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享 06

Page 1

04.2014

06

︻ 哥 林 多 前 書 十 五 章 四 十 九 節 ︼

將 來 也 必 有 屬 天 的 形 象 。

我 們 既 然 有 了 屬 土 的 形 象 ,

主觀

完滿別人 豐富自己 客觀

香港,妳究竟甚麼了?


出版 旺角基督教會 義務顧問編輯 梁柏堅先生 顧問 何宗信 編採 鄧文浩(Andrew) 程嘉文(Carmen) 張晉浩(Dick) 香玉琼(Nicole) 吳金珠

06

目錄 1

編心

2

命 — 完滿別人 豐富自己

8

心思世物 過濾

10

築•景•廂•情 — 土歸土

12 13 14 15

黃老吉涼茶舖 — 香港,妳究竟甚麼了? 玲聲 — 命也 聖經學堂 — 名字(一) 表白•心跡 — 人生

14

遺體及器官捐贈計劃

校對 吳金珠 張皓湞(Coffee) 助理 何穎欣 封面+封面內頁相片 鄧文浩(Andrew) 設計 JamFlare 專欄 潤喉糖 玲玲豬 聖經後學 特別鳴謝 梁耿華院牧 王立輝 王靜儀(Juliana) 陳美琪(Maggie)

聯絡 電話: 2394 0411 傳真: 2397 0833 電郵: mkchurch@ gmail.com 地址: 九龍油麻地 東安街40-48號 海昇大廈1字樓D室 網址: www.mkcc.org.hk

編 心 ▲

出版日期 2014年4月6日 06號

文:Carmen


機場,一個每天上演悲歡離合的舞台。 然而,也不一定每個送機的人都那麼沉重,記得送媽媽去 最近因工作需要到機場走一趟,於接機大堂呆等之際,留 旅行時,我感受到的是即將臨到她的歡樂,而且深知我們 意著身邊人的神態。大多帶著期待的眼神,在魚貫而出的 很快會重聚。 人群中搜尋著自己等候的人。 生離死別,也許是人生其中一個最不願意面對的時刻;當 當等待的人出現,久別重逢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當盼望 親人離世,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都要承受深切的哀傷,但相 成為現實之時所產生的喜樂由心底湧現。 信最大的分別是基督徒有著不同的盼望,就像送走一個去 旅行的親人,深知道他在遠方一定很快樂,而且總有一天 接機大堂,是簡單而歡欣的角落;像醫院的產房。 又會在天家重聚。 離境大堂卻隱含著更複雜的情感。 要送走的人關係越親密,依依之情自是越濃,腦海中閃過 復活的盼望正是神白白送給我們的珍貴恩典。 千言萬語,最後卻只會以哽咽的聲音說出一路順風四個 字。不知何時再聚的離愁別緒在深深的擁抱中傾流,那一 刻大家都只望時間能停頓。

1


2


、 命 / 完 滿 別 人 豐 富 自 己

四月, 很多人也會想起復活節, 耶穌死後 三天復活, 但人死就不能復生, 最常見到 死亡的地方是醫院, 本港多間醫院都有提 供院牧服務, 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全人關 懷, 我們今次邀請了屯門醫院的梁耿華院 牧分享一下有關這項服務的性質, 讓大家 對院牧服務有多一點的了解。

