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2~0計劃-大寮專刊

Page 1

過去,一條五分車鐵道,將鳳山街的繁華與大寮串聯起來, 山頂仔、會社、潮寮、赤崁..通往頂林仔邊街;

王春智 老師

楊俊銘 老師

踏查創作小組/

自然生態社

生命大河

踏查系列專刊

我們沒走到的,我們沒寫清楚的,就是大寮人的事了...。

大寮意識。

就算你是大寮人,你懂多少在地鄉土故往?

而,時代以捷運都會中心聯結進前庄,多少田地的身世起了變化,

指導/

劉嘉蓮

李瑞琳

林月霞

陳淑卿

林哲貴

賴杏眉

陳俐安

江幸純

陳淑梅

冼浩威

王思尹

邱健安


大寮區沿革及地方地名源由 賴杏眉 大寮對高雄市民,既陌生又熟悉,往來屏東經過的鄉鎮,每次匆匆路過,對大寮僅知道 大發工業區廢五金,潮寮國小空氣污染,紅豆節。大寮區位於高雄市南方,北邊鳥松區、 大樹區,西邊鳳山為鄰,西南邊小港區,南邊林園區,東邊隔著高屏溪,對岸屏東縣的屏 東市,萬丹鄉、新園鄉。 民國 35 年建制,大寮鄉於清代,隸屬鳳山下淡水溪,因溪埔地經常氾濫成災,但也因 氾濫,而土質肥沃,而利於農民屯墾耕作。數百年來,採取搭建臨時寮舍的方式,暫時居 住溪埔寮、潮州寮、頂大寮、下大寮,共四個屯墾聚落,日治時期合稱為大寮。 大寮區行政區域,共包含 25 里,724 鄰,全區人口 111816 人(2016-6 月), 41549 戶, 男生 57405 人,女生 54411 人。中庄里人口最多 12499 人,光武里最少 207 人,因眷村改 建人口外移。  1920 ~ 1945 高雄州鳳山郡大寮庄  1946 ~ 2010 高雄縣大寮鄉  2010 ~ 高雄市大寮區

1


大寮是多元族群融合的區域各其特色,有趣的地名由來。 前庄、中庄、後庄: 前庄與中庄、後庄三地,由南到北延伸,位在最南邊的聚落以前庄為名。 山頂村: 因位鳳山丘陵上,是大寮較高地區,山仔頂即山上的意思。 拷潭、內坑: 簡氏、張簡宗族群發跡地。拷潭村,”拷”音似河洛語濃稠的意思,拷潭地勢北低南高, 因村內的低窪凹地常遇雨成深潭,乾季又成淺潭,居民稱為拷潭,為閩南語發音,潭水少 含沙量多之意,成為附近聚落村名。拷潭是張簡家族發跡大本營,以往曾有俗諺,從林園 到鳳山,很難踩不到張簡家的土地,可見家族的產業分布廣大。 義仁、昭明: 原地名稱赤崁,因鳳山丘陵分支,紅蝦山地形陡峭,且赭紅色的山崖而得名。後來因為鄉 民到客運購票搭車,卻搭往永安的赤崁,造成大家困擾,張簡淦先生提議,改成昭明和義 仁。 旗杆腳: 位於義仁一帶,張簡魁故居;張簡魁,字朝鳳,乾隆武舉人。旗桿座,豎立旗杆座,是高 中舉人,要豎旗祭祖,答謝祖先。因為宅第前右方設有旗杆座,此地地名,赤崁人稱為旗 杆腳,可見張簡家族光耀門楣,赤崁有九個角頭,分別是旗杆腳、溪埔仔、頂埔、下埔、 隔壁厝、山頂仔、竹仔腳、新厝內、番仔樓。 會社: 陳中和製糖會社而得名,會社村,舊名苦力寮、牛頭樓,因日治時代新興治糖株式會社, 帶動地方繁榮而得名。 忠義、光武: 屬國府時期之後的眷村社區。以軍人有關名稱或捐款贊助建設單位命名:影劇七村、商協 新村、果協新村、貿商四村、臺貿六村、慈光四村、精忠四村等。眷村社區現已大部分拆 除,只剩幾戶未搬遷,閒置的空地,待開發新建案。 西公厝: 永芳村西公厝老聚落, 張姓家族從事道士、道長相關行業,西公厝即為臺語(西公)道士。 目前家族從事糊紙厝、土公仔、撿骨、殯葬業,可惜糊紙厝傳統技藝日漸失傳了。國小時 有位同學的祖父和爸爸是道士,放學經過她家,她們家放置紙厝,有洋房、汽車、花園、 電話、紙人、紙幣、電器用品,讓往生者在另一個空間享用。小時候經過,莫名心生恐懼, 快步離開。隨著時間觀念改變,糊紙厝傳統技藝失傳,漸漸消失中。 2


潮寮: 大發工業區廢五金、吳家古厝。鋼廠廢爐渣傾倒汙染地區,潮寮國小。民國 67 年設立大 寮工業區,因閩南語發音「大寮」與「大了」 (賠錢之意),改名為大發工業區。處理廢 五金事業,造成汙染,鋼廠廢爐渣傾倒汙染地區。潮寮國小師生深受其害。 三隆村: 由洪厝埕、拷潭寮、芎蕉腳等三各主要聚落結合而命名。【隆】取其繁榮興旺的意思。 義和: 高雄市與屏東縣市來往要道,高屏大橋重要橋樑。 曹公制水閥五孔頷,曹公圳竣功紀念 碑。 江山里: 日治時代為陸軍用地,日治後期為因應戰事而建假機場,引誘盟軍轟炸。另一說西邊鳳山 電信所,東邊屏東軍用機場,會互相干擾,故荒廢,現舊址農田耕作。 經過幾次走訪,認識不同層面的大寮,先民開墾過程及老宅聚落,張簡家族繁華歷史,可 惜老宅沒善加維護,任其坍塌。雖然大寮離我們很近,當自己走過,才會了解各地文化背 景,期待下次走讀,認識台灣各個鄉鎮。

3


大寮踏查 【民間信仰與宗教建築】

文/圖:劉嘉蓮

【龍樹王公】 地點:大寮區拷潭里拷潭路 3 之 5 號 龍樹王公已有一百七十多歲,是高雄市農業局列管的特定紀念樹木。比較特別的是神龕的神位牌 上分別寫的是「湘王公」、「龍樹王公」,以為供奉的是兩位神靈。但是在廟邊的牆面上,鐫刻的整 建廟宇樂捐芳名錄,寫的是「湘松樹王公樂捐芳名錄」 。看來「湘松樹王公」應該只是一位神祇吧!

(龍樹王公)

「榕」 ,閩南語語讀作「松」 ,在語言轉換成文字書寫上是常發生的誤寫。至於「湘王公」的由來, 詢問了當地居民,他們也不甚清楚,只說是沿襲舊例。

(農業局列管特定紀念樹木)

(湘松樹王公樂捐芳名錄)

據附近小吃店老闆說這裡每星期二、四都很熱鬧,因為是六合彩開明牌的時間,許多信徒相信龍 4


樹王公的神力,能帶給他們好運氣,所以這兩天來朝拜問明牌的信徒就特別多。 不過先不問名牌準否,至少這棵老榕樹王,以濃密繁盛的綠蔭,庇護了大寮拷潭居民一百七十多 年的歲月,值得在地信眾對它虔誠敬謝。

【赤崁福德爺廟】 地點:大寮區義仁里鳳林一路 329 巷 29 之 1 號。 福德爺廟位在大寮區的義仁村,是當地人的守護神。因位在蝦子山的緩坡上,所以要朝拜得要爬 上十幾個台階才能到達廟前。廟宇雖不大,但是年代久遠,香火很盛。

(福德爺廟)

根據<赤崁福德爺廟>的廟誌沿革說明,福德爺廟建於康熙年間,距今三百多年。日據時期廟宇 和神像曾被燒毀,光復後才在原地重建。 到民國六十年左右因土地承租權問題,福德爺廟失去土地承租權,所以福德爺廟面臨有廟無地的 窘況。從民國八十五開始廟方發動村民向地方政府陳情,經過十四年,直到民國九十九年才獲得部 份土地的歸還,福德爺廟不必遷移重建,廟宇才得以保全原貌至今。 說起這段爭取土地的經過,福德爺廟的董事長黃榮文先生感慨萬千,但也覺得福德爺真的有神靈。 原來有財團請來挖土機要鏟除廟宇時,每到廟前,機械就故障,修了三回還是無法操作,司機也覺 得惶恐不安,不敢再動手破壞廟宇。

5


(福德爺廟旁取水站)

(福德爺廟)

廟旁的涼亭有一排水龍頭,剛好遇見當地民眾來取水。水源是來自廟旁的一口井,井水據說非常 甘醇清甜,所以很多人拿著桶子來載水,水龍頭旁放有樂捐箱,樂捐所得,就當給廟裡添香油錢, 也許是有土地公的加持,連附近的井水都特別好喝可口吧。 廟宇玲瓏小巧,造型古樸,剛上過的大紅油漆,顯得非常喜氣。我們場勘的當天,福德爺廟的土 地公不在神龕裡,只見他老人家寶座上放著兩疊金紙。我們一行人正感到疑惑時,黃榮文先生解釋 說,因為福德爺廟的土地公是大寮區的主神,所以昭明里和義仁里的角頭廟在重要的日子,要來把 主神請去出巡坐鎮,今天正好是他土地公老人家請公假的日子啊。 至於<赤崁福德爺廟>的赤崁,其實是以前的舊地名。因為外地人對大寮赤崁不熟,常會把赤崁 當成是梓官區蚵子寮附近的赤崁,所以後來大寮赤崁就劃分成昭明和義仁兩個里。但老廟還是用老 地名較有古意,所以依然維持赤崁福德爺廟,這個舊稱。

(左:董事長黃榮文先生右:廟方管理人吳先生)

(赤崁福德爺廟)

6


【五龍山南雄代天府】 地點:大寮區鳳林三路 301 巷 35 號。 五龍山南雄代天府位在小巷子裡,原以為是座小廟,直至見到寬闊的大廟埕和莊嚴華麗的廟宇, 才知道代天府是座宏偉的大廟。這座廟是大寮人張簡五龍先生於民國四十二年捐地興建,主祀李府 千歲,前殿侍奉主神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後殿侍奉觀音。

(五龍山南雄代天府)

這座莊嚴氣派的廟宇建築十分有特色,為北方與南方建築的混和結構。前面的建築設計為南方閩 南歇山式燕尾建築;後面的建築設計為北方攢尖頂建築,仿照陽明山中山樓形式,也像中國北京天 壇的造型。這種比較特殊的廟宇結構,並不常見。 五龍山位在中山工商背後,朝東面向高屏溪,左右兩脈環抱,氣勢不凡,符合「左青龍、右白虎、 前朱雀、後玄武」的龍穴說。手持淨瓶的觀音像帶領依陰陽五行和五色所造的五條巨龍鎮守在這風 水寶地,正好呼應張簡五龍先生「五龍」的名字。陰陽五行的五條巨龍,呼應不同顏色、方位、季 節。青色之龍位居東方,五行屬木,以青色展現草木春生。朱紅之龍位居南方,五行屬火,以赤紅 應夏暑草木繁茂。白色之龍位於西方,五行屬金,以白色應秋收。黑色之龍位於北方,五行暑水, 以黑色表冬藏。黃色之龍位於中間,五行屬土,以黃色展中性。

7


(南方在五行屬火,顏色屬赤紅色)

(「出虎口」的老虎造型)

幾年前聽說是可以登上觀音神像,可登高遠眺高屏溪和大寮丘陵,不過為了安全因素,現在觀音 神像已經不開放登臨。連同原來可以讓遊客「出虎口」的老虎造型大型塑像也不開放進入了。 廟宇佔地廣闊,庭園花木扶疏,綠意盎然,景觀優美,很適合漫步其間舒展身心,聽認識的大寮 附近在地人提起,這裡是他們小時候散步玩耍的好去處,也是印象深刻的兒時美好記憶。

(庭園花木扶疏)

(張簡先生陵墓)

張簡先生把最好的寶地捐出蓋廟宇,至於張簡先生的陵墓則蓋在幽靜的廟殿右方坡地上。張簡五 龍曾擔任第二屆高雄縣縣議員,他培養教育子女可說各個有成,生有五個兒子,真如其名「五龍」 , 這五子皆為「人中之龍」。前面四子皆為醫師,第五子為藥劑師。果然如傳聞中說的張簡家族醫生 特別多。不論是否因為五龍山這裡的風水特別好,所以庇蔭子孫都能成龍成鳳。但張簡五龍先生願 意捐地蓋廟回饋鄉裡的善舉,是值得大寮鄉親感佩懷念的。

