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fengshuxunno.371

Page 1

季风书讯 NO.371

关于︽明亮的对话︾的一次课堂讨论

︻三辉链接︼

苏格兰公投凸显全球精英危机

︻评论︼

昝涛谈土耳其模式

︻声音︼

︽天注定︾

︽达维多维奇之墓︾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李泽厚对话集 八 ·十年代︾

︽麦考莱英国史︾

︽时过境未迁中国当代史采薇︾

︽当代美国女性主义经典理论选读︾

1

来源:堆糖


编后小记

编后小记 最近一段发生的事情,渐渐地让人说不出话了,似乎与此同时,连 令人兴奋的书也少了起来。比较起来,还是有些谈史的书稍好一点,比 如这期新荐的王海光的《时过境未迁》。

王海光是中央党校教授,原来做党史,后来又做当代史,党校这个 地方,常常是两端兼具的,最好的党史研究也出在党校,足证其好的一 端之高明及特别。这本书请韩钢和沈迈克作序,这两篇序也值得读。作 序的两位都是治中共党史和当代史的一流学者,两篇序很像是在与作者 交流治史的心得,尤为难得。书名“时过境未迁”,意指过去的政治逻辑一直延续到今 天,并未稍变,尽管世事变迁,表层的感受会有不同,但若忘乎所以,则是政治不成熟 了。

这本书是一本集子,开首第一篇就极好:“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出台的制度背景 分析”。户籍制度其实是一种身份制度,在短缺时代,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有天壤之别, 农村青年吃上商品粮就和跳龙门无异。即使到了今天,农民工孩子的上学问题、农民工 在城市的医保和社保问题,依旧将一个国家的公民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而这些不同的等 级与你的个人努力无关,仅仅是因为你恰好出生在城市或者农村。然而这件事并不是一 开始就有的,即使在中共建政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城乡之间还是自由迁徙的,那 么这个举世罕见的身份制度是什么时候,是因为什么、又是如何开始的?

2


编后小记 这篇详尽的考证从统购统销消灭市场,到 1956 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集 体化以后反而征粮大幅减少,再到工农差别导致农民进城,直到 1957 年的反右,层层推 进,将户籍制度出台前后中国的政治逻辑一点点交代清楚,最后,到了 1957 年的下半年, 开始制止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此时,户籍制度尚未推出,但制止人口迁徙必须回答 52 宪 法规定的公民居住自由和迁徙自由,我们可以看看,在一套政治解释下宪法规定的公民 权利是如何发生演变的。1957 年 11 月 20 日,《人民公安》发表权威文章,正式解答“不 准随便迁移户口,是否违反了宪法关于公民有居住和迁徙自由的规定”。文章说:“宪 法上所指的居住和迁徙自由,是指不违背国家、人民利益下的自由,而不是不顾国家利 益和集体利益的个人的绝对自由。因此,不准随便迁移户口,不但不违背宪法,而且正 是保障正当的居住和迁徙自由。”

1958 年 1 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毛泽东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户 籍制度就此诞生,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对这个条例与宪法的抵触问题进行司法解释时 说:“这种抵触,并不是限制公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这是因为宪法所规定的自由,是 有领导的自由,不是无政府状态;是广大人民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个人绝对自由”。 “限制少数人这种不合理的盲目流动迁徙自由,正是为了保护多数人正当的居住和迁徙 自由。”

仔细看看吧!是否“时过境未迁”?不仅逻辑未变,连语言都未变。

2014.9.24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3


目录

目录 编后小记 目录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20 世纪 30 年代苏 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麦考莱英国史》 《大争论:左派和右派的起源》 《时过境未迁:中国当代史采薇》 《当代美国女性主义经典理论选读》 《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国际手册》 《景观的生产:一个西南屯堡村落旅游开 发的十年》 第二部分 《后制品:文化如剧本 艺术以何种方式 重组当代世界》 《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硬骨头:陈独秀五次被捕纪事》 《张謇评传》 第三部分 《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 道》 《我的母亲手记》 《栗树街的回忆》 《达维多维奇之墓》 《死亡百科全书》 《纳粹的非洲计划》 《天注定》

季风本周排行 非学术类 学术类

季风分享 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 PDF 图书开放免 费下载

声音 昝涛谈土耳其模式 30 年后再上莫干山:青年挑战者 汪丁丁:有智慧的地方没有民族主义和爱 国主义 香港中文大学公民课实景(图)

评论 苏格兰公投凸显全球精英危机 群体的亲密关系 龙应台:刚解严时的台湾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社科类 经管类 人文类 艺术类

三辉链接 关于《明亮的对话》的一次课堂讨论

制作者

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

园读书俱乐部

4


季风本周推荐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麦考莱英国史》 《大争论:左派和右派的起源》 《时过境未迁:中国当代史采薇》 《当代美国女性主义经典理论选读》 《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国际手册》 《景观的生产:一个西南屯堡村落旅游开发的十年》

5


季风本周推荐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维克托·乌索夫 / 赖铭传 /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 2013-1 / 48.00 / 情报机构

3.苏中条约准备与签订过程 4.“z”运输线——中国的“生命之路” 5.“头等大事是飞机” 注释 第三章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1.驻中国的苏联顾问 2.中共中央特科的成立及其活动 3.在上海的苏联情报机关 4.里哈德·佐尔格小组 1930 年至 1932 年期间 在中国的工作 5.牛兰案件 6.中国共产党人 1934 年在上海遭到的几次重 大挫折 7.驻哈尔滨苏联情报机关 “火枪手联盟” …… 本书引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如当年苏联情 报工作内部密电、当事人回忆和现有的国际科 研成果,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解开了 一些过去人所不知的谜团。介绍了苏联在中国 建立情报机构的过程,苏俄对中国共产党的资 助,中共中央在上海时期与国际方面的联系情 况。 目录 译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苏联对外情报机关 1.共产国际 2.工农红军司令部第四部(情报部)—工农红 军情报总局 3.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对外局一内务人民委员 部国家安全总局 4.中国人在俄罗斯的训练 5.20 世纪 20—30 年代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 的财政援助注释 第二章中国局势和苏中关系 1.西安事变 2.抗日战争

6


季风本周推荐

《麦考莱英国史》 麦考莱 / 周旭、刘学谦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2014-2 / 136.00 / 英国历史

麦考莱和他的《英国史》 第一章 引言 罗马人治下的大不列颠 萨克森人治下的大不列颠 萨克森人改信基督教 丹麦人的入侵;诺曼人 诺曼征服 诺曼底和英格兰的分立 …… 节选

麦考莱的《英国史》被誉为当今最伟大、 最具影响力的历史著作,无论是在叙事风格还 是内容结构上,至今仍难以被超越。全书分为 一、二两卷,在内容上,这个历史学界的天才 作家模仿了他热爱的小说家的戏剧写作技巧, 将英国从最初的起源直至巅峰时期的发展一 一展现,锻造了史学记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飞 跃。在文字叙述风格上,麦考莱无与伦比的风 格和极富渲染力的雄辩,让众多历史学家和文 学家望尘莫及。作为最伟大的雄辩家之一,麦 卡莱毫无疑问地在这部巨著中融入了他在与 对手雄辩时的风采,语言把握能力精确到位, 又不失力度。 托马斯•麦考莱,是 19 世纪中期著名的 诗人、史学家,也曾经供职于政府机要部门。 麦卡莱一生都对古典文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和极大的热情,尤其是以对古典希腊文学的研 究和造诣,让他引以为傲。他自学德语、荷兰 语、西班牙语,并操有一口流利的法语。《英 国史》是他最杰出的作品。 目录

我打算写一部英国史,以国王詹姆斯二世 的即位为起始,以现世人的记忆为终迄。在这 部英国史中,我将阐述仅在数月内就导致那些 忠心耿耿的世俗绅士和宗教人士纷纷脱离斯 图亚特王室的因由所在;追溯那段结束国王与 议会长期斗争、把人民大众的权利和统治王朝 的权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革命历程。我将探寻 那次新的政治协议(指光荣革命)如何经过数 年的纷扰成功地击败国内外敌人;通过这个协 议,法律权威、财产安全与言论自由、个体行 动自由如何前所未有地相互兼容;我们的经济 如何通过秩序与自由的顺利融合而实现人类 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繁荣局面;我们的国家如何 从一种耻辱的从属状态迅速跃至欧洲大国主 导者的地位;国家在经济上的富足与军事上的 荣耀如何齐增共长;一种似乎不可思议的、几 乎让先前历代政治家都会感到惊讶的政府公 信力,是如何通过明智而坚决的信念逐步建立 起来的;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如何促生出一支 强大的海军力量,而与之对比,任何其他古老 帝国或现代国家的海军都显得相形见绌;苏格 兰如何在数代人的对立之后最终归统于英格 兰,并且,这种归统不仅仅是通过法律关系, 也是凭借难以割舍的利益纽带和攀附情结;在 美洲,英国殖民地如何比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 斯和皮萨罗给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带来的 殖民地更为强大和富庶;在亚洲,英国的探险 者如何建立一个毫不逊色于亚历山大丰功伟 绩的帝国,却比其更为持久稳固。

7


季风本周推荐

《大争论:左派和右派的起源》 [美]尤瓦尔·莱文 / 王小娥、谢昉 / 中信出版社 / 2014-8 / 42.00 / 政治研究

本书是系统梳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起源的第一本书。两 个世纪以来,美国的政治生活由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组成:以 托马斯·潘恩为代表的激进党和以埃德蒙·伯克为代表的保守党。 法国大革命期间,两位意识形态巨擘在“改革的保守主义”与 “重建的激进主义”之间争执不下,左派与右派由此而生。 《大争论》深刻检视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这两个哲学信 仰系统对于自由、平等、人性、历史、理智与改革等概念的不 同理解,并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对立对当下政治、经济和社会 的影响。华盛顿的分歧尖刻而激烈,但凡试图理解个中要义的 读者,或都可从本书中寻得答案。 尤瓦尔•莱文(Yuval Levin)是美国资深政治评论员,芝 加哥大学政治思想委员会政治学博士,道德与公共政策中心赫 托格学者,曾任白宫国内政策专员。《国家事务》(National Affairs)杂志创刊者与撰稿人,《旗帜周刊》(Weekly Standard) 及《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资深编辑。2013 年,莱 文因其政治思想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思想界的重要奖项“布 拉德利奖”(the Bradley Prize)。 节选 在那个时代,没人能完美地代表大争论的两大派别,但埃 德蒙•伯克和托马斯•潘恩可能最为合适。伯克是出生在爱尔 兰的英国政治家、作家,富于真知灼见,而且有着无与伦比的

天赋将见解用政治辞令表达 出来。在那个时代,伯克是英 国宪法传统最忠诚且最能干 的捍卫者。就其所在国家的制 度而言,他是一个耐心而且循 序渐进的改革者,还是最早对 英国政治中表现出来的法国 大革命激进主义展开批评的 人之一,而且当之无愧是最犀 利、最卓有成效的批评者。 潘恩出生于英国,后移民 到美国,成为支持殖民地独立 事业最雄辩、最重要的人物之 一。后来,随着法国革命的酝 酿,他生活在巴黎和伦敦,以 评论家和活动家的身份成为 法国革命事业颇具影响力的 支持者。作为一名语言大师, 潘恩深信启蒙运动自由主义 的潜力,相信它可以通过打倒 腐败和专制政权并代之以为 人民负责的政府,推动正义与 和平事业的发展。他才华横 溢,充满激情,不遗余力地倡 导自由与平等。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生活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结论

/ “舞台”上的两种 / / / / / /

自然与历史 正义与秩序 选择与义务 理性与惯例 革命与改革 世代与生活方式

8


季风本周推荐

《时过境未迁:中国当代史采薇》 王海光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14-8 / 40.00 / 中国历史

中国当代史是一部“时过境未迁”的历史,过去因果链条 一直伸延至今。本书为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当代史问题的一些 重头文章,书中诸文,有史有论,有评有述,内容丰富,笔法 严谨,亦可为当代史写作的文本参考。中国当代史著名学者韩 钢教授、中国学著名国际学者沈迈克教授为本书写了长篇序言。 王海光,1954 年生于沪,长于鲁,做过工,当过兵,曲阜 师范学院 77 届大学生。后就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生班,获 得硕士学位。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二室主任。现任中共中 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 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从事学术领域:史学 理论与方法、中共党史、国史、中国当代史、"文化大革命"史。 主要著作有《旋转 的历史——社会运动论》《从革命到改革— —二十世纪回顾·中国卷》《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等。主编《中 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撰有 多篇研究中国当代史事件、人物、制度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 学界有一定影响。 目录 序一韩钢 序二沈迈克 前言

撷史篇 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出台 的制度背景分析 1957 年整风鸣放中的民瘼舆 情:来自民众生活感受的“右 派”言论 红卫兵运动事略 一份反“文革”的传单——《给 全体共产党员的紧急呼吁》的 解读和考辨 试论“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 中国改革的缘起 噩梦后的反思:中共改革意识 的最初形成——以中央党校 “三次路线斗争”讨论汇报材 料为蓝本 评史篇 道可道——试析杨奎松《“中 间地带”的革命》的理路 评林蕴晖教授《国史札记•事 件篇》兼论高饶事件 在历史节点上的风云变局— —评《变局——七千人大会始 末》 一个人的冤案和一个时代的 冤案——评《康生与“赵健民 冤案”》 不堪回首的回首——读刘丽 英回忆录《往事回首》 治史篇 时过境未迁——关于中国当 代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他山之石的启示:关于中国治 史理路的再认识——兼评麦 克法夸尔的“铁三角”理论 回忆录的写作和当代人的存 史责任 筚路蓝缕的起步:中国当代史 学科建设之刍议 磨洗与重构——漫论中国当 代史的治史 后记 313

9


季风本周推荐

《当代美国女性主义经典理论选读》 [美] 韦德、何成洲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6 / 45.00 / 女权运动

情节的局限 第六章 再探《西方视野之下》:反资本主义 斗争中的女性主义团结 第七章 天赋的问题:男人真的比女人聪明 吗? 第八章 赛博格宣言:20 世纪晚期的科学、技 术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主编和作者介绍 后记 节选

这本文论选秉承批判精神,旨在提供当前 美国女性主义理论的一种谱系,呈现出的这一 时期主要的女性主义理论事件;能动性与权力 理论的重构;转向作为分析范畴的“性别”; 呼吁关注国内和跨国妇女之间的差别。 伊丽莎白·韦德(E1izabethweed),美国布 朗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批评理论、女性主 义、心理分析、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等。何成 洲,挪威奥斯陆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外国语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西方现代戏 剧、比较文学与性别研究等。 目录 序一:80 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的一种谱系 序二:巴特勒与操演性理论 第一章 经验的见证 第二章 身不由己:关于性自主权的界限 第三章 当白皮肤女性化……:补充逻辑的后 果 第四章 女性主义及批评理论 第五章 白人女性听着!黑人女性主义及姐妹

女性主义话语产生于民族主义、帝国主义 和资本主义扩张的联结处,一向具有国际性。 妇女解放问题是个现代性问题,妇女解放问题 是个现代性问题,有些人认为它是现代性的基 本问题,“妇女问题”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在许多国家浮出水面,带有与对妇女地位“开 明”理解相关的普遍化要求。但是,纵观历史 我们得知,不论妇女解放在不同文化中的提出 方式多么相似,有关文化形成、政治、经济的 内部分歧和外部的地缘政治定位,决定着这一 普遍化要求的接受方式。 一个多世纪之后,资本主义和新自由思想 意识如此盛行,把握在跨国女性主义话语中发 挥作用的众多差异比以往难度更大。考虑到知 识的“全球化”生产,理论话语可以越来越商 品化,跨国知识看似越来越对等。以美国女性 主义理论和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为例,迄今为止 这两大理论体文献的翻译非常有限(中国女性 主义文献英译的缺乏为这一翻译亏空最为显 著的体现),并且对两大体系内各种理论谱系 复杂性的认识也很有限,因此简单寻找和发现 明显共性的做法非常诱人。事实上,许多使用 英语的妇女研究项目把全球化隐喻作为扩充 其研究对象的理由,进而将触角延伸到之前美 国领域的范围之外,比如国际研究的发展研 究。这些妇女研究项目有时运用批评视角探讨 全球化问题,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全球化范 围由推崇妇女权利的新自由政治框定,从而为 查找定位各地妇女的共性提过现成框架。

10


季风本周推荐

《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国际手册》 冈特·施密德 / 杰奎琳·奥赖利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4-8 / 89.00 / 劳动政策

本书的一大特点在于对 目标导向型劳动力市场政策 评估方法的介绍。研究者们不 仅试图从方案目标的各不同 维度对特定政策方案的影响 进行测量,而且运用目标导向 法,分析在什么样的经济和制 度条件下,通过怎样的政策结 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 目标。与方案导向型评估不 同,目标导向型评估从累积影 响的角度考察劳动力市场政 策评估的结果;累积影响包括 不同政策和政策体制之间的 相互影响,及其对特定目标领 域劳动力市场结果的影响。 本成果的理论创新和学术价值在于:1.目标导向的劳动力 市场政策评估方法可以使研究人员突破具体项目评估的限制, 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样的经济和制度环境下,哪一种政策组合最 为有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从而有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2.注 重国际性。所有作者都是欧洲和北美非常著名的,并且在设计 和实施评估中有着第一手资料的学者。他们在完成本书的过程 中,一直注重采用国际比较的方法或者间接地促进此领域里国 际比较研究的发展。3.广泛适用性。本书既适用于政策制定者 和决策者,还适用于专门的评估人员和致力于劳动力市场政策 和政策评估的学者。本书不仅是评估方面相关资料的集合,更 是在汲取了前人研究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份指南纲 要,对指导未来的政策评估研究和实践意义重大。 节选 本书从三个层面对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 系统的阐述。 第一,它简要介绍并评价了先前评估研究使用过的各种方 法。第二,它关注特定的目标领域,对先前一些评估研究的结 果进行了回顾,这些研究考察了不同背景下不同政策工具和政 策体制的作用。第三,它对制度框架以及当前劳动力市场监督 和信息系统进行了评估,指出了这些系统的不足,以及如何通 过新方法实现更好的政策设计和政策评估。

