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冬季善報

Page 1

冬季號

2 0 2 0

冬季號

2 0 2 0

明 就 仁 波 切 / 2020 亞 洲 德 噶 佛 法 課 程 ︱︱ 阿毘達磨,佛教的身心科學

直接看見 了知空性的智慧,我們稱之為「般若波羅蜜」。 這種了知空性的智慧,首先必須透過發心,接著透過聽聞教授,並且積聚福德、智慧 資糧才能生起;圓滿佛果也是藉由通達空性的智慧才能獲得。 了知空性的智慧有很多種類,其中有了知「色即空性」、「聲即空性」、「香即空性」、 「味即空性」與「觸即空性」的智慧等。此外,還有了知「眼即空性」、「耳即空性」、 「鼻即空性」、「舌即空性」、「身即空性」的智慧等,世俗名言的數量有多少,與之對 應的般若波羅蜜就有多少。 「道」也是無限的,所以每個道法都有了知其為空性的智慧。果地圓滿的佛陀也有無 量功德──智功德無量與身功德無量。在這無量無數的功德當中,每一個都有證悟空 性的智慧,因此,般若波羅蜜的數量也就無有限量了。 ──本文摘自國師嘉察仁波切著作《直接看見》 ──圖片說明:《風》2020年典美文化插畫銀牌獎.作者施心華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明就仁波切/2020亞洲德噶佛法課程

阿毘達磨,佛教的身心科學 ●噶舉大小事/堪布慈仁覺明

被迫宅在家,正是懺悔、修善好時機


〈善報書摘〉

如是,我能見真實 ──不壞覺醒之密續道(上)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 項慧齡

淨觀,一切現象皆神聖

師或金剛上師、你自己這三種面向,也是非常重 要的。這三個面向相互結合,以此構成金剛世界。

在金剛乘裡,我們開始了解什麼是「淨觀」,

金剛上師其實就是金剛乘法教的真正代言人。

也就是一切現象即為神聖的正知。這種了解源自

即便是闡述金剛乘法教的書籍,也不能獨立於金

於正知正念的修持,或止觀禪修的體驗。

剛上師之外。你必須擁有一位不僅教導你,同時

所有情境都具有淨觀的可能。你從根本上與現

也創造整體環境的上師。上師告訴你真實為何,

象世界打交道,而藉此逐漸了解淨觀。當你與丈

而真實能夠摧毀任何的不實。這是金剛自性的基

夫、妻子、戀人、父親、母親或敵人打交道時,

本邏輯或原則。

當你處理發生在你的生活、甚至宇宙裡的任何事

美妙的虔心把三乘結合在一起。虔心的重點在

情時,你開始了解到這一切都是神聖的。舉例來

於,你的念頭和行為都應該以金剛上師的法教為

說,當你睡著的時候,太陽或許一直不停地照耀

依歸。金剛乘中的全然虔心是指,不執著於小小

著,淨觀則是睜開你的雙眼,醒來迎接陽光。淨

的私人空間。這非常直接了當。你必須放棄那隱

觀是掀開你的窗簾,好讓你能親眼目睹那已然存

密的容身處。

在的陽光。

虔心不只是信任和崇拜,而是對自己帶有一種

光燦與神聖,這兩種特質在金剛乘佛教裡合而

健全的態度。這種健全態度的虔心展現,來自初

為一。這種神聖感來自密續的相續性。當身、

念之前的間隙;它發生在初念之前。每當你有一

語、意同步時,我們就完全處於當下。因為我們

個念頭,例如「柱子」或「天花板」等,這個念

處於當下,所以不得不體驗到本然的溫暖、本然

頭就已經成形。但在你有「柱子」或「天花板」

的如是、本然的燦亮。光明和溫暖,與「真實面

的念頭之前,你有一個敞開的「啊!」

對自己」有關。如果你真實面對自己,如果你處

你藉由自己與金剛上師之間的連結,而能在

於當下,伴隨著身、語、意的結合,某種實相就

一開始就體驗到這份敞開。你發現,身為金剛乘

會開始為你顯現。

的弟子,你開始擁有金剛上師一部分的心,你開

上師,金剛乘法教的真正代言人 在了解「淨觀」之後,了解這個世界有本尊、上

始能在當下瞥見金剛上師的心。不論是怎樣的體 驗,不論是回憶或是確認──「啊!」,你懂的。 ﹙本文摘自《如是,我能見真實》﹚

(2020年12月眾生文化出版,定價470元,請洽各大書局、因果福利社)


【編輯室報告】

慶餘年 最近在等電視新聞報導時,看到一則電視戲劇 廣告,引起我的注意:「留餘慶,慶餘年,自己 的餘年究竟應該做些什麼?」 這是陸劇「慶餘年」的廣告,但我一看就覺 得:咦,這是「觀死無常」的教法呢!

窗,我真心覺得這是法教觀點的「慶餘年」:餘 生每一天,多麼慶幸在佛法中度過! 像這一期《善報》主題「阿毘達磨:佛法的身 心科學」,是明就仁波切第一次講說這部大論, 對佛法觀點的身心和宇宙觀,作清楚的介紹,並

我沒追劇,所以查了一下網路,發覺這是一部

帶我們運用這樣的觀點幫助禪修。這對熟悉法教

穿越劇,講的是一個在現實世界得了重度肌無力

的老同學很有感,連初次接觸的新學生也說好

症的男子,穿越時空重新投生在「慶國」的故

看,值得復習,值得一讀。

事。因為重新得到一次生命,所以每天都是「值

這一期,值得介紹的,還有有幸承蒙噶舉傳承

得歡慶的餘年」,對多出的每一天,用賺到的心

各大寺院堪布執筆相挺的「噶舉大小事」專欄

情歡慶的活著。

中,這次智慧林堪布慈仁覺明寫的「被迫宅在

其實,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我們每天早上睜開

家,正是懺悔、修善好時機」,提醒我們疫情蔓

眼睛看到的,都是「餘生」,「轉心四思維」的

延被禁足這一年,可以好好在家做些累積資糧、

教法提醒我們「人身難得而易壞」、「死時不

淨除罪障的修持,這比沒有疫情的時期,對身

定,死因何其多」,就是這樣啊。

心、對修行更有利益,清宿業、賺福慧,可別浪

不要覺得新年頭講這幹嘛,現在疫情非但沒結

費了!

束,變種病毒還越變越毒,雖然台灣是相對平安

此外,也要向大家報告一個關於分享法寶的新

的福地,但對這樣的觀點其實也有唇齒相依的切

訊息:從2021年1月起,我們將推出「有情分享

身感,正好提醒我們自己:「既然有幸再賺到一

書」系列,翻譯整理當代大德講經說法的法寶,

天,那就運用這一天,做點燦爛的事吧!」

免費結緣流通,歡迎您關注、護持,並申請這系

對我來說,最燦爛的事,是讓依然住世的正法

列分享書聞思修。「有情分享書」一月推出的第

入心,讓自心本有的寶藏現前,隨緣隨份,盡微

一部法寶,是《直接看見:「現觀莊嚴論」裡的

小心力,燃燒餘光做僕人,讓利他不是口頭說

三種智慧》,這是「見解脫」橘寶冠持有者:國

說。

師嘉察仁波切,講解噶舉「五大論」之一的「現

具體來說,就是分享我們接觸的法教訊息,比 如我們把各大具德上師的開示,整理刊登在「善

觀莊嚴論」的釋論,是重量級的法寶,這是我們 在2021年初對您的法供養,敬請受用。

報」,讓您放手邊、放家裡,有空時就讀一篇或 讀幾頁。這些滋養慧命的教言,通向解脫的門

《善報》總編輯黃靖雅 合十

1


2020

冬 網址:https://issuu.com/hwayue

【主題故事】

【善知識開示】

明就仁波切/

噶千仁波切/精選問答錄

2020亞洲德噶佛法課程「阿毘達磨」開示

4

32

35

離諸煩惱,是禪修的展現

阿毘達磨,佛教的身心科學

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開示

佛陀的教導分為三個部分:

〈竹清嘉措心要語〉以大精進做禪修

第一是「經」,第二是「律」, 第三個是「藏」,也就是「阿毘達磨」。

明就仁波切/「四念住禪修」第六堂課

「阿毘達磨」的主要精神,就是去探索一切事物的實相,

觀心是空,拆解妄念組合的幻相

透過探索和了解實相,從中得到智慧, 再進一步將智慧帶入我們禪修中,

明就仁波切/

這就是「阿毘達磨」的精華所在。

「愛在疫情蔓延時」第九~十一堂課

明就仁波切以連續四天的開示,

在不確定中,修安忍與平等

解說佛法觀點的身心科學和宇宙觀, 帶領我們探究實相,融入禪修。

措尼仁波切/修持問答

修持變糟了?其實是進步徵兆!

發行人/孫春華

執行主編/馮淑蓉

發行所/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網址/http://www.hwayue.org.tw

社長/妙融法師

美術編輯/施心華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子信箱/hwayue@gmail.com

總編輯/黃靖雅

文字校對/黃志成

電話/02-8967-1019

郵政劃撥帳號/18268431

封面攝影/亞洲德噶中心

印務發行/黃新創

傳真/02-8967-1069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九八六號中華郵政板橋雜字第189號執照登記雜誌交寄

2

36

43

52


【專欄】 堪布拉布仁波切/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54

噶舉大小事

想清楚再依止,學佛不是衝動消費

被迫宅在家,正是懺悔、修善好時機

堪布拉布仁波切/《岡波巴四法》開示

59

沒有厭離心,法無法成為法 多傑仁卿喇嘛/「修持與生死」開示

觀修百字明,開頂瑞相自然現前

妙融塗鴉牆

68

70

阿毘達磨之驚鴻 62

【法訊】 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74

男女平等成佛,佛陀再三交待

化育道場

化育書院

◎「生圓二次第」11堂必修課,多傑喇嘛教授 時間11/7日-1/16日(每週六)下午1:30-3:30 ◎《恰美山居法1、2》12堂線上導讀課,比丘尼洛卓拉嫫教授 時間:12/20-2021年3/7日(每周日)上午10:00-11:30

◎「空性禪修五次第:他空」十堂深入課程,12/15-2/23每週二晚

3


明就仁波切/2020亞洲德噶佛法課程「阿毘達磨」開示

「阿毘達磨」, 佛教的身心科學 佛陀的教導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是「經」,第二是「律」, 第三個是「藏」,也就是「阿毘達磨」。 「阿毘達磨」的主要精神,就是去探索一切事物的實相, 透過探索和了解實相,從中得到智慧, 再進一步將智慧帶入我們禪修中, 這就是「阿毘達磨」的精華所在。 明就仁波切以連續四天的開示, 解說佛法觀點的身心科學和宇宙觀, 帶領我們探究實相,融入禪修。

主講:明就仁波切 時間:2020年10月8日~11日晚上7:30-9:30 翻譯:妙融法師 圖片提供:台灣、亞洲噶德中心

4


5


明就仁波切/2020亞洲德噶佛法課程「阿毘達磨」開示四之一

要瞭解真相,就不要怕拆解! 「你會發現,到時候這個事物變得好像刮鬍水一樣,噴出來的時候看起來是一大坨, 但是真正看進去的時候,裡面其實都是一個個的小泡泡。」

很高興從今天開始,直到這個週日,我能在這 邊跟大家分享有關「阿毘達磨」的精華。

緣起 「阿毘達磨」:佛陀所說了悟實相的智慧 在整個佛陀的教導當中,分為三個部分:

過一本論典叫做《俱舍論》,作者是世親菩薩。 事實上「阿毘達磨」是佛陀親自所宣說的教 導,當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後,了知了一切萬法 的實相之後,就教導出「阿毘達磨」的內容。經 中記載了佛陀講說「阿毘達磨」的情況,它並不 是在人間、在現實世界中發生的。 佛陀說,阿毘達磨其實是他在天界所宣說的,

第一個叫做「經」,

也就是在33天(或說忉利天)。當時佛陀去見

第二個叫做「律」,

母親,那時天界上百萬的天人、天子、天女們,

第三個叫做「藏」,也就是「阿毘達磨」。

就向佛陀請法,佛陀答應之後,所講出的教法,

「阿毘達磨」就是佛陀教導當中的第三個部

就是「阿毘達磨」。

分,它本身的意思叫做「論」,也可以說是「論 藏」,這是佛陀三種教導的分類當中,非常重要 的一部分。

傳予「智慧第一」舍利弗 當時佛陀雖然在天界教導天人,但也時不時的

「阿毘達磨」的精華、主要的精神是什麼呢?

會回到人間,以持續他色身的運作與化現。也就

它的主要精華,就是去探索一切事物的實相,透

是說,佛陀一邊在天界說法,一邊仍然持續在不

過探索和了解實相,從這樣的探索中得到智慧;

同的地方出現,在人間托缽、生活著。

之後進一步將這些智慧帶入到實際經驗中,帶入

這時,佛陀有一位大弟子叫舍利弗,他知道佛

到我們的禪修以及修行當中,這就是「阿毘達

陀會到哪些地方去,只要佛陀一回到人間,舍利

磨」的精華所在。

弗就會緊緊跟隨,並且請問佛陀:「您在天界的

所以「阿毘達磨」教導的主要目的在哪裡?就

時候,到底都教了什麼呢?」

是要幫助我們生起智慧,而這個智慧,是來自於

就這樣,佛陀在人間的時候,也把「阿毘達

「直接觀察自他的實相」。這裡所說的實相,指

磨」的精華講給舍利弗聽,當然舍利弗是「智慧

的是「自與他的一切實相」,那透過深入一切實

第一」,非常的聰明,於是他很快的了解並吸收

相當中所得到的智慧,能讓我們達到解脫還有證

到「阿毘達磨」的精華,之後舍利弗也教給了他

悟,這就是聞思修「阿毘達磨」主要的目的。

的弟子們。

佛陀在忉利天所教

「阿毘達磨」三大傳承

整個藏傳佛教對「阿毘達磨」的學習,主要是透

6

佛經中,佛陀曾提到「阿毘達磨」,但是你在


主題故事

經典當中卻看不到「阿毘達磨」的具體內容跟教

來。

導。然而在早期巴利文的典籍當中又可以發現,

整個「阿毘達磨」的傳統,是建基於基礎乘,

早期原始佛教,主要有七部「阿毘達磨」的論典。

或者說早期佛教,也可以說原始佛教的基礎之

早期巴利文原始佛教這七部「阿毘達磨」的論

上。

典,被翻譯出來之後,也引申出了非常多有關於

另外一種形式,我們說叫「大乘的阿毘達

「阿毘達磨」的注釋,以及各種論著論文,之後

磨」。大乘「阿毘達磨」,普遍存在於藏傳、漢

就形成了三個「阿毘達磨」的傳承:

傳,還有日本佛教,甚至有部分存在於現在的越

一、上座部:第一個傳承,叫「上座部的阿毘 達磨傳承」。 二、說一切有部:第二個傳承,叫「說一切有部

南佛教當中,都是大乘「阿毘達磨」傳統。 好,到這裡,我們就大概很簡略的介紹了一下 整個「阿毘達磨」的歷史源流。

的阿毘達磨傳承」,這個傳承主要發源於喀什米

接下來,我就要依據《俱舍論》,作一個「阿

爾。後來喀什米爾傳承傳到了西藏,形成了一個

毘達磨」的精華教導。當然我們這四天是不可能

脈絡,聞思學習上以《俱舍論》為主。《俱舍論》

全部都講完,因為傳統上,是要花一年到四年多

就是早期七部「阿毘達磨」論的彙整和精華。

的時間來學習,現在只有四天,所以我會盡我所

我的「阿毘達磨」傳承,就是屬於第二種「說 一切有部」的傳承。 三、大乘:還有一個傳承,傳到了中國,中國

能,很精要、精華的來介紹「阿毘達磨」。

「阿毘達磨」的基道果

也有一些有關於「阿毘達磨」的論著,比如說在

如果我們做一個很精要的歸納整理,整個「阿

中國就有《舍利弗阿毗談論》這部論典翻譯過

毘達磨」可以分為基、道、果三個部分,基就是

7


基礎的基,這三個主題,可說是整個「阿毘達 磨」核心精華的分類整理。 一、基:所謂的基礎是什麼呢?也就是一切萬 物的實相本質;換言之,就是我們自身的本質, 以及這個世界的本質,乃至於整個宇宙的本質實 相到底是什麼,這都是在基的部分要探討的。簡 要來說,就是指一切萬法萬事萬物實相本質。 二、道:第二個要點,是道,道路的道,也就 是說對於這樣一個「能認出實相的種種知識智 慧」,如何地將它帶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帶入到 我們的修行以及經驗中,這就是第二個,這個大 類要探討的叫做道。簡要來說,就是探索萬法實 相本質之後,你將產生智慧,如何將智慧帶到我 們的修行經驗當中?這就是道。 三、果:第三大類,叫做果。果的前面是道,

是指涅槃解脫。

基:「阿毘達磨」的見地 基,有五大類 首先,我要說說有關基的部分。在「阿毘達 磨」的傳統當中,將一切法都歸納到了五個類別 當中,這五大類別是哪五個呢? 一、色法:第一個類別叫做物質,傳統用語叫 做色法。 二、心法:這第二大類別,英文的表述是指主 要的領導,傳統來講叫心王。 三、心所法:第三個類別,比喻來說,就好像 是臣子,或者說是以輔佐、眷屬這樣一種狀態存 在著,傳統上就叫這個類別為「心所」。

這一切的過程,最終要將我們導向結果,這個結

四、不相應行法:第四大類別,傳統名詞就叫

果就是涅槃、解脫、自由。簡要來說,就是最終

不相應行法,這個部分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直接

一切的過程,要將我們導向的就是果,這個果就

白話解釋,就是既不屬於物質、色法,也不屬於

8


主題故事

非物質、非心法。是屬於「既不是色法、也不是

比如說,我們常常會把自身執著為「單一、恆

心法」的這一種類別。

常、真實」的一種存在,這就是一個執著。這樣

針對第四類,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說像時

的執著,就會產生、帶來各種的痛苦。

間。時間,就不屬於物質,是非物質的;但是也

因為這樣的執著,我們就會變得過度敏感,動

不屬於我們的心識,它跟我們的心是沒有關聯的

不動就哭,很容易感到失落,很容易生氣發火,

──像時間這種存在,就是屬於這第四大類不相

又很容易心碎,覺得自己很容易就會融化、飄散

應行法

等等的。

五、無為法:最後第五大類,我們就稱它叫做

任何時候,我們都建立在這個「我」上,一下

無為法。舉個例子,比如說像虛空以及涅槃,這

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的,就產生了各種貪嗔,

都是屬於第五大類無為法。

到哪裡都覺得「誒,我怎麼樣,我怎麼樣」,隨

現在我就要請大家做一個問卷。剛剛我們講到

時都想著這個我。不論我們多麼富有,多麼成

的這五個,你們有多少已經懂得,至少記住這五

功,多麼有成就,仍然帶著這樣的一個執著,而

個大類?(問卷結果出爐)很好,62%的同學都

這樣的執著讓我們產生痛苦。

瞭解。

問題:執著單一、恆常,帶來痛苦 我會再多解說一些。我們所感知到的一切,內

解藥:不對抗、不跟隨,才能自解脫 那我們要怎麼樣,才能解脫這樣一種執著的狀 態?

外的萬相,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等,這

這種情況,就好像我們把自己關起來一樣,自

一切能感知到的外相,都是透過我們的六根識,

己捆縛著自己,把自己放在牢籠當中一樣。那麼

比如說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透過這六個部分而

我們現在要怎麼去打破這樣一種捆縛,打破這個

感知一切萬相;那這一切萬相的基礎是什麼?

牢籠呢?當然,我們無法適用強迫跟勉強的方

事實上所有的基礎,一切物質成分形成的基

式,那要怎麼做到?

礎,「阿毘達磨」裏面就有非常多的數目字,比

好,就像我常常講到的披薩的例子,就是「越

如說五個什麼,三個什麼,八個什麼,六個什

要你不要去想披薩的時候,你就越會想到披

麼,甚至十八個什麼。什麼事情都歸納成有幾

薩」,又或者是,比如說你參加考試的時候,你

種,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歸類清單呢?

越想要記住什麼,越想要考得好,那時你反而越

主要的原因是,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心理狀 態是特別執著的。比如說,我們會特別執著「單 一性」,還有「恆常性」,執著事物真實存在。

覺得腦子一片空白,就什麼都記不住。一般我們 的心理狀態就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如果你說:「我不想要這麼敏感,不想要

9


這樣子的執著」,當你更敏感的去跟這樣一個執

我來說,恐慌症的感覺,就像一塊巨大的石頭,

著對抗的時候,很可能使得這個執著變得更巨

不斷的壓向我。那時候對這種大石頭壓身的感

大;反過來,如果你聽從了這些執著的狀態,這

受,覺得非常真實、非常單一、非常具體、非常

時心就會像瘋猴子一樣,反而會成為了這個執著

強烈,越來越強大。

的奴隸,然後執著就成為了我們的老闆……這些

我學了「阿毘達磨」之後,就將這樣的拆解方

都不是我們希望的,那我們在這裡做什麼呢,我

法運用在面對我的恐慌症上,於是當我實際去分

們要達到自解脫!什麼意思呢?就是自然而然

析拆解我的恐慌的時候,其實這恐慌也有很多小

的、自發的就能夠解脫於這樣的境地。

小的部分組合形成。比如說,當我直接看著我的

那要怎麼樣才能夠真正達到自解脫呢?

恐慌時,我會發現到這個恐慌,其實它帶著心中

在這裡有一個方法,就是我們要更去探索那一

的一些影像,還有你身體上的一些觸感、感受,

切萬物的實相本質,要去探索、去學習、去瞭

以及你心中各種的對話,各種的聲音,以及內心

解,當我們真正能夠去學習、探索、瞭解到這些

深處的某一種信念,一種相信的恐慌,還有是一

實相本質的時候,那麼自然而然的,所有我們對

些習慣,這一切總合起來以後,讓我產生了一些

自身的捆縛,就自然而然能夠解脫掉。我們會更

感知,改變了我一些原先的感知。比如說它改變

快樂、會更有慈悲心、更有覺知,最能夠達到涅

了我眼睛所見,耳朵所聽到的,就好像是戴了一

槃。

個有色的眼鏡,於是你看到的一切都有這麼一種

方法:拆解問題,化整為零,發現真相

顏色;就好像畫畫,特別劃出了一些色彩一樣 的。當我這樣去看進去,這個恐慌,看到它原來

那我們現在要怎麼做呢?

是各種部分所組合而成,這時我就發現這個恐慌

首先我們要如何真正去探索到這些實相,去認

的力量,好像就逐漸的變小了。

識到實相呢?我們首先就要運用的方法就是去拆

所以,我常形容當你這樣去做的時候呢,你會

解。其實,因為無論是你或者是我,甚至這個我

發現到這個事物,變得好像是像刮鬍水一樣,噴

們眼睛裡面的桌子,或者整個房子,包括整個世

出來的時候看起來是一大坨,好像一塊大石頭,

界,它們都是由不同的微小部分,一個個的部分

還很巨大,但是當你真正去看進去的時候呢,裡

所形成組合而成的。所以在這裡呢,為了要能去

面其實都是一個一個的小泡泡。

探索萬物的一個實相本質,所以,我們首先要做

我另外還有一個雲的比喻。就好像我常常旅

的是去「拆解」,把它拆解為它原先的微小部分

行,從飛機上往下看天空的雲,往下看,那個

和狀態。

雲層、雲朵就好像是非常巨大,很堅實,整個

舉例來說,我小時候得過恐慌症,那個時候對

10

雲層就像是地一樣的很厚實,每一個雲都像一


主題故事

個大石頭一樣的,但是當要降落,穿越到 雲層當中時,你就會發現它其實是虛的, 其實是東飄西散的。 所以,也因為這個原因,因為一再的分 析拆解,所以你會發現到在「阿毘達磨」 當中,往往是立出一個主題名稱之後,在 一個大綱之下,再作細分,比如說在它的 次一級,它會有副標,然後副題,再一直 往下分,一層一層的分下去。這也是為什 麼很多人學「阿毘達磨」之後,覺得特別 繁瑣,就是特別無聊。 其實,在開心禪第三階專門講智慧的內 容當中呢,就涵蓋了「阿毘達磨」的精華 教導,因為開心禪第三階裡面,我們講到 的多數、無常、緣起,這些內容也都是 「阿毘達磨」當中在探討、討論的。

一切現象,分五大類 所以,仁波切在這裡要再做個問卷,各 位同學,您有多少人已經上過第三階開心 禪?如果上過,請點擊「是」,沒有的就 點擊「不是」。所謂的開心禪,剛剛提到 它是整個德噶禪修社群裡面禪修的一個次 第課程,這個開心禪的禪修次第有三階: 一、二、三階,後面還有五階解脫道,所 以總共有八個次第,這八個次第,就涵蓋 了佛法的精華,有47%的同學,已經上過 到第三階開心禪的。 所以,我可能之後都必須要講到這個不

11


同的分類,就是幾種幾種的各種分類這些數目,

第五個大類,叫做無為法,無為法是以恆常為

以及其中的內容。

基礎,立基在恆常之上。屬於這個類別當中的,

一、色法

基本上它是沒有任何的因,也沒有任何的緣,也

首先,第一種,就是剛剛提過的五大類別當中 的第一個,也就是「色法」。 我們能夠感知到的這一切萬法,基本上都是 由色(物質)所形成的,在這裡就是指各種「微 塵」,也可以說是各種的粒子,也就是物質最微 小的單位所組合而成的。 二、心法 第二大類,就像主人或者是老闆,就是指心, 也可以說是我們的意識,它可以說是一切的主宰

不會有任何的果,也可以說它就是一種恆常的狀 態,那麼這一類別的內容呢,就是屬於無為法。 比如說像虛空,還有涅槃,都是在這個類別中 的。

第一大類,色法 接著我講第一大類,就是「色法」。換句話 說,也就是我們能感知到的對境。 在色法當中,又分為有十個,但這十個裡面有

了。

五個是屬於外在的,有五個是屬於內在的色法,

三、心所法

就是外在的五個色法,內在的五個色法,事實

第三大類,專有名詞上我們叫心所。剛剛「心

上,並不是外面五個、內在五個,其實是六個,

法」說的心,是一個主人、老闆;那麼「心所」

但是因為這第六個無法用我們的眼睛去感知到去

呢,就像眷屬,像周圍的親眷一樣的存在狀態。

認知到,它非常微細,所以這實在是非常難以去

那麼心所它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介於色法

說明解說,這個第六個呢,我們就暫時放下。那

跟心之間,也可以說是物質跟心之間,溝通互動

我們主要談的是,可被感知到的這五個內外的色

的一個中間者,所以也可以說,它是介於主體跟

法。

客體之間,運作的中間溝通者。 四、不相應行法

(一)色:比如說,首先我們的眼睛所能看到 的就是顏色跟形狀,然後我們知道我們沒有辦法

第四個,叫做「不相應行法」,這個不太好瞭

去看到氣味、沒有辦法看到味道,沒有辦法看到

解。但是我剛剛也跟大家舉過的一個例子,比如

重量,也沒有辦法看到聲音,我們的眼睛所能看

說時間、名字或者是「無常」等,它們都並不是

到的,能見到的唯有形狀跟顏色。

屬於心,也並不是屬於色法物質;也就是說它們 既不是色法物質,也不是純心識,所以就是不屬 於這兩者的,都會被歸類在「不相應行法」當中。 五、無為法

12

(二)聲:耳朵也只能聽到聲音,我們無法用 耳朵去看到色相,去聞到氣味或嘗到味道。 (三)香(氣味):那麼對於鼻子呢,我們能 夠感知到的就是氣味,我們無法透過鼻子去感知


主題故事

到色相,聲音或者身體的感觸啊等等,這些是辦

為蘋果,因為比如說你眼前看到的一幕,它也是

不到的,它就只能感知到氣味。

有形狀顏色呀,那它就不是蘋果;或者說你單就

(四)味:然後是我們的舌頭,舌識只能嘗到 的是味道。當然其他的感官沒有辦法去經歷到。 (五)觸: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它能感知到 的就是觸覺,包括輕重冷熱粗細。但是,身體就 不可能去見到色相、聽到聲音等等。

