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de拍卖2016年秋硕珍集

Page 1

â…¡



深耕东瀛  晴雨兼程

发掘宝藏 继往开来


日本美協五週年秋季 —

心存感恩 日月精进


日本美協拍賣公司-JAPAN ART DEALERS ENTERPRISE株式會社 將於2016年的十月金秋25日,26日迎來五周年的秋拍。日本美協於2011年,是由兩位日 本美術俱樂部的正會員,兩位日籍華商創建的以中國古董為主流的拍賣公司,旨在廣集在 日藝術品業界,收藏家,行家之人脈,多聚遺留在日本各地的中華寶物,故取名為日本美 術商協會,中文名簡稱日本美協,英文名簡稱JADE。(JAPAN ART DEAERS ENTERPRISE)

日本美協創立的2011年的中國古董在世界的藝術品市場中是氣勢如虹,蒸蒸向上的 形勢,反之日本國內卻經歷了3.11千年一載的大地震,將一批深藏在老宅中的中國古董震 出世面,中日關系因釣魚島問題而緊張,正是這樣的世局觸發了美協四位創始人想架起文 化交流的長梁,為中日關系盡一份微力,為深藏在東瀛的中國藝術品找到歸宿盡一份美術 商的職責,以應天時。

眾所周知,日本的古董市場是一個相對保守的市場,世界的大拍賣行,如蘇富比,佳 士德在日本設有分公司有征集業務,客服業務,卻無舉辦拍賣會的理由,正是因為日本的 保守,這種保守恰恰保護了日本的古董藏量,日本的收藏家都有他們的御用美術商,這些 美術商基本上必須擁有日本美術俱樂部的正會員資格,美協的在人和上擁有優勢,並本著 竭誠盡心,對工作的熱情,多年來奔走在日本的各地,拜訪求教收藏界,美術界的先賢, 誠心的交流打開了局面,打開了寶藏之門。

在地裡上,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國,古至隋唐,即有使節往來,有鑑真大師等 先賢輩出,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日本的文字受漢文化影響,形成了 以漢字,假名的混合體,日本的花道,茶道,香道都源於中國,以華美著稱的和服,古名 吳服,唐服,由此可見,中國可稱得上是日本文化之師。千年後的現在,中國美術界的人 士到日本來回流中國文物,應是一種緣分,一種宿命。

五年來,日本美協的拍品,一場較一場在質上步步提高,在數量上也具有一定的規 模,五載晴雨兼程,日本美協拍賣公司已成長為日本三大以中國古董為主打的拍賣公司之 一,在日本的拍賣界建立了一定的地位。這些的成績都緣於各位對日本美協的照應,支 持,能有諸位的鼎力相助是美協的驕傲和榮幸。日本美協一定會用實際的行動為中日文化 交流,中國文物的回流盡力盡心。

2016年10月,25日,26日,日本美協將展開一幅溢彩飛揚的中國美術的絢麗長卷, 恭候諸位的來臨,共同見證和享受秋實豐碩的季節。

美協代表藤文浩敬致



CONTENTS

第一部分

晴雨兼程 美协拍卖五周年春拍现场花絮 美协拍卖五周年秋拍预展花絮 第二部分

春华秋实 五周年春拍之重要拍品回顾 第三部分

五周年庆典硕珍集 秋季拍品精品录


五周年庆春拍现场


五周年庆春拍现场


香港及东京本社预展现场




第二部分

春华锦绣  秋实丰硕 五周年庆春拍重要拍品回顾


(惜 雙 手 所 托 甘

說 明 : 無 量 壽 佛 雙 手 施 禪 定 印, 並 特 別 強調他的兩個拇指相觸 露壽瓶已失 , ) 全珈趺坐於蓮臺上,面孔 方正,鼻梁修直,雙目細長,垂眸睇視, 面 含 溫 厚 的 笑 容, 是 明 代 永 樂、 宣 德 時 期的風格。 頭 戴 精 緻 的 五 葉 寶 冠 ,耳 鐺 上 部 為 圓 形 , 中 心 為 八 瓣 花 形 式, 下 部 有 綴 珠, 胸 前 的 項 鏈 分 為 兩 部 分, 靠 近 頸 部 的 短 鏈 最 U字 形 珠 串 , 兩 邊 外 側 還 各 有 一 條

為 復 雜, 中 間 垂 下 三 根 珠 串, 兩 邊 對 稱 懸掛

珠 串, 在 向 外 兩 側 又 懸 掛 U字 形 珠 串 , 較 短, 排 列 的 規 律 性 很 強, 呈 倒 葫 蘆 形 的 長 瓔 珞, 垂 到 腹 上 部, 這 種 瓔 珞 的 佈 局也展現出永樂、宣德時期的模式。 臂 鐺 及 手 環 鏨 刻 精 緻 細 密 的 金 剛 杵, 令 人 嘆 為 觀 止! 天 衣 自 雙 肩 而 下, 繞 臂 後 垂 落 身 前 蓮 座 上, 裙 擺 是 尼 泊 爾 式 的 瓔 珞 寬 帶 式 ,雙 腿 衣 褶 對 稱 ,但 並 不 呆 板 。 線 條 更 近 寫 實, 這 是 漢 族 工 匠 的 特 長。 蓮 座 寬 大, 上 下 沿 連 珠 紋 裝 飾, 連 珠 均 成 精 圓 ,蓮 瓣 頭 部 上 卷 ,出 卷 草 紋 ,也 是 永 樂 、 宣德時期造像較常用的形式之一。 整 體 作 品 通 體 鎏 金 明 亮, 加 工 精 細, 代 表 了 明 代 宮 廷 造 像 藝 術 的 最 高 水 平, 反 映出漢藏審美趣味的不同。 來源:京都知名藏家柳氏家族舊藏 尺寸: H41 W28cm 落札価額: 143,000,000

銅鎏金無量壽佛 明宣德



絹本 題識:

軸 杜 1 齯龜書善神像

光      2 孝西庫秘藏 著錄:《宣和畫譜》卷一,道釋敘論卷 三道釋三。  內 府 圖 書 之 印

鑒藏印:清源王府圖書 宣和殿寶

御 書  宣 和  余 清 齋 圖 書 印 中嶽外史等九方 尺 寸 : 1 3 8 × 7 5 c m  約 9 . 3 平尺 落札価額: 74,750,000

杜 齯 龜  善 神 像 D u N i g u i( 五 代 )



说明:此拍品體態碩大,無論是設計成 型 ,還 是 上 釉 塗 彩 均 具 有 一 定 技 術 要 求 。 清乾隆時期乃中國瓷器藝術的集大成 者,由于唐英督造官窑造瓷更是趨于登 峰造極。作爲中國瓷器最具代表性的青 花瓷更是在本朝達到巔峰。 圓形敞口,淺圓唇,短束頸,豐肩,直 腹,近足逐漸收斂,圈足,下承紫檀鏤 雕底座。 器型規整大方,周正考究,秀拔超群, 端莊雍容。同時綫條流暢圓潤,張弛有 度,給人以飽滿豐腴之美感。 胎體潔白純淨,上釉均勻,體現着清代 官窑的最高技藝。施青花料繪製紋飾圖 案。瓶頸部勾勒一周卷雲紋,足外墻亦 勾 勒 一 周 卷 雲 紋 ,起 到 了 首 尾 呼 應 之 效 。 瓶腹部通景描繪了一幅巨龍祥雲之圖, 雲層湍急如烟,飄忽游離,漣漪四起, 竟分不清是雲還是浪,讓人陷入無盡的 遐 想 之 中 ……巨 龍 駕 浪 騰 雲 , 如 履 平 地 , 在海雲之際穿梭馳騁,驍勇威猛,只見 他從雲端探出腦袋,口吐巨波,頓時如 排山倒海般傾流直下,波濤汹涌,震天 蕩地。 此拍品通體構圖嚴謹合理,描畫細緻入

D20

微,氣勢磅礴雄闊,具有唐英的風格和 極高的藝術價值。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尺寸: 尺寸: H37cm 落札価額: 45,100,000

青花雲龍紋燈籠瓶 清乾隆



说明:本器撇口,直頸,腹部滾圓,外 鼓,高圈足,外撇。有銅鎏金內膽,從 口沿處植入。下承紫檀鏤雕底座。器形 典雅端莊,嫵媚雋秀,精雅秀麗,含蓄 柔美,好似一蒹葭伊人,窈窕淑女,鐘 靈毓秀,給人以無限美的感受。胎子潔 白堅致,修胎平整。通體施天青釉,釉 色 鮮 明 淡 雅 ,好 似 雨 過 天 晴 ,均 勻 柔 美 , 晶瑩剔透,潤澤溫婉,清新疏朗。天青 釉系康熙官窯模仿宋代汝窯天青釉而開 創 的 高 溫 單 色 釉 ,釉 色 比 汝 窯 天 青 釉 深 。 康熙朝天青釉色澤較之雍正朝,又可見 較為淺,雍正朝更深。器表面有凸棱八 組 ,色 調 略 淺 ,每 組 內 又 有 凹 線 紋 三 組 。 於此同時遍布器表外凸內凹的棱形線 條,更加突出了器物的神韻,好似一陣 微風徐過,平靜如洗的湖面蕩漾起陣陣 漣漪,美不勝收。內膽表面採用銅鎏金 鏨花工藝雕琢纏枝蓮紋,精緻細膩。 尺寸: D28 H20.5cm 落札価額: 44,000,000

天青釉花口尊 清雍正



说明: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 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中國的古文 明悠久而又深遠,青銅器則是其縮影與再現。在商周皇室權貴把青銅器作為宴享和放在 宗 廟 裏 祭 祀 祖 先 的 禮 器 。青 銅 器 不 是 一 般 人 可 以 擁 有 的 ,它 作 為 一 種 權 利 和 地 位 的 象 徵 、 一種記事耀功的禮器而流傳於世。 簋是中國古代用於盛放煮熟食方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流行于商朝至東周。     商朝时,簋大多为圆形体型厚重,表面多用兽面紋作为装饰,有的器耳为兽面形状。 到了周朝,簋是重要的祭祀礼器,和鼎配合使用,簋为双数,鼎为单数。其使用数量 有 严 格 等 级 限 制 ,根 据 史 书 记 载 ,只 有 天 子 可 以 使 用 九 鼎 八 簋 ,而 诸 侯 则 使 用 七 鼎 六 簋 , 卿大夫使用五鼎四簋,士则只能使用三鼎二簋。 此拍品乃一件西周時期製作成型的簋,從其規矩周正的造型和穩健精湛的線條     中 均 可 以 判 斷 它 是 青 銅 簋 造 型 成 熟 期 的 一 件 經 典 之 一 。體 型 不 大 ,圓 形 敞 口 ,口 沿 外 侈 , 深鼓腹,高圈足,凹底,兩側置有雙獸耳。下承原裝紅木底座。 器形恢宏霸氣,威風凜凜,儼然如同一身經百戰的威武大將軍,氣宇軒昂,泰然     自 若 。通 體 呈 深 褐 色 ,表 面 遍 布 斑 斑 鏽 跡 ,閃 耀 著 綠 色 的 光 耀 ,極 為 漂 亮 。器 腹 部 淺 雕 、 浮雕饕餮紋,饕餮威猛果敢,眼珠外凸,勇力逼人,在回紋及雷紋錦地的映襯下顯得立 體 感 十 足 ,極 慾 脫 器 而 出 。雙 耳 作 獸 首 狀 ,有 垂 珥 。足 外 牆 亦 修 飾 精 細 的 雷 紋 及 饕 餮 紋 。 紋 飾 精 美 細 膩 ,古 韻 濃 厚 ; 線 條 工 整 考 究 ,嫻 熟 精 湛 ; 構 圖 疏 密 有 致 ,清 朗 雋 秀 ;     風韻神秘莊嚴,攝人心魄。 尺寸: W26.5cm H14cm 落札価額: 39,600,000

青铜兽耳饕餮纹迟簋 西周



說明:此拍品乃一件乾隆時期以象牙為原料,拼嵌多種名貴材質精工製作的一柄宮扇。扇面邊框選用金絲楠木,呈現不等邊

七邊形,為增強裝飾性而讓輪廓線向外擴張或內折,形成一種舒緩而柔和的流線感。中軸則選用韌性更強的棕竹為原材,貫 穿扇面,左右對稱,啓到強有力的樑架作用。下承接執柄,綴有絲織結,碧珠和流蘇。 整體造型嚴謹考究,規矩穩重;線條柔美,張弛有度;成型精準,設計合理,顯現出製作工藝的精湛圓熟。

扇面以象牙為原材經通過篳絲、磨光、編織等技法,編織成厚度不到 毫 1 米的仿蒲草紋鏤空錦地。此技法在清代僅流傳於廣東 一 帶 ,應 該 是 當 地 官 員 為 進 獻 皇 帝 ,或 秉 承 御 命 委 託 能 工 巧 手 設 計 精 製 而 成 的 。以 此 工 藝 製 作 而 成 的 宮 扇 亦 被 稱 為『 拔 絲 宮 扇 』。

扇正面在潔白晶潤,玲瓏剔透的象牙錦地上以寶藍,碧綠,明黃和淡粉等染色象牙料拼嵌出一隻盛開的芙蓉花,三朵綻放的

菊花,一片肥碩的綠葉以及一隻正在葉脈上緩慢爬行的金龜子。芙蓉花從右側扇面下方生長,高挑俏麗,嫵媚妖嬈,上半部

分生兩枝,枝頭花團錦簇,含苞羞澀,其中一枝竟越過中軸竟伸展到了扇面左側,花葉繁盛壓得枝幹都彎下了腰。下方還有

三朵吐蕊怒放的菊花,菊花清高,傲骨素靜,讓人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右側一片巨大飽滿的葉子尤為吸引人眼球,仔細觀

察可以看到邊緣有一些細小的空洞,彷彿滴滴露珠晶瑩通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再看那微微內卷的葉片,形成了一個良好

的弧度而承接住了頑皮的金龜子。金龜子是祥瑞之物,中國素有富甲一方 金 , 龜女婿等說法。 整 體 構 圖 疏 朗 清 麗 ,典 雅 素 靜 ,以 簡 單 的 幾 筆 就 生 動 刻 畫 出 了 春 意 盎 然 ,暖 風 襲 人 的 溫 馨 畫 面 。雕 琢 手 法 精 細 入 微 ,栩 栩 如 生 , 且體力感十足,給觀者以無限的想像空間,構圖,雕工技藝之高超實在讓人佩服。

中軸正反兩面最上端均有銅鎏金鏨花蝙蝠紋配件用以固定。正面中軸中下部嵌接一塊雕有如意紋飾的蜜蠟,橙黃凝潤,光暈

柔和。中軸下部接執柄處固定一片東海貝母,雕琢有細膩典雅的祥雲紋。貝母上又嵌入一塊紅絲瑪瑙,瑪瑙呈色暗紅,晶瑩 潤澤好似凝脂。反面中軸接執柄處固定一片長方形貝母片,表面淺雕祥雲如意紋等。

執柄頭尾兩端取象牙料,中間把手處則嵌套銅胎黃地畫琺瑯料材。畫琺瑯一向是清代宮廷造辦處的經典工藝,在嬌嫩淡雅的

黃地上施紫,粉,藍,綠等各色琺瑯料勾勒出梅花,牡丹,蝴蝶等吉祥物事。紋飾富貴雍容,典雅尊貴,彰顯出清代宮廷的 至尊風韻。

如此一柄宮扇集合眾多工藝,眾多名貴料材於一身,不僅完美的融合了各種工藝和料材,使得整體協調美觀,毫無突兀之感, 又凸顯出了每種工藝和料材的特長,真可謂剛柔並濟,恰到好處。且用料之奢侈、工藝難度之匪夷所思著實令人驚嘆。

