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自己一個極樂淨土
噶千仁波切開示/臨終導引
● 法王開示 /自他交換,讓每次呼吸都有意義!
● 編輯室報告 /三生石上,不見不散
● 紙本《善報》搬家前圓滿典藏本
2 0 2 3 2 0 2 3 春季號
清淨觀,金剛乘的心髓
若遇不清淨,切莫將它執為不清淨顯相; 無 論多麼艱難,當觀慈心與悲心。對於所有善知識 和宗教友人皆觀以清淨相,於一切低劣福田觀悲
心。如是而修吧!慢慢地,不清淨的顯相若能得 以清淨,「基位清淨」的密乘見地方能顯現。
例如,六道有情的六種看法,若不經修行,對
於淨與不淨相會任意執持為真實,佛陀曾以一個 例子來說明,若放置一碗淨水於前方,並一一召 喚六趣有情前來觀察此水,再詢問他 們各自眼
見的狀況為何,這時人與畜生皆見到是水,認為 可飲用、可沐浴,這是根據各自福德而產生的知 曉;天人則見水為甘露,所有天人若飲用即如同 甘露般;餓鬼見為膿血,地獄則是見為火海。
如同這個例子,眾生各自以自相習氣而觀見事 物,各人的親見皆並非真實成立,就如同幻術一
般。若能這麼了知這個道理,對自己所見聞的態 度就會稍微趨向鬆坦。否則,如果埋頭研察多種 佛語與法教之時,卻認為世間法為真實,奉行世
間的想法而執相,心中必會生起許多疑惑和迷 惘。理解這一點是一切眾生得以親見佛與否的關 鍵,淨化自己的庸俗念甚為重要。
練習無有差別的清淨觀
上師與一切善知識都說,世界上的宗教皆有其 道路,有止惡 行善的教言,亦有著各自程度的
臨終導引 〈新書介紹〉
作者: 噶千仁波切 譯者: 多傑仁卿喇嘛
證悟果位,若能將一切宗教徒視為僧伽,一切有 情為觀修慈心、悲心之對境,如此練習無有差別 的清淨觀,這是最殊勝的死亡準備。
例如見到善知識,無論是漢傳上師或藏傳上 師,對於所見的一切宗教徒,自己的心中能生起 信心嗎?應要能生起如是的思維,我自己本身即 是如此修習。只要是宗教徒,無論是基督教或是 伊斯蘭教,其外在的所作所為可能不完全是如法 的行為,他們也有著各自的煩惱,然而宗教徒即 是僧伽,應該要思維彼宗教的功德,不去想其過 失。
倘若論斷其過失,將會使自己產生煩惱念,讓 自己產生過失;若能憶念他人功德,自己將會生 出信心,也將因此功德而獲益。
若認定他人具有過失,自己將吃虧;若認定他 人具有功德,各自當能獲益。以此,我個人認為 世界上所有宗教徒都是好的,我由衷認為他們都 是好的,皆是僧伽。有人會去說外道惡劣,事實 並非如此。所有的宗教皆因互相肯定才能各自茁 壯發展。
總之,淨觀是很重要的。當死亡來臨時,觀 想上師善知識降臨,並能視他們為是聖賢僧, 在死亡之後,將能立即往生極樂剎土,當下心即 如同極樂剎土般。總之,如是而熟習清淨相十分 重要,以慈悲心而淨化自心十分重要,不執他人 過失十分重要。以上是臨終心態上至關重要的修 持。(本文摘自《臨終導引》)
(2023年3月眾生文化出版,定價32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
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這是個古老的美麗故事,兩個老朋友,其中一 位「向此生說再見」的時候到了,約定13年後
杭州天竺寺外再見。13年後,相約再見的時候 到了,但見一個騎牛的牧童,敲著牛角,唱了上
面這首歌。這一開始是兩個男人的隔世之約,後 來被引申為愛情,「換了身形、換了容顏,都會 認出你」的隔世之約。
《善報》這一期的「編輯室報告」,一開始為
什麼要引這首詩?
因為我們要說:「再見,我們要搬家了,但我
們沒有離開 三生石上,我們不見不散!」我 們仍然一本初衷,一樣要分享佛法的慈悲與智 慧,但要「換個身形、換個容顏」來相見。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 紙本的《善報》到這一
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4月15日起,我們將 以影音的形式,在youtube和podcast上,請大家 「聽」《善報》,同時聽包括「眾生文化」的好 書介紹等佛法的影音分享作品,以「聽書」來靜 心、滋養慈悲與智慧。
17年前因為法王 噶瑪巴「想要辦一本噶舉傳承 的雜誌」的心願,創辦化育道場的長輩們:陳履安
居士、孫春華居士,承擔起這個責任,在中文閱讀 世界創辦了一本佛法分享雜誌,帶著「弘傳噶舉傳 承、促進漢藏交流」的使命,從噶舉走向四大教 派、從藏傳進入佛法世界――這就是《善報》!
2005年,先從單張報紙形式開始,2006年春 季號,開始以雜誌形式出版,每季一本的《善 報》,17年來,陪著很多法友進入藏傳佛法的 世界,安靜閱讀法王和仁波切們開示,以文字形 式,讓佛法的慈悲智慧滋潤此心成福田。連我從 2008年秋季號接手編務,也已經15年了。
然而,17年間,影音傳播媒體高速成長,閱 讀的簡短化甚至影音化,成為大趨勢,紙本印刷 再加上郵寄的實體雜誌,成本高到令人開始思 考:該是「換種形式」分享的時候了!〈普賢行 願品〉說「悉以諸音而說法」,意思是「以你喜 歡的方式說給你聽」,如果大眾喜歡影音形式, 《善報》也會隨順轉化成這種形式,繼續分享佛 法的美好――這就是4月15日起即將開始分享的 影音平台的緣起。
這不是結束,是另一個開始,《善報》的老朋 友們、要「一直相伴到解脫」的老靈魂們,分享 佛法的「三生石上」,我們換個平台、換個形 式,初心如昔,不見不散!
1
~唐《僧圓澤傳》
《善報》總編輯黃靖雅 合十敬啟
三生石上, 不見不散!
【編輯室報告】
圖引自Pinterest
網址:https://issuu.com/hwayue
【主題故事】 14
噶千仁波切開示/臨終導引
中陰旅程開始, 請記得這麼做!
生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如果沒有明天,你如何面對? 噶千仁波切談生死,
指導在世者應該如何把握人身進行修持, 護送自己和他人此生最後一程。
發行人/孫春華 社長/妙融法師
總編輯/黃靖雅
封面提供/台灣噶千佛學會
執行主編/馮淑蓉 美術編輯/施心華 印務發行/黃新創
發行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話/02-8967-1019
傳真/02-8967-1069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中華郵政板橋雜字第189號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網址/http://www.hwayue.org.tw 電子信箱/hwayue@gmail.com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2
春 2023
【法王開示】
2022讖摩春季課程:第八世法王傳記 4 自他交換,讓每次呼吸都有意義!
【善知識開示】
噶舉大小事 42 如何做個無懼離別的勇士
妙融塗鴉牆 44
三個故事三句忠言
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 46
沒讀佛經,你可能看不懂報紙
心慧時間 48 深夜,一名陌生女子的電話
總編雲書房 50 施身法:在鬧鬼的地方,尋找內在的佛! 修行在天涯 56 我在泰國寺廟,真正的修持才開始
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62 十個視角看世界,美麗新視野
化育道場
◎梁皇寶懺,時間4/15下午14:00-16:00
◎五蘊快閃上座日,講師:妙融法師、覺揚法師,時間4/23(日) 2:00~4:30pm
◎梁皇寶懺,時間5/13下午14:00-16:00、時間6/17下午14:00-16:00、
時間7/15下午14:00-16:00
化育書院
◎空性禪修五次第:唯識10堂課, 時間4/11-6/13(每週二7:00pm) ◎以愛閱讀「微細身」8堂導讀課(影片課程) 時間4/24-6/12(每周一7:30pm)
【專欄】 【法訊】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34 〈竹清嘉措心要語〉你將達成什麼? 措尼仁波切/倏持問答 35 禪修的本質,保持不散亂 多傑喇嘛/「修持與生死」開示 39
不能不知道的「念珠那些事」
3
2022「讖摩春季課程:第八世法王傳記」/第2天開示記錄
主講: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日期:2022年3月21日 翻譯:堪布羅卓丹傑
《妙行解脫》第10頌講解
大家好!今天是「讖摩春季課程」的第二堂 課,要講《妙行解脫》自傳的第十個頌文,這裡 要先引用法王米覺多傑的侍者桑傑巴珠撰寫的 《妙行解脫注解》。配合注解的科判,《妙行解
脫》傳三個主要的綱要是:
一、頂禮暨立誓造傳
二、傳記本體
三、造論圓滿
其中第二個「傳記本體」,分為兩個部分:
(一)前行──趣入佛門之法
(二)正行──實踐三士道之法
「正行」中又分為三個部分:
1.實踐下士道之法
2.實踐中士道之法
3.實踐上士道之法
在「實踐上士道之法」中再分成三個部分:
(1)動機──發菩提心之法
(2)行動──修兩種菩提心
(3)學修兩種菩提心學處之法
現在要講的是第二部分的「行動──觀修兩種 菩提心」,有兩個部分:
1)觀修世俗菩提心
2)觀修勝義菩提心
「觀修世俗菩提心」有兩個部分:
A座上──觀自他交換 B座下──轉惡緣為道用 座上:觀自他交換
今天講的是「座上 觀自他交換」。
「座上 觀自他交換」的部分是《妙行解 脫》的第十個頌文:
利他之本,乃捨己樂予他人,負他苦於己身。
故而,我將身體受用,乃至善根,
供養眾生,毫無我執。
此謂我妙行之一。
如同之前談到「動機」的部分,也就是和生起 殊勝的菩提心所談到的一樣,如果一個人生起一 念真切、真實求大菩提的心,他會生起一種堅定 的道心:「我要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身體、住 處、財富等等,直到虛空未盡之前,全部用於幫 助一切眾生,得到人天善趣和佛果的善根上。」
而且他會非常急切的,如救頭燃一般的這樣去實 踐利他。
對於小乘行者來說,也就是那些「不具備利他 方便,同時智慧較小」的行者眼中,這種菩薩利 他的行持,是一件極為痛苦和困難的事情。但 是,生起了菩提心的一個菩薩,對於這種難行的 廣大利他事業,卻是滿心歡喜地去做。這樣廣大 的菩薩行持,就被稱為「自他交換」,也就是做 到了「利益和勝利布施給他人,虧損和失敗由自 己承受」。
4
自他交換,
讓每次呼吸都有意義!
說是「愛他人勝自己」,其實「有所求」?
