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做為㆒種溝通 為什麼是五⼗公分?
李明璁教授⼗幾年前去⽇本訪問了富⼠電視台偶像⽇劇推⼿——⼤多亮先⽣,⼤多亮
先⽣⽤了⼀個譬喻來說明,如何設計出改變以往⽼派電視劇的觀念差別,想做出與觀眾距離 五⼗公分的電視劇。 五⼗公分是既遠⼜近,既現實⼜有幻想,美劇與⽇本的⽣活距離遙遠,即時內容再好看在好 像,觀眾也很難有種親近感,如同⼀百公分的距離,反之⼀般⽇本家庭鄉⼟劇,與觀眾太靠 近⽽沒有距離,如同⾝邊發⽣的事只有⼀公分的距離。五⼗公分的距離是企圖讓戲劇與⽣活 維持⼀種奇妙的平衡感,也創造了1990年代⽇本新的劇種トレンディドラマ(Trendy Drama)。
五⼗公分的界定是絕對的嗎?
五⼗公分是因⼈⽽定,界線因時代不斷改變。當⽇劇在1990年成為恰恰好的五⼗公
分,但總有⼀群⼈覺得那是有距離,無法體會都會年輕男⼥的情愛故事。如同設計商品,他 恰恰好打動了與他設計五⼗公分的⼈們,卻還是無法打動對商品感受⼀百公分的⼈。
五⼗公分重新界定
⽇劇突起,韓國電視台禁⽌播放⽇劇,並沒有件事狹隘反⽽模仿拍攝⽇劇,並加⼊了
⽇本電視劇沒有的元素——家庭,偶像化趨勢的⽇劇並沒有很積極的處理家庭這塊,韓國卻 把⽇劇拋開的元素找回來,進⽽使韓劇在2000年代崛起,韓國在還沒完全涵蓋五⼗公分化 電視商品的族群裡,重新創造了新的可能。
㈳會㈻的想像力
五⼗公分恰恰好是種譬喻,⼀種⻝⾐住⾏拿捏的尺度,對事物重新的發現。⽽設計必
須具備社會學的想像⼒,社會學的想像⼒是⼀種態度來看待事物的⽅法,如何把個體的⽣命 經驗與遭遇到的問題,拿來與社會結構與歷史發展結合,舉個例來說,⼀個⼈的失戀除了⾃ ⼰運氣不好這類個⼈的歸因外,難道跟⼤的社會結構、經濟條件、政治結構甚⾄跟整個歷史 潮流沒有關係嗎?這樣社會學的想像,能夠幫助我們設計⼀樣商品時,要去顧慮到使⽤者的 ⽣命經驗為何。
社會學是對⽇常⽣活經驗的廣泛提問 社會學家Zygmunt Bauman出了⼀本書叫社會學動動腦,社會學不是學術象⽛塔是 與⽇常⽣活關係密切的。社會學的思考動搖我們對任何事物唯我獨尊的想法,社會學增加了 事物的曖昧性,Zygmunt Bauman也說:「凡是執意建⽴⾃⼰所設計秩序的掌權者,在他 們眼中,社會學經常是這個亂七⼋糟世界的⼀部分。」社會學是個搗亂者,不是只有⿊⽩, 社會學是問題,不是答案,⽽是對問題的再思考。台灣社會⼀直急著要給答案,但卻沒有⼈ 質疑問題本⾝是個問題,⽽社會學這種退⼀步、慢⼀點想的精神,對五⼗公分的設計精神⾮ 常重要,對⽇常⽣活中的各種嘗試和曖昧性,並⽽重建嘗試本⾝。
轉
熟
為
生 再
設
計
什麼是把已經知道且熟悉變得陌⽣?正在經歷看起來⾃然⽽然的
⽣活⽅式,其實只是諸多可能性的⼀種,透過社會特定關係⽽構成的。 轉熟為⽣是透過退⼀步有點距離,⽤不⼀樣⾓度去觀察,才能重新設 計出的原點,讓⼀公分往五⼗公分靠,讓⼀百公分拉回五⼗公分, 這個再設計的基礎就是轉熟為⽣。
舉例㆒
⽤⼈⾏天橋來舉例,東京在80、90年代時許多團體群起抗議廢
除⼈⾏天橋,天橋原始概念是「為了安全」、「⽅便⾏⾛」,簡單⽽ 直⽩的設計概念,但經過⻑時間測試,這些有設計⼈⾏天橋的社區並 沒有因為這樣⽽減少肇事率,反⽽因爲駕駛假定⾏⼈有天橋⾏⾛⽽加 速⾞速使肇事率升⾼,對於其他族群(⻑輩、殘障者等)天橋也沒有 更來得⽅便,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轉熟悉為陌⽣,看出設計的盲點,如 果已經預設⾺路主要使⽤者為汽⾞,⽽⽤來保護⾏⼈的最好⽅法是為 他蓋天橋;反之如果以⾏⼈為主體,汽⾞為客體,⽽產⽣不⼀樣的預 設和價值,進⽽產⽣不⼀樣的設計和結果。
舉例㆓
⼯⼈們在劍橋鋪新路,沒想到鋪出來時卻跟舊的⼀樣,這顯⽰再
不⼀樣的價值體系裡⾯,新不⼀定是好,舊的也會腐蝕,最好的⽅法 是無所不⽤其極地去進⾏既新⼜舊的重新設計。
當我們舉這些例⼦時,很容易會覺得是「⺠族性」不同,但⺠族
性很容易畫到⾎液的不同,想反的要去思考是怎樣的社會條件、政治、 經濟和⽂化脈絡,使得這個地⽅的⼈有這樣的思考及⾏為。
對於設計這件事是如何奠基在⽇常社會和重新看法,物是如何為
⼈所⽤,在廣泛的市場被販賣的物件他不是⼀個Thing,⽽是如何變成 ⼀個Object,物件會變成對象是因為為⼈所⽤,商品被不同使⽤者使 ⽤就有第⼆⽣命,也因為這樣的物件背後有不⼀樣的⼈與社會、⼈的 展現。
㈳會㈻
社會學與設計的共同精神是促使⼈們更加敏
感細膩,賦權給我們⾃⼰反固定化的⼒量,反固定 的⼒量是在這個流動的社會⼀直存在的張⼒,提⽰ 對⽣活有美好的想像,並重新理解社會。
設計
1.