目录 第 1 章导论:劳动力市场政策 和评估的理论与方法论 Günther Schmid , Jacqueline O · Reilly , Klaus Sch·mann 1.目标导向型与方案导向型 政策评估 2.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 3.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4.政策及其类型 5.政策影响评估 6.本书的目标、结构和内容 7.结论 第Ⅰ篇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 方法论 第 2 章实验性评估和非实验 性评估 James J·Heckman, Jeffrey A·Smith 1.评估问题概述 ……

11


季风本周推荐

《景观的生产:一个西南屯堡村落旅游开发的十年》 葛荣玲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9 / 42.00 / 旅游资源开发

目录

《景观的生产》讲述了在旅游经济的刺激下,一个西南屯 堡发生的变化。 伴随着明朝屯军的部队,一个汉人移民群体来到中国西南 贵州安顺地区一隅,他们在这个被称为黔中孔道的多民族地区 安居了下来,因地制宜地建成了村落,记忆和传习着汉人的传 统,在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文化风景,最 终获得了"屯堡人"的群体名称。在 21 世纪的最初十年,一个屯 堡村寨被现代旅游的大潮席卷着开启了一种新的社会进程,并 且逐步实现了从村落社会到景区社会的蜕变。这种蜕变将怎样 改变这个社会的结构和关系?应对景观规划、遗产保护等随之 而来的新概念,本地人又如何从中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生存 之道?旅游开发会带来何种新的空间实践,重塑什么样的地方 感?本书将通过一个民族志案例,通过景观人类学的视野,呈 现一个景区社会被生产的过程。 葛荣玲,博士,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助理教授。2011 年 6 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人类学专业,获法学 (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2007 年 10 月-2009 年 10 月,获国 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奖 学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人类 学系留学两年。

第一章绪论 一、地方、空间与意义 二、一个“景区社会”的成形 三、选题与方法 第二章屯堡:一种语境 一、“屯堡”的诠释与过度诠 释 二、屯堡人、老汉人及其他 第三章由村落到景区 一、乡民社会中的龙屯 二、龙屯蜕变 三、成为屯堡代言人 四、“龙屯的模子” 第四章空间流转 一、景点:前台规范 二、线路:游客规范 三、区划:村落规范 四、水土不服的规划案 第五章出现裂变 一、村落的视野 二、四大家族 三、家的纽带 四、节日仪式的空间 第六章精英 一、精英人物 二、精英组织 三、不以成败论英雄 第七章小孃孃与游客 一、 景区生活 二、作为文化掮客的导游 三、游客想象 第八章景区社会 一、空间策略 二、“家园遗产” 三、十年之后 参考文献

12


季风本周推荐

第二部分

《后制品:文化如剧本 艺术以何种方式重组当代世界》 《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硬骨头:陈独秀五次被捕纪事》 《张謇评传》

13


季风本周推荐

《后制品:文化如剧本 艺术以何种方式重组当代世界》 [法]尼古拉·布里奥 / 熊雯曦 / 金城出版社 / 2014-7 / 39.80 / 艺术评论

目录 一物品的使用 1.产品的使用,从杜尚到杰夫·昆斯 2.跳蚤市场,90 年代艺术的主导形式 二形态的使用 1.80 年代和 DJ 文化的诞生:形态走向共产 2.形态作为剧本:世界的使用方法(当剧本变 成形态) 三世界的使用 1.游戏世界:重新编排社会形态 2.黑客,自由的职业和时间 四如何适应全球文化(MP3 之后的美学) …… 节选 《后制品》是国际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 人尼古拉•布里奥继《关系美学》之后的又一 力作。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越来越多的艺 术家通过翻译、再现、重新展出和利用别人的 作品或一些文化产品来制作自己的作品,布里 奥审视了这种艺术潮流和观念。《后制品》回 应了在信息化时代,全球文化迅速发展的混乱 现象,原创的观念在这种新文化风景中变得模 糊起来。 《后制品》从物品的使用、形态的使用、 世界的使用和适应全球文化四个部分,探讨后 制品的起因、类型、制作过程和意义。 尼古拉•布里奥(Nicolas Bourriaud), 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法国巴黎高等 美术学院院长。1996 年至 2006 年,担任当代 艺术空间巴黎东京宫的联合总监。他曾是当代 艺术杂志《艺术文献》的创办人和负责人。2009 年第四届泰特三年展的策展人,2014 年台北双 年展策展人。著有《关系美学》《后制品》等 书。

“后制品”(Postproduction) 这一专 业术语, 用于电视、电影和录像领域。它是 对录制下来的素材进行处理的总称,包括:剪 辑、加入其他声音和图像素材、打上字幕、配 音和制作特效。 它是与服务和再生领域相关 的活动总和,属于第三产业范畴,与工业和农 业相反,这两者都是生产原始材料的。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越来越多的艺 术家通过翻译、再现、重新展出和利用别人的 作品(甚至是一些文化产品)的方法进行工作。 这种后制品艺术的起因固然是由于信息化时 代全球文化的传播,但同时,也是因为艺术世 界开始兼并一些过去被忽视或者蔑视的形态。 对这些把自己作品植入到别人的作品中的艺 术家,我们可以说他们对废除传统意义上生产 与消费、创作与复制、现成品和独创品的区分 做出了贡献。 他们所使用的材料不再是第一 材料。对他们来说,创作不再涉及将原始材料 转化成一种形态,而是加工那些已经存在并在 文化市场中流通的物品,换而言之,就是那些 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的物品。

14


季风本周推荐

《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阎伟萍 / 金城出版社 / 2014-9 / 39.80 / 达·芬奇

节选

1898 年,弗洛伊德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也许,最著名的‘左撇子’就是达·芬奇了, 没人知道他有过什么风流韵事。”在这本《达· 芬奇的童年回忆》中,弗洛伊德手拿精神分析 的手术刀,对达·芬奇的艺术进行了精确剖析。 弗洛伊德通过对达·芬奇的《圣母玛丽亚》《最 后的晚餐》《性行为和男性性器官草图》《蒙 娜丽莎》《圣安娜和另外两个人》《丽达与天 鹅》等作品的分析,主要研究了从早年开始的 列奥纳多的感情生活、其艺术和科学冲动之间 的冲突、他的性心理历史轨迹等。达·芬奇只 是梦见了一只秃鹫,就被弗洛伊德下了他在婴 儿时期就已经和母亲乱伦的结论。

他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天才,“我们只能推测其 轮廓——?却永远也不能界定其范围”(whose outlines canonly be surmised, —?never defined)?。绘画在他的一生中,有着决定性 的影响。如今,他使我们认识到自然科学家(和 工程师)与艺术家结合的伟大所在。虽然他的 许多杰出的绘画作品都流传了下来,但是,他 的科学发现一直没能发表和应用。在他的发展 过程中,其研究的天性从未完全给他的艺术创 作以自由,科学研究还经常反客为主,最终抑 制了他的艺术创作。依照瓦萨利(Vasari)的 说法,达·芬奇在临终时曾经自责,因为他自 己在艺术创作中失职,触怒了上帝和人类。虽 然瓦萨利的这个故事只是一个传言,没有多少 内在的可能性,甚至在达·芬奇这位神秘大师 生前就已开始编撰,但作为当时人们相信的证 据,它仍具有毋庸置疑的价值。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著有《梦 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提出“潜意 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 情结”“性冲动”等概念,认为人类的男性天 生具有弒父娶母的欲望和恋母情结,女性天生 具有弒母嫁父的欲望和恋父情结,以及儿童性 行为等理论。其成就对哲学、心理学、美学甚 至社会学、文学等都有深刻影响,后人誉之为 “精神分析之父”。

15


季风本周推荐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李泽厚 / 中华书局 / 2014-8 / 29.00 / 文集

本书为李泽厚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发表的对 话录文章结集,全面梳理了李泽厚 80 年代的 思想,有助于当代人了解 80 年代思想界状况和 李泽厚思想的发展。很多思想和言论对于当前 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 家。1930 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 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 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 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 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 《哲学纲要》等。2010 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 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 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 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 的非西方哲学家。 目录 美学热与学术研究(1978—1985) 关于技术美学的答问(1985) 文化热与学术多元化(1986)

文学研究视角及其他(1986) 封建尘垢阻挠社会前进(1986) 精读大师, 潜移默化(1986) 中国现在更需要理性(1987) 关于“文化”问题的问答(1987) 我把希望寄托在新的一代(1987) 静悄悄地工作(1987)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的(1987) 单靠道德建设不了社会(1987) 先有法律, 才有民主(1987) 新加坡的成功与新儒学(1988) 关于《美的历程》的对谈录(1988) 把文学比拟于地球, 我很难理解(1988) 礼乐远古已有, 非孔孟所创造(1988) 谈男欢女爱(1988) 文化传统人人有份(1988) 关于“改良与革命”答记者问(1988) 思想启蒙与反传统(1988) “新权威主义”与现代化(1989) “我也狂热过”(1989) “五四” 回眸 70 年(1989) “五四” 的是是非非(1989) …… 名家推荐 回过头看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历史,有一个 奇怪的现象:在 80 年代,影响思想文化界全 局的有李泽厚,……我们回顾这几十年,我们 现在能举出来的就是李泽厚,这样一个全局性 影响的就这一个,……我们需要李泽厚式的思 想家,李泽厚式的哲学家。我们不是超越李泽 厚,我们要达到他的水平,我觉得这可能是当 下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很迫切的问题。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 80 年代至今,30 年来,有一个人的书 出一本我买一本,目录也不看。只有一个人, 就是李泽厚。 ——黄子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16


季风本周推荐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胡颂平 编著 / 中信出版社 / 2014-7 / 48.00 / 生平事迹

本书的作者胡颂平在随侍胡适之先生的岁月里,将先生晚 年的一言一行都忠实记录了下来,收入于本书中。 胡适之先生学识渊博、见闻广阔,他们谈话的内容,小到 一个字的读音、一首诗词的字句,大到国际局势的演变、社会 背景的探索,无所不包。或茶余饭后,娓娓道来,逸趣横生; 或有感而发,意气飞扬,跃然纸上。不仅呈示了胡适之先生幽 默风趣的谈吐、忧国忧民的情怀,更难能可贵地体现出他的日 常生活状态、晚年的思想与智慧。无论对胡适研究者或普通读 者,本书都是重要的参考读物。 胡颂平(1904—1988)浙江温州人,为胡适之先生 1958 至 1962 年去世前的秘书。他历经十几年呕心沥血的搜集与整理, 考定胡适之一生的行止、著述与地点,完成了三百多万字《胡 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被余英时评价为“中国年谱史上一 项最伟大的工程”。 节选 一九五九年五月十六日 上午,一位晚辈青年来见。他表示不愿意进甲骨文研究室, 希望出洋。先生叫他好好准备起来。一面告诉他:“你上次给 我的信,称我为‘太老师’,自称为‘太门生’;从来没有自 称‘太门生’的,只有叫‘小门生’。你还要好好的读书。”

台大侨生代表六人来见 先生。他们组织一个海洋诗 社,还带了《海洋诗刊》来。 先生对他们说: “你们学作诗, 要分两部来说,一部是‘我’, 一部是‘人’。你们作的诗如 果不预备给别人看的,你做好 了就烧了,那就随便怎么做都 可以;如果要给别人看,那么 一定要叫别人看得懂才对。从 前有两句骂人的话:“但要放 屁,何必刻板”,是对那些文 章不高明的人说的,讥笑他们 不要刻板,实在是有意思的。 你们写的所谓抽象派或印象 派的诗,只管自己写,不管人 家懂不懂。大部分的抽象派或 印象派的诗或画,都是自欺欺 人的东西。你们的诗,我胡适 之看不懂,那么给谁看得懂? 我的《尝试集》,当年是大胆 的尝试,看看能否把我的思想 用诗来表达出来;如果朋友都 看不懂,那成什么诗?白居易 的诗,老太婆都能听得懂;西 洋诗人也都如此,总要使现代 人都能懂,大众化。律诗,用 典的文章,故意叫人看不懂, 所以没有文学的价值。 目录 序 1958 年 1959 年 1960 年 1961 年 1962 年 后记

17


季风本周推荐

《硬骨头:陈独秀五次被捕纪事》 丁晓平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14-8 / 55.00 / 报告文学

目录 前 言 陈独秀不是传说 第一章 立身唯一剑__第一次被捕 (1903-1914) 第二章 寒潮撼星斗__第二次被捕 (1915-1919) 第三章 哲人间世出__第三次被捕 (1920-1921) ……

这是一部完整翔实地以陈独秀(1879— 1942)五次被捕为主线创作的陈独秀传记。在 中国近现代史上,没有哪一位历史人物(无论 是政治的或者文化的)像陈独秀的人生这样富 有传奇,一生遭数十次通缉并五次被捕入狱却 又大难不死,而他的每一次被捕都成为轰动全 国的爆炸性新闻,随即发起的营救运动也一次 又一次成为时代的焦点和媒体的热点。更不可 思议的是,在声援营救他的人潮中,既有国内 也有国外,既有党内也有党外,既有党政领袖 也有社会名流,既有同志同人也有对手敌人, 既有显贵达人也有平民学生,洋洋大观,堪称 历史奇闻,而其中不怕杀不怕死的历史细节和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的品格, 已成为历史的美谈。 丁晓平,1971 年出生,安徽怀宁人。诗人、 作家、文史学者、文学编辑。现供职解放军出 版社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编审。致力于文 学、历史、学术的跨界跨文体写作,著述 500 余万字。主要著作:《光荣梦想:毛泽东人生 七日谈》《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传)》 《王明中毒事件调查》等。

节选 抗战时期,流落江津,沧桑暮年,回首往事, 陈独秀跟他自少年时代就结识的好朋友邓仲 纯开玩笑说:“冯玉祥倒过袁世凯,倒过吴佩 孚,拘囚过曹锟,驱逐过溥仪,反对过蒋介石, 人称‘倒戈将军’。我和这位将军有点类似, 因为他一生就誓作反对派,从反清一直反到蒋 介石……”陈独秀在自传中说:“我的一生差 不多是消耗在政治生涯中,至于我大部分生涯 之失败,也并不足为虚荣的对象”,“我奔走 社会运动,奔走革命运动,三十余年,竟未能 给贪官污吏的政治以致命的打击,说起来实在 惭愧而又忿怒。”他还曾经这样说过自己: “顽 固不是我的性格,我认为对的,我是要坚持的, 执拗的性质,我是有的,小时候,母亲骂我是 个‘小犟牛’,但是我知道错了,我并不顽固。 把不合理的罪名加在我的身上,纵要我人头落 地,我也不会承认。”他甚至说:“我半生所 做的事业,似乎大半失败了。然而我并不承认 失败,只有自己承认失败而屈服,这才是真正 的最后的失败。”永不言败,永不屈服,永不 低头,永不投降,这的确是典型的陈独秀精神。 1937 年获释出狱后,他与胡适、傅斯年等人纵 论世界大势时,依然充满理想主义地说:“即 使全世界都陷入了黑暗,只要我们几个人不向 黑暗附和、屈服、投降,便能够自信有拨云雾 而见青天的力量。” ——这就是一个硬汉的性格,这就是一个硬骨 头的宿命!

18


季风本周推荐

《张謇评传》 卫春回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10-4 / CNY 47.00 / 评传

本书由卫春回所著,分生平和思想上下两 篇,共约 30 万字。生平篇再现了张謇从一个 传统绅向新兴产业阶层转变的过程,突出介绍 在南通地方所创新立的各项开拓性事业,以及 在清末立宪运动和建立民国等政治活动中所 扮演的重要角色。思想篇则从政治、哲学、文 化、经济、教育诸多角度深入分析其辉煌事业 的思想基础,意在揭示他力图吸收中西文化精 华,为探索中国国迈向现代化所做出的独特贡 献。作为一个转型期人物,对他思想行为中创 新与守旧俱存的矛盾也给予了深入分析,以恰 如其分地厘定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一、家世与寒窗苦读 二、初进科场与冒籍风波 三、客幕之始 四、入吴长庆军幕 第二章 乡里活动与大魁天下 一、家乡的社会活动 二、结交清流与大魁天下 三、卷入帝后党争 第三章 投身实业与教育 一、大生纱厂与大生资本集团 二、通州师范和普及教育 第四章 立宪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一、在维新变法运动中 二、力促“东南互保” 三、《变法平议》和《东游日记》 四、投身立宪 五、预备立宪公会和谘议局 六、国会请愿 第五章 拥护民主共和 …… 丛书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这套丛书还有 《董仲舒评传》,《陆世仪评传》 , 《范仲淹评传》,《刘因评传》,《朱之瑜评传》 等。

卫春回,祖籍山西离石,1961 年生于北京。 1982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现为南京大学 历史系在读博士,兰州商学院法政系副教授, 近几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论二 十世纪初期大生纱厂的崛起》《实业家家的思 索》《孔子义利观新探》等 20 余篇。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生 平 篇

19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三部分

《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 《我的母亲手记》 《栗树街的回忆》 《达维多维奇之墓》 《死亡百科全书》 《纳粹的非洲计划》 《天注定》

20


季风本周推荐

《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 [美] 乔治·斯坦纳 / 李小均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3-11 / 49.00 / 文学批评

目录

本书乔治•斯坦纳的代表作,也是 20 世 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著作。本书的核心议题 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 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 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在斯坦纳看 来,语言是文化的代表。而现代西方的几股非 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 的滥用与污染,使西方文学的创作陷入“沉 默”。因此,在经历了种种浩劫之后,语言及 其相关的现实世界究竟该何去何从?批评家 与 知 识 分子 在 这 一 过 程 中又 该 担 当 何 种 责 任?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 )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 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熟谙英、法、德等数 国语言与文化,执教于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 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 战”大屠杀的影响。美国文理学院荣誉会员, 曾获法国政府荣誉团骑士级奖章、阿方索•雷 耶斯国际奖等多项殊荣。代表作有《语言与沉 默》《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等。