很多人對於上述的利他不得要領,以為只是做 了一點布施,就覺得是做到了「自他交換」,是 真的在幫助眾生出離痛苦;有的人上半生的忍氣 吞聲,其實是為了後半生能夠得到讚美,被當成 修行人來看待和受到尊重;還有些人上半生委屈
求全,看起來好似在將「利益和勝利布施給他 人」,但其實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下半 生的家人、親友、徒子徒孫們能夠得到更多的好
處。這樣的行為,看起來好像是在利他,但其實
他們根本沒有放下對今生的執著,他們一時的勉 強遷就,只是為了自己將來能夠貪得更多。
很多人的修行都是有所求的,他們今生利益他
人,只是為了自己來生能有更好的福報。尤其現 在很多人口頭上說自己是在修持「愛他人比愛自 己更多」的煉心法門,說自己是在弘揚佛教、利
益眾生,但實際的作為,卻是處處包庇袒護自己
人,然後用盡各種的手段去對付、打壓和傷害他 們的對手。在某些人的眼中,可能覺得這種明哲 保身、為了自己人可以不擇手段的行為,是菩薩 的行持、是自他交換的修行,但其實如此顛倒的 行為,完全和殊勝的自他交換法門是相違背的。
這種相似、顛倒的行為,別說是能夠成就菩提 果位的大乘法,連欲界的善業都算不上,只能說 是善惡夾雜的一種業而已。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說自己在修持菩提心、 煉心,或說是在修持甚深「覺宇」(斷境、斷 魔)法、在修持降伏我執大魔的方法,但其實這 些人根本不得要領,這種虛偽的自他交換,實在 讓人懷疑和擔心。通常一開始我們還有一點自知 之明,知道自己是在假裝,但如果一直作假、偽 裝下去,那一點自知之明也會慢慢不見,最後就 連自己也會開始相信起這樣的謊言,到時候就是 自食其果了。所以,我們一定要馬上停止這種自 以為是、裝模作樣的修行。
5
所以,修持菩提心的教法時,非常重要的一 點,就是一定要找到一位善於教導菩提道法的上 師、善知識,好好的依止他,認真學習所有能夠 成就一切眾生解脫和遍知果位的廣大善行。上面 的解說,就是這首偈頌的大概意思。
八世法王,活生生的「自他交換」典範
法王米覺多傑,他的心總是掛念著那些無依無 靠的如母眾生,他知道眾生都想得到快樂、離開 痛苦,但是他也知道聖者和凡夫的差別就在於: 聖者懂得要在苦樂的成因上,也就是善惡上去做 取捨和改變;而凡夫只想著如何改變苦樂,在這 樣的結果上不斷糾結著。眾生因為這樣的愚癡, 不知道造成苦樂的關鍵因素,就是止惡行善,結 果卻做出完全相反的、止善行惡的行為:他們把 能夠得到快樂的善,當成毒藥一般捨棄;將造成
痛苦的不善,當成了仙丹一樣的服用。這樣的結 果,就是經歷無法衡量和想像的、永無止盡的強 烈輪迴和惡道的痛苦,同時完全經驗不到一剎那 的快樂。
法王米覺多傑清楚知道這樣的痛苦,他深思熟 慮之後發現,這裡的癥結點就在於:我們總是漠 視他人的苦難,覺得事不關己、冷眼旁觀,對於 自己人的長壽健康、功名利祿卻是竭盡全力地百 般呵護,就是因為這樣的冷漠和自私,造成了我 們永無止盡的痛苦。對於如此愚昧無知的眾生, 法王是深感憐憫的。
所以他總是希望:那些正在經歷無量痛苦的眾 生,如果他們的痛苦是超過百倍、千倍的在我身 上發生該有多好?如果能由我來代受他們所有的 痛苦,該有多好呀!法王米覺多傑心中的感受, 就是如此的真實和強烈。
6
具備菩提種姓者,不忍見到眾生受苦
講到這裡,我們可能會有一個問題:你是怎麼 知道法王米覺多傑是這樣想的呢?我們又沒有見
過他,怎麼知道他的感受是什麼呢?
其實我們從他自己所寫的傳記,或是弟子們寫 他的傳記當中的一些故事,就能推測出法王當時 的心情和感受。比如,有些故事說,米覺多傑自 幼懂事開始,自然就非常的關心別人,誰都阻止 不了。
有一次,他家裡有一隻母牛,母牛旁邊還有一
隻小牛,他很擔心小牛會被宰殺,白天就陪在小 牛旁邊,到了晚上還把小牛藏起來,抱著一起 睡。另外一次是,他家裡有一隻母山羊,因為會
請上師來家裡,所以父母想要把母山羊供養給上
師。法王米覺多傑擔心母山羊之後會被宰殺, 非常難過的說:「這隻羊是很有恩德的,不能 給。」說完還握著羊的一隻腳,不管別人怎麼拉 著,他自己都一邊哭著一邊死命的抓著不放。
法王米覺多傑小時候就展現出了這樣的悲心,
這是在還沒認證為噶瑪巴就發生的故事。大乘佛 教的經典中,提到很多具備菩提種姓的人,當他 們看到眾生受苦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流下眼 淚,感到於心不忍,從他們的這些徵兆可以看出 來就是一位菩薩。
「甘願承受」是願菩提心,
「無畏實踐」是行菩提心
在噶當派當中也有這樣的教言說:
「如果一個人,能夠心甘情願地代替任何一個 如母有情,直到輪迴未空之前(不是一天、一月 或一年),承受地獄的痛苦,這時候才能算是真 正生起了『願菩提心』(沒有這種心甘情願,就 不是真的願菩提心)。
然後,如果能在身體上和語言上,毫無畏懼地 去實踐、體現出這樣的願心,這時才算是具備了 『行菩提心』。
一個人只要生起了這樣的願、行菩提心,那麼 要能得願、行菩提心的戒體,就完全不會有困難 了。」
法王米覺多傑也就是這樣想的。他把一切眾生 想成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對於自己是有大恩的, 他們生生世世以來不停地呵護、照顧我們,不是 只在少數幾個地方這麼做過,也不僅僅是做過幾 百萬次而已,而且他們的人數也不就是一兩個人 而已,總之,無論從地點、次數和人數上來說, 連佛陀都無法衡量,眾生的恩德實在是太大了。 想明白了之後,法王知道:這些百般呵護自 己,對於自己具有無量恩德的眾生是誰呢?就是 一切如母的眾生。由於這樣的確信和篤定,所以 當他看到任何一個眾生受苦的時候,他都想要代 替他們受苦,就算受苦的時間再長,是直到輪迴 未空之前都需要承擔,他也一點不會退縮。這就 是自他交換,法王很自然就做到了。因為到了這 種時候,利他已經成為了堅定的一種信念,自他 交換就會自然的發生,不用刻意再做什麼修持。
見不得人好,很難生起真實菩提心
法王米覺多傑從小就很少考慮自己,他不會在 乎自己喜歡什麼、自己吃飽了沒有,他總是擔心 的是別人夠不夠吃穿、有沒有受苦。
一般來說,跟隨法王身邊的弟子和隨從很多, 雖然當中有很多好弟子、好人,但是性格頑劣、 不聽規勸的麻煩人還是更多的。他們不停地給法 王製造麻煩,但是法王從來沒有表現出不滿、不 悅或者厭煩的樣子,對待他們一樣的慈悲。甚至 為了他們和一切眾生,時時刻刻都在想著還能怎 麼樣幫助他們?把自己身、口、意的快樂棄之如 敝屣。這不是一兩個人看到而已,而是很多人都 親眼目睹的事實。法王是如此殫精竭慮的為了眾 生,因此很多人說:「只是法王一天的利生事 業,一般人可能很長時間(甚至一生)都做不到 的。」
從過去到現在都是一樣,到處都是為了自己的
7
法王開示
名聲,可以捨棄性命的假修行人,這時法王堅持 利他的言行就顯得格外醒目。當法王得知任何一 個人,無論是得到人天善果,還是三種菩提的功 德,他都發自內心的為他感到高興。這還不是一 般的高興,像是現在來說中了樂透頭獎一樣的快 樂吧。
總之,在法王米覺多傑心中,總是很高興見到 別人快樂和幸福,從來不會看不順眼、無法忍受 或心生嫉妒。而前面談到的那些假修行人,他們 是當自己得到名聲時就會很高興,聽到別人名聲 比自己更大時就會心痛。這真是個鮮明的對比。
其實從道理上來說,那些見不得他人好的人, 心中是很難具有菩提心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 為如果連他人得到今生暫時的幸福都看不慣,還 說自己有菩提心,能夠布施解脫殊勝大樂,和永 遠不會完盡的清淨善根給予他人,豈不是太可笑 了?從這點上來看,法王是一個心口如一的人。
像是法王米覺多傑就覺得,要幫助不圓滿的有 情眾生得到殊勝圓滿的果位,甚深的方法只有一 個,就是自他交換的思惟。就像前面說的,他看 到別人快樂會隨喜、跟著高興,完全不會生起嫉 妒之心;當他看到眾生受苦時,會希望他們的苦 難能夠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而且會很慶幸自己如
果真的能夠做到。
每次當他遇到計畫落空的時候,就像當時嘎千 大營當中,經常會有很多計畫進行,然而時常到 了最後卻都事與願違。或者當他面臨失敗、遭受 冤枉的時候,他會覺得一定是自己有哪裡不對, 從來不會怨天尤人。而當好事發生的時候,法王 會說:「喔,那是別人的功勞。」從來不會居功 自傲。法王對於居心叵測、暗算他人的行事作 風,向來都是極為反感,更不用說自己是絕對不 會那麼去做的。
觀修承受他人苦,連身體都不舒服
法王米覺多傑能夠真的做到自他痛苦的交換,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他有時會對具器、合格的弟
子說:當他心中想著某人的痛苦,並且觀修把痛 苦承受過來到自己身上的時候,身體也會感到不 舒服。
當然,法王不是對所有人都這麼說,只有對親 近、合格的弟子說出自己的修持經驗,如果隨便 對其他人講,就會變成是在吹噓自己的修行,那 樣就變成了世間八法。
沒有「噶瑪巴」樣子,恭敬謙卑像個孩子
法王不只是像上面所說的,透過觀想做自他交 換這樣的煉心修持,平時待人處事的時候,他會 保持謙卑,從不會說自己是噶瑪巴或修行人,總 是很謙和柔軟,不張揚自己的功德。如果是為了 利益具備信心的弟子,偶爾講說功德是有幫助 的,但是平時是不會說的。他對任何人一視同 仁,不會認為自己是噶瑪巴、修行人,就覺得高 人一等。
由於法王總是如此的謙和、寬厚,不會讚歎自 宗,也不會批評他派,以至於噶舉教派內就有人 批評他說:「以他米覺多傑那樣的智慧、福氣和 威嚴,早就可以利用他的威勢去擺平別人,讓每 個人都敬佩的服服貼貼、沒有話說才是;但怎麼 總是跟個孩子一樣,對別人恭恭敬敬,完全沒有 一個大師的樣子,再這樣下去只會把噶舉派給害 慘了!」
但法王從不理會別人的嘲諷和批評,只默默將 自己身、口、意的一切善根,全都奉獻給佛教和 眾生。這些記載都不是什麼歌功頌德的淨觀,而 是當時身邊的人有目共睹的他的行持。因此,自 他交換這個法門,從米覺多傑的傳記,就可以看 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修持。
講到自他交換,就一定要提到歷史上的一個人 物,那就是噶當派的善知識朗日塘巴。他的真實 名字是金剛獅子( rdo rje seng ge,多傑僧格), 相傳藏地就是由他開始傳授自他交換法門的。
8
朗日塘巴:藏地「自他交換法」始祖
他於木馬年(公元1054年)誕生在拉薩附近 澎波的倫珠地區(現林周縣)。他和祥氏.夏惹 瓦大師兩人,是噶當派博多瓦大師如同日月般的 高徒,是弟子當中佛行事業最為殊勝的。尤其朗
日塘巴傳承了悲心、慈心、菩提心和自他交換的 傳承,之後在澎波(現林周縣)的朗塘地區建立
寺院 朗塘寺,當時有僧人兩千多人。
朗塘寺最早是噶當派的寺院,現在是薩迦派的 寺院,現在朗塘寺的主尊朗日塘巴的塑像,他的
法帽比較特別,跟岡波巴大師的法帽很像,而據
說當年岡波巴大師的法帽,就是依據噶當派的法 帽設計的,可能依據的就是這一頂。另外,格魯
派溫薩耳傳法脈,他們的法帽也是這個樣子,所 以從法帽上就可以看到互相之間的關聯性。
自他交換本是密法,朗日塘巴後才廣傳
自他交換的煉心口訣,是過去噶當派祖師們祕 密修持的法門,不會對大眾教學。但是,朗日塘
巴將這些煉心的觀修次第彙整為八句,當成自己 修持的綱要,同時也教導大眾。從朗日塘巴開
始,自他交換的煉心口訣才廣傳開來,之前都是 祕密修持,除非具器合格、有法緣的弟子一兩位 才會單傳。
