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師》第二期(二零一零年六、七月合號)

Page 1

學 師

五一勞權專題 走訪「人文香港」 (學科)知識<教學法?

Jerry, an nyeong ha se yo (안녕하세요)

-- Interview with a Korean exchange student

第十七屆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 編輯委員會「罡剛Fresh」出版 第二期學生報 二零一零年六、七月合號


目錄 學師六、七月合號

專題版 4-6 五一勞權專題 X-X 六四廿一

教育版 12-15 走訪「人文香港」 16-19 論盡教科書 20-22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歷史老師袁騰飛 24-26 火燒Cert 校園版 28-29 六四在教院 30-31 (學科)知識<教學法?

《學師》 第二期學生報 二零一零年六、七月合號 第十七屆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 編輯委員會「罡剛Fresh」出版 總編輯 :黃榮杰 副總編輯 :方嘉偉 陳世廣 專題版主編:方嘉偉 教育版主編:黃祖升 校園版主編:黃榮杰 綜合版主編:黎瑞昌

綜合版 32-33 女神起錨,打壓無效!──點評新民女事件 34 京城憾事(調寄《小城大事》) ──悼念「六四」廿一週年

35 沒有勝負的遊戲,我們輸了 36-37 新詩三首

編輯/作者:黃榮杰 方嘉偉 陳世廣 黃祖升 周海欣 潘栩欣 陳秋彤 邵釹 陳巧雯(Sarah Chan) 黎瑞昌(Jason Lai) 冼伊基 影桑梓 巴斯光年 巴不得巴巴 香港生 內地生 Khusi 採訪/攝影:黃榮杰 方嘉偉 陳世廣 黃祖升 周海欣 潘栩欣 陳巧雯(Sarah Chan) 黎瑞昌(Jason Lai) 陸思旋(Lora Lu) 冼伊基

36-37 最有意義的最假,就是回家陪陪爸媽

封面設計 :郭嘉彬

38-39 Jerry, an nyeong ha se yo (안녕하세요)

排版/美術:郭嘉彬 黃榮杰

-- Interview with a Korean exchange student 40 校巴收$有感 42 編委動向

校對 :黃榮杰 方嘉偉 薛東強 鳴謝 :詳見內頁 督印人 :方嘉偉


編者言 學師六、七月合號

領|導|者的形象 有謂亂世出英雄。在香港這個多事之秋,形形式式的領袖(國內稱為「 領導」)在我們的生活湧現。近月,五區公投、大專2012,到六四、起 錨、反政改、新民女、七一......大小事件更重塑了港人對於領袖的形象。 一些領袖善於在媒體和大眾前展現個人魅力、動員能力、外交辭令、政 治手腕;有些則是人們捧出來,甚或由上頭欽點而上台的木偶,還有追 隨他們的影子。 國有國情,莊有「莊情」。一支莊內,也有和小說立體和扁平的人物。 身為領袖,一些可以很「爆」,成為焦點;一些性格慢熱,相處和處事 上可要另闢蹊徑。人格(領袖的風格) = 莊格?相信這是成立的。 學生報是由一群微不足道,作風各異的學生領袖,夜以繼日地「催生」 出來。走筆至此,期望讀者不難發現《學師》第二期的蛻變,拿上手便 「喜NOW」。除了上而下的灌輸,還應該有下而上的參與(如投稿、 特約記者、助理編輯等),使編委10持之以恆辦下去。

總編輯

6.23包圍立法會現場

(綜合網絡圖片)


專題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本會應職工盟秘書長、立法會議員李卓人邀請,特於五 月一日採訪了由香港職工會聯盟發起,並由六十多個本 港各階層工會、勞權關注組、學生組織及政黨等聯署參 加的「反貧富懸殊五一大遊行」。本會希望能延續上篇 探討最低工資的專題(詳見《學師》等一期〈最低工 資冇保障!〉),探討其他極需爭取的勞權,如「標 準工時」、「集體談判」、外判引申的問題等,而最 後則會審視現時教師的勞權問題及他們面對的困難。 文、攝:方嘉偉

五一勞動節的起源 李卓人致辭時慨嘆香港的法例「真的落後」:「大家 知不知五一勞動節的由來?一百多年前,工人為了8小時 工作而去上街爭取,有的被槍殺,有的被抓去坐牢,但最 終成功了。可人家成功是幾時?一個世紀之前已成功了, 但是我們香港現在的勞工法例竟然落後人家一個世紀是不 是可恥?」這番話立刻得到全場工人憤慨的回應:「可 恥!」,由此可見弱勢工人對資本家的各種剝削和勞工法 例的落後深感不忿。 筆者翻查五一勞動節的歷史,該節日起源於1884年 10月7日,當時美國工人深感工時過,因此提倡「三八 制」,意思是指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及8小時教育。其

後成立的芝加哥八小時協會,則於1886年5月1日舉行大 罷工;雖然不幸釀成血案,但通過工運的發展,最終令 美國資本家接受「三八制」。其後,每年五月一日,各 地也會慶祝勞動界「三八制」運動的成功,久而久之, 五月一日就成了「國際勞動節」或「五一勞動節」。 時至今日,五一勞動節的意義已比一百多年前涵蓋 得更廣,其精神亦如同一百年前一樣神聖。本港各行各 業工人為了讓工人能在勞動後得到合理的成果,便會在 五一勞動節站起來,走到街上爭取各種權益。

標準工時的爭取 連續長時間工作,對員工的健康、家庭及社交生活都可 能帶來不良影響。因此,現時的勞工法例,亦對工作及 休息日安排有所規定。 其中《勞工法例》第四章就規定僱員可以享有休息日, 法定假期及有薪年假。休息日為每工作滿7天便有1天休 息日;法定假期為政府規定的某些重要節慶日子,如國 慶及農曆新年等,共14天;而有薪年假是由工人工作滿 一年開始享有,共7天,而有薪年假會隨年資而增加至14 天。 惟現有勞工法例並沒有對工時作出規定,而弱勢的低技 術工人往往因為沒有議價能力被迫長時間工作。統計處 最新調查反映,全港約有三分之一僱員,每日工作時間 超過8小時,當中需要工作超過十小時的香港工人由2008 年的67萬人,增加至2009年的69萬人,反映香港愈來愈 多勞工需長時間工作。筆者當然明白僱主的心態是希望 每個員工能做兩個人的工作,因此便把員工工時延長, 從而能減少聘請工人。然而,對工人來說,每天工作10 小時,扣除睡覺和交通時間,還剩下多少時間給家庭

呢?另外,長時間的工作亦令工人付出健康作為代價。 以上提及到員工要以家庭、健康等作為代價去滿足僱主 想壓榨員工那點邊際生產力的要求,最終成本是由整個 社會以額外的社工、教育及醫療等資源去為某些僱主的 行為「埋單」。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員工連續加班所增加的那點邊際 生產力因為產權的不定,所以僱主會競相開發,工時就 越來越長。而開發這種要員工犧牲家庭及健康的工時會 對社會其他成員產生負面界外效應(negative externality),但因為機制的缺憾所以僱主無需為他們產生 的社會成本負上代價,這種情況稱為私 人成本和社會成本的分歧(Divergence between private and social costs) 。其中高斯(R.H.Coase)就提出只要產 權清晰而交易成本不存在,資源的使用 必定是最有效率的,而界外效應的問題 就不會存在。這理論提出政府所需要做 的很簡單,就是將標準工時以外的時間 產權用法律定在某一方。

張宇人成為遊行焦點,不少口號都和他有關


專題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外傭團體表達訴求

集體 的荒廢與爭取 在剛接觸這個專題時,筆者不禁感到奇 怪,因為回顧以往新聞,不論是2007年的紮鐵 工潮、2009年維他奶、屈臣氏等工潮,以及本 年國泰工潮等,都會看到員工或工會代表和資 方代表談判,這些難道不是集體談判權的體現 嗎? 筆者翻查1997年被臨時立法會廢除的《僱 員代表權、諮詢權及集體談判權條例》,其中 訂明僱員有權: (i) 在僱傭事宜上以職工會作為其代表; (ii) 透過所屬而又具代表性的職工會,就各項 影響其利益的有關事宜獲得其僱主諮詢;及 (iii) 受到由具代表性的職工會商議和訂立的 集體協議所保障。

遊行人士齊集政府總部

意思是指僱員可集體透過工會,與資方就工 資、工時、假期、津貼及補償等一切僱傭條例 與僱主談判,而雙方的談判結果具法律約束力。 換言之,資方是不可單方面更改僱傭條例,他必 須事前諮詢工會意見,並要向工會提供包括公司 財政狀況等相關資料,以證明其減薪裁員行動的 必要性。同時,工會與資方可就僱傭條例討價還 價。這條條例是國際勞工公約第98號認可的基 本勞工權利。 雖然偶爾從新聞中聽到工人會團結起來爭取 權益,如上述的工潮,但更多的是僱主單方面 更改員工的褔利,工人因害怕站出來反對會失去 飯碗而啞忍,這種情況下通常是僱主勝利,這是 因為工人比較零散,僱主只要把頭一個反對的工 人拿來「祭旗」,便可以起到一個殺一儆百的作 用,而僱主根本不屑與個別員工談判。 當年政府主張廢除《僱員代表權、諮詢權及 集體談判權條例》的主要原因是怕談判會激化勞 資矛盾和衝突。其實,談判的目的正是解決紛爭 的方法,因為該機制可以令員工授權代表和僱主 定期協商,一些小問題便能及時解決。如果工人 和僱主意見不合,一般會先採取談判,接著才會 進行較激烈的工業行動(如按章工作及罷工)。 然而,一般情況員工是很難集中起來(這是由於 把所有工人集合起來的成本很高),只有到萬不 得已的情況下(如公司大幅度減薪及裁員)才會 動員起來,但那時便難免會有工業行動發生,對 社會沒有好處。

長實外判工人齊集長實總部要求「同工同酬」


專題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遊行道具「官商連體怪」 眾人向其擲紙袋, 寓意 打倒官商勾結

李卓人議員接受傳媒訪問

外判、假自僱和工人的情況 外判是商業活動的一種,意思是把非核心業務下放給 第三者承包,對公司而言,優點如下: 1. 節省成本:承包商替大量公司承包該項服務,因 而在訂貨等比公司自己去提供該服務更具有成本 優勢 2. 更靈活:公司只是以「購買服務」方式和承包商 合作,終止合作比較起解雇一個部門的人更容易 3. 集中精神、資金於核心業務,善用資源 4. 專業化服務:比較起由公司自己去提供那些非核 心項目,承包商在該範疇會更專業 對於大型和知名的公營機構和私營企業而言,還 有一樣額外的好處,就是可以推掉剝削員工的責任。 一般而言,市民會對大機構有更高的道德期望,而 有些企業如匯豐銀行近年亦特別注重社會企業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務求提升公 眾形象,這令一些大型企業很難以剝削員工來降低成 本。但當該業務已被外判商承包後,企業便能以一些 公關口吻說:「我們一直都有鼓勵外判商……」來推 掉剝削員工的責任。然而,外判商為了取得合約, 往往會迫員工接受較差的待遇,造成同工不同酬的現 象,甚至迫其簽署自僱人士合約,使其沒有有任何福 利、病假及有薪假期。因此外判便大行其道,由政府 把香港街道的清潔工作及公屋的維修工程、保安服務 等外判,到私營企業的外判工作如麥當勞的麥麥送、 百佳新鮮食品櫃位、領匯的清潔及保安工作等可見一 斑。 另樣值得一提的兼職員工的情況,香港《僱傭條 例》中,有不少權益,例如休息日、有薪年假、疾病 津貼、 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等都需要僱員根據「連 續性合約」受僱,「連續性合約」是指僱員要連續受 僱於同一僱主4星期或以上,而每星期最少工作18小

【後記】 勞權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在這篇專題 可能只是討論到問題的冰山一角。可能 正如李卓人議員所言,這是和僱主玩「 貓捉老鼠」的遊戲,僱主的天性就是提 高利潤,所以他們實行法例容許的方法 也是無可厚非,因此立法者要反思立法 精神,就是用法律禁止一些社會道德價 值不容許的事,立法者應細看社會的變 化,看看一些新做法是否為社會道德價 值所容,從而符合「勞有所得」這個社 會價值標準。