8


大寮區產業發展

圖/文 邱健安

1. 產業概況: 高雄大寮區涵蓋鳳山丘陵與高屏溪的 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向來都有農村 聚落分散在各地。日治時期,此處還 是以農業為主,並配合日本的需求, 糖業和稻米的耕作面積占大宗;也因 為土質富含豐富黏土成分,瓦業和磚 窯廠也在當時逐步興盛。日治結束後, 國民政府來台的部份軍眷落腳於北大 寮一帶,新聚落和文化也逐漸在此處 萌芽。隨後因應工業發展需求設立大 發工業區,石化、拆解、五金等類別 的產業設立,對當地產生不同層面的 影響。近年高雄市政府為了帶動下一 步的產業發展,設立了另一個產業發 展區-和發產業園區已於 2015 年的 12 月動工,日後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2. 農業: 由於地理位置偏向內陸,相較於台南、高雄等地因為港埠的開發有較多漢人的進駐,大寮的漢人聚 落相對較少;原住民族群在漢人驅離前是否有在大寮一帶生活並發展產業聚落還需更多的文獻考察。 根據早先的文獻紀錄1,漢人聚落要到清朝康熙後才有規模的出現,隨舊曹公圳水網的架設,更讓 大寮北部的聚落和稻米種植面積逐步增加;南邊則因為地勢較低,水患氾濫,一直到日治時期的河 堤修建,農業聚落才往南逐漸擴大。 日治時代,為了配合日本自身對蔗糖和稻米的需求,大寮曾有大面積地種植甘蔗和稻田。1903 年2, 陳中和與股東投資設立「新興製糖合資會社」,在山仔頂設立製糖工廠,此為第一座台灣人設立的 製糖工廠,也是台灣人投資興建的製糖工廠中,規模最大的 一座。另外在舊曹公圳與大寮支圳水網的完善設立下,稻米 產量提升,因此當地商人興起自設碾米廠念頭。依據台灣總 督府殖產局所編《工場名簿》記載,大寮庄的「精米工場」 共有十六家,多家為張簡氏經營。但是大多數的碾米廠都沒

1

2

高縣文獻 19 期-蔡安泰

http://www.khm.gov.tw/exhibition/ex-kcg/03/home03.html 9


有保留下來,實屬可惜。 二戰過後,大寮當地仍以農業為主,但農產品擴大到菱角、瓜果類的產品。於近年高雄市政府的官 方報告中3,水稻耕作仍為本區的一期大宗農業產品作物,其他如香蕉、鳳梨、花生、毛豆、紅豆 等經濟作物都在政府近年輔導下逐漸擴大栽種面積。

作物制度 第一期

本區農作物一期作多為稻作,栽植面積達 1,200 公 頃。

第二期

多為配合政府政策種植綠肥作物,少數辦理轉作。

裡作

種植紅豆、毛豆等作物,紅豆栽植面積達 450 公頃。

特別是在台灣 2001 年加入 WTO 後4,許多本土的農產品由於大量外來農產品的低價和產量優勢面 臨成本過高的狀態;成本過高以及農村人口老化的現象引發大面積農地休耕問題頻頻出現。為了因 應相關的問題,農作物的轉作與相關的技術與行銷輔導便成為政府機關的輔導重點;其中較成功的 案例為大寮的紅豆和毛豆。本文作者在踏查過程中訪問到大寮中興社區發展協會的王英美理事長, 本小節末會簡述她本人利用大寮蜜紅豆帶動當地的社區發展過程。 2-1. 中興社區發展協會 大寮中興社區於民國 82 年就開始有設立媽媽教室讓一些家庭主婦學習 其他技藝更提供交流的去處;96 年又成立了志工隊照顧 65 歲以上的老 人。隨後社區發展協會於 100 年再次把服務範圍加大,成立樂活補給站 提供社區的身心障礙者輔導和照顧的服務。此外,發展協會還編列優秀 學童的獎學金並且編撰地方性刊物紀錄當地許多老兵的故事,為留存社 區的歷史人事物有著重大的貢獻。當下的資金來源除了政府的部分補助 外,社區居民不間斷的小額捐款勉強的補足許多資金上的缺口。但仰賴 捐款和政府補助終將不是長久之計,所以社區決定嘗試利用販賣商品開 啟另一個資金來源。103 年,英美理事長和其團隊選定了大寮的特色農 產品-紅豆來加工販賣。歷經一年的產品研發和銷售策略測試,英美理 事長選定三項紅豆產品 - 蜜紅豆、紅豆薏仁、紅豆糯米腸來當產品銷售主力並且拿下好成績。訪 談過程中,理事長還相當有野心的想要擴大蜜紅豆的事業,除了與農夫契作紅豆外還致力將這份事 業變成多元勞動計畫的一部分;衷心期待中興社區能達成這些目標,讓社區發展的進程更加順利。 3 4

http://www.daliao.gov.tw/?Guid=661073ee-2a21-d5be-9ca7-7909059f10db http://ba.tchcvs.tc.edu.tw/application/99projects/upload/C076 第二名.pdf 10


志工所做的社區彩繪成果

身心障礙者輔導課程

3. 工業: 台灣的發展史上,工業是近 100 年內的事情;早期有規模的工業發展必須到日治時代。大寮由於 土質的特性,相當適合當作磚瓦的原料,磚瓦業應當發展甚早5;但清朝移入的漢人大多沿用中國 本土的建材,許多磚瓦都是渡海而來,再加上清政府政治力介入,磚瓦業有規模的發展必須到日治 時期,位於大寮後庄里的共益製磚廠遺址即是當時的產物。又因為當時日本相當注重蔗糖產業的開 發,陳中和先生於當時集資建造大寮山仔頂製糖所也是當時頗具規模的民生工業發展。但相當可惜 的是目前這兩遺址不是沒有適當資源保護,就是任其荒廢,在文化古蹟保存上相當讓人痛心。 二戰過後,1965 年政府頒布「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 ,經濟部工業局選定在大寮的大寮、潮寮 兩村的農業用地上,規劃設立大寮工業區(後改名大發工業區),至 1978 年底完工;工業區中包含 廢五金拆解業、石化業以及後續增加的綜合五金業。這項發展在經濟意義上的確給予當地居民許多 工作機會,但相繼犧牲的農業用地和之前陸續爆發的各項污染事件,都讓人反思當初的決定是否正 確。此外,眾多農業用地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面臨休耕和荒廢,不肖的業者利用無人監管之際傾倒 工業或事業廢棄物,更讓原本肥沃的大寮良田蒙上更多汙染的陰影。2015 年 12 月動工的和發工業 區6,未來園區鎖定 6 大產業,分別為電子及光學製品、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電子 設備、運輸工具等製造業,預計可引進 80 家廠商進駐。此園區在不久的將來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和 可能性,還需要大家一同來關心。

共益製磚廠遺址已經是荒煙蔓草

5 6

整體的窯洞已經被樹木包圍

洪啟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從一磚一瓦談起,探台灣磚瓦歷史發展之興衰 二十年磨一劍 和發產業園區環保、土地正義新創舉(http://www.cna.com.tw/magazine/44/201601120013-1.aspx) 11


4. 結語: 大寮因為高屏溪沖積的滋養是相當重要的南部農業區,自明清以來就有陸續有漢人聚落順應耕作範 圍逐漸進駐。日治時代河堤修建降低大寮南部水患的問題,更為因應蔗糖、稻米等經濟作物的需求 擴大此類物產的耕作面積。另外,民生工業的糖業、碾米、磚瓦業也在這時有較具規模和技術性的 發展,唯獨現今遺址在沒有太多保護的狀況下,多數已消失殆盡。當台灣進入加工出口的發展年代, 高雄大寮的廣大農地亦成為大發工業區的發展基地;生活在這邊的居民在這波產業轉型中改變自己 生活型態,經濟與物質現況確實有所受益,但隨後也承受著土地、空氣、水源污染的侵害。這種種 的工業發展經驗,從綜合角度檢視時都會對下一個產業發展區-和發工業區的利弊評斷有著不少疑 惑。

12


大寮踏查 老照片分享 圖文:陳淑梅

曾經大寮踏查途中聊天時,同行清祥大哥告訴我們,在他年輕時,大寮曾發生一件非常特別的事 件~大寮水火同源奇觀。他說為了要看這個奇觀,他花了幾十塊錢,請一個開貨車司機,晚上從旗 山開車到大寮,專程來觀看大寮水火同源奇觀,當時的幾十塊錢是很大數目,可見這特別的奇景多 吸引人。這小故事聽完後,當時就留下深刻印象。 隔幾天,我回苓雅寮老家探望媽媽,順便整理了家中老照片,竟發現家裡黑白老照片有這張大寮 水火同源照片,真是奇妙的巧合。時空背景發生在半世紀之前,我的父親或許曾在這個現場,和清 祥大哥一起欣賞了這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景,我詢問清祥大哥當時情形,他說只知道是台糖要挖一口 水井,結果因有人抽菸,引起大火,卻燃燒好幾天,因當時才讀小學,只是去看熱鬧,情況如何也 不記得了。 據說這張照片是鳳山市傢俱街照相館的人,拍下當時盛況,以手工沖洗數百張賣給遊客留念,應 該是父親也買了一張。 大寮的水火奇觀發生時間是在民國 53 年(1964 年)5 月 22 日下 午噴出泉水,5/24 起火,5/30 晚熄滅,發生時間有 6 天。地點在 大寮路 290 號之 6,協昇汽車公司門前水泥地上,但現在這地點 已物是人非,改變許多。大寮水火同源只出現那麼一次不再出現, 但高屏溪對岸萬丹泥火漿卻噴發好幾次,根據地質解析,兩處同 樣都屬於高屏溪的沖積平原,地質條件也相同,所以會有這種地 熱噴發情形。 事件相隔半世紀之後,因為活動探勘,偶爾的被提起,又偶爾 的發現家裡珍貴黑白老照片,也許人生的巧合也和水火同源一樣 奇妙吧。

13


大發工業區 撰寫人::冼浩威 完成日期:2016/8/8

原名「大寮工業區」 ,經營初期一些工廠因業績不好,有的虧本或倒閉,於是就詼諧地歸因於「大 寮」的台語諧音(大了),故改名「大發工業區」。

廠區入口外貌 (截圖自 google map)

14


廠區工廠外貌之一 (截圖自 google map)

概況----(註 1) 本區於民國 67 年底完工,總開發面積有 391 公頃,工業用地僅占 312 公頃。包括綜合工業區, 石化工業區及外僑工業區。 

生產中廠家:588 家

就業人口:16,991 人

年產值:1,721 億元 民國 72 年為解決因廢五金所焚燒出來的「戴奧辛」問題,把石化區規劃為「混合金屬專業區」。

因發展快速,現今已無明顯的區分,有化工、紡織、皮革、金屬、塑膠、汽車零件、竹木、電子、 食品、傢俱、金融等多元化行業進駐。 環境影響 為避免工廠排放廢水對環境造成污染,工業區內設置有污水集中處理廠,各個工廠要先行處理廢 水,使得廢水的水質達到一定的標準才可以流放入海。 但 2008 年 12 月發生 4 次空氣污染事件。汙染源疑是工業區內的汙水處理廠。導致當地的潮寮國 中與潮寮國小多名師生集體送醫。鄉民提出 12 項訴求,包括遷廠、調查、空氣監測中心、金錢賠 償、、等等。 2009 年 1 月 18 日,大寮鄉民不滿索賠沒有結論,衝進污水處理廠,砸毀門窗玻璃;大寮鄉長及 滋事者共 8 人被刑警隊函送法辦。----(註 2)

15


鄉民抗爭,警察架設拒馬阻擋。(截圖自 2009/1/18 中央社新聞)

