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漁業在臺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直不是被訂定為主要的發展產業,漁村發 展在如此的政經大環境以及漁業資源枯竭、漁業人口老化、漁村人口外流、海岸 自然景觀破壞的多重衝擊下,確實面臨極大的挑戰與問題。傳統漁村的未來發 展何去何從?漁業產業如何發展?漁民生活如何提昇?這是產官學界一再討論 的問題,眼見當前漁村的現狀,我們實在無法放下心中的焦慮與不捨。 我們是土生土長的海邊人,對「大海」和「漁村」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深厚情
許 焜 山
感,漁村過去的事物快速流失,逐漸被淡忘,現在我們只能慢慢的一點一滴的保 存它、記錄它,這也是我們對 「海邊的故鄉─八斗子漁村」最真實與緊密的相約。 從走訪各地漁村,收集被遺忘的漁具,記錄漁村自然純樸的風貌,望著一樣蔚藍 無際的大海,和世代守著故鄉的漁民聊談,一樣的爽朗、一樣的高昂、卻也感受 到一樣的憾嘆與無奈。那憾嘆與無奈會化成怎樣的未來?我們不知道,我們只 是不捨和一份莫明的憂心,我們知道自己應該加快腳步真實的記錄它們,珍惜 的保存它們。無論是漁具、漁家的生活點滴、漁民的海上征戰、耆老的討海往事、 漁村的影像採集都是我們視為至寶的漁村文物。 感謝多年來協助我們的文史工作同好,感謝漁村接受我們口訪的耆老和漁 民們,感謝提供各種漁具、漁村文物、老照片的鄉親,感謝提筆書寫分享漁村往 事的朋友們,由於你們的支持參與和投入,讓我們有勇氣將大家努力的成果集 結成冊與大眾分享。希望我們一起攜手打拚,共同為「記錄漁村歷史,保存漁村 文物,關心漁村發展」繼續向前邁進。
午 后 大 樹 下 , 漁 村 耆 老 們 和 許 焜山 ( 右 一 ) 暢談討海往事
目 次
〇八─
黑流旺,流水行: 八斗子老船長杜國台的鏢魚人生 十六─
鞭炮聲,麻糬味! 華國 129 號新船下水,啟動世代傳承 二二─
擋風戰浪鏢旗魚 三十 ─
頭架上的鏢魚手,風浪中的討海人: 大蟬老船長的故事 三六─
八斗子百年魚寮: 正忠行 四十─
一世人的好厝邊: 八斗子社區關懷據點
The Northeast Wind O1│創刊號 Summer ╱ 2013.8
鏢魚人生 發行所─八斗子漁村文物館籌備處 執行編輯─許焜山、郭娟靜、湯文鐘、杜禎如 撰文─許焜山、王珮瑜、王孟琦、杜承璋、杜禎如
四四─
攝影─許焜山、王珮瑜、沈得隆、杜禎如
挽石花
照片提供─杜明池、杜承璋、杜禎如、林溪發、
四八─
美術編輯:白日設計
我在紅樓仔厝的日子
發行地址─20249 基隆市中正區八斗街 55 之 7 號
五二─
基隆嶼見聞錄 五六─
春夏忘憂谷, 百合花表現漁村精神
雞籠松柏協會
電話─02-2469-7766 電子信箱:badouzi557@gmail.com 部落格─badouzi.blogspot.tw 臉書─八斗子漁村文物館籌備處 出刊日期:2013.8 售價:新台幣 100 元 ※ 未定,是估價再定
缺圖說 ※
〇八 採訪整理 ─
杜明池 許焜山 ╲ 照片提供 ─
黑流旺,流水行: 八斗子老船長杜國台的鏢魚人生
許焜山
杜國台(左)和本文採訪者許焜山,在杜家進行訪談時的合影。
「黑流旺,流水行,北風六、七級,就是鏢旗魚最好的時機……」 杜國台,今年 87 歲的八斗子漁民,臉上的皺紋,是大海的詩句。 走進八斗子,會發現好多艘漁船上面,都寫著「華國」或「新華國」。為什 麼呢?其實這些船的船主們多是親戚,它們有一段共同的歷史,也在同一片 大海上,共渡了將近 50 年。這裡,我們就從第一代船長杜國台的故事說起。
「黑流旺,流水行,北風六、七級,就是鏢旗魚最好的時機……」 杜國台,今年 87 歲的八斗子漁民,臉上的皺紋,是大海的詩句。 走進八斗子,會發現好多艘漁船上面,都寫著「華國」或「新華國」。為什 麼呢?其實這些船的船主們多是親戚,它們有一段共同的歷史,也在同一片 大海上,共渡了將近 50 年。這裡,我們就從第一代船長杜國台的故事說起。
〇九
杜國台老船長的成長過程 杜國台船長生於民國十六年(1927),世居基隆八斗子漁村,幼時家境 清寒,父親杜才源,祖父杜有平,世代均以捕魚為生。民國三十二年,父親 因病逝世,得年 49 歲,那一年國台 16 歲,弟泰山 11 歲。因為家境窮困, 連三餐都無以為繼,家人沒法存錢供小孩讀書,所以國台讀完小學就無法繼 續上學。當時年紀太輕,沒有合適的工作,夏天時杜國台就去拔石花菜,冬 天則到和平島做臨時雜工來賺錢貼補家用。 某日,杜國台正和鄰家小朋友打陀螺,親戚走來告訴他:「水產窟仔有 人要給你去鏢魚船上做煮飯的!」聽到此話,他內心霎時間樂了一下,有人 願意給他上船煮飯的工作,就高興地趕緊跑回家整理衣物。當時物質缺乏, 小孩也沒什麼衣服需要收拾,東湊幾件,西湊幾件,還記得當時大軀炳雲仔 還送了給他一件用過的雨衣,是長版的雨衣。杜國台整理好簡單的包袱,大 人就用腳踏車載他去社寮水產窟仔,開始了鏢旗魚的人生。
小孩上鏢船,歷練成為信心飽滿的海上男兒 第二天一大早,鏢魚船就開往南方澳,全船只有杜國台一個人是八斗子 囝仔,船長(大公)是日本琉球人,左鏢手也是琉球人,其餘則是八尺門人、 南方澳人和三沙灣人。船東(頭家)是水忠嬸的外家(娘家)昭仔榮,船名 是「富盈號」。雖然,杜國台沒讀什麼書,什麼也不懂,但靠著自己認真勤 奮(很骨力),日本大公因此非常讚賞他,也很照顧他。國台工作自動自發, 很少給人講一句話。一大早起床,就先把早餐煮好,天未亮就已經等著大家 吃早餐,不曾給別人等過。 鏢魚船要開回大港時,大公掌舵開船,其他船 員累了都進船艙休息睡覺。這種時候他會站上中架(船中間的觀魚臺)幫忙 船長注意前方狀況,以免和商船相撞。有幾次返航,又霧又雨,要駛進基隆 大港,船長沒看到前方的商船,杜國台就站在中架上拼命搖手吶喊:「頭前 有大船,會撞到了啦!」船長才趕緊轉舵偏離大船,相當驚險。 杜國台在社寮跟船鏢旗魚的歲月一年一年過去,而後跟過和平島媳婦仔 的「漁光號」,頂船寮紅頭虎的「德隆六號」以及王仔德的「漁盈號」。經 過多年的艱苦打拼,從煮飯、船員,看魚、二手、左鏢手及右鏢手,才二十 出頭的年紀,他已經是一位具有大公資格的鏢魚高手了。 杜國台回到故鄉八 斗子漁村,已經是二十八歲的年紀,是一位經驗豐富、信心飽滿的討海人了。
十〇
28 歲擔任大公,辛苦捕魚,疼惜後輩 期間,他也跟過六馬力小船釣疏齒魚, 而擔任大公的第一艘船,則是杜瑞珍船東的 「新協發號」,農曆三月南下花蓮,經臺東 新港,再往南到恆春後壁湖,沿東部海岸鏢 雨傘旗魚(北部稱呼馬林、芭蕉旗魚)。因 為水路遙遠,費用過高,到南部鏢旗魚沒什 麼賺錢,而且,南方澳雨水多,海上捕魚作 業困難,當時生活仍很艱苦。 杜國台第二艘擔任船長的是「慶龍號」, 船東也是杜瑞珍,那時候討海捕魚很辛苦, 一艘船才三個人,還有焜堂、焜華(本文採 訪者焜山的兩位哥哥)兩兄弟在船上幫忙。 夏天遠到新竹南寮抓小管,遇到小管豐收時 工 作 會 很 繁 忙, 但 又 只 有 三 個 人 而 已, 一 個夜晚一次抓二十幾苔(裝煮熟的小管的竹 籃),又要起罾,又要燒炭起火煮小管,又 要整理竹苔、小管……真的很辛苦。 當時船開回來南寮港,阿堂背著報關簿 趕著報關,準備晚上還要再出海。國台船長 趕緊忙著賣魚。阿華一個小男孩(焜華當時 16 歲)要負責放船(把船停泊妥當),也要 洗船,真的忙不過來,焜華於是忙到哭出來。 杜國台又氣又笑,一邊問說:「就三個人嘛, 圖由上至下:華國 89 號。╱華國 127 號。╱新華國 16 號。