序言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逃离言词 沉默与诗人 教化我们的绅士 夜语——高雅色情文学与人的隐私 毕达哥拉斯文体——一份猜测,为纪念恩斯特 布洛赫而作 走出黑暗的语言 空洞的奇迹 君特·格拉斯札记一则 K 勋伯格的《摩西与亚伦》 一种幸存者——献给埃利维瑟尔 (ElieWiesel) …… 节选 在二十世纪,诚实的人要做文学批评,实 属不易。有许多迫切的事情要做。评论只是附 属品而已。批评的艺术在于让那些或许最不需 要帮助的读者关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较高的 文学素养,读者会读诗歌、戏剧或小说评论 吗?更何况,还有两种的诱惑:一边是给人严 谨气息和学术声誉的文学史;一边是书评,虽 不能算是一门艺术,但是一种技艺,对这样一 个难以置信的观念深信不疑——值得一读的 书每天都在面世。即使最优秀的评论也会受到 其中一种的诱惑。急于获得精神尊重和奠定学 者坚固地位的批评家,或许会像圣伯夫一样, 差不多变成了文学史家。也许他会屈从于新作 的号召;詹姆斯的大部分批评与他滥施的琐屑 批评对象一样短命。优秀的评论甚至比劣质的 书籍更短命。

21


季风本周推荐

《我的母亲手记》 [日]井上靖 / 吴继文 / 重庆出版社 / 2014-8 / 36.00 / 散文集

目录 译后记 花之下 月之光 雪之颜 井上靖 年谱 内容链接 《我的母亲手记》在 2012 年由日本导演 原田真人执导拍成一部电影,改编自井上靖 1964 年发表的同名自传小说。

本书是日本文豪井上靖的私密日记,也是 热门电影《我的母亲手记》的原著。全书记录 井上靖幼年因战乱与父母疏离成长,在父亲去 世后,与手足一起接手照料年迈的母亲,无奈 母亲的老年痴呆症日渐严重,一步步失忆。井 上靖以长达十年的时间,记录了患有阿兹海默 症的母亲八十到九十岁的 生活,冷静、细腻 地观察和叙说,试图为母亲留住渐渐模糊的记 忆,在一步步的记录和陪伴中,他也重拾了对 母亲的爱。同时,读者可以清晰读出他对于“活 着”的解读和生命的关照。 井上靖(1907〜1991),日本当代著名作 家、评论家和诗人,日中古代文化交流史和中 国古代史研究专家,日中友好社会活动家。 代 表作有《斗牛》《城堡》《天平之甍》《楼兰》 《敦煌》《孔子》等。其中《斗牛》获第 22 届芥川龙之介奖;以鉴真和尚东渡弘法为题材 的《天平之甍》,于 1958 年获日本艺术选奖; 1988 年《敦煌》改编为同名电影,后在中国上 映;2009 年,《狼灾记》由中国导演田壮壮改 编为同名电影;2011 年《我的母亲手记》由日 本著名导演原田真人改编为同名电影,同年获 蒙特利尔影展评审团大奖。 22


季风本周推荐

《栗树街的回忆》 [南斯拉夫]丹尼洛·契斯 / 张明玲 / 中信出版社 / 2014-8 / 30.00 / 中篇小说

争的恐怖,而双亲也是集中营的遇难者,这些 深刻的体验,一一体现在著作中,并受到国际 的瞩目。著有《栗树街的回忆》《鲍里斯•达 维多维奇之墓》《死亡百科全书》《沙漏》等 书。 节选

本书由二十篇动人的短小故事组成,以 “二战”期间的南斯拉夫乡间为主要背景,并 以男童安迪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贯串全文。全 文乍看之下,就像优美动人的乡间小品,安迪 的生活看似无忧无虑,有着疼爱他的双亲和老 是与他斗嘴的姐姐安娜,还有一只忠心的可爱 小狗随侍在侧,然而敏感的安迪还是察觉出生 活周遭的变化,正如阴影般向他们逼近。首先 是物资的短缺,让安迪必须受雇替人看牛;村 子里不时有部队行经;接下来,亲友们相继被 带走,永远从安迪的生活中消失。而那时正是 纳粹分子对犹太族裔展开种族清算的时期。安 迪不明白,也不了解父母为什么会对曾经引以 为傲的商人血统又爱又惧,直到日后,他才明 白亲人们成了大屠杀的牺牲者……所有的童 真、惶恐和悲哀都笼罩在种族杀戮的阴影下, 映照出成人世界的荒谬与苦难。 丹尼洛•契斯(Danilo Kis,1935~1989), 赛尔维亚人,是一位风格独具的国民作家。契 斯出生于南斯拉夫的南斯拉夫的苏伯提卡,靠 近匈牙利的边境,该地由于政治地位敏感,而 笼罩着战事和政争的阴影,他自幼就体验到战

1939 年,我四岁大,匈牙利颁布了反犹太 法案,我的父母亲让我在诺维萨德的圣母升天 教堂里受洗成为东正教教徒。这救了我的命。 在 1942 年,就在诺维萨德大屠杀之后,我们 逃回匈牙利我父亲的故乡,直到十三岁之前都 住在那里。我在富裕的农人家当仆人,在学校 里我学的是公教要理和天主教圣经。弗洛伊德 称为 Heimlichkeit 的那种“令人痛苦的陌生 感”,成了我文学上和精神上主要的刺激。九 岁时,我用匈牙利语写下了人生中最早的一些 诗:一首关于饥饿,另一首则是情诗——毫不 逊色。 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将事实与传说糅合 在一起讲故事的癖好;从父亲那里遗传的是— —伤感和讽刺。我的父亲是一份国际时刻表的 作者,国际时刻表本身就是世界主义的,是一 种文学遗产。这也影响了我和文学的关系。 目录 秋日风起时 日光照耀的城堡 栗树街 游戏 屠杀 一个会让你脸红的故事 给安娜的小夜曲 秋日,青草地 婚约 青草地 ……

23


季风本周推荐

《达维多维奇之墓》 [南斯拉夫]丹尼洛·契斯 / 王幼慈 / 中信出版社 / 2014-8 / 35.00 / 短篇小说

导读:抵抗虚无 / 景凯旋 1.红木柄小刀 2.吞吃猪崽的母猪 3.机械狮 4.神奇的牌局 5.鲍里斯·达维多维奇之墓 6.狗与书 7.A. A. 达莫拉托夫小传(1892—1968) 节选

本书共集结七篇华美如诗的短篇故事,每 篇作品虽情节不同、背景各异,却有一贯的脉 络可寻;七篇故事中,不论是赫赫有名的大人 物,或是市井小民,每个人都陷入政治伪善、 欺瞒的混乱世界,必须接受正反、明暗、左右 的两方拉扯,而且最终都走向共同的命运—— 死亡。但是对于自己为何遭此厄途,始终难以 理解,并感到疲累。即使在最终迈向死亡之际, 或许心中仍会向上天发出深深的疑问。 丹尼洛·契斯,二十世纪南斯拉夫最重要 的作家。契斯出生于南斯拉夫的苏博蒂察市, “二战”期间,他的父亲在纳粹集中营遇害, 母亲带着他和姐姐逃难到黑山,直到战争结束 才回到南斯拉夫。他在贝尔格莱德大学比较文 学系毕业后开始文学生涯,作品有《花园,灰 烬》《沙漏》《达维多维奇之墓》《死亡百科 全书》等,曾获得塞尔维亚 NIN 文学奖、美国 布鲁诺·舒尔茨奖等诸多文学奖项,并被授予法 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目录

1 月 28 日深夜,他们从牢房里带走了这个 仍然叫作诺夫斯基的男人,他如今只剩一具空 壳,一副腐烂的、饱受折磨的皮囊。从诺夫斯 基呆滞的目光——灵魂与生命尚存的唯一迹 象——可以看出他决定去忍受一切,决定按照 自己的意志,完全清醒地写下自己人生传记的 最后一页,就像是在写最后的遗嘱。他是这样 想的:“我已经到了成熟的年纪,何必毁了我 自己的传记?”看来,诺夫斯基已然了解,最 后的审判不仅是四十年来自觉地、呕心沥血地 撰写的自传的最后一页,而且实际上是他生活 的总和,是决定了一切的结论,而其他一切只 是(已经是)毫无意义的论文、无关紧要的数学 运算——与那决定了这些次级运算的意义的 最终公式相较而言。 名家推荐 《达维多维奇之墓》以小说的形式简述了 名为共产国际的这匹疯狂的特洛伊木马的自 我毁灭。书中的某些段落和《中午的黑暗》有 相似之处,但在骇人的细节和叙事技巧上都超 越了它。通过这样一本书,丹尼洛•契斯证明 了,对于那些使人们感觉麻木或者难以理解的 现象,文学是唯一可能的认知方式。 ——约瑟夫•布罗茨基,诺贝尔文学奖得 主

24


季风本周推荐

《死亡百科全书》 [南]丹尼洛·契斯 / 周淑丽 / 中信出版社 / 2014-8 / 39.00 / 短篇小说

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他的作品虽受到国际瞩 目,在本国出版时却常引起奇特的骚动:《达 维多维奇之墓》被诬蔑抄袭了索尔仁尼琴、乔 伊斯、曼德尔施塔姆、博尔赫斯、梅德韦杰夫 兄弟等作家,布罗茨基对此评论说:“一位作 者若能在一本 135 页的小说里模仿这么多位风 格迥异的作者,那么怎样赞美他都不为过。” 目录

讲述“我”在图书馆找到了记录 1789 年 以来所有普通人的传记的百科全书,它与众不 同地“描述人物关系、遭际和风景——这些构 成了人生的繁复细节”,这时“我”才获知了 去世的父亲的全部真相…… 九篇微缩纪事有意混淆了神话、文献与想 象的边界,看似互不关联、风格迥异,却有着 共同的主题:死亡。以虚无始,以毁灭终,古 典神话中的毁灭还有着悲剧的慰藉,现代神话 中的毁灭只剩下道德虚无的灰烬。契斯用文学 回应了这个时代,他展示了仇恨与死亡的蔓 延、欧洲社会的崩溃、人类历史的灾难,也表 现了一个作家对人性的关怀。 丹尼洛·契斯,二十世纪南斯拉夫最重要 的作家。契斯出生于南斯拉夫的苏博蒂察市, “二战”期间,他的父亲在纳粹集中营遇害, 母亲带着他和姐姐逃难到黑山,直到战争结束 才回到南斯拉夫。他在贝尔格莱德大学比较文 学系毕业后开始文学生涯,作品有《花园,灰 烬》《沙漏》《达维多维奇之墓》《死亡百科 全书》等,曾获得塞尔维亚 NIN 文学奖、美国 布鲁诺·舒尔茨奖等诸多文学奖项,并被授予法

导读:抵抗虚无 / 景凯旋 1.西门·马古 2.最后的告别 3.死亡百科全书 4.睡眠者的传说 5.预知未来的镜子 6.大师与门徒 7.为国捐躯是光荣的 8.国王与傻瓜之书 9.有列宁肖像的红色邮票 后记 名家推荐 二十世纪下半叶无可争议的伟大作家之 一,他的作品维护了文学的荣誉。 ——苏珊•桑塔格(美国作家) 毫不夸张地说,契斯的笔锋近乎永恒,他 对人物所做的描写几乎是所有已知的信条渴 望对人类灵魂所做的事:扩展他们的存在,也 动摇我们对死亡难以洞察的感觉。” ——约瑟夫•布罗茨基(诺贝尔文学奖获 得者) 丛书 丹尼洛·契斯作品 这套丛书还有 《栗树街的回忆》,《达维多维 奇之墓》。

25


季风本周推荐

《纳粹的非洲计划》 [美]盖伊·萨维尔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14-8 / 29.80 / 长篇小说

(www.afrikareich.com),与他进行沟通和 交流。 目录 引 子 第一部分 德属刚果 第 1 章——第 11 章 第二部分 斯坦利斯塔与非洲高速公路 第 12 章——第 28 章 第三部分 北安哥拉 第 29 章——第 40 章 第四部分 罗安达 第 41 章——第 50 章 作者的话 致谢 《纳粹的非洲计划》年表 本书是一部虚构类历史悬疑小说,作者大 胆假设了 1940 年敦刻尔克大撤退失败后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走向:纳粹德国控制了整个 欧洲、英美退守本土以绥靖政策与纳粹德国维 持脆弱的和平。本书故事就发生在这一背景下 的 1952 年,纳粹德国在非洲的恣意扩张、血 腥统治严重威胁到了英国殖民地的原有利益。 为了保住殖民地,英国军方策划了一次秘密行 动。前雇佣兵波顿•科尔接受了英国情报局的 绝密任务:带队潜伏刺杀与他有刻骨深仇的非 洲战争狂人——希特勒的非洲代理人和设计 师、非洲党卫军首领兼德属刚果总督——侯切 伯格。孰料行动从一开始就泄密了,队员或死 或俘,历经八个昼夜的生死劫难,波顿侥幸逃 出生天。但英德之间围绕非洲的暗战与密谋才 显露冰山一角。生与死的考验、情感与职责的 矛盾、道德伦理与严酷现实的冲突交织于行动 中,让人深思纳粹给人类所带来的深切伤痛。 盖伊•萨维尔(Guy Saville):英国人, 生于 1973 年。他有长期在南美和北非的生活 经历,目前住在英国。本书是盖伊•萨维尔的 第一部小说,读者可以访问他的网站

节选 “你还能走吗?”瓦切又在他耳边大叫。 道兰挣扎着向前走了几步,费力地做深呼 吸。他头脑清醒了。他向后看了一眼——蜂拥 而上的军队,飞速旋转的引擎——然后把胳膊 搭在瓦切肩膀上。如果现在有时间安置他的魔 盒:就有德国鬼子好看的了。他们一跑一跛, 罗德西亚人几乎承受着他的全部体重。 前面是一堵缠绕铁丝网的铁墙,一直延伸 到他们看不见的地方。边境大门依旧紧闭。每 抽搐着前进一步,道兰都希望他们能把大门敞 开,一秒也不要耽搁。 枪声紧追不放。 最终,他们瘫倒在栅栏旁边。十几个英国 士兵站在栅栏里面——从头上戴的贝雷帽能 看出他们属于英国赤道军团——所有人都身 穿干净但汗透的制服。从他们手中握的点 303 步枪来看,他们似乎从未受到过攻击。他们头 上有一条木刻标语:欢迎来到英一埃属苏丹。 道兰跪起身来,摇晃铁门: “让我们过去! ” 士兵们无动于衷。 ……

26


季风本周推荐

《天注定》 贾樟柯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48.00 / 电影文学剧本

本书收录了贾樟柯导演获得第 66 届戛纳 电影节剧本奖的电影作品《天注定》原创剧本、 主创人员访谈,和电影评论等相关内容。是电 影《天注定》制作的全纪录。本书也可视为有 志于电影事业的青年人进军编剧导演领域的 优秀学习范本。 贾樟柯,生于 1970 年,山西省汾阳人。 1993 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 1995 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主要导演作品:《小武》、《站台》、《任 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 《无用》、《二十四城记》,其中《三峡好人》 获第 63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主要图书作品:《贾想》、《中国工人访 谈录》、“贾樟柯故乡三部曲”《小武》《站 台》《任逍遥》、《海上传奇》等。 目录 天注定(电影剧本) 导演的话 在第一次主创会议上的阐述 …… 27


季风本周排行

季风本周排行

1

2

3

非学术类 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洗澡之后

人民文学

杨绛

29

2

(特集)知日·杂货

中信

苏静

35

3

历史在你我身边

北京三联

林达

45

4

算账:对一个父亲的秋后算账

新华

丁晓禾

25

5

壹.小顾聊绘画

中信

顾爷

38

6

如何看一幅画

中信

弗朗索瓦斯.芭布.高尔 48

7

逝去的武林

人民文学

李仲轩 口述/徐皓峰 撰文 38

8

庆祝无意义(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 上海译文

米兰·昆德拉

30

9

繁花

金宇澄

48

10

死亡百科全书-丹尼洛·契斯作品 III 中信

上海文艺

[南斯拉夫]丹尼洛契斯 39

28


季风本周排行

1

2

3

学术类 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1

21 世纪资本论

中信

[法]托马斯·皮凯蒂 98

2

用地图看懂世界经济

世界图书

[日]生命科学编辑团队

3

赢在自贸区:寻找改革红利时代的财富与机遇

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 4

北京大学

单价

32

上海财

39

第二次机器革命:数字化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经济与社会

中信

[美]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安德鲁·麦卡菲

59.8

5

大争论:左派和右派的起源

中信

[美]尤瓦尔莱文

42

6

传习录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王阳明

39

7

智取汇市-跨市分析获利王道-

经典投资译丛

人民大学

阿什拉夫.莱迪

68

8

洞察力的秘密

中信

[美]加里·克莱因

45

9

人生五大问题

北京三联

[法]莫罗阿

23

10

大皇宫:日本天皇家史

浙江大学

姜建强

49

29


季风分享

季风分享 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 PDF 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子牛(2014-09-17)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于 2011 年 6 月 2 日宣布,将其 出版的所有 PDF 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 DRM 保护。这其中不仅包 括超过 4000 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学 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和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 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NAP 从 1994 年

30


季风分享 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 6 月 2 日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 PDF 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 免费的,65%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http://www.ehum.edu.au/ 4.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 果)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 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哲学网 (包括自美国/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http://infomotions.com/ 11.康奈尔大学 Arxiv (收藏了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预印本" 出版物)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以及哈佛经典著作,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提供超过 2000 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有各类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 子文献,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http://cogprints.org/

31


季风分享 15.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 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 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空 间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作品,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http://eserver.org/ 19.IPL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http://www.ipl.org/ 20.库尔特·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可 在线阅读) http://www.zum.de/ 21.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超过 3000 部科学,工程和健康卫生方面的著作,可以在线 阅读,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论文) http://www.ndltd.org/ 24.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电子书 ,值得一读):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牛津大学档案馆 (建于 1976 年,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 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http://ota.ahds.ac.uk/ 26.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超过 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 图像):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法文): http://gallica.bnf.fr/ 28.世界图书馆(世界图书馆,法语) http://abu.cnam.fr/ 29.意大利电子书网站(包括小说,诗歌,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 等)http://www.ebookgratis.it/ 30.日本文学著作( 格式包括 HTML , ZIP(下载)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http://www.aozora.gr.jp/

32


季风分享 31.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 权,供所有的访客阅)http://www.usatoday.com/ 32.英语文学网站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http://www.litencyc.com/ 33.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包括: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 Vb.net 。 PDF 格 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数学世界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 书)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超过 1500 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康复,疾病,伤害,营养, 手术,症状,试验)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医生的免费电子书(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奥地利文献 (超过 12000 部奥地利文献,甚至包括明信片,可以在因特网上访 问)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美国政府文献): http://www.access.gpo.gov/ 39.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ICPSR)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报告 /PPT,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多种语言,包括中 文)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33


声音

声音 昝涛谈土耳其模式 30 年后再上莫干山:青年挑战者 汪丁丁:有智慧的地方没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香港中文大学公民课实景(图)

昝涛谈土耳其模式 上海书评(2014-09-21)

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 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 昝涛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1-8 / 45.00 上海书评:如果将土耳其的现代国家形成视为“土耳其模式”的话,最早可能应该追溯到奥 斯曼帝国晚期。奥斯曼帝国晚期似乎遇见了比清帝国晚期更为强烈的认同危机,您在《现代国家 与民族建构》中也提到,奥斯曼帝国晚期有两种“救国思想”曾盛行一时,一种是“奥斯曼主义” , 即强化多民族国家的帝国属性;还有一种是“泛伊斯兰主义”,即强化伊斯兰世界共主的色彩。 这两种主义为什么后来都失败了呢?

