的修持,我們這款有點膽

情。因為你對經驗開放,感受到它瞬息即

小、有點小氣的準菩薩們,也可以練習看

逝的本性,不會身陷其中。」

看。

看起來,這兩者有個簡單的方向性,當

――如果是修持心性教法的人,寂寞應

寂寞「向外」就會變成一種熱惱,當寂寞

該是一種心的浮雲吧,因為看到浮雲,所

「向內」就有機會變成一種清涼。當寂寞

以可以知道背後有虛空,那就不要害怕浮

變成一種清涼,看起來不是件壞事,你會

雲,來來去去的寂寞,像來來去去的浮

有很多靜對自心的獨處時光,可以熟悉你

雲,它幫我們認出虛空,一旦認出,讓它

的禪修墊,和出離心是鄰居,悲心也住在

在心性的虛空中來去自在吧。

隔壁,當你偶爾想去按個門鈕,出來應門 的就不會是醜聞,或是詐編集團。

悲心,是寂寞的解藥

最後,要引宗薩欽哲仁波切的話,為今 天的「寂寞」作結,仁波切說:「悲心是 治療寂寞最好的方法。寂寞是因為以『自 我』為中心,太注意自己而產生;當你努

寂寞聽起來很世俗,一個「發心利他」

力減少自己的寂寞時,反而更加寂寞,因

的修行人,說自己寂寞,還是有些不好意

為你把自己鎖在自己裏面。只要你從自我

思,雖然誠實無價,但仍然有種眼高手低

中踏出一步,開始關心別人、發展悲心,

的感覺。也許,我們換個眼光,試著看看

就能從寂寞中解脫。」

在佛法修持中,會怎麼看待或處理寂寞。 ―― 如 果 是 修 止 禪 的 人 , 首 先 會 覺 知 它,以寂寞為對境,覺知、同在,放下放

三乘法教都是解藥,但要張開口、吃進 去,才會有藥效,對寂寞也是。解藥有很 多帖,讓我們打開心,練習看看。

63


化育活動報導.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原來成佛,也有我的份!」 當佛陀為舍利弗授記之時,大阿羅漢們非常震撼,特以「窮子喻」表達內心的感受。

時間:2019年02月23日

教的根基,就用通教的教材教;別教,就用別教

地點:化育道場

內容;圓教就用圓教內容。

智者大師用「五時」解析呈現佛陀一代的教 法,也幫我們可以很好的了解佛一期教化的用 心。如果我們好好去研究五時,就可以知道為什 麼佛陀在不同階段講不同內容的經文,其實都有 很深的教化含義。 「五時」之後,智者大師還講了「八教」。八 教是在談,佛陀所使用的教材與教法,各有四種 不同層次,所以八教又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 是化法四教,一個部分是化儀四教。 「化儀四教」是使用的教學方法不一樣,智者 大師將之分為頓、漸、祕密、不定。 頓:利根的弟子,佛陀就用「頓」法,直截了 當的告訴你。 漸:對於鈍根弟子,就用漸進、善巧迂迴的方 法教你,這是漸教。 秘密:「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 解。」佛陀在講法的時候,隨著各類眾生根器的 不同,便得到不同的理解,每一個弟子所受用的 法義是祕密、不共的。這個部分只有你知道、佛 知道,但其他人不知道,所以叫做祕密。 不定:就是佛陀在法會上,教導不同眾生的時 候,使用的方法是不一定的,是看眾生不同的根 器而給予不同的教導方法,這個部分叫不定。 「化法四教」是講佛陀使用的教材,智者大師 把它分成藏、通、別、圓四教。你的根基如果是 藏教的根基,佛陀會用藏教的教材教你;若是通 64

所以從《法華經》火宅喻去思考,我們可以發 現佛陀真的是一個大教育家,也因此,智者大師 把佛陀的教材及教法整理歸納為五時八教,廣為 流傳在漢傳佛教中,這部分其實是中國佛教非常 珍貴的創見。

「窮子喻」,四大羅漢有感而發 接下來看「窮子喻」在卷二〈信解品〉中。經 文譬喻的部分,想進一步跟大家談的是,大家有 注意到窮子喻是誰說的嗎?其實法華七喻中有兩 個譬喻不是佛陀說的,其中之一就是窮子喻。 舍利弗聽了〈方便品〉的法之後,向佛懺悔 報告:「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授記作 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 知見。……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 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今日乃知真是佛子,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佛陀即為舍 利弗授記將來成佛名華光如來。大阿羅漢們看了 都非常歡喜,心想:舍利弗是我們的大師兄,他 是阿羅漢,他可以成佛,我們應該也有可能成 佛。加上聽了〈方便品〉的法及〈譬喻品〉的譬 喻,已能領解佛意,於是摩訶迦葉、須菩提、迦 旃延、目犍連四大阿羅漢們歡喜踴躍的跟佛陀報 告心得,說了「窮子喻」。所以「窮子喻」是出 於〈信解品第四〉。 〈信解品〉可以分成五大主題:父子相失、父 子相見、遣使追誘、領知家業、正付家業。