不然看你要報關、要賣魚,給你選?」其實 內心也知道討海的辛苦,不是一個孩子所能 承受的。 以前的魚真的很多很多,天天都忙 得想說:「怎麼不報個警報,可以不出海, 休息幾天?」我們問:「討海捕魚辛苦嗎?」 老船長說:「日頭大,真的很艱苦,莫怪阿 華做到哭出來。」老船長回憶往事,不覺笑 了出來,似乎也為阿華那麼小年紀不得不扛 下那麼多工作而感到不捨。
十一
33 歲結束海腳生涯,和范光華合資「華國一號」 結束當別人的海腳(即使是船長也未必全是船東),杜國台和八斗子親 家范光華先生合資釘造自己的鏢魚船,船名為「華國」,取合夥兩人(光華、 國台)的名字各一字為船名。在那漁產豐盛的年代,經驗豐富的老船長總是 在八斗子漁村保持前茅或頭功(領先大家)的地位,年年漁收頗豐,不只家 境改善,漁船也越打造越大艘,設備越先進。華國二號、三號、七號、八號 都是和弟弟泰山一起打拼努力而得來的傲人成果。 八斗子港邊,華國船系映入眼簾。與其他漁船充滿豐、滿、隆、漁、集 的名字不同,華國兩字特別散發著一絲文雅的氣息。杜國台和兒子明基、明 池,果然都擁有一張清秀的臉孔,只是在身體裡流著的,仍是討海人堅毅、 剽悍、不屈折的血液。
傳承接班的兒子:明基、明池 歲月不饒人,經年累月在海上搏風戰浪,人畢竟不是鐵打的,再強壯的 身體,再堅韌的毅力,還是會有倒下去的時候。老船長在五十四歲那一年, 胃潰瘍不得不住院休養,自己也意識到年老體衰,頗有力不從心的感慨。 當時大兒子杜明基已長大成人,體格健壯,身手敏捷。明基小學畢業後 就跟著父親出海捕魚,也學了一身好功夫,在村子裡確實是人人稱讚的後起 之秀。老船長對自己的兒子也讚譽有加:「有一年冬天,我沒有出海,讓明 基和明池兩兄弟去抓魚,和平島那邊熟識的人很多,有一個叫德哥的來跟我 說:『喔!你們那孩子在海裡不得了,我不曾看他拉過空鏢!』」 此外, 杜國台還記得:「卡早,大頭仔他們那小孩阿輝跟明基常常看到魚仔就講: 喔!你該死了!你穩死的!」、「對啊!幾乎每發必中!」可見明基、明池 兩兄弟的本領多好。
上圖:日本學者西村博士來訪,與杜國台、杜明池訪談時合影。 下圖:許焜山、杜明基、杜明池三人合影。許焜山與杜明池同年次,三人從小就認識。
十二 目前找到最早的影像,是華國拾號新船下水大典的情景。(照片由杜明池提供)
十三
有子承衣缽,兄弟分家
黑流旺,流水行,北風六、七級
而弟弟杜泰山的小孩當時也都長大,可
老 船 長 鏢 獲 最 大 的 旗 魚, 大 約 有 三、
以獨當一面了,老船長和弟弟協議,華國七
四 百 公 斤, 雖 然, 看 過 也 鏢 中 過 更 大 的 旗
號歸屬自已,新船華國八號歸屬弟弟。從此,
魚,但是,太大尾的旗魚很容易拖斷鏢繩,
老 船 長 也 正 式 傳 承 交 棒, 明 基、 明 池 兩 兄
無 法 成 功 拉 上 船。 如 何 有 技 巧 地 拖 住 旗 魚
弟接下父親的衣缽,延續世代捕魚的志業,
的 鏢 繩, 不 會 太 用 力 而 讓 旗 魚 脫 鉤 逃 掉,
成為八斗子傳統漁村難得世代捕魚為業的典
這也是鏢旗魚非常重要的經驗和技術。
範。兄弟倆認真經營,從二十幾年前的「華 國拾號」到今天的「華國 127 號」,一路以
杜 國 台 老 船 長 說, 鏢 旗 魚 實 在 需 要 多
來努力打拼。雖然,鏢旗魚已經消失在臺灣
樣優秀的技術和經驗相互結合,加上各司其
北部海域,但他們仍然在彭佳嶼海域曳繩釣
職 的 良 好 團 隊, 搭 配 起 來 才 能 有 比 別 船 更
高經濟價值的紅甘魚。
好的漁獲成績。例如:經驗豐富的船長(大 公 ) 知 道 旗 魚 會 浮 現 的 海 域, 如 何 開 船、
想起那段,旗魚旺盛的日子……
開往何處?潮流流向(南流或苦流)如何? 潮 水 顏 色 是 黑 流、 青 流 或 白 流? 通 常 黑 流
累積三十幾年鏢旗魚的海上生活,老船
與 白 流 或 青 流 交 接 帶, 也 是 旗 魚 常 浮 現 的
長身上的鏢魚經歷,幾乎就是台灣本島鏢旗
水 域。 漁 民 最 常 說 的 俗 諺:「 人 呷 嘴 水,
魚的發展史。初期跟著日本琉球人船長學習
魚呷流水。」可見潮水(流水)的重要性。
鏢旗魚的那個時代,正是台灣東部海岸沿線
此 外, 風 向 及 風 力 也 是 旗 魚 浮 出 水 面 的 要
鏢旗魚的旺盛期,雖然當時的漁船小,漁具
因。一般,鏢旗魚最適合的是北風,大約 6
設備簡陋,但因為黑潮及洋流帶來豐富的旗
至 8 級 風。 因 此, 北 風 6、7 級, 黑 流 旺,
魚漁況,所以鏢漁船在旗魚旺季出海時,經
流水行,常是鏢旗魚很好的天候。
常有「大漁」(日文」滿載豐收」之意)豐 收的日子。 假 如, 鏢 得 超 過 十 尾 的 旗 魚 進 港, 船 長會在船上插旗,從遠處緩緩進港時,港邊 的人就知道有豐收滿載的船回港,準備歡迎 慶賀。
十四
眼力定勝負,認真看最重要 鏢旗魚是看天吃飯的艱苦行業,但是,人人平等,抓好抓壞,都看自己, 怨不得人。因此,要豐收,好的海腳(船員班底),優秀的船員班底團隊就 非常關鍵。鏢旗魚船員首重「眼力」,銳利的眼光是尋魚、看魚的勝敗關鍵。 具有銳利眼力的人可以迅速看到幾百公尺遠浮出一小小段的旗魚尾鰭,甚 至,旗魚游在海水中暗紅的魚體晃影,都能很快並清楚的辨識出來而大喊: 「旗魚 !」這樣的眼力和經驗絕非是一般船員所能及的。 當然,尋魚、看魚時,專心與認真也是重點。老船長說:「你有專心, 魚尾鰭浮一下,你可能就看到。你沒專心,心放到別處去,旗魚從你眼前游 過,你也看不到。旗魚尾鰭浮出水面只是一下下,眼睛利,就比別人厲害很 多。有看到魚,才有鏢魚的機會,所以,會看魚是第一重要。總說一句,骨 力(勤勞)最重要啦!」老船長殷切地說著。
漁船愈來愈大,漁業資源卻愈來愈枯竭 至於鏢旗魚的海域,早期(民國四、五十年代)基隆一帶鏢旗魚船大多 集中在大山下(指基隆山下)、基隆嶼一帶鏢魚,鼻頭角、大嶼(指彭佳嶼) 都很少去,因為,沿岸一帶旗魚就很多,不必開船到外海海域。而且,前往 外海(如彭佳嶼海域),漁船都需要放流(意指在海上過夜,漁船停泊海上, 不能靠港)。 成本高,作業也不便,當然,鏢魚就不必捨近求遠,大部份是集中在大 山下、基隆嶼一帶了。因為當時漁產豐富,漁收良好,老船長又是屬一屬二 的捕魚高手,經濟狀況年年改善,年輕力壯的接班人:兩個兒子明基、明池, 也都能獨當一面,漁船因此就越釘造越大艘,從三十馬力、五十馬力、七十 馬力、八十馬力到現在二、三百馬力的大船。不一樣的是,漁船越來越大, 漁具設備越來越先進,但是,漁業資源卻也越來越枯竭,經營漁船竟比以前 加倍辛苦了。
十五
老船長的感慨 以前,漁村人家幾乎生活都很窮困,家 裡住的房舍像是豬寮,漁民大多夏天捕漁, 冬天去做臨時礦工。孩童時代,冬天很冷, 所有村子的人都躲在家裡,沒有其他休閒, 整村就養成賭博的惡習,三殼仔、武龍仔(天 九牌)、十胡(四色牌)樣樣都賭,令人搖 頭感慨。 老船長回想早期漁產豐富,剛開始釘造 漁船只是小的、六馬力的漁船,一樣可以鏢 旗魚。如今,又是掃綾(定置網),又是三 腳虎,一網都是幾千公斤,大大小小什麼魚 都一網打盡,不留生口。一般討海人的漁船 越難經營,油價又高,人工費用也貴(大陸 漁工亦然),年輕人不再願意討海捕漁,大 部分外出找工作,人才外流嚴重,漁村只留 下一些老人和小孩,不知道以後漁村會變成 什麼景象,這是老船長深深的擔憂。
華國 129 號新船下水大典當天,杜國台也參與盛事。
十六
鞭炮聲,麻糬味! 華國 129 號新船下水,啟動世代傳承
王珮瑜 文字 ─
許焜山 王珮瑜 ╲ 攝影 ─
華國 129 號新船進水儀式,大家搶接麻糬分沿喜氣。
今天的八斗子,不如以往的安靜沉靜。相反的,整個村落瀰漫一股蠢蠢 欲動的喜氣。 一大早,八斗子的漁港窄小的堤岸就擠滿了人,老的小的,在地的觀光 的,鄉親們紛紛出門湊熱鬧,大家都伸長脖子,朝著航道裡東張西望,希望 趕快看到那艘期盼已久的新船。 今天,華國 129 號就要回到八斗子,舉行新船下水儀式了!
