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發展與老化 人際友誼關係的發展與適應

Page 1

人際友誼關係的發展與適應 代間關係的發展與適應

柯良宜 2013/11/30


柯良宜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士/碩士 德國奧登堡大學企業與經營管理系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博士班

現職: 輔仁大學兒家系、護理系兼任教師 萬華社區大學「親密之旅」課程講師

經歷: 監察院審計部審計員 中華培愛全人關懷協會常務監事 「Prepare-Enrich」婚姻協談員 「親密之旅」課程進階帶領人 2013年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將婚教育」、「新婚教育」講師


友誼與家人關係對老人生活影響 老人若建立友誼網路並維持良好的友誼 互動關係,在老年時期則較能享有幸福 滿意的晚年生活。 老人與家人關係好壞對老年生活滿意度 有重要影響,愈正向家人關係愈可能擁 有較好的晚年生活滿意度。


社會護航理論 (social convoy theory) 人們是在社會護航隊伍環繞下,走過其 生命旅程。此社會護航隊伍包含了親近 朋友以及家族成員,例如:父母親、配 偶、子女。 社會護航隊伍之成員與規模,隨著不同 的人生發展階段而有所改變。 當年紀越大越傾向於維持小規模但穩定 的社交圈。


朋友所提供的支持類型 Kahn and Antonucci(1980) 情感的支持與陪伴:朋友最常提供的支 持類型是情感上的親密性和相互作伴,藉 由給予建議和慰藉來提供情緒支持; 2. 工具性支持:如購物、輕鬆的雜事、交 通接送、生病或緊急時候的跑腿; 3. 自我價值的再確認:朋友可提供自我的 測試和價值的再確認。經由與朋友的互動, 可讓老人覺得自己是有價值而且被喜歡和 被需要,使其遠離負面的自我評價。 1.


資源交換的觀點來看老年人的 友誼 友誼可被視為是人際間相互酬賞的交換,人 際交換包含 6 種資源:愛、地位、資訊、 服務、物品和金錢。 朋友間最常交換的資源則是愛(帶著感情的 關心、溫暖和慰藉)、地位(給予特權和尊 重)、資訊(提供訊息和建議)和服務(影 響他人身體或資產的活動,包括勞務的交換) Shea, Thompson, and Blieszner(1988) 。


社會情緒 選 擇 理 論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人在中老年時,對於社會接觸和與誰相 處會變得更有選擇性。 老年人傾向於選擇與自己熟識的人在一 起。此因當人們知覺到剩餘的時間不多 時,立即性的情緒需求,會優先於目標 考量。


老年期朋友關係 老人選擇朋友時,通常會選擇與自己有相似處 或居住鄰近的,例如年齡相當、鄰居等特質。 老年交友的機會與時間逐漸減少,然而友誼在 晚年的生活中卻格外重要。 老年人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家庭的累贅,朋友 幫助他們維持住獨立性 相對於親屬關係的不可變更,人們總可以選 擇能為自己帶來歡樂的朋友。


友誼是一種特殊的關係,因為朋友是來 自個人的選擇。「選擇」對老年人而言 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可能覺得自己對生 活許多方面的控制力正漸消失。朋友圈 較活躍的人,生活較滿意。 老年人會選擇不去維持令他們發怒的關 係。


研究九十二名年紀在五十五歲到八十八歲的 退休者(50男42女) 發現這群人與朋友在一起時,比和家人—包 括配偶—相處時更機敏、興奮、情緒激昂。 可能老年人和朋友在一起時,擁有較活躍、 快樂的閒暇時光,但與家人在一起時,常只 是做家事或看電視。 老年人對朋友有種相互的開放感,友誼的愉 快和自發性幫助人們超越了日常的繁瑣。


朋友與家人 朋友:提供友誼與短暫的危機介入 家庭成員:提供主要資源給必須且長久 的慢性需求支持(Larson等人,1986)。


性別差異 女性比男性擁有較多的社會關係,關係 更親密和更多樣化。 對許多男性而言,妻子是唯一密友,使 他們在喪偶後痛苦最大。 女人傾向透過與其他女人建立親密的友 誼關係來滿足情感需求。 老年婦女得以克服哀傷即根植於他們形 對互惠友調關係的能力。