五種色法聯手,才有「蘋果」

氣味來看,也不是蘋果;就輕重觸感來看,也不 是它的味道;而味道也不是蘋果。 但是,當這五個合作、整合在一起之後,我們 就會說:「哦,這是蘋果。」

三種真實:多數、和合、無常 因此,當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不斷去用拆解的

好,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們拿著一顆蘋果的

方式看待外相的時候,就會對所有的事物有著更

時候,對於這個蘋果,首先你就能透過眼睛去看

深的瞭解或者更清晰的認識。這樣的方式,能幫

到它的形狀跟顏色,你能感知到它的輕重以及粗

助我們去減除掉原先的許多錯誤的感知、錯誤的

細觸感;拿近鼻子,還可以聞到蘋果的氣味;咬

認識,讓我們減少外向的執著感。

它一口,還會嘗到它的味道;品嘗的時候,你可 能發出一些聲音,也會聽到吃蘋果的聲音。

所以,這裡我們就會發現有三個重點,或者是 三個觀念:一、多數;二、因緣和合;無常。

所以我們對於這個蘋果的認識跟認知呢,其實

一、多數:第一個就叫做多數,也就是任何的

就取決於以上這些剛剛所說的各種不同的感知所

一個事物,它的發生跟形成,都是由各個多數的

合成的。這一切整合起來之後,就在我們心中,

部分所組合。

產生了一個認識,就給它一個名稱,就說這個東 西是叫蘋果。 在這樣一個蘋果上面,我們就會看到,它是由 至少五個部分所聚合起來,才形成了蘋果這樣的 一個東西。我們會說,這個蘋果,跟我們剛剛所 說的這五個聚合成它的部分,其實是沒有不同 的;但是,你如果單看這五個部分的每一個部分 時,你也不會說那個叫做「蘋果」,任何一個部 分單獨來看都不是蘋果。 可是蘋果也並沒有不同的五個組成的部分,比 如說,當你說這個房子有形狀顏色,房子並不成

二、因緣和合:也就是說任何事物的發生,也 是透過各種條件,各種情況聚合而成,那是互相 運作,互相結合,互相隔閡之後所形成的。 三、無常:一切事物都是不斷在改變,不斷變 化著。 在這裡舉個例子,就拿種蘋果來說,我們會需 要以下的因素: 一、各種條件:會需要土壤、水分、溫度、氧 氣、陽光、種子、肥料,還需要時間,這些條件 因素都是需要具備的。 二、相互作用:有了以上這麼多這些條件之

13


後,接下來需要整合所有的條件,讓它們能夠相

一樣起起伏伏,但是總歸來說經過了時間,經過

互交融的運作,才能產生功用。換句話來說,你

耐心的等待,最終就會看到成果。

光只是有種子的話,最後也不會有蘋果的,光只 是有肥料或水,最後也不會長出蘋果,所以我們 需要這眾多的因素,全部整合相互運作,在這樣 的情況之下,最後才能結出果實。 三、時間。 首先第一部分就是「多數」,我們有各種樹的 條件,已經在那裡了。 第二部分就是「因緣和合」,也就是我們已經 把所有條件整合起來,讓它交互運作了。即便到

懶惰腦子習慣「三種非真實」 但是反過來說,在平常的情況下,你知道我們 人類的腦子是非常懶惰的嗎?我們做的經常剛好 和以上相反: 一、單一,沒意願認清因緣:首先,我們就並不 會真的花時間去看、去認識那需要多少個部分, 到底需要什麼條件因素,我們總是期待馬上要得 到一個結果,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這裡,我們也並不會說,當第一部分跟第二部分

二、獨立,沒智慧串聯因緣:再來,我們就不知

發生之後呢,就馬上結出一個蘋果來,這是不會

道怎麼去運用智慧。那什麼叫「智慧」呢,就是

的,在這裡我們是需要時間的因素。我們不可能

「把每一個部分串聯起來、連接起來」的智慧。

今天種下蘋果,明天就長出來,我們是需要時間

三、恆常,沒耐性等待時間:我們也沒有耐

的等待,以及透過時間的變化慢慢從種子然後開

心,並不願意等待,不願意去經歷時間的一個起

始發芽,然後到長出枝葉,最後到結果,這就是

起伏伏的波動去耐心的等待,那這就是我們一般

需要變化,也就是需要時間。

的情況。

所以要去瞭解到,我們剛剛所說的這些這個部

所以,在這裡我要給大家一個功課。透過這

分,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們生活當

次「阿毘達磨」課程當中的精華教導,像是「多

中,比如說你想要成長,想要學習要進步,想要

數」、「因緣和合」、「無常」的觀念,我們要去

人生有意義,或者想要得到成功,不論是哪一方

看看怎麼把這樣的觀念帶入到日常生活中,如何

面,首先你就得看到,你需要具備哪一些條件跟

讓這樣的觀念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你可以用

因素,那這個因素條件肯定是非常眾多的──這

這三個觀念來觀察,運用到工作場合、人際關係

就是「多數」。

上、修持上,甚至烹飪上,從這些事情上面試著

接下來,你要將這眾多的因素去結合、去整 合,讓它們能夠互相的運作發生功用,當做到這 裡之後呢,這時候就是需要耐心的等待啊,其實 有的時候我們說時間呢,它真的就像是海的波浪

14

去看到這三個重點,看看智慧是怎麼樣發生的。 比如說,就拿烹飪來說,首先我們就要很多個 部分: 一、多數:比如需要有蔬菜,有材料,有水,


主題故事

有刀子,有鍋碗等等一些道具。 二、和合:接下來,你需要讓這些東西合作, 將它們去串接,去相互運作。 三、無常:第三個部分,你需要耐心的做一些 等待,就是需要花一些時間。

包含了中觀、般若部、律部、「阿毘達磨」這些 論著,每一個論著本身就已經是一大本書了,我 們還要學習每個論著之外,還有它的再釋論,各 種版本、注釋的書。 所以,當時我們想說:「天啊,真的要讀這麼

透過這樣的不斷觀察,在生活當中,你可能就

多嗎?這讀得完嗎?」尤其是在我們第一年的時

會發現,即便是在各種問題、困擾、麻煩的情況

候,很多人都非常驚訝。而且那些論著不但大,

之下,如果你能用這樣的方式去觀察,都可能會

而且難,都是古文,非常生澀難懂,大家都覺得

發現很不錯的點子,也會有很不同的觀照,甚至

不可能。

會產生一些獨有的洞見,或者是產生解決的方 案。

用「拆解法」,化整為零,讀完大部頭論典 以我個人經驗來說,我在讀佛學院的時候,一 般佛學院基本課程就是五大部論,這五大部論就

我那時也試著讀了,努力讀,一開始一天讀 30頁,然後之後慢慢進步到50頁,每天這樣死 命的死嗑死讀,但是到每天五十幾頁的時候,我 也受不了、讀不下去了。在學到「阿毘達磨」之 後,我就發現我可以運用「阿毘達磨」的方式來 學習這麼多論典,我怎麼做呢?

15


我就是用「拆解」的方法。

的禪修方法有非常多,這裡我們主要講的是呼吸

當時我知道,一個學期有十個月的教程,那十

法,安般的法門,也就是出入息呼吸法,觀察自

個月有多少天?就去算這個論典平均一天要讀多

己氣息的進跟出。

少頁能夠讀完,結果這麼一拆解下去之後,發現

在這個呼吸法的禪修練習當中,首先我們要做

其實一天也不用太多,頂多10頁,這樣十個月

的一個技巧跟方法,就是去數自己的呼吸,那怎

就能讀完。

麼去數呢?就是「吸進來,呼出去」算一次,然

然後我就按照這樣的一個拆解的方式去進行, 每天這樣讀著讀著,當然這就有一個時間的過 程,到了最後,我就發現:誒,我竟然真的把這 些論著都讀完了!真的完成了這樣一個工程。 我的那些同學呢,有一些人別說沒讀完,甚至 已經放棄,根本沒去讀。 今天有關於「基」的部分,我們就先講到這裡。

道:「阿毘達磨」的禪修 接下來想要花點時間談談關於「道」的部分, 也就是「阿毘達磨的禪修」。 阿毘達磨「道」的內容當中,主要有止跟觀這 兩個部分: 一、止:在止的方面呢,主要講對於任何對

後再一套吸跟呼又是第二次,就這樣算到了十 次,基本上到十次就好,不需要再更多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到不了十次的話,也試圖儘量 讓自己慢慢的到達十次,在阿毘達磨當中,十是 一個很好的數字,數到十是很好的。當你在數到 十之後呢,可以再回頭重新開始再數一次,這麼 樣的一再練習,從一到十,再從一到十,這樣重 複的去數。我們在這裡現在就一起來練習一下。 首先,請大家把身體坐直、坐正, 如果說你是坐在坐墊上, 可以用雙腿盤坐的方式坐著, 不論是哪個腿在上面或下面都是可以的, 如果你是坐在椅子上, 那麼就請試著讓你的雙腳踏到地上。

境,都要保持正念,還要保持覺知以及專注; 二、觀:至於觀,主要講到的是去探索到萬法

接下來,你的手就是這樣交疊放著,

的實相,也可以說去觀察實相,雖然在剛剛基的

自然的放在你自己的腿上。

部分,已經講到關於實相本質的一些問題,但在

現在請閉上眼睛,

這裡的觀呢,更是要將之前的這種探索跟認識

首先我們先感受一下自己的身體,

呢,帶到我們的經驗上。

並且讓你全身的肌肉都放鬆,

數息法:一吸一呼數到十 首先止的禪修部分。在「阿毘達磨」當中,止

16

放鬆你頭部的肌肉,放鬆你的脖子, 臉部也放鬆,肩膀放鬆,背部放鬆, 你的胸口、腹部、肚子也要放鬆


主題故事

放鬆你的手背以及腿。

這個蘋果浮現來了,

如果你覺得不能放鬆的話也沒有關係的,

也自然的讓它離去,

在這裡就允許自己也可以無法放鬆。

重點就是要記得去數你的呼吸。

一旦你能夠真正允許自己是無法放鬆的話, 其實這也表示是已經在放鬆了。

好,請慢慢睜開眼睛,

好,現在請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呼吸上,

現在可以持續的去覺知自己的呼吸,

現在氣息吸進來,呼出去,這樣就算一次,

你還可以持續的覺知著。

你可以用嘴呼吸或是用鼻子呼吸,這都是可以的。 或者你同時用鼻孔跟嘴一起呼吸都是可以的。

呼吸的禪修大概講到這裡。這個呼吸的禪修,

呼吸就是讓它自然就可以了,

你其實可以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平常時候你不一

不需要刻意的去做什麼深呼吸,

定非得要計數到十下才行,其實就是一次、兩

你也不需要用特別的方法去呼吸,

次、三次,甚至是半次都是可以的。所以,你平

也不需要去控制自己的呼吸,

常生活當中,不管在一個正式的修座上,或是在

就是任呼吸是自然的,

生活當中,其實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情況

無論你是深呼吸,或者是淺呼吸,

下,你都可以去運用或練習這個呼吸的禪修。

覺得是不舒服的呼吸,或者是平靜的呼吸, 不論是哪一種狀態都是可以的。

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各種壓力的時候,當你覺得 很憂鬱恐慌的時候,就試著去和你的呼吸在一 起,又或者是感到沮喪、擔憂、焦慮種種情緒的

這時候你也許會有很多念頭,

時候,只要記得和自己的呼吸在一起,就能夠讓

你會突然想到,

我們自己的心更平衡。

哦,我忘了做這件事,忘了做那個事啊, 明天該做什麼,又或者覺得昨天怎麼了, 可能會有很多念頭,

今天就講到這裡,提醒各位,我們今天有兩個 功課要做: 一、見地:首先第一個,就是把我們之前提到

這裡你就任著這個念頭來來去去是沒有關係的,

的見地,就是單一、因緣和和合無常,請用這樣

不需要跟它們對抗,這裡的重點就是要記得呼吸,

的見地去觀察自己的生活,從生活中看到法義跟

去看這個呼吸,只要你記得自己在呼吸,

重點。

那麼這就可以了。

二、禪修:再來第二個,就把今天這個呼吸禪 修,回去練習,並且運用在生活中。

舉例來說,如果你突然想到了蘋果,你就自然讓

這就是我們今天課程最後的功課。

17


明就仁波切/2020亞洲德噶佛法課程「阿毘達磨」開示四之二

「阿毘達磨」精神:真理禁得起檢驗 就如佛陀所說,要像煉金一樣,去看待他所說及對待他的教法, 做各種篩檢、錘煉,然後再運用於生活中。

前行講解 一開始,我想先講一下我們剛剛做的念誦的大 概意思。這整段念誦裡面,主要有皈依以及發菩 提心。 皈依: 在皈依的部分,主要講到有兩種皈依:一個是 「外在的皈依」,還有「內在的皈依」。外在的 皈依,我們主要皈依的是三寶,要認識到: 一、佛:佛陀是我們的導師; 二、法:法是我們的道路,也就是昨天提到的 基道果中的「道」; 三、僧:僧就是我們一同走在這條法道上的友 伴,一起同行共修的友伴。 發心: 再來講到是發心。我們不論是講說或聽聞佛 法,以及我們一起做各種禪修、修持等等,在做 這一切的時候,我們都需要有一個好的動機,因 為我們在做這些事情都是具有功德的,所以我們 不光只是為了自己而已,而是要想到「我這麼做 是為了一切眾生,為了世界和平,以及為了讓眾 生都能夠證悟到自己的自心本性」,為了這個目 的,所以我在做這些聽聞、講說、修持這些具有 功德的事情。 究竟的皈依發心: 然而,真正究竟的皈依,其實就是我們的自 性、自心本性,而真正究竟的發菩提心,也是我 們的自心本性。 四無量心:

18

所以在這個皈依發心之後呢,我們就念了一段 〈四無量心文〉,主要內容就是: 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快樂,以及快樂的成因; 願一切眾生都能遠離痛苦,以及痛苦的成因; 願一切眾生都能夠具足、保持著喜悅快樂; 願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平等,都能安住在平等 當中。 獻曼達、請轉法輪: 在這〈四無量心〉之後,就是〈獻曼達〉,和 〈請轉法輪〉。 就像我們昨天一開始提到的,當佛陀在菩提樹 下證悟到自心本性之後,當時佛陀就想:我所證 悟到的法,如果拿去教人的話,其實是沒有人聽 得懂的,所以佛陀當時就自己這麼靜默的坐著、 安住著。 當時梵天還有帝釋天,知道了這個情況,就來 向佛陀請法,請求佛陀轉法輪。所以我們在這裡 的〈獻曼達〉以及〈請轉法輪〉,都是象徵當時 帝釋天、梵天向佛陀請法的象徵,所以有這樣一 段唱誦。 說法者禮敬祈願: 在大家一起唱誦完之後,我自己又念了一段文 句,這段文句一開始主要是在向三寶,也就是向 佛、法、僧作祈請;接下來,我也用這個念誦, 從我的心裡歡迎大家來這裡聽聞佛法,也祈願這 樣的教導,能夠真正依於每位聽法者的根器、種 種不同的狀態以及認知,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利 益。


主題故事

功課討論 接下來我要問各位問題了,今天我還可以問你 們問題,你們是明天可以問我問題哦。我今天現 在要問的問題是:「你們有多少人,昨天在聽課 之後有回去做功課呢?」還記得我們昨天有兩個 功課: 一、練習用「三種見地」觀察生活 第一個功課就是做練習,也就是運用昨天學到 的「阿毘達磨」的基、基礎,或者說就是我們的 見地、智慧去練習。 那麼要怎麼去練習呢?就是你是否試著從你自 己的人生當中,不論你在做什麼、不論是私人的 生活、工作或者是人際關係,不論任何的事情上 面,你是否觀察看到以下這三點: ⑴多數:是否看到各種多數的、不同的部分、 成分? ⑵關聯:是否看到這其中有什麼互相運作著, 怎麼互相關聯著? ⑶變化:是否看到每個部分以及關聯的它們, 整體產生的變化? 對於是否做了這個功課呢,如果有就請說 「是」,如果沒有那就回答「不是」。 (線上問卷調查出爐) 很好,有百分之62的同學有做了功課,事實 上把這「阿毘達磨」的道理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 活中,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還要再問第二個問題,你要分享一下,當你 把「阿毘達磨」的道理帶到生活中時,你的經

19


驗、體會又是什麼?也就是在你的生活當中,你

有人是在交通阻塞的情況下去觀察。

有什麼樣的發現呢?接下來呢,希望大家可以自

有人是用在觀察身體上。也有人說他就是盡量

己用打字的方式來分享一下你的觀察跟你的發 現,你可以用中文、英文、日文,或韓文任何一 個語言,在這個聊天室當中來分享你的體會。 有人看到了一些傷痛,有人覺得好像沒有任何

的放下。 那也有人把這樣的觀察運用在觀察自己的嗔恨 上面,也有人是去觀察自己的人際關係上面。 很好。看來,大家都真的有好好的去做功課

是真實的,也有人真的去烹飪了哦,哇這個跑得

了。

太快了(笑),這個真是太無常了(笑)。

二、練習「觀察呼吸」

還有人分享說,好像真的看到一切都是互相的 影響著、互相關聯著。 那也有人分享說,事情一直在發生著,但是並 不如自己的預期,畢竟它就是這樣的一個因緣的 發生。

20

好,現在要問第二個問題了,你們有多少人做 第二個功課的,也就是做呼吸禪修,有去觀察自 己的呼吸呢?我們再來做這個是與非的問卷。 在大家做這個問卷的時候,我再說明一下,當 我們在做這個禪修的功課,其實會有兩種情況:


主題故事

⑴正式禪修(座上修):第一種情況就是正式

剛剛的重點就是說:和你自己自然的呼吸狀態

的禪修,這時我們主要就是要完全放下一切,不

同在。

用手機、不看電視,身體坐直,保持靜默的這麼

二、任念頭來去

去做禪修,這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個重點,就是任念頭自然的來去。

⑵非正式禪修(座下修):第二種禪修情況是

這是什麼意思?也就是當我們「覺察著自己在

非正式的,也就是在生活當中,任何時候、任何

數呼吸」的時候呢,這時可能突然會想到披薩,

地點、任何情況下、任何事情,甚至你在用手機

披薩就出現了!這個時候你就讓披薩出現。

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都能夠時不時的去關注

比如說當你關注呼吸時,你的呼吸是一進一出

到自己的呼吸,這是兩種非正式的禪修。

的,在這過程當中,突然披薩就出現了,披薩就

(線上問卷調查出爐)

介入進來了,可能就在這個一呼一吸之間:好,

很好,有百分之75的同學有做功課,很好。

「阿毘達磨」呼吸禪修三要點 「阿毘達磨」的禪修有幾個重點,是我們必須

兩個披薩、三個披薩甚至十個披薩……這裡就是 指各種念頭,就這麼介入著、發生著,那麼這個 情況是沒有問題的,唯一的重點就是「你要記得 自己在呼吸,要記得去數呼吸」,只要你記得的

要知道的:

話,那麼來多少念頭、來多少個披薩,都是沒有

一、與呼吸同在

關係的。

首先,就是要與自己的呼吸同在,而且就是: 與自己呼吸的「自然狀態」同在。 意思就是:不論是什麼樣的呼吸狀態,不論是

三、別太在意禪修質量 第三個重點,就是不要過度在意自己禪修的質 量。

平靜的呼吸、不平靜的呼吸、深呼吸,或者是呼

這個意思就是:你不需要去管,啊,我現在這

吸很淺,不論是哪一種呼吸,你都和這樣的呼吸

樣做是對呢還是錯呢?我有沒有清明啊?沒有專

同在著。

注、是不是平靜、是不是感到喜悅?這一切都不

這裡的重點是:你對這個呼吸是有著正念的, 換句話說就是:你覺知著自己的呼吸。 然而如果你有一種情況:你就是無法控制的

需要管它。 唯一要記得的重點就是:不斷的去記得、覺知 自己的呼吸。

「要去控制你自己的呼吸」,在這種情況下,就

任何禪修你都不需要擔心到底是對是錯,重點

讓自己去控制呼吸吧。換句話說,只要你允許自

是:你現在就是活生生的這麼活著,你有著呼

己去這麼「控制不住的去控制」,反而你就能夠

吸,所以你就只是這麼輕微的去覺察自己的呼

不再那麼的控制了。

吸,微微的、輕輕的去看著自己的呼吸,僅只是

21


這樣就可以了。

基:「阿毘達磨」的見地 色法,有九元素 我之後還會再帶大家一起來做這個禪修。現在 我們就再回到基道果這三個類別當中的第一個, 就是「基」的這個部分,我們一起來討論。

佛陀就說,當我們去觀察這個色法的最小的單 位時,在這樣一個原子當中,我們都能夠發現到 有八到九個不同的組成部分。

四大元素 首先我就再講一下剛剛所說的四大,這個微塵 的原子元素。 一、地大:

還記得我們昨天有講到五大類哦。

第一個就叫做地大的微塵,地大元素。

好,在這個五大類當中,我們現在還是在講第

我們要先講一下,這四個元素不是我們眼睛所

一大類,第一大類講到的就是感知的層面,傳統

能看到的,這四種基本元素,是超越我們的感官

名相來說就是色法,所以我們還在這個色法的這

所能感知到的。

個範圍範疇內。 什麼叫做色法呢?其實也就是指你的眼睛見到 的色相、耳朵聽到聲音、鼻子聞到的氣味、舌頭 嚐到的味道、身體體驗到的觸感。

首先講到這個地大的元素,它的特性主要就是 「可碰觸的、有實體的、有重量的」,就是輕或 者是重,它就有這樣的特性。 二、水大:

這五個我們會經驗到的感官對象:色聲香味

第二個元素就是水的元素。第二個水元素的作

觸,那它們組合、形成的基礎是什麼?就是我們

用是什麼呢?其實它有一種「凝聚、凝結」的力

說叫「微塵」,現在科學來說就是叫「粒子」,

量,也可以解釋為像是一種引力、聚合力,這就

最小的物質單位。

是水大、水元素的作用。

這最小的單位粒子,到底是什麼呢?「阿毘達 磨」當中也談到,像這樣的一種粒子,叫做微 塵,基本上有八到九個。 我們說有四大元素,還有從四大而生的結果, 所以加起來就有八種。 那第九種微塵,就是色法的第九種元素,我們

三、火大: 第三個物質元素,就是火這樣一種微細的元 素。火這個元素,主要是一種功能跟作用,體現 在於「成熟、發生」,尤其是生命的成熟、成長 這樣一種過程,也可以體現在能量等等上,它就 有一些不同的層次,這就是火大、火元素。

說是聲音,為什麼第九種是聲音呢?因為其實它

四、風大:

時有時無的,並不是一直都存在的,所以說第九

再講到最後一個,第四個就是風這種微細元

種色法就是聲音。

22

素,它的作用是體現在不斷的在改變著、運動


主題故事

著,那取決於時間,一切都在改變著,所以說是 無常,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運動著,這樣一種過 程,就是風大、風元素。

二、經部:這個部派主要依據是佛經,也就是 佛陀的直接教導。 有部和經部這兩個派別互相有一些辯論、爭

當這四種元素,也就是地水火風四大,當它們

論,因為有部的行者們會說,「阿毘達磨」七部

組合在一起,之後就會形成其他的結果,這樣的

論直接來自於佛陀的教導;然而經部的行者認

結果就變成我們這個感官可見到、可感知的一些

為,這七部論其實是後來才形成的,並不是佛陀

結果,比如說形狀、顏色、聲音、氣味、味道,

直接的教導,當然來源是佛陀,但是之後才整理

以及各種輕重等等的觸感,那就是由這四大元素

出來的,所以因此經部的行者更傾向於直接的依

組合所形成的結果。

據經典,也就是佛陀所說的經典話語去做修持。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到,僅只是一個原子,它

大家都知道在藏傳寺院當中,每一天都會有辯

都並不是很單一性的存在,在一個原子當中,你

經課程,幾乎每天都要辯經三個小時,尤其在佛

可以發現更多的次原子,在一個次原子當中,又

學院課程當中。辯經時,坐著的人,就是要建立

可以有另外一個次次原子,還有再另外一個次原

宗旨、主張,叫「立宗者」,就必須要明確訂立

子,就是可以這麼不斷不斷發覺下去,以至於甚

他的主題宗旨;其他站著的人,就是挑戰者,就

至有成千上萬百萬個次原子,可以一再不斷地去

要透過各種問題,去看立宗者所承許、立下的這

看到。

個道理,是不是真的有理。

檢驗真理要像煉金,經過試煉才是真金

其實這樣的練習是非常好的,就像佛陀自己曾 經也說:「你們不要因為是我說的就這麼相信,

在上座部的佛教當中,分為有部、還有經部:

你需要就像是煉金一樣,像淘金的人,當他們

一、有部:「阿毘達磨」就有七部論著,那就

淘到金子之後呢,他需要加以冶煉,做各種篩

是有部「阿毘達磨」的傳統。

檢、錘煉,之後才能真的成為質量好、純粹的黃

23


金。」因此佛陀說:「你們就要像煉金人這樣, 去看待我所說的話、對待我的教法,將它運用在 你的生活當中。」所以從「阿毘達磨」的傳統來 看,辯論、辯證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經部:微塵與微塵間沒關連,很科學! 回到主題上來說,有部跟經部這兩個部派,有 很多辯論,他們主要有一個爭論點,就是在辯論 有關於微塵,以現在的用語叫粒子的狀況。從有 部的角度來看,認為每一個粒子、每一個微塵, 都是互相連結、互相關聯的;但是從經部的角度 來看,每一個微塵、粒子互相之間,沒有任何關 連、連結。 對這主題,我自己也做了一些研究。 因為我從小就對現代科學很有興趣,1998年 起,我有機會開始到世界各地去旅遊、巡講,在 這樣的情況下,也遇到了不少科學家,尤其我遇 到了一些現代物理學的科學家。 這些現代物理學家就跟我分享說,70多年前 的物理學認為,原子已經是整個世界最小的物質 單位了,他們當時並不相信也沒有發現到,在一 個原子當中還有更多次原子,七十多年前是沒有 這樣的發現的。 當時我其實蠻驚訝的,我想2500多年前佛陀 已經發現了跟這些科學家所說的不太一樣的東 西,然而在70多年前,那時的科學家還認為, 原子已經是最單一、最小的一個單位,而且它還 是一個恆常的狀態。 但是之後科學家開始不斷去研究之後,就發現

24


主題故事

到其實還有很多次原子,也就是在一個原子當中

有部、經部這兩個傳統,共同都認為這樣極度

還有著質子、電子、粒子等等次原子,所以科學

微細的一種物質狀態,就是極微塵,它們都有一

家發現到,哇,原來原子並不是這麼單一的一個

種延續性跟持續性,雖然它們會改變,可能會在

存在狀態,他們也發現到原子其實是非常運動性

不同的情況下結合,然後形成各種不同的形狀、

的、非常活耀的、是動態的,它並不是恆常,其

顏色,形成不同的狀態,比如說它可以形成桌子

實是一直在變化的。

或一個蘋果,變成水、變成火,會形成各種不同

於是我就問這些科學家一個問題:這些原子跟

的狀態,然而它有非常微細的一種持續性、相續

原子之間,它們是相互之間很靠近,還是很遙遠

性,這樣的一種持續、相續性,是一直持續跟存

呢?他們的距離到底是怎麼樣,那些科學家就笑

在著。

了,他們說每一個原子跟原子之間,這些最小單

所以他們認為你沒有辦法燒掉原子,你也沒有

位之間,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空,他們互相之間是

辦法去消滅掉原子微塵,它的持續性是會一直在

非常遙遠的。

著的。

科學家也說,它們的分佈狀態就好像是銀河系

比如說我們燒掉這一張紙的時候,這個原子微

一樣,就好像是這個太陽、月亮,所有的星球互

塵,就會成為了煙、轉化成為煙,有一些就變成

相圍繞著在運轉,然而他們彼此之間距離是非常

了灰,雖然它們變成了不同的型態,但它非常微

遙遠的。

細的那個最小的存在單位,是無法被消滅的。

聽到這個說法,我心裡「哇!」了一聲。從這 種說法,我覺得經部的論點應該是對的。

上座部:無方分微塵,即是實相

這兩個部派所屬的上座部,有個共同的認定就 是:所謂的究竟實相是什麼呢,就是「無方分微 塵」。 另外這個傳統也認為,我們的心識如果分析到

然而有部跟經部兩個這個部派,他們都共同承

最微小的時候,也有著最微小的一剎那存在,那

認有一種「極微塵」,就是非常微細的一種物質

麼這一個最微小剎那的存在,就是究竟的實相。

狀態,比如說像光,我們能看到光,這個光都已

所以就上座部來說,他們認為物質上「最微小的

經是屬於粗的微塵,也可以說出的原子所組合的

存在」,那是究竟實相;心識上也有一個「最微

一種物質了;或者說聲音,聲音它也是一個很粗

小剎那的存在」,那就是究竟實相。

的原子微塵所組成的一種物質。然而就有一種非 常微細的微塵、一種物質狀態,那基本上已經是 我們五官所無法感知到的,就像是一種能量,只 是一種能量場這樣的存在。

你沒看到色相,只看到色相折射的光 如果以大乘「阿毘達磨」的思想角度來看,剛 剛所說的這個究竟實相,其實還不並不是真正究

25


竟的實相,還只是世俗諦的一個層面。也可以說

就好像我現在眼前看到的這個「攝像機」,事

上座部他們所認為「有一個最極微細的心識狀

實上我看到的是這個「攝像機反映的光而折射的

態」,「有一個無方分微塵」,也就是「不可再

光芒」,這種折射就好像是東西映照在鏡子上一

分割的一個最微小的物質單位」這樣的存在,其

樣,那樣的反映跟折射。

實也還是世俗諦的,並不是最究竟真實的。這之 後我會再提到。

小實驗一:輕按眼皮看世界

所以就我們到目前為止所講的「阿毘達磨」觀

你們想要做一些實驗嗎?來一點體驗嗎?好,

點來看,你現在能感知到的所有粗糙的、粗分的

所以我們可以來做一個小小的一個小實驗小體驗

一切,你的心感知到的這一切,看起來好像是一

哦。

個很單一性的存在,恆常性的存在,很獨立主宰

比如說你遮住一隻眼睛,然後你的另外一隻睜

性的存在,然而你粗分所感知到的這一切,它們

開,你就用另外一隻手按在眼皮上面,就這樣輕

其實都不是真的。

輕地碰觸著,別太用力喔。那你們現在發生什麼

看起來我們現在好像可以看到各種色相。然而 從「阿毘達磨」的角度來看,我們根本不可能直 接看到任何的色相。 因此「阿毘達磨」會認為,我們所看到的色

事了? 你們可以到討論聊天室來分享一下,你剛剛這 樣做的時候覺得怎麼樣? 有人說是看到重影,好像在晃動。

相,其實只是一種印象或者顯現,也可以說是一

是的,這就是你會看到的對境,你所看到的對

種感知而已。換句話說,你只是看到自身的內在

境是在晃動的。那為什麼你看到的這些東西都在

感知跟印象,你並沒有真正直接的看到外在你認

晃動呢?事實上這個晃動的感覺是來自於折射的

為的色相。

光,折射到你眼睛上的這個光,被動到了晃動

也許你會問說:「那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做你 並沒有真的見到色相,只是見到了你的想像或印

了,但事實上那個真正的物質還在那個地方,比 如說這個攝像機,它並沒有在動。

象呢?」要做這個解釋其實有點難,所以我想要

如果你的眼睛真的能夠直接看到這個攝像機,

用現代的一些科學方法拿來做這個解釋,因為我

即便你按自己的眼睛,也並不會覺得你看到的這

也跟很多科學家們在這方面做過一些討論。

個東西在晃動,因為它並沒有在動。

好,比如說你看到了一個「杯子」,但是事實

那麼如果說你的眼睛真的能夠直接看到這個攝

上你真正看到的,其實是「杯子所投射給你的

像機,即便你這樣去搓自己的眼睛,你也並不會

光」而已,或者說「它投射出的一個影像」,你

覺得你看到的這個前面的東西是在晃動,因為這

並沒有真正直接看到那個杯子。

個東西其實並沒有在動。

26


主題故事

所以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只是事物所折射出 來的光而已,都只是一切萬象對你所折射出來的 一種光影。

但是現在如果再問:「你很清晰地看到了我的 眼睛了嗎?」 現在你看的是哪一隻眼睛呢?