▲ 訪:Nicole + Andrew 文:Nicole 圖:Andrew

3


院牧服務主要是由醫院裡的基督徒自發起關懷牧養的一 個機構,主要的服務範疇有三方面,包括院內病人及家 屬的全人關懷、醫護人員的全人關懷,還有社關服務, 例如會有離院跟進、教會轉介,如遇到不能回教會的 人,他們也會提供上門牧養。筆者相信大部分人面對死 亡的時候的情緒會是相當不穩定,又有多少人真的可以 看透生死呢?梁院牧指其實沒有一個很清楚的分類哪類 病人會有哪類情緒,在他所接觸的病人中,有人會無所 謂、有人會覺得不捨、有人會很害怕、亦會有人為可以 釋勞歸主而興奮。因為每個人的背景不同,當面對死亡 的時候,他們的情緒不會有特定的程式。書上所提及面 對死亡時情緒的五個階段,在香港或者中國人的文化下 就不是常常會出現完整的五個階段,甚至次序也有不一 樣的情況出現。當然當中也會有 “憤怒” 、 “否認” ,不過 香港人比較多的會是“無奈” 、 “無能” ,這可能跟香港 的文化不無關係,香港文化是人很相信自己的能力,但 是現實並非如此,面對死亡,他什麼也做不了,很多人 問為什麼是我呢?其他東南亞國家如內地,很多人會 認為這個是命,會接受死亡是必然的事。梁院牧認為這 個分別主要來自兩個原因:第一,我們的生死教育做得 不足;第二,我們的社會給人一個“我是可以做到任何 事” 的假象。 4


梁院牧稱院牧服務所提供的服務不單單是情緒上的支 援,要視乎服務對象的需要。例如病人是拒絕接受自己 的生命將要結束的時候,他們會嘗試找出病人最大的牽 掛、不忿的原因是什麼,繼而幫助他釋懷。梁院牧相信 基督教的永生會是一條出路,不過他們並不會只是說 「你信主吧」,可能是從人的關係、家庭和社會角色方 面幫他找回過去的人生價值,從而幫助他完滿他的一 生。現時的服務對象多數也不是基督徒,他們是透過教 會的肢體轉介、是他們的家人想他們聽到福音,不過院 牧服務並非只想向他們傳福音,院牧會按他們心靈的需 要而提供全人關懷的服務。梁院牧認為這項事奉並不 可以用有沒有令病人信耶穌這個指標去定成效。他談及 到就算病人不接受院牧,不過讓院牧在他身邊已經是一 個接受的過程。當然也有被病人責罵的時候,不過梁院 牧稱當你第一次去,他罵你;第二次去,他仍然罵你, 但沒有趕你走;第三次,他仍是這樣。這樣則表示,可 能“罵” 是他的宣洩或者是他的溝通方式。事奉的工作 並不是院牧要做什麼,而是針對病人的需要而以什麼來 幫助他。

機構在剛發展的時候,同工是需要到四個不同的地方, 分別是屯門醫院、博愛醫院、青山醫院及中途宿舍-長 期護理院。在機構成熟後,同工才待在一間醫院裡做事 奉。梁院牧曾在青山醫院事奉十二年,由於所服務的全 都是精神病人,跟在屯門醫院所做的很不同,在青山醫 院所接觸的病人多數是住院的,可以有一個較長時間的 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並不只是單單接觸病人一個,連 他整個人際關係網也會涉及到。因為院牧的角色跟醫生 不同,病人會較容易跟他們分享內心世界,所做的服侍 不只限於他在醫院的時間,甚至在病人離院後也會以朋 友的角色去支持、支援,所提供的服侍是二十四小時的。 另一個分別是,他們較少面對生與死,在屯門醫院的病 人就比較多面對因疾病而起的複雜的生死問題。 梁院牧最初為何會選擇這項事奉工作呢?他表示當初神 學院畢業後,被呼召在屯門社區宣教及開荒殖堂,在等 待工場期間,自己回歸上帝懷抱的那一幕不停在自己的 腦海裡重演,他從小學開始就回教會,後來出來工作後 就離開了教會,因為一次受傷並在手術枱上回想基督的 愛,從而重回教會。他就祈禱問上帝這是什麼意思呢? 他知道自己的性格是比較喜歡前線的工作,而這個時候 剛好這個機構正在請人,所以就開始了這個事奉。 5