多數網絡研究指出老年人至少一半的積 極聯繫是親屬關係,如果定焦在親密、 知己關係上則家人比例更高。 朋友則是老人歡度快樂時光、休閒活動、 頻繁接觸的人物,對其福祉有重要正向 影響


中國人重視家庭關係,對老年的期待雖 不再是傳統「養兒防老」但含貽弄孫、 怡養天年仍是最主要圖象。 老年人的人際網絡從家庭看起始終是好 的著眼點。


家庭發展理論 發展—心理學名詞,指自出生到死亡的 一生期間,在個體遺傳的限度內,其身 心狀況因年齡與學得經驗的增加所產生 的順序性改變歷程。

家庭發展理論就是將家庭視為一生命體, 由生命開始、茁壯到結束的歷程


家庭生命週期 Duvall & Hill 在1948年在美國白宮所舉 行的國際家庭生活會議中提出「家庭生 命週期」(family life cycle) 說明一個家庭從建立、蓬勃發展、到終 止發展的改變。


家庭發展理論將家庭的發展分為數個階 段,以探討在某一固定階段時間內,家 庭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家庭、家人 與外在環境互動與影響


用發展觀點,依家庭的大小、最大子女 年齡、生計負擔者的工作狀況等三面向, 將家庭發展分成數個階段:三個時期、 八階段 家庭建立期、家庭擴大期、家庭收縮期 不同階段個體及家庭之發展任務不同


家庭建立期—新婚(第一階段) 家庭擴展期—初為父母(二)、子女學前階 段(三)、子女學齡期(四)、子女青少年 (五)、 家庭收縮期—子女送出(六)、中年父母子女完全遷出(七)、退休階段(八)生計負 擔者過世


家庭收縮期主要任務 老年夫妻的調整與適應 退休生活安排 為人祖父母的準備 父母與成年子女代間關係的調整與適應 成年手足關係的調整非適應


家庭生命週期之婚姻滿意度


老年期的夫妻關係 以往認為老年期有較佳的婚姻關係 老年夫妻傾向有較多層面的互動方式及 較少的負面感情表達 分工上與年輕的夫妻相比也較公平 維持老年夫妻主要因素:忠誠、相互的 託付 有較多時間相處,重新發展共同興趣 工作壓力和親職責任減少


最近研究指出婚姻滿意度不是倒u而是一 路下滑,只是速度減緩 熟齡離婚的成長率居於各階段離婚成長 率之冠

THE NEW YORK TIMES,熟齡離婚大幅 上升,美國有1/3的46-64歲人處於離婚、 分居或未婚狀態。



台灣 我國離婚對數15年來之平均年增率為3.13 %,以婚齡30年以上之離婚者增加9.41% 最劇、25至29年者增加6.06%次之、5至 9年者增加3.96%居第三

資料來源:民國101年第22週內政部統計 通報


熟年離婚DVD 1-6 31-42


討論 從片中看出夫妻互動模式有那些?

熟齡離婚的原因還可能有那些?


影響老年期夫妻關係的因素 1. 退休—同時退、夫先退、妻先退 2. 財務狀況—經濟壓力大,則夫妻易多負面互動。 但只要退休金能維持基本需求,多數老年夫妻 不會因為收入減少影響太多婚姻關係 3. 自我的評價—若能選擇自己所喜好的社會關係, 持續與社會互動(好友),自我評價提高,夫妻 滿意度提高,若一起參加社會活動更好。但不 包含與子女或孫子女互動,婚姻關係不會因為 代間互動時間頻率而受影響。沒有工作家庭主 婦易自我評價低而婚姻滿意度不好。


4. 情感的親密及相互依賴—中年親密感好的夫妻 晚年滿意度高。長年相處不佳的夫妻,晚年也 覺不值得珍惜。 如何建立親密感 用對方法,愛的語言 清楚的溝通,明白表達需要 有效處理差異與衝突