時,俗稱418規定。有見及此,不少快餐店也傾向聘 請兼職員工,務求節省員工褔利開支,和要求員工 在非社交時間工作,例如星期日以及公眾假期等( 因為員工連休息日和年假也沒有)。更有些公司如 馬會,深明省財之道,因應法例有418規定,內部便 有「318規定」,意思是指頭3個星期都會給員工18 小時的工作,而第4個星期便會「剛巧」沒有18小時 的工作,這使到很多員工即使替公司工作多年仍不 受《僱傭條例》中很多條例保障。筆者認為418的規 定令僱主發現聘請多名兼職員工比聘請一名全職員 工更划算,除了不用給員工不少《僱傭條例》的權 益外更可因為員工是兼職的原因給予較低時薪,造 成雙重剝削。此外,員工亦因為兼職的身份所以工 作穩定性更沒有保障。從公義的角度來看,兼職和 全職的員工都是替僱主工作,何以《僱傭條例》的 大部分權益都不適用呢?《僱傭條例》的本意是保 障員工,何以會越來越多員工不受保障呢?這個現 象值得政府反思。


教院九月開辦新本科課程 推動語言、文化、政策及環境發展 香港教育學院(教院)將於今年九月開辦兩項全新課程--語文研究榮譽文 學士課程和全球及環境研究榮譽社會科學 學士課程。兩項課程分別由語文學院和文 理學院統籌,採用跨學科及團隊教學的模 式,並由不同學術範疇的傑出學者授課。

語文研究榮譽文學士 語文研究榮譽文學士課程旨在培育學生兩 文理學院院長莫家豪教授(中)、語文學院院長陳國球 文三語的能力、批判性思考、文化意識及跨文 教授(右)及教務長蘇國生博士(左)一同介紹兩項全 化觸覺。課程結構靈活嶄新,讓學生選擇主修 新開辦的課程,包括語文研究榮譽文學士課程和全球及 環境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 中文或英文,並提供中文、英文和語文比較研 究多個範疇的自由選修科。此外,課程設有全面的增潤活動,包括一項四星期的語文夏令營 、個人語文顧問的支援,以及本地及海外實習機會。畢業生可掌握優勢,從事廣告、公共服 務、教育、康體文娛、旅遊、媒體、公共關係及出版等需要應用語文、批判思考,以及對文 學文化敏於反應的工作,也可以選擇進修中英文或比較文學的高等學位課程。

全球及環境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 全球及環境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把全球政策及環境保育整合,旨在讓學生透過探 索當今全球化、發展及環境變化的相關議題,培育學生成為兼備專科知識、批判思考、國際 視野及環保觸覺的人才。課程跨越課室和地域的局限,重視實習和國際交流,通過暑期實習 ,讓學生實踐所學,並通過與本地及外地大學合辦的國際學術交流及區域暑期研習班,讓學 生透過互動交流,擴闊國際視野。畢業生可投身政府機構、非政府機構、國際企業和環保組 織,一展所長。

如欲詳細了解課程資料,請瀏覽 www.ied.edu.hk/degree/。

入學查詢 電話:2948 6886 電郵:admission@ied.edu.hk


專題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蘋果日報圖片)

六 四 廿 一

• 香港「六四」2010回顧 • 教院「六四」悼念活動

京城憾事(調寄《小城大事》) ──悼念「六四」廿一週年 直擊「中大學生會就中大拒絕擺放 新民主女神像記者會」(6月3日) - 專訪中大學生會會長黎恩灝

本會於「六四」二十一週年當日發佈了《六四廿一》電子報 文:黃榮杰 方嘉偉 採:黃榮杰 方嘉偉 黃祖升


我們的第一次

專題版

着擁擠的人流,懷着沉重的心參加這個早已聽聞的燭光晚會。不禁好奇四處張 望,身邊是不同的面孔,年青、成熟、老邁……通道的兩旁有林林總總的組織 團體呼籲人們捐款支持,他們代表着各式各樣的訴求,有是「平反六四」、有是支援 國內「六四」死難者家屬、有是要求釋放維權人士等等。

學師六、七月合號

遲了進入會場,燭光區早已擠滿了人,幸好找到有利位置,燭光區的旁邊,雖然只是 站立,而且環境悶熱,但是周遭嚴肅的氣氛,掩蓋那些微的不適。司儀帶領台下高唱 民主歌曲,《為自由》、《自由花》及《血染的風采》等。歌聲鏗鏘激昂,響徹「維 園」的那一片天空。晚會上播放一些影片,看見祖國曾經發經歷的種種傷痛,至今未 消,總是覺得心像缺少了一角。我身旁是一對長者夫婦,頭髮全白了。兩人可以坐進 燭光區,應該是一早便來了「維園」等候開始,心中不禁佩服他們的毅力。晚會中常 有全體肅立的場面,這對夫婦總是在狹窄的場區中不便地起立、坐下,但是他們沒有 落伍,是有東西支撐着他們的。身前有兩位操普通話的中年男子,當萬人齊唱民主歌 曲時,熱淚盈眶,靜悄悄地拭淚,悲傷是來自哪裡? 這一年的其中一個主題是「薪火相傳」,一班青年上台接棒,喻意民運後繼有人。若 果「三年一代溝」,那麼二十一年了,七道代溝亦隔不了的是甚麼?這一夜是屬於當 年為了民主而付出過的人士及現在還對民主努力的人。 完結、散去,人走遠,聲寂寥。身邊的人不發一言,但我聽得到內心在嘶吼剛才唱過 的歌曲,我亦聽得到別人內心在唱相同的歌,原來聲音都給來者帶走了。

── 香港生

想起2010年6月4日晚,那是我第一次亲身参与有关“六四”的活动,就在维 园的烛光晚会。我去的迟了些,但是一路上仍有许多的团体在街边进行活动。 进到公园里面,现在还能记得高举的烛光,或是发光的手机屏幕。也有一些人边走边 大声地、愤慨地喊着发自内心的话。 那时我的心情有一些激动,看到这么多的人,为了一件事情都聚集起来,整齐地举起 蜡烛或是手机,觉得实在是难得一见的景象,这是一个与平时不一样的香港。 我绕着会场,走着,冷静地看着,一直到活动结束。我没有呐喊,我可以随声附和凑 个热闹跟着喊几句,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如所喊的那么想。整件事,要看清, 对于我来说是件很难的事。我也没有亲身经历过,即使真的亲身经历的人,也只是从 某一方面去看历史。很多事情我不懂,在没有真的搞懂之前,我不想急于评价。 我只能对我亲眼见到的做一些感想和评价。那天晚上起,我开始喜欢上了香港。即使 是在大规模的活动中,香港人还是很有秩序、懂礼貌。尽管历史早已远去,香港还是 有很多人关心着,21年前,一些人的不幸。

── 内地生

我们的第一次


專題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五之尊、九一分界、二五仔、五五波、三三不盡、六六無窮、唔理 三七廿一……不同的數字組合,都代表著不同的意思。唯獨六四- -一個不能磨滅的痕跡,一被提起,有人會大為激動,大喊口號為平反六 四;又有人會以沉靜的心情哀悼已死者以表示惋惜。對於六四,每人都有 不同的理解,心目中也有不同的符號去代表六四。

文、採:周海欣

得知的途徑: 中四的時候,從朋友口中得知,開始對六四產生好奇,自己 再上網睇,包括網上記錄的資料,以及當年的新聞消息。至 於在中學時代,學校所提供關於六四的資料就比較弱,紀念 活動更是零。

對六四的深刻印象: 我記得網上看過很多的圖片都充滿鮮血,感覺血腥,而且對 六四特別深刻是由於六四發生的年份與自己出生年份相同。 對於六四,我會認為無論學生對與錯,國家亦不能否認對人 民曾施行的暴行,小時候的我會很武斷的認為是國家的錯, 長大後,看得更多,知道更多,開始分析和判斷這沒有絕對 一方的對錯,只是國家的處理手法有問題。

個人看法: 國家當中最大的黨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解釋是未到時候,我 想反問:「到底幾時先係時候?」我知道要求中國真正擁有 民主是一件難事,我並不強求,但不代表就可以如此為所欲 為,以武力手段鎮壓,甚至可以稱得上殺人行為。因為外人 看我國,並不一定理性分析為只是其中一個黨的行為,反而 會理解為整個國家。

同學(中七) 因為六四,我學會多角度思考,任何事 要多看多了解,才能有自己的立場,更加對近 代史產生興趣,希望能藉此知道更多。

為六四付出: 自己也曾經對六四並不了解,多看多問以後就了解更多,學 懂多角度思考,於是我也會叫同學多看一點,就可以有自 己的立場。又試過於社交網站發表連結短片,都有不少同學 留言回應,表示對六四了解加深。自己也有參加兩次紀念集 會,主要目的是要求中國解釋為何要殺人。

如何保持六四的精神: 很高興香港能夠有集會自由,但正因為中國以內只得香港可 以如此,就希望我們能作先頭部隊,把集會延續,資訊保持 公開,讓六四的歷史公開。

用一首歌代表六四: 《無瑕年代》,歌詞第一句令我想起六四。

用一隻顏色代表六四: 灰藍色 感覺死寂,好像說不出一句話,有一種無力感;而這種灰藍 又像黑社會,有一種不講理,橫蠻的感覺。

用一句說話/一隻字代表: 一個黨不代表一個國家 但一個黨可以摧毀一個國家的文明

無瑕年代 藍奕邦

曲:藍奕邦 | 詞:藍奕邦 | 編:王貽興 那年六月 英皇道擠滿了人 這年七月 銅鑼灣堆滿人群 那年三月 他在彼邦如流星墮下 這年四月 再無閃爍繁星了吧 #時鐘不覺變慢 回憶的氣味丟淡 我們不把遺忘當作遺憾 我們 年月裡任青春荒蕪生活放任 *蝴蝶離開 盛夏不再 成長的路上佈滿青苔 沒有遺憾或者應該 可能性逐漸消失不再 若有所失的年紀我們不懂去愛 那年十月 我信我是我的神 這年三月 我再不信任何人 那年冬夜 他終淹沒於移民潮下 這年正月 再無神話延續了吧 Repeat #* 都是大事件 不可能重現 即使可以回到那些年 一樣的錯失 一樣踟躕不前


專題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得知的途徑:

同學(中七) 六四令我和許多人對中央政府的統治 都有保留,亦令許多人的政治意識加強。

第一次得知是十歲的時候,主要來源從電視及互聯網,不過 學校就無甚提及關於六四的事和大型活動。

對六四的深刻印象: 想不到當時的學生已經非常有思想,,相反政府就只開放經 濟,卻不開放統治手法。

個人看法: 某些統治者管治思想不夠開放,雖然學生都有責任,,但政府 以軍隊壓制手無寸鐵的學生,無論如何都不合情理。

為六四付出: 我沒有出席集會,只是自己對六四有一些看法。

用一首歌代表六四: 《長城》 感覺神秘又吊詭,歌詞及編曲令人想起一個神秘的國家、神秘 的統治。歌名長城不知是否正暗示一個國家, 但就像在講述 人民與統治者之間彷彿有一道長城相隔,以及將所有事實封鎖 在長城之內。

用一隻顏色代表: 黑色 就像看不見的事實,又可以代表死傷者,以及統治者的手法。

用一句說話/一個字代表六四: 哀 代表對國之哀傷,對死難者之哀悼。

如何保持六四的精神: 我認為有需要讓下一代知道歷史事實,集會是其中一種方 法,但要注意活動要對事不對人,並不能將活動的目的扭 曲,例如轉向攻擊黨派、政府,以免挑起人民激動情緒。

長城 Beyond

曲:黃家駒|詞:劉卓輝 遙遠的東方 遼闊的邊疆 還有遠古的破牆 前世的滄桑 後世的風光 萬里千山牢牢接壤 *圍著老去的國度 圍著事實的真相 圍著浩瀚的歲月 圍著慾望與理想(叫嚷) 迷信的村莊 神秘的中央 還有昨天的戰場 皇帝的新衣 熱血的纓槍 誰卻甘心流連塞上 Repeat * #朦著耳朵 那裡那天不再聽到在呼號的人(像呼號神) WOO AH WOO AH AH AH 朦著眼睛 再見往昔景仰的那樣一道疤痕 WOO AH WOO AH AH AH 留在地殼頭上 無冕的身軀 忘我的思想 還有顯赫的破牆 誰也衝不開 誰也拋不低 誰要一生流離浪蕩 Repeat *##

每人對於六四的看法、理解都有所不同,正因為此,代表著各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對六四有一定的理 解,這種理解將會化為一種力量、一種潛能,於日後延續開去,不論六四平反與否或有否必要平反也 好,這件事情、這段歷史,至少還能永傳下去。 (歌詞轉載謹作非牟利用途)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人 走 訪文 香 港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圖片)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人文香港 PUSH 香港人文 一個講座聽一年?