6


面對這項相對沉重的事奉,梁院牧認為最大的挑戰是陪伴不同的人走過他 生命的路,當中有希望康復的、有無奈接受無數次治療的、有要進入死亡 這個階段的,可以陪伴他們一起去經歷這些重要的階段。梁院牧分享了他 近期的一個個案,在他認識病者的時候,他的情況已經很差、間中有意 識,其實已經是什麼也談不到,醫生也打算放棄搶救,轉介者希望院牧可 以支持一下他的家人。因為病者有兩位太太,他們的親友也有到醫院,有 二十多人,很明顯地他們是分成兩批,他們大家也不瞅不睬。他從跟病人 的弟弟溝通中,得知病人最深的遺憾是他覺得自己辜負了他的兩個女人, 雖然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已經在經濟上盡責,也無分彼此地對待她們,不 過他認為是他造成她們彼此的仇恨。病者最大的心願可能就是希望她們能 夠原諒他。經過分別跟兩位女士的溝通後,她們同意一起告訴快要離世的 丈夫已經原諒他。她們也同意一起去為丈夫做一件事,就是輪流用濕手帕 幫他整理儀容,讓他知道他的心願已經得到滿足。雖然在事奉的過程中並 沒有提及到信仰,但梁院牧認為可以陪伴這個家族走過這段艱難的路及令 兩個對立的家庭將來有一個復和的希望是一件令人極之欣慰的事。 最後梁院牧分享一個令人很鼓舞的故事,一位姊妹的父系家族有一種很罕 見的腫瘤基因,這種腫瘤是殺不死且會再生的,她父親的很多親屬都因為 得了這個腫瘤而離世。她從小到大都在恐懼得到這個腫瘤的陰霾下長大, 直到她相信了耶穌。不幸地,她也得到了這個遺傳,她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而得了很多器官上的併發症 。中學後的大部分時間,她也是在醫院裡渡 過,但是她並沒有自怨自艾,反而將自己的事跟人分享,讓人看見她在信 仰中得到的力量,而她的力量並不是那種禱告後就無事,她認為這些痛楚 是上帝給她的功課。她經常都經歷上帝不聽她的祈禱,就算是小手術也可 以有意外,增加她的痛苦程度,她的生命力並不是來自上帝聽她的禱告, 她知道單靠自己一人是不能渡過這些苦難,全靠是上帝拖著她行,她在苦 難中確知上帝的存在。這個病陪伴著她十幾年,如果她早一點放棄,所承 受的痛苦也會少很多,當中不少醫生也勸她放棄,不過她沒有,她繼續嘗 試新的藥物和治療方式,性命是延長了,不過痛苦也增加了,直到她離世 前,所有器官也已經壞透了,她是很開心地迎接自己的死亡,她讓每一個 參與她“再見聚會”的人都感到感動及鼓舞。

從事院牧服務已經十七年的他認為生命只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 變數,最重要是知道自己現在是為了什麼而存活,從而怎樣去豐富自己、 豐富別人。生命這個過程是充滿無奈的,你很難去設計好你的未來,但是 若果你今天活得不好,又怎能談明天呢?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7




▲ 文、圖:Dick

土歸土 經常有人問,人死了會到哪裡去?我們作為基督徒的, 當然希望死後會上天家繼續敬拜。有人可能認為死後如

現時食環署轄下的紀念花園有十個,其中以鑽石山紀念 花園佔地面積最大,有二千平方米,位於鑽石山火葬場。

油盡燈枯,不復存在。也有人相信死後輪迴,善有善 果,惡有惡報。人對死後靈魂所屬所向眾說紛紜,身後

第一次到這紀念花園時,筆者找到紀念花園的告示板才

軀體善終卻有幾種不同歸向。

知道,因為那是一個典型小花園的外觀,翠綠草坪中間 有一塊塊長形石板組成的道路阡陌交錯,不時有親友致

在香港,地少人多,土葬基本上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 所以火葬成為比較普遍和經濟的善終方法。然而火葬以

送的鮮花靜靜地躺在草上,享受著陽光的微溫和永恆的 恬靜,花園中間由一條大道貫穿,中間一個個紀念碑上

後也有不同處理先人靈灰的方法,最普遍的方法就是放 公私營的靈灰安置所,海葬也是新興的一種處理先人靈

有先人的遺像。花園旁有一條小溪,小溪水流不多,卻 靜靜地灌溉著溪旁的小花,潤物細無聲。小溪旁伴著一

灰的方法,還有一種就是撒在紀念花園之中。

個小土坡,由溪前後兩條小橋連接,步上小土坡,樹蔭

10


交錯,照出光斑掠過臉上,驟見土坡上有幾塊大石平臥 一草坪之上,草坪之上更有一木椅零星地坐看小溪,一 片清靜悠閒的畫面。 其實把靈灰安置於紀念花園之中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紀念先人之時既可觀賞花園內優美景色,又可感受大自 然的生生不息。靜聽流水之聲,細看溪旁之花,感受 生命,從而學會珍惜生命。 鑽石山紀念花園 地址 : 九龍黃大仙蒲崗村道199號