經過此一事件後,行政院環保署,針對各種大型工業區進行嚴密監測,以防止類似事件發生,並 持續監控各污染源之稽查處分及督導改善。 工安事件案例 1997 年 9 月 24 日峰安金屬公司鋁熔爐爆炸事件,造成十餘名員工受傷,廠房嚴重受損。(註 2) 2004 年 8 月 14 日慶得新能公司裂解爐爆炸事件,三名操作人員受傷。(註 3) 2012 年 4 月 15 日一家專門生產矽晶工廠,堆放太陽能面板廢棄物的廠房傳出火警。(註 4) 2016 年 6 月 15 日光華路一家工廠夜間發生重油燃燒火警,濃煙直竄天際,高市消防局出動大寮、 中庄、鳳祥、林園、鳳山分隊 9 車 22 人前往搶救,初步調查無人受困。(註 5) 2016 年 6 月 23 日大連化工大發廠發生管線破裂事故,造成一名工人灼傷。(註 6) 工業區的價值與省思 作為一個大型綜合性工業區,對於大寮鄉經濟確實有很大的頁獻,88 快速道路開通後,便利的 交通使工業區的廠商有更好的優勢,加上捷運的連接,人才就有了較好的取得。 十多年前,工業區入口兩旁仍有疏落的的農田,如今已是工廠林立,該區所有土地已滿額,在供 不應求下使土地價格跟著上升,帶動了了整個工業區的價值。 此外,行業別大幅的增加,例如人力仲介的加入,方便了一些廠家對外勞的需求,以及增加了一 些移入的外籍(配偶)人士的就業機會,也是工業區對就業市場所發揮的貢獻。 然而,工業區除了大多中小企業外,還有大型的石化業、皮革業、廢五金業(美其名為金屬資源 再生工業或廢棄物再生企業,多達約 40 家)等。這些產業除了經濟產出以外,是否有善盡企業責 任,必須值得大寮居民的關注,尤其是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如沒有遵守法令,而執法又怠惰下, 一旦造成嚴重公害,再多的經濟利益,也彌補不了對生命或土地的傷害。此外,眾多工廠所排放的 有形無形物質,這種潛在風險,對周邊地區的居住品質、環境生態等,都有一定的壓力。因此,這 也是工業區作出經濟發展貢獻之餘必須警惕之處。 工業區的未來發展 為因應土地需求,高雄市政府在大發工業區及和春技術學院北側,大部分屬台糖的 136.13 公頃 土地,完成「和發產業園區」的都市計劃變更,預計投資額達 220 億元,將引進電子及光學製品、 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電子設備、運輸工具等製造業等六大產業,園區可望創造年產 值逾 400 億元,提供一萬個就業機會,形成新興策略性產業聚落。 此案已於 2015 年 12 初動工,預定 2019 年 12 月完工,動工當天有里民抗議指園區可能會造成汙染, 市府官員承諾要幫地方興建公園、里民活動中心來回應。------------(註 7) 工業區是否邁向一個美好的未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16


註 1: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大發工業區服務中心 註 2: 資料來源:大寮鄉公所政風室專報 註 3: 2004/8/15 蘋果新聞 註 4:2012/4/16 民視新聞 註 5: 2016/6/15 自由時報新聞 註 6: 2016/6/23 蘋果新聞 註 7: 資料來源:2015/12/4 中時電子報

17


大寮傳統建築

陳俐安

大寮民間的傳統建築:源指由閩粵傳入具有漢文化,融和閩南、閩東和廣東風格的傳統建築。 傳統建築的特色:講究中軸線之左右對稱,恪守尊卑倫理的配置,運用在地的天然建材,以木屋架 構為設計精髓,建築裝飾題材蘊含富貴吉祥的期盼…等。 地方文史工作室於 20 年前開始觀察本區之傳統建築便記載著老建築之風華與規模,同時也留意到 風雨無情的摧殘下,老屋逐漸傾頹或被拆除改建。 這些老祖宗用心建造的祖厝,若能得到後代的同心保存,且以適當的工法修復與再利用者,應是本 次大寮傳統建築踏查的紀錄中最令人感動的。

A.赤崁張簡魁家族

C.張簡淦故居 B.張簡魁故居

A 張簡家族

位址:大寮區義仁里鳳林一路朝明派出所附近

A.簡介:乾隆三十六年(西元 1771),張簡魁高中武舉,他在赤崁(義仁村)祖厝仍保持完整,周圍 聚集了同一形式的建築,形成古厝群;鳳山丘陵、南半部為珊瑚礁石灰岩隆起地形,當地 住民就地取材以天然建材硓𥑮石、竹、木及磚瓦來搭建房子。