文:冼伊基

對,

您沒有看錯。說的正是「人文香港」公開講座!根據非正式統計, 這個堪稱香港教育學院歷來最「長氣」的講座,已經在今年1月打 響頭炮。雖然您可能錯過了上半年精彩連場的演講,但是還有下半年讓您慢慢 享受。 「人文香港」公開講座是「人文香港」研討系列其中的一個環節,由香港教育 學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主辦。該一系列公開講座總共有八場演講,除了 頭六場已經結束外,還有三場分別在9月29日、10月22日及11月25日開講。 講座向全港師生、學界及工商政經傳媒各界公開。講者皆為知名學者,而講座 內容則圍繞香港歷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大範疇,實行「香港通識」 大包圍。

講座內容可分五大類: 一)高中及大學「通識」範疇的「香港社會」、「普 及文化」及「現代中國」 二)政經局勢、政黨及政府、政策和施政,發展及前 景,政治人才及公私機構領導 三)香港總體社會結構及運作,各種利益及族群,環 境、保育與生活質素 四)普及文化及生活方式,文化創意產業,身份認同 及本土意識 五)香港與中國內地的關係、香港與世界的關係

根據「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資料顯示,該講座跨科際綜合文理各科,結合理 念與現實,以冀擴闊視野及提升人文願景;而講座舉辦目的在於推動教育以至 全社會作深入淺出的討論,以接駁「學校通識」及社會大眾的「成人通識」。 現時,人人說通識,不想「通通唔識」,原來還有免費「雞精班」。

(資料來源: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人文香港」公開講座時間表 日期

題目

主講嘉賓

1月15日(星期五)

英人治港啟示錄:中國走向世界看香港上下二百年(圓滿結束)

葉國華先生 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3月5日(星期五)

香港:中國第一個『利商社會』(圓滿結束)

黃紹倫教授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行政所長

3月18日(星期四)

文明十字路口的香港 - 以史為鑑(圓滿結束)

李焯芬教授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

4月16日(星期五)

傳媒的曾經輝煌和今天瀕危(圓滿結束)

陳韜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座教授

6月24日(星期四)

政府管治與公民社會:合作與矛盾(圓滿結束)

林煥光先生 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陳祖為教授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9月29日(星期三)

社會變遷和社會流動、社會服務和社會福利、世代研究

呂大樂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楊森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助理教授

10月22日(星期五)

文學香港:本土.中國.世界

也斯 (梁秉鈞教授) 嶺南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 陳國球教授 香港教育學院語文學院院長

11月25日(星期四)

香港:中國第一個法治社會

陳文敏教授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 (資料來源: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人文香港」沙龍小資料 對象:港研究者、香港研究應用者、及香港研究傳播者三方人士。 主要目的: 一)建立「香港研究工作者」社群的非正式網絡,促進「香港研究」的發展 二)建立「香港研究工作者」和「香港研究應用者」對話的溝通平台 三)跨越分科分部,多學科為整全「香港研究」碪探山水地貌的「人文全景觀」,測繪領域和進路,校準座標 四)貫通「政策研究」、「應用研究」、「基礎研究」、「理論研究」 五)為「香港」人文景象定位定性,立傳與傳承。 (資料來源: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專訪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總監張炳良教授 採:陳世廣、黃榮杰、黃祖升 文:陳世廣

「人文香港」籌辦背景

09

年初,校方成立學院級研究中心──「管治與 公民研究中心」。中心初期的構思希望把教院 關於公民教育、公民研究的經驗和資源綜合,加強對 公共行政及管治方面的研究和探討,同時因應院校未 來「Education Plus」發展方向。中心除了研究項目 外,亦有舉辦推廣性活動。 基於教院在教育發展方面的定位,應該加強人文教育 方面的推廣和探究,因而有了推廣「人文香港」的項 目。除了從政治發展、經濟發展和歷史角度探討香港 外,更著重從管治制度、核心價值、軟件建設、文化 及教育等方面推動「人文香港」。今年是「人文香 港」研討系列構思的第一年,主要有兩個環節:「人 文香港」沙龍和「人文香港」公開講座。

「人文香港」現時概況

「人文香港」沙龍已經舉辦兩次,參加者主要為香港 研究者、香港研究應用者、及香港研究傳播者三方人 士。沙龍反應熱烈,有不同世代人士出席。大家討論 「香港經驗」以及香港文化的傳承。 「人文香港」公開講座則主要每月進行一次,邀請有 關講者進行分享。作為通識推廣,除了希望校內同學 參與,更歡迎中小學和社會人士參與講座,亦與若干 媒體合作,使講座具有多層作用。每次完結後,由洪 青田博士(「人文香港」公開講座現時負責人)、研 究中心研究員或者寫作隊(主要由學生組成)總結講 座或體會,在報章發表,使社會上亦可以互動。

「人文香港」對通識教育的意義

教院向來重視通識教育,我們所有本科課程都具有通 識教育的元素,「General Education」單元。其實 通識教育基本等於「Liberal Education」,而教院在 中學學科「Liberal Study」教師培訓方面辦演重要角 色。 何謂「Liberal Education」?就是要透過跨學科的通 識解放思想,使學生具有自由的、活的思想,打破思 想邊界和禁區。每個人皆有主觀的思維,「Liberal Education」可減少主觀的思維,擴闊視野,建立多 維多元的思維。一個完整的通識教育不應限於課程 上、學分上,其實整個院校就可以是通識教育的大本 營,例如不同的活動、不同的講座等。所以推動通識 教育,除了相關的課程單元,更要在課程外作不同的 研討,「人文香港」系列便擔當了重要角色。而在全 部講座結束後,若效果理想,不排除會出版成冊,作 為通識教材。

對講座深刻的事情

首次「人文香港」沙龍是使人印象深刻的。這次沙龍 邀請了從事香港研究的不同人士,反應踴躍。原定的 時間只是二小時左右,但是大家卻討論得不願離開。 這反映了社會各界推動香港人文的共鳴,是一個很好

的啟示。教院願意作為先導,介紹了「人文香港」系 列講座的構思,得到與會者的支持,使「人文香港」 得以落實。而每次講者皆認真對待講座,精彩的演講 帶動聽眾間的互動,特別是學生的積極提問,使人鼓 舞。較為可惜的是教院學生出席不多,希望日後教院 學生可以有更大參與。

給學生的建議

從通識角度來說,學生不應以將來就業看學科關係, 或只把自己本科作為興趣,這使自己的視野狹窄。 通識教育作為思想解放,學生不應自行界定思想框 框,對自身作太多區間,即使與自己專業完全無關的 學科,亦要有所認識和掌握。興趣是需要培養的, 「Liberal Education」正正希望培養學生看問題不應 太多區隔,能夠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利用不同學科知 識思考問題,是更完美的學習過程。

研究中心近期工作和未來動向

公民教育、研究是研究中心的重要工作,而這是一個 廣闊領域,例如權利問題、移民問題、社會流動、性 別研究、少數族裔、國民教育等等;同時中心亦探討 管治問題,而管治和公民兩者是互動的。中心有其學 術性要求,希望能夠針對管治問題、公民身份等,疏 理出學術上的定義或論說等,豐富這方面的討論。 中心希望透過研究成果,可以影響政策、課程、教 育,甚至推動社會的公共論述。中心已經與不同機構 或大學合辦了數個研討會,來自各地的學者發表了 不少優秀論文,現初擬明年三月會舉辦一個大型國際 研討會。而中心未來更致力把學術研究轉化為教育用 途,彰顯教院研究中心的特色。 教院作為培訓教師的主要院校,在「Education Plus」下邁向教育為本、多元學科發展。香港的人文 氣息應該更濃厚一些,而教院無論是背景抑或角色, 不但有能力,更有使命推動香港人文發展、守護人 文。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簡介 香港教育學院於2008年12月得到譚華正博士支持,慷慨捐贈 250萬港元,並在2009年正式成立「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中心致力於跨學科學術研究,促進公眾對管治問題的關注和公 民身份的研究,以及公民教育。中心作為一個有效平台,研究 「管治與公民」兩者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之間的互動。此外,中 心提倡跨學科交流,促進理性辯論和公眾討論,建立地區性和 國際性的研究網絡,致力把研究成果投入教育。現時,中心與 不少研究機構、教育界人士以及民間組織有夥伴關係。 (資料來源: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通識初見成效?

港教育學院第五次的「人文香 港」公開講座,由平機會主 席、前公務員林煥光和香港大學政治 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陳祖為主講「政 府管治與公民社會:合作與矛盾」。 陳祖為主要從學術理論上探討香港公 民社會的概念、定義和特徵,及其對 管治的貢獻與挑戰、今後的發展方向 和危機等;林煥光從實際運作的角度 討論多元開放自由的(後)現代社會 的管治難題。 陳祖為近年講和寫(香港)公民社會 和資源分配,原來他的本行是政治哲 學,專研中國(儒家)文化和現代 化/現代性,包括亞洲價值和香港現 代性。我搭他的順風車回家時,大家 拉雜談中西各派的(政治)哲學和世 界觀,馳騁千百年。他和林煥光早前 替智經做了一個政府管治、施政和決 策的public engagement 研究,提 出不少批評和建議。

文:洪清田 林煥光後來在CDI演講「開放社會的 管治」,分兩晚共四小時,也有中學 老師帶隊來聽。他也上下幾百年,遍 及(後)現代資訊社會的全球(政 治、經濟、社會、文化)現象,縷述 (香港、外國、中國)政府、官員和 大眾(公民)的關係,點出管治(和 官員)面對什麼問題、議題和課題, 如何判斷、取捨和決斷、言行。這次 他以高鐵速度半小時「踩完」。那次 奧馬剛完,我請他和我在香港大學的 通識對話,談香港奧馬的經歷和經 驗,有兩小時。我的設計是把奧馬作 為「香港」的百多年縮影,由他現身 說法,在「香港、中國、世界」之間 和「官府、社會、大眾」之間的層層 游動不羈「深層次矛盾與問題」中, 如何生存和自處。

在幾年的痛苦喧嘩中,通識教育似乎 漸見成效。這次教院「人文香港」的 答問和討論,一個中學同學發問,起 初有點怯,但最後那句「香港一直是 數銀紙的社會,要變成一個數人數的 (公民)社會,會不會有矛盾?」( 大意),擲地有聲。他聽懂演講,而 且概括到精要處,對照平時心思,問 到要害,令我喜出望外。我讚他「問 得好!」,聲明不是例行應酬,著實 把解釋他問得好好在哪裏,還講了一 個故事。十年前我做AsiaWeek記者 時,一群人去台灣訪問法務部長馬英 九,問了一個問題,他說我問得好。 任何政治人物都會多謝人家的問題和 讚「問得好」,但我聽他答得絲絲入 扣,不只是應酬。 (摘自明報2010-07-07,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我事前預備和事後寫了萬字,一直忘 了,最近才傳給他。我可能再建議和 他一起為問責官員、各級公務員和政 界開課。

(編按:作者為香港教育學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時事評論員、「香港學」創立者)

聽者意見 採:冼伊基

睇到宣傳海報,見到個題目幾吸引未來囉。個 講座都幾好,對通識有冇幫助?都有嘅。讚成搞多啲 咁嘅講座。下次來唔來,要睇下對主題有冇興趣。 (香港教育學院)

同學:

個講座內容同通識課程幾配合,對考試都有幫 助。知識層面同思維層面?兩方面都有幫助嘅。下次 有機會都會再來。 (棉紡會中學)

同學:

個講座感覺幾得意,題目幾吸引。我係經學校 聽到個講座,自己向學校報名話要來嘅。不過內容就 好似同我諗嘅有啲唔同,無乜同要考嘅太配合。係學 多好多野,但係如果貼合返我通識要考嘅單元督仲好 嗱。下次會視乎主題先決定來唔來。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

老師:

我地學校係經網上收到邀請嘅。我認為個講座 對同學係通識方面有幫助嘅。個演講幾精彩,不過內 容對象好似深咗啲。我諗配合返中學生程度對同學既 幫助會好啲。有機會我都會再帶同學來。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

老師:

同學:

同學:

係學校安排我地來既,我覺得個講座對我幾有 幫助,特別關於政治上嘅嘢,有更多認知,都激發咗 唔少思維。下次來唔來,會視乎個題目囉,睇下配唔 配合個課程。 (棉紡會中學)

我係從同事口中得知個講座嘅。個講座都唔 錯,帶到啲思考俾學生。下次有機會都會再帶啲學生 來,不過討論時間唔太足夠,將討論時間比重加多啲 就仲好啦。 (余振強紀念中學)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教科書的意義何在? 文:潘栩欣

少本港學生對「六四事件」欠 缺認識。根據2009年香港考試 及評核局的報告指出:「不少考生對 1976 – 2000 年的歷史(特別是一些 未有定案的爭議性問題)掌握甚少, 胡亂猜測。」「未有定案的爭議性問 題」明顯是指六四事件。無疑,與其 他議題相比,中史教科書上關於六四 事件的內容和篇幅可說是絕無緊有, 難怪學生會誤會「六四」是一個無關 痛癢的議題而不加重視。 本港關於會考課程的中史教科書 中,有關「六四事件」的內容和篇幅 有限,學生實難以從書中充分地得到 有關六四事件的資料。所以,若中學 生對「六四」這議題不熟識,甚至一 無所知,實不足為奇。 由於內容和篇幅的所限,學生實 難以對「六四事件」有深入的了解。 以六四的背景為例,大部分本港中史 教科書都將其歸納為改革開放所帶來 的問題,或是官倒情況嚴重和高通脹 等,對於其他導致六四的重要原因, 如中國大學生對民主的訴求的,卻是 絕少提及。無可否認,各大出版商不 論是齡記、文達、香港教育圖書或現 代教育研究社,亦不外乎是商業機

構,若非跟隨中央口徑,萬一開罪 中央,它們都休想進軍內地市場。 由此推想,在六四議題上,出版商 保守的作風似乎是情有可原。 事實上,筆者很認同考評局對 公開考試的目標:「依據相關史料, 通過獨立思考,對歷史人物、歷史 事件和歷史現象,產生個人的認識 和判斷。」「六四事件」可說是近 代中國史上一個重要的議題,作為 學生以及未來社會的棟樑,是應該 正視國家的歷史。而教科書作為學 生學習的重要參考書,它們可說是 肩負重任。但對於六四事件這議 題,各教科書並未有提供充足及全 面的相關資料,試問學生又如何對 歷史加以獨立思考和判斷?而教科書 的作用和意義又何在? 現今的本港學生經常被批評欠 缺批判力和創造力,六四事件被視 為「未有定案的爭議性問題」,教 科書是否更應該對六四的原因、經 過、結果詳列,好讓學生透過獨立 思考,從而對事件產生個人的判斷? 但現行的中史會考教科書並有對六 四事件進行詳述,實為可惜之事。

圖為〈不提血腥鎮壓僅說干預清場 中史課本只200字提六四〉 ,《蘋果日報》,頁A4,2009年4月6日。 (網絡圖片)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新高中的中國歷史課程 文:陳巧雯

時的中學主要採用四間出版社的中國歷史教科書,分別是齡記 出版有限公司、文達出版有限公司、香港教育圖書公司和現代 教育研究社出版社,當中鑑於各出版社的市背景不同,對六四內容的 闡釋亦有所偏差。如香港教育圖書公司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 司的全資附屬機構,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是中國背景的出版 機構,故該課本對六四內容的闡述較為隱晦。因此,各教科書對六四 內容的篇幅、用字和闡述或因出版社的政治立場而有所偏差。 「新高中中國歷史課程的設計,以 2004 年9 月實施的 中四至中五中國歷史科課程為基礎(「歷代發展」部分), 增加「歷史專題」部分。「歷史專題」採用主題式設計,讓 學生按興趣選修。課程內容與「歷史發展」部分相同,均以 二十世紀末為下限。《中國歷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 中五)》(2003)。因此,新高中的中國歷史課程有關六四 事件的篇幅和內容與會考課程內容大致相同。 當中改變的是考核能力方面,以往的歷史考試著重學生的記 憶和背誦能力,鮮有以探究和批判為主的考卷。新高中中國 歷史課程會著重學生的「歷史研習的態度與方法」,要求學 生能對事物作多角度的探究及分析。學生透過歷史資料的研 習,代入歷史時空,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批判,有助培養各種 共通的能力,如研習能力、解難能力、批判思維等方面。這 樣,使學生運用從實踐中掌握歷史研習的技巧,進行獨立的 分析後,自行判斷對「六四事件」的取態。

江麗芬老師(中學老師──任教中國歷史10多年) 在初中的中國歷史課程方面,雖然教科書對六四事件的著 墨較少,可是課堂時間緊迫,加上課程範圍廣,而六四內容屬 於較尾聲的課題,臨到考試在即,大部分老師都會把六四課題 略過或不提及該課題。 在會考的中國歷史課程方面,六四雖然在考核範圍內,可 是該課題內容至今仍存有爭論,加上考評局多年來未曾以此為 擬題內容,而09年會考則為首次涉及此課題。故在課堂時間寶 貴和會考以考試主導的情況下,老師通常會蜻蜓點水地略提六 四甚至會避重就輕地略過六四課題。 在新高中中國歷史課程方面,老師需要在課題上進行討論 和批判,以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和批判思考等能力。加上學 校多鼓勵學生看報紙,並進行討論,這有助老師和學生增加對 六四課題的探討和了解。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整理:黃榮杰

《互動中國歷史》(文達)

政府下令軍隊干預,事件才告平息

《探索中國史》(齡記)

中央下令軍隊在天安門廣場清場,持續近五十天 的事件才得以平息

《新理念中國歷史》(教育圖書)

出動解放軍,在天安門廣場進行清場

《中國歷史》(現代教育)

在政府的干預下,事件才告平息

《中國歷史旅程》(天行教育)

政府下令軍隊開入北京干預運動,至翌日事件平 息

《探究中國歷史》(文達)

最後經政府武力干預方告平息

《探索中國史》(齡記)

中央下令軍隊進駐天安門廣場展開清場行動,驅 散聚集的學生和民眾,持續五十多天的事件暫告 一段落

《新理念中國歷史》(教育圖書)

正文沒有提及,只在補充資料指中共採取斷然措 施,出動了解放軍在天安門進行清場,平息了這 場風波

中 教 科 書

高 中 教 科 書

《中國歷史》(現代教育)

中央下令解放軍開入天安門全面清場,事件才告 平息

註:所有課本均沒有提及事件死傷情況;括弧內為出版社 資料來源:支聯會 轉引自〈不提血腥鎮壓僅說干預清場 中史課本只200字提六四〉,《蘋果日報》,頁A4,2009年4月6日。

(《明報》圖片)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整理:潘栩欣 陳巧雯

中國內地

香港 1. 2. 3. 4.

背 景

貧富懸殊 國企嚴重虧損 官倒情況嚴重 通脹高企及物價改革失敗 人民生活困苦

分析不全面 以經濟因素為主, 當中略提政治因素 更忽略社會、國內和國外局勢的影響

導火線為胡耀邦逝世

字 經

結 果

(註)

• • •

北京高等院校學生悼念胡耀邦 集會遊行(反貪污等訴求) 絕食(要求與政府對話)

5月19日中央頒佈戒嚴令 6月4日軍隊清場 部分活躍份子被通緝 趙紫陽被撤職

無提及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探望絕食學 生一事件 持續了約50天的學運經過,僅以不足 100字交代 無日期詳述,使經過含糊

無提及死傷人數,誰下令軍隊清場, 軍隊的清場手段等

註:人教版《中國近現代史》(人教社):1989年發生一場政治小風波。

延伸閱讀: 報道 • 〈94年首載教科書 教育署長籲刪除〉,《明報》,頁A10,2009年5月4日。 • 〈教局審書教師:書商自我審查 會考未出過六四試題〉,《明報》,頁A10,2009年5月4日。 • 〈教協籲教師憑良心教六四〉,《明報》,2009年5月5日,頁A14。 • 〈會考中史首現「六四」試題 張文光指好開始促納正規課程〉,《明報》,頁A14,2009年5月5日。 • 〈新高中 教科書 被指淡化六四鎮壓 教協派小冊子供教師作教材〉,《明報》,頁A10,2009年5月4日。 • 〈新通識科不提六四 教師:隨時輕輕帶過〉,《明報》,頁A3,2010年6月1日。 專文 • 蔡青梅、鄧岳君、蔡耀昌:〈正視歷史 反對教科書淡化「六四」事件〉,《港支聯通訊》第81期,2009年4月1日。電 子版見http://www.alliance.org.hk/publish/hkanews/?p=746 立法會辯論 • 〈立法會質詢:中史教科書涵蓋「六四事件」〉(張文光議員網站),2009年5月13日,http://www.cheungmankwong.org. hk/question/q090513-1.html 討論區 • 強烈抗議考評局扭曲六四史實 Strongly against distortion of June 4th Incident by HKEAA(Facebook群組),http:// 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84152336050 教材 • 「六四」二十一周年紀念活動(支聯會網站),http://www.hkptu.org.hk/8964/,內含: 《「六四」是怎樣一回事?》DVD光碟(wmv檔55MB) (下載) 《「六四」是怎樣一回事?》短片 (網上瀏覽)(YouTube) 《「六四」是怎樣一回事?》簡報表 (pps檔 44MB) (下載) 《「六四」是怎樣一回事?》小書冊 (pdf檔 822KB) (下載)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兼聽則明, ——歷史老師

袁騰飛 Yuán Téngfēi 文:邵釹 袁騰飛,38歲,現任北京海淀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 師,北京市歷史高級教師,海淀區歷史學科帶頭 人,從教十餘年,常年擔任高三把關教師,新課標 歷史教材編寫者之一,曾參與北京市高考歷史命題 工作,授課乾淨利索,流利酣暢講解層次分明,語 言簡潔準確。2008年7月,他登上《百家講壇》主 講《兩宋風雲》,創下《百家講壇》近兩年來單集 收視率和系列節目平均收視率兩項新高。由於搜索 「袁騰飛(老師)」,相關網頁近20萬個,點擊量 沒過幾個月就突破了千萬,因此被譽為網上「史上 最牛的歷史老師」。

於他在講授歷史課時方法獨特,語言風趣 幽默,甚受學生歡迎,成為近年內地教育 界大熱人物;特別是他經常拿中國的政治現實, 甚至是中共領導人作為揶揄對象,冷嘲熱諷,針 砭譏笑,與中共教育體制倡導對中學生的洗腦方 式迥然不同,令外界關注。他的授課視頻還被放 上網,引起網民熱傳。

官方的央視邀請袁登百家講壇演講「是縱容階級 敵人對黨的進攻」。

在他的一些授課視頻中,不但「蔣介石是一黨獨 裁,毛澤東其實也一樣」、「三年自然災害死了 三千萬,比二戰全歐洲死的人還多」、「中國教 科書純粹胡說八道」等出位言論隨時可聞,甚至 連「毛主席紀念堂是中國的靖國神社」、「供奉 的是一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民國建立 以來西藏一直處在半獨立狀態」等「反動」觀點 亦不少。

這次引發的爭議之所以如此激烈,就在於袁騰飛 屬於歷史學術界的後起之秀,在中國享有一定聲 名。這就使爭論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並且因視頻 遭到封殺,更加引起了關注。

