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冬季善報

Page 1

措尼仁波切/

佛法即活法,好好活的方法

2 0 2線 1 上三堂課

冬季號

2 0 2 1

冬季號

2 0 2 1

措尼仁波切/ 2021 線上三堂課︱︱佛法即活法,好好活的方法

超越希懼,超越取捨 大圓滿趨入證悟的方法是:智慧從未開始,因此也沒有盡頭。既 然如此,一個人可以不帶接受與拒斥、沒有希望與恐懼,就在當下 體驗到本初的證悟狀態。 大圓滿的本質與大圓滿對證悟的看法有關。大圓滿並不把證悟視 為某個需要獲得的東西,而是打從一開始就已圓滿證悟了。我們在 大圓滿中說的是本初的證悟。對這樣的理解或觀念具有信心之後, 你超越希懼,你超越取捨。成佛是踏上一場英雄之旅,好比是要成 為國王或是女王;但是大圓滿超越佛陀的概念,超越法身或任何關 於成就的概念。 ──本文摘自《圓滿,我來到起點》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 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

向內探索,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善報書摘〉

薩迦成佛地圖 ──第41任薩迦崔津法王的傳承智慧 作者:第41任薩迦崔津法王(His Holiness the Sakya Trichen) 中譯:呂旻芯 審校:陳冠霈

推薦序/第42任薩迦法王 大寶金剛仁波切

我非常高興眾生文化出版社承擔起這項崇高的

互連結時,就會擴展我們的覺知來包容所有生命

任務,將金剛持薩迦貢瑪崔津仁波切的《薩迦成

形態的存在。因此,我們會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佛地圖》一書,翻譯成中文並出版。

來愛護我們的環境。

這本最新出版的《薩迦成佛地圖》,揭示了大 乘之道的哲理,特別是薩迦派的教義。薩迦貢瑪 的教示使我們對密乘的核心原理有了清晰的認 識,同時也提出了建議,如何按照這些內容更好 地生活。 我們還明瞭──當領悟到萬物是如何緊密的相

至關重要的是,薩迦貢瑪鼓勵我們進入閉關, 以便更深入地吸收教義的精髓。 這一舉措福德無量,因為將讓無數的華語佛法 學生,學習法王著作中的深邃智慧。 我祈禱,願無數的眾生能藉由本書中的智慧, 獲致了悟。

推薦序∕宗薩欽哲仁波切

在這個真理和能夠引導我們走向真理的道路如

心和至深的尊敬,這其中也包涵了其他教派。此

此貧瘠匱乏的世界裡,事實上是個被虛假和欺騙

外,薩迦傳承堅守了全然的真實性,包括按照金

所轟炸的世界,那些不僅教導著真理並且言行一

剛乘在其發源地印度的教導和傳統來進行修持。

致、依其所教誨之道生活著的人,已蔚為傳奇,

有了如此堅實的基礎,讀者會發現在這些教義

幾乎不復存在。

中,沒有任何折衷之道。

然而,即使在這個追求物質、懷疑一切精神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洽貢貢瑪崔津仁波切仍

性的世界裡,這本結集了洽貢貢瑪崔津仁波切

然是世上最後僅存的金剛乘大師之一,他是真正

(Kyabgon Gongma Trichen Rinpoche)教法的

的光明源頭,也是在這個已經動盪不安的地球

書,象徵著佛陀的慈悲不曾間斷過。同時,這也

上,一份真正穩定的力量。我只能發願並祈禱他

代表著眾生一定還有一些福德,才能得到這樣的

的長壽,祈願他能實現所有覺醒者的證悟心願。

教法。

身為洽貢貢瑪崔津仁波切的學生之一,雖然不

如同藏傳佛教的所有偉大傳統和傳承,薩迦教

是最理想的一位,然而我還是非常歡喜的表達這

派提供了無限的善巧方便、實用建議和口訣指

些想法,只因為這讓我有機會向其他人介紹這位

引。從歷史上來看,薩迦派熱忱地堅持聽聞和省

偉大的上師和他的教法。

思,用適切的知識來裝備我們,已贏得了許多人

(本文摘自《薩迦成佛地圖》)

(2021年11月眾生文化出版,定價37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編輯室報告】

送行者與遠行者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的送別詩。 學佛之後,再美的詩都變成法教的象徵與提

這是我最愛的古琴曲〈陽關三疊〉,琴詞來自

醒,因此用它來開個場和提個醒:措尼仁波切關

唐朝王維的〈渭城曲〉,公認史上最著名的送別

於「送行」(親友臨終)和「遠行」(自己臨

詩之一,甚至有人認為是「古今第一」 。

終)的兩堂課逐字稿,已經紀錄整理並校訂好

詩的最後一句,充滿象徵,放在「生命大送 行」的中陰教法,也是恰如其份:「陽關」象徵

了,就是本期《善報》的主題故事,結緣的實體 書和電子書都出刊了,請趁鮮復習!

生死之際,過了那個關口,就是來世今生。我盡

把「無上甚深微妙法」用白話說得大家能聽

心陪你一段,但再愛的人,最多也只能送到這

懂、能入心,是仁波切令人讚嘆的說法功德,這

裡,此去業風凜洌,只能各自珍重。

兩堂課真的很智慧又實用,校對時,我心裡就一

古代交通不便,生離經常等於死別,所以有

再祈願讓多一些人看到。現在,這麼好的「送行

「十里長亭」的鄭重送別;就這一點而言,中陰教

智慧」編印完成了,這是我們的年終法供養,送

法也像法教意義的「十里長亭」:因為愛,所以

給有善緣的您。

要好好送你一程;因為智慧,「送行」也可以有準 備、有方法、有好品質,真正的「護送一程」。 在年終倒數計時,即將送別2021年的此刻,寒

同一主題,如果您想「延伸閱讀」,也可以聞 思修措尼仁波切的《中陰解脫門》,和眾生文化 10月出版的喇嘛梭巴仁波切《無畏面對死亡》。

流中校對著本期《善報》主題故事「佛法即活法,

中陰教法,讓「如法送行」成為佛弟子的十里

好好活的方法」,內容是措尼仁波切講授的「如

長亭,幫助自己和親友「啟程到淨土」前中後,

何陪伴臨終家人」和「好好和生命說再見」,

不只離情依依,更有「悲智雙運」的深意,送給

講如何當下學習,做個有愛又有智慧的「送行

自他一個臨別大禮:解脫的可能,和搬家到淨土

者」,和陪伴自己穿越生死的「遠行者」。

的機會。我們很清楚「西出陽關無故人」那天,

最近幾天(12/23-12/27),措尼仁波切也正

一定會到來,送行和遠行,都要先學習,有事那

好在線上開示「輪迴這個大中陰」,把仁波切在

天才用得上。願我們沒事的時候就先學起來,儲

眾生文化出版的《中陰解脫門》中的「六中陰」

備送行能力,在前往淨土的關鍵時刻,做他人的

教法,清楚的講解一遍。也許是最近這些天,一

貴人,做自己的貴人!

直沈浸在「送行」的法教中,油然想起那首王維

《善報》總編輯黃靖雅 合十

1


2021

冬 網址:https://issuu.com/hwayue

好好活的方法 佛法即活法,

【主題故事】 措尼仁波切/ 2021 線上三堂課

第一堂課/ 如何陪伴臨終家人 15 第二堂課/ 好好和生命說再見 30

發行人/孫春華

執行主編/馮淑蓉

發行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網址/http://www.hwayue.org.tw

社長/妙融法師

美術編輯/施心華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子信箱/hwayue@gmail.com

總編輯/黃靖雅

文字校對/黃志成

電話/02-8967-1019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封面提供/台灣芬陀利迦

印務發行/黃新創

傳真/02-8967-1069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中華郵政板橋雜字第189號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2


【法王開示】

【專欄】

2020噶舉冬季辯經法會《岡波巴四法》

4

觀修一個無常,生起三起確信 2021讖摩比丘尼春季辯經課程

10

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

74

尼泊爾壇城24位密宗師 46

總編雲書房

76

做個有福氣的人

48

向內探索,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沒有出離心,走不出輪迴苦海

72

琴鍵上的幸福 40

〈竹清嘉措心要語〉生起智慧、探索與觀察

多傑仁卿喇嘛/「修持與生死」開示

68

心慧時間

觀想「吽」當下,就在護輪中!

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

妙融塗鴉牆

兩千年前的臨終關懷

【善知識開示】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62

尊瑪的日常

東西祖古之爭,轉世真相終見分曉

噶千仁波切/「禪修引導」線上開示

噶舉大小事

【法訊】 58

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79

火宅喻的意義,手把手找重點

化育道場

化育書院

◎上燈法會,2/12日14:00 ◎藥師寶懺,時間:3/19日14:00-16:00 ◎經典導讀: 《阿含經》選讀/講師:覺泰法師,日期:3/5-5/21,時間:9:30-11:30(每周六) ◎彌陀寶懺,時間:4/9日14:00-16:00

◎《恰美山居法1+2》線上導讀 講師:比丘尼洛卓拉嫫 時間:01/09─3/27, 8:30-10:00(每周日)

3


法王線上課程.《岡波巴四法》第六堂課 時間:2020年12月28日-2021年1月3日

觀修一個無常, 生起三起確信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法趣法,三對治法最有用 今天繼續講解昨天「法趣法」的部 分。 簡單來說,法趣法的意思是佛法的 修持是要如法的,或者說符合佛法當 中所說的去做修持。 要能做到如法,首先就必須清楚, 你有什麼東西是要斷除的,也就是必 須清楚違品的所斷,和順品的對治法 是什麼?這兩者是必須要知道的。 違品所斷的部分,昨天已經講過, 就是「法不趣入法」的情況,這是第 一個部分;第二個是順品的對治法, 也就是要「如何做到法趣法?」方法 是什麼?我覺得最有用的對治法是什 麼?就是觀修無常,觀修業力因果, 還有觀修輪迴過患三個。 岡波巴大師說:「思維死亡無常 非常重要,它就像是佛法的根本和基 礎;之後要思維因果和輪迴過患,極 為重要。心中如果沒有確信這些道 理,就算做了些修行,但都不是真 修,心中對這些生起了確信的話,就 會徹底、全然放下世間的俗事,然後 專注於修持。」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法趣入法最重 要的就是觀修無常、觀修業力因果、 觀修輪迴過患三個。

「心中不生死亡無常, 修持再多都是今生俗事」 觀修無常為何重要呢?大菩薩尋努 加丘的《燈論大疏》中說:「如果心 4


法王開示

中不生起死亡無常的話,聽聞再多、

到的「三士夫道次第」而說的。

修持再多,也都只是今生的俗事。」

同樣,在岡波巴大師(達波仁波

這一段是誰說的?是阿底峽尊者的

切)的《勝道寶鬘》中提到:「疏為

話。他同時說:「我們這些僧人太缺

顯密一切大小乘,此上中下三士道次

少觀無常的修持了,所以首先要觀修

第,乃是三士諸聖之正道」等等。這

無常,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口訣。」

上次引用過。

所以修行一開始要修無常,這是一

同樣,在直貢吉天頌恭《四法》的

個很重要的口訣,「觀修無常」修好

註解中有提到:「阿底峽之教言,達

了就會生起:

波仁波切心意精華之四法」。 所以你

第一、對於死亡的確信,就會生起 一種確信「我一定會死亡」。 第二、放開對於今生的執著。 第三、你會知道,比起今生來說, 來世更重要。 所以觀修一個無常,你心中就會同 時生起這三種確信。

會看到,這個「四法」是跟噶當派的 「道次第」是配合在一起而講說的。 但是在這次我們講說的這部論當中 會發現:在講下士道的時候也會講說 中士夫的修持;在講中士夫的時候, 講的卻是上士夫的修持;或者到了上 士夫的時候,講說卻是中、下士夫的

「法趣法」的三個方法當中,前兩

修持。所以會看到它是這樣交替的講

個死亡無常、業力因果,主要是下士

說。但我覺得,這樣在意思上來講,

夫的修持方法,第三個輪迴過患,主

並不會產生矛盾,也沒有什麼不妥。

要是中士夫的修持方式。 一般來說,上、中、下士夫的分

為什麼有時候次第需要這樣交替、 或者結合、互換地來講解?

類,並不是指有三種人,而是說自心

主要是因為岡波巴在教學上的善

的三種不同程度。所以修行的次第,

巧。他清楚知道什麼樣程度的弟子,

必須是從基礎往上修,先從簡單開始

需要什麼樣的法教。他的弟子當中,

再往難的去修。

有的是精通經論教理的智者,有的是

就像健身、練習舉重一樣,剛開

實修的大修行人,有重視因果業力的

始鍛練的時候,先從輕的開始,再一

在家人,甚至也有不識字的牧羊人,

點一點的把重量加上去,最後就可能

有到了垂暮之年的老先生、老太太。

舉到一百公斤。修行次第也是這樣,

在個別為他們說法的時候,在講解

對於內心的修持,也得從簡單的開始

「法趣法」的時候,他解釋的內容角

修,如果一下子太難,就像一下子舉

度是不同的,有時會結合因果業力,

太重,搞不好會傷到自己。

就是世間正見的說法,告訴弟子避免

依弟子根器開示,善巧中現大悲心

落入惡道、投生善道的積資方法。 有些弟子一見到岡波巴,就生起了

這裡還有一個重點是我們需要知道

想要解脫的心,因此發心出家受持沙

的,《岡波巴四法》是結合阿底峽尊

彌、比丘戒,對於這些弟子,就不需

者《燈論》(《菩提道燈論》)裡談

要堅持得從下士夫的想要得到人天果 5


位開始講起,而是同時為他們講說世

論典當中,死亡無常講得比較詳細,

間正見,還有解脫的出世間正見。

業力因果和輪迴過患講得比較簡略,

對於像是帕莫竹巴、杜松虔巴這

因此,昨天講到如何法趣法的時候,

些已經飽讀經書,想要精進實修菩提

是把觀修死亡無常為一個,然後把觀

心、大手印的弟子來說,在講解「法

修業果和輪迴過患這兩個放成一個觀

趣法」的時候,也會同時講說上中下

修,但分開來說比較好。因為,觀修

三種士夫的修持。尤其這次的主題

輪迴過患,是屬於中士夫的共同修

《岡波巴四法》論典,是岡波巴親口

持。所以分成三個來說。

所說的教言,是他的一位弟子依照自

透過觀修業力因果而「法趣法」:

己的記憶,將大師對於不同根器弟子

論典中說:「況且死後,自覺之智將

開示出的精華真實寫下的紀錄。

時刻伴隨所造善惡之業。所謂未造之

舉個例子,就像一位有九個孩子

業不得果,已造之業無消損。然而,

的慈祥母親,她知道每個孩子的長

若因惡業投生於三惡趣,又將是何等

相、身形,以及食物的偏好,所以會

的苦不堪言?」

各自提供他們適合的衣服和食物。如

透過觀修輪迴過患而「法趣法」:

果是一個不怎麼關心孩子的母親,會

論中說:「即便人天二道較之尚好,

給他們一樣的衣服、一樣的食物。同

但終有生老病死,求之不得,患得患

樣地,一位具德上師在帶領弟子的時

失,恐遇怨敵,憂失親眷之諸苦。

候,會像慈母般呵護孩子,依弟子的

而天人所受之死墮苦,乃無間地獄苦

修持情況,次第地給予他們不同的修

楚之十六倍有餘。因此要深深曉了,

持教學。他關注的是如何對弟子有幫

無論六道之中投生何處,唯有痛苦一

助,而不是不管對你有沒有用,反正

途。故而,若出離心未及之致,何談

就只教你這一個,就好像把重擔、石

令『法趣法』。」

頭丟給他,請他去扛、去接,這樣對 這個弟子不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佛 陀的十力當中,很多能力都是了知弟

一般來說,法趣法這個部分,在岡

子根器、資質、程度的能力,我覺得

波巴的其他教言,和他的弟子所寫的

佛陀的因材施教,就在說明他的大悲

註解中都認為,主要是指欲求人天果

之心。

位的下士夫。但也不完全如此,因為

總之,《岡波巴四法》是可以對上 中下任何根器、資質的人隨時講說的 法門,它是言簡意賅,容易抓到重點 的一個法教。

觀修業因果和輪迴過患

6

趣入世間法與趣入涅槃法

就像前面說過,也有就中士夫和上士 夫的角度來講說「法趣法」的。 在《岡波巴教言集》中有一章節是 〈大眾開示集〉:「『法趣法』分為兩 個部分,一是趣入世間法(下士夫), 二是趣入涅槃法(中、上士夫)。」

「法趣法」的第二個方法,就是

一、趣入世間法:趣入世間法是什

思維業力因果和輪迴過患。這次用的

麼呢?是在了解死亡無常、業果而生


法王開示

起了信心,因此對於惡道心生恐懼,

泥漿,輪迴如痛苦大海,因為徹底相

希望盡力行持善業,關閉來世落入

信,所以不再貪著輪迴的快樂和功

惡道之門。一心只想求得善道的天人

德,一心只想著我要盡快從輪迴中解

身、清淨的人身、天人的快樂、人類

脫,依此想要解脫的心,任何修持的

的快樂、天人的財富。因此一切的作

目的都在自己得的寂滅涅槃或聲聞菩

為,都是為了自己的快樂而做,這就

提(中士夫)。知道小乘的過患,因

是趣入世間法的部分。

此努力行善積資,[以上二者即是]趣

所以,從這一段可以看到,「法趣

入涅槃法。以上是法趣法。」

法」要首先知道死亡無常,相信世間

這一段講到,聲聞行者知道一切輪

正見的因果道理,加上害怕來世投生

迴的過患,從此不再對於輪迴的快樂

三惡道的痛苦,因此希望能得到天人

有所貪著,視三界如火坑,因此生起

或者善妙的人身等等,從這一段可以

想要解脫輪迴的心,一切善行的目的

看出,這是從下士道的角度而說的。

都是解脫輪迴,證得涅槃,這是從中

二、趣入涅槃法:接著岡波巴大 師就解釋第二個趣入涅槃法:「知道 一切輪迴的過患之後,對於人天身和

士夫的修持角度而說。

善惡因果,不單從自身角度看

人天財富,完全沒有貪著,生起厭

關於善惡因果方面,我想在這裡講

離,沮喪之情,知道輪迴如火坑,如

一些自己的想法。善惡業果到底是什

牢獄、地牢,如夜晚、暗夜,如污穢

麼?說到因果,可能每個人都可以侃侃 7


而談,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見地。總的 來說,我們通常的理解是「善有善報、

像盤棋互相作用,因果沒那麼簡單

惡有惡報」。但是,通常我們對這種

這是因為我們總是非常單純以為,

因果關係的看法,都是比較狹隘和膚

因果就像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其

淺的。比方說,很多人會覺得,只要

實,因果遠遠不止於此。因果最基本

我努力,就會出人頭地,就會得到名

的原理的確是「種瓜得瓜、種豆得

聞利養,就會變成德高望重的人。舉

豆」。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正在種瓜

個再誇張一點的例子,有的人覺得,

的人有很多,不是僅僅只有你一個。

只要努力,再加上一些機會,自己就

我們不能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狹隘地

有可能成為世界首富。但是同時,我

想問題、看問題。

們又發現:有些人似乎並沒有特別努

我們說,一切眾生都是相互依存

力,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天賦,但是

的,每個眾生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

生來就是皇親國戚,或者名門望族。

昨天談到了宇宙的浩瀚和偉大,那在

這讓這一切好像又都說不通了。

這麼大的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體或

我們再舉個更生活化的例子。比如

者說眾生,他們之間的因果都是相互

有人從來不抽煙、喝酒,吃得營養還經

聯結的。這種關聯是遠遠超乎我們的

常運動,從沒生過什麼大病,但有一天

想像和理解。就好像我們下一盤棋,

突然檢查出得了絕症,就會感到非常

每一個棋子都有它的作用和道理,每

的意外、不知所措,有人抽了一輩子

個棋子都是整盤棋的一部分,它們之

香菸,偏偏活到了一百多歲。所以,

間都是相互作用和制約的,是牽一髮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人生或者上天

而動全身的。

怎麼那麼不公平,因果到底在哪裡?

而宇宙當中,或者說至少在我們的

▼法王噶瑪巴說:「真正的善惡,必須要站在更大利益的角度和出發點來權衡利弊的。」

8


法王開示

世界當中,眾生的數量是一盤棋子的

算,這才是事半功倍,或者說得俗一

億萬倍之多。如果再加上我們無數個

點,一兩撥千金的道理。而不是急功

前世所值遇的眾生,那更是多到無法

近利,只為了眼前、此生的一些蠅頭

想像。因果的法則,就是建立在這樣

小利,忙碌了一輩子,到頭來還是不

一個相互糾纏和牽制的大網之中彼此

如人。

作用的,而不是單純的做一件事情就 會達成一個目標,不是這樣簡單的一 件事情。

善惡不是我們說了算? 因此,因果不是你自己一個人想當

我們總是非常單純站在自己的立

然耳的規律和法則。同樣的,在善惡

場,以自我為中心地去理解和認知。

業果當中,到底一件事是善是惡,也

但是事實情況是,太陽的生起不是為

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並不是說,我

了我們某一個人,這是自然的法則。

們只是為了別人好或者自己覺得是正

這種無量眾生之間的息息相關和相

確的事情,就是「善行」。比如醫生

互作用,是一種橫向的廣大。另外,

是個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那麼一位

還有一種縱向的廣大,就像我們昨天

媽媽逼著自己的孩子學醫,而忽略了

提到的,我們有無數個前生和後世,

他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這種所謂的為

這些無數個生生世世的連續,才能體

了孩子好,只是站在這位媽媽自己的

現出真正的因果,並不是我們今生今

角度去考慮,並不是站在更加全面的

世就可以體會和感受得到的,真正的

角度去思考的。同樣地,我們平常覺

因果是需要一些時間的。我們種個小

得是為了別人好,其實通常只是我們

樹苗,還需要幾十年才能長成大樹,

通過自己非常有限的智力和思維做出

做一件好事或者付出很多努力,當然

的個人判斷。

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見成效。

真正的善惡,必須要站在更大利

有些人並不是怕吃苦,他們很願

益的角度和出發點來權衡利弊的。然

意努力,只是太心急,總是覺得等不

而,這個角度我們常人無法揣測,甚

到結果,於是就放棄了。其實,有些

至無法想像,因為這完全超出了我們

時候,時間越長,說明它的收穫會

普通人類的思考和智力範圍。這就是

越大。就像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石──

為什麼說,那些非常細微的因果,連

鑽石,往往需要幾十億年的時間才能

阿羅漢都無法揣測,就是這個道理。

成型。形成一塊石頭,都需要幾十億

所以,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遵

年,更何況我們自己的因果報應。所

循聖者的教言和口訣,尤其是要依循

以,我們要有一些耐心和信心。

佛陀教言當中的標準去取捨和實踐,

我們如果真的相信因果,就不會

因為只有佛陀才有能力和智慧看清事

擔心做的好事沒有收穫。也沒法去騙

情的全貌。尤其是這些非常細微的因

自己曾經做的壞事不會有報應。如果

果,只有遍知的智慧才能了知。所以

是一個心比較寬廣、有眼光、想得長

我們要遵循佛陀的教誨,這才是善惡

遠的人,他會用這輩子來為下輩子打

取捨的關鍵和辦法。 9


2021讖摩比丘尼春季辯經課程_第三天第二堂課開示

東西祖古之爭, 轉世真相終見分曉 開示: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業總部,如果沒有嘎千大營的

好夢,孩子也資質不凡,因此

時間:2021年2月17日

認證,某些上師、某些寺院他

「工布札松」地方的人們都認

們自己去認證的噶瑪巴,都不

為這就是噶瑪巴的祖古。

晚上10:30-11:00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會受到傳承主流的認可。當時

由於這位安多的上師,就是

米覺多傑已經出生了,在康區

這孩子的父親,是很有權力

也很出名,但當時嘎千大營是

的,當時嘎千大營中的人們,

噶瑪巴米覺多傑在還沒陞座

什麼情況?因為不只東方有米

也多來自工布地區,他就用這

之前,有一個東西方祖古的紛

覺多傑,西方工布地區也有被

樣的關係,成為嘎千大營食物

爭——一個是在東方,就是這

認證的噶瑪巴,嘎千大營是怎

方面的主要支持者。當時有一

位米覺多傑,但是在西方也有

麼看的?

位名叫「嘉瑟東滇大士」,他

東西祖古之爭

一個安多工布地區的〔孩子〕

嘎千大營的攝政、也就是噶

是確札嘉措的弟子,有人就請

被認為是噶瑪巴。發生「兩個

瑪巴的代表,是第二世嘉察仁

他來認證安多上師之子為噶瑪

噶瑪巴」之爭。

波切札西南嘉。有一天,一位

巴的轉世。這位東滇大士也這

在一些人的認知當中,對於

名叫「喇嘛嘉稱」的人來見

麼做了,不過給予認證沒多

十六世噶瑪巴的轉世,也有一

嘉察仁波切,他說:「我聽說

久,東滇大士在兩個月內就離

些人會覺得十六世噶瑪巴之後

一個好消息,昨天有人來告訴

世了。

轉世,第十七世怎麼會有這樣

我確札嘉措噶瑪巴的轉世。在

雖然嘉察仁波切依據過去的

的「兩個噶瑪巴」之爭,很多人

『翁』這個地方降生了一個孩

預言,對東方、「翁」地出生

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在第八世

子,他絕對是確札嘉措噶瑪巴

的孩子較有信心;但嘎千大營

米覺多傑的時代,就有這樣子

的轉世。」就在喇嘛嘉稱說這

內部許多人大都支持西方安多

的情況。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可

件事的時候,剛好太陽照到嘉

之子,以致情況陷入僵局。迫

以回顧歷史,學到一些東西。

察仁波切的房間,也剛好是嘉

使嘉察仁波切不得不前往工布

當時的情況是米覺多傑的時

察仁波切要喝今天第一杯茶,

札松,會見安多上師之子。

候,噶瑪嘎千還是嘎千大營。

嘉察仁波切就說:「這三者的

當時,嘉察仁波切送了三條

嘎千大營是一直有的,不僅是

同時發生,實在是個好緣起!」

哈達過去給安多上師之子,但

衛藏地區、拉薩地區很出名,

然而,當時在安多地方有一

每次都被退了回來,這樣的緣

嘎千大營在整個藏地都非常出

個很有權勢的上師,他也生了

起讓仁波切心感不悅。這是過

名。當時,嘎千大營是噶瑪噶

一個兒子。當時孩子的父母在

去的一個傳統。以現在來說,

舉的教權核心,是最主要的事

孩子的出生過程中也做了一些

是給出哈達後,會立刻將同一

10


法王開示

條哈達回掛回來;但過去不是

都潔白美麗,西方有一隻無法

親,這個有權勢的父親說要弄

這樣的,過去是你供了一個哈

吼叫的獅子,東方卻有頭能高

個祖古出來很容易。反正只要

達,對方要換一個哈達再送回

嘯的龍。這樣的特殊徵兆出

有人問你:『你記得過去的事

來。像現在供了之後,馬上把

現,札西頓珠就說:「這個東

嗎?』就回答『記得。』如果問你

同樣的哈達還給你,有點像是

方的孩子大概才是毫無爭議的

『不記得嗎?』就回答『不記

「我不要你的哈達」這種感

祖古。」

得。』問你『認識我嗎?』就回

覺,傳統不是這樣子的。 總之,嘉察仁波切非常技巧

童年困乏,仍發心利眾生

答『認識。』或者問你『不認識 我嗎?』就回答『不認識。』

性地處理這件事情——他請了

後來,巴沃祖拉稱瓦九歲時

一位「札西頓珠」上師到工布

也到了圖千迭薩這樣的祖庭,

澤拉岡閉關。工布澤拉岡是一

這應該是第七世噶瑪巴建的嘎

孩子的父親說:「只要幾

個很重要的地方,從第一世杜

千大營。當時祖庭的管理者是

句話,就可以弄出一個祖古

松虔巴到第六世[法王],大

登瑪國師,他就像嘎千大營的

來。」有這樣一個說法。當時

部分都住在這個地方,他的黑

管理者,在嘎千大營裡叫作戒

其實很多人腦子是很清楚的,

寶庫都在這個地方。第一世到

律師,[米覺多傑日後的上師]

他們有分析能力,根本不相信

第六世噶瑪巴的所有寶物都是

桑傑年巴就做過總糾察師、戒

西方的安多人之子是噶瑪巴。

放在工布澤拉岡的寺院當中。

律師。

他們會說,「是安多那位上師

只要這樣照著回答就可以 了。」就是幾句話就可以了。

嘉察仁波切就讓札西頓珠這位

登瑪國師在開示後問:「這

上師到工布澤拉岡閉關,並請

位巴沃祖拉稱瓦認證祖古的父

但實際情況是什麼呢?當時

他觀察夢境。

親是個大人物嗎?我們札松地

衛藏的帕竹政權、嘎千大營的

札西頓珠夢到西方的土地都

區的孩子,就是西方上師的孩

管理者頓約多傑、嘎千的攝政

變得深黑刺眼、東方的土地卻

子,他的父親是個有權勢的父

化身,甚至是楚布寺與噶瑪寺

自己亂搞出來的。」

11


的諸大仁波切等,大部分噶瑪

之後,並沒有努力於修持來世

些弟子,都是修持很好的瑜

巴的弟子與施主,幾乎都認為

的利益,反而身不由己地在世

伽士,他們在一個清淨的幼童

安多人之子才是噶瑪巴,沒有

俗的衣食、名聲等等的俗事

上,降下了瑪哈嘎拉的卦象。

人關心真正轉世者的家庭,對

中打滾,不由自主地被寺院總

在過去,並不是向佛像來祈

於東方米覺多傑的家庭都不關

管控制著,深陷痛苦的泥沼當

求、占算,而是找一個清淨的

心,以致他們連衣食都越來越

中。如果安多的祖古被他們選

孩童,然後祈請瑪哈嘎拉降身

匱乏,甚至幾近貧困。

為噶瑪巴、被他們照顧,而把

孩子身上,取得一些預言和卦

歷代噶瑪巴轉世中,大多都

我當成一般人看待,我若沒有

象。當時一些修行很好的瑜伽

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被帶回

得到噶瑪巴的名號的話,未來

士、前世法王的一些弟子,找

寺院照顧,很少是長到七歲這

我會到拉薩的學修僧院好好學

來一個清淨的幼童,降下瑪哈

麼大[的年紀]才把他帶回寺

習,和過去的祖師們一樣,好

嘎拉的卦象,並得到預言:未

院。但米覺多傑在七歲之前

好地聞思修。學成之後,我會

來中國皇帝等等全世界的人

都沒人照顧,所以他在衣食上

盡力恢復傳承、弘揚佛教、利

們,都會相信這位祖古就是噶

很困乏,這樣情況是過去沒發

益眾生。

瑪巴。

生過的。第八世噶瑪巴大概是

「即使沒被認證,也會很開

同樣有許多具備神通、禪

第一位。因為那麼辛苦,他小

心地繼續學習。」當時有這一

定力和能夠親見本尊的大

的時候好幾次差點就死掉了,

段記載,米覺多傑很高興地跟

德,都相信東方這位祖古就

而且當時各種醫療資源都很貧

別人說出這樣的想法。

是噶瑪巴的轉世。雖然工布

乏,所以好幾次都遭遇命危的 處境。

前世師徒流淚重逢

當時祖古米覺多傑小時候的

當時雖然米覺多傑沒有受到

想法是:現在很多祖古被認證

什麼照顧,但前世法王的一

12

的那位祖古被說得沸沸揚 揚,但是找不出任何證據能 夠證明他是真的。 剛剛說的那些人就寫信給嘎


法王開示

千大營,說明這個東方的祖古

認識我是誰嗎?這頂帳篷和裡

子,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他

才是真的,最好是依照第七世

面的擺設本來就是這樣嗎?這

們二位聽完就問他:「那我們

噶瑪巴的遺言來認證他。由於

個帳篷的主人是誰呢?」祖古

應該怎麼辦呢?」他說道:

這些原因,他在七歲的時候,

回答他說:「我認識你,你是

「決定是由心來下的。」(重

被嘎千大營的嘉察祖古迎請過

『聶沃國師』。你的頭髮留長

點是要下定決心)那時米覺多

去,當時嘎千大營的僧眾就前

了,你以前頭髮沒留這麼長。

傑說這段話時才七歲,實際年

來迎接並奉茶。

帳篷裡的擺設和以前一樣。帳

齡才五歲三個月。可以看出他

篷的主人是你。」

話語的能力,還有分辨是非善

當時奉命去迎請的僧人們有

惡的大智慧。

一個內定規矩:因為還沒有確

當時大概因為是過年,帳中

定真實的轉世祖古是哪一位,

陳設著確札嘉措的法座、坐

最後他們做不了決定,就把

所以嚴厲規定不准向祖古禮

墊、華蓋、帷幕、茶碗等等。

東方和西方的祖古迎請過來,

拜,不准到他前面接受摩頂加

祖古抬起右腳,準備走上法

讓大家去問問題,問佛法的問

持,也不准向他獻哈達。但就

座,因為還沒被正式認證,這

題、問世間的問題、問他們認

像是佛陀的故事一樣,最初佛

時所有人都很緊張,就馬上攔

識這個人或認識那個人、問前

陀和五人一起六年苦行,之後

住他、不讓他上去。雖然東方

一世噶瑪巴的弟子有誰。然後

佛陀捨棄苦行,五人心生不

祖古已經示現這麼多殊勝的行

放一個前世噶瑪巴的念珠,一

悅;佛陀成佛之後,他們去見

儀、展現出不可思議的勇氣,

個不是噶瑪巴的念珠,讓他們

佛陀的一開始,也是制定了一

但是大家還是覺得沒有辦法決

去選。有時候故意去罵他們、

些規矩:不向佛陀禮拜、不問

定東方祖古還是安多的祖古,

去嚇他們。總之用各種方式去

候,也不幫他敷座,不讓他坐

哪一位才是真的噶瑪巴。

測試,在大眾中去測試他們兩 位,看看誰才是真的。

在上首。但是真的見到佛陀的

有一天,東方的祖古對祖古

時候,這些規矩一個也做不

阿咕阿差,和嘎千大營知客僧

當時西方的祖古大概已經滿

到,自然就禮拜等等。

蔣秋仁千說:「我要跟你們討

七歲了,但他除了知道父母的

同樣地,當時去迎請的僧人

論一下。」他說:「嘎千大營

名字、他吃的東西和用的東西

一見到東方祖古的時候,大家

當中這些師徒,沒有人知道該

的名字之外,其他都不知道。

都不由自主地行禮、獻哈達、

怎麼討論事情、怎麼做決定。

讓他辨認東西的時候,他就

請求摩頂加持。而且祖古幾乎

我都已經示現了這麼多宿命通

隨便選,甚至有時候被問到哭

認識每一位他身邊的年長僧

的瑞相,你們這些師徒怎麼還

了、怕到哭了。因為太多人問

人,能夠喊出他們的名字。這

是無感,沒什麼反應呢?而你

問題。

讓大家不禁想起過去的回憶,

們還一直在那邊猶豫不決的討

西方祖古的父親,也就是那

生起很大的信心而流淚。大家

論著,然後東問西問,這樣下

位很有手段的上師,還特別叫

虔誠地祈請,感到非常高興。

去會有結論嗎?會有好的結果

來很多保鑣。他就讓這些保鑣

嗎?而聶沃國師,也就是你們

站在周圍,故意發出很大的聲

的大老闆,好像也無法說出決

音,去嚇東方的祖古,也就是

定。不是嗎?」他這樣跟大家

米覺多傑,總之當時很亂來。

說。

反之,東方的祖古很穩重,絲

與嘉察仁波切初次會面 雞年1月1日那一天,東方 祖古噶瑪巴第一次和嘉察祖古 會面。嘉察仁波切問他:「你

大家很驚訝這麼小的一個孩

毫不受動搖,反而最後他覺 13


得很無聊,懶得去爭那些東西

晚,嘉察祖古向上師本尊祈請

由於這些夢境,嘉察仁波切

了,甚至根本不去選過去生的

加持,請問哪一位是真實的祖

確信東方的祖古就是噶瑪巴。

念珠,反而讓西方的那位祖古

古。當晚他做了個夢,夢到東

這時,嘎千大營的人們就像

去選。支持西方的人這時很高

方祖古來到他的面前,面露稍

大夢初醒一般,在2月14日那

興地呼喊慶祝,因為大部分嘎

微不悅之色說:「你還是對我

天,這是個殊勝的日子,就將

千大營的人都收了錢吧,都被

有懷疑,到底該拿你怎麼辦才

米覺多傑迎請至獅子寶座上,

他的父親給賄賂了,要酒給

好?」說完就站立在他的面

為他舉行受封陞座儀式。當時

酒,要肉給肉,能賄賂都賄賂

前。當時他心想:祖古來到這

嘎千大營的人們生起極大的

了。

裡也有一段時間了,也沒讓他

信心,都覺得過去怎麼那麼糊

這時嘉察仁波切也沒辦法

陞座,或許是他不高興了?連

塗,真是鬼迷心竅了,怎麼會

了,當時嘉察仁波切也的確很

個座位都沒有。正當他這樣想

不知道東方的米覺多傑就是噶

辛苦,這部分歷史之後再跟各

著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坐

瑪巴的轉世呢?