扇 面 牙 絲 薄 如 蟬 翼 ,孔 縫 均 勻 ; 紋 飾 精 致 細 密 ,雍 容 高 貴 ; 拼 嵌 技 法 高 超 精 湛 ,天 衣 無 縫 ; 整 體 氣 韻 更 是 雅 逸 清 新 ,古 香 古 色 。 北京故宮收藏的這種象牙絲宮扇僅有三柄,其中兩柄為玳瑁邊框。現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中有一柄陳列。 1《 .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CHINA

The

Three

E m p e r o r s 1 6 6 2 - 1 7 9》 5

Roral

Academy

of

Arts,London

来源:恭王府舊藏,通過山中商會流入東瀛,日本著名的古董商號 — 不孤齋的舊藏,後經拍賣轉入長谷川兼三氏個人收藏 竹木牙角雕刻》商務印書館 第 22頁 — 7 參閱:

2康 . 熙晚期 佚名《胤禛妃行樂圖》軸《 2 0 0 5 - 2 0 0 6 第 2 6頁 0 尺寸: W27 L50cm 落札価額: 33,000,000

象牙編織畫琺瑯執柄宮扇 清乾隆



說明:黃玉使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期就已被應用于器物 製作上。紅山文化中就可以見到使用黃玉製成的器物。由于 非常稀少,色澤純正的黃玉一直以來都是玉材中最名貴的一 個品種,其價值不低于甚至高于羊脂白玉。戰國至漢代是黃 玉比較集中使用的一個時期,留下了大量的黃玉器物,其中 典型器物以禮器爲主,多見玉璧以及動物。宋代至清代,黃 玉一直被皇家壟斷,尤其是清代黃色由皇家獨尊,因此黃玉 的尊寵地位達到了巔峰。到了乾隆年間,對于黃玉的追捧更 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玉說薈刊·燕閑清賞箋》云: 『 蓋 黃 玉 不 易 得 ,故 爲 正 色 』。可 見 ,黃 玉 不 僅 材 料 極 爲 難 得 , 而且因其顔色之故,成爲玉中之貴者。 此觥黃玉制,其色如糖,滑潤似膏,細膩如脂,質地勻淨, 光澤幽寧溫和,長方形口,深直腹,束脛,平底長方形足。 器身中部雕仿古獸面紋,把手爲圓雕的一條玉龍,龍頭覆于 觥口邊沿,龍身呈直綫型附于觥身一側,龍脊略扭曲,四隻 龍爪和龍尾緊貼觥身,與之相對的觥身另一側口沿處雕一隻 火珠,火珠與龍頭隔觥相對,仿佛玉龍將追逐火珠而去。整 體造型大氣簡潔,平素無紋處展現了玉質的潤澤,而龍的雕 刻又展示了雕工的細緻。 觥 為 盛 酒 器 ,流 行 於 商 晚 期 至 西 周 早 期 。此 件 為 清 代 仿 古 制 , 乾隆皇帝特別看重仿古玉器,在其御制詩及御制文中都有所 表現。受乾隆帝影響,清中期仿古之風盛行,乾隆時期的仿 古玉器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在形式上仿古,即以青銅器或 古玉為藍本,進行完全仿古。二是根據新意改作古玉。三是 在風格上仿古,器形和紋飾比古器多有增損,不過仿其神韻 而已。三種形式中完全仿古者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器形包括 玉鼎、玉尊、玉簋、玉卣、玉壺、玉觥和玉璧等。此件玉質 溫 潤 ,打 磨 細 潤 ,造 型 端 莊 規 整 ,威 嚴 大 氣 ,圖 案 紋 飾 精 美 ,

1》 0

P76

在追尋着前朝的古風古韻的同時,又能大膽創新,成為留給 後世的重要文化遺產。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玉器篇 尺寸: W11 H16.5cm 落札価額: 24,150,000

黄玉龙探珠獸面觥 清乾隆



说明:盉是一种盛酒或盛水器,出现在 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 到春秋战国,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调酒的 浓 淡 。基 本 造 型 为 圆 腹 ,带 盖 ,前 有 流 , 下设三足或四足。春秋战国时,腹部扁 圆,流往往做成弯曲的鸟头或兽头状, 蹄形足较为常见,有的蹄形足做成动物 形象。后来造型及纹饰逐步简化,青铜 盉逐渐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 本品有盖,盖上有两个环,本体 圆形口,颈部微束,腹部圆滚,深腹, 流直,高过口沿高度,另一侧置执柄, 三个刀形立足。器表遍布雷纹,再雕琢 兽面纹,扳装饰兽首。锈迹绿斑,熠熠 生辉,纹饰庄重,古朴拙雅。 尺寸: H22cm 落札価額: 19,550,000

青铜兽面纹盉壶 商晚期



說 明 : 此 拍 品 具 有 典 型 的 乾 隆 朝 時 期 諸 多 特 徵 ,雕 工 鋒 芒 畢 露 ,華 麗 細 密 ,通 過 多 層 次 的 雕 法 提 升 了 構 圖 的 立 體 感 ,動 感 ,和 震 撼 力 ,使 人 賞 心 悅 目 ,如 同 置 身 畫 內 。 本品為一件紅雕漆帽架。漆質厚重殷實,素雅古樸。漆色濃艷鮮紅,雍容華貴,是典型的乾隆朝特徵。

清代的官帽,下為寇,上又分頂戴與花翎,稱之頂戴花翎,尤其在清代前期朝冠制度極為嚴格,而帽架也就成為其人冠帽身份的象徵。由三部分組成,上部為一大

圓 球 ,可 以 滾 動 並 自 由 取 下 ,中 部 為 柱 子 ,下 部 承 接 底 座 。中 部 柱 子 為 圓 頂 ,中 間 凹 陷 ,恰 好 放 置 圓 球 ; 柱 子 上 有 栓 狀 裝 飾 物 ,接 底 座 處 作 葫 蘆 狀 。底 座 為 扁 方 形 , 花型牙子,托泥,隨形圈足。

器形新穎別緻,華貴雍容,極盡巧思,與清代盛行的一般帽架大相徑庭。頂部球形帽架不僅可以很好的置放帽子,也大大提升了器物的觀賞性能,使其超越了一件

簡單的家具,而成為了一件藝術品。當年設計此件器物的工匠定是挖空心思,精心勾畫,才製作出了這樣一件精美絕倫,匠心獨運的佳作。讓人不禁揣摩那位頂戴 花翎的主人究竟是何許人也。 通體堆深厚濃艷的朱漆,精細雕刻紋樣圖案。圓球部在朵朵嬌美秀麗的梅花錦地上勾勒龍鳳呈祥圖及十二生肖圖案。

龍鳳呈祥是一種代表吉祥福瑞的紋飾,成語出自《孔叢子·記問》。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分時登天,

秋分時潛淵。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鳳,亦作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有百鳥朝鳳等說法,喻指君主聖明,河晏 海清,天下歸附。常用來象徵祥瑞,後來成為了皇帝后妃的象徵。

畫面中只見一巨龍面目猙獰,張開巨口,鬚髯豎起,鱗羽抖擻,讓人望而生畏;身軀龐大,蜿蜒扭轉,揮舞巨爪,騰雲駕霧,給人以威嚴肅穆之感;另一邊一隻美

鳳,展翅飛舞,身姿靈動,婀娜嫵媚,頭部回顧,尾羽飄逸,宛若神靈仙境。兩者環繞着中央火球,戲耍搶奪,象徵着蒸蒸日上,吉瑞安泰。遠處天空翔雲如煙, 飄忽游離,吉瑞祥兆,紫氣東來。

雲霧間現出一『 ≡ 』字八卦狀紋樣,乃『乾』字款,是大清乾隆年的款識之一,在掐絲琺瑯器中可尋得類同。 在巨大的龍鳳紋之間,還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其他十種生肖動物的圖案。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祥瑞圖案之一,具有着多子多孫,子孫萬代,萬壽無疆等寓意。只見

畫面中他們有的作奔跑狀,有的作休憩狀,有的作嬉戲狀,他們活潑可愛,動感十足,讓人愛不釋手。畫面祥和安寧,和諧美滿,其樂融融,讓人不禁也沉浸在一 派生機盎然的美景中。

中部柱子頂部口沿環繞一週回紋,下部裝飾寶相花紋;栓狀物上亦修飾回紋;下部接底座處採用剔彩工藝,經過雕琢露出黃色漆地,形成一種更富有層次感和絢爛

感的視覺效果,並依循葫蘆形致亦勾勒葫蘆紋樣。葫蘆諧音『福祿』,是富貴長壽,吉祥平安的象徵。又因其藤蔓延綿,果實繁盛,而被視為子孫萬代,多子多孫 的吉祥之物。 底座表面修飾精美的米字狀花紋和卍字紋,外部環繞回紋。中部束腰,花形牙子上再雕琢如意雲頭。

整器華貴秀麗,精美絕倫,堪稱完美。圖案有寫生韻味,氣韻富麗,活潑生動;紋飾錯綜複雜,環環相扣,首尾呼應,五彩繽紛,著實讓人眼花繚亂;雕工娟秀細 巧,精準圓熟;圖案豐腴飽滿,立體逼真;寓意吉祥美滿,富貴興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本品在紋飾創新方面,運用朵朵綻放的梅花形成的錦地,不僅製造絢麗華麗的質感,又更好的突出了充滿動感和氣勢的龍鳳紋;又結合回紋,

200年 0

P121 201年 4

P256

米字紋,卍字紋等多種錦地紋飾,錯綜交疊,一方面營造豐富的空間變化,另一方面則增強了宮廷藝術的奢華之感。 : 1《 . 中國陶瓷全集·清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來源:日本关西藏家旧藏 參閱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別展》東京國立博物館等編輯出版 2《 . 神品至寶 — 3《 . 中國漆器精華》福建美術出版社 P243 尺寸: H38cm 落札価額: 16,100,000

剔紅龍鳳紋十二生肖寶珠帽架剔彩萬代葫蘆形座架 清乾隆



说明:此拍品为清代一粉彩佛塔,结构和造型均来源于西 藏,乃藏传佛教的典型造器。 通体施粉彩料顶饰如意宝瓶,下为橘黄地描金宝盖和 十三相轮,象征佛教十三重天。塔身细长颈,绿地饰各色 粉彩卷草纹及缠枝宝相花,肩部绘有蕉叶纹以及藏传佛教 独特的兽面纹和璎珞花卉纹,皆寓意吉祥如意。腹部亦装 饰缠枝宝相花纹。塔身龛内中空,可以放置一尊佛像。底 承一须弥座,分层次绘制有缠枝莲纹、云气纹、蕉叶纹、 宝相花纹等。内部中空,可放置经书。 通 体 庄 严 神 圣 ,富 贵 雍 容 ,粉 彩 淡 雅 细 腻 ,气 韵 超 然 , 极具王者风范。足内无款识,主要表现出乾隆帝虔诚佛法 之心。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 “ 绿里绿底 ” ,色泽极 浅淡,无爆釉现象,是乾隆朝兴起的一种特有装饰工艺, 流行至清末及民国。 尺寸: H44cm 落札価額: 15,400,000

粉彩西番莲纹佛塔 清乾隆




第三部分

五周年庆典硕珍集 秋季拍品精品录


尺寸: H25cm 來源:關西藏家舊藏

石雕觀音菩薩 宋

201

此拍品為宋代石雕製成,頭戴蓮花寶冠,面容豐潤慈祥,長耳垂肩,耳後結寶繒,低垂過肩,身 披僧衣,胸前飾瓔珞寶珠。右手持玉淨瓶,內有甘露,象征觀音將大慈大悲灑遍人間,左手已 失,但能判斷出應是結與願印,表示菩薩順應眾生祈求。 宋代觀音像的一個特點是神情外揚。直至唐代,由於觀音以百姓憂苦為念,要度眾生於苦海,救 人們於水火,因而雕像也就表現得深沉,面容一般莊嚴肅穆,不苟言笑,而進入宋代,這種狀況 發生了改變,猶如寧靜的佛像世界吹來了一陣清風,與普通人聯繫最為緊密的觀音菩薩變得面露 微笑、和藹可親,這種笑容發自內心,十分自然真實,一掃以前深沉的神氣,顯得更為生動。 此石雕觀音在外形刻畫上繼承了前朝豐腴飽滿、細眉長眼的審美特征,又加入了宋代觀音像所特 有的更為輕鬆、親近的面貌特點,運用高超的石工技藝,把精確細緻的刀工發揮到了極致,堪稱 當時石雕工藝的集大成者。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開皇五年觀音立像” 參閱: 《文物光華5》P362


尺 寸 : W 2 7 c m連 座 來源:京都藏家舊藏

石雕三式佛 唐

202

H46cm

阿彌陀三尊又稱西方三聖,中間是阿彌陀佛,兩側分立脅侍,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阿彌 陀佛表無量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觀音菩薩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勢至菩薩則 表四無量心中的喜舍。 此拍品為唐代石刻所製,在一塊石板上浮雕而成,三尊的中心為阿彌陀佛坐像,螺發肉髻,雙目 微合,面容圓潤,盡顯慈祥安寧之感。背後呈寶珠光,亦綴蓮紋,身披袈裟,右手置於胸前結施 無畏印,象征布施無怖與眾生,令人安心、平靜,左手下垂於膝前,掌心向外,結與願印,象征 順應眾生的祈求。交叉雙足置於膝上,呈全跏趺坐於臺上,身形安定自然,臺座並非常見的蓮花 座,而是更具古風的裳懸座,古樸素雅的氣質盡顯無遺。 阿彌陀佛左右兩側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以對稱的造型相對而立,背後現出與阿彌陀佛同樣的 寶珠光。兩菩薩皆頭戴寶冠,身垂瓔珞,雙手結印亦與中尊相同。這三尊並排合一,意在以無量 功德救濟眾生,所含寓意極佳。 三尊像的上方雕有六頭瑞獸,威嚴四溢,仿佛正在瞪視一切膽敢窺視佛法的邪道,具有護法驅邪 的象征意義,其造型也被刻畫得紋路清晰,栩栩如生。另配木製黑漆底座。 奈良國立博物館藏“如來三尊像” 參閱: 《奈良佛像館·名品圖錄》P133,No.184


王侯所敬  至尊气象


商  青銅饕餮紋尊 《三代吉金文庫》著录


尺寸: D21cm H29cm 來源:東京藏家舊藏木盒

著錄:《三代吉金文存》羅振玉編,中華書局出版

《國史金石志稿第一冊》王獻唐著,青島出版社

青銅饕餮紋尊 商晚期

203

此拍品圓形侈口,束頸鼓腹,高足凹底,器形穩重飽滿。尊通體呈現深褐色,各處點綴著 的銅鏽痕跡正是歷史留下的印記,古樸典雅,歷史悠久,數千年的歲月蘊藏其中,給人一 種源遠流長的厚重感。頸部與足部各有三道圈紋,線條流暢,簡約大方,並不複雜的做工 卻帶來極好的點綴效果。鼓腹的上方先有一圈饕餮紋,紋幅較窄,一覽無餘,腹部則用粗 線條呈現饕餮獸面,眼部凸起,表情兇猛,結構嚴謹,製作精巧,還隱隱約約透出一種神 秘的氣氛,顯示出王權的威嚴神聖不可侵犯。 此尊造型經典,遍佈尊體的饕餮紋則被刻畫得誇張大氣,象征著超脫凡塵的神秘力量,威 風豪放,尊貴無比。作為流傳自商晚期的最高工藝作品,將當時的審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勾起人們對遙遠古代的無限嚮往,不愧是一件難得一見的珍品。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獸面紋尊”“罍”“尊” 參閱: 《文物光華7》P28、P35、P37