他曾說過:「我讓自己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 義的!」意思就是他每次呼吸都沒有浪費,都不是 無義的,代表他隨時都透過呼吸修持自他相換的 施受法。煉心法門中很重要的一部著作是《修心 七要》,作者格西甲切咖瓦,也是聽聞到朗日塘 巴教授煉心的八句後,才對噶當派生起了信心。
這裡我要作一個說明,《煉心八句》有兩個 版本,一個是現在大家比較知道的偈頌版(詩 歌),另一個是長行版(散文)。我認為,真實 的版本應該是長行版(散文),不是偈頌版(詩 歌)。原因是,八「句」是指偈頌的「偈句」, 而偈句通常是四句成一偈,不會是八句,除非是 長行才有可能,這是第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 是,甲切咖瓦所寫的注解,很清楚可以看出是對 長行(散文)作注。
但是,我並沒有否定偈頌版是朗日塘巴所寫, 只是覺得長行版才是主要的內容。有些學者認
9
法王開示
為,現在的偈頌,例如「吾依諸有情,志成如意 寶,更勝事為樂,願恆惜眾生。」其中的「願」 字,原本朗日塘巴寫的其實不是「願」字,而是 「授」字──傳授、教導,後來是桑千巴.達瑪 索南改寫成「願」字的。所以,朗日塘巴一開始 寫的應該是「授恆惜眾生」。
朗日塘巴曾提醒說:「修煉自他交換法的行 者,要能夠隨時頂戴上、中、下一切眾生,常保 謙卑。」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眾生都要尊敬, 都比自己尊貴、重要。另外,他也說過:「我遍 閱所有深奧的經典,說的都是:『一切過失都在 於自身,一切功德都歸於至尊眾生。』這裡可以
理解的唯一要點就是要思惟:將一切利益和勝 利布施給他人,所有的虧損和失敗都由自己承 受。」
常思輪迴苦,一生只笑了三次
由於他很嚴肅,平時一直在觀修、思惟輪迴的 過患,所以臉都是黑黑的很嚴肅,因此也稱為 「黑臉朗塘」。據說有次他的侍者跟他說,「別 人都稱呼我們為『黑臉朗塘派』了,這名稱不好 聽,您要不要多笑笑變成白臉比較好?」大師回 答說:「如果你思惟了輪迴的苦,你笑得出來 嗎?」這代表他真的是好好的思惟了輪迴的痛
10
苦,不像我們都只是口頭上說說,不是真的發自 內心有感覺,而他是發自內心真的感受到,所以 才會這麼嚴肅的。
據說,大師一生當中只笑過三次。我們知道噶 當派的修行者常會供曼達,曼達盤上會放米粒、 寶石、藍綠色的玉石那些珍寶。有一次,大師的 曼達盤上放了一顆玉石,他就看到一隻老鼠想要 把玉石藏起來,推都推不動地吱吱叫,找來了另 一隻老鼠幫忙,一隻推、一隻拉,看到這奇怪的 情景,他就笑了。據說這是他曾笑過三次中的一 次,第二、第三次我就不知道是什麼故事了。
自他交換的修持,不只是朗日塘巴內心的修 持,在生活中也是這麼示現的。有這麼一個例 子,是他有一次為僧眾說法的時候,一位婦女來
到會中,將襁褓中的嬰兒交給大師說:「這個孩 子是你的,我不養了,你拿去吧。」說完就把孩 子丟給他了,其他人看了都非常驚訝,但大師卻 很平靜的接過孩子,帶回去扶養,也為孩子找了 奶媽,扶養、照顧孩子。
不久之後,孩子長大了,他的父母又回到了寺
院,這才解釋說,因為他們的孩子很多,但大部 分都么折了,所以請人算卦說如果不把孩子送給 大師的話,孩子是活不下去的。請他見諒!就要 再把孩子接回去,大師也就把孩子還給了父母。
可以看到,就算是這樣的情況,大師還是如此平 靜的去面對。
朗日塘巴也有很多優秀的弟子,例如格西夏珀 岡巴(sha pho sgang pa)、甲賈日瓦(rgya lcags ri ba)、惹譯師(rwa lo tsa ba)等等。香巴噶舉的 祖師——大成就者瓊波拿就(khyung po rnal 'byor) 也是他的弟子,他曾前往印度,希望跟隨印度上 師金剛座(bla ma rdo rje gdan pa)受戒。他的上師
金剛座就對他說:「我是印度人,無法成為你傳 戒的親教師。」並授記說:「你回去藏地,前往 朗日具光金色之地,那裡有一位阿彌陀佛的化 身,你去請求他作為你受具足戒(比丘戒)的親 教師。」瓊波拿就回到朗日,見到了朗日塘巴,
當時朗日塘巴大師四十歲,就成為了他受具足戒 的親教師。
菩提心力量大,住持地動物不相傷害
朗日塘巴的弟子格西夏珀岡巴曾說:「朗日塘 巴菩提心的力量真強大!對於我好的人,我能夠 捨命護他,但傷害我的人我是完全做不到的;然 而朗日塘巴卻能夠一視同仁。」這是他的弟子對 朗日塘巴具有強大的菩提心的一段解釋。大師在 世的時候,據說朗塘境內所有的動物之間,也不 會互相傷害。
朗日塘巴一生修持菩提心,據說他臨終前,發 願希望為了一切眾生,能夠投生到地獄。但結果 願望沒有實現,臨終時出現的全部都是淨觀、都
是各種瑞相,他還因此非常的難過、憂心。一般 人是投生地獄非常憂心,他卻是沒辦法投生地獄 而傷心、難過,真是非常殊勝的!
朗日塘巴在第二個回繞年的水兔年(公元 1123年)70歲時圓寂。據說當時一位老太太剛 好到寺院朝禮,她發現寺院四周的環境怎麼和以 前不同,以前朗日塘這個地方,狐狸不會吃羊、 老鷹不會補抓小鳥,怎麼她剛剛看到一隻老鷹把 小鳥給抓走了!難道是朗日塘巴大師不在了、圓 寂了嗎?因為老太太還不知道朗日塘巴圓寂了, 當時也沒有電話、網路,所以是從看到這個跡象 而猜測的。
朗日塘巴的舍利塔,現在還在朗塘寺中。關於 這個舍利塔有一個故事,據說這座舍利塔日夜都 有天神和非人守護著,為了避免人類繞塔的影子
觸犯到天神而減損壽命,當時的格西象雄瓦就制 定了一個規矩:從清晨到中午,人們可以繞塔, 之後直到中夜(晚上十點)前,是神鬼繞塔的時 候,而這個繞塔的傳統直到現在都還延續著。 各位如果以後有機會到那裡朝聖,能在舍利塔 前發願的話,相信對於發起菩提心一定會有很大 的幫助,因為朗日塘巴大師就是活生生的、殊勝 的,修持菩提心的一位大師。
11
法王開示
說個鬼故事,認識岡波巴的老師:甲賈日瓦
接下來說個鬼故事,也是跟課程有關的故事。
朗日塘巴的弟子甲賈日瓦,在噶舉派也是一位 重要的祖師,因為他是達波仁波切(岡波巴大 師)所依止的噶當派上師當中很重要的一位。噶 舉派的傳承有大手印和噶當的教法,其中噶當的 教法就是傳承自甲賈日瓦這些上師,所以我們也 要認識噶當派的上師。如果人家問「岡波巴大師 依止過哪些噶當派的上師」而回答不出來的話, 那也不行,所以至少要回答得出來一位,就是甲 賈日瓦,為了讓大家至少記得住甲賈日瓦,下面 我要講一段和他相關的一個特別的故事。
關於甲賈日瓦出生的地方,大部分噶當派文獻
中都說是康巴地區,惹譯師( ra lo tsā ba)的傳 記當中記載的他的誕生地是澎波('phan po)。總 之,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對父親早逝的母子,這個
兒子之前有六位兄長,都很早就死了,藏地會流 傳說有很多孩子么折的家庭,他們的母親大概就 是「巫婆」。
村民間消息傳開來了,這個兒子聽到時心想 「的確到了晚上,就發現母親總是不見人影」, 所以也起了疑心。有一天,這個兒子就裝睡,差 不多到了晚上十一、二點時,就看到一紅一黑的 兩位巨大女子進來,然後說:「母親,可以動身 了。」他馬上就看到他母親坐在一個木箱子上, 像騎馬一樣,一個女子在前拉,一個女子在後面 推,接著箱子就飛起來,穿牆而過不見了。兒子 全看到了這些景象。
但是,沒過多久,兒子睡著後醒過來時,他的 母親也回來了,所以不知道母親到底去哪裡。隔 天,這個兒子想要看母親到哪裡去了,就躲到了 那個木箱子裡,動也不動地靜靜等著。結果和昨 天一樣,兩個女子出現了,說了一樣的話,然後 乘著箱子又要飛走了。但是,箱子已經跟昨天不
同,裡面多了一個人,所以發出了有點刺耳的聲 音,因為太重了貼著地飛行,這時就聽到他母親
說:「今天這隻馬怎麼這麼沒力?」說著說著就 來到了一座墳場,看到很多女子列隊等著。平常 我們藏傳佛教說的「空行母」,好像是很尊貴 的、很好的,但是印度以前說的「空行母」,是 指會下惡咒的巫婆,會覺得是很恐怖、不太好 的,但是到了藏地,一說「空行母」就變得好像 很了不起。
總之,他的母親像是這些巫婆中的大巫婆,她 把木箱子當成座椅,坐在眾女子的中間。這時, 就看到所有人把一個中年人的屍體作為宴會的主 餐,把屍體的腦子打開,呈給了他的母親。母親 這時說:「我把湯匙忘在家裡了。」因為要吃腦 子,就像要吃冰淇淋一樣舀,旁邊一個女子就說 道:「母親,您把手伸長就可以了。」結果他的 母親就坐在座椅上,把手愈伸愈長,伸到家裡拿 到了湯匙,便挖著腦開始吃起來。
這些過程全都被兒子從木箱當中看到了,宴會 直到快黎明時分,女子們才都各自離開,母親也 乘著木箱子回到家中床上睡覺,兒子這才小心翼 翼的爬出箱子,回到自己的床上。
過了幾天,母親在屋頂用紡錘(小木棍)紡羊 毛線時,紡錘掉到了樓下。兒子剛好在樓下,母 親就喊:「兒子,你把紡錘給我拿上來。」結果 這個兒子一時說漏嘴說:「母親!您把手伸長就 好……」他母親一聽大發雷霆,發現原來兒子已 經知道自己是「巫婆」(空行母)了!
她怕兒子會傳出去,就抓著兒子的頭髮搖了幾 下之後,把他變成了一隻狗。雖然身體變成一隻 狗,但他的心還是人的心,所以非常的痛苦。他 就想:「這樣下去還不如跳河自殺算了。」前往 河邊的時候,他聽到很多人講到朗日塘巴的功德 和神通力,他就想如果能見到這位大師,他這麼 慈悲、有功德、有神通力,大概就能讓他從狗身 出離出來。
在噶當派的一些文獻當中記載,他當時跟著 一些商人到了衛藏。格西朗日塘巴已經知道他會 來,就跟侍者說:「今天做一個多瑪給我,放在旁
12
邊。」侍者準備好了多瑪,到了下午,格西又說:
「你到外面看看有沒有誰來了?」侍者到了外面 沒見著什麼人,只看到一隻滿身灰塵的狗,一路 跑得塵土飛揚的過來,就跟格西稟告說:「人是
沒看到,但有一隻滿身灰塵的狗。」格西說:
「喔呀,我們走!到外面去。」說著就戴上帽 子,拿著那個多瑪往外面走。就在格西朗日塘巴
走到外頭的同一時間,那隻狗也跑到了門口,他
把多瑪丟到狗的身上,剎那間狗就變回了人形。
男孩很高興,對朗日塘巴生起很大的信心,從此 就待在他身邊當侍者,之後還剃度、受具足戒。
上師朗日塘巴對他說:「你有一個危難還沒 過,所以你不管做什麼,都不能隱瞞我,一定要 跟我說。」不久之後,男孩的母親聽到他見到朗
日塘巴變回人形的事情,就想辦法要害他,在一
個木盒子裡下了惡咒,托給了一個前往澎波的人 說:「請你把這個木盒交給我的孩子,他現在正
在跟朗日塘巴學法,這裡面是一些生活用品。」
這個人在前往拜見格西朗日塘巴之前,就先去見 了這個孩子,把木盒給他,並且轉達了他母親的 話。男孩一接到這個木盒時,竟然重到抬不起 來,整個手都快碰到了地上,心想裡面到底放了 什麼?很好奇。正當想要打開的時候,就想起上 師的提醒,做什麼事之前一定要問過上師,所以 就趕緊拿著木盒去見上師。朗日塘巴看到盒子 後,就把自己的法衣脫下來,交給男孩說:「你
穿上這件法衣後,再把這個盒子打開。」結果盒 子一打開,首先出現了九道閃電,把房子和所有 東西都燒了!因為穿了法衣,結果男孩沒有受任 何的傷,而那件法衣的整個外層,有一層燒毀的 焦液像酥油一樣的包覆著,這件法衣現在還保存 在朗塘寺中。
朗日塘巴說:「現在你的障礙都消除了!」便 傳授給他口訣,男孩了悟了空性和悲心,成為了 朗日塘巴的大弟子之一,而這個弟子就是──甲 賈日瓦。
這段故事記載於「噶當教史」,在惹譯師的傳
記中也有記載,但兩者稍有出入。惹譯師的傳記 記載的是,讓狗轉變成人身的是惹譯師,但大部 分的文獻都說是朗日塘巴讓男孩恢復人身的,這 裡是依據噶當教史講了上面的這段故事。
一般來說,自他相換聽起來很像很不容易的修 持,但其實它不是一個和我們的生活毫不相關的 事情。今天故事講太多了,就先講到這裡就好, 先作迴向!