當我們去看著月亮的時候,我們其實並沒有看

如果你著重在我的右眼,你看我的左眼就不會

到那真正的月亮,也就是我們以為的那個月亮,

是清晰的;如果你著重在我的左眼,看我的右眼

它早就不在了,早就無常了,我們看到的,只是

就不會是清晰的。

很久之後才接收到的投射、映照。

然而事實上我們平常做的事,就是快速移動著 我們的視線,形成一種概念性的印象,然後儲存

小實驗二:看著我的臉 還要再另外一個練習嗎?好,那麼另外一個練 習就是,請看著我的臉。 你們能看到我的臉嗎?你們能清楚的看到我的 臉嗎? 好,我們在這裡再做個問卷。如果你能很清楚 看到我的臉的話就說「是」。 好,有百分之88的同學說「是的,我可以很 清楚的看到仁波切的臉,很清楚。」

變成記憶,然後你心中就有了這樣的記憶,其實 你看到的只是一個概念性的印象。 那麼你們能夠很清晰地看到我的右眼嗎?你是 看右眼睛的哪一個部分呢?你是看我的眼珠、還 是白眼球、黑眼球,還是上眼皮還是下眼皮?其 實這一個眼睛也有很多的部分。所以事實上你真 的沒有辦法,一次就把每一個部分都看清楚。 如果你著重在看我的白眼球,那事實上白眼球 也有各個不同的部位,有上下內外等等不同部

你們確定嗎?

分,因此事實上你並沒有辦法真正清楚的看到我

請持續的看著我的臉,你現在在看哪裡?也許

的眼睛。

你看的範圍是我的眼睛、鼻子這個部分。如果說

所以,我們以為自己看到了、聽到了什麼,其

你的視線範圍著重在我的眼睛這部分的話,那麼

實這一切都只是感知到、看到你自己內在心理的

事實上你並沒有很清晰的看到我的下巴,就不會

各種活動而已。

清晰的看到我的嘴巴,也不會清晰的看到我的耳 朵。

我也跟認知科學的科學家有過一些討論,科學 家們就說,事實上我們百分之97到98的多數時

請不要動眼睛喔。如果你到處這樣掃描我的臉

間,看到的都是自己內在心理的活動,自己內在

的話,你會覺得好像很清晰的看到我的臉。現在

的狀態跟活動而已,真正直接從外在吸收進來的

請看著我的眼睛,而且不要看到我的下巴。從這

訊息,其實只有百分之三而已。

樣的狀態來看,你並沒有看到我整張臉都很清 晰,你只能說看到我的眼睛是很清晰的。

從「阿毘達磨」的觀點來看,外在唯一存在的 是什麼?就是「無方分微塵」,也可以說是極微

27


細的一種物質狀態,以一種極微細的微塵存在

「明就仁波切」

著,你現在所感知到的任何形狀顏色,色聲香味

你們覺得聽到這個名字很清楚的,有多少人

等等這一切,其實都並不是真的像你感知的那樣 存在在外在。

呢? 來做一個問卷哦。這裡有百分之88的同學說 聽得很清楚,你們確定嗎?

小實驗三:我叫什麼名字? 我們要不要再做一個試驗?如果還想要再做一

好,你們可以看看我的名字是怎麼被念出來 的,就是「明就仁波切」。

個實驗,你就可以舉手,哦好像已經有三、四百

第一個字「明」是我的名字嗎?如果旁邊有一

人舉手了,好,已經有九百人舉手了,好,已經

個人突然說:「欸,明明明」這樣叫的話我不會

一千人。

去回應他的。

好的,那這樣大家都想要的話,我們就來做另 外一個試驗。 首先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很大的試 驗,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難的一個問 題,這個問題就是「我叫什麼名字?」 我們再來做一下問卷:有多少人知道我的名 字?知道的就是YES,不知道的就是NO。 好,好像有百分之89的人知道我的名字,那 我到底叫什麼名字呢?你可以寫在這個聊天室 裡。 「明就仁波切、明就仁波切、明就仁波 切……」(笑) 所以你能夠聽到我的名字嗎?比如說你會聽到 「明就仁波切」。 好,現在請試著把身體坐直,然後閉上眼睛, 待會我就會念出我的名字,這時候你要去觀察、 去看看,你是否能真正聽到我的名字。 「明就仁波切」 「明就仁波切」

28

或者是叫我第二個字「就」,如果你說: 「欸,就就就」,我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在叫我。 所以事實上你並沒有聽得很清楚。 當你聽到第一個字「明」的時候,這並不是我 的名字;當你念到第二個字「就」的時候,其實這 也不是我整個名字,因為當你念到「就」的時候 它也只有一個字,前面「明」那個字已經念過了, 然後面仁波切的「仁」這個字都還沒有發生,所 以光只是一個「就」它也並不成為我的名字。 那是誰在聽到了我的全名呢?其實是你的概念 在聽到。 好,所以事實上就是我們自己的概念心去做了 整合,把過去的、未來的東西全部都兜到一起, 然後就讓它變成一個很單一性的狀態,變成一個 概念去認知,然後你就以為你聽到了整個名字, 你以為你聽到了。

概念不是問題,「把概念當真」才是問題 從「阿毘達磨」的角度來說,其實這些概念本


主題故事

身不是問題,只要你知道這些概念不過就是一個 概念而已,這就沒有事了。但我們的問題是什麼 呢?就是我們並不知道「概念不過就是一個概念 而已」,就只是你的概念而已,我們的狀態是 「把這些概念當作是真實的」,於是這樣的情況 下,我們就可以說是完全錯了,根本就沒有辦法 看到真實的實相,還會有很多困惑跟錯亂。 我們所感知到的,其實就是透過我們的概念去 統整起來,成為一種單一性的體現,我們就這麼 單一的去感知,所以我們就以為自己看到了仁波 切的整個臉,「我看到全臉了」,或者我們以為 自己聽到了全名,但是事實上這只是你自己概念 性的整合出來,而事實是什麼?事實上存在在那 裡的,只是各個部分而已,實相也就是多數的各 個部分。 從另外一個情況來看,我們還有一種想要掌 控、主宰的感覺,因此當事實的發展感覺無法掌 控的時候,我們就感覺到特別的憤怒、生氣、嗔 恨跟難受。 另外就是事實上,實相上的一切都是在改變著 的,都是無常的,這就是事實以及實相。但是我 們心中卻很期待事情能夠不變,我們沒有辦法接 受變化,沒有辦法接受不可預測和驚喜,我們會 感覺到非常沒有安全感、失望跟沮喪等等。然而 事實就如同海浪一樣、如同股票一樣,它本身就 是在這麼變化著的。如果我們不能接受這種事 實,那麼無常變化的另外一面,就是各種開放和 可能性、各種機會,我們也將看不到,也將會失 去。

29


觀察情緒「多數、無常、因緣和合」

不願意說出來、不願意分享的事,也可以試著去

的真實狀態

看到、試著去寫下來,當然你也可以寫完就要燒

今天「基」的部分,就是見地的部分,我們就 講到這裡,接下來我還要再來給大家一個功課。

掉、扔掉,也是可以的。

道:「阿毘達磨」的禪修

功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遇到各種 困難、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痛苦,這種痛苦主要 就是「很多你不想要它發生的事,都發生了」, 或者是「你期待發生的事,都沒有發生」,在沒 有認識到「一切事物的實際狀態,就是多數的、 無常的、以及緣起的」的狀態之下,你就有著各 種的執著跟期待,於是我們就產生各種的痛苦還 有情緒。 就像我曾經有很多的恐懼,很多人也有各種沮 喪、焦慮等等,包括我們現在的疫情,也可能導 致我們感覺到孤獨、害怕、恐懼等等,我們要試 著去看到這些情緒的真實狀態是什麼,也就是實 相到底是什麼,試著從這些情緒當中去看到「多 數」的體現在哪裡,或者說「無常」的體現, 「因緣和合」的體現在哪裡。 這些禪修的部分其實我之後會再教。今天所要 做的功課就是:去看到這些情緒,看看自己如何 面對這個情境,它「多數、無常、因緣和合」的 真實狀態,是怎麼體現的。 請試著去寫下來,比如看到恐懼的時候,就可 以寫下來:「喔,我看到恐懼了!它有哪些部 分。」你也可以去感覺到身體的疼痛,或者試著 去看人際的關係,你就試著寫下來,它有哪些部 分,以及怎麼無常等等,還有一些可能是你心中

30

觀的呼吸禪修:觀察「呼吸是無常的」 接下來這個禪修練習,我們會先做的還是呼吸 的禪修練習。昨天的練習是屬於止的禪修,我們 今天要開始進入到觀的禪修,是觀禪的開始。 這裡所謂「觀的禪修」就是指:你要去看到事物 的本質、實相的狀態,所以在呼吸上面,我們也 要試著去看到呼吸的本質、實相的狀態是什麼。 比如說,我們要去觀察呼吸,在一吐一吸、一 吐一吸的時候,在整個過程中,它是如何的變化 著的。比如說當你吸入氧氣,你就觀察著它吸入 到你的身體當中,當你一再吸入的時候,它會有 個過程:首先這個空氣會透過你的鼻子,到你的 喉部,再到你的肺部,然後你會感覺到胸口因為 空氣的吸入,而漸漸的膨脹跟擴大;之後當你呼 氣的時候,同樣觀察胸口、胸腔又會慢慢縮小, 你就將二氧化碳呼出去了。就這樣去觀察呼吸變 化的過程。 好,現在請把身體坐直、坐正,然後閉上眼睛。 首先去感受自己的身體。 然後放鬆你全身的肌肉,從頭到腳, 去放鬆自己的全身肌肉。


主題故事

然後試著去感受到身體的重量。

不論是過去的、還是未來的念頭, 你就是任它來任它去,

好,現在請覺知到自己的呼吸。

只要你還記得自己在呼吸,這樣就可以了。

去覺察到自己的呼吸,

好,現在請慢慢睜開眼睛。

其實是分分秒秒都在改變的。

現在請持續的去覺知著自己的呼吸。

所以當你吸氣的時候,

好,禪修就到這裡結束。

外面的空氣已經開始在流動, 透過鼻子,進入到喉部,然後來到胸腔。

我們剛剛這個練習,之後大家也要在自己家裡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胸腔一直在擴展著。

繼續練習,當然不論是自己家裡或任何地方,都 可以。

當你呼氣的時候,你的胸腔越來越往內縮,

尤其是像我昨天也提到過,比如說我們不開心

氣息就透過你的喉嚨到鼻子,然後呼出去。

的時候,或者感覺有壓力,有各種負面的情緒, 恐懼、焦慮等等的時候,尤其是你感覺到痛苦,

我們就只是去觀察、覺察到自己的呼吸,

甚至有各種干擾的負面情緒的時候,這個時候你

是如何在改變著。

就試著去看著自己的呼吸,並且去看著它每分每

這時,我們就觀察到了「呼吸是無常的」。

秒的變化。 明天我會給各位考試哦,看看各位有沒有做的

好,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

功課。謝謝。

在這個過程中,不論任何念頭生起,

31


噶千仁波切/精選問答錄

離諸煩惱,是禪修的展現 念頭止息的覺受會展現在平時的行為當中,行止時也要覺知到這些念頭,並且修持禪定。

「了解、體驗、了悟」三階段

行三十七頌〉吧!頂禮偈提到觀音「雖見諸法無 來去」,雖然佛陀知道沒有來去,但我們現在還

問:儀軌中所說「己覺即是彌陀身」。如果我們

是說「有來,有去」,對吧?就像冰塊會一直漂

自己的本覺就是阿彌陀佛,我們為何還要向彌陀

流、循環,是吧?就是這層意涵。

祈請,請他莫忘誓言? 答:我們現在不知道自己的本覺是阿彌陀佛。 如果已經懂得了,那便是無量光了──心廣如虛 空,所以稱為無量光。那可是一點妄念也沒有

一旦遠離我執,便無來無去,所以慈無量心非 常重要,因為遠離我執是必須的。

透過專一的觀想,根除業力習氣

的,心明晰且如同虛空。修行者們還沒到這個境

問:普巴金剛觀想中的咒鬘這麼小,我們需要清

界,所以要朝著這個境界努力,為此反覆實修,

晰地觀想每一個字母嗎?

反覆生起無量光(心廣如虛空)的感受。 修行過程首先要「了解」,先知道:喔!心確 實是無量光,明空雙運。 再來是「體驗」,這會有點反反覆覆,有時候

答:初學者可以專注於較為粗略的觀想,然後 逐漸縮小字母,使它們愈來愈細微,直到成為無 概念,非常非常的細微。當覺性變得愈來愈清 明,這是自然會發生的。

會喪失那份「了解」,此時煩惱就會東山再起。

覺性愈清明,專注力也會變得更敏銳,使觀想

「體驗」就是要在這種反反覆覆中,體驗到那個

變得愈來愈細微。在此時,即使是很小的字母也

「相續不斷」的了解。

能觀想得到。此時的心非常敏銳、清明,它能瞬

之後才是「了悟」,也就是有朝一日能夠達成 「總是保持在相續不斷的境界當中」。 所以要經歷了解、體驗、了悟這三階段。

一旦遠離我執,心便無來無去

間生起。由於心非常清明,智慧覺性極為敏銳, 因此能清晰地觀想到,但目前在初期階段當然是 困難的。 因此我們需要以「念修四支」的次第來修持。 首先只觀想咒鬘的字母。接著開始慢慢地轉動咒

問:究竟而言,心性為佛陀法身,不生不死、不

鬘,然後加速使它快速轉動。達到此階段時,觀

來不去,但為何在世俗中仍有生死、來去呢?

想光從咒鬘放射與收回。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

答:你只要還有自他二執,認為自他是兩回 事,就會有來去,水就結成冰了。

持咒時,專一地觀想咒鬘。由於我們自無始輪 迴以來,累積與串習了種種業力習氣,導致內心

實際上,你若能生起慈無量心、悲無量心,我

的習氣極為深厚,因此需要以強烈及長時間的練

執便會消失,就像冰塊融化為水,水雖然會在

習來逐漸根除它們。這需要透過專一的觀想,長

水中迴盪,但實際上並沒有來去。看看〈佛子

時間練習。

32


仁波切開示

若對受戒過程沒有感覺,也不清楚自己是否 得戒,這樣的話,仍然會有加持,心裡應思維 「我應該是得戒,因此應當要守戒、遵守這些學 處」,這樣當然也會有加持的。所以首先要有護 戒心,護戒心之前,需要有得戒的意樂。

了知佛心與我心相同,得以移除暫時染污 問:向本尊獻清淨沐浴供養時,如何淨除煩惱所 知障? 答:道理來自於「等流果」,又分為「所作等 流」和「感受等流」,經典中也提到,本尊並無 垢染、蓋障需要去除,我們透過向本尊奉獻清淨 沐浴水而進行供養後,以此淨水來去除我們自己 的蓋障染污,藉此獲得功德。 之所以能獲得功德的原因,是等流果的相似性 ──等流果是所作和將來所感之果的關連性,因 ▲實際上,你若能生起慈無量心、悲無量心,我執便會消 失,就像冰塊融化為水,雖然會在水中迴盪,但實際上並 沒有來去。(攝影:周彰)

此通過獻浴來清除自我的蓋障染污。重要在於了 知佛心與我心相同,因此我們移除暫時的蓋障染 污後,就能得到清淨功德。

心如此能變得愈加清明,這是遮障被淨化的徵 兆。最終當所有遮障獲得淨化,你甚至不需要禪 修也能維持觀想,這是達到了無渙散的境界。在 未達成之前,還是需要串習的。

如何算得戒?要有得戒的動機 問:如何算是「得戒體」?標準為何? 答:首先要有「我得戒的想法」、其次要有 「護戒的心」,這兩者加起來才算有戒律。

不只獻供,凡是對眾生懷有悲心、對諸佛三寶 懷有信心的一切善根,都能使我們的心更加清 淨、能移除蓋障染污,因為這些行為,都是有助 於讓我們如同冰塊一般的心融化,而真正現證如 來藏的方法。 這同時也是累積福德之法,因此對諸佛三寶信 心及對眾生的悲心,看起來不同,但實際上都是 同一件事情。 舉例來說,供養諸佛能生生世世得到財富、榮 33


華富貴,究竟而言能夠往生到清淨剎土,這力量

他無別的道理,並且相信這一點的話,就能夠使

的來源都是發心,而發心之所以和果報有關,可

自己證悟空性。

以從等流果去認識。

怎麼修,才會對空性真的有感? 問:學習禪修,對於證悟空性是否有幫助? 答:禪修時會覺察到念頭(註1),這時不想 它,這個念頭就會消失,這就是空性。 當念頭不再生起,痛苦和快樂的感受也會止

■導致我們無法覺悟的是「我執」 要明白導致我們無法覺悟的是「我執」,由我 執產生出貪嗔癡三毒。有些禪修的弟子,當有人 修得好的話,就會彼此嫉妒生嗔,然後,就一下 子變回俗世凡夫了。因此,必須遠離念頭,當念 頭止息,就會平息貪嗔和嫉妒。並對朋友心懷悲 憫,以對方觀修慈無量心。

息,對於苦樂的執著也會消失,這屬於暫時性的

■「離諸煩惱」是禪修的展現

空性。若能長期維持這樣觀察念頭與念頭之間空

禪修的結果是「離諸煩惱」,故念頭止息的覺

性,就會漸漸察覺到空性的本質,這個本質也是

受會展現在平時的行為當中,因為:「見地」融

「我執心」的本質。

於「修習」,「修習」則融於「行止」。行止時

當我們看到心識的自性時,就會曉得心識如同 虛空一般寬廣。

也要覺知到這些念頭,並且修持禪定。 例如,生起強烈的嗔心時,能夠立即覺察到對

如果能了知心有如虛空一般的話,就能明白自

境(嗔心)是虛空般無自性的,就會認出嗔心的本

他一切眾生,不論外表長相如何,細小到螻蟻,

質,如此,心就會變得更清明、更和善,在生氣時

甚至到無形的眾生,其心識皆與虛空無有差別。

心情也會好轉,並且了知煩惱也是空性的道理。

而虛空無有生滅,因此了悟到虛空不生亦不滅 的道理。 ■了知自他無別,就能夠證悟空性

認知到嗔心即是明空、貪癡分別是樂空和顯空 以及佛三身的真實性,並在生起嗔念也能夠微 笑,這就代表你在初次禪修中生起了好的覺受。

證悟空性,指的是了解到自己與他人是無二

「離諸煩惱」即是禪修的展現,就算修習得再

的,這樣的見解就是最好的空性。不論自己的另

好,也明白了明空與樂空的意義。但是,倘若在

一半是男生或女生,心識本質並無不同。

行止時無法平息煩惱,修持將無任何意義。如

在讀誦〈普賢王如來願文〉時,其中一句「一基

此,應當在行止時也要做到,像禪修時一樣「不

二道成二果」,是指每個六道眾生都是獨立的個

起煩惱」。(系列八)

體,但內心(基)卻是一體的。好好思維〈普賢王

註:念頭的意思很廣,可以指「分別念和尋思等等好與壞

如來願文〉中這一句的意思,就能夠證悟空性。

的念頭」。

了悟空性就是指明白自他無二的道理。了知自 34

(本文由噶千佛學會提供)


竹清嘉措心要語

以大精進做禪修 密勒日巴以大精進做禪修。一開始 時,他是在馬爾巴住處附近的山洞修 持了11個月,在頭上頂着一盞油燈日 以繼夜地不斷禪坐。他將餘生都用於 在不同的山洞禪修:六個外堡壘、六 個內堡壘、六個密堡壘、六個極密堡 壘,以及四個著名的山洞和四個不著 名的山洞。 「甚深義」指的是方便道的那洛六 法,以及解脫道的大手印。 ──密勒日巴道歌〈八自在〉釋論,西元1991年夏 季,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作於「洛磯山佛法中心」。 英譯中:施心慧

The force of meditating with great diligence Milarepa meditated with great diligence. He began by practicing in a cave near Marpa's residence for eleven months, sitting in meditation continuously day and night with a burning butter lamp on his head. He spent the rest of his life meditating in various caves: the six outer fortresses, the six inner fortresses, the six secret fortresses, the six most secret fortresses, the four well-known caves, and the four unknown caves. "Profound nature" refers to practice of the six dharmas of Nāropa, the path of method, and to the practice of mahāmudrā, the path of liberation.

35


第37屆噶舉大祈願法會前行課程.「四念住禪修」第六堂課

觀心是空,拆解妄念組合的幻相 主講上師:明就仁波切

心念住禪修

時間:2020年1月29日下午2:00-3:30 地點: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中譯:堪布羅卓丹傑

一、個別定義:明而覺 現在修持的是「心」的個別定義,就是「覺知 對境」、「知道對境」,總之,心能夠覺知對

現在講到止和觀兩個次第。止的部分主要講

境,也能覺知自己,就像油燈的例子一樣,這在

到觀呼吸的方式,其中又分為數息和隨息兩個

之前說過了。然而一般來說,我們無法在一開始

方法。觀的部分,依照三乘分為:聲聞乘的共

就認識到自心「覺知自己」的這個部分,因此,

同觀、大乘的不共觀和密乘的特殊觀。現在講

必須藉由一個對境,也就是透過觀察妄念,幫助

到的是聲聞乘的共同觀,其中又分為身念住、

我們了解何謂「覺知自己」。

受念住、心念住和法念住四個部分。前兩個已

你們還記得早上給的功課是什麼嗎?座間、生

經講完了,今天早上講到了心念住,下午接著

活中要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那麼剛剛中午吃飯

繼續講解。

的時候,記得觀看自心的請舉手。

早上的修持時,我們最後一起念誦了皈依和發

很好,舉手的比之前多了。

心,因此現在就不用重複,直接進入正行,修持

想要修,但是忘記了的請舉手?

心念住。

想要修,但是因為懶惰沒修的請舉手?

36


仁波切開示

直觀妄念,無整安住

能夠這樣安住很好,但是時間不會很長,因為 很快又會有念頭生起。任何生起的妄念,在你觀

剛剛問大家的時候,你可能心中生起一個念

看的時候馬上消逝不見,就像是你在公車站等

頭:「對耶,糟糕,我都忘記要修了。」其實這

車,好不容易有一班公車進站了,當你正要動身

也是個妄念不是嗎?所以你現在就可以看著這個

上車的時候,車就開走了,結果只剩你隻身一人

念頭。或者想到:「哎呀,我好懶惰。」這也是

站在車站一樣,同樣,雖然妄念消逝了,但你保

一個念頭,你也可以去看著這個念頭。[〈金剛

有一種「妄念呢」的注意力,這是一種想要知道

總持祈請文〉說:]「任顯妄念體性皆鮮明,無

妄念在哪裡的正念。沒多久,妄念又會出現,然

整如是安住之行者」,心中生起什麼念頭,就讓

後一看又不見,那麼同樣這時你就安住在這樣的

這體性鮮明的妄念自然顯現,然後無散安住於其

正念上。

上,這就是心念住。 接下來,請各位直觀心中任顯的妄念,無論念 頭是好是壞,看著就好。這個時候,主要就是以 我們能知的心去觀。 看妄念會有兩種情況,還記得是哪兩種嗎?

有所緣:看到妄念,像看電影 在座有的人可以看到妄念,就像看電影、看流 水一樣。是這樣情況的請舉手。 這也很好。當你能夠看到妄念的時候,代表你

第一種是妄念不見了,什麼都想不起來,不知

不在散亂,妄念幫助你專注,就像觀呼吸的時

道該怎麼看,妄念消失了等等。第二種經驗是可

候,呼吸變成是你專注的所緣一樣,妄念成為了

以看妄念,就跟觀呼吸一樣,觀呼吸的時候,可

你專注的所緣。這時你已經如實知道念頭是如何

以觀察到呼吸的進出,同樣這時候可以觀察到一

變動的,這種知道就是智慧。同時,你只是讓念

個妄念跟著一個出現。或者就像站在河邊觀看流

頭自然的變動、生滅,你沒有去阻止,也沒有做

水,流水沒有因為你的觀看而停止流動,你也沒

修整,所以貪心和嗔心也會自然減少;因為自心

有掉入水中被水沖走,同樣,觀看念頭的時候,

智慧自性現起的時候,直觀任何念頭,例如貪心

就是看著念頭的流動生起,你沒有被念頭帶跑,

或瞋心,自然就能觀見到實相。以上句句都是修

但你也沒有阻斷、干擾念頭。

持的要點。

兩種情況都可以,你不需要去想:「我要停止

繼續這樣觀修一段時間之後,任何煩惱生起,

念頭」,也不用想:「我一定要看到念頭」,都

都可以這樣去觀修。同樣也可以這樣去觀修痛苦

不用,事實上,不做任何選擇,這就是禪修。

的感受。總之,對於善、惡、無記的念頭,樂、

大家身體坐直。

苦、不苦不樂的感受,都可以這樣去直觀。

雙手放好,持定印。

記得前幾堂課中,我們練習過觀呼吸,當時有

眼睛閉起來,觀看自己心中任顯的念頭。

提醒各位,不用在乎呼吸是緩是急,是混亂還是

眼睛打開,繼續觀看念頭。

平靜,都沒有關係,念住法門的特點就是——任

無所緣:一看,妄念就不見了

何情況發生,不要試著去改變、修整,只要直觀 就好。所有的發生,都可以是念住的所緣,不僅

看妄念的時候,妄念不見了,這樣的請舉手。

如此,因為是直觀一切發生的本質,這樣的觀察

看妄念結果妄念不見了,這時你指不出任何所

就能幫助開啟心中本具的智慧。持續這樣的練習

緣、對境、妄念,這代表你已回到自心的無所緣

一段時間之後,你會對於妄念對境的本質是什

上安住,這被稱為「無相的止」。

麼,愈來愈明瞭,因此,各位請繼續觀修。 37


二,總的定義:空 接下來要講到心念住當中,對於心「總的定 義」的念住。 首先,各位知道心「自己本身的定義」是什 麼?