十七
要說八斗子漁業的故事,就要記上「華國」一筆 船名「華國」,來自杜國台和范光華這對親戚組合。那年杜國台 33 歲,兩 人合資的華國一號鏢旗魚船,距今已經五十多年前的往事了。隨著漁業與大環境 的改變,「華國」陸續出現釣船和捕小管仔等等直系與旁系的「後代船」,杜家 兄弟各自掌理自家的討海事業。 今年,從 17 歲就開始捕魚的第二代船主杜燦榮〈杜國台的侄子〉找來漁產 品加工業者吳永安等大股東集力,耗資近五千萬打造「華國 129 號」CT6,重達 兩百噸以上的捕小管仔船,新船建造完以後就從台南安平漁港一路開回基隆。船 主預告,大約 5 月 5 日早上,10 點到 11 點之間就會抵達八斗子。 八斗子好久沒有人打造新船了! 這件事情頓時成為街坊鄰里之間的大事,股東們廣發消息,村民也回報以熱 情的參與。才 10 點出頭,鄉親們就開始在堤岸邊徘徊張望,一邊互相詢問著「船 到了未?到了未?是幾點要到咧?」一邊呼喚妻小準備籃子、雨傘、紙箱、魚網 等「機俬頭仔」,準備捕撈從天而降的麻糬。 正當大家在豔陽下揮汗如雨的時候,海面上遠遠地傳來霹靂啪啦的鞭炮聲。 不知是誰喊著:「到了到了!船到了喔!」轉頭一看,再湛藍的海面上,一艘白 色大船正全速向岸邊駛來,晴朗的天空也出現紅色、黃色的線條,原來是煙火伴 隨著引擎與拍浪聲,向上呼嘯一道道氣勢凌人的煙塵。有了這些彩色記號,「報 馬仔」們終於確定華國 129 號的身分,開始騎車的騎車、跑步的跑步,爭相傳遞 船隻抵達的消息。
圖由左至右:華國 129 號新船於台南新海豐造船廠。( 許焜山攝 ) ╱新船進水之前舉行祭拜。( 許焜 山攝 ) ╱新船進水放鞭炮慶祝。( 許焜山攝 )
十八
岸邊瞬間萬頭鑽動,大家紛紛湧上來, 向海張望。不僅年幼的小嬰兒被父母抱著, 一起擠在岸邊觀看,連平時「要依法待在船 上」的外籍漁工也覺得新奇有趣,紛紛跳下 船跑到岸邊,加入吆喝的行列。一個平時悠 閒愜意的小漁村,在新船落成的此刻,又找 回了久違的活力和熱情。 船 一 靠 岸, 遵 循 日 治 時 期 留 下 來 的 古 禮,船員們從甲板前端用力丟擲麻糬〈台灣
外籍漁工對新船進水儀式也覺得新奇有趣。
有些地方如南方澳則是丟擲包子、粽子〉, 這個動作隱含下食餌始魚群聚集之意,同時 也象徵祈求豐收、保佑吉利。 一 顆 顆 從 天 而 降 的 麻 糬, 讓 地 方 鄉 親 們分享了新船下水的喜悅。那些早已張開雨 傘、高舉箱藍的人們,就在船邊四處移動, 把握船員開雙手的時機,判斷麻糬們飛行的 航線,大聲喊叫,上演一場頗為逗趣的接球 秀。其間也有小朋友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卻 不小心被麻糬擊中而哇哇大哭的場面,讓已 經 high 翻天的父母親們一時之間不知道先顧 小孩子,還是先顧麻糬!
上圖:華國 129 號海上英姿。 下圖:船行入港,完成報關後按照習俗先繞港三圈,讓 船認識港,也讓海神認識船。
十九
船員從甲板丟麻糬,象徵下魚餌讓魚群聚集。
二十
有位大叔特地從家裡帶了很長的魚網來 鬥熱鬧,本以為他會成為大贏家,沒想到只 接到一點點。想來是魚網口徑太小,木柄又 太笨重,因此輸給了那些輕盈的大傘。 這 艘 新 漁 船 的 出 現, 讓 許 多 村 民 感 到 振 奮。 台 灣 漁 業 目 前 正 處 於 蕭 條 的 階 段, 景氣差,漁獲少,漁民們的生活非常艱辛, 有 船 就 用, 舊 船 將 就, 是 最 普 遍 的 現 象。 尤 其 進 行 沿 海 漁 業 的 八 斗 子, 已 經 有 一、 二 十 年 沒 看 過 新 船 了, 這 大 船 如 今 風 風 光 光 入 港, 掛 滿 飄 揚 的 大 漁 旗, 熱 鬧 的 場 面 鼓舞了許多村民。 更重要的是,船主的兒子小傑也跟隨父 親、前輩們投入討海行列,有了世代的傳承, 對村民來說,更是一份相當重要的力量,彷 彿也燃起了八斗子漁業的未來之光。 典禮完成後,幾個船員們的孩子爬上頂 架吹風閒坐,翻動的大漁旗拂過他們的臉。 陽光很大,同樣的烈日,再未來的日子裡, 將伴隨他們的父親在大海中航行,華國 129 號所帶回來的每一份漁獲,也會成為他們成 長的供給。 五年,十年,二十年後,或許他們會繼 承衣缽,也或許會離開漁村到都市工作,但 這一天在頭上飄揚的斑斕色彩,將會成為這 幾位青少年心中,對故鄉最鮮明的記憶。
二一
上圖:船主杜燦榮抱著孫女開心拍照,左邊帶著鴨舌帽同樣笑嘻嘻的少年郎,就是阿傑。 下圖:搶得麻糬盡興而歸。
二二
王珮瑜 ╲ 文字 ─
許焜山 攝影 ─
擋風戰浪鏢旗魚 台東新港鏢旗魚紀實
許焜山
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台灣,承襲了日本人鏢旗魚的技術,從日治時期開 始,夏天時以捕獵雨傘旗魚為主,冬天一到,就紛紛換上大型頭架,準備趁著 東北季風捲起大浪的時刻,射捕沿著黑潮向北游動、價格極好的白肉旗魚與紅 肉旗魚。 曾經,鏢旗魚改善了台灣漁村的生活。然而,經歷了五、六十年產業的 變動、漁業資源日漸枯竭和定置網、流刺網的濫用,這項特殊的漁業技術漸 漸地走入歷史,過去漁獲鼎盛的八斗子、和平島、南方澳等海港,早已不見 鏢旗魚船的蹤影。走遍台灣海岸線,只剩下台東縣新港(成功鎮)的鏢旗魚 船還在海上航行,而老漁夫們也只能用渾身的本領繼續拼搏,在風浪中抓緊 最後的希望:希望這項獨特的鏢旗魚技術不要消失、希望我們的海洋仍豐富 滿盈,更希望,漁民的文化和氣概,能成為島嶼永不褪色的篇章。
1 ─ 台東新港(成功鎮)是目前台灣海域還保有傳統鏢旗魚技術的漁港, 停泊在港邊的鏢旗魚船像是雄赳赳、氣昂昂的軍隊,列陣排開、蓄勢待發, 等候合適天氣一到來,就隨時啟航出發,前往沿岸海域鏢獵旗魚。
二三
二十二 二十三 ─
2 ─ 輝吉叔是「龍漁發號」的副船長,他 是永福船長的得力助手,也是左鏢手。輝吉 叔雖然已經有三十多年豐富的鏢魚經驗,卻 還是一本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天未亮就來 到船上,動手準備早餐。 3 ─ 夏天風浪較為平順,可以利用出港航 行的途中吃早餐,簡單的兩三道菜就是漁夫 一天體力的後盾。早餐剩下的飯菜也可能留 作午餐,因為待旗魚漸漸浮現之後,就是全 神貫注、分秒必爭的緊湊工作,省下煮飯的 人手和時間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4 ─ 站在頭架上的觀魚手從早上到下午, 無論風浪多大,太陽多烈,一站就是好幾個 小時。除了上廁所及快速吃午飯之外,觀魚 手阿水叔始終直直挺立前方,眼觀四面,阿 水叔是搜尋旗魚身影的尖兵,與世界上行進 速度最快的動物進行著無聲的比賽,可謂第 一號「快眼手」! 5 ─ 旗魚浮現了!「財福興號」的舵手加 足馬力,全速前進追捕旗魚。正鏢手(通常 也是船長,日本人稱「大公」)握緊鏢竿, 直指旗魚的方向,鏢船緊追在後,黑煙沖天。
1
2 3 4 5
二四 6
7
8
9
10
11
12
13
06 ─ 鏢魚船追獵旗魚,同時舵手也要關
07 ─ 適合鏢旗魚的天氣大約是四到六級
注大浪。必須推浪前進,大浪才不會衝擊漁
風,海面總是相當浪濤洶湧。浪起浪落,只
船。船若被大浪迎面衝擊,大則會有浪打翻
有經驗豐富的舵手和鏢手才能默契十足、合
船的危險,小則是頭架上鏢手的一大挑戰,
作無間,勇猛追魚!
又要站穩,又要使力射鏢,功力可見一般。 10 ─ 相隔不遠處,「宏一興號」也在追
11 ─ 大浪一波跟著一波,浪起浪落,全
魚,瞧那正鏢手穩當站在鏢台的雄姿!
船船員還是專注追尋旗魚的蹤跡,無視大浪 的凶險。鏢旗魚船滑入浪中的瞬間,見證了 人類與自然的搏鬥。
二五
08 ─ 一陣一陣的大浪,鏢手必須眼明手
09─「吉福號」也看到旗魚了!分秒必爭、
快,才能緊追旗魚,鎖定目標。
迎浪前進!
12 ─ 永福船長聚精會神地觀察海況、潮
13 ─ 船隻前方有雨傘旗魚跳出水面,鏢
流 與 風 勢, 經 驗 豐 富 的 船 長 一 般 都 有 三、
魚 手 德 清 叔 和 指 揮 手 新 木 叔( 人 稱 も も さ
四十年鏢旗魚的經驗,他所累積的知識、直
ん,音「摸摸桑」,他負責用雙手比劃方向,
覺和判斷,都有其高人一等的功力,也因此
指示舵手開船)合作無間,準備鏢射旗魚,
而能有豐碩的漁獲。
頗有即將手到擒來的氣勢。
二六
14 ─ 落鏢中的!「破雨傘」(雨傘旗魚 的俗稱)翻身現出肚白! 15 ─ 穩當收繩,螢光亮麗的雨傘旗魚順 利被輝吉叔拉上鏢船,身邊穿藍色雨衣的も もさん也忙於解開纏繞的鏢繩,將鏢繩安裝 妥當,準備下一波的出擊。 16 ─ 風浪中,又看見立翅旗魚(俗稱白 肉旗魚),船員們全神貫注展開第二波追捕。
14 15 16
17 19 20
18
二七
17 ─ 又一次落鏢中的!把高價值的白肉 旗魚拉近船身,準備齊力拉上鏢魚船。 18 ─ 白肉旗魚安置妥當,外號「幼齒」 的年輕鏢手蹲跪在船板上,用力拉出深入旗 魚背部的倒鉤。 19 ─ ももさん是經驗豐富的老船員,年 過六十還是神采奕奕、幽默風趣,眼力一點 也不輸給年輕人。 20 ─ 結束一天的鏢魚作業,返航途中大 夥兒輕鬆一下,抽根煙,慶賀一天的豐收。
二八
二九
21 ─ 一尾一尾的旗魚被拉上魚市場的磅 秤台,這是成就與滿足的一刻。 22 ─ 魚市場一排一排的旗魚,待價而沽。 如今這種豐收的景象,只有在台東縣成功漁 港才能看到了。 23 ─ 靠岸之後,鏢手們往往會聚在一起 喝點小酒,唱歌同樂。這是漁夫們下工後的 生活剪影,他們離開飄浪的海域,踏實生活、 忘情唱歌。 24 ─ も も さ ん 拿 著 麥 克 風 投 入 地 唱 著 歌,後面永福船長則開心地伴舞。忘情的神 態來自於豐沛熱血的性格,他們是不折不扣 的海上男兒!
