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說明 課程介紹:請以敘述方式介紹,字數約 2500 字(不包含題目)
課程名稱:社區照顧
課程內容: 北歐自 1960 年即提出「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的口號,台灣亦以此為政策目標,發展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提出各種不同的照顧服務。只是不同區域老人的需求不同,不同社區照顧 服務項目的發展不同,讓同學能夠討論不同社區照顧服務模式,以求反思社區照顧模式未來 的可能將更顯重要。故本課程旨在說明社區照顧發展以及相關資源的連結,分享社區照顧多 元模式- 藍海與創新 (發揮創造力的走動式服務、老人交通接送、老人沐浴服務….等),透過 讓同學至社區照顧服務提供單位與長輩互動,以觀察體驗與實作反思的方式,提升學生實務 應用之知能與技能,以因應未來社會發展趨勢,並增進個人競爭優勢。期待能讓同學透過此 課程瞭解社區照顧牽涉到的多元向度(包括提供照顧服務的組織、生活照顧空間的規劃、社 區照顧服務的創新等)與老人照顧服務跨領域的關連,並透過不同組別至社區照顧單位進行 觀察體驗,瞭解不同長輩對社區照顧服務的回應,以及社區照顧服務的不同項目或類型,包 括資源連結、輔具、空間規劃模式與可執行的照顧方案皆有所不同。
1、
課程特色
Q1:這門課會教授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能?它們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這門課會教授目前台灣執行的各種社區照顧服務,使同學瞭解各種社區照顧服務的差異,包 括日間照顧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等,瞭解台灣社區照顧發展的歷史與經驗 ,社區照 顧的內容與不同項目的差異 以及台灣社區照顧的資源與運用,使同學瞭解與熟悉社區照顧 服務的參與、內容與活動,並思考不同場域長輩所需的社區照顧活動。其有趣在於可看到不 同社區照顧單位的特色與自己動手在社區照顧單位中進行活動。
Q2:課程規劃如何做安排(一學期中講述、場域觀察、討論、實作部分比例如何安排)? 期末成果內容為何(模擬實作、書面報告或其他)? 以及作此安排的目的、想法脈絡為何?
除了課程中講述以外,還包含場域的觀察及實作,另外經由實作部分讓學生在課堂中呈 現及討論,期末報告則以簡報檔案以及書面檔案呈現。原則上講述三分之一、場域觀察、 討論為三分之一、實作三分之一,透過講述讓同學瞭解社區照顧的理念與內容,場域觀 察(包括參訪社區照顧服務單位、座談等)和討論讓同學可以實境瞭解和提問,最後實 作三分之一則是透過媒和適合的社區照顧服務單位,讓同學規劃與帶領活動,和長輩近 距離互動。之所以做這樣的安排是因為,年輕同學若家中無需照料的長輩,往往無法掌 握和瞭解這些長輩的狀況,經由課堂說明瞭解社區照顧服務內容後,親身觀察體驗與討 論將更知道服務狀況,再導入同學與社區照顧單位共同規劃與帶領長輩進康促進活動, 使其實際參與和評估長輩活動狀況,做為期末報告。
Q 3:這門課是否有跨領域合作?
這門課有跨領域合作,主要是導入無障礙設計與規劃社區照顧空間的介紹與原則,讓同學瞭 解社區照顧的層面範圍極廣,包括空間的部分亦是提供社區照顧服務注意的。
2、
教學方法
Q1:請問老師這門課程的授課方式如何進行?(知識講述、體驗設計、外請講員、助教角 色、設備器材支援….等如何在課堂上操作)安排目的為何?
1.
社區照顧場域介紹與媒合,幫助學生了解社區照顧場域之服務。
2.
社區照顧場域觀察體驗,4 小時,以方便選取實作單位及討論實作的可能性。
3.
規劃可於社區照顧場域進行之活動或服務,搭配課程理念的說明與操作,期中
邀請照顧場域的業界專家給予意見 4 小時,以利後續小組同學的進行。 4.
社區照顧服務單位之活動規劃回饋與修正,透過回饋及修正讓學生更了解規劃
適切性,並由各小組與本授課師長個別討論。 5.
各小組至社區照顧服務場域瞭解活動或服務規劃的可行性,讓服務規劃更加熟
練、適當。 6.
各小組至社區照顧服務場域進行影像紀錄與活動帶領服務可行之討論,以利後
續檢討與反思,讓學生從中學習到各領域之專業。 7.
成果報告與呈現,邀請業界老師給予評分與意見。
Q 2:請問老師如何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安排活動或借用其他資源引導之?