11


香港,妳究竟甚麼了? 光天化日下,兩名手持牛肉刀的兇徒從後向《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揮刀狂斬,劉進圖身中六刀倒地,背 部及兩腿皮開肉綻,其中一刀直達左胸腔,傷勢嚴重,雖無即時生命危險,但執筆之時情況仍然危殆。 看到這樣的新聞,不禁會問一句: 「香港,妳究竟怎麼了?」這不是出現在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哥倫比 亞,也不是在我們身邊的鄰近地區,這是出現在香港,一個號稱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安全的地方。 有很多人包括特首二女兒、何柱國等知名人士也說劉進圖被斬沒有證據顯示是關於言論自由,是的,有 很多事情發生之後也是沒有證據的,就如你根本找不到證據證明昆明恐怖襲擊是疆獨份子所為,你也找 不到證據去證明是中央情報局(CIA)派殺手行刺甘乃廸。正是這麼多不確定、太多可能性、沒有明確原 因,所以才會做到巨大的震懾效果。坊間傳言劉進圖今次被斬是因為《明報》參與了「中國離岸金融解 碼」(ICIJ)。這份檔案是揭露中共官員於海外的資產,大大小小官員與其家屬在海外資產估計合共有四萬 億美元。這份不確定性令到每位新聞工作者接觸到像ICIJ這樣敏感的資料時都不禁問自己一句: 「我披露 這些資料有沒有問題呢?」 ,當記者問這些問題,當記者感到恐懼時,新聞自由就已經受到了嚴重威脅。 我們還以為新聞自由是必然擁有,是香港核心價值,可是在不知何時已經盪然無存了。根據剛發表的美 國人權報告指出,香港主流傳媒自我審查嚴重,儘量避免報道一些敏感題材;而像TVB《東張西望》這 一類節目更將應該是嚴肅報道的新聞娛樂化,進一步把香港人批判思想削弱。

▲ 文:潤喉糖

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所有想得到的東西也是要付出,新聞自由亦然。特區政府打壓言論和新聞自由顯 然易見,若不想香港跟鄰近地區一樣連上網也給別人審查,我們便要起來向打壓新聞自由的手說不。魯 迅說: 「沈默啊!沈默啊!不在沈默中爆發,就在沈默中滅亡。」面對香港如此狀況,我們選擇的是滅亡 還是選擇爆發? 若要在沈默中爆發,我們需要喚醒更多沈睡的人,好讓他們更關心社會和政治。就如德國戲劇大師Bertolt Brecht所說: 「在各種無知中,最惡劣的是『政治無知』。他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他從不參與任何政 治活動。他彷彿懵然不知,種種生活費用,如食物價格、租金、醫藥費等,全都與政治息息相關。他甚 至對自己的政治無知引以為傲,挺起胸膛,高聲說自己討厭政治。這種蠢人並不知道,由於自己的政治 冷感,社會出現了種種罪惡--更可悲的是出現了貪官污吏,他們對剝削社會的跨國企業阿諛奉承。」 你不想理會政治,可是政治卻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12