(此文為堪布羅卓丹傑口譯初稿,未來將再提供定稿。
2022年3月25日)
13
噶千仁波切開示/臨終導引
中陰旅程開始,
請記得這麼做!
生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如果沒有明天,你如何面對? 噶千仁波切談生死,
指導在世者應該如何把握人身進行修持, 護送自己和他人此生最後一程。
教授:噶千仁波切 時間:2020年8月18-19日 地點:美國亞利桑那州 GarchenBuddhistInstitute 藏譯中:多傑仁卿喇嘛
死亡第一中陰:臨終中陰 粗分外消融:五大消融
當死亡倒數計時,身體上會有地、水、火、風、空五大消融的 徵兆。有關於身體五大的消融,不只在臨終會出現,在進入睡眠 時、年老體衰時,也都會出現。進入睡眠時,也會有輕微的五大 融入,出現呼吸變慢、體溫略微下降、失去活動力等現象。當人 衰老時,也會出現行走困難的狀況,這是一種「地大融於水大」 的徵兆。身體無法行動自如且氣力流失,這些都是已經出現五大 消融的徵兆了。
地大融於水大
感覺無法行走,極端沉重,就像密勒日巴尊者所說: 「拔除木 杵起式為一,禽鳥隱藏行式為二。」這些皆是地大慢慢融於水大的 徵兆。到了真正臨終時,在境相上的外兆是身體無法動搖,內兆
14
則是會感覺有煙幕升起,這是「地大融於水大」的階段。
水大融於火大
接下來是水大融於火大。外兆是身體中的水成分如汗水、唾液
等的乾涸,比如睡眠時會出現輕微的口渴現象,這即是水大融於火
大的表現。在生時的睡眠中,不會完整消融,直到實際的死亡來臨 時,才會真正地體驗到乾渴,此時外兆是身上汗水、唾液乾涸,內
兆則是感覺看見陽焰的境相,這時應該明白自己已經快死了。
陽焰是什麼?在炙熱夏天的寬闊馬路上,完全沒有積水的地 方,看起來卻像有一潭水搖晃、閃耀著,那就是陽焰,也可以說 是海市蜃樓。有些人有看過就會懂,夏天時這樣的幻象會出現在 大平原上,讓人認為前方有水,鹿群也會以為有水因而被吸引 前去,但是實際上那裡根本沒水。這就是「水大融於火大」的 徵兆,外兆是身體汗水唾液等乾涸,內兆則是出現類似陽焰的境 相。
15
主題故事
火大融於風大
火大融於風大時,外兆是失溫,體 溫由外向內收攝,老年人常因為衰老
而散失外在體溫,真正死亡時,腳變
冰冷,口鼻溫度散失;內兆則會出現 好似螢火的境相。
破瓦法中是說在這個階段,有油
燈、螢火的境相,比如一片黑暗裡的 油燈閃爍,或在黑暗中的螢火蟲撲飛
時閃動著點點光芒,這是所謂的內兆
螢光。又像撞到頭的時候,頭昏眼 花,眼前會出現跳動閃光。當見到這
些景象時,要了解到自己即將瀕臨死 亡。
風大融於神識
而當風大融於神識時,即是外息中
斷的時候,此時的外兆是呼出長的外 息,但氣息不再向內回攝,就是一般 說的吐出最後一口氣或斷氣,內兆是 止靜的油燈,不為風所動。
此時外在的肉身死亡,接著意識 消融入虛空。這個時候,內在的氣息 仍未停止,氣、脈、明點開始消融, 遍行氣收攝,造成沒有任何物質支持 頂門的白明點與臍輪的紅明點。五根 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 識會一一融入亡者的意識,認知的能 力消失。
細分內消融:顯、增、得
以上所說的皆是粗分相,在這些粗 分色相已中斷後,接下來就來到三細 分的消融相。三細分相即是顯、增、 得,這在生時的睡眠中也會出現,
16
睡著時會先做夢,夢境消失後會出現
白顯相,感覺白茫茫的;接著顯現紅
增相,感覺紅通通的。白顯相中顯現
「明」的覺受,紅顯相中顯現「樂」
的覺受。另外還有黑得相,感覺黑濛 濛的,法教中說此即代表愚癡。白 道、紅道、黑道即是貪欲、嗔怒、愚
癡三者,在死亡的這個階段,最關鍵 的就是貪、嗔、癡三念將會息滅。
「顯」融於「增」:貪息滅
三細分的消融方式,首先,意識融 入「顯」。白明點從頂門降至心間, 源自父精的執著止息。神識消融於境 相,即如月光顯現於無雲晴空時, 會出現白茫茫的境相。當我們入睡之 後,會顯現類似月亮的全然潔白的顯
現,白茫茫的境相,此刻所有貪念將 自然、完全阻滅,這是顯相消融於增 相的緣故。
「增」融於「得」:嗔息滅
接著白顯融入「增」。紅明點往上 升至心間,源自母血的嗔心止息。紅
明點上升時,心經歷閃耀的紅色,如 陽光透過窗戶照射過來。火花如螢火
蟲般出現與消失。〈中陰唯一密意海
願文〉提到,執著隨著白明點止息, 嗔心隨著紅明點止息,和這裡提到的 一樣。然而大部份典籍的寫法是相反 的――嗔心隨著白明點消融,執著隨 著紅明點消融。
「增」融於「得」(亦譯「近得」)
之時,會出現紅通通的境相,有些是剎 那剎那、短促短促而現,有些則是顯現 時間較長,如無雲晴空、陽光普照。
無雲晴空顯現日光,而復又顯現紅通
通之相時,四十種嗔念即會阻滅。
「得」相消融:癡息滅
在此過程的最後階段,「增」融 入「得」。白明點與紅明點於心間相 會,源自黑暗的無明止息。心會經歷 黑暗,如同秋天的夜空。意識在清晰 與模糊中交替著。接著「得」融入光 明,在此刻確認光明,即可解脫於法 身,稱為於死後第一中陰成佛;沒確 認光明的眾生將失去意識,為期約三 天半。
「得」已經接近光明,直接抵達如 來藏本身,因此煩惱諸念皆已阻滅; 八十煩惱念阻滅時,如來藏本身將會 自然顯現。當如來藏本身自然顯現, 如果行者平時已能在睡眠中認出覺 知、熟習沉睡光明的話,臨終這階段 與沉睡完全一模一樣。
有些人於沉睡時段無有神志,在那 無有神志中其實有光明相,能認持睡 中光明,心中安樂,想甦醒能即刻甦 醒;而不能清晰明瞭此光明的人進入 深沉睡眠後,要從睡眠甦醒亦無法即 刻甦醒,如果不去翻動身體叫醒他, 他就無法中斷睡眠而自睡眠甦醒,
據法教所說這一切皆因「增相」融於 「近得相」。
當黑闇籠罩般而出黑得相時,愚癡
七念息滅,神志趨向衰敗,即陷入黑 闇昏迷,而成無有神志,根據法教所 說,這個時候表層心識即將中斷。
光明現起:
證得「法身佛」的時機到了
在這個時候,如果平常已能知曉沉 睡光明,當下即能如「破曉無雲澄澈
17
主題故事
晴空般」,出現白朗朗的境相。
接下來是「離卻凌晨虛空能起三
緣」,虛空能起的三緣即是雲、太 陽、月亮三者,完全無有染汙,好
像無有星星的凌晨,只見一片蔚藍
虛空,這即是如虛空的法身,若在那 時得以融入其中,即是於死後第一中
陰臨終中陰成佛。所有確實執持沉睡
光明的人,成佛後由法身即刻出現報
身、化身的利眾事業,不假精勤而能 成佛於法身境相。
以上臨終微細心識的融入順序,由 「白顯相」消融於「紅增相」開始, 接著紅增相消融於「黑得相」而出現
光明。在睡眠這小死亡中,一樣有微
細心識消融的顯增得三階段,當沉睡 光明現起,若是無法認出,在沉睡中
陷入昏昧而失去神志,則會在尚未甦
醒前入夢,這是以逆序方式進行,反 過來自「黑得相」而至「紅增相」再 「白顯相」而作夢,然後就甦醒了。
甦醒的過程是,首先由無神志到達 夢境,經過夢境之後,就到了白天甦 醒的境相了,此後又再入於輪轉,這
是每晚睡著後都會發生的,在破瓦法 當中如此解釋,大家可以去參考已有
翻譯的破瓦法本。這一切在睡夢的修
持,那洛六法都會修持,如果明暸要 點的話,即能在死後第一中陰臨終中 陰證得法身。
若能在以上如無雲晴空的光明現 起階段成就法身佛,則不需再行持破
瓦。基本上,修破瓦當然會有利益,
然而成就法身佛已無需破瓦。雖說一
般人難以知曉在那時到底需要破瓦與
否,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會去修持。若
已融入法身,好比瓶子破裂,瓶內的
空融入於虛空,虛空融入於虛空,那 即是成佛,就不需再修破瓦。
死亡第二中陰:法性中陰
如果沒有在「臨終中陰」認出光 明而得到法身解脫,亡者在失去意識 三天半後,心會從宛如沈睡的昏厥中 甦醒,進入死後第二個中陰「法性中 陰」。
此時五方佛以五禪修日的期限顯 現,一個禪修日相當於我們能安住於 心性的時間,例如我們能安住於心性 五分鐘,一個禪修日即等於五分鐘: 一、毗盧遮那佛於第一天以藍光顯 現;
二、金剛薩埵於第二天以白光顯現; 三、寶生佛於第三天以黃光顯現; 四、阿彌陀佛於第四天以紅光顯現; 五、不空成就佛於第五天以綠光顯
面對五色光的顯現,應認識為本覺 的光明。每一位本尊有兩種光伴隨: 一種是耀眼的光,實際上就是本尊; 另一種是昏暗、舒適的光,會導致投 生輪迴。凡俗的眾生會想逃離耀眼的 光芒,並自然地被舒適的光吸引,最 終投生輪迴。若能確認耀眼的光芒為 本尊,即能於報身中解脫。
心的投射:寂靜尊與忿怒尊
寂靜尊現起:認出 「我心即是本尊」即解脫
在本尊觀「生起次第」的薰修當 中,我們常常會運用一些佛像、本尊 形象,比方說佛畫、唐卡等來輔助我 們,我們會看著這些工巧化身,去串
18
現。
習本尊「生起次第」。等到我們在 「法性中陰」的階段時,就會現起這 些本尊像,首先是寂靜的五方佛的形 象,這些形象會像是彩虹一般出現, 大大小小的佛身的像都有可能出現, 大的像是須彌山一樣龐大,小的像是 芥子,像是芝麻一般非常細微。
在法性中陰的時候,我們會見到 本尊所放射出來的光芒,本尊他們所 放射出來的光芒,直射到我們自己的 心中,這時候如果能夠了解到自己的 心、這個光芒以及這個本尊相跟自己 心的清淨本質、清淨心的本來面目是 沒有差別的,曉得到自己的心就是本
尊的心的話,確實能夠在清淨剎土當 中獲得解脫,能夠直接見到報身剎 土。
這時候我們見解當中,就泯滅了自 他的對立,泯滅了二元分別的執著,
那麼平常以何種煩惱為修道者,在這
個時候就能夠現起相應的佛身相,比
方說平時以嗔心為道而作禪修者,這
個時候嗔心的自相就轉移清淨為金剛
薩埵本尊,如果說平常以貪欲為道而
修脈氣實修者,這時候就會見到像無 量光佛的展現。
在法性中陰階段當中有兩種獲得解 脫的方式:
▲大寶法王噶瑪巴 所繪漢傳「西方三 聖」圖。
19
一、本尊融入自己: 觀想本尊融入自
心,或者本尊融入自身,而了悟 到自心與本尊的自性,自性與本 尊的心是無別的。
二、自己融入本尊: 另外一個方式是 自己融入到本尊當中而獲得相同 的了悟,這個我們稱為如同孩子 投入母親懷抱一般的解脫。
忿怒尊現起:
修過忿怒尊就會覺得親切
假使在法性中陰前一個階段「寂
靜尊現起」時,行者並沒有辦法認出 本來的面目而獲得解脫的話,就會出 現忿怒尊的形象。在忿怒尊形象現起 時,就比較恐怖森然一點,但是如果 先前曾經有相關本尊禪修經驗者,比 方說曾經修持普巴金剛法門有一定的 經驗的人,他可能會把所見的相看成 是父母一般的親切,在這個情況之 下,於法性中解脫也是有可能的。
在法性中陰境界當中,本尊看似 是在外的,而這樣的本尊放射的光芒 會射向我們的心間,我們會從這個光 當中獲得解脫。之所以如此,道理是 這樣子的:我們平常在修脈氣修法 者,是經由脈氣的修法,把與自己有 關的煩惱的結一一打開,然後了知到 煩惱的本質無非是本然智慧,因為煩 惱跟本然智慧本身就是有一定的連繫 性。為何會造就煩惱呢?煩惱來自於 我執,如果你看到煩惱的清淨本性 的話,會了解煩惱跟智慧在本質上是 無有區別的,煩惱即是智慧。讓煩惱 當下轉移為智慧的方法,就是在平常 我們修脈氣的時候,所運用的具體方 式。
就像是經典當中所說的,煩惱智 慧無有區別,心識智慧無有區別,這 所謂的「無有區別」指的是它們的本 質,在根本的本質上是沒有差異的。
所以你所需要修持的只是「離於我執 而見煩惱的自性」,這樣的話,它的 自性當下即是智慧的自性,你不需要 把煩惱丟掉再去抓到智慧的自性,這 兩者不需要交換,不用轉移煩惱為清 淨的智慧,這一點在〈普賢王如來祈 願文〉裡面有非常清楚的描述。
20
▲藏傳「西方三 聖」圖。
「文武百尊相」是怎麼來的?