法訊

故事是從一位富有人家的獨生子,在年紀很

為什麼這樣呢?主要原因是:大阿羅漢們一直

小、不懂事的情況下離家出走,開始流落異鄉開

認為成佛是沒有希望的,他們不可能成佛的。所

始。

以當佛陀為舍利弗授記的時候,大阿羅漢們受到

他窮困潦倒地過了大半輩子,隨著年紀增長更

非常大的震撼:「原來成佛我也有份!」這就是

加貧窮。為了找工作謀生活,東奔西走,四處流

二乘人初遇大法的感動,所以他們以〈窮子喻〉

浪。他爸爸為了找他,一城過了一城,五十年來

表達內心的感受。

不知經過多少地方,最後因為年紀大了,只好找

經文中說:「爾時窮子,傭賃輾轉,遇到父

個地方安頓了下來,父親富可敵國,家裡的財物

舍,住立門側,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机承

無可計量。

足,諸婆羅門、剎帝利、居士皆恭敬圍繞…」

貧窮的兒子有天剛好路過爸爸的豪宅,從門口

這裡要特別說明「傭賃輾轉」。為什麼用「傭

看進去,看到他的爸爸住的地方,隨扈如雲,好

賃」?因為阿羅漢修的是小乘法,以一般世俗來

多人圍繞他。心想:這一定是豪門大族,是有

講,「傭賃」是受僱於人,做一些比較底層的工

財、有勢、有權力的人家,若被抓住了,就不知

作,就像佛陀教法裡的小乘人,修的是基礎、簡

要吃多少苦頭了。愈想愈害怕,於是拔腿就跑。

單的法,主要是教厭苦欣樂,推求理味。就如同

他爸爸一眼看到他,就認出來那是他的兒子,

一開始學佛,先學因果法則,知道「諸惡莫作,

於是派人追他回來。被追上捉回來的窮兒子,因

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問題是,因

為非常恐懼,甚至嚇到昏倒在地。於是父親不再

果法則修的是人天福報,等因果法則修完了,再

強迫他,叫人放他走,但又派人跟蹤他、陪他行

來要修能成就阿羅漢,跳出三界的解脫道。這樣

乞,最後雇用他進來做掃廁所的工作。他爸爸為

還不夠,還要修菩薩道!菩薩道之後才可以成

了要讓兒子能夠親近他,自己裝扮成領班,一步

佛,所以修學是有次第的。

一步的引導他,長達20年。

二乘人初遇大法的感動 這一段父子相見的經文,有一個名相要跟大家 講,就是華嚴時的擬宜教,它是在描寫二乘人初 遇大法的心理。

何謂窮子?有出世善根但未走向菩薩道 小乘教我們厭苦欣樂,避免十惡所以修十善。 有了出世的善根之後依然是窮子,因為還沒有走 向菩薩的大乘道。 再來講「遙見其父」這部分。佛的受用身只有

擬宜教的意思就是佛陀講出《法華經》之後,

十地菩薩能親近,而聲聞眾不能親近,所以說

大阿羅漢們對於佛陀講的大法相信而且也理解

「遙見其父」。窮子在外面看到長者旁邊有很多

了。相信理解之後,他們要表達自己的心情,但

人圍繞,這就是比喻佛陀旁邊其實有很多的大菩

是聲聞眾沒有辦法深入的瞭解《法華經》大法深

薩。佛陀的法身、報身只有大菩薩看得到,凡夫

義,所以他們只能用比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

只能看到佛陀的化身。當佛陀示現為釋迦牟尼佛

情。

到娑婆世界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他,但是釋

大法就是成佛之法。二乘人初遇大法的心理,

迦牟尼佛入滅之後,我們就看不到佛陀了。

就像舍利弗跟佛陀報告自己以前在法會上看佛陀

佛陀現在還在靈鷲山說法,問題是我們到靈鷲

教大菩薩們修菩薩法的時候,他一點都不雀躍、

山的時候,見不到佛陀說法!為什麼呢?因為還

不喜歡聽。為什麼不喜歡聽?因為他覺得成佛沒

沒有修到大菩薩的境界,所以見不到佛陀的法身

有我的份,所以修菩薩法不關我的事。

跟報身。所以這裡要用「遙見其父」,主要就是 65


說佛陀身邊圍繞的是地上菩薩。 也是說聲聞眾

因為他們怕大乘菩薩道要經過無量劫的修行才能

事實上是見不到佛陀,所以用「遙見其父」來表

達到,就會覺得這一條路真的是好難走。

達。華嚴會上佛陀的種種莊嚴,是用來譬喻佛陀

為什麼?因為要入生死,而且要廣學,八萬

的法身毗盧遮那佛巍巍堂堂,圍繞在大長者身旁

四千法都要學,因為要救助八萬四千不同的眾

的婆羅門、剎帝利、居士等等,是用來指三十心

生,所以要廣學一切法。這樣子在菩薩道上就不

的菩薩。

曉得要走多遠才能夠到達,所以產生害怕的心

為什麼是三十心的菩薩?菩薩有五十二個階

理。因為他們對菩薩道不生好樂,一點都不想在

位,前十位是十信位,接著就是十住、十行、十

菩薩道修行,所以會覺得讓他們修菩薩道是一種

回向、十地,十地以上就是地上菩薩,就能見到

逼迫。所以窮子看見豪宅馬上生起想逃走的念

佛陀的法身。而十信之後的十住、十行、十回向

頭,認為留在這裡說不定會被他們逼迫做苦工。

的三十個階位的菩薩,對佛教已經產生不退心,

所以「迷子見覺父而不識,棄富業以求貧里

所以在佛教的名相當中,會稱他為三十心菩薩

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不好樂菩薩道的

在這裡指的就是婆羅門、剎帝利居士乃至吏役,

行持,認定自己只能當一個自了漢,所以即便爸

這些全是指三十心的菩薩,因為三十個階位高高

爸是大戶長者,也毫無歡喜心,完全不想繼承家

低低,所以用這些不同的職位來描寫他們。

業。 這個部分就是在比喻鈍根的修行者。

《華嚴經》是佛為大機菩薩說的向證法,內容

如果是一個鈍根的初學者,要你修成佛之道會

是如何證到成佛之道。對於小機的眾生,就必須

受不了,會覺得這條道路又長又難修,還是算了

要用擬宜教的方式來講,讓他們有辦法去體會,

吧。在修行的過程中,確實很多人如此,他們會

然後才有辦法證得。

懷疑自己這一塊料真的能成佛嗎?一旦有這樣的

看見父屋內的情形,窮子為何逃跑? 我們想想,為什麼窮子看了爸爸屋內的情形後 害怕得逃跑,之後又回到這個地方?主要是因為 這是一個大法。聲聞人本身是鈍根基,法大機小 的狀態下,他們會嚇到不敢進入菩薩乘。