位提。是滿難過的一段歷史,

墊,就跟還站在前面的祖古

那時大家才生起信心,最後

以後再說。

說:「您請坐這裡吧!」但是

確認東方祖古就是噶瑪巴的轉

祖古根本不理會他,轉頭就回

世。西方祖古到哪裡去了?米

到他住的帳篷去了。

覺多傑後來說:「他不是噶瑪

總之,當時嘉察仁波切也不 知該怎麼辦,他就說:「我們 東方這個祖古是真實的,但是

一段時間之後,出現一位白

巴,他是我寺裡,也就是蘇曼

我也做不了決定。仁波切、洛

色膚色的長髮女生,身著白色

寺的一位僧人轉世,後來被命

戎、噶東巴,你們三位還是把

綢緞的衣服,左肩上抬著一個

名為蘇曼寺的確昌祖古。」孩

東方這個祖古帶回去吧!這樣

連兩個人都無法捧起的、從未

子的父親、也就是安多喇嘛下

辯下去不會有結論的。」東方

見過的白色海螺來到嘉察仁波

場又如何了?本來米覺多傑還

祖古的家鄉,就是這三位的家

切的面前說:「我吹響這個海

想照顧他,畢竟他也是一位祖

鄉;他們聽到就說:「如果東

螺,讓音聲傳遍大地,你為什

古的父親,但記載裡說他消失

方這位祖古是真的,結果卻不

麼不好好保管這個海螺呢?」

了,下場不是很好。怎麼個不

讓他陞座,還叫我們算了把他

說完就站立在他面前。接著,

好法,我也不清楚,紀錄中也

帶回去,那我們可要派兵把西

這位女生說:「我還想吹響

沒寫。

方那些人殲滅。」因為他們是

海螺,但是吹不出聲音來了

總之,米覺多傑的故事中,

康巴人,嘎千大營支持西方祖

⋯⋯。」說完又把海螺扛回肩

曾有東西兩個祖古的紛爭。今

古的人聽到都嚇壞了,心想康

上,就朝剛剛祖古來的方向走

天講到這裡,明天放假,心情

巴人非常剽悍,如果家族被他

出去了。

稍微愉悅,放鬆開心。剛剛說

們殲滅可就慘了。最後他們也

不久之後,嘉察仁波切又看

過第一世到第八世的一些歷史

不知所措,只好再次拜託嘉察

到一位身形紅色、頭髮咖啡

資訊,例如:出生在哪裡?父

仁波切來做最後的決定。

色、眼睛充滿血絲、稍顯憤怒

親母親的名字是什麼?本來有

相的女生來到面前說:「你不

準備,後天再跟大家講。

要聽信騙子的話,不然會因為

(本文為堪布羅卓丹傑之口譯聽打

覆障染污而生重病的。」說完

初稿,未來將再提供定稿。初稿聽

就離開了。

打:盛子麟,初稿編輯:黃美蓉)

大白海螺夢兆, 敦促受封陞座 最後,在藏曆2月10日夜 14


主題故事

措尼仁波切/2021線上三堂課

佛法即活法, 好好活的方法 措尼仁波切說:「修持會帶來一種改變: 把未知變成已知、把無明改變成智慧。」 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修煉智慧與慈悲, 這不僅是個目標,也可以成為一個習慣, 那時,你會發現:快樂與溫暖無處不在。 時間:2021年6月26日、 6月27日、7月3日 翻譯:施心慧 審定:台灣芬陀利迦

15


2 0 2線 1 上課程.第一堂「如何陪伴臨終家人」

這個時候的你,把注意力放在怎樣對待臨終者是最好的,一旦生起這種純淨的愛,心中就會展現很多的洞見。

措尼仁波切/

健康的接受,給出純淨的愛

主題故事

很高興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再度連繫在一起,雖然尼泊 爾現在是封城的狀況,我們一些遠親或僧眾都處在一個滿 辛苦的狀況,但大家都很平安,我的狀況也還是不錯的, 跟大家簡短的更新一下最新的信息。 一如既往,我們從念誦「皈依發心」開始。首先請大家 生起殊勝的菩提心來聽聞教法。

用愛預約一個「健康的死亡」 今天要來談的主題是:「如何陪伴臨終的家人跟親 友」。死亡,可以說是我們一生中非常關鍵的時刻,如果 沒有死亡的話,我們的生命就不完整;但是在生命圓滿結 束的時候,我們希望是在一個健康的狀態下,特別是希望 能夠有一個「健康的死亡」。 要做到健康的死亡,取決於兩個部分:一是臨終者本 身;二是臨終者的家人或親友,需要臨終者跟陪伴臨終者 兩者的連結、彼此互相協助,迎接圓滿的生命終結,這個 連結就是愛。 維持我們的生命,倚靠著的是愛;要有一個圓滿的結束, 也是要依靠這個愛。如果我們懂得適當的滋養這個愛,這個 愛就會成為非常神奇的東西,如果我們不懂得如何去滋養 它,這個愛會變成我們強烈痛苦的媒介,所以,無論是苦或 樂,都取決於這個愛。

關鍵時刻,除了愛還要什麼? 在面臨臨終的時候,是我們可以去表達愛的一個特別的 時刻,但是在這個特別關鍵的時刻,光只有愛還是不夠 的,我們要具備一個洞見,了解怎樣讓愛發揮作用。 有了這個理解作為基礎,我們要先弄清楚這個愛到底是怎 麼一回事?或是我們在臨終者的面前,我們應該要傳達的是 哪一種愛?要展現的是那種充滿貪欲的愛?還是充滿慈悲的 愛呢? 在那種時候,我們的感受會很混亂,所以必須要去釐清 這種感受。如果沒有去釐清這種感受到底是什麼情況,這 個愛會是非常強烈的黏著劑,把所有的感受都黏在一起。

時間:2021年6月26日

16

它會帶來額外的貪著和更多失去親友的痛苦,也會帶來懊

翻譯:施心慧

惱,可能會懊悔自己沒有花更多時間與所愛的人相處在一

審定:台灣芬陀利迦

起,這樣可能產生罪惡感;也會帶來更多的悲痛,悲痛於


主題故事

很多人事物都無法停留跟你在一起 了;還包括一種希望,希望未來有

陪伴臨終者,給出單純的愛

更好的投生等等。各種情緒都有可

怎樣才是幫助臨終者最好的方法?

能在那個時候發生,如果你有愛的

包括在臨終的時候和死亡的當下,我

話。如果沒有愛,這些可能就不會

們如何做好準備?我們要學習和禪

發生。

修!

當你在那個時候產生了各種劇烈

我們必須要學習什麼是清淨的愛,

的情緒,表示你那個時候心裡是有愛

所謂清淨的愛、單純的愛,意思就是

的。這樣子的愛,能順利地讓即將往

「有著愛,但是沒有貪著。」

生的人有一個圓滿的結束嗎?你的悲

一般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愛通常都

傷和懊惱,能幫他有一個祥和的終結

帶著貪著,我們可以稱它為健康的貪

嗎?你心愛的人即將就要往生了,你

著。但是在純淨的愛裡,連這種健康

的愛能把他帶回來嗎?

的貪著都是不必要的。

當 然,我 們 理 智 上 都 完 全 理 解 這

現在的問題是,這種愛裡有沒有可

些,問題是,在關鍵的時候,理智是沒

能是沒有一點貪著的?還是在愛裡都

有用的,你是被強烈情緒所控制的。

會帶著一些貪著呢? 17


佛法說:「愛當中可以不要有貪著

礙我們心的明晰。如果心喪失了明晰

的」,事實上貪著是可以藉由其他方

這部分,即使我們知道如何幫助對

法來扭轉的。

方,但是因為心被障蔽住了,我們也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貪著是不明智 的事,我們可以透過慈悲心來轉化貪

在這個部分,我設了兩個主題:

著,當慈悲灌注到我們的愛中,這個

一、幫助他人之前,我們可以怎樣

愛就會成為純淨的愛。 所謂純淨的愛,是表示這個愛, 充滿關懷但卻完全沒有自私的成分在 裡面。這個時候的你,完全不關注你 自己怎麼樣,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怎樣 對待臨終者是最好的。一旦你生起這 種純淨的愛,心中就會展現很多的洞 見。

在面臨「臨終」的時 候,是我們表達愛的 一個特別時刻,在這 個關鍵的時刻,光只 有愛是不夠的,我們 要具備一個洞見,了 解怎樣讓愛發揮作 用。

18

沒有辦法去幫助他。

把自己準備好? 二、如何帶著明晰而溫暖的心,實 際的去幫助他人?

一、幫助他人之前, 怎樣把自己準備好? 我們必須在理智和情感層面上認 識到:我們自己和所愛的人,遲早

貪著就像黏著劑,它們會把所有

有一天都會碰到死亡這扇門,死亡

的情緒黏在一起;當我們沒有貪著,

之門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包括我們

生起慈悲心轉化貪著的話,你所有的

自己。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死亡

焦點想的都是怎樣利益他人。你只會

是沒有年齡、膚色和性別之分的,

關注利他,會帶來洞見,你會沒有貪

死亡是隨時可能降臨在任何人身上

著,會關注在如何照顧這個臨終者。

的。不管是貧窮或富有,有權力或

這會為我們心理帶來明晰;而貪著恰

沒有權力,在死亡面前,所有人都

恰相反,會帶來很多情緒,情緒會障

是平等的。在死亡面前要做的一件


主題故事

事,是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要過 一種適當的生活。 接下來第二步,你要準備好去接 受你所愛的人也會死的,包括你的孩 子、父母、愛人,要不時的提醒自己 時時做好準備,這裡分享的並不是一 個詛咒,而是一個事實!

幫助自己和他人。 這個說起來很容易,但我們得要好 好練習才行。

把未知變成已知,把無明變成智慧 練習或修持會帶來另一種改變:把 未知變成已知、把無明改變成智慧。

事實上,在我自己的經驗中,壞

當我們能這麼做的時候,你就有一種

消息中都會有一個好消息,但內在要

很健康的接受。這個健康的接受就是

有一種勇氣,才能夠讓這個好消息發

純淨之愛的一部分,沒有人可以去對

生。

抗這個真相,死亡就是這個真相的一

活著的每一刻,都是珍貴的

部分,任何聚合在一起的事物,都有 分開的時候。

如果我們經常思維死亡和無常,能

你的伴侶、父母、孩子,都有可能

持續這樣做幾個月,你內心會產生一

在你之前過世、離開你,但是你的愛

種歡喜,然後很有趣的事情會發生,雖

卻不會消失,但是你必須要把貪著消

然你是在思考死亡的這件事、思維自

除掉,你必須接受這個事情,接受就

然的法則,當你認識到真理的時候,會

能讓你的心放鬆,因為這個接受帶著

讓你的內心產生一種很大的力量。

真相的力量。

如果習慣性地忽略「死亡」這個

你並不是不接納那個未知,你接

主題,死亡對你來說,會是世界上一

納了真相:你有一天會死!你已經在

種未知、可怕的事情。我們生命中充

心上準備好了。準備,不代表事情一

滿了各種變化,死亡也是其中一個變

定會發生,準備是代表事情有可能發

化,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其實變化也

生,它有可能發生、將來是會發生

會發生好的事情。如果我們在心上能

的,我們要為這個做好準備。

夠接受種種變化,你經驗到的任何一

我要保持我的頭腦清楚明白,但我

點小小的變化,都會令你心存感恩,

不需要消除我純淨的愛。這個純淨的

這會讓你感受到活著的每一刻都是非

愛就算我想,也不能消除它,事實上

常珍貴的。

我也不需要去消除我純淨的愛,我可

一旦你準備好接受各種變化,不論 大或小的變化都準備好要接受了,那 麼就不再有任何未知的事情。所有的

以與我純淨的愛並存。

無法選擇的,就健康的接受

事情你都已經知道了,這裡的知道,

我的父親20年前過世了,我對他的

代表你知道真理是什麼,或者說你知

愛仍然沒有消失,我對他的愛一直都

道真相是什麼。這樣的真相會產生力

在,任何我承諾的事我都會做到,我

量,這樣的力量會讓你生起勇氣和膽

現在可以去選擇保留我純淨的愛,我

識,所以你就具備足夠的力量,可以

就會選擇去做到。對於超過我能掌控 19


的事情,我就要學習去接受它。我所

如果我們沒有清楚的認識,在幫助

愛的人身體毀壞然後死去,這是超過

他人的時候,我們反而會非常困擾。

我能掌控的,就要接受它,我也不害

這種困惑或困擾會再次障蔽我們的

怕接受這個事實。

心,但這種困惑或困擾正代表我們心

我對我父親的死亡沒有任何恐懼, 因為他是以一種自然的方式消失的。

們的心。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大家都遵循這樣

如果你真的想要幫助他人,你應

的道路。我沒有任何懊悔,我對這些

該要抱持著純淨的心、純淨的愛,心

人保有我純淨的愛,不論他們去到淨

裡還要有明晰,才能幫助到他人。心

土或輪迴,我都有一種選擇權,可以

裡有了明晰,你就會知道如何去幫助

選擇繼續為他們祈願,藉由我純淨的

他們,請大家在實際幫助他人之前,

愛,去累積福德和智慧資糧來迴向他

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幫助自己準備

們。這是我可以做的,也有選擇權可

好。

以做這樣的事情。

抬頭看看你的父親、母親、孩子、

超過我能力的,那是我無法選擇

伴侶和心愛的朋友等等,好好的看著

的,對於我無法選擇的,我就接受

他們,帶著你純淨的愛,你知道他們

它,這就叫健康的接受。站在這樣的

總有一天會跟你分開,當你有著純淨

基礎上,我們嘗試去幫助他人。

的愛,你就知道現在要如何和諧的跟

想要幫助他人是一種非常好的想

他們生活在一起。

法,但是這個幫助也是有侷限性的,

當你所愛的人身上發生了小小的變

因為所有一切,都是在相互依存的方

化,感受上改變、生氣或有各種的困

式發生的,這自然法則就是任何事物

擾,如果你抱有純淨的愛,你會接納

都無法單一的發生,所有的一切都要

他們的這些事情。如果我們的愛是以

在互相倚靠倚賴的狀態下發生。

貪著、貪慾為基礎,一旦他們的行為

助人之前,自己要先準備好 基於這樣的自然法則,我們幫助他 人的選擇上就會有侷限,這個侷限並 不表示我們不應該去幫忙他人,因為

不能符合你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 想法的時候,就不能接受跟他們生活 在一起的種種狀況。

抓住機會,先利益身邊的人

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到底有沒有侷限,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如何協助臨終

也許是很小的舉動,但對他人可以帶

之人,我們說要幫助臨終者,但事實

來很大的利益,也有可能我們費了極

上活著的人分分秒秒都在朝著死亡前

大的努力也非常用心,但最終的利益

進,如果我們想幫助臨終之人,其實

卻非常小。但我們不能因為利益小,

更多時候是要抓住機會幫助目前活著

而把幫助他人的這扇門關起來,這扇

的人。

門要永遠打開的,但我們要記得,這 還是有侷限性的。 20

裡是有著愛的,它有可能會障蔽住我

因此對每一位你所愛的人都應該進 行修持,也就是給予愛。你不能平時


主題故事

打他或跟他吵架,等他死的時候說我

有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當你想幫

可以幫助他,不可以這樣想。我們在

忙時,應該要以對方所需要的角度

日常生活中,就要隨時去幫助這些可

進行幫忙:他們是誰啊?他們想要什

能成為臨終者的人,而不是只有臨終

麼?他們身上發生了怎樣的狀況,而

的時候才可以幫助他們。

不是我想要你變成怎樣怎樣。譬如臨

你應該對你所愛的人進行修持,他

終者是基督徒,我是佛教徒,不要

可能早上是一個樣子,到了晚上又換

想:「現在就是把佛法帶給你的時候

另一個樣子,因為早上的樣貌已經死

來了,這輩子我沒辦法說服你,現在

掉了,晚上又是一個新生的樣貌,第

機會來了。」對於一個在無助狀況下

二天又換成另一個樣貌,所有的不同

的人來說,他什麼都很容易接受,他

樣貌我們都要接受。在這個基礎上,

知道你修阿彌陀佛,因此為了讓你高

你就會知道應該怎麼做修持。

興,他就接受了阿彌陀佛,但你不能

對於學佛的你,可能已經有修練的

在這時候去取得宗教上的優勢。

工具;對於非佛教徒來說,你可以學

之前我說過,要幫助他人不是一

習禪修,可以學習正念、覺知、慈悲

件容易的事,想要幫助他人是非常好

等等的修持,這就是「自我準備」的

的,但你要付出努力、要進入這人的

部分。

心、知道他想要什麼。

二、如何帶著明晰溫暖的心, 實際去幫助他人?

先了解你要幫的是哪種人 一般來說,我會把人大概分成幾種:

第二部分是如何實際去幫助他人。

一、有開放的心、沒有特定的信仰:

如果你的心很清楚的話,會知道永遠

開放的意思就是對一切都保持開

所謂純淨的愛,是表 示這個愛,充滿關懷 但卻完全沒有自私的 成分在裡面。

21


放的態度。對這樣的人來說,你可以

對於這類「帶著開放的心、沒有特

介紹阿彌陀佛給他,如果這個人可以

定信仰者」來說,可以的話,盡量幫

接受的話,這類的人在他們臨終的時

助他放下對今生的貪著,引導他、讓

候,會比從前更開放,因為他們處於

他接受死亡這件事,並提供另外一種

比較無助的狀況,這時你可以介紹阿

可能性,也就是還有來世生命等。

彌陀佛的法給他。但如果他對阿彌陀

二、有信仰,包括信仰佛教:

佛過敏的話,就不要。在華人世界來

如果這個人本來就是佛教徒,你可

說,不管他們相不相信,都至少聽過

以提醒他有下一生,不需要擔心死亡

阿彌陀佛,有個概念,容易把他跟阿

這件事。像幫助第一類人一樣,放下

彌陀佛連結在一起。

此生的貪著,提醒他要投生到阿彌陀

阿彌陀佛並不是唯一的一尊佛,

沒有人可以去對抗這 個真相,死亡就是這 個真相的一部分,任 何聚合在一起的事 物,都有分開的時 候。

22

佛的淨土。

還有很多其他的佛,看那個人的狀況

我們要知道,投生淨土並不代表已

怎麼樣再決定。臨終者如果還可以講

經證悟了,投生淨土是很容易的,一

話,你可以試著跟他聊一聊,試著去

切都取決於我們的動機和期待。

理解他可以接受什麼東西,至少可以

以現在來說,由於業力的關係,我

給他一個可以寄託今生以外的希望的

們的心和物質的身體都綑綁在一起,

某個東西。

當面臨死亡的時候,心跟物質的身體


主題故事

就脫離開了,如果有足夠的心力,我

如果你知道這個人有佛教信仰,

們就有可能投生到淨土,先決條件是

就應該強化他的信仰,在禪修的狀

「有這樣的動機和嚮往」。

態下,持誦阿彌陀佛咒語。你可以

觀想阿彌陀佛, 觀想亡者之心安抵淨土

把自己觀想成阿彌陀佛,或在自頂 前方觀想阿彌陀佛,把對方的心 識觀想成白色的光或白色種子字,

談到臨終,我不會談太多醫藥的協

「阿」也好,「吽」也好,這個白

助,因為我不是那麼懂,有的人可能

色的種子字代表臨終者的心,有點

比我更專業,所以在這裡不多談這個

像你的所緣境,你在禪修的狀態中

部分。還有一個情況是,如果你面對

持誦咒語,觀想他進入阿彌陀佛的

的臨終者已經無法溝通,這時候要如

淨土。你的心帶著明晰全然的接

何幫助對方呢?

受,帶著純淨的愛與慈悲,加上阿

如果你知道這個人有信仰,就要幫 助強化他的信仰,透過你的禪修、用

彌陀佛的觀想,在教法上說這可以 給臨終者帶來很大的幫助。

你心的力量跟他做心對心的溝通。死

如果你已經非常確定這個臨終者

亡是心和身體分開的時候,這時候心

有他的宗教信仰,可能是印度教、回

識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教、基督教、道教等等,對於有自己 宗教信仰的臨終者,不必試著去改變 他的宗教,你可以維持以自己的身 份,或把自己觀想成阿彌陀佛,或者 觀想成自己的本尊,放射出光芒照射 對方,把對方的心識觀想成白光或任 何白色的種子字,幫助對方到他們想 去的淨土。這跟他們原本的宗教不會 有任何的衝突。 似乎所有宗教都說自己宗教的淨 土是很棒、很美好的地方,因此你所 愛的人去到那裡也是很好的,沒關係 的。無論是基督教、印度教,他們的 淨土都是很好的地方,就是具備所有 美好的地方,你所愛的對象,就算他 是基督徒也沒有關係,譬如你是佛教 徒、母親是基督教,就把她送到基督 徒的淨土,不要希望把媽媽從基督徒 變成佛教徒,這樣是很自私的,千萬 不要這樣想。

23


以「見聞嘗觸」等解脫加持物, 最後關頭幫一把 還有另外一個可以幫助臨終者的方

的甘露丸,甘露丸磨成粉溶在水裡, 把它分別沾在臨終者的嘴唇、喉輪, 這是一種味道的解脫「嘗解脫」。

式,就是配戴某些東西讓他們能夠解

三、聽解脫:如果你可以念、而臨

脫,如果臨終者在沒有往生的時候,

終者也可以接受,就在他耳邊持誦咒

能夠接受像往生被或其他東西,前提

語,這也是一種聽聞持誦的解脫「聽

是要尊重家人的意見。對於非佛教徒

解脫」。如果臨終者就是一個佛教的

來說,他們有自己的信仰和想法,這

修行者,如果他有念誦的法本,就念

是沒有衝突的。

誦給他聽,提醒他自己的修持,讓他

觸解脫的加持,是指這些聖物會幫

的修持可以更進步;如果他已經不能

助臨終者連結自心內在的明光,種下

念誦的話,就在他耳邊輕柔的持誦咒

與自心慈悲明光相連結的因,無論是

語。我們這樣做的時候,要讓自己保

要往生淨土或有更好的投生都會很有

持在很穩定的狀態下,帶著明晰、帶

助益。這種加持聖物的助益不會被信

著慈悲來做這件事。

仰所捆縛,因為這個加持來自實相本

念誦阿彌陀佛的經典也好,《心

身,增益的是慈悲與明光。非佛教徒

經》也好,或者任何你知道的咒語都

如果想往生淨土,我們也可以幫助。

好,你要幫助別人,現在就要好好的

我們運用的種種方法,都是來自於實

修,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動力,是激

相本身的加持,來自我們心自身的明

勵我們做修持的原因,我們都希望當

光。

所愛的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幫得

一、觸解脫:像「桑給契吉」往

上忙。

生被或佩飾等觸解脫的加持物,要放

四、見解脫:現在有很多做得很好

在哪裡呢?可以放在他的心輪上。因

的影片視頻,我們可以找到這樣的影

為配戴式的桑給契吉是小小的,藍色

片,讓臨終者可以看到阿彌陀佛、觀

的。

世音菩薩的淨土,以任何「見」的解

有的人會有疑問,到底要配戴幾

脫方式「見解脫」來幫助他們。找一

個?它本身是不被數字所束縛的,戴

些搭配了音樂的阿彌陀佛動畫視頻,

一個或數個都沒有差別。譬如我父親

跟臨終者一起觀賞,陪著臨終者做到

過世的時候,當時交代他不需要別的

屬於「見解脫」的方式來幫他。

東西,我們就遵照他的指示,拿了上 百個「桑給契吉」(觸解脫加持物)

24

二、嘗解脫:相信各位都有來自上師

創造送行情境,照顧臨終者情感

佈滿他的身體。如果你只有一個,就

有的時候可能我們沒有辦法這樣

放在心輪,有多的話,可以放在額

做,因為對方的心智已經沒有辦法

頭、喉輪、心輪、臍輪,可以用往生

溝通了,但情感上可能還是可以感

被蓋起來,火葬一起火化,土葬一起

受,也就是他的理智沒辦法清楚感

安葬。

知,但情感是可以的。這時候要有


主題故事

適當環境、要有合適的氛圍去幫助

知、大手印陪伴他,提醒他大手印相

到他們。譬如有適當的音樂,包括

關的口訣,這樣會對他很有幫助。你

所愛之人的擁抱或撫摸。為什麼要

還可以邀請一些長期修行的法友幫助

這樣做呢?

他。

對於臨終之人的協助不僅是在他

在臨終之人氣息快沒的時候,可以

臨終的這一刻,還活著的最後時

找法友或共修團體的師兄弟一起來,

刻,要讓他帶著美好的記憶去開始

甚至可以找千里之外的法友。你可以

他的旅程,迎接他的下一生。你禪

把這個人的照片傳給他們,雖然心跟

修的力量都可以給最後這個狀況帶

心是沒有物理距離障礙的,但必須提

來很大的影響,在他們往生之後也

供一個對境(臨終者的照片),如此

是可以幫助到他的。

遠方的人才可以做協助。

以佛法引導臨終行者,是最好的

關於臨終修法和破瓦

如果臨終者是修行人,他有幫助自 己解脫的力量,自己會尋求這樣的協

如果要幫助臨終者,我們到底要念 誦多少法本、修多少次破瓦呢?

助,自己也會做一些事情。作為在旁

我的回答是一次到一億次,至少一

邊的人,可以透過修持和理解等等來

次,當然愈多愈好。在傳統上,七次

協助他,包括他剛死的時候,可以給

是很好。

他一些臨終的指引,你就以正念、覺

我們總是要設一個基數,有一些 25


時間限制,每個星期是一個重要的時 候,為什麼呢?如果亡者沒有往生淨

我們做祈願的時候,不光是為你的

土的話,每個星期有一次、共有七次

父母而做,同時也是為了眾生而做。

的機會可以投生。

我說幫助別人不是那麼簡單,你要知

接下來的問題是,萬一我愛的人真 的往生淨土的話,我是否需要繼續為 他做祈願呢?

活著的人分分秒秒都 在朝著死亡前進,如 果我們想幫助臨終之 人,其實更多時候是 要抓住機會幫助目前 活著的人,現在就要 開始。

26

因,即使你念一億次你也不吃虧。

道,不簡單的事情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情,很容易的就不重要了。 你要面對困難挑戰,要對自己感到

首先我們不知道這個人是否真的往

自豪,要成功達成某些事情,本來就

生淨土,所以請繼續做。你不要想萬

不容易,證悟就是不容易的。你要對

一他真的已經到淨土,我這樣做是不

自己感到自豪,你正一步一步地朝向

是浪費了,你不用擔心。因為你可以

證悟前去。

幫助那個人早點證悟。你也不用擔心

有時候臨終者有強烈的貪著,堅

過了七個星期,你所愛的人已經重新

決不願意到淨土,如果你知道他的狀

投生了,我們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確定

況,我們可以幫助,但有的時候,我

他到底怎樣,所以最好還是為他好好

們不是那麼清楚他心裡的想法。不管

地祈願。

怎樣,我們要提醒對方:你已經圓滿

也許你的父母親在30年前就已經

地過完這一生,持續不斷地這麼跟他

過世了,現在投生成約翰先生或郝先

這樣講,這有可能是一個謊言,但也

生,這時候所做的祈願就是,為約翰

有可能是真實的。為什麼呢,這樣跟

先生或郝先生所做的,基於這樣的原

他講,可以幫助他繼續下一段旅程。


主題故事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這一生過得還

備好,孩子去跟父母討論遺產問題,

可以,可能有的人過得很好,我們要

也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如果你是父

知道自己還在輪迴中,可能隨時變成

母,為了你的孩子,最好在世的時候

臨終者,面對這樣一個對象,即便我

就把這些事情安排清楚,如果你是孩

們講的不是百分百事實,但用這樣的

子,你要跟父母親談論這些其實是非

話跟他說:「你已經很好的過完這一

常困難的。如果可以先準備好遺囑,

生」,他就可以很快樂的步入下一段

清楚安排身後事其實非常好,因為父

旅程。

母不希望自己終生累積出來的財富被

先交代好遺產,臨終才不掛礙

用到不好的地方,所以如果能夠在生 前就做好安排,身後財富不論是要給

我們都了解人的心理,都希望無

孩子或奉獻給宗教團體或贊助在教育

常不會降臨,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就

上等等,一旦哪天真正閉上眼睛,也

不會把自己準備好,大家都很努力在

就不會有牽掛。

工作,心就卡在金錢上。我們心裡必 須要知道,我們死的時候帶不走任何

如果臨終者是大乘行者

金錢財富,每個人都一樣的,貧窮也

我們今天談的是如何幫助臨終者,

好、富有也好,都沒有差別,我們要

明天我們談的是我們自己臨終的準

幫助對方放下對這些東西的貪著。

備,有些修持跟這個部分有關。簡短

很多父母都不會在死之前把錢交

的來講,很多部分都是一樣的,如果

給孩子,只有很少數父母會在生前準

你是修持大乘法的人,面對一個臨終

27


的大乘修行人,你就是要幫助他去強

「嗡」或「阿」,帶著信心保持覺知。

化他的修持,這代表你要修過大乘教

此時我們就像酒店經理的腳色,客

法才可以,否則怎麼去幫助這個大乘

人是臨終者,做為經理的你,要塑造

行者呢?