年出版 2014 本品著錄于《三代吉金文存》羅振玉編,中華書局出版

本品著錄于《國史金石志稿第一冊》王獻唐著, 青島出版社 2014 年出版


王侯所敬  至尊气象 商  青銅饕餮紋尊 《三代吉金文庫》著录


尺 寸 : D 3 8 c m不 連 座 H 1 5 . 5 c m 來源:東日本陸軍第十四師團長土屋光春舊藏

著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吳振烽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出版 2012 《殷周金文集成第十四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

華書局 1993 年印行 曾由吳鎮烽手拓銘文並題跋

吟閣舊藏此簋 全文手拓

青銅畢鮮簋 西周

204

中國的青銅器從先秦時期便有出現,而商周的器物最為精美。其獨特的器 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展示了當時人們的鑄造工藝,可謂中國古代文 明的一個縮影。從功能上看,青銅器通常被分為禮器、重器、葬器、日用器 等等,無論被歸為哪種,都作為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征而流傳於世。《說文 解字》中對“簋”字的解說為:“黍稷方器也”,即是說,簋是用於盛放煮 熟食方食的器皿,但不僅止於此,也用作禮器,流行於商朝春秋戰國時期, 圓口雙耳,其他各方面的造型則隨時代變遷而有所變化,到西周時已發展出 四耳簋、圈足簋、四足簋、圓身方座簋、三足簋、弁口簋、和大侈口簋等多 種形式。簋是重要的祭祀礼器,和鼎配合使用,簋为双数,鼎为单数。其使 用数量有严格等级限制,根据史书记载,只有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而诸 侯则使用七鼎六簋,卿大夫使用五鼎四簋,士则只能使用三鼎二簋。 此拍品正是成型於西周時期的簋,圓形侈口,鼓腹,高圈足,凹底,兩側有 雙獸耳,耳部立起,栩栩如生。該簋整體造型經典大氣,威風凜凜,充分體 現出持有者的高貴身份。 此簋腹底部刻有金文,據考古學家考證為“畢鮮作皇祖益公尊簋,用祈眉壽, 魯休,鮮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收錄於《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青銅 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等著作中。字體古樸典雅,雋秀有力,將數千年的歷史封 印在這寥寥幾個字中,令每一個字都顯得極為厚重,即便用“一字千金”來形 容尚顯有所不足。置簋所用的紅木底座圓形平面,具厚重感,恰能承受銅簋幾 千年的重量,座邊另有優雅雕紋,給穩重之中帶來了一股纖細的清風。 故宮博物院藏“堇臨簋”,與本品類同。 參閱: 《故宮博物院·12青銅器》P26,No.16

此品有木箱相配,箱 蓋正面上書『周時代銅器簋』, 背面則以日文記錄了這件作品流 入日本的由 來:『日露戦争役後 、第十四師団長ノ職ヲ以テ満州 守備ノ任務中奉天府ニ於テ之ヲ 求収ス』, 譯文如下:『日俄戰 爭後作為第十四師團長擔任守備 滿洲的任務,其間於奉天府求得 此物而收藏 之』,這也從側面佐證了其源於中國宮廷收藏的背景。 日本陸軍第十四師團創設於日俄戰爭期間的 1905 年,在戰後奉命擔任滿洲及遼東半島的警備任 務,首任師團長為當 時的陸軍中將土屋光春。作為第 一線的警備長官,土屋光春與 當地人的來往 非常頻繁,包括本品在內的一些古董品美術品就此流入其人手中。


畢鮮作皇祖益公尊簋  用祈眉壽  魯休  鮮其萬年 子子孫孫永寶用

本品著錄于《殷周金文集成第十四冊》中國社會科學

本品著錄于《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吳振烽編著,

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 1993 年印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年出版


尺寸: H11cm 備註:木盒

來源:關西名門藏家舊藏

鎏金觀世音菩薩座像 唐

205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與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觀 音具有平等五四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 的救護,且觀音也是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會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此拍品銅胎,上施鎏金,在經歷長年累月之後於各處露出胎色,亦有斑斑鏽跡,是為時代的刻痕。銅像 頭戴寶冠,象征智慧莊嚴,冠上有五尊化佛,表現菩薩之本形。高髮髻,頂部結髻珠,耳飾耳鐺,寶繒 垂肩,面容圓潤,表情安詳。頸佩項圈,身披僧衣,胸前飾瓔珞寶珠,雙手皆佩臂釧腕釧,左手握拳 伸食指,象征眾生,右手握住左手食指,象征佛,結智拳印,意為理智不二、生佛一如、迷悟一體。跣 足,全跏趺坐於蓮花臺上,身形安定穩固。蓮臺側面的蓮瓣層層疊疊,立體分明,每一瓣都代表著一個 世界,意喻菩薩將慈悲毫無遺漏地給予各個世界的眾生。 此觀音像臉龐圓潤,高額髻,身著僧卻崎,外披袈裟,具有唐代佛像的典型特征。匠人對銅像的每一個 細節之處都精雕細琢,線條刻畫流暢自如,將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功德和無邊的佛法表現得淋漓盡致, 堪稱銅鎏金佛像中的經典之作。



尺寸: H21cm

銅鎏金文殊菩薩像 明

206

鎏金亦稱“塗金”,中國的鎏金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到兩漢時期已趨成熟,存 世的十六國時期金銅造型上普遍已見鎏金處理。傳統的鎏金工藝主要包括配汞齊、製金棍、抹金、開 金、刷洗、壓光等工序,經歷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的這種獨特的工藝技巧,是我國古代技術的光輝成 就之一。 此菩薩像為銅胎施鎏金,光彩四溢、明朗照人。菩薩頭戴五佛寶冠以表五智,耳飾耳鐺,寶繒垂肩, 頸佩項圈,胸飾瓔珞寶珠,身披天衣,兩旁盛開蓮花。雙手結印,兩足交叉置於膝上,全跏趺坐在蓮 臺之上,表情祥和,身形安穩。 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佛之脅侍,象征佛智,深得人們的信崇。 此像體型勻稱合理,線條流暢自如,刻紋精美細巧,盡顯匠人的精湛手藝體確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佛 教造型的佳作。



尺寸: H16cm

銅鎏金四臂觀音 清十八世紀

207

此拍品以銅胎塑菩薩身,上施銅鎏金,詮釋出菩薩身發極大五彩光、明朗照耀的特點。四臂觀音通常 呈現兩種相狀—寂靜相和忿怒相,而此銅像正是以寂靜相示人:面容姣好,雙目微張,以菩薩慧眼 凝視眾生,凡被其觀者皆得解脫,嘴角略有笑意,顯得安靜慈祥。菩薩的一頭表通達法性,戴五佛寶 冠,表五智,結髮髻,頂端有一尊化佛,表大悲。耳飾耳鐺,寶繒垂肩,發黑色表不染,頸佩項圈, 身披五色天衣,表五方佛,胸飾瓔珞寶珠,左肩披有動物皮毛,象徵偉大的慈心與悲心。四臂表四無 量心,皆佩臂釧腕釧,中央雙手合十於胸前,表智慧與方便合一雙運,另右手持水晶念珠,表每撥一 珠即救度一眾生出脫輪迴,左手捻白蓮花,表清淨無惱。跣足,全跏趺坐於蓮花臺上,身形安定穩 固,表不住生死。蓮臺的每一瓣蓮瓣都代表著一個世界,表救度眾生。 此觀音像體型勻稱,結構合理,線條流暢,刻紋精巧,將匠人的精湛手藝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其濃厚 的西域風格也是別具風味,衣裾上甚至可見精雕細琢的唐草紋樣,確實是一件難得一見的佛教造型精 品。


尺寸: H56cm 來源:京都寺廟舊藏品

銅漆金觀音立像 清初期

208

漆金就是將泥金塗到銅佛像上,以達到防磨、防蝕的目的。漆金工藝先用生漆打底,待乾燥後再 涂泥金,共有銅體、生漆、泥金這三層氧化層。以漆金圖層的銅像,在經歷長年累月的使用後繪 在各處發生泥金脫落、露出銅胎的現象,但這種現象反而給銅像本身帶來一種別樣的美感,是為 滄桑的痕跡。 此拍品為觀音立像造型。頭戴寶冠,冠頂疊二層寶珠。耳垂寶環耳鐺,繒帶寬大。雙目微張,眉 宇之間有白毫,為佛教三十二相之一,供養僧徒。面容慈祥安寧,展現出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 救苦救難的經典形象。身著天衣,衣裾輕柔飄蕩,胸前飾瓔珞寶珠,雙臂結佩臂釧腕釧。右手 前臂上舉於胸前,手指自然向上舒展,結施無畏印,布施無怖給眾生,令人安心、平靜;左手下 垂,掌心朝外,指端向下,結與願印,象征菩薩順應眾生祈求,令其祈求之願都能實現。跣足, 立於蓮花臺上,身形自然,挺立修長,各處的線條則被勾勒得柔順優美,給人一種親近感。 蓮臺顯得厚重穩固,上綴蓮瓣代表三千世界,意喻將佛光普照各處。臺底刻有十字金剛杵的圖 樣,以其之堅固來譬喻“大智慧”,以此來舂破牢固難破之淫慾山,或壞破眾生無量無邊之苦, 乃至於毀滅一切外道邪論。摩羯首下以陰陽八卦相連,體現出中土與異域文化的相融合。 此立像造型經典,做工細緻,體態勻稱,優雅端莊,菩薩的表情和飾物細部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 刻畫表現,達到了生動形象的製作效果,展現出清初期銅像製作工藝的最高水準。 參閱: 《奈良佛像館 名品圖錄》P97,No.121


尺寸: H10cm 備註:掐絲珐琅佛龕 H35cm

銅鎏金釋迦牟尼座像 清乾隆

209

此拍品為掐絲琺瑯佛龕藏銅鎏金釋迦牟尼像。龕為亭閣狀,分為頂檐、臺柱、底座三部分,均施 掐絲琺瑯工藝。頂檐呈六角形,中部凸起立鎏金塔剎,上刻西番蓮紋,充滿異域色彩。六角處為 飛檐,向上翹起,若飛舉之勢,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增添動感。每個飛檐下方垂護花鈴, 皆為銅鎏金製作,清新靈動。檐面上施天藍色琺瑯釉,以紅、白、青、藍、黃等色釉繪出花卉 卷草,又內藏饕餮紋,畫面躍動,威風凜凜,從一開始就給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中間臺柱的上 下臺邊亦有西番蓮紋相綴,柱邊則是回紋環環相扣,意表富貴不斷,下側還有邊欄,其上的夔紋 古樸有致,體現出乾隆帝對仿古風格的愛好。最下部的底座同頂檐和臺柱一樣皆為六角外形,呈 蓮臺狀,表現三千世界的蓮瓣整齊排列於足邊各面,足底有十字金剛杵刻紋,摩羯首結合部有書 “乾隆年製”之款,放置臺柱的臺面周圍有鏤空圍欄,同樣飾有十字杵,可消除自身一切罪障。 佛龕中置一銅鎏金釋迦牟尼像,螺髪肉髻,上置寶珠,面容圓潤,雙耳垂肩,兩眼略張,面帶微 笑,身形豐盈,衣裾柔順,衣襟上的唐草紋樣精緻典雅,線條顯得自然而流暢。右手結降魔印, 置於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服魔眾,左手於臍前結禪定印,表意內心安定。跣足,全跏趺坐於 蓮花座上。蓮花瓣緊密工整,意喻佛法普照世間,底部飾十字金剛杵紋樣。 此件作品造像豐潤飽滿,體態勻稱,做工精緻,風格肅靜,具有絕佳的厚重感和歷史沉澱,是清 代佛像製作工藝的傳世佳作。


佛龕是供奉佛像、神位之所。乾隆時期,承做供龕的事項主要記錄 在《活計檔》的“金玉作”、“匣裱作”、“油木作”、“廣木作”、“琺 瑯作”及“如意館”等檔案中。目前,故宮中珍存的供龕多屬乾隆時所作, 樣式和裝飾內容匯滿、蒙、漢、藏宗教和生活中眾多藝術元素。


尺寸: H49.5cm

白釉觀音座像 清中期

210

此拍品白瓷制,胎质扎实,釉质纯正,色调淡雅。观音头戴宝冠,冠顶与冠前有六尊化佛,其莲台与 背光均染黄褐色,表现出普照的佛光。宝环耳铛,后立宝缯,面容表情安宁祥和,展现观音慈悲为怀 救济大众。身着身着天衣,佩璎珞宝珠。双手结禅定印,全神贯注。两足交叉置于两膝之上,呈全跏 趺坐,为最安稳的坐法,也是最能修身修法之坐姿。 此作品为清代中期所制,正值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盛世,也是瓷器工艺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件观音 座像做工严谨,一丝不苟,碾琢细致,如雕似画,在强调瓷釉本身的温润晶莹的美感的同时,也呈现 出匠人巧夺天工的精湛手艺,堪称难得一见的精品。

参阅:《清代瓷器鉴赏》



尺寸: D19cm 來源:日本中部地區藏家藏  平凉王銘造

黃地剔紅紅杏出墻花盤 明初

211

此拍品為木胎,有六面,萎角,呈葵瓣形,開口外撇,下有圈足,器形線條彎曲流暢,不拘一 格、個性滿溢。足內及足底髹黑漆,漆質濃郁滑順,色澤純正光亮。器通體於黃地上堆朱漆,剔 出各式紋樣。盤外側雕花果枝葉紋,花繁葉茂,牡丹象征榮華富貴,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杏李預 示前程興旺,無一不具極佳的寓意。盤壁內側六面開光內飾六頭喜獅,分為三對,形態動作相 異,相互追逐玩鬧不停,動感十足,意喻喜事連連、好事成雙。盤中心刻畫出本品的主題紅杏 出墻圖:畫面被一道圍墻隔為兩個世界,墻外有奇石怪柳,虬勁挺立,一名青年才俊正從墻邊路 過。墻內則是樓閣庭院,閣中有一深閨千金臨窗而立,好像正在眺望墻外那個完全陌生卻充滿著 吸引力的世界。庭內的樹木不似墻外,更顯纖細秀麗,正值春日爭相生長之時,以致有一枝伸出 墻外,落在那位青年的面前,正應了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那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 來”所表現的意境,以物喻人,把深居閨房的千金小姐春心萌動、嚮往外面大千世界卻又不得其 願的幽怨心情通過委婉的方式展現了出來。 足底有“平涼王銘造”的字樣,是為甘肅平涼地方的漆工王銘所作之證。平涼比鄰甘肅天水附 近,地處隴南,這裡盛產優質生漆,自然也就成為了製作漆器的重要地區。作為當地的名匠,王 銘並未在官府作坊服役,也不是普通的工匠之輩,而是技藝高超有著深刻影響的作者,其作品雕 刻刀法工細,宛若工筆界畫。人物形象修長多姿,形成一種獨特風格,十分引人注目。 此花盤器形雋秀,漆色純正,雕漆運刀犀利,線條圓潤清晰,構圖層次分明,把每一個細節之處 都精心雕琢,尤其是通過事物來表現人物心境的手法頗具功力,展現出來的敘事效果令人叫絕, 不愧是代表了明代剔紅工藝最高水平的一件精品。 參閱: 《Chinese Works of Art 2008》No.39 故宮博物院藏“剔紅仙洞樓閣圖葵瓣式盤”,與此品相似。