命也 偶然覺得自己一人扮演多個角色是多有趣的事:又是女兒、又是媽媽、又是妻子(師奶) 、又是打工仔 ⋯⋯ 在娘家,我是可撒嬌的孻女;作為媽媽,我要妥善地安排家中各成員的起居飲食、孩子的事;作為太 太,我得精打細算、讓丈夫下班回來有家的感覺(溫暖) ;作為打工仔,我面對客人,無論他膚色是黑是 白,我都必須與他侃侃而談,同事們看我,還以為每個都是老客戶。 每日我就是這樣努力做好每個角色,從前我並沒有察覺箇中有多大的分別,直到近日當媽媽與太太的時 間長了,我才發現首尾的角色似乎淡忘了。 有時回過頭想,從前放棄了兩次事業可再攀升的機會,是我太執著「平衡」二字,抑或我沒信心自己可以 二者兼得呢?是魚與熊掌? 生命的「命」,人一叩。叩頭是中國人傳統的習慣,代表一份尊重。你可曾為自己的生命,慎重思考過? 由你的每個選擇、身份的改變,以至他的結束,是多麼的獨特。 曾幾何時有宣傳口號「生命無take two」 ,不錯,我們只能活一次,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上責任。斷不 可常常哭哭啼啼怨命生得不好、八字不夠好。 ▲ 文:玲玲豬

信了主後,更深信神掌管萬有,只要你相信,你往後的日子必有恩典伴隨。主權已交給神,祂必看顧 你。生命因此而不一樣。 有時在想,當了兩個孩子的父母,肩頭的擔子可不輕。但看到小小生命由誕生,以至學會說話、走路等 等發展,感覺那生命力是多麼的強而有力。生命影響生命,但願我們能栽種出好的枝子,把積極的人生 觀澆灌下一代,讓他們能珍惜生命,活得精彩!

13


名字(一) 由創世起絕大多數人出生後會有一個名字,多是由父母所取的,聖經內也是如此,例如該隱是阿當所取 的大衛就是其父耶西所定;然而會否有人的名字不是人所定而是由神所賜的?甚至是在出生前已賜予的 呢? 在整本聖經內就就有幾個人的名字是出生前由神所賜。 在此我選取三個人,他們就是以撒,約翰和耶 穌,究竟他們有何不同?在聖經內芸芸眾生中神在他們出生前賜名字。 首先看看以撒這名字的意思是什麼?是笑或者嘻笑,若以廣東話叫阿笑會更加傳神。創世記17:17亞伯拉 罕聽到上帝說他的妻子會為他生一個兒子時,他就竊笑,心中起了疑問 , 神就在創世記7:19賜下這名字 幽了亞伯拉罕一默,神真是幽默的上帝。更重要是神在此說要與以撒堅立祂的約 , 成為他後裔的約 . 而且 在加拉太書4:28講出我們如以撒般是藉神的應許作兒女,可見他在神計劃中的特別。 約翰意思是神的禮物或恩賜,在路加福音1:13記載天使對年老的撒迦利亞說他的妻子會為他生一個兒 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而且在15及17節內講出他在主前為大,被聖靈充滿,有以利亞的精神和能 力,走在主的前面,為主預備迎接他的百姓,他是主的先鋒使者,這一切顯出約翰不同和重要。綜觀他 的一生也是如此生活,我們有否按神的使命去生活? 耶穌意思是拯救者或救主,在馬太福音1:21主的使者對約瑟說娶馬利亞過來,因她從聖靈感孕,將所生的 兒子起名叫耶穌。主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世人的救主,他的重要是無需在此詳述。 ▲ 文:聖經後學

▲ 文、資料搜集: Andrew

上述三人都是在神的整個救贖計劃有重要位置,尤其是主耶穌 , 或許如此神就在他們出生前賜下名字以 顯其與別不同。在聖經還有多少人都如他們一樣是出生前已被神賜予名字?他們是誰?大家可自行查閱 聖經,下期才揭曉。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香港,我們大概都無化作春泥的機會,死後一把火燒得 精光,灰飛煙滅,入盎再入龕⋯⋯如何把一己的臭皮囊化作“春泥” ,使之為對世界的幫助,對別 人的祝福? 香港大學解剖學系遺體捐贈計劃 香港大學解剖學系之遺體捐贈計劃讓市民可於辭世後捐贈遺體以支援醫療教育及研究。捐贈的遺 體會提供給香港大學醫療專業的學生作學習解剖用途,從真實的人體學習,為將來治療病患者作 出充份準備,也同時啟發學生對病人的尊敬和專業態度。 為感激遺體捐贈者無私的貢獻,每年開課前師生都會一同參與一個儀式,以表示對捐贈者的敬 意,更將遺體尊稱為“大體老師” 。(節錄自香港大學遺體捐贈計劃之網頁) 香港大學遺體捐贈計劃之網頁:http://www.med.hku.hk/bdp/index.html 立刻登記: http://www.med.hku.hk/bdp/registration-c.html