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客人在適當的環境

你想幫助他加強修持,你自己對空

當中完成該完成的事情。這個時候酒

性、對淨土要先有些概念,你跟你要

店經理和客人,是一個互相倚賴的關

幫助的對象,要有一些溝通的語言。

係。

你要幫助他的話,要學過才幫得上 忙。你要協助他並給出個指引,你可

28

如果臨終者是金剛乘行者

提醒他:「這個身體本來就是由物質

如果臨終者是金剛乘的行者,這個

組成的,現在這個物質的身體要融入

時候的重點是提醒他生起淨觀,觀想

到物質中,你具備了佛性跟如來藏,

上師,認出心的本質。淨觀真正的實

你畢生都做這個修持,去認出如來

相是無生無死的,世俗的顯相有阿彌

藏、去感受它,讓自己處在如來藏當

陀佛的淨土,蓮花生大士的淨土,這

中。」

些淨土並不是一個物理上的位置,你

有 些 臨 終 的 行 者,本 來 就 在 修 淨

並不需要去到哪裡,所有的淨土都是

土,這個時候就可以提醒他關於淨土

我們自心的顯現,提醒他生起對上師

的部分,觀想阿彌陀佛和阿彌陀佛的

的虔敬心,向傳承和根本上師祈請賜

淨土,提醒他的心就是佛心、如來藏,

予加持,幫助他接下來的旅程。之後

在心中觀想白色明點,觀想種子字

要提醒他要認出自心的本質也就是認


主題故事

出子明光,認出子明光的狀態下然後

麼?如果我錯失了斷息的當下,我還

死去。

可以在什麼時候幫助他?

為了幫助金剛乘的行者,我們自己

答:幫助是沒有侷限性的,你可以

要好好的修持,才能在那個時候真正

一直幫助他們。如果知道在對的時候

的幫得上他。特別是面對修金剛乘的

幫助他,也是很重要的,即便他的氣

臨終行者,你要很確定他們沒有真的

息已經停止了,他的心還在那裏。

死去,雖然他們的身體死去了,其實

當他嚥氣的時候,你對這個人的身

只是心換個旅館住,要對自心本質無

體已經沒辦法多做什麼幫助到他,但

死的狀態生起確信。

你可以幫助他的心,你可以做的是,

以上簡短說明教法,但是也算非常

自己做修持安住在自己本質當中,他

完整,各位都還年輕,我也還年輕,

外在的氣息已經停止了,這時候還會

我們可能不會很快就死,所以我們還

有內在的氣息,幫助這個人在往生之

有時間可以討論。

後安住在法身當中。

問答

幫助不僅是對五官上的幫助,當外 在的氣息停止後,五個感官已經失去

問1:當身體功能開始虛弱,我們要

了作用,當一個東西結束,會有另一

透過握手去接觸傳遞信息,還是不要

個東西開始,當身體外在的五個感官

碰觸臨終者?

終止的時候,他的心會更自由、更敏

答:對方如果容許你碰觸他,在 他嚥下最後一口氣前,你都可以碰觸

感,也比生前更迅速,更能快速接納 新東西。

他的身體。嚥下最後一口氣後,就不

這時候你可以在心上傳遞信息給

要再碰觸他的身體。如果對方不喜歡

他的心,幫助他人並不是容易的事,

你碰觸他的身體,就不要碰觸。這完

要做成心對心的傳遞,你要好好的修

全取決於你跟臨終者的關係。所以有

持、要來上課才可以。

一個健康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如果你

你要認出你內心的本質,你處在

們的關係並不健康,在人生的最後一

和根本的覺性有連結的狀態下,就

刻,他不會希望你去碰觸他,這是很

可以幫助到他,這時候所有的夢都

讓人悲傷的狀況。

結束了,所有的夢都融入到明光當

如果對方容許你碰觸他,透過身體

中,美麗的台北、101餐廳、美麗的

的接觸,來傳達一些訊息給他,這樣

台中……一切都融入到明光當中。你

是很好的。你可以把手放在他的頭、

就這樣安住在自心的明光中,這明光

心,死亡就像新生兒一樣,新生兒無

可以幫助到他,之後你還是可以幫助

法對你表達感謝,他可以感受到你為

他,只要運用前面的方法。

他做的心意,他心上是有感受的,心 裡也會對你充滿感謝。

我們總是可以幫到對方的,有的方 法可能很有效,有的方法可能沒有那 麼有效,有些方法今天可能沒法幫上

問2:外息斷的當下,我可以做什

忙,明天可能就可以,一切都是在變 29


動的。

答:幫助寵物,同樣要具有好的

由於一切都在變動,我們永遠會

心理狀態和善巧方法,持續性是很重

有新的機會產生,我們永遠有機會幫

要。愛是很強烈的觸媒,可以引發很

助他人,所以菩提心還有純淨的愛是

多的東西。

很重要的,菩提心就是一個清淨的動

當寵物過世的時候,我們會有強

機,這樣的動機就會去掌握利益他人

烈的心痛感,必須要學習把貪著和純

的機會,可以創造機會去利益他人。

淨的愛分開,這件事情是要逐步去做

菩薩或許不是24小時都在幫助他人,

的,我們不可能聽到就會了,逐步去

但菩提心24小時都不會停止的。

把這兩件事情分開,不需要悲傷。

我們說機會有兩種:一是別人給

要幫助他人,真是不容易的事情,

機會你去抓住機會,一是自己創造機

得保持心中的愛和慈悲。做為一個給

會。一般來說,我們抓住機會可以有

予者,寵物是接受者,你們的心要能

利於自己,而菩提心的發心和動機,

夠連結上,這樣就能夠幫助到你的

就會去尋找幫助他人的機會。

寵物,要做到心意傳達,要避免強烈

你帶有菩提發心,就會不斷尋找機 會幫助他人,你會帶著快樂的心情來 做,不會覺得費力、覺得辛苦。 不要期待一天就可以改變世界,你

的情緒,情緒會阻礙我們的心產生力 量。 保持我們的愛不要有太多的貪著, 這是我們要努力的事。

如果這樣期待,我就要為你禱告了,

如果你很想念你的寵物,表示你對

菩薩都有很好的特質,都帶著菩提的

牠們是有愛的,這個愛在我們的生命

發心,由於他們都了解這種狀況,不

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愛並不只侷

會感到累。

限於你的寵物狗或貓,愛可能是有限

如果你幫助他人都在想「如果我怎

的,也可能是無限的。很多的修行人

樣、就會怎樣」,這是一個很虛假的

有著無限的愛,有著無所緣的愛、沒

咒語,如果你幫助了別人,別人還怪

有特定對象的愛,他們愛的是一切眾

你,你就念個阿彌陀佛,讓它過去,

生。愛跟心的感受是有關係的,獲得

以後還是要繼續去利益他人。

療癒或邁向下一個階段,這都是需要

有的時候幫助別人反而產生問題,

時間的。

我們可能會想是不是自己不夠善巧,

謝謝台灣芬陀利迦來組織課程,感

這時候可以再好好修練六波羅蜜,可

謝各位譯者,謝謝大家來參加,希望

以從中得到啟發。我們畢竟是身處在

大家能健康的幫助自己和他人,不要

輪迴當中,輪迴就是沒有什麼事情是

等到最後一刻才要去幫助他人,現在

百分之百的,我們要有這樣的認識。

就要開始,活著的人是臨終者的一部 分,即便是新生兒,也是臨終者的一

30

問3:現在很多人把寵物當成家中成

部分,所以我們任何人都是可以幫助

員,寵物往生的時候,我們如何幫助

的。

到牠們?

聽打:林伊琦


2 0 2線 1 上課程.第二堂「好好和生命說再見」

哪天是生命的盡頭,我們永遠不知道,但學會珍惜最重要的人事物,天天為臨終做準備,這就是修持!

措尼仁波切/

讓每天的告別,成為臨終的養份

主題故事

請大家生起殊勝的菩提心來聽聞。 今天我們要談的主題是:如何跟生命說再見! 這個主題讓人有點悲傷。今天早上我還在想,下午要怎 麼樣談這個主題,想著想著,覺得這個主題真的很悲傷, 愈是現在這種時候,就愈是需要幽默感。就像昨天提到: 死亡遲早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

死亡兩個階段:共通經驗與個人經驗 談到死亡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來說: 第一個階段共通的經驗,就是死者之外的其他人也都可 以知道的過程。譬如你的親朋好友、醫生護士等等,他們 可能會覺察到你已經進入了這個過程。 那第二個階段是屬於自己很私密的過程。在這個階段裡 發生的事情,其他人可能沒有辦法知道,你的色身(肉 身)可能已經沒有辦法運作了,但是你內心的感知還未結 束,所以這時候的感知只屬於你個人。這樣的過程是從外 在的氣息(外息)終結之後,進入內在的過程。 在外息終止、內息還存在的時候,你可能會生起更多不 同的感知跟經驗,這一切都是屬於自己私密的部分。這個

時間:2021年6月27日 14:30~15:50

如夢境般的旅程,取決於業力,而你跟今生所愛的人之間 的業力連結,就在這個時候結束。但是即便到這個時候,

翻譯:施心慧

你自己內在的旅程是沒有結束的,而且事實上,這個旅程

審定:台灣芬陀利迦

永遠都不會結束,但是這個過程其他人可能不會知道。你 31


可能能夠感知到,但是其他人是沒有

能不會很開心,他們可能會說:「哎

辦法的。

呀,你又不會死啊」、「我不想聽

這時候問題來了,你應該在什麼時 候去做最後的告別呢? 現在嗎?還是一個月以後呢?還 是你要在外息正好終結的時候去告別 呢?

再見!每天都是新生命的開始

而是在心情上帶著這樣子的心態道晚 安。因為老把死掛嘴上,有的時候會 變成情緒勒索。 如果我們滿懷著愛、帶著誠懇的 態度,每天在內心跟親人做這樣的告 別,那就會產生一個神奇的力量──

「再見!」

我們所愛人的內心會受到這個神奇力

以我的建議是,其實我們應該在每

量的感染,他們的愛也會成長,而且

天早上還有夜晚的時候,都跟我們所 愛的人進行這種非正式的告別。 一旦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也就是 真的要死的時候,就是要做正式的告 別了。

是健康的成長。

我們的問題來自太多的假設 所以我們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 我們會去假設「所有的問題永遠都會

其實我們並沒有辦法確定明早是

存在」,而且我們會認為「我們所認

不是還有機會跟他們告別,如果今天

定的這個問題製造者,也是永遠都存

晚上睡覺之前沒有跟所愛的人告別的

在」,然後「我們對這一切的執著,

話……特別是最近,我每天早上起床

也都會永遠存在」,我們會如此看待

的時候,都覺得自己重獲新生。事實

這些事情。

上每一天都是新生命的開始。

32

這些啊!」所以我們不需要說出來,

但是如果我們對於實相、對於事物

就像我們昨天談到的,其實一切

實際的狀態有所瞭解的話,就會對整

全部都是在改變的。在這個環境上也

個狀況有個清楚的認識,而且我們純

好、或我們的感知上也好,都可能會

淨的愛就能更加的豐富、增長。

產生巨大的轉變。所以每天早上其實

舉例來說,你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世

都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然後每一天

間,通常你不希望親友擔心你,而是

晚上,我們都要跟所愛的人做一個告

希望孩子或者親朋好友能夠擁有美好

別,也許並不是說「再見」而是道

的人生。這個時候會有兩個情況:第

「晚安」。每晚的晚安,就等於是每

一你會希望他們都很好,再來是你也

天的一個告別,這每一天的告別,都

希望自己能夠走得很順利,沒有任何

跟我們最終的告別有關聯的。

的執著。

我們如果要去實踐這件事,並不需

稍早前我曾說死亡分為兩個階段,

要在口頭上直接說出來,主要還是在

一是屬於共通的經驗,就是別人可知

於我們自己的感受、想法上,帶著這

道你正在步入死亡的過程;二是屬於

樣子的心情去跟他們道晚安。如果每

比較個人、私密的,別人無法覺察的

天直接這樣跟他們說再見,聽的人可

過程,屬於個人的死亡過程的經驗。如


主題故事

33


果我們都希望能夠進行得很順利、走

所以我們好好去想想、感受一下,

得很順利的話,關鍵就取決於臨終者

現在做的修持中,有哪一項修持有助

本身做了多少準備,做了多少修持。

於我最終的告別?我真的帶著這樣的

為臨終做準備, 在現有修持中增添「新頻道」

這件事情做好準備,不管你是不是能

情。一一省視之後,如果發現我們其

夠很有意識的把所做的修持跟死亡的

實並沒有真的把修持導向「為臨終告

經驗連結起來,其實所有的修持都可

別做準備」,那現在是時候開始了。 本身,也不需要有什麼更多的修持,因

是你所做的修持能不能幫助你做臨終

為我們修持其實已經夠多了,而是要把

準備就不一定了。為了要達到臨終準

一些注意力放在這件事情上,因為其實

備的目的,你可能要在原本做的修持

所有的修持都跟這件事情有連結!

別做準備。 以大家目前已經在做的修持來看, 我並不認為大家還需要什麼全新的修 持,老實說,也並不需要再增添任何 新東西。我們需要什麼呢?我們必須 要在原有的修持中增添一種「新的滋 味」或者說「新的頻道」,像是改變

度來說,這個死亡其 實就是我們的修持、 就是我們的道路。

34

這並不是說你需要去改變你的修持

也許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做修持,但

調整或設計,這將有助於你為臨終告

死亡了;但另一個角

但其實修持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這件 事情?因為心裡算盤的是其他的事

中加入以「臨終告別」為目標的一些

說,最糟的事情就是

又或者自己做了各式各樣的修持,

事實上,佛法的每個修持,都是為

以作為臨終的一個準備。

也許對我們這一生來

感受、想法,朝這方向做修持嗎?

測驗題:如果你只剩30天生命 好,讓我來恐嚇你們一下可以嗎? 我們現在來做一個測驗,看看你們 的修持是否跟臨終修持有連結。 你現在只有剩下三天可以活,準備 好了嗎? 延長為一個禮拜,好不好,比三天 要多幾天了吧!

不同頻道或形式,讓它對我們最終的

好吧,時間再延長為10天好了,

告別是有幫助。

我相信在這10天裡,你一定會做一


主題故事

大堆的修持。 你現在可能滿健康的,10天之後 「碰」一聲就沒了。 好吧,再延長為20天,你還想要更 多時間嗎? 好啦,我可以給一個月,一個月是 很長的時間,有30天做準備,夠了 嗎?

做很多很好的事情,也不會花時間去 看那些負面的事情,因為你只剩下30 天了。 所以請大家要這樣子提醒自己,透 過這樣子練習,你顯露於外的展現, 就會是一種很珍惜、珍貴的狀態。 每一天都是告別的時候,每一天都 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我沒有時間去

並不是說在這30天裡,你的身體開

跟婆婆進行檯面下的鬥爭,我寧願花

始有問題或者心智不清楚,不是的,

時間去照顧我的孩子。婆婆的問題,

就是你一直保持在健康的狀況下,但

30天以後再說吧!如果我沒死,30天

生命就是只剩30天。請提醒自己這件

後也許是婆婆死掉,開玩笑的啦!我

事情。「你的圓滿告別會在30天之

們需要一點幽默感,但其實我也不知

後會發生。」在你聽到這個訊息的時

道怎麼製造幽默感!今天這個主題真

候,請問你早上的第一件事情會做什

的太難了,但如果你能夠擁抱困難的

麼呢?

話,在這當中就會有智慧。

你會一大早就與你的伴侶爭吵嗎?會 在一大早就跟你的婆婆較勁嗎?會去在 意誰才是這個家的老大?誰才是這個家 關鍵人物?誰才是這個家的主人? 30天之後你就要說再見了,你會 做什麼呢?其實那個時候會在任何時 候,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不知道為什麼會選這個主題,但是

死亡,其實就是我們的修持 也許對於我們這一生來說,最糟的 事情就是死亡了!但是另一個角度來 說,這個死亡其實就是我們的修持、 就是我們的道路。 問題是,我們如何能以死亡為修道 來進行修持呢?

就是已經發生了。我覺得台灣芬陀利

大家可能其實都已經知道,或者其

迦非常有勇氣來討論這個主題。事實

實你已經在做修持,但問題可能出在

上,我們也應該要談論這個主題,而且

我們並沒有真的把死亡這件事情納入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這樣一個

我們的修持中。對每一個人來說,沒

話題,而且也應該每天都要告別的。

有人想要聽到壞消息,除非是新聞播

即便將來會活到90歲,但還是應該 每天都帶著只剩下30天可以活的心 態,來思考自己還沒有做的事情。

報員在播報壞消息,聽起來好像有點 矛盾,是吧?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新聞報導都

我相信,在這個30天的假設前提

是壞消息,雖然我們不希望有壞事發

下,你是沒有時間去緊抓那些不幸或

生,可是我們又很想聽到,兩者是有

負面的事物。如果你只有30天的話,

點衝突的。在這邊就有一種困惑,我

一定會想盡辦法去抓住愛,而且會去

不知道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

表達你的愛。而且我確定,你一定會

也不重要,因為我只剩30天。 35


我們先前談到死亡有兩個階段:一

何謂「很乾淨」的死掉呢?就是你

個階段是外息停止之前的部分,另一

過世以後,你的小孩不會因此開始吵

階段是外息停止、但內息還在運作的

架。如果你沒有留下非常清楚的遺囑

階段,目前為止所談的都是屬於第一

或清楚的指示,你走了以後,你的孩子

個階段的事情。

可能會因為情況混亂開始吵架等等,

現在我把30天就會死這個事情刪 除,就是我們都過著一個健康的人生!

明明白白的臨終清單,乾淨的死去

這是我的建議,就是大家最好都能 夠把遺囑先寫好、寫清楚,而且遺囑 中,千萬不要只包含男性的家人和後

我很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得長長久

代,應該也包含女性的家人、後代,

久,永遠都能夠活下去。都可以活到

對待他們要平等。我聽說有很多因為

一大劫的時間,這是我給大家的祈

只留給兒子而產生的問題。就是長輩

願,如果可以做到的話。

過世後,把所有東西都留給兒子,給

關於健康生活的這個事情,我想大

女性的後代帶來極大的痛苦。現在時

家都知道,我也不用講太多,總之就

代已經不一樣,也許在你所屬的文化

是要吃健康的食物,然後要運動,要

裡已經沒有這個問題了。其實很多老

有心靈上的修煉。你可能要吃有機的

舊的文化早就已經過時了,我們應該

東西或無麩質、無糖然後不要憂慮這

要引入新的文化,因為這是一個新的

個那個的,總之就是要過一個健康的

時代,就需要新的文化。

生活。

36

這就不是一種很健康的告別方式。

大家都很清楚,目前的科學及醫藥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一些呢?因為當

都有長足的進步,可以提供協助的這

有天我們走的時候,這可以減少我們

部分,我沒有什麼要多說的,我可以

愛的及愛我們的人的痛苦,這也是一

跟大家談的比較多的,還是在情緒或

種健康說再見的方式。也就是說,你

心靈這部分。就身體部分來說,現代

過好你的人生,然後很健康長壽,最

醫學非常進步,也希望人類可以秉持

後要走的時候很快就走了。

良善的心,好好運用這些先進的醫療

很抱歉這樣子講,但其實是這樣,

技術與設備。關於心態的部分,其實

如果你拚命吃垃圾食物,人生充滿了

很多重點我昨天都談到了,大家可以

各種問題,當你走的時候,又把你的

把昨天上課的內容跟今天主題連結起

問題留下,留給孩子幫你解決的話,

來,因為昨天的主題跟今天的主題是

這並不是一種很健康的告別方式。所

很有關係的。

以我們這裡講的最終告別,並不是只

昨天我們談到,其實很多部分取決

在嘴上講,並不是語言上的告別而

於你的信仰、修持,今天要做的一個特

已,告別其實夾雜著非常多的事情。

別練習,就是每晚跟我們所愛的人告

我昨天也提到,如果我們可以留下

別。如果能夠這麼做的話,那當真正的

一份清楚的遺囑,很乾淨的死掉,是

告別要發生的時候,你就可以做到,

一個很健康的告別方式。

因為你已經不斷地在準備了,而且你


主題故事

對該做的修持也已經非常的熟悉。

問答

終的告別,所以我們要對醫藥有一些 的理解。我們可以去諮詢一些專家, 我個人對學習東西其實是滿有興趣,

問1:當我們面臨生命終結的時候,

多了解一下醫藥方面的事情也是很好

如果身體正在承受強烈的外傷,或者

的。我很快就要變成年長者了,所以如

病痛遍滿全身,這個時候要怎麼樣提

果身體有疼痛問題,要知道其實有一

振自己,讓心能夠安住?

些止痛藥,它止痛但也會讓你的心智

答:我昨天也講到,我們沒有辦法 控制所有的一切,就只是盡力而為。

很昏沉。當然,也有一些止痛新藥會降 低你的疼痛,但並不會降低你心的明

關於身體上的劇烈疼痛,這部分我

晰,所以關於這些部分,我們可能就

曾跟滿多醫生討論過:「怎麼樣可以

要多一點資訊。最好的情況是,我們

降低我們身體的疼痛?」根據醫生的

可以使用可以降低身體疼痛但不會影

說法,只要依照醫生指示正確使用藥

響心智明晰的藥物。所以充分掌握這

方,其實很多藥物是可以幫助我們降

方面的醫藥訊息是滿好的,但也需要

低或紓緩身體的疼痛。過去使用止痛

得到醫生的同意才能使用這些藥物。

藥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會產生心智昏

事實上,在以上描述的情況下,

沉的狀況,但現在有很多新的止痛藥

我們心的明晰其實是不會失去的,為

可以減低疼痛,但是並不會讓你陷入

什麼呢?因為你覺知到強烈的疼痛,

昏沉當中。

身體疼痛這個覺知,其實代表你這個

我們現在要談的是,如何準備好臨

明是一直在的。但是因為身體的強烈 37


疼痛,導致你注意力都放在那個上面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認出心的本質的

了,所以沒有辦法去覺察到你內心的

話,那我們就轉化掉了這個我執,使

明晰或者是心的本質。

得這一切疼痛,都成為只是單純的一

關於這個部分,確實是有一些修

種反影而已。講到這裡,我們要有一

持的,大家如果能夠來參加立斷一或

個清楚的概念,就是我們千萬不要認

是立斷二的課程,這方面會談得比較

為:認出心的本質就不會有疼痛;當

多。尤其是在立斷二的課程,我們談

你有疼痛的時候,你就無法認出心

到一個重要的主題:區分,你要能夠

的本質──並不是這樣子,因為事實

去辨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上,兩者本來就是並存的。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譬如生病

不要擔心到底去不去 得成阿彌陀佛淨土, 這時候就是想「你要 去淨土」,因為可不 可以到淨土去,是取 決於你有多大的信心 與意圖。

38

或拉肚子或身體疼痛等情況發生的時

問2:在呼吸可能快要停止的時候,

候,可以在那個狀態下,試著去看看

五大消融的過程中,最理想的情況是

自己可不可以看到心的本質?也就是

可以讓心保持安住,但是如果心沒有

說,你拉肚子的劇烈疼痛,或者因發

辦法真實的安住,這時候應該要在什

燒導致頭非常痛的狀況,這些狀況跟

麼現象或感受生起的時候,做哪些事

你心的本質其實是可以並存的。

情來幫助我們解脫?

當我們認出心的本質的時候,這一

答:我們最好就是現在開始做修

切的疼痛就會變成是只是心的本質的

持,而不是等到那個時候。再來就

一種反射,一種反影而已,可是當我

是,除非你面臨的死亡是突發的,否

們還沒有認出心的本質的時候,這一

則或多或少都會知道自己身上其實有

切的疼痛雖然是一種反影(反射)、

一些事情已經慢慢在發生了,另外你

但是這裡面就混雜著我執,兩者是攪

可以要求醫生清楚的告訴你自己的狀

在一起、混雜在一起,是不清楚的。

況到底怎樣,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


主題故事

死亡不應該是秘密。死亡是我們人生

你該專注的事情上。在那個過程中,

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其實可以很公

就算你知道現在是地大消融的階段,

開,向家人、醫生或護理人員公開表

那又怎樣呢?對你有什麼幫助嗎?其

達,你希望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狀況,

實可能沒有什麼幫助的。

如此才能做好準備,特別是在心理上 做好準備。

所以當你確定自己就快要死了, 應該要趕快專注在自己的修持上。不

我們即將死亡的時候,到了某個階

管你現在真的快要死了,還是現在暫

段,我們會失去我們的理智,你沒有

時還不會死,就是趕快去觀想阿彌陀

辦法很清晰地感知一些事情,所以在

佛,然後去修持心的本質,就是這樣

失去理智之前,就是說當你知道自己

子。如果很幸運的還沒有死,那也沒

可能快接近到那樣狀況的時候,最好

有關係啊!可是如果你確實真的要死

做一些比較保險性的修持,這個意思

了,那這就是你要進行最後告別的一

是什麼呢?

個很好時候,所以,不要把心思放在

假設你很想投生到阿彌陀佛淨土,

現在到底是哪個階段?是不是地大消

又或者你想要投生到你修持的本尊淨

融了?現在是身體沉重了嗎?因為花

土,如果你有這樣強烈的意圖,就要

很多心思在這些東西,只是製造更多

把你的心專注在想要去的淨土。這

的概念。

時候,在你的心中就憶持阿彌陀佛或

這時候我們要專注在修持上,而且

你修持的本尊,然後有時候也安住在

由於你之前就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

心的本質上,就這麼交替的做著。你

所以這時候就具足勇氣,可以好好的

就是去想「要去淨土」這件事就可

跟親朋好友做最後的告別,而且因為

以,這種時候不要擔心到底去不去得

你之前都準備好了,所以這件事情可

成,總之這時候你就是想「你要去淨

以進行得很好,你可以感謝醫生給你

土」。因為可不可以到淨土去,是取

的協助,然後感謝你的親朋好友,好

決於你有多大的信心與意圖。

好的跟他們告別,做完告別以後,接 下來是好好的關注發生在內在世界的

問3:我要如何確定五大消融次第已

事情、專注在修持上。

經開始了?那個時候是不是常常感受

過去,比如西藏修行人,通常都會互

身體很重、想睡?我有辦法分辨地大

相協助,如果有一個行者要過世了,其

消融嗎?又或者就是昏睡的狀況?

他的修行人可能就會在旁邊引導他,

答:在教本裡我們可以看到,死

告訴他:「你現在就要死了,會面臨

亡的時候會經歷五大消融的過程,但

什麼樣的狀態,這時候你應該要運用

是其實現在的我們,可以直接問醫生

你的修持。」現在這個時代,其實醫

「我是不是就要死了?」雖然教本上

生也可以扮演這角色,他讓你很明確

確實這樣子講五大消融,可是當我們

知道你現在要進入什麼樣的狀況。

快死的時候,最重要事情是你要知道 自己就要死了,然後就要趕快專注在

好啦,休息以後再見囉!(系列一) 聽打:徐姮巧 39


噶千仁波切/「禪修引導」線上開示

觀想「吽」當下,就在護輪中! 如果可以在行止間觀「吽」,對任何念頭產生感受時,就會有所助益。

時間:2021年10月02日

我們要觀照的是心的本性。佛陀示現如此般若的

藏譯中:久美多傑

善巧法門,亦即「智慧度彼岸(般若波羅蜜之 意)」。同樣地,蔣貢康楚仁波切也說:「雖然

首先向線上所有法友問候:吉祥如意!

自心即佛,卻不識;分別念為法身,卻不悟;無

今天看見大家,我覺得非常開心,此刻的我

造乃原始性,無力護;自然便是實相,卻不信。

們,是真實見到彼此的。身、心兩者之間,身體

(譯註:引用自:蔣貢康楚.羅卓泰耶《遙呼上

是虛妄的,心才是真實的,因為真實感知「聲

師祈請文.虔敬堅篤》。敦珠貝瑪南嘉譯)」

音」的是「心」。所謂的「上師報身」或稱「上 師的圓滿受用身」即是如此無有生滅的。由此可 見,此時的我們是實實在在看見彼此的。

禪修,就是觀照自心!

悲心與虔敬心,淨化心的習氣 禪修部分有以「大手印」及「大圓滿」等為名 的各種方法,對此,祖師吉天頌恭說:「不及三 大的證悟是為最上。」通常我們會執著於大手印

諸位法友,今天我們談的是「禪修」。什麼是

或大圓滿等各種表象和名稱而作區分,並聲稱自

「禪修」呢?一般來說是:無有「能觀」及「所

己理解大手印或大圓滿,但其實皆不離於心的本

觀」的,觀照自心。

性,就如龍欽巴大師所說:「沒有比證悟實相更

觀照自心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呢?因為過去佛

加殊勝的聽聞(聞思)了。」

說:「眾生本為佛」,實際上,一切眾生都是

為了見到心的本性,而有「止觀」的修持。

佛,一切眾生的心皆為成佛的因,也就是說「心

止——寂止,就是指「無妄念的心」。所謂「無

即是成佛之因,一旦我們具備了這個心,就具備

妄念」的心,就是過去的念頭已止息,未來念頭

了成佛的因。」倘若我們能夠看到心的本性,就

還未生起,覺知當下的念頭就是了。若是能夠認

能夠見到佛。

出如此寬敞的覺受,就是「了悟心的本性」。心

密勒日巴大師曾簡短的開示過六波羅蜜多,

的本性和虛空是一樣的,如果瞭解心的本性猶如

其中針對禪定和般若波羅蜜說:「佛位非由尋覓

虛空,就能知道它遍及輪涅,是一切輪涅的基。

得,故應深觀自性體。(譯註:引用自:密勒日巴

所謂的法身,實際上就是心,也就是自心即佛

《十萬道歌集》。張澄基譯。)」意思就是,要

的概念。佛原稱「開覺」,這個「覺」,就是指

從外在找尋佛的話,即便踏遍三千大千世界也未

從一切執取中覺醒,再無執取;「開」指瞭知心

必能夠尋獲「真正的佛」或是「究竟的佛」;反

如虛空般周遍一切。

之,如果我們向內觀照自心,就能照見自心本性

障蔽我們、令我們無法見到心的本性源於「懷

即是佛,佛的法身與心的本性完全一致。所以,

疑」,達到無分別念的狀態時會懷疑:是這樣的

40


仁波切開示

狀態嗎?還是不是?會有各種疑惑,這個疑惑就

地」,也就是:在自心生起樂空的覺受時,能

是所謂的障礙。

夠明辨、並在心中生起信解,這樣一來,就算

實際觀心的本性時,在勝觀上面,應該反覆生

是認出見地了。

起無分別念的心,並且對有情眾生產生悲心,對

認出見地的話,便能在「三種分際」(沉睡、

上師生起無量的虔敬心,這樣會淨化心的習氣。

男女欲樂、臨終)到來時識得。《恆河大手印》

對有情生起悲心時,這種慈無量心會消除我執,

說:「積集千劫久遠之冥暗,一盞明燈即能盡除

對上師生起虔敬心時,因心續現起上師與佛無別

之。(譯註:引用自敦珠貝瑪南嘉之譯本)」依

的信心,如此便能盡除一切細分的二元念。

靠如來藏的力量,消除輪迴無始以來的習氣,便

對有情生出極大的悲心,或是對上師生起無盡 的虔敬心時,會不自主地流淚,這是內在感受顯

能真實獲證佛的果位,佛的果位並不在他處,通 曉心的本性當下就是佛了。

露出來的表徵,這時內心的懷疑就會間斷,此刻

因此,我們現在要來做的就是觀照自心的本

便應該去觀照心的本性。雖說心的本性是「離言

性。觀心本性的方法有許多道次第,不論是哪一

思詮」的,而且我們要以非有、非無的理解來禪

種,都是要觀照自心的本性。

修,如果仔細去觀察心的本性,並且能夠真實瞭

剛開始觀看心的本性時,認出「無分別念的

知的話,心會變得極為歡喜、快樂,如此自然的

心」是第一階段。安住於此狀態之後,產生出愉

喜樂稱為「法身大樂」。

悅感,並對這樣的狀態能夠「自我決斷」(非常

觀心三階段,習慣成自然 不論生起苦、樂何種感受,都應專注於心的 本性作禪修,在現起極大喜悅的時候,也不應 該耽著喜悅,當我們不耽著喜樂,純粹觀照喜 樂本身的話,喜樂便會消融於空性之中。當心 變得如同虛空一般時,就是所謂的「決斷於見