想法,就不敢承擔當菩薩。所以看到成佛大法的 時候,一下子就把他嚇走了。

次第修行,大寶藏唾手得 我們再來看長者──佛陀,他真的懂得教育 人。他要引導窮子回來的時候,首先是介紹下等

就像之前課中曾提到菩薩們發願要弘揚《法華

的工作給他做,讓他沒壓力的去掃廁所。為了要

經》,就敢在娑婆世界弘揚,聲聞眾要弘揚《法

能夠接近窮子,他還喬裝成領班,時不時的鼓勵

華經》就不願留在娑婆世界,因為娑婆世界是一

他。等窮子對長者產生信任、願意接近他後,長

個五濁惡世,這些人特別難教難調,所以聲聞眾

者才帶他離開掃廁所工作,交付其他工作給他,

只發願到淨土去弘揚《法華經》。阿羅漢們在修

一步步的帶領他產生自信,最後甚至讓他掌管財

行的過程中,常常想的都是自己,菩薩們的想法

務,了解家裡有多少錢財寶藏等等。也就是讓小

就不一樣了,是以眾生為主。

乘阿羅漢們瞭解,佛陀的教法不只有聲聞法,還

行菩薩道不是那麼簡單,所以阿羅漢們會害

有很精彩的六度萬行不同的菩薩的修法。窮子雖

怕,所以窮子看到房子那麼莊嚴、漂亮,卻沒有

然還不認為這些東西是自己的,但至少已經知道

生起想住進房子的心理,反而認為自己來錯地

有這些東西存在了。

方,不該來這種地方,兩者心態是不一樣的,這

佛陀在臨入涅槃之前,把《法華經》告訴我

裡是描寫小乘人看到大乘法會產生退縮的心理。

們,就像這位長者在臨終之前把萬貫的家財全部

66


法訊

交給窮子,讓他覺得大寶藏自然而然就得到了。 從佛陀引導我們修行的過程中,大家有沒有體 會到佛陀真的是用心良苦,而且真是一位大教育 家。他懂得眾生的根器,也善巧使用適當的方 法,讓眾生一步步往前修。火宅喻是佛陀要告訴 我們:「三乘只是方便,一乘才是究竟。」從火 宅喻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四大羅漢終於體會到佛 陀的用心了,所以講出精彩的窮子喻來表達他們 的心情。 之前講〈妙音菩薩品〉與〈觀世音菩薩普門 品〉的時候,看到東方、西方二大菩薩度眾都是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 如果真的是一位菩薩、真的要度眾生的話,事實 上是給眾生所需要的,也就是要先瞭解眾生需要 什麼,而不是一味給自己想給的。

若要度眾生,四攝法首重哪個? 佛陀教菩薩度眾要用四攝法:布施、愛語、同 事、利行。如果真要去度眾生、親近眾生的話, 這四法當中哪一個最重要? 當然四法都很重要,如果以窮子喻來講的話, 強調的是同事。各位想想看,如果長者沒有化身 為領班去帶領窮子的話,窮子絕對不可能會來接 近他。如果沒辦法跟他同事,布施、愛語、利行

▲修行這條路,有時候是,慢慢走反而快快到;快快走反

就無法展現。所以長者把窮子從低劣的狀態下一

而會慢慢到。

路拉拔上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當他的同事。 這部分的教示值得大家去思考。 如果我們從《六度集經》或佛陀的本生故事中 去看的話,會發現佛陀在行菩薩道的過程當中,

受就是表示我跟你是同一國的,唯有接受他,讓 他願意跟你有聯繫關係的時候,後面才有可能引 導他,否則什麼都不可能做。

有時候佛陀會化身為各種角色,譬如曾經化身為

所以站在教育者的身分去度眾生的時候,和顏

鹿王等等。為什麼佛陀要做這樣的示現?也就是

悅色是很重要的。規勸孩子的時候,往往不是道

教導我們,當你要去度眾生的時候,就必須先融

理不對,而是態度不對,態度不好孩子就反彈

入那個眾生的團體與他同事,才有辦法度他,所

了,下面的戲都不用唱了。

以同事很重要!

當然,菩薩四攝法裡,布施、愛語、利行都很

從這個地方可以發現,為人父母或為人師長,

重要,這三項大家比較容易去想到,但四者當中

當要跟小孩子接近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不

常常被大家所忽視的是同事這一項,所以這個部

管孩子是對或錯,至少要先認同接受他。認同接

分提出來跟大家談一下。(系列十二) 67


《了義寶藏》翻譯出版計畫,逐步將古德的重要典籍從藏文原典翻譯 成中文,並以有規劃管理的方式與大眾結緣,期望藉此和更多法友共 享無價的法寶。歡迎法友助印,共同將涓滴匯聚成福德大海。

了義寶藏⑨

知識寶藏 第八〈次第辨增上定學品〉(二) 第三部〈以密續為主之密咒金剛乘禪修次第〉──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 編撰: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譯者:施心慧 本書綜覽金剛乘中,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的種種不同面向和修持體系。其中 包括生起次第的所斷和清淨的基礎、不同體系的觀想步驟、實際修持的要點 等;圓滿次第的部份,則解說不共的悲空無別之菩提心,即是究竟的所知、 所修和果位,以及以父續、母續為主的許多不同體系及其重點。是全面性瞭 解生圓二次第的不可多得寶典。

【了義寶藏系列】 了義寶藏②

了義寶藏① 本書介紹

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所著作的這部 《三主要道》的簡略釋文,將宗喀巴大師 依於傳承自阿底峽尊者的「道次第」而整 理的教法《三主要道》,作了言簡意賅的 闡釋。

主誦作者 | 宗喀巴大師

了義炬

關於《了義寶藏》

偉大的祖師們留給我們許多珍貴的典籍, 這些教法蘊含了祖師們實修與智慧的精 華。為了讓這些傳承的寶藏能夠流傳,持 續保有蓬勃生氣,《了義寶藏》系列致力 於將這些典籍從藏文直接翻譯成中文,希 望在文義的傳達上更加完整,保留原典的 風貌,讓法友能夠與祖師更直接地溝通。