眼看著「鏢旗魚」的技術後繼無人,經 驗豐富的鏢魚高手們心中有無限的感慨。社 會變遷,新一代的年輕人對「討海」沒有興
21
趣也缺乏感情,加上定置網(俗稱「掃綾」) 奪攬漁業資源,更讓鏢旗魚失去競爭力,比 起往年,鏢旗魚的漁獲量大概只剩下三分之 一,漁夫們的收入已大不如前。 記錄鏢旗魚影像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 如何讓擁有高度傳統技術的鏢旗魚技法不致 全然斷層、消失?如何傳承台灣如此獨特的 海洋文化?這樣的問號不只存在漁民們的心 中,更值得我們深入去了解與探討。
22
23 24
三十 撰文採訪 ─
頭架上的鏢魚手,風浪中的討海人: 大蟬老船長的故事
王珮瑜
民國 20 年 9 月 8 日,在台灣東北角的小漁村誕生了一個哭聲異常洪亮的男 孩,每次大哭都驚天動地,響亮的號啕聲不絕於耳,惹得親戚忍不住開玩笑地 說:「哭那麼大聲,親像大蟬咧!」就這樣,大家開始暱稱他作「大蟬」。大 蟬本名林溪發,出生於八斗子的漁民家庭,挺拔的體格、矯健的身手,搭配冷 靜的頭腦,讓他成為這一帶相當優異的漁民。大蟬當船長將近有四十年的時間, 從他的討海故事裡,可以看見八斗子漁業發展的許多面貌。
三一
漁民家庭出生,從家族船隻到自立門戶 大蟬阿伯今年 81 歲,雖然已經遠離海 上生活,但他身上仍舊有一股老船長的威嚴 和精神,說起話來也是十足的「大公氣口」, 一字一句都充滿幽默,卻又使人完全信服。 大蟬阿伯在青少年階段時,先協助家族 漁船進行一些陸地上的重活,直到十六歲才 第一次跟著父親出海捕魚,他說:「當時, 我們家經濟各方面算不錯,擁有鏢魚技術的 日本人造了一艘船送我們家族,說要給我們 當作紀念。」這艘漁船名為「神洲丸」,正 是大蟬阿伯討海的起點。 大蟬阿伯雖然人高馬大,但一開始討海 的時候卻暈船暈得非常厲害,一連好幾個月 的時間,每次出海,風浪一起,船身搖晃, 他就吐個不停,「當時頭腦與內臟攏在尬尬 滾,翻來翻去,有影痛苦。」已經是六十多 前的往事,大蟬阿伯對當時暈船的感受卻仍 記憶猶新。據說因為實在暈得太厲害,他的 父親看不下去,曾脫口而出:「你這實在不 是抓魚仔咖小!」 註 1 這樣的話語或許是玩 笑話,但卻表達出討海人因為兒子不適應海
電廠,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但台電的薪資 仍遠遠不如討海所得,有許多台電員工下班 後還兼職當海腳,以支應生活開銷。這樣的 現實情況讓當時的八斗子人積極地投入漁 業,也普遍都認為捕魚是收入最好的工作。 大蟬阿伯學生時代成績不錯,從八斗公 學校畢業後還考上初中,讀了一年之後中斷 學業,開始捕魚。在「神州號」之後,家族 各自經營「廣洲號」和「南洲號」兩艘船, 南洲號由大蟬阿伯的父親掌管。大蟬阿伯經 過幾年的歷練,在 20 歲時購入一艘四、五噸 的小型動力二手漁船,名為「滿福」,正式 成為大公,開始經營屬於自己的鏢旗魚事業。 24 歲時大蟬阿伯收到兵單,當了四個月 的補充兵。因為鏢旗魚是非常需要技術的工 作,船長不在,其他海腳無法獨立作業,所 以這段時間漁船只好綁在港內,每日都要付 停泊費用。當時國民政府經濟困難,軍中每 個月只有十五元的軍餉,洗一次衣服就花掉 十元,剪頭髮一次需要一塊半,一個月要剪 兩次,十五元根本不夠花,時常要請家裡寄 錢到軍隊應急,因此當兵的這四個月,讓大 蟬阿伯的家人產生了額外的經濟負擔。
上生活而產生的失落心情。 幸好,當時的大蟬阿伯並沒有放棄出海, 他強忍暈船的痛苦跟在父親身邊繼續討海, 學習捕魚技巧,也觀摩捕魚技術。一年之後, 終於在某次出海時發現自己完全克服了暈船 的問題,他的心情因此非常快活:「那時陣 喔,就感覺很快活就對啦,頭腦跟胃攏很爽 快了!」現代人或許不解,會暈船的人為何 還執意要下海捕魚呢?大蟬阿伯告訴我們, 當時八斗子地區作雜工一天的薪資才十八 塊,抓魚一個月卻可以賺進數千元,兩者相 差了十多倍。即便後來台電設立北部火力發
註 1:咖小─ㄎㄚ ㄒㄧㄠ ˇ,台語,此處用來指稱 人才或勞力者。
三二
腳踝舊傷,見證鏢魚人的堅強意志 民國 40 年代,許多八斗子人從日本漁民身上學習到鏢旗魚的技術和造 船方式,八斗子鏢旗魚業因此相當發達。那時候「滿福號」一次出海需要三 個船員,其他規模較大的船最多有聘請十多個海腳的紀錄。 大蟬阿伯是大公兼正鏢手,看到旗魚背鰭從海面上一閃而過時,渾身就 充滿鬥志,緊握鏢篙從頭架上俯視海面,銳利的眼光緊追著旗魚不放,一靠 近魚身就用全身的力氣瞄準旗魚、用力投鏢。冬天是鏢旗魚的旺季,強烈的 海流與東北季風交會的環境是旗魚容易浮現的地帶,所以鏢魚人必須與風浪 對抗,即使船身劇烈翻騰,還是要站穩腳步,精準出擊。 大蟬阿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驚險遭遇,就差一點讓他丟失性命。有一 天,他要鏢射魟魚,因為魟魚中鏢的時候會旋轉扭動造成鏢篙損害,為了不 要一次損害兩枝鏢篙,大蟬阿伯就一個人上頭架去鏢魚。他瞄準魚身落鏢, 體型巨大的魟魚中鏢後立刻用盡全力往海底拖行,強大的力道讓釣線飛速奔 馳,發出「咻!咻!」的聲響。因為釣線移動的速度極快,大蟬阿伯忙著留 意手中的釣線,一不小心腳卻踩進了收線箱裡,才沒幾秒鐘的功夫,如利刃 一般的釣線立刻緊緊纏繞在他的腳踝上,要將他往海裡拖去!「當時心想, 慘啊慘啊,若拖下去這聲穩死的啊!」鏢台是騰空的支架,沒有圍欄也沒有 受力點,大蟬阿伯在緊急之下強忍腳上的劇痛,腳尖用力頂住收線箱,雙手 扳住後方的鐵條,在慌亂中設法割斷釣線。 「當時其他人根本無知影我的情形,我叫也叫不出聲,拼死把線弄斷 後,全身才突然間呼~地放鬆下來!實在是驚到欲死喔!」時隔數十年,大 蟬阿伯心有餘悸地說著這段往事。他舉起左腳,隱約可以看到一道傷痕,傷 痕已淡,漁民與海搏鬥的故事卻透過口述而愈加深刻,長久留存在八斗子人 心中,成為海人剽悍意志的最佳表現。
三三
上圖:※ 補圖說 下圖:大蟬船長(左二)四十歲左右與鄰居合影。
三四 滿福 21 號,是大蟬船長唯一留下照片的一艘船。
三五
炸花飛,以生命做賭注 有段時間,八斗子漁民盛行用炸魚的方 式,在農曆年後捕捉花飛(鯖魚),採用土 製炸藥,點燃引信後投入海面,將成群的花 飛炸死後捕撈上船。那是極度危險的捕魚方 式,一旦有所誤差,輕者斷手,重者喪命,
蟬阿伯向我們說明不同季節的抓魚方式,一 邊指著大樹下幾位老船員,笑著說:「這些 全攏是砲手啊!」而幾位老船員也紛紛舉手 搭腔:「對啊我做過砲手啦!」討海人們看 似豁達談笑的互動中,卻充滿了漁民用生命 作賭注的艱辛與無奈。
在地人通常以「炸(ㄅㄥ ˇ)花飛」指稱這 個在法律界線外的捕魚行為。
深知討海苦,不讓兒子承衣缽
當時海巡單位、警察局甚至警備總部都
「危險是危險,但是為著腹肚,無法度
會來取締,一旦被捕入獄就無法賺錢養家,
啊!」大蟬阿伯當時身為大公,也必須親自
於是漁民只能自己承擔炸魚的風險。曾經有
拿炸藥炸魚,他粗糙黝黑的雙手,掌過船舵、
漁民在海上炸魚喪命,為了躲避查緝,只好
握過鏢篙,也拿過炸藥。深知捕魚艱苦,他
偷偷從九斗子附近運上沙埔,以死者自行在
很早就決定不讓自己的下一代抓魚,他的子
岸上處理炸藥不慎引爆死亡為由,來取得死
女無從繼承大蟬精湛的捕魚技術,但也因此
亡 證 明, 而 警 方 知 道 這 些 漁 民 只 能 賴 此 維
得以擁有比較安定的人生。
生,多半也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從滿福一號開始,大蟬阿伯前前後後擁
炸 花 飛 的 往 事 在 八 斗 子 人 心 中, 是 一
有五艘鏢旗魚船、一組束仔罾,共計十艘。
段非常無奈的過程,大蟬阿伯認為,炸魚風
從 16 歲下海到 62 歲退休,大蟬阿伯總共在
氣的盛行,與當時政府缺乏漁業輔導有關:
海上拼搏了 46 年的歲月,他的言談、神情
「就是幾個月迴流的魚仔來啊,你若不抓牠
與姿態,都是最典型的討海人形象,而他內
就這樣過去了。日本漁業規模大嘛,他們就
斂卻豐沛的情感,則說明了隱藏在剽悍外表
跟著那些魚群,魚群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
下,漁村男子對家庭的責任與牽掛。
但是魚仔到咱這邊來,咱這邊的漁夫沒才調 (能力)抓啊,因為咱的漁業就這樣而已, 不像人家那樣先進,咱的政府也沒鼓勵說咱 的漁業要怎麼樣來做,也無幫助你改善。攏 無法度生活,只好自己想的,自己想那就是 炸啊!」為了養活妻子與小孩,也受限於漁 業規模,他們沒有太多選擇,也沒辦法考慮 工作的安全性。 以八斗子來說,每年鏢丁鮸的季節從十 月開始,農曆年後鏢台就變成砲(ㄅㄥ ˇ) 台,鏢手就變成砲(ㄆㄠ ˋ)手,而中間幾 個月就是所謂抓小海(小管仔)的時段。大
大蟬阿伯 ( 右 ) 談討海事蹟,( 左 ) 許焜山。
三六 採訪撰文 ─
王珮瑜 杜禎如 ╲
八斗子百年魚寮: 正忠行
王孟琦 攝影 ─
正忠行第五代小男孩,是魚寮的最佳導覽員!