確定)是第二階段。接著要反覆串習,正所謂 「不是禪修而是熟習」,結合「熟習」所講的是 第三階段,若不培養成習慣就沒有意義,如此, 我們便算是開始禪修了。

「上師、自心與佛三者一體」 祖師吉天頌恭說:「證悟上師、自心、佛,三者 41


一體之瑜伽。」對於上師、自心和佛這三者是一如

而已。從樹幹長出的樹枝、樹葉和花朵,全部與

的要能夠確信,這當中有很大的含意,我們對於上

地底的根莖相連,而根莖形同六道一切有情。此

師的信心,以及上師對我們的關愛兩者要能夠融

時的一切,只因暫時迷惑於煩惱、物質與性相,

合。就像密勒日巴大師所說:對一位上師來說,悲

基本上,六道眾生與佛是一樣的,就像樹幹與樹

心很重要;對一位弟子而言,虔敬心很重要。

根的關聯一樣,六道皆具佛性如來藏的本質,這

實際上,佛陀就像是一棵樹,上師和弟子就像

樣的本質就在於我們的心。

是這棵樹上兩根樹枝各別開出的兩朵花,乍看之

同樣地,在殊勝的報身和法身剎土當中,佛遍

下,上師與自己是別異的,但是,如來藏就像是

及一切處,法身就像虛空一樣,清淨剎土則和報

樹根一樣遍及一切眾生,只在於認識與否的差別

身一樣如同彩虹。倘若能真實瞭解的話,上師、

42


仁波切開示

自心與佛陀三者實際上本來就是一體的。上師因

是別解脫乘中律部所提到的四魔或是斷法(施身

為瞭知二種菩提心而通曉見地,所以沒有二取,

法)的四魔,兩者之間本質上是相同的,皆屬於

不會有「弟子與上師」或是「上師與佛」的心是各

有害的魔,所謂有害的魔指的就是「懷疑心」。

別相異的執取。而弟子也只是暫時無法通曉心的

何為懷疑?在心的本質就是如來藏的基礎上,

本性而已,除此之外,兩者的心是無有分別的。

我們因為分別念而界定了自他,並且安立自宗與

知道「上師、自心和佛三者一體」為「理

他宗的分別,或認為這個人是佛教徒、那個人不

解」,而「體驗」是:專注於心的本性時,一切

是的種種區隔,這些都是懷疑所造成的。有些人

執取斷除,如虛空一般的覺受會在心中剎那現

問我:「朋友非佛教徒,我為他祈願對他有幫助

起,這時便不需要再憶念上師或佛陀,因為此心

嗎?」這就是最大的懷疑論。

即是佛陀,也就是從一切執取覺醒,如同遍一切 虛空的法身。

由專一,入離戲,得一味

所謂「邪惡宗派善誘騙(譯註:引用自吉天頌 恭〈度母七救怙文〉)」,因為無法理解「宗教 的思想」,便將自己追隨的宗派認為是「我的宗 派」,其餘的門派則視為「他人的宗派」等種種

這種覺受會在一瞬間出現,有些人可以延續這

想法皆為二取,而二取正是輪迴的種子。因此,

種禪修。若能進入「專一」的禪修並熟習的話,

如果落入於宗派的執著當中,良善的宗派也會成

就能透過「專一」而瞭知本質,然後以「離戲」

為不好的宗派。

斬斷念頭的根源,如此便能於「一味」得穩固, 這就是地與道的次第。 針對地、道次第,密勒日巴大師曾說:「空性 若能現明相,豈非地道之次第?(譯註:引用

究竟來說,心的本性就如同佛在《月燈經》所 說:「如來藏遍及一切有情」,佛陀確定的如是 說。既然如來藏無自他之分,宗派便不會有差異 之別。

自:密勒日巴,《聽 噶千仁波切講密勒日巴道

在心(如來藏)的本性上面,如果沒有二元,

歌》。敦珠貝瑪南嘉譯)」隨著我們開始禪修並

就是「本智」,若有二元則為「識」,也就是輪

產生修持的體驗,心的習氣會逐漸淨化,然後就

迴。二元是我們自己虛構出來的,覺得「哦,我

會進入到「專一」,剛開始見到的狀態。而「離

是佛教徒,他不是」等等。然而,這些都可以透

戲」的時候就會斷除念頭的根,對浮現的念頭不

過「信心」和「虔敬心」的力量消除。

會有所緣。在「一味」的時候,就會了知輪涅真

實際上,我們心(如來藏)的力量,依祖師

實是一如的,不只上師、自心與佛陀是一體的,

吉天頌恭在迴向文所說:「三世所積之功德根

就連一切有情的心與我們的心都完全一樣,如同

本……」指的就是如來藏本身。而佛陀也開示:

〈普賢王如來祈願文〉中所說:「洞澈與否」

「自身的思維力,須建立在慈無量心的基礎上。

之差別(譯註:仁波切可能指「明與無明之幻

如來力是三世諸佛以兩種菩提心,恆時繫念眾生

變。」)能夠通達這樣的領悟。為了達到這樣的

的力量。法界力則源自如來的真如法性。」如來

見解,一開始要先對上師、自心和佛陀三者一體

力總的來說就是菩提心。按照密勒日巴所講:

生起信解是極為重要的。

「不見法相見法性」,所謂的法性無有二分,如

揪出懷疑心的魔害

同虛空一般,與法身如同虛空是同一個道理。 「不見心識見智慧」,在識的層面上有自他二

對此(上述內容),我們抱著許多懷疑。對於

元,如同輪迴的諸多眾生,而在本智的層面上,

懷疑心,瑪吉拉準大師引用了四魔的說法,不論

任何見到本智的人,看待世間眾生就如同看待佛 43


陀一樣,和密法對於「一切皆為佛」解釋相同。

與否的差別而已。

在心識還未轉為本智之前,自然無法視眾生為

自心明朗的當下,就具備了禪修,當心不明朗

佛,當心識轉為本智之後,普世眾生不存在成佛

時就散亂了,相當於我們追逐妄念而產生的散

與否的差別,關鍵在於補特伽羅自己「我」的執

亂,應當鍛鍊出不渙散的禪修。為了能夠認出

念是否寂滅。例如海上有許多冰塊,當冰塊全部

〔心的本性〕,如此反覆禪修將會有幫助,我們

融化成水時,我們是無法區別的,當中既沒有相

其實也是為了能夠維持〔正知正念〕而禪修的。

異的眾生,更沒有相異的宗派,因為根本沒有二

對於世間一切眾生,都要觀兩種菩提心,如

元對立的差別,應如此來理解,並且放下宗派的

此對眾生觀菩提心時,所產生的力量將會自然

我執。

利益一切眾生,好比夏季時,一切大種(地、

你禪修了嗎?看看自心是否明朗

水、火、風等)都會自然而然的暖和,當冬季 一切結冰時冰會越來越厚(我執就像寒冬,遇

「心的本性」自他同一,這樣的同一就像虛空

上煩惱、業與習氣而使冰塊愈加厚實),如同

一般,如同「不見心識見智慧」。本智的「本」

此例,若煩惱依然熾盛時,再加上業和習氣,

指的是無始以來就存在的,就像天空一直都在,

就會令眾生遭受各種痛苦。有些時候,因為菩

現在存在,未來也會在。這樣存在雖然有,但是

提心的力量而使冰塊消融,眾生就會慢慢朝著

無法持有,因為是空性的。空性是萬法皆空、如

好的方向發展,就像「我們本來的心就是佛,

同虛空界一般;但也不是空蕩蕩什麼都沒有,其

並非需要增添或刪減修飾使之成為佛」所講的

中有「明」,也就是具有明暸的明的本質。因此

一樣,自己要能夠轉化自心,並且要「去除劃

而說:因為體性空,故而離常邊;因為自性明朗

分宗派之思維」,這很重要。

的本智,所以離斷邊。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心的本 性,就會發現本身自然具備著這樣的特質,能感

禪修暖身操,生起慈無量心

受到心變得有如虛空一般,心無一物,再來會覺

在準備進入禪修前,我們要知道,不管任何白

知自己清楚、明暸,所謂的禪修,就是內心明朗

淨善法上,自己的思維力都是非常關鍵的,原因

44


仁波切開示

是什麼呢?雖說我們都具有如來藏,但由於存在

的眾生身上看到這些實例。

見到勝義諦與否的差別,所以只要能以慈無量心

慈無量心是很重要的,事實上也確實對我產生

攝持世俗諦,這便是思維力了。如果生不起慈無

了很大的助益。每每看到眾生,就會在須臾間憶

量心,可以思維祖師吉天頌恭在《正法一意》

起祖師吉天頌恭:「因果即是剎那思想之自相」

(正法唯一意趣)當中所講:「因果即是剎那思

這一句教言。我小時候曾聽過奇美多傑仁波切對

想之自相」(因果本來的樣子,就是思想剎那剎

我說過這句教言,從那時一直到現在,我在行止

那[所形成的])。因為人類與動物的生存空間重

間都不斷反覆思維著這一句「因果即是剎那思想

疊,所以見到這樣的實例並不難,在粗分的層面

之自相」。

中,世上有難以計數的眾生,數量就像須彌山一 般廣大巍峨,而這些眾生都以彼此啃食的方式維 生;從細分的層面來說,即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微生物,它們的心與人類的心是完全一致的,只 因不瞭解實相、煩惱、無明才導致如此,一切皆 因證悟心的本性與否所致。

想得到守護,就觀想「吽」 接著,請各位思維:「在頃刻間生起慈無量 心,並安住於這樣的等持」之下進入禪修。 所見的一切有情眾生皆由無數的原子分子所組 成,是因緣和合、虛幻且沒有實質可言的;一

能這般思維眾生的苦痛,就會深感悲切地對無

切聲音都是聲空雙運,沒有自性可被執取;而

數有情生起慈無量心,反觀自心時,便會知曉一

心則應安住於「吽」上,如果懂得在行止間觀

切的主因在於不了解實相,而禪修的目的就是為

「吽」,對任何念頭產生感受時就能有所助益,

了證悟實相,只要能夠證悟實相,就一定會利益

因此我在衣服上也設計了「吽」字,因為觀想

到所有眾生。

「吽」是很重要的。

佛陀曾經在《大解脫經》裡對「禪修的功德」

在世俗諦的層面上,我們會尋求上師的救怙,

如此開示:「一念在禪定,勝活三千界,滿中一

有些上師會讓我們將自己觀想在護輪內,而觀想

切人。」由此可見禪修的利益之大。

「吽」的意義就在於:在觀想「吽」的當下,我

總而言之,證悟實相,便能使輪涅二者都轉 變為對諸佛的供養,以及對一切眾生的淨障。

們就自然處在護輪之中,不需再藉由任何外力來 守護。

因此,慈無量心極為重要,請在這上面多作

透過文殊閻摩敵法本的內容「以『尼』『吽』

考量。要想在行止間維持慈無量心,可以透過

之字形,沁入自他諸所護之心間……」我們可以

「因果即是剎那思想之自相」這一句。藉此,

知曉:想要得到守護就應該觀想「吽」字。

我們可以得知:「六煩惱皆為(六道)各自的 自相」。

「自他一切眾生的心中生起觀世音」,這麼說 是因為觀世音菩薩的本質是慈悲。因此,任何人

實際上,人類和動物生存在同一個空間裡,仔

只要生起少許慈悲心,認出「對方心中的慈悲

細觀察的話,很難不生起悲心。倘若不生悲心的

心,就是觀世音菩薩」是很重要的,這麼做能夠

話,此人勢必會流轉於輪迴。

提升我們對慈悲心的重視。如此一來,平時就能

不生悲心是因為我執,我執就是無明,一旦有

以此來禪修觀音。

了無明,我們就無法自主,自然會隨任三毒煩惱

當我們看到觀世音的法相時,認為自己已經見

的擺佈,如同「心陷煩惱役使故,流轉輪迴如母

到觀世音的話那就錯了,觀世音真正的核心或精

眾。」所說,一旦受煩惱支配,就會陷入被動,

粹其實是慈悲,了解到真實的觀音其實是悲心,

因為人道和傍生道相疊,所以我們可以在傍生道

有這樣的見解就是最為殊勝的。 45


仁波切開示

竹清嘉措心要語

生起智慧、探索與觀察 當一個凡夫生起了智慧、探索和觀 察,並且見到輪迴和涅槃的一切顯相都 只不過是純粹的顯相,此人就會理解所 有顯相都真正遠離了有與無等等的戲 論。 那麼認為這些為實存的概念又會發生 什麼事呢?它在其原處就會解脫,它就 自解脫了。 ──西元2014年3月,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作於勝乘林尼 寺。 英譯中:施心慧

46

Arouse Prajna, Investigate, Analyze When an ordinary person arouses prajnā,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well, and sees that all appearances of samsāra and nirvāna are mere appearance, he or she will understand that all appearances are genuinely free from the elaborations of existing, nonexisting, and so forth. Then what happens to one's concept of their true existence? It is released on its own ground, or released into itself.


助印 噶瑪巴言教,讓更多人知道! 一滴水,流入大海,怎樣也不會乾涸; 當我們的點滴之善,流入佛法大海, 就能潤澤有情的心…… 2000年,噶舉教法集結會議上,法王噶瑪巴呼籲應有一 份教界的雜誌刊物。當時,考慮這種長遠的文教事業所需 的經費以及人力,沒有人有勇氣承擔。 然而能讓上師歡喜的佛行事業、行誼,是一刻也不能停 的。因此化育《善報》誠惶誠恐地發心承擔,在上師、三 寶的加持,與大眾的發心護持下,幸能不斷成長。我們不 敢忘記,也不會忘記,這份對上師、三寶的責任。因為, 這就是最好的修持,也匯集大眾對三寶的護持與發心。 法王 噶瑪巴的開示、教示,尊貴上師們的教言,字字 句句,都深烙在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讓您的一滴佛法小水 滴,匯集成為法海,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在有情的內心 開花、發芽。 以此祈願,噶瑪巴 千諾。

護持 專線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話/02-8967-1019 傳 真/02-8967-1069 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想繼續收到

□我選擇看電子《善報》。

請回信告知!

□我選擇看紙本《善報》。 姓名:﹍﹍﹍﹍﹍﹍﹍﹍﹍﹍﹍﹍

各位敬愛的法友,阿彌陀佛: 感謝您們發心支持《善報》,讓法王 噶瑪巴和各大仁波切的智慧

電話:﹍﹍﹍﹍﹍﹍﹍﹍﹍﹍﹍﹍

甘露,利益更多佛弟子。為響應法王環保呼籲,希望法友多運用網路閱 讀,減少紙張、油墨、黏膠、運輸等資源損耗,您可點上http://issuu.com/ hwayue閱讀。如果您想繼續收到暨典藏紙本《善報》,麻煩您來信告知, 我們希望讓需要的人收到,讓來自十方的護持,發揮最大利益。 如您希望繼續收到紙本《善報》,因道場人力有限,請盡量以email告 知:hwayue@gmail.com,或來信: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化育道場《善報》編輯部收,或傳真:02-8967-1069,並請再次提供您的

地址:﹍﹍﹍﹍﹍﹍﹍﹍﹍﹍﹍﹍﹍ ﹍﹍﹍﹍﹍﹍﹍﹍﹍﹍﹍﹍﹍﹍﹍﹍ 電子信箱:﹍﹍﹍﹍﹍﹍﹍﹍﹍﹍﹍ ﹍﹍﹍﹍﹍﹍﹍﹍﹍﹍﹍﹍﹍﹍﹍﹍ 請您影印,填好後,剪下,黏附於明

姓名、地址、電話、電子信箱。 化育道場 敬啟

信片(或裝入信封)寄回。感恩!


2021詠給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第三日開示

向內探索,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時間:2021年9月4日台灣晚上8:00-9:30 中譯:妙融法師

開心禪第一階開始,一步一步地去上到第三階。 所以在觀的禪修的練習,我們要知道一個很重 要的重點是:我們必須要去尋找這個「我」。但

歡迎大家再回到《心經》課堂上,再次問候大 家早安、午安、晚安。 那麼,像昨天一樣,我們首先一起來做一會兒 禪修。 整個佛教所有的禪修可以歸納為止與觀這兩大 類。在止的禪修這個內容裡,我們已經學到了呼

是,如果我們是向外去尋找的話,其實是沒有辦 法找到任何答案的,無法得到任何答案的,所以 為了能夠得到答案,我們其實是要向內去尋找, 向內去探索這個「我」。

禪修練習:不問問題,只是看著「我」

吸的禪修,這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然而,止的

至於要怎麼樣向內去探索,事實上有兩種方

禪修,它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次第的修學

法:第一種方法是經由「問問題」的方式向內去

方式。

探索、觀察;第二種方法是藉由「不問問題」的

由於因為我們課程的時間不足,所以我們這次 只能教導一種禪修的方法,但是如果你想要學習 更多的禪修方法,你可以去參加開心禪第一階的 課程,在這個課程的內容裡,會提到許多止的禪 修技巧和方法。 那麼,在講到第二類的禪修,我們稱為「觀的 禪修」毘缽舍那(vipaśyanā)。 在這個觀的禪修當中,主要講的是:「如何去

方式來向內觀察。而昨天我也已經給了各位這兩 方面的功課。 那麼,首先我們就一起來練習一下一種「不問 問題」的方式,來觀察探索這個「我」。 在這裡的練習是:我們要去看著這個「我」的感 受、「我」的感覺,或者說是一種對於「我」的一 種信念、相信,總是在想著一種我我我的這樣的 一種感覺、感受,我們就試著去看著這個感受。

探索我是誰」。就像我們昨天提到的,佛陀問自

我們要如何地去看著這個「我」的感覺呢?就像

己:我是誰。他去思考這一切是什麼,以及一切

昨天我們練習了與呼吸同在的方式,當你與呼吸

現象是怎麼發生的、從何而來的。這樣的去探

同在的時候,你其實並不需要提出任何的問題,

索、探討、尋找,即是觀的禪修。

不需要問問題,你就只是知道著自己在呼吸著。

昨天我們也已經簡略的帶領大家接觸觀的禪

所以現在這個練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是我們

修。而事實上,整部《心經》所講的教導,都是

的對象改變了,我們現在這個對象是「我」的感

著重在觀的修持上。如果你想要更了解觀的禪

受。

修,也可以去參加開心禪第三階的課程。但是當

現在請把身體輕鬆地坐直,

然,你不能夠直接就上第三階的課程,你必須從

其實也並不一定要閉上眼睛。

48


仁波切開示

去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放鬆身體的肌肉, 接著從頭到腳的去掃描自己的身體, 就只是單純的與自己的身體同在。 現在把你的注意力帶到呼吸上, 去覺察到自己的吸氣以及呼氣。 現在去看著那種「我」的感受、「我」的感覺, 或者說就是那種有「我」的信念。 就好像我們之前看著自己的呼吸一樣, 現在我們只是把對象改變了, 要看的對象成為了「我」的感受。 好的,我們這個禪修就到這裡。

看到或是看不到「我」? 現在我要問你們問題,也就是我要做一個 問卷。這個問題就是:當我們剛剛這樣去看著 「我」的感覺的時候,你們有多少同學覺得這麼 去看時,看不到這種「我」的感覺;好像找不到 這個「我」,抓不到所謂「我」的感覺,找不到 「我」、抓不到「我」,就是覺得不能看到什麼。 如果是這樣子的情況,你就回答「不是」。 或者,有沒有另外一種情況是:你這麼看的時 候,確實能夠感受到一些什麼,比如你感受到、 看到了「我」的想法、「我」的概念、「我」的一種 感受,包括身體、心或者自己的名字就浮現、就 跳出來了,好像能夠看到的感覺,這樣的話你就 回答「是」。 如果你覺得可以看到一些什麼、找到一些什 麼,那你就回答「是」。如果覺得找不到的話, 就回答「不是」。 (問卷結果出來)非常好,最後的結果就是一 半一半。非常好的,大家已經找到答案了,可以 說找到了第一階段、第一步的答案。 接下來的也是一個大秘密。為什麼呢?我也不 太確定該不該告訴你們,因為要跟這麼多人來分 享這個大秘密,其實不是太容易的。 有多少同學想要知道這個大秘密的答案呢?我 49


們再來做個問卷吧。(問卷結果出來)看來有

一個空隙、一個空間。這個情況是:當你去找

97%的同學想要答案,那我就給大家答案吧。

「我」,卻找不到「我」;平常我們總是很強烈

兩種解脫 當我們這樣去看「我」會怎樣呢?答案就是: 兩種解脫。 我給這「兩種解脫」起了一個很奇怪、很有趣 的名字,一個叫「橫向解脫」,一個叫「縱向解 脫」。給它們取個有趣的名字,可以幫助我們容 易記住。 一,橫向解脫:看不到「我」,在「間隙」中 體驗到「無我」 首先,當我們去看「我」的時候,第一種情況 是:你會覺得「找不到這個我」,會有這樣的感 受。如果是這樣,你可以說就體驗到了「無我」, 因為你體驗到了一個沒有概念的「空隙」。

的想著我、我、我,但現在當你真的要去找它, 卻發現什麼也抓不到、找不到。 這就是秘密所在了!也就是:當你試著去找 「我」的感受、「我」的感覺,其實是找不到 的。這其實非常棒,因為這就是智慧了、這就是 解脫了。 但是對有些人來說,當他經驗到這個的時候, 反而感覺有些害怕,覺得頭暈、頭痛、甚至感到 不能呼吸。其實不用擔心,這是很好的徵兆;還 有另外一些人,會感覺到快樂、喜悅,這也是很 好的徵兆。 二,縱向解脫:看得到「我」,「我」就成了 覺知對境 接 著 第 二 個 秘 密 就 是:有 些 人 當 他 去 看 著

這個時間並不會太長,大概只有幾秒而已。這

「我」,確實能夠感受到一種「我」的感覺,覺得

樣一個階段,我就稱它為「橫向解脫」。為什麼

真的可以看到什麼。如果你是這樣,這也非常棒。

呢?你體驗到的是,從過去到未來中間的這樣

為什麼呢?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感受就

50


仁波切開示

成為你覺知的對境了;就好像是我們看著呼吸的

自己可掌控、具有主宰性的,其實是一種「緣

時候,呼吸成為我們覺知的對境。同樣的道理,

起」的存在。

當你能看到「我」的感受,這個「我」的感受, 就成為你覺知的對境了。 你看到的可能是:所謂的「我」,好像是一種 想法、或者是一種感受。有的時候,你這麼看 著、看著,覺得好像是在看著自己的身體;有的 時候你感覺看著自己的心,也許你看的是自己的 名字,或者你看到頭銜、看到工作職稱,你看到 的也許是朋友所說的「我」,或者是父母所詮釋 的「我」,以及孩子所形容的「我」,學生所講 述的「我」。 所以你可以看到:對於所謂的「我」,有種種 不同的形容。於是你也會發現:這個我,其實 是在改變著、變化著的。你會發現:在家裡的 「我」,跟在公司的「我」,其實是不同的。這 時,你就看到:所謂的「我」,原來是由各種不

三、不恆常:「我」一直在無常變化著:而且 這個「我」,它是從早到晚都在改變著、變化 著,所以它是「無常」的。 當你這麼看到的時候,就有了智慧,只要你這 麼去看這個「我」,就會有這樣的發現。

看到「我」的概念,就不會迷失在「我」中 不過,當我們這麼去看「我」,也可能一如以 往,對它還是有著長久以來的感受: 一、恆常:對這個「我」有一種恆常的執著, 執著它是一種「恆常」的狀態; 二、獨立:覺得它是一種很「獨立」主宰性的 狀態; 三、單一:或者覺得它是一種「單一」的存在 狀態。

同的部分組成,有時候看到的是身、心、工作、

當你能夠這麼看到的時候,這也非常棒!為什

名字、名稱、頭銜等等——當你能這麼看到的時

麼呢?因為你看到了種種對於「我」的概念,這

候,這也是智慧、這也是解脫。

是錯誤的概念,但平時我們看不到自己有這樣的

所謂的「我」, 其實是不單一、不獨立、不恆常 平時我們總是很自然地相信:這個「我」,就 是這麼「單一的存在」著;而且它是「不可改變 的」,好像是一種恆常的狀態;而且它是可掌控 的,因此覺得自己是有主宰性的。 但是,當你像上面這麼去看「我」的時候,就 會發現到:

概念、認知;現在當我們這樣去看,就看到了自 己有這些錯誤的概念——當我們能夠看到這些概 念,這本身也就是智慧了。 當我們這樣去看到「我」,這就是一種「縱向 解脫」。 為什麼呢?因為你看到的「我」,它還是在那 裡,這種「我」的感受並沒有不見,於是你見到 了這個「我」,好像是一種概念。 你會看到所謂的「我」,是一種「無常」的狀

一、不單一:「我」是很多部分的組合:這個

態、是一種「緣起」的狀態、是一種「多數」

「我」,它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存在,它其實是好

的狀態——當你這麼看到時,我會說這就是「解

多好多的部分組合而成,比如說,身體、名字、

脫」,為什麼是解脫呢?因為你看到了。因為你

名稱,還有我們的心,甚至我們的頭銜、工作,

看到,所以你並沒有迷失在這個「我」當中。

還有包括種種不同對象對於我們的形容,來自於 家人、朋友、老師、孩子、學生等等的形容。

讓覺知大如虛空,讓「我」如浮雲

二、不獨立:「我」是一種緣起的存在:當你

在這個情況下,「覺知」是比「我」還要更廣

這麼看的時候,就會發現到這個「我」,並非是

大的,你的覺知在觀察著、照見著這個「我」。 51


覺知就好像虛空一般、像天空一樣,它是很清 淨、廣大的;而這個「我」以及種種的煩惱跟痛

第三大綱:見地

苦,就好像是天上的雲。平常的時候,我們總是

「我」和「現象」都是空性的

迷失在如同雲一般的各種「我」、煩惱跟痛苦裡,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於是我們感覺到各種苦;但是現在我們卻能回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個「背景」上,就是整個虛空的這種背景。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

所以我會說這並不是橫向的一種狀態,這是一 種縱向的狀態,因為這個覺知如同虛空一般的覺 知,它就是整個大背景、整個基礎,所以我說這 是一個「縱向的解脫」。

重點是覺知,去「看著」就對了! 所以,總結一下,當你這麼去看著「我」的時 候,可能會有兩種情況: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四種甚深 我們再回到《心經》上面,我們要看第二頁。 接下來講到的就是所謂「見地」的部分,就像 我們之前提到整部《心經》可以分為七個主題大 綱。

一、看不到:第一種情況,就是你可能「看不

第一個大綱講到的是「環境」,第二個大綱是

到這個我」,這很棒,因為你就等於有了「橫向

一種「總要」、「概要」,第三個講到的就是

解脫」,因為你就處在中間的一種空隙,沒有概

「見地」。是什麼樣的「見地」呢?就是空性的

念的一個空隙、空間上。

見地,也就是「我」是空性的。

二、看得到:另外一種情況,是你「看到這個 我」了,不論你看到的是什麼,其實是沒有什麼對 錯或是非的,我們說這就是一種「縱向解脫」。 這就像我們昨天所說,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看 著呼吸的時候,不論是長的呼吸、短的呼吸、快

我們一起來念一下:「舍利子,色不異空,空 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之前提到《心經》在見地上有「四個甚深」以及 「八個甚深」。我們剛才念的這一句,主要講的是 「四個甚深」。所以這四句可以說是非常重要。

的、慢的、深的、淺的呼吸,不論什麼樣的呼

尤其現在很多人其實都誤解了「空性」,認為

吸,重點就是你「要去看著這個呼吸」,不論它

「空性」的意思就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存

是什麼樣子,都是OK的,即便不OK也是OK的。

在,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對於空性最好的解釋,

所以,不論怎麼做,不論你是屬於哪一種,你 看到「我」也好、看不到「我」也好,其實都 非常好——重點是,你不需要讓「我」消失,也 不需要去另外找一個什麼境界跟狀態,重點就 是—— 你有著覺知,你在看著!

其實就來自這四句話。

色受想行識,就是修持的下手處 但是我現在先來談一下所謂的「見、修、 行」,這三個主題是什麼意思。因為可能有些同 學是新生,還不太了解這三個主題。

那現在我的祕密就已經說出來了,所以說我們

我們昨天提到所有的蘊,總共有「五蘊」。五蘊

已經達到了第一步驟的解脫了。當然啦,在一開

也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我們也特別

始的時候,我們也未必會有那種「哇!」的感

說明行蘊,是一種習性或淺意識的慣性、習性,

覺,但是我們此刻這一階段、這一步的了解是非

以及最後第五蘊──識蘊,也就是我們的心識。

常重要的。 52

那麼,如果當我們真的要開始去做修持,我們


真的想要去轉化自己,我們想要得到快樂、想要 解脫的時候,我們要從哪裡下手去做修持呢? 五蘊當中的第一個色蘊,基本上我們是沒有辦 法改變什麼的,也就是在物質體上沒有辦法改變 什麼,但是中間的受蘊、想蘊跟行蘊,即是我們 可以在修持上面去轉化、去下手的地方。 至於最後一個識蘊——也就是心識、意識—— 其實是一種無概念的狀態,它沒有特別的感受, 也沒有什麼樣的概念,就只是一種單純的去認知 而已,並沒有辦法去分辨好、壞,是沒有辦法做 任何的分辨。 這就好像我們在看電視、電影的時候,投射出 影像的光,可以說就好像是我們的意識,所以是 沒有任何的概念和感受,但是這螢幕當中呈現的 種種畫面、內容、故事、情節,這一些就是屬於 中間的三個蘊,也就是受蘊、想蘊、行蘊,這就 是我們修持可以下手之處。 所以在我們修持的時候,就是要讓受蘊、想

持,但是,我們還必須要再讓這個修持更深化,

蘊、行蘊這三個蘊能夠達到轉化。至於這樣的轉

成為我們更深層意識的一種慣性,於是我們就要

化,我們沒有辦法只轉化一種,事實上是三個都

在生活中不斷的去練習、一再的去練習,使之成

要一起來轉化,也就是在我們修持上,我們是需

為我們的一種行為。

要三個一起去運作、一起合作,並且同時在這三

我們先來講見地,也就是理論、道理的部分。

方面去下手的。

在見地的部分,我們說有四種甚深,這四甚

轉化受、想、行蘊的方式

深,第一個講到的就是剛剛說的《心經》這四句 話裡面的第一句:色即是空。

如果我們要轉化受蘊,我們就要透過禪修;如

當我們向內去看、去觀照色蘊的時候,也就是

果我們要轉化想蘊——也就是要轉化概念,我們

投影上面英文是寫「form」——形象,這也就是

要做的就是學習見地,也就是要知道道理,要在

指「色」了。

理智上、智識上要有見地,懂得道理;要轉化行

當我們去看「色」的時候,我們首先可能看到

蘊的話,我們要不斷的去練習,一再地帶入到生

的是身體。但是,就像我們前幾天所說到的,當

活中,在生活中去練習、鍛鍊,如此能轉化行蘊。

我們去看著色身或者色蘊這個形象的時候,所看

這就好像近來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理論,叫做

到的其實是由很多部分組合而成的,是由各種的

「ABC理論」。A就是指感受,B就是指行為,C

五官、器官、骨、肉、血,還有氣息、呼吸等等

是指認知。這裡所指的認知就是屬於見地。

種種所組合而成的物質體。

首先你先有了見地,就是你先有了認知,你有

昨天我們提到一切苦的根源、根本,梵文叫做

了、知道了道理,然後你必須要把它帶入到實質

Mūla。那麼,這個根本是什麼呢?就是愚癡。

的內在感受上和體驗上面,於是你就必須要做修

愚癡在梵文叫做Moha。 53


可以說一切苦的根源、根本就是愚癡,這個愚 癡、無明——到底是在哪方面的愚癡呢?也就是 沒有能夠真正如實的去認識、去了解、看到這個 「我」。

三種「我」 所謂「我」,其實可以把它分為三種「我」: 一、不健康的我:單一、獨立、恆常的執念 不健康的我,是什麼樣的我呢?就是平時我們 的這種對於「我」的一種執念,就是認為是一種

的臉是明就仁波切呢?」還是「這是明就仁波切 的臉?」 所以我們再來做個問卷。這裡有1、2、3個問 題。 如果你回答1,表示你說「這個臉就是明就仁 波切」; 如果你回答2,就是你覺得「這是明就仁波切 的臉」; 如果你回答3,就表示既不是1也不是2,就是 二者都不是。

很單一的存在著,認為是一種恆常的一種存在,

(問卷結果出來)只有5%的同學說「這張臉是

或者是認為是一種很主宰性、獨立性的一種存

明就仁波切」,有33%的同學說「這是明就仁波切

在,那麼這個就是一種不健康的我了。

的臉」,有63%的同學認為哪一種情況都不是。

二、健康的我:無常、多數、因緣合和

其實在平常的時候,我們會把這樣一張臉是當

這個健康的我,我想很多人也已經發現到了,

作「我的」,比如有一塊石頭、一個石塊或一根

也就是事實上這個「我」,當我們去看著它的時

棍子砸過來,打到臉上的時候,我們會想到的

候,會發現它是無常的、是變化著的,而且它是

是:「啊!我被打到了。打到我了。」

很多數的、部分的聚集,以及它是因緣合和的,

但是,當我們真的去觀察時會發現到:這

那麼這樣健康的我,其實是ok的、是可以的存在。

張臉並不是我。為什麼呢?如果說這張臉就是

三、超越了我的我:無我或是我空

「我」的話,那麼同樣的道理,我的右手也應該

這是怎麼說呢?我會說這是「超越了我的

是「我」,左手也應該是「我」,右腳、左腳都

我」,我也給它一個名稱叫做「光明的我」。總

是「我」,這樣來看的話,我就至少會有五個

之是一種超越了我的我,就是一種無我,這就是

「我」,也就是有五個明就仁波切了。

屬於第三種我。

「明就仁波切在哪裡?」 現在我要再問各位問題:「明就仁波切在哪裡 呢?」。雖然我看不到你們,但是你們還是可以 指出我在哪裡的。

「你們能看到明就仁波切嗎?」 我們再來做一個測驗,這一個小試驗吧,(仁 波切用袈裟把自己遮起來)「你們能看到明就仁 波切嗎?」 我們再來做個問卷,就是「yes跟no的問

當我問:「明就仁波切在哪呢?」我想很多人

卷」。你們有多少人覺得可以看到明就仁波切?