作者: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善緣解脫道 《三主要道》簡略釋文

《三主要道》簡略釋文

大師畢生著作了210部論典,共20函之多, 強調顯密的融合,包括《菩提道次第廣論》 等大乘佛法教義,更注疏不少中觀的典籍 及《密宗道次第廣論》等密續的修行法門。

釋論作者 | 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1813—1900)是藏傳 佛教許多偉大學者和大成就者當中,最卓 越的大師之一,也是西藏十九世紀影響極 為深遠的不分教派「利美運動」的發起人 之一。他依止了包括根本上師第九世大司 徒貝瑪寧杰旺波在內的35位不同教派的善 知識,精通十種世間和勝義的知識。

也因為深感法寶的價值無法衡量估算, 《了義寶藏》採免費結緣的方式流通,期 望能讓更多法友共霑法露,共享無價的智 慧寶藏。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譯者:妙融法師 1.了義炬 2.善緣解脫道:《三主要道》簡略釋文

《了義寶藏》儀軌系列書目:

1.天法密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儀軌 2.行聖道之乘:四加行修誦儀軌

主誦:宗喀巴大師

羅 ‧卓泰耶

解說步入大手印解脫之道的共通與 不共前行要點之重要典籍。

秉持著不分教派、無偏私的宏觀精神,蔣 貢康楚.羅卓泰耶編撰了劃時代的巨著 《 五寶藏》,其中匯集了大量新、舊傳承 的法教,包括口傳、伏藏以及淨觀等傳承 的教法,挽救了瀕臨滅絕的噶舉、寧瑪、 薩迦、覺囊等派別的教法,使之復甦,利 益後世無數眾生。

主誦:宗喀巴大師 釋論:第一世蔣貢康楚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了義寶藏》系列書目:

釋論: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ISBN 978-986-90068-3-5

了義寶藏③

解說成佛最重要的三件事──出離 心、菩提心、空正見之精要。

了義寶藏④

明現本來性 大手印指導教本 也因為深感法寶的價值是無法衡量估算的, 《了義寶藏》採免費結緣的方式流通,期望 能讓更多法友共沾法露,共享無價的智慧之 寶。

《了義寶藏》系列書目:

1.了義炬 2.善緣解脫道:《三主要道》簡略釋文 3.明現本來性 4.四座上師相應法釋論集

本書介紹

上師,是加持的根本。有了上師的加持, 即能令行者守護禪修的體性,除遣修道的 違緣與障礙。因此,對上師生起真實的虔 敬心和堅定的信心,是極為至要的。

四座上師相應法 釋論集

偉大的祖師們留給我們許多珍貴的典籍,這 些教法蘊含了祖師們實修與智慧的精華。為 了讓這些傳承的寶藏能夠流傳,持續保有蓬 勃生氣,《了義寶藏》系列致力於將這些典 籍從藏文直接翻譯成中文,希望在文義的傳 達上更加完整,保留原典的風貌,讓法友能 夠與祖師更直接地溝通。

作者:達波札西南嘉 譯者:施心慧

四座上師相應法釋論集

關於《了義寶藏》

彙編: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 金欽列多傑

在金剛乘的體系中,有許多上師相應法的 修持法本與傳統。其中,由第八世噶瑪巴 米覺多傑所著的《四座上師相應法》,是 噶瑪噶舉最主要的修持之一。教導說,前 八世的噶瑪巴、蓮師八相、祥上師八尊的 本質為一體,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以祥 上師的教言百說中的一部上師相應法為基 礎,再予以增補,而寫成了這部《四座上 師相應法》。

1.天法密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儀軌 2.行聖道之乘:四加行修誦儀軌

ISBN 978-986-90068-6-6

彙編 第十 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大手印修持之精要實修指導手 冊。

為了幫助行者令加持入心,第十七世法王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彙集了第五世夏瑪 仁波切、第九世噶瑪巴、恰美仁波切、噶 美堪布、第十五世噶瑪巴等五位大師的釋 論,依作者年代編排而形成了本書。其中 就《四座上師相應法》所論要義和綱要, 提綱挈領地概說觀修的次第,以及下座後 的修持。《四座上師相應法》具有極大的 加持,也是修持大手印、那洛六法的瑜伽 行者,以一抵萬的修持。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妙融法師

《了義寶藏》儀軌系列書目:

68

善緣解脫道

大師一生的志業除了講述、辯經與著作之 外,還是一位徹底的改革家,他對藏傳佛 教有極為重要的貢獻。其一是整頓了正法 的戒律,提倡原始佛教之僧眾行儀,強調 清淨的戒律。其二是在尚未有明確中觀傳 承的藏地,廣弘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讓 中觀獨特的見解,變得顯明易懂。

主誦:宗喀巴大師 釋論: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三主要道︾簡略釋文

大手印四加行簡要合集及正行 教學次第 同時,以含攝所有佛經內容的三士夫道次 第來說,下士夫和中士夫的道法,皆含攝 在出離心之中,上士夫的道法含攝在菩提 心之中,而正見則是三者皆必須具備的共 通法門。因此,這「三主要道」也完整含 括了三士夫道次第的精髓。

善緣解脫道

本論中歸納了佛陀在初轉法輪時講示的「 出離心」,以及二、三轉法輪講示的「菩 提心」和「正見」的精要含義。無論是學 習顯或密的教法,出離心、菩提心、正見 這三個法道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與命脈, 因此它是通屬大、小二乘的典籍。

宗喀巴大師(1357—1419)是藏傳佛教四大 教派之一格魯派的創始人,是教證俱圓的 大師,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三歲時 即由第四世噶瑪巴授予居士戒,七歲時依 敦珠仁欽受沙彌戒,並已進行進階的密續 修持。十六歲時前往中藏,跟隨不同傳承 的上師,全方位地學習顯經與密續的教法, 並且迅速成為通達所學教法的大師。

四座上師相應法 釋論集 彙編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第五世夏瑪仁波切、第九世噶瑪 巴、恰美仁波切、噶美堪布、第 十五世噶瑪巴等五位大師之《四 座上師相應法》釋論結集。


