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科技大學執行 103 年度教育部辦理補助智慧生活整合創新跨校 教學聯盟計畫 課程名稱: 「銀髮族 E 化健康管理概論」
銀髮族遠距健康照護管理 PBL 教學活動報告(學習反思) 班級:
姓名:
第七組
日期 103 年
1 月
5 日
-----------------------------------------------------------------------------------------------------1. PBL 教學活動: V 銀髮族復健輔具之便利舒適設計、 V 銀髮族復健輔具之健 康安全設計、 銀髮族復健輔具設計之尊嚴思考。 2. 您感覺此次 PBL 教學活動內容包含: (銀髮族復健輔具之 V 便利舒適、 V 健 康安全、 尊嚴思考、V 銀髮族老人照護、 V 遠距醫療照護、 V 醫療輔具、 關懷與服務、 企業經營、 V 創意思考、 V 健康管理、 V 創新服務、 V E 化資訊、跨領域合作、(其他)
……..等)
3. (PBL)學習反思須寫出您的設計動機+過程+因您的設計, 問題被解決的程度+ 尚有哪些部分的問題未解決, 可提供之經驗分享+ 跨領域學習合作的助益+ 個人學習的收穫+一件最重要的分享…
(1)您的設計動機(本設計最主要的功能為何? 為誰解決何事?): 我國人口快速老化,使得銀髮族人身安全照護成為遠距安全照護領域重要的 課題, 近況,以免老人家掛念。然而現今社會工作忙碌,子女很難做到隨伺 在側,因此要靠科技來彌補這項缺憾,及時與父母親並能無時無刻照顧到父 母親的人身安全。
(2)本設計是否適合銀髮族使用? V 絕對適合、
非常適合、
部份適合、 大部分不適合、但可適合誰? 絕對不適合。但可適合誰?
(3)本設計可對銀髮族提供哪些服務? 主要用以提供罹患慢性疾病病患的居家健康照護服務使病患在自我健康管 理,扮演主動的角色。運用此項技術將居家醫療儀器使用者每日的生理狀況, 如血壓、血糖、體溫等生理訊號,經由傳輸網絡傳送至中央資料庫儲存,並 建立個人的生理資料庫,一旦生理訊號發生非常態的改變時,即可以發出警 告訊號,進行醫療照護的處理。
(4) 目前市面已有之相關產品功能與本設計的差異性有哪些?, 目前遠距病人監測專注於慢性疾病的管理: 包含使用遠距介面來進行病人與 健康照護提供者間的病人資訊的收集與傳遞 此技術使用於數種疾病的監測,如心臟救護、糖尿病、肺部疾病、藥物服用、 心智健康、併發症與其他等
(5) 本設計之創意為何? 因本創意可產生之創意加值功能為何?, 以無線通訊技術連結被照護者身上生理訊號監測儀,傳送生理訊號 以電子儀器量測人體各類生理參數,透過無線傳輸及資料保密技術傳回醫 院解讀,可預判下一步健康照護行為 在慢性病患家中備置電腦與血糖、血壓等檢驗設備,由病患自行將檢驗後 資訊輸入電腦分析,並自動回傳接收端 病患與醫療單位在網站建置個人健康管理行動計畫,長期追蹤數據,以利 遠端更新狀況並協助病患執行管理計畫 (6) 從構思至完成之過程(共花多久時間? 多少人力? 參考多少相關資料?): 從構思主題到討論細節大約一個月的時間, 上網查一些有關銀髮族的資料參 考或加以修改
(7) 因您的設計, 問題被解決的程度?: 1.提升照護服務品質。 2.降低照護成本。 3.提升服務可及性與可近性。 4.減少健保醫療費用支出。 5.促進健康照護 e 化。 6.促進健康照護產業體系之發展。 7.促進在地化照顧服務業的興起。
(8) 針對您的設計, 尚有哪些部分的問題未解決:
(一)、 服務設計目的與個案照顧習慣之距離需要繼續克服: 遠距照顧服務之設計目的在於強化對個案生理狀況之掌握,並即時 處遇;一個對自我健康管理與照顧意識強烈的個案,於日常生活就能做 好控制,因此對遠距照顧的需求性相對較弱,但自我健康管理的較弱的 個案平時即無自我管理意識,這些族群通常有輕忽、甚至抗拒照護的特 質,當遠距照顧導入所產生對生活、照顧習慣的改變,個案之抗拒感需 要克服。 此外遠距照顧服務具有即時處遇之特性,對於居家老人而言,「即 時處遇」會不會形成被監視感,這點是設計處遇方式時必須避免的,也 是科技導入居家照顧時必須重視的。 (二)、 對象族群網路建置問題: 遠距照顧生理訊號之傳送必須透過網際網路,根據資策會 2008 年 調查,台灣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 44%,網路普及率日益提升,而遠距照 顧主要需求對象群以獨居老人為主,服務對象群洽為網路未建置、對網 路需求不高的族群。 (三)、 輔導協助居家服務單位導入: 遠距照顧導入居家服務,對服務之提升具有正面助益,但是台灣居 家服務單位普遍資訊能力較弱,導入所需的經費也直接影響居家服務單 位的意願。 (四)、 繼續發展服務價值,提升個案使用服務之意願: 一項創新服務成功之關鍵在於服務模式是否符合對象群之需求,以 及使用者是否感受到服務價值,價值發展與建立的過程需要長時間、更 多單位的投入與交流才能趨於完整。
(9) 跨領域學習合作的助益: 跨領域學習合作學到自身學習到科系的知識和其他科系的知識有甚麼不同, 將各據山頭的專業知識,激盪出更耀眼的火花。
(10) 本組(或個人)學習的收穫: 在分組過程中熱烈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想法,並給予建議是一大收穫。
(11)一件最重要的分享: 遠距居家照顧能提升居家服務的專業與品質,對個案之照顧管理與服務有正 面助益,對醫療費用控制面向而言,服務之提升、失能機率之減少,可以減 輕國家醫療費用的支出,對家庭而言,家庭的照顧負擔減輕,風險下降,家 庭照顧人力可以投入經濟生產的行列。從社會經濟模型的角度來看,政府為 服務產出效益受益的一方,且服務對整體社會具有正面之價值與效益,因此 政府也必須付出服務成本;政府可以思考透過社會保險、補助使用等方式分 攤使用者必須負擔的成本,也唯有建立政府、營運單位、使用者端三方共同 付費的架構,這項創新服務才能繼續推動! (12)您所設計的產品之道具相片:
(13)您所設計的產品之 功能方塊+使用者操作介面說明:
(14)您所設計的產品之影片(或海報或簡報檔 PPT)檔案:
4. 此次 PBL 教學活動對於修習本課程中下咧哪些主題有助益(可複選): (銀髮族 智慧生活之 節能永續、 V 便利舒適、 V 健康安全、 尊嚴思考、 V 智 慧平台、 V 銀髮族老人照護、 V 遠距醫療照護、V 醫療輔具、 V 關懷與 服務、 企業經營、 創意思考、 V 健康管理、 V 創新服務、 V E 化資 訊 、 PBL 教 學 活 動 方 式 、 跨 領 域 合 作 、 ( 其 他) ) V 非常有幫助、 其他意見:
有幫助、
無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