這時候就是把你的手指指著螢幕上的我。當你指

看看答案是什麼。(問卷結果出來)看起來是

的時候,你手指指向的地方可能是我的臉部,或

47%覺得可以看到明就仁波切,還有53%的人覺

我的胸部,或者可能是我的眼睛,或者是我的眉

得看不到明就仁波切了。

毛等等的某些地方。

「臉是明就仁波切?」 但是,我現在要問你們第二個問題,就是:「我 54

有幾個明就仁波切? 剛剛你只看到了我的手,但是如果你說這就是 「看到了明就仁波切」的話,那麼同樣的道理,


仁波切開示

如果你見到只是一隻手,就說:「見到了明就仁

當中,往裡面看、觀察時,它99%都是空的,只

波切」,那麼同樣囉,你見到一根我的大拇指,

有1%是有一點東西,但是再去看1%的這點物質

那也是「見到明就仁波切了」,而且我還有五根

時,這裡面又是99%的空。所以當你不斷的、不

手指頭,所以就是有一個、二個、三個、四個、

斷的觀察下去的時候,最後其實是什麼都找不到

五個明就仁波切。

的,是什麼都沒有的,所以我們說這個實驗的結

如果是這樣的邏輯接著思考:一根大拇指上面 的皮膚、表皮也是明就仁波切,或者上面的指甲 也是明就仁波切,以此類推,如果我剪下了我的 指甲,我們是不是就會說:「我把明就仁波切給 剪了」呢?

果可以證明就是「色即是空」。

色相皆是空性的 換句話來說,「我的身體」也是空性的;同樣 的,「我的心」也是空性的,而且我們知道心還

所以現在再來做一個問卷。你們有多少人

有四個不同的狀態,就像我們說的五蘊後面的四

覺得「可以看到仁波切的?」可以看到就是

蘊,它有感受,感受也是空性的;「想」就是思

「yes」,看不到就是「no」。能看到的就說

想,也是空性的;「行」就是我們的心理狀態,

「是,」不能看到的就說「不是」。(問卷結果

也是空性的;我們的心識、意識也是空性的。

出來)還是有32%的同學堅持是可以看的到的。 那麼,以後這樣看起來就是我可以把我的指甲 剪下來,每隻剪一點指甲就是一個明就仁波切, 那我就可以把每個仁波切送到不同的國家,送到 台灣、香港、韓國、印尼等等不同的國家,或是 剪一些指甲就送到不同國家,把明就仁波切送到 不同國家。 但事實上,所謂一個明就仁波切,或者一個主 宰性的明就仁波切、獨立主宰的明就仁波切、單 一的一個明就仁波切、恆常的一個明就仁波切, 是不存在的。

科學研究證實:色即是空 所以,比如你看到我的一隻大拇指,即便這一 隻大拇指,它也是有著各種成分、各種部分所聚 合而成的。即便你只是取其中的一小部分來看, 它裡面也有很多的細胞;即便取一個細胞來看, 它裡面也有不同的成分,有原子、質子、電子、 粒子等等的各種成分。甚至當你仔細的去分析、 去探索一粒原子,你其實也找不到有一個單一的 原子存在。因為當你一直去分析、觀察下去的時 候,其實到最後是連一粒原子都找不到的。 現在很多科學家,他們研究發現在一粒原子 55


其實不只明就仁波切是空性的,其實你也是空 性的;還有你眼前的電腦也好、手機也好,這也

因為是空性的,所以一切都能夠發生,所以可以 說空性就是一切。

是空性的;你所在的房子也是空性的,你站的地

因為今天課程的時間也不多了,所以我想:關

板也是空性的,整個地球也是空性的,整個宇宙

於「為什麼空即是一切」,我會在明天來講說。

都是空性的;所以,輪迴也是空性的,涅槃也是

畢竟如果沒有空性的話,我們就不能在這裡

空性的,佛是空性的;所以,問題是空性的,答

了,一切的發生與存在都是因為有空性,所以我

案也是空性的。所以,沒有答案,對嗎?因為根

們說「空即是色」。這就是第二個甚深。

本也沒有問題。

因為空性,一切都能夠發生 第一個甚深講的是「色即是空」。接下來要講 第二個甚深,就是「空即是色」。 也許你會覺得:「什麼!這一切都是空性的

色與空並非不同,其實是一體的 第三個甚深、第四個甚深就是指「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所謂「色不異空」是指:色與空並 不是不同的,它其實是一體的,就好像火和炎熱 是一體的,水與濕潤是一體的。

嗎?那我現在幹嘛還要來學或修持《心經》呢?

對於這點有很多的比喻,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

反正佛也是空性的呀,輪迴也是空性的呀,那麼

夢的例子。我們先舉個例子,很多人都想要中彩

以此類推,業力也是空性的了,我們幹嘛還那麼

券、中彩票,比如你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你中了

謹慎於不要造惡業呢?」

大獎,一開始你非常高興,但是在半路上你的彩

但事實上,空性並不表示什麼都沒有。其實就

券被偷走了,於是之後你就感到非常的傷心。 在這個夢中,你所夢到的這張彩券其實並不真 的存在,它不是真的,它只是一場夢,可是它卻 有著作用,因為你還是能夠看到它,你還是能夠 因它去經驗到它、感受到它,你甚至會因為它而 感到高興,甚至痛苦。 以上稍微提到了四種甚深,就先進行到這裡。 我們再回到經典上。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同樣的道理,就是「受、想、行、識,亦 復如是」,與前面的句型可以說是一樣的。這個 部分我們剛剛都已經講過了。再下一頁。

八種甚深 從下一頁開始要講的是「八種甚深」。 所謂八個甚深是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 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第一個甚深:一切法是空;第二個甚深:無 相;第三個甚深:不生;第四個甚深:不滅;第 五個甚深:不垢;第六個甚深:不淨;第七個甚 56


仁波切開示

深:不增;第八個甚深:不減 總共有這八個甚深,這八個甚深談的都是見地 的部分。到這裡,見地就講完了。

識到這些情況就只是氣動的狀態。那麼,要緩解 這樣的情況,你要去多喝水,然後做一些運動, 這樣就可以了。

我還要再給大家功課,這個功課就是繼續地去 問自己:「我是誰?」,我們說這個也叫做觀察

提問二:當我們感受到痛苦,如果五蘊皆空的

修,去觀察或是去自問:「我到底是什麼?」,

話,那麼痛苦是不是也是不真實的?再說,於現

以及「我來自哪裡?」。去做這樣的探索、觀

今世界的種種問題,如戰爭及疫情等,我們又怎

察,每天至少要做五分鐘。如果你這樣子觀察、

麼可以去ok這些不ok的事情呢?

問問題問累了,就可以回到呼吸的禪修上。

問答 雖然課程時間所剩不多,但還是可以給大家問 幾個問題。

仁波切回答:所以,當我們說苦是空的、眾生 也是空的,這並不是表示說什麼都沒有。就好像 我們剛剛提到這個四甚深,雖然我們說「色即是 空」,但是也還要記得它還有另外三種甚深,還 有「空也是色」。所以,當我們說到空的時候, 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

提問一:當我練習呼吸禪修時,我經常有一個問

但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也並不表示說它就真

題,我的身體會變得很熱,出很多汗,直到現在

正的存在著,因此我們可以理解:苦並不是真實

這種情況仍會發生,這是問題嗎?我的禪修方法

的。

是否有錯呢?謝謝。

那麼,當我們把苦很實實在在的當作是真實的

仁波切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是來自於在禪修時

時候,我們反而會因此產生更大的煩惱,比如說

可能會有一些氣動的情況,那這種情況並不是人

嗔恨,這種很抗拒的、抵抗的煩惱,於是我們也

人都會有,但是就是有一些人可能會有這樣的情

會產生更多的苦,而這樣子的苦可能是更失控

況。

的、更煩惱的,尤其是當我們看到各種人的錯誤

那麼你可以看看一些徵兆,可能就是屬於這樣 的情況,比如:你感覺到熱,或者是你覺得從下

時,如果你真的把它很當真時,那你就是更煩 惱、更失控。

腹感覺有一股、一種能量在震動,在往上跑。又

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接受所有你看到的一切,那

或者是脊椎整個由上往下、由下往上,感覺有一

麼這一切你可以認為是種種的——很不好的一種

些東西在流動。或者你覺得頭頂有開、合的感

顯現吧,包括戰爭、各種的錯誤,它就是來自於

覺,或者是你感覺到額頭或喉嚨或心尖有某一種

那個對象已經失控了的一種煩惱,這個煩惱已經

壓迫感、壓力等等的。那麼這就是有些人會有。

太熾盛了,所以導致這樣的情況。

另外還會有些人由此而產生一些五官的一種感

於是,當我們能夠真正這麼去接受和了解的時

知,比如眼睛感覺好像有看到佛,甚至看到鬼,

候,我們反而會更有慈悲心,而這樣的慈悲心也

或看到上師出現了等等,但不論這些你看到的給

會帶有著智慧,於是這能夠幫助我們更有力量、

你什麼樣的訊息,你都不需要去管它。

更有能力的去幫助更多的人。

還有,有人感覺到有某一種能量、有什麼磁

所以換句話說,如果只是有慈悲的話,其實你

場,有這種能量的感覺,又或者有一些人是一種

並沒有辦法真正很有力量的去幫助這個世界,而

情緒上面的起伏、波動。這種種情況發生的時

是同時你也要能夠有智慧,於是我們才會有真正

候,其實都不用刻意的去管它們,重點是你要認

的力量、能力去幫助世界。(系列二) 57


多傑仁卿喇嘛/「修持與生死」開示

沒有出離心,走不出輪迴苦海 即便看起來像在持咒、做善心,其實都會成為輪迴之因。

時間:2020年06月21日

定、死法不定、死時不定,可能這一秒大家還開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心的說話,下一秒心臟就驟停了,這是要理解

活動攝影:周影 謄打者:張維珊

抓交替的迷思

的:人身難得,但是也易失。 因此,要思維死亡無常。

天人最終也逃不過輪迴

所以,假設你們真的要報復誰,請不要傻傻地

如果,人死了之後就像火熄滅、水蒸發了,什

穿紅衣自殺,沒有用的,這是害自己。還有一個

麼都不存在,那就無所謂,但佛陀告訴我們,人

觀念要釐清:一般民間傳說的抓交替,是這個地

有三世:現在世、過去世和未來世,六道輪迴也

方死一個人會再找一個替死鬼,因為前一個亡者

非常清晰地在眼前,等著我們去墮入,所以,我

要投胎,可是事實上,前一個亡者並不會因此而

們要避免墮入三惡趣,當然就必須在業力和因果

離開。民間的說法是這樣,甲跳樓了,因為覺得

當中有所取捨。我們要知道,善業可以得樂果、

痛苦,隔年讓乙跳樓,甲以為就解脫、可以去投

惡業會得苦果,確實相信因果不昧的存在。

胎了。然而並沒有喔,甲還是會滯留在那裡,因

清楚因果不昧的存在之後,或許有人會想,那

為他們已經迷亂了,會認為抓的人不夠,所以要

就一直行善,一直獲得人天之身,不是很好嗎?

多抓一個,乙也會再抓一個,因此,會有越來越

其實並非如此!因為佛經說,身處輪迴裡,就像

多人在那邊跳樓,聚集一堆怨氣在那裡。所以抓

是在火坑、羅剎洲、毒蛇洞裡一樣,其實毫無安

交替並無法真的替代誰,只能讓有修持的上師去

樂可言的。

救度,才能夠解冤。

以天人來說,各位聽過六欲天嗎?欲界、色

所以抓交替的民間傳說,在藏傳佛教看起來不

界、無色界,欲界是六道所居,包含地獄、餓

是那麼正確。大家可以去翻《普賢上師言教集》

鬼、人、畜生、阿修羅、天人。天人的六欲天在

「惡鬼」那一章,裡面提到一個地方死了人之

欲界裡,色界也有天人,無色界也有天人。現在

後,之後就會越死越多人,如果沒有修法去禳

以六欲天來說,六欲天最下面就是四王天,就

解,就會越聚越多、越來越慘。

是四大天王居住之地,四大天王的壽命有多長

為什麼我跟各位說這些呢?因為,不要想要報

呢?他們可以活五百歲。人間50年是他們的一

復誰或想滿足世間欲望而去持咒,或許這樣可以

晝夜,他們同樣是一個月30天,一年12個月,

達到你的目標,可是以轉心四思維來說,佛說暇

這樣可以活五百歲,以公式換算他們的壽命,約

滿人身難得而易壞,而且不能保證我們出生之後

等於人間的九百萬歲。

可以活到一百歲,然後壽終正寢。因為壽命不 58

他們死後去哪裡呢?因為還在六道輪迴裡,基


善知識開示

本上,六道輪迴的眾生,特別是上三道天界的天

佛經說,阿修羅基本上就跟人一樣脆弱,不一

人,死後大都墮入地獄,假設墮地獄的話,一般

定要被砍頭,刺到心臟、砍到大動脈,一樣會

我們講18層地獄,嚴格來講不是18層,是八熱

死,但天人只要頭沒有斷,永遠可以用天界的甘

地獄跟八寒地獄,以樓層來講,八熱地獄一到八

露抹一下、喝一下,就可以恢復如初,天人有這

樓,最輕是一樓,最慘的是八樓,還有一個特

樣的福報。但即使如此,阿修羅也不是常常打敗

別的VIP地獄,是給學密的人專用的,叫金剛地

仗,天人也會被殺掉。

獄,這個不在阿鼻地獄裡。

在忉利天,天人可以活一千歲,人間的一百

我們剛剛講六欲天裡的四天王天,可以活五百

年,是他們的一晝夜,30天一個月,12個月一

歲,第一層地獄名為復活地獄,也是活五百歲。

年,這樣活一千歲。因為欲界六天的壽命與八熱

復活地獄的五百歲怎麼算:就是四天王天的五百

地獄相應,四天王天一生的壽命,是復活地獄的

歲,是第一層地獄的一晝夜,同樣是一個月30

一晝夜;忉利天的一生,是黑繩地獄的一晝夜,

天,12個月是一年,然後活五百歲。

如此類推。

六欲天的第二層是忉利天,忉利天是誰住的? 道教的大神──玉皇大帝(佛經是稱帝釋),他

基本上,六欲天是行善就可以抵達的,不用修 定也沒有關係。那怎麼行善抵達呢?

是33天之主,這個天,是神的意思,意思就是,

行善的時候發心不純正,就很可能會到六欲天

他是主神,統領32個神,所以包含他就是33天。

去。怎麼不純正呢?就是以我慢心為前導的。比

他們會跟阿修羅打仗,阿修羅會從海底飛到忉利

方今天布施的時候,他布施一千,我布施兩千:

天,所以,會先經過四天王天,當四天王被打敗

「怎樣,我比你多!」類似這樣的心態。

後,阿修羅就會到忉利天(也叫三十三天)。 天人是不會生氣的,當他們知道阿修羅打來的

以這種不善、我慢等為前導的心去行布施,所 累積的果,就會讓自己投生到天界去。

時候,怎麼辦?玉皇大帝會帶著他的32位眷屬到

你會說天界很好啊!天界不好嗎?

一個水池,用水洗臉,只要用那個水洗臉,就自

是啊,你可以享受人壽三千六百萬年的福德,

然而然憤怒起來,憤怒之後,天人會以大於阿修

可以在天界享福,但死後就是要下來,這是很慘

羅四倍的身體,率領天兵天將去跟阿修羅打仗。

的一件事,等於只是繞了一個圈,最後還是到地 59


獄去。所以說轉心四思維裡的輪迴過患,就讓我

去忉利天走一下好不好?」難陀當然說好啊。

們知道,即使持咒、行善,假設發心不純正,沒

去忉利天的時候,據說要經過喜馬拉雅山、雪

有真的對輪迴產生出離、厭離心的話,一切的所

山,經過雪山的時候,他們看到一隻狒狒,佛就

作所為,其實只是讓自己墮入地獄而已。

問難陀:「你的妃子跟狒狒,誰比較漂亮?」難

捨貪戀,捨如膠似漆眷屬

陀馬上別過頭說:「當然是我的妃子漂亮。」到 了天界之後,佛陀就在門外,以道教來講,佛陀

我再跟各位講一個佛陀時代的故事。

就是站在南天門外,他讓難陀自己進去,佛陀

各位知道難陀嗎?他是佛陀的堂弟,長得很

說:「你進去繞一圈再出來」。

帥、很莊嚴,他的妃子是當時全印度最美的女

難陀進去後,看到每一個宮殿裡都有一張大

人,這兩人都是癡情種子,非常恩愛。他們愛到

床,每一張大床都有很多天女服侍著一位天子,

什麼程度呢?他們相愛的程度可以用如膠似漆來

玩得很開心。到了最後一座宮殿,他看裡面怎麼

形容,聽起來有點誇張,但真的有這樣的傳說。

只有天女沒有天子,就好奇的進去問:「為什麼

比方難陀有事情必須離開,他的太太就會用口

你們這裡沒有男主人在家?」天女說:「因為佛

水沾在他手上:「這個乾掉之前,你要回來喔!」

陀有一位堂弟叫難陀,因為出家的功德,所以死

同樣地,如果太太要去哪邊,難陀也會用他的口

後會來這邊,我們現在打掃等他到來。」難陀聽

水沾一下:「這個乾掉之前,妳要回來喔!」基

了很開心,當場表明身份,天女們說必須捨棄此

本上,王子跟公主沒事做,就是天天秀恩愛。

身,以天人之身前來方可享福,難陀馬上跑出來

可是有一天,難陀去見佛陀時,佛陀對他說: 「你要出家」。 「我不要出家,為什麼我要出家?我有榮華富 貴、有美麗的妻子,為什麼我要出家?」

向佛稟告自己要好好出家了。 回去的路上,佛陀問難陀:「你的老婆跟天女 比起來怎麼樣?」「啊!就像是拿狒狒比我老婆 一樣。」難陀見異思遷,不愛他老婆,真的出家

據說在佛陀那個時代,出家是不用拿刀子剃髮

了。他每天跟出家眾一樣日行、課誦,外表看起

的,佛只要講:「善來比丘」,對方就現出家相,

來就是一個持戒精嚴的比丘,可是他的心並非要

難陀馬上就變身了。可是難陀並不想出家,僧眾

求解脫,是要求生天道。佛陀就告訴僧團的比

的功課他也不做,所以只現了出家相,但是心沒

丘:「難陀跟你們的志向不一樣,他是要求生天

有出家。佛陀看這樣不行,就跟他說:「我帶你

道的,從現在起,你們不准跟他交談。」於是難

▼多傑喇嘛說;「奪舍法不是只有那洛六法裡才有,這個法門從前在印度很流行。」

60


善知識開示

陀被孤立在僧團之外。但他無所謂,反正人生苦

了,這是一種法門,跟所謂的靈魂出竅很像,但

短幾十年,死了就到天上去了,所以就這樣持戒

不會看到母光明。這個奪舍就是不用再經過一次

混日子。

的輪迴,可以保留這一世的記憶跟修持,只是換

有一天,他看到他的弟弟阿難坐在樹下打坐,

個身體、換個衣服,不斷的這樣修持下去。

想要過去跟他講話。阿難看到哥哥來,趕緊起

這個法很殊勝,但據說已經失傳了,也就是馬

身走掉。難陀大喊:「連親兄弟的你都不理我

爾巴傳給他的兒子達瑪多德之後,並沒有傳給密

了?」阿難說:「這是佛陀的命令,我必須遵守

勒日巴,於是就在藏地失傳了。說是失傳,但其

佛陀的教誡,不能跟你講話。」難陀心想:「沒

實沒有失傳,如果你是一個可以氣入中脈的人,

關係,全世界都不要我,我去天界就好。」佛陀

這個奪舍法據說還是可以自己使用。

看他依舊執迷不悟,這樣下去實在不行啊,有一 天又跟難陀說:「我帶你去地獄走一趟!」

在馬爾巴的傳記裡,達瑪多德要先把自己的身 體用破瓦法進入到鴿子身體,他是先消融、先顯

到了地獄門口,佛陀說你自己進去逛。難陀看

現出自己本尊的形象,然後本尊的形象消融至光

到每一個銅鍋裡面都有被炸、被殺的那些人,看

明,可能就是母光明的境界,然後再用這樣的方

到最後一個銅鍋沒有人,但下面的獄卒一樣在加

式,把自己的神識進入到鴿子的體內,那鴿子就

柴吹火,難陀就很好奇,每個銅鍋裡都有人,為

活過來,而達瑪多德就斷氣了。馬爾巴當時跟他

什麼這裡沒有人?獄卒說:「佛陀的堂弟叫難

說:印度將會有個兒童死掉,你趕快飛去印度,

陀,因為持戒的功德會往生天上,天福享盡就會

用奪舍法進入他的身體,你在印度會有度眾的事

來到這裡,我們在這邊等他。」難陀嚇到了,我

業。

天福都還沒享受,地獄的果報就在這邊等我了,

這隻鴿子飛到火葬場的時候,看到旁邊家屬哭

那個時候,他才真的捨棄了對輪迴的貪戀。馬上

成一團,鴿子飛到屍體旁叩叩叩點頭三下之後,

稟告佛說:「我真的要出家了。」後來,他確實對

鴿子就倒下去,而小孩就活過來了,孩子的家屬

輪迴生起出離心,確實的禪修,七天就證得阿羅

嚇死了,以為是殭屍起來轉身就跑。達瑪多德因

漢果。

為曾隨父親馬爾巴學過一些梵文,馬上說:「不

所以出離心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沒有出離心

要跑、不要跑,我不是殭屍,我是你們的兒子,

的話,看起來像是在持咒、看起來像是在做善

我活過來了。」這家人不疑有他,依然一樣疼愛

行,其實都會成為輪迴之因。

達瑪多德所奪舍的這個兒子。

奪舍法,換個身體修下去 你們聽過帕當巴嗎?就是密勒日巴傳記裡,跟 密勒日巴比試神通那一位大成就者帕當巴桑傑。 有人說帕當巴是達摩祖師,他活了五百多歲。

據說,這個小孩長大後就是帝普巴。惹瓊巴第 三次去印度求的六平等味法門,以及印度教法口 訣,就是從帝普巴那學來的。 以上這個故事,據說是帝普巴自己講給惹瓊巴 聽的。

在佛教剛傳入西藏的時候,他名字叫蓮花戒(音

所以,這個奪舍法會不會顯現母光明,我也不

譯為噶瑪拉希拉)。為什麼叫蓮花戒?因為他內

是很清楚,因為西藏也有死而復生的人,他們會

外兼美,就像蓮花一樣。他是一個有修持的人。

從陰間帶訊息給陽世的人:你們家誰誰誰說,他

大家聽過奪舍法嗎?奪舍法不是只有那洛六法

需要什麼功德,麻煩幫他做哪些功德等等,會這

裡才有,這個法門從前在印度很流行、很容易使

樣帶訊息來的人,應該不能夠是子母光明相合

用的。有人可能天生異稟,隨便借個軀殼就進去

吧!(系列七) 61


噶舉 大小事

尊瑪的日常

無論我遇到誰,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總是: 「你為什麼要當出家人?」

都是善緣的牽引 對於突然冒出這樣的問題,我實在也沒有一個 正確的答案,因為我出家當時,對於「佛法是非 常重要的」、「修行對於此生及來生都有利益」 ……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一無所知的。 那時我的家中沒有困難,與父母兄弟姊妹的相 處也非常和睦,世間種種的困難,我都沒有遭遇 過,所以,對於「處於世間會有各式各樣痛苦, 困難是無止境的」這樣的說法,完全不了解。然 而,在我心中,一直對佛法存有信心,也有想要 修行的想法。 說實在的,不只我一個人,我的絕大多數女性 朋友也是如此,能說出為什麼修行佛法正確理由 的,寥寥無幾。 不丹人大多是對佛法具有虔敬心和信心的。自 小不用父母教,我們自然就會在吉祥的日子裡去 寺廟供養、朝拜、禮敬、持誦瑪尼咒,對禮拜供 養等事,有很好的薰習。因此,首先是我自己的 個性習氣使然,促使了各種因緣的聚合,除了造 就我與佛法之間的善緣,修行的緣起也正好配 合。現在想想,我生在一個具有佛法的國家,是 前世良好的業緣,讓我在今生能有修行佛法的好 機會。捨棄了世間的家人,現在得到了修行機 會,我認為自己真的很有福報及福緣。 所以現在任何人再問我那樣的問題時,我會如 同上面所說的回答:「是業緣的牽引,使我成為 出家人,並來到了這個尼寺。」 62

作者:尊瑪噶瑪凱秋(不丹竹德尼寺) 譯者:當代漢藏佛學院翻譯小組

挑戰自己的極限 作為一個女性出家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 做很多以前不曾做過的工作,還要許下很多的承 諾。比如,出家時首先要剃頭。一般來說,女孩 子最珍愛自己的頭髮。非常保護和愛惜,這是真 的!我碰過一些女性朋友,會對這點說出很多沒 意義的見解,像是:「我對出家有興趣,但要剃 頭就沒辦法了。」也有一些說:「我早上沒辦法 早起。」 但我從沒有覺得這些是困難。我剛出家時,最 大的困難是接待國外來的客人。我在學校是個安 靜的人,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來到寺院立刻要做 自己沒興趣又不喜歡的工作,這是有困難的。但 以寺院組織的角度來看,我本來就該接受寺院指 派的任務。 外國訪客一般會問很多問題,當時我剛出家, 對佛法也不太了解,但他們偏偏會問一些我不知 道或以前沒遇過的問題,然後問題接二連三沒完 沒了,一開始的幾年,我常遇到這樣的小困難, 而他們最常問的第一句就是「你為什麼要出家 呢?」 當我向朋友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我得到的答案 多半是「家裡有困難,所以我出家了」、「我生 病了」,也有些人說:「我的父母分開了」等 等。他們能說出做僧人、尊瑪的很多原因,但不 一定是憶念正法出家的。 近來真正憶念正法出家的人非常少,但我的長 姊是真正對世間的事情生起厭離心,是憶念佛法 而進入正法之門的清淨出家人;我母親的道心更 為強烈,在我小時候睡覺時,母親會做大禮拜、


བཙུན་མའི་མི་ཚེའི་གནས་སྟངས།

མི​ི་སུ་འདྲ་ཞི​ིག་དང་འཕྲད་ཀྱང་ང་ལ་དྲི​ི་བ་དང་པོ​ོ་ནི​ི་ཁྱོ​ོད་ཅི​ིའི​ི་ཕྱི​ིར་བཙུན་མ་བྱས་པ་ཡི​ིན་ཞེ​ེས་འདྲི​ི་ཡོ​ོང་གི​ི་འདུག སྐབས་དེ​ེར་སྐུ་ཉི​ིད་ཀྱི​ིས་དྲི​ི་བའི​ི་ལན་ཡང་དག་ཅི​ིག་རྒྱག་རྒྱུ་གང་

ཡང་མེ​ེད། རྒྱུ་མཚན་ནི​ི། དེ​ེ་སྐབས་ཆོ​ོས་ཞེ​ེས་པ་རྩ་ཆེ​ེན་པོ​ོ་ཞི​ིག་ཡི​ིན་པ་དང་། ཆོ​ོས་བྱེ​ེད་ན་ཚེ​ེ་འདི​ི་ཕྱི​ི་གཉི​ིས་ཀ་ལ་ཕན་ཐོ​ོགས་ཡོ​ོད་མེ​ེད་གང་ཡང་མི​ི་ཤེ​ེས། དེ​ེ་དུས་བདག་ལ་མཚོ​ོན་ན་ནང་

ལ་དཀའ་ངལ་འདྲ་གང་ཡང་མེ​ེད་ཅི​ིང་། ཕ་མ་སྤུན་མཆེ​ེད་ཚང་མ་མཐུན་ལམ་ཟབ་མོ​ོ་ཡོ​ོད། འཇི​ིག་རྟེ​ེན་པའི​ི་དཀའ་ངལ་སོ​ོགས་གང་ཡང་མཐོ​ོང་མ་མྱོ​ོང་། འཇི​ིག་རྟེ​ེན་བྱེ​ེད་སྡོ​ོད་ན་སྡུག་བསྔལ་

སྣ་ཚོ​ོགས་ཡོ​ོད་པ་དང་། དཀའ་ངལ་རྫོ​ོགས་མཐའ་མེ​ེད་པ་ཞི​ིག་ཡོ​ོད་པའང་ག་ལ་ཤེ​ེས། ཡི​ིན་ནའང་སྙི​ིང་ཁོ​ོངས་སུ་ཆོ​ོས་ལ་དད་པ་དང་ཆོ​ོས་བྱེ​ེད་འདོ​ོད་ཀྱི​ི་བསམ་བློ​ོ་ཞི​ིག་རྟག་ཏུ་ཡོ​ོད།

དྲང་པོ​ོ་ཞུས་ན་ང་རང་གཅི​ིག་པུ་མ་ཡི​ིན་པར་ངའི​ི་གྲོ​ོགས་མོ​ོ་མང་ཆེ​ེ་ཤོ​ོས་ཤི​ིག་ཆོ​ོས་བྱེ​ེད་པའི​ི་རྒྱུ་མཚན་ཡང་དག་ཅི​ིག་བཤད་མཁན་དཀོ​ོན་པའི​ི་ཕྱི​ིར་ན་ཤེ​ེས་མཁན་ཆེ​ེས་ཉུང་ཉུང་རེ​ེད།

འབྲུག་གི​ི་མི​ི་མང་ཤོ​ོས་ཤི​ིག་ཆོ​ོས་སེ​ེམས་ཆེ​ེན་པོ​ོ་དང་། ཆོ​ོས་ལ་དད་པ་ཡོ​ོད་མཁན་ཤ་སྟག་རེ​ེད། ལོ​ོ་ན་ཆུང་དུས་ནས་ཕ་མས་བསླབ་མི​ི་དགོ​ོས་པར་དུས་བཟང་སོ​ོགས་ལ་གཙུག་ལག་ཁང་

ལ་མཆོ​ོད་མཇལ་དུ་འགྲོ​ོ་གི​ི་ཡོ​ོད་པ་དང་། ཕྱག་འཚལ་བ་དང་། མ་ཎི​ི་བགྲང་བ་མཆོ​ོད་པ་འབུལ་བ་སོ​ོགས་གོ​ོམས་གཤི​ིས་ཡག་པོ​ོ་ཡོ​ོད། དེ​ེ་དག་ནི​ི་དང་པོ​ོ་ཉི​ིད་ནས་རང་གཤི​ིས་ལ་གོ​ོམས་

ཡོ​ོད་སྟབས་དེ​ེ་དག་གི​ི་རྒྱུ་རྐྱེ​ེན་དུ་མ་ལ་བརྟེ​ེན་ནས་ང་རང་ནང་ཆོ​ོས་དང་འབྲེ​ེལ་བ་ཡག་པོ​ོ་བཟོ​ོས་ཡོ​ོད་པ་མ་ཟད་ཆོ​ོས་བྱེ​ེད་རྒྱུའི​ི་རྟེ​ེན་འབྲེ​ེལ་ཡང་དེ​ེ་རྣམས་ཀྱི​ིས་འགྲི​ིགས་འདུག་སྙམ།

ད་ལྟ་བསམ་བློ​ོ་ཞི​ིག་བཏང་ན། ང་རང་ཆོ​ོས་ལྡན་གྱི​ི་རྒྱལ་ཁབ་ཅི​ིག་ཏུ་སྐྱེ​ེས། ཚེ​ེ་སྔོ​ོན་མའི​ི་ལས་འཕྲོ​ོ་བཟང་པོ​ོ་ཞི​ིག་ཡོ​ོད་པ་ལ་བརྟེ​ེན་ནས་ཚེ​ེ་འདི​ིར་ཆོ​ོས་བྱེ​ེད་རྒྱུའི​ི་གོ​ོ་སྐབས་བཟང་པོ​ོ་བྱུང་

བ་རེ​ེད། འཇི​ིག་རྟེ​ེན་ཕ་ཡུལ་རྒྱབ་ཏུ་བསྐྱུར་ནས་ད་ལྟ་ཆོ​ོས་བྱེ​ེད་རྒྱུའི​ི་གོ​ོ་སྐབས་ཐོ​ོབ་པ་ནི​ི་ང་རང་ཧ་ཅང་བསོ​ོད་ནམས་དང་སྐལ་པ་བཟང་པོ​ོ་ཞི​ིག་ཡི​ིན་པའི​ི་ངོ​ོས་འཛི​ིན་བྱེ​ེད་ཀྱི​ི་ཡོ​ོད། མི​ི་སུ་

འདྲ་ཞི​ིག་གི​ིས་དྲི​ི་བ་དེ​ེ་ལྟར་དྲི​ིས་ཚེ​ེ། ངས་ལན་ནི​ི། གོ​ོང་དུ་བཀོ​ོད་པ་བཞི​ིན་ང་རང་གི​ི་ལས་དབང་གི​ི་རྐྱེ​ེན་གྱི​ིས་བཙུན་མ་བྱས་པ་དང་བཙུན་དགོ​ོན་འདི​ིར་སླེ​ེབས་པ་རེ​ེད་ཅེ​ེས་ལབ་ཀྱི​ི་ཡོ​ོད།

བཙུན་མ་བྱེ​ེད་རྒྱུ་ནི​ི་ལས་སླ་པོ​ོ་ཞི​ིག་རྩ་བ་ནས་མ་རེ​ེད། སྔར་བྱས་མ་མྱོ​ོང་བའི​ི་བྱ་བ་མང་པོ​ོ་ཞི​ིག་བྱེ​ེད་དགོ​ོས་པ་དང་། ཁས་ལེ​ེན་མང་པོ​ོ་ཞི​ིག་ཀྱང་བྱེ​ེད་དགོ​ོས། དཔེ​ེར་ན། རབ་ཏུ་བྱུང་