隨著視頻的廣泛流傳,對於袁的批評聲音也高漲 起來。不但炮轟袁出位言論,指他「妖魔化毛澤 東、汙衊共產黨、攻擊社會主義制度」,還質疑

最近傳出遭到中共宣傳部門下令「封殺」,網路 上要刪除他「敏感」的授課影音。隨後,內地“ 豆辦”、“土豆、“優酷”等視頻網,原來一些 袁的授課視頻皆已被刪除。

大陸網絡上有句名言:任何消息未經官方否認或 保持沈默都不是真實的。反映了大陸網民對於新 聞媒體虛假宣傳的強烈不滿。而隨著言論自由呼 聲的逐漸增大,網民對任何封殺言論的事情都非 常敏感。封殺才是袁騰飛的言論得到廣泛關注的 最重要原因。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兼 聽 則 明,偏 聽 則 暗 面對網上諸多的評論,我們到底應該相信哪一方,

也並非所有人都接受他嬉笑怒駡的授課方式。在學

應該持有怎樣的態度,這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確定

生們認識的其他老師,有一部分認為袁騰飛嘩眾取

的。用袁本人評價歷史人物的話來說——「兼聽則

寵,對此陳則生(化名)同學有自己的判斷,「學

明,偏聽則暗」,這句話也許可以在我們堅信某一

生也是有自己的辨別力的,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並

方的言論時,作為一個好的提示。

不是他講什麼,我們就信什麼。」他的一個同學買 了一本《中國通史》,已經看了三分之一,“他還

儘管袁騰飛在《百家講壇》中主講的《兩宋風雲》

告訴我們,學歷史一定要看各種歷史材料,客觀看

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但是一些網友還是在裏面挑

待」。

出了眾多低級的常識性史實錯誤。一位網友說:「 本來開始很期待他講解宋史,可是看了之後就覺得

而在挺袁的聲音中,西南民族大學講師、自由撰稿

很亂,大多數論點和典故都是大眾速食水準,沒有

人宋石男的說法頗為流行。在《評「袁騰飛被管事

什麼歷史典籍引據,當小道消息、笑話還差不多。

件」兼論「袁騰飛現象」》一文中,宋認為袁騰飛

最近更看了他新書《歷史是什麼玩意》中的對明朝

並非思想家,「談論歷史的廣度達到960萬平方公

的謾駡,覺得此人做事浮躁、嘩眾取寵。聽他的說

里,深度卻只有1厘米」。在宋石男看來,袁騰飛

法對大多數人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沒什麼幫助。」

普及的不是知識,是另一種歷史敍述的可能性,構 成了對官方一元史學及歷史教學的挑戰。 王自有(化名)曾是袁的學生,力挺袁騰飛,激烈 反對討袁派:難道照本宣科就是好老師嗎?難道講 課時能讓學生睡倒一片的老師就是好老師嗎?能讓 學生不被標準化的思維定式所禁錮的老師就是好老 師,能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去獨立思考的老師就 是好老師。「無論對錯,它(指袁騰飛的歷史觀) 至少告訴我們歷史除了課本還有另一種解讀的視 角,它告訴我們不能一成不變地思考問題,它告訴 我們權威也是可以被挑戰的」。 對於那些指責袁騰飛不配做一個歷史老師的聲音, 王自有是這麼回應的:記得錢學森先生仙逝前問,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我 現在答:「因為我們教室不允許自由的思想,我們 的社會正在扼殺傑出的老師。」 面對網上的攻擊謾駡與批評,袁騰飛希望申明他的 受眾是學生,當初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 意力,有時候不需仔細推敲,「可到了網上,受眾 面擴大了,看到的人就會覺得你在跟我這麼講,我 不能接受。我必須得說,這不是給你們講的。」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他本人曾在訪談中表態:「中學歷史老師跟大學 老師不一樣,不是研究歷史,而是普及歷史知 識。興趣永遠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首先要讓學 生對歷史感興趣,要把孩子吸引住,不然你學問 再大、水準再高也不行。」 袁老師曾反復告誡學生們,永遠不要成為憤青, 不要說沒有根據的話。 袁騰飛是因為授課視頻中諸多的「反動」言論而 備受關注,但他的「語錄」中也不乏精彩的「善 言」:「我們要展示的不是我們國家有多麼可怕, 而是我們國家有多麼可愛。而中國的可愛之處就 在於她的文化。」;「歷史能教會我們對國家、 民族的尊重;能教給我們樂觀、向善的人生態 度。」 內地另外一位具爭議性的80後作家韓寒在有關 袁騰飛的最新博文中說:「至於大部分的歷史老 師,語文老師和政治老師們,你們覺得在未來的 歷史,語文和政治教材中,你們將會得到什麼樣 的一個評價,扮演什麼樣的一個角色?也許你是 一顆身不由己的植物,但是你的每一個學生都是 你的種子。嘗試著真正的做一個教師吧,教給你 的學生常識和思考,獨立與正義,為了年老時向 你子孫提起你曾經擔當的這個職業的時候心存驕 傲,而不是滿懷羞愧。」

參考資料: 1. 《「史上最牛歷史老師」袁騰飛:這樣說是「捧殺」 我》,鳳凰網財經(http://finance.ifeng.com/ roll/20090830/1169531.shtml) 2. 《<百家講壇>「最牛歷史老師」袁騰飛捲入「抄襲門」 》,《華西都市報》(2009年9月10日) 3. 《 「 毛 主 席 紀 念 堂 是 中 國 靖 國 神 社 」 最 牛 歷 史 老 師被封殺》,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 com/2010/05/04/162-2599143.htm) 4. 《 百 家 講 壇 紅 人 袁 騰 飛 的 問 題 不 只 抄 襲 史 實 錯 誤成堆》,鳳凰網讀書(http://book.ifeng. com/special/yuantengfei/content-0/detail_2009_09/10/306223_0.shtml) 5. 《從袁騰飛對毛澤東的實話實說談起(上)》,今日 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10/05/11/1422601468.htm) 6. 《 教 育 部 門 調 查 袁 騰 飛 錯 誤 言 論 事 件 警 方 否認刑拘》,網易新聞(http://news.163. com/10/0515/07/66N83H4700014AEE.html) 7. 7、《南方週末:歷史老師袁騰飛,該當何罪?》,四 川刑事律師網(http://scxsls.com/article_32749. htm) 8. 8、《「蔣介石是一黨獨裁,毛澤東其實也一樣」「 毛主席紀念堂是中國的靖國神社”最牛歷史教師袁 Sir遭中共封殺》,蘋果日報(http://hk.apple. 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 id=20100504&sec_id=15335&subsec=15336&art_ id=139934220) 9. 《袁騰飛,人人得而誅之!》,香港文匯網(http:// 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20214) 10. 《袁騰飛:「非正常走紅」很無奈》,北京文藝網 (http://www.artsbj.com/Html/interview/wyft/ qt/937718.html) 11. 搜索詞條:袁騰飛,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 com/wiki/%E8%A2%81%E8%85%BE%E9%A3%9E) 12. 搜索詞條:袁騰飛,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 org/zh/%E8%A2%81%E8%85%BE%E9%A3%9E) 13. 《袁騰飛是如何發明歷史的?──評韓寒最新博文》 ,烏有之鄉(http://www.wyzxsx.com/Article/ Class22/201005/151246.html) 14. 《那些洗不乾淨的蔥們》,韓寒博客(http://blog. 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insm.html)

圖片來源: 新華網、互動百科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燒 Cert 據xx報導,某大學生因屢求職不遂,一怒 之下把大學畢業證書燒掉,還將相關視頻上傳到 網絡,引起軒然大波。不少學者乃至媒體均從不 同角度評論這種現象。筆者亦試圖從該事件中進 行不同角度的反思。 文:黃祖升

(網絡視頻截圖)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一、 「火燒Cert」反映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脫鉤? 在內地,一紙大學畢業證書是走向 社會乃至就業的「敲門磚」。現在這一 紙證書輕易被大學生燒毀,表明某些大 學生已不認同一紙畢業證書對於自己前 途發光發熱的「魔力」。誠然,當今中 國大學生早已不是什麼「天之驕子」, 當高校的逐年擴招,令大批的高中畢業 生有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同時,亦造成 了龐大的就業壓力。現在正因為一紙畢 業證書不能確保大學生順利就業,所以 大學生才以燒畢業證書的方式來表達不 滿。這是否放映了大學培育的人才與社 會需求已經「脫鉤」乃至「脫軌」? 但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大學是訓 練一個人最終具有獨立批判思考、終身 學習的能力的高等學府。若大學失去了 這種精神,純粹追求畢業後的就業率, 那與職業培訓機構有什麼區別?大學並

不是職業培訓的代名詞,而一紙大學畢 業證書也不是就業大道的「通行證」。 近年有不少內地大學生「回爐」到職業 技術學校,比如中等職業學校,中等技 術學校(相當於香港的IVE),務求掌握 一技之長,謀求就業出路,這一現象可 謂是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高不成、低不 就」的當頭棒喝。即便如此,大學培育 人才與社會需要有差異並不等同於大學 畢業證書失去了它的價值。因為一紙大 學畢業證書正正是對大學生在學期間學 術成績的直接肯定,而火燒畢業證書的 行為,不僅否定了大學生在學期間的努 力,亦間接否定了大學的精神。當大學 生的眼光只是局限地把大學看成是「一 部就業生產機器」時,大學畢業證自然 就沒有它存在的價值。因此,大學教育 與社會需求實際上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二、 網絡媒體成為青年表達不滿的平台 近年出現的「八十後」、「九十後」乃 至「憤青」,再到是次火燒畢業證事 件,均反映了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 盾與衝突。「八十後」曾一度被人們標 籤為「垮掉的一代」,「九十後」的更 被人們「惡狠狠」地標籤為「腦殘族」 。而這些標籤,都是在網絡風行的。而 這次,火燒畢業證事件,更是體現了近 年的青年表達對社會不滿時,習慣運用 網絡媒體作為媒介去表達自己的訴求。 他們知道,尋求所謂的正常渠道,大多 數都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只有透過媒 體,透過吸引大眾的「眼球」才能將自 己的訴求把話語權轉移到大眾媒體、專

家學者身上,讓他們為自己發聲。這是 一種聰明的做法。但恕筆者不敢苟同的 是,火燒畢業證不是一個大學生的理性 做法,我們遇到就業難的問題,不可否 認一部分責任應歸咎於社會,但自己是 否承擔更大的責任呢?既然大學四年不 足以讓人順利就業,是否考慮繼續提高 自己的競爭力去適應社會?我們可以透 過個人努力,去扭轉我們在走向社會乃 至求職就業的劣勢,而不應該拿自己的 學業成果、學歷證明來「開玩笑」。這 樣並不能根本地解決問題,只能為自己 的未來增添不必要的阻力。


教育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三、 應重新審視理論學習 與實踐學習的關係 這次火燒畢業證事件,我們除了可以反思高校年年擴招帶來的「人才過 剩」弊端以外,還可以思考一下大學學習的方向。作為大學生,理所當然需要 重視本科理論知識的學習,但除此以外,實踐活動亦很重要。這一點,香港的 大學比內地大學做得要好。香港大學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內地相對側重學 業成績。而內地大學需要加強的,就是對學生在學期間實踐能力的培養。社會 需要的大學生,並不是大理論家、空談家,而是對知識、技術的實際應用的人 才。如果說大學四年只是把頭深深埋首於本科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 培養,那麼四年的學習已經是缺失了一半。有些學生,在大學四年裏,並不是 真正運用所知所學並結合實踐活動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是把精力投放在「泡 網吧」、網絡遊戲 (online game)、談戀愛等活動中。蒸發了寶貴的時間與 精力。試問這樣的大學生,即使在四年後有一紙畢業證,誰敢保證他們能具備 與別人競爭的能力?即使是一個技術學校畢業的學生,亦可能比這樣混過四年 的大學生更受雇主的「青睞」,因為他們不僅有一定的理論,而且實踐能力更 強,能適應社會的真正需求。