了義海

了義海

作者:第九世法王噶瑪巴 旺秋多傑 譯者:施心慧

作者:第九世法王噶瑪巴 旺秋多傑 譯者:施心慧

了義寶藏⑤

了義寶藏⑥

了義海

勝道寶鬘

作者:第九世法王噶瑪巴 旺秋

作者:岡波巴

多傑 譯者:施心慧

譯者:妙融法師 修行之道上二十八個開宗明義的 重要主題。

第九世噶瑪巴的三部大手印實修 教本中最甚深廣博者,為大手印 實修聖典。 (資格限定,需填寫專用申請表)

了義寶藏⑦

了義寶藏⑧

本書介紹

不退獅子吼

《大乘無上續論》 ,又名《究竟一乘寶性論》 。 一般認為由彌勒所造、無著傳出,是如來藏 思想及中觀他空見的重要論典,亦是顯密 之間的重要橋樑。論中說明一切眾生恆具 佛性、如來藏,其自性清淨但卻被暫時外 來垢染所遮蔽,使得眾生於輪迴中流轉。 其中並以三因、十義、九喻等眾多面向來 闡明如來藏。

不退獅子吼

不退獅子吼 以現前道闡釋《大乘無上續論》如來藏義之釋論

知識寶藏

論中闡述如來藏的內容總攝於七金剛句中。 前三金剛句是所要證得的佛法僧等三寶之體 性,之後即詳述證得之方法的四金剛句:所 要了悟的佛性、了悟之體性的菩提、與菩提 相關的支分功德、能令徒眾了悟的事業。如 此來引領眾生趨入如來藏義,進而證得二淨 之法身。

以現前道闡釋《大乘無上續 論》如來藏義之釋論

第八〈次第辨增上定學品〉 (一)

以 現 前 道 闡 釋︽ 大 乘 無 上 續 論 ︾ 如來藏義之釋論

第一部〈講示一切禪定的共通基 礎──止觀次第〉

釋論: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第二部〈分述因法相乘之禪修次第〉

譯者:施心慧

編撰: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將如來藏的內容總攝於七金剛句 中,並以三因、十義、九喻等眾 多面向來闡明如來藏。

譯者:施心慧

釋論作者 | 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原典:彌勒菩薩

釋論: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譯者:施心慧

【了義寶藏

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是藏傳 佛教的偉大學者和卓越大師,也是西藏十 九世紀影響深遠的不分教派「利美運動」 的發起人之一。他依止了包括根本上師第 九世大司徒貝瑪寧杰旺波在內的眾多不同 教派的善知識,精通十種世間和勝義的知 識。秉持著不分教派、無偏私的精神,他 編撰了劃時代的巨著《五寶藏》,匯集了大 量新、舊傳承的法教,包括口傳、伏藏以 及淨觀等傳承的教法,使得瀕臨滅絕的噶 舉、寧瑪、薩迦、覺囊等教法得以復興, 利益後世無數眾生。

本書講述止、觀以及止觀雙運的 修持,以及小乘聲聞和緣覺及大 乘波羅蜜的禪修次第。

儀軌系列】

行聖道之乘:四加行修誦儀軌

行聖道之乘:四加行修誦儀軌

原典:彌勒菩薩 釋論:第一世蔣貢康楚 羅 ‧卓泰耶 譯者:施心慧

原典:彌勒菩薩

原典作者 | 彌勒菩薩

示 現 為 住 於 第 十 地 之 一 生 補 處 菩 薩,將 繼 釋迦牟尼佛後,成為賢劫第五尊佛。被奉為 瑜 伽 行 派 之 祖 師。有 著 名 之《 慈 氏 五 論 》 : 《大乘無上續論》 《辨法法性論》 《辨中邊 《 現觀莊嚴論》 《 大乘經莊嚴論》 。 論》

四座上師相應法修持儀軌

軌儀持修法應相師上座四

由實修傳承寶鬘噶瑪岡倉了悟義傳之無垢教導 編寫而成之念誦儀軌次第

了義寶藏 儀軌系列①

了義寶藏 儀軌系列②

了義寶藏 儀軌系列③

天法密意藏甚深耳傳 極樂淨土修持儀軌

行聖乘之道: 四加行修誦儀軌

四座上師相應法 修持儀軌

天法儀軌:天法明就多傑 儀軌編纂:噶瑪恰美仁波切 法本編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作者:第八世噶瑪巴 米覺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歡迎請書.護持助印◆ 助印方式:銀行:新光銀行 東台北分行/銀行代碼:103/帳號:0028-10-1001627/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郵政劃撥:18268431/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請註明:助印《了義寶藏》) 請書辦法:官網:www.hwayue.org.tw/HY/todm/電子信箱:todm99@gmail.com

69


歡迎光臨

大願福利社

純淨的呵護

來自尼泊爾高原的羊絨混絲圍巾 (70%喀什米爾、30%絲), 質感輕柔百搭,是春秋季節或 冷氣房的必備時尚小物。 (800~1600元/條)

100% 喀什米爾羊毛

厚織羊毛蓋毯

尺寸:長約150cm.寬約200cm.重630g 定價:14,000元

尺寸:長約140cm.寬約180cm.重650g 定價:18,500元

尺寸:長約145cm.寬約210cm.重830g 定價:18,000元


供佛聖品 推薦您具備供養、 環保意義的好香與好爐

簡約風.木質臥爐 美洲黑胡桃木,良好穩定,抗蝕性強, 中等密度,堅韌硬木。 7~8吋 價格1,000~1200元

不丹香,天然無香精 不丹皇室嚴選香品,遵循千年古法, 融合數十種喜瑪拉雅山區珍貴草藥製成。 樹汁黏合,不添加人工香料及助燃物質, 氣味清新宜人,乃香中極品。

不丹花草香 300元/30支(盒)

工 師手

製作

楚布淨化香 300元/20支(盒)