在透過場域操作實習與課程中的分享及討論,讓學生從實務的例子中觀察並反思。
藉由兩次的參訪活動讓學生認識社區照顧場域之服務;邀請業界專家透過期中報告、 期末報告給予學生指導及回饋;結合各領域資源讓學生學習。其間也經由各種影片分
享各場域所遭遇到的困擾與需要解決的問題。
Q3:請問老師教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挑戰是?如何因應及調整?
普遍遇到的挑戰是大多數同學都必須打工養活自己,導致課程實作與打工稍有衝突時,第一 時間點就想要放棄實作,甚至選擇退選,其因應與調整的作法有二,其一是採取小組分工方 式,願意實作多一些的同學多做多得,實作分數與鼓勵較多。其二是經由與各個組別組討論 的方式,鼓勵他們盡可能將打工的場域轉換為與系科專業相關的工作場域,既可累積與長輩 相處的能裡,又有鐘點工讀費用可拿,一舉兩得。規劃實作之師長在教學過程有時會因同學 投入有限而感到無力又無奈,因為妳願意投入這許多在課程上,同學並不領情,所以,在教 學上心情一定要放輕鬆,教一位算一位,盡人事聽天命。
Q4:請問老師,在課堂與學生的互動中,他們對哪些項目很投入?對哪些項目比較疏忽? 您對學生有何建議?是否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案例?
學生對於台灣目前社區照顧服務現況較有興趣,對於實作部分較為疏忽,總覺得自己去做服 務已經付出很多,在專業性上不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其實這是不對的,我會建議學生把自己 當作社區照顧服務單位的工作人員,盡力做好。
3、
本計劃介入的成效
Q1:請問老師,您介入本計畫後,給您帶來哪些影響?未來期望與成果?
介入本計畫所帶來的影響正負面皆有,正面影響是進一步瞭解如果有資源導入,是有可能採 取這種方式來帶領技職系統的同學,使其在學期當中實作。負面影響是因為規劃同學在課程 中實作,增加許多時間空間與到社區照顧服務單位溝通互動的負荷,有時三天兩頭就被請到 單位瞭解同學實作狀況,教學負荷加重許多。未來的期望與成果是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讓同 學瞭解社區照顧服務的現況並思考服務創新的可能,培養更多未來願意投入的實作人才。
Q2:針對本計劃,您覺得可以培養學生哪些額外的能力?
場域合作能力:以課堂教授之社區照顧觀察重點項目與概念為基礎,調查同學意願後, 媒合至不同社區照顧服務場域進行觀察體驗,瞭解其需求以及使用社區照顧服務的原因。
反思回饋的能力: 透過同學至社區照顧場域與長輩互動,以書寫與討論反思回饋記錄單 的方式,思考可以在此場域提供的照顧服務還有哪些社區照顧服務可以延伸。
創新設計能力: 透過同學至社區照顧場域與長輩互動,思考可以在此場域提供的照顧服 務還有哪些,能夠發展哪些創新服務的項目與細節。
應用科技能力: 1.小組討論在社區照顧服務上目前運用到的科技服務有哪些?還可以再
進一步開發使用的有哪些?2.經過社區照顧服務單位與長輩同意,以相機或錄影機拍攝 紀錄長輩在社區照顧服務空間的影像進行小組分享與討論
4、
溫馨叮嚀與建議
Q1:請問老師您對本課程想達到的理想與期待為何?
學生學習的具體成果項目包括
小組同學至社區照顧單位進行觀察體驗的反思。
與接受社區照顧服務長輩的互動與影像紀錄。
至社區照顧單位進行活動的成果。
其期待及理想是能達成以下:
A.
至少 20 位同學得以瞭解台灣社區照顧服務的不同模式與類型。反思報告每位同學 一份。
B.
至少 20 位同學透過觀察體驗,瞭解不同社區照顧服務如何執行與督導。影像記錄 與說明每位同學一份。
C.
透過不同組別的活動與分享,瞭解不同長輩使用社區照顧的情形。
Q2:最後想請教老師對學生修這門課有何建議?
這門課後來退選以及沒有能完成的同學很多,我覺得會有這樣的結果這是現今科技大學同學 所需思考與面對的困境,因為實作課程必須小組同學可以一起克服實作過程碰見的阻礙,包 括失智長輩中途不願意參與,日照中心發現這樣的社區照顧輔助活動規劃與其預期有落差就 要喊停,許多種狀況發生,甚至小組同學中途退出,但這門課有一重要的學習是:碰見阻礙, 大家一起思考怎樣解決,怎樣可以繼續走下去,而不是中途放棄。學生修這門課會看到各種 不同社區照顧的模式和服務,不僅是台灣的,還包括香港的照顧服務券在台灣可不可行的討 論,謝謝教育部與台大智齡聯盟提供這樣的機會,即使是技職系統的學生也需要這樣有彈性 的課程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