好,接著閉起眼睛, 想像自己手中握有全世界最好吃的橘子。 天氣也愈來愈炎熱,嗯,這個橘子還冰涼的, 吃起來一定很棒, 甜甜的,味道香極了。如果吃下去有多好。

明而覺。

接著,把這顆橘子拿起來聞一下。

那心「總的定義」是什麼嗎?

嗯,很香,很甜。

空。

接著,要剝皮了。剝好皮之後,

聲聞空:非單一、非獨立、非恆常 教言中提到,比起其他的觀修方法,心念住的 觀修,比較容易幫助我們領悟到空;身念住領悟

拿起一片橘子來吃,放到口中。 好,請睜開眼睛。 呵呵,什麼橘子都沒有。 各位剛剛有沒有流口水?有流口水的舉手。

無常,受念住領悟苦,心念住領悟空。這裡的空 是聲聞乘的空,意思是非恆常、非單一、非獨立

剛剛那段「吃橘子」的經驗,都是我們的分

的空。至於心的無時分剎那,聲聞認為還是實存

別心在作用,分別心的作用,就是將「聲」、

的。這部分我們之前討論過,也就是對於時間過

「義」混合執取。

去、現在和未來的一段解析,在進入分析「現

首先我們以為自己手中有一顆橘子,這其實是

在」的時候,一直分析拆解下去,一剎那間有

橘子的「義」共相,就是一個橘子的概念形相,

64分,其中的一分是實存的。這就是聲聞乘認

例如黃色的、圓圓的,外層有皮,裡面有一片

為的「實有存在的心識之無時分剎那」。

片的橘子肉的一個概念形相。同時還有橘子的

講回到空,教言中強調,在自心上領悟非恆常、 單一和獨立自主這樣的無我空性,是比較容易。

無所緣:安住在「觀不到」的心上

「聲」音共相,意思是很多和「橘子」相關的話 語會出現,例如:「是是,我要吃『橘子』」、 「嗯嗯,還是不要吃『橘子』吧」、「仁波切要 我們這樣觀想真好笑,手中根本沒有『橘子』

心和妄念都是無形無色的,對於這樣的妄念繼

呀」、「真想偷看旁邊的人是在怎麼觀想剝『橘

續觀修下去,就像在座很多人也有提到,會經驗

子』皮的,但在法會上,又不好意思身體轉過去

到的一種情況,就是找不到妄念,這時你只要安

看」……等等,你的分別心喜歡不停的講話,這

住在「觀不到」的心上就好。

些碎碎唸就是聲共相。

有所緣:看到妄念,要看穿它是混合執取

再來,你心中想著「我吃到的是全世界最好吃 的橘子」,所以生理上也會有反應,像是流口

另外一種情況是找得到妄念,換句話說,如果

水。不僅如此,最後一個重點是你的「相信」,

能夠好好觀察到妄念,會發現妄念其實包含很多

如果你以前吃過橘子,而且很喜歡吃橘子的話,

個部分。我想透過下面的一個練習來說明這是什

你就會相信這個橘子的味道很甜,很香,而且可

麼意思。

以止渴;當然不喜歡橘子的人,情況則會相反,

「妄念僅是分別心作用」觀修引導 各位請把手舉起來。 38

可能覺得噁心不想吃,這也勉強不來,然而無論 如何這都屬於貪心和嗔心。


仁波切開示

一個妄念,可以拆成四片 所以歸納來說,想著「橘子」的分別妄念,有 四個部分,對吧?一、義共相;二、聲共相; 三、生理反應;四、相信、執念。 所以如果仔細觀察妄念,會發現它們都是由不 同部分組合而成的。就像「橘子」這樣的一個妄 念,並不是一個單獨個體,其實可以被拆分成不 同的部分。 恐懼、嗔心等等的妄念也是一樣,都包含了這 四個部分。例如生氣的時候,心中會出現讓你生 氣的人的樣子,有時也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某 個東西,例如有些人會對房子、桌子生氣,甚至 會對自己生氣。再來,還有分別妄念的碎碎念, 接著是生理的反應,可能是氣到胃痛、心痛、冒 汗等等。最後是相信,也就是執念、顛倒見,例 如堅持對方就是心懷不軌,就是故意要傷害自己 等等。 當你能夠直觀到瞋心的不同部分,瞋心就不再 像以前那樣有力,嗔心的力量來自於我們以為它 是恆常、單一和獨立的執著,然而嗔心其實只是 不同部分組合而成的聚合物,剎那、剎那的在變 化著。任何煩惱、妄念的本質都一樣,都是非單 一、恆常、獨立的空。

妄念煩惱「空的本質」觀修引導 接下來我們的練習,就是觀察生起的煩惱妄 念,發現它非恆常、非單一和非獨立的空的本 質。 身體坐直。身心都放鬆。閉起眼睛。 接著,無論心中現起任何煩惱、妄念, 就看著它。 例如想到橘子,就有橘子的「義共相」, 還有橘子的「聲共相」, 就是各種和橘子有關的碎碎念。 同時,身體也有反應,喜歡橘子的人, 39


身體會感到舒服,不喜歡的人則相反。 同時,還有相信,認為吃了這個橘子, 它的味道會是甜的, 對身體好,或者對身體不好等等的執念。

這次觀修如何?觀察到妄念的非恆常或非單一 性嗎?觀察到的請舉手。 有妄念生起,就這樣去觀看;沒有妄念生起, 就安住在覺知到沒有妄念的心上。總之,無論任 何情況,都保持自然,不要去做任何修整。持續

觀察這每一個部分,只要看到就好, 不用做其他任何事情。 這樣觀看的時候,如果沒有任何妄念煩惱, 就安住在這上面,這就是空, 是一種短暫的空的覺受。 如果有妄念煩惱生起, 你也能覺察到它的本質是無常、

這樣修下去,就能了悟聲聞乘的空。 以上就是「心念住」的觀修,透過觀察心的總 與別的定義,而確立觀的修持。

法念住禪修 一、個別定義:在萬法自性上,不散亂安住 接著要講法念住。法的個別定義是「持有自

多數等等空的本質,

性」,像是柱子、瓶子、房子、人、牛等等,

這時你就感受到聲聞乘所說的非恆常、非單一、

總之無論是眼的對境——色法,耳的對境——聲

非獨立的空是什麼。

音,鼻的對境——氣味,舌的對境——味道,身 的對境——觸感等等,當這一切色聲香味觸的法

眼睛打開,和閉眼的時候一樣,

在心中現起的時候,在其「自性」上,「知道」

觀察任何生起的妄念,剎那都在改變的無常性。

這個法(現象)就好——知道形色、知道聲音,

另外,也可從義共相、聲共相、感受、相信各部分,

知道味道等等,然後不散亂的安住在其上。

去觀察妄念的非單一性, 認識到妄念是由多數聚合而成。 好的,接下來,安住在心自然、本然的狀態。

法念住「安住聲音自性」觀修引導 接著這次我們要觀修的法,是聲音。 首先身體坐直。這次大家坐了這麼久,可能已

40


仁波切開示

經找到觀修受念住的很好的助緣了,我的意思

例如我現在眼前的這朵花,我看到它,這樣就好。

是,從早坐到晚,大家有沒有背痛、腰痛或腳

各位不一定要看花,也可以是看到前面的人的頭,

痛?有的請舉手。

不管是方的、圓的頭都可以。

很好,這些疼痛就是一種苦受,已經成為你觀 修受念住的助緣。苦受是各種感受當中比較強烈

大家觀修得如何?聽聲音容易專注,還是看東西

的,很自然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幫助我們覺知

比較容易專注?

它,念住其上。例如牙痛,無論你是在看電影,

覺得聽聲音比較容易專注的請舉手。(較多人舉手)

還是逛街買東西,只要牙齒一痛,注意力馬上就

覺得看東西比較容易專注的請舉手。(舉手者較少)

會跑到疼痛上面。這時如果你能念住其上,你會 發現可以安住很久。如此念住在疼痛的練習,能

每個人的情況各有不同,這很正常。

夠幫助你禪修的進步。一般來說,在遇到困難、

有些禪修的傳統,不會從身念住開始依次序修

生病或任何痛苦的時候,如果能夠這樣做禪修,

持,而是直接從法念住開始,例如專注在某個色

帶來的效益是很大的。

法、聲音上做修持。因此,各位如果覺得四念住

首先做「受念住」的禪修。閉起眼睛。

學到這裡有些糊塗了的話,你可以選擇比較容易

從頭頂開始覺察,一直到腳部,

上手的先開始觀修,直到有些覺受生起,再換下

有什麼感受就順著去注意、念住其上。

一個念住修持。就像剛剛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聽 聲音比較容易專注,那就可以先從聲音禪修開

覺察的時候,不一定要依照從上而下的順序, 有時向上,有時向下覺察,沒有關係。

始,然後再轉換到專注色法或氣味上頭。 講到氣味,晚上有一個功課給大家,就是晚餐

總之任何感受生起就要去注意。

的時候,要專注在氣味和味道上面。明天要考試

教言提醒我們:不要專注在身體的單一部位太

喔。

久,

等一下下課之後,各位前往餐廳用晚餐的時

適時的轉換注意、念住的焦點,從頭到腳,

候,首先會聞到菜飯的香味,這時吸氣時專注在

或從腳到頭觀察。

味道上,呼氣時就放輕鬆,要記得這樣呼吸幾 次,這就是法念住的修持。接著到了餐廳,打好

接著,專注聲音。

菜,捧在手上聞一聞,如果你肚子很餓的話,那

(仁波切每隔兩秒敲磬一次)

菜就變得更香了,這時候也要記得呼吸,把注意

聽到聲音就好。

力放在菜飯的氣味上。接著吃了一口菜,吃的時

(仁波切繼續每隔兩秒敲磬一次。持續約一分半

候記得細嚼慢嚥,不要急,不要像狗見到肉一樣

鐘後停止。)

的狼吞虎嚥。能夠這樣慢慢的吃,不僅是修持, 也對身體很好的。今天晚餐和明天早餐時的功課

接著我們專注在自然聽到的各種聲音上: 車聲,人講話的聲音,咳嗽聲等等。

就是這個,別忘了。 前面講過了專注在色、聲、香、味上的修持,

你可以轉換,不用一直專注在某一個聲音之上。

接著是觸,觸屬於受念住的範疇,所以也算是講

無論聽到任何聲音,只要知道這個聲音就好。

過了。再來是心的對境——所知萬法,也就是這 裡法念住在講的,所以也算是講過了。

請張開眼睛。然後專注在眼前看到的任何事物上。

一般來說,身、受、心三個念住是法念住的分 41


支,但是為了更準確的次第破除常、樂、我、淨

到印度求法,就是要消滅我執,所以他等不及回

的執著,了悟無常、苦、空、無我的實相,所以

去慢慢修,當時就問仁波切一個問題:「請問仁

特別安立了身、受、心三個念住的觀修。這三者

波切,我可以在您跟前發誓嗎?我發誓從今天

的觀修穩固了,最後才會觀修法念住,藉此了悟

起,我絕對不再想『我』,也絕對不再說『我』

無我。總之,法念住「自定義」的修持,就是

這個字!」

「在萬法的自性上,不散亂的安住」,例如看到 色法、聽到聲音、聞到香味等等。

仁波切聽完笑著說:「這種發誓不會有用的。 「我」是沒辦法用這種方式消除的。事實上我不 用消除,我本來就不真實存在,你只需要具備正

二、總的定義:無我 接下來要講的是法念住「總的定義」,也就是 無我。

念、智慧,消除我執,了悟無我才是重點。」 結果那個外國人沒有聽話,還是一意孤行。後 來我有幾次在寺院遇到他,他見到我說:「仁波

五蘊和合的自身之上,找不到一個單一、恆

切,您好,『嗚』(閉嘴)可以和您一起去達倫

常、獨立的自我存在,這就是無我的意思。無論單

色拉嗎?」還有一次,我正要到附近的商店買東

從色蘊上,或者單從受蘊、想蘊等等上去觀察,

西,他又跟我說:「仁波切,『嗚』可以和您一

都找不到一個實有的我存在,同時,沒有一個蘊

起去買東西嗎?」他真的就是不用「我」這個

是恆常的,每一個蘊剎那都在變換著,同時,這

字,全都換成「嗚」來表達。總而言之,聽說兩

每一蘊都不是單一個體,而是多數,是聚合物。

年之後,他變得心智不太正常,瘋了。

這樣去觀修,就能逐漸領悟聲聞乘的無我。 我們無法透過「不要有一個我」,或者「從明

認識實相,是消除我執唯一的方法

天開始,絕對不可以想到有一個我存在」的想法

我執要如何消除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認識到

領悟無我,事實上,這些想法沒有任何用處,這

真實的情況,那就是:本來就沒有一個我實有存

樣一直想下去,反倒可能加深我執,因為你太緊

在。認識到這一點,我執自然消除。

繃了。事實上,你只要了解到「『我』是自心造

就像陽光出現,黑暗自然消除一樣,無我的智

作出來的,本來就不真實存在」,這種領悟即是

慧,自然會讓我執平息;進而一切的煩惱、痛苦

智慧,是消除我執的唯一辦法。

也會得以消除,內心的喜樂和平靜就會得到。外

禪修是勉強不來的,就像昨天我們試過「不可

在的快樂都只是暫時的,會壞滅的,其實本質就

想手機」的禪修一樣,結果反而是一直想到手

是壞苦。因此,內心的喜樂才是最重要的,內心

機。很多人不知道這個要點,勉強自己禪修,結

喜樂了,無論前往何處都會喜樂,相反到哪兒都

果修了半天,不但心靜不下來,反而變得更加緊

不會快樂。

繃,最後可能變得易怒和暴躁,那就不好了。

智慧林那個不說「我」的老外 二十多年前,有個外國弟子到訪智慧林,拜見 金剛持大司徒仁波切,請求仁波切傳法。仁波切 傳授了一些禪修技巧,和無我、空性的觀修法 門,最後並且囑咐他要好好修持。 但是那個外國人一心只想消滅我執,他之所以 42

總之,我們這次講到的四念住,是屬於五道當 中「小資糧道」的修持。四念住的修持穩定了, 中資糧道的「四正斷」自然就會生起,持續修持 下去,最終三十七菩提分的修持都能圓滿,而這 一切都是從四念住開始。 希望各位能夠好好修持。最後,我們要將今天 聽法和修持的功德,迴向世界和平,迴向眾生平 息煩惱、痛苦,得證圓滿佛果。


仁波切開示

愛 在 疫 情 蔓 延 時 . 明 就 仁 波 切 線 上 課 程 ── 第 九 堂 課 摘 要

在不確定中,修安忍與平等 日期:2020年5月31日 翻譯:妙琳法師

安忍的精髓,有彈性的心

受一切。過去我提過很多次, 人生是起伏不定的,像海上的

就會很有力量。

人生如登山,

今天我想談一談關於「安

波浪,而我們就要接受它如是

忍」。現在一切都很不確定,

起伏。但在接受的同時,人生

大家都不知道這樣的隔離、封

也充滿了美好的事物,例如我

如果你想爬到山頂,上山

城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結束?什

們有著覺知、慈愛、悲心、能

的路線會是一條直路嗎?不可

麼時候才能步回正軌,能夠繼

力、技巧、智慧,我們的內在

能的。這種一條直線的路是不

續我的學習,經營我的生意?

具備那麼多殊勝的特質,不是

存在的。事實上,一開始會先

大家都在不確定中等待著。因

嗎?所以要接受、認識出它

往上走一段路,然後再迂迴下

此,認識「安忍」很重要。

們,但同時要知道,無論我們

行。因此不要放棄,從自己的

什麼是「安忍」呢?「安

做什麼,無法總是盡善盡美,

錯誤、障礙與問題當中學習。

忍」的精髓是一種有彈性的

會有上下起伏。因此,也要學

每個人都會犯錯,也都有各自

心,你的心開放而強大,帶有

習放下,接受這些起伏,卻不

的問題。人生總會出現問題,

一種勇氣;如果沒有勇氣和平

放棄。

但問題及障礙也可以成為一種

迂迴上下才是自然

靜,心就會變得沒有彈性和敏

運用你的智慧、學識、技

機會、一種解決方案,所以不

感。即使是一點小事不對勁,

巧,做任何事都盡力而為,但

要放棄。你會上行一段,然後

你就會覺得很不安。生活中出

不要太執著結果,投入應盡的

又迂迴向下,上下、上下……

現一點小問題,我們就很容易

努力,同時享受這個過程。那

而每一次你都會學到東西、得

失望。即使你不想感覺失望、

麼,你就會找到一個平衡,找

到成長。最後,你就爬到山頂

恐慌,不想要生氣、擔憂,卻

到一個自然的節奏和進度。無

了。迂迴地上上下下往前進,

無法控制自己的心。事實上心

論情況如何起伏,你都能屈

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應該更有彈性,而這就是「安

能伸,你知道如何隨著人生舞

忍」。

動。

但一般情況是什麼?我們 所期待的是一條直線到達目的

生活就像一場舞蹈、就像股

地。一旦看不到一條直線,

市,接受它如此,就是一種放

我們就會覺得焦躁,就小題大

以「安忍」而言,很重要

下;然而不要放棄,並運用我

作,捶打自己、責怪他人、

的一點,就是要如是知道並接

們內在特質能力盡力而為,那

責怪環境,攪得一團糟。到

隨著人生的起伏舞動

43


最後,因為太緊繃或太鬆懈,

像是毫不費力,但其實並不是

記憶,我曾在這間寺院跟著我

我們可能就會放棄。所以「安

完全不出力,仍帶有力道。這

的父親、外公學習。當時看到

忍」是要找到自然的節奏。

樣的力道是隨順自然節奏,不

寺院建築到處是裂縫,有些牆

會太緊繃,那就是真正的安

壁都脫落了,我震驚不已。接

忍、平等捨。「平等捨」的意

著我認識到這是無常,便試著

思就是不要太緊繃,也不要太

去思維無常。無常並不表示死

西藏有一個著名的故事。

鬆懈。如果憎恨敵人,而過於

亡、結束、什麼都沒有了;無

小時候外公跟我講了這個關於

執著自己親近的人,就是種不

常表示改變,因此它充滿了各

耐心、正精進的故事──烏龜

平衡的狀態。相反,你知道有

種可能性,充滿各種不同的通

和兔子的故事。烏龜跟兔子賽

自己不喜歡的人,也知道有自

道路徑。

跑,看誰先跑到山頂。比賽

己喜歡的人;每個人都有你可

於是我想,要如何轉化現

一開始,兔子就想:「我蹦幾

以學習的地方,兩者都可以幫

狀,讓它對人們帶來更多利

下就到山頂了。這隻小烏龜

助你成長和轉化,都能幫助你

益?後來便有了不同的項目設

慢吞吞地爬行,怎麼能跟我比

學習。

計。目前我們這些項目都在

不鬆懈、不緊繃, 學習找到平衡

啊?」於是,兔子快要到山頂 時覺得很累,就先睡了一覺。

進行中,希望很快就會帶來 利益。我們這裡有佛學院,計

而那隻烏龜慢慢地一直往上

有時候,當你想要做什麼,

畫未來也會是教授國際學生禪

爬,不放棄也不緊繃。最後,

或想要達到一個目標,過程中

修、進行修學的地方。目前很

烏龜先爬到了山頂,呼喊著兔

走到了死胡同。一般我父親會

多學院講授佛法教理和禪修,

子,兔子被叫醒了,向山下看

說你走到盡頭了,會發生什

但沒有教導實際禪修的方法;

去,但牠左看右看都沒看到烏

麼?大部分人就放棄了,或是

而很多閉關的地方,會教禪修

龜。接著又聽到烏龜喊牠,兔

撞牆撞到滿頭傷,但事實上,

技巧,但卻不教理論。但是在

子往上一看,沒想到烏龜已經

你這樣是穿不過去的。然而,

這裡,我們結合學術和修行兩

在山頂了。所以,要持續、不

有不同的方式穿越:向左、向

個面向,我們設計了讓人欣喜

放棄,從錯誤中學習,從障礙

右、向上或向下,很多不同的

的課程。很快,寺院這裡就會

中成長。到最後,其實每件事

方式。也許這麼做就可以越過

展現出新氣象,可以說是地震

都在輔助你達到自己的理想,

這堵牆;而不是用莽撞的方

帶來的福祉。地震造成了很多

都成為了你的助力。所以,真

式。

破壞,奪走很多人的生命。然

正的重點是要找到平衡,這點

舉例來說,我去遊方閉關

而,對於此刻還在這裡的人來

四年半之後,回到尼泊爾加德

說,不要因為災難而喪失意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個藝術

滿都的德噶光明寺,在我回來

志、勇氣和彈性。不要放棄,

家,一旦你作畫時輕鬆自如,

之前,寺院因為地震遭到嚴重

繼續從中學習、成長,持續地

作品就會很出色。唱歌也是如

損壞。當我第一眼看到寺院的

轉化。我認為這對我們人生來

此,當你輕鬆地駕馭聲音,就

那一刻,哇!給了我很大的震

說,真的很重要。

能唱出美妙的歌聲。感覺上好

撼。這裡有很多關於我父親的

很重要。

44

何不換個方式試試?


仁波切開示

愛 在 疫 情 蔓 延 時 . 明 就 仁 波 切 線 上 課 程 ── 第 十 堂 課 摘 要

與疼痛共處的妙方 日期:2020年6月14日 翻譯:妙琳法師

疼痛是快樂或痛苦, 取決於你

第二步,先去覺知身體。

就只是與感受同在……

從頭部到腳底掃描一遍身體,

不需要控制它,不需要壓抑

只是與任何的感受同在,你不

它,也不需要製造出舒服的

疼痛本身有可能帶來快樂,

需要改變感受,或是控制、壓

感受,只是觀察可能有的任

也有可能引起痛苦,這取決於

制、製造感受,這些都不需

何感受……

你如何看待它。有時人們會說

要做,只是放著。什麼都不用

現在,專注在不舒服的感受

自己真的不喜炎熱的天氣,夏

做,就只是放著。

上……

天的時候走在室外,感覺自己

第三步,你需要找到身體

如果你沒有不舒服的感受,

無法呼吸了,覺得非常難受,

上不舒服的感受,任何身體的

可以用手按壓虎口,創造出

每走一步都很不舒服。然而你

疼痛。你或許覺得膝蓋痛、背

痛感……

到了健身房,運動之後,你決

痛,你可能身體患病,胃痛或

就只是與這個不舒服的感受

定要去做蒸氣桑拿。桑拿房裡

是任何疾病引起的疼痛。情緒

同在。

非常熱,而你感覺很享受:

上的痛楚,也可以運用,例如

跟看著呼吸、聽著聲音一

哦!終於感受到這種熱力了。

恐慌、抑鬱、憎恨。當憎恨出

樣,現在做的也同樣,與疼

桑拿的熱度,和外面的高溫,

現的時候,也會帶來痛感。當

痛同在。

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然而當我

出現貪念、欲望,也會帶來

現在請慢慢打開眼睛,鬆開

們的心認為這是對自己好的,

疼痛。欲望滿足時,雖然有愉

按壓的手。就這樣放著你的

你會花錢來這裡感受熱力。那

悅,也有痛苦。所以,這個練

心。

麼,健身房外面的熱度,是痛

習需要一些疼痛感。

苦的成因;而健身房裡桑拿的 熱度,是快樂的成因。這都取 決於我們怎麼看待疼痛。

疼痛禪修引導

疼痛禪修的四種覺受 首先,一些人去看疼痛,疼

請保持你的後背輕鬆地打

痛就消失了。你找不到疼痛,

直。閉上眼睛。

而出現了一個空隙。那就跟空

從頭到腳地掃描自己的身

隙同在。沒有疼痛,是沒有關

體,掃描整個身體,好嗎?