18


晉廷堂 `````````` 位址:大寮區義仁里鳳林一路 161 巷 27 號附近

老厝的馬背山牆上除了懸魚裝飾.有開一個特別的小窗,

引用 google 衛星照片

另附有架設窗簾杆的磚架

````````` 堂

路旁的老厝晉延堂.雖然部分護龍屋頂塌陷,仍難掩貴氣與

老屋騎樓的拱圈廊道,有樸實的磚柱及圓潤的洗石子柱

優雅

老厝的馬背山牆以及水車堵裝飾的鳥踏 .有精緻華麗之浮雕作品

老厝之牆體採用俗稱金包銀之斗砌磚牆,牆基多為砌石 粉光面,外觀美觀依舊

19


B.張簡魁-武舉人故居 位址:大寮區義仁里鳳林一路 205 巷附近 簡介:大寮在歷史上就出了二位 舉人,第一位就是張簡魁。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時,誕生第 一位大寮的武舉人張簡魁,更是地方上的一大盛事,皇帝御賜的舉人旗竿座與武舉人舊宅,迄 今仍在大寮義仁里赤崁部落屹立不搖。那個時代能中武舉人,一世功名除了光宗耀祖,也是地 方的力量,尤其是武舉人更是地方民間自衛武力的中心。由於武舉人的身份,讓張簡魁的住宅 得以用當時唐山特製的紅磚建成,除了有紅磚牆,院埕也是紅磚鋪地,並在大門上方的書寫「王 魁」匾額,而住宅右前方則立有武舉人專有的石砌旗杆座,以象徵武舉人的權威,「旗杆腳」 至今還是這一帶的小地標。 張簡揆故居

梅魁老厝 代天府 「旗杆腳」

google 衛星照片

20


巷口的-赤崁旗竿腳代天府-標示著因武舉人旗桿腳而定為

第二棟古厝為武舉人舊宅,迄今仍是大寮義仁里赤崁部落

地名

的重要標的

第一棟古厝上有門匾【梅魁】

武舉人舊宅古厝上有門匾【王魁】

門匾【梅魁】記載著癸酉年(1933 年),

老厝御賜[王魁]匾額上記载張簡朝鳳在乾隆拾貳年/西元

完成距今 83 年

1747 年高中舉人.

21


古宅右前方有皇帝御賜的舉人旗竿座,旗桿夾石及基座尚稱

古人充分運用在地及回收的資源當建材,此牆體以珊

完整,具「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威儀

瑚礁硓𥑮石.碎屋瓦及灰泥等疊砌而成

聚落老屋尚有居民,翻修未完工的門口山牆,略具西洋風格

門窗及框柱為整齊的紅磚構造,墻基由硓𥑮石疊砌及 灰泥粉光,牆體採用金包銀之斗砌磚牆

石質轆輪-以其重量作為壓實路面與作物豆夾之用途

院埕鋪地的紅磚,據說是由唐山經海運來台,地上的 裂痕大多是以前為官時,人員馬匹進出頻繁而踏裂。 22


C.張簡淦家族 位址:大寮區義仁里鳳林一路 300 巷附近,昭明派出所對面 簡介:踏查當日幸有現住戶黃靝財先生為我們解說;此處有罕見的貳樓老厝之建造者為赤崁要人 張簡淦,1895 年生,曾任台南廳巡查、警察界、大寮庄協議會員等要職,經營精米工場及 煉瓦製造業,在地方上是重要的資本家。

google 衛星照片

磚造貳層 樓房

磚造貳層樓 示意圖

23


江幸純 繪

罕見的磚造貳層樓房及細膩工法,顯示屋主的財力不凡,非傳統對稱型的民居建築,留有一些未竟 完成的跡象 24


罕見的磚造貳層樓房,顯示屋主的財力不凡

護龍房舍的馬背山牆依然挺立

優美的磚砌門柱與露臺欄杆,顯示當代的精巧工藝

設於屋外的精緻紅磚厠所

古厝中堂及護龍

居民曾以殘留的房牆作為豬舍,前方水泥粉光的方槽是處理 飼料的地方 . 25


D.竹篙厝(柱仔腳厝) 位址:大寮區拷潭 5 號附近 簡介:南台灣多竹,當地住民就地取材來搭建房子,以竹桿替代木材作屋架,用竹篾編織成網狀 骨架,表面填泥抹灰,成為[編竹夾泥牆]。此屋的竹柱顯現於牆外已屬罕見,雖經風雨摧 殘 至今仍能屹立於此,其後代刻意保存之功不可沒。惟竹架已屆使用年限,若無適當的 維修措施 恐怕難檔天災肆虐。

google 衛星照片 拷 潭 路

大寮區拷潭 5 號附近,老厝與竹筒屋相關位置圖

26


D1.磚柱竹粱瓦頂的建築,似曾作為牲畜圈舍

大寮區拷潭 5 號附近,老厝與現代建築並存

D1.層層交疊的竹樑-使盡最後的氣力,挺住沉重的屋瓦

D2.簡樸的磚砌粉牆紅瓦屋,至今仍替後代提供遮風避雨的 居所

D3.竹篙厝正面-就地取材以竹桿作屋 架來搭建房子,此屋

D3.竹篙厝背面-用竹篾編織成網狀骨架,表面填泥抹灰,

的竹柱以自然曲線呈現於外.

為[編竹夾泥牆]的經典之作

27


[編竹夾泥牆]用竹篾編織成網狀骨架,表面填泥抹灰的特寫

竹窗特寫

照片

曝露於外的竹柱破口可見到竹篾骨架相互串聯

.此屋的竹柱以自然曲線呈現於外

E.王厝 位址:大寮區拷潭 110 號附近 簡介:王厝為多護龍的老厝群,巷底為王氏所有的三槐堂,王氏早期經商,應是此地的大戶人家,而 左右古早味濃厚長條狀的老厝,每門戶各自有著不同的堂號與裝飾;依據磚砌結構,表面洗石子的 搭建工法,推估為民國 16 年(日治大正 5 年)以後的建築。

28


google 衛星照片

長護龍的老厝,仍有居民在此生活

每戶各自有著不同的精美裝飾

29


聚落老屋有著純樸民風

巷底為王氏所有的三槐堂

每戶各自有著不同的精美裝飾

戶外的大灶雖非建築原始構件,仍可顯示出早期居民的生 活型態

磚砌結構表面洗石子的特色工法,將幾何圖形發揮到淋漓盡 致 30

每門戶各自有著不同的堂號與裝飾作


磚砌結構表面洗石子的特色工法的特寫照片 1

可能是工匠無心的混搭紅磚,讓我們見識到不同等級的 紅磚,及其耐候性的差異

磚砌結構表面洗石子的特色工法的特寫照片 2

本區老厝的門窗外設有窗簾桿勾,提供遮光避雨的機能

31


F.西公厝 位址:大寮區鳳林三路 485 巷 10 號附近-.鄰永芳國小 簡介:西公老厝群延用在地建材,柱結構為紅磚疊砌,牆體之結構為紅磚土确磚疊砌表面粉光, 屋頂用閩南紅瓦;西公厝祖廳,於民國 105 年由族人及道主會集資 45 萬 5 千整修完成

永芳國小

衛星照片顯示; 西公厝原是多護龍大厝; 因年久失修,祖廳的部分 屋頂曾經坍塌

西公厝祖廳 房

西公厝場域照片

西公厝祖廳改善後照片 32


沒經整修的老厝.其結構均岌岌可危

左外側老厝: 柱與牆體等結構為紅磚面粉光之砌法,屋頂 用閩南紅瓦

左側老厝: 柱結構為紅磚,牆基採用俗稱金包銀之斗砌磚

牆體紅磚以黏性弱的土壤連結,環境抗性弱,當粉光面層

牆,牆體為土磚面粉光之砌法

風化後,牆面便坍塌破洞

牆體表面粉光層之剝落處,可以見到內牆逐漸消融的土确

牆柱為紅磚架構,牆體為土确磚表面粉光

33


歷史性的大寮之光___武舉人張簡魁與戴維清 圖/文 林哲貴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時,大寮誕生第一位的武舉人張簡魁;另一位武舉人戴維清在同治四 年(1865 年)高中武舉人。武舉是中國、朝鮮、越南科舉考試制度中的武科,目的是選拔軍事人 才,其源自中國,由武則天於公元 702 年開始推行,以後宋、明等朝都有武舉,至清朝時改稱武科。 清代的規制仍依循明代,是武科舉發展的鼎盛時期。據《清代科舉考試述錄》記載,武科考試分 為 3 場,第一場試射馬步箭,第二場試技勇,第三場考兵法(考武經七書: 三略、六韜、孫子兵法、 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其中第二場的技勇包括拉弓、舞刀、掇石 3 項,這 3 項都是對考生臂力的測試。這一時期對於技勇所用的弓、刀、石都有明確的規格等級,規格依次 為三號、二號、頭號。據記載,弓的 3 個等級為八力(相當於 80 斤)、十力(相當於 100 斤)、十 二力(相當於 120 斤) ;刀的 3 個等級為 80 斤、100 斤、120 斤;石的 3 個等級為 200 斤、250 斤、 300 斤。 並且對於舉起的動作標準有較明確的規定,要求“弓必三次開滿,刀必前後胸舞花,掇 石必去地一尺,上膝或上胸”。武科考試的時間與文科相同,分「術科」及「學科」 ,尤以「術科」 為重。而程序亦與文科考試大致相同,分別為武童試,武鄉試,武會試及武殿試。

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 1901 年)朝廷下令:“謂武科一途,本因前明舊制,相沿已久,流弊滋 多,而所習原弓、刀、石及馬步射,皆與兵事無涉,施之今日,亦無所用,自應設法變通,力求實 際,嗣後武生童考試及武科鄉、會試,著即一律永遠停止。至此持續 1200 餘年的武科舉考試宣告 壽終正寢。

舉人俗稱老爺,也就是有功名在身,具有就公職的資格,但最大的好處是不用出公差,不用納糧 繳稅,見官免磕頭下跪。 台灣未設省前隸屬福建省,省試需到福州府考。清代自康熙迄光緒 212 年間,台灣共計考取 10 位武進士,284 位武舉人。

34


宜蘭博物館珍藏的 300 斤技勇石

鳳山鳳儀書院中生動的武科 科考開硬弓的公仔

宜蘭博物館珍藏的武科科考用大刀

鳳山鳳儀書院中生動的武科 科考舞大刀的公仔

鳳山鳳儀書院中生動的 武科科考舉技勇石的公仔

35


大寮昔日傳統產業____磚窯 文/林哲貴 磚窯業是個古老的傳統行業,紅磚製造已有幾千年歷史,但紅磚生產方式的變革歷史卻只有很 短的時間。台灣紅磚用途十分廣泛,舉凡傳統建築中的牆、壁、柱、階,甚至屋頂,到屋內外、 庭園的裝置,都可以看到紅磚的蹤跡。在台灣專門造磚瓦的處所叫做「磚仔窯」。而依年代的遠近 磚窯的形式有所不同,從最早的竹筒窯、目仔窯、圓窯、八卦窯到近年來的全自動隧道窯,編織 成台灣窯業的興衰史。 大寮因處高屏溪左岸是屬沖積平原,擁有豐富的製磚原料___黏土,所以大寮磚業也曾於 1950 至 1980 年代風光一時,號稱南台灣最大,但目前傳統磚窯僅剩的共益磚窯廠的一座頹傾磚窯可供 憑弔,就位於忠義派出所後方,其創立最早可溯源至民國 37 年。民國 66 年賽洛瑪颱風來襲時, 窯中心煙囪嚴重損壞,廠方於窯體外再建新煙囪,窯排出之氣體則經由地下管道,由新煙囪排 出。新煙囪建立完成後,因附近民眾反映,歷經數次增高,方成為現今之高度。磚廠銷售範圍遍 及高雄、屏東等地,屏東縣竹田火車站體就曾使用共益磚窯廠生產之紅磚。 共益磚窯形式是霍夫曼窯,又稱作八卦窯或蒸籠窯,最常用於燒製磚頭及其他陶質製品。它是 由德國人佛德烈曲·霍夫曼於 1856 年改良設計,這種窯在霍夫曼取得專利後被用於燒石灰,並以 「霍夫曼連續窯」之稱聞名。霍夫曼窯的平面通常是像運動場跑道的環型或圓形,有時也會是矩 形或 U 字型。而窯體可分為兩層,其中地面層的外觀多為磚造,少數為石造,旁邊會有階梯或空 橋通往第二層,設有木製或鋼製屋架的窯頂。至於窯室則是一條環繞成一圈的中空穹窿型長隧 道,通常會被分割成 12 個或更多的窯室,而這些窯室之間並沒有隔間。而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窯 室旁會設置有樹枝狀的煙道與調節閥,以便將煙引導到主煙道再從煙囪排出。至於煙囪的位置有 些會安排在窯體的中央,有的會安排在窯體外的某一側,有時還會數座窯共用同一根煙囪。 窯體周圍的拱型出入口即是窯門,是運入磚坯運出磚塊的出入口,此外在四個轉角等處的底部 還開有拱型的煙道口,可以將煙引入地下煙道中。而在窯頂上方則有數個方形或圓形的投煤口, 沿窯室設置而成環狀排列,共有五圈,每一個孔都有一個金屬蓋。而在窯頂中央則設有稱為「風 鼎」的金屬製調節閥,可調整煙道的開閉程度以調節排煙量。而有些窯的窯頂還會設有清煙人 孔,以讓人進去打掃煙道。 霍夫曼窯內部分成數個窯室,使用時會將磚坯排成數排,且會避開上方的投煤口,讓投煤口對 著排與排之間的空隙(俗稱火路)。磚坯排好後,便會在第一個窯室起火,然後一間間地燒下去, 除非碰到水災或過長雨季等重大問題,不然幾乎不會停火,每間窯室依序重複著裝窯、乾燥、預 熱、燒窯、保溫、冷卻、出窯等過程。

36


中都窯廠是目前全台霍夫曼窯保存最好的

霍夫曼窯得內部

37


霍夫曼窯的剖面俯視圖 共益瓦廠的霍夫曼窯已被樹 叢所佔據,叢所佔據,荒煙 漫草取代原有的榮景。

另一邊的牆外觀雖保持較為完整,但大都

雀榕的根由霍夫曼窯的第二層往

被雀榕的根包覆

下竄包住窯的牆面

38


大寮「西公厝」 圖/文 陳淑卿

大寮永芳村有個叫[西公厝]的老聚落,曾是有名的張姓道士家族,早期當地人不叫[西公厝]都稱[齋公厝],後因走 音而有師公厝、獅公厝、西公厝、司公厝各種稱呼都有,現今都以[西公厝]為主要稱呼。

我對西公最早的印象是小小孩時看到西公穿著道袍出現在法會誦經場所,以及路上有喪葬出殯隊伍經過時,看到西 公都走在抬棺者前頭,或因疾病等因素,西公能使禁咒符籙,因不解箇中原由而添增神秘色彩。

西公就是民間的道士、道長,大多與宗教有關喪事、普渡、建醮~有消災、解厄、祈福或超渡之意。西公(道士)分 為烏頭西公和紅頭西公,是台灣民俗信仰的重要特色。

大寮西公厝的張姓家族明清時期跟隨移民來台,將道法引進台灣;道士有分出家道與在家道,出家道為全真道士, 在家道為伙居道士,就在高雄大寮鄉鄰近一帶聚落與群眾結伙而居,為民眾舉行消災解厄祈福超渡…等法會。藉由普 遍性儀式宣導道教宗教信仰,而伙居道士以家族為主,父子相授道法,子孫代代相傳,後來栽培出許多張姓道士與西 公厝皆有淵源,也是西公厝一大特色。

台灣在日治期間,本土宗教早深植人心,具文化色彩,日人恐不利殖民政策,改以佛教取代,道士家族生存出現危 機,紛紛轉業或遷移分散到各地,直到戰後道士家族又再熱絡起來,其後代子孫除了道士外,也從事糊紙厝或包辦喪 事有關行業。

糊紙~源於人往生後親人心中的思念,想以陪葬的方式讓往生者享有生前的一切,藉由焚燒紙厝來表達對長輩的關 懷。糊紙厝先以竹片當支架,再以紙剪出各式的紙人、紙馬、紙車…,以因應現代人所需。糊紙也逐漸開發出許多創 新的不同產品,可以滿足客戶所能想到的需求都能糊紙糊出,包含普渡所用、建醮所用王船…等,而這些手作傳統技 藝也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之一。