5. 身體健康—健康不良造成配偶照顧壓力,且更 影響個人生活滿意度 6. 休閒活動—休閒是社會互動、夫妻感情增進、 自我評價提升的重要方法。


五種愛的語言 肯定的言詞 精心的時刻 禮物 服務的行動 身體的接觸


Butterfinger old為愛多走一哩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E8c 5lYaO04 ..\56Download\long time.mp4


老年父母與成年子女關係 老年父母與成人子女互助互惠,協調彼 此角色改變、覺察兩代差異並調整互動 方式,有助提升兩代關係。 老年的經濟生活對生活滿意度有很大影 響,在自己的需求與支援子女間妥善安 排財務是很重要的。


角色理論 角色、位置、期待 無角色的角色—量的變化,失掉重要角 色 角色逆轉-從提供者角色變成需求者,質 的變化


孝順父母為中國子女最重要的義務 孝道基本核心未變,但已因社會變遷由 家族取向轉為自我取向,從他律取向轉 為自律取向,從單向獨益性轉為雙向互 益性(莊耀嘉,楊國樞,1991)


家庭內代間資源移轉 社會移轉 生命週期移轉

從前老人獲得新角色的機會比較少,常 是家人有重大事故,如生了孫子之後才 有新角色。


「新角色的獲得」不同於「角色繼續」, 它不是燃燒老人的剩餘價值,而是老人 自動自發地創造人生再出發的起點。 彌補過往其他人生角色(如養育孩子階段)排 擠效應而造成的缺憾。 幫助老人自我成長,也促進老人的社會統合, 與變遷的時代潮流接軌。

老人學習新角色的對象常可能是自己的 孩子,文化反哺。


文化反哺 定義:在急速變遷的文化時代所發生的年老一代 向年輕一代進行廣泛的文化吸收的過程。親子之 間的「反向社會化」。 「文化反哺」所涉及的內容和範圍可以十分廣泛, 大多涉及價值觀的選擇、生活態度的認定、社會 行為模式的養成。 親代認可子代對新事物、新觀念的敏銳和接受能 力。 「文化反哺」而學習新角色,對老人而言是相當 正面與積極的角色調適,增加了他們在變遷環境 中的生存力。


「文化反哺」為傳統帶負面色彩的「角 色逆轉」開拓了新面貌。 「文化反哺」的歷程中,可以創造出嶄 新的代間關係的樣貌,為家人互動開拓 新的功能。


「文化傳承」和「文化反哺」的互動關 係。 快速變遷的時代,彼此傳承經驗,交換 新知,真誠的體恤關懷,接納包容。


許多老人對老年的思考與規畫是在臨界退休甚 至退休之後才開始的。女性對老年的準備相對 更缺乏。 「預期社會化」指在接受角色之前,預先學習 與該角色有關的規範、價值態度或其他層面過 程,如此可減輕因角色轉變所帶來的角色緊張 與衝突。 台灣老人較少系統性的老年「預期社會化」現 象


老人的居住安排 須考慮老人與成年子女雙方的「意願」 與「資源」,彼此保持適度的距離與尊 重是居住品質的重要關鍵。三代同住VS. 三代同鄰 老年父母與女婿、媳婦之間,若能以子 女幸福為共識,彼此尊重、溝通得宜, 即可減少磨擦、增進情感。


現代老人於成年子女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資 源與支持角色 實際生活:家事、照顧孫子女 財務:協助子女買房 情感支持:人際資源

成年子女也提供老年父母很多資源 疾病照顧、家事、經濟、情感


影響老年期親子關係的因素 1. 居住的距離—非最主要因素,但的確影 響親子見面機會及與孫子女間關係 2. 成年子女的性別—女兒通常互動多、協 助多,兒子多精神安慰媳婦實質照顧, 可見女性依然是家庭主要照顧者 3. 成年子女年齡—通常會與年紀較輕的成 年子女互動較親密,與年長子女疏離, 因為前者生活、財務、事業發展父母還 不放心。