內地大學生的就業困境確實不容忽視,這與大學擴招速度過快有 直接的關係。當大學生的就業需求不被社會容納,難免有大學生會作 出一些不被社會認可的行為,這情有可原。但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 大學生,在表達訴求時還是應該選擇較為理性的方式,畢業證是燒 了,但燒掉了問題的根源了嗎?沒有。大學生就業難還是存在,如果 還有下一次的燒證,這只能證明問題在蔓延,在擴大,於事無補。作 為大學生,面對擴招無可逆轉的趨勢,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在學期間不 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主動適應社會需要,方是正途。而社會亦應正 視問題,協助這些大學生找到自己繼續前進的道路。

內地不少漫畫描繪了大學生「畢業 = 失業」的困境

(網絡圖片)



校園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六四在教院

製作:郭嘉彬 陳巧雯 彤 @ 編委會 佘昕 @ 國事學會

「做老師唔識政治,點教學生關心社會?」──天羊 「血仍在流」──家長

「是其是,非其非,不容中共顛倒是非黑白」

「為何中國要日本承認歷史? 自己卻否認歷史?可悲!」(簽名)


校園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悼‧六四」展板及悼念板六月下旬展於B3地下

「為人師表,不敢言,如何教學生發表個人意見!」

「(中)國人站起來」(簽名) 「民主女神『起錨』!」

「六四關你地乜事?!」(簽名) 「曲線?」 「共狗?」 「國是學會 編委會 做得好」

「識寫中文唔代表佢係中國(人)」(簽名) 「請保持理智。勿因煽動而為反而反,為六四 爭取民主自由而犧牲的學生而默哀!(簽名)

「顛倒是非的行為,真理長存!」(簽名) 「堅決平反六四!釋放民運人士!」(簽名)


校園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學科)知識<教學法? 有

諸內,形於外,及 vice versa。觀察一個院校 的學院文化,大略可以知識這些學生未來究竟 是如何。 作為教育學院,最直接的問題是:咱們的學生是甚麼模 樣? 我大膽作一個假設:咱們的學生希望成為本土最優秀的 教師。 我想沒有人會反應吧。但現實上是否每一個學生(為公 平起見,只計算本科學士學位的學生,教育文憑或證書 的學生不計算在內)到共同擁有「同一個夢想」?沒有 夢想的老師,是永遠不會教出快樂的學生,也不會視教 育是實驗自己和別人夢想的偉大事業。 當然,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本科學士學位已經變成「基 礎教育」一部分,我們不能再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 的菁英主義看法和心態去看廿一世紀的大學生,更可況 他們有大學生之實,無大學生之名的教院學生?

在教院其中一項有趣的觀察是:「既是這裡是一所師訓 院校,教學法是十分重要。」然後,把知識稱為「學科 知識」。教學法與學科知識是兩樣不同的東西:學科知 識就是本土中小學課程裡規範的認知及其包含的內容, 教學法是運用不同的技巧把這些內容透過正規環境(即 是教室或者從事學習用途的房間)或/及非正規環境( 例如利用博物館認識歷史、利用郊野公園認識大自然或 環境保育等)傳授給學生。 上述的論述,表面上是有一定道理。(學科)知識的傳 授的確需要有效的技巧把相關的內容根據學員的能力、 程度和動機等加以選取、整理、剪裁及重組,然後透過 學習活動及評估讓教師和學員知悉對知識能否有效地掌 握。 這裡出現了一道關鍵問題:(學科)知識重要?還是教 學法重要?


校園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文:膠丸

其次,學習的目的容易跌入為官方課程服務的陷 阱,對所謂「非學科」知識的輕視,而實際上 知識隨著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各面的發展 和演化,這些「學科」知識有可能早已落伍,或 者開始/已經脫離了現實,但是由於作為官方課 程,這些知識已學校的不少老師視為不能挑戰的 部分,又或者部分老師因早已習慣舊有的知識而 死抱不放。這些現象,最有可能是源自於在這些 準老師在院校學習的過程裡以為掌握課程內規範 的知識就可以一直行走江湖的心態所引致。

在這裡更出現了一道更根本的問題:(學科)知識(或 者有所謂「非學科」知識)!這個問題引致以下的現 象: • 知識的定義由本土中小學課程所決定,或者只有視 學習和掌握知識為學習和掌握官方課程而已; • 學員只需掌握(學科)知識,就等同掌握知識; • 知識只能透過學科才能夠掌握; • 把知識區分為「學科」和「非學科」,繼而視「學 科知識」重要(因為這些知識對日後教學有幫助) ,相反「非學科知識」可以輕視,甚至是忽略,造 成對學習知識產生短視及狹隘的信念。 知識被學科化,很大程度上是教院學院一開始對知識的 態度出現偏差所致。 回顧整所院校的發展,不少人以「師訓」一詞統稱。「 師訓」即是「師資培訓」,故名思名指院校的主要功能 是為本土中小學培訓有教師資格的人士。由此觀之,院 校的功能被單一化和局限化,無形中侷限了院校內人士 的思維和視野。

知識被局限化及扭曲之餘,另一個「美麗的誤 會」是教學化被過份美化,從而有所謂「教學法 比(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怪論。曾經參考過不 少的教案,教師們可以設計很多很有趣、互動性 強的教學活動,但問題是學生玩完這些活動以 後,能否有效地理解、掌握和運用這些知識正是 關鍵。例如一個英文科老師可以設計一項比賽, 要求學生設計海報以反映禁毒的訊息,但若果學 生只著重於海報的美工設計,而忽略如何利用禁 毒的主題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字彙、句式和文字溝 通技巧等,表面上讓學生繪畫很好玩,但忽略了 知識的傳授。另一個例子是不少老師已轉用報告 軟件PowerPoint來協助授課,甚至加上動畫、 短片等效果,表面上學生認為教師認真備課,或 者誤以有PowerPoint代表教師教學效能高,可 是近十年來學生做課堂筆記的能力低落,從而專 心程度下降,又或者課堂只講求娛樂性而邊緣化 知識性,好的教學法又是否帶來良好的意願?還 是好心做壞事? 從(學科)知識到教學法,這些誤解及謬誤無形 中扭曲了知識,扭曲了教育的信念和實踐,結果 「一知半解比無知更可怕」。


綜合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文:巴斯光年 圓:太空巡邏員

女神 起錨

打壓 無 效! ──點評新民女事件

六四

21周年是一個令人反思的一年,從民主女神像及 六四浮雕被「沒收」以至被中大校方「拒收」的「 新民女」事件中,令不少香港人反思自己的表達自由是否一點 一滴的溜走,至六四當晚,鬧得滿城風雨的「新民女」事件總 算以女神落戶中大結束。 警方「強搶民女」? 支聯會舉辦「民主女神像」及「天安門屠殺浮雕」展覽。展品運抵銅鑼灣時 代廣場後,警方以「非法集會」罪名,拘捕支聯會成員,而民主女神像因「 沒有申請公眾娛樂牌照」而被沒收。

根據本港公安條例(245章18節), 凡有3人或多於3人集結在一起,作出擾 亂秩序的行為或作出帶有威嚇性、侮辱 性或挑撥性的行為,意圖導致或相當可 能導致任何人合理地害怕如此集結的人 會破壞社會安寧,或害怕他們會藉以上 的行為激使其他人破壞社會安寧,他們 即屬非法集結。一經循公訴程序定罪, 可處監禁5年;及 (b) 一經循簡易程序 定罪,可處罰款$5000及監禁3年。

首先,如果把兩件物品作靜態展覽,能否「擾亂秩序」或「威嚇」、「侮 辱」及「挑撥」呢?又會否激使其他人破壞社會安寧呢?在這筆者在想誰人 會被「威嚇」、「侮辱」和「挑撥」,是當年有份的黨領導嗎?難怪「香港 公安局」的同志會把支聯會這班「反動派」拘捕,有關人員堅守黨中央的領 導;堅持革命抗爭,應記一功。 對比威嚇性,筆者認為同樣於時代廣場擺放的「巴斯光年」更具威嚇性,因 為他持有武器(激光槍),途人看後會「合理地害怕他破壞社會安寧」,而 他和胡迪、翠思剛好夠三個人,所以應該拘捕他們。但後來筆者細心一想, 巴斯乃太空巡邏員,是執法人員,所以他「沒有申請公眾娛樂牌照」而攜帶 激光槍是可以的。

政治中立 六月二日晚上11時許,中大行政與計劃委員會向全校發出公開信,以「大學必 須堅守政治中立原則」否決學生會申請。 致校董、同事、同學、校友: 香港中文大學收到中大學生會會長五月二十九日來函,申請將「新民主女神像」及相關展品放置於中大 校園內。大學輔導長與學生會會長密切聯繫,了解申請的實際情況。 中大向來尊重言論自由,有責任維護所有大學成員享有表達不同見解和持有不同立場的自由。大學的行 政與計劃委員會以不記名方式投票,一致決定重申大學必須堅守政治中立的原則。如有行動或活動反映 政治立場,而對大學政治中立的原則有損者,大學不應涉及。鑑於上述的原則,行政與計劃委員會不能 接受學生會會長五月二十九日來函所提出的申請。但大學了解到學生會正探討舉行相關活動,特委派大 學輔導長與學生會會長繼續聯繫溝通。 二零一零年六月二日


綜合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但編委會收到內幕,原來幕後指使劉校長這樣做的是索克天王,索克天 王當年為了侵略地球,屠殺了不少年輕的外星人,因此女神是其死敵。 而劉校長當然不敢對學生說明自己是索克天王的手下,所以便有以上說 法。 而有關說法當然不獲學生會接納,因此他們便在翌日舉辦記者會,由學 生會,各書院代表,員工代表及校友代表表明反對的立場(詳見編委會《 六四廿一》),其中中大校友、文化人梁文道,指劉校長用政治中立作為 理由是顯示一個相當低的智力水平,因為中大每個一年級生要上的通識 課---大學修學指導已經說明了何謂政治中立,政治中立是指針對任何 大學教授的科目、研究以至學生活動做判斷時不要帶有政治價值眼光, 而劉校長否決女神入中大時正正是帶有政治價值眼光去判斷。看來劉校 長有必要重温大學一年級教授的科目。

最後中大學生會召集到數百名年輕外星人齊集中大校園,一起 聲討劉校長及索克天王,並要求平反六四,大會當晚筆者聽到 中大的校歌及書院院歌,感受到中大的文化和團結,亦深感校 方高層和學生、校友及員工的距離,希望新校長以及各位未來 的校長日後能多和學生溝通,做到良好管治的水平。

最後中大學生會召集到數百名年 輕外星人齊集中大校園,一起聲 討劉校長及索克天王,並要求平 反六四,大會當晚筆者聽到中大 的校歌及書院院歌,感受到中大 的文化和團結,亦深感校方高層 和學生、校友及員工的距離,希 望新校長以及各位未來的校長日 後能多和學生溝通,做到良好管 治的水平。

(網絡圖片)


綜合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京城憾事(調寄《小城大事》) ──悼念「六四」廿一週年 作曲:雷頌德|原詞:林夕|新詞:黃榮杰 漆黑槍影閃過眼角一指 利器像要訴說冷色政治 巨漢十次開腔 賣力去否決十個不是 北京當天街角血染新聞 自發隊伍為了自救抗爭暴行 但誰料官兵 賣力煽起了藥引 難平反的原因 留在百字悼文 這日記住堂堂大國的罪行 難平反的歷史 劃過村莊與城鎮 告誡我不要問 這座城 這山水 風雨歷劫不衰 赤地瞬間卻湮滅人類 這樓臺 晚風吹 遺留腥臊飄絮 蓋住了真相跟血和淚 書本翻開恍似冷卻中史 暴政避免道破六四太多憾事 為民運屈指 為着教改說造次 銅鑼灣的人影 圍住女像造型 法律以外難逃集結的陷阱 潛在的街頭兵 像要警醒我們要 銘記血的革命 這座城 這山水 這國度說安居 赤地瞬間卻湮滅人類 這樓臺 這兵車 枉馬力也爭取 世上哪天至宣讀原罪 這座城 這山水 流亡者的金句 蓋住了真相跟血和淚

每年這天到天后流淚 (網絡圖片)