係的,儘管你沒有特定的焦

覺知呼吸,或聲音的禪修,或

無論你身體有什麼感受,愉

點,但你也沒有丟失,還是有

默念禪修。這些是禪修的第一

悅的感受,不舒服的感受,

著一種當下感、存在感。這就

步。

中性的感受,都沒有關係。

是第一種覺受。

三個步驟轉化疼痛為禪修 首先,你學習的禪修方法是

45


第二種覺受。一些人去看 著疼痛,疼痛會轉換部位, 胸口的痛會移動到頭部,當 你觀察它,它又會轉移到後 背,當你去看它,它又轉 移到膝蓋,疼痛會這樣轉 移。那也是很好的。這表示 疼痛成為了你禪修的對境、 助緣,你和疼痛開始做朋友 了,互相支持,非常好。那 就跟隨著痛,沒問題。 第三種覺受。當你看著疼 痛,疼痛沒有轉移,也沒有 消失,保持在原位,沒有變 大,持續存在,非常好。這 也表示疼痛成為了你禪修的 助緣。 第四種覺受。當你看著疼 痛,疼痛變得更強烈,這其實 也很好。這就是像之前提過杯 子的例子:一個髒杯子在它乾 燥的時候不覺得太髒,但灑上 幾滴水開始清潔時,看起來比 之前更髒;但這是一個清淨、 淨化的過程。當你的心更加清 晰、平靜,就會開始看到心的 各種狀態。這是很棒的。 但是,如果你覺得身體上的 疼痛、情緒上的痛苦變得太強 烈,就換一個方法,不要再專 注於疼痛,回到聲音的禪修、 看呼吸,可以這麼做。逐漸 地,疼痛開始成為你的助緣, 就如同呼吸、聲音,你可以平 靜地面對疼痛。這個我們稱之 為以覺知來面對疼痛。

46

以「慈悲和施受法」

那就是慈愛,大悲心。這成為

來做疼痛禪修

了光芒,於是將這個光芒傳送

第二類的禪修練習,是在疼 痛之中發現慈愛和悲心。這意 謂著疼痛成為慈愛和悲心的助 緣。如何練習呢? 第一步是認識到疼痛──你 感受到的身體疼痛、疾病。 第二步,進入疼痛的深層。 當你更深入去看,會發現慈 愛。事實上,身體產生疼痛是 一種保護。當你深入到疼痛之 中,它的更深層次是一種愛和 慈悲──你想要快樂,你想從 疼痛中解脫,那就是慈愛和悲 心。試著在你自身看到這點。 另一種轉化疼痛的方式, 是聯想到他人。無論是誰,當 他經歷疼痛時,都不會平靜, 就跟你一樣。這樣去理解。然 後,我們有一種特別的修持, 叫做「施受法」。這個練習是 當你吸氣時,將他人的疼痛帶 入你的疼痛之中。同時思維: 我要代一切眾生經歷這個疼 痛,慢慢吸進一口氣,同時設 想一切眾生的疼痛如同黑煙, 消融於你的疼痛中。多麼好 啊。今天,我的疼痛變得有意 義了。接著呼氣出去,隨著吐 氣,明亮的光芒觸碰到一切眾 生,同時你祈願一切眾生因為 你的疼痛而從疼痛中解脫。 當你把眾生的疼痛帶入到 你自己的疼痛中時,那就是善 德。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善業,

給眾生,願一切眾生自由,願 一切眾生快樂、沒有疼痛;然 後再一次接受一切眾生所經歷 的,當它們被你接受,便自動 轉化為善德。 有人會說:如果我這麼做, 我的疼痛會越來越嚴重,因為 我把眾生的疼痛接受過來,我 自己已經在痛,可不想再接受 他人的疼痛。如果接受他人的 疼痛,我會更痛苦,而且很快 會死掉。其實,不會這樣;而 是相反的。因為這種恐懼、自 私、自我的心,才是助長疼痛 的。而當我們做施受法修持 時,是與之相反的。事實上, 這樣修持反而會帶來疼痛的療 癒、疾病的療癒。

以智慧來做疼痛禪修 第三類方法是我們所說的智 慧。在出現恐慌、疼痛、任何 心理狀況時,去看它的本質, 它是可以被分解成片的:感 受、圖像、音聲和信念。 信念的意思是厭惡、貪執, 而你無法真正抓住什麼。就是 我們所說的無常、因緣和合、 多數這三者之一。這就是疼痛 的本質,了知這些就是智慧。 你持續去觀察,到最後,你甚 至找不到身體的感受在哪裡, 甚至找不到聲音為何,你的心 會有片刻失去概念,而你沒有


仁波切開示

丟失,你有一種當下感,覺知 仍然在,但不會真正聚焦。非 常棒!這就是智慧──無概念

三類疼痛禪修, 隨時轉逆緣為順緣

如同光,黑暗中如果出現光 亮,自然會慢慢驅除黑暗。透 過掃描、覺知,身體會發生很

的智慧,在一瞥之間出現,不

以疼痛做修持,基本上有三

好的改變,疼痛改善,免疫力

太長,與之同在,找不到疼痛

類重要的練習:一是覺知,二

增強,壓力減輕,帶來平靜,

在哪兒,然而似乎還是有點類

是慈悲,三是智慧。你在修持

對整個身體來說很有幫助。

似的感覺在那兒,卻又抓不住

的時候,對療癒疼痛也會有幫

接著慈悲是我們所說的「毒藥

它,就與它同在。

助,因為大部分時候,心和身

轉為良藥」的修持。事實上我

而後疼痛又出現了,有時候

體相互關聯,透過這些修持,

們每個人都本具殊勝的功德特

比之前還劇烈,又再去觀察,

心能夠影響身體,因此這些練

質,然而沒有認識到。透過施

去看疼痛,看它在改變,成了

習能夠帶來療癒。

受法的修持,疼痛成為善德。 有時我稱它為「內在回收」。

很多部分,這裡、那裡,是因

舉例來說,首先用覺知,當

緣和合的。越去觀察,越無法

你真正以覺知上下掃描身體,

疼痛一般讓人感覺很棘手,

找到。內心生起了平靜,過不

特別是當你覺知到疼痛,覺知

然而轉化它為慈愛、悲心,它

久,疼痛又再出現。一再這樣

其實具有療癒的力量。一般情

就變得有利用價值了──「毒

去觀察,到最後,對疼痛的憎

況下,我們沒有直接面對疼

藥轉為良藥」。

恨,或恐懼、不喜歡,就會慢

痛,沒有覺知到疼痛,疼痛因

第三,看到疼痛的本質,面

慢消失了。而疼痛不再那麼

此很堅固,再加上我們不喜歡

對它,並深入其中,疼痛變成

可怕。疼痛也不再那麼令人痛

痛,對它抗拒,產生希望和恐

多個部分,不斷改變著,無法

苦。這便是如何以智慧來做修

懼,因此我們迷失在期待和恐

真正定義它,最後,你會看到

持。

懼之中。但如果你覺知疼痛,

空性──疼痛的空性,那就是

會有一種溫暖、光亮。覺知就

大智慧。 47


愛 在 疫 情 蔓 延 時 . 明 就 仁 波 切 線 上 課 程 ── 第 十 一 堂 課 摘 要

心亂亦能靜的訣竅 日期:2020年6月28日 翻譯:妙琳法師

透過禪修我們的心會變得更

過去很多年,我一直像是實

學家所稱的「神經可塑性」,

平和、平靜,心也會變得富有

驗室的小白鼠。自從2002年

你的大腦有改變的能力。約莫

彈性、更能運作、更加自由,

我就參與了實驗室的研究。實

二十多年前,腦神經科學家不

而禪修附帶的快樂就會自然地

驗中我被放入核磁共振儀,接

相信這點。如果你與生俱來就

隨之而來。這種快樂,不像是

受腦神經的測試研究。當時腦

不快樂或愛生氣,那麼你一輩

喝了咖啡之後的開心。喝了咖

神經科學還處於研究禪修的初

子都不會快樂、都會愛生氣;

啡之後,大概會有二、三十分

期階段,那時候禪修還未像現

如果你天生就有一些恐慌或抑

鐘覺得很興奮,對吧?但之後

在這麼流行。後來我持續多年

鬱,那麼一輩子恐慌和抑鬱都

又會變得很低落。禪修帶來的

都參與這項研究,透過跟科學

會伴隨著你。類似這麼一個基

快樂不是那樣,禪修所帶來

家的交流,我也有了些發現。

線,科學家認為不能被改變。

的快樂,不需要依賴外在的狀 況,是一種由內而發的喜悅和 滿足。我們說它是一種更穩 定、更持久的快樂。

48

你具有改變大腦的能力

無論我們怎麼嘗試獲得快 樂,比如名聲、權利、金錢,

首先,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

所有這些並不會真正有幫助。

希望改變你的大腦。這就是科

科學家研究顯示,中彩券大概


仁波切開示

會帶來兩年的快樂,之後又回

特別的特質和能力,心的本具

房子,或者顯現不同的顏色。

到基線;婚姻帶來的快樂,大

功德,就是「知道」。而這樣

有時候雲霧輕薄,有時候雲霧

概有五年,之後也會回到基

的知道,它不需要依賴客體和

厚重,有時候暴雨,有時候

線。

主體。我們說它是一種自明、

則佈滿烏雲。特別是新月的夜

然而,經過多年研究,很

明性,一種超越能、所,無概

晚,像尼泊爾的一些偏遠的山

多的禪修者,即使他們沒有

念的知道,每個人都具備這一

區地帶,那時候會完全黑暗,

禪修的時候,也都是快樂

點,你有、我也有,之前課程

因為地面沒有電燈,新月時也

的。因此,基線是可以透過

中提過很多次,然而我們就是

看不見月亮,天空布滿了烏

禪修而被改變的,說明這是

沒有認識出它。

雲,你看不見星空,即使夜晚

有希望的,這被稱為神經可 塑性。除此之外還有神經迴 路的改變,甚至我們大腦結

本具的功德, 等待我們發現與開顯

天空完全黑暗,但天空的本質 也絕不會黑暗。 這裡要談的重點是,一旦能

構的一部分,都可以改變。

由於沒有認識出它的結果,

夠認識出來就是智慧。所以我

它們會開創出新的迴路,而

導致我們只看到念頭、情緒、

會反覆舉這個例子,想一再提

舊的迴路則會關閉,包括大

記憶、感知、感覺。當你問一

醒各位。以手錶為例,手錶的

腦基因也是可以改變的。

個人,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的心

特質就是顯示時間,如果你不

嗎?他們描述的只有念頭、感

知道手錶主要的功能是什麼,

受、記憶、感知、感覺。甚至

那麼手錶對你來說就不會顯示

而我發現改變基線最好的

去問心理學家,你的心是什

時間。即使是世界上最昂貴、

方法之一是透過禪修:認識覺

麼,他們談的都是心的功能。

最優質的手錶,它都沒辦法對

知、慈悲、智慧的禪修。我們

如果我們不知道心真正的特

你產生報時的功能,所以我們

設立了開心禪的系列課程,課

質,對它一無所知的話,它就

需要認識它是手錶。

程的第一階談到關於覺知,第

不會對我們展現出來。

透過禪修改變原有的侷限

二階主要是關於慈悲,第三階 則是關於智慧。 從內在展開的轉化,便不太 需要依賴外在情況,而你的快

因此,我們要認識出內在

所以有兩個問題:第一、我

具備的特質,而本具的特質不

們不知道自己本具這些特質,

只是覺知,還有慈愛、悲心、

第二、我們不知道如何接近它

智慧、能力、能量、潛力、潛

們,與它們連接上。

能……等等,這些特質本自具

樂會更持久。因此,禪修附帶

以傳統的例子來看,我們的

足,不勝枚舉。但我們沒有認

而來的是平和、平靜、喜悅、

本具特質──覺知,就像天空

識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無

快樂、能動性、可塑性,這些

一般,而念頭、情緒、感知、

明。由於無明,我們變得非常

叫做禪修的經驗或禪修的結

記憶,所有這些都像雲霧。但

狹隘、微小、敏感,動輒大

果,是禪修附帶而來的,但不

雲霧並不是天空,雲霧在天空

哭、大笑、動輒消失、融化、

是禪修的精髓。

中生起,在天空中停留,消融

燃燒。如此敏感的一個自我,

禪修的精髓是覺知。我以

於天空。雲霧也會改變,有時

變得非常狹小。而且這還不只

前提過很多次,覺知的意思是

候很美,有時候像花,有時候

在概念層面,它也出現在感知

「知道」,我們的心有著一種

像一個人、像馬、像動物、像

層面、感官上,我們的心變得

49


非常的狹隘,因此被時間、能

論怎麼嘗試,天空都不可能被

著你必須有個對境,比如呼吸

所、身體限制。所以,我們所

污染,不可能變髒,即使空中

的禪修,你必須跟呼吸同在,

說的自由或解脫,來自與內在

有污染,而天空的本質是不會

不要想過去、不要想未來,跟

特質連接上。

被染污的。

呼吸同在,只看著呼吸 ; 如果

因此,我的禪修傳承是以主

你的心跑掉了,要把它帶回到

體為重的。一般來說,有兩種

呼吸,必須跟呼吸同在,因此

禪修方式,一種是以主體為導

對境是重要的。而在我的傳

當我們看著天空時,我們

向,另一種是以客體為導向。

承,是以主體──覺知為導向

看到的是雲霧、陽光,看到的

主體為導向,意謂著覺知是最

的,任何經驗都可以成為覺知

是天空的藍色或任何天空的顏

重要的,客體是什麼無所謂,

的助緣。

色,但我們看不到虛空,看不

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

到天空的開放、真實和無限。

點、任何情況之下禪修,短時

有時候我們形容它不可摧毀,

間、多次數,對境是什麼都沒

你不可能向天空射擊,不可能

關係。

任何經驗, 都能成為覺知的助緣

燒掉它,你也無法染污它,無 50

以客體為導向的禪修,意謂

連接天空般的覺知 一般來說,人們對禪修有 兩種誤解。第一種誤解,認為 禪修是什麼都不想,要專注,


仁波切開示

要把心放空,讓腦子空掉。第

覺知、慈愛、悲心、智慧,它

說「是」,心就說「不」;你

二個誤解,以為禪修就是要

們始終都在。所以不需要對雲

說「不」,心就說「是」。這

寧靜、平和、放鬆、開放、喜

霧做什麼,不需要對情緒、念

就是所說的瘋猴子一般的心,

悅。很多人把這些平靜、喜

頭做什麼,讓它們來去,但你

重重雲霧,不是精髓,只是雲

悅、清明,跟禪修聯繫起來。

需要跟覺知連接上。

霧。有時候我把它形容為瘋猴

但事實上這些都不是禪修的精 髓,而是禪修的覺受。 禪修的精髓是什麼呢?是

放下對平靜的追求, 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子一般的心。所以很多人一開 始就誤解了禪修,他們一直尋 找平靜、平和、喜悅、沒有念

覺知。念頭來去沒有問題,情

一開始連接覺知,先透過呼

頭、沒有情緒、放空心、放空

緒來去也沒有問題,所以當你

吸,「知道」呼吸,覺知就是

大腦,卻做不到,反而有更多

看著呼吸時,出現了披薩的念

「知道」。然後練習「知道」

自己不想要的情況出現。

頭,就讓它出現。只要你沒有

聲音,接著是默念禪修,之後

忘記自己的呼吸,想到兩個披

是覺知身體感受,剛開始有這

薩,五個披薩都沒有問題,披

四個主要的禪修方法,我在這

有人去開礦找鑽石,或是

薩從四面八方而來,把你團團

段時間的線上課程介紹過,這

挖金礦,對吧?那是向外去尋

圍住,都沒有問題。吸氣時披

就是第一步。

找,而無論你怎麼去找,都無

一切答案,就在自心

薩出現,或吐氣時披薩出現,

這之後,你想要再深入,

法真正找到持續的快樂。即使

披薩來來去去都沒問題。所

就要去參加課程,學習開心禪

你中了彩券,也不過帶來兩年

以,禪修並不是什麼都不想,

一二三階的次第修持。這就是

的快樂,不是嗎?但如果你真

不是要把心和腦子放空。

我們所說的經驗傳承的教法,

正向自己內心去開發,就確實

你需要依次第來修持。

會找到內在的寶藏。我們內在

重要的是要跟天空連接上, 而不是把雲霧消除,消除雲霧

所以,你不需要把任何經

是很困難的,幾乎是不可能

驗隔絕在外,你也不需要去尋

的。即使你可以消除掉雲霧,

找平和、平靜、喜悅。因為,

一般我們心是向外,一直在

也沒有什麼好處,天氣會很

當你去尋找它們,它們就會不

外面尋找答案,上下前後,尋

乾燥。有雲是好的,下雨是好

見了。你去找平靜,平靜會

找關於宇宙的答案。或許我們

的,有時候下暴雨也是好事。

跟你說「我很忙,你必須先預

覺得證悟就在上面的某處,

所以,情緒沒有問題,念

約」。如果你說不要想披薩,

而輪迴在下面某處,其實它們

頭沒有問題,感受沒有問題;

你就會想到更多的披薩,那就

都在內心。真正的自由、真正

而你如何回應它們才是問題所

是我們一般心的狀態,我們說

的證悟、真正的解脫都在內,

在。如果我們只抓住念頭、情

它是失控的。

而不在外。所以你其實是很珍

的發現,將是無窮無盡的令人 驚奇。

緒、感受、感知、記憶,而

禪修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讓心

貴的,找到真正答案的關鍵是

看不到它們的背後的覺知、慈

變得更有彈性,更能運用,擁

自己。一切問題的答案、一切

愛、悲心和智慧,那就會有

有心的自由。我們通常沒辦法

關於宇宙的答案,就在你的內

問題。其實,它們的背後是天

控制自心,我們的心是不自在

在。因此,希望大家都可以持

空,所以天空在這裡指的就是

的。心總是做相反的事情,你

續在這條道路上次第修持。

51


措尼仁波切/修持問答

修持變糟了?其實是進步徵兆! 如果持續修持下去,一定會有所進步的。 或許你們看不到,有時候感覺變糟了,但這表示有東西在改變了,也是進步的徵兆。

修持無法持續時,如何提振? 哈囉!大家吉祥如意!完成(每週一日六小 時)功課的人數減少了,所以請提醒自己修持。 這其實跟我或其他人沒有關係,完全只關乎你個 人。如果你修持的話,一定會利益到自己,否則 的話,時間就這麼過了。 知道嗎?生命是很短暫的,在不經意下。當你 有天想修持時,身體已經不允許你修持了。我的 很多朋友了解,當他們年紀增長時,伴隨著是很

非常沈重的,這個時代,每個人的工作量都大幅 增加,不論是哪個國家都有這樣的趨勢。如此一 來,時間更是有限。身為佛教徒的我們會說:「事 情是永遠不會結束的,直到你認為結束了。」 我們是有選擇權、決定權的!希望大家能持續 這個計畫!

放鬆自己的氣,但要有時間紀律! 請修持,紀律、規律是很重要的,沒有紀律的 話,做事情會過於鬆散。

多的疼痛,身體上的疼痛、情緒上的痛苦,年輕

「紀律」不是要變得「緊張、緊繃」,在內心

與老年時都是一樣,沒有差別,但身體上的疼痛

要保持放鬆、自在,但要安排修持時間,以「時

在年老時更加明顯。

間」作為紀律。不是變得嚴肅頑固、緊繃,然後

當然,我們都會想,等到有一天所有事情都妥 當了,譬如孩子、孫子長大,我們的任務圓滿

抓著修持,不是那樣的。如果注意到自己緊繃, 要放鬆自己的氣,將氣往下引導。

後,就可以修持。這是個好願望,但如果可以提

要撥出時間,刻意去安排「修持」,將之視為

前開始,就更好了。因為,並不是要大家提前進

重要的事來安排時間,將修持視為生命中重要的

入全職修持,而是要聰明的修持,每一個星期選

事情之一。

擇一天完成六小時的修持,甚至更多。時不時的

我相信透過這樣「持續、規律」的修持,你們

在這裡、那裡持續修持,會非常有利益的。所

會發現自己在修持上有顯著的進展。修持可以幫

以,你可以完成你的使命與任務,但你的心要憶

助我們自己,也能夠幫助親朋好友,當然最終它

持著佛法,不只是心,還要付諸行動實際修持。

會利益到更廣大的世界。不時要去思維所有這些

請提振、增強自己的修持!請從停止或放棄這

正面的影響:「是的,我要修持!修持對自己有

個計畫中,提振自己!就如同我之前提過,這事

好處,對家人有好處,對這個世界有好處。如果

跟我或任何組織團體沒有關係。事實上,是關乎

我很開心,我的家人也會開心,這是其中一個好

佛法跟利益你自己。

處。」主要的利益是,我們有一天會經歷嚥下最後

如果我們無法這樣做的話,實在看不出有其 他方式可以修持佛法,進而達到提升心性去證 悟佛性,以及表達慈悲等一切。因為世俗世界是 52

一口氣的過程,我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臨, 我不是用死亡來嚇大家,但最終死亡會來臨的。 我現在的經驗是,每一天我會接收到一些訊


仁波切開示

然後在心裡生起這樣的動機:我是非常幸運 的,我擁有珍貴的人類身體,不只是如此,現在 我能夠在正確的道路上修持,我不想錯失這樣的 機會、這是珍貴且難以獲得的機會,同時如果我 不立即用正確的方法、去運用這樣的機會,未來 我可能無法再次得到! 所以我真的非常幸運,生起「真是幸運」這樣 的感受,融入你的心中、融入你的感覺,藉著這 樣的感受,你心中會湧起修持的意願。 第二步驟做好正確適當的修持(按部就班), 息,來自不同年齡層的弟子或他們的親朋好友,

但不要過度緊繃,放鬆你的微細身,並且找到心

可能是過世、癱瘓或生病,我需要為他們祈福,

中的明晰,帶著平靜與明晰,然後做任何佛法的

這些都是世俗生活中的現實實相。如果我們能在

修持,那就會增強禪修力量,但是不要太過擔心

心中有些把握,準備好,這並不是說,你會直接

結果,以目標導向修持的心是不好的,在每個步

跳到生命的最後一天,但最後一天隨時都可能到

驟中都好好去做,不要是為了成就,當你在修持

來,所以要準備好!準備,這件事不是一天就足

道上、不要過度去經營成就,成就是結果、是修

夠!是需要持續穩定的努力,那麼它就會改變。

持的成果,不要有強烈的渴求與執著想緊抓住

但有時候當你修持時,感覺上像是沒有任何進

它,忘掉成就、就只是適當正確做好每個步驟。

步,但是當你往後看,兩年前三年前的你,可以 確定「一定有進步的!」在西藏我們稱之為,廚

感覺修持變糟了,怎麼辦?

房的白色哈達。西藏新年的第一天,在廚房放白

如果你們持續這麼修持下去,一定會有所進步

色卡達,那時候很白,但到最後它變成黑色,在

的。或許你們看不到,有時候感覺像是變糟了,

廚房工作的人可能不會注意到它的變化,但從外

有時候會覺得:啊,我的修持變糟了,但這也是

面來的人,「哇~你那條哈達好黑啊!」但那位

進步的徵兆。

在廚房工作的人不知道。因為在西藏廚房是用木

所以,不要失去你們修持的熱誠。修持不一定

頭來生火,會有很多黑煙。像這樣,你可能不會

總是快樂開心的,修持是為了淨化、盡除所有

注意到很多的變化,但當你回頭看,肯定是有些

業、負面情緒,在佛淨土覺醒證悟,去經驗本質

改變的,所以要有信心保持修持,好嗎!

愛、慈悲心、菩提心,這是不容易的,但我們一

我的祝福、我的愛,我的關懷一直與大家同

定可以達到!

在~真的!每天我都有努力迴向給大家,這又是

我確定很多修行者說的都是ㄧ樣的,不論是西

個不被人注意的利益,我得以累積福德資糧,你

藏、印度,很多瑜伽士禪修者有時候會覺得自己

們的修持同時幫助了我,而我的鼓勵也幫助、激

的修持變糟了,但這表示有東西在改變了!

勵著大家。

做好當下每一步,別只是追求成就

(系列十)(本文轉載自「台灣芬陀利迦網站」) 註﹕目前措尼仁波切台灣官網芬陀利迦的「每周一日六小 時座上修」計畫已階段性圓滿,改為每月線上共修,其他

如何在座上修持得到更好品質?這完全是奠基 在動機上,在每一座禪坐前,休息放鬆一下。

時間大家各自修持,不再每周通報統計,但仁波切鼓勵大 家維持座上修好習慣。

53


堪布拉布仁波切/岡波巴大師《勝道寶鬘》開示

想清楚再依止,學佛不是衝動消費 華人弟子有時好高鶩遠,往往心不定,變來變去是學不到東西的,這些也正是我們學佛要對治的問題。

時間:2017年10月20-22日

輕視了空的教法,或者等於輕視了你正在行持的

地點:化育道場

大乘六度波羅蜜的教法。從相信、信任,也就是

藏譯中:堪布羅卓丹傑 攝影:妙願法師

一般來說,佛教分為大乘、小乘。大乘部分, 大家應該聽了很多;反觀小乘,多數人會認為它 很基礎就輕視它,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因為小

信心的角度來說,你要知道,對於修持密乘的人 來講,漢傳佛教或是大乘中的顯乘是最重要的基 礎,不可以生起一念的「沒有信心」或是「輕 視」。

格魯、噶舉傳承,上溯源流是噶當派

乘談到的皈依戒、居士戒、沙彌戒、比丘戒、比 丘尼戒等等,是佛教最重要的基礎。如果我們輕 視了小乘,就等於輕視了自己正在持守的戒律, 這是很怪異的一種想法。所以,我們應該要了 解,要尊重小乘法門。

舉例來說,格魯派是以噶當派教義為基礎所創 立的,所以有新噶當派之稱,換句話說,格魯派 的法脈內容,其實是傳承自噶當派,而噶當派最 主要的法脈,就是由阿底峽尊者傳承下來的,譬 如《菩提道燈論》等內容;噶舉派則是結合了兩

沒有顯乘基礎,密乘是修不起來的 從修持的基礎上來說,小乘是一個重要的根 基。舉例來說,要大乘「法無我」,必須要先有 小乘的「人無我」見解,如此才有可能證悟「法 無我」。我知道有一些人沒有修持小乘,就直接 進入密乘修持,尤其是華人。他們沒有學習過所 謂的漢傳佛教的顯乘教法,有時候甚至不很喜歡 漢傳佛教、不喜歡顯乘,或是強調「我是密乘、 他是顯乘」的想法,這是非常不好的。 事實上,如果沒有顯乘的基礎,密乘是根本修 不起來的,就好比這次我們談到樂空、明空、 顯空不二、雙運等等,這裡面都有一個字── 「空」! 空的部分,在顯教裡講得很清楚。所以,如果 你輕視了顯乘或是所謂的漢傳佛教的教法,等於

個法脈:一是噶當派,另一就是大手印的傳承, 就像是兩條河流會合為一的傳承。如果我們這樣 子來看格魯派、噶舉派,其實也是同一個源流, 都是屬於噶當派。 再來看噶舉派的祖師,譬如岡波巴大師,他最 早跟隨大手印教法的這些老師,都是噶當派的善 知識,所以像《勝道寶鬘》或是《解脫莊嚴寶 論》,都是依據噶當派祖師阿底峽尊者的《菩提 道燈論》而來的,當然,裡面有一些教法是傳承 密勒日巴,但是大部分的教法是岡波巴大師跟隨 噶當派大師學的。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噶當派是修顯乘的菩 提心,不論是格魯或噶舉,都是傳承自阿底峽尊 者;當然,噶舉也有來自馬爾巴大師的教法,是 屬於密乘的教法,這些法又藉由馬爾巴大師的弟 子傳到格魯去。所以不要再分他們格魯、我們噶

54


仁波切開示

舉,也不要再批評格魯了。因為這樣的批評,等 於批評你自己,代表你無知。

噶舉經典觀點,很多來自薩迦派

寧瑪、噶舉上師互為師徒 其實寧瑪派也是如此的,寧瑪派偉大的學者龍 欽巴大師,是大圓滿教法的弘揚者,其實是噶瑪

同樣地,對於薩迦派,也不應該隨便批評,我

巴讓炯多傑的弟子,也就是說,他主要依止的上

們要知道,噶瑪噶舉跟薩迦派的法源是非常深厚

師就是噶瑪巴讓炯多傑。寧瑪派裡,這位大師所

的。舉例來說,第六世噶瑪巴通瓦敦殿依止很多

撰寫的叫做龍欽寧體,可以說是寧瑪最重要的著

上師,但他最主要依止的上師就是薩迦派的昆千

作,你也可以說,他主要是傳承是來自噶瑪巴讓

容敦巴,他是一位非常有學問、修持非常好的一

炯多傑的教法,所以關係也是非常深厚。

位大師。所以,噶舉裡有非常多薩迦派的見解跟 觀點。

再來說噶舉教派的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就是第 一世蔣貢仁波切,他一開始最主要依止的上師大

大家知道嗎?噶舉派經典著作最多是在第七、

多是寧瑪傳承,譬如雪謙嘉察仁波切等傳承,之

第八世噶瑪巴,從這角度來看,第六世噶瑪巴跟

後因為依止了第九世大司徒仁波切貝瑪寧傑汪

隨薩迦派昆千容敦巴大師學了之後,更是增添了

波,依止他為根本上師之後,他才到了八蚌寺,

噶舉派教法的厚度與深度,所以第七、第八世開

才會被說成是噶瑪噶舉教派。

始有噶舉自己的經典著作出來。由此可以看到來

同樣地,像米滂仁波切也是跨足了不同教派,

自薩迦派的一脈相承,當時也有一段佳話就是,

他可以說是寧瑪派近代最著名的一位學者、實修

薩迦派容敦巴自己也受到鼓舞,因為「有佛一般

者,也是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的弟子,他接受了噶舉

弟子的噶瑪巴來當我的弟子」。所以,由此可以

傳承的教導,又聽聞了薩迦派的蔣揚欽哲旺波教

看到,噶瑪噶舉的教法、教典也深受薩迦派傳承

法,可見當時這幾位大師,都沒有任何的宗派意

的啟發。所以如果批評薩迦派,也等於是在批評

見或是門戶之見,蔣貢康楚羅卓泰耶與蔣揚欽哲

自己,等於在批評第六世噶瑪巴一樣。

旺波,在當時更推行了利美運動,又被稱為不分教 55


派運動。再比如,大家會說蓮花生大士是寧瑪派,

說,你不用擔心這是其他教派的教法,真正需要

但在噶瑪噶舉來講,我們會說大司徒仁波切其實

擔心的,是上師的德行,他具備怎麼樣的功德,

就是蓮師的化身,在很多經典裡都有這樣一個授

這是要觀察的。如果他是好的上師,不用考慮他

記,也說噶瑪巴是觀音菩薩或是蓮師的化身。

是不是噶舉來決定是否跟隨他,不用這樣想,只

其實從修持的儀軌上來講,我們噶舉修的很多

要他是好的上師,符合我們觀察的上師應有的德

法,其實都是寧瑪的伏藏法。伏藏法最主要的傳

行,你就應該跟隨他的;反之,如果他不是好的

承是蓮師,蓮師是寧瑪的祖師,噶舉的祖師是馬

上師,不符合這些德行,你也就不要跟隨他。

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舉了這麼多例子,主

之前我們看了賢德上師的十一種特徵,記得

要是讓大家知道,我們現在雖然是屬於所謂的噶

照所列出的十一個佛法條件去觀察,而不是用世

舉派,其實我們從修持或法脈來講,其實真的沒

俗的方式去觀察,譬如他屬於哪個教派、出不出

有所謂他好、我們不好、我們比較好、他不好的

名或者年紀大小、長相好不好看等,這些都不該

分別。

是你評判的標準。說不清現在是怎麼回事,可能

帶著世間習氣,學不好佛法 但往往問題在於,我們是帶著世間的習氣而來 學習佛法、親近上師。世間的習氣就是貪、嗔以 及分別心,於是依止上師的時候,容易帶著貪、 嗔、對立的觀念學法。如果是這樣,你是無法進 入佛法,甚至反而會把你帶入地獄。

是人的福報不夠還是末法時代,那些越做怪的上 師,就愈有人信,規規矩矩的上師,反而沒什麼 人跟他。

持有法脈的標準是什麼? 了解法脈傳承之後,再來要談到如何弘揚法 脈。

所以話再說回來,你要對小乘、顯乘有信心,

首先了解什麼是持有法脈?是指上師對於這個

而且要知道,藏傳佛教的四大教派在法上來講,

法的觀點、經驗還有實修的方法等,做弟子的你

都沒有差別,要帶著這樣的心來修持。換句話

真的全然了然於心,也真的這樣去實修、實踐,

56


仁波切開示

這樣就是持有這個法脈,持守、弘揚教法,是很

是一個很奇怪的狀態。這樣的情況,也代表這個

重要的。

中心的運作是在世間法上,並不在正法上運作,

每一個傳承、每一位上師所教的方法都不會一

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這樣狀況會導致不合

樣,就像佛陀當年利益眾生的時候,因為每一位

睦、不團結,因為大家各有盤算,不想團結在一

弟子的根器都不同,因此有八萬四千法門,所以

起。不團結的後果就是沒有力量,最後這個法脈

每一個法都很重要。從這角度來說,任何你學

就無法延續長久。所以,希望各個中心或派別,

到、領受到的法,都是重要的。

可以互相交流,這真是很重要。

對眾生來講,你學到的任何法,都是有幫助 的。因此,如果你學到了法沒有弘揚,或是忘失

佛教的危機,我們看到了嗎?