廟會~百萬護衛士兵。

精緻紮紙工藝之美。

39


竹片是糊紙製作的基本材料。

中元節紙糊~~大士爺。

普渡所用的紮紙。

民間所焚燒的各式紙錢。

目前位於高雄縣大寮鄉永芳村的「西公厝」 ,仍保存著兩百多年前所造的三合院式祖厝,我們在西公厝拍照時,居住 當地的張先生熱情的拿鑰匙開了祖厝門讓我們進入,其祖廳內仍供奉道教主神三清道祖: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 天尊。訪談中得知張先生從事冠宇葬儀社,其弟為專業西公,而西公厝的子孫仍在各地繼續從事相關行業,扮演道法 傳承舉足輕重的角色。

大寮永芳村~~西公厝。

居住在西公厝當地的張先生介紹西公厝歷史。

40


大寮平原與高屏溪的水資源利用 圖/文

王思尹

一、大寮平原 大寮區位於高雄市的東南邊,地形大致以鳳林路為界,西半部為地勢較高的鳳山丘陵和東半部高屏 溪下游的沖積平原。 東半部位處於高屏溪的下游西岸,在雨季洪水氾濫時,因上游所帶來的大量肥沃泥土沉積,形成沖 積平原,今稱為大寮平原。平原區由於地勢低窪容易淹水,所以在開墾初期以地勢較高的丘陵先形 成聚落,之後附近高地的先民才陸續下到溪邊的河灘地,以甘蔗葉或蘆葦等簡易材料搭寮屯墾。

高屏溪畔的溪埔地 – 攝於大寮溪埔寮

大寮平原的主要利用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稻米、甘蔗、瓜類、豆類、香蕉等等,也有畜禽的放牧。 在 1980 年代,因高雄都會區的發展擴張,大寮的位置適切加上便宜溪埔土地容易取得,在大寮村 和潮寮村間設立了大發工業區。此工業區的設立,為原本單純的傳統農業的平原,增添了工業的風 貌。

41


二、高屏溪的利用 - 水圳灌溉與民生用水 高屏溪的流域面積是台灣第一大,長度是台灣的第二長河,發源於玉山主峰,至旗山區嶺口與旗山 溪匯流後才稱高屏溪,主要流經高雄市和屏東縣,為南部的民生及農業用水重要水源。

◆ 水圳灌溉 利用高屏溪最有名的水利建設就是曹公圳了。 在清朝道光年間,為了解決南部大旱農作欠收,當時的鳳山知縣曹謹派人開鑿水圳,於九曲堂引進 高屏溪水(舊名下淡水溪)。於西元 1837 年動工,費時約兩年,圳路總長度約為一百三十公里。當 時受惠的灌溉農田為南高雄的鳳山、前鎮、小港一帶,有三千一百五十甲,此為曹公舊圳。兩年後 再鑿曹公新圳,灌溉區為北高雄的農田。曹公新、舊圳的灌溉系統遍及了整個大高雄地區,成為南 部最大、最重要的水利建設,讓原本看天吃飯的農田變成可一年兩作,改善了農民的生活。 而大寮圳的開鑿則和高屏溪氾濫有關。由於大寮平原地勢低窪,高屏溪年年水患危及居民的生命財 產安全,於是居民於溪畔築堤圍堰,但築堤增高堤防後灌溉用水卻進不來。在日治時期,日本政府 從曹公圳幹線附近另鑿大寮支圳,並於昭和八年(西元 1933 年)完工。支圳從義和村起,往南流經 大寮平原,至林園入台灣海峽。串連密佈的水圳灌排系統,讓廣大的平原也獲得灌溉。

曹公舊圳水門簡介

大寮圳水路

◆ 民生用水 除了農業灌溉用水外,高屏溪也是民生用水和工業用水的重要水源,主要供應大高雄地區所需。目 前高屏溪沿岸的取水站有竹寮、九曲堂、翁公園、會結、昭明和林園等站,淨水場則有坪頂、澄清 湖、翁公園、拷潭和鳳山淨水場。 由於高屏溪是高屏地區的灌溉和民生用水主要水源,高屏溪的水質狀況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但 42


是在 1980 年代,卻因長期的人為開發,不當的利用,造成高屏溪被嚴重的汙染,造成至今多數高 雄人不敢飲用自來水,寧願花錢另行購買山泉水的現象。 高屏溪主要的汙染來源來自以下: 畜牧業污染 – 在高屏溪中上游溪畔養豬戶及養鴨業者,直接將動物的 排泄物排入河川,造成河川優氧化,河水惡臭難當。後 因爆發口蹄疫豬隻大量死亡,政府輔導轉業及取締雙管 齊下,畜牧廢水汙染才較為改善。 另外下游則有大量非法魚塭和養殖漁業。魚塭在養殖時 期的用藥及毒魚及水池的清洗,廢水也是直接排放進河 川。而沿海養殖魚塭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地下水 水位下降產生鹽化,使得位於下游的自來水廠抽水站所 抽取的水體無法使用,導致自來水量供應不足。 工業廢棄物汙染 – 沿高屏溪溪畔設立的工業區就有大發工業區和林園工業 區。在廢五金業盛行,不時有不肖業者在河床上燃燒電 纜、酸洗廢五金、掩埋廢棄物以及沿岸工廠偷排廢水, 造成河川重金屬汙染。最有名的高屏溪水汙染事件,是昇利公司代處理長興化工的廢溶劑在高屏溪 攔河堰上游的旗山溪大洲大橋非法傾倒,導致大高雄區數十萬用戶停水六天。 上游濫墾濫伐,下游濫採砂石 – 濫墾濫伐和濫採砂石,導致土壤流失,河床下陷,河川流速變強變快,河川滯洪能力變差,抽水站 所抽取的原水濁度提高。除了需要花費更多金錢時間攔砂處理水質外,更是造成 2000 年高屏大橋 橋墩被沖毀的主因。 為了因應高屏地區的用水需求成長,有效利用水資源和改善水質的要求,1990 年代開始,政府推 動了一連串高屏溪河川汙染整治計畫。除了河川區的垃圾和廢水處理,並興建了高屏溪攔河堰,實 施水庫越域引水計畫,原水取水口上移至高屏溪攔河堰以及增設自來水廠的高級淨水設備,溪畔河 濱生態環境的維護等。透過全方位上中下游的治理計畫,整合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力量,現今已可 見改善之成效。 43


三、高屏溪流域的遊憩 高屏溪對於高屏地區來說,是孕育生命文化之河。其所沖積的大寮平原,及高屏溪沿岸水資源的水 利建設和生態環境,現在都可藉著已建置完成的自行車車道一覽。 建議路線可以以高屏溪自行車道搭配大寮自行車道。從大樹區斜張橋沿溪而下至林園區出海口紅樹 林生態區,全長約 50 公里。沿岸景觀有河濱自然生態外,也有豐富的人文古蹟和水利建設,如高 屏溪攔河堰、日治時期設立的竹寮抽水站、舊鐵橋、曹公圳源頭五孔頷、大寮圳竣工紀念碑(石頭 公)等。騎上高屏溪大寮段的堤頂自行車道,可遠眺高屏溪及溪畔的溪埔地及台 29 縣旁的翁公園淨 水場。繞接大寮自行車道,則可沿著大寮圳道感受錯綜密佈的水圳如何滋潤大寮平原。

大寮區自行車道

參考資料: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自行車道網 http://pwbgis.kcg.gov.tw/Bicycle/index.aspx 高雄市環保局飲用水首頁 http://depweb.ksepb.gov.tw/2/drinkingwater/index.php

44


大寮美食演繹 圖/文 江幸純

高雄大寮區為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早期以農為本,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於鳳山 邊陲廣設軍事基地,軍校、陸軍眷屬也逐步落腳於北大寮一帶,因此,新聚落和美食文化也 擦出火花,造就大陸北方麵食得以欣欣向榮,尤以牛肉麵最昌盛,水餃、湯包、饅頭也慰藉 著老兵對家鄉的美食情懷,因此,在鳳林路大寮區段、鬧區及進學路餐飲林立,加上附近多 所學校,如輔英大學、高工等學子進駐,就連黃昏,街上路邊小吃攤也令人垂涎三尺呢!

近年隨著工業發展,石化、五金等產業帶動了大寮區美食演替特色──雜菜(什菜、菜 尾)早期台灣社會經濟貧困,常會將家裡剩菜和多餘食材煮成一大鍋什菜。記得小時候吃辦 桌都有菜尾可吃,這種二、三十年前的平民美食,其獨特的香氣正是「什菜」的特色,不僅 不會突兀,還散發著一股令人懷念的滋味,叫人百吃不厭,造就本地台灣味十足美食!

大寮盛產紅豆,由大寮中興社區發展協會設立媽媽教室,輔導照顧社區身心障礙者,成 功將紅豆研發多項紅豆美食,如:蜜紅豆、紅豆薏仁、紅豆糯米腸……等,行銷成績亮眼, 成就另類農產美食特色!

捷運聯合開發引入大寮前庄。 蓋起新穎的觀光工廠及大型宴會娛樂場所, 是否能對地方農特產帶來助益及 增加新商業的就業人口, 值得後續觀察。

45


因應工業區大量勞動人口,中型餐飲以富地方特色的什菜,也闖出一片天,甚至對角兩家互爭正宗。

大寮紅豆有多元品項,如生鮮紅豆、蜜紅豆、紅豆糯米腸…等, 要留意產季,以保有罪新鮮的品質。 若採購量多,則應密封冷凍或冷藏,以延長食用期限,開封後應盡速食用。

46



護⿓龍屋脊的造型

延陵是吳姓堂號

前落護⿓龍屋脊上有⽇日本太陽旗圖騰

麒麟尾巴上的⽇日本太陽旗

⾙貝殼砂牆⾯面

⼆二戰末,鐵窗被⽇日軍強制鋸去做槍砲⽤用

古厝的今與昔 古厝坐西朝東,佔地約一千五百坪,由建築外觀可看出各個時代的建築風貌,呈現清末、日 治和民國時期混搭風格。建材則融合運用了閩南傳統磚瓦和日式洗石子,兩種素材不但沒有違和 感,反而展現另一種建築風情。

據說,古厝興建當初,前後兩落由一對師徒分別施作--前落交給徒弟發揮,後落則由師父 負責。師徒倆創意大比拼,小至花紋裝飾的巧思,大至屋脊屋簷的設計,在在顯示師徒兩人風格 迥異、匠心獨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建築風格的差異之外,長房與三房家族在宗教信仰上更是南轅北轍。

前落的長房信奉傳統道教,走進埕內便能在廳堂裡看見香爐香案,後落的三房則因為全家罹 患眼疾並奇蹟式痊癒的病變之後,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

⾧長房廳堂供佛神桌

三房⾨門上對聯內容

48

懸掛廳堂的上帝戒律

改信基督教始末


古厝雜景

雖然,吳家古厝短短八十年,還稱不上古蹟,但,後代子孫為緬懷先人遺澤,發心回饋鄉里, 家族於民國七十九年(西元1990年)成立了「吳款宗親會」,負責管理古厝事務,除了每年春節 舉辦宗親聯誼餐會外,還提供宗親及大寮地方子弟獎學金。

風華再現 民國九十九年(西元2010年)十月,吳家宗親會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不但出資將部分破 損之屋瓦予以整修,同時,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農村社區發展計畫,在水泥地上鋪 上滲水磚,改善排水設施,再把三合院外的豬圈、農舍和農具間拆除,整頓為花園,將古厝改造 成提供社區里民活動休閒,及鄰近中、小學、幼稚園的鄉土教學場域。

現任潮寮里里吳致慧先生,是長房吳法明的曾孫,秉持回饋地方、推廣在地文化的精神,將 里辦公處設在吳家古厝內。

現階段,古厝除了作為每年舉辦大寮紅豆文化節的場所外,更在民國一百零三年(西元2014 年)四月,經高雄市文化局推薦,無償提供給國片《大囍臨門》做為拍片場景。

花園旁彩繪休憩區

古厝房間

⾥里⾧長辦公室

49

各式景觀花⽊木

古厝房間


《⼤大囍臨⾨門》幕後拍攝集錦

願景 吳家古厝做為活絡社區的公共空間,期許未來,古厝能發揮在地的延續性與特色,推動社區 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永續經營。

50


鳳山台地:大寮史前及歷史初期的探討 圖/文 李瑞琳

前言 「鳳山台地」又稱為鳳山隆起珊瑚礁,在南部以「鳳山」為名佔大部分的珊瑚礁岩,它是由海洋性生物 所留下的殘骸,經台灣造山運動抬升、風化,爾後形成化石岩礁。在北部為嶺口礫岩、臺地堆積層及沖積 層,屬於晚期更新世年代,是相當年輕的地質。 土地是生物居留紮根的地方,目前依考古學者調查發掘,在今鳳山台地上遺留下很多新石器時代早期、 中期、晚期和金屬器與金石並用時期的史前遺址;以及延伸到歷史時期,顯示,在歷史之前原是原住民祖 先活動的舞台。大寮區從歷史文獻記載和學者田野調查,今已知在荷治時期(1624~1662)文獻記載,曾經在 1631 年、1636 年航海圖中被描繪出其位置。經鄭氏王朝、清領初~中期的文獻或輿圖,其據有漢民背景進 入此區域開墾趨於明顯,今大寮區的史前遺址和歷史事實的存在,雖然是區域的歷史,應是全部人類活動 的歷史,而非某一族群的歷史。

一、鳳山台地地理位置、景觀與地層對比 (一) 地理位置 鳳山台地位於高雄市的東南方全長約 13 公里多,最寬約 4 公里。範圍北起約北緯 22 度 37 分 30 秒,在 鳳山區誠正里標高 49 公尺,以西為台地沖積層(alluvium) ,南北緯 22 度 30 分 24 秒。西起約東經 120 度 20 分 03 秒,東迄東經 120 度 23 分 20 秒的範圍;在今大寮區昭明里標高 44 公尺有台地堆積層(terrace deposit) ,以東為河川沖積層面下到高屏溪與屏東縣為界。大寮區南與林園相鄰,最南為中門里鳳鼻頭海 岸;西邊有小港區為鄰,西北有鳳山區、蔦松區,北與大樹區緊鄰。

(二)自然地質景觀 鳳山台地其中鳳山(142m)為最高標地,界北有建造鳳山水庫山(1982)均在小港區和林園區,此鳳山石 灰岩地質構造為珊瑚礁岩(coral rock) ,是惟一東北西南走向。其潭頭山頂上是由多孔質之珊瑚礁石灰岩組 成,分別向東南方向傾斜;而在西側則是石灰岩之陡崖。東側之石灰岩則降至平地,潭頭聚落西方東西向的 小溪谷(即今鳳山水庫)將鳳山石灰岩與坪頂台地分開,可見台地表面為礫石層所覆蓋,其下露出台地礫岩 層與下伏層暗青灰色黏土層之互層(大社層);但台地東南端在台地礫岩之下為珊瑚礁石灰岩。 根據中國石油公司臺探總處(1992)出版的高雄到屏東十萬分之一地質圖中,則將鳳山台地之地層由下而上 分為「嶺口礫岩、臺地堆積層及沖積層,鳳山石灰則屬於嶺口礫岩中的石灰岩透鏡體」 。但經地質學者陳華 玟等(2001)研究調查出露於大寮區新厝里至仁義里的地層(圖 1),則與大樹地區至旗山地區「出露於嶺口礫 51


岩的岩性明顯不同」,但與該地區「出露的大社層岩性相類似,高雄圖幅乃將本層劃為大社層」 。1