中午 12 點,三、四棟鐵皮屋裡,傳來蒸汽鍋爐「嘶嘶嘶嘶」的叫聲, 伴隨著風扇用力轉的嗡嗡聲,和不斷從屋裡流出的海水,三、四位穿雨鞋的 婦女帶著黑色手套,一邊處理剛從魚寮冰庫裡冰成塊狀的魚,另一邊忙著將 煮魚大鍋裡的海水加熱。霧茫茫的水蒸氣填充半個魚寮,不到 30 分鐘負責 「煮魚」的婦人早已汗流浹背。 在充滿魚味的鐵皮屋裡,屋頂木頭因長期接觸水蒸氣,水氣重因此顏色 較黑。三、四台直立式電風扇因為在海邊工作,扇葉和鐵網布滿暗紅色的鐵 繡。除了煮魚大鍋前面三台壁掛式電風扇用力的轉動外,一台藍色塑膠箱型 電風扇緩緩轉動,陪伴老闆娘蔡玉秀處理煮熟後的小卷。
三七
從〈正忠行〉看八斗子漁業的興與衰
魚香味的故事—八斗子魚寮
〈 正 忠 行 〉 是 老 闆 藍 正 忠、 藍 建 一 父
魚寮裡除了魚貨,屋內更擺滿了木架和
子的魚寮,從曾祖父藍旺做魚寮算起已有四
不繡鋼架。木架大多放剛煮完的小卷、丁香
代。近 120 年的歲月裡,〈正忠行〉見證了
魚和四破丁 ( 小型的四破魚 )。將魚解凍後,
漁業的興衰,靜靜的在八斗子海邊訴說屬於
負責「挑魚」的婦人先撿選出形狀完整的小
漁民與漁販的故事。
卷、丁香魚與小型四破魚,再放入大鐵鍋內
早先八斗子漁船返港後,現流魚貨沿岸 叫賣喊價,當時以丁香魚、吻仔魚和四破魚 為主。因此,為了延後漁獲腐敗發展出漁獲 加工產業,以便送至基隆崁仔頂或台北等地 販售,魚寮於焉出現。直到 40 年前,第三代
煮熟。「煮魚」的婦人不時用鐵勺輕輕地挑 起大鐵鍋內的白色泡沫,最後將熟的魚和小 卷放在木製的網上晾乾。煮小卷時水會流下 紅 色 殘 留 物, 這 時 煮 魚 婦 人 會 用 細 網 勺 過 濾,並再進行下一輪作業。
經營者藍正忠順應時代潮流投資冷凍設備,
同一時間,身型較大的四破魚會由挑魚
大量加工鎖管(小管仔)獲得相當好的利潤。
的婦人分出大、中、小,挑魚的婦人熟練地
到了 80 年代,台灣經濟達到高峰,〈正 忠行〉曾有一個月收入至百萬的紀錄。蔡玉 秀依稀記得,當時有一個月光冷凍成本(付 給冷凍廠)就付一百多萬。但好景不常,適 逢台灣經濟不景氣,漁業漸走下坡。再加上 宜蘭魚寮採薄利多銷策略,八斗子魚寮好景 不在。現在除了八斗子的六間魚寮、七斗子 三間魚寮,基隆已難見到魚寮的身影。
將不同魚種有秩序的放入藍色網子。一個藍 色網子會放三層小型四破魚,中間再以透明 塑膠膜分隔。四破魚和小卷、香丁魚等小型 魚不同的是,一籃籃的魚會放進一個大鐵環 內同時加熱,最大的四破魚要等近 15 分鐘。 最後,煮好的四破魚會在灑上一層海水。陽 光下,一條條四破魚發出銀黑色的亮澤。 不過與過去不同的是,在魚寮鐵製煮魚 的大鍋子以前體型較小。煮魚婦女且一次只 能煮一籃四破魚,花的時間較長;而現在煮 魚的大鐵鍋由於過去以煤炭燒水,用的是磚 窯燒火。現在放置鍋爐的一角隱藏一片斑駁 的暗紅色磚塊,和屋內大面積的水泥牆形成 強烈對比。 隨著工作接近尾聲,在魚寮腳步聲漸漸 變少,偶爾一、二隻小貓在送貨卡車下來回 徘徊,魚寮的魚香味隨著太陽落下飄到鄰近 的魚市場,到了晚上 12 點,魚市場的叫賣 聲不絕於耳,一星期六天不斷循環。隔天中
八斗子年輕一代深入魚寮現場,採訪魚寮女工作業甘苦 ( 王孟琦、王珮瑜、杜禎如 )。
午,又是一天的開始。
三八
魚寮的黃昏, 居民的希望 過去由於男性以外出捕魚為主,魚寮的 工作以女性居多,即便到現在除了開卡車的 老闆外,在魚寮女性依舊是多數。 每間魚寮是家族企業,因此來魚寮工作 的民眾大多為老闆的親戚或是鄰居。她們一 天平均工作 3 到 4 小時,並將工作分為「煮 魚 」( 台 語: ㄙ ㄚ ˇ 魚 仔 ) 和「 挑 魚 」。 在魚寮工作超過十年的呂月娥就是負責煮魚 的工作。她提到,做這工作必須很小心。由 於煮魚鐵鍋裡的海水通常會加滿,煮魚婦女 常因動作快,即使她有戴袖套、手套和穿雨 鞋,滾燙的熱水還是會燙到大腿、腳和手並 起水泡。「有一次我的肚子碰到鐵鍋,真的 很痛」,呂月娥指著掛在牆上兩袋的黑色手 套「因為手套常碰到熱水會破,我們一周要 換好幾個手套」。 即便負責煮魚的員工工資較高,但大部 分在魚寮工作的人為了生計,除了在魚寮工 作兼差,像呂月娥晚上必須到八斗子漁會做 飯並工作至夜晚,「哈~其實我已經習慣了 啦。」呂月娥微笑地說著。 和過去一樣,挑魚、煮魚的工作還是以 人工為主,八斗子魚寮依舊處理近海漁獲, 按照大小分籃排放的四破魚。
如:四破魚、丁香魚與小卷,除了魚和小卷, 隔壁魚寮專產飛魚卵,以非人工方式處理並 外銷至日本。「過去還可以見到秋刀魚,但 現在已經不出了」,工作十幾年、負責挑魚 的張麗香若有所思地說。
三九
老闆娘蔡玉秀坐在凳子上熟練地處理 小卷。聊到魚寮的未來,她抬起頭無奈的表 示,魚寮已是黃昏產業,目前雖由兒子們共 同經營,但其實魚寮收入無法供應各個家庭 開銷。雖然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成立後,偶 爾會出現遊客來買魚貨,但數量不多。若所 有孩子共同經營,營收恐怕不足。「我不期 待我的孫子從事這個行業,我想只有做到自 己不能做、或兒子不想做為止吧。」 到了工作的尾聲,鹹鹹的海風吹進了魚 寮。三、兩位魚寮阿姨拿著凳子坐在鐵門門 口,迎著風她們的話不多。但是,魚寮見證 八斗子的歷史,而這群在魚寮工作的婦女, 用她們的生命寫下魚寮在八斗子的故事。
編輯後記 採訪後,老闆娘邀請我們品嘗鮮甜的帶 卵小管仔,富有彈性的海味,無論拿在手中 或是嚼在口中,都使人感受到無比的滿足!
