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ARCHITECTURE WORKS PORTFOLIO

Page 1

110-2 JUE

ARCHITECTURE

GUAN

WORKS

YU

PORTFOLIO A1081411


NUK ARCH 113

朱冠宇


3

19

高大建築城市學園+1

後勁社會住宅

2



線下之際 高大建築城市學園

4


# 生活擴張

右昌舊名「右沖」,曾為鄭氏勢力右

學校已遷至軍營舊址更名右昌國小,

隨著右昌地區發展,生活範圍逐漸向

右昌地區儼然成為住宅密集區,各類

衝鎮部隊所設屯開墾之地,當時仍可

周遭田地陸續出現零星散落建築物,

外擴張,原北側田地出現愈來愈多民

機能愈發完備,與此同時援中港和下

見整齊排列的軍營房舍,其南側為民

東北方日治時期既有公墓於民國六

居,而右昌第三公墓所在位置於民國

藍田交界處之高大特區正蓬勃發展中,

國七年創校之舊城公學校右沖分校。

十一年劃為右昌第三公墓。

七十一年變更為公園用地。

該年國立高雄大學創校。

市場

繁忙

街 南

暢通

公園

高 昌 街

公園

街 裕

SITE

垃圾車

廟 廟

SITE

公車站

民 昌 街


# 可視的綠

公園 私人綠地 校園

# 後疫時代 “15-minute city” 是 Carlos Moreno 對城市提出的概念, 讓人能在15分鐘內的步行或單車移動滿足大部分需求。 500m

疫情之下,步行和單車成為最重要的移動方式,城市居民 的最大活動範圍逐漸縮小至居家周邊的公園、學校。當15分 鐘城市的概念在基地周遭已大致被滿足,我們應該更多地 著眼於「居民活動與開放空間的連結」,提供可靈活使用的 建築和公共空間。

# 地域性 基地現勘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遍布其中的電線桿, 這些電線桿又撐起了懸掛在三至四層樓高的電線。試 繪出基地周邊電線桿位置與電線分布,就平面來看, 基地被完整地夾在電線桿編織出的都市網絡之中。

6


# 線 → 面 → 體


8


4 5


1

SITE PLAN

商業空間 工坊 十座空間 社區廚房 圖書館 演講廳 系辦公室

1 2 3 4 5 6 7


7

6

5 8

9

3

4

1

2

2F PLAN

2

1

大評圖場

2

一般教室

3

電腦教室

4

中評圖空間

5

閱讀空間

6

圖學教室

7

美學教室

8

系學會辦公室

9

儲藏室


4

4

4

4

1

1

2

3 1

3F PLAN

1

工作室

2

交流空間

3

出圖室

4

一般教室

5

中評圖空間

12


8

8

8

8 8

8

6 7

1 4

2

5

3 1

4F PLAN

1

工作室

2

短眠空間

3

中評圖空間

4

小會議室

5

教師辦公室

6

中會議室

7

系主任辦公室

8

研究空間


B1 PLAN

14


SOUTH ELEVATION

WEST ELEVATION


EAST ELEVATION

NORTH ELEVATION

16


A

A’

A-A’ ELEVATION

B’

B-B’ ELEVATION

B

C’

C-C’ ELEVATION

C


18



20


基地位處後勁舊聚落與新興商業區的交界處,作為區 樣的空間想像,以社宅為平台串連年齡層較高的社區

後勁屬於發展相當早的地區,在清朝移民農墾集村時 遭還存有不少被保留的合院。我試圖在社宅內復興一 西山時與家人閒聊、小孩玩耍的地方,喚醒現代人對 態跳島,提供居住於此的人們更多靠近、接觸「綠」

往 高 科 大

往橋

瑞 屏 路

加昌

往右

路 1 26 巷6

SITE M後

勁西

路 19

站、

40M

16 M

SITE

岡山 路 頭 、 民族一

車 楠梓

後 勁 西 路 15 M

9巷

主要道路 後勁

基地面對後勁國小具有永久棟距, 但同時北側緊鄰高架的捷運軌道, 約五、六樓處視線將受其阻擋。

次要道路 北路

服務道路


域性的新舊介面,同時扮演了一個照顧上世代與下世代,促成交流的角色。在此處置入一些不一 在住者和較多青年人口的社宅住民,達成「新舊介面的連結創造青銀新世代對談」。

期有一句話是「看水厝就要看後勁厝」,當時古厝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直至今日基地周 種三合院所形成「以埕為家」的生活模式,促使人在公共空間產生活動,成為冬日曬太陽、日依 於早期社會中「埕」的生活感。同時,將自然帶進建築之中,透過樹穴在都市型社區中創造微生 的機會。

22


住宅單元內滿足人們對「家」較私密性的需求,如:休憩、飲 食、工作、睡眠等,進而最大化地釋放建築中的公共空間。 打開建築物下方一、二樓部分區域,平日成為社宅住戶與社區 居民聚集、交流的集會所,假日成為青銀市集、地方創生活動 發生,一個可視需求調整的彈性空間。住宅單元分佈於三樓到 八樓,在樓層間置入相互串連、挑空的半戶外空間,並於三樓 和六樓設有連結三棟的廊道。

3 ROOMS APARTMENT


2 ROOMS APARTMENT

STUDIO 24


5

8


7

6 6 6

2 1

1

大廳

2

信件包裹室

3

入口空間

4

垃圾回收室

5

超市

6

青創空間

7

咖啡店

8

托幼中心

SITE PLAN 3

4

26


6

5 5 5 1 2 4

2F PLAN

3

1

休閒室

2

社區教室

3

老人活動中心

4

超市

5

青創空間

6

咖啡店


4F PLAN

3F PLAN

28


5F PLAN


6F PLAN

30


8F PLAN

7F PLAN


RF PLAN

32


B1 PLAN

B2 PLAN


A-A’ SECTION

B-B’ SECTION 34


NORTH ELEVATIOIN

SOUTH ELEVATIOIN


EAST ELEVATIOIN

WEST ELEVATIOIN 36



38



40


2022 02 | 2022 0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