34


声音 昝涛:首先,我想说,你这样来界定“土耳其模式”,倒也未尝不可。其实,关于什么是“土 耳其模式”,有好几种解释,凯末尔主义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算是一种,在一个伊斯兰国家建立 起世俗的民主制度也算是一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土耳其模式”的内涵是不同的。我曾经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2 期)上发表过一篇题为《土耳其模式:历 史与现实》的论文,以此为题做过专门阐述。

你提到的两种“主义”是在奥斯曼帝国晚期出现的两种救国思潮。说“救国”,是因为在当 时,奥斯曼帝国面临日趋严重的内忧外患。外患虽剧,内忧更甚。对于传统帝国而言,主要的挑 战就是民族主义。这一点,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可能尤其具有重要的启示。 说民族主义这个事情,必须得先扯一点儿老生常谈的背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一个多种 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传统帝国,它在东-南欧有一块很大的领土,那儿的臣民主要是基督教徒。 奥斯曼帝国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中心和边缘地带维持着一种相对松散的关 系;它针对不同教派实行的具有自治色彩的米勒特(millet)制度,秉承的更是中东帝国的多元 主义传统,而且做得更加完善。 但多元主义潜在地面临三个问题的挑战:地方主体性(民族主义)、现代价值观和强权。强 权总会随着历史的机遇出现,尤其是面临强权,中心显得日益虚弱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边缘 的向心力很可能就先变得松散,而后转变为离心力;传统社会的多元主义,建立在不平等的宗教 和政治权利之上,一旦遭遇更具吸引力的现代价值观的鼓动,很容易生发对旧有价值观基础上的 权力格局的不满;民族主义是一种兴起于欧洲的近代思潮,它内在地要求建立民族国家(或者叫 国民国家),即现代主权国家。奥斯曼帝国很不幸,这三种挑战都遇到了。 近代奥斯曼帝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内部民族主义。外来影响固然重要,但在帝国较松散的政 治结构下,地方实力派在近代逐渐兴起,在前述的三种挑战的配合下,帝国的崩解就是迟早的事 情了。 奥斯曼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国族”主义,是奥斯曼帝国面对地方民族主义时的一种反应。它 力图打破原有的多元主义格局,赋予所有臣民不分宗教和种族的平等权利,塑造“奥斯曼人”为 一种国民认同。国族主义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是个人造物,很难唤起不同臣民的情感认同。也就 35


声音 是说,国族主义很难在短期内建构起一种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认同。况且,帝国正在走下坡路,国 势日衰,那些已经尝了民族主义这剂“毒品”的不同民族共同体,好像不走向独立建国,就很难 把这股子“邪火”发出来。奥斯曼主义作为一种应急的改革措施,很难收到实效。 泛伊斯兰主义具有团结所有穆斯林对抗西方殖民主义列强的意思。奥斯曼帝国的皇帝有两个 身份:作为世俗统治者的苏丹与作为穆斯林宗教领袖的哈里发(先知的继承人)。在帝国军事实 力强大的时候,帝国皇帝没有强调自身的哈里发地位,况且,他们与先知也没什么亲戚关系;他 们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实力,更强调作为穆斯林世界的拯救者和保护者的地位。在泛伊斯兰主义 那里,哈里发作为伊斯兰世界共主的身份日益被强调,这有一些现实背景,一个是列强总喜欢拿 宗教作为干涉奥斯曼帝国内政的借口,这刺激了帝国统治者的宗教神经;另一个是帝国境内的人 口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基督教臣民在十九世纪末的时候纷纷独立或者取得自治地位,剩下的 主要人口就是穆斯林了,如何团结这些人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另外,在帝国的疆域之外,列强的 势力范围之内还有很多的穆斯林,比如在俄国的中亚地区,英国的印度地区、阿富汗地区。泛伊 斯兰主义有团结这些境外穆斯林的用意,从这个角度说,它有反殖民主义的色彩。 它的失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奥斯曼帝国自身的力量不足;二是各地穆斯林本身就有部族 主义的问题,况且也逐渐兴起了民族主义;三是穆斯林内部向来有不同的派系之争,很难搞大联 合。 上海书评:作为“土耳其模式”的缔造者,凯末尔为何能拒绝多民族大帝国与伊斯兰世界共 主的诱惑,而选择建立一个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土耳其共和国?尤其是后者,在面对西方文 明的威胁之时,最本能的反应难道不应该是以伊斯兰为号召,整合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对抗西方 么?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土耳其的国父,被赐予 Atatürk(阿塔图尔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亲”一姓。 从 1895 年升入玛纳斯提军事预备学校,到 1916 年,凯 末尔晋升为将军。在 1918 年奥斯曼帝国卫国战争中, 凯末尔全身心地投入到拯救祖国的斗争中,在他的推动 下,议会在 1920 年 1 月通过了庄严的土耳其独立宣言 《国民公约》。

昝涛:凯末尔党人其实不是拒绝你所说的诱惑,主要还是走投无路。一战中,奥斯曼帝国错 误地加入德国阵营,成为战败国,从而被欧洲列强彻底肢解和终结。凯末尔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 36


声音 走上历史舞台的。当然,那个时候,他们有一些现实的基础,比如,在安纳托利亚,还有一些奥 斯曼帝国军队的残部没有被解散,美国总统威尔逊还曾经在其“十四条原则”中提到讲突厥语的 那部分奥斯曼帝国的穆斯林的历史命运问题,说他们也可以走基于种族的民族自决之路。这其实 给处于失败深渊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一线希望,甚至在一战结束后,他们曾梦想让美国托管自己。 凯末尔党人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悲催局面,再搞那些浪漫的“大”主义或“泛”主义,就等 于是自寻死路了。现实主义才是政治的基础。记得凯末尔曾经说过一句话,那意思是说,土耳其 民族的最终疆域,仅限于那些能够以刺刀捍卫的领土。这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其实,伊斯兰并没 有被放弃,比如,凯末尔领导的独立战争中,就有很多的宗教因素,宗教人士发挥了重要作用, “圣战”的口号也有。这场战争,后来被定性为民族独立战争,说是为了建立共和国。其实,这 是一种革命史的、目的论的叙事。 上海书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凯末尔主义的核心是世俗化,建立政教分离的国家制度。从 当下来看,土耳其至今似乎仍然是伊斯兰世界“世俗化”的唯一范本,为什么只有土耳其做到了? 昝涛:这个问题太复杂,涉及很多层面,以及特别多的地区,要进行比较。我只能笼统回答。 土耳其能够在凯末尔党人的领导下走上一条世俗化的道路,有很多的历史原因。首先我们要 回答的是凯末尔党人为什么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如果从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下考虑,中亚、 南亚、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地区,大多还处在殖民主义的桎梏之下。阿拉伯人的情况更为特殊, 它的民族觉醒比较晚,而且是被列强肢解和托管了。南亚是英国的殖民地,中亚是俄国的殖民地。 只有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没有经历过殖民化,关于它的历史命运,威尔逊的“十四条原则”还有 单独的安排。这是一个大的历史背景。 凯末尔党人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当然是有自身的优势的,比如,他们很好地重组了奥斯曼 帝国军队的残部,也就是说它有一支较强的武装力量。这支力量有一个好的领袖——凯末尔,这 个人是一个军事家,在全国的名望也很高,足以团结当时的大部分革命力量。这些都是重要的因 素。

奥斯曼帝国国徽 37


声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值得注意。一个是,尽管他们看起来是面对欧洲列强在一战后 的瓜分危局,但实际上他们的主要对手是军力比较弱的希腊人,几次主要的战役也是跟希腊人打 的;另一个是,列强之间有些勾心斗角,尤其是英法之间;还有一点,就是凯末尔党人得到了苏 俄的支持,苏俄有自己的地缘战略考虑。 凯末尔党人是一拨儿世俗主义者。他们成长于奥斯曼帝国晚期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接受的是 西式的世俗教育,走的是从军报国之路。他们本身就是帝国的精英,加上通过革命斗争,掌握了 领导权,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从而具有了将理想付诸实践的机遇和能力。也就是说,凯末尔革命 的胜利以及凯末尔党人的政治理想,是土耳其能够建成世俗国家的重要历史条件。至于说,土耳 其为什么能够至今坚持下来,其原因至少有如下几个: 一是什么样的革命缔造什么样的民族。土耳其经历过时间很长的、深刻的、大规模的革命和 改革。一个经由革命缔造的国家,它的精气神是不一样的。况且这场革命被凯末尔党人的民族主 义的、威权主义的历史叙事塑造了。从而,在土耳其的民族性(魂)里,经由凯末尔党人的革命 而融入了深刻的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和世俗主义特性。不能小看这样的一个机缘。在共和国建立 之后,凯末尔党人长期执政,即使是在 1946 年之后的民主化时代,国家的大方向还是长期掌握 在凯末尔主义者手中。凯末尔主义已经成为土耳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是其国民性的一部分。相比 而言,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当代的中亚五国、马来西亚,等等,这些主要的伊 斯兰国家,都没有经历过土耳其这种大规模的革命斗争和深刻且持续的世俗化改革。说白了,大 部分的伊斯兰国家的“建国历程”与土耳其不一样。这是后来各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点,也需要看到,就是凯末尔党人继承了奥斯曼帝国晚期以来的西化趋势,也就是说, 奥斯曼帝国作为最后一个伊斯兰帝国,留给现代土耳其非常丰厚的改革主义的遗产,比如奥斯曼 帝国长期就是学习法国,凯末尔党人的世俗化也是法国模式,即国家监控型的积极的世俗主义。 还有一个外部因素需要指出来,那就是,土耳其一直坚持向西方靠拢。这个过程有一个重要 影响,就是它把土耳其国内的发展与变革,与西方的标准和要求结合起来。作为外部因素的西方, 对土耳其的影响是巨大的,土耳其是在加入西方的过程中形塑自身发展道路的。 上海书评:眼下,很多人担心土耳其的世俗化政策似乎正在遭遇伊斯兰化(甚至说是极端主 义)的回潮。从土耳其国内政治来看,正义与发展党无疑是一个有一定宗教色彩的政党,对世俗 化政策的执行自然也不是全心全意。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土耳其正在背叛国父凯末尔的最大政治 遗产么? 昝涛:这么说可能有些耸人听闻,尤其是把极端主义看成对土耳其世俗化的实际挑战,并不 符合现实。情况还没有那么严重。关于世俗主义是什么,现在和过去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比如, 凯末尔鼓励妇女不戴伊斯兰头巾,鼓励她们摘掉面纱,这在本质上就是凯末尔主义的世俗主义的 核心吗?其实,这只是很表面的问题。 对凯末尔党人时代的世俗主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在“公”的方面,世俗主义就是把政 治、法律、经济、教育和社会从宗教的框框里解放出来,笼统说就是做到政教分离;从“私”的 方面来说,凯末尔党人并不是要废弃伊斯兰教,而是要使伊斯兰教回归宗教的本质,即使其成为 个人的“私事”、个人的情感 / 道德选择。所以,世俗化,对凯末尔人党人来说,不是无神论, 38


声音 甚至在他们看来,世俗化也等于是解放了宗教,从而有利于宗教的发展。 正发党(正义与发展党)在出身上、主张上确实有宗教背景和因素。但这在多大程度上是为 了宗教本身,我很怀疑。更多地,它可能是政党政治利用了宗教,作为一种谋取政治利益的手段 吧。不同国家的很多政党,都会利用宗教(或各种稀奇古怪的意识形态)来收买人心和争取选票,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土耳其国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穆斯林,他们具有某种宗教的情感,在日常 生活中,遇到一些人生的困惑与问题,老百姓需要求助于宗教,这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伊斯 兰教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对于基层社区共同体承担很多重要的社会义务,与人民群众的日常 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国家政权无法面面俱到的领域,它可以照顾到,而且做得更好。刻意地 疏远、打压或违背这种情感和社会联系,是不得人心的。连凯末尔一手缔造的、最世俗化的共和 人民党(CHP)现在也开始关心这个问题了。

正发党也并没有宣称过放弃世俗主义,相反,他们是通过重新解释世俗主义而坚持世俗主义。 简单说,他们与凯末尔主义的世俗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正发党代表的是消极的世俗主义,也就 是美国式的世俗主义,即宗教不干涉政治,政治也不干涉宗教;而凯末尔主义是积极的世俗主义, 国家政治要管控宗教的。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正发党通过一系列动作,取消了一些对宗教的限 制。但这并不等于说是放弃或改变了世俗主义。土耳其仍然、显然还是一个坚持政教分离的国家。 “阿拉伯之春”以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还到处推销“土耳其模式”呢,其中一点就是强调了 土耳其的世俗主义,暗示的就是他们自己代表的温和伊斯兰政党执政这个事实。 对于正发党及其政策,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土耳其的“第三条道路”,主要还不是从它的宗 教色彩来看,要看它整体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那才是它最重要的关注,也是选民倾向于它的最重 要原因,宗教复兴不是最主要关切。所以,我认为,不能武断地说正发党就背叛了凯末尔主义的 遗产。 上海书评:一直很好奇,按说,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已近百年,其间大多数时间也执行着强有 力的世俗化政策,但为什么从大选的民意来看,民众仍然对选择一个伊斯兰色彩的政党更有兴 趣?是否可以说,凯末尔的世俗化政策实际上并不成功? 39


声音 昝涛:这个问题,其实跟上边的那个问题是联系的,等于是已经做了回答。这里我想再强调 的是,世俗化政策的成败,不能以人民群众的政治选择来作为标准去衡量。人民选择正发党,主 要不是因为它的宗教色彩,而更多是因为别的,比如,它的民生政策,它执政后所带来的经济发 展、社会变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指标,可能是更重要的。去年底以 来,埃尔多安内阁面临一些腐败和丑闻的指控,但老百姓最终在今年的地方选举和总统选举中, 没有抛弃他们,依然给他们投票,主要原因无非是过去的这十余年,正发党执政期间为老百姓干 了很多好事,人民是得益的。当然,土耳其的政治文化也是个重要因素。 从世界范围来看,“非世俗化”是一个普遍的趋势。说现代化带来世俗化,说经济发展就能 使人们的宗教情感淡化,这些在过去好像是不证自明的唯物主义道理,现在看起来是很成问题的。 这不是现实出了什么问题,而是那种看问题的“世俗化范式”出了问题,它不是一种有效的范式, 是应该被抛弃的了。 上海书评:近一百年过去了,土耳其国内目前各界如何评价凯末尔,他的地位还像国父那样 崇高么?他留下的如世俗主义和民族主义这样的“教条”还被奉为土耳其不可动摇的国家意志 么?或者说,土耳其是不是一边继续像国父一样尊崇他,一边也如打破“两个凡是”一样在实践 中不断修正凯末尔主义的“教条”? 昝涛:凯末尔作为土耳其的国父,普遍来看,自然是还享有着崇高的地位,高高在上。当然, 现在跟过去不同了,人们的看法也多元了,并不是所有土耳其人都崇拜凯末尔。土耳其社会向来 都存在多元的看法,如果说以前不为人所知,那可能也只是因为政治上不够开放,或者传播渠道 不够畅通造成的。比如,有些库尔德人对凯末尔的评价就是有争议的,尤其是对凯末尔制定的土 耳其的民族政策,他们是很不满的;比如一些坚持调和论的人,对凯末尔党人的激进世俗化肯定 颇有微词,尤其是那些被镇压的保守主义者,更可能是这样。 如我前边所说,土耳其的世俗主义,其内涵是有所修正的。民族主义也不例外,随着库尔德 问题解决进程的加快,原来那种狭隘的、僵化的民族主义也在改变了。 作为外部观察者,很可能被土耳其人表面上的凯末尔情结所迷惑。比如,经常看到他的标语、 塑像或挂像,还有很多的纪念品。其实,关于凯末尔的地位,形式化、商品化,也是典型的特征。 挂在那里或立在那里的凯末尔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看人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上海书评:如果说世俗化是“土耳其模式”的一大要点的话,那么“保驾护航”的军政府无 疑是另外一大特色。从政治正确来看,军政府无疑是一个很负面的政治形式,但从实践中来看, 军政府却也多次“挽救”了土耳其的宪政制度,特别是当国家滑向伊斯兰化时。 昝涛:我以前也大体持此种态度。不过,有些说法可能也过于笼统了。土耳其军方当然是世 俗主义的重要捍卫者,打击土耳其内部和外部的敌人,是军队的重要使命,也是凯末尔逝世前给 军队的“遗嘱”。在土耳其这也成了个悖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土耳其实行了多党民 主制,之后发生过多次军人干政。军人干政有很多名义,比如挽救被政党政治搞得一塌糊涂的民 主议程,比如打压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势力,比如匡正冷战期间因左右之争而导致的社会失范。可 以说,在土耳其,军人政变有一些被迫的因素,现实政治的发展使军队不得不出手,甚至有时候 老百姓也期待着军队出来整肃秩序。这对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当然, 军队的一些粗暴做法也是令人诟病的。 40