老闆娘蔡玉秀一邊熟練挑選小管,一邊和我們談天。四 歲的小孫子則蹲在一旁,隨時進行補充。
四十 撰文 ─
杜禎如 雞籠松柏協會 ╲ 照片 ─
一世人的好厝邊: 八斗子社區關懷據點事
王珮瑜
志工卓麗華阿姨
八斗子是個小漁村,這裡的人際關係非常緊密,更是個沒有人可以「隱 姓埋名」的地方。也因為如此,關心鄰居的生活和關心自己的生活就變得同 等重要了。人們在每一個階段的記憶裡都有太多鄰居參與的身影,大家一 起,為彼此編織生活的風景。這是互助的本質,也是居活於此的必須。
四一
快樂的志工! 「基隆市雞籠松柏協會」是八斗子相當重要的老人長期關懷站, 92 年 協會立案,96 年設立「社區關懷據點」。多年來,據點每日安排志工以電話、 面訪的方式,與社區裡的老人家保持聯繫。「關懷據點」當中以婦女比例 較多,不同於討海男人的剽悍,走進這裡時,總能感受到一份柔軟、親切 和熱情。 關懷據點目前有三十多位志工,分成五個小隊,輪流排班進行「問安」 (電話聯繫)與「訪視」(到府關心),也在關懷據點中為老人家量血壓。 三十多位志工們自己多半也有點年紀了,平均年齡在 50 歲以上,服務對象 的年紀則從 60 多歲到 80 多歲不等。看著這些普遍已經老花眼的志工媽媽們, 在字體極小的表格上填寫電訪資料,任誰都會佩服,都會感動。 陳貴美阿姨擔任志工多年,除了例行工作之外,她也時常和社區其他的 媽媽們一起在協會的廚房中做些家常料理,大家一起煮,一起吃,輕鬆聊天, 就像一家人一樣。她說:「我在這裡住了一輩子,大家都是認識的人,都是 我們這邊的人,一輩子的鄰居就要互相關心啊!」阿美阿姨總是開朗地談天 說笑,話題都是生活裡的小事,但在彼此之間流動著的,卻是源源不絕的人 情味。阿美阿姨覺得她自己是個「快樂的志工」,參與協會的工作一點都不 累,反而可以利用多餘的時間來服務別人。
問安記錄表
四二 阿蘭阿姨(范玉蘭)與她一手打造的溫馨空間。
濃郁的人情味! 每個星期三,都會有雞蛋大盤商用小貨卡載來滿坑滿谷的雞蛋、包子、 饅頭,原來這裡成為婆婆媽媽們每週團購的平台了!隨著一小盒一小盒的雞 蛋愈堆愈高,辦公桌前的阿美阿姨就愈來愈忙了,她攤開一大張用來登記的 日曆紙,從密密麻麻的姓名當中,挑選還沒來領蛋的人一一打電話通知:「某 某人,來拿蛋啦!這次買了 180 元!」霎時間,據點的門口被擠得水洩不通, 大家紛紛前來領取自己訂購的物品,邊付錢,邊聊天,熱絡不已。 理事長范玉蘭阿姨是關懷據點裡的靈魂人物之一。她包辦協會的大小事 務,和志工們同心協力,讓關懷據點的運作穩定而長久。除了行政、總務之 外,阿蘭阿姨還有一雙巧手,利用照片、魚網、貝殼等各種素材,把整個關 懷據點佈置得溫馨又可愛。
四三
中秋餐敘,漁村媽媽拿手菜 今年中秋節,我們和阿蘭阿姨聊到想要 辦一場餐敘的想法,阿蘭阿姨二話不說馬上 答應,還找來好幾位社區裡的媽媽們下廚, 料理出一道道美味豐盛的拿手好菜。從這些 菜色中,可以讀到許多八斗子的故事,瞭解 在地的漁產,看見討海人體力的消耗,體會 八斗子人的日常生活。我們的本意,是希望 記錄漁村媽媽的料理,以及每一道料理背後 的故事,所以提出了「家常菜」的構想,但 畢竟中秋節是個重要的日子,媽媽們用心備 好料,讓家常菜變成了拿手菜,並且有濃濃 的節慶味道! 這一天,餐桌上的菜色總共有十二道, 煙仔虎生魚片、清蒸紅條、紅燒黑毛、小管 仔、炒透抽、空心菜、炒麵、炸地瓜與花枝 丸、炸豬排、飛魚卵香腸、海膽炒蛋,以及 鮮魚味噌湯。在地的食材讓料理變得更有特 色,這就是海邊人的食物,也是海邊人交流 情感的最佳配菜。
一世人的好厝邊 正因為是「一世人的好厝邊」,所以八 斗子社區關懷據點裡的每一位志工都像家人 一樣,開朗樂觀地交換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誰家的船滿載而歸、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 誰家孫子長大了,各式各樣的資訊都在這個 小小的據點裡匯聚,共享彼此的生活記憶。
圖由上至下:左起,盧春美、范玉蘭(協會理事長)、 吳玉蘭 ( 里長 )、盧春夏、陳貴美她們是最典型的八斗 子媽媽!╱正在廚房忙碌的盧春夏阿姨。╱俐落處理生 魚片的吳乾。
四四 作者 ─
挽石花
杜承璋 王珮瑜 攝影 ─
作者杜承璋從小泡在八斗子海邊長大,擅長刺魚、挽石花
杜承璋,49 年次,八斗子人,自小擅長游泳、打魚,幼年時抓熱帶魚 到水族館販賣賺取零用金,十多歲就自製魚槍下海射獵,是最典型的海邊囝 仔。杜承璋憑著記憶和親身經驗,把當時的討海生活一字一句記錄下來,他 樸實流暢的文字與開朗的人生觀,結合成一則則動人的故事,希望讓年輕一 輩的八斗子人也能了解當時海上作業的情景。
四五
記 憶 中 小 時 候 的 八 斗 子, 是 個 非 常 美 麗純樸的小漁村。退潮時,七斗子會露出一 大片美麗細白的沙灘,如果遇到放學時刻, 大夥走在上面,有人被三點仔咬到或踩到蛤 蠣,不時能聽到此起彼落的叫喊聲,順手抓 起螃蟹、撈起蛤仔,真是好玩。 小時候沒有現在孩子玩的電腦、APP、 手機各類現代化的東西,「少子化」的家長 從海裡採完石花菜,先晾曬於岩石上(畫面中為八斗社 區理事長陳良輔)
把孩子當寶,每個小孩都被呵護備至,不像 三、四十年的我們,只有往海邊跑,大夥從 小就會游泳、潛水。當然,都沒有零用錢, 零嘴、玩具,一切都來自大海。而我們賺零 用錢最大的來源就是採石花菜。 石花菜有三、四種,依照品質好壞,價 格也不同。有乾的、濕的兩種價格,產季在 農曆年過後到五日節都有,過完年後海水冰 冷沒人敢下去採石花菜,大多在三月二十三 日「媽祖生」過後,大夥兒才相約放學或假 日 時 一 起 去 採 石 花 菜。 還 記 得 讀 小 學 的 時 候,跟同學鯊魚仔、黑板、闊嘴仔、阿志、 慶賢各自帶著蛙鏡、石花袋仔(是手工編製 魚網綁掛在肚子上)一起往海邊前進。此時 是最快樂的時刻,有零用錢又有零嘴吃,所 謂零嘴是烤石花菜、三步螺(幾乎絕種了)、 大頭螺、螃蟹,甚至還有龍蝦,或是用魚叉 射刺的各種魚類,最多的是海鰻、石斑,偶 有章魚,不輸現在餐廳所賣的海鮮料理,而 且絕對比餐廳賣的更加新鮮。
上圖:夏天的八斗子四處可見曝曬石花菜。 下圖:一次又一次曝曬、清漂,石花菜就愈來愈白,必 須反覆大約七次才能販賣。
四六
我們大都在俗稱老鷹洞的地方當集結
早期石花菜價格低,十斤大概賣個幾十
地。老鷹洞其實是幾塊大落石交叉堆疊在一
塊而已,可是零用錢就有了,不用向爸媽伸
起,經過長時間海風風化及雨水的侵浸所形
手,有種小小的成就感。真想再次帶著魚叉、
成的天然洞穴,而老一輩的人傳說,以前洞
魚網跳下海,再一次採石花菜,可惜因為自
穴裡面常有老鷹棲息,因而得名。大夥到了
己身體的關係,此景象不會再有了。而慶賢
集結地稍事休息,就各自往海裡跳,游往自
及黑板已經過世了,鯊魚仔是個魚販,闊嘴
己的秘密地,徒手潛水採石花菜,而我都順
當了船長,阿志則是個屋仲介商,大家各司
便帶鐵人槍叔叔親手做的魚叉,順便刺魚。
其職,非常忙碌,要聚在一起已相當不容易,
鐵人槍叔叔製作漁具的手藝在八斗子是第一
更何況一起採石花菜呢?還是把它留在腦海
流,不論是魚叉、魚網、木刻的雙眼潛水鏡
中,成為不可抹滅的回憶吧!