圖 1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刋第十八號,頁 75。 說明:本圖幅經陳華玟、吳樂群研究調查位置在今新厝里圖 8,A 一 A 剖面。

筆者曾經在 1983 年間當年正在興建鳳山水庫的工程(圖 2、3),也進入該區調查採集海相化石,因正在深 挖地層作業時出露的地層剖面有鳳山石灰岩及大社層的青灰泥(圖 4)。但實際出露有三個地層面向。最下層 為珊瑚體硬放目 Monlivalthdae 科株狀珊瑚 (圖 5) 及珊瑚碎屑的沉積,如比對前人研究的調查可能為南勢 崙砂上段。2至於在此地區大社層的青灰泥是一層約2公尺厚,非固結性的灰黑粉砂岩,其內部也沈積著單

陳華玟、吳樂群〈高雄鳳山背斜晩更新世大社層軟體動化石群及其沉積環境之研究〉,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刋》,臺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 查所,2005,頁 75。 2 陳華玟、謝凱旋、何信昌《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圖幅第六十一號)高雄》,臺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998,頁 8。 1

52


殼貝、雙殼貝、株狀珊瑚、微孔珊瑚(Porites sp.)(圖 6)、硬塊泥岩柱和產生風化的石膏花朵等;以及鳳山 石灰岩中有海膽針、雙殼貝不等蛤 Anomiidae sp.多刺鳥尾蛤 Cardium (Vepricardium) multispinosum Sowerby.. 及單殼貝穀米螺科 Morginellidae、寶螺科 Cypracidae 如現生貝類的化石等(圖 7)。

圖 2 鳳山水庫 1983 年前。

圖 3 鳳山水庫 1983 年建水庫時。

圖 4 上為鳳山石灰岩下伏為大社層青灰岩。

圖 6 大社層中微孔珊瑚 Porite sp.

圖 5 硬放目 Monlivalthdae 科。

圖 7 大社層與鳳山石灰岩中貝類化石。 53


(三)鳳山石灰岩 表1

高雄鳳山地區地層分層比較

資料來源: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圖幅第六十一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頁 6。

說明:鳳山石灰岩由學者杜維善在 1966 年命名,其分佈地點位鳳山水庫以南至鳳鼻頭之間附近。「本層厚 度最厚可達 50 公尺般厚度約 30 公尺」 ,在上下地層位的關係,由於此層「屬於大社層的石灰岩透鏡體,臺 3

地礫石層則以不整合覆於其上」。

二、史前遺址的分佈以大寮區為探討 新石器時代台灣地區早期均以大坌坑文化為主,根據考古學者絶對年代推測在距今 6500 B.P.-4200 B.P.之 間,也因地區性的差異文化內涵和時間早晚,可能為北部大坌坑類型、南部八甲類型與澎湖縣菓葉類型。高 雄地區目前發現的大坌坑文化遺址,則有鳳山台地林園區鳳鼻頭遺址下層,西側的孔宅與六合(在小港區)、 福德爺廟(大寮區)遺址為其重要遺址。其中孔宅、福德爺廟、六合遺址出土的遺物與台南市(今改制)歸仁區 八甲里類型較為類似,鳳鼻頭遺址下層出與八甲、澎湖縣菓葉均有類似之處。

(一)新石器時代早期 表 2 鳳山台地大坌坑文化遺址主要位置 遺址名稱 福德爺廟 六

孔 中

大寮區山頂里

N2499450mXE184400m

劉益昌 1994 年調查發現。

大寮區內坑里

N2499000mXE184500m

劉益昌等 1994 年調查發現。

林園區中門里

N2490500mXE184500m

金子壽衛男 1944 年發現。

小港區孔宅里

N2498600mXE184500m

劉益昌 1994 年調查發現。

宅Ⅱ

小港區孔宅里

N2497800mXE185000m

李瑞琳 2001 年調查發現。

小港區大坪里

N2496800mXE184810m

李瑞琳 2001 年調查發現。

鳳 鼻 頭 孔

行 政 區 域

資料來源:參考黃士強、劉益昌等資料與李瑞琳田調。

重 點 說 明 : 鳳 鼻 頭 遺 址 經 由 張 光 直 教 授 在 1965 年 調 查 發 掘 之 後 , 又 在 1969 年 出 版 英 文 著 作

3

陳華玟、謝凱旋、何信昌《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圖幅第六十一號)高雄》,臺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998,頁 12。

54


《Fengpitou,Tapenkeng,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 ,更吸引了西方學者對台灣考古人類學的興趣,因為台 灣史前文化與生活在太平洋上整個大洋洲南島民族的發源、以及遷移有直接密切的關係。以目前國內外學 者對於研究南島民族的起源學說,大致支持台灣大坌坑文化,是源自於南島民族袓先。此外位於高雄市大寮 區境內的福德爺廟、六合等史前遺址,以及高雄市小港區孔宅里內的孔宅遺址。早期經過考古學者趙金勇、 鐘亦興等 1992 年發現,經劉益昌教授 1993、1994 年複查後,確定遺址內涵是屬約 6500 B.P. -5000 B.P.之間。 目前遺址狀況大部分已經遭受到破壞如:1.福德爺廟遺址早期土地所有權是屬於軍方的財產,因為法人私自 在其土地上蓋寺廟,廟裏所供奉是土地公神名為福德爺廟而來。事後經軍方的追討因而拆廟還地。2.六合遺 址其位於高雄女子監獄後方陵脈上,也因當年修蓋監獄房舍。而目前又從凹谷處開出往屏東的 88 高速道路, 為了發展工程因而大量破壞,只留下少部分陶片混合在礫石中。3.孔宅遺址所在是東高雄社區的後方墓園區 與六合遺址隔鄰,墓園建築部分屬於早期年間清朝和近代人氏的墓。因入土必需挖到 1-2 公尺深處,才使得 史前遺物陶片暴露在地表。

圖 8 社大學員鳳鼻頭遺址踏查。

圖 9 大坌坑文化陶器口緣(孔宅遺址)。

圖 10 六合遺址折肩陶器(左李瑞琳描繪)。

(二)、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分佈 55

圖 11。孔宅遺址磨製石器。


這個時代台灣各地的地方性文化開始出現,主要是大坌坑文化晚期分處各地之後,長期發展的地方性適 應,年代距今 4500 B.P.~3500 B.P.之間,部分文化可能早到接近五千年前開始。這個階段是台灣地區新石器 石代文化逢勃發展的初起階段。高雄地區主要發現以平原地區有牛稠子文化為主。由於時間、文化內涵和生 業型態略有不同,學者將牛稠子文化又分為牛稠子鎖港(澎湖縣)、鳳鼻頭、墾丁三個不同類型。4其中牛稠子 文化鳳鼻頭類型分佈: 表 3 大寮區新石器時代中期鳳鼻頭類型遺址位置 遺址名稱

行 政 區 域

大寮區拷潭里

N2499389mXE187500m

金子壽衛男 1940 年發現。

大寮區內坑里

N2491874mXE185359m

李瑞琳 2002 調查發現。

邱 厝 坪

大寮區內坑里

N2498582mXE187382m

李瑞琳 2003 調查發現。

大寮區會社里

N2500189mXE187040m

李瑞琳 2003 調查發現。

資料來源:黃士強、劉益昌等資料與李瑞琳田調(本表以當年調查資料)。

說明:高雄市平原邊緣及丘陵地區,這些遺址的規模已較前期為大,文化層堆積較厚且連續,顯示當時聚落 的規模較大,佔居時間長久,已是長期定居性聚落,屬於部落社會。其陶片外表紋飾以繩紋紅陶為主,通常 自頸部以下至底部施有繩紋,此外有少量彩繪與劃紋。至於石器材質則有砂岩、板岩、橄欖玄武岩與基性火 成岩都有。根據現有的資料分析,板岩來自中央山脈,橄欖玄武岩來自澎湖縣,玉材則來自花蓮一帶。5

圖 12 即今鳳山水庫。

圖 13 鳳鼻頭類型(引自張光直 1969)。

4

劉益昌《臺灣原住民史前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南投市,2002,頁 34。 劉益昌《臺灣原住民史前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南投市,2002,頁 37。

5

56


圖 14 邱厝坪遺址繩紋紅陶陶器。

圖 16 會社遺址出現北葉文化(手把)。

18 新厝遺址陶器、玄武岩石器。

圖 15 內坑遺址繩紋紅陶。

圖 17 會社遺址陶器裝飾品。

圖 19 新厝遺址紅色夾砂陶器。

資料來源:李瑞琳田調拍攝。

(三)新石器時代晚期鳳鼻頭文化分佈 鳳鼻頭文化分布在今日後勁溪以南到恆春半島南端之間的海岸地帶,並可能沿著海岸延伸到東海岸的南 部地區。高雄市主要遺址有左營區桃子園、林園區鳳鼻頭、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鼻第二遺址、番仔洞遺址等。 已經發掘過的遺址有鳳鼻頭、鵝鑾鼻第二遺址、番仔洞遺址如前所述。對於在鳳山台地相關鳳鼻頭文化遺址 57


的資料,近年來在高雄市地區所做的田野調查,亦有幾處新的遺址發現在小港區和林園區,至於在大寮區目 前尚未有發掘到。

(四)大寮區蔦松文化清水岩類型遺址的分佈 根據考古學者對鳳山台地周邊金屬器與金石並用時代的遺址,早統稱為蔦松文化「清水岩類型」 ,以劉益 昌教授《高雄縣杉林鄉月眉農場永久屋基地下游段滯洪池涵蓋新象寮遺址搶救發掘計畫期末報告(2011)》, 經調查研究定年在蔦松文化晚期又可分為台南市區「看西類型」 ,高雄地區的「美濃類型」與「龍泉寺類型」 如前所述。6 表 5 鳳山台地金屬器與金石並用時代遺址位置 遺址名稱

行 政 區 域

陳 厝 巷

大寮鄉陳厝村

N2498910mXE184380m

劉益昌等 1997 調查發現。

大寮區山頂里

N

劉益昌等 1997 調查發現。

甲 高 地

大寮區山頂里

N2500850mXE184750m

劉益昌等 1997 調查發現。

鳳山水庫

林園區中門里

N2493312mXE186777m

張光直等 1965 年調查發現。

mX

E

m

資料來源:黃士強、劉益昌等資料與李瑞琳田調。

圖 20 陳厝巷遺址清水岩類型的陶器與陶環。

圖 21 鳳山水庫側穿突紐陶器(中)。

(資料來源:翻拍於劉益昌) 說明:根據學者對高雄市廣義的蔦松文化調查與發掘,對於高雄大樹丘陵地和鳳山台地周邊的遺址,其最 大差異在於不見蔦松文化「蔦松類型」中小型的灰黑色泥質陶罐、鳥頭狀器及腹側的垂直帶穿突紐(圖 20~21 是側穿突紐),如以鳳山水庫遺址的夾砂紅色素面陶器、紅色陶環及多稜面長柱狀陶支腳製作及硬度為參 考,可能較為中期起至晚期將接近歷史時期。7而「清水岩遺址」在 1980 年發表為唐榮墓園,劉益昌等 1993

6

劉益昌《高雄縣杉林鄉月眉農場永久屋基地下游段滯洪池涵蓋新象寮遺址搶救發掘計畫期末報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執行單位國立暨南國際 大學,2011),頁 121。 7 陶支腳約自蔦松文化中期(850~450)開始出現。請參閱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先民屐跡》,臺南縣新營市:南縣府(2006﹝民 95﹞),頁 296; 劉益昌《臺灣原住民史前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南投市,2002,頁 122~123。

58


年複查,並建議改為「清水岩遺址」 。而「鳳山水庫」在 1965 年張光直等調查發現,陳仲玉、劉益昌 1986 年重新定位並命名為「鳳山水庫」 。

三、荷治時期對下淡溪周遭村社的描繪及記載 荷蘭人進據大員島,從 1624 年至 1662 年,開始了 38 年的統治。最初 10 年,只是想要把臺灣當作是一 個東亞轉運中心,以經營南洋、中國與日本間的貿易的利益。當貿易漸漸有起色時,荷蘭人開始轉向對福島 內部原住民村社的報復。8 在此之前,荷官方曾在 1630 年 5 月起就有派船舵手從大員(今台南安平) 以南直 到下淡水(今高屏溪)調查「金獅島(Gouden Leeuwseylant)」(今小琉球島)附近的海域,甚至於在當年 12 月聯 合新港人原本要攻打麻豆社,但因吹強烈的北風「因此決定轉變方向,去攻打南方的淡水」(當時荷蘭人 並不清楚是那一個社)。在 1631 年 3 月也出現以「戎克船淡水號」命名以載運貨品。此外,因為每年 12 月 許都會有大批中國漁船往台灣沿西岸南下捕烏魚,荷官方為了要向中國人抽取捕烏魚漁船稅,也會派有武 裝配備的荷兵前往護漁。9 荷方事後在 1633 年 11 月決議去攻打「金獅島」上的原住民,10 以報復在 1624 年 間一艘稱為「金獅子號」的荷蘭船隻擱淺在今稱小琉球島,荷蘭人稱為「拉美或拉美島」的地方,其船上全 部的水手都被當地小琉球社人殺害。到 1634 年~1635 年期間,也開始有記載派船隻(中國製戎克船或舢舨) 前往淡水交易鹿皮與鹿肉;以及載鹽與稻子、木頭(木柴)和蘿藤等貨物回大員,顯示,荷蘭人一方面與淡水 社群在作貿易交流,另一方面疇備要攻擊或拉攏附近一帶的村社(此時放索社名尚未出現記錄)。11 荷官方一 連串以較先進的武器攻擊敵對的原住民,因各社的武器落後,經各村社開會的決議,只好與荷官方締結為盟 友。