声音 捍卫世俗主义,常常是土耳其军人干政的借口之一,尤其是在 1997 年,针对繁荣党政府的 “软政变”,主要就是要打压繁荣党的激进伊斯兰主义。土耳其军队每次干政之后,都会尽快还 政于民,但同时以制度跟进的方式确保军方对政治的监管得以实现。比如现在土耳其所使用的宪 法还是 1980 年军人政变之后所制定的,遭到土耳其社会的普遍厌弃,正发党虽然长期以来强调 修宪,但主要还是以一党私利为标准,现在的修宪议程进展非常缓慢。 上海书评:土耳其军队为何可以百年如一日地坚持世俗主义的宗旨,这可以理解为他们对于 凯末尔的一种忠诚么? 昝涛:土耳其是一个尚武的社会,这个传统远溯草原游牧时代。土耳其社会的精英基本上都 是军人,领导者和改革者都是他们。直到十九世纪中期的坦齐麦特(改革)时代,军队精英作为 改革者的这个传统才第一次在历史上被改变了,那场变革是由崇尚欧洲的文职官僚所主导的。但 就算如此,军人的地位并没有被改变。你看之后,青年土耳其党人的革命变革、凯末尔党人的革 命 /变革以及共和国时代的诸多历史时刻,都是军人起了主导作用。可以说,土耳其这个民族的 历史上,作用最大也最被人民信任的就是军人。历史地看,文官阶层的崛起是奥斯曼国家现代化 的结果。这也制造了文武关系的变奏这个近代历史的主题。民主化之后,通过选举上台的政治精 英与军队为代表的传统精英之间存在很大张力。 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禁卫军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后来,禁卫军没落,沦为保守势力。直 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苏丹马哈茂德用大炮把他们轰垮,进而建立了效法欧洲的近代军队。十九世 纪以来,土耳其军人一直都是土耳其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军人与国家政治的这种紧密关系一 直延续下来。共和国时代,土耳其军队就是凯末尔主义国家的捍卫者,意识形态教育也是这么开 展的。世俗主义是内在于土耳其军队的精神之中的。另外,军方通过一套独立且完善的教育和选 拔体制,基本上确保了不被其他意识形态渗透。 另外,如前所述,土耳其人对世俗主义的理解也 是逐步变化的。当前,军方理解和坚持的世俗主义也 不再完全是凯末尔当年的激进版本了。1980 年军事政 变之后,军人政府非常强调宗教教育的重要性,有学 者认为这是为了抗衡左翼-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凯末尔当年没有来得及完善的事情就是宗教教育,等 于是把这么重要的一个领域拱手让了出去。 1980 年代厄扎尔的出现,与后来正发党的埃尔多 安,都是类似的人,他们都是出身于平民的政治精英。 这些群体的出现,是因为土耳其的社会发生了重要变 革,这是现代化和全球化带来的,这种变化也预示着 土耳其传统官僚和军人精英的地位必然要有所下降, 民主化使底层群体通过选举政治上台,并获得越来越 多的权力。纵观土耳其民主化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 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直到本世纪初,正发党上台, 它不只是成为一个占有绝对优势的议会政党,而且逐 渐通过政治手段控制住了军队,这既是正发党的手段 高明,也是历史发展的大势使然。两种精英的较量,

图尔古特·厄扎尔(Turgut Özal, 1927 年 10 月 13 日-1993 年 4 月 17 日)土耳其政治领袖,曾任土耳其总 理及总统。

41


声音 在今天基本上算是平分秋色,表面看起来,文官阶层略胜一筹。

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 1954 年 2 月 26 日-),土耳其总统、正义与发展党 (正发党)主席,土耳其第 59 和 60 届总理。反对派 称他为“土耳其第一狂人”。

以军方为代表的土耳其世俗主义力量和正发党代表的这一政治势力之间是相互驯化的。军队 在历史上迫使激进的伊斯兰主义政党温和化了,这就是正发党。正发党利用政治议程也驯化了军 队。现在土耳其社会普遍认为不会再发生军人干政,军队作为一个政治力量干预民主进程,已经 越来越不得人心。 上海书评:在我看来,“土耳其模式”还有一大特点,也就是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威权主义色 彩。在 1950 年前,凯末尔一手缔造的“共和人民党”实际上是土耳其的唯一执政党。但或许同 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威权国家也是有一定的宪政色彩的。您怎么评价土耳其当时的威权体制? 昝涛: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吧,有土耳其自身的历史逻辑,也有重要的世界历史背景, 毕竟,威权主义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体制形式。土耳其宪政的历史很长,要追溯到 1876 年第一 部宪法的颁布,尽管当时很快就被束诸高阁了。1908 年青年土耳其党人上台,开启了土耳其的 第二次宪政时代。凯末尔党人时代是威权主义的(1923-1946)。这期间确实有过开放党禁的尝 试,但普遍地来看,评价不高,因为时间很短,而且历史影响也很小。 后发现代化国家普遍面临一个困境,就是要以快于自然历史进程的方式追赶走在前边的列 强,于是就不得不利用国家的力量。现代化在非西方世界主要是通过威权主义手段进行的,这是 个普遍现象。凯末尔党人治下的土耳其也不例外。利用威权主义,凯末尔主义版本的现代化,才 得以在土耳其大范围、深层次地展开。我们不能以后来者的眼光任意评判和裁剪历史。有时候你 会碰到全盘否定历史的一些看法。我认为这是不健康的。凯末尔主义时代奠定了今天土耳其现代 化的格局,它对推动土耳其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你不能期待它有多高尚和完 美,也不能随便贬低它。 上海书评:土耳其的威权体制是如何走向民主化的?土耳其的威权体制对土耳其日后的民主 化是否有与韩国类似的推动作用? 42


声音 昝涛:这有很多原因。比如,凯末尔的继承者伊诺努,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尤其是,他在军 界是元老,影响力很大,是他曾经劝导军队在民主化初期保持克制,不要干预政治。前边也曾提 到,凯末尔时代曾经进行过多党制的试验;凯末尔去世于 1938 年,仅仅七年之后,土耳其就实 现了多党制,可以说,速度是非常快的。这里面还有非常重要的外部环境,即二战结束后,出于 地缘政治和国家认同的定位,土耳其加入了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这是它摆脱威权体制的特别重 要的原因。至于说内因,土耳其本身早就存在着多样化的声音,最初出来组成新党的人,也都是 来自共和人民党的一些老成员。

伊斯麦特·伊诺努,凯末尔的总参谋长,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时的第二号人物,后来继凯末尔成为 总统 ,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历任第四、第二方面军参谋长,第 四军团、第二于军团和第三军团司令。1920 年参加凯末尔的民族解放战争,任第一届大国民议 会议员和政府军参谋总长。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两度出任总理。1938 年当选土耳其总统(1938~ 1950)在第二次大战中使土耳其保持中立。 上海书评:讽刺的是,虽然土耳其在建国之初的自我认知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但库尔德人 问题却是土耳其至今无法回避的一个民族问题。土耳其如何面对这种尴尬? 昝涛:库尔德问题对土耳其来说,确实非常重要而敏感。这一方面源自建国之初的自我定义, 即蛮横地自我界定为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不承认库尔德人的民族地位;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上 说,库尔德问题的出现不是土耳其的民族主义政策造成的。在土耳其建国之前,库尔德人本来是 有希望在欧洲列强的认可和支持下独立建国的,后来,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 胜利,《色佛尔条约》被废弃,土耳其人与列强重新签订条约,库尔德人的问题就被搁置了。这 是库尔德人的历史命运。 在土耳其有一千多万库尔德人,占土耳其总人口的约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不是个绝对意义 上的小民族,而且库尔德人还是个跨境民族,在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都有相当数量的存在。库 尔德问题一直困扰着土耳其,直到今天,这个事儿花去了土耳其巨额的国民财富,付出了数万人 43


声音 牺牲的惨重代价,也没有个很好的解决。 近些年来,正发党把解决库尔德问题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主要是两种办法,一个是在库尔 德人聚居的东南部大量投资、搞开发,发展当地经济;另一个思路是所谓的民主化,允许他们组 党竞选,承认并赋予库尔德人更大的文化权利,比如建库尔德语的学校,允许库尔德语媒体的存 在。其实,对普通库尔德人来说,这个所谓的文化权利的问题,有点像“鸡肋”,因为,要融入 主流社会,还得使用国语;要想过好日子,还得接受好的教育。新建一所库尔德语的学校,一般 人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学,教学质量、未来的前途都不好说。 前边所说的都是政策层面的,如果我们看历史和社会的大势,推动库尔德问题走向的最主要 还是土耳其的社会发展进程。比如,大量东南部的库尔德人向西部移民,主要是现代化和城市化 的结果;再比如大量的库尔德人通过教育或参与政治融入社会,这才是土耳其面对库尔德问题的 主流态势。还有,土耳其的土耳其族与库尔德族之间通婚也是比较常见的。大概是由于凯末尔主 义时代的强制政策,库尔德人的双语水平都很高,加上库尔德人西移的趋势,再就是大家都是逊 尼派穆斯林,通婚和共处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上海书评:我忍不住想问您一个问题,对土耳其这样的伊斯兰国家,当民主和世俗化发生冲 突时,或者说,在价值排序上,民主和世俗化哪个更为优先?比如,当一个代表极端宗教势力的 政府通过民选上台,宣布要回归政教合一的政策(比如 ISIS 这样的),军队是否有义务出手维 护宪政体制? 昝涛:这不是个原则问题,而是个历史问题。 在历史上,土耳其曾经出现过一些主张恢复伊斯兰秩序的政党。比如 1960-1970 年代的民族 行动党和民族秩序党。它们主张全面恢复伊斯兰教在土耳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反对凯末尔 的世俗主义,扬言“伊斯兰教并不是土耳其民族落后的原因”,主张要以“土耳其穆斯林的精神 价值”来鼓舞教育青年,甚至极力鼓吹要恢复伊斯兰教的国教地位,恢复哈里发制和伊斯兰教法。 这些政党把其宗教主张与左派政纲甚至极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结合起来,抨击资本主义残酷剥削 穆斯林兄弟,谴责给予外国异教徒的资本与土耳其资本以等同的权利,以及向广大人民群众许诺, 要通过复兴伊斯兰教的道德与德行,从而为他们提供普遍的幸福和安宁。这些主张得到了许多农 民、宗教学者以及中小私营企业主的拥护。 1971 年 5 月,土耳其宪法法院宣判民族秩序党的政治纲领违背了土耳其国家的世俗主义原 则,取缔了它;同时还取缔了与民族行动党有密切联系的泛伊斯兰主义协会,查封了一大批具有 伊斯兰主义倾向的报刊。1980 年 9 月 12 日的土耳其军方第三次干政之后,以凯南·埃夫伦为首 的军政府宣誓忠于凯末尔主义,谴责“反动的和其他极端的意识形态的理论”,也斥责在国家政 治斗争中利用宗教,强调禁止利用宗教作为政治工具。 1983 年 7 月土耳其繁荣党(又译福利党)宣告成立。该党的前身就是民族秩序党。繁荣党的 领导人埃尔巴坎(Erbakan)的讲话中充满了《古兰经》和“圣训”中的引言。繁荣党公开反对 世俗化,主张按照伊斯兰教教义治国,要求建立公正的生产和分配体制;对外政策上,主张为维 护土耳其的民族利益和民族独立,联合伊斯兰教国家对抗美国和西方。 1987 年繁荣党参加大选,得票百分之七点一六;但在 1995 年 12 月的大选中,它取得了更惊 44


声音 人的成果,得票百分之二十一点三八,取得议席一百五十八个,成为土耳其第一大党,只是它获 得的选票没有达到单独组织政府的足够多数。在九十年代的地方选举中,繁荣党更是势不可挡。 1996 年 1 月,繁荣党获得了第一次组阁机会,但因其激进的伊斯兰主张,没有找到能够组成联 合政府的伙伴,组阁失败。后来它开始调整自己的激进立场,首先注重挑选党内温和派人士入阁, 减少了强硬色彩,并明确承诺将坚持世俗制度和民主,遵循凯末尔主义的原则,同时还通过一些 军人出身的议员疏通军界首脑。在经济方面,同意实行市场经济机制,继续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允诺加快与欧洲关税同盟统一的步伐。同意将财政部之外的其他重要经济职能部门的领导权交给 执政伙伴、坚持世俗主义的正确道路党(DYP)。在对外政策方面,繁荣党表示在增进同伊斯兰 国家关系的同时,将保持土耳其同西方的密切关系,并遵守土耳其承担的国际义务,继续谋求加 入欧盟。1996 年 6 月 28 日,德米雷尔总统批准了繁荣党和正确道路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内阁名单, 埃尔巴坎成为总理。 联合政府组成后,繁荣党的领导人力图调和各种意识形态,以一种温和的面貌示人。1996 年 10 月,繁荣党召开了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大会。会上埃尔巴坎集中谈论了与世俗主义的妥协, 表现出一种实用主义立场。他强调繁荣党是凯末尔的真正继承者,支持世俗主义,要与军队保持 良好关系。埃尔巴坎的发言使党内年轻的激进主义者失望。 然而,迫于激进主义者的压力,繁荣党不久便将其伊斯兰主义的主张提上政治议事日程。1997 年 1 月,繁荣党宣布要在伊斯坦布尔的中心塔克希姆(Taksim)建一座大清真寺的计划。这里是 土耳其革命和世俗主义的象征,广场上矗立着凯末尔的塑像,因此,这个计划显然是对土耳其世 俗主义的公然挑衅。该计划引起了国内世俗主义者的强烈反弹。土耳其军方反应最激烈。1997 年 2 月 28 日,以军方为主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向该党提出二十点计划,要求它采取从教育改革到 限制宗教服装的法律和行政措施,抑制全国的伊斯兰主义行为。与繁荣党组成联合政府的正确道 路党内部也对繁荣党的反世俗主义势力表示不满,并且威胁要退出联合政府。在这种内外夹击的 形势下,埃尔巴坎不得不提出辞职。1997 年 6 月 18 日,在执政不到一年的时间后,埃尔巴坎向 土耳其总统递交辞呈。

塔克西姆广场上的雕塑 45


声音 1997 年 5 月,繁荣党被以“违反土耳其宪法和政党法的世俗主义原则”罪名起诉后受到审判。 2008 年,执政的正发党也以同样罪名受到土耳其宪法法院的审判。不同的是,繁荣党被迫解散 了,而作为其“孙子辈”的正义与发展党只是受到了警告。1998 年 1 月,土耳其宪法法院宣判, 解散繁荣党, 埃尔巴坎等人在未来五年内被禁止参加政治活动。2001 年,具有繁荣党背景的正 发党成立,并于次年在大选中获胜,单独组阁,执政至今。 回顾这些历史进程,我们不得不说,土耳其的政治伊斯兰确实有比较强大的社会基础。但如 果回顾选情,不难发现,只有伊斯兰政党更加温和化,更加注重人民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它才会 得到更多的支持,正发党的最高得票率接近百分之五十,给它投票的人也并不主要是冲着它的宗 教色彩去的。从这个数字加上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来,在土耳其,激进的政治伊斯兰不是多数 人的选择。伊斯兰主义政党的温和化既是军方为代表的世俗力量对之驯化的结果,也是它调整自 身寻求政治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不然的话,我们很难解释正发党在过去十余年的成功。 政治不是由教条构成的。伊斯兰政党和土耳其军方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物。历史表明, 土耳其出现温和伊斯兰政党的“第三条道路”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土耳其没有出现 ISIS 这种政 党的基础,就算是一小撮人想搞个这样的组织,它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世俗主义者、反对党、司 法系统、军队都可能是它的制约者。 上海书评:最后一个问题,极端主义的兴起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您是否看好土耳其这 样的老牌宪政国家可以从中“全身而退”?您相信土耳其国民有这样的政治智慧么? 昝涛:一般意义上的教俗之争,不只是在土耳其这样的国家发生,它其实是个普遍性的问题, 在关注它和思考它的同时,这个涉及价值问题的冲突不也同样在我们的头脑里发生了吗?!如果 说有一个“土耳其模式”的话,我不敢说它已臻稳态,最多只能说它现在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状态。现实总是高于理论和预见。 凯末尔的世俗化是成功的,但它没有真正解决一个民族的精神如何安放的问题,甚至出现过 排拒伊斯兰的做法和倾向。一个民族的精神怎么可能建立在世俗主义的基础上呢?又怎么可能建 立在外来价值的基础上?技术和物质可以复制,但精神很难复制。宗教很可能是人类文明和文化 在精神上能够达到的最终状态,强行改变或漠视,不是个好的选项。埃尔多安主义所代表的是要 纠正之前偏差的努力,尽管它有些方式也令人不满意,但大方向是在凯末尔主义那里已经内含了 的,这迟早是要发生的。它不只是民粹那么简单。 就算是在凯末尔主义时代之前,面对西方现代性的冲击,全盘西化也不是唯一的选项,青年 奥斯曼人、努尔西等所代表的亲现代性的调和主义传统、格卡尔普的结构功能主义路径,都为伊 斯兰教在土耳其社会的地位有重要安排。所以,伊斯兰主义是内在于土耳其这个穆斯林社会的。 至于我们看到的极端主义,如塔利班、ISIS 的这些做法,可能更应该被视为另一种宗教主张,它 的强大之处在于将自身放在了宗教、道义和精神的制高点上,这令世俗主义很难受。 通过前面的叙述,我们可以说,目前在土耳其看不到走上那样一条极端道路的可能性,只是 伊斯兰主义的冲动是内在的,它需要找一个办法安放之,并克服极端主义。以武力的方式做精神 的事儿,只有短期成效;土耳其有伊斯兰现代主义的传统,简单说就是基于现实对伊斯兰传统进 行重新解释,这可能是一个方向,但它的固有缺陷在于,它的问题意识是外来的、是现代性的。

46


声音 全球性的宗教复兴,尤其是具有政治追求的宗教活动 / 行动,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现象。这 不是传统宗教势力的“反扑”,更像是现代性的危机。尽管人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千差万别,但大 家的共识是:它起于西方,以市场经济、个人主义、民主政治和现代科技为主要特征。 其实,宗教复兴主义与另一个具有普世主义色彩的现象是一起勃兴的,那就是基于全球化和 新的媒介所扩散的西方意识形态。两者共享一个目标,那就是对更为正义与合理的秩序的追求。 尤其是面对当代社会出现的道德堕落、经济不平等、政治腐化、极端主义等现象,都提出了自己 的应对方案。宗教复兴主义完全可以借助西方的民主形式,两者没什么矛盾。 现代性的物质成果是很容易看到的,大部分人也都不排斥过更好的世俗生活。但问题是,在 精神领域,同时还存在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甚至到一定程度还要推翻重建之。人类历史上, 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要建立一个更加符合某种价值观的社会,并不是和平牧歌式的,很可能是要 经过血雨腥风,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很可能结果又使多数人不满意,变成“这不是我们想要 的”,没过多久,这个过程还要再重复一次。 你说的问题,除了是个政治问题,剥到最内核的部分也是个价值问题,一旦价值观(文明) 的冲突超越了政治层面,那么,就很难调和了。那时候,你不愿意或者害怕也没有用了,斗争就 在所难免,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军事政变是最后的选项吧。“政治智慧”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表 达,它并不总是那么有效。■