後記: 喜出望外的是,一位叫「kumera」的網民在網上「翻唱」了這首改篇詞: 人民不會忘記 - ::京城憾事:: (調寄小城大事) http://www.box.net/shared/riaofrgx2e 今年因為某D原因冇去晚會 咁0岩響自唱區見到呢首詞: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2340114&extra=page%3D1 拎左來錄左段清唱 我諗響呢度蒲開既歌友仔都係80-90後 六四對你地來講未必有切膚之痛 我亦無意”無啦啦”攝D政治野來自唱區 我只希望...人民不會忘記

(本改編作品謹作非牟利用途)


綜合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沒有勝負的遊戲, 我們輸了

文:影桑梓

一個兩極而平和的社會 香港雖然是一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現 在沒有什麼造反作亂,總算平和。不過世界總是兩極的, 遙想十三年前,「七一」不過就是個看煙花的日子,灣仔 裡的悲歡離合不到平常打工仔去操心;十三年後,煙花沒 有了,不過可以選擇上街唱自由花,「打工的」卻是操心 非常。同一個日子,兩個遊行,這邊是慶回歸,那邊是爭 普選,好不熱鬧。每年這個時候,就會湧現大量不同的爭 論。至於誰勝誰負,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下年可以再來 一次,有戲好唱。感謝特區政府,為我們塑造了每年一個 社會各界「互相抽水」的好日子。當然,今年「抽水」的 重頭戲當然非「社民」內鬨莫屬。

政治藝術還是政治遊戲 還記得余若薇與曾蔭權的電視大戰,余說了句政治是妥協 的藝術。其實香港人喜歡遊戲更多於藝術,所以余應該說 政治是利益分配的遊戲可能更為適合。事隔五年,政改遊 戲又再次重投香江。遊戲規則還是沒有太多的變動,變動 的只是部分玩家的角色轉換了。無他,遊戲多了玩家,自 然不再只是互相攻訐,更需要的是周旋與角力。 美麗而有刺的「玫瑰黨」一入局,就抽走了「白鴿黨」的 底牌。講抗爭,有刺的始終比只會「咕嚕咕嚕」叫的強得 多。面對「玫瑰黨」的咄咄進逼,「白鴿」竟然真成了乳 鴿,完全被人「食住上」。無他,王牌都被拿走了,「白 鴿」就像被人拔去戰衣,自然一直處於被動。「社民」的 內鬨始於何時,我們這些閒人不會知,不過經過普選的逼 宮,「白鴿」開始反擊了就是有目共睹。與其留在原地等 著被搶去雞口的位置,不如過去做老大哥的老二吧,這就 是轉換底牌的藝術。遙想當年,佳人的信口旦旦,早成了 天朝的後庭花。「白鴿」就這樣成為了老大哥一早盤算的 乳鴿大餐。當然,奉行機會主義的社民們,又怎會放過這 個肉垂砧板上的好機會。只是吃得狼相盡出,啃了肉刺還 要口硬,倒是便宜了高雅的侍者「公文袋」,真是什麼都 裝入袋,「袋袋平安」。

到頭來,「白鴿」還能否「乳鴿番生」,「玫瑰」又是 不是不會剌手,結果不到我們旁觀的去操心。不過,誰 都看得出,現在是開圍骰,做莊的通殺。這不過就是一 場牌局嘛,規矩做莊的說了算,閒的什麼時候能羸。所 以作為玩家的「玫瑰黨」目的也不過是在其他玩家身上 佔便宜,「七一」叫喊了一大天,就不過是叫嚷要追打 落水鴿,還是那句,勝負不重要,輸的只會是活在棋盤 上的棋子。

兩極生萬象還是生新象 香港社會看似和而不同,不同聲音互相制衝,可惜這個 平衡點是處於一條拉緊的橡皮圈上。「玫瑰黨」看似美 麗,但其實已經懷有當年紅太陽的毒刺,最後這些原本 屬於捍衛的毒刺,若然真的值根大地會否失控,成了同 樣不容異己的權力衛兵,是令人擔心的問題。老大哥憑 藉橫蠻無理的規則繼續主宰遊戲,仿似無敵的莊家,但 是越是橫蠻無理的規則,只會越迫使玩家去破壞規則。 最後翻檯建立新秩序?那已經不是我們所能預估。只是 到了2017,揭牌的時候,要是使安靜引頸以待的看眾 失望,加入牌局的人將會越來越多,遊戲規則亦只會受 到更多的挑戰。 不過,香港人很現實,只要經濟好,話之你換牌、出千 抑或大相公,最緊要有得打好依份工。可惜,在可見的 十年裡,香港都依然會籠罩在堅尼系數的陰影下。 香港的看管只會看不會管。


綜合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新 詩

想念 你的笑 你的味道。

khus (Sec Chin Yr 1)

最有意義的暑假,就是__________ 文:陳秋彤 來臨之前,看到周圍的內地同學都在為 如何度過暑假盤算著,我特地訪問了一 些同樣來自內地的已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師兄師姐,請 他們分享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暑假

可當我回到家中即將完稿的時候,有一晚,突然聽到 媽媽很感慨的對我說:「你現在上大學,還有每個暑 假可以回來陪陪我。如果你以後在香港工作,都不知 多久才能見到你一面。」

香港相對於內地擁有更多的短期出國工作和進修的機 會,幾位前輩的分享也大多和此有關。他們有的趁暑 假參加國外或本地的Work and Travel或是Summer Internship,既可以獲得獨特的工作經驗又有機會去 國外旅遊、生活,提高英文運用能力。有的報讀了一 些語言、藝術類的進修課程,從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 知識修養。有的利用香港獨特的地理優勢,前往廣東 福建地區或者澳門台灣,以及東南亞各地旅遊,增長 見聞。有人跟隨各種義工團體參加了各種義工服務, 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對每位同學而言都是很 難忘的經驗,都從中獲益良多。

聽完媽媽的話,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句話:「其 實最有意義的暑假,就是回家陪陪爸媽。」我想這句 話,適用於每一個離家在外讀書的孩子。 回到家,才會發現我們不在的日子裏,爸媽有那麼多 的擔心和想念;回到家,才體會我們虛度和揮霍的青 春背後,爸媽為我們做了多少努力;回到家,才反思 如果有一天爸媽老了,我們還能不能這樣陪在他們身 邊,用同樣的愛回報他們。前幾天在一個商場看到一 句父親節推廣的宣傳標語:「父出不求回報」。很寫 實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真的只有父母對我們的愛與 付出是無私的,只有父母是我們可以永遠依靠永遠信 賴的人。


綜合版 我想把最美的戒指给你 看起来天蓝 偶尔有橙 飘过一缕粉红 其实是白 甚至透明 如果我的眼是memory card 我也想给你 想让你看我所见的奇妙 我想给你我的思维 我所想的一切 你怎么看呢? 时而热情激流 跳动猛烈 常常体会痛苦 悲伤不已 深陷其中 欲跳离却又眷恋这感觉 容易被细节打动 平淡的生活中它也突然感慨万千 滴出水来 我的心是一条毛巾的话 想送给你看你是否, 也许会有用,比如说擦脸、抹尘,洗净伤口,你觉得好吗? 可我想它不是一条毛巾 它就要被对你的思念淹没 快跳出来了, 它听你的。

編按:原為四首,《酒》已刊於上期。

學師六、七月合號

又是这样一个下午 有热烈阳光 有轻柔凉风 有闪亮眼神 有发光笑容 有神奇心动 有转瞬时光 有即逝缘分 这样什么都有的下午 我已有许许多多 为什么觉得 感慨 美好的下午.不好吗? 难过? 我想留住那感觉 留不住的。 怎么办? Life is like this. 住在爱里。 不悔,不恨。 只记得。 好的。 爱那许许多多。 又都不一样的 下午们. (圖片來源:亞洲旅遊在線、網易論壇、imagehost.org)

然而這些心情,沒有經歷過長期離家的人,永遠不會 明白。過了20年天天回家在爸媽的嘮叨聲中長大生 活的,那些我們身邊無論是香港還是家鄉的同學,相 對他們,我們應該慶幸我們更容易感受和感激父母對 我們的關愛。但同樣的,我們的父母也更加牽掛我 們,更加需要我們的理解和陪伴。難得的暑假,2-3 個月,是我們表達對父母感激的最好時間。也許你曾 向我一樣,想過這麼久的時間爸媽會不會看我們到厭 煩。可是我們永遠不會理解,對爸媽而言,哪怕我們 在他們身邊一輩子都不夠。 也許你會問,我們不是該趁著年輕多去走走闖闖嗎? 不可否認,現在的我們正值精力最充沛的年華。可是 如果這時的我們錯過了,那麼以後等到工作、結婚、 成家,我們能分給爸媽的時間會不會更少呢?我們在 一天天成長的同時,爸媽也在一天天的老去,日後能 用來回報孝順他們的時間也在一天天減少。爸媽老 了,也會開始受不住工作家庭的壓力,也會有各種老 年疾病,也需要有人聽他們說說話幫他們分分憂。我 們已不再是懵懂的少年,應該漸漸成長為可以為家庭 分擔的成年人。除了實習打工賺錢和自我提高努力學

習,爸媽還需要我們的陪伴,只是這一點他們從來不 會告訴我們。 我在這裡,不是不讓大家利用暑假去參加各種交流活 動和學習,而是希望每位同學,無論本地生或是非本 地生,都可以在考慮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能多為我們的 父母想想。有空就儘量回家吃個飯,外出旅遊也記得 多給家裡打打電話,相等收益的情況下,能在家門口 工作的就不要去太遠,去的遠了也記得和家裡保持聯 繫,這些都是我們日常可以做到的小事,也許對我們 的父母而言卻是很大的安慰。 中國人自古講求孝道,推崇百行孝為先。《論語》裏 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我們已經離家 在外很久了,既然有暑假,回家看看或許更有意義, 也能讓我們收穫更多。別忘了,父母是教導我們的第 一任老師。


綜合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How are you“ written in Hangul)

Jerry, an nyeong ha se yo

안녕하세요

-- Interview with a Korean exchange student

Interview by Sarah Chan, Lora Lu & Jason Lai Text by Sarah Chan

Who’s Jerry? – His background

Jerry first studied double majors which were English and Economic & International trade at Kyung Nam University in his home country. Before he came to HKIEd , he did not know HKIEd is a education major institute. So, he felt shocked at that time.

2.Comparison between HKIEd and his home university The instruction medium of his courses was English at HKIEd. Although the courses we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his future career, it has improved his communication skill in English. Comparing the assignment and examinations of HKIEd with those of his university in South Korea, he thought that HKIEd has given him too much work. However, there are too many exams and texts in Korea. As his major is not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he needs not have any school visit or school attachment in any Hong Kong schools. He thought our school could do more to help exchange students, for example, more gathering with local and other foreign students. As to his hall life which we believe is an invaluable experience to every exchange student, he really spent a good time in the Jockey Club Staff Quarter, except for the water drop falling from the ceiling in Spring and Summer. Besides, English Teaching Assistants has helped him to build up a fruitful hall life. Some ETAs have become his good friends and helped him to make more international friends in activities like the pizza party. Even though HKIEd was not his first choice of his exchange preference in the first place, he is glad to be here because he thought that our students are helpful, lively and eager to learn. His last suggest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variety of food in our canteens.


인 국

綜合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The word “中國人“ written in Hangul)

3. Education systems The comparison of the education systems between the South Korea and HK:

Time (Study year)

Hong Kong (HKIEd) 4 years

Korea

4 years

Study system

• Primary 6 • Secondary school 7 • Unverisity 4

• • • •

Primary 6 Middle school 3 High school 3 Unverisity 4

Teaching methods

Lectures & tutorial classes

All lectures (Jerry thinks tutorial classes can help students to learn more)

Despite the fact that Jerry does not aim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he has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potential teachers. Love for children, good major knowledge and good teaching skills are amo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4.

Hong Kong

The hot weather is what came to Jerry’s mind first upon his arrival - he had to take off some clothes when he first got off the plane. He finds Hong Kong culture special as it has been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he Britain culture. Moreover, most Koreans like to go shopping in Hong Kong because the local price level is similar to big cities in Korea and they can patronage most international brands conveniently in such a compact city.