參閱:《Chinese Works of Art 2008》 No.39


满园春色关不住     《西廂記》:洛陽書生張生赴京趕考,在途中偶遇千金小姐崔鶯鶯寄宿於普救寺,為能多見上幾面,設法住進寺 中,與崔鶯鶯所住的西廂僅有一墻之隔。夜深人靜之時,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吟詩道:“月色溶溶夜, 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崔鶯鶯夜隨機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 長嘆人”。就這樣,一個流傳數百年的經典愛情故事由此展開,雖然後續的內容在後來又有不同的版本,但故事起自 “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印象已然深入人心。


尺寸: D10.5cm H17cm

竹胎剔紅嵌百寶鶴子圖筆筒 清初 明 -

212

清早期的漆工藝處於恢復時期,基礎好、實用性強的品類有所發展,被應用於各式物件。其中,剔紅 較之前朝的深沉穩重更顯亮麗,且對細節處的勾勒也更具功力,為後來這門工藝發展至鼎盛時期打下 了堅實的基礎。 此筆筒上所雕之圖所表現的是著名的“梅妻鶴子”的故事,那位風度翩翩的居士便是被敬稱為和靖先 生的宋代詩人林逋。《夢溪筆談》有記:“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 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 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傳說林逋終生未娶,將仙鶴視為己出,從而成為淡泊 名利、清高閒雅的代名詞。 明清匠人的剔紅技藝在這些畫面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朱漆鮮明艷麗,更具清早期康熙朝的風 格,運刀犀利自如,人物、器物、錦地的紋路皆被雕琢得精巧無比,尤其是人物的特征被把握得細緻 入微,神態生動形象,搭配華麗的背景裝飾,奢華尊貴的宮廷御用的帝王之氣顯露無遺。另一方面, 筆筒的底胎採用了竹這種最能代表文人嗜好的材質,竹子雖細卻有節不屈的品質自古以來就被廣大文 人所推崇,也被他們視作自己的化身,象征清雅純淨、高潔不染。這種選擇和構圖上的淡泊風雅乍看 之下與剔紅紋飾那種宮廷的奢華感似乎背道而馳,但卻在工匠的巧手中天融合一,和諧完美地成為了 一個整體。 人物的足底飾有以染牙、螺鈿、各色壽山石所製成的奇石仙草,在朱紅的漆面上增添了多種別樣的 色彩,更是把所需技巧綜合性極強的百寶嵌工藝展現於觀者眼前,將用料最為優良、製作最為精美 的細膩做工發揮到了極致。 此筆筒用材清風仙骨,雕漆雍容華麗,構圖層次分明,選題寓意頗深,百寶嵌的搭配更是錦上添花, 集文人的風雅與帝王的奢華於一身,堪稱此時期剔紅製品中的絕品。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剔紅八僊賀壽人物筆筒” 參閱: 《和光剔采·故宮藏漆》P95,No.85

參閱:《和光剔采·故 宮藏漆》P95,No.85


梅妻鹤子  雅玩傲骨 竹胎剔紅嵌百寶鶴子圖筆筒    此筆筒上所雕之圖所表現的是著名的“梅妻鶴子”的故事,那位風度翩翩的居士便是被敬稱為和靖先生的宋代詩 人林逋。《夢溪筆談》有記:“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 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 傳說林逋終生未娶,將仙鶴視為己出,從而成為淡泊名利、清高閒雅的代名詞。




尺寸:最大

備註:三重一套

L30cm H6.5cm  东京藏家藏

黃地雕填漆蓮花如意套盒 清乾隆

213

此拍品呈靈芝頭狀,多處萎角,平蓋面,子母口扣合,大盒中置一中盒,中盒中又有一小盒,盒 盒相套,以示無窮盡之意。套盒通體為黃地填漆,漆色柔順,純正和諧。由於黃色是皇室御用的 顏色,這也凸顯了本品使用者尊貴的身份,非一般人等可及。蓋面邊緣為一圈回紋鑲邊,其中則 有卷草紋相綴,亦虛亦實,韻律十足。層層卷草的中心部,只見一朵蓮花挺立其間,高潔清白, 花枝經過卍字,與一如意相連,帶來吉祥的預兆。除此之外,還能看到九隻蝙蝠棲息於各處,象 征天下九幅盡在掌握。盒壁上方為開光花卉,典雅美觀,下方則是回紋,環環相扣、連綿不絕。 盒內部髹黑漆,漆質潤滑濃郁,底部則都在黃漆地上書有“大清乾隆年製”的楷書款。 此套盒造型匠心別具,著色安定純正,雕紋精巧細緻、寓意吉祥,是代表了清代填漆工藝的經典 佳作,值得收藏。 故宮博物院藏“剔彩八仙祝壽圖桃式盒”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P89,No.62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 珍品大系·清代漆器》P89, No.62


华美工艺  雕填彩漆    “填漆,即填彩漆也。磨顯其文,有乾色,有濕色,妍媚光滑。又有鏤嵌者,其地錦綾細文者愈美艷”。填漆必 須有低陷的花紋才能把色漆填進去。低陷花紋的取得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在漆地上先用稠漆堆起陽文輪廓,輪廓之內 便形成低陷花紋;一種是在漆地上直接鏤刻出低陷花紋。這種工藝需要精填細磨,費工費時,要求具備極高的技術水 平。


尺寸: D31cm H13cm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款式

黑漆嵌百寶九桃綬鳥花形盒 清

214

此拍品正是百寶嵌與描金工藝的集大成者,盒整體為花形,側方有六面,皆呈弧狀,平蓋面,圈 足,器形優雅雋秀,穩而不庸,貴而不俗。通體髹黑漆地,邊緣處描金,六個側面飾有金花紋 樣,典雅大方之中略略透出精巧華麗。蓋面上鑲嵌青金石、染色象牙、貝、珊瑚、綠松石等材質 製成的九桃、綬鳥、靈芝、翠竹、奇石等物,俱有長壽吉祥之美意,為整體平添生氣,尤其是正 中的綬鳥,躍躍欲動,令人彷彿能聽聞到其啼囀之聲。盒底有描金“大清乾隆年製”之楷書款。 此花形盒造型精美別緻,漆質渾厚濃郁,包漿古樸典雅而暗藏鋒芒,描金色澤濃艷顯富麗高貴, 圖案張弛有度,自然融合,毫無造作之感,美輪美奐,實為不可多得的一件逸品。 故宮博物院藏“百寶嵌梅雀圖圓盒”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P250,No.186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 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 P250,No.186


华美工艺  百宝镶嵌    清代的漆鑲嵌技術顯示出很高的工藝水平,其種類很多,主要有嵌螺鈿、嵌牙、嵌骨、嵌金銀絲、嵌玉和百寶嵌 等。雖然鑲嵌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技法相似,皆以黑漆或朱漆為地,上嵌各式圖紋,或豪華富麗,或清淡典雅,展現 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情趣。


尺寸: D12.5cm H8cm

備註:口有小傷 日本藏家購于紐約  紅木座 Minneapolis Museum舊藏,日本藏家購於紐約

來源:

祭紅團龍紋太白尊 清康熙

215

明代永宣年間,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後創燒了祭紅瓷。祭紅嬌而不艷,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 安定,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故而得名祭紅。因燒製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 價頗高。 此太白尊小口侈唇,短頸,溜肩,半球形腹,淺圈足削得窄小整齊,底部書“大清康熙年製” 之款。形似詩仙李白的酒罈而得此名。通體施祭紅釉,釉面光滑柔順,色澤深淺滲浸,腹部以 等距飾三個盤形蟠螭紋,尊貴典雅,落落大方。 尊底配紫檀底座,用料考究,木質硬朗,中心開圓口,足邊飾鏤空夔紋,具有古樸之美感。 廣東省博物館藏“豇豆紅太白尊” 參閱: 《中國陶瓷全集·清(上)》P114,No.104

Minneapolis Museum 舊藏


尺寸: H28cm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祭紅蒜頭瓶 清乾隆

216

祭紅又稱霽紅,是中國傳統燒瓷中的佼佼者,乃高溫顏色釉中的一顆明珠。《歷代名瓷圖譜》中 有載:“祭紅,其色艷若朱霞,真萬代名瓷之首冠也”。祭紅瓷創燒於明代永樂年間,具有不流 釉、不脫口、不開片、無棕眼、無黑點、無色斑的特征,其釉色殷殷如初凝之血,奪目而不落艷 麗,瑩潤勻淨,嬌嫩靈動,有著紅寶石般的光澤,可謂色之極致,動人心弦,因而被譽為“紅中 翹楚”。 此品呈明清景德鎮窯製品中多見的蒜頭瓶造型,圓形開口,瓶口隆起如同蒜頭,束頸細長,溜 肩,圓腹鼓起,圈足,整體器形輕盈秀美,纖細與飽滿並存。通體施祭紅釉,釉色濃郁潤澤,盡 顯深沉華貴,寶光內蘊,比起表面的榮華來更講究一種深層次的神韻,令人回味無窮。足底與瓶 內施白釉,潔白無瑕,淡泊素雅,與祭紅的色調形成鮮明對比,但卻並無造作,反倒以反襯的手 法愈發突出了祭紅釉的深沉濃郁,營造出一種別樣的美感。足底有以青花釉所書的“大清乾隆年 製”之款。此蒜頭瓶形制經典,弧線優美,著色考究,藝術造詣極高,且採用了各類釉色瓷器中 最難燒造的品種之一的祭紅釉,在民間早有“千窯一寶”的說法,珍貴至極。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P29,No.26 故宮博物院藏“霽紅釉直頸瓶”


尺寸: H32cm 來源:香港重要收藏家徐展堂在望山莊舊藏,

日本關西藏家继藏

釉裡紅牡丹紋玉壺春瓶 明洪武

217

釉里紅是以銅紅料在瓷胎上描繪花紋,施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氣氛燒成的釉下彩瓷。無論白地 紅花還是紅地白花裝飾,都喜氣融融,令人心賞。其創燒於元代的景德鎮窯,因燒成難度大, 產量低,迄今發現的傳世品相對比青花瓷少。釉里紅發展於明洪武朝,傳世品中有大罐、大 碗、大盤、梅瓶、玉壺春瓶、玉壺春執壺、雙耳瓶、三足爐等器形,胎體厚重,古樸渾凝,其 存量也超過了青花瓷。這個時期的釉里紅裝飾以描搨紋樣為主,畫面佈局層次豐富,紋樣處理 滿密。 此瓶造型典雅鐫麗,施釉細膩,釉里紅的紋飾清晰稠密,繪出的圖案構圖大方,層次分明,滿 佈的藤蔓、茂盛的枝葉和怒放的花朵均被勾勒得精巧細緻,清明舒朗,結合異域的風情,將釉 里紅製品的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是為當時的一種典型器物,具有獨特的魅力。 參閱: 《東洋陶瓷名品圖鑒》P56,No.65 松岡美術館藏“釉里紅芭蕉紋水注” 備註:此拍品口有修

參閱:《東洋陶瓷名品圖鑒》P56,No.65 松岡美術館藏“釉里紅芭蕉紋水注”


在望山庄—徐展堂旧藏名品      釉里紅是以銅紅料在瓷胎上描繪花紋,施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氣氛燒成的釉下彩瓷。無論白地紅花還是紅地白花 裝飾,都喜氣融融,令人心賞。其創燒於元代的景德鎮窯,因燒成難度大,產量低,迄今發現的傳世品相對比青花瓷 少。釉里紅發展於明洪武朝,傳世品中有大罐、大碗、大盤、梅瓶、玉壺春瓶、玉壺春執壺、雙耳瓶、三足爐等器 形,胎體厚重,古樸渾凝,其存量也超過了青花瓷。這個時期的釉里紅裝飾以描搨紋樣為主,畫面佈局層次豐富,紋 樣處理滿密。


尺寸: D5cm H19cm

缸豆紅柳葉瓶 清康熙

218

豇豆紅是銅紅高溫釉中的一種,為清代康熙晚期出現的銅紅釉品種。因其色調淡雅宜人,紅如豇豆皮 而得名,又因淺紅嬌艷似小孩臉蛋、如三月桃花,又得到了“娃娃臉”、“桃花片”、“美人醉”等 美稱。豇豆紅的燒成難度大,製作時間短,傳世數量極少,且基本上無大件產品,極為珍稀。 此拍品呈柳葉瓶造型,圓形撇口,細直頸,豐肩,肩下漸斂,圈足,因其器身細長形似柳葉而得名, 又有“美人肩”之稱。器通體施豇豆紅釉,釉色紅綠相間,紅色近粉,綠若茶末,正如古詩所曰: “綠如純水初生日,紅絲朝霞欲上時”,呈現出桃花春濃般的意境,美不勝收。圈足外側部分露出白 色瓷胎,內施白釉,與口沿處所施的白釉首尾呼應,帶來一份別樣的清爽,更襯托出豇豆紅的秀美之 情。足內底部有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之款。瓶底配紫檀木底座。 此瓶器形修長俊美,輕盈靈巧,著釉光潤細膩,色彩朦朧婉約,艷中帶雅,燒製難度極大,無疑是一 件難得一見的珍品。 參閱: 《中國陶瓷全集·清(上)》P114,No.103

參閱:《中國陶瓷全集·清 (上)》P114,No.103



尺寸: W23cm H30cm 備註:有修

青花福壽如意紋執壺 清乾隆

219

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以紋飾繁密、染畫工整、 造型新奇取勝。民窯青花種類豐富,色彩亮麗,畫面多樣,造型新奇。除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 隆朝的青花還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此拍品壺體為呈壺春瓶式,圓口外撇,短細頸,懸膽狀垂腹,圈足。一側置彎形長柄,形同玉 帶,柄上有小系,另一側附曲狀長流,流與頸間有雲板相連。流、柄、口高低相若,壺蓋扣合於 壺口,蓋面拱起,上飾寶珠鈕,可與柄上的小系用繩相連。通體於白色底釉上繪青花,壺蓋拱起 部分為纏枝蓮,邊緣則飾忍冬紋,俱是自古相傳的精美紋飾。口沿下方與長柄、曲流上纏繞如意 卷草紋,頸部與雲板上亦有如意紋樣,象征好運連綿、萬事吉祥。壺肩與壺體開光外遍佈纏枝蓮 花,也是中國傳統的祥瑞紋樣,纏轉不斷,富貴不盡,也體現出高潔清白、生生不息的特質。開 光內呈現折枝仙桃,旁有兩隻蝙蝠圍繞飛翔,意喻福壽雙至,萬壽無疆。淺圈足與壺蓋邊緣一樣 綴有忍冬紋,線條流動,韻律十足,做到了首尾呼應的效果。足內底部有“大清乾隆年製”篆書 款。 此壺器形雋秀挺拔,釉質濃郁細膩,色澤素雅宜人,所施青花清爽自然,構圖縝密紋飾繁縟,具 有乾隆時期青花瓷製作的顯著特點,確實是一件做工上乘的精品。 參閱: 《中國陶瓷全集·明(上)》P43,No.15。