心的自相,法、報、化三身的功 德,可以被涵括在五種本然智慧當 中,而五種本然智慧每一項又各自擁 有五種智慧,從相上的展現來說,就 是五光彩虹的相,五光彩虹的光暈相 當中,又會有更細小的五種彩虹的光 暈相。這個代表的就是五種本質,它 本身又具足了五種本質的功德。這樣 不斷地展開,就產生了百種姓的天 眾,這也就是法性中陰會現起的所謂 的「文武百尊」。
比方說,佛的身、語、意、功德、 事業等的每個層面,各有不同特質, 這無量無數的特質,實際上是周遍輪 迴跟涅槃一切處的,五種智慧如此, 妄念也是如此,煩惱也是如此的。
對嗔心來說,嗔心它本身也有嗔心 的我慢、嗔心的嫉妒等等,這樣子可 以用五乘以五這樣子畫分下去。
在法性中陰當中,五種本智的清淨 相,也會顯現同樣的妄念分別,五毒 煩惱的自相也會顯現,這兩種相都會
顯現。但是我們要曉得為什麼會有不 清淨顯現呢?不清淨顯現從何而來? 它從我執而來!為什麼會有清淨顯現 呢?清淨顯現來自於菩提心。如果能 夠了解到這一點的話,那從中解脫就 相對容易了,這個就是契中要點而獲 得解脫。
記住:一切恐怖境相, 只是心的投射!
在法性中陰中,會展現出各種境 界相,包括了粗大的、具體的恐怖景 象,這時我們應該要曉得它僅僅只是
投射,僅僅只是清淨心跟不清淨心的 一種執著意象,執著傾向的一種投 射。
舉個例子來講,像我轉經輪上面的 這顆水晶,當我們真正了解的時候, 連水晶也是自心的投射,它經由外在 的外緣客觀條件,而讓我們感受到不 同的境界相,就像是太陽作為外緣折 射的光線,讓我們見到水晶有不同的 顏色一樣,這個外緣是什麼呢?水晶 它無非也是自心,藉由外緣而展現不 同的境界相。
從我執出發的外緣暫時上就會使我 們見到六道輪迴的不清淨相,以菩提 心作為外緣,自心投射出來的就是清 淨的種種涅槃的涅槃相,所以輪迴跟 涅槃,它的清淨跟不清淨是來自於自
己如何執著、如何看待的分別。由於 我們執著它,所以把本來清淨自性的 事物看成了不清淨,而所謂的清淨實 際上無非就是「本性空」的意思,在 本性空的清淨自性當中為何會現起不 清淨?因為不能夠以如實的清淨見, 去見到事物的本質,所以透過種種的 煩惱看待事物而造業,於是各種互不 相同自相的境界顯現在眾生的面前。
從根本上來說,所謂的境界相的 現起,既沒有一個現起者,也沒有一 個現起事,也沒有一個現起的對象可 言,這是從根本來說的。可是從各自 眾生不同的觀點去看這些境界相展現 的時候,大家出自不同的執著,從不 同的角度就會看出不同的看法。
就像是今天如果同樣的在面前有一 杯水,六道眾生分別來看它的時候, 就看成不同的東西:天道的有情,因 為他們的福德力的緣故,看到眼前
21
主題故事
的水,根本就不是水,直接看到了甘
露;人道眾生跟旁生的動物們,看到
水的時候,就是水,一種可以飲用的
液體,就是可以讓我們拿來做日常生
活使用的東西;而餓鬼道當中的眾生
看同樣一杯水,他看到的是膿血和不
清淨的大小便等等形象;至於地獄道
的眾生他看到的是熔化的金屬,看到
的是沸騰的鐵汁。你的我執有多強,
你以執著看待事物的張力就多大,那
麼你就越會隨著這樣的業力顯現而
轉。 就像是今天有一個人有黃疸病,當
他看到白色海螺的時候,由於病的緣
故會看成是黃色海螺,當他確定自己
是因為病的緣故才這樣時,就不會受 制於所見,他就會曉得說:「噢!原
來外境上並沒有一個黃海螺,但因為
我有黃疸病的緣故,才會把它看成黃 色!」如此一來,就不會執著外在的
顯相為實有,而會曉得有如何的業力 和習氣,就會展現出相應的投射。
夢醒即觀本尊:
證得「報身佛」的時機到了
死後概念消融的無念階段,是證
得法身佛的時機,若未能把握,會進
入念頭現起的有念階段。睡眠的小死
亡,也有相近的狀況,若未能認持無
念的光明,則進入夢境現起、要處理
念頭的階段;這時若自夢中醒來的
話,於夢醒的當下即應觀想融於本
尊。
若想在死後第二中陰法性中陰成就
報身佛,就要能在平時睡眠中,在有
念頭的有夢階段,當下憶念起本尊比
如觀世音,在睡醒的當下,必須做到
能夠念誦出六字大明咒。
倘若想在法性中陰成就報身佛,平
常應隨時能憶起自己珍愛的本尊,例 如,遇難即刻要憶起聖救度母、觀世 音菩薩或無量光阿彌陀佛等等,誦出 本尊的聖號,若能那樣修持,來日在 法性中陰時甦醒的當下,即能誦出六 字大明咒,即能夠立刻憶起觀世音, 只要有信心,憶念起任何本尊都可 以,本尊體性是沒有差異的。
大致上,六字大明咒是極普遍的, 若在睡醒的當下念誦「嗡瑪尼唄美 吽」,即能憶起本尊。若能憶起本 尊,那時自己的心是全然純淨的如來 藏,隨著所憶起的本尊,觀想外在 形象確實成為本尊,這是心性如來 藏的緣故。暫時的垢染讓人認為有一 個「我」,事實上沒有一個實有的 「我」。
醒後立刻於純淨的心中專注觀想 觀音時,念六字大明咒「嗡瑪尼唄美 吽」,此口訣的關鍵要怎麼修持?在 睡醒的當下,即想起要念誦「嗡瑪尼 唄美吽、嗡瑪尼唄美吽」,可以先在 手中持小串念珠而誦「嗡瑪尼唄美 吽、嗡瑪尼唄美吽」,不用念珠的 話,亦可在睡醒當下直接口誦「嗡瑪 尼唄美吽、嗡瑪尼唄美吽」。
若能一醒就念誦六字大明咒,就不 需懷疑自己會不會在法性中陰得到解 脫。因為在那個憶起本尊的當下,本 尊即出現,一旦出現即不會散滅。我 們平常觀修本尊時,因為有這個色身 為觀修所依,觀修時會現起本尊身, 不觀修時則又回復成凡夫的色身,藉 由一再觀修本尊身的串習之力,和對 本尊的敬愛信心,在法身中陰是會見
22
到本尊報身的。平常練習時有一個善 巧的方法是:我們可以把本尊的唐卡
放在枕頭邊,這樣比較容易觀修,會 有著本尊真實存在的感受,若是沒有 唐卡,觀想的時候心中就比較空。
不論你觀修哪一位本尊,如果能 生起真實的敬愛之心,宛如活生生在
一起一般,若能有這樣真切的感受生
起,那麼所有的唐卡、佛像對自己而 言,皆是本尊的「造作化身」。
五大就是本尊
化身有很多展現,「投生化身」即
是一切上師善知識,「造作化身」即
是唐卡與佛像;若要依密咒的法教廣
說種種化身與化現,雲、太陽、月、
雨等五大的自性皆是本尊的化現,他
們都是真實本尊,五大即是五妃,有
情心續所擁有的五煩惱即是五佛父, 若以密咒的見地來說是: 「顯有應知
為尊身,密咒生序甚圓滿。」
依密咒的見地,去思維暫時、驟然
的染污等不清淨的外器世間、內情世 間,皆如化現一般,如此即能有所明
瞭。若修學密咒乘,需要自己造作出 一個真相嗎?不需要造作,只須知曉 義理即可,如是知曉即可。
那麼眾生為什麼會如此無知?因為 凡夫眾生的心中被自他二執所染汙而 無知,被未知、邪知、略知三者障蔽 後,要突破無知就變得十分艱難。凡 夫通常認為五大就像土石之類是物質 性的存在,然而實際上密咒行者必須
要把五大想成是本尊,生起「五大就 是本尊」的確信。
此時會有人疑問關於五大的問題,
五大如果是本尊,怎麼會一直看到五 大對眾生造成災害,像是不斷發生的 地震與洪水等天災?世界的災禍實際
上是眾生自己的業,業必須被淨化, 眾人所造下的各種不善業集聚起來, 因緣成熟時就出現地震、洪水等災 殃。
例如,現今地球上的研發者,大多
23
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製作原子彈等傷害 性武器,製造者是人,製作武器是為 了去殺害其他有情,這種惡業會成熟
到自己身上,因果是會輪轉的。當業 成熟,即得清淨;心之如來藏不會死
亡,但是業卻會輪轉,這就是五大造 成傷害的原因,是因為各自的業。
座上、睡中、死後,
都要把握無分別的瞬間
之前講到有關夢與拙火的修持。
於拙火修持時,如果夜晚能將夢執持
為光明,則中陰能遷轉於法身。睡眠
時執持沉睡光明的修持,與死亡內息
已斷而呈現昏迷時的狀態相同,如果
在這一剎那間能保持覺知,令自己不
趨於昏迷,光明將會顯現,認持此明 相,與臨終中陰時的修持是一樣的。
當我們在觀修大手印時,偶爾在電 光石火中會出現「不思善不思惡」的 瞬間,心很自然地空無一切執著,覺 證在心中純然呈現,此稱作「大樂本 智」。在此刻,空將融入於虛空而無 中陰,此稱為成就法身佛,這在以上 已略為說明。
若在這個關鍵時刻未能認持的話, 「我」的執著將會出現,從睡眠甦醒 的當下,會有著「原來我睡著了」的 想法,在睡醒的當下,會想:「唉! 我怎麼這樣睡著了!」這時不要繼續 發展這樣的念頭,應該再次憶念起本 尊。在甦醒的當下應避免憶起「我」 之念頭,而立即憶念本尊,若能努力 於此,是可以做到的。
若能在甦醒當下不生「任何想」, 立即憶起「嗡瑪尼唄美吽、嗡瑪尼唄 美吽、嗡瑪尼唄美吽」的六字大明 咒,即能成就中陰報身佛,這亦是於 剎那間成佛,即是所謂的死後第二中 陰成就報身佛。
至此若仍然無法成就,在「我」 的執著出現之後,應持續努力再次憶 念起本尊。依序於中陰解脫的方式有 多種說法,當諸多本尊天眾顯現於中 陰,即稱為法性中陰,以下將說明其 顯現方面。