設計是需要社會學的想像的,設計對當代是⼀種尋常(Ordinary)的⽣活和
⾮⽐尋常(Extraordinary)的設計,這種反差不是進⾏⽐較的反差,⽽是對所有使 ⽤者來講「設計是為什麼那麼吸引⼈」,這是⼀種對無聊尋常的事物⼩⼩的幻想(⼩ 確幸),讓⼈有⼩⼩的驚艷。
2.
探討使⽤者⽣活經驗,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趨勢重要的轉變,⼈類到了⼆⼗世
紀末期,很多時候⼈們⽤消費倫理來取代⼯作倫理⽽界定⾃⼰是誰,⽩話來說,⼈ 們會因為⾃⼰⽤什麼商品來界定⾃⼰是誰,過去是為了累積財富,⾄今是⽐較享樂、 浪漫的,⽽構成了消費美學。
消費者經驗
的
㆔把鑰匙
從私到從眾
幾年前UNIQLO來台開店消費者排隊⾏為是⼀個從私的展現,雖然客觀來講是排隊⾏
為是從眾的表現,但每個消費者是為了彰顯個⼈⾵格從私的展現,以這個例⼦來說,彰顯個 ⼈差異⼜想展現我群歸屬,想要做⾃⼰⼜怕別⼈不認可,在亞洲社會都有的問題,作為設計 者在抓五⼗公分距離時,每個使⽤者都既可望成為獨特且可被認可的個體,⽽⼜不能與他⼈ 相差太遠,是值得注意的。
品牌感知
問了使商品或服務有所區分辨識進⽽能被認同,設計者創造出命名、⽤語、符號及各
類象徵。品牌差異度使得在現代⼈們可以進⾏選擇,⾮常重要。 氛圍偏好
如何創造⼀個有主題、遊戲、劇場、去/再⽇常化,涉及⼀種關於消費不只是⼀種購
物,消費是⾮常複雜的想像空間。
設計作為
㈳會溝通的方法
重新認識消費者使⽤的⼈
是重新找到五⼗公分⾮常重要的觀察,對特定的社群進⾏有意義的觀察,如何理解社
會不⼀樣特定族群,並且找到他們最適切的五⼗公分。 除了觀察也可以使⽤社會學⼈類學常⽤的深度訪談,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特定的⼈。
凝視設計與使⽤的物件
從設計的物來講,有⼀個不⼀樣的眼睛,來重新觀察,對設計者來講,每天都可以對
⾝邊熟悉的物件進⾏深⼊探討。舉個例來講,⽇本的筷⼦、韓國的筷⼦和中國的筷⼦都有不 同之處,中國筷⼦相對於較⽅圓⻑,⽇本筷⼦相對於⽅但有駐⾓,這與飲⻝習慣有很⼤的關 係,諸如此類找出物件與社會的關係進⽽練習成為⼀個會觀察的設計者。
理解設計與使⽤的媒介
媒介是⼀種關於設計的認識,在當代被設計出來的物件不是被設計出來使⽤⽽已,⽽
是⼀個符號,買玫瑰送⼈不是因為玫瑰是朵花,⽽是玫瑰代表浪漫和愛,玫瑰的符號意代表 了⼈們為何選購,有顯⽰理解設計的溝通是很重要的。搞清楚誰在什麼社會位置講了畫的重 點是,在過程裡做設計的⼈更有評論設計與決定設計的好壞⽽更有脈絡。
耗疏設計使⽤者的時間
跟著消費者寫⽇記,為什麼買?為什麼⽽買?在什麼時間⽽逕⾏購買,理解在哪裡消
費和在哪裡使⽤?舉個例⼦來說,每天搭捷運是否觀察捷運裡的變化?空間的構成⾮常重要。
拆解消費與使⽤的空間
如何理解⼈跟物如何共同存在場景中。
㆒種善於發現
珍奇事物的能力
⼈類擁有第三隻眼就可以改變既有框架,⽽看到不⼀樣的可能,把⼀百公分看到五⼗
公分的可能把義⼯分看到五⼗公分的可能,在這個過程稱「serendipity」,這樣的⼀種能 ⼒不⼀定要靠天賦,⽽是要靠練習,這種練習不是天⽣靠第三隻眼⽽是靠兩隻眼睛投射出固 定框架裡,找出⽐別⼈更多的敏感度、彈性的想像、反固定化⽽⾮如此不可的,會⽐別⼈更 意外的發現有趣事物的能⼒。
世新⼤學。傳播管理學系 陳品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