參閱:《中國陶瓷全集·明(上)》 P43,No.15。



尺寸: D15cm H28cm 來源:關西藏家舊藏

粉青釉刻花壽耳葫蘆瓶 清雍正

220

粉青釉為南宋龍泉窯首創,宋官窯和以後的景德鎮窯均有成功作品。釉色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 和,達到類玉的效果,乃青釉中的最佳色調之一。粉青釉的釉層中含有大量小氣泡和未熔石英顆 粒,它們使進入釉層的光線發生強烈散射,從而在外觀上形成一種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樣的藝 術效果。 本拍品生產於清雍正年間,小圓口,頸中部略有鼓起,束肩,瓶腹再度鼓起,整體呈葫蘆狀,頸 兩側置雙貫耳,與瓶體連接處塑造成羊首樣,造型雋秀,特色明顯。通體及足內施粉青釉,釉色 幽青雅緻,淡泊清麗,釉質則顯瑩潤剔透,光滑柔順,別有風味。瓶表面浮現花卉百草的紋樣, 環環相連繁茂不衰,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瓶底書“大清雍正年製”之篆書款。 此葫蘆瓶器形優雅,著釉柔潤,質感似玉,繼承南宋瓷窯的傳統技藝,又有清代製瓷的工藝支 持,秀拔卓越,氣韻非凡,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一件佳作。



尺寸: H30cm 詩文:偶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庚雪霜姿,

花影忽生知月到,竹梢微響覺風來。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青釉粉彩雙清詩文六角瓶 清乾隆

221

青釉是中國瓷器中傳統的顏色釉,亦稱青瓷釉。古人有言:“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 皆以青括之”,即是說青、藍、綠全都統稱為青。青色與碧玉相若,顯得穩重而高雅,以 資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斑斕而著稱於世。 此拍品開口呈六角龜甲形,侈口外撇,束頸,肩高腹長,圈足,既有棱角分明,又有弧線優 美,令整體顯得俊朗挺拔、清新脫俗。通體施青釉,釉質細膩光滑,色澤青白交融,盡顯恬 淡靜謐、高潔素雅的氣質。足底邊緣無釉,露瓷胎,底部中心書“大清乾隆年製”之款。 瓶腹的兩面以粉彩繪出不同的圖案。其中一側為奇石俊梅,只見梅枝從石縫中探出,挺拔 俊秀,枝上點綴著待放的花苞,尚顯青澀,但也有幾株耐不住性子的花朵已然綻放,白 中帶紅,雅興十足,畫旁題有“偶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痩雪霜姿”,乃是出自宋代詞人 蘇軾所作之詞,正面描述紅梅的美姿豐神,既有色如桃杏、鮮艷嬌麗的一面,也具斗雪凌 霜、孤傲痩勁的本性。另一側描繪亂石叢中幾株竹枝迎風而立,堅韌不倒,青蔥的竹葉搖 曳舞動,仿佛能從中聽聞到風聲,旁題詩句為宋末詩人真山民的作品,遣詞造句的畫面感 極強,令人好似身臨其境。 此六角瓶器形雋秀,施釉淡雅,粉彩作圖精巧細緻,落筆頗具神韻,配合主題的詩詞更是 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風雅之極,無疑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佳品。

花影忽生知月到  竹 梢 微 响 觉 风 来


古 瓷 尚 青  凡 綠 也  藍 也  皆 以 青 括 之 偶 作 小 紅 桃 杏 色  尚 餘 孤 痩 雪 霜 姿


尺 寸 : W 2 0 c m連 座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

備註:原配紫檀座 木盒

來源:京都藏家舊藏

H28cm

仿官釉陽刻獸面紋方尊 清雍正

222

清代的仿官釉是當時景德鎮御窯廠大量生產的仿古釉色之一,其中雍正時期的仿官釉被稱 作“鐵骨大觀釉”,有粉青、天青、灰白等色,釉面或有開片或無開片。雍正仿官釉造型 繁多,釉質直逼宋窯瓷器,呈現出較高的仿製水平。 此拍品呈長方形開口,短頸內收,中腹鼓起,方圈足外撇,足內有“大清雍正年製”書 款。兩側置獸頭貫耳,方形的口足和鼓腹的圓潤曲線形成鮮明對比,卻又完美融合為一, 兼具硬朗與優雅的氣質。通體及足內施仿官釉,釉色灰白,開冰裂紋,形成淡泊雅緻、玉 潔諧和的整體氛圍,只是注視著仿佛就會拋去一切雜念。雙貫耳之間飾有獸面紋,顯得勇 猛果敢、氣勢逼人,但也不失沉靜,僅僅無聲地望向前方,其四溢的威嚴令人不寒而慄, 可謂動靜結合的完美體現。 此品原配紫檀底座,上有卷草鏤空雕花,紋樣刻畫得流動自如,具韻律感,卻不會喧賓奪 主,恰到好處地襯托出方尊本體。 明清均燒造過仿宋官窯瓷器,其中有一些仿技高超並且不署年款的作品,常常使人難辨真 假,而其中水平最高的便是雍正的仿官釉,甚至連乾隆帝都曾將一些雍正仿官釉當作宋時 之品,更是說明了其工藝之精湛。如此一件經典的雍正年間仿官釉之作,相信無疑是值得 收藏的絕佳對象。 參閱: 《中國陶瓷全集·清(上)》P149,No.152

參閱: 《中國陶瓷全集·清(上)》 P149,No.152





尺寸: D17cm

竹黃福壽八寶紋圓盒 清乾隆

223

竹黃作為一種獨立的竹雕刻藝術,創始于清初,至乾隆時已較流行,在清乾隆時期達到高峰,現故 宮博物院就珍藏著不少乾隆時期的竹黃器,有的已成為國寶級的文物。如“海棠式貼黃竹雕盤”, 和“貼黃竹雕提梁卣”,是傳世竹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竹黃的技法,主要表現在陰文淺刻上,以突現紋樣的裝飾性。它的地紋,以光地為主,就是鏟平磨 光,以顯示出竹肌的剔透。另外,也有幾何紋地,常見雷紋、鱗紋、錦紋等。從竹黃的表現技法來 看,雖說它有別于傳統,但也源于傳統,特別是受到清前期吳之璠的“薄地陽文”的影響,在它的 表現手法中,也有“留青竹雕”的元素。除竹雕刻工藝外,竹黃在一定程度上較多地汲取了雕漆即 “剔紅”工藝的養料,有著精鏤細琢的美感。藝人還將幼竹培植成奇特的形態進行加工這種人工美 與自然美的結合,將竹黃工藝推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使它成為彌足珍貴的藝術品。 本件拍品徑寬17cm,通體器形圓潤,盒蓋中雙魚,寶蓋等八寶吉祥紋線條流暢,構圖高雅,盒蓋外 圈萬壽紋和中心八寶紋呼應,呈一片祥寧景象。整體工藝細緻密膩,做工精湛,經年歲月包漿潤澤 柔和,是竹黃巔峰期乾隆時代的一件可遇不可求的逸品。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 故宮博物院藏“文竹雕春字四字盒”

參閱:《故宮博物院 藏文物珍品全集·竹 木牙角雕刻》 故宮博物院藏“文竹 雕春字四字盒”


竹黄佳器  帝王挚爱     竹黃作為一種獨立的竹雕刻藝術,創始于清初,至乾隆時已較流行,在清乾隆時期達到高峰,現故宮博物院就珍 藏著不少乾隆時期的竹黃器,有的已成為國寶級的文物。如“海棠式貼黃竹雕盤”,和“貼黃竹雕提梁卣”,是傳世 竹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尺寸: L18cm W14cm H24cm 款識:乾隆年製

竹黃蟬紋鼎式爐 清乾隆

224

竹黃工藝就是將竹子內層的淺黃色內皮經水煮、晾乾、壓平等工序,再貼到各式器物的胎上,其 色澤光潤,類似象牙,稱“文竹”、“貼黃”、“翻黃”等。這種工藝始創於明末,在清代時頗 為盛行,成為皇家所青睞的上貢之品。 此拍品呈鼎式方爐造型,方口平整,頸部內收,頸兩側置朝冠耳,意喻加官進爵、步步高升,溜 肩鼓腹,腹底立四足,整體氣質硬朗大方,雋秀挺拔。通體在木胎上貼竹黃,表面淺刻各式紋 樣,頸部為獸面龍紋,尊貴霸氣,肩部飾獸面祥雲,神秘吉祥,腹部與足邊圍繞蟬紋,象征潔 淨,亦有輪迴重生之意。這些紋飾皆為古代青銅器上常見的式樣,體現出清乾隆時期崇尚古風、 力推仿古製品的風潮。爐底刻“乾隆年製”之款。 爐頂配紫檀木蓋,蓋鈕呈貔貅狀。貔貅是傳說中的神獸,肩生羽翼,頭出兩角,吞萬物而不瀉,納 食四方只進不出,成為人們心目中能夠招財進寶的祥獸,又具有辟邪驅穢的神奇法力,祥瑞無比。 此鼎式爐形制落落大方,紋飾古樸典雅,寓意極佳,竹子高雅脫俗的象征意義又頗受文人騷客們 的歡迎,盡顯清代竹黃工藝製作的水準之高。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P84,No.77 故宮博物院藏“文竹蟬紋方爐”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 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P84, No.77



尺寸: H38cm

象牙編製漁蔞 清乾隆

225

到了清中期,這種技術的運用已經爐火純青,尤其是廣東的牙雕匠人的做工獨具特色,工藝水平遠遠 超過其他地方,成為全國之冠。廣州匠人紛紛被召入宮內專職為清宮製造稀有的牙作品,供清宮使 用,當時由廣州工匠所製的五張象牙編涼席被作為貢品進貢至宮內,由於其編織方式非常複雜,工藝 難度極高,且造價昂貴,就連當時的皇帝也不得不以躬行勤儉為令,傳旨“禁廣東象牙席,禁民間購 用”,使得同類物品逐漸減少,留存至今的更是難得一見,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相比於當年進貢清宮的象牙涼席,呈現立體狀的這件象牙編織的魚簍還需要固定成型,工藝的複雜程 度更勝一籌,存世的數量極其稀少。以材料珍稀的象牙製成漁家常用的竹編魚簍,可謂降貴紆尊,在 樸素典雅中內含尊貴高上,達到一種寂寥幽靜又不失華美的效果,本體的做工則並不遜色於高貴的材 質,牙絲織片輕盈工整,紋理細密均勻,攀於簍身上的蝦蟹牙雕造型生動活潑、玩味十足,寓意也是 極其祥瑞,不愧為清代牙雕乃至象牙編織工藝的集大成者,實物能夠現世實在是難能可貴。 故宮博物院藏“象牙編涼席”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P249,No.200 故宮博物院藏“象牙絲編織玉堂富貴圖宮扇”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P227,No.185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 珍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 P249,No.200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象牙 絲編織玉堂富貴圖宮扇”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 集·竹木牙角雕刻》P227, No.185


牙作极品  天工巧思   牙作和竹雕、角雕一併是中國的精粹傳統工藝,清王朝的宮廷造辦處內已經設有牙作的特設門類。乾隆期牙作已 達到登峰造極的頂點。把象牙劈成細絲編織成器的技術是當時創出的特殊工藝。象牙質堅且脆,要將其拉成細絲編成 器物,就首先要把象牙經過特殊方法處理,屬於最高等級的特殊工藝。


尺寸: H35cm 備註:原配茜牙紅木座

來源:東京美術俱樂部 年拍品 2008

牙雕嵌百寶富貴吉象

226

清中期時,牙角雕刻工藝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尤其是象牙雕刻品大量出現,促進了牙雕工藝的飛 速發展。清代牙雕藝術的特點有:追求繪畫效果,甚至直接雕刻繪畫作品;運用高浮雕技術,追求立 體效果;鏤雕技藝精湛,超越歷史水平;工藝精巧,玲瓏剔透;立體形象的塑造,追求傳神的效果; 象牙編織工藝,工巧細膩。在牙雕作品的基礎上,人們又加入了各種材料的鑲嵌,做出了一件件牙雕 百寶嵌製品,式樣變化多端,刻畫細膩豐富,反映出宮廷百寶嵌的基本特色。 此拍品整體均以象牙雕琢,輔以瑪瑙、松石、珊瑚、壽山石等各色寶石,塑造出富貴吉象(祥)之 貌。象體所用牙質白皙潔淨,象鼻自然垂下,雙耳狀若蒲扇,四肢粗壯如柱,整體顯得厚實而穩重, 皮膚表面的刻畫則是紋路清晰細緻,令其栩栩如生。象首、象頸、象背上飾三朵蓮花,分別表現出 尚未開出的花蕾、含苞欲放的花朵、盡情綻放的蓮臺,代表時間的變化,寄寓“一花一菩提,剎那即永 恆”的佛法思想。象全身從頭到尾皆披瓔珞寶石,形制華麗秀美,色澤五彩繽紛、絢麗多姿,把素白的 象身裝飾得光彩照人。象背披鞍,鞍邊圍繞富貴回紋,穗帶下垂,中心則滿嵌百寶,做成茂密枝葉間百 花齊放的盛大效果,玲瓏剔透、華美異常。象足踏在紫檀木製的底座上,堅硬穩固的木座邊緣分飾回紋 如意紋,更有松石所製的卷草邊欄相配,精巧而不喧賓奪主,完美襯托出吉象本體的高貴雅緻。 大象諧音“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著吉祥的含義,象征力量與好運,可保平安、如意,而其 善用鼻子戲水的特性,又被賦予了吸彩、招財的寓意,其體型如山的外表,則體現增加靠山、加持運 勢的內涵。 這件牙雕擺件採用圓雕技法,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大象的形象形象生動,線條紋路則被鋒利的運刀 刻畫得流暢柔順。裝飾於牙雕表面的百寶嵌工藝精美細緻、華而不俗,為本身淡泊素雅的象牙製品增 添了別樣的風味。如此一件完美結合了精工牙雕與百寶嵌工藝的作品,確實是難得一見的逸品。



尺 寸 : W 9 . 5 c m H 9 c m重 款識:胡星岳作

犀角雕螭龍獸面觥 明

227

151g

犀角是名贵的药材,也是雕刻工艺材料中的极品,中国古代历代能工巧匠借此创造出中国独有的 犀角雕刻工艺。明清時期,由於工藝美術突飛猛進的發函,雕刻工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精湛 的雕刻藝術擴展到犀角材質中來,如此,形狀眾多、花樣各異的犀角杯就脫穎而出,聞名於世。 由於犀角得之不易,受到歷代政府的控制,其製成的飾物也成了等級尊卑的標誌。明洪武二十一 年成書的《格古要論》把犀角列入珍寶類中,可見對其有多麼珍視。《明史·輿服誌》載:“其 帶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銀花、四品素金……”,即二品的官員方能佩戴犀角刻花的官帶, 顯示出犀角的高貴地位。 此拍品製成觥狀,所謂觥,即是中國古代的盛酒器具,多見於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體現憶舊懷古 之情懷。觥呈敞口,從口部俯視則為卵形,曲線流暢,口沿飾回紋,環環相扣富貴不斷,一側光 滑成流,另一側雕有倒蝠,意喻“福到”,蝠身下連玉帶狀提把,把面上有一螭龍遊走,形態活 潑,奮力向上勢作升騰,象征前途順暢、大業有成。觥體表面鐫刻一圈夔龍紋,又是商周青銅器 的經典紋樣,凸顯古樸典雅、莊重肅穆的氛圍。正面設一鋪首,形為獸首銜環,面容刻畫精微細 緻,怒目圓瞪,震懾一切兇邪污物,有著鎮守驅邪的強大功效。圓潤飽滿的腹下現出高圈足,足 沿外撇,側邊的蕉葉紋飾與腹底的蓮瓣相得益彰,帶來一種輕盈的躍動感。足內底部有“胡星岳 作”四字篆書款。 這件作品採用現在已經非常稀有的亞洲犀的犀角施展雕工,深褐色的觥體色調莊重,古色古香, 仿古的造型和紋樣也是精巧細緻,典雅淳樸,體現出對古代文化無比的嚮往和推崇,亦展現治犀 名家的精湛手藝和無上的品味,無疑是一件難能可貴的角雕精品。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P152,No.134 故宮博物院藏“犀角雕蟠螭紋耳流口杯”與本品類似。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 珍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 P152,No.134 故宮博物院藏“犀角雕蟠螭紋 耳流口杯”與本品類似。