14


人生 我上月看了一齣舞台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不過我知道這是一個啟發人生的 故事。 劇中講述一個年輕人經歷了兩個人的死亡,在他們離開世界前,他也陪伴著他們。 第一個是他的叔叔,叔叔教曉他音樂,如何享受人生。當叔叔離死亡不遠時,他花了很多時間陪伴他。 但大部分在陪伴叔叔時間,他們都是沉默的。 第二個是他的教授,偶然下,他知道教授已經病入膏肓。他是如此渴望從教授中學習到他的「人生智慧」 , 年輕人不想教授的「人生智慧」在世界消失。他們分享一切關於人生事情在教授最後十四個的星期二。

當我知道我爸爸快要離開這個世界,我盡量抽時間去陪伴他。和那年輕人跟他叔叔一樣,我們之間並沒 有太多說話,只是靜靜的坐在他身旁。當然,我也沒有和他分享他那寶貴人生經驗和智慧。事實上,在 他在生時,我們從來沒有談過任何嚴肅的事情,也沒有討論過關於人生的話題。我想我應該替他寫一本 傳記,想必是非常有趣,令人難忘。

文: Maggie

你跟我一樣嗎?在家裡很多時候只是閒話家常,交流時下資訊嗎?你還記得上一次和家人朋友討論 「人生」是在何時呢? 不知道我的媽媽會不會願意讓我幫她寫一本人生傳記呢? When you learn how to die, you learn how to live.(當你學會死亡,你便懂得活著。) -Morrie Schwartz

器官捐贈計劃 雖然醫學進步,對某些器官衰竭病者來說,器官移植依然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礙於捐贈器官的來源供應有限, 以致在香港每天都有大約二千名病者及其家屬焦急地在苦苦等待,病者還要每一天忍受著與死神搏鬥的煎熬。更遺 憾的是,有不少病人會因為等不及適合的器官,便離開這個世界。為著縮短病者等候的時間,使他們能及早重獲新 生,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實在十分重要。 早在一九九四年香港醫學會已率先成立電子化器官捐贈名冊。 到二零零八年,衞生署接手管理器官捐贈資料庫,設 立「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 ,統一管理志願者的個人資料,及集中資源去推廣器官捐贈。寄望大眾對器官捐贈持開 放的態度, 幫助病人重生,為不幸的人士和家庭帶來希望,讓他們感到社會充滿關懷及仁愛。(節錄自香港衞生署 器官捐贈計劃之網頁) 香港衞生署器官捐贈計劃之網頁:http://www.organdonation.gov.hk/tc/home.html 立刻登記: https://www.codr.gov.hk/codr/CInternet.do

15


呼 籲

各位弟兄姊妹,【回•享】乃是旺角基督教會每月出版 的刊物,為各位帶來一個個基督主題分析,一頁頁教 會內外資訊,一字字內心世界分享,希望為各位在繁 瑣急促的生活中,發掘一處安穩恬靜的港口。 【回•享】,顧名思義,還須各位的回應與分享;求 文若渴,渴請回•享,不論是對聖經某經卷的得著分 享,還是對社會生活的感受回應,我們都甘如飴蜜。 不要吝嗇你的感受得著,一一和我們分享吧。 來稿請電郵至: mkchurch@gmail.com 手稿請交予旺角基督教會辦公室 或 張晉浩弟兄 (Dick) 若你認同教會文字事工的發展方針及我們的努力,請容 我單刀直說,金錢上的奉獻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畢竟 印刷紙價也是不容小覷,多少也好,對我們也是很實 在的鼓勵!在此先行謝過!

另外,如若各下一心想以攝影侍奉神,現在正是你作 出回應的時候。【回•享】正等候你加入一起回•享。 有意者請直接聯絡鄧文浩弟兄 (Andrew),共勷盛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