封面昝涛像:李媛 绘

47


声音

30 年后再上莫干山:青年挑战者 朱学勤 思想潮(2014-09-10)

1984 年,一群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中青年学者在浙江德清莫干山聚会,谈论刚起步不久的改 革。随后的三十年里,这些人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现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山东省长郭树清、北京大学 教授周其仁等。 随着与会者后来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人们对当年那场年轻人的聚会也越来越有兴趣,以至于 最终将其命名为“莫干山会议”。 30 年后的 2014 年 9 月 17 日,同样是在莫干山,当年那次会议的一些亲历者和新一代的中青 年学者再次聚会,讨论的核心问题仍然是改革。正如一些现场与会者说的,这次会议已经比那次 的讨论深入了许多,关心的是更为细致的操作技术性问题,如土地制度、地方债务、边疆治理、 外交战略等。 大会的第一天,9 月 17 日下午,正式开幕时间是几位当年的亲历者回忆当年情形,并讨论何 为莫干山会议精神。虽然讨论者对此精神有各种解读,但一致同意的是,当年那种不看学历、不 看身份、平等讨论的风气,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解放思想。 有亲历者指出,现在回想当年那次会议,有许多不可思议之处。时任国务院总理和国务委员 48


声音 都派了自己的秘书聆听会议,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还亲自上莫干山,会见与会人员。在当时,还有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仍然健在,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一次年轻人的聚会能够受到国家领导人层面 的关注,可见当时举国寻找改革出路的急迫心情。 从现场看,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受到那样高层次的关注,却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注目,数十 家媒体记者在现场架起长枪短炮,会上会下,更是有许多媒体记者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采访。

现场长枪短炮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当年的与会者们正坐主席台,在聚光灯下解读什么是莫干山精神的时 候,富有莫干山精神的“炮声”响了。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70 后学者凌斌在提问环节第一个抢到话筒。按照主持人的要求,他 说了他与 1984 年的关联——那一年,他刚上小学。接下来,他对当年的与会者表示敬意说,没 有当年的你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随后凌斌话锋一转,对着坐在台上的衮衮诸公发问:“我们都知道,当年莫干山会议的精神 就是解放思想,不分学历、不看身份的平等讨论。但是今天,你们都已经成名成家,成了‘大佬’ , 你们端坐在台上,‘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而我们年轻人只能坐在台下听你们讲故事。三 十年前,你们也是这样开会的吗?这符合你们说的莫干山会议的精神吗?请你们用思想征服我 们,如果没有新的思想,就请把讲台让给年轻人。” 台上几位发言人见势如此,匆匆起身走下主席台。凌斌随即在主席台中间位置就坐。台下一 片掌声。来自北师大的女主持人指出,接下来的主题讨论是外交战略,他不能坐在这里,如果有 勇气,应该像前辈那样,挂牌讨论。凌斌回答:“我们的讨论是关于土地问题的,上午争论很激 烈,晚上还要继续,欢迎大家参加。” 49


声音

凌斌“开炮” 在晚上的土地制度讨论中,著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教授许成钢来到会场。因为他晚到了一 会,所以之前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讨论。许成钢教授友好地表示:“我讲主题与你们的问题相关, 在我讲的过程中,你们可以随时打断、插话。” 许教授或许没想到,这句也许只是客套的话却真地带来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许成钢说,我们在讨论土地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分两个层次,一个是所有制的问题,一个是 技术性问题。我们先不讲理论,只讲事实。全世界的国家里,只有 9 个国家不承认土地私有制。 比如朝鲜、越南、玻利维亚等,再就是中国。东亚四小龙里,韩国、日本和台湾在经济起飞的时 候,土地都是私有化的。 他讲到这里时,凌斌要求插话。他说,“你说全世界只有 9 个国家不承认土地私有制,这能 说明什么呢,跟我们讨论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全世界都有的东西,就一个国家没有,就 说明这个国家落后,那么,全世界只有美国有司法审查制度,我们是不是因此也就说美国落后呢? 东亚四小龙的例子也不能说明什么,中国这几年 GDP 平均增速 7.5,而那些国家和地区都只有两 三个点,难道不是证明中国的土地制度比四小龙更有效率吗?” 这时出现了颇有戏剧性的一幕: 许成钢:你是什么专业的? 凌斌:法学。 许成钢:你懂经济学吗? 凌斌:懂一点。 50


声音 许成钢:你的经济学在哪儿读的? 凌斌:耶鲁,OK? 许成钢:你根本不懂经济学,经济学只看人均 GDP,这是经济学的常识。 凌斌:你这是讨论问题的态度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70 后学者陈柏峰接着补充说,东亚四小龙其实不能说明什么,因为 他们一来规模小,二来有特殊的地缘政治背景。更何况,在 1960 年代,朝鲜的发展水平比韩国 要高,又说明什么呢? 也有其他参会者对许成钢教授提出批评说,发达国家都实行土地私有制,那么是因为土地私 有制才导致这些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呢,还是因为他们成了发达国家,所以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两 种结论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举出反例,所以这个事实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陈柏峰与许成钢争论 由于发言者们明显情绪激动,主持人随即制止了批评者继续发言,重新规定,不允许插话, 让许教授讲完。 就在许成钢讲完之后,批评者跃跃欲试,准备继续批评。这时,主持人程雪阳博士说,我们 先不讨论这么宏观的问题,回到我们讨论的主题上来,也就是农村宅基地能否流通和耕地流转、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问题。许教授略显生硬地说,我讲的就是主题。主持人再次说,我们还是继 续讨论宅基地的问题。 之后不久,许教授离开了会场。在走出会场时,还被地上的电脑电源线绊了一下。对他来说, 51


声音 这大概不算是一次成功的讨论。 许教授走后,讨论继续进行,回到了主持人说的主题上,争论依然激烈,但没有人问对方是 否懂经济学、在哪儿学的经济学之类问题。讨论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在会务人员的催促下, 大家才不情愿地结束了讨论。 从会议现场的情况看,很显然,当年的与会者们今天是为“宣传思想解放”而来,但在一部 分年轻学者看来,他们已经不是思想解放的主力,而是解放思想的阻力。这大概是一些前辈学者 们没有想到的。新莫干山会议,不是为重温旧梦,而是为真正解放思想而来!■

52


声音

汪丁丁:有智慧的地方没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单读(2014-09-20)

这是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最初和最终的自由》中说过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喜欢它的丰富 涵义,就用它做了标题。书中的话是这样说的:“仅当我们有智慧的时候,民族主义才会连同它 的危害性、它的苦难及世界性的争斗,一起消失。” 接着,在同一页,我读到了这句话:“当智慧存在的时候,作为一种愚蠢的形式的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才会消失。” 早期的哲学家和立法者,例如洛克和边沁,列举过人类的数十种主要情感,其中没有“民族 主义”情感,虽然这种情感在中世纪晚期或近代初期就已经萌发。民族主义是在现代才变得强烈 起来的,伴随着“上帝之死”和“民族国家”的崛起。 为什么现代人会有民族主义情感?克里希那穆提的回答最为直截了当:“对那些觉得自我扩 张是重要的人来说,与更大的东西认同,在心理上是一种必须”。因为你觉得渺小由此而觉得自 卑,所以你自卑的灵魂要寻求与一个更大的“自我”结合,那就是民族和民族国家。 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哈耶克反对“集体主义”,因为就他的经验而言,从未有过什么“集 体智慧”,在有集体主义的地方,只有普遍的平庸。许多学者认为,哈耶克的经验与判断或许可 从日本人在 1960 年代以后的“奇迹”得到修正,虽然我对这一点持着怀疑态度。因为即便在日 本人的经验中,创造性的源泉也仍然来自个人。对人类头脑而言,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重要的 思想和理念总是在单个头脑里形成的。对话与社会交往对思想和理念的形成极端重要,但它们仍 是外在的,它们无法代替单个头脑里发生的创造性过程。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集体主义”?我觉得,只要还有个人主义,就一定还有集体主义。 在中文写作中,我不能认同任何一种“主义”。虽然,注意,在英文写作中,哈耶克鼓吹个人主 53


声音 义——他在一本重要文集(《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的第一章,向我们解释什么是“真的个人 主义”以及什么是“假的个人主义”。考虑到中文和英文在阅读和理解方面的重要差异,我不反 对哈耶克鼓吹“individualism”就如同我不反对阿罗和布坎南提倡“方法论个人主义”一样。与 英文不同,“主义”在中文里有更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在生命的演化过程中,个体性确实日益凸显,从最初发生的细胞群落,到植物(集体主义的 原型),再到动物(个体主义的原型),最后到信仰更高级存在的个人。物竞天择,我们看到个 体性越受到尊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就越可以成功繁衍,直到今天,个体性最受尊重的人类群体, 已经覆盖了地球,开始向地球之外繁衍。与此同时,请注意,群体内的每一个体的智慧程度也变 得越来越高级。这意味着,智慧程度与个体性受到压抑的程度之间呈现负相关性。 自由(freedom),最初的起源应当是另一个单词——“自性”(autonomy),源自希腊。 自性意味着独立和自治,因此与“个体性”(individuality)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在拉丁语传统内,自由就是个体性的解放,从受压抑状态中解放出来。惟其如此,“自由” 才从“autonomy”转化为语词“freedom”——解除奴隶契约,使其成为“自由人”。 自由了的个人,可以有更高的智慧。以上是西方人根据他们自身的经验能够告诉我们东方人 的看法,或许也是最重要的看法。在我们东方人的经验中,事情总要被弄得更微妙也更复杂一些。 例如,我们对集体主义持有一种复杂的心情,这种复杂的心情让我们既不希望抛弃它也不希 望鼓吹它。又例如,我们对个人主义持有类似的复杂心情。总之,我们被我们所处的中国传统文 化的“千年未有之变局”所带来的各种力量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是好。每当这种情形发生 时,我们总要借助于传统智慧,寻求中庸之道。 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什么是中庸之道呢?这问题在西方人看来很愚蠢,因为,在他 54


声音 们的演化经验中,怎么会有人要寻求“智慧”与“愚蠢”之间的中庸之道呢?亚里士多德会嘲笑 说:这句话本身就自相矛盾。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思想家,用英文向西方人布道,深得诸如赫胥黎爵士这类西方思想家的 推崇。印度文化与我们中国文化之间,有维特根斯坦所谓的“亲缘关系”,于是一位如此受尊重 的印度思想家的布道很难被任何一位中国人说成是完全来自西方文化的,虽然,我们也明白,印 度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古代伊兰人占领恒河流域之后)仍属于“两河文明”,与另外两大古代文 明分享同一起源。关于这一看法,我存有一丝丝怀疑,因为我喜欢想象,我希望将来考古学家能 够发现,古代中国与两河流域之间的交往,曾经密切到不可忽略的程度。 不论如何,假如我对西方人的演化经验表示了怀疑的话,那么我更愿意相信克里希那穆提的 经验。而他的经验之一,如开篇所引,就是他相信凡智慧程度足够高级的地方,民族主义和爱国 主义都不复存在。这一看法的等价表述是:当群体内的个体平均而言足够愚蠢时,就涌现出强烈 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斯密和康德,先后表达过“世界公民”的理念。这一理念最初来自斯多亚学派——马克思和 恩格斯曾说它是“基督教的舅舅”,以它自身的传承,它影响了斯密,以“舅舅”的身份,它影 响了康德。■

55


声音

香港中文大学公民课实景(图)

56


评论

评论 苏格兰公投凸显全球精英危机 群体的亲密关系 龙应台:刚解严时的台湾

苏格兰公投凸显全球精英危机 高和分享(2014-09-22)

当你关注周四苏格兰公投的细节时,还有一个更大的故事不容忽略,而这在其他发达国家也 正在发生。 这是一场精英危机。苏格兰的独立进程是由这样一种想法推动的——其实并不能完全站住 脚,英国统治阶层在过去的二十年犯了太多的错误。同样的不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美国,特别 是欧洲。从很多方面而言,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 加泰罗尼亚人想要成为西班牙分裂势力的出现,欧洲国家极端保守派的崛起和希腊、瑞典一 样成为不稳定因素,美国的茶党的出现,他们的出现都源于这样一种观念:发达社会的政治精英

57


评论 被赋予了极大的控制权利,从而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苏格兰不满的诉求细节与茶党或瑞典的右翼分子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他们想要更多的社会福 利支出而非更少,强烈支持绿党,且反对核武器对环境的破坏。(苏格兰离开英国远没有德克萨 斯州脱离美国的威胁大,这个意义而言,比马萨诸塞州或俄勒冈州这么离开的威胁也小)。但是, 总会有人对其国家的政治发展方向持不同意见;州的作用就在于建立一个机构,引导不同的偏好 达成一个稳固的政策选择。 要看清现在的局势,主要是人们对于事件进展的不满是如此强烈,看看人们对于执政当局的 忍耐力还有多少。 当然,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 在英国,世界化的伦敦作为全球经济战略的核心,随着全球超大型银行的不断增加,由英国 前首相苏格兰人布朗和同样是苏格兰人的前财政部长戴理德带领的劳动党支持英国经济的金融 化。 随后的 2008 年,银行几近崩溃并被施以救助,但英国经济却并非如此。在 2010 年大选后上 台的保守政府甚至更不受苏格兰人待见,其严苛的紧缩政策使苏格兰人更倾向于扩大其社会安全 网。 在美国,我们可以看到,两党在 1990s 和 2000s 的两次共同推动放松金融管制为 2008 年的 金融危机埋下隐患。正是因为布什和奥巴马对化解危机的无能管理(实际是通过金融救助进行解 决),导致在 2010 年的选举中,美国茶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共和党知名候选人。 在欧洲大陆,主流精英失败的结局可能最具破坏力。在中左党派和中右党派长达数十年的努 力之下,建成统一欧洲的伟大志向塑造了一个有着统一的货币和货币当局的西欧,但是他们在政 治、财政和银行方面的联合——这一点使货币区内国家之间的不平衡调整机制得以不依靠货币浮 动成为可能——却没有同时出现。从 2008 到 2012,事情到了关键时刻,欧盟各国领导人不断地 收到警告,他们有责任通过削减支出和提高税收来避免财政赤字。 正如此,欧洲这些年的不平衡状态正让其经历巨大的失业和工资下降,包括西班牙和希腊。 即使是北欧的经济体,包括德国,都正在经历极低甚至为零的经济增长。正如克鲁格曼这周所指 出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是经济的一次剧烈的收缩,而在 2008 年全球危机 6 年后的今天, 欧洲所经历的衰退要远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政治错误的细节不尽相同,与之相伴的是抗议的政治运动不断增加。但这也同时发出提醒, 不管我们的政府机构看上去多么冥顽不灵,他们都基于一个基本的假设:被赋予权力的领导者应 该履行承诺。 权力并非权利,而是一种责任。苏格兰在周四做出的选择是关于,统治英国的人将事情搞得 一团糟,苏格兰是否要脱离出去单打独斗。其结果是将世界资本从雅典移到华盛顿:事情目前的 进展也许并非最优选择,但选民正变得足够愤怒而想要为此做些什么。■

58


评论

群体的亲密关系 Michael Bond

东方历史评论(2014-09-15)

人群并非是真的狂热——他们只不过是由共同利益和目标驱动从而高度合作的个体。 ——迈克尔·邦德 没有什么比一场暴乱更能激起我们所有人的心理学兴趣。想想 2011 年 8 月发生的事情吧, 警方打死了伦敦郊区托特纳姆的一名 29 岁男子马克·杜根。之后成千上万人涌上伦敦和其他英 国城镇街头,爆发了英国当代最严重的内乱。历经六天的暴力和破坏行动后,警方终于恢复了秩 序,从首相戴维·卡梅伦到各个政治派别的报纸专栏作家,大家无不谴责这一盲目疯狂的举动, 尽管杀害事件十分骇人,谁也不敢相信一次单个的案件竟可以燃起眼前的暴乱大火。对此最盛行 的理论是,骚乱者放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与理性,向群体的心态投降了。 自从法国大革命和攻占巴士底狱以来,这一直是有关群体行为的首要观点。19 世纪的法国 犯罪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 Tarde)将即使是最文明的人群也比作“一条可怕的蠕 虫,它的敏感情绪会分散开,并受其大脑的支配进行无序运动”。与塔尔德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学 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试图将群体行为解释为大脑的麻痹;被群体催眠后,个人 会成为无意识冲动的奴隶。“他不再是他本人,而是成为了一个不再由自己意志指挥的自动机,” 1895 年他这样写道,“孤立来看,他可能是位有教养的人;在人群中,他就是一个野蛮人...... 一粒沙混入其他的沙粒之中,任凭风随意搅动。” 这仍然是对于暴民行为的普遍看法,但事实证明是错误的。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已经发现, 人们在群体中会根据当时的形势定义自己的角色,而非放弃理性和自我意识;他们的社会身份决 定了各自的行为方式。