星岳琢螭  兜觥珍稀     此作品為雕犀名家胡星岳之作,胡星岳是明末清初的刻犀角名家,傳世作品極其稀少,甚為珍貴。他以刀代筆, 刀法細膩流暢,於古樸中見精巧,雕刻出的犀角杯造型端莊渾樸,紋飾簡潔,韻致濃厚,此觥的夔龍紋、仿古風格也 正是其成名的做工製法。




上下册 (

尺寸: L17.5cm W12cm 備註:紫檀面板 原裝舊盒

劉墉公敬書禦製如意詩 清

228

御製詩即帝王所作的詩句。作為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乾隆在一生中所作 的詩篇多達四萬多首,古今中外,論詩作數量之多,無人能望其項背。 此御製詩分上下兩冊,其中題有乾隆御製詩,皆為劉墉手筆,落筆用墨厚重,體豐骨勁,婚後敦 實,別具面目。上好的用紙有紫檀木製的封面封底前後相襯,上書“御製如意詩上(下)冊”數 字。堅硬的木質在起到保護詩帖的作用外,也以其深沉的色調帶來了一種古拙樸實的氛圍。外配 套盒上記“劉文清公御製如意詩真跡”。 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勛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是為 劉墉自己走上仕途所具備的深厚的家族淵源。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 最高時做到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 家,為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四大書法家之一。清朝徐珂稱讚其道:“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 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匯歷代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 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廟莫測。”劉墉善學前賢而又富有 創造性,師古而不拘泥,其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婚後敦實,別具面目,尤其擅長小 楷,後人贊其不僅有鐘繇、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緻。劉墉兼工文翰, 撥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

)


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勛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是為劉墉 自己走上仕途所具備的深厚的家族淵源。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最高時做到體 仁閣大學士,成為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為帖學之集大成者, 被譽為四大書法家之一。清朝徐珂稱讚其道:“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 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匯歷代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 臺閣,體格屢變,神廟莫測。”劉墉善學前賢而又富有創造性,師古而不拘泥,其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 體豐骨勁,婚後敦實,別具面目,尤其擅長小楷,後人贊其不僅有鐘繇、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的法度,還 深得魏晉小楷風緻。劉墉兼工文翰,撥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


扇背面乾隆帝御製詩:阮元,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老臣,大學士,在經史、數學、天 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造詣。     扇背面陸遊詩句:嵇璜,清代大學士、水利專家,書法也享有盛名,被譽“精小楷,能於 胡麻上作書”,從而得到賞識。


桃園野宴圖:愛新覺羅·弘旿,康熙末子胤秘的次子,他身為皇族,能詩,工書、畫,以 三絕稱,被譽“山水得董、黃之妙諦”,可謂大家。     雪景綬鳥圖:汪承霈,清乾隆時期的大臣,善詩古文詞,能書,工畫山水、人物及花卉, 兼長揩畫,以其才情受到皇帝的嘉許。


尺寸: L38cm

御賞龢風雙箑 清

229

本拍品為一對御製折扇,乃清宮御賞之物。扇骨採用硬木製成,扇面則為設色紙本,雙折扇均置於 木質硬盒當中,盒面以銀線勾勒出一對騰雲蛟龍,立顯尊貴,雙龍之間用填金六字題出“御賞龢風 雙箑”,顯示其宮廷御賞之非凡出身。扇分兩面,正面皆繪彩畫,背面與扇骨處題詩句。 一柄繪雪景綬鳥圖,只見漫漫雪原之間一株梅木傲然挺立,層層白雪壓在枝頭,卻無法阻止翠葉爭 相生長與紅白相間的梅花絢爛綻放。兩隻綬鳥分立枝頭木旁,羽冠帶尾,氣質高貴,張嘴啼鳴,清 音如玉。此畫畫風細巧,設色明亮,梅之堅強與綬鳥之高潔在圖中完美融為一體,超凡脫俗的筆觸 所勾勒出的流暢線條將整幅圖的意境升華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畫邊有款“臣汪承霈恭繪”,名後 鈐印。 扇背面紙本題有宋代詩人陸遊所作的二十八首詩句,句句在清新細膩的用詞之間內含豪放大氣的底 蘊,俱為佳作。詩後有落款鈐印,為“臣嵇璜敬書”。 扇骨上另題陸遊的又一首名作《溪園》,字字璣珠,揮灑自如,落款“中書 臣錢大昕敬書”。 另一柄扇正面繪出桃園野宴圖,與前一柄不同,此圖表現的是春暖花開時生機盎然的景象。但見漫 天柳絮飄飄,遍地野花盛開,而在這一片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三位高士正在以清泉淘米洗蔬,身旁 的几案上擺滿瓜桃百果、清茶器皿,應是將要舉辦一場園中野宴,風雅至極。此畫下筆有神,花草 樹木枝繁葉茂,人物面部表情生動,衣著寫實,落款“臣弘旿敬臨”。 背面扇紙題乾隆帝御製詩二十八首,作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先後所作的詩句達 到四萬多首,其數量之多,放眼古今中外無人能望其項背。題詩者落款“臣阮元敬書”。 扇骨上再次採用宋人陸遊的佳作《泛舟至東村》,遣詞造句自然大方,畫面感十足,落款“修撰臣 畢沅”。 這件作品無論是繪畫精美、詩作風雅、書法虬勁,均為上上之選,且皆出自名家之手,成為眾位文 人雅士施展才華的一個共同的平台,堪稱無上精品。

扇骨篆刻: 錢大昕,清代史學家、漢學家,十八世紀中國最為淵博和專精的學術大師, 享譽海內,被公推為一代儒宗。扇骨陸遊詩句《溪園》

畢沅,清代官員、學者,號靈巖山人,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 續司馬光書而成《續資治通鑒》。 扇骨陸遊詩句《泛舟至東村》



Mr.David Kid收 d 藏,曾經陳列於京都寓所

絹本貼花是布藝工藝中的一種,最早的布藝貼花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貼製而成的裝飾品。到 了唐代,這種貼花的做工成為了一門獨特的手工藝,謂之『貼絹』、『堆綾』,原是在民間流傳,逐步發展呈獨具魅力的手工藝品。元明以 來,北京成為絹本貼花的製作中心,技術最成熟的時期則是清代。清代的北京藝人製作的布貼藝術作品吉祥如意曾在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 獎,被視作國粹。絹本貼花中又有布雕技術,堪稱中國民間工藝之一絕,居民間工藝十大絕技之首,集雕刻、剪紙等工藝於一身。 本圖選料講究,經手工精貼而成,深藍地上構圖巧妙,工藝細膩,錦雞的羽毛層次分明,整體造型栩栩如生,牡丹用色典雅,與綠葉交疊相 映,富有立體感,確實是一件誕生於絹本貼花工藝最成熟期的無上精品。 尺寸: 119×51cm 來源:美籍旅日收藏家

絹本貼畫 牡丹錦雞圖掛屏 清中期

230


尺寸:

絹本

40×59cm

來源:美籍旅日收藏家 Mr.David Kidd 收藏,曾經陳列於京都寓所

姚文瀚恭繪鑒寶圖 清 十八世紀

231

姚文瀚(公元十八世紀):清宮十大畫家。號濯亭,順天人,生卒年不詳。乾隆時供奉內 廷,工道釋、人物、山水、界畫。傳世作品有《四序圖》卷。 《石渠寶笈》著錄其曾作《仿清明上河圖》卷,文瀚於群工角藝之時,胸具別裁,畫成縮 本,乾隆喜而題詩並注:“此卷較擇端原本尺幅縱橫倍減,而臨摹畢肖,人物益小,尤見 精能。”嘗畫《梧陰清暇圖》軸、《春朝嬰戲圖》軸、《觀音像》軸、《文殊像》軸等。 乾隆十七年嘗作《仿宋人文會圖》卷,二十六年作《紫光閣錫宴圖》卷。 此圖構思巧妙,意境幽曲,刻畫細膩,形象生動,筆墨工整,設色典雅。人物曲盡其態, 形神兼備,大有帝王鑒寶之風範。 款署“臣姚文瀚恭繪”,實為宮廷畫佳作。



吉祥百寶

福壽常春


尺寸: D40cm 來源:日本藏家八十年代購於倫敦

掐絲琺瑯雙龍寶盒春字盒 清乾隆

232

掐絲琺瑯一般是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料後再經焙燒、研 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清初時宮廷內設琺瑯作,專門研發琺瑯器。到了乾隆朝時,掐絲琺瑯 的工藝全面興盛,達到巔峰,形成了內府造辦處、廣州、揚州、蘇州等幾個工藝中心。乾隆時期 生產的琺瑯器被應用於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造型式樣繁多,圖案花紋富於變化,各種宗教相關 的紋樣也被點綴到各類器具之上。 此拍品呈鼓形,平蓋面,腹部外僱,子母口扣合,圈足,盡顯厚重飽滿、渾圓大氣之感。盒蓋開 光中心以掐絲勾勒出“春”字楷書體,其中施深藍色琺瑯釉,又有金絲構成朵朵祥雲。“春”字 中心施開光壽星圖,只見其端坐於蒼松樹下,手持壽桃,左右分別伴以鶴鹿,意喻鶴鹿同春、長 生不老。“春”字兩旁各有一銅鎏金浮雕蛟龍騰雲駕霧,還有兩隻金錢蝙蝠相約而至,象征神龍 賀春、福祿雙至。下方可見一碩大的百寶盆,盆體飾花卉卷草,昭示幸運喜慶,盆內滿盛吉祥百 寶,璀璨奪目,光芒萬丈,甚至形成一道火焰光背,表現出百寶的珍貴和絢麗。開光外側從內到 外分別飾三道卍字、金蝠、萬佛紋樣的環圈,在寄寓了對幸福的追求之外,也展現了對佛法的崇 敬與仰慕。蓋肩處在一片花卉紋地之間施四處開光,其間皆為雲中游龍,尊貴霸氣,豪放自在。 四處開光的間隔之中又有銅鎏金的浮雕紋飾,分別為吉祥八寶中的蓮花、寶瓶、雙魚、白蓋,象 征出世超凡、福智圓滿、自在永生、遍覆凈業。 扣合處的卍字紋邊下的圖案與蓋肩相輔相成,首先是吉祥八寶的另四寶,法輪、寶傘、盤長、法 螺,彰顯萬世不息、曲覆眾生、一切通明、妙音吉祥,再則是開光內呈現的“五福捧壽”,五隻金 蝠環繞在如意周圍,遨遊於祥雲之間,意指多福多壽、福壽無疆。足邊上方再繞一圈蓮瓣紋樣, 象征佛光普照三千世界,救度眾生,起到點睛之效。盒底部施天藍色琺瑯釉,以金絲勾勒、並以 各色釉料搭配繪出的西番蓮紋充滿異域的色彩,具有富貴祥瑞的極佳寓意。 此盒造型穩重大方,施釉濃郁細膩,各式圖案的著色純正考究,紋飾繁縟複雜,精美絕倫,既有 豪放大氣的金龍盤繞,也有典雅華貴的花草蔓延,變幻莫測,可想應是宮廷御用之器,御用匠人 的精湛手藝在此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施展空間,點綴於各處的佛教元素則體現出對佛法的嚮往與尊 崇,全都是為“春壽”的主題所做出的種種鋪墊,愈發凸顯雍容尊高,無疑是一件難得一見的極 品。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P88,No.61 故宮博物院藏“剔彩春壽圖寶盒”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 系·清代漆器》P88,No.61 故宮博物院藏“剔彩春壽圖寶盒”


尺寸: L18cm H14cm

掐絲珐琅嵌寶胡人抬爐 清十八世紀

233

乾隆時期,掐絲琺瑯工藝全面興盛,達到頂峰,形成了內府造辦處、廣州、揚州、蘇州等幾個工藝中 心。此時的琺瑯器種類豐富,製作精巧,變化多端而實用性強,紋飾的運用也愈發靈活,展示出了當 時琺瑯燒造的最高水平。 十七至十八世紀,清朝與邊境民族進行了曠日長久的戰事,在乾隆朝時終於平息叛亂,穩固了對西北 邊疆的統治,促進了中原與西域各民族之間的融合,確立了清朝在東亞乃至中亞的宗主國地位,帶來 了西域各國的臣服和朝貢,開創了自唐代之後的又一個空前盛世。伴隨著這一歷史進程而來的東西方 文化交流也體現在了這個時期的各種宮廷器物之上。 此拍品所表現的便是西域對中原的臣服和進貢的場景:兩名胡人力士相對而立,雙手緊緊抬起碩大的 銅爐。胡人深目高鼻,面寬耳大,頭戴氈帽,鬍鬚濃密,身著胡服,身長力大,將異族崇尚力量、不 拘小節的特性體現得淋漓盡致。人物整體為銅鎏金,胡服的部分為掐絲琺瑯工藝,施天藍色琺瑯釉, 上飾花卉枝葉紋,艷麗炫目,美輪美奐。兩人所抬之巨爐呈半球形,內膽顯深褐色,外施銅鎏金,渾 圓厚實,沉重感畢現無遺。爐體上又嵌有紅、白、藍、粉、綠等五彩寶石,在光線照射下閃閃發亮、 璀璨奪目,先不提爐內所盛之物,單單是此爐本身便為奇珍異寶,無愧於“進寶”之主題。 清代的琺瑯工藝被應用於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式樣繁多,圖案花紋富於變化。此品釉色典雅純正, 紋飾精巧細膩,造型別緻有趣,凸顯出古玩的一個“玩”字,收藏價值極高,確實是難得一見的一件 佳作。 參閱: 《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金銀玻璃珐琅器全集 5》P153,No.182