4. 孫子女的出生—影響老年父母與成年子 女互動的重要因素。父母覺得子女真長 大,子女也因而體會為人父母辛勞 5. 家庭的大小—子女數是否影響老年親子 關係目前沒有一致定論。數目限制論(資 源有限)、競爭忠誠論(相對於工作朋友)、 女性主義觀(內部共同工作與遊戲)


老年期親子相互協助 1. 精神支持 2. 財務支持 3. 生活幫助 相互性孝道,父慈子孝 不同時期支持方向也有別:初老、中老、老 老


初老:三個方向都是父母付出多 中老:子女對父開始較多的生活幫助, 精神、財務也會略增 老老:三方向都是子女付出多


老年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係 老人來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8nS yqJDckc&feature=related


從影片中兩代的關係有什麼改變的可能


祖孫關係 祖父母的意義受到每個人早期經驗的影 響,身為祖父母代表的意義與價值諸如: 生命的延續、情感的實現、經驗的傳承、 心願的實踐。 祖孫關係的維繫除了靠血緣關係外,還 有情感的支持、人格特質的影響、以及 雙方互動互信的結果。 祖父母本身的特質與孫子女的特質是影 響祖孫關係的重要因素。


祖孫關係 祖父母類型

正規型

樂意參與孫子女活動,互動上採放任, 將管教職權留給成年子女

趣味型尋找型

非正式互動,期望與孫子女互動是滿意 的情感及遊戲關係,是休閒性活動

父母代理型

取代父母角色,隔代教養

家庭智慧儲藏庫 型

祖父母仍是家中權力中樞,具有主導權 和決策力,通常擁有較多資源及特殊技 術與能力

疏遠型

不常與孫子女互動及連繫,可能相距太 遠


影響祖父母角色的因素 1. 孫子女年齡:年齡愈小,祖孫關係愈親 密 2. 祖父母年齡:年齡愈大,受限體能越趨 向正規型祖父母,愈年輕越可能是趣味 尋找型。 3. 外祖父母與祖父母:國外孫子女與外祖 父母親、國內與祖父母親 4. 祖父母的性別:祖母比祖父與孫子女親


5. 孫子女性別:祖父與孫子談工作、教育、金錢、 社會問題,祖母與孫女談人際關係、健康、生 活瑣事。 6. 祖父母對他們角色的認知—祖母視祖父母角色 為一種生命延續,祖父則易視為情感的自我實 現與滿足。但兩者都認為其對孫子女影響有限。 7. 父母角色—在孫子女未成立之前,決定祖父母 與孫子女關係的重要人物。一直到孫子女獨立 後,兩者才是直接關係。EX岩考完回家


8. 父母親的離婚與再婚:父權祖父可能斷 絕關係,祖母還是覺得自己孫女。EX辰、 劭 9. 角色社會化:祖父母在年幼時與自己祖 父母的相處情形,會影響目前對自己角 色的看法。 10. 敏感課題的避免:成績、衣著 11. 接觸的頻率


花婆婆\花婆婆.ppt


隔代教養 隔代教養家庭的形成來自於社會、經濟 結構的變化,祖父母的角色因著類型的 不同而對孫子女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其中以長期代理型祖父母對孫子女的身 心發展影響最大。 養育孫子女的祖父所承受的身心壓力隨 著個人脈絡、孫子女背景及資源不同而 有所差異,能獲得資源及支持將減緩隔 代教養祖父母的壓力程度


隔代教養家庭和一般家庭一樣需要學習親子溝通, 找到可彼此交換想法和情感的方式,化解祖父母 和孫子女之間的隔閡與衝突。 祖父母可以從學校、健康、福祉等三個層面檢視 孫子女的生活,當孫子女行為不當時,多以管教 替代處罰,幫助孩子建構及控制自己的行為。 隔代教養祖父母透過瞭解學校機制和運作而成為 學校合夥人,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加適應學校生活, 也為自己開展重要的資源網絡。