創古度母香 200元/20支(盒) 奇珍樹材加上紅白檀香、藏紅花、肉寇、 冰片等珍貴材料製成,具有天然香氣,可 避邪除障,帶來吉祥福運。

更多產品,請上化育官網「大願福利社」逕自挑選或來電02-89671018#16黃師姐 pchome商店網址:https://www.pcstore.com.tw/da_yuan/ 劃撥帳號:19778815

戶名: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消費滿1000元免運費 傳真:02-8967-1069


台灣地區 ‧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眾生小舖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因果福利社: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台灣以外地區 (請來信詢問:hy.chung.shen@gmail.com)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

愛的六字真言 (增訂版)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第15世噶瑪巴.卡恰多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傑、第17世噶瑪巴.鄔金欽列

定價:300元

多傑、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施心慧 定價:350元

法王教你做菩薩

崇高之心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由內而外改變世界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320元

定價:390元

就在當下

深藏的幸福

──108則創造更美好未來心要語

──回憶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諾瑪李維

譯者:感恩

英譯:妙悅

定價:500元

定價:399元

因為你,我在這裡

吉祥如意每一天

──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傳記與教言

──大寶法王口訣日曆

作者: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倫多祖古

定價:280元

定價:350元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

慈悲喜捨每一天

──17段「乘願再來」的心願

──讓愛無限延伸的365項修練

作者:米克.布朗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280元

定價:360元

72


上師之師

為什麼不這樣想?

─ ─歷代大寶法王噶瑪巴的轉世傳奇

――大寶法王給迷惑世代的12

原著:勉東倉巴仁波切、八蚌欽哲仁波切、堪千創古仁波切

堂課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口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499元

定價:380元

見即解脫

妙法抄經本1

──尊聖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

──心經,三十五佛懺悔文,

瑪巴傳記與教言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作者:報恩

隸書寫經: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

定價:360元

傑 定價:300元

妙法抄經本2──普賢行願品

法王說慈悲

隸書寫經:

──大寶法王噶瑪巴西方弘法紀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

定價:399元

定價:380元

師心我心無分別──法王教

大手印大圓滿雙運

你喚醒虔敬心的365則心法

原典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釋論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280元

譯者:噶瑪策凌確準 定價:380元

法王說不動佛

恆河大手印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大成就者帝洛巴二十九偈金剛頌」釋論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原著:帝洛巴尊者

定價:340元

釋論: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 藏譯:噶瑪慶烈蔣措 定價:380元

書名:法王說心經

放空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從內心深處放輕鬆

定價:390元

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譯者: 堪布羅卓丹傑、 噶瑪慶烈蔣措、張福成 定價:330元 73


乾乾淨淨向前走

你是幸運的

──從〈三十五佛懺〉步上成佛

──直指快樂修行的道路

之路

作者: 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譯者:林瑞冠

定價:340元

定價:360元

修心

請練習,好嗎?

──七種自利利他的「心靈煉

──明就仁波切「開心禪」引導

金術」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林谷祖古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

譯者:呂家茵

定價:350元

定價:330元

除無明闇

為什麼看不見

作者:第九世大寶法王

──「看見」的關鍵就在「心」!

噶瑪巴旺秋多傑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講述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施心慧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60元

定價:330元

恰美山居法1─6

動中修行

──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讓世界靜下來,或讓自己靜

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下來?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作者:創巴仁波切

定價:420元~450元

譯者:靳文穎 定價:280元

直指明光心

自由的迷思

──《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

作者:創巴仁波切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譯者:靳文穎

譯者:施心慧

定價:340元

定價:420元

願惑顯智

座墊上昇起的繁星

──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作者:岡波巴大師

譯者:施心慧

釋論:林谷祖谷仁波切

定價:390元

譯者:呂家茵 定價:420元 74


藏密氣功

第一時間

──從「以氣修心」到「心氣

──讓每個「當下」,成為生命

合一」的解脫道

中的黃金時光

作者: 噶千仁波切

作者:舒雅達(Lama Surya Das)

譯者:羅鐸仁謙等

譯者:項慧齡

定價:360元

定價:380元

長老的禮物

愛與微細身

──「從初發心,到證菩提」都

作者:措尼仁波切

必修的基本功(二版)

口譯: 台 灣 芬 陀 利 迦 翻 譯 小

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金吉祥女

組、施心慧 定價:399元

定價:380元

醒了就好

禪修的美好時光

──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噶千仁波切教你禪修「止觀」與「生圓」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噶千仁波切

執筆者: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霍博雅

譯者:林瑞冠

定價:390元

定價:420元

覺醒一瞬間

鍛鍊智慧身

──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藏傳瑜伽運動的修持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蘿絲泰勒金洲

譯者:連德禮

譯者:爾娟

定價:399元

定價:350元

先幸福,再開悟!

自心伏藏

──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

──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實修法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定價:290元

譯者:台灣芬陀利迦編譯小組 定價:460元

帶自己回家

行腳

──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

──明就仁波切努日返鄉紀實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妙琳法師

攝影:殷裕翔 文字:黃靖雅

定價:450元

定價:480元

75


中陰解脫門

我心即是白度母

──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

──「白度母」實修教授

作者: 噶千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譯者:霍博雅

定價:360元

定價:399元

幻輪瑜伽

虔敬就是大手印〔新修版〕

──毗盧遮那大師所著《日月和

──《四座上師相應法》實修教導

合之幻輪》釋論

原作:第八世噶瑪巴 米覺多傑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歌者

定價:350 元

定價:480元

動中正念

第一護法:瑪哈嘎拉

──透過禪修和日常覺知

作者: 確戒仁波切

與自己為友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創巴仁波切

定價:340元

譯者:陳慧梅 定價:380元

菩提心的滋味

彌陀天法

──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原著: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釋義:堪布 卡塔仁波切

