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活動設計─長輩生命故事訪談 指導教授:沈淑芳教授 王芸華教授 梅興教授 吳文勉教授 劉淑娟教授 張嘉娟教授 班 級:老人學學程 學生姓名:曾子桓 學 號:6101941011 一、 簡介 拜訪長者─荷花大師張杰夫婦,5 月 14 日下午雨下的蠻大的 與同學一起到張大師家拜訪。大師準時在門口迎接我們,首先 讓我們到三樓的畫室去參觀。畫室內好多已完成、未完成、又 是荷花,又是粽子,又是汽車的草稿。我以為他只畫荷花,原 來他也嚐試著做其他主題的創作。看起來都很不錯,尤其是荷 花有寫實的,有創意的。每一張都是大師的心血,他都能告訴 我們它們所包含的意思。參觀後,下來二樓他家的客廳,大家 圍著他坐好。他要我們提出問題問他,再由他來回答。此時他 太太也忙好了,一起加入我們的座談。 二、 張大師一日的生活習慣 大師今年 94 歲,身子桿挺的很直,他也十分的得意他對自己 身體的保養,他說:我家不裝電梯,我要去畫畫就用走的,作 畫時也不坐椅子,我都是站著畫。這是在鍛鍊我的脊椎,走路 是在鍛鍊我的腿力。畫圖時手都是懸空的,這是在鍛鍊我的臂 力及耐力。如果坐下來畫,我就會想偷懶,脊椎也彎了,腿也 沒力了,手也沒力了。慢慢的養成習慣,人就懶了,身體也就 慢慢的衰老。問他平常有沒有出門去運動,他說:有時會去公 園或住家附近走走,也會揹著畫板去寫生。不過現在年紀大了 也沒有辦法去太遠的地方。早上在家打打太極拳,做做柔軟體 操。這幾年因年紀大些,也不常出門去運動。太太鄺潔泉女士 小大師 18 歲,也有 76 歲了,看起來像 50 來歲左右,十分健 談,一直插嘴講她自己的事,甚至搶著講大師的事。而大師只 能閉目養神。她說大師是扶輪社的,她參加同濟會,也在做義 工,每天都非常的忙。 三、 對自己步入高齡的心理適應 在大師方面,他很高興的告訴我們,八十幾歲時,他去植牙總 共植了 19 顆,現在連花生都可以吃。時代科技的進步對於長
者在老年的歲月、生活便利性方面真是太值得了。請問他在心 理的適應上有什麼不同或是不一樣的?他認為人活著就是要 動,在家裡一杯水他都自己倒,絕不假手他人。他說:什麼是 幸福?是有人服侍?還是自己可以自由活動是幸福?當然,人 生的哲理都出來了。由此可見大師的見解和一般人是不同的。 對於老年進入超高齡,在心理的適應尚可以說是沒問題的。不 過,在大師臉上所浮現的還是有一絲絲的落寞與惆悵。 四、 與子女兒孫的互動 由於子女都定居或工作在美國,平常只有兩老在一起生活,子 女會一段時間,輪流回來看看他們,陪他們吃吃飯,聊聊天, 兩老就很高興了。由於長子夫婦不生小孩,只有老二生了一個 女孩。一提到小孫女,奶奶的眼睛就亮起來了,一直述說著孫 女的事情。此時只見大師正閉目養神,也不插一句話,過了一 陣子他說了:好了,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太太仍不停的 說著,大家也不好意思打斷她的興致。我們剛到時,女兒跟我 們打了一個招呼後,一直不見人影。此時媽媽要她出來跟大家 聊聊,她還是不習慣和陌生人談天吧。她是唸舞蹈的,在紐約 參加舞蹈演出,最近休息回來要整理大師的畫作及一些書法等 作品。不論你多有成就,你多有錢,子女對老的只有一份淺淺 的關心,他們心中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妻兒與事業,有了餘力 才會來關心一下父母吧!有人一輩子為子女作牛作馬,到老 時,認為他們也應該如此回報,常因此造成心中的負擔。如何 放下,如何認清事實,常是一位長者老年時應該修的課題啊。 五、 對於人生盡頭的看法 要問這個問題實在是很困難的,任何一個人會願意去想自己已 經走到一生中的最後一刻嗎?我相信不多,當別人在自己沒有 準備當中,提出這個問題時,相信心中一定是五味雜陳。大師 一樣是還沒有準備去面對,他還是希望盡其在我,努力的過下 去就是了,其他的再說吧。這是人的天性,每一個人應該都是 一樣的。問他有沒有想做還沒做到的事,還沒去想。問他有沒 有想跟太太講而還沒有說出口,或不敢說的,沒有。有沒有因 此會後悔的事,不知。我想在這一方面一般人都是不敢面對, 就如罹患癌症的人一樣。我想在老人的市場中,心理師的市場 還是很大的。 六、感想與心得
人生有成功的人,有失敗的人;有很有錢的,也有很窮的,不 管你是哪一種人,你還是得接受老化,也逃不過死亡的這一條 路。再有錢有地位,也要老化,所以才有那麼多皇帝去求長生 不老藥。他們求到了嗎?長生不老了嗎?沒有。我們只是一般 平常的人,當然更不可能長生不老。科技的進步,造成人類的 壽命增長,在這麼長的退休時間,該如何安排?該如何活得健 康又有意義,這是身為現代人所應深思的問題。政府因應老人 的生命餘年,設立了長照等措施,可是重要的是個人自己的心 態問題。如大師所說的〝什麼是幸福?是有人服侍,還是自己 能自主。〞值得大家省思! 這學期所上的課,長者的生命故事,就要做五篇,每一位長者 有每一位長者的人生,有他的心路歷程,也有他心中所留存的 酸甜苦辣的回憶。我們以短短的一、二個小時要去挖掘出其中 的精華實在不太容易。我們每一個人也有每一個人的人生記憶 每個人對長者所說同樣一句話,心中的理解與收獲也會不同 。 相信我們都盡力了,希望這些心得與體會對個人與同學們有所 幫助,相信這是老師希望我們做這個作業的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