59


评论 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斯蒂芬·瑞彻(Stephen Reicher)认为,过去三十年中, 凡是有数据可查的每起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件,都符合这种群体行为模式。它也与史上对城市骚乱 最彻底的调查一致:克纳委员会(Kerner Commission)的报告记录了 1965 年和 1967 年之间发 生在洛杉矶、芝加哥、纽瓦克以及其他美国城市的城镇种族暴乱。其中最严重的也许是 1967 年 7 月发生在底特律的一起事件,当时警方突击搜查了一间无证酒吧,之后数百名顾客和当地居民 聚集在街上抗议。人群和执法机构之间的暴力冲突持续了四天以上,共有 43 人死亡,1189 人受 伤,2000 多座建筑物被毁。 这份克纳报告认为,此次骚乱——美国历史上自内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背后的关键因素 是黑人群体的权力受到广泛剥夺。报告指出,黑人的失业率可能是白人的两倍,而陷入贫困的可 能性几乎是白人的四倍。该报告还指出,典型的暴徒其实比他们所处群体的一般人接受了更好的 教育,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不太可能有犯罪前科。报告的结论是,“那些暴徒所寻求的似乎是 得以更加充分地参与大多数美国公民所享有的社会秩序和物质利益,而不是拒绝美国的制度,他 们只是渴望自己能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 这恰好符合瑞彻的理论,认为群体中的人们行为并非无意识或疯狂,而是在与周围的人进行 合作。他们非但不会失去自己的理智,而且是完全按照理性的意图行事。在伦敦,许多暴徒(尽 管不是全部人)的共同动机就是不满于自己的群体在此之前数月和数年被警方恶劣对待,尤其是 年轻的黑人男子在大街上会无缘无故地被警察拦下并搜查。暴乱开始后,许多人认为,身为一个 心怀不满的群体成员,他们有正当的理由参与进来。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模式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紧急情况下人群不愿恐慌,因而将自己置身于更 危险的境地。2001 年 9 月 11 日,当被劫持的飞机撞向纽约的世贸中心双塔,楼中大多数人都是 一拖再拖,并未抓紧赶往最近的出口。即使是那些成功逃脱的人,平均也等了六分钟才跑向楼梯。 有些人则磨蹭了半小时,等着了解更多的消息、收集能随身携带的东西、去趟卫生间、写完邮件 或是打个电话。 同样,研究人员声称,一些乘客死于交通意外也是因为没有想办法去逃生。例如,1985 年 8 月 22 日英国曼彻斯特机场飞机起火,造成了 55 人死亡,因为这些乘客全留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在一片火海中丧生。约翰·利奇(John Leach)在奥斯陆大学进行灾难心理学研究,他说共同的 迷惑状态可能是罪魁祸首。通常人们都以为紧急情况下人群总是会恐慌,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大 型群体可能比小团体拖延更久,因为他们要花上更多的时间来提出一个计划。 对于群体动力的新认识有助于欧洲当局改写人群管理的规则。在紧急情况下,应鼓励个人避 开自满的诱惑,思考逃生计划。同样,许多警察部队也接受了培训,以采取更敏感的交际性的策 略来应对大规模人群。如果说群体行为源自于多数人的社会规范而非少数犯罪分子的行动,那么 派出防暴部队很可能令情况雪上加霜,因为它把每个人都视为攻击者。假定的攻击者可能会群起 而回应,暴力行为也会不断扩大。 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利兹大学的研究员克利福德·斯托特(Clifford Stott)。斯 托特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通过深入人群之中——尤其是英格兰球迷在客场的比赛——并记录他们 会有何举动。在几起涉及在欧陆的英格兰球迷的大规模足球暴力事件中,包括 1990 年意大利举 办的、1998 年法国举办的世界杯决赛,他一直在场,口袋里藏着录音机。他并不怀疑,从广泛 的群体特征角度可以更好理解大多数的足球暴力,其实他们并不是在追随一小帮流氓恶棍。例如, 60


评论 在意大利和法国的比赛中,绝大多数英格兰球迷起初并无敌意,然而一旦他们开始觉得当地警方 针对英格兰球迷找麻烦后,一起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同样的道理,尽管苏格兰球迷大量饮酒,却 很少遇到麻烦,因为非暴力已经成为他们身份的一部分。通过避免冲突,苏格兰球迷将自己与英 格兰球迷划清了界限,他们甚至会惩罚自己队伍中的激进分子。 2004 年欧洲足球锦标赛首次在葡萄牙举行,赛前斯托特和他的合作者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提 交给了葡萄牙治安警察局(PSP)。他们建议 PSP 放弃以往大多数比赛运用的防暴部队战术,而 是提倡采取一种低调、坚决但不失友好的方式。葡萄牙人对此欣然接受。他们开发了一个培训计 划,以确保所有的 PSP 人员都可以理解这一理论,并知道如何将其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监管。其结 果是 2004 年欧洲杯英格兰比赛期间几乎完全没有发生骚乱。

2004 年欧洲足球锦标赛抽签揭晓 今天,群体行为的社会身份模型已被各大欧洲足球协会联盟(UEFA)采纳,用于欧洲比赛时 维持治安的框架之中——尽管在俄罗斯和东欧仍然只是偶尔应用。斯托特现在正将这一模式推广 到足球之外。2009 年,皇家警务督察(HMIC),即英国独立警察督察,要求他撰写一篇关于将 群体心理应用于公共治安的报告。HMIC 采纳了他的许多建议,其中一项成果是在伦敦和其他地 方建立联络组,并派出身着特别制服的人员与抗议人群建立联系——并非如一些活动家怀疑的那 样去监视他们。虽然伦敦警方在 2011 年的骚乱之后遭遇了信誉危机,2012 年伦敦奥运会期间, 这些联络官大约有 50 次都成功地发挥了作用。 经过多年实地调研,斯托特、瑞彻和其他社会心理学家发现群体之中不仅盲目的非理性行为 很少见,而且当生命危在旦夕时,合作和利他主义也是常态。2005 年 7 月 7 日早高峰期间,伊 斯兰极端分子在伦敦的交通系统中引爆了四枚炸弹,杀害 52 人,伤及 770 多人,在一片屠杀和 混乱之中也涌现出许多了不起的助人行为事迹。当时数百人被困在一片黑暗、烟尘缭绕的地下隧 道,无法知晓自己能否会获救,大家几乎没有恐慌,反而都觉得“我们得同舟共济”,正如一名 幸存者所述。 61


评论 萨塞克斯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德鲁里(John Drury)领导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术语“集 体适应力”,这是一种在危险中互助和团结的态度,用来描述面临威胁的人群往往会如何表现。 这样例子的有许多记载。2008 年,德鲁里的团队采访了过去四十年中的十一起悲剧事件,其中 包括 1989 年的希尔斯堡足球场惨案,当时 96 名利物浦球迷被困在过度拥挤的围栏后面遭遇踩踏 身亡,还有 1983 年爱尔兰共和军在伦敦哈罗德百货公司外制造的爆炸事件,造成了六人死亡。 每一起事件中,德鲁里的大多数受访者都记得在危机中感受到了强烈的团结意识,并主动想向陌 生人伸出援手。若非这样的合作精神,伤亡数字可能会高得多,德鲁里将人群称作“第四类紧急 援助服务” ——这个观点警察往往并不认同。而德鲁里认为,将群体灾难事件归咎于人群的行 为是错误的。更多的情况下,真正的问题是组织不力——太多的人挤在一个地方——或者场地设 计的缺陷。 德鲁里解释说,即使是轻微的危机,比如火车在隧道中发生故障时,原本作为陌生人的集合 体会萌生出一个“心理群体”。你们突然开始命运与共,兴趣关注的范围也从个人扩展到群体。 “我想,每个人都会明白,这时已经没有谁会将他人视作足球队的球迷,”希尔斯伯勒悲剧 的幸存者说,“我不认为谁还会在意是利物浦球迷还是诺士森林队的球迷......人们不再作为某 个足球队的支持者,而只是寻常的人。” 这种共融和打破障碍的意识是被最广为报道的群体经历之一。心理群体往往会令人感到充实 振奋。2011 年埃及革命后进行采访时,我经常听到参加者说,他们在开罗的解放广场抗议的那 段日子是最好的时光。“革命是最伟大的事件,我将终身不忘,”科学记者穆罕默德·叶海亚告 诉我。而一名帮助协调早期抗议活动的青年组织者巴塞姆·法西说,“这是一块乐土。没有人会 考虑你究竟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是穷人还是富人。” 身在开罗的记者乌尔苏拉·林赛的印象是这样的:“一旦你看到了人群,只觉得大潮就在你 的身边涌动。你感觉好极了。这让人们觉得神奇。能够成为如此庞大的团体中的一份子,大家都 很兴奋。这是一种令人眼界大开、信心倍增的持久经历。你看到了恐惧的消散,目睹了这种高昂 的激情,因为有那么多人都和你在一起。那十八天引出了人们身上最好的一面。大家都尽力展现 出自己的最佳面貌。” 在群体中我们可能会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这一观点与法国革命以来一直盛行的通常看法背 道而驰。但它有其科学的一面:从球迷群体的凝聚力到受灾者的利他主义以及革命者的团结精神, 种种压倒性的证据充分说明了群体的理智与亲密关系。■

62


评论

龙应台:刚解严时的台湾 龙应台 思想潮(2014-09-20)

回到一年不见的台湾,解严后的台湾。 之一 中正机场的海关人员翻着我行李箱中的书:丛维熙的《断桥》、谌容的小说集、冯骥才的《三 寸金莲》……。他面无表情地说:“这些书不能带进去!” “为什么?不是解严了吗?” 他犹豫了一下,出了个点子:“那你把封里、封底撕掉好了。” 好吧,撕掉一、两页还可以忍受,检查人员却在我另一个箱子里摸到更多的书。他摇摇头, 把新闻局的人员找了来。 也是年轻人。把莫言的小说翻来翻去,想在书里找出几句宣扬共产主义的句子,以便冠冕堂 皇的没收,找不到,就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我干脆把书都摊开来。 “这是画册,山水画,准备送给国内画家观摩的。山水就是山水。这是小说,因为我准备写 小说批评。这是一本《九十年代》,因为里头有我自己的文章……” 年轻人很犹豫:“法令规定不准带入,我们是依法行事——”

63


评论 “可是你要知道那个法令是错的。它不应该剥夺人民求知的权利。更何况,已经解严,张贤 亮与阿城、沈从文的作品都在台北出版了,你还不许我带大陆作品进去?” 年轻人陷在法与理之间的泥沼中,最后没收了一本《九十年代》,“意思意思”。 之二 坐进冷气飕飕的计程车里。西门町青少年族类的音乐敲着猛烈的节拍。幼稚的歌喉喊出来的 仿佛是什么“年轻就是不要留白”之类的歌词,努力的重复又重复。 一首歌完了,播报员轻笑一声,用圆熟的国语说:“刚刚这首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对,年 轻就是不要留白。青年朋友们,好好把握您美丽的青春吧。刚刚在南京东路与敦化北路口的示威 游行队伍已经解散。下面请继续听现在最流行的‘吻你的头发”。 薄薄的女音嗲嗲地唱起来。 “什么游行,你知道吗?”我问司机。 司机摇摇头,“不知道,没兴趣。” “为什么没兴趣?这一年政局的突变你觉得怎么样?” 司机猛地一个急转弯,抢在一辆大公车前。漫不经心的说:“变不变,都一样。国民党是这 样,民进党作主以后也会同款。我只是国中毕业,没有什么知识,他们在吵什么、争什么,我实 在不知道。像我们这种人,只求平安,一家大小有饭吃、有房子住,小孩能上学就好。谁作官其 实都不要紧……” 之三 金华国中的礼堂。没有冷气。一千多人坐在位子上搧手里的扇子。有些人索性坐在窗台上, 一边擦汗,一边抖动湿透的白衬衫。 外省老兵有一个典型:白色的短袖衬衫,深色的西裤。衬衫是半透明的化学质料,看得见里 头贴身穿的汗衫背心;西裤,也是什么廉价“龙”的,穿久了,有一点皱。脸上,刻着风霜岁月 的皱纹,但绝不是一张庄稼人的脸。庄稼人的脸橡黄牛犁过的黑土,虽有日晒风吹的超糙艰苦, 却总透着一种单纯、实在的力感。老兵的脸,肤色不那么深,皱纹不那么粗,但是透着一股郁闷, 与眉宇间无依、认命的苦感,像和面一样,揉出一张脸来。 台上的演讲人正在用刻意压扁成金属似的声音慷慨激昂的说:“你看看中正纪念堂有多么壮 观!老总统伟大,可是他再伟大也没有你们老兵流血流汗来得伟大——” 台下一阵热哄哄的掌声。老兵不断的拿手帕擦脸上的汗,有时候也分不清是在擦汗还是在拭 泪。

64


评论 “国大代表做了什么事?”政治人物继续喊着,“他们躺在床上打葡萄糖针,一个月薪水八 万,你们为国民党作牛作马,牺牲奉献,国民党给了你什么?授田证究竟值几毛钱?” 身边的老兵侧头看看我,伸出大拇指说:“这个人讲得好!讲得好!” 实在热得透不过气来,我钻出人群,站到走廊上。 “这么年轻的小姐怎么会来这里?”一个搧着扇子的老兵开口说话,一口四川音。 “我有兴趣呀!”我笑着说。 “小姐你别笑!”老兵似乎觉得我的笑太轻薄了,正色的说,“你们太年轻了,不知道。我 们是少年兵,在军队里吃尽了苦。退伍的时候,给我两百块钱要我‘自谋生活’。我领到两百块, 有的人还要倒贴,因为丢了军毯皮带什么。两百块啊!小姐,你知不知道,人家国民党的官养条 狗,那条狗一天也不只吃两百块哦!” “你现在做什么职业?” “开计程车呀!我已经六十五岁了,你总不能要我到了七十岁还在台北开车吧?” “我们要去游行——”站在角落吃便当的老兵突然大声对着我说,挥舞着手里的筷子:“就 走到总统家门口去——” “总统家在哪里?” “在大直呀!我们带便当去,吃喝拉撤都在他家门口……”离开会场,拦下一辆车,司机又 是一张老兵的脸谱。 “老乡,你怎么没去参加自谋生活老兵抗议大会呢?” 湖南腔很重的司机,背显得很驼,很瘦。带着谴责的口气说: “小姐为什么去听那个?国家对我们有恩德,政府照顾我们,给我什么,我接受。不给我什 么,我认命。抗议做什么?这些人都是被民进党利用啦!小姐不可以相信他们的话。” 之四 路上碰见记者,扛着照相机,喘着气,惊魂未定的样子。 “不得了!《台湾日报》被砸了!一群人冲进去,三四层楼,一层一层的砸,文件、电话、 桌椅,一片混乱……我差点挨揍……” “究竟为什么?”

65


评论 “《台湾日报》属于军方。前几天刊出一篇文章,说龙山寺老人协会的老人,被民进党用一 人一千块收买了去参加街头抗议。这些老人气不过,就去找《台湾日报》理论,但一发不可收拾…… 你等着看晚间新闻吧!” 晚间新闻。朋友家的伯父伯母、叔叔、婶婶一大伙人,边吃西瓜边看电视。荧光幕上现出《台 湾日报》社内满地的文件,倾倒的桌椅、扯断的电话线。播报员以极富权威感与客观性的职业声 音解说“暴民”如何如何固顾法纪、受民进党的煽动,而作出危害社会大众的可耻事情。暴动的 起因,一字不提。 伯母丢下西瓜,激动地说:“台湾真的要完蛋了。你看,民进党这么无法无天,得寸进尺, 简直是……政府怎么不把这些坏人都关起来呢?” “对呀?对呀!”一嘴金牙的婶婶也愤慨起来:“他们可以打报社,也可以打到我家来呀! 他们是不是要打死外省人呢?” 电视记者继续说:“……这些暴徒,政府有决心要绳之以法……”。■

66


本周最新到货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序号 1 2 3

书名 作文十九句 作文七巧 讲理

分类名称 作家作品集 作家作品集 作家作品集

作者 王鼎钧 王鼎钧 王鼎钧

出版社 北京三联 北京三联 北京三联 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 术出版社

价格 24 22 28

华东师大

35

4

林青霞窗里窗外

中国散文

林青霞

5

那些再与你无关的幸福

中国散文

肆一

6

什么是我们的母语:民国三大家 论语文教育-大夏书系·名家经典

语言文字

叶圣陶/夏丐尊/ 朱自清

7

碎片(凯拉三部曲 3)

悬疑、科幻

英/特莉·特里

8

11

赎罪 悬疑、科幻 湊佳苗 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 文学评论 美/乔治·斯坦纳 道-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 (修订译本)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 文学评论 德/本雅明 抒情诗人-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白马湖文派短长书 文学评论 朱惠民

12

我家住着小妖怪

文学大台 4

易燃娘

13

毛豆,真逗

文学大台 4

贵图子

14

我存在你的存在:最唯美的哲理 绘本

文学大台 4

画儿晴天

15

懂我的寿司糖

文学大台 4

糖糖妹纸

16 17

高龄化家簇 文学大台 1 韩/千明官 紫阳花日记 文学 达维多维奇之墓-丹尼洛·契斯作 南斯拉夫/丹尼洛· 外国文学 中信 品 II 契斯 逝去公主的孔雀舞 外国文学 韩/朴玟奎 华中理工 栗树街的回忆:给孩子和敏感的 南斯拉夫/丹尼洛· 外国文学 中信 人们-丹尼洛·契斯作品 I 契斯 卡斯提拉 外国文学 韩/朴玟奎 华中理工 我的母亲手记 外国文学 日/井上靖 重庆出版社 从卡夫卡到卡夫卡-布朗作品集 外国文学 法/莫里斯·布朗肖 南京大学

9 10

18 19 20 21 22 23

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 南海

49 32

29 32

上海人民

49

北京三联

35

宁波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

48

广东人民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 华中理工 南海

32.8 39.8 29.8 32.8 23 35 35 28 30 24 36 38

67


本周最新到货

25 26 27

死亡百科全书-丹尼洛·契斯作品 III 那可不行哦 纳粹的非洲计划 叶落彼岸

28

屋顶上的猫大人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简单活着,真好 混沌行走三部曲 2:问与答 混沌行走三部曲 3:兽与人 混沌行走三部曲 1:闹与静 长寿碑:草树诗集 天空在鸟上飞:醉权诗选 唐诗三百首新注(附辑评) (上中下)诗话陆游 查理九世:香巴拉,世界的尽头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 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 (上中下)吴芳吉全集 戴氏注论语小说 塔影图集-清代别集叢刊 (上下)庄子义海纂微 绿窗唐韵:一个生态文学批评者 的英译唐诗 玉山雅集与文士独立品格之形 成:金元文士雅集的典型解析 (开卷书坊 第三辑)我之所思 请回答 1994:一无所有亦无所畏 惧的那个时候 我们二十岁! 战长沙 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 时

24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

南斯拉夫/丹尼洛 契斯 日/佐野洋子 英/盖伊·萨维尔 韩/韩胜源

中信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华中理工 北京时代华 外国文学 美/马克·吐温 文书局 外国文学 英/彼香·梅尔 南海 外国文学 英/派崔克·奈斯 长江文艺 外国文学 英/派崔克·奈斯 长江文艺 外国文学 英/派崔克·奈斯 长江文艺 诗歌 草树 华东师大 诗歌 醉权 华东师大 诗、词、赋 清/蘅塘退士 上海古籍 青少年读物 张蔚 宁波