口譯:朱穆金、多傑喇嘛

中文口譯:張福成

定價:350元

定價:399元

金剛亥母實修法

藏密臨終寶典

作者: 確戒仁波切

──藏傳佛教30則還陽實證暨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投生淨土指南

定價:340元

作者:東杜法王 譯者:金吉祥女 定價:399元

四加行,請享用

中陰與破瓦

──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

──如果,明天不再醒來,你準

作者: 確戒仁波切

備好了嗎?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根本頌:蓮花生大士

定價:340元

作者:噶千仁波切 定價:380元

76


沒事,我有定心丸

老和尚給你兩顆糖

──三乘法教,系列之一

──94歲長老仁波切手把手教止觀

別解脫道(上)

作者:堪布卡塔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陳怡妃

譯者:項慧齡

定價:350元

定價:460元

真好,我能放鬆了

斷法

――三乘法教,系列之二

──眾喜之園與施身法釋論

別解脫道(下)

作者:天噶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金吉祥女

譯者: 項慧齡

定價:350元

定價:430元

痛快,我有智慧劍

上師相應法

──三乘法教,系列之三

原作: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悲智菩薩道(上)

講述:堪布噶瑪拉布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譯者:普賢法譯小組

定價:350元

定價:430元

不怕,我有菩提心

雪域達摩

──三乘法教,系列之四

──聖者帕當巴桑傑的傳記與教言

悲智菩薩道(下)

英譯者:大衛默克、喇嘛次仁旺都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中譯者:霍博雅

譯者:普賢法譯小組

定價:440元

定價:390元

如是,我能見真實

金剛語

──三乘法教,系列之五

──大圓滿瑜伽士的竅訣指引

不壞覺醒之密續道(上)

作者:祖古烏金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連德禮

譯者:項慧齡

定價:380元

定價:470元

除障第一

蓮師在尼泊爾

作者:蓮師、秋吉林巴,頂果

──追尋蓮師足跡 系列一

欽哲法王、烏金祖古仁波切等

作者:蓮花生大士等,拉瑟‧

英譯中:妙琳法師

洛扎瓦

定價:390元

譯者:妙琳法師 定價:390元 77


最富有的人

薩惹哈道歌

──「一生成就的薄地凡夫」

──《道歌寶藏‧庶民之歌》釋論

密勒日巴的道歌與生命故事

根本頌:薩惹哈尊者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釋論:堪千 慈囊仁波切

譯者:呂家茵

定價:380元

定價:430元

噶舉第一本尊

虹光身

──勝樂金剛《勝樂輪第一次第》觀修筆記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作者:尼宗赤巴‧敦珠確旺

譯者:蓮海

譯者:張昆晟(敦珠貝瑪南嘉)

定價:350元

定價:350元

就是這樣

心心相印,就是這個!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釋論 原典:第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讓炯多傑 釋論:國師嘉察仁波切 釋論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360元

──《恆河大手印》心要指引

小吉寶貝

壯闊菩提路

──明就仁波切的小朋友開心禪

作者:吉噶‧康楚仁波切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呂旻芯

繪者/攝影者:托蕾.海登

定價:350元

釋論:噶千仁波切 譯者:張昆晟 定價:380元

譯者:哲也、林瑞冠 定價:250元

不枉女身

椎擊三要

──佛經中,這些女人是這樣開

──噶千仁波切大圓滿頓悟法

悟的

原典作者:大持明者極喜金剛

作者:了塵法師、了覺法師

造頌及注釋:巴楚仁波切

定價:480元

開示:噶千仁波切 定價:399元

看著你的心──「證悟的老

先幸福,再開悟!

狗」巴楚仁波切這樣直指心性

──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實

原典作者:巴楚仁波切

修法

釋論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譯者:林生茂(噶瑪慶烈蔣措)

譯者:台灣芬陀利迦編譯小組

定價:350元

定價:460元

78


仁波切說二諦

束縛中的自由

──《知識寶藏.二諦》釋論

──阿德仁波切不凡的一生與教

作者: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釋論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作者:阿德仁波切

譯者:陳履安

譯者:多傑圖滇

定價:360元

定價:360元

守護

貴人

──聖度母「生起次第」與「圓

──堪布門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

滿次第」大手印

一生

作者:第九世嘉華多康巴康祖法王

作者:堪布丹巴達吉仁波切

譯者:多傑仁卿喇嘛

譯者:洛珠桑布、呂家茵

定價:380元

定價:380元

歸零,遇見真實

我的未來我決定

──一位行腳僧,1648個「向

──「改變業力,改變未來」的

內朝聖」的日子

解脫心鑰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妙琳法師

譯者:陳易

定價:399元

定價:370元

佛法浩瀚如海, 般若助你到彼岸! 《大般若經》 (一套十冊) (6k精裝本) 譯者:唐‧玄奘大師 編校:眾生文化出版社 定價:15,000元

般若是佛法的中心,更是菩薩行者六度萬行的基礎。 六百卷般若16會的《大般若經》,是佛教經典中最長的經典。 眾生文化本著「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的理念,開闢佛教經典系列叢書, 出版大唐三藏大師翻譯的六百卷成佛寶典《大般若經》。 新式標點、斷句,十次嚴謹校對;字體大而清晰,利於誦讀、供養。

79


「有情分享書」系列叢書,將計畫系列翻譯、整理當代 具德上師言教,包含解經釋論、詮說佛陀言教、指引實修 等內容,以莊嚴法寶形式,以法供養之敬慕心,免費結緣 流通,供養十方如母有情。

「有情分享書」 法王序

為此我深感隨喜,也祝福這些法寶,能成為行者修道上 的莊嚴。願見者生歡喜,開卷者獲利益,護持者深種解脫 福田。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於2021年1月8日