Jerry’s feeling of exchange: It was a good chance to broaden my horizons and have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of my school life here. You can meet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rough this scheme. It is also a good opportunity to be independent because you need to rely on yourself in a new area. Then, you will know how to live on yourself.

(Some photos provided by the interviewee)


綜合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巴收費一事擾攘多時,結果我們熱淚 盈眶,猶如TBB的肥皂劇催淚的結

局,感謝教學人員協會、學生會及學生的爭 取,校巴收費由原本的教職員5元學生3元變 成教職員3元學生1元,可謂「一人讓一步」 。其實,當物業處提出要收費的時候,我已經

校 巴 收 $ 有 感

文:巴不得巴巴

心知不妙,似乎「勢在必行」。當然,我是支 持反對校巴收費的聲音及行動的。這好像「 明知不為而為之」,明白要不收費是有點兒 渺茫,但若果物業處肯作出讓步亦可以作Bonus。現在,塵埃落定,但在收費上仍感到困 惑。校巴收費的付款的方式是「八達通」,使 用學生「八達通」的同學便可以得到優惠。但 若果我上了車才發覺「八達通」負額了,可以 怎樣求助?若果「效疤」「認Card不認人」, 那些「大頭蝦」的同學真的要小心了,一旦不 見了「八達通」,便會路路不通、「上學之難 難於上青天」乎……

教職員和學生共

+

X

4 8

(設計圖片;原影片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YqH1rAatxYc)



綜合版 學師六、七月合號

採訪五一大遊行

參與中大學生報等團體發起之 「譴責無線新聞失實報導順寧道楊媽媽聯署聲明」 (http://www.gopetition.com/petition/35858. html) 另見中大學生報八九民運廿一周年特刊 《毋忘六四的__》頁41

參與《正視歷史,追求真相 我們沒有忘記》 ──大專聯校編輯委員會「六四」二十一週年聯 署聲明

不 足 本 ‧ 街 外 篇

「中大學生會就中大拒絕擺放新民主女 神像記者會」及專訪中大學生會會長黎 恩灝

詳見六月四日《明報》港聞版A19

六四燭光悼念集會

中大「女神起錨」

包圍立法會 七一遊行


有關上期〈屬會第一莊?〉通告 本會於《學師》第一期四、五月綜合號刊登〈屬會第一莊?〉一文(下稱「該文」),內容 涉及學生會屬會經費運用問題,引起各方對事件有不同程度之理解(下稱「該事件」)。本會現 歡迎「中國舞蹈藝術義工團」及「幹事會」兩者(下稱「有關組織」),於本期以各自表述形式 回應該文及該事件,以釋眾疑。惟有關回應或聲明不代表本會立場。 同時,本會重申以下各點,以供參酌: 一、 中國舞蹈藝術義工團所申請及獲配之學生會及相關資金為學生會屬會中之最高者,本會 為回應有基本會員對學生會屬會經費運用問題之質疑,抽樣訪問基本會員,了解其對該團之認識 及參與;並就相關內容向校方、其他屬會及相關人士訪問或求助,以作為報道之內容。 二、 該文及該事件之跟進行動並非由本會個別或擅自進行,期間曾通過不同方式知會有關組 織,得到不同程度之答覆。誠然,各方對事件之態度及表述不一,報道上難以達致全面,惟恐不 涉及類似「抹黑」或「誹謗」等嚴重指控。 三、 本會及有關組織於該事件中有溝通不足及程序混亂之問題,引起極大回響。今後期望各 方能善用學生會內部機制,加強溝通,求同存異。本會授命於廣大學生,有責任報道學生會及校 方各項問題或議題,此為重大職責之一。本會有既定編採方針,將循更開放、開明之方式深入報 道,期望讀者得見本會之努力及進步。 如欲 垂詢或賜教,歡迎電郵至sueb@ied.edu.hk。多謝支持! 謹此通告 全體讀者 第十七屆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二零一零年六月

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中國舞蹈藝術義工團的回應 本團自2003年3月1日成立以來,8年來都在多屆學生會帶領下,學 生事務處指導下及在學院嚴格完善的財務監管糸統下運作,而多屆 的編委會在自主運作下,也從沒有針對屬會的偏聽偏信的指控報 導,所以本團在學院、教職員及教院同學協助及支持下,才可以踏 出校園,服務社會,育己育人,為社會人士,提供獨特的、多元 的、優質的中國舞蹈藝術義工服務。誰料到最近出版的學師[二零 一零年五月綜合號]中「屬會第一莊」一文,在沒有任何事實基礎 下,只憑著新同學的個人感覺,提出了嚴重失實的指控,把本團抹 黑成教院毒瘤,實在嚴重傷害了本團每一位新舊團員,侮辱了過去 多屆學生會的領導,抹煞了學生事務處的完善行政糸统,更可笑的 是當社會上重視和尊敬義工,而教院義工卻成為被打擊和貶斥的異 類。我們能不痛心?我們能不憤怒? 本團一向以社會共融為理念,所以不希望以投訴或吵鬧形式回應, 所以提出了召開特別會議,希望以坦誠溝通及經驗交流,讓大家從 此事件中,共同學習和成長,說到底我們都是同學,都是一家人。 在學生事務處及代表會的見證下,本團與學生會及編委會於五月十 三日一同召開特別會議,就編委會出版之學師[二零一零年五月綜 合號]中「屬會第一莊」一文作出直接回應,而在文中提及的「婦 女義工放光芒」中國舞蹈匯演的財政報告,實際是主辦單位──業 餘中國舞蹈推廣中心的財政事項,很感謝該中心主席鄒文輝先生親 臨為與會人士,詳盡講解,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講解了整個演 出的籌辦流程和相關開支的目的和用途,並讓與會者直接提問,即 使與會者沒有提問,鄒文輝先生亦把一切「側聞」、「贈票」以至 相關財政問題逐項解答。最後,與會者一致清楚明白,文中提及的 質疑,都是誤會。學生事務處實為教院同學的有力支援,樂於為有 疑難者提供多方面的協助及意見。本團再次對學生事務處及代表會 在是次事件中辦演之中介角色致予衷心感謝,讓事件圓滿解決。 本團一直以「讓社會各階層人士分享及體驗中國舞蹈的樂趣,體現 社會共融」為念,致力以中國舞蹈服務社會。故除卻在校內開辦藝 術義工培訓班,吸納及培訓更多藝術義工,由淺入深逐步授以舞蹈 服務社群的技巧外,同學亦能參與校內、校外不同類型的的表演及 外展舞蹈工作坊。本團自2003年3月1日成立以來,已服務約200所 機構,走訪不同的中、小學、國際學校、特殊學校、老人中心、青 年中心及兒童中心,提供了多樣的「藝術教育」及「傷健共融」的 義工服務,服務人數已達6萬人次之多(附件為「社會共融齊起舞 2009」藝術義工服務計劃全年工作報告)。 本團過往兩屆主席趙思靈小姐和殷海珊小姐亦承繼了「以中國舞蹈 服務社會」的精神,積極參與藝術義工服務計劃。她們先後獲選為 「2006-2007年香港傑出義工」和「2009-2010年香港傑出義工」。 可見中國舞蹈藝術義工服務備受社會重視,既展示了教院學生良好 的品德情操,亦加強外界對教院學生貢獻社會的肯定和認可。

然而,因見在校宣傳仍有不足,本團同學也因著今次事件作出反 思。在往後的日子內,有必要加強在校的宣傳工作。 活動推介: 本團現與「大專畢業生藝術義工團」及「業餘中國舞蹈推廣中心」合作,推 行《舞醉情傻三十年》-《源源遠遠師生情》藝術教育義工服務計劃,並獲 本團藝術總監鄒文輝老師,以30年的舞蹈經驗及10年的藝術義工服務體會, 提供藝術支援,讓在職及準老師能在短時期內對中國舞蹈文化有所認識,齊 跳健康中國舞蹈,並以此為藝術教育平台,運用於日常教學中,令中國文化 及藝術義工服務精神得以薪火相傳。此計劃為多元化的藝術義工服務,包括: 敬師中國舞蹈種子培訓班、外展舞蹈工作坊及親善探訪、敬師經驗分享會、 繪畫比賽及綜合藝術教育匯演等,透過藝術學習、分享和欣賞,倡導敬師精 神,藉以向所有在學習路、藝術路、人生路的恩師們致予祟高謝意。《敬師 中國舞蹈種子培訓班》為該計劃的重點項目: 《源源遠遠師生情》敬師中國舞蹈種子培訓班: *學校藝術教育舞蹈培訓~透過教授簡易的民族舞蹈及鄒文輝老師的「駐校藝 術家」經驗分享,讓老師們認識如何以中國舞蹈推行藝術教育。 *社區健康中國舞蹈培訓~透過教授趣味健康中國舞蹈組合,培訓義工導師, 服務學校及社區,傳遞健康生活的訊息,並推動中國文化。 *學員經考核合格,出席率不少於80%及出席實習課二次 (外展舞蹈工作坊、 表演等),可獲頒發由本團發出的課程證書一張。並可培訓學校及社區學生, 參與年底以敬師為主題的大型舞蹈匯演。 課程名稱

日期 (共四堂)

時間

地點

CLASS A學校藝術教育舞 蹈培訓

19,26/7 及 2,9/8(逢星期一)

7:009:00pm

CLASS B學校藝術教育舞 蹈培訓

2 2 , 2 9 / 7 及 5,12/8(逢星期 四)

香港教育學院E座 舞蹈室或多用途 室(2)

課程內容: CLASS A 及CLASS B: 基本功訓練、學校藝術教育舞蹈學習及「駐校藝術家」 經驗分享 CLASS C 及CLASS D : 基本功訓練、 社區健康中國舞蹈組合及「駐區藝術 家」經驗分享 費用及報名方法: 教院學生/教院教職員/全日制學生[會員:$100 、非會員:$200] 現職老師/各界義工 [會員:$250 、非會員:$500] 如有興趣或任何查詢,請電郵至cdavs@s.ied.edu.hk ,並註明姓名、就讀班 別、聯絡電話及電郵等。 各班名額: 25人 截止報名日期: 開課前一天

同 學 們 如 想 加 深 對 本 團 的 認 識 , 歡 迎 瀏 覽 本 團 網誌:http:// cdavs.netfirms.com,或直接與本團副主席楊詠盈(98082852)聯 絡;亦歡迎以電郵cdavs@s.ied.edu.hk或傳真至30115227 與我們 聯絡。


組織:

各同學及學生

版餘下各期。

,並陸續出 《迎新特刊 》 版 出 旬 下 月 本會將於八 情如下: 免費廣告,詳 及 稿 來 徵 誠 現

一、來稿 品優先。 評論及短篇作 類型不拘,以 「投稿」。 請留意公佈。 .edu.hk,註明 d ie @ eb su 每期截止日期 送至 下列資料,發 有意者請填妥

員 會

編 輯

徵 稿 及 免 費 刊 登 廣 告

• 全名: 填): • 筆名(選 • 學系: • 年級: : • 聯絡方法 : 註 備 • • 內文:

費廣告。 學生組織之免 他 其 及 會 生 二、廣告 、宿 會屬會、系會 學生會、學生 ,ai,pdf。 eg ,jp g n jpg,p 登廣告」。 稿件格式為gif, 註明「申請刊 公佈。 意 k, .h 留 u 請 d .e 期 d 日 ie 每期截止 送至sueb@ 下列資料,發 ) 有意者請填妥 刪去不適用者 • • • •

》( 學生組織: ∕《迎新特刊 學師》第二期 《 : 數 期 刊 登 聯絡方法: 備註:

可另行處理。 通知,寄件者 用 採 獲 接 未 個月內若 來稿或廣告三 終決定權。 限,本會有最 h 有 數 k。 頁 及 幅 篇 員會罡剛Fres eb@ied.edu.h 委 su 輯 至 編 郵 會 電 迎 生 學 如有查詢,歡 香港教育學院

第十七屆

本會現徵助理編輯(助編)若干名 , 對象為教院籍男、女子,學系、 年 級、身高、體重不拘,以熱衷(培 ) 訓、教(導),能寫、能勞者為佳 。 有意者歡迎自薦或提名。詳情請留 意 有關公佈。 第十七屆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編輯委

員會罡剛Fresh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