39 36 29.8 29 32 32 34.8 36.8 32.8 29.8 38 32 30

青少年读物

雷欧幻象

浙江少儿

15

流行、畅销 古籍 古籍 古籍 古籍 古代文学研 究 古代文学研 究 读书生活

周嘉宁 吴芳吉 清/戴望 清/顧芩 宋/褚伯秀

中信 华东师大 华东师大 华东师大 华东师大

35 142 48 22 108

俞宁

上海古籍

38

牛贵琥

人民

68

电影 电影 电影

刘绪源 上海辞书 韩/李祐汀/吴承 华中科技大 熙 学出版社 却却 广东人民 美/理查德·林克莱 中信 行/金·克里桑

32 38 38 28

社科类 序号 书名 导读尼采-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 1 书 导读齐泽克-思想家和思想导读 2 丛书 导读阿尔都塞-思想家和思想导 3 读丛书 导读德勒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 4 丛书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哲学

英/李·斯平克斯

重庆大学

28

哲学

托尼·迈尔斯

重庆大学

28

哲学

澳/卢克·费雷特

重庆大学

28

哲学

英/克莱尔·科勒 布鲁克

重庆大学

28

68


本周最新到货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导读利奥塔-思想家和思想导读 英/西蒙·莫尔帕 哲学 重庆大学 丛书 斯 动手有功:文化哲学视野中的手 社会学、人类 吕品田 重庆大学 工劳动 学 法/托马斯·皮凯 21 世纪资本论 社会科学 中信 蒂 先秦两汉哲学论稿-哲学文库 哲学 葛荣晋 人民大学 德/汉斯·布洛克 (第 33 版)德国民法总论-外国法 法学 斯/沃尔夫·迪特 人民大学 学教科书精品译丛 里希·瓦尔克 外交案例 II 中国政治 吴键民 人民大学 蝗虫与蜜蜂:未来资本主义的掠 政治学 英/杰夫·摩根 人民大学 夺者与创造者 民意、知识与权力-政策制定过程 中公众、专家与政府的互动模式 中国政治 朱伟 南京大学 研究 社会学、人类 美/伊丽莎白·韦 当代美国女性主义经典理论选读 南京大学 学 德 196 张謇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 社科丛书 卫春回 南京大学 书 生煎日本民主史 政治学 樱雪丸 广东人民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 俄/维克托·马索 国际问题 解放军 中国 夫 思想文化研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李泽厚 中华书局 究 思想文化研 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 李泽厚 中华书局 究 思想文化研 李泽厚对话集:中国哲学登场 李泽厚 中华书局 究 西方民主的乌托邦 政治学 河清 上海人民 国梦 国是 国态:中国改革再出 当代中国题 程竹汝/袁峰 学林出版社 发 人生意义论 哲学 王立仁 人民 辛亥日志 中国近代史 梅新林/俞樟华 华东师大 (上下)张居正奏疏集 社科丛书 明/张居正 华东师大 思想文化研 陈寅格的学说 刘梦溪 生活书店 究 血火考场:甲午原来如此 历史研究 萨苏 东方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作品系列 三联图书 黄仁宇 北京三联

25 48 98 59 49 39.8 46

40

45 47 28 48 29 38 45 33 39 29 58 68 45 36 28

经管类 序号 书名 1 变对手为盟友

分类名称 企业史

作者 美/鲍勃·伯格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价格 29 69


本周最新到货 2

3 4 5 6

7

8 9

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国际手册

报告年鉴

冈特·施密德/杰 奎琳·奥赖利/克 劳斯·朔曼

人民大学

营销管理就这几招:不靠关系靠 求职培训、市 北京时代华文 施琰博/东方鸣 工具 场营销 书局 商学院的 22 条军规 企业史 赵文锴 广东人民 求职培训、市 楼市大趋势:谁的天堂谁的地狱 李骁/聂伟 广东人民 场营销 求职培训、市 秒杀面试,月薪 30000 伍世宙 广东人民 场营销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人才培 美/艾伦·S.伯森/ 育课 批量复制干将,成为高潜力 企业史 理查德·G.施蒂格 广东人民 管理者,实现稳健晋升 利茨 金融投资理 中国城市的黄金发展 周冰 人民 论 华为靠什么:任正非创业史与华 企业史 杨少龙 中信 为成长揭秘

89

38 36 38 38

48

67 49

人文类 序号 书名 1 胡雪岩全传 2

(上下)大清皇商盛宣怀

3

你是此身最美的风景

4

普京的铁拳

人物传记

刘嘯虎

5 6

黑白上海 老上海影集 (中英文版)上海·渐变的城市风 景 (中英文版)魅力·上海 (中英文版)百年·上海

记忆珍藏 记忆珍藏

浮图 汤伟康

出版社 华中理工 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 华中理工 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记忆珍藏

汤伟康

上海人美

99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58 68

金城出版社

28.8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29.8 49.8 49.8 49.8 49.8

重庆大学

49.8

重庆大学

3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分类名称 人物传记

作者 林学武

人物传记

汪衍振

游记、印象

凉夏

记忆珍藏 记忆珍藏

郭常明 郭常明/梁财国 英/格雷斯·布兰 幸福的 7 个秘密 心理励志 德雷斯 别说你会用日用品 流行、时尚 谢雨生 老北京:帝都遗韵-老城影像丛书 记忆珍藏 徐城北 老北京:变奏前门-老城影像丛书 记忆珍藏 徐城北 老南京:巷陌民风-老城影像丛书 记忆珍藏 徐城北 老南京:旧影秦淮-老城影像丛书 记忆珍藏 叶兆言 老上海:已逝的时光-老城影像丛 记忆珍藏 吴亮 书 穿出来的思想家:搭配有范,购物 流行、时尚 英/琳达·格兰特

价格 32 64.8 36 38 98 88

70


本周最新到货 有乐,穿衣有道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法/劳拉·阿德莱 重庆大学 尔 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 人文图书 张雄文 人民 (含光盘)国史通鉴:天下大势 历史文化 方志远 中信 英/托马斯·麦考 北京时代华文 II 麦考莱英国史 外国史 莱 书局 取悦爱人的艺术:男人想要 女人 德/维尔纳·巴顿 北京时代华文 两性、婚姻 该懂 斯 书局 张衡地动仪的奥秘 科学探索 胡宁生 南京大学 中国的乐舞-中国礼仪传承丛书 历史文化 彭林 南京大学 中国礼仪要义-中国礼仪传承丛 历史文化 彭林 南京大学 书 饭水分离阴阳饮食法-韩国生活 保健、养生 韩/李祥文 广东人民 类畅销书 漫游古城潮州 旅游、地理 杨飞/殷玥 广东人民 最美街坊 社会纪实 任天阳 广东人民 家教笔记:我们自己就是所有问 家庭教育 李子沫 广东人民 题的答案 奢华之巅:全球 100 个顶级奢侈 流行、时尚 摩天文传 人民日报 品牌 中国青年出版 硬骨头陈独秀五次被捕纪事 历史文化 丁晓平 社 中国青年出版 老味道 饮食文化 汪曾祺 社 美/弗兰克·劳埃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人物传记 上海人民 德·赖特 生命是跳跃的动词:37 天活出最 真实的自己,找到真正的成功和 心理励志 美/帕蒂·戴 华东师大 幸福 她认出了风景:萧红和她的黄金 人物传记 江天雪意 辽宁人民 时代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 人物传记 李展鹏/卓男 北京三联 人生 走读京城人物 人物传记 陈光中 北京三联 京都历史事件簿 游记、印象 林明德 北京三联 美/尼尔·D.巴纳 21 天减肥挑战 流行、时尚 北京三联 德/杰森·魏瑞克 『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运动纪实 社会纪实 李斌 东方 美国本科申请""十话十说 家庭教育 吴海超/美 马丁 宁波 宁波方言读本 人文图书 乐建中 宁波 鲁迅笔下的绍兴菜 饮食文化 茅天尧 宁波 宁波老事体 地域民俗 周达章/周娴华 宁波 浙江畲族调查 地域民俗 钟炳文 宁波 杜拉斯传

人物传记

68 48 49 68 35 20 20 20 25 48 38 38 68 55 46 149

29

39.8 48 38 50 39 36 18 16 28 30 168 71


本周最新到货 46 47 48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 斯里兰卡旅行指南 我有一个岛:卡儿哈甘

两性、婚姻 旅游、地理 游记、印象

49

食我

饮食文化

50

大师之最:亚朗·杜卡斯的顶级菜 谱

饮食文化

meiya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

中信 中信 中信 广西科学技术 梦遥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 法/亚朗·杜卡斯 社

36 39.8 39.8 42 59.9

艺术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书名 国学新读写:孟子 国学新读写:论语 国学新读写:庄子 国学新读写:三字经 国学新读写:唐诗 团队创意的咖啡因:150 个激发 团队灵感的练习

分类名称 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 设计

作者 辛文彬/叶片红 陈宝麟/叶片红 辛文彬/叶片红 胡铁军/叶片红 杨嘉麟/叶片红 美/斯蒂凡·穆默/ 温迪·利·奥尔德菲 尔德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简史-艺术设 艺术史 陈瑞林 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 素描的诀窍 实用技法 美/伯特·多德森 1949-1979 中国工业设计珍藏档 设计 沈榆/张国新 案 现代纸艺:中国手工艺名师传习 摄影工艺 周南 双语教程 上海绒绣:中国手工艺名师传习 摄影工艺 包炎辉 双语教程 国学新读写:千字文 书法篆刻 白云/叶片红 国学新读写:弟子规 书法篆刻 胡铁军/叶片红 国学新读写:古文观止 书法篆刻 石晶/叶片红 国学新读写:诗经 书法篆刻 陈宝麟/叶片红 国学新读写:乐府 书法篆刻 曹晓园/叶片红 国学新读写:宋词 书法篆刻 白云/叶片红 国学新读写:道德经 书法篆刻 石晶/叶片红 没有束缚的舒适的建筑:西泽立 设计 日/西泽立卫 卫对谈集 陕北风俗民歌 音乐、体育 霍向贵 宁波书法教育研 钢笔楷书基础练习 书法篆刻 究会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 收藏鉴赏 马未都

出版社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价格 18 18 18 18 18

上海人美

30

上海人美

38

上海人美

28

上海人美

98

上海人美

38

上海人美

48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上海人美

18 18 18 18 18 18 18

重庆大学

48

陕西人民

45

宁波

10

中信

48

72


三辉链接

三辉链接 关于《明亮的对话》的一次课堂讨论 ——来自《南方周末》“南瓜学堂” 李醒(南京师范大学大四学生)

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徐贲 / 中信出版社 / 2014-1 / 39.00 读《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之前,我还不知道“说理”两个字包含这么多内容。最 初的了解就是“断言不是说理”,进一步读这本书,便感觉说理和学习说理都是很不简单的事情。 徐贲老师讲到的很多观点我很赞同,比如说理是伸开的手掌、说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结 果。但是在产生共鸣的同时我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有三点,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三个感觉。一是 部分内容太细致但又不够清楚明白,以至于很多概念的区分让我很头痛;二是内容的结构性不强, 十八讲内容的安排不够有序和清晰;三是部分内容有重复。 就第一点而言,以图尔敏模式为最。尤其是当把这一模式和三段论的概念放在一起时,比如 63 页以及 64 页倒数第五行“支持保证的‘支持’”,虽然看得出徐贲老师已经很细致地解释、 区分,但是我还是觉得太复杂了。再比如第八讲“伦理说理和价值观”,在这一讲的一开始就对 伦理和价值做了一定的解释,但是在这一讲的第二部分“价值概念和价值原则”中出现“价值观 念”、“伦理的价值观念”、“伦理概念”、“伦理观念的原则”、“伦理价值概念”、“伦理 原则”等表述,这些和“价值概念”、“价值原则”一起出现,实在把我弄晕了。我感觉伦理、 价值这些词语在脑子里有一个大致形象还可以做到,倘要用文字区分、说明实在不易。 73


三辉链接 就第二点而言,总的感觉前八讲和十四十五讲是从正面谈论“说理”,九至十一讲、十六讲 是侧面补充,十二、十三、十七讲是在讲“说理”的反面,比如歪理和非说理,十八讲是总的“收 尾”。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但我觉得整个十八讲顺序的安排不够合理如果能更好地安排,我想读 者可以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比如分为“什么是说理”,“什么不是说理”,“说理的知识与‘技 术’”,“说理与其他(公民教养、民主等)”。 就第三点而言,有的篇章有交集,比如十四讲“说理的伦理层面”中的“善”、“诚”、“信” 和第五讲“善意”、“诚实”、“诚信”、“信誉”及十五讲中的“真实是说理之本”意思差不 多。 读徐贲老师这本书,自然免不得让我想到专业上学到的理论,比如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这个理论提出四个沟通的有效性要求(共识、基础):1、可领会性要求。沟通的语言要双方都 懂;2、真实性要求。就是要符合客观事实;3、真诚性要求。沟通者要真诚,并且相信对方也会 真诚;4、正确性要求。指沟通、话语要符合说者与听者公认的规范,也要符合两者的关系。有 了这四个共识,沟通才能继续,否则就要停在对这些要求的争论上。第一点是基础的基础,后面 三点能否做到都是可质疑的、有待证明的。 我觉得这个理论和徐贲老师说的“说理”有很多相通之处。真实性、真诚性要求和徐贲老师 所说的很明显是相同的。而就第四点“正确性要求”而言,徐贲老师的书里也有提到,比如 60 页中间部分说的“在不同的听众范围内,可以起说服作用的理由是不同的”。当然“正确性要求” 也不是我理解的这么简单。此外这个理论强调的沟通的平等自由的环境、沟通理性和民主话语等 都是和这本书的内容相通的。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更细致,也包含了更多上述理论所没有的内容, 如非说理部分的内容。 说理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当我们都有说理的意愿、理性沟通的意愿的时候,解决讨论 问题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功了。希望徐贲老师这本书更好地传递说理教育,进而推动更广泛的理 性话语。 《公共说理十八讲》作者徐贲: 谢谢李醒同学关注拙著。您读得相当细致,并且联系哈贝马斯的理论有所思考,这让我得到 宝贵的反馈。图尔敏模式是中国读者不熟悉的,图尔敏原来用的术语也很难直接翻译成汉语。虽 然我在介绍时费了不少心思,但肯定还是会有其他读者也有“太细但不够清楚明白”的感觉。 在美国教科书里,图尔敏模式也经常是学生们比较吃力的部分,教师需要根据他们的问题细 细向他们解释,因为他们每个人会有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他们得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教师才 能有针对性地解释。可惜,对于《说理》的读者就不能这么做了。 《公共说理十八讲》是用“随笔”的形式写的,为的是让读者能够单独阅读任何一篇,而不 必从头到尾地系统阅读(当然能这样阅读最好)。为了让每一讲能完整(self-sufficient),有些 重复(尤其是引言或背景)就难免了。我在写这本书时,刻意避免把这本书写成一个“教科书” 式的读本。其实,教科书的“结构“有利有弊,我这书也是有内在结构的,这书要出增订本,我 也已经调整了一些地方,这里就不多说了。

74


三辉链接 总之,我为有李醒同学这样的读者感到高兴。书写出来是给人用开动脑筋的方式去读的,作 者怎么说,读者怎么信,并不是好的阅读方式。还盼李同学能对“整个十八讲顺序的安排不够合 理”提一些如何安排得更合理的建议(比如哪些章节的次序可以做调整),我将吸取诸位读者的 有益建议,争取在增订本里有所呈现。 《公共说理十八讲》策划者严搏非: 徐贲先生是出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写作此书的,他希望中国人能逐步地具有现代政治文明的起 码教养,学会分辨什么是说理,什么是宣传,怎么讲道理,怎么讨论问题,等等。因为若我们不 能分辨宣传和说理,不能在公共事务的讨论中具备公共理性,那将意味着我们无法真正地讨论问 题,从而也无法得到共识,这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是极为糟糕的事情,就这个意义,《公共说理十 八讲》可谓关系重大。值得欣慰的是,这篇笔记的作者李醒同学很准确地体会到徐贲先生的意思。 然而环顾四周,我们的现状距离成熟的现代文明有些远,这一愿望也貌似任重而道远。所以,“同 志尚需努力”啊! “南瓜学堂”跑堂编辑蔡军剑: 作为评论编辑,我每天都要查阅大量读者来稿,回复网友留言。在我看来,徐贲老师这本《公 共说理十八讲》相当实用。如您所知,现在一些网上跟帖就存在光断言不说理的问题。比如骂编 辑猪脑子、文章烂得像狗屎一样,这么说于编辑无所损,但或许言者换一种表述,就能让更多人 信服的。我总觉得,哪怕自己真理在握,似也不必以一种咄咄逼人的口吻示众。公共说理,更宜 采用一种和缓有分寸感的表达。我们曾收到一封来信,读者先生认为“评论的很多观点,不代表 中国十三亿人的大多数看法,只代表某些少数人阶层(但能量很大)意见,有些观点看似为普通 百姓说话,但其实是借非本质非主流的个别事件,来误导大众……”对这个“理由”,根据徐贲 教授书中所示,可以这样分析:有任何一种“意见”或“看法”会代表“13 亿人的大多数”吗? 这个大多数又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呢?少数人的意见就不值得说出来吗?意见的对错与人数的多 少究竟哪个更重要呢?…… 我感觉,通读几遍《公共说理十八讲》,老师父母将能更好地跟孩子对话,在校学生则可增 强论辩能力,时评作者有望提高文章发表率。我这么说是否妥当,真希望您“不以为然”,来与 我说理辩论。大家争个面红耳赤又有何妨呢?您的反驳批评要是有细密的说理论证,那就更棒了。 朱熹说过: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我想,大家若能在“南瓜学堂”时不时地商量、 培养,说不定就能涵养出智慧与自由的心灵呢。■ 教授 系 现任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 文学博士 曾任教于苏州大学外文 徐贲 读于复旦大学 马萨诸塞大学 75


制作者

制作者 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Email:jfbooksclub@vip.163.com 【季风书讯】网站:http://www.jifengshuyuan.com 季风书园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jifengts 季风书园淘宝商城店:http://jifengts.tmall.com QQ 群 1:328386406(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QQ 群 2:85186717(季风志愿者之家) 联系电话:021-5382 1942

021-6415 2843

季风微信公众平台:jifengshuyuan520

7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