緣起 眾生出版社從

所以能夠延續的必要行動。

1992年成立至今,

如何能讓許多重要的教導內

已經歷了29個年頭,在這有點年

容,跳出世俗模式的有限範疇,

份的歲月中,因為大家對法的意

能夠流傳廣泛並且可以長久,這

樂希求,也因為我們對正法的傳

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盼頭。

弘,有著一點捨我其誰的執著,

在經過多年的思考、準備與下

這讓我們至今,都不曾起過放棄

定決心之後,我們開始了這個

的念頭。

「分享書」的推動,為了智慧的

將珍貴的教導、深奧的法義, 披上有形且適當的衣著,這對於 佛法文字工作者而言,是毫無怨 尤的生活。

訊息遍諸方所,真實的話語流傳 廣播,文字的般若垂手能獲。 我們希望所有的生命,能因接 觸到佛法而有所不同,能因法水

雖然文字只是一時的方便無需

的洗禮而身心受用,更因為心智

執著,然而相對的文字,卻能帶

的不斷進階,而臻至究竟的解脫。

來究竟的般若。相信很多人都有 過,因為一本書,而受到啟發的

「有情分享書」計畫發起人 釋妙融 合十

經過,這也是自古以來,傳承之

◆歡迎請書.護持助印◆ 助印方式: 銀行:聯邦銀行 土城分行/銀行代碼:803/帳號:089-10-0001672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郵政劃撥:16941166/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請註明:助印 「有情分享書」) 請書辦法:官網:https://hwayue.org.tw/HY/csshare 電子信箱:csshare2021@gmail.com

80


〈新書介紹〉

圓滿,我來到起點 ──三乘法教系列之七:不壞覺醒之密續道(下)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趙雨青

大圓滿裡沒有任何意義,它就只是一個巨大

都是有趣的,只不過一個令人痛苦,一個讓人愉

的真空。大圓滿是透明的,沒有任何形狀或形

快。另一種玩笑,只不過是某個用來擺脫嚴肅感

相。根據之前大小乘的說法,先前各個乘別或許

的方法,那只是個表面上的玩笑。所謂大圓滿風

都是能被證悟的,但從這一乘的見解看來,那不

格的開玩笑例子是,我現在所說的話,正被一台

具任何意義。大圓滿裡的人,什麼都不做,完全

無法發笑的機器用非常正經嚴肅的方式錄下來。

不做,但同時這個人又做盡了一切。這非常的平

只要插上電源,機器就能完美執行任務,但是它

常,是一種卓越不凡的平常。對此,我唯一能想

始終錯失了重點。你在大圓滿裡會不停錯失重

到的建設性說法,就是你可能會很晚才睡覺,也

點,直到最後一刻為止。接著會有某個時刻,你

可能很愛開玩笑。

了解到自己錯失了重點,這就是最初的證悟。接

自始自終都在那裡!

著,你終於真的抓住了這個笑話的精髓之處。 大圓滿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但它並不在意是

我想,為了讓大家體會這個細膩的笑話,有

否成為焦點。它在意的是現象世界的全然整體

必要跟大家講解小乘、大乘以及其他的密續乘

性,以及現象的遼闊廣大。貪與瞋當然都有它們

別。除非這樣的笑話已經有很好的鋪陳,否則你

各自的存在,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大圓滿既不

會抓不到那重點金句帶來的火花,優秀的喜劇演

擁護貪,也不支持瞋。

員就是用這種手法。好比那個小男孩尋找父親的

你可以說,大圓滿是最高等的「冷性的無

故事,他問母親:「爸爸在哪裡?我非常想找到

聊」,這非常讓人興奮。然而,大圓滿行者不太

爸爸。」然而,在歷經一趟長達數年的旅程、他

是那種特別冷靜沉著的人。實際上,他們通常脾

的母親帶著他到處來來去去之後,結果那位母親

氣很差。據說無垢友尊者的脾氣就相當暴躁。如

就只是帶他去了他們自己的房子。對這小男孩來

果你問錯了問題,他會氣到踢你一頓。因為他如

說,那似乎是一趟非常宏偉的旅程,但最終他的

此沉浸於大圓滿之中,所以對他而言,自己外在

母親只是打開那扇家裡的門,爸爸就出現了。男

的體現沒什麼問題。

孩的父親一直都在那兒,自始自終都在那裡。

一個大玩笑 所以從某方面來說,大圓滿是一個大玩笑。但 玩笑分很多種,殘酷的笑話和幽默的笑話說到底

大圓滿相當直截了當,它說的是正經事。你在 大圓滿裡擁有一切,但同時你也一無所有。大圓 滿給你的唯一技巧就是跳躍,這非常荒謬,因為 大圓滿裡沒有任何可起跳之處──大玩笑說的就 是這個。(本文摘自《圓滿,我來到起點》)

(2022年1月眾生文化出版,定價39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慈怙 廣定大司徒仁波切/ 「自他交換法」開示

往空中投花,落下來的就是花

春季號

2 0 2 2

春季號

2 0 2 2

慈怙 廣定大司徒仁波切/ 「自他交換法」開示︱︱往空中投花,落下來的就是花

只是倒影別當真! 猶如鏡面所現色,為愚無知人所視, 如是棄真實此心,將依諸多之不實。 這首偈頌以「一面鏡子的映影」為比喻,教導我們捨棄對不淨顯 相的固著,以及視不淨顯相為實相的信念。好比如果一個小孩對鏡 子是什麼一無所知,那麼當他注視鏡中映影時,可能會認為鏡中有 另個小孩,因而執著於映影,認為可能會成為的玩伴。同樣地,當 猴子把鏡子中自己的映影視為另隻猴子,認為可能是競爭者,於是 齜牙咧嘴瞪視著自己的映影。 正如同鏡中映影並非一個真實存在的事物,卻激起貪執或嗔怒一 般,心中的顯相亦非貪執或憎恨的對境。不論我們談論的是映影或 心中顯相,皆不具有任何自性。重要的是,當煩惱於心中顯現時, 切勿陷入其中,如果我們跟隨煩惱,就會被它們席捲吞沒。如果我 們陷入悔恨或不快樂之中,就會被悲傷壓制。為了免於受到煩惱的 壓制,應該觀照於心中生起的任何顯相的自性。 ──本文摘自《國王之歌》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活得像面鏡子,一切自解脫 ● 噶舉大小事/根本上師的難處 ● 措尼仁波切/「好好和生命說再見」/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