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照顧無障礙環境檢視 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Access for All in Taiwan
誰不需要無障礙?
很多人都認為無障礙是專門提供給身心障礙者參 與的設施、設備、環境,最常想到的就是無障礙 廁所、斜坡、電梯。 其實無障礙的對象非常廣泛,除了身心障礙者外, 包括高齡長者、孕婦、兒童、嬰兒,任何人都需 要行動方便、友善對待、使人能參與其中的環境。 目前台灣逐漸走向高齡化社會,校園的無障礙是 提供給學生也是提供給師長,更是提供給社區。 誰不需要無障礙呢?
(照片截自網路)
無障礙的基本精神與原則
機會均等、共融社會、通用設計 利用科技輔具與人的互助
無障礙運動的起源
1950年代,受到常態化/正常化(normalization) 的影響,當時人們開始注意殘障問題。啟蒙於 歐洲在美國大力推廣之後傳到其他國家,受到 常態化/正常化觀念的影響, 包括「去機構 化」、 「融合教育」 、「獨立生活」 、 「無 障礙空間設計」(barrier-free design )等等。
1970年代時,歐洲及美國一開始是採用「可 及性設計」(accessible design),針對行動 不便者在生活環境上之需求發想,是原則性的 指標而不是針對產品一一規範。當時一位美國 建築師麥可·貝奈(Michael Bednar)提出:撤 除了環境中的障礙後,每個人的官能都可獲得 提升。 現在台灣的無障礙講的就是Accessible
1987年,美國設計師羅納德·麥斯(Ronald L. Mace)開始大量的使用「通用設計」一詞, 並試著定義它與「可及性設計」的關係。表示: 「通用設計」不是一項新的學科或風格,它需 要的只是對需求及市場的認知,以及以清楚易 懂的方法,讓我們設計及生產的每件物品都能 在最大的程度上被每個人使用。在學術領域 “Universal Design”稱之為“共用性設 計”(UD)。
我們認為,真正的無障礙,並不是只有設施設 備可以使用,而是必須同時考量到使用者的心 情與感受,讓使用者可以感到適切安全且備受 尊重,那才是真正的無障礙。
我國目前的無障礙還停留在單點的”建築物” 本身,事實上人是“動”物,有移動的路徑與 生活空間範籌,思考身障者的生活需求是以” 人”的活動面向出發。
無障礙環境的精神
可及性(accessibility):能夠方便自如的移動與 使用各種設施設備,符合「可達」、「可進」、 「可用」三原則。 安全舒適:無障礙環境成為對大眾友善環境。 考量使用者之使用特性:結合人因設計,能合乎 各類型使用者的特性與需求。 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h):每一類型的身心 障礙者,甚至一般人在正常情形下或短期行動不 便時皆可使用 提升與誘發身心障礙者的能力:環境設計到能幫 助身心障礙者能參與或獨立自主地回歸社會,機 會均等地生活。
無障礙環境的涵蓋範圍 有形的無障礙物理環境:包括自助
具,如握筆器;生活輔具,如懸吊機、輪椅;空 間設備,如置物架、浴缸、升降機或電梯、門、 操場、庭院等;單位空間,如盥洗室、教室、走 廊等;建築物,如校園建築等;與都市交通,如 捷運、火車、校車、巴士等等設施設備。
無形的人文與軟體環境:包含身心
障礙者對自己接納的心態,與社會大眾校園師生 對身心障礙者接納、尊重的態度。並且因人因時 因地設計適合個別身心障礙者參與活動的方式與 課程等。
以美國無障礙設施的設置原則為例
是一種可讓身心障礙者使用及通行的設施, 如果是為了大眾而設,則需考量可及性,因 為是公共設施,便要顧及身心障礙者公平使 用的機會 。
代步工具
(照片截自網路)
案例介紹-廁所扶手
圖面截自內政部營建署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自己的無障礙生活自己創造!
第一步:站在使用者立場發現障礙與無障礙
勘查重點:設施、鋪面、動線
3.木板鋪設通道段差障礙
1.古蹟排水溝障礙
2.枕木、粒石、木步道障礙
4.造景緣石鋪工新障礙
例如:無障礙廁所
第二步:標示紀錄
第三步:整合分享無障礙資訊
第四步:倡議改善
讓障礙者/年長者的事務成為你的事務 讓你的事務成為所有人的事務 既有障礙改善的建議 全新規劃以障礙者/年長者的立場出發 生活無障礙
資訊無障礙
麥當勞事件
無障礙生活你我同行~
歡迎上行無礙生活網 http://www.sunabl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