(一)攻打南部敵對群社 譬如在 1635 年 12 月荷官方為拉攏新港社人(即今台南新市),而決定聯合該社人攻打離新港南方有二天路 程的「搭加里揚」(Takareian) 社群, 「因為他們謀殺荷蘭人,占據新港社許多田地,也殺了不少新港人」 。12 「搭加里揚」社群在 1635 年 12 月對荷蘭人抗戰之後,因村社被放火燒及死傷多。在 1636 年 2 月按照跟麻 豆締訂的條件如下: 跟搭加里揚, (下)淡水、大木連、 (Tapoliang)與搭樓(Zoatalau)各社締訂同樣的條約。 因此公司領域的邊界,南邊擴張到熱蘭遮城以南 15 浬,北邊直到華武壠(Vavorolang) (在 魍港北邊 7 浬處) ,東邊直到一天半路程的山區,因這些條約的結果,中國人得以自由無礙 地在田野工作。13

. 如 1635 年 11 月討伐目加溜(Baccalouan)社和麻豆(Mattau)社及同年 12 月繼續討伐搭加里揚(Taccareyan)社群;1636 年 4 月同放索仔 (Pangsoja)社人攻打小琉球島(Lamey)社。 9 江樹生(註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臺南市政府,2000,頁 27、37、78-82 。 10 江樹生(註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頁 135。 11 江樹生(註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頁 148、152、153、156、159。 12 甘為霖〔William M. Campbell〕 (著) ,李雄揮譯, 《荷據下的福爾摩莎》 ,臺北:前衛,2003(1903) ,頁 174。 13 江樹生(註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臺南市政府,2000,頁 223 。 8

59


此「搭加里揚」社群被荷官方與新港社人聯合攻擊打散後,迫使「搭加里揚」群離開高雄平原退到丘陵地 和遷往原屏東平原。14 在「搭加里揚」社群受到荷人攻打後簽約結盟,其更南邊的「七個村落合稱放索,人口大眾多,住離海岸 不遠處」 。因害怕荷蘭人去攻打其村社,在 1636 年 2 月放索社人也呈送「檳榔樹和可可樹以代表讓渡他們 的村子和土地」 。15 同年 4 月初上述七村社中的「Dolatock 的代表們來呈獻他們的土地」 ,16 前述 Dolatock 是 繼「搭加里揚社群」以後才和荷官訂盟約。顯示 Dolatock 社與放索社在是比較南面的村落,其地理位置即 今的高屏溪口,當年荷蘭軍隊攻「打搭加里揚社群」時,並未波及到放索社群(含 Dolatock 社)。

(二)荷治時期 1636 年、1653 年海圖 在荷治時期(1624-1662)荷蘭人繪製多幅航海圖,對臺灣全島西海岸及東海岸的描繪非常清楚,譬如:由江 樹生註譯的《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籍中所描繪部份,譬如在 1625 年臺灣海圖,原北港圖 (PACKN ALSOO) 。 「由高級舵手雅各•諾得洛斯(Jacob Noordeloos)領隊的兩支探測隊,環航臺灣全島, 繪製臺灣的新地圖,在南部地區就有標示著地名 Tamsuy(淡水)」 。除此之外,在即今高雄至屏東的 1636 年 (原圖繪於 1636 年)海岸海圖,本圖為 1670 年左右的抄本(如圖 22):以及 1653 年(遲至 1753 年)繪製〈卑 南圖〉(如圖 23)。此張簡稱為〈卑南圖〉的航海圖是荷蘭人佔據臺灣最後十年,也就是 1650 至 1660 年間, 最為壯觀與代表性的地圖,圖內標示著多達約 87 個原住民的村社。17

今學者劉益昌教授研究整理的觀點,這社群被荷蘭人攻擊打散。另筆者曾經在燕巢區的南混水遺址、瓊子林遺址、烏鬼埔遺址和大社區如在近 丘陵的面前埔遺址、北勢林遺址等地的調查,當年荷方經過的可能攻擊位置。 15 甘為霖〔William M. Campbell〕 (著) ,李雄揮譯, 《荷據下的福爾摩莎》 ,頁 185-186。 16 江樹生(註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2000,頁 227;之前,3 月就有記載「多拉投(Dolatok) 」 ,在南方包括五個村落;塔加里揚、放索 和荷方訂定和約,也是人口眾多的村落;請參閱甘為霖〔William M. Campbell〕(著),李雄揮譯,《荷據下的福爾摩莎》,頁 165、185。 17 江樹生(註譯), 《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上冊)》,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2000,頁 84、91、111。 14

60


2.此地漲潮時 3.Dodatack 河 會被淹没 又稱 cattia 河

4.放索社

5.放索溪

1.淡水河

6.金獅島(今小琉球)

a.小戎克船停泊的地方

b.打狗(今高雄)

c.猴山

d.貿易商之島

圖 22 資料來源:原著格斯•冉福立(Kees Zandvliet)著,江樹生註譯 《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上冊》 ,頁 111。 (修正) 。 說明:手繪臺灣西海岸海圖;作者彼得•約翰松•凡• 密得堡(Pieter Jansz van Middelburch)。 說明:1.「淡水河」 :上游即今旗山溪(楠梓仙溪),下游即今高屏溪。 2. 「此地漲潮時會被淹没」 :如從原 圖 1636 年描繪位置,其是由古楠仔仙溪(含今荖濃溪)所沖積的沙洲,可能即今屏東平原,因為其海圖上的 沙洲繪止於在今大樹丘陵地南邊尾陵。18

3. 「Dodatack 河又稱 cattia 河」 :即今屏東縣出海口,在清代記

載鳳山八社之茄藤社、力力社等社域內。4-5「放索社和放索溪:即今屏東縣林邊鄉。a. 「小戎克船停泊 的地方」 :即今高雄市楠梓區援中港地名。d. 「貿易商之島」:如以考古遺址的分佈區位,即今高雄市三民 區鼎金以林內山(高 37 公尺)、灣內里、蔦松里等;如清代﹝康熙臺灣輿圖﹞標示「赤山至関帝廳拾里」 (附錄一)。19

(二) 1653 年〈卑南圖〉赤崁到東部的點線 曾經在 1639 年 5 月荷方有位 Marten Wesselingh(下席商務員)當年去到大武壠(Tivourangh)社探勘要 前往卑南的路線,但因荷方「駐派那裡的人得悉,不應該經由山區前往卑南」 ,因為在進入山區「兩天路 程之後的居民,不是我們的朋友,而是敵人,因此有喪生摸危險」 ,以致 Wesselingh「計劃要改道前往大木 連,從那裡經過瑯嶠前往卑南」。20 如 1653 年〈卑南圖〉的點線,此陸路起點從普羅民西亞(Provintia)城

筆者觀點如以考古遺址的分佈區位,即今大樹區水安里烏水寮(無水寮)遺址和大寮區山頂里北面,古有一湖潭、沼澤地;如清代﹝康熙臺灣輿 圖﹞標示「草潭」遺跡,即今仁武區往大樹與大寮出口;另請參閱江樹生(註譯), 《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上冊)》,頁 123 。 19 ﹝臺灣古地圖﹞,亦稱﹝康熙臺灣輿圖﹞,臺灣省立博物館。 20 江樹生(註譯), 《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頁 434。 18

61


(台南赤崁)往南部經麻里麻崙社、山區大文龜社,到東部的一條探金路線(圖 23)和(附錄二)。21

麻里麻崙社

放索社

茄藤社

大木連社

打狗潟湖

小琉球島

圖 23 資料來源:翁佳音(Keulen 中譯修正)。 說明:原著格斯•冉福立(Kees Zandvliet)著, 江樹生註譯《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 上冊》,頁 63。(李瑞琳修註)

(三)小結 荷官方在 1635 年 12 月攻打南部「塔加里揚社群」,下淡水(麻里麻崙) 、大木連(上淡水) 、塔樓和放索 仔、多拉投(力力社、茄藤社)各自派代表同荷方訂定和平條(1636 年)後,其期間約在 1643 年荷人強廹命令 住山區遷居到平原或一些散居的部落集中管理。如從《熱蘭遮城日誌》 、 《荷據下的福爾摩莎》等文獻或

海圖的記載,雖然在 1655 年之前,荷人因要補修船隻和大員的港灣碼頭損壞,需要一些木頭當木樁,也 派人到下淡水附近的森林砍伐木柴;22 以及在 1657 年 12 月~1658 年 2 月之間,台灣長官命令荷人木匠的工 頭帶領一些人進入,即今高雄地區大樹丘陵地砍伐稱為「栗子樹森林」(Carstanjebosch),做為造船隻、房屋 及其他的建材用途,當月 29 日,木匠工頭 Claes Alebos 也回信給大員長官描述該栗子樹森林(Carstanjebosch), 經他調查「那一帶的木材很少適用做船料的,不過可作房屋的建材」 。也在 1658 年 1 月記載: 「在鳳山的角 彎落(Hoeck van Hongswa)砍伐的那些栗子樹」。也因「鳳山的角彎落」內要去進出「Appeliance 的道路那一 片地,盡是沙土、丘陵、灌木和沼澤的混合」 。23 顯示,荷官方對於南部地區,即今高雄和屏東大致以大社群 21 22 23

江樹生(註譯), 《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上冊)》,2000,頁 91。 江樹生(註譯), 《熱蘭遮城日誌(第 3 冊)》(臺南市政府,2003),頁 464。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第 4 冊),(臺南市政府,2011),頁 331、337、340;其「鳳山」大區域的地名已經有記錄。而荷治時期有一艘

62


名稱為記載,而對於整個今鳳山台地以西林園區和大寮區,僅以淡水區域來描述記錄。

四、鄭氏及清領初期 在明永曆 15 年(1661),鄭成功原以中國福建省金門和廈門為根據地,因清官兵大軍已經逼近,而接受當 時在大員經商中國人何斌的獻計,鄭氏決定轉進臺灣帶領大軍飄洋過海攻擊佔據福爾摩沙的荷蘭人,在荷 方軍隊以寡反擊抵抗近 9 個月後,才迫使荷官方正式簽訂降書,在 1662 年荷官方讓出佔有 38 年(1624-1662) 的殖民土地。

(一)鄭氏王朝安頓在打狗地區的軍隊 鄭氏在經營以臺灣為東都規劃行政區域設有承天府,在之下以北設天興縣和南設有萬年縣。當時也承襲 一些原先荷官方的政策制度;以及收割一些王田耕地,由於鄭氏有龐大軍隊糧餉的需求,甚至為籌備軍糧則 施行「寓兵於農」的軍屯制度。24 另為了長治久安對西部原住民(平埔族)施以撫綏政策,但相對於原住民社 徵稅是透過贌商承贌社、港…等,其徵銀比荷人較為增高。在接收荷方政權之後,因軍隊的民生問題以致引 用古制, 「實行屯田政策,使軍隊得以自給自足」 ,其官兵所駐守營盤田的地點,部分駐軍是著重於沿山溪口 處為防禦機制,譬如「萬年縣」的「援剿中鎮」 、 「援剿右鎮」及「角宿鎮」 , 「分別屯墾原本屬於尖山社濁水 25

溪以南的耕地」。 據說大樹丘陵西麓有「仁武鎮」和鳳山丘陵南邊「前鎮」及達鳳山西麓林園「中權鎮」 (今中坑門)進入開墾。 雖然繼荷官方先前分為山區與平原區的治理方式,以劃分丘陵區以東居住的原住民村社。但從鄭氏以軍 隊為「屯田政策」和「文武官田」(私田)所開闢的田園,顯而易見,實際上已經佔領原住民大部分的土地, 也引入漢族文化視土地為私有權的觀念, 「所墾的田園就變成永業,繼續耕種」 ,逼迫平埔族人往沿山界內移 動,亦可控管原漢之間生計和活動。26 除此之外,在於述及原住民族部落文化史方面顯然較屬缺乏,今較為 學者引用是清朝曾派遣奸細來台偵查,在康熙 3 年(永曆十八年、1664) 繪製的一張﹝臺灣軍備圖﹞,在西 邊即今高雄港「打狗番」及屏東海岸有「下淡水番社、咖叮番和放索」等的標示,尚保留一些原住民番社和 原漢混居的名稱。27

(二) 清領初期《臺灣府志》記載 清領初期以來官方對臺灣的政策,大致承襲鄭氏王朝初期亦著重於沿山以西南的統治政策,對於內山 一帶原住民部落多以社商和通事上陳,尚不太清楚其位置,雖然官方書籍有圖文並列的記載,但在描繪 臺灣的山、川、庄、社等,類似展開式的山水畫法。又如各朝歷任地圖籠統(未一致)之標示,讓研究者要

名稱「大帆船 Appelboom 號」(亞伯號),同註﹝索引﹞,頁 44。文中「Appeliance」:筆者漢音譯為「阿婆寮」。 24 江日昇, 《臺灣外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刋第 60 種,1987),頁 206。 25

簡炯仁,〈由「嚴禁侵佔番界審斷碑」論「官庄」對高雄縣燕巢鄉的開發〉,《高雄縣岡山地區的開發與族群關係》(高雄縣岡山鎮:高縣文化 局,民 91﹝2002﹞),頁 239。 26

簡炯仁,〈「新港社群」拓墾高雄縣內門、田寮等鄉的情形〉,《高雄地區平埔族原住民之研究》 (高雄縣岡山鎮:高縣文化局,2011),頁 228-230;周鍾瑄,《諸羅縣志》(灣歷史文獻叢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 82﹝1993﹞),頁 85。 27

鄭氏﹝臺灣軍備圖﹞,國立中央圖書館藏;「豬朥山番」為荷治時期諸羅山 (Tirocen) 社。

63


摸清或定義地理位置,時有發生失誤。下段文筆者試圖以今現代地圖對照其文獻和古圖的概略位置,其 解析清代圖文所描述