懲罰是對孩子不好的行為所做的結果, 管教是教導孩子建構及控制行為的方式。


隔代教養的類型 協助者

共同管教者

代理父母

臨時性

1.臨時協助者

2.臨時性共同管教者 3.臨時性代理 父母

短期

4.短期協助者 5.短期共同管教者

6.短期代理父 母

長期

7.長期協助者 8.長期共同管教者

8.長期代理父 母


臨時性或短期照顧較不會干預 隔代教養的孫子女除了學業成績表現較 差外,其他如身體健康方面及行為都和 一般家庭的孩子沒有差別。

若祖父母未能與孫子女建立良好的依附 關係,可能會導致孫子女的自尊及自我 效能感較低,因此祖父母和孫子女互動 關係是否良好值得關注。


老年人的手足關係 手足關係通常代表一生中最長的家族聯繫力。 是最長久的血緣關係,人生中永遠的救火小 隊。 手足關係在童年最緊密(又競爭)、成年初期 開始疏離。 婚喪喜慶是成年手足最主要的互動場合,奉 養父母的責任致使成年手足關係得以在多年 各自成家的生活之後再度增強,這樣的關係 並延續到老年。


手足關係的特性 相對於其他親屬關係如親子關係,較無積極 保持的現象。 不可選擇性。但手足愈多,愈可能在個別手 足互動頻率及內容上加以選擇 手足關係是經由「認定」而非「掙得」所產 生,具有不可切割性,並且無需耗費太多精 力便可維持一生之久。 成年前半期呈暫時性衰減,在兄弟間尤甚。


影響老年手足關係的因素 1.

2. 3. 4. 5.

6.

子女發展任務的衝突—老年人感情上需要有人能依賴, 子女卻處於家庭建立或擴展期,手足處於相似階段。 EX吳老師 手足間性別的差異—女性手足會增加男性手足的互動, 但女性手足間互動仍高過男性手足間 價值觀與看法—生長在相同背景,態度看法較接近 (?) 依戀感覺的增加—回憶兒時美好時光增加幸福感 兒童時期建立的連結形態及互動模式—童年關係好, 則基礎好 手足間一人死亡—增加其他手足連結力


手足死亡影響到自我認同,手足生物基因關 係可能導致存活者預期自我的健康情況和晚 期衰退。會更緊密與存活手足連結。 在許多人選擇只生一、兩個小孩,甚至不要 有孩子的今天,晚年與手足的關係,在提供 情緒性支持及作為實際幫助的來源上,都將 更形重要。 持續成長的離婚與再婚率影響手足關係。 對年老離婚未再婚者手足關係更顯重要


老年喪偶期 老年期最困難面對的是配偶的死亡 男性比女性更困難:預期、生活能力、 關係連結


喪偶初期可能會伴隨著哀傷、失落和孤 獨等情緒壓力,適當地紓解情緒,將成 為老年喪偶者一重要之課題。 喪偶可能會缺乏自我照顧的能力和促進 自我健康的活動,適當的自我照顧技能, 會使得老年喪偶者更能適應新的獨立生 活。


藉由友誼和正式社會網絡的建立,給予 關照、聯絡與關懷,以確保老年喪偶者 獲得情感和心靈的慰藉。 有價值的生命意義和生命的樂趣,有助 於調解老年喪偶者接受喪偶之後所帶來 的轉變,加強晚年的能力感。


配偶死亡對老年人的影響 悲傷持續—劇烈傷痛期12-18個月,即使喪偶多年, 回想過往悲傷立現。EX爸

死亡率—喪偶兩年之內特別是六個月內,喪偶者死 亡率最高,高死亡率持續到配偶死亡後十年。男性 又高於女性。 生活滿意度—整體下降,尤其是對家人生活滿意度 最低,男性又比女性低 心理健康—喪失了有價值的角色及主要支持系統


知覺身體健康—特別是年齡較大的喪偶 者,自認為大去不遠。 寂寞感—帶來長期影響,建立老人的社 會網絡多參與社會活動很重要。EX蜜姐


乾杯—五月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X2 GsMj7154


參考資料 陸洛、陳欣宏 (2002)。台灣變遷社會中 老人的家庭角色調適及代間關係之初探。 應用心理研究,14,221-249。 黃郁婷、楊雅筠 (2006)。老年人友誼支 持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北市老人服務 中心為例。社區發展,113,208-22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