這個法,這是很大的損失。就好像你在某個地方

我想在座可能有人曾參加過法王在德里說法的

得到某件珍寶,珍寶對世界上未來影響非常大,

課程,就是香港聯合各個噶舉中心舉辦的一場法

結果你卻把這個它弄丟了,眾生就無福受用這個

筵,當時我沒有聽到,事後有人跟我說,法王當

珍寶,要學這個教法的機會也沒有了。

時跟在座的弟子們講:「這次香港噶舉中心聯合

總而言之,持守、弘揚教法,是因為你知道教

舉辦這個課程非常的好,不像台灣……」意思大

法可以利益很多眾生,不可以讓它喪失,雖然不

概是:台灣噶舉中心感覺像一盤散沙,真的可

一定每個人都受用,但未來總會有人受到利益,

惜。因為說實在的,比起基督教、印度教等,佛

所以要帶著關愛眾生的心,持守跟弘揚你所學到

教徒在世界上的人數真的不算多,很多宗教背後

的教法。這個利他的觀念,是你的責任,要好好

其實都有國家的支持,這並不是說誰好、誰不

持守。

好,只是世界上的佛教徒已經那麼少了,大家還

如何判別道場中心的好壞?

在你爭我奪搶小小的一塊餅。 好比台灣有2300萬人,台灣的噶瑪噶舉派到

如果能帶著利他的心,持守跟弘揚教法,就可

底有多少人?大家可以算算。這情形就像噶舉中

以被稱為持教大師。重點是:不帶著貪、嗔持守

心在搶一串念珠一樣,除了這串念珠之外,還有

跟弘揚教法,而是帶著積極利他的心,這是非常

多少人是連佛教都不認識,他們沒有任何信仰,

重要的。舉例來說,我知道台灣有很多的中心、

雖然可能對佛教有興趣,所以我覺得這是很可惜

道場,其中也有很多假的宗教團體。從好的角度

的一件事,這樣的做法也跟佛法相違,因為這代

來看,台灣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度,所以各種情

表貪嗔,不是佛教的行誼,只會造成教派越來越

況都有,從不好的角度來看,宗教團體或是道場

衰退。

中心是良莠不齊的。

真的希望各個中心能夠和睦,不是去限制誰或

我曾聽過,很多中心不讓學生去其他地方聽

是互相競爭,能幫助一個人就是一人個人,其實

課,就只要好好待在這個地方。從這裡就知道,

在自由的國度裡,卻有中心限制弟子「不可以去

提出這樣要求的並沒有真的覺得教派是沒有分別

這、不可以去那」,這是一件怪異的事情。

的,並不真的把教法跟上師放在第一位。也曾聽

我大概在14~15年前來到台灣,當時沒有認識

到一種說法是:「這個上師在這個中心說法,那

很多人,受邀到一個噶舉中心教四加行。那時候

我就不去了;或是某個教法是在別的中心傳授,

來上課的學生不多,記得那個時候我這麼講:

那我就不去了。」這樣的中心跟學生的關係,感

「你們要專注的是好好的學法、聽法並且修持,

覺像夫妻關係,會嫉妒、害怕、擔心彼此,這真

不要覺得跟了我學,就是屬於我的弟子,重點是 57


學好法,到哪個中心,就是跟那個上師學好法,

個地方都不會待不久,或許是中心某個老師沒有

不屬於任何人。」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當時

好好帶領,所以弟子不斷換。但在西方我卻看見

我還記得我講了這樣一段話:「只要是你有信

另一種現象,很令我驚訝。我看見很多資深老弟

心,覺得真的有德行、有修為的上師,不論他在

子,在中心十年甚至三十年或是更久,他們很愛

哪裡,你就去跟隨他。」到現在為止,我還是這

聽法,從依止阿貢仁波切之後一直待到現在,知

麼覺得,來聽課的人並不屬於任何人,重點是大

道中心的人越來越多,每年都會來上課。所以,

家要好好聽法。如果有能力,就多去依止上師多

穩定的修持就是好好在一個地方修持,這是很重

學習,這是我的一個看法。

要的,不然總是在輪迴裡跑來跑去其實學不到任

放下自他分別,從自己做起 說到宗教這個詞,有的時候麻煩就來了,這個 麻煩不是指宗教的教義麻煩,而是指信仰者的誤 解造成很多問題。我相信教法的內容不是問題, 雖然我對基督教、印度教並沒有很深入的了解,

何東西,信心也不見得變得更多,甚至沒有好好 依止過一個老師。所以,你先做觀察,觀察知道 這地方是好的,就要好好聽聞,好好待在這地方 修持,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年後才決定皈依的西方弟子

但是至少都是教人為善、關愛眾人,並不會傷害

以噶瑪噶舉派來說,華人弟子的確是比西方弟

別人。同樣地,佛教也是這樣子。很多時候,當

子多,但是從想要學習教法進而願意學習藏文來

宗教有人為管理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麻煩。

看,華人卻比西方弟子少很多;以翻譯典籍數量

講回佛教人數,很多研究指出,未來世界上的

來講,華人也是比西方相對的少,所以很多佛教

佛教徒應該會越來越少。目前看到的現況也確是

典籍是從藏文翻譯成英文或是其他語言,從這樣

如此,舉例來說,雖然佛教目前持續在西方弘

數字上看西方弟子,他們似乎想得比較長遠,比

揚,但實際的信仰人數並沒有大幅度成長,但衰

較不會短視近利。

退人數卻相對的多。講到宗教這一塊,尤其是西

舉皈依的例子來說吧。聽說很多人身上的皈依

方人,只要對他說是宗教,他們其實都很不喜

證有一大疊,因為他們不斷的皈依。這是一個很

歡,他們只願意聽教義,只願意聽法的內容,就

奇怪的現象,在西方我沒有碰到這狀況。比如最

是因為人為造成很多問題,導致現在對宗教甚至

後有一位護持我們寺院二十多年的法友,終於來

佛教都沒有太好的看法。我們或許沒有辦法一下

到我面前說:「我覺得佛法非常好,所以想要皈

子讓他人改變看法,但是最少要能做到不貪、不

依。」我碰到的都是深思熟慮多年之後,才決定

嗔,換句話說,不要太有自他的分別、不要有宗

皈依的人,沒有碰過皈依好多次或是見到我就要

派之分,如此一來,至少能影響周圍的人,慢慢

皈依的,這種不多。

就會越來越好。

華人學法,少了一份穩定性

華人不停皈依的狀況真的很特殊,我們上餐廳 點菜都要討論研究了,但皈依上師卻是如此衝 動,這樣不是很好,變來變去是學不到東西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也就是《勝道寶鬘》作者

所以,我們真的不要好高鶩遠或是想太多。衝

一開始所說的著作誓言,提到我們修持一個法或

動、急功近利或是煩惱等,其實就是我們要對治

是依止一個上師,應該是要非常的穩定、不要想

的問題,所以很多時候不要想太多,正視並著手

太多。我在台灣我看見很多地方都是這樣,就是

處理目前問題,才是比較重要的。(系列十三)

修持常常想太多,導致心不定到處亂跑,所以一

聽打:徐姮巧

58


仁波切開示

堪布拉布仁波切/《岡波巴四法》開示.第三堂

沒有厭離心,法無法成為法 如果沒有認識到無論投生六道何處都只有痛苦,那麼就無法踏出「法成為法」的第一步。

時間:2020年08月02日 地點:線上課程(尼泊爾直播) 主辦:化育道場 藏譯中:創古瑟卡閉關中心翻譯群

你擔心的是今生還是來生? 以我自己來說,平常到各地上課,可是從來沒

攝影:殷尚蕾

有聽到一個人對我說,他們真的非常擔心,不知

聽打:徐姮巧

道自己來生會投生到哪去;也沒聽到有人說: 「因為害怕不知道來生會投生到哪兒,擔心到睡

一般來說,重視、珍視佛法的人,會為了得到 佛法付出努力,若不重視佛法是不會這麼做的。

不著。」從來沒聽到有人問這類問題,大部分都 是問今生遇到的困難。

所以,今天來現場上課,應該就是願意為佛法付

法本這裡是說,無論投生六道的哪一處,都只

出努力的人,表示是真的重視佛法,這時候,可

有痛苦,因為今生我們已經出生在這裡了,所以

以確保上課的品質是比較好的。可是一旦在網路

不需要擔心了,真正要擔心的是,來生會去哪

上授課,可能有人會認為佛法不需要付出努力就

兒?

可以得到,甚至還會帶著好奇心來聽課,這樣聽 課的動機就不是那麼好,佛法也會失去它的加 持。

現在正在聽課的你們,有沒有擔心未來會投生 到哪裡去?這樣想的人可能是很少的。 你們不擔心的原因是什麼呢?不擔心的原因是

佛法是什麼呢?佛法是可以讓一個人解脫或是

不是都準備好了?因為都準備好了,知道來生都

往生淨土的殊勝方法。如果我們真的相信佛法是

沒有問題,所以都不需要擔心?是不是這樣子?

殊勝的,自然會把佛法視為珍貴重要的,也就不 會帶著隨便的態度。

身心一出狀況,就要放下佛法?

昨天說的是《岡波巴四法》的第一法:法成為

總之,我們一定要自己問自己,要去做思考,

法,最後有一句話:「只要還未認識到,無論投

如果仔細思考、觀察,真的為來生做修持的人,

生在六道何處只有痛苦,並因而生起足夠的厭離

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大部分人都因為擔心今生,

心,法就不會成為法。」這句話有點類似結論,

是為了今生修持佛法的,他們帶著的目的就是:

是非常重要的。這裡意思是,如果我們還沒有生

為了今生可以過得更好。如果我們去觀察,會

起足夠的厭離心,法就不會成為法,就沒有辦法

發現大部分修持佛法的人,一旦在身心上遇到

踏出第一步。

困難,往往就會把佛法放下,他們會想:「可

這裡有幾個面向,我們可以來思考:我們是不

能這樣的修持,對他們是有害的。」又或是生

是真的擔心、並且思考來生會投生到哪兒去?平

病之後,就不修持、就把佛法放下了,甚至會

常是不是這麼想、這麼思維著?

想:「是不是這個法讓我生病、讓我的身體變差 59


了?」從這裡可以看到,大家重視自身的健康更 甚於佛法,其實並沒有真的很重視佛法。

法,並不是真的佛法。 真實的情況是怎樣呢?我們沒有一個真實能去

有時候也會看到一些人在修行的時候,身體出

到的淨土!佛法裡講的所謂輪迴,其實就是我們

了狀況或有些不適,他們可能會想:「如果不先

自己迷亂的顯現,它既是迷亂的顯現,就不是一

暫停,可能身體狀況會惡化,那麼就不能繼續修

個真實存在的東西,如果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東

持佛法,所以暫時先放下修持,這也是為了日後

西,你又要如何捨棄呢?如何捨棄一個不存在的

可以繼續修行。」修行並不是不可以休息睡覺,

輪迴,去到一個淨土呢?

或是病了也不醫治,不是這樣子,而是需要有一

以佛法來說,輪迴是一個迷亂的顯現,不真實

種完全的確信跟信心,是一種永遠都不會捨棄佛

存在,既然它不存在,它就不需要捨棄。所以法

法的決心。我們必須要有這種相信,不僅僅是修

本裡要你好好的觀察、思考輪迴的方式,並不是

行如此,也是為了佛法。

要你捨棄輪迴。如果你不去看它,就不會知道輪

所以當我們必須把修行暫時放下的時候,其實 也是帶著是為了佛法的目的才暫時這麼做,因為 暫時休養的目的還是佛法。所以從這點去思考、 去觀察,是非常重要的。

觀察輪迴,並不是要捨棄輪迴

迴、也不會知道所謂的迷亂到底是怎麼樣,如此 一來,是沒有辦法脫離輪迴的。 比如第一段「觀修無常」部分,這裡說反覆觀 修內、外兩種無常,所以無常是有內、有外不同 的狀況要去觀察、思維的。比如有人跟你說,今 天要觀修「噶瑪拉布」,你要怎麼去觀修呢?是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們看到佛法上一些甚

不是一定要好好去看我這個人,才有可能觀修,

深見解的時候,因為我們目前還無法理解,這時

不可能什麼也不看,什麼都不知道的就去觀修。

候的我們,要以信心基礎來修持佛法,等到修持

所以這裡內、外兩種無常,就是我們必須真的去

到了某種程度的時候,我們自然就可以進入到

觀察、去了解。只有當我們好好的觀察、思維,

《岡波巴四法》的第四法──惑現為智。

當我們認識到事物是無常的話,才有可能知道它

所謂「以惑為道」的意思是,輪迴並不是一個

是如夢如幻,才有可能了解實相。

需要捨棄的東西,這個說法跟我們的想法不一

無常之後是談到「業因果」跟「輪迴過患」,

樣,因為我們目前的想法是:「只有捨棄、脫離

其實就是要大家好好去看、去觀察,這樣才有可

輪迴,才能去到淨土、得到佛果;這就好像是,

能對這東西產生理解,比如「輪迴」其實就是迷

我要離開尼泊爾,才可以去中國,我要離開中

亂的顯現,這時候才有可能開始思考,才會有新

國,才能到美國一樣;同樣地,我們就是覺得在

的轉變。

輪迴裡很痛苦,所以要去淨土。」可是這種想 60


仁波切開示

這一段有兩方面可以思考:

「法成為法」的見、修、行 四法裡面第一法「法成為法」,也有它本身的 見、修、行: 一、見:「法成為法」的見解是什麼呢?這裡 的見解就是,我們必須要相信業因果。 二、修:需要做的修持就是什麼呢?就是我們 要非常專一的觀修,不讓自己散亂。

一、要去思考我們來生會到哪裡?會變怎樣? 要真的去想、去觀察,不只想自己,也要看其他 修持佛法的人,大家都覺得自己在修持佛法,我 們要去看到底是不是這樣子,假如看到的並不如 想的一樣,這也是一種迷亂。 二、要去思考輪迴是不是一個要去捨棄的東 西?這邊是講我們要去看、去觀察、去思考輪迴

三、行:再來是行持,就是要做正確的取捨,

到底是一個怎麼一回事,假如輪迴需要捨去,為

當你知道業因果之後,要去對善跟不善做正確的

什麼這裡還要你去觀察?總之,我們要知道輪迴

取捨。

並不如我們想的那麼穩定、堅固,我們才有可能

所以「法成為法」其實具足自己的見、修、 行。有時候,一樣的內容會有不一樣的名相,比

產生新的想法,才能踏出第一步,關於第一法 「法成為法」,就講到這裡。(系列二)

如第一法是「轉凡心入佛法──下士道」等等。 61


多傑仁卿喇嘛/「修持與生死」開示

觀修百字明,開頂瑞相自然現前 前提是每天專注持誦,藉著觀想「淨罪甘露降淋」沖刷自己內外的汙垢、障蔽, 大概五萬多遍,就可以出現打通梵穴的瑞兆。

時間:2020年06月21日

研究佛學,然後看你下一步要怎麼做。去佛學院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讀書,大多數都當堪布比較多,完成了9年或11

圖片提供:多傑仁卿喇嘛

年嚴謹的一系列高級佛學課程學習,通過考試,

活動攝影:周彰

拿到學位可以當堪布,比較沒有聽過後來當瑜伽

聽打:徐姮巧

「我對心性不了解,如何面對死亡?」 回到我所知道的瑜珈長老們的修行,先講安江 長老。

士的。一般都是在寺院裡學了儀軌事相之後,再 到閉關中心修持,目前都是這樣子。 安江長老也是這樣。他是11歲出家,27歲閉 關,中間的16年都是在寺院裡修法。我當時問: 「為什麼您想在閉關中心修行?能夠當個一般出

我14歲到印度後,是跟隨森多長老學習,一直

家人而老死,不也是很好嗎!」他說:「持戒到

待到畢業。畢業是指什麼呢?寺院有三大系統:

老死,當然這樣也很好,但是我對心性不理解,

修法、閉關、佛學院等三大系統,要去哪裡,端

如何面對我的死亡呢?所以我要去尋求答案。」

看個人意願。有些人對辯經、研究佛學有興趣, 就會去佛學院;對閉關有興趣的人,有些會直接 進入閉關中心,好比阿曲長老,11歲就進閉關中 心,森多長老是16歲進閉關中心,但是現在出家 的年齡不能大於13歲。 目前是可以先到寺院出家,或是直接去佛學院 62

閉關前卜卦,各有各的好 在27歲那年,剛好閉關中心有了空缺,安江 長老就進去了。 進入閉關中心是要有人擔保的,不是想要進去 就可以進去,像安諦長老,就是安江長老當保證


善知識開示

人讓他進去的,也就是確保在閉關中心會真正的

誦百字明咒可以打通梵穴,因為藉著「淨罪甘露

修持,而不是來混日子的。安江長老在進去閉關

降淋」不斷地觀想,讓甘露不斷沖刷自己內外的

中心之前,曾經請我們傳承的大仁波切卜卦,他

汙垢、障蔽,大概五萬多遍的時候,就可以出現

問:「我繼續當一般僧人好?還是去閉關中心閉

打通梵穴的瑞兆了。當然這是指專注觀修的人,

關好?」占卜的結果是:「如果你繼續當一般僧

如果沒有專注觀修,念誦一千萬遍都沒有用。

人,可以在僧團中達到崇高的地位;如果去閉

當時是因為我向長老請示如何觀想百字明咒,

關,也可以成為很不錯的瑜伽士。」安江長老最

他問我念了多少遍?我回答:「大概六、七萬了

終選擇27歲進閉關中心。

吧!」安江長老說:「有沒有出現什麼瑞相?」

安江長老並不會過多描述自己在閉關中心的修 持,所以相關情形我是從森多長老那裡知道的。 基本上,閉關的人不會跟你講怎麼閉關、怎麼

「沒有耶!」我回答著。 安江長老說,修百字明咒沒出現瑞相,是不可 能的。我反問長老:「您有嗎?」

修。森多長老因為與安江長老一起閉關,所以知

大家知道,藏人是不會說自己的覺受的,所以

之甚詳,偶爾與我聊天時會談起。安江長老家境

長老也不會講,只是用標準藏人的方式回答,僅

並不好,兩歲的時候,媽媽就過世了,藏傳佛教

是調皮的挑個眉,意思就是「有」,這是藏人表

的寺院和漢傳寺院不一樣,出家沒有任何福利,

達「有」或「是」的方式──安江長老不會講,

連身上穿的僧服都要自己去搞定,包含住的房

但因為彼此熟識,就用表情讓你知道。這時我20

子、三餐等等,都要自己搞定。那為什麼要在這

歲,是剛背完經書的時候。我們一年會有一個月

寺院出家呢?就是因為你對於這個寺院傳承持有

的假期,長老說:「這個假期你不回台灣,也沒

者,像是法王,有著很強大的信心,僅此而已。

有事做,乾脆來修四加行。先完成大禮拜吧!」

如果生病,也要自己解決;如果死了,法王、僧

「我怎麼完成呢?」我問著。

人會幫你超度,僅此而已。

「這30天,你一天拜四千拜就好啦!」

我剛去寺院的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子,但寺 院會送一套經書,而且只剩最後三套,送完就沒 有了。現在好一點了,食衣住行都包了,生病也 有醫療基金可以支付。

打通梵穴的瑞兆,很快會出現…… 有關於在藏地閉關中心的相關修練,安江長老

「四千拜?哪有可能!」我回答著。 「才四千拜而已,有什麼好驚訝的。」安江長 老雲淡風輕的說著。 「可是我不會拜耶。」我不安的說著。 「去找安諦教!」 「我不要,安江長老,你教我就好。」我說 著。

唯一提過的是,他持誦了一千多萬的百字明咒,

「去找安諦。」安江長老揮揮手說著。

原本的計畫是一億遍,因為是四、五個人一起念

因為安江長老是不當上師的,他不會跟你講怎

誦累積次數,各人持誦到一千萬遍時,已經花了

麼觀想、怎麼修持,他不做這種事情,但安諦長

五年時間,後來團體解散,並未達到一億遍的目

老會。曲雷長老走了之後,就換安諦長老當龍

標。

頭,除了灌頂之外,其他上師該做的事情,安諦

一千萬遍百字明咒能達到什麼樣的境界?我不 知道,但是聽說破瓦法如果每天練習、修得好的 話,在頭頂梵穴會出現黃水,不過這會有減壽的 後遺症,所以要再修長壽法來修補。然而每天持

長老都會做。

觀想皈依境,「把上師觀想再高也不會掉下來」 於是我拿著經書,到安諦長老的關房,請他教 63


我觀修。雖然因為背經,我對四加行的內容熟 悉,但不曉得實際意涵在講什麼,所以也不懂該 怎麼觀想。安諦長老於是從憶念上師、皈依、發 心暨觀想皈依境開始說起,從最上面的金剛總 持、帝洛巴、那洛巴、馬爾巴、密勒日巴一直傳 承下來,他拿著念珠給我看,就是一直線的專注 觀想,但我腦海裡的皈依境是往左右開展,於是 我心想:安諦長老是不是說錯了?安諦長老是很 威嚴的,散發著一股懾人威勢,在法會上若有人 違規是會發飆訓斥的,比如坐沒坐姿或是打瞌睡 等等,他會責罵。我問:「長老,我看的皈依境 唐卡,是左右開展的。」 「你觀想的時候,就是一直線,唐卡是因為 畫不下,所以才會往左右去畫。但你在觀想的時 候,就是一直線堆到根本上師。」安諦長老解說。 我還是不太相信,小心翼翼地問:「可是這樣 不是會堆得很高嗎?」 安諦長老回答得很妙:「沒關係,沒有誰會掉 下來的。」 這是我第一次聽四加行的觀想,到現在快30 年了,都還記得這些對話的畫面,如果要給當時

▲「安諦長老教我觀想皈依境時說:『你觀想的時候,就 是一直線,唐卡是因為畫不下,所以才會往左右去畫,但 是觀想時,就是一直線堆到根本上師。』」

的畫面加上OS,那就是「一群烏鴉叫著,從我 頭頂飛過……」 觀想後,最困難的是收攝。最後聖尊的身、語、

裡,我跟安江長老是最沒大沒小的,我14歲時

意金剛,要跟自己身口意三門以白光、紅光、藍

就認識他,我27歲時長老圓寂,一起相處了13

光方式融合無二無別,然後安住在自己心性上

年,我完全是沒大沒小的。那時沒有人敢坐他床

面,稱為勝義皈依。因為有形相的皈依是世俗皈

上,連安諦長老、森多長老都不坐他床上,進來

依,真正最究竟的皈依,是無二無別、三輪體空

都是坐在旁邊椅子上。

的皈依。安諦長老說:「你就在三輪體空、無二無

我當下直接跟安江長老說:「我聽不懂〈大手

別的狀態之下,維持勝義皈依到安住。」其實我當

印祈請儀軌〉」。他很慈祥地翻開儀軌問:「哪

時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麼。我說:「安諦長老,

裡聽不懂?」

可是我不會觀怎麼辦?」「不會觀,也要裝作會 觀的樣子。」安諦長老作出直視前方的樣子。

「最後那個勝義皈依,『總集根本上師種姓 主,融於我故身語意金剛,與身語意無可分屬 性,自明本智最勝義皈依』」這最後一句到底在

學法小心思,安江長老教我觀想了 但我還是不懂,怎麼辦!我馬上跑回安江長老 的關房,一屁股就坐到長老的床上。四位瑜伽士 64

講什麼?我問著。 安江:「這是在講心性!」 瑜伽士是很嚴謹的,在閉關之前,絕不會跟不


善知識開示

相干的人講法的事情,像這種心性引導,按照正

四加行?淨土宗不是更好嗎?我可以放縱一輩

常流程,聽者必須先觀修「轉心四思維」,圓滿

子就等臨終十念,或是臨終祈請阿彌陀佛就好

四加行之後,才可以聽取心性引導;在尚未開悟

了。」那時候出現了種種奇怪的想法。

之前,給你心性引導的,就是你的根本上師。所

我們那裡不論「四共加行」或「四不共加

以,可以有很多位上師,我們可以跟甲、乙、

行」,都叫「大手印」,也就是通稱「大手印

丙、丁等任何一位上師祈求心性引導,這當中

前行」。如果前行沒做好,正行是沒有辦法契入

你最有信心或能讓你開悟的,就變成你的根本

的,大圓滿也是一樣。為什麼呢?就像《子音母

上師,變成你的頂髻摩尼寶。好比馬爾巴譯師

音瀑流續》所說:「精要義理非詞句所見,離詮

有108位上師,但最主要就是那洛巴跟梅紀巴兩

俱時生起此本智,唯有所作積資淨障暨,俱足證

位,如同日月般的兩位上師,這當中最殊勝、唯

量上師加持外,應知依止他法甚愚癡。」開悟要

一的上師,就是那洛巴上師。

具備三大要點:淨除罪障、資糧圓滿、具備傳承

一般是這樣子,如果帶了法本跟安江長老說 「請您教我」,安江長老會說:「去找安諦,不要

加持的上師作為加持的助力,具備這三大要點之 後,方得確實開悟。

找我。」但如果是要請教法本的某一部分意思,

重點是,修持四加行真的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長老就會跟你講解。所以,不能整套丟給長老請

當時我20歲,在轉心四思維上的確沒有做足功

他教,這樣是不會教的,所以,學法還是要用一

夫,所以四加行的大禮拜,真的無法持續拜下

點心思。總之,後來安江長老教了我如何觀想。

去。一個月後,我們就要收假了,其實我可以跟

可是說實在的,我不曉得是不是台灣人的體質

寺院請假。因為第三世法王曾經立下一個規定:

比較弱,一天四千拜,我當時真的做不到,第

四加行可以在三個月內圓滿,所以其實還可以再

一次大禮拜,我做了五百拜,後來變成三百、

延兩個月。但因為碰到寺廟的假期,導致人手不

二百、一百……一個月過去了,大概只做一萬拜

足,剛好有些地方需要喇嘛們去支援誦經修法,

而已。每次我去找安江長老的時候,他就會問:

所以閉關不是很嚴格的人,全部都解禁出關去支

「小子,拜多少了?」

援修法。

「不要問啦!」我不好意思的回答著。

其實,那時候心裡滿矛盾的:一方面有點開

安江長老說:「沒關係,拜多少了?」

心,因為可以不用拜了;另一方面又有一點羞

「大概七千、八千了」我回答著。

愧,覺得自己應該要更努力,這樣出去好嗎?那

他就說:「唉,都說是暇滿人身寶,我看你也

時候我們寺院的監院就傳紙條給我們,問什麼時

只是人身的邊緣而已,確實去修持吧!」

基本功沒做好,四不共無力為繼

候可以出關,外出支援修法等等。我把紙條拿給 我的老師森多長老看,他抿抿嘴,他有點不開心 或是想什麼事情的時候,習慣做這個動作,他

為什麼當時沒有很確實去修持呢?因為四共加

說:「這是個壞的緣起,你第一次閉關就要這樣

行要很確實的思維:「人身難得、觀死無常、因

被迫出關,這樣對你以後閉關緣起不好。」我聽

果業力、輪迴過患」,如果沒有清楚、確實的思

完後又跑去隔壁,跟安江長老請示:「怎麼辦?