參閱:《中國美術分類全集— 中國金銀玻璃珐琅器全集 5》 P153,No.182


清廷盛世  万国来朝


尺寸: L37cm H40cm 來源:日本藏家九十年代購于美國東部

掐絲珐琅獸面觥 清中期

234

清代的銅胎掐絲琺瑯特別絢麗,景泰年間的製作工藝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故又稱“景泰藍”。 清乾隆時期琺瑯器出現了新的繁榮景象,其工藝已然聞名天下。該時期的琺瑯器品種豐富,製作 工藝精湛,在原料上採用了延展性能較強的純銅作材料,應用了新的制胎、掐絲技術,較之明代 的製品造型更顯勻實而變化多端,紋飾愈發靈活精巧。且因乾隆帝嗜古,古代青銅器的造型、紋 飾也被更多地運用到了琺瑯器的製作當中。 所謂“觥”,即古代漢族的盛酒器具,流行於商周時期,多為鳥獸造形。此拍品為獸形之觥,蓋 前部為獸頭,頭上有耳、目、鼻、角,背部有出戟;蓋後部則有另一獸頭,耳、目、鼻亦俱全。 器身呈鼎狀,四角及中心部皆有出戟,彰顯出一種硬朗尊貴之意。器身後部有把手,其上呈現出 第三個獸頭造型,如此三獸合一之作頗為少見。獸耳、獸目、獸鼻、獸角、出戟、蓋邊、鼎緣皆 施以銅鎏金之工藝,在一派古樸硬朗的風格之中又融入了雍容華美的色彩。 此觥通體施以天藍色琺瑯釉,上飾掐絲寶藍朱雀紋。《風俗通義校注》中有云:“南方朱雀,為 樂之本也,五分其身,以三為上,以二為下,三天兩地之義也。上廣下狹,尊卑之象也”,內含 天地尊卑,磅礴大氣。蓋前後獸面亦施有牙狀釉紋,愈發顯得形象生動,雖為幻獸,但卻栩栩如 生,令整體更上了一個層次。 清中期的琺瑯工藝被應用於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式樣繁多,圖案花紋富於變化,而作為該時期 的仿古之作,此器造型莊重古樸,釉色純正典雅,紋飾細膩縝密,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參閱: DROUOT 巴黎2006年11月拍品


參閱:DROUOT 巴黎2006年11月拍品


尺寸: H23.5cm 款識:『乾隆年製』

掐絲珐琅海晏河清燭台一對 清乾隆

235

此燭臺於銅胎上施掐絲琺瑯工藝,底座呈現圓盤造型,盤底分立三個如意形扁足,盤內有龜蛇相 繞,形成古代傳說中的靈獸玄武,象征長壽和不死,並能導引行氣。玄武背上立一海燕,展翅欲 翔,頭頂則豎起燭扦,穿起圓形燭臺。通體施各色琺瑯釉,盤內壁的藍、白色海水江崖紋,龜背 的藍色,蛇身的紅色,鳥羽的白色,以及穿插於盤邊臺緣的藍綠色釉,組成了一個五彩繽紛而又 清新爽朗的奇妙世界,美不勝收。 唐代文人鄭錫賦道:“河清海晏,時和雖豐”,此燭臺的造型和紋飾正呈現出如此一個天下太平 的盛世之景,在精美細緻的器形之中體現出豪放的氣魄,可想應是當年宮廷的御用之物,可遇而 不可求。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金屬胎琺瑯器》P159,No.151 故宮博物院藏“掐絲琺瑯海晏河清燭臺”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金 屬胎琺瑯器》P159,No.151 故宮博物院藏“掐絲琺瑯海晏河清燭臺”


太平盛世  海清河晏


尺寸: H30.5cm 來源:原關西藏家舊藏

銅鎏金貼玳瑁鏤空宮燈一對 清乾隆

236

此拍品成對,均為銅胎通體施鎏金的工藝。方形委角開口,口中以祥雲鏤雕封頂,只露出四個圓 孔,象征萬事大吉通順。頸內束,四面各有五處開光,內飾花卉卷草,並有玳瑁貼邊相綴。豐肩 之下曲腹漸斂,與頸部同樣都置有開光內花卉卷草,只是寬邊處的玳瑁貼邊內換為鎏金絲網,玲 瓏精巧,窄邊處則各置一獸首,威武霸氣。腹下部分有兩道明顯的彎折,搭配方形足,凸顯硬朗 大氣、俊俏挺拔的特征。燈底配底座,座臺上設一小小的蓮臺狀燭臺,座側及方角處俱貼玳瑁, 表面以描金繪製八種各不相同的花葉竹草,風雅別緻。 這對宮燈造型經典大方,銅鎏金的各種雕花鏤刻精工細造,富麗堂皇、璀璨玲瓏,盡顯宮廷御造 的華麗。玳瑁貼片瑩潤晶透,色澤於深沉中帶華貴,突出雍容典雅,僅略有小施卻極為引人注 目,成為無可爭議的主角。

參閱:德國那高2005年6 月6日拍品



尺寸: D28cm H37cm

銅鏨花鎏金如意耳三獸足薰爐 清中期

237

鏨花工藝在民間是一門古老的工藝技術,製作各種金屬工藝離不開它,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其每一鏨 刀都能表現出不同質感的花紋,在金屬表面展現出比在紙上還要多的內容技巧。這種工藝是用錘子擊 打形狀各異的鏨刀,在飾品表面形成凹凸不一、深淺有致、或光或毛的線條及紋樣,用鏨、戧等方法 雕刻圖案花紋,富有藝術感染力,需要非常精細準確的刀法。 此拍品圓形敞口,頸部內收,豐肩鼓腹,腹底由三隻獸形足撐起,整體器形呈現經典香爐造型,圓潤 飽滿,莊重大氣。頸兩側置一對如意耳,每支如意表面均遍佈卷草紋樣,繁複華麗,生機勃勃,上方 和兩側棲息著三隻蝙蝠,意指福與天齊,是為祥瑞之兆。口邊至頸部分別圍繞回紋、仰蓮紋和夔龍 紋,在寄託了對富貴與幸福的美好願望外,也抒發了懷古之情,更表現出對佛法的尊崇。經過肩部的 兩段蓮瓣紋和如意紋之後,可以看到綴滿爐腹的西番蓮卷草紋,花瓣枝葉錯落有致,顯得雍容富麗。 獸形足的獸首刻畫栩栩如生,威猛無比,一股豪放的霸氣撲面而來,獸口所銜的立足線條流暢,安定 而穩固。 爐頂配有一蓋,與爐口為子母口扣合,呈三段式層層迭起。古樸典雅的夔紋,活潑韻動的鏤空卷草, 玉潔純淨的蓮瓣,在這三層精美纖細的紋樣襯托下,蓋頂的卵狀頂珠如同眾星捧月,一覽眾山小,而 頂珠上的長鬚雲龍雕紋盡顯尊貴,君臨天下,愈發增添了器物的品味。 薰爐通體施銅鎏金工藝,以鏨花手法製作,通過陽鏨、陰鏨、平鏨、鏤空、戧等多種形式,把器體原 有的單一色調體現出多層次的藝術效果,使其暗與亮的對比強烈鮮明,進一步增加了器物的藝術魅 力,可謂清代鏨花鎏金工藝的經典傑作。



尺寸: W24cm H35cm

紫檀鑲金象耳扁瓶 清十八世紀

238

中國人自古便酷愛紫檀木,而宮廷對紫檀的使用則始於唐代。由於紫檀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 材,且大料極難得到,木質又堅硬、緻密,適於雕刻各種精美紋樣,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尤其 是那深沉的色調,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被視為木中極品,有“一吋紫檀一吋金”的說法。 此拍品圓形口,直立圓扁腹,微微鼓起,方圈足外撇,頸兩側各置一象首貫耳。瓶主體由紫檀木雕刻 而成,瓶腹圓環處施夔龍紋,線條有棱有角,張力十足,具有一種古拙的美感,是古代青銅器上常見 的紋樣之一,此處則在紫檀上層層細琢,古樸之風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展現。圓環中心有鑲金,上書 梵文,在訴說著其宗教意味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種異國的情調。腹邊亦鑲金,施拐子紋和花卉百草紋, 皆有吉祥如意之寄託。瓶頸、圈足與瓶腹相連處之鑲金做成如意牡丹紋樣,彰顯富貴大氣。象首貫耳 的造型在寫實中添入藝術加工的成分,紋理清晰,線條流暢,“象”諧音“祥”,亦為力量的象征, 為整個扁瓶的塑造書上了點睛之筆。 此作品為十八世紀所作,是清中期工藝水平的最高體現。由於當時的皇帝喜好古物,各種仿古器具被 精工細造出來,藝術價值極高。此瓶在色澤深沉的紫檀木上精雕自古相傳的夔龍紋,另作品本身的古 樸氣質愈發凸顯,但為了不讓其顯得過於沉寂,又在邊角各處包上鑲金,平添尊貴華美的色彩,在動 靜之間找到了最完美的平衡點。 參閱:宮廷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係之宮廷文物珍寶

參閱:宮廷博物院藏 文物珍品大係之宮廷 文物珍寶



尺寸: H9cm 款識:四方寧靜

臣陶澍 道光十七年仲冬

御賜邊款     備註:紅木原配盒

來源:東京書道家藏

御賜水晶九螭紐方章 清道光

239

此拍品由水晶精雕製成,章紐有九條螭龍團團纏繞,身形矯健、姿態不一,奮勇向上之勢 象征前途順暢、大業有成,吉祥美好,展現出匠人精湛的雕工手藝。章側面淺刻“道光 十七年仲冬御賜 臣陶澍”之款,可見乃是出自清宮舊藏而賜予臣下之品。印面四方,刻 “四方寧靜”四字篆文,筆觸遒勁硬朗。《文子》曰:“非惔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 遠”,寧靜即指安寧。“四方寧靜”四字曾為雍正印文,內含祈求國泰民安、四海祥和的 心願。道光賜此章與陶澍,既是褒獎他在任中勤政恤民,也有勉勵其要再接再厲的意味。 水晶的硬度甚於一般玉石,雕刻做工的難度之大也就可想而知。在如此堅硬的水晶上,匠 人以犀利的刀工雕出九龍纏繞,整體顯得玲瓏剔透、精巧華麗,而印章所刻之字則反映出 皇帝對臣下的認可與期待,盡顯御賜品之珍貴,無論材質、做工還是內涵上都無可挑剔, 確實是一件難能可貴的珍品。

八方安夷 四方寧靜


陶澍(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雲,號雲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經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 重臣。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授庶起士,任翰林編修,後升禦史,曾先後調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 使和巡撫。道光十年(1830年),任兩江總督,後加太子少保,任內督辦海運,剔除鹽政積弊,興修水利,並設義倉 以救荒年。在任期間,陶澍恪盡職守,勤政恤民。陶澍任江蘇巡撫首倡海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中國近代地主階 級改革派所取得的最重要、最典型的成果。道光十五年(1835年),入覲,賜禦書“印心石屋”匾額。道光十九年 (1839年)六月,逝於兩江節署,時年62歲。晉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恤,諡號“文毅”。入祀賢良祠。並祝名宦 祠,於海州建專祠。


尺 寸 : H 5 c m重 款識:御賜 鈞衡篤祜 28g

御赐田黄吉羊纽章 清光绪

240

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之王”的尊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自 明清以來就被視為“印石之王”,數百年來極受藏家的至愛,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田 黃難求”。 此拍品由整塊田黃石精雕而成,章紐呈現一頭臥地吉羊。羊字通祥,自古便是祥瑞喜慶的象 征,在各種器物上都能見到“吉羊”的裝飾,此處的造型也不例外,寓意極佳。    章側面淺刻“御賜光緒十八年正月”之款,章底則鐫“御賜 鈞衡篤祜”六字。“鈞衡篤 祜”這四個字乃是李鴻章七十大壽時由光緒帝御筆所賜,以表彰他對大清的功績,現今在李鴻 章故里的牌坊上仍能看到此四字。“鈞衡”意為國家棟樑之重臣,“篤祜”則指厚福,即是說 能擁有這樣的重臣實乃國家之福分。    這枚紐章用料考究,形制簡約,吉羊的圓雕細緻精巧,御賜之款凸顯出其出身的尊貴,實 為不可多得的一件逸品。

印面

御賜 鈞衡篤祜


御賜 鈞衡篤祜


尺寸:白玉觀音 佛龕 H9cm

W21cm H23cm 備註:配有黑漆金蒔絵佛龕

來源:京都藏家藏

白玉送子觀音 清

241

此拍品通體用白玉製成,玉質純正瑩潤,色澤潔白無瑕。觀音面帶慈祥微笑,身披輕縷, 腳踏浪花翩然而來。左手握楊柳,右手倒持玉淨瓶,將瓶中甘露傾倒而出,救濟世間萬 民。菩薩身邊陪伴一小童,雙手擎荷葉,同樣是一幅安詳喜悅的表情。 送子觀音是民間所崇拜的菩薩,人們認為虔誠拜佛可以實現自己的心願,於是不能生育或 是祈求生男孩的百姓便會拜送子觀音,以求獲得子嗣。 此觀音像用料考究精緻,造型優美大方,氣質淡泊素雅,將送子觀音實現信者願望的慈悲 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不愧為中國古代製玉工藝的一件精品。

L25cm 備註:配有黑漆金蒔絵佛龕



尺寸: H28cm 備註:木箱

來源:東京藏家舊藏

白玉壽字雙鳳耳蓋瓶 清乾隆

242

此拍品長方形口,上置盝頂瓶蓋,頂上有一蓮花形鈕,大氣豪放中顯露清新優雅。頸部內收, 形成一道優美的曲線,兩側置雙鳳耳,造型細緻形象,正面則雕有“乾隆年製”之款。折肩, 曲腹,腹下驟然收束,以方形高足收尾,整體顯得挺拔俊俏,英氣十足。腹面呈現壽字雕紋, 周圍則遍佈夔紋裝飾,既突出了長命百歲、壽比南山的喜慶寓意,又表現出古樸典雅的高上氣 質。 這件白玉蓋瓶所選玉質晶瑩柔潤,色澤也是潔白素雅,淡泊清爽,經典大方的造型加上吉祥精 緻的紋飾,把清代玉製品推崇古風、講究文雅的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展現出當時製玉 工藝的高超水準,無疑是一件值得珍藏的逸品。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下)》P149,No.110



尺寸:連座 H27.5cm

白玉雕天體三連環擺件 清乾隆

243

此拍品正是清乾隆期的一件精工之作。主體部分的三連環為整料青白玉所製,將其平置便呈同心圓狀 的玉璧造型。外環上有海水江崖之雕紋,象征“地”;中環上為龍紋,即為皇權之意,象征“人”; 內環上刻畫著太陽和北斗七星,其間又有雲紋相連,象征“天”。此“天”“地”“人”各表位相, 互相之間又環環相繞,展開便成球形天體狀,是為中國古代“三才之道”學說的具象表現。三才的概 念語出《易傳》:“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 也”。這種學說早早就深入中華民族之心,貫穿於中國人的人倫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華民族樂 於與天地合一、與自然和諧的精神,對天地與自然持有極其虔誠的敬愛之心。 這件作品的製作難度很高。由於玉石的堅硬特性,在上面進行精密的雕刻便需有相當的工藝技術,更 何況是要將其環環串起,若沒有成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既有細節處的精巧纖細,又有整體造型的磅 礴大氣,設計大膽巧奪天工,匠人的手藝在此淋漓畢現,實在是一件難能可貴的藝術傑作。 參閱: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P203,No.118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天地人三連玉環”

參閱:《臺北國立故宮博 物院·神品至寶》P203, No.118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天地 人三連玉環”


天地人三連玉環     《易傳》:“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尺寸: L37cm H46cm