དུས་ཐོ​ོག་མར་གོ​ོས་ཀྱི​ི་ཚོ​ོན་བསྒྱུར་ཅི​ིང་མགོ​ོའི་ིསྐྲ་གཞར་བ་དེ​ེ་རེ​ེད། སྤྱི​ིར་བཏང་བུད་མེ​ེད་མང་ཤོ​ོས་ཤི​ིག་སྐྲ་ལ་གཅེ​ེས་སྤྲས་སམ་ཞེ​ེན་ཆགས་ཤུགས་ཆེ​ེན་པོ​ོ་ཡོ​ོད། ག་དུས་ཡི​ིན་ནའང་དེ​ེ་

ལ་བདག་པོ​ོ་དང་གཅེ​ེས་སྤྲས་བྱེ​ེད་ཀྱི​ི་རེ​ེད། དེ​ེ་བདེ​ེན་པ་རེ​ེད། ངའི​ི་གྲོ​ོགས་མོ​ོ་ཁ་ཤས་ཐུག་ཕྲད་བྱུང་དུས། ང་རབ་ཏུ་བྱུང་ན་སྤྲོ​ོ། ཡི​ིནའང་སྐྲ་གཞར་ནས་སྤྱི​ི་ཐེ​ེར་བཟོ​ོ་ཐུབ་ཀྱི​ི་མེ​ེད། ཅེ​ེས་དང་། ཡང་ཁ་ཤས་ཀྱི​ིས་ང་སྔ་དྲོ​ོ་སྔ་པོ​ོ་ལང་ཐུབ་ཀྱི​ི་མེ​ེད་ཅེ​ེས་དོ​ོན་མེ​ེད་བསམ་འཆར་མང་པོ​ོ་ལབ་མཁན་བྱུང་སོ​ོང་། ང་རང་ལ་དེ​ེ་ཚོ​ོའི​ི་དཀའ་ངལ་གང་ཡང་བྱུང་མ་མྱོ​ོང་།

ང་བཙུན་མ་གསར་པ་བྱེ​ེད་དུས་ང་ལ་དཀའ་ངལ་ཆེ​ེ་ཤོ​ོས་ནི​ི་ཕྱི​ི་རྒྱལ་གྱི​ི་མགྲོ​ོན་པོ​ོ་ཕེ​ེབས་བསུ་ཞུ་རྒྱུ་དེ​ེ་རེ​ེད། སྤྱི​ིར་བཏང་ང་སློ​ོབ་གྲྭ་ནང་བསྡད་དུས་ཁུ་སི​ིམ་པོ​ོར་སྡོ​ོད་མཁན་ཞི​ིག་ཡི​ིན།

མི​ི་མང་པོ​ོ་དང་འབྲེ​ེལ་བ་བཟོ​ོ་རྒྱུ་དགའ་བོ​ོ་མེ​ེད། ཡི​ིནའང་དགོ​ོན་པའི​ི་ནང་དུ་སླེ​ེབས་ཚར་དུས་སོ​ོ་སོ​ོའི་ིསྤྲོ​ོ་བ་མེ​ེད་པའམ་དགའ་པོ​ོ་མེ​ེད་པའི​ི་ལས་ཀ་གསར་པ་ཞི​ིག་ལམ་སང་བྱེ​ེད་དགོ​ོས་དུས་

ཁག་པོ​ོ་ཚོ​ོར་སོ​ོང་། དགོ​ོན་པའི​ི་སྒྲི​ིག་འཛུགས་དང་གོ​ོང་མའི​ི་བཀའ་བཞི​ིན་ལས་འགན་གསར་པ་དེ​ེ་ངོ​ོས་ལེ​ེན་བྱས་པ་ཡི​ིན། ཕྱི​ི་རྒྱལ་གྱི​ི་མི​ི་སྣ་ནི​ི་སྤྱི​ིར་བཏང་དྲི​ི་བ་མང་པོ​ོ་ཞི​ིག་འདྲི​ི་མཁན་རེ​ེད།

ཁོ​ོང་ཚོ​ོའི​ི་དྲི​ི་བ་ནི​ི་ངས་མི​ི་ཤེ​ེས་པའི​ི་དྲི​ི་བ་དང་། སྔོ​ོན་གོ​ོ་མ་མྱོ​ོང་བའི​ི་དྲི​ི་བ་རྐྱང་རྐྱང་འདྲི​ི་ཡོ​ོང་གི​ི་འདུག གཅི​ིག་རྗེ​ེས་གཉི​ིས་མཐུད་ཀྱི​ི་དྲི​ི་བ་རྫོ​ོགས་མཐའ་མེ​ེད་པ་ཞི​ིག་འདྲི​ི་གི​ི་རེ​ེད། ང་རང་

བཙུན་མ་གསར་པ་ཞི​ིག་ཡི​ིན་པ་དང་། དེ​ེ་སྐབས་ནང་ཆོ​ོས་སྐོ​ོར་གང་ཡང་མི​ི་ཤེ​ེས། ལོ​ོ་ཤས་རི​ིང་ང་ལ་དཀའ་ངལ་ཕྲན་བུ་དེ​ེ་འདྲ་བྱུང་མྱོ​ོང་། ཁོ​ོང་ཚོ​ོའི​ི་དྲི​ི་བ་དང་པོ​ོ་ནི​ི་རྟག་ཏུ་གོ​ོང་དུ་ཞུས་པ་ བཞི​ིན་ཁྱེ​ེད་ག་རེ​ེ་བྱས་ནས་རབ་ཏུ་བྱུང་བའམ་བཙུན་མ་བྱས་པ་ཡི​ིན། ཞེ​ེས་པ་དེ​ེ་རེ​ེད། ངོ​ོས་ནས་ཀྱང་གྲོ​ོགས་མོ​ོ་ཚོ​ོར་དེ​ེ་བཞི​ིན་དྲི​ིས་པས།

ཁོ​ོང་ཚོ​ོས། ང་ལ་ནང་ཚང་གི​ི་དཀའ་ངལ་ཡོ​ོད་ཅེ​ེས་ནང་ཚང་གི​ི་དཀའ་ངལ་ཡོ​ོད་པ་ལ་བརྟེ​ེན་ནས་བཙུན་མ་བྱས་སོ​ོང་ཞེ​ེས་པ་དང། ཡང་ཁ་ཤས་ཀྱི​ིས་ང་ནད་པ་ཡི​ིན་ཞེ​ེས་དང་། ཁ་ཤས་

ཀྱི​ིས་ཕ་མ་ཁ་བྲལ་ཡི​ིན་ཞེ​ེས་ཁོ​ོང་ཚོ​ོ་ལ་རྒྱུ་མཚན་བཤད་རྒྱུ་མང་དག་ཅི​ིག་འདུག གྲྭ་བཙུན་བྱེ​ེད་དགོ​ོས་པའི​ི་རྒྱུ་མཚན་ཡང་དུ་མ་ཡོ​ོད། ཆོ​ོས་གཤའ་མ་དྲན་ནས་རབ་ཏུ་བྱུང་བའི​ི་ངེ​ེས་པ་ མེ​ེད།

དེ​ེང་སང་དངོ​ོས་གནས་ཆོ​ོས་གཤའ་མ་དྲན་ནས་རབ་ཏུ་བྱུང་མཁན་ཆེ​ེས་ཉུང་བ་རེ​ེད། ངའི​ི་སྲི​ིང་མོ​ོ་རྒན་པ་ནི​ི་མོ​ོ་རང་དངོ​ོས་གནས་འཇི​ིག་རྟེ​ེན་གྱི​ི་བྱ་བ་ལ་ཞེ​ེན་པ་ལོ​ོག ཆོ​ོས་ཁོ​ོ་ན་དྲན་

ནས་དམ་པའི​ི་ཆོ​ོས་སྒོ​ོར་ཞུགས་ཡོ​ོད་པའི​ི་བཙུན་མ་ཡང་དག་ཅི​ིག་ཡི​ིན། ངའི​ི་ཨ་མ་ལགས་ནི​ི་དེ​ེ་བས་ཀྱང་ཆོ​ོས་སེ​ེམས་ཆེ​ེ། ང་ཆུང་དུས་ཉལ་བསྡད་དུས་ཨ་མ་ལགས་ཀྱི​ིས་ཕྱག་འཚལ་བ་

དང་། ཞལ་འདོ​ོན་གནང་བ་སོ​ོགས་ཚང་མ་ངས་ཉལ་མལ་ནང་ནས་ཐོ​ོས་ཀྱི​ི་ཡོ​ོད། ངའི​ི་ཨ་མ་ལགས་ནི​ི་སློ​ོབ་སྦྱོ​ོང་བྱེ​ེད་རྒྱུའི​ི་གོ​ོ་སྐབས་མ་ཐོ​ོབ་པས་མོ​ོ་རང་ལས་ཀ་བྱེ​ེད་བཞི​ིན་བྱེ​ེད་བཞི​ིན་རྡོ​ོ་རྗེ​ེ་

གཅོ​ོད་པ་སོ​ོགས་བསླབ་ཀྱི​ི་ཡོ​ོད་པ་ངས་དྲན་གྱི​ི་འདུག

རབ་ཏུ་བྱུང་ཚར་ནས་ཐོ​ོག་མར་ང་ཚོ​ོ་ལ་སྐྱབས་འགྲོ​ོ་སྡོ​ོམ་པ་འབོ​ོགས་ཀྱི​ི་ཡོ​ོད་པ་རེ​ེད། ང་ཚོ​ོ་བཙུན་མ་གསར་པ་བྱེ​ེད་དུས་སྐྱབས་འགྲོ​ོ་སྡོ​ོམ་པ་མ་གཏོ​ོགས་ཐོ​ོབ་མེ​ེད་སྟབས་མི​ི་དགེ​ེ་བ་ 63


念經,我在床上都聽到了。母親她並沒有得到正

是沒有好處的;不管你當下做著什麼事情,都要

式學習的機會,但我記得她會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將它作為主要專注的對象,然後以正知正念順勢

《金剛經》之類的。

行動。」這些教導若常住於心,對心一定有極大

逐步感受到法味

的好處。 真的好好思考的話,會思考到,來寺院修學佛

出家後的我們,首先是被授予皈依戒。在我們

法,並不只是為了使自己愉快地在寺院裡過活,

初學的時候,只會得到皈依戒,老師會先教導我

它是一個真正可以改變自己的機會。對於其中發

們關於應斷捨的十不善業以及要成就的十善業等

生的困難和痛苦,如果欣然接受地去修行,我相

學處。一開始主要學習的是關於寺廟每天的日

信不僅會完成自己的心願,也可以利益到傳承和

修、讀寫和善行等。

眾生。這麼一來,心會很快樂,也能當得起身為

如果是沙彌、沙彌尼,主要是需捨棄「十應

尊瑪的意義。那麼不管去到哪裡,住在哪裡,都

斷」:殺、盜、淫、妄語(以上為四根本罪),飲

會是安樂、喜悅、歡喜的。密勒日巴尊者說:

酒、舞蹈、穿戴花鬘、坐臥高廣大床、非時食、捉

「為了佛法而行苦行,具有無量福德。」為了佛

持金銀。

法而修持難行苦行,將會積聚福德,並不是沒必

剛成為新鮮的尊瑪時,可能會有點辛苦,困難 在於,要同時面對很多新的人、新的地方、新的

要的。這句話深深地鼓舞了我,對我的心也非常 有幫助。

朋友、新的紀律。但是寺廟中要學習和修持的各

一開始到寺院時,寺院的修繕工程很多,同時

種大小事情,是可以漸漸習慣的,我也是以循序

也在興建新的僧舍,所以我們常常要從早忙到下

漸進的方式,慢慢的去習慣這樣的新生活。

午,雖然常處於疲憊中,但卻很開心。為什麼

我們進入殊勝的正法之門後,因為逐步的開始 感受到法味,會覺察到聞思是關鍵。就像阿闍黎

呢?那個時候和很多新朋友一起談天說笑,分享 了許多心裡的話。

世親說的:「持戒具聞思,勝定悉觀修。」我們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寺院只有平靜,總是快

慈愛的導師佛陀宣說了經教三藏,而印度西藏賢

樂沒有痛苦;一旦成為修行人,心就會立刻平

哲著作了論典,初學者們正是要對這些進行聞

靜 , 沒 有 痛 苦 跟 五 毒 煩 惱 …… 這 樣 想 的 人 很

思,也就是,對於聽聞後的義理,要以思所生慧

多,其實不是的。寺院裡是有寂靜和安適,但

不顛倒地思辨清楚,對於經過聞思的真理,要以

是僧人和尊瑪並不都是佛,不是菩薩、女菩

修所生慧去體悟正確的真義。

薩,而是和大家一樣具有貪嗔癡的有情,是在

「你在寺廟開心嗎?」 別人也會問我:「你在寺廟開心嗎?」「成為 尊瑪以後開心嗎?」

三界輪迴的眾生。絕對不是一開始就完美清 淨,馬上就洗心革面是很難的。然而,除了依 止諸勝妙善知識,逐步聞思開始漸次轉變以 外,其實一點都不容易。關於一切困難的根本

如果已經來到了寺院,就不要追隨過去,不要

成因,是依於各人被煩惱束縛不得解脫而產生

希冀未來,只需安住於當下。祜主[堪布 竹清嘉

的,並讓我們顯現出貪欲、憤怒、嗔恚、恐懼

措]仁波切曾教導:「若追憶先前已逝的種種往

等,造成捆綁不能自主。所以自己要能馬上改

事,那是痛苦滋長的因,所以不要去想它們;未

造是很困難的。

來不知會發生什麼,若去計畫未來和揣想未來, 64

至於我到了寺廟之後有什麼樣的感受?那感覺


བཅུ་སོ​ོགས་སྤང་དགོ​ོས་པའི​ི་བསྐོ​ོར། དགེ​ེ་བ་བཅུ་སོ​ོགས་བསྒྲུབ་དགོ​ོས་པའི​ི་བསྐོ​ོར་དགེ​ེ་རྒན་གྱི​ིས་ཐོ​ོག་མར་སློ​ོབ་སྟོ​ོན་གནང་གི​ི་རེ​ེད། གཙོ​ོ་བོ​ོ་ནི​ི་དགོ​ོན་པའི​ི་ཉི​ིན་ལྟར་གྱི​ི་ཞལ་འདོ​ོན་སྐོ​ོར་

དང་འབྲི​ི་ཀློ​ོག་དགེ​ེ་སྦྱོ​ོར་སོ​ོགས་ཀྱི​ི་བསྐོ​ོར་ཐོ​ོག་མར་སྦྱང་དགོ​ོས་པ་དེ​ེ་རེ​ེད།

དགེ​ེ་ཚུལ་ཡི​ིན་ན་གཙོ​ོ་བོ​ོ་དགེ​ེ་ཚུལ་གྱི​ི་སྤང་བྱ་བཅུ་དེ​ེ་སྤང་དགོ​ོས་པ་རེ​ེད། དེ​ེ་ཡང་། རྩ་བའི​ི་ལྟུང་བ་བཞི​ི། སྲོ​ོག་གཅོ​ོད་པ། མ་བྱི​ིན་པ་ལེ​ེན་པ། མི​ི་ཚངས་པར་སྤྱོ​ོད་པ། རྫུན་སྨྲ་བ་དང་།

ཆང་འཐུང་བ། གར་སོ​ོགས། ཕྲེ​ེང་སོ​ོགས། མལ་སྟན་ཆེ​ེ་མཐོ​ོ། དུས་མི​ིན་ཁ་ཟས། གསེ​ེར་དངུལ་ལེ​ེན་པ་བཅས་སྤང་དགོ​ོས་པ་ཡི​ིན་ནོ​ོ། །

བཙུན་མ་གསར་ཞུགས་སྐབས་སུ་དང་པོ​ོ་དཀའ་ངལ་ཕྲན་བུ་རེ​ེ་འབྱུང་སྲི​ིད། གང་ཡི​ིན་ཞེ​ེ་ན་མི​ི་གསར་པ་དང་། ས་ཆ་གསར་པ་གྲོ​ོགས་པོ​ོ་གསར་པ་སྒྲི​ིག་ཁྲི​ིམས་གསར་པ་མང་པོ​ོ་ཚང་

མ་སྡེ​ེབ་གཅི​ིག་ལ་གདོ​ོང་ལེ​ེན་བྱེ​ེད་དགོ​ོས་དུས་ཁག་པོ​ོ་ཡོ​ོད། ཡི​ིན་ནའང་དགོ​ོན་པ་ནང་ལ་སློ​ོབ་སྦྱོ​ོང་བྱེ​ེད་རྒྱུ་དང་སྒོ​ོམ་སྒྲུབ་བྱེ​ེད་རྒྱུ་སོ​ོགས་བྱེ​ེད་སྒོ​ོ་ཆེ​ེ་ཕྲ་སྣ་མང་ཡོ​ོད་པས་རི​ིམ་པས་གོ​ོམས་ ཀྱི​ི་ཡོ​ོད་པ་རེ​ེད། ང་རང་ཡང་ག་ལེ​ེར་འཚོ​ོ་བ་གསར་པ་འདི​ི་ལ་དུས་ཚོ​ོད་རི​ིམ་བགྲོ​ོད་ཀྱི​ིས་ག་ལེ​ེར་གོ​ོམས་སོ​ོང་།

དམ་པའི​ི་ཆོ​ོས་སྒོ​ོར་ཞུགས་ཚར་ནས་ཐོ​ོས་བསམ་བྱེ​ེད་རྒྱུ་ནི​ི་ཤི​ིན་ཏུ་གནད་འགགས་ཤི​ིག་ཏུ་མཐོ​ོང་། གང་ཡི​ིན་ཞེ​ེ་ན། རི​ིམ་པ་བཞི​ིན་དུ་ང་རང་ཚོ​ོས་ཆོ​ོས་ཀྱི​ི་རོ​ོ་མྱང་རྒྱུ་འགོ​ོ་འཛུགས་ཀྱི​ི་

ཡོ​ོད་པ་རེ​ེད།

སློ​ོབ་དཔོ​ོན་དབྱི​ིག་གཉེ​ེན་གྱི​ིས། ཚུལ་གནས་ཐོ​ོས་དང་བསམ་ལྡན་པས། །བསྒོ​ོམ་པ་ལ་ནི​ི་རབ་ཏུ་སྦྱར། །ཞེ​ེས་གསུངས་པ་ལྟར་ལས་དང་པོ​ོ་པ་རྣམས་ལ་ནི​ི། བདག་ཅག་གི​ི་སྟོ​ོན་པ་

བཀའ་དྲི​ིན་ཅན་གྱི​ིས་གསུངས་པའི​ི་ལུང་སྡེ​ེ་སྣོ​ོད་གསུམ་དང་རྒྱ་བོ​ོད་མཁས་གྲུབ་རྣམས་ཀྱི​ི་གསུང་རབ་རྣམས་ལ་ཐོ​ོས་བསམ་བྱེ​ེད་རྒྱུ་དེ​ེ་རེ​ེད། ཐོ​ོས་པའི​ི་དོ​ོན་རྣམས་ལ་བསམ་བྱུང་གི​ི་ཤེ​ེས་ རབ་ཀྱི​ིས་ཕྱི​ིན་ཅི​ི་མ་ལོ​ོག་པར་གཏན་ལ་འབེ​ེབས་དགོ​ོས་པ་ཡི​ིན། དེ​ེ་ནས་ཐོ​ོས་བསམ་གྱི​ི་དོ​ོན་རྣམས་ལ་སྒོ​ོམ་བྱུང་གི​ི་ཤེ​ེས་རབ་ཀྱི​ིས་ཡང་དག་པའི​ི་དོ​ོན་རྟོ​ོགས་དགོ​ོས་པ་རེ​ེད། གཞན་ཡང་ང་ལ་དྲི​ི་བ། ཁྱོ​ོད་དགོ​ོན་པའི​ི་ནང་ལ་དགའ་ཡི​ི་འདུག་གམ། བཙུན་མ་བྱས་ནས་དགའ་པོ​ོ་འདུག་གམ་ཞེ​ེས་དྲི​ིས་སོ​ོང་།

དགོ​ོན་པ་ནང་སླེ​ེབས་ཚར་ན་འདས་པའི​ི་རྗེ​ེས་མ་འབྲང་། མ་འོ​ོངས་པའི​ི་མདུན་མ་བསུ། ད་ལྟའི​ི་གནས་སྐབས་ལ་སེ​ེམས་པ་གཏད་ནས་སྡོ​ོད་ཅེ​ེས་སྐྱབས་རྗེ​ེ་རི​ིན་པོ​ོ་ཆེ​ེས་གསུངས་ཡོ​ོད་

པས་སྔོ​ོན་མའི​ི་བྱ་བ་ནི​ི་འདས་ཚར་བའི​ི་ལོ​ོ་རྒྱུས་སོ​ོགས་ལ་བསམ་བློ​ོ་བཏང་ན་སྡུག་བསྔལ་འཕེ​ེལ་བའི​ི་རྒྱུ་ཞི​ིག་ཡི​ིན་པས་བསམ་བློ​ོ་བཏང་རྒྱུ་མེ​ེད་ཅེ​ེ​ེས་དང་། མ་འོ​ོངས་པར་གང་ཡོ​ོང་གང་ འབྱུང་མི​ི་ཤེ​ེས་པས་མ་འོ​ོངས་པའི​ི་འཆར་གཞི​ི་དང་མ་འོ​ོངས་པའི​ི་སྐོ​ོར་བསམ་བློ​ོ་བཏང་ན་ཕན་ཐོ​ོགས་མེ​ེད་ཅེ​ེས་དང་། ད་ལྟ་བའི​ི་ལས་ཀ་གང་བྱེ​ེད་ལ་གཙོ​ོ་བོ​ོ་དམི​ིགས་པ་གཏོ​ོད་ནས་དྲན་ ཤེ​ེས་ཀྱི​ི་ངང་ནས་བྱ་བ་བྱེ​ེད་དགོ​ོས་ཞེ​ེས་གསུངས་པའི​ི་བཀའ་སློ​ོབ་རྣམས་སེ​ེམས་ལ་བཞག་ན་སེ​ེམས་ལ་ཕན་ཐོ​ོགས་ཆེ​ེན་པོ​ོ་འདུག

དངོ​ོས་གནས་བསམ་བློ​ོ་ཡག་པོ​ོ་ཞི​ིག་བཏང་ན་དགོ​ོན་པའི​ི་ནང་དུ་ཆོ​ོས་བྱེ​ེད་པར་ཡོ​ོང་བ་དེ​ེ་སྐྱི​ིད་པོ​ོ་གཏོ​ོང་རྒྱུ་དང་མི​ི་ཚེ​ེ་དགོ​ོན་པ་ནང་སྐྱེ​ེལ་རྒྱུ་གཅི​ིག་པུ་མ་ཡི​ིན་པར་རང་ཉི​ིད་འགྱུར་

བཅོ​ོས་གཏོ​ོང་བའི​ི་ཆེ​ེད་དུ་ཡི​ིན་བསམ་གྱི​ི་ཡོ​ོད། དཀའ་ངལ་དང་སྡུག་བསྔལ་སོ​ོགས་བྱུང་ནའང་དཀའ་སྡུག་དང་དུ་ལེ​ེན་ནས་ཆོ​ོས་བྱེ​ེད་ན་རང་གི​ི་བསམ་དོ​ོན་འགྲུབ་པ་མ་ཟད་བསྟན་པ་དང་

སེ​ེམས་ཅན་ལའང་ཕན་ཐོ​ོགས་འབྱུང་གི​ི་རེ​ེད་བསམ་པའི​ི་ཡི​ིད་ཆེ​ེས་ཡོ​ོད། དེ​ེ་ལྟར་བྱས་ན་སེ​ེམས་པ་སྐྱི​ིད་པོ​ོ་དང་། བཙུན་མ་བྱས་པའི​ི་དོ​ོན་གོ​ོ་ཆོ​ོད་པ་ཡི​ིན། དེ​ེ་ནས་བཟུང་གར་འགྲོ​ོ་དང་གར་ བསྡད་ཀྱང་བདེ​ེ་བོ​ོ་དང་སྐྱི​ིད་པོ​ོ་དགའ་པོ​ོ་ཡོ​ོད་པ་ཡི​ིན།

རྗེ​ེ་བཙུན་མི​ི་ལས། ཆོ​ོས་ཕྱི​ིར་དཀའ་ཐུབ་སྤྱད་པ་ལ། །བསོ​ོད་ནམས་དཔག་ཏུ་མེ​ེད་པ་ཡོ​ོད། །ཅེ​ེས་གསུངས་ཡོ​ོད་པས་ཆོ​ོས་ཀྱི​ི་ཕྱི​ིར་དུ་དཀའ་བ་སྤྱད་དུས་བསོ​ོད་ནམས་བསགས་པ་མ་

གཏོ​ོགས་དགོ​ོས་མེ​ེད་མ་ཡི​ིན། ཚི​ིགས་བཅད་དེ​ེས་ངའི​ི་ཡི​ིད་འགུལ་ཐེ​ེབས་ཏེ​ེ་ཤི​ིན་ཏུ་ནས་སེ​ེམས་ལ་ཕན་པོ​ོ་ཞི​ིག་བྱུང་།

ང་དང་པོ​ོ་དགོ​ོན་པ་ནང་དུ་སླེ​ེབས་དུས་དགོ​ོན་པ་ནང་ལས་ཀ་མང་པོ​ོ་ཡོ​ོད། གང་ཡི​ིན་ཞེ​ེ་ན། དགོ​ོན་པ་ཉམས་བཅོ​ོས་དང་གྲྭ་ཤག་གསར་པ་མང་པོ​ོ་བཞེ​ེངས་ཀྱི​ི་ཡོ​ོད་སྟབས་ང་ཚོ​ོ་ལས་ཀ་

མང་པོ​ོ་བྱེ​ེད་དགོ​ོས། སྔ་དྲོ​ོ་ནས་ཕྱི​ི་དྲོ​ོ་བར་དུ་དགོ​ོན་པ་གསར་བཞེ​ེངས་ཀྱི​ི་ལས་ཀ་བྱེ​ེད་དགོ​ོས། མཚམས་མཚམས་ཐང་ཆད་ཀྱི​ི་ཡོ​ོད། ཡི​ིན་ནའང་སེ​ེམས་པ་སྐྱི​ིད་པོ​ོ་ཡོ​ོད། གང་ཡི​ིན་ཞེ​ེ་ན། དེ​ེ་ དུས་གྲོ​ོགས་མོ​ོ་གསར་པ་མང་པོ​ོ་ཚོ​ོ་དང་མཉམ་དུ་སེ​ེམས་པ་ལྷོ​ོད་ལྷོ​ོད་བྱས་ནས་སྐད་ཆ་བཤད་རྒྱུ་དང་། གྲོ​ོགས་མོ​ོ་ཚོ​ོས་སོ​ོ་སོ​ོའི་ིསེ​ེམས་ཚོ​ོར་དང་བཞད་གད་ཀྱི​ི་གླེ​ེང་མོ​ོ་མང་པོ​ོ་བཤད་ཀྱི​ི་ ཡོ​ོད།

འགའ་ཞི​ིག་གི​ིས་དགོ​ོན་པ་ནང་ཞི​ི་བ་དང་རྟག་ཏུ་བདེ​ེ་སྐྱི​ིད་ཡོ​ོད་པ་མ་གཏོ​ོགས་སྡུག་བསྔལ་རྩ་བ་ནས་མེ​ེད་པ་ལྟ་བུ་བསམ་པ་དང་། ཆོ​ོས་པ་ཡི​ིན་ནས་བཟུང་སེ​ེམས་ཞི​ི་བ་དང་སྡུག་

བསྔལ་མེ​ེད་པ་ཉོ​ོན་མོ​ོངས་དུག་ལྔ་སོ​ོགས་མེ​ེད་པ་འདྲ་བ་བསམ་བློ​ོ་གཏོ​ོང་མཁན་མང་པོ​ོ་འདུག དེ​ེ་བདེ​ེན་པ་མ་རེ​ེད། དགོ​ོན་པ་ནང་ཞི​ི་བ་དང་བདེ​ེ་སྐྱི​ིད་ཡོ​ོད་དེ​ེ། ཡི​ིན་ནའང་དགོ​ོན་པ་གྲྭ་

ཚང་དུ་སླེ​ེབས་མཁན་གྲྭ་བ་བཙུན་མ་ཐམས་ཅད་སངས་རྒྱས་མ་རེ​ེད།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དང་སེ​ེམས་མ་མ་རེ​ེད། ཚང་མ་སེ​ེམས་ཅན་འདོ​ོད་ཆགས་ཞེ​ེ་སྡང་གཏི​ི་མུག་སོ​ོགས་ཡོ​ོད་

མཁན་ ཁྱོ​ོད་རང་ཚོ​ོ་དང་གཅི​ིག་པ་རེ​ེད། ད་ལྟ་ང་ཚོ​ོ་ཡང་ཁམས་གསུམ་འཁོ​ོར་བའི​ི་སེ​ེམས་ཅན་ཤ་སྟག་རེ​ེད། དང་པོ​ོ་ཉི​ིད་ནས་ཡང་དག་པ་ཡག་པོ​ོ་ཞི​ིག་རྩ་བ་ནས་མ་རེ​ེད། ལམ་སང་འགྱུར་ བཅོ​ོས་བཟོ​ོ་ཐུབ་རྒྱུ་དཀའ་མོ​ོ་རེ​ེད། ཡི​ིན་ནའང་དགེ​ེ་བའི​ི་བཤེ​ེས་གཉེ​ེན་བཟང་པོ​ོ་དག་ལ་བརྟེ​ེན་ནས་རི​ིམ་པ་བཞི​ིན་དུ་ཐོ​ོས་བསམ་འགོ​ོ་བཙུགས་ནས་རི​ིམ་པས་རི​ིམ་པས་འགྱུར་བཅོ​ོས་བཟོ​ོ་

བ་མ་གཏོ​ོགས་ལས་སླ་པོ​ོ་ཞི​ིག་རྩ་བ་ནས་མེ​ེད། རྒྱུ་མཚན་ནི​ི། དཀའ་རྙོ​ོག་ཐམས་ཅད་འབྱུང་བའི​ི་གཞི​ི་རྩ་དེ​ེ་སོ​ོ་སོ​ོ་རང་ཉི​ིད་ཉོ​ོན་མོ​ོངས་པའི​ི་འཆི​ིང་རྒྱ་ལས་མ་གྲོ​ོལ་བ་ལ་བརྟེ​ེན་ནས་བྱུང་བ་ ཞི​ིག་ཡི​ིན་པས་ང་ལ་མཚོ​ོན་ནའང་འདོ​ོད་ཆགས་ཁོ​ོང་ཁྲོ​ོ་ཕྲག་དོ​ོག་བདག་འཛི​ིན་འཇི​ིགས་སྐྲག་སོ​ོགས་ཀྱི​ིས་བཅི​ིངས་ཏེ​ེ་དེ​ེ་དག་གི​ི་གཞན་དབང་དུ་གྱུར་པ་ཞི​ིག་ཡི​ིན། སོ​ོ་སོ​ོ་རང་ཉི​ིད་ལམ་ སང་འགྱུར་བཅོ​ོས་བཟོ​ོ་ཐུབ་རྒྱུ་ཁག་པོ​ོ་རེ​ེད།

ང་དགོ​ོན་པར་སླེ​ེབས་ནས་ཚོ​ོར་བ་ཞི​ིག་ག་རེ​ེ་བྱུང་སོ​ོང་ཞེ​ེ་ན། ཕ་མ་གཅི​ིག་པའི​ི་སྤུན་མཆེ​ེད་མང་པོ​ོ། ནང་ཚང་ཆེ​ེན་པོ​ོ་ཞི​ིག་དང་མཉམ་དུ་བསྡད་པའི​ི་ཚོ​ོར་བ་ཞི​ིག་བྱུང་སོ​ོང་། རྒྱལ་ཁབ་

65


就像是在一個大家庭裡,和很多兄弟姐妹一起生 活那般,來自全國上百個女孩,總是一起吃、一 起住、一起睡、一起工作,就這樣依靠著一個大 家庭的感覺。

的讓我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

寺院日常,免除妄念散亂 寺院的生活一早開始揭開序幕;大約四點半要

這真的非常稀奇。因為有時候一家人要住一起

起床,最先聽到是鑼鼓聲。我們也如同《聖彌

都可能有困難,更何況寺廟這麼多人一起生活,

勒誓願王經》所說:「以大法鼓聲,度眾生苦

這真是非常神奇。

際。」要認真地祈願發願;接著進入大殿開始上

「世界上最快樂的就是修行人!」

午的課誦,全體以悅耳的音調念誦,向根本上師 祈請,並向皈依境、三寶祈請和讚頌,慣例上要

我想是正法的加持吧!我現在瞭解了。修持佛

在大殿進行兩小時的課誦。早課之後的日常行事

法主要在於起心動念和消除內心的惡障。如果說

依次為:課程學習、佛法道歌舞蹈、法會儀軌程

佛陀的「本生傳」教導了什麼?那就是教導我

序、食子酥油花製作、法器吹敲奏;此外還要輪

們:「唯一要做的是淨除心的垢染,如果恆河可

流負責打掃四周環境、擔任廚師、總務、戒律

以洗去惡業的話,恆河裡面的蝦蟹魚等一生都住

師、維那、阿闍黎等各方面執事。

在恆河裡,那麼罪業不就最清淨,善業也最大了

寺院的日常行事讓我們得到庇護,免除妄念和

嗎?」因此要知道,最主要的是去改變內心和清

散亂。每個星期日是環境清潔日。星期一是所有

淨心的垢染。

尊瑪最開心的放假日。這一天不只是放假,尊瑪

從無始輪迴以來,因為不斷串習而貪著世間的 妙欲,放棄俗家是不容易的。但是,出家行者已

們還可以做很多各自想要做的事以及進行自己想 要的學習。

斷除這種染著。大部分的出家行者,都是不會去

修行根本不是我過去所想像的那樣,但如果能

關注和想要獲得財富受用和社會名聲大小的人。

夠如理地去修行佛法,就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和一般世間的追求不同,他們為了根本斷除痛苦