等,都非常令人喜愛,而他的潛水技術更是 沒人可及。過去,鐵人槍叔叔每年都會做這
後記
些漁具送我,可惜今年他已經過世了,回想 起往事,真是不勝唏噓。 當 時, 因 為 大 夥 年 紀 小, 加 上 個 頭 也 不大,身上綁著裝滿石花菜的魚網,海水又 冰冷,因此在海裡潛水採石花菜的時間大約 只有三到四十分鐘,就要上岸休息。大夥把 石花菜各自攤開在岩石上曬乾,有人開始找 漂流木起火取暖,烤著各自順便找到的各類 海鮮,天南地北說著天馬行空的話,真是少 年不知愁滋味。一下子功夫,傳來各類海鮮
以 前 的 八 斗 子 是 一 片 少 有 的 粗 沙 灘, 與七斗子僅隔著一片長礁石,風景就截然不 同,沙地風貌也大異其趣。晚上沒有電風扇, 大家都到沙灘上鋪著草蓆睡覺,感覺到冷時 就起火烤東西來吃,拿來吃的東西都是早上 的戰利品,三點仔、蛤仔,還有年紀大點的 人 所 捕 捉 的 花 枝 和 各 種 海 螺, 吃 得 不 亦 樂 乎。因為烤火的關係,千年活化石鱟魚會靠 近海邊,每次總是一對對地出現。
的味道,大夥就各自拿著自己的食物大吃一
九斗仔前面的大海是一大片的礁石,礁
頓,吃完後又繼續採石花菜,直到魚網袋裝
石上面生長著各類的熱帶魚、海藻、海膽,
不下才收工。
真是老天恩賜給大家的一個採食不竭的天然
接下來,就是太陽公公的工作:把石花 菜曬乾。有的人為了加快速度會摻著砂子攪 拌一番,再把砂子抖落。我們會把石花菜分 類,最高價的是鳳尾,次品是大本頭仔,下 品是小本的,價格不同。等乾了之後裝袋, 踏著快樂的腳步往收購商前進,每個人大約 都有十斤左右的收穫,因年紀小,魚網也較 小,收穫無法和大人相比,大人能者往往有 百斤的採量,那時候還真恨自己不能快快變 大人。
寶庫。可惜,政府為了船隻方便停泊避風而 興建漁港,一大片、一大片的海埔新生地把 整個八斗子漁村破壞殆盡,只剩下一個充滿 污染,沒有生命,到處感覺冷冰冰的漁港。 如果時間能重頭來過,相信大家一定會誓死 保衛這片美麗的家園。北台灣的人也不必出 國去峇里島、普吉島,八斗子在我認為絕不 輸給它們,可惜了!這一片老天賜給大家的 海角樂園、人類天堂,卻這樣永不回頭地被 破壞、被摧毀了。
四七
八斗子土生土長的許春建(左)和許焜山(右)潛水挽石花。
四八 文 ─ 照片 ╲
我在紅樓仔厝的日子
杜禎如
有夕陽般橘紅色的紅樓仔厝全貌。
時光流轉,走進回憶的長廊 我在海邊的童年回憶,首先跳入腦海的是一幢有著像夕陽般橘紅色的紅 樓仔厝,那裡充滿我童年的回憶,有趣的、難過的、快樂的一幕幕飛快地從 眼前掠過。 閉上眼時光倒轉,走進巷子在用紅磚頭圍成的空地裡會看見幾名婦人坐 著小板凳,手裡套著布手套,身邊圍著幾個黑色的大塑膠籃,籃裡盛裝剛剛 捕撈上岸的海膽,婦人們個個身手俐落,一刀剖開、取出動作一氣呵成,一 邊拿出新鮮海膽,一邊還能跟其他人話家常呢!無懼於多刺的海膽,彷彿手 上拿的只是小孩把玩的皮球。
四九
不管下雨或晴天,照樣能夠玩翻天 再往裡頭去便能看見我從三歲就住的紅 樓仔厝,進去一條窄窄小小像走廊的「巷路」 (台),「巷路」(台)分左右二邊,右邊 是紅樓仔厝的側門,左邊是間放閒置不用東 西的小房間,記得有一次想學錄音機發出好 聽的聲音,為了不受干擾,自己偷偷帶著錄 音機和故事書躲進小房間邊念故事邊把自己 的聲音錄下來,為求慎重還清了清喉嚨,好 幾次因為出現隔壁鄰居的聲音而中斷,重錄 了好幾遍!好不容易錄好音,迫不及待想聽 聽自己的「曠世鉅作」,聽完之後說不出哪 裡怪,先前的那股興奮也隨著按下清除鍵而 消失殆盡。「巷路」(台)也是我和妹妹遊 玩的好地方之一,夏天坐在「巷路」(台) 微風徐徐,不怕照到太陽也不怕雨,吃飯時 拿著小板凳捧著飯碗坐在「巷路」(台), 吃起飯來也覺得特別香。 從「巷路」(台)進去是紅樓仔厝的一 大片庭院,放兩根長長的竹竿架著,這是媽 媽廣大的曬衣場,也是我們遊玩的好地方之 二,因為面積大可以騎腳踏車,不必到外頭 馬路與車爭道。玩「大白鯊」特別過癮!「大 白鯊」是當時相當受到附近小孩歡迎的遊 戲,玩法類似現今的鬼抓人,不同的是被抓 的人須站在高處,例如:石頭上、階梯、斜 坡……等等,而「大白鯊」只能在平地遊走, 而我們被抓的就要從一個「岸上」跳到另一 個「岸上」免得被「大白鯊」抓到,這個遊 戲我們樂此不疲!另一個是玩羽毛球,常常 玩到月亮出來了,球也看不到了才肯休兵。
上圖:作者杜禎如之妹─杜禎誼,在「巷路」騎腳踏。 下圖:作者在庭院騎腳踏車。
五十
我和妹妹有時也會相約好友到家裏寫 功 課, 拿 著 桌 椅 擺 在 庭 院, 一 張 小 小 的 桌 子擠了三、四人的作業簿和課本,偶爾還會 有蝴蝶相伴,雖然很擠卻很有趣!晚上也有 節目,晚上難得在家的父親會拿著茶具和桌 椅,母親則拿著點心,一家四口坐在滿天星 斗下聽著蟲鳴狗叫泡茶聊天,不同於白天的 熱鬧卻也覺得很滿足。 我 們 的 紅 樓 仔 厝 外 有 條 水 溝, 長 滿 了 不知名的蕨類和青苔其中伴隨幾朵喊不出 名 的 小 花, 還 有 蝌 蚪 悠 遊 其 中, 調 皮 的 我 有時會用雙手重複捧起蝌蚪再放下或蹲在 水 溝 旁 看 蝌 蚪 游 來 游 去, 也 會 隨 手 拿 起 身 邊 的 小 石 頭 在 紅 磚 頭 上 塗 塗 寫 寫, 也 足 以 消磨一下午了! 庭院雖然大能玩的東西也很多,但基隆 是個多雨的城市,只要一下雨就只能在家或 在小小的「巷路」(台)裡玩,不過不怕, 因為我家有個木造鞦韆在二樓,是父親親手 打造的,那是我們遊玩的好地方之三,就算 下 雨 在 家 也 可 以 玩 得 很 盡 興, 拿 著 塑 膠 茶 具,姐妹倆假裝是在喝下午茶的貴婦,我們 喝得可講究了!茶壺裡裝的可不是普通的白 開水而是加了糖甜甜的「高級飲品」,我們 把鞦韆當桌子,一邊搖啊晃啊還得擔心「茶」 會溢出來,所以我們的下午茶之約總是在下 雨天進行。
紅樓仔厝回憶多,悲喜交織在心頭 往事很多都已模糊不清了,但對有些事 情的記憶依舊鮮明。那時隔壁鄰居也有一對 跟我們年齡相仿的兄弟,在那時男女生可說 是壁壘分明,有一次吵了架,我和妹妹氣不 過跑回家商討如何報仇,我便提議在「巷路」 (台)放一條繩子,等他們經過絆倒他們, 於 是 我 們 拿 了 媽 媽 縫 製 衣 服 的 棉 線, 怕 一 條不夠還纏了好幾圈弄成一條繩子,姐妹倆 躲在「巷路」(台)兩邊的門邊,量好距離 等他們兄弟倆上門,果不其然報仇的時刻到 來,我和妹妹既緊張又興奮,眼睛直盯著「陷 阱」,可沒想到他們兄弟倆以跑百米的速度 飛快經過,而薄弱的「陷阱」馬上應聲斷裂, 看著他倆離去的背影,我們心中真是有無限
右圖:姐妹倆笑容燦爛。
的憤慨啊!
五一
我和妹妹雖然有抵抗外辱的同袍情誼但 也不免會有「內戰」的情況發生,有一次和 妹妹吵架,被火大的媽媽拿了衣架打了一頓 還被罰跪,姐妹倆傷痕累累、淚眼汪汪地對 看,這時妹妹紅著眼拿起旁邊的抱枕放在我 的背後並說:「這樣比較舒服」,當下我真 覺得我倆是沒人要的天涯小孤女,這一刻所 有不滿和對立都因為一顆抱枕而煙消雲散, 姐妹情深啊!長大後問母親為什麼不再打我 們了?母親淡淡的臉上說:「你們一個跑大
作者與母親於紅樓仔厝門口合影。
門、一個跑側門,我怎麼追得到?」我聽完 心想:生存是人類的本能,不跑怎行?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我自作聰明想做
歲月流逝,心境大不同
點小生意,便收集家中的故事書和玩具打算 號召鄰居小朋友來借閱,一次算五塊十塊不
當 要 寫 這 篇 文 章 時, 母 親 說 我 可 以 寫
等,可以借一個星期,為了打響名聲我還特
一些快樂或難過的事,可是我想起的都是快
意跑到鄰居小朋友聚集的地方,沒想到反應
樂的事,即便在當時傷心難過如今都成了會
冷淡,我也只能黯然退場,打消我的發財夢。
心一笑的事,母親說:是啊!那是最無憂無 慮的時期!那時只會擔心聯絡簿沒簽名被老
當時我和妹妹算是走在時尚的尖端,因
師打怎麼辦?會因為沒看到心愛的卡通而懊
為母親會為我們親手縫製衣服或洋裝,身上
悔、為了和好朋友吵架而傷心落淚,在當時
穿的絕對不會和別人「撞衫」,世界也只有
可是天大地大的事情,如今回首才發現那只
唯一的一件,會覺得自己的衣服比別人的漂
不過是人生中的小插曲罷了!直到我們搬進
亮多了,走在路上可威風了!我的童年在充
了公寓,沒辦法再在屋裡盪鞦韆,蝌蚪也愈
斥著光怪陸離的事情下的渡過。
來愈少了,煩惱卻愈來愈多,以往總盼望快 快長大,卻沒想到長大後的日子這麼不好玩。 再回去看紅樓仔厝雖然外表依舊是當年 的顏色,可是四周景色已不比當年的榮景, 更多的是可惜與心疼,畢竟她帶給我許多美 麗的回憶,若能加以修復整理相信會是八斗 子的新亮點,期待有朝一日能看見恢復往日 光彩的紅樓仔厝!