維,後面不共加行是做不起來的,沒有辦法鞭策

不能不出關,但森多長老說這是壞的緣起。」

自己。

安江長老說:「不是!不是!沒有什麼壞的緣

那時候,我真的有很多想法,我想:「顯教臨

起、你不要胡思亂想就沒有事。」我說:「我的

終十念就可以往生淨土,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拜

四加行沒有拜完,怎麼辦?我可以延到以後再拜 65


嗎?」「你應該是整個藏傳佛教歷史上,第一個

巴要念咒,手要做出動作,心又要觀想,其實是

把四加行大禮拜分期付款的人。」安江長老搖著

很困難的。背誦部分是沒有問題,但在觀想上是

頭說。

錯亂不清的。我就曾問長老:「怎麼辦,觀想都

確實是啊!我能說什麼,所以只能傻笑。我

不清楚耶,這樣算數嗎?」他說可以算數的,你

說:「以後拜四加行,再把它算進去可以嗎?安

有確實拜、有達到標準的動作就可以,因為很少

江長老說:「以後可以當補充用,不要算到原

有人像曲雷長老那樣做大禮拜。我問曲多長老是

本那個次數裡!」也就是說,你還是要拜11萬

怎麼拜的?安江長老回答:「曲雷長老作大禮拜

2000遍,但那一萬多遍,就拿來補充這裡面沒

時,不需要拿念珠、計數器,卻可以知道自己每

有拜好、觀想錯亂的。

一座剛好拜到一千下。」

不靠計數器的大禮拜,一座法一千拜

「這怎麼可能?那是怎麼知道的?」我問。 安江長老說:「我也曾經問過曲雷長老,長老

四加行的次數計算是這樣,雖說是十萬遍,但

說,針對皈依境裡每一聖尊行一禮拜,譬如第一

是須以11萬2000遍算圓滿,多餘的12000遍,

拜就是針對第一尊聖尊,第二拜就針對第二尊聖

是以一萬補十萬,兩千補一萬。不過在「深奧

尊……就這樣觀修完之後,剛好是一千拜。」

道」四加行四個月的觀修裡,第一個月規定一天

修行就是要這樣地專注,非常不可思議。譬

要4000拜,總計12萬遍。假設拜到第28天生病

如安江長老活到87歲,在60歲之前,他每天是

了、拜不下去、中斷了,那就得要再重頭計算,

五百拜,85歲之前,每天一百拜,85歲之後,

這是很嚴格的。但「大手印」四加行就比較沒什

因為體力不支,一天50拜,一直到87歲圓寂前

麼關係。

十天,大禮拜是不間斷的,不管是否參與寺廟的

各位都知道,修大禮拜的時候,身體要動,嘴 66

什麼法會,每天從不間斷。(系列三)


助印 噶瑪巴言教,讓更多人知道! 一滴水,流入大海,怎樣也不會乾涸; 當我們的點滴之善,流入佛法大海, 就能潤澤有情的心…… 2000年,噶舉教法集結會議上,法王噶瑪巴呼籲應有一 份教界的雜誌刊物。當時,考慮這種長遠的文教事業所需 的經費以及人力,沒有人有勇氣承擔。 然而能讓上師歡喜的佛行事業、行誼,是一刻也不能停 的。因此化育《善報》誠惶誠恐地發心承擔,在上師、三 寶的加持,與大眾的發心護持下,幸能不斷成長。我們不 敢忘記,也不會忘記,這份對上師、三寶的責任。因為, 這就是最好的修持,也匯集大眾對三寶的護持與發心。 法王 噶瑪巴的開示、教示,尊貴上師們的教言,字字 句句,都深烙在我們的內心。我們要讓您的一滴佛法小水 滴,匯集成為法海,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在有情的內心 開花、發芽。 以此祈願,噶瑪巴 千諾。

護持 專線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電話/02-8967-1019 傳 真/02-8967-1069 劃撥帳號:18268431 戶名: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

想繼續收到

□我選擇看電子《善報》。

請回信告知!

□我選擇看紙本《善報》。 姓名:﹍﹍﹍﹍﹍﹍﹍﹍﹍﹍﹍﹍

各位敬愛的法友,阿彌陀佛: 感謝您們發心支持《善報》,讓法王 噶瑪巴和各大仁波切的智慧

電話:﹍﹍﹍﹍﹍﹍﹍﹍﹍﹍﹍﹍

甘露,利益更多佛弟子。為響應法王環保呼籲,希望法友多運用網路閱 讀,減少紙張、油墨、黏膠、運輸等資源損耗,您可點上http://issuu.com/ hwayue閱讀。如果您想繼續收到暨典藏紙本《善報》,麻煩您來信告知, 我們希望讓需要的人收到,讓來自十方的護持,發揮最大利益。 如您希望繼續收到紙本《善報》,因道場人力有限,請盡量以email告 知:hwayue@gmail.com,或來信: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二段16巷3號6樓, 化育道場《善報》編輯部收,或傳真:02-8967-1069,並請再次提供您的

地址:﹍﹍﹍﹍﹍﹍﹍﹍﹍﹍﹍﹍﹍ ﹍﹍﹍﹍﹍﹍﹍﹍﹍﹍﹍﹍﹍﹍﹍﹍ 電子信箱:﹍﹍﹍﹍﹍﹍﹍﹍﹍﹍﹍ ﹍﹍﹍﹍﹍﹍﹍﹍﹍﹍﹍﹍﹍﹍﹍﹍ 請您影印,填好後,剪下,黏附於明

姓名、地址、電話、電子信箱。 化育道場 敬啟

信片(或裝入信封)寄回。感恩!


噶舉 大小事

被迫宅在家, 正是懺悔、修善好時機

八蚌智慧林,紅寶冠傳承法座

作者:堪布 慈仁覺明 (慈祜廣定大司徒仁 波切法座:智慧林)

當全世界被迫宅在家時,身為一個佛弟子可 以做怎樣的修持?

尊貴的金剛持 第十二世廣定大司徒仁

「種子」是一切果實最初的根源:美麗的鮮

波切,是紅寶冠傳承持有者,歷史上多次

花、鮮甜的水果、碩果纍纍的果實,乃至世間萬

與黑寶冠傳承持有者大寶法王互為師徒,

物,都是由各自的種子所生。正如世親菩薩在

猶如金瓶倒入金瓶般,傳承噶舉法甘露。

《阿毘達磨俱舍論》第四章的〈分別業品〉所

仁波切由尊聖的 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讓

說:「世別由業生,思及思所作。」世間萬物都

炯日佩多傑所認證,是尊聖的 第十七世

是由各自所造的業,或者是由因而生,並不是

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大手印傳承的主要

我們都沒有做任何事情,一切都是別人無緣無

老師,也是明就仁波切的根本上師,並不

故強加在我們身上的,做為學佛人,這是一定

斷教導、訓練著許多新一代的噶舉傳承上

要認識的佛教觀。

師。 仁波切集學者、詩人、書法家、藝術 家、作家、建築家、堪輿學家於一身,印 度的八蚌智慧林,即是由仁波切親自設計 規劃,遵循古代地理科學的觀念,以現代 建築材料與工法,但保持傳統西藏建築的 風格和形式,同時發揚八蚌寺的藝術傳

簡單來說,佛教給我們一個「佛」的思想, 用這種思想去面對眼前的事實,這樣事情就簡 單很多,傷害也會減少。

感恩疫情,給我們上了「苦諦」這一課 那麼,當我們面臨現在的情況:一直要宅在家 裡,身為佛弟子的我們應該要怎樣做呢?

承,讓智慧林成為教育及維繫傳承的法

「佛弟子」可以分成很多種層次:有些人就

座,是廣定大司徒仁波切在西康八蚌寺之

是燒香拜佛,有些人糊里糊塗地接受了皈依

外的主要法座。

戒,其實這也是很好的事情,就像酒鬼遇到一

68


位好心人,反之,如果遇到一個壞人,就有可 能變成死鬼或者窮鬼;還有一些佛弟子,只追 求人天福報,有些只追求解脫輪迴等等。無論 如何,我們都要感恩有這樣的事情擺在面前。 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或不能明白,為什麼要

▲堪布 慈仁覺明

感恩如此的災難?大家可以想想,一把寶刀是 如何鑄成的?它得先以特別爐火燒煉,再由工

錢,最後雖然賺了很多錢,如果沒有還債,債

匠一錘一錘打,之後再經由磨刀等一系列的工

主還是會找上門來。我們一直認為自己做了很

序才能完成。俗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

多的善業,但是不如意的事情還是接踵而來,

人」,所以我們認為的逆緣,不一定是不好的

導致開始懷疑善業是否真的有用。所以,為

東西。無明的凡夫會指鹿為馬,現在這樣的疫

了不想讓債主討債,就要先還清欠下的錢。

情,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如同釋迦牟尼佛給五

同樣,我們要去懺悔過去的惡業,過去並不

比丘上的第一堂課──認識「苦諦」,細微的痛

僅僅是我們記憶中短暫的幾十年,而是如恆河

苦我們無法明白,因此佛弟子不能把這一場瘟

沙數,不可計量的過去。如恰美仁波切所著的

疫看成是絕對的違緣。

《西方極樂願文》裡所宣講的「昔所造罪如腹

不只供養,重點是生起恭敬心

毒,以大慚懼悔懺罪」。 懺悔就要具備這些條件:慚愧、後悔、生

很多人認為有「命裡注定」一說,但是也

畏,立誓永不造次,如此對自己過去所造的惡

不一定都是這樣,不管是善業還是惡業,都是

業懺悔,惡業就能夠清淨。業轉了,我們的命

可以改變的。寂天菩薩說:「一嗔能摧毀,千

就能夠轉。

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生很 大的氣,就足以摧毀多劫的善業;反之如果我 們懺悔,同樣也可以清淨很多的惡業。因此大 家要儘量地去積累善業、懺悔惡業。

百善孝為先,是佛弟子的根本之道 孝敬父母也能夠積累廣大的資糧,這是一件 很重要的事情,這是作為一個好孩子,好的大

在家裡,我們可以由衷地生起恭敬心和感恩

乘弟子的入門功課。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心去供養三寶,燒一炷香、供清淨的水、點盞

不論是無量功德的佛,十一地、無修道的菩

明燈。不是說供了就完事,重點不是東西有沒

薩,或者是凡夫的我們,這一切的根本都是從

有供上桌,而是你有沒有生起恭敬的心去做這

「孝」開始。如果連此生給我們生命和珍貴人

件事情,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生起如此的

身的父母都不感恩,那麼如何去報答生生世世

善念,才能得到善果。如果會念經修持的佛弟

的父母眾生?因此我們應該趁這個難得的機會

子,可以騰出時間去念經。

跟父母一起生活,孝敬他們。不僅僅是佛弟

惡業就像欠債,債主隨時找上門 那麼該如何去除惡業呢?一個人欠下很多

子,不論信仰、性別、膚色,只要是人,孝順 都是應該做的事情。而累積資糧和懺悔過失, 就是我們佛弟子該做的事情。 69


塗鴉牆

阿毘達磨之驚鴻

阿毘達磨(Abhidhamma),舊譯阿毘曇,

修全部的阿毘達磨,因此在南傳佛教中,大

簡稱毘曇,意譯為「無比法」、「對法」、

家以《清淨道論》、《攝阿毘達磨義論》,

「大法」,屬於經、律、論三藏中的論藏。

據說有九部阿毘達磨概要的書,為學習阿毘

由此可知「阿毘達磨」是三藏中論藏的總

達磨的主要教材。

稱,並非特指某一本論集、著作。 一些朋友來問我,明就仁波切即將要講的

位範圍變得廣泛且模糊,有些人認為,所有

「阿毘達磨」課程,在哪裡可以找到這本論

闡明經典的論著,以及佛弟子們(祖師大

典?因為這個問題,所以想寫一篇小文,來

德)的論著,都可以屬於論藏。

介紹一下「阿毘達磨」。

論藏的定位? 在三藏當中,「經」(修多羅)是指佛陀 教導的直接記載,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彙編; 「律」(毘奈耶)是指佛陀為僧團所制定的 紀律規範,是佛陀所認定的規矩制度。

但是稍微嚴格來說,大概可以分為「聲聞 乘阿毘達磨」,以及「大乘阿毘達磨」這兩 大類別,每一大類別中,都有其豐富的論集 內容。

俱舍論是什麼? 在對於阿毘達磨的學習上,漢傳與藏傳因

但是對於「論」(阿毘達磨)具體定位,

為共屬大乘佛教,因此有不少相通之處,大

一直以來在不同的佛教體系中,有著不同的

家主要依據的教材,是研究探討阿毘達磨的

認定。

《俱舍論》,以及各自宗派祖師們詮解《俱

比如說在南傳佛教中認為的「阿毘達

舍論》的論著來學習。

磨」,是指佛陀以更仔細精確的方法闡明法

因此在大乘佛教體系中,關於阿毘達磨的

義的紀錄,以及佛陀認可的佛弟子們之間的

認識與學習,多是透過《俱舍論》的觀點來

佛法討論。

認識。

這在巴利三藏(南傳上座部佛教所依據的三

《俱舍論》是什麼?它的全名是《阿毘達磨

藏)中,論藏的範圍非常明確,主要內容以七

俱舍論》,其實俱舍(kośa)這個詞的意思是

部論來建構,分別是《法集論》、《分別論》、

「藏」,其他的名詞對譯一開頭已經談過了,

《界論》、《人施設論》、《論事》、《雙論》、《發

所以整個翻譯過來,就叫做《對法藏論》。

趣論》。 由於內容龐大繁雜,很少人能真正完全研 70

到了北傳佛教,在大藏經中對於論藏的定

這本著作,是普遍在漢傳佛學院以及藏傳 佛學院中必要學習的教材。作者是「世親菩


專欄

薩」,他最初在小乘說一切有部出家學習,之後

材施教,因病予藥。所以經藏中,佛陀使用了不

追隨其兄長「無著菩薩」的腳步,進入了大乘世

同語言、不同名詞、不同方式來表達同一件事。

界。

在阿毘達磨中,則給予了準確的名詞定位與定

關於《俱舍論》,我們之間是有一點交集的,

義。

曾經在佛學院時,就有這麼一門課。當時教俱舍

第四個特點:以二十四緣整理出名法與色法之

的老師要求我們將整部論著拆解為圖表,也就

間的關係。也就是各種不同的法之間的關係,比

是透過將文字製作成表解的形式來學習《俱舍

如說:剛滅盡的心與心所是現在心與心所的「無

論》。

間緣」也是「相續緣」。概念與名色,以兩種方

那時我選擇的班別就叫「經論班」,因此總是

式「所緣緣」、「親依止緣」作為名的緣。總

沈浮在不是經就是論的浪花中。有一陣子大家每

之,在阿毘達磨中,將一切諸法(所有內外現

天都在為某本經某本論畫圖表、做科判,當把每

象)釐清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一張表解、科判的紙,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大圖表 時,長度能夠繞著教室走一圈甚至更多。 那時為了俱舍這門課,大家都投注了所有的課 餘時間,有同學開玩笑說,她終於知道俱舍為什 麼是俱舍了,因為一但學進去,就一切都得捨 下。

阿毘達磨在講什麼?

對於這第四點,其實我也沒弄明白過。各種錯 綜複雜的關係以及單向或多重的關係,是我的死 穴。只能站在遠方,殷重的遙望便滿足矣。

為什麼要學阿毘達磨? 首先,學習阿毘達磨可以有系統地暸解佛法, 能夠對佛法有整體的概念,並練就嚴密的思維方 式。

在「阿毘達磨」中,將一切萬法歸納為五個大

其次,研讀阿毘達磨能讓我們更認識世間科

類: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

學。因為許多近代科學的研究成果,早已經在阿

(涅槃法)。不似經典中那樣涵蓋性、故事性、

毘達磨中提到並且講得很清楚。

文學性的表達,在論典中,對佛陀教法以更加詳 細、精確、具體、系統地加以分類、闡釋。 而這樣的分類整理,可以說是建構了佛教的世 界觀、心理學、認知科學以及出世觀。 阿毘達磨還有四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系統地分析萬法。將《經藏》中 錯綜分散的教導,條理清晰地加以統整。

再來,能讓我們懂得取捨,明辨善、惡、正、 邪。在阿毘達磨中,一切的標準都是明確定義, 沒有模糊空間的。這能幫助我們在心中,建立如 法如理的準繩標竿,不為世俗顛倒標準所迷惑動 搖。 最後,阿毘達磨為我們介紹出了自心的狀態。 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心,認識自己,建立在對自

第二個特點:將一切法分析至最基本的單位。

己的正確認識之上,健康的在生活中運用佛法。

在阿毘達磨中,僅只是「看」這個行為動作,都

阿毘達磨以系統的整理歸納,一步步引導我

能被分析為許多心理過程、心識剎那。如此至微

們,正確的觀察,正確的思考,正確的認知,正

的分析,是阿毘達磨令人著迷之處,也是令人敬

確的行為。透過縝密精微的觀照,引領我們走向

而遠之的地方。

無苦的解脫之境。

第三個特點:整理經典中的專有名詞。佛陀因

經典,是佛陀針對不同根器、不同性情、不同 71


智力、不同種姓的聽眾,應機的教導解說。是以

也許你會想,如果是音譯的話,比較接近的發

當下最有效的方式來引導人們了解真理並掌握實

音應該是「鉤夏」這樣的發音,也不會是「俱

踐方法。也因此在經典的紀錄中,佛陀運用了許

舍」呀。重點來了,如果你懂得閩南語的話,請

多比喻、隱喻、案例、詩文、故事等種種方便法

用閩南語來念念「俱舍」這兩字,立馬發音就對

來教學。一切的目的都在於為了讓聽眾們容易理

上了梵文的發音。

解接受、生起信心。

俱舍何以名俱舍

據一些資料指出,閩南語也稱為河洛語,可能 是河南洛陽,或河、洛流域,相傳夏、商、周三 代均源自於河洛之間,所以河洛話就被大家認定

然而對阿毘達磨來說,讓人好理解、好接受不

為中原當時的古語。換句話說,閩南語曾經可能

是主要的目的。阿毘達磨的核心目標,是企圖盡

是唐朝時期的普通話。這也是為什麼用閩南語讀

可能直接且全面地,展示出形成經典所仰賴的思

古詩時,聲調更有韻味、平仄更加明確,尤其用

想架構理論系統。

閩南語唸經典中的咒語時,反而更貼近梵文發音

因此在阿毘達磨的領域中,並不過於考慮聽眾 個人的身心狀態與智識能力。為了實實在在地呈 現出佛法的知識體系,因此阿毘達磨排除了任何 文字上的修辭美化,僅只是如實地以精準的論述 來體現法理。

的原因。曾經的詩人或者譯師,很可能是以閩南 語的原型在寫詩在翻譯。

長老舍利弗的私人筆記 由於明就仁波切的阿毘達磨網路課程,幾位翻

雖然完全不顧取悅人們的阿毘達磨長得不好

譯紛紛在問可以從哪裡著手來準備。我本來一心

看,雖然它的出生到底是佛陀親自所說,還是之

認為肯定是非《俱舍論》莫屬,然而仁波切所給

後結集而成,至今眾說紛紜,但卻因為阿毘達磨

出的答案卻是《舍利弗阿毘曇論》。

將佛法理出了系統、建起了架構,於是使得佛教

這個答案還真是打開了我對阿毘達磨的眼界,

不只是信仰與鮮花,而是有著扎扎實實理論體系

走出了侷限在俱舍中的印記,看到了不同形式的

的思想。也因為有了系統架構,於是佛法才能經

阿毘達磨,甚至可以說是窺見了仍然保有阿毘達

歷兩千五百多年的歲月洗禮,流傳至今。

磨論書古型的阿毘達磨。

之前提到,《俱舍論》是普遍漢傳、藏傳學習

《舍利弗阿毘曇論》這本論書,從415年定稿

阿毘達磨的起手式。因為是目前我們所接觸的佛

時就沒被重視過,一直以來相較於其他經論,也

教社群中,普遍學習的論著,因此資料很多並不

是相對地受到冷落,也許這正好反應了作者舍利

需要我來多加著墨,不過不知道大家看到「俱

弗尊者身為佛陀智慧第一的首座弟子,標準的聲

舍」這個詞的時候,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玄奘

聞乘長老的個人特質與生命態度~任他紅塵滾

大師給這部論著起了這個名字呢?

滾,我自清風明月。

「俱舍」的原文是kośa,意義是「藏」。這

話雖如此,但是舍利弗尊者可不是那種不苟言

樣看來「俱舍」和「藏」有什麼關係?很長一段

笑的長老,他與目犍連尊者的友情眾所週知,他

時間,對於「俱舍」我不僅感到迷走在其文字義

與阿難尊者的情誼甚至被記載於經典中,他幫

理中,就連名字都讓我感到困惑。

助阿那律尊者證果,是羅 羅尊者的親教師,據

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俱舍」其實是音譯。 72

《牛角林大經》(Majjh., No. 32)中記載,舍利


專欄

弗尊者是位善於激勵他人的善知識,因此大

量不能太餓也不能太飽,而且要注意自己吃

家都喜歡去找他,聽他說法。

東西時的心態,不應該為了活力、養生、美

著重禪定的阿毘曇

容、美食等原因而吃,應該是單純地為了維 持生命而吃。

《舍利弗阿毘曇論》這本著作的特點,在

打岔說一句,我覺得光是在吃東西的態度

於尊者將來自佛陀的教導,以獨特的數字順

這一個條件上,對於喜好在社群媒體貼出眼

序來整理記錄法義,這也方便了大家在佛法

前美食美圖的現代人來說,想要「得定」看

上的學習、記憶、研究與弘傳。

來有點不太容易。由此推演,也許可以再多

此外在《舍利弗阿毘曇論》中,「禪定」 是其中重要的主題,這本有著31萬字的論著 中,將近九萬五千字是關於禪定的內容。

列出一個得定的條件是「遠離社群媒體」或 是「遠離手機」。 其實不論是哪一本關於禪修的書,都有一

在對於安般念十六勝行(觀息法)這個在

個重點,就是簡化與減化。讓生活簡單以及

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上的詮釋,使得這

減少身語意上的過度過頭,是所有修行的第

本論著不只在文獻上,在實修上也有著相當

一步。以為能夠物欲橫流地生起禪定達到解

高的價值。

脫,這絕對是不切實際的癡心妄想。

在《舍利弗阿毘曇論》中提到禪修的觀念 應該要是整體的去思考,也就是「禪定」這

潮流往還,經典永存

回事,需要因緣的具足。換個方法說,禪

這次明就仁波切開課講「阿毘達磨」的這

修、禪定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果,並非是單一

個因緣,在我心中吹起了一陣復古風。整個

的行為能夠達成。

準備的過程,彷彿身歷其境地參與了那段最

那麼要具備什麼樣的因緣條件,才能得定

初的過去,也讓我意識到,有時走著走著就

呢?論著中提到,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成就

不知不覺地走遠了,是時候重新審視自己的

威儀行」,這意思是要好好的守戒、持戒,

道路且看看自己在哪裡。

再更仔細的來說,就是要盡量地讓自己的身 體、言語、心意都保持著善行。

三乘佛法其實總會輪流著一陣陣的掀起一 波波潮流。在一個佛子的修行生命中,總會

論點中舉例到,像是「恭敬」他人就是威

時而遊歷在聲聞乘的大地上,時而飛翔在大

儀行,不去不該去的地方是威儀行,不要讓

乘的虛空裡,時而又游徜在金剛乘的無際大

自己放縱五欲也是威儀行。總之,自我約束

海中。

與自律是得定的第一條件。

如此豐富多彩的佛法世界,是佛陀無邊的

還有一個條件是要親近善知識,並提到一位

大智大悲與大力的體現,是覺悟聖者們悲智

善知識的具體定義。在依止善知識上,論文中

願行的果實。對於我們來說,辛苦的事,前

提到「心向彼。尊上彼。傾向彼。解彼。」我

人已經完成,我們只要能打開心扉的心向

自己覺得,這樣的形容實在很生動。

彼、尊上彼、傾向彼、解彼,就一定能在自

至於其他的條件是要收攝感官,不要讓感

心中,見到真實、渡至彼岸。

官放逸,以及要節制飲食,提到吃東西要適 73


化育活動報導.覺泰法師/經典研讀班

男女平等成佛,佛陀再三交代 從龍女成佛到給摩訶波闍波提、耶輸陀羅授記,佛陀不斷強調,女性也是可以成佛,眾生皆可成佛。

時間:2019年02月16日 地點:化育道場

佛這條路其實也不是這麼難。 所以從〈提婆達多品〉來看佛陀,他真的是一 位用心的教育者,講得太簡單,怕你懈怠;講得

我們來看講義的第十二〈提婆達多品〉。上次

太難,又怕你退心,所以這兩方面他都要講。

說到,佛陀之所以講〈提婆達多品〉,有一個很

事實上,「修行」這件事是全看個人,能不能

重要的用意是要大家能受持《法華經》。佛陀告

修得好、成就到底多高、學佛的因緣時間到底要

訴我們,學佛最終目的在「成佛」,透過受持

拉多長,其實就看個人。

《法華經》,可以讓我們走向成佛大道,為了要 讓大家在這條路上走起來有信心,所以佛陀以自 身事例來告訴我們。

八歲龍女,即身成佛 從〈提婆達多品〉裡,我們知道佛陀有兩個用 意: 一、成佛不簡單:在《法華經》的跡門部分,授 記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大家應該感受得到,佛 陀不斷的給弟子們授記。也因此,佛陀怕我們誤 會成佛是一件簡單的事,於是他講了之前跟提婆 達多的一段因緣,藉此告訴大家,事實上,成佛 需要經過累世累劫辛苦的實修,才有辦法成佛。

第十三品〈勸持品〉,點出兩重點 有了龍女事件的激勵,很多菩薩們就陸續發 心,所以我們來看第十三品〈勸持品〉當中這一 小段內容摘要文: 「藥王、大藥說和兩萬菩薩,各各發願弘揚《法 華經》。被授記的五百阿羅漢及學、無學八千人, 以及八十萬億那由他無數菩薩,皆誓願弘揚此經 典。又為摩訶波闍波提以及耶輸陀羅授記。」 以上是第十三品內容的重點,我們可以把它歸 納成兩點: 一、菩薩跟聲聞分別發願要弘揚《法華經》。 這一品叫做〈勸持品〉,意思就是弘揚《法華

二、成佛不太難:舉了提婆達多的事例之後,

經》,也就一定要受持《法華經》,自己行了之

又怕我們覺得成佛是一條遙遙無期的道路,怕大

後,才有力量告訴別人《法華經》有多好,要是

家走不下去,所以佛陀又講了「龍女成佛」的例

自己都不受持,怎麼可能達到弘經的目的;再

子。文殊師利菩薩到龍宮說《法華經》度了八歲

者,如果你是位好的修行者,可以讓大家感受到

龍女,龍女出來的時候就示現成佛。龍女聞經即

你的功德力,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實例在那裡。

身成佛這件事,菩薩、舍利弗、聲聞們聽在心裡

所以,要弘揚《法華經》,本身一定要持《法

都覺得好奇怪,一個八歲的龍女讀了《法華經》

華經》。這些菩薩跟聲聞們聽了佛陀的教導之

沒多久就能夠成佛?成佛很難嗎?但在有的人身

後,也發願要持《法華經》,而且發願要弘傳

上又很容易,佛陀用此例證給大家信心,說明學

《法華經》。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藥王、大藥說和

74


法訊

兩萬菩薩,他們發願要在娑婆世界弘揚《法華

濁惡世裡弘揚《法華經》,哪一個比較簡單?當

經》。被授記的五百阿羅漢跟八千位學、無學的

然是淨土!所以從這地方可以發現,菩薩的發心

聲聞眾們,發願要在他方國土弘揚《法華經》。

跟聲聞的發心就是不一樣。菩薩就是得做到難行

八十萬億那由他無數菩薩,發願會在十方國土弘

能行、難忍能忍,才有辦法做菩薩。反之,聲聞

揚《法華經》。

者都先想到自己,找比較輕鬆、愉快的工作來

從這個重點我們發現,八十萬億那由他的菩薩

做,這就是身為菩薩和聲聞種姓上的不同。因

們,他們到十方國土弘揚《法華經》這個沒有問

此,我們平常也可以用這樣一個標準來衡量自

題,因為他們本來就生活在其他國土;但是比較

己,是菩薩種姓還是聲聞種姓?碰到事情的時

有趣的是,藥王菩薩等兩萬菩薩發願是在娑婆世

候,心裡想的是自己還是他人?這樣就可以看出

界弘揚《法華經》,而聲聞眾他們發願在他方國

自己的種姓。

土弘揚《法華經》,換句話講,他們敢不敢在娑 婆世界弘揚《法華經》? 不敢!