有關於中陰教法的開示,在《密 勒日巴大師歌集》的〈長壽天女問答 錄〉中有極為清晰的描述,是所有法 教之中最為清楚者。有關於中陰的引 導十分繁多,但在歌集中全然具足, 尤其〈長壽天女的問答〉是尊者給予 長壽天女的中陰引導。
24
▲吽火焰。
這首道歌也是對於我們的開示:真
正的關鍵在於「心」,應以一念統御
一念。「一念統御一念」的意思,是 當「我」的執著念頭出現時,當下由 「我」之想而生六煩惱,六煩惱中何
者最為熾盛則受其吸引,如此已種下 生於六道的種子。倘若生起「我」之 想,再由此生出六煩惱,還是有法道
可對治,例如可修持 「憶念上師願攝
持,憶念本尊願親見」 的祈願,再再
仰仗信心而祈請。
憶念上師、本尊、吽字, 逆轉煩惱業氣
進入中陰的眾生,可分為兩種類 別:
一、向上: 第一類是有修持的佛教
徒,以向上穿透而上品成就法身 佛或報身佛,將不會有中陰。
二、向下: 有些人則是對本尊、上師
完全沒有信心,這些稱為向下穿 透。沒有信心的話,將會昏昏沉 沉,死後從法性中陰甦醒之後,
會出現恐懼境相,這時若沒有明 性,只有怖畏相和「我」相,則 「我」相會生六煩惱,隨著心中
最為熾盛的煩惱的牽引,以其業 氣之力,煩惱力隨業氣而行,如 法教所說「隨業氣行甚衰敗」。
業氣是否契入本智,我們現在就可
以觀察:例如一個行者正在修持時,
若生起了極大的嗔怒而能覺察「這是 嗔怒」,繼而不向他人生起嗔怒,而
是反向認持自心的嗔怒,那時嗔怒將
會趨於微弱。雖然心有嗔怒生起,卻
能自己將嗔怒認持為敵人,如此將不
會隨著業氣而行。
恐懼相顯現之時,對於嗔怒的本
體,雖然顯現為對境,但是其實那是 自心之光明。比方聽說房間內有蚊子 的聲音時,聽到的人會心生畏懼,這 時還沒真的被蚊子咬到,就已經出現 恐懼;當蚊子真的現身,由於在自心 習氣中已有恐懼,被叮咬就會覺得特 別搔癢。
在這樣的狀況當中,應以自己的 明性認持煩惱。以播放電視為例,倘 若從心間關閉的話,就不會繼續接收 電視的顯相;所謂的關閉,是指憶念 「吽」字(見左圖)、憶念本尊、憶 念上師,若能憶念這些中陰則無迷亂 相,將使念頭、煩惱自地消無。若心 間無煩惱之因,境相則不會顯現,法 教所說「地獄乃是心之投射」即是此 意,一切皆是心之光,自心有什麼即 有如是顯現。
死亡第三中陰:投生中陰
如果在死後第二個中陰「法性中 陰」沒得到解脫,便會繼續前往第三 個中陰「投生中陰」。
意生身現起,隨業風而轉
在投生中陰,我們會擁有「意生 身」,五根俱全,與活著時相同,這 是由心意所生出的身軀,也叫做「四 名蘊身」,意思是說這時沒有色身的 形象,五蘊只剩受、想、行、識四蘊 的作用,受、想、行、識的組合都是 有的,但是沒有色蘊,所以叫做四名 蘊身。
這時我們的意識會是清晰的,會發 現自己已經死了,會感到痛苦。每七 天,會重新經歷死亡的痛苦。此刻,
25
主題故事
若是記得阿彌陀佛與極樂淨土,並強
烈地祈求解脫,即有可能在第三中陰 得到解脫。這也是為什麼生者為死去 的親友持續49天念誦〈極樂願文〉是 很重要的。
投生中陰的有情意生身,是由過去 的業力習氣所構築而成的,所以沒有
色蘊的身軀,而有受、想、行、識,
會感到痛苦,
這個苦的根源也是來自於自己的貪
嗔跟無明,受到這樣的力量支配自己
不得自主,所以才會有譬喻說意生身
「像是風箏飄揚在空中」不得自主, 隨風而轉,隨什麼風轉呢?隨業力的 風而轉。
我們思考一下,什麼叫做業風?其
實業風不需要等到將來才能感受到,
到了投生中陰才去感受到什麼是業風 的支配,那就太晚了。我們現在就 可以曉得什麼叫做業風支配眾生,眾
生不得自主。假使今天有一個人,他
不懂得實修自心的道路,不懂得業力 因果的道理,他有個本來很好交情的
朋友,有一天他們可能一言不和,嗔
心一起馬上就陷入衝突,然後就絕交 了。這就是放任五毒習氣。
長久下來,這樣的人就會完全受到
煩惱的支配,他的一生就可能總是處
在痛苦當中,受業風而轉,心不得自
主。每當嗔心一生起,煩惱一生起,
就根本沒有辦法掌有自主權,根本沒
辦法控制自己,就會導致不快樂的結
局。
到了投生中陰的時候,這樣的力量
就更強了!由於業風的力量更強,我
們更沒有自主權。就如同經典中所說
的,心不自在便是苦,如果「心不得
自在」而受到外力、也就是業跟煩惱 所支配的話,當然就會在六道當中投 生。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自主權的話, 就會隨著自身的業力而轉,自然會以 煩惱而投生在地獄道跟餓鬼道,這些 惡道是自己內心煩惱自相的投射。
投生六道的徵兆
到了投生中陰,我執又會開始作 用。那個「我」會怎麼樣做呢?會開 始挑自己喜歡的,隨著自己的性情、 喜好,去找能有安定感的事物。投生 中陰是有很多逆緣的,比方說煩惱的 風,會顯現為狂風亂作的外境,或者
是冰封的大地等等,這個時候意生身 就會開始急著尋找新的身體,找一些 自己喜歡的景象。如果陷在覺得悅 意、想要靠近的景象,就大概很難離 開投生的結局了。有的時候將要投生 在六道不同處所的當下,會看到不同 的徵象,這代表即將要投生到六道的 各個地方:
一、地獄道:會看見燒焦的樹幹;
二、餓鬼道 :會看見煙;此二道會看 到自己的頭朝向下。
三、畜生道:會看見血;
四、阿修羅道 :會看見雪和雨;此二 道,會看到自己的頭朝向旁邊。
五、天道與人道 :會看見白色,會看 到自己的頭朝向上。
六、欲界的天道 :會感受喜悅與興 奮。色界的天道:會被光吸引。
接著我們來到未來的父母面前,看 到他們和合。此刻,我們必須記著不 要生起煩惱,如此可阻擋進入母胎。
如果想得到好的轉世,能遇見佛法 與上師,則應將父母視為本尊佛父佛
26
母。
我們的人間是在欲界上形成的,因
貪欲而生為人,所以稱為「欲界」。
人身是藉著貪欲而形成的胎生,胎生
也有優劣之別,淨土當中也有胎生,
如果修持勝樂金剛,往生於東方現喜
淨土時亦是胎生;欲界的胎生眾生包
含人與畜生,六道輪迴中的人也是胎
生,既然是胎生,就沒有不貪戀於胎 生者。
例如畜生雌雄交合時,將會依此
而生起感受,男女交合時也會生起感 受,生起感受的當下,有業緣的中陰 心識即會入於胎中。那時中陰眾生孤
單的心如同風一般,在生起貪欲感受 的當下,即會飛奔入胎。融入於胎中 後,周遭環境黑濛濛一片,而胎兒一
無所知,如同投石入湖中般無法再區 分人事物,這時都是靠業力來連結。
因為業力,而會有「把良胎視為惡 劣」、「把劣胎看作優良」等狀況發 生,此因業力為主導。
觀生起次第,得投生自在
在投生中陰階段,無論是任何業, 要修持本尊的生起次第。生起次第的
意義是什麼?法教說「淨化生有需生 序(生起次第)」是要淨化什麼生 有呢?有哪些出生的方式?出生的方
式有四種:胎生、卵生、濕熱生、化 生。娑婆四洲中有著四種出生方式,
可以用生起次第的四種觀修方式加以
阻斷,比如阻斷胎生,可以修勝樂金
剛,在新譯密續的生起次第中,稱為 「現淨五生」,「現淨」指現前清淨 成熟者。
比方說生起次第中觀修的蓮花墊
和日月墊,月墊象徵大圓鏡智,其實
是來自父親的白明點,由紅白明點結
合而顯現心,父親的白明點為月亮,
母親的紅明點為太陽,在顯現此二相
時,須將父母二者觀為本尊,即刻觀
想此即是勝樂金剛佛父與佛母二尊。
在親見父母二者交合時,若能如此憶
起勝樂金剛本尊,即能獲得投生自
27
主題故事
在、擁有自主權,想入胎即入胎,不 想入胎則即刻憶起勝樂金剛而能避 免。
若以業力非得入胎不可,入於母
胎時應思維:「我將為了一切眾生的 利益與安樂而投胎。」這也就是發菩
提心,秉持菩提心、思維利益眾生之
故而投胎,並於入於母胎之時觀想吽 字,這即是化身的成就,成為人間的
化身。以上是藉著發菩提心,以父母
紅白明點的觀為日月墊,將自我神識 觀為吽,稱為「三三昧生」。
現淨五生可以逐一分別而說,五本
智也可以逐一解說,然而這樣細說的 話,生起次第就會變得十分繁多。這
些內容在勝樂金剛的法本中有逐一說
明。神識入於父母胎中時,紅白明點
即是日月墊,將代表心識的種子字觀
為「吽」之後,就已獲得自在了,再 無「我」想了。
若能想著「吽」而入胎,即能成 為勝義菩提心的體性,然後藉此則能 聖身圓滿。「現淨五生」分別逐一解 說的話有許多細節,比如月亮是為母 音,太陽為子音等等甚為眾多,這必 須依據法本依次宣說,現在說的話恐 會上下顛倒而無甚大意義。
假設想要修習的話,可以去學習 勝樂金剛的生起次第,或是也可以這 樣觀修:父母的紅白明點是日月墊, 父是勝樂金剛,母是金剛亥母,對父 母交合產生貪欲時觀修「吽」字而自 然入胎,將可成為化身。以化身投胎 後,於心續中發起菩提心,將可生 為菩薩種姓之化身, 「投生化身融入 予,願得續節和合力」 ,得到心相續
28
噶千仁波切所覺受之虹光內的多尊阿彌陀佛
中的扣接關鍵的和合力,確實以中陰
化身於人間投胎。
四招關閉惡道門
即使可以投胎人間,仍會面臨是否
有多種不同生處的可能,會有將良善
胎門看作惡劣、將惡劣胎門看作良善
的顛倒。面對這樣的過患之時,能以
什麼來對治呢?