紫檀雲龍紋插屏 清

244

背面嵌螺鈿唐寅詩文:書堂夜寂留殘月,春院吟餘遺落花 此插屏以紫檀木雕成,邊框綴拐子紋,呈流雲狀,整體造型四方周正,細節處精雕細琢。屏心正面刻畫雲龍 紋:畫面下方波濤洶湧,浪花之中顯現的正是須彌神山,一條蛟龍騰雲駕霧於此升起,目圓口闊、張牙舞爪, 其特有的霸氣在此盡顯無遺,但盤起的龍身在朵朵祥雲之間若隱若現,由此也散發出一種難以言表的神秘感 來。 插屏背面題有唐寅詩句,曰:“書堂夜寂留殘月,春院吟餘遺落花”,題款為“正德七年壬申春日 唐寅題”, 均以螺鈿工藝繪於面上。唐寅是明中期的文人,在繪畫、書法、詩文等各方面都具有頗高的造詣,此處的詩句 作於正德七年,正值唐寅壯年居於桃花庵專心從事詩文書畫、創作達到頂峰的時期,吟句字字珠璣,表意風流 雅緻,畫面感極強,充分體現出了唐寅以才情取勝的行詩風格。 插屏的底座同樣由紫檀木所製,厚重穩定,座墩束腰上下雕有倒掛蝙蝠及卷草紋,意喻福佑將至,兩側支腳則 遍佈祥雲紋,盡顯尊貴祥瑞之感。 此拍品經典大方,紫檀木上的雕工運刀自如,線條流暢,插屏正面的雲龍雕紋層次感極強,帶來立體的視覺效 果,背面的唐寅題句則是文采斐然,行文造句出神入化,給人一種從表面到內心的全方位的享受,無疑是一件 難得一見的精品。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竹木牙角雕刻》P99,No.91 故宮博物院藏“紫檀木雕蘭亭圖插屏”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 系·竹木牙角雕刻》P99,No.91 故宮博物院藏“紫檀木雕蘭亭圖插屏”



尺寸: L32cm W19cm H24cm 備註:掐絲琺瑯包角 填琺瑯底座

紫檀龍鳳紋寶箱 清

245

此拍品一件宮廷文房擺設,分為上下兩個部分。首先是由紫檀木製成的木箱,呈長方體。箱蓋上 施雲龍紋樣的高浮雕工藝,只見漫天流動的祥雲之間飛龍在天,時隱時現的身姿透出一股強大的 張力和高貴的霸氣。箱四周雕有鳳紋,相較於龍的大氣更顯華麗,而龍上鳳下的設計可以說是乾 隆時期的一個特征。盒的八個邊角處包有掐絲琺瑯的如意頭包角,上有西番蓮紋的圖案。這種造 型優美的紋樣於明清時期從西方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工藝完美融合,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家具擺 設之上,成為中西文化合璧的一個典範。箱兩側的把手和搭扣也同樣是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設 計精巧實用大方,同時富貴華美的氣質也盡顯無遺。 整個作品的另一個部分是放置木箱用的底座,圈足周圍為銅鎏金填琺瑯的做工,施卷草紋及拐子 紋。拐子紋又稱拐子龍紋,意指龍頭,簡潔硬朗,而卷草紋則寄寓龍身,纖細柔和,如此兩種紋 樣相結合,達到一種剛柔並濟的效果。 此龍鳳紋寶箱用料考究,設計精巧,紫檀木本身的氣質古樸典雅超凡脫俗,而包角和搭扣上的掐 絲琺瑯,以及底座圈足上的銅鎏金填琺瑯,則給本品增添了精巧富貴的氛圍,完美做到實用與華 麗的結合,不愧為清代木雕技藝與掐絲工藝的集大成者。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P279,No.224 故宮博物院藏“紫檀百寶嵌雲螭紋拜匣”

參閱:《故宮博物院 藏文物珍品全集·竹 木牙角雕刻》P279, No.224 故宮博物院藏“紫檀 百寶嵌雲螭紋拜匣”



尺寸: W46cm H59cm 備註:紅木座

百寶嵌蒼松英雄圖插屏 清中期

246

百寶嵌工藝出現於明代,是在螺鈿鑲嵌工藝的基礎上,加入寶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 成的鑲嵌工藝。用百寶嵌成的圖案花紋會隨著照射光線角度的變化而發出各種各樣的光彩,主要 出現在中國古典家具以及工藝美術品上。清宮中的百寶嵌,除了造辦處製造的之外,許多作品由 蘇州、揚州、廣州等地方官吏進貢,部分作品由宮廷中畫樣,再交由地方承做。題材涉及內容頗 為廣泛,多是寓意吉祥長壽的圖案,充分展現出百寶嵌工藝的富麗豪華。 此插屏攢紅木框,落落大方,框中畫面則為藍地,上施綠松石、黑白玉、瑪瑙等材料,分別構成 蒼松、奇石、鷹熊的造型:蒼松峻立挺拔堅韌不屈,奇石嶙峋重疊不拘一格,雄鷹立於枝頭傲視天 下,巨熊回首仰天大氣穩重,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姿態樣貌,刻畫得生動形象活靈活現。尤其是用 玉色中的黑灰白來體現不同物品的巧色做法,順照玉材的形狀與顏色來加以表現,構思巧妙做工 細緻,製作手法自然展現,毫無造作之感。瑪瑙製的雄鷹與巨熊分別諧音“英”“雄”二字,點 出了本作的“英雄”主題,所謂“山川不改仗英雄,浩氣能排岱麓松”,一派指點天下的氣勢油 然而生。插屏背後有雲龍雕紋,龍頭以正面示人,威武霸氣,龍身龍爪則在雲霧之間或隱或現, 凸顯出神話生物所特有的神秘感,給作品整體平添風采。 插屏的底座亦為紅木所製,用料考究厚重扎實,正反兩面皆有游龍雕花,再加上兩側支腳上的四 條鏤空雕龍,瑾這一具底座便有數龍相繞,高貴吉祥之意已無需贅述。 此插屏設計大方風格別緻,嵌百寶的不同材質表現出多樣的造型,畫面充實寓意豪放,背面與底 座上的龍紋則又給整體帶來了一份尊貴霸氣,實為不可多得的一件收藏。 故宮博物院藏“紫檀座百寶嵌戲獅圖插屏”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P284,No.229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 文物珍品全集·竹木牙 角雕刻》P284,No.229 故宮博物院藏“紫檀座 百寶嵌戲獅圖插屏”



尺 寸 : 連 座 H 7 . 5 c m重 備註:原配牙座 彩漆盒

來源:原東京三洋證券社長舊藏

44g

金胎畫琺瑯西洋人物鼻煙壺 清乾隆

247

畫琺瑯又稱“洋瓷”,據清代藍濱南在《景德鎮陶錄》中記載,畫琺瑯是以金屬銅做器骨,用五 顏六色的瓷粉經燒製而成。畫琺瑯富有繪畫趣味,故又稱“琺瑯畫”,這種製作激發起源於十五 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弗朗德斯地區,初期製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後 來逐漸製作成裝飾性的工藝品。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平定台灣 以後,禁海開放,西洋製品開始湧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並就地設廠研製,是 為洋瓷,宮中則稱為廣琺瑯。 這件鼻煙壺金胎,扁瓶形,置於象牙底座之上。瓶兩面作畫,繪西洋人物圖,一面為母親懷抱嬰 兒,神態祥和,背後襯以茂密的花草樹木與西洋式的建築,另一面表現兩位妙齡少女,手持花 束,背後同樣以樹叢和建築作底。瓶頸飾回紋與西番蓮紋,近足處則勾勒出仰蓮紋,突出了東方 的元素,融入到整體構圖之中。銅鎏金鏨花的瓶蓋彰顯華麗與絢美。 此拍品做工精巧細緻,畫琺瑯技術被運用得出神入化,繪製的西洋畫筆觸順暢,畫中人物神態各 異、栩栩如生,將東西方的工藝技巧和表現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可謂東西方文化碰撞下所產 生的結晶,無疑是一件集藝術性、把玩性和收藏性於一身的精品。



尺寸: W12cm H9cm 備註:原裝木盒 碧玉座志遠齋主大藏

鳳鳴朝陽簽

白玉龍鳳聯瓶 清

248

此拍品由白玉製成,玉質瑩潤晶透,色澤淡泊素雅,顯得清爽明朗。器整體為雙聯瓶造型,一 大一小,大者有雙耳鈕蓋,小者開口較寬,呈現出一種不對稱的美感。瓶壁上雕出攀藤仙枝, 又有游龍戲鳳圍繞四周,顯出一種無可言喻的神秘感,仿佛人間仙境。 龍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瑞獸,《孔叢子》有載:“天子布德,將致太平, 則麟鳳龜龍先為之呈祥”,便是將“龍鳳呈祥”指代吉慶之事。此器有碧玉座,並配原裝木 盒,簽“鳳鳴朝陽”,為“志遠齋主人藏”之逸品。



34.81ct 附:GRS鑒別書(產地証明)

斯里蘭卡產皇家藍藍寶石裸石

249

當今世界範圍内,但凡能夠出產藍寶石的地方,據説也很難在開採出一顆如此巨大且品質頂級的藍寶 石珍品。 並且由世界上最爲權威的彩色寶石鑒別機構GRS鑒別為斯里蘭卡皇家蘭藍寶石。所以這顆34ct藍寶石 的稀有程度可想而知,絕對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傳世之作。 34ct的大小,頂級產地,頂級顔色,純淨通透的晶體,四者合一,一顆舉世無雙的無上珍品呈現在世 人面前。就算陳列于世界上任何一閒博物館都毫不為過的收藏級珍品。



10.032ct

号 0.77ct 12.5

10.8g 附:中央寶石研究所業內鑒定書

鉑金/18K金 鑽石 戒指

250

檸檬般的鮮亮色澤,絢麗的火彩,將鑽石的特有魅力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光芒萬丈,繽紛奪 目。日本國内最權威鑑定機構—中央寶石研究所鑑定出SI-1(微瑕疵)的級別。 重達10克拉以上的天然鑽石,在全世界範圍内價格日益攀升的同時,其鮮亮的彩色效果更顯示 出珍貴稀有的魅力。



《美协硕珍集》价目表 图录号

年代

作品名

尺寸

日元

人民币

201

石雕觀音菩薩

H25cm

300,000

19,500

202

石雕三式佛

W27cm 連座 H46cm

1,500,000

97,500

203

商晚期

青銅饕餮紋尊

D21cm H29cm

15,000,000

975,000

204

西周

青銅畢鮮簋

D38cm 不連座 H15.5cm

8,000,000

520,000

205

鎏金觀世音菩薩座像

H11cm

5,500,000

357,500

206

銅鎏金文殊菩薩像

H21cm

4,800,000

312,000

207

清十八世紀

銅鎏金四臂觀音

H16cm

2,000,000

130,000

208

清初期

銅漆金觀音立像

H56cm

1,200,000

78,000

209

清乾隆

銅鎏金釋迦牟尼座像

H10cm

2,500,000

162,500

210

清中期

白釉觀音座像

H49.5cm

18,000,000

1,170,000

211

明初

黃地剔紅紅杏出牆花盤

D19cm

1,600,000

104,000

212

明 - 清初

竹胎剔紅嵌百寶鶴子圖筆筒

D10.5cm H17cm

3,500,000

227,500

213

清乾隆

黃地雕填漆蓮花如意套盒

最大 L30cm H6.5cm

1,200,000

78,000

214

黑漆嵌百寶九桃綬鳥花形盒

D31cm H13cm

1,200,000

78,000

215

清康熙

祭紅團龍紋太白尊

D12.5cm H8cm

1,800,000

117,000

216

清乾隆

祭紅蒜頭瓶

H28cm

5,000,000

325,000

217

明洪武

釉裡紅牡丹紋玉壺春瓶

H32cm

35,000,000

2,275,000

218

清康熙

缸豆紅柳葉瓶

D5cm H19cm

12,000,000

780,000

219

清乾隆

青花福壽如意紋執壺

W23cm H30cm

5,000,000

325,000

220

清雍正

粉青釉刻花壽耳葫蘆瓶

D15cm H28cm

25,000,000

1,625,000

221

清乾隆

青釉粉彩雙清詩文六角瓶

H30cm

12,000,000

780,000

222

清雍正

仿官釉陽刻獸面紋方尊

W20cm 連座 H28cm

8,000,000

520,000

223

清乾隆

竹黃福壽八寶紋圓盒

D17cm

1,500,000

97,500

224

清乾隆

竹黃蟬紋鼎式爐

L18cm W14cm H24cm

1,500,000

97,500

225

清乾隆

象牙編製漁蔞

H38cm

6,500,000

422,500


图录号

年代

作品名

尺寸

日元

人民币

226

牙雕嵌百寶富貴吉象

H35cm

2,500,000

162,500

227

犀角雕螭龍獸面觥

W9.5cm H9cm 重 151g

2,200,000

143,000

228

劉墉公敬書禦製如意詩 ( 上下冊 )

L17.5cm W12cm

3,500,000

227,500

229

禦賞龢風雙箑

L38cm

4,500,000

292,500

230

清中期

絹本貼畫 牡丹錦雞圖掛屏

119×51cm

800,000

52,000

231

清 十八世紀

姚文瀚恭繪鑒寶圖

40×59cm

3,000,000

195,000

232

清乾隆

掐絲琺瑯雙龍寶盒春字盒

D40cm

12,000,000

780,000

233

清十八世紀

掐絲琺瑯嵌寶胡人抬爐

L18cm H14cm

3,000,000

195,000

234

清中期

掐絲琺瑯獸面觥

L37cm H40cm

5,800,000

377,000

235

清乾隆

掐絲琺瑯海晏河清燭台一對

H23.5cm

1,500,000

97,500

236

清乾隆

銅鎏金貼玳瑁鏤空宮燈一對

H30.5cm

8,000,000

520,000

237

清中期

銅鏨花鎏金如意耳三獸足薰爐

D28cm H37cm

3,500,000

227,500

238

清十八世紀

紫檀鑲金象耳扁瓶

W24cm H35cm

2,000,000

130,000

239

清道光

御賜水晶九螭紐方章

H9cm

2,000,000

130,000

240

清光緒

御賜田黃吉羊紐章

H5cm 重 28g

3,800,000

247,000

241

白玉送子觀音

1,200,000

78,000

242

清乾隆

白玉壽字雙鳳耳蓋瓶

H28cm

6,000,000

390,000

243

清乾隆

白玉雕天體三連環擺件

連座 H27.5cm

3,500,000

227,500

244

紫檀雲龍紋插屏

L37cm H46cm

2,000,000

130,000

245

紫檀龍鳳紋寶箱

L32cm W19cm H24cm

3,800,000

247,000

246

清中期

百寶嵌蒼松英雄圖插屏

W46cm H59cm

1,200,000

78,000

247

清乾隆

金胎畫琺瑯西洋人物鼻煙壺

連座 H7.5cm 重 44g

6,000,000

390,000

248

白玉龍鳳聯瓶

W12cm H9cm

1,200,000

78,000

249

斯里蘭卡產 皇家藍藍寶石裸石

34.81ct

48,000,000

3,120,000

250

鉑金 /18K 金 鑽石戒指

D10.032ct D0.77ct 12.5 號 10.8g

6,500,000

422,500

白玉觀音 H9cm 佛龕 L25cm W21cm H23cm


Ⅱ — 日本美协拍卖五周年纪念

主编辑:藤文浩 撰  文:翁馨、吴涛 编辑助理:于晓倩、崔亚强、沈宇、崔雁鹏 艺术顾问:藤城彰太郎、畑中正彦、望月武 艺术摄影:沓向幸昭 印刷设计: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合作媒体:雅昌艺术网           艺术新闻           典藏艺术           大象视界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网           艺狐在线           易拍全球



www.jade-auction.com 〒 103 - 0027 東京都中央区日本橋 3-5-13 三義大廈ビル 9 階

TEL:03-6265–1558 FAX:03-6265-155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