以及解脫,能夠消除內心的各種痛苦。

與煩惱等輪迴的束縛,為了最後能證得最究竟的 果位,而放棄世間的事業。 我想世界上最快樂的就是修行人了,我這麼想

我修行佛法二十多年,最歡喜的是:我心中 常有喜悅。 除了寺院的安排、持守戒律及安住 外,沒有其他的艱難和痛苦,真的好開心。

而且我也直接清楚見到了。但是,在某些人看

重點是依著正法而修行,就像過去祖師所說:

來,修行者可能就是沒有工作,心思常常在施

「寂靜調柔是聽聞的徵兆,無有煩惱是禪修的徵

主、法友和衣食住行上打轉。也有人問過我這方

兆。」立刻做到是困難的。依於佛法聞思後,要

面的問題。

能對治自己心續中的三毒煩惱。雖然沒能夠立刻

不是這樣的。事實上,我們的責任很大。我的

做到,我們也要勤奮精進,要知道,這是關鍵重

根本上師和善知識們教導過:「過去你只想著自

要的。我們確信修持正法要能有利於心相續,在

己一個人,是沒有任何責任的。一個家庭的責任

寂靜的寺院裡修行會讓人生有意義。我想,心中

是父母揹著的。現在來到寺廟裡了之後,妳承擔

沒有擔憂,平靜安樂是最好的。

著很大的責任。妳的心願要廣大,要想著為了一

以上是我個人在寺院生活的一些經驗和想法。

切有情和為了眾生的利益成就。」這樣的教誨真

感恩!噶瑪妙善吉祥合十恭書

66


མཐའ་དབུས་ཀྱི​ི་བུད་མེ​ེད་བརྒྱ་ཕྲག་ལྷག་ཙམ་དུས་རྟག་ཏུ་ཟ་ནའང་མཉམ་དུ་ཟ། བསྡད་ནའང་མཉམ་དུ་བསྡད། ཉལ་ནའང་མཉམ་དུ་ཉལ། ལས་ཀ་བྱེ​ེད་ནའང་མཉམ་དུ་བྱེ​ེད་པ་ལ་བརྟེ​ེན་ ནས་ནང་ཚང་ཆེ​ེན་པོ​ོ་ཞི​ིག་གི​ི་ཚོ​ོར་བ་བྱུང་སོ​ོང་། དངོ​ོས་གནས་ཡ་མཚན་རེ​ེད། གང་ཡི​ིན་ཞེ​ེ་ན་མཚམས་མཚམས་ནང་ཚང་གཅི​ིག་ལའང་མཉམ་དུ་བསྡད་རྒྱུའི​ི་དཀའ་ངལ་ཡོ​ོད། ཡི​ིན་

ནའང་དགོ​ོན་པ་ཞི​ིག་ལ་མི​ི་མང་པོ​ོ་འདི​ི་ལྟ་བུའི​ི་འཚོ​ོ་བ་མཉམ་དུ་སྐྱེ​ེལ་ཐུབ་པ་ནི​ི་ཤིནི ་ཏུ་ནས་ངོ​ོ་མཚར་རེ​ེད། དེ​ེ་དམ་པའི​ི་ཆོ​ོས་ཀྱི​ི་བྱི​ིན་རླབས་རེ​ེད་བསམ་གྱི​ི་ཡོ​ོད་ལ། ད་དུང་ངས་ནང་ཆོ​ོས་

བྱེ​ེད་དོ​ོན་གཙོ​ོ་བོ​ོ་ནི​ི་ནང་སེ​ེམས་འགྱུར་བཅོ​ོས་གཏོ​ོང་དགོ​ོས་པ་དང་ནང་སེ​ེམས་ཀྱི​ི་སྡི​ིག་སྒྲི​ིབ་སྦྱོ​ོང་དགོ​ོས་པ་ཡི​ིན་པ་ཧ་གོ​ོ་སོ​ོང་། དེ​ེ་ཡང་བཅོ​ོམ་ལྡན་འདས་ཀྱི​ིས་སྐྱེ​ེ་རབས་རྣམས་སུ་གང་ གསུངས་ཡོ​ོད་དམ་ཞེ​ེ་ན། སེ​ེམས་ཀྱི​ི་དྲི​ི་མ་སྦྱོ​ོང་དགོ​ོས་པ་མ་གཏོ​ོགས་ཆུ་བོ​ོ་གངྒཱར་བཀྲུས་ཏེ​ེ་སྡི​ིག་པ་དག་ཡོ​ོད་ན། ཆུ་བོ​ོ་གངྒཱའི​ི་ནང་གི​ི་འབུ་སྦལ་ཉ་སོ​ོགས་ཚེ​ེ་གང་པོ​ོར་གངྒཱའི​ི་ནང་སྡོ​ོད་

ཡོ​ོད་སྟབས། སྡི​ིག་པ་དག་ཤོ​ོས་དང་དགེ​ེ་རྩ་ཆེ​ེ་ཤོ​ོས་ཡི​ིན་དགོ​ོས་པ་ལས་དེ​ེ་ནི​ི་མ་ཡི​ིན་ཞེ​ེས་གསུངས་ཡོ​ོད་པས་གཙོ​ོ་བོ​ོ་ནང་སེ​ེམས་བསྒྱུར་དགོ​ོས་པ་དང་སེ​ེམས་ཀྱི​ི་དྲི​ི་མ་དག་དགོ​ོས་པ་ཡི​ིན་

པ་ཧ་གོ​ོ་བྱུང་།

འཁོ​ོར་བ་ཐོ​ོག་མ་མེ​ེད་པ་ནས་གོ​ོམས་པའི​ི་དབང་གི​ིས་འཇི​ིག་རྟེ​ེན་གྱི​ི་འདོ​ོད་པའི​ི་ཡོ​ོན་ཏན་སོ​ོགས་ལ་ཆགས། འཇི​ིག་རྟེ​ེན་ཁྱི​ིམ་ཐབ་སྤང་རྒྱུ་ལས་སླ་པོ​ོ་ཡོ​ོད་མ་རེ​ེད། ཡི​ིན་ནའང་རབ་ཏུ་

བྱུང་བ་ཚོ​ོས་དེ​ེ་དག་སྤངས་པ་ཡི​ིན། རབ་ཏུ་བྱུང་བ་མང་ཆེ​ེ་ཤོ​ོས་ཞི​ིག་ནི​ི་རྒྱུ་ནོ​ོར་ལོ​ོངས་སྤྱོ​ོད་དང་སྤྱི​ི་ཚོ​ོགས་ཀྱི​ི་སྙན་གྲགས་ཆེ​ེ་ཆུང་ལ་ནམ་ཡང་དོ​ོ་སྣང་དང་ཐོ​ོབ་འདོ​ོད་མི​ི་བྱེ​ེད་མཁན་ཞི​ིག་ ཡི​ིན། འཇི​ིག་རྟེ​ེན་ཕལ་བ་དང་གཏན་ནས་མི​ི་འདྲ་བ་ཡི​ིན། ཁོ​ོང་ཚོ​ོས་འཁོ​ོར་བའི​ི་སྡུག་བསྔལ་དང་ཉོ​ོན་མོ​ོངས་པ་སོ​ོགས་འཁོ​ོར་བའི​ི་འཆི​ིང་ཐག་རྩད་ནས་བཅད་དེ​ེ་ཐར་པའི​ི་གོ​ོ་འཕང་འཐོ​ོབ་ སླད་འཇི​ིག་རྟེ​ེན་གྱི​ི་བྱ་གཞག་བློ​ོས་གཏོ​ོང་མཁན་ཞི​ིག་ཡི​ིན།

འཛམ་གླི​ིང་ནང་སེ​ེམས་པ་སྐྱི​ིད་ཤོ​ོས་ཆོ​ོས་པ་རེ​ེད་བསམ་གྱི​ི་ཡོ​ོད་ཅི​ིང་། བསམ་པ་བཞི​ིན་དངོ​ོས་སུ་གསལ་པོ​ོ་མཐོ​ོང་ཐུབ་པ་ཡི​ིན། འགའ་ཞི​ིག་གི​ིས་བསམ་དོ​ོན་ལྟར་ན་ཆོ​ོས་པ་ཚོ​ོ་ལས་

ཀ་མེ​ེད་པར་རྟག་པར་སྦྱི​ིན་བདག་དང་དགོ​ོན་པས་སྤྲད་པ་དེ​ེ་གྱོ​ོན་ཞི​ིང་ཟ་མ་བཟའ་ནས་བསྡད་པའི​ི་བསམ་བློ​ོ་འཁོ​ོར་སྲི​ིད། དྲི​ི་བ་འདི​ི་ང་ལའང་མི​ི་ཁ་ཤས་ཀྱི​ིས་དྲི​ིས་མྱོ​ོང་། དེ​ེ་བདེ​ེན་པ་མ་རེ​ེད། དངོ​ོས་གནས་ང་ཚོ​ོ་ལ་ལས་འགན་ཆེ​ེན་པོ​ོ་ཡོ​ོད། ངའི​ི་རྩ་བའི​ི་བླ་མ་དང་དགེ​ེ་བའི​ི་བཤེ​ེས་གཉེ​ེན་དུ་མས་གསུངས་མྱོ​ོང་། སྔོ​ོན་མ་ཁྱེ​ེད་ལ་རང་གཅི​ིག་པུའི​ི་བསམ་བློ​ོ་དང་ལས་འགན་གང་ཡང་ མེ​ེད། ནང་ཚང་གི​ི་ལས་འགན་ནི​ི་ཕ་མ་གཉི​ིས་ཀྱི​ིས་ཁུར། ད་ནི​ི་དགོ​ོན་པ་ནང་དུ་སླེ​ེབས་ཚར་ནས་བཟུང་ཁྱོ​ོད་ལ་ལས་འགན་ཆེ​ེན་པོ​ོ་ཡོ​ོད། ཁྱོ​ོད་ཀྱི​ི་བསམ་བློ​ོ་རྒྱ་ཆེ​ེན་པོ​ོའི་ིསྒོ​ོ་ནས་སེ​ེམས་

ཅན་ཐམས་ཅད་ཀྱི​ི་ཕྱི​ིར་དུ་བསམ་བློ​ོ་གཏོ​ོང་དགོ​ོས་པ་དང་སེ​ེམས་ཅན་ལ་ཕན་ཐོ​ོགས་བསྒྲུབ་དགོ​ོས་གསུངས་པ་ནི​ི་དངོ​ོས་གནས་ང་ལ་ལས་འགན་ཆེ​ེན་པོ​ོ་ཞི​ིག་ཡོ​ོད་པ་ཧ་གོ​ོ་བྱུང་། དགོ​ོན་པ་ནང་ཉི​ིན་སྔ་པོ​ོ་འགོ​ོ་འཛུགས་ཀྱི​ི་ཡོ​ོད། ཆུ་ཚོ​ོད་བཞི​ི་དང་ཕྱེ​ེད་ཙམ་ལ་ཡར་ལང་དགོ​ོས་པ་རེ​ེད།

དགོ​ོན་པ་ནང་སྒྲ་དང་པོ​ོ་ནི​ི་མཁར་རྔའི​ི་སྒྲ་དེ​ེ་ཐོ​ོས་ཀྱི​ི་རེ​ེད། ང་ཚོ​ོས་ཀྱང་། འཕགས་པ་བྱམས་པའི​ི་སྨོ​ོན་ལམ་གྱི​ི་རྒྱལ་པོ​ོ་ལས་གསུངས་པ་བཞི​ིན། ཆོ​ོས་རྔ་ཆེ​ེན་པོ​ོ་སྒྲ་ཡི​ིས་ནི​ི། །སྡུག་

བསྔལ་སེ​ེམས་ཅན་ཐར་གྱི​ིས་ཤོ​ོག །ཅེ​ེས་སྨོ​ོན་ལམ་བཏབ་དགོ​ོས་པ་བཞི​ིན་སྨོ​ོན་ལམ་རེ​ེ་འདེ​ེབས་ཤི​ིང་། དེ​ེ་ནས་འདུ་ཁང་ནང་དུ་ཚོ​ོགས་ནས་སྔ་དྲོ​ོའི་ིཞལ་འདོ​ོན་འགོ​ོ་འཛུགས་ཀྱི​ི་རེ​ེད།

ཚང་མས་དབྱངས་སྙན་པོ​ོའི་ིཐོ​ོག་རྩ་བའི​ི་བླ་མ་ལ་གསོ​ོལ་འདེ​ེབས། སྐྱབས་ཡུལ་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ལ་གསོ​ོལ་བ་འདེ​ེབས་ཤི​ིང་བསྟོ​ོད་པ་སོ​ོགས་འདོ​ོན་གྱི​ི་ཡོ​ོད། ཆུ་ཚོ​ོད་གཉི​ིས་རི​ིང་

འདུ་ཁང་ནང་དུ་ཞལ་འདོ​ོན་གནང་སྲོ​ོལ་ཡོ​ོད། དེ​ེ་ནས་ཉི​ིན་ལྟར་གྱི​ི་ལས་རི​ིམ་སློ​ོབ་སྦྱོ​ོང་བྱེ​ེད་རྒྱུ་དང་གཞན་ཡང་ཆོ​ོས་ཀྱི​ི་མགུར་མ་འཁྲབ་རྒྱུ་དང་། ཆོ​ོ་ག་ཕྱག་ལེ​ེན། གཏོ​ོར་བཟོ​ོ་དཀར་རྒྱན། འབུད་བརྡུང་དཀྲོ​ོལ་གསུམ་གཞན་ཡང་མཐའ་འཁོ​ོར་གཙང་མ་བཟོ​ོ་རྒྱུ། མ་ཆེ​ེན་དང་གཉེ​ེར་པ། ཆོ​ོས་ཁྲི​ིམས་དང་དབུ་མཛད་སློ​ོབ་དཔོ​ོན་སོ​ོགས་ལས་རི​ིམ་གང་ཅི​ིའི​ི་ཐད་རེ​ེས་མོ​ོས་བྱེ​ེད་

དགོ​ོས་པ་ཡི​ིན། དགོ​ོན་པའི​ི་ཉི​ིན་ལྟར་གྱི​ི་ལས་རི​ིམ་གྱི​ིས་སེ​ེམས་རྣམ་རྟོ​ོག་དང་གཡེ​ེང་བ་ལས་སྐྱོ​ོབ་པ་ཡི​ིན།

རེ​ེས་གཟའ་ཉི​ི་མ་ནི​ི་དགོ​ོན་པའི​ི་མཐའ་འཁོ​ོར་གཙང་མ་བཟོ​ོ་རྒྱུའི​ི་ཉི​ིན་དང་། རེ​ེས་གཟའ་ཟླ་བ་ནི​ི་གུང་སེ​ེང་སྟེ​ེ་བཙུན་མ་ཚང་མས་དགའ་ཤོ​ོས་ཀྱི​ི་ཉི​ིན་ཞི​ིག་ཡི​ིན། དེ​ེ་དུས་གུང་སེ​ེང་གཅི​ིག་པོ​ོ་མ་ཡི​ིན་པར་བཙུན་མ་སོ​ོ་སོ​ོའི་ིསློ​ོབ་སྦྱོ​ོང་དང་རེ​ེ་འདོ​ོད་ལྟར་ལས་ཀ་མང་པོ​ོ་བྱེ​ེད་ཐུབ་པ་ཡི​ིན།

ཆོ​ོས་བྱེ​ེད་པ་ནི​ི་སྔོ​ོན་མ་ངའི​ི་བསམ་བློ​ོ་བཏང་བ་ནང་བཞི​ིན་རྩ་བ་ནས་མ་རེ​ེད། ཆོ​ོས་ཚུལ་བཞི​ིན་བྱེ​ེད་ན་རང་གི​ི་མངོ​ོན་འདོ​ོད་དང་ཐར་པ་ཐོ​ོབ་པ་དང་། སེ​ེམས་ཀྱི​ི་སྡུག་བསྔལ་སོ​ོགས་

སེ​ེལ་ཐུབ་པ་ཡི​ིན།

ལོ​ོ་ངོ​ོ་བཅུ་ཕྲག་གཉི​ིས་ལྷག་ཙམ་ངའི​ི་མི​ི་ཚེ​ེ་ཆོ​ོས་ལ་སྐྱེ​ེལ་བ་ཡི​ིན། ང་ལ་དགའ་ཤོ​ོས་ཤི​ིག་ནི​ི་ང་རྟག་ཏུ་སེ​ེམས་པ་སྐྱི​ིད་པོ​ོ་ཡོ​ོད། དངོ​ོས་གནས་སོ​ོ་སོ​ོའི་ིསློ​ོབ་སྦྱོ​ོང་དང་དགོ​ོན་པའི​ི་སྒྲི​ིག་

ཁྲི​ིམས་བསྲུང་བསྡད་པ་མ་གཏོ​ོགས་གཞན་དཀའ་ངལ་དང་སྡུག་བསྔལ་སོ​ོགས་མེ​ེད་པ་ཧ་ཅང་གི​ིས་སྐྱི​ིད་པོ​ོ་རེ​ེད། གཙོ​ོ་བོ​ོ་དམ་པའི​ི་ཆོ​ོས་བྱས་པ་ལ་བརྟེ​ེན་ནས་ཐོ​ོས་རྟགས་ཞི​ི་ཞི​ིང་དུལ་

བ། སྒོ​ོམ་རྟགས་ཉོ​ོན་མོ​ོངས་མེ​ེད་པ་ཞི​ིག་དགོ​ོས་ཞེ​ེས་གསུངས་ཡོ​ོད་ནའང་ལམ་སེ​ེང་བྱེ​ེད་ཐུབ་རྒྱུ་ཁག་པོ​ོ་རེ​ེད། ཆོ​ོས་ལ་ཐོ​ོས་བསམ་བྱས་པ་ལ་བརྟེ​ེན་ནས་རང་རྒྱུད་ཀྱི​ི་ཉོ​ོན་མོ​ོངས་དུག་

གསུམ་གྱི​ི་གཉེ​ེན་པོ​ོ་འགྲོ​ོ་ཐུབ་པ་ཞི​ིག་དགོ​ོས། དེ​ེ་རྣམས་འཕྲལ་དུ་མ་ཐུབ་ཀྱང་ང་ཚོ​ོས་འབད་བརྩོ​ོན་བྱེ​ེད་དགོ​ོས་པ་ནི​ི་གལ་གནད་ཆེ​ེ་བ་ཞི​ིག་ཏུ་མཐོ​ོང་། ང་ཚོ​ོས་ངེ​ེས་པར་དུ་དམ་པའི​ི་ཆོ​ོས་ བྱས་ནས་རང་རྒྱུད་ལ་ཕན་ཐོ​ོགས་པ་ཞི​ིག་དགོ​ོས་པ་དང་། དབེ​ེན་པའི​ི་དགོ​ོན་པར་ནང་ཆོ​ོས་བྱས་ནས་མི​ི་ཚེ​ེ་དོ​ོན་དང་ལྡན་པ་ཞི​ིག་སྐྱེ​ེལ་རྒྱུ་ཡོ​ོད་པ་དང་། རང་ཉི​ིད་སེ​ེམས་ཁྲལ་མེ​ེད་པར་ སེ​ེམས་ལ་ཞི​ི་བདེ​ེ་ཞི​ིག་བྱུང་ན་ཡག་ཤོ​ོས་རེ​ེད་བསམ་གྱི​ི་འདུག དེ​ེ་རྣམས་ནི​ི་མི​ི་རང་རྐྱང་གི​ི་དགོ​ོན་པར་བསྡད་ནས་ཉམས་མྱོ​ོང་བསམ་ཚུལ་ཙམ་ཡི​ིན་ནོ​ོ། ། བཀའ་དྲི​ིན་ཆེ​ེ། བཙུན་མ་ཀརྨ་མཁས་མཆོ​ོག་དཔལ་མོ​ོ་ནས་བྲི​ིས། 67


塗鴉牆

〈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三

兩千年前的臨終關懷

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發現不知

為了解決並度過臨終這一段時光

從何時開始,身旁的人、認識的人、

會發生的種種問題,於是這時代有了

不熟的人,以及有點關係的人等等,

臨終關懷生死學的研究、臨床的實踐

離去的消息似乎是越來越多且越來越

以及協助度過臨終階段的支援團體。

頻繁。直至這兩年,這樣的消息似乎

從關注生存到注重生命品質,這可以

到達了一個高點,因為新冠疫情的蔓

說是人類進步的體現,但是這並非

延,幾乎每天都能聽到、看到死亡的

二十一世紀才有的新事件。依據佛典

身影,如此普遍、迅疾與靠近到超乎

中的記載,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佛

想像。

陀就已經在踐行臨終關懷的服務。

我在想,死亡的發生,可以說是一 個階段性的句點,暫時性的結束。就 好像是看著電腦關機的過程那樣,各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

種功能停滯一會兒,然後瞬間螢幕轉

蘭陀竹園裡。那時,有一位叫長壽的

黑,這時會發現,空氣中因為少了那

童子,是樹提長者的孫子,他身染重

之前不易察覺的微弱電器運轉聲,而

病。

顯得更為安靜。

當時,世尊聽說長壽童子病了,便

身與心徹底分離的過程一旦啟動,

在一個清晨穿好法衣、手拿著缽,走

其實並不需要花太久的時間去完成。

進王舍城中乞食,然後慢慢走到長壽

然而在還未真正開啟那分離程序之

童子的家。

前,有一段每個人長短不一的過程,

長壽童子遠遠看見世尊,就扶著床

這段時間被稱為臨終。由於多數人缺

想起來。童子對世尊訴苦自己所經歷

乏經驗與知識,因為不知道這段尷尬

的種種病苦的感受,形容到就如《叉

的時間到底要多久,在這個失速的階

摩經》中所描述的一樣,病苦是只增

段應該要做什麼,因此往往不知如何

不減。

是好地備感煎熬。

68

當佛陀得知弟子生病時

世尊說:「童子啊!你應該這麼


修習:對於佛要有堅定不移的清淨正 信,對於法、僧、戒要有堅定不移的 清淨正信。」

貪戀的。 第六、要認識到死亡是必然的,任 何時候都有可能死去。

童子告訴佛陀:「世尊啊!您所說

童子告訴佛陀:「就如世尊您所

的這四種堅定不移的淨信,我現在都

說,我要依這種堅定不移的淨信,且

已經具足了,我經常對於佛陀具有堅

更進一步修習六種明分(智慧)的思

定不移的淨信,對於法、僧也具有堅

想。我其實也都做到了,但是我仍會

定不移的淨信,並且不壞佛陀所說的

擔心:我死了之後,不知我的祖父樹

戒。」

提長者將會怎樣?」

佛陀告訴童子:

這時候,樹提長者告訴長壽童子

你除了依止這四種堅定不移的淨信

說:「你不要顧念我,你現在就好好

之外,還可以更進一步去修習六種成

聽世尊說法,好好思惟憶念法義,

就智慧的觀察思維。

這樣就可以得到永久的好處與安樂

是哪六種呢? 第一、要認識世間的一切物質與精 神現象都是無常的。 第二、要認識到無常變化引發痛 苦。 第三、要認識到因為苦所以沒有主 宰的我存在。 第四、要了解且不要貪著四食: - 麤食:日常茶飯等可以滋養身體 的食物。 - 觸食:感官、對境、心識認知這 三者共同產生的種種感受。 - 意思食:各種願望、意欲、希 望、期待的心理。 - 識食:特指「有取識」,是與染 愛相應的心識,執取著身與心。 第五、要認識到世間一切沒什麼可

啊。」 於是長壽童子說:「我對於一切萬 法,都生起了無常的看法,想著無常 是苦、想著苦即是無我、觀察四食、 想著一切世間不可樂、想著終將死 滅,這些想法沒有間斷的一直在我心 上。」 佛陀告訴童子:「你現在已經自己 授記自己,證得斯陀含果了。」 長壽童子請求佛陀說:「世尊啊! 希望您今天就在我家接受供養吧。」 當時,世尊靜默地答應了。 長壽童子立即備辦各種潔淨甘美的 食物,恭敬供養世尊。世尊用過供養 後,便為童子開示佛法的道理、指導 如何去做、加強信心說明利益、並安 慰鼓勵童子讓他心生歡喜,然後世尊

69


便從座席上起身而離去。

因為愛,所以選擇理性的對待

心我,要想著佛法」,而青年也努力 地依循信念,讓心中因保持著、充滿

從這篇經典的紀錄,我們可以看到

著智慧的認知而無所畏懼甚至歡喜泰

死亡不只是年長者才會面對的事,在

然。這對祖孫,為「修行法眷」這份

經典中,正經歷臨終階段的這位名叫

關係,做出了極為標準的示範。

「長壽」的青年佛子,他的經歷活生 生地體現了死亡的平等性。

在面對生命最後一個重要關頭時, 在世者給予出正確的支持,遠行者也

至於佛陀對這位學佛青年的臨終

能提起正確的心態,這是至關重要

陪伴,從提醒堅定信心開始,進而

的。在我們每人的生命中,我們都身

教導、引導他保持「六種智慧的思

為在世者也將成為遠行者,但是不

維」。這裡可以看到,在佛陀的教導

論是哪一種身份,正確地去愛(慈

中「正確的認知」「如實的認知」是

悲),以及正確的認知(智慧),是

如此的重要。只有真正認識到了事實

佛陀藉由對祖孫倆的臨終關懷,所要

真相,糾纏成結的心才能放鬆,心一

帶給後世佛子的訊息。

旦放鬆不再緊抓不放,身體也將舒坦 安然。 雖然青年告訴佛陀自己有在做功 課,有在努力保持「有智慧的認

原典這麼說:童子,當如是學。 原典出處:《雜阿含經》第1034 經:

識」,但其實內心深處,仍然放不下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

祖父,有著深深的擔心。祖父急忙出

蘭陀竹園。時,有長壽童子,是樹提

來安慰勸告孫子「不要擔心我、要好

長者孫子,身嬰重病。爾時,世尊聞

好憶念佛法」,祖孫兩人示範了一場

長壽童子身嬰重病,晨朝著衣持鉢,

在臨終時該有的真愛表達。

入王舍城乞食,次第到長壽童子舍。

在某些生命的重要時刻,比如臨

長壽童子遙見世尊,扶床欲起……乃

終這樣的階段,做出對對方真正有好

至說三受,如叉摩修多羅廣說,乃至

處、有益處的事,是所有行為的準

病苦但增無損。是故,童子,當如是

則。祖孫兩人縱有相依為命的牽掛與

學,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

不捨,但是因為愛,彼此選擇了理性

聖戒成就,當如是學。

的處理和對待。

70

祖父冷靜地提醒著青年「不要擔

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


hua 四不壞淨,我今悉有,我常於佛不壞 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樂饒益。」 時,長壽童子言:「我於一切諸行

佛告童子:「汝當依四不壞淨,於

當作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

上修習六明分想。何等為六?謂一切

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

行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

常現在前。」

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 童子白佛言:「如世尊說,依四不 壞淨,修習六明分想,我今悉有。然 我作是念:『我命終後,不知我祖父 樹提長者當云何?』」

佛告童子:「汝今自記斯陀含 果。」 長壽童子白佛言:「世尊!唯願世 尊住我舍食。」爾時世尊默然而許。 長壽童子即辦種種淨美飲食,恭

爾時,樹提長者語長壽童子言:

敬供養。世尊食已,復為童子種種說

「汝於我所,顧念且停。汝今且聽世

法,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

尊說法,思惟憶念,可得長夜福利安

去。

71


琴鍵上的幸福 心慧時間 經過了四十多年,我又開始彈琴。

外地行程。好好待在一個地方,生活作息自然穩

大概九歲左右吧,有一天,爸爸把姐姐和我叫

定下來,也就有更多時間和空間來沈澱與吸收。

到跟前,問我們想不想學鋼琴,想學的話,就要

如此,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一邊享用著早

承諾會好好練琴。我們興奮得當然滿口答應。

餐,一邊聽著巴哈的鋼琴曲,心不由自主地隨著

於是家裡出現了一架黑亮亮的鋼琴,也請了老

傾流的音符而飛舞。

師每週來家裡上課。那時還滿喜歡彈琴,有時自

腦海裡突然冒出一句話:「來彈琴吧。」

己一個人可以彈上一下午。不過小孩子總是貪

「好啊,why not。」

玩,有時也偷懶,所以偶爾還是會出現晚上生氣

就這樣,辯論了幾十年的議題,當下沒有任何

的爸爸,盯著自知理虧又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

糾結地取得協議。當天立刻花了一些時間做功

小女孩練琴的畫面。

課,開始去瞭解關於鋼琴的事情(才意識到小時

大約一年之後,因為全家移民而失去了鋼琴和

候爸爸買琴給我們是多麼昂貴的一個決定)。從

鋼琴課。那時因為「出國」的新鮮大事佔據了所

買琴、租琴,到新琴、二手琴,各種可能都考慮

有的注意力,所以也沒覺得難過,總想著以後還

一遍,最後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選項──電鋼

可以再學。到國外繞了一大圈、經歷了很多事,

琴。

再回到台灣時,家裡的經濟情況大不如前,已經

我這個人骨子裡可以說是acoustic(原聲)的

沒有餘裕再供我們學琴。雖然那時年紀也還小,

基本教義派,過去從黑膠唱片過渡到CD就花了

但是家裡的情況是很明白的,所以當時在心裡許

很長的時間來做心理調適。以前聽到「電鋼琴」

了個願:「長大自己工作賺錢的時候,一定要買

會撇嘴,很不屑的。但在不斷琢磨著各種可能和

一架鋼琴。」

條件,特別是家中空間擺放的問題時,體積較小

大學畢業後,領到第一份月薪時,又再想起

的電鋼琴取得了關鍵性的優勢,可以使用耳機而

這件事。但是才剛入社會,有很多事情要面對

不怕要是夜裡發瘋想彈琴時會吵到鄰居更是加

和適應,也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所以買琴的

分,黑馬於是勝出。我想這是年紀大了的好處,

念頭立刻就自動排到遠遠看不到邊的順位上。

不耐糾結又十分務實。

在那之後,工作慢慢越來越忙,在外租屋也免

決定了有信譽品牌的入門基本款(錄音等等什

不了要搬來搬去,光想到要搬鋼琴就讓人頭皮

麼功能通通都不用,我只是要彈琴),第二天就

發麻。眼前的現實永遠都凌駕於願望,就這麼

直接去經銷商店面,看到了實體琴,試彈後就確

過了幾十年。

定了。然後再去專賣琴譜的老牌書店,在肅穆如

最近這段時間,因為全球疫情而取消了所有的

72

殿堂的一排排書架上找到了小時候最後練的那幾


hua 本琴譜,就是個接演續集的概念。回家挪這挪那

力道輕重,去體會呈現出來的不同感受,也試著

把空間騰出來,就等琴送到家了。第二天,二大

模仿自己喜歡的演奏版本的方式去彈奏。如此,

包裝的琴就送到了,還跟管理員借了推車才能搬

三個月來就只彈這三首,但是到現在絲毫不感到

進家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琴架、琴椅組裝

厭倦,每次都興致勃勃地想要去做更多的探險。

好,顧不得滿身大汗,迫不及待地開始彈將起

沒有任何目的,純粹只是因為喜歡而去做一件

來。

事情,讓我能夠在這當中,充分享受每一個片

剛開始,一些初入門的簡單小曲還可以湊合,

刻。即使碰到一些困難,也都是帶著「到底應該

稍微再難一點點的就很不順。畢竟已經這麼多年

怎麼彈呢?」的一種好奇心,去研究指法、拍子

沒有碰琴了,常常得停下來仔細看一下琴譜,才

等等。這種狀態,讓我感到很快樂。

能捉到正確的琴鍵。有種齒輪年久生鏽,突然轉

想到《有限與無限的遊戲》裡有關藝術的主題

動起來嘰嘰嘎嘎的感覺。但即使如此,還是覺得

中談到:「除非在旁觀者中產生創造力,否則藝

很開心。

術不成為藝術。擁有藝術物件者,並不等於擁有

就這樣,想到時就會練一下琴,手指慢慢比較

藝術。」藝術本身並不是一種製成品,而是一種

靈活有力。本來以為會像小時候一樣,喜歡彈小

向前開放的動態,是充滿可能性的創造過程。如

品鋼琴名曲,但是彈著彈著,發現現在的自己反

果在作品中看到了創造本身,那麼就會脫離旁觀

而更喜歡彈小時覺得無趣的小奏鳴曲。印象中,

者的角色,從作品中找到自己,成為了開啟者,

《小奏鳴曲集1》只學過第一首,結果發覺原來

開啟各種的可能性。

還學過三首,於是想應該先把這三首練熟一點, 再去彈新的曲子。

所以,樂譜本身也不是一件藝術製成品。藝術 是發生在音樂家寫作的過程,而樂譜只是一個記 錄。對於這個記錄,如果只是刻板地想要去彈

曲子當中有些小細節不太能確定,上網找到

對、彈快,沒有任何內在的啟發,那麼就算彈奏

了從小朋友到80多歲專業演奏家的許多演奏版

得再精準,也無法稱為藝術。無論彈奏得如何,

本。同樣的樂譜,在不同演奏者的手中,傳達出

在過程當中,如果能夠找到內在的啟迪與驚奇,

了完全不同味道和感受,真的非常神奇。

那麼我們就參與了這項藝術的開放動態。

這給我很大的啟發,在慢慢熟悉指法之餘,也

是這充滿可能的創造性狀態,讓人感到幸福。

開始去留意彈奏的一些微細差別。練習時,有時

因此,在任何事物上、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一

會在兩三個不順的小節停留很長的時間,反覆彈

般人認為的再微不足道的事物,只要能找到屬於

奏間,感受著每一次的差異;有時會嚐試不同的

你自己的創造,幸福──就已經在那裡。

73


尼泊爾壇城24位密宗師 塔姆醫師 的尼泊爾視角 對金剛乘佛教有興趣的人一般都知 道,印度有84位大成就者。

74

爾壇城的人。在他們的推薦下,強調 大乘佛教在尼泊爾壇城有進一步發展

除了金剛乘以外,同時代的印度次

的巨大可能性之後,那些倖存的佛教

大陸北部其他一些教派傳承,也有84

學者、修行人,才決定往尼泊爾壇城

位大成就者之說。

避難。

為什麼幾個不同傳承的大成就者,

今天我們比對「印度84位大成就

都是84位呢?很可能是當時印度次大

者」的名單,和「尼泊爾壇城24位密

陸的人們認為,84是一個吉祥的數

宗師」的名單,會發現至少有四、五

字。24應該是比84小的另外一個吉祥

個名字是相同或相似。從這一點,令

數字,尼泊爾壇城(加德滿都山谷)

人自然聯想到,那瀾陀大學和尼泊爾

就有本地24位著名密宗師的說法。

壇城之前的交往史。

至於尼泊爾這24位密宗師的由來,

尼泊爾壇城的24位著名密宗師,最

有一種說法,是印度那瀾陀大學被伊

早的一位出現於公元11世紀。就像84

斯蘭教徒士兵破壞後,倖存的大部分

位大成就一樣,24位密宗師的生平資

佛教學者、修行人,逃到了尼泊爾壇

料,也是散佚不全的,有些密宗師我

城。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尼泊爾壇城

們只知道他著作的名字,有些密宗師

就變成了世界大乘佛教的中心。

的存在,我們也只能從一些佛教寺院

那瀾陀大學的學者、修行人,為什

的石碑才能確定。其他一些密宗師的

麼選擇尼泊爾壇城,作為他們避難的

資料則比較完整,有幾位密宗師的後

「桃花源」呢?