比如有些人會遇到因心中的恐懼
而出現的暴雨狂風,感到非常恐懼而
逃離時,會感到被雪雨、猛烈冰雹狂 擊。此時會想逃卻又無處可逃,所以 就四處尋找躲避處,想要躲入小屋或
鐵製遮蔽物底下,一直找不到躲避處
的時候,會生起念頭想著希望能躲進 一個小山洞。當這樣的徵相顯現,就
是已經進入惡趣投胎了。
當看見冰雹、暴風出現,心生大 煩惱而無可自主地被恐懼顯相所驅趕
時,此時應該知道這就是值遇自己的 習氣之時。此刻若能謹慎應對,並且 憶念上師、憶念本尊、觀想「吽」字
的話,在那個當下能立即淨化習氣,
即使是惡趣現前,也能阻滅惡劣的去 處。
一、憶念聖度母
在聖救度母的〈八怖畏救怙母祈請
文〉當中亦云,若是祈求聖救度母,
念誦 「八怖畏救怙母前我頂禮」 ,在
我們人間的八種、十六種大怖畏如疾
病、刀兵、飢饉等等都能遮除;念誦
「吉祥光耀母前我頂禮」 ,無論進行
任何佛法與世間事務皆能順利;念
誦「除惡道門母前我頂禮」,中陰時
趨近惡道、因業風推動、無可自主地
生起恐懼相而心生逃離,即將投去惡 處,若能當下憶起聖救度母,即能阻 滅惡趣門,這就是聖度母阻滅惡趣門 的加持。
二、憶念吽字
有些人的修持是恆無間斷地憶持著 「吽」(見12頁圖),如此修持可以 阻滅不祥的投生。阻滅的徵兆是什麼 呢?例如我們現在如果身體有任何疾 病或痛苦,只要觀想著「吽」字,痛 苦的感受即可中斷,「吽」字能夠摧 滅。若能如是串習「吽」字,一再在 臍間觀想吽,自然地能將一切都觀想 成「吽」,僅僅依止「吽」。
有關於專以「吽」字的修持法,來 自在噶瑪噶舉的《卓洛修吽》當中, 以及有些密咒舊譯與新譯中皆有修 「吽」之法,這是已見勝義諦的大修 行人之修持,達到「一切勝者本智同 一體」的了悟,證知一切本尊的體性 為本智自性而能認持本智。若能認持 大圓滿見地,即能明瞭本智;大手印 即是本智,大圓滿亦是本智,總之, 若能明瞭見地、無有二執,即稱為本 智。
「吽」能淨於當下,「吽」沒有自 他二者。在本智生起時,若能隨時憶 起吽,現在亦能摧毀粗分念頭,中陰 較生時更加容易,觀想「吽」能摧毀 中陰怖畏。觀想「吽」亦可,憶念上
師也可以,這一切修持讓我們在投生 化身的階段飄盪於中陰時,能夠阻滅 惡趣。
三、憶念上師
我自身對所有的上師善知識,皆是
29
主題故事
廣泛憶念著的。若是能夠憶起上師善
知識,即能有稀有殊勝的加持力量。
關於這一點有一個簡短故事,發生
於過去我的家鄉,有一位名為覺拉丹
寧的修持者,他是巴絨噶舉的一位尊
貴上師,我曾聽聞過他的教法。有一
天,他為一位功德主打了一條細細的
金剛結,並囑咐他千萬不可丟棄後,
便賜予金剛結。那個人將金剛結掛在 自己的護輪中,然後就離去了。
在我的家鄉有一條大江,叫瀾滄
江。有一天,這位功德主被迫要渡過
瀾滄江,在渡江時被江水沖走了。他
被水沖走時,整個人只有脖子以上浮
出水面,攀著護輪浮在水上,綁在身
上的金剛結被風吹得揚起,此時他心
起一念:「覺拉!」他憶起了覺拉,
然後就被波浪打到岸邊而逃脫了。他 的馬匹被江水沖走,但他自己從滅頂 之災中逃脫了。
像這樣的事例有太多了。總之, 對於今生、來世、中陰,自己的觀修 和憶念甚為重要!倘若自己能修持憶 念,就能夠接收到所有上師善知識的 慈無量心加持。
總體上,如來藏遍及諸眾生的心,
上師們又能以慈無量心守護具信弟
子,沒有針對這位或那位弟子的偏 袒,所以要能夠修持憶念是很重要
的。若是能夠憶念,絕對可以得到救
護。
在臨終時憶念上師,就像怙主吉
天頌恭所云:「就算對於本尊修持所
懂不多,臨終神識光明可遷於上師
心。」有些人對於上師甚有信心和虔
敬,視遍知一切的上師為真正佛陀,
若遇些微艱難,便立即祈請:嘉華仁
波切鑒知我!此即是殊勝至極的修 持,若能如此,日後中陰怖畏相顯現 時,也能夠即刻憶起上師。
四、憶持自心如來藏
眾生心中如來藏與上師本是同一體 性,卻因驟然的染汙而形成了「我」 的概念和習氣。如果將「我」放開, 憶起上師的話,就能證知這個「我」 是不存在的,即能得到上師的加持救 護,而這其實是自心如來藏的救護。
勝義的角度上來說,是如來藏的 救護;世俗的角度上來說,是自己有 大信心、而能被具有法緣的上師所救
護。只要憶起上師,上師即會出現。 例如我自己沒有什麼廣大的功德,然 而具信心的弟子常對我說,他們遇到 困難時見到了上師、死亡時見到上 師,如是事例甚是眾多。但是那並不 是我的功德,實際上,那些一方面是 如來藏的功德,二是弟子自己具有信 心的功德。只要自己能憶起,百分之 百會得到救護。
關鍵之時是否能憶起,可看現在 遇到些微艱難之時的反應模式。有些 人會在遭遇逆緣障難之時立即祈請聖 救度母,有些人會立即祈請法王噶瑪 巴,只要各自能夠憶起,各個皈依處 完全沒有差異,憶起誰都是可以的。
為什麼會各自憶起?因為具備如來 藏的原因。別再去想著「我」,想到 任何一位聖者都會有所幫助,想著一 切有情也是有所幫助的。慈心、悲心 很重要。種種殊勝的故事來源都是真 實的,曾有很多像那樣的故事。
30
心識即將入胎時
接著要講「關閉六道胎門的方 法」,在經典當中有具體談到該如何
關閉六道門,這些具體的修法主要是 透過憶念上師跟本尊,憶念清淨觀而 關閉胎門。
我們在入胎之前,將來會生於什麼
樣的身軀,是透過跟自己過去宿世有 業緣的父母。當我們看見未來的父母 在行房時,會產生貪著心,貪著心一
生,自己的心識就會入胎。要知道當 看到未來的父親跟母親,只是以一種 凡庸的顯現作男女交合相的時候,就
會心生煩惱、心生貪慾,這樣子的入 胎就是一種凡夫俗子的入胎情況。
如果是一個先前曾經修持過生起次
第法門的人,他能夠在此時運用清淨 觀的修法,觀想來世的父親――眼前 這位與自己業緣有關的父親,他就是 勝樂輪、勝樂金剛,母親就是金剛亥 母。這樣子入胎的話,就是以清淨觀 來入胎,可以有一個更好的來世。或 者也可以觀想父親的本質就是觀音, 母親的本質就是度母,然後把自己的 心識觀想成是一個種子字,比方說是 「吽」字,以這個方法入胎,這就稱 做於化身境界當中獲得解脫。
如此投生的話,來世將會還有機會
再接續修行,可以遇到具足法相的善 知識。假使能摒除貪慾,然後觀想自 己心識是種子字而入胎,這還算不上 是以「觀未來父母為佛父母」的清淨 觀而入胎,但僅僅只是觀自己的心識 為「吽」字而入胎,也是能夠有助於 心,未來往生到清淨的剎土當中。以 上所說的是關於投生中陰當中如何擁
亡者在生前如果曾經受過別解脫 戒,比方說是曾受持並擁有比丘、沙 彌等的戒體者,他們自身的修行當中 都有很多淨化、避免貪嗔等的修行方 法,當他在投生中陰的時候,也可以運 用這些方法來看待來世的父母,以不 淨觀來看待他們的身體,也有助於斷 除對來世父母的貪心,這也是一種「關
閉胎門,選擇清淨投生」的方法。
三乘的教法當中對於煩惱的處理方 法各自不同:
一、基礎乘 :以別解脫乘來講,通常 是以降伏、對治的方式來看待貪 嗔。
二、大乘 :在大乘當中,宣講去觀煩 惱的自性而轉化。
三、金剛乘 :密乘裡面直接宣講煩惱 的本質是清淨的。按照著生起 次第的觀修,可以觀想自身為本
噶千仁波切設計 之觸解脫咒與觀音 心咒。
31
有自主權的方法。
三乘都有「關閉胎門法」
主題故事
尊,相信「自心即為本尊」,所 見的顯相為本尊越量宮、所聽的 音聲為咒語。投生中陰時,以這 樣的清淨觀修也能夠投生在清淨 的報身剎土。
無論如何,這時只要想得起、用 得上任何教法都很好,像是去觀「一
切法是遠離能所二取對立的」,一切
法的自性是空,或者是以慈心跟悲心
來作觀,在投生中陰的時候都是很有 用,有助於自己獲得投生自在。
修生起次第,淨化四生習氣
本尊觀的生起次第是淨化四種出
生型態的法門,也就是胎生、濕生、
卵生跟化生,相應於這四種習氣的淨 化,就有了不同次第性的生起次第的
觀修方式:
一、淨化胎生習氣: 要觀修「五現 證」,就是以觀修生起本尊的五 個階段,來淨化胎生習氣:
(一)先觀蓮花
(二)蓮花上有日月墊
(三)墊上有吽字
(四)吽字化成金剛杵等手幟(法
器)
(五)金剛杵化光成本尊
二、淨化濕生習氣: 要觀修「四金 剛」,以生起本尊四個階段的修 法,來淨化濕生習氣:
(一)首先觀想蓮花
(二)次觀日月墊
(三)接著觀想吽字
(四)吽字再轉化為本尊
三、淨化卵生習氣: 要觀修「三等 持」:就是以三個階段生起本尊 的方法,來淨化卵生的習氣:
(一)先觀想種子字
(二)種子字再轉為法器相
(三)再現起本尊或佛身相
四、淨化化生習氣: 要觀修「剎那圓 滿」,這只有一個步驟,立即性 的觀修佛身的身相,這叫做剎那 圓滿,這是剎那間圓滿隨念天尊 形像的觀修方式。
「剎那圓滿憶念天尊」這種觀修 方式,是在行者擁有堅固的信心和清 淨見的情況之下,一觀修就能非常輕 而易舉地了知到「心即是本尊」的道 理。其中最關鍵重點,就在於信心, 自己的信念,是極其重要的。
什麼樣的信念呢?有三種:
一、清淨信: 指的是你對三寶的功德 不可思議、真實不虛,能夠有一 種信仰,這叫做「清淨信」。
二、信解信: 再來進一步的,你曉得 了「自己的心跟本尊的自性是 無別的」,在這樣的無別的自性 當中,自己擁有菩提心,這就是 「信解信」。
三、不退轉信: 再來就是「由於自心
跟佛心是無別的,所以能夠廣 行利他」,擁有這樣的信念叫做 「不退轉信」。
以這樣的信心而出發,我們就能夠 現起種種的佛身。比方說,以我們對 阿彌陀佛的信心,連結上自心的本性 如來藏,所以就跟阿彌陀佛、跟本尊 有了連結。透過這樣本來的連結,再 加上我們對佛和本尊的信心,那廣被 虛空的利益眾生的力量就得以啟發, 我們的心就能夠現出阿彌陀佛的功 德。
(本文摘自眾生文化3月新書《臨終導引》)
32
▲佩解脫 噶爾寺傳承文武百尊壇城。(本頁裁下,可用於供奉、隨身配戴與放置於往生者遺體上作為往生被。)
由於如此觀照,又再出現了能觀和所觀。
當能觀與所觀出現了,如果以此方式回頭只去觀 照覺知,也就是只專注於覺知上。 如果一再地如此以心觀心,
種種的妄念即會止息。
如此一來,你將達成什麼呢? 你將成就無上的了悟。
──西元1993年夏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宣說於噶瑪確林中心。 英譯中:施心慧
What will you achieve?
Due to looking back this way, once again there comes to be something looked at and a looker. When something looked at and a looker appear, if you look back this way at awareness alone, that is focusing upon awareness alone.
If mind looks at mind in that way again and again, the collections of thoughts will cease.
What will you achieve?
You will achieve unsurpassed enlightenment.
竹清嘉措心要語 34
你將達成什麼?