(二)清領初期到中期的記載 康熙二十三年(1684)正式將臺灣歸入版圖,設有一府三縣,臺灣府轄:鳳山縣、臺灣縣、諸羅縣。 在「鳳山縣轄里七、庄二、社十二、鎮一」,其鳳山庄離府治八十里。在《臺灣府志》 ,卷二,規制 志「坊里」鳳山縣記載: 大小竹橋莊(離府治一百五十里)、鳳山莊(離府治一百六十里)、上淡水社(離府治二百二十 里)、阿猴社(離府治二百七十里)、搭樓社(離府治三百里)、大澤機社(離府治三百二十里)、 下淡水社(離府治二百四 里)、力力社(離府治二百五十五里)、茄藤社(離府治二百七十里)、 放索社(離府治三百三十里)、小琉球社(在海洋中.水程五更,與放索社對峙)、加六堂社(離 府治四百二十里)。28 上述,到﹝康熙臺灣輿圖﹞(1696~1704),鳳山台地的西麓,已經標示出現「上庄」、「中庄」、「下 庄」三個莊是被列入當時的「鳳山莊」;以及東麓標示「金京潭至鳳山肆拾里」和近淡水河岸的「荒 埔」,在北面標示「竹橋庄」(如圖 24)和(附錄三)。29

圖 24 資料來源:﹝康熙臺灣輿圖﹞,國立臺灣博物館。(部分圖)

28

蔣毓英, 《臺灣府志》 ,卷之一, 「封隅」條,(臺灣歷史文獻叢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 82﹝1993﹞),頁 46;只列出同本文相關的莊社。

29

﹝康熙臺灣輿圖﹞,國立臺灣灣博物館。

64


在﹝雍正 5-12 臺灣輿圖﹞(1727-1734)(圖 25) 和(附錄四)標示,在鳳山台地的東麓,除了康熙時期的「金 京潭」,也已經標示出「赤崁庄」和「打鹿潭」,而﹝康熙臺灣輿圖﹞所標示的「荒埔」未見。30 顯示,其 「金京潭」和「打鹿潭」等地,在之前原為原住民社人打獵的社域,而「赤崁庄」的出現,之前已經有漢人 進入開墾荒埔成庄。

圖 25 資料來源:﹝雍正 5-12 臺灣輿圖﹞,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部分圖)

(三)漢人初期進入鳳山台地的開墾者 從大寮地區的開墾已經有諸多學者調查研究,如蔡安泰老師發表於《高縣文獻 19 期》,其「張簡 成禎領家族人入台是為張簡氏開基祖」,約在康熙末葉進入鳳山台地周圍地區開墾。31 在第十世才 有人來今高雄市小港區「空地仔」(即今孔宅里)開基,如﹝康熙臺灣輿圖﹞(圖 24)中的「中庄」到「中 庄」一帶。如以在台落籍於清代鳳山地區「可分為五脈,分別是赤崁脈、新厝脈、拷潭脈、山頂脈 及鳳山脈」。32 筆者曾在 2003 年進入大寮區會社里(村)做田調,在其墓園採集到一塊「乾隆壬申(十 九年即 1752 年)陽月修:簡公之墓碑」(如附錄五、六);以及在昭明里(赤崁)北有「乾隆二十五年即 (1760 年) 墓碑」,都是以花崗岩製。

五、結語 從鳳山台地所發掘出新石器文化的史前遺址,最晚期廣義的蔦松文化經考古學者發掘研究,以碳十四定 年結果有「清水岩類型」850~450B.P、「龍泉類型」800~530B.P 及北面的「美濃類型」新象寮遺址約為

30

﹝雍正 5-12 臺灣輿圖﹞,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之後,清代的文獻或輿圖,大致都以此輿圖為參考,以軍隊守備增加塘、汛和民庄等

標示。 31 32

請參閱蔡安泰,《高縣文獻》高縣文獻第十九期,高雄縣政府文化局,2000,頁 2。 請參閱侯俊榮,《高縣文大寮地區張簡宗族的研究》 ,台灣文化研究,國立臺南大學,2006,頁 11。

65


330~740B.P。33 如以鳳山台地整體發掘調查,目前比對所知的蔦松文化「鳳山水庫遺址」附近一帶,筆者推 測可能較接近到歷史荷治時期,也因荷人在 1631 年和 1635 年對南部的塔加里揚社群的大攻擊;以及之後 的多拉投社群(Dolatock)和放索社群,也決議同荷官方訂定締盟,以致從荷方航海圖描述與文獻記載,都未 確認當時在鳳山台地上活動的原住民村社。事後,在約 1643 年起荷官方開始強制命令住在山區的原住民社 人要遷居到平原區。 經鄭氏王朝其軍隊守防大多在丘陵地的西面(如前述),到清領初時文獻和臺灣輿圖的標示,其﹝康熙臺灣 輿圖﹞(1696~1704),鳳山台地東面出現原住民遷移後的「荒埔」 、 「金京潭」與西邊的「上庄」 、 「中庄」 、 「下 庄」被列為「鳳山莊」。到﹝雍正 5-12 臺灣輿圖﹞(1727-1734)才標示出「赤崁庄」 ,已經為漢人開墾成初期 的庄名,而「打鹿潭」的地名,亦可能是早期原住民族舊社後為森林及獵場。 「鳳山台地」曾經是台灣原住民含平埔族人活動的舞台,在歷經歷史的洪流中被淹没在土地與時間裡,前 人常常提醒後代子孫“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是值得後輩人審慎去思考, 「土地與人」的過與往。

參考書目 黃士強、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 1993 《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第一期研究》 ,中國民族學會專案研究叢刊一,內政部委託中國民族學會執行之研究報告。 陳華玟、謝凱旋、何信昌/ 1998《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圖幅第六十一號)高雄》 ,臺北縣: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陳華玟、吳樂群/ 2005〈高雄鳳山背斜晩更新世大社層軟體動化石群及其沉積環境之研究〉,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刋》,臺北縣:經濟部中央 地質調查所。 劉益昌/ 1994 《鳳鼻頭遺址的範圍研究計劃末報告》 ,鳳鼻頭遺址的範圍與文化,高雄縣政府。 劉益昌、朱正宜、林淑芬、周淑美/ 1994 《高雄市龍山寺遺址範圍及內涵調查研究》高雄市柴山促進會,高雄市政府民政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報告研究, 高雄市。 劉益昌、陳玉美/ 1997 《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高雄縣政府,鳳山。 劉益昌/ 2002《臺灣原住民史前篇》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南投市。 劉益昌/ 2011《高雄縣杉林鄉月眉農場永久屋基地下游段滯洪池涵蓋新象寮遺址搶救發掘計畫期末報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執行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 2006《先民屐跡》 ,臺南縣新營市:南縣府﹝民 95﹞) 。 甘為霖/ 2003〔William M. Campbell〕(著) ,李雄揮譯,《荷據下的福爾摩莎》 ,臺北:前衛, (1903) 。 江樹生(註譯)/

劉益昌《臺灣原住民史前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南投市,2002,頁 122~123;劉益昌《高雄縣杉林鄉月眉農場永久屋基地下游段滯洪池涵蓋 新象寮遺址搶救發掘計畫期末報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執行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11),頁 122。 33

66


2000《熱蘭遮城日誌》 (第 1 冊) ,臺南市政府。 江樹生(註譯)/ 2000《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上冊)》 ,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 江樹生(註譯)/ 2003《熱蘭遮城日誌(第 3 冊)》 ,臺南市政府。 江樹生(譯註)/ 2011《熱蘭遮城日誌 (第 4 冊) 》 ,臺南市政府。 周鍾瑄/ 1993《諸羅縣志》(灣歷史文獻叢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 82)。 侯俊榮/ 2006《高縣文大寮地區張簡宗族的研究》 ,台灣文化研究,國立臺南大學。 簡炯仁/ 2002〈由「嚴禁侵佔番界審斷碑」論「官庄」對高雄縣燕巢鄉的開發〉 , 《高雄縣岡山地區的開發與族群關係》 ,高雄縣岡山鎮:高 縣文化局,(民 91)。 簡炯仁/ 2011〈「新港社群」拓墾高雄縣內門、田寮等鄉的情形〉 , 《高雄地區平埔族原住民之研究》 (高雄縣岡山鎮:高縣文化局。 蔡安泰/ 2000《高縣文獻》 ,高縣文獻第十九期,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蔣毓英/ 1993《臺灣府志》 ,臺灣歷史文獻叢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 82)。 鄭氏﹝臺灣軍備圖﹞,國立中央圖書館藏。 ﹝臺灣古地圖﹞,亦稱﹝康熙臺灣輿圖﹞,臺灣省立博物館。 ﹝雍正 5-12 臺灣輿圖﹞,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資料來源:手繪臺灣西海岸海圖;作者彼得•約翰松•

資料來源:原著格斯•冉福立(Kees Zandvliet)著。吳

凡•密得堡(Pieter Jansz van Middelburch)。吳美雲總編

美雲總編輯,《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灣老地圖上冊》 ,

輯, 《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台灣老地圖上冊》,頁 38。

頁 63。翁佳音(Keulen 中譯修正) 。

67


附錄三

附錄四

﹝康熙臺灣輿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雍正 5-12 臺灣輿圖﹞,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附錄五

附錄六

棄放在公祠旁的墓碑與旗竿石 乾隆壬申年重修墓碑

全文完

68


高屏溪自然生態園區 圖/文 王春智

高屏溪舊稱「下淡水溪」,發源自玉山山脈,流經高雄、屏東兩地,是台灣流域面積最大的河 川。「高屏溪自然生態園區」沿高屏溪下游流域規劃設置,是高雄市政府為發展觀光、強化市民身 心健康,並為維護河濱自然生態景象以及重新塑造高屏溪沿岸景觀而施工完成。面積廣達 120 公 頃的園區,規劃成幾個不同的主題設施,有戶外廣場、親水空間、人工濕地、景觀綠帶及自行車 道,是大高雄地區最佳的自然生態親水公園。

高屏溪自然生態園區-萬大橋河濱公園.

堤頂自行車道的行程指示牌.

高屏溪自然生態園區沿岸自行車道,以「林園區出海口紅樹林生態教育區」為起點,溯溪而上 行至「大樹區斜張橋下親水公園」,全線長約 40 公里,是全國最長的河畔自行車道;自大寮區萬 大橋到斜張橋下,22 公里長的低水護岸長堤,係水利署為防範高屏溪水流沖刷、防止河岸沖蝕, 並加強臨水岸攻擊坡水流之耐受力,沿高灘線施設之護岸工程。低水護岸頂通常與河岸地盤等 高,除了在颱風季節容納暴雨逕流之河川溢淹區外,並可提倡河岸休閒供作生態旅遊方式。高雄 市政府已將護岸堤頂開闢為自行車道與行人徒步賞鳥步道,護岸旁之綠地則提供遊憩休息的停留 空間。

69


堤頂自行車道沿途風光明媚。

各式不同的舖面與植栽,感受也會不同。

護岸長堤沿途河岸景色風光明媚、視野遼闊,除了可飽覽高屏溪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兩旁各 式樣種植的林木與應時而生的草本植栽和邊坡護岸的地被,在不同的季節呈現出不同的風貌。高 大排列成林蔭的雨豆樹、台灣欒樹、小葉欖仁、苦楝、無患子…;群聚數量取勝的羊蹄甲、洋紫 荊、南美假櫻桃、黃荊…;灌叢地被展現美麗花朵的蓖麻、朱槿、馬鞍藤、煉莢豆、白苞猩猩 草、姬牽牛、山珠豆…;應時而生展現生命的象草、甜根子草、大黍、田菁…等。

入秋後開花的台灣欒樹。

台灣欒樹剛結成的果苞。

構樹的果實是許多動物的最愛。

荔枝椿象常出現在無患子科植物上。

70


南美假櫻桃白得美麗的花朵。

南美假櫻桃又香又甜的果實。

白苞猩猩草是外來種已在各地呈歸化

姬牽牛又稱野牽牛,花小而美。

山珠豆有讓人驚豔的外型。

朱槿是完全花、花托花瓣雄蕊雌蕊皆俱。

甜根子草又稱甘蔗草,入秋後,

甜根子草的花(黃色花藥)與實(褐色帶白色),

萬大橋下高屏溪畔,連綿一大片。

白色毛為傳播種子用。

還有因植物葉片供養或尋花探蜜而來的蝗蟲、蝴蝶和蜻蜓、豆娘等昆蟲,以及數量可觀常為賞 鳥者最愛的水鳥,小白鷺、黃頭鷺、中、大白鷺、夜鷺、蒼鷺;鳩鴿科的紅鳩、燕科棕沙燕、鵯 科的白頭翁、鶯亞科灰頭鷦鶯和褐頭鷦鶯、黃頭扇尾鶯都是數量較多較為穩定的鳥種。雁鴨與鷸 鴴的水鳥更是讓賞鳥者趨之若鶩,赤頸鴨、小水鴨、尖尾鴨、琵嘴鴨、花嘴鴨,鷸鴴科的小環頸 鴴、東方環頸鴴、赤足鷸…等。 71


琉球青斑蝶,左有性斑為雄、右邊雌蝶.

銀紋淡黃蝶是常見的蝶種。

善變蜻蜓常在烈陽下停棲在水邊草桿上

褐頭鷦鶯喜在禾本科植物築巢。

夜鷺在水邊停佇、等待覓食。

小白鷺是行動派、常常是走動尋覓。

園區的自行車道沿途景點還有:林園紅樹林生態教育區、高屏溪自然生態園區、萬大橋河濱公 園、高屏大橋墩遺蹟、曹公圳進水口五孔涵、古蹟竹寮抽水站、三和瓦窯、高屏溪攔河堰、舊鐵 橋遺址與舊鐵橋濕地公園等。這是一個自然觀察與賞鳥的好地點;清晨、黃昏也都是騎單車的的 好所在。

72


瓷燒上釉的全貌圖,很有質感。

沿途設有多處遊憩休息的空間。

7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