代,甚至到現在還可以確認。

如果只是單純避難的話,可以去的

這24位密宗師,絕大部分來自加德

地方很多。我認為他們大部分選擇尼

滿都山谷或周圍,其中有些早期的密

泊爾壇城的原因,不只是加德滿都山

宗師,則來自尼泊爾南方一些地區。

谷的地理位置相對與世隔絕,更重要

他們的血統無法確認,因為他們的名

的原因,應該是當時那瀾陀大學跟加

字一般帶有梵文「Vajra(金剛)」

德滿都山谷有所交往,在那瀾陀大學

的字眼,而且每位都姓「Vajracharya

讀書和任教的人們,當中不少是尼泊

(密宗師)」。


從目前知道的資料可以看出,他 們當中有婆羅門血統的和非婆羅門血 統。加德滿都的佛教徒,後來不追究 他們的血統了,因為佛教的基本精神 是反對種姓制度的。不管是什麼血 統,能夠成為密宗師,都是受人們尊 敬的。 這24位著名的密宗師,做出了哪些 貢獻呢? 座落在加德滿都山谷和周圍,早期 影響比較大的幾個佛教寺院,都是由 這些密宗師修建的。佛教寺院是弘揚 佛法的物質基礎。除了佛教寺院,他 們也創造了尼泊爾特色的佛教密宗文 化,尤其是13世紀之後,佛教在尼泊 爾失去國教的地位後,在「讓金剛乘 佛法日常生活化」方面,他們作出了

▲黎拉巴祖師(尼泊爾名Lilavajra,梵文名 Lilapada),是印度84大成就者之一,也是尼 泊爾24位密宗師之首。

很大的貢獻。 這24位密宗師當中,有十位左右曾 到西藏弘揚佛法。此外,尼泊爾國家 有難的時候,比如遭遇多年乾旱、疫 情、敵人的侵略等大問題的時候,國 王也都會尋求他們的指導和幫助。他 們會透過靜坐禪修得到的智慧,告訴 國王,幫助國家,利益黎民百姓。這 樣的事實,也被記錄在尼泊爾的歷史 上。

75


雲書房

总编

做個有福氣的人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很多人讀佛經,心裡常有個疑惑:

「佛住世時我沈淪,佛滅度後我出

「為什麼佛陀時代的學生,根器都那麼

生」,因為福報不夠,我們失去了解脫

銳利,聽佛陀一席話,就能當場開悟、

最佳時機,沒趁佛陀住世時,在佛座前

現證聖果?」

聞法,當場開悟證果。輪迴流轉多世之

佛陀時代,開悟似乎是件很容易的

後,來到了「減劫」的今天,大家的福

事,甚至有佛陀才說到一半、還沒說完

氣越來越薄,徵兆之一是:外在散亂因

就開悟的。

緣極多!

這樣的例子在佛經中極多,男子、女

渙散於外境,渙散於享樂,渙散於爆

子、貴族、勞動者,聽了佛陀開示,許

炸的知識、過多的學習和過剩的資源,

多人當場證得從初果預流果到四果阿羅

這些都讓我們得了「法教厭食症」。疫

漢的聖者果位。到底是說法者佛陀加持

情期間,有時甚至一天有三四位大師在

力大?還是聞法者學生根器利?還是別

線上說法,多到法友可以挑三揀四。

的什麼原因? 如果聖者們是依佛言教而開悟,那我 們今天依佛陀言教的實錄「佛經」而聞 思修,怎麼沒聽到幾個開悟?

「減劫」時代,沒福氣好難修!

一位大師,求一句口訣」的年代相比, 真不知誰比較有福氣?

今天,還有人記得「求法」嗎? 「法」是要去「求」的,解脫大法是

「因為這是『減劫』時代!」有人說。

要以身語意三門全心全意去求的,一旦

白話說,就是沒福氣!

求來,要像命一樣珍惜——今天,知道

只要我們還受緣起力量影響,就會受

或記得這種觀念的人,應該已經不多了

時代大環境的福德所左右。所謂「減

76

這和以前「在雪地走一個月,去求見

吧。

劫」,是相較於「增劫」而言,比起佛

記得,以前我們初學佛法的菜鳥年代

陀時代,今天眾生煩惱重,造的惡業

(不好意思啊,喜歡「想當年」是種老

大,感召的苦難就深重,福德也不斷減

了的徵兆),同行的同學也以「求法」

損,修行人也因障礙多,不容易有成

相勉,身語意三門盡量令上師歡喜,以

就。

創造求法的吉祥緣起。一個法求不得,


痛哭流涕;求到了,歡天喜地,回家卯

「喜心」的修持:要看到、

上了修——這些,幼稚有餘,但對法的

要隨喜、要讚嘆、要感謝

熱切渴慕,想起來仍然感動多年後的自 己。 今天,外因緣的富足,竟造成內因緣 的貧乏。容易得到就不珍惜,就不覺得 要為「無上甚深微妙法」付出什麼代 價。聞法的熱情,物化、量化變成某種 「修道上的唯物」,像包包鞋子那樣收 集 起 來 , 但 沒 打 算 內 化 進 心 裡 …… 於 是,即使聽聞和聖弟子們聽到的同樣教 法,但因為我們這顆心是「漏器、毒 器、覆器」,白話說法是「裂掉的、有 毒的、倒扣的」容器,聽再多,心不轉 化,還是「凡夫一枚」。 不像佛陀時代,人們心思單純,簡單 的值遇佛法僧,專注的聞思修,直接就 開悟了。 所以,這一切都是「時機」不好,我 們生錯時代,不開悟都是「減劫」的 錯?

「減劫」時代,要多做「增益」的事! 「減劫之時,更要做增盛的事!」 這是最近我聽到覺得備受提醒的觀 點,今天「總編雲書房」特別引來供養 大家。 這是一位朋友最近轉述我佛學院時代 的一位師長所說,一聽到,立刻覺得腦 門一開,有種被噹醒的感受。 這位師長直接做了一個建議:「比 如,要多修讚嘆,凡事多看功德面,少 看過患面!」

「多看功德,少看過患」,這不是我 們沒聽過的觀點,卻是我們常忘記的修 持。這樣的修持,就是語言的「增益 法」,它的源頭,來自「心」,心的隨 喜,才能帶來語的讚嘆。 這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裡, 「喜心」的修持,從自己、到所愛的 人、到一般人、到討厭的人、到所有眾 生,打開心眼,永遠看向光面,看到功 德、隨喜功德、讚嘆功德、感謝功德。 因為噶千仁波切和明就仁波切,我才 開始正視「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重要 性;但真要實修時,坦白說,其實有段 時間,我覺得最困惑的,就是「喜心」 的修持。 因為比起「予樂」的慈心,和「拔 苦」的悲心,乃至看起來有點可怕的 「遠離怨親愛憎,常住大平等捨」的捨 心,喜心的修持看起來最「小」、最 「世俗」、最「不厲害」,份量和重要 性,似乎很難和「四無量心」其他三個 相比。 但是跌跌撞撞的修著修著,開始發覺 「喜心」的修持一點都不「小」,它是 打開心量、調柔自心的過程,它看起來 很簡單,但真的去做卻很難,難到讓人 慚愧,終於坦然承認:如果有一天把 「喜心」修好了,饒益眾生這條路,才 有機會從沒福氣的「減劫」,轉為福德 滋潤貴人多,創造自己的「增劫」。

77


是充滿障礙,那都是明顯的福報不足。 還有些比較微細但嚴重得多的,比如開 始「把放鬆和放逸混為一談」、「不修卻 以為是無修」,開始自覺修得很好「於法 有輕慢心」,或對正法、對上師善知識起 疑謗心,在和合的僧團起大嗔心……這 些,都是福德資糧不足的徵兆,會造成修 行停滯、退步乃至產生巨大中斷障,當這 些徵兆現前,都是該好好修福報的時候 了。 累積福德資糧,是直至證菩提都要做的 事,即使是登地菩薩都還是要累積,不只 是初學者才要做,我們這種煩惱熾盛的凡 夫,更是非做不可。岡波巴大師就說: ▲真心隨喜的好話一句,可以給人生命的勇氣,就像傳說中觀音

「雖然積資淨障是本來清淨(本質上沒有

菩薩的甘露,連烤焦的都可以救活。在福報減損的年代,讓我們

什麼要增加、要減少的),但還是要從微

有意識的做「增益」的修持、「喜心」的練習,多隨喜、多讚

細的資糧開始累積。」

嘆、多成全別人的好。圖為文人畫大師溥心畬所畫觀音。日前故

點點滴滴,從一朵花、一杯水、一爐香

宮博物院曾展出「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因此

的供養開始,到守護生命做「無畏施」,

特別引用溥先生所畫觀音。

真心想利他,那就老實修福報 利他,需要福報。

至修持藏傳認為累積福德最佳之道的「獻 曼達」,到究竟的累積福德資糧:修持自 心本性,以開啟佛性中本具的圓滿功德。

修行人需要福報,修行想要有成就要有

這樣勤修身語意的諸行所生善,直到微

福報,要饒益有情、住持正法也要有福

細的善看都看得到,心真的能隨喜了,語

報。沒有福報做起來都會很辛苦。堪布索

真的能讚嘆了,那時,我相信,一個簡單

達吉曾說:「看看學院裡的法師,其實智

的前行法、一句直白的口訣,就能讓行者

慧都差不多,但有福報的,就能長期講經

的心生起無量大歡喜,如佛一樣的上師、

說法。」

善知識,為我們指引心性時,就有機會當

怎樣是福德資糧不足的徵兆?傳統說法

場心開意解,「啊哈,接到球!」——那

會認為,如果你座上很難安住,明明睡很

時,就修行而言,可以算是一個「有福氣

飽、一上座就昏沈,妄念潮湧又無計可

的人」了吧。

施,或者求法、受持大法、親近善知識老

78

到分享法教做「法布施」「法供養」,乃


法訊

化育活動報導.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火宅喻的意義,手把手找重點 修行是在生活中應用佛法,這不只是長者救子的故事,佛陀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一起來找出重點。

時間:2019年02月23日

飾,事實上是在譬喻大乘成佛之道上的體、相、

地點:化育道場

用,佛陀用了很多的詞句形容它,在這裡時間有

修行不是非要在佛堂裡把腿盤起來打坐,不是 這樣,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佛法!所以聞思 修裡,聽聞過後首先要會思考,沒有思就沒有辦 法修。 「火宅喻」不只是長者為了救他兒子的故事, 佛陀講這個譬喻,最後的目的是要帶我們修行。 但我們知不知道佛陀要告訴我們什麼?這才是重 點,這部分就真的要靠我們去思維。 我們來看這個譬喻。長者跟小孩子們說外面有 羊車、鹿車、牛車,孩子們一聽到有他們喜歡的 東西,全都迫不及待的衝出來。長者看到孩子們 都安全出來後,就給他們每人一輛大白牛車。

大白牛種種的莊嚴意義

限沒辦法一項項跟大家講說,在智者大師的《法 華玄義》或《法華文句》裡,對於這一些詞句在 佛法修行上面代表的意義,都有給我們一些提 示。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查詢。

三車喻,譬喻三種修行人個性 三車喻中羊車、鹿車跟牛車,分別用來譬喻三 乘修行。佛陀在經文中,提到用羊車來比喻聲 聞、用鹿車比喻緣覺,以及用牛車來比喻菩薩, 都是有用意的。 因為聲聞眾通常是顧著自己的修行,這一點很 像羊的性格。羊雖然是一大群一起吃草,但碰到 危險的時候,羊就會各自逃竄。在逃的過程中, 羊是沒有能力去理別人的,只顧著自己要趕快逃

經文是這麼說:「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

離險境。佛陀說聲聞眾、阿羅漢們,只顧著自己

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

修行,想到的都是自己要跳脫出三界火宅。這個

又於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

情形就像羊碰到困難、危險的時候只顧著自己逃

絞絡,垂諸華纓,重敷綩綖,安置丹枕。駕以白

命。所以用羊來表示聲聞眾。

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 其疾如風;又多僕從而侍衛之。」

為什麼是用鹿來比喻緣覺呢?緣覺平常也是獨 自一人修行,只不過緣覺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看

整段經文都是在形容大白牛車的莊嚴,而大白

到眾生有危難的時候呢,他會救一下眾生、偶爾

牛車是用來譬喻一佛乘。不是已經有牛車了嗎?

也會度一下眾生,就像鹿一樣。鹿碰到危險的時

為什麼用大白牛車來譬喻呢?事實上有它的意義

候,雖然也是各自逃命,但是牠們有一個特性,

在裡頭。

逃命過程中會時時回頭看牠的同伴,會去關心同

這裡的「白」,主要是比喻我們的法性是清淨 的;這樣的一個白牛,比喻我們清淨本性中的無 分別智跟一切染法不相應。而大白牛的種種裝

伴到底有沒有逃走,不會像羊自顧著逃命,所以 佛陀用鹿是來比喻緣覺眾。 地前菩薩就以牛車來譬喻。牛脾氣很溫和,被 79


▲從《法華經》火宅喻去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佛陀真的是一個大教育家,也因此,智者大師把佛陀的教材及教法整理歸納為 五時八教,廣為流傳在漢傳佛教中,這部分其實是中國佛教非常珍貴的創見。(本圖摘自網路/龍門石窟)

人類用於拉車載人、載貨,所以用牛車來比喻菩 薩有度眾的精神。但是這個牛的力量不夠大,也 只能拉一輛小車而已。

快走反而會慢慢到。 還記得我們講過做功課的時候,如果受過戒的 人最好要搭衣,要用莊嚴慎重的心情搭好衣,再

如果菩薩修行的境界已經是初地以上,已經可

來做功課。因為當我們拿起受戒的那件衣,不管

以見到清淨法性的法身菩薩,就像地藏王菩薩、觀

是受五戒還是受菩薩戒,搭上去的當下就要想自

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等等的大菩薩,他們度眾

己是受過戒的,所以要好好持戒啊。這樣天天不

的意願非常強,而且因為他們的能力很強、很有力

斷的在提醒自己要精進,要往菩薩道上前進。

量,可以一次度很多的眾生,所以佛陀就用大白牛

又譬如念佛的時候,有的人一邊講話一邊撥念

來譬喻,形容牠拉的車就大多了可以坐很多人,而

珠,在這樣的狀態下,念佛到底有沒有入心呢?

且是將這些人度上成佛之道。所以三車喻主要是

還是只在應付一個數字?所以說慢慢念,反而快

用不同車子,形容不同修行者的個性。

快到。也就是說,如果你念的每一句佛號都入心

關於修行者的個性,大家要有一個觀念,就是

了,念多少次不是問題,但是如果你句句不入

聲聞、緣覺二乘人,通常就是欲速自求;自求則

心,天天撥念珠念一、二萬聲,事實上也達不到

不大,只想自己趕快跳脫到三界外,但問題往往

念佛的效果。

是欲速則不達。

慢慢走快快到,關鍵是入心 修行這條路有時候是,慢慢走反而快快到;快 80

所以欲速則不達,自求則不大。當你在修行的 路上只求自己解脫的時候,心量絕對不可能擴 大、智慧絕對不可能增長,這個部分大家要去好 好想想。


法訊

為何一開始不講一乘佛教,謎底揭曉 為什麼要等孩子們全部都到外面來了,已經保 住了生命,佛陀再告訴他們給的是大白牛車?為 什麼不是在火宅裡就跟大家講說,反而跟大家說 有羊車、鹿車跟牛車呢?

智者大師把佛陀一生弘化的教材、教法,用五 時八教來判教。所謂的五時八教,以天台宗來講 五時,就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跟 法華涅槃時。 「華嚴時」主要講的是《華嚴經》的境界,主 要是講給已經修行很久的大菩薩聽。一般聲聞、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火宅裡如果直接講大白

緣覺是如癡如聾,根本聽不懂、完全無法意會。

牛車,這些孩子們根本不懂得大白牛車是什麼。

之後的阿含時,佛陀說四部《阿含經》,主要

就像十年前我告訴你說外面有賓士、寶馬、奧

教化對象是聲聞、緣覺,也就是要羊車、鹿車根

迪,你懂,但是如果說外面有一台可以自駕的汽

器的這些人。

車,你懂它有什麼珍貴嗎?你甚至會覺得「怎麼

講完《阿含經》後,佛陀又把層次提升,進入

可能?怎麼可能有可以自己駕駛的汽車。」可是

方等時,也就是講大乘的方等經典,方就是遍十

現在你已經知道特斯拉了,當然可以理解,但若

方的方,等是平等的等。因為聲聞眾都已得到決

沒有到那樣的程度是沒辦法理解的。所以佛陀在

定不退的信心,於是佛說法時,大、小乘並說,

火宅裡並沒有去解釋大白牛車是什麼,而是趕快

往往在說法中,貶抑小乘,褒讚大乘,以引起鈍

讓孩子們出來。等大家出來了安全了,這個時候

根者恥小慕大,主要是讓聲聞眾的心再擴大。

就算大家來問佛陀什麼是大白牛車,他有時間可 以很圓滿地慢慢的跟大家解釋。 這也是為什麼佛陀一開始,只是講三乘並沒有 說一佛乘,到講《法華經》的時候,才講所謂的

因為阿含時主要講的是二乘人的修行,所以到 了方等時,主要講的是菩薩應該做的修持,這些 經典叫做《方等經》,是大乘經的總稱。所以到 方等時已經有三乘人的分別了。

一乘教法,就是這個原因。《法華經》是在佛陀

接下來進入般若時,佛陀又講了《般若經》。

快入滅前講的,大眾聽聞的因緣成熟了,佛陀這

《般若經》的重點在空性。譬如《般若波羅蜜多

一期弘化真正想要教導大家的是成佛之道,講完

心經》就是《般若經》的核心重點,所以其實講

後不久,佛陀就涅槃了。

的也是空性。

五時八教,佛陀是最偉大的教育家

為什麼佛陀講了《方等》之後再來講《般若》 呢?因為既然有三乘,彼此之間的思想就會有一

其實「火宅喻」中,還有很深的東西可以談。

些對立。佛陀就告訴大家,一切都是空的,不但

大家想想佛陀所用的比喻,不難發現佛陀其實

是人空,法也空!既然人空、法空,不管你是修

是一位非常用心的教育家。他教導娑婆世界眾生

菩薩法還是修二乘法,其實後面的實相都是「空

的時候,是應眾生的根基給予適當的教導。如果

相」,所以沒有什麼好爭的,大家都平等,都是

從這方面著手研究,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研

空。為了打破三乘修行彼此之間的界限,所以佛

究主題。佛陀到底有什麼不同教法?用了哪些不

陀用般若把界限空掉。

同教材?這部分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

般若時講完之後,佛陀進一步把真正這一期示

之前說過天台宗是從《法華經》開展出來的思

現在娑婆世界最重要的目標告訴大家,也就講出

想,所以智者大師真的把《法華經》內容融會貫

了《法華經》,要涅槃前,還講了一部《涅槃

通,做了很好的詮釋,如果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學

經》。所以最後這部分叫做「法華涅槃時」,圓

天台宗的東西,這部分內容是非常精彩的。

滿佛陀一代的教法。(系列十二) 81


歡迎光臨

大願福利社

純淨的呵護

來自尼泊爾高原的羊絨混絲圍巾 (70%喀什米爾、30%絲), 質感輕柔百搭,是春秋季節或 冷氣房的必備時尚小物。 (800~1600元/條)

100% 喀什米爾羊毛

厚織羊毛蓋毯

尺寸:長約150cm.寬約200cm.重630g 定價:14,000元

尺寸:長約140cm.寬約180cm.重650g 定價:18,500元

尺寸:長約145cm.寬約210cm.重830g 定價:18,000元


供佛聖品 推薦您具備供養、 環保意義的好香與好爐

簡約風.木質臥爐 美洲黑胡桃木,良好穩定,抗蝕性強, 中等密度,堅韌硬木。 7~8吋 價格1,000~1200元

不丹香,天然無香精 不丹皇室嚴選香品,遵循千年古法, 融合數十種喜瑪拉雅山區珍貴草藥製成。 樹汁黏合,不添加人工香料及助燃物質, 氣味清新宜人,乃香中極品。

不丹花草香 300元/30支(盒)

工 師手

製作

楚布淨化香 300元/20支(盒)

創古度母香 200元/20支(盒) 奇珍樹材加上紅白檀香、藏紅花、肉寇、 冰片等珍貴材料製成,具有天然香氣,可 避邪除障,帶來吉祥福運。

更多產品,請上化育官網「大願福利社」逕自挑選或來電02-89671018#16黃師姐 pchome商店網址:https://www.pcstore.com.tw/da_yuan/ 劃撥帳號:19778815 戶名: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消費滿1000元免運費 傳真:02-8967-1069


台灣地區 ‧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眾生小舖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因果福利社: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台灣以外地區 (請來信詢問:hy.chung.shen@gmail.com)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

愛的六字真言 (增訂版)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第15世噶瑪巴.卡恰多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傑、第17世噶瑪巴.鄔金欽列

定價:300元

多傑、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施心慧 定價:350元

法王教你做菩薩

崇高之心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由內而外改變世界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320元

定價:390元

就在當下

深藏的幸福

──108則創造更美好未來心要語

──回憶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諾瑪李維

譯者:感恩

英譯:妙悅

定價:500元

定價:399元

因為你,我在這裡

吉祥如意每一天

──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傳記與教言

──大寶法王口訣日曆

作者: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倫多祖古

定價:280元

定價:350元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

慈悲喜捨每一天

──17段「乘願再來」的心願

──讓愛無限延伸的365項修練

作者:米克.布朗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280元

定價:360元

84


上師之師

妙法抄經本1、2

─ ─歷代大寶法王噶瑪巴的轉世傳奇

──心經,三十五佛懺悔文,拔

原著:勉東倉巴仁波切、八蚌欽哲仁波切、堪千創古仁波切

濟苦難陀羅尼經、普賢行願品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隸書寫經: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口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00元~399元

定價:499元

見即解脫

法王說慈悲

──尊聖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大寶法王噶瑪巴西方弘法紀

噶瑪巴傳記與教言

作者:報恩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

定價:360元

定價:380元

師心我心無分別──法王教

除無明闇

你喚醒虔敬心的365則心法

作者:第九世大寶法王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定價:280元

噶瑪巴旺秋多傑 講述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30元

法王說不動佛

恰美山居法1─6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定價:340元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420元~450元

書名:法王說心經

直指明光心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

定價:390元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譯者:施心慧 定價:420元

為什麼不這樣想?

願惑顯智

――大寶法王給迷惑世代的12

──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

堂課

作者:岡波巴大師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釋論:林谷祖谷仁波切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譯者:呂家茵

定價:380元

定價:420元 85


你是幸運的

先幸福,再開悟!

──直指快樂修行的道路

──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

作者: 詠給.明就仁波切、

實修法

艾瑞克.史旺森

作者:措尼仁波切

譯者:林瑞冠

譯者:台灣芬陀利迦編譯小組

定價:360元

定價:460元

自由的迷思

帶自己回家

作者:創巴仁波切

──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

譯者:靳文穎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定價:340元

譯者:妙琳法師 定價:450元

座墊上昇起的繁星

第一時間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讓每個「當下」,成為生命

譯者:施心慧

中的黃金時光

定價:390元

作者:舒雅達(Lama Surya Das) 譯者:項慧齡 定價:380元

長老的禮物

愛與微細身

──「從初發心,到證菩提」都

作者:措尼仁波切

必修的基本功(二版)

口譯: 台灣芬陀利迦翻譯小組、

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金吉祥女

施心慧 定價:399元

定價:380元

醒了就好

禪修的美好時光

──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噶千仁波切教你禪修「止觀」與「生圓」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噶千仁波切

執筆者: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霍博雅

譯者:林瑞冠

定價:390元

定價:420元

覺醒一瞬間

自心伏藏

──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連德禮

定價:290元

定價:399元

86


三乘法教系列1~7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項慧齡 定價:390元~470

行腳

就是這樣

──明就仁波切努日返鄉紀實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釋論 原典:第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讓炯多傑 釋論:國師嘉察仁波切 釋論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360元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攝影:殷裕翔 文字:黃靖雅 定價:480元

四加行,請享用

不枉女身

──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

──佛經中,這些女人是這樣開

作者: 確戒仁波切

悟的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了塵法師、了覺法師

定價:340元

定價:480元

藏密臨終寶典

看著你的心──「證悟的老

──藏傳佛教30則還陽實證暨

狗」巴楚仁波切這樣直指心性

投生淨土指南

原典作者:巴楚仁波切

作者:東杜法王

釋論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譯者:金吉祥女

譯者:林生茂(噶瑪慶烈蔣措)

定價:399元

定價:350元

老和尚給你兩顆糖

壯闊菩提路

──94歲長老仁波切手把手教止觀

作者:吉噶‧康楚仁波切

作者:堪布卡塔仁波切

譯者:呂旻芯

譯者:陳怡妃

定價:350元

定價:350元

最富有的人

雪域達摩

──「一生成就的薄地凡夫」

──聖者帕當巴桑傑的傳記與教言

密勒日巴的道歌與生命故事

英譯者:大衛默克、喇嘛次仁旺都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中譯者:霍博雅

譯者:呂家茵

定價:440元

定價:430元 87


仁波切說二諦

束縛中的自由

──《知識寶藏.二諦》釋論

──阿德仁波切不凡的一生與教

作者: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釋論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作者:阿德仁波切

譯者:陳履安

譯者:多傑圖滇

定價:360元

定價:360元

守護

貴人

──聖度母「生起次第」與「圓

──堪布門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

滿次第」大手印

一生

作者:第九世嘉華多康巴康祖法王

作者:堪布丹巴達吉仁波切

譯者:多傑仁卿喇嘛

譯者:洛珠桑布、呂家茵

定價:380元

定價:380元

歸零,遇見真實

我的未來我決定

──一位行腳僧,1648個「向

──「改變業力,改變未來」的

內朝聖」的日子

解脫心鑰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妙琳法師

譯者:陳易

定價:399元

定價:370元

佛法浩瀚如海, 般若助你到彼岸! 《大般若經》 (一套十冊) (6k精裝本) 譯者:唐‧玄奘大師 編校:眾生文化出版社 定價:15,000元 般若是佛法的中心,更是菩薩行者六度萬行的基礎。 六百卷般若16會的《大般若經》,是佛教經典中最長的經典。 眾生文化本著「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的理念,開闢佛教經典系列叢書, 出版大唐三藏大師翻譯的六百卷成佛寶典《大般若經》。 新式標點、斷句,十次嚴謹校對;字體大而清晰,利於誦讀、供養。 (更多的眾生書籍,請上化育官網查看) 88


〈善報書摘〉

無畏面對死亡 作者:喇嘛梭巴仁波切 譯者:陳易

執著是輪迴背後的主要推動力 決定來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臨終時的執著。正 是因為執著,將我們持續捆縛在輪迴之中——它

列佛像、圖片、佛塔、經書與轉經輪等聖物。接 著,你可以協助臨終者進行見與觸的修持、思惟 的修持、聽聞的修持、禪修的修持、淨除惡業的 修持。

曾一直把我們捆綁在輪迴中,也將使我們持續受

在你的所愛之人呼吸停止時,你可在其耳邊呼

困。除非能夠斬斷輪迴之因,否則我們將會穿戴

喊其上師名號或佛號,將加持物放置於所愛之人

一個又一個的身體,猶如工廠中的生產線一般。

的頭頂,請喇嘛修破瓦法。呼吸停止後數小時至

生與死的最佳策略:五力的修持 死亡時分最能幫助我們的,是一顆良善之心。 透過五力的修持,你將開始修習菩提心,使自己

數日內,可在遺體前供燈、以聖物觸碰遺體,進 行祈請並禪修,例如持誦藥師佛名號或咒語, 讀誦利益亡者的八篇祈願文,念誦〈普賢行願 品〉、〈上師薈供〉,並進行禁飲食齋閉關。

從「我愛執」的心態中剝離,並以菩提心來過生

確認心識已離開身體後,你可以妥善處理所愛

活,並堅定我們對上師的虔敬心。若能做到這一

之人的遺體:在遺體上點灑加持過的種子或水,

點,那麼毫無疑問地,你也能在臨終時修習五

以書寫的咒語來加持身體。喪葬儀式上,則可代

力,進而投生淨土或是獲得暇滿人身。

所愛之人供燈、供花,念誦藥師佛名號或咒語,

協助臨終者是我們的重大責任

以〈普賢行願品〉來迴向。 喪葬儀式後,可以淨罪儀軌來加持骨灰、頭

臨終者會生起善念或是惡念,有很大的程度是

髮、指甲等,以加持後的骨灰來製作擦擦、佛

取決於陪伴者。這是一個很大的責任。臨終者與

像或佛塔。四十九日內,仍可繼續進行藥師佛修

協助者之間 應具有清淨的三昧耶,雙方應屬純

持儀軌,供養寺廟、佛法中心或朋友以進行諸如

淨的同修關係。能為所愛之人提供多少幫助,取

藥師佛的修法,讀誦利益亡者的八篇祈願文,修

決於你此生的修持。

持耶喜喇嘛所造的 〈阿彌陀佛破瓦法〉,修餗

臨終陪伴的要點

供,修持金剛空行火供淨障法或其他火供等等。 (本文摘自《無畏面對死亡》)

臨終前數月至數週,你可將空間佈置莊嚴,陳

(2021年10月眾生文化出版,定價48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措尼仁波切/

佛法即活法,好好活的方法

2 0 2線 1 上三堂課

冬季號

2 0 2 1

冬季號

2 0 2 1

措尼仁波切/ 2021 線上三堂課︱︱佛法即活法,好好活的方法

超越希懼,超越取捨 大圓滿趨入證悟的方法是:智慧從未開始,因此也沒有盡頭。既 然如此,一個人可以不帶接受與拒斥、沒有希望與恐懼,就在當下 體驗到本初的證悟狀態。 大圓滿的本質與大圓滿對證悟的看法有關。大圓滿並不把證悟視 為某個需要獲得的東西,而是打從一開始就已圓滿證悟了。我們在 大圓滿中說的是本初的證悟。對這樣的理解或觀念具有信心之後, 你超越希懼,你超越取捨。成佛是踏上一場英雄之旅,好比是要成 為國王或是女王;但是大圓滿超越佛陀的概念,超越法身或任何關 於成就的概念。 ──本文摘自《圓滿,我來到起點》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 明就仁波切/《心經》實修指引/

向內探索,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