仁波切開示
措尼仁波切開示/修持問答
禪修的本質,保持不散亂
在修持中會生起各種不同的體驗覺受都會發生,對於這些覺受體驗的主要教導,就是不要執著,也不要阻 擋。不管我們修持的是什麼,都要做到不散亂地保持在主要的修持上。
學員問:我聽過「禪修的覺受」,在我的理解
中,它是種愉悅、清晰和輕安的感受,讓我們誤 以為自己是處在本覺當中。我希望在禪修本覺
時,能避免因狀態混淆而導致方向錯誤。請您給 我們建議,以確保我們不因此而欺騙自己。
仁波切答: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對這件事有正
確的了解是重要的。
禪修的覺受或說暫時的禪修體驗,本質上不是 不好,它是禪修過程的一部分。
當我們修持本覺,修持本初原始的覺知時,我 們會有禪修的覺受,會有暫時的禪修體驗,也可 能會有了悟。
有時我們只有了悟,而沒有暫時的覺受體驗; 有時我們沒有了悟,卻有暫時的覺受體驗;有時 兩者都有,交錯一起出現。這些情形都有可能發 生。
關於「暫時的禪修覺受」的教導,傳承上師給 我們的口訣是:
對於我們喜歡的、愉快的覺受,
不要陷入執著,不要緊抓著它們。
對於那些不愉快的、我們不喜歡的,
不要陷入厭惡,不要想拒絕、或阻擋它們。
要保持繼續修持。
因為禪修的本質、禪修的主體是 「在主要的修持當中保持不散亂」。
主要的修持可能是本覺,原始本初的覺知、或 是平常心、或是止、或是觀、亦或是生起次第、
圓滿次第⋯⋯其中的任何一種。不管我們主要修
持的是什麼,都要做到不散亂地保持在主要的修
持上。
在修持中會生起各種不同的體驗覺受,愉快的 或不愉快的都會發生,對於這些覺受體驗的主要 教導,就是不要執著,也不要阻擋它們。
為能好好地進行禪修,我們要有清楚分辨「暫 時的覺受體驗」和「了悟」的能力。這種分辨的 能力,會慢慢地在我們的修持中生起,我們會了 解到哪些部分是屬於暫時的覺受體驗,哪些部分 是屬於了悟,會知道哪些部分是屬於「道」上, 哪些部分是屬於在道上行走時,從旁出現的事 物。 「道」是指被引介的主要修持,當我們在道上 修持時,慢慢地會出現其他東西,那些就是「覺 受體驗」,這時該怎麼辦? 答案是:繼續在道上前進。
走在這道上,有時會覺得枯燥無味,會感覺旁 邊出現的東西比較有趣。但那些有趣事物的出 現,是因為你走在這所謂無聊的道上。如果你執 取那些有趣的事物,那你就離開「道」的修持, 既然離開「道」,當然也不會有「道」帶來那些 有趣的事物。所以如果你想得到那些有趣的事 物,你就要繼續走在這無聊的修持道上。
修持止禪本身是無聊的;修持有所緣止禪很無 聊,若修持無所緣的止禪會好一點,它比較開 放,但仍是枯燥的。本覺其實是沒什麼滋味的, 但由於修持這個無味,卻讓其他的滋味生起。
我確信依人類的天性,大家會想嘗到覺受的滋 味,就是因為你努力修持這「無味」,修持這 「什麼都沒有」,而所有事物都顯現出來。
35
仁波切開示
不要走到顯相的岔路,要繼續行走在修持道 上。
不管發生了什麼,保持繼續往前。
走得汗流浹背,繼續往前走。
走得這邊痠痛、那邊不對勁,繼續往前走。
走得厭煩氣躁,繼續往前走。
喔!右邊有吸引你注意力的,繼續往前走。
哇!左邊出現新奇的東西,不需要停下來奉 茶,揮揮手打個招呼,說聲再見,繼續往前走。
他們會告訴你:來吧!來吧!這兒有美麗的花 朵、有清泉、有彩虹等等的,大樂出現了、無念 出現了、明晰出現了、藍天出現了、峻嶺出現 了,不管是什麼出現了,不用在意,繼續往前 走。
修持者努力著、堅持著,無論發生什麼事,就 是保持著繼續往前走,
兩手握著登山杖,背著背包,
藍天晴空繼續往前,
狂風暴雨繼續往前,
繼續往前,
然後,你將會到達山的頂端。
我完全了解這些覺受體驗,那是非常誘人的。
我曾有過很棒的覺受經驗,我就想著,「哇! 我一定是達到某個程度的了悟了。」於是我就去 見祖古烏金仁波切。我很興奮的敘述我的覺受、 我的了悟。他不置可否的聽著,突然問我 : 「尼 泊爾的國王好嗎?」「尼泊爾最近狀況如何?還 好嗎?」「美國怎麼樣了?」「政治情形怎麼樣 了?」「什麼如何如何?」完全轉移話題,很多 次都是這樣。
我只有回去再繼續禪修,然後又生起了非常 棒的覺受體驗,「哇 ! 彩虹飛舞流動在藍天晴空 中,這一定是座好禪修了!」於是我又去見祖古 烏金仁波切。這次他假裝沒聽到:「什麼?你說 什麼?」幾次之後,我知道他假裝沒聽見,所以 我就放棄了。
其實這樣的回應是很好的。因為如果他說「那 是好的」,我就會加兩倍、三倍的執著。如果他 說「那是不對的」,我有可能會放棄禪修。那時 他對這方面的回應不是很清楚,他聽了既沒有表 達出興奮,也沒有把它推開,感覺像有在聽我說 我的狀況,又像沒在聽,這真是非常有技巧的回 應。
覺受經驗本身是好的,但不要涉入而陷於其 中。要確定什麼是自己「主要的修持道」,什麼 是無所緣的止,確定什麼是觀,確定什麼是本覺 等等的,保持繼續修持。
也許將來我們可以舉辦特別關於「分辨覺受體 驗和了悟」的閉關。我們曾經在之前的進階課程 裏涵納很多分辨的教導,之後有機會可以再次舉 辦。
36
禪修不能單以感受為基礎
學員問:當生活中遇到諸多不順遂以至於無法修
持時,怎麼辦?
仁波切答:禪修不能只單以感受為基礎!
愉悅的感受,不愉悅的感受,我們都必須要超
越它!
我們的禪修不能卡在感受當中,不能取決於感 受,感受是會變動起伏的,有時候因為好的環 境、好的狀況,感受就會變好,有的時候就沒有 那麼好。但是,我們一定要去運用自己的心和強 烈的決斷力,去超越感受。
所以不論是哪一種感受來干擾,開始時,我們 可以先作握手的修持,但是最終,你要去找到帶 著大圓滿的內在空間。
環境狀況不應該干擾我們的,我們必須要超越 輪迴,輪迴是希望與恐懼,在輪迴中,執著著要 拒絕、排斥不愉悅的感受,並且想緊緊地抓住愉 悅的感受,所以我們必須去超越感受,這樣我們 才能超越輪迴。
當感受來的時候,對於愉悅的感受或不愉悅的 感受,都不要去對抗它,也不要去排拒它,先作 握手修持,最後,我們會發現,它空性的本質以 及帶著智慧心與慈悲的內在空間。
握手修持,讓修行之路更平穩
學員問:初為您的學生,在這階段,我可以進行 何種修持,才能適當、合宜地準備好自己,以便 在未來接受大圓滿教法?
我應該專心在止的修持嗎?或是應該先完成四不
共加行的前行?
仁波切答:首先,先做以「握手」及「全然同 在」這類基礎的微細身修持。
同時,可以研讀一些佛教的主要教導或教言, 像是四聖諦(苦、集、滅、道)、道次第、如來 藏、二諦(世俗諦、勝義諦)等相關教導。
若能認真、持續地修持握手等微細身的修持,
最後會達成兩件事:
一、再次連結自己基礎菩提心的種子──即本 質愛。
在心的表達部分,心有四種不同的展現方式: 知道、思考、覺知、明晰,經由仁慈的「覺 知」,最後你會覺知到心的「明晰」。這時為了 繼續發展、滋養明晰,你可以進行無所緣止的禪 修。
有時,你亦可選擇客體對境來做修持,帶著正 念、沒有散亂的專注在這客體對境,這就是有所 緣止的禪修。
二、本質愛的展現,本質愛的表達為慈心與悲 心。
可以做關於悲心的學習,尤其是世俗菩提心、 四無量心。
帶著這樣學習理解後,在你的心中可能會生起 某種確定:所有暫時的煩惱,甚至健康的世俗, 有一天都必須轉化,或者說去找出煩惱、痛苦、 輪迴一切的本質。 那時會渴望做更多的修持,會知道這些暫時性 的事物不是自己的真實自性,自己的真實自性是 覺醒的佛性,因此生起對證悟的渴望。 而究竟的保護,就是佛法,在理解佛、法、僧 三寶的義理後,就可以加入四加行前行的修持。
如果自己的身體狀況、時間上允許的話,可以 依傳統方式(四加行)做前行修持;如果沒辦法 的話,有另外的方式來修持前行。
透過「全然同在」、「握手」這類止禪的修 持及佛法的研讀,可能會幫助我們瞥見心的本 性。
那時你會說:「喔!我的煩惱情緒、所有的困 惑、感知、迷惑的體驗,這些都可以被反轉,我 可以從中覺醒。佛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僧伽是 我的友伴,佛陀即是導師。」
從中生起一種確信,基於這份確信,那時你會 說:「好!我要進行前行的修持。」
對於許多上師來說,如果你進行了傳統前行、
37
仁波切開示
傳統的四加行修持,就好像你通過考試,不論你 是否有所轉化,若你完成了傳統四加行,就表示 你可以進入法道學習。
但我有不同的想法,我是跟隨祖古烏金仁波切 的教學風格。我認為如果你可以做某些前行的修 持,它能真切地幫助你,讓你得以轉化。再加上你 完成傳統四加行,就像擁有一張證書。之後如果你 想去跟隨任何一位上師,都沒有問題,因為你有這 張證書。
否則的話,即使你已經完全轉化,若你想跟隨 某位依循傳統的上師,他可能仍會問你是否已經 完成前行四加行,如果你回答「沒有」,那就會 得到:「喔!這樣啊!這樣啊!那 」的回 覆。你就會卡在那裡。
有許多人透過修持傳統四加行而得到利益,但 有些人並沒有,反而變得更糟。因為傳統四加 行,是設計給西藏人的頭腦狀態來修持的,早期 藏民的生活方式很單純,以放牧為主,沒有複雜 繁瑣的思維,以那樣的狀態來修持傳統四加行是 很棒的。
但若你面前有著美麗的怪物,而想要做傳統 四加行前行的話,喔!喔!這就不是開玩笑的 了!你得先做其他的前行,像是「握手修持」
或以「握手修持前行」來幫助你完成傳統的四 加行前行。
因為,四加行是每一個加行必須重複做十萬 次,需要一再一再地重複相同的動作,獨自一人
待在房間裡,每天做著大禮拜,或許頭一個星期
修持時,還有一點激勵感,但那種激勵感是會消
失的。再來,沒有人會餵養你的感受,如果你餵 養了自己的感受,那也不是真的前行了。
前行必須是艱苦的,必須像坐雲霄飛車一樣,
還要能從當中走出來。要有堅強的毅力決心,願 意承擔困難。第一加行大禮拜一直磕頭,你的額 頭會出現瘀青的腫塊,膝蓋會有血水滲出,但就 不管它們,持續的做。
然後有一天,當你坐在禪修墊做座上修時,你
會發現跟四加行的前行比較起來,「哇!這好容 易喔!兩個小時根本沒什麼,就像小菜一碟。」 你修座的時間就可以愈來愈長。
像這樣,修持四加行前行是會有許多利益的。 當然,也包括將心轉向佛法,佛法成為你的道 路,有很多效益。
如果你的年齡許可,時間也允許,可以像是加 入海軍陸戰隊般,以漸進的方式每天做一些。
有一天你將會放下「我希望佛法讓我快樂,就 像寵物帶給人快樂一樣」的想法。你會想去發掘 「什麼才是真實的佛法」!(系列十三)
(本文轉載自「台灣芬陀利迦佛學會」)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