打破男女不平等迷思 二、打破男女之間的界線。在〈勸持品〉裡,

為什麼聲聞眾們不敢說要在娑婆世界弘揚《法

摩訶波闍波提跟耶輸陀羅兩位比丘尼被佛陀授

華經》呢?因為娑婆世界叫做五濁惡世,五濁惡

記。摩訶波闍波提是佛陀的姨母,耶輸陀羅是佛

世裡的眾生難調、難伏,所以聲聞眾們不敢在這

陀的太太,佛陀為她們授記的過程,在經文中描

裡弘揚,於是發願要在他方國土、他方淨土去弘

寫得很有趣:女眾的心總是比較愛鑽牛角尖,她

揚《法華經》。

們眼看著佛陀把所有的聲聞眾都授記了,連後世

大家可以想想,在淨土弘揚《法華經》跟在五

的都授記了,為何偏偏不給我們授記呢?其中就 75


有很多想像。佛陀於是給摩訶波闍波提跟耶輸陀

身(離權勢等十事)、口(離說輕慢讚毀等語)、

羅授記。很多人都會覺得女眾不能成佛,講女眾

意(離嫉諂等過,修養自心)、誓願(發願令人

業障深重、比男眾少修五百年,佛陀這樣做,其

住是法中,修攝自行)四安樂行。並說輪王髻珠

實還有另一個用意,就是打破男女之間的界線。

喻,以轉輪聖王髻中明珠罕見授人來譬喻佛不輕

從龍女成佛到給摩訶波闍波提跟耶輸陀羅授

易講說經中最尊最勝的《法華經》。

記,佛陀就是在重複強調,女性也是可以成佛。

接續著前一品〈勸持品〉,當時看到很多菩薩

現在女權高漲,大家也都知道,男眾能做的事,

跟聲聞發願弘揚《法華經》,發願完之後,再來就

女眾同樣也能做,但是在古印度時代,這樣的觀

是要行持。從發願到行持這一點中,也在告訴我

念是多麼創新而且勇敢,其實一直到現在,女眾

們,我們在修行之前要先發願,發了願之後再來行

在印度依舊是沒有地位的,可想而知,兩三千年

持,這樣就有一個比較具體要完成的目標。而且這

前的印度是怎樣的一個社會觀念。所以,打破男

樣一個發願最好是在哪裡發呢?在佛前發願!

女之間的界線。這是〈勸持品〉中講到的第二重 點。

所以,平常如果我們發願要做一個修持,比較 好的方式就是到佛前去跟佛菩薩講。譬如,你現 在上了《法華經》,知道是不可思議的法門,然

第十四品〈安樂行品〉,重中之重

後你說我發願要持誦一百零八部《法華經》,假

大家記得嗎?之前曾說《法華經》裡的二十八

設是這樣,那最好的方式是去跟佛菩薩講:「弟

品中,有四品是重中之重,〈安樂行品〉就是其

子某某某,現在發願在多久的時間(最好有一個

中一品。〈安樂行品〉的重點在哪裡呢?是在

期限),誦持一百零八部的《法華經》。」比如

「行」!所以這一品的重點就是在講《法華經》

一周誦一部,那一年就可以誦五十二部《法華

的行門,是非常重要的一品。我們來看一下這品

經》,若你發願三年,其實兩年就誦得完。有了

大致上的內容:

願力之後,你的行持力就會不一樣,對著佛菩薩

文殊請問末世持經方法,佛答應當安住四法,即

發願,會覺得有佛菩薩的加持,也比較慎重些,

76


法訊

做起來就會特別有勁!

行願相合,修持不斷電 以我自己來說,我會拿一張紙或是用電腦打 一百零八個小小的圈圈,然後黏貼在《法華經》

佛陀教我們行持的方式有受、持、讀誦、解說、 書寫還有供養等,教我們怎麼樣讀誦、解說、 書寫《法華經》。所以有的人發願要誦《法華 經》,有的人把《法華經》拿來拜、一字一字的 拜。

的課誦本後面,每誦完一部《法華經》,我就畫

我有一個師兄曾經一天拜三小時,用十年的時

一個圈圈,就可以很清楚的看見自己誦了幾部

間,拜了三部《法華經》,就一個字一個字慢慢

《法華經》,無形當中,可以加強自己的行持力

拜,而且拜的時候很慎重。看到這位師兄的時候,

量,這也是砥礪自己用功的一個方法,提供給大

就會覺得他修持得很好,給人的感覺非常柔和安

家做參考。

穩,看起來很容易親近,就像一位菩薩的樣子。

所以,行的時候,是要跟你的願互相來砥礪,

我不曉得各位平常誦經時,是怎麼樣的一個方

行、願相合,在菩提道上走起來比較有力量,比

式在讀誦?有搭衣嗎?在佛前嗎?是否在清淨的

較有不間斷的修持力。

地方誦?這些其實是非常的重要。這位師兄說,

我們來看〈安樂行品〉文殊師利菩薩幫我們問 佛陀的內容。

創造好環境,安住四法中

他剛開始念《法華經》的時候並沒有搭衣,後來 聽了師父跟他講要「如法如儀」之後,他拜經必 定搭衣拜。各位有沒有發現,很多人雖然已經皈 依、受五戒、甚至受菩薩戒了,但是去道場共修

如何誦持《法華經》呢?佛陀教導我們,就是

或拜懺的時候,有人會嫌太熱或麻煩就不穿縵衣

要安住在四法當中。四法就是身、口、意跟誓

了,其實是不對的。為什麼?如果你受過戒,是

願,大家可以看到講義,在四法後分別有括弧重

不是知道搭衣的時候還有一句偈可以念的,就算

點提示。前三個身口意的部分,如果各位仔細去

你不念那個偈,至少你把衣拿起穿上去的當下,

看,其實很重要的是要「離權勢等十事」,如果

就是在提醒自己是位菩薩、已經發願要當一個菩

真的做到,後面的口跟意就比較容易了。為什麼

薩。你每天、每天提醒自己,就算拿一件海青起

呢?各位想想,如果你一直在權勢當中打滾,你

來穿,也是在提醒自己是受了皈依戒的佛教徒,

的口,很難不說輕慢跟讚毀的話,對不對?那你

是一個受了五戒的優婆塞、優婆夷,所以,這個

的意就很難離開嫉妒跟諂媚,對不對?這些其實

動作,事實上是不斷提醒自己是個佛教徒。

都是相關的。

有一句話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

所以,要能夠做到安住四法,很重要的就是:

年,佛到西天。」意思就是,我們學佛久了,慢

要給自己創造一個比較好的修行環境。所以有人

慢就懈怠了,但如果你每天拿起衣來搭,當下就

常常說,最好的修行方式是出家!出家就會少掉

是在提醒自己是一個受過戒的佛教徒。所以,佛

很多的外緣,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出家,也盡可能

教裡的儀式、儀軌跟擺設,看不懂的人覺得只是

讓自己的身口意保持清淨。

拿來美化道場而已,事實上,每一件東西都在表

搭衣拜《法華經》,字字入心 接下來是誓願。「發願令人住是法中」的意思

法,只是你懂不懂、會不會看罷了。如果你懂得 是在表法,僅僅是點一盞燈、供一朵花,做起來 的想法就會不一樣。所以誦經、禮佛的時候,衣

是,我一定要常常誦《法華經》,一定要常常行

搭起來,整個意思就完全不一樣。(系列八)

《法華經》,一定要常常作《法華經》的修行。

聽打:徐姮巧、林伊琦

77


歡迎光臨

大願福利社

純淨的呵護

來自尼泊爾高原的羊絨混絲圍巾 (70%喀什米爾、30%絲), 質感輕柔百搭,是春秋季節或 冷氣房的必備時尚小物。 (800~1600元/條)

100% 喀什米爾羊毛

厚織羊毛蓋毯

尺寸:長約150cm.寬約200cm.重630g 定價:14,000元

尺寸:長約140cm.寬約180cm.重650g 定價:18,500元

尺寸:長約145cm.寬約210cm.重830g 定價:18,000元


供佛聖品 推薦您具備供養、 環保意義的好香與好爐

簡約風.木質臥爐 美洲黑胡桃木,良好穩定,抗蝕性強, 中等密度,堅韌硬木。 7~8吋 價格1,000~1200元

不丹香,天然無香精 不丹皇室嚴選香品,遵循千年古法, 融合數十種喜瑪拉雅山區珍貴草藥製成。 樹汁黏合,不添加人工香料及助燃物質, 氣味清新宜人,乃香中極品。

不丹花草香 300元/30支(盒)

工 師手

製作

楚布淨化香 300元/20支(盒)

創古度母香 200元/20支(盒) 奇珍樹材加上紅白檀香、藏紅花、肉寇、 冰片等珍貴材料製成,具有天然香氣,可 避邪除障,帶來吉祥福運。

更多產品,請上化育官網「大願福利社」逕自挑選或來電02-89671018#16黃師姐 pchome商店網址:https://www.pcstore.com.tw/da_yuan/ 劃撥帳號:19778815 戶名:大願股份有限公司 消費滿1000元免運費 傳真:02-8967-1069


台灣地區 ‧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眾生小舖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因果福利社:http://www.pcstore.com.tw/da_yuan/ 台灣以外地區 (請來信詢問:hy.chung.shen@gmail.com)

報告法王:我做四加行

愛的六字真言 (增訂版)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第15世噶瑪巴.卡恰多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傑、第17世噶瑪巴.鄔金欽列

定價:300元

多傑、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施心慧 定價:350元

法王教你做菩薩

崇高之心

──噶瑪巴《佛子行37頌》釋論

──由內而外改變世界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320元

定價:390元

就在當下

深藏的幸福

──108則創造更美好未來心要語

──回憶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作者:諾瑪李維

譯者:感恩

英譯:妙悅

定價:500元

定價:399元

因為你,我在這裡

吉祥如意每一天

──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傳記與教言

──大寶法王口訣日曆

作者: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倫多祖古

定價:280元

定價:350元

大寶法王:千年一願

慈悲喜捨每一天

──17段「乘願再來」的心願

──讓愛無限延伸的365項修練

作者:米克.布朗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施心慧

定價:280元

定價:360元

80


上師之師

為什麼不這樣想?

─ ─歷代大寶法王噶瑪巴的轉世傳奇

――大寶法王給迷惑世代的12

原著:勉東倉巴仁波切、八蚌欽哲仁波切、堪千創古仁波切

堂課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口譯:比丘尼洛卓拉嫫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499元

定價:380元

見即解脫

妙法抄經本1

──尊聖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

──心經,三十五佛懺悔文,

瑪巴傳記與教言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作者:報恩

隸書寫經: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

定價:360元

傑 定價:300元

妙法抄經本2──普賢行願品

法王說慈悲

隸書寫經:

──大寶法王噶瑪巴西方弘法紀

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金吉祥女

定價:399元

定價:380元

師心我心無分別──法王教

大手印大圓滿雙運

你喚醒虔敬心的365則心法

原典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釋論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定價:280元

譯者:噶瑪策凌確準 定價:380元

法王說不動佛

恆河大手印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大成就者帝洛巴二十九偈金剛頌」釋論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原著:帝洛巴尊者

定價:340元

釋論:第十世桑傑年巴仁波切 藏譯:噶瑪慶烈蔣措 定價:380元

書名:法王說心經

放空

作者: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從內心深處放輕鬆

定價:390元

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譯者: 堪布羅卓丹傑、 噶瑪慶烈蔣措、張福成 定價:330元 81


乾乾淨淨向前走

你是幸運的

──從〈三十五佛懺〉步上成佛

──直指快樂修行的道路

之路

作者: 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譯者:林瑞冠

定價:340元

定價:360元

修心

請練習,好嗎?

──七種自利利他的「心靈煉

──明就仁波切「開心禪」引導

金術」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林谷祖古仁波切

譯者:妙融法師

譯者:呂家茵

定價:350元

定價:330元

除無明闇

為什麼看不見

作者:第九世大寶法王

──「看見」的關鍵就在「心」!

噶瑪巴旺秋多傑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講述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施心慧

譯者:比丘尼洛卓拉嫫

定價:360元

定價:330元

恰美山居法1─6

動中修行

──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讓世界靜下來,或讓自己靜

作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下來?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作者:創巴仁波切

定價:420元~450元

譯者:靳文穎 定價:280元

直指明光心

自由的迷思

──《大手印指導教本:明現本來性》釋論

作者:創巴仁波切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譯者:靳文穎

譯者:施心慧

定價:340元

定價:420元

願惑顯智

座墊上昇起的繁星

──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

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作者:岡波巴大師

譯者:施心慧

釋論:林谷祖谷仁波切

定價:390元

譯者:呂家茵 定價:420元 82


藏密氣功

第一時間

──從「以氣修心」到「心氣

──讓每個「當下」,成為生命

合一」的解脫道

中的黃金時光

作者: 噶千仁波切

作者:舒雅達(Lama Surya Das)

譯者:羅鐸仁謙等

譯者:項慧齡

定價:360元

定價:380元

長老的禮物

愛與微細身

──「從初發心,到證菩提」都

作者:措尼仁波切

必修的基本功(二版)

口譯: 台 灣 芬 陀 利 迦 翻 譯 小

作者: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金吉祥女

組、施心慧 定價:399元

定價:380元

醒了就好

禪修的美好時光

──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噶千仁波切教你禪修「止觀」與「生圓」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噶千仁波切

執筆者:艾瑞克.史旺森

譯者:霍博雅

譯者:林瑞冠

定價:390元

定價:420元

覺醒一瞬間

鍛鍊智慧身

──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藏傳瑜伽運動的修持

作者: 措尼仁波切

作者:蘿絲泰勒金洲

譯者:連德禮

譯者:爾娟

定價:399元

定價:350元

先幸福,再開悟!

自心伏藏

──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

──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實修法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定價:290元

譯者:台灣芬陀利迦編譯小組 定價:460元

帶自己回家

行腳

──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

──明就仁波切努日返鄉紀實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妙琳法師

攝影:殷裕翔 文字:黃靖雅

定價:450元

定價:480元

83


中陰解脫門

我心即是白度母

──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

──「白度母」實修教授

作者: 噶千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譯者:霍博雅

定價:360元

定價:399元

幻輪瑜伽

虔敬就是大手印〔新修版〕

──毗盧遮那大師所著《日月和

──《四座上師相應法》實修教導

合之幻輪》釋論

原作:第八世噶瑪巴 米覺多傑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講述:堪布 卡塔仁波切

譯者:歌者

定價:350 元

定價:480元

動中正念

第一護法:瑪哈嘎拉

──透過禪修和日常覺知

作者: 確戒仁波切

與自己為友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作者:創巴仁波切

定價:340元

譯者:陳慧梅 定價:380元

菩提心的滋味

彌陀天法

──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原著:噶瑪恰美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釋義:堪布 卡塔仁波切

口譯:朱穆金、多傑喇嘛

中文口譯:張福成

定價:350元

定價:399元

金剛亥母實修法

藏密臨終寶典

作者: 確戒仁波切

──藏傳佛教30則還陽實證暨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投生淨土指南

定價:340元

作者:東杜法王 譯者:金吉祥女 定價:399元

四加行,請享用

中陰與破瓦

──校長上菜,祝你修行胃口大開

──如果,明天不再醒來,你準

作者: 確戒仁波切

備好了嗎?

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根本頌:蓮花生大士

定價:340元

作者:噶千仁波切 定價:380元

84


沒事,我有定心丸

老和尚給你兩顆糖

──三乘法教,系列之一

──94歲長老仁波切手把手教止觀

別解脫道(上)

作者:堪布卡塔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陳怡妃

譯者:項慧齡

定價:350元

定價:460元

真好,我能放鬆了

斷法

――三乘法教,系列之二

──眾喜之園與施身法釋論

別解脫道(下)

作者:天噶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金吉祥女

譯者: 項慧齡

定價:350元

定價:430元

痛快,我有智慧劍

上師相應法

──三乘法教,系列之三

原作: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悲智菩薩道(上)

講述:堪布噶瑪拉布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口譯:堪布羅卓丹傑

譯者:普賢法譯小組

定價:350元

定價:430元

不怕,我有菩提心

雪域達摩

──三乘法教,系列之四

──聖者帕當巴桑傑的傳記與教言

悲智菩薩道(下)

英譯者:大衛默克、喇嘛次仁旺都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中譯者:霍博雅

譯者:普賢法譯小組

定價:440元

定價:390元

如是,我能見真實

金剛語

──三乘法教,系列之五

──大圓滿瑜伽士的竅訣指引

不壞覺醒之密續道(上)

作者:祖古烏金仁波切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連德禮

譯者:項慧齡

定價:380元

定價:470元

除障第一

蓮師在尼泊爾

作者:蓮師、秋吉林巴,頂果

──追尋蓮師足跡 系列一

欽哲法王、烏金祖古仁波切等

作者:蓮花生大士等,拉瑟‧

英譯中:妙琳法師

洛扎瓦

定價:390元

譯者:妙琳法師 定價:390元 85


最富有的人

薩惹哈道歌

──「一生成就的薄地凡夫」

──《道歌寶藏‧庶民之歌》釋論

密勒日巴的道歌與生命故事

根本頌:薩惹哈尊者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釋論:堪千 慈囊仁波切

譯者:呂家茵

定價:380元

定價:430元

噶舉第一本尊

虹光身

──勝樂金剛《勝樂輪第一次第》觀修筆記

作者:南開諾布法王

作者:尼宗赤巴‧敦珠確旺

譯者:蓮海

譯者:張昆晟(敦珠貝瑪南嘉)

定價:350元

定價:350元

就是這樣

心心相印,就是這個!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釋論 原典:第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讓炯多傑 釋論:國師嘉察仁波切 釋論譯者:堪布羅卓丹傑 定價:360元

──《恆河大手印》心要指引

小吉寶貝

壯闊菩提路

──明就仁波切的小朋友開心禪

作者:吉噶‧康楚仁波切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

譯者:呂旻芯

繪者/攝影者:托蕾.海登

定價:350元

釋論:噶千仁波切 譯者:張昆晟 定價:380元

譯者:哲也、林瑞冠 定價:250元

不枉女身

椎擊三要

──佛經中,這些女人是這樣開

──噶千仁波切大圓滿頓悟法

悟的

原典作者:大持明者極喜金剛

作者:了塵法師、了覺法師

造頌及注釋:巴楚仁波切

定價:480元

開示:噶千仁波切 定價:399元

看著你的心──「證悟的老

先幸福,再開悟!

狗」巴楚仁波切這樣直指心性

──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實

原典作者:巴楚仁波切

修法

釋論作者:堪千 慈囊仁波切

作者:措尼仁波切

譯者:林生茂(噶瑪慶烈蔣措)

譯者:台灣芬陀利迦編譯小組

定價:350元

定價:460元

86


仁波切說二諦

束縛中的自由

──《知識寶藏.二諦》釋論

──阿德仁波切不凡的一生與教

作者: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釋論作者: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

作者:阿德仁波切

譯者:陳履安

譯者:多傑圖滇

定價:360元

定價:360元

守護

貴人

──聖度母「生起次第」與「圓

──堪布門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

滿次第」大手印

一生

作者:第九世嘉華多康巴康祖法王

作者:堪布丹巴達吉仁波切

譯者:多傑仁卿喇嘛

譯者:洛珠桑布、呂家茵

定價:380元

定價:380元

歸零,遇見真實

我的未來我決定

──一位行腳僧,1648個「向

──「改變業力,改變未來」的

內朝聖」的日子

解脫心鑰

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海倫特寇福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譯者:妙琳法師

譯者:陳易

定價:399元

定價:370元

佛法浩瀚如海, 般若助你到彼岸! 《大般若經》 (一套十冊) (6k精裝本) 譯者:唐‧玄奘大師 編校:眾生文化出版社 定價:15,000元

般若是佛法的中心,更是菩薩行者六度萬行的基礎。 六百卷般若16會的《大般若經》,是佛教經典中最長的經典。 眾生文化本著「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的理念,開闢佛教經典系列叢書, 出版大唐三藏大師翻譯的六百卷成佛寶典《大般若經》。 新式標點、斷句,十次嚴謹校對;字體大而清晰,利於誦讀、供養。

87


「有情分享書」法王序 「有情分享書」系列叢書,將計畫系列翻譯、整理當代具德上師言教,包含解經釋論、詮說佛陀言 教、指引實修等內容,以莊嚴法寶形式,以法供養之敬慕心,免費結緣流通,供養十方如母有情。 為此我深感隨喜,也祝福這些法寶,能成為行者修道上的莊嚴。願見者生歡喜,開卷者獲利益,護 持者深種解脫福田。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於2021年1月8日

緣起 眾生出版社從1992年成立至

如何能讓許多重要的教導內容,跳出世俗模式

今,已經歷了29個年頭,在這有

的有限範疇,能夠流傳廣泛並且可以長久,這是

點年份的歲月中,因為大家對法

我們一直以來的盼頭。

的意樂希求,也因為我們對正法的傳弘,有著一

在經過多年的思考、準備與下定決心之後,我

點捨我其誰的執著,這讓我們至今,都不曾起過

們開始了這個「分享書」的推動,為了智慧的訊

放棄的念頭。

息遍諸方所,真實的話語流傳廣播,文字的般若

將珍貴的教導、深奧的法義,披上有形且適當

垂手能獲。 我們希望所有的生命,能因接觸到佛法而有所

的衣著,這對於佛法文字工作者而言,是毫無怨

不同,能因法水的洗禮而身心受用,更因為心智

尤的生活。 雖然文字只是一時的方便無需執著,然而相對

的不斷進階,而臻至究竟的解脫。

的文字,卻能帶來究竟的般若。相信很多人都有 過,因為一本書,而受到啟發的經過,這也是自

「有情分享書」計畫發起人 釋妙融 合十

古以來,傳承之所以能夠延續的必要行動。

■請書辦法

■我要助印

一、因資源有限,每書每人限請三本。 二、流通處請書:可於化育道場等8地流通處就近請書。 三、通訊請書:若您的所在地未設有流通處,可用通訊 方式請書(運費自付)。 有情分享書網址: https://www.hwayue.org.tw/HY/csshare 請書流程: 填寫申請單→處理申請→郵資運費/助印款項匯款→確認 匯款→寄書

銀行:聯邦銀行 土城分行 金融機構代碼:803 銀行帳號:089-10-0001672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郵政劃撥帳號:16941166 戶名: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請註明:助印「有情分享書」)

眾生文化線上助印連結: https://core.newebpay.com/EPG/ CHUNGSHENG/oyDgkJ 微博訂閱號:13718244292 電子信箱:csshare2021@gmail.com/ zhongshengwenhua20@163.com(中國地區) ※「有情分享書」為免費結緣法寶,未委託任何單 位或個人代收助印款。如欲助印,請匯款至上列帳 號,或洽上列聯絡方式。若發現個人或團體有販售 行為,將不再接受其請書申請。


〈善報書摘〉

直接看見 ──《現觀莊嚴論》的三種智慧 原典作者:彌勒菩薩 原典譯者:法尊法師 釋論作者:國師嘉察仁波切(Gyaltsab Rinpoche) 釋論譯者:慧竺法師

佛陀說了三種般若波羅蜜,即「基智」、「道 相智」與「一切相智」。

聲聞與獨覺的基智──通達人無我

居民以為他們只是仙人,並不知道他們是已證悟 補特伽羅無我且心續中具有般若波羅蜜的獨覺, 他們就如印度教的苦行僧那般群居在一起。 之後,佛陀從天下降人間進入母胎,天界眾神

基智是了知一切法即空性的智慧,即便沒有了

歡呼「佛陀已降生人間」。五百獨覺聽見,紛以

知一切法即空性,只是了知補特伽羅無我(在染

神通飛向空中入滅,大體被三昧之火燃燒後從空

污的聚蘊當中,了知沒有所謂的「我」),即了

中墜落。村民見此景象,便說「好多仙人從空中

知其中沒有補特伽羅的「我」,這也是了知空性

掉落」,因此把那樹林取名為「仙人墮之林」。

的智慧。

佛陀將近出生時,他們不會留在佛身邊,因為

聲聞具備了知五蘊中並無補特伽羅的「我」,

他們已經證果,對佛不再抱希求之心。既然想成

或對五蘊沒有「我」想的空性智慧,以此證得聲

就阿羅漢果的願望已達成,就不會如菩薩那般廣

聞阿羅漢。四聖諦有十六種分類,在通達補特伽

度眾生,所以他們會選擇不親近佛而進入涅槃。

羅無我的同時,也通達了四諦十六行相。通達補 特伽羅無我的智慧,是屬於般若波羅蜜的範疇。

菩薩的道相智——了知一切道為空性

獨覺在這基礎上,證悟微細十二緣起支,雖然

說完三種般若波羅蜜之中的基智後,現在要說

比聲聞更為殊勝,但依舊是補特伽羅無我。通達

菩薩的道相智。菩薩雖有基智與道相智,但以道

了殊勝的十二緣起,便可說是獲得了獨覺果位。

相智為主。聲聞與獨覺並無道相智,只有基智。菩

獨覺不會出現在有佛的時代,而會在無佛說 法、完全無佛教或佛法處投生為貴族之子,以己 之力通曉十二緣起,並遠離人群,至深山某處去

薩以了知「一切道為空性」智慧廣度無量眾生。

佛的一切相智——了知一切法自性空

禪修,自己證得阿羅漢果。在佛說的本生傳與故

圓滿的佛陀遍知一切相,即遍知一切法或具有

事裡,獨覺托缽乞食,然後去到渺無人煙的地

了知諸法為空性的智慧,也就是了知一切法自性

方。雖然自己證悟卻從不對人說法。他沒有對人

空,其相如夢如幻。不僅聲聞與獨覺並未獲得這

說法的習慣,談話也不會多言。現在如果有人見

一切相智,就連菩薩也未證得,這是只有佛的心

著了,大概會覺得他們與瘋子無異,這就是獨覺。

續中才具足的智慧。佛以一切相智大轉三乘與四

現在瓦拉那西的佛塔與創古仁波切的寺院附近

部密續等無量法輪,這一切法輪皆由此般若羅波

有很多樹林,那裡以前就住著五百位獨覺。當地

蜜而轉。(本文摘自「有情分享書」《直接看見》)


冬季號

2 0 2 0

冬季號

2 0 2 0

明 就 仁 波 切 / 2020 亞 洲 德 噶 佛 法 課 程 ︱︱ 阿毘達磨,佛教的身心科學

直接看見 了知空性的智慧,我們稱之為「般若波羅蜜」。 這種了知空性的智慧,首先必須透過發心,接著透過聽聞教授,並且積聚福德、智慧 資糧才能生起;圓滿佛果也是藉由通達空性的智慧才能獲得。 了知空性的智慧有很多種類,其中有了知「色即空性」、「聲即空性」、「香即空性」、 「味即空性」與「觸即空性」的智慧等。此外,還有了知「眼即空性」、「耳即空性」、 「鼻即空性」、「舌即空性」、「身即空性」的智慧等,世俗名言的數量有多少,與之對 應的般若波羅蜜就有多少。 「道」也是無限的,所以每個道法都有了知其為空性的智慧。果地圓滿的佛陀也有無 量功德──智功德無量與身功德無量。在這無量無數的功德當中,每一個都有證悟空 性的智慧,因此,般若波羅蜜的數量也就無有限量了。 ──本文摘自國師嘉察仁波切著作《直接看見》 ──圖片說明:《風》2020年典美文化插畫銀牌獎.作者施心華

國 內 郵 資 已 付

非賣品 歡迎助印

板橋郵局許可證 板橋字第1749號 雜 誌

明就仁波切/2020亞洲德噶佛法課程

阿毘達磨,佛教的身心科學 ●噶舉大小事/堪布慈仁覺明

被迫宅在家,正是懺悔、修善好時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