再回去看紅樓仔厝,作者心中滿是感慨。
五二 作者 ─ 攝影 ╲
基隆嶼見聞錄
許焜山
遠眺夕照中的基隆嶼( 許焜山攝影)
小時候,幾個同伴經常排列靠坐在咕咾厝的牆壁,望向遠處的天邊,蔚 藍的大海,等著自家的漁船返航入港,聽著海鳥派派的叫聲,藍天白雲下座落 遙遠海天連線的翠綠小島,它就是陪伴我們度過美好童年時光的基隆嶼。雖 然,小時後,我們從來沒有到過基隆嶼,也不知道島上長得什麼樣,有些什麼 東西,海浪有多高,海水有多藍,有多少豐富的漁產,好像只聽說那水域有可 能鯊魚出沒,所以,很多潛水捕魚的人會穿著紅短褲。
五三
初一暑假初登島, 載回難得的回憶 第一次親臨基隆嶼是初中一年級的暑 假,二哥駕著他販魚的動力舢舨船載我到大 武崙海域潛水撿拾馬糞海膽(當時,我們海 邊人只簡稱「白膽」),因為,不甚豐收, 二哥就問我敢不敢去基隆嶼潛水撿白膽,雖 然,我自認游泳潛水有把握,但是,從小遠 望天際的海島在內心的感受是深邃、神秘、 冰冷、水流和幽暗海溝可能出沒的鯊魚 ...... 當
潮流對衝之處,水相萬千 (許焜山攝影)
時,我應該沒有時間思考或害怕,二哥就駕 船直往基隆嶼了。 我坐在船頭的橫板上,船身擊浪,陣陣 起伏,像駕著船馬隨浪奔波,迎風前進,清 風拍著我的臉,擊中我的胸,我開懷相迎,
海水一樣清澈,全然的清澈,五彩繽紛
望向遠方的島嶼,從翠綠的島變成墨灰的礁
的熱帶魚悠遊海底,海膽沒有像魚一樣繁多,
岩,兩眼直視,想著我就快要到基隆嶼了。
我感覺自己的手腳不像平時游泳潛水的靈活, 只記得自己越游越淺,越游越往岸邊的淺礁。
船到嶼西是比較避風的海域,從船上望
雖然,兩眼睜大,勤找白膽,腦裡卻不停地
向清澈的海水,清得像冷冰,海底的岩石也
想著鯊魚出現的影像,尤其,當自己好奇又
是清晰可見,一晃一晃,讓人不自禁的想像
不自覺地轉頭看向深處幽暗的海溝。清澈的
那海裡會有些什麼東西。二哥下錨停船的地
海水不只令人興奮,也令人激起莫明的遐想;
點大約距離島嶼只有一百米,我們先丟下鋁
冰冷的海水不盡是舒暢,也是內心潛藏的懼
製大臉盆,牽住大臉盆的麻線繫於腰部,洗
怕。慢慢地,我游上岸邊的礁石休息,沒有
清水鏡,噗通 ! 就跳入深冷的海水裡。
登島,因為,當時的海島沒有吸引我們的地 方。那一天,我們沒有載回豐收的白膽,我 卻載回難得的回憶,尤其,可以跟同伴們說 我去過基隆嶼潛水撿拾海膽,那是無以言喻 的興奮經歷,雖然,二哥也擔心為什麼我一 直往淺礁游去。 記憶中,昔日和二哥偶訪的基隆嶼是一 片翠綠的海島,清澈冰冷的海水,滿佈繽紛 的熱帶魚,深邃幽暗的海溝,還有隨時游盪 在我腦海的鯊魚以及潛水漁夫迷人的紅短褲。 當然,穿著藍色短褲,頭額夾著潛水鏡站在
西嶼岬灣(許焜山攝影)
島嶼岸礁上的海邊小孩更是一幅難忘的影像。
五四 雨霧中的基隆嶼(沈得隆攝影)
五五
風情萬種基隆嶼,永遠是漁人的最佳地標 從基隆山海觀十二樓的住處遠望西北 正是八斗子漁港港口,漁船船尾拖著滔滔白 浪,穿梭進出漁港,聽不到船的引擎聲,只
頭戴遮陽帽,夾雜在一堆穿著橘色救身衣的 人群中,趴在遊艇的欄杆上,海風一樣舒暢, 白浪一樣擊船,我腦海卻一片空白,忘了我 是誰,不知我要去何處?
看到漁船徐徐在海面推移,有的朝著遠方的
海島是美的,水泥地的碼頭長些青苔顯
大海前進,有的向家鄉漁港的懷抱歸航,不
得比較自然,漂流木有荒島的氣味,廢棄的
論是前進大海或歸鄉返航,基隆嶼一直佇立
營房卻是無情的懶散,文明的遺害;日軍二
大海,永遠是伴隨漁人的最佳地標。
等兵紀念碑引人悲愴,珍惜過往的足跡;野
從 不 同 的 方 向, 不 同 的 角 度 觀 看 基 隆 嶼,呈現的形態與風貌也有不同,南往北看 的基隆嶼像一隻兔子,西側的小基隆嶼像是 兔子可愛的耳朵,從西往南看的基隆嶼像是 挺立的三角體掉落海中。夏夜漁火點點的海 面,基隆嶼像是一隻巨獸靜趴海面,伴著漁 火忙碌一整晚的閃爍,滿天的星星也繞著基 隆嶼共築夏夜的寧靜。
百合是島嶼的亮點,散佈的不只是花香,也 是遊客的口碑;導覽員認真的解說,臉上的 汗珠閃亮他的熱忱;除了鼓掌與感謝,欣慰 還有一批執著所愛、願意付出的人;長長的 海瀨激起雙潮對沖的狹長白浪是基隆嶼海底 地形造成的特異海象,海風吹過,把浪頭捲 起一排彎弧的浪珠,呼嘯海面,嘆為觀止; 海角的土地公廟似乎少有漁民膜拜,卻仍靜 靜神佑漁人;北面的山壁經年受風強襲,比
秋冬的基隆,多雨潮濕,早晚天候變化
南面陡峭光禿,南面避風,容易靠岸登陸;
無常,佇立海中的基隆嶼,對風、對雨、對
山頂的白色燈塔是無人燈塔,早期的駐軍、
浪、對霧毫無招架之力,卻常是借力使力,
守塔員都已撤離,島嶼更顯孤寂。
呈現襯托風情萬種的美。尤其是濃濃雲霧覆 蓋海面的時候,只見灰綠的基隆嶼漂浮在濃
再回陸地,回頭看著基隆嶼,不知不覺
霧與烏雲之間,如臨仙境,如海中的蓬萊仙
中,我們已相識相守數十年了,它看著我的
島。不多時,烏雲翻白,濃霧散離,基隆嶼
長大,一樣的佇立。我們似乎強要給予它新
像游移在幽幽的天空,好似靠近,又如漂離,
的生命、新的意義,不管它喜不喜歡,它一
像是一艘巨魔般的大船橫亙眼前。
樣的佇立,一樣的美麗、一樣伴著海、雲、 霧、浪的千情萬種,那就是我心中永遠不變
三十幾年後再登基隆嶼,更顯孤寂 大海是洶湧的,大海是柔情的,大海是 遙遠的,大海是可親的;無論是何種景象, 大 海 確 實 是 千 情 萬 種, 變 換 無 常。 大 海 的 阻隔,我日夜常望的基隆嶼,從小伴我長大 的島嶼,再次真正踏上基隆嶼的礁石卻已是 了。但是,我變成一位隨團遊玩的觀光客, 我衣著整潔,買票排隊,胸前背著照相機,
的基隆嶼。
五六 文字 ─
許焜山 攝影 ─
春夏忘憂谷, 百合花表現漁村精神
王珮瑜
台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 Wallace,百合科)
溫暖的五月,山海之間遼闊的忘憂谷,花草滿佈。一邊是深海的藍,一邊是 清翠的綠,台灣百合紛紛挺直胸膛,擁抱大海。
五七
從八斗子漁港邊的山徑往上爬,就是美 麗的忘憂谷,這是山海的交界線,垂直的峭 壁下方是海蝕平台。海蝕平台都是由巨大的 石頭漸漸變化而來,雖然經過長年的浪蝕, 切割出千變萬化的縫隙與紋路,但仍保有壯 觀的氣勢。 峭壁上朝向大海綻放的百合花,一朵一 朵紛紛挺起花莖,表達自己的骨氣。 八斗子過往一直是生活困難的漁村,這 裡的孩子總是年紀輕輕,就要找各種方式賺 錢餬口,或繳學費、或貼補家用,沒有能力 花錢娛樂。但困頓的生活會磨練出堅強的意 志,討海人總是無畏風險出海捕魚,婦女辛 苦持家,小孩子也必須自立自強,漁村的人 們就像百合花一樣,總是挺起胸膛去面對生 活的挑戰。 累了,無聊了,就到忘幽谷坐著發呆。
上圖:從 101 高地上方遠眺潮境公園。 下圖:海蝕平台上,可見游泳解暑的人。
或 許 沒 什 麼 物 質 享 受, 但 心 靈 的 平 靜 與 豐 收,讓這個無法抹滅的美麗場景,永遠存在 記憶之中。
春 夏 時 間, 除 了 台 灣 百 合 之 外, 南 國 小薊紫紅色的球形花朵,也是春天競艷者之 一,展現出可愛與活力的一面,溫暖了木棧 道和碉堡一向寒涼的氣氛。因為南國小薊的 花莖很輕巧,風一來就搖搖擺擺,經過的人 會停下來,仔細端詳它們奇特的花莖,然後 會心一笑。
南 國 小 薊。(Cirsium japonicm DC. Var.australe Kitam. 菊科)
五八
除了南國小薊外,還有同屬菊科的白色 雛菊。海濱植物多半具有抗風、耐旱、抗鹽 分等特性,因此能在這裡生長得如此健壯。 這些野生的草木在多風潮濕的山壁上繁雜共 處、枝葉扶疏,因為天氣溫暖宜人,在這個 季節裡更是生長茂盛。 走著走著,會遇見整片的紫色小花,群 聚在一起,毫不受到海濱險惡環境的限制。 它們不只長相奇怪,更有個奇怪的名字:夏 枯草。短胖的穗型花卉,莖上有密而短的毛 〈可阻擋鹽分造成的脫水〉,通常在 4-6 月 開 花, 花 開 之 後 貼 近 地 面 的 部 分 會 漸 漸 枯 萎,所以被稱為夏枯草。 抬頭一看,不只陸上有顏色,怎麼連天 空都出現一朵朵小花?晴朗的天氣,合適的 風向,忘憂谷足夠的高度差成為動力飛行傘 玩家的首選之地,張開傘翼,就能在八斗子 上空盡情俯瞰大海。民航局在 2008 年時以凍 結八斗子空域〈為瑞芳空域範圍〉,禁止動 力飛行傘在附近起降,但因為環境條件非常 適合飛行傘,又有北台灣獨一無二、美麗壯 闊的景觀,所以玩家們還是選擇繼續盤旋。
忘憂谷足夠的高度差與上升氣流成為動力飛行傘玩家的 首選之地。
上圖:前方白花則是入侵全世界,公認堅韌雜草之一的 大花咸豐草。(Bidens pilosa) 下圖: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 subsp. Asiatica「